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的透滤问题及解决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的透滤问题及解决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的透滤问题及解决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的透滤问题及解决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的透滤问题及解决

摘要: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焦磷酸质量法、碱熔钼蓝比色法、X射线衍射法、氟硼酸质量法以及红外发射光谱法等等。其中,焦磷酸质量法因其操作简便、检测费用少、精密度与准确度都较高等特点,成为了目前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的首选方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体验,就焦磷酸质量法检测游离二氧化硅时,较容易出现的透滤问题进行了分析了探讨,并通过对比试验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粉尘游离二氧化硅检测透滤问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粉尘既污染了劳动作业环境,而且还是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性有害因素,若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吸入过量性粉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可能引发多种职业性肺部疾患。其中,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作为常见生产性粉尘的一种,在矿山生产中的采掘作业凿岩、爆破、运输,在修建水利、铁路等工程中的开挖隧道、采石作业,以及在玻璃厂、石粉厂等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游离的二氧化硅粉尘。若工作环境中通风除尘条件较差,劳动者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能引发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1]。目前,矽肺已然成为了我国影响面最广,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职业病。因此,通过对检测过程中透滤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切实做化对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检测的质量控制,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卫生学意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导语:想要我们的肺部健康,就一定要注意远离粉尘,根据粉尘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种类,无机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其实粉尘不 想要我们的肺部健康,就一定要注意远离粉尘,根据粉尘的性质,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种类,无机性粉尘、人工无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其实粉尘不但会危害到人体的肺部器官,对于人体的其他部位也有一定的伤害,所以人们一定要注意了解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在平时注意远离粉尘的危害。 根据化学性质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中毒、致敏等作用,如: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直径小于5μm(空气动力学直径)的粉尘对机体危害性较大,也易达到呼吸器官的深部。粉尘的浓度大小,与对人危害程度也有关系。 全身作用: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如吸入铅、铜、锌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由血液带到全身各部位,引起全身性中毒。铅中毒是慢性的,但中毒者如果发烧,或者吃了某些药物和喝了过量的酒,也会引起中毒的急性发作;过量吸入铜的烟尘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锌在燃烧时产生氧化锌烟尘,人吸入后产生一种类似疟疾的“金属烟雾热”疾病;长期吸入锰及其氧化物粉尘或烟雾,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发生不良作用。 局部作用:接触或吸入粉尘,首先对皮肤、角膜、粘膜等产生局部的刺激作用,并产生一系列的病变。如粉尘作用于呼吸道,早期可引起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久之便形成肥大性鼻炎,最后由于粘膜营养供应不足而形成萎缩性鼻炎。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及支气管炎。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如铅尘浸入皮肤,会出现一些小红点,称为“铅疹”等。 致癌作用:接触如镍、铬、铬酸盐的粉尘,可以引起肺癌;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容易生成肺癌;石棉粉尘可引起皮癌。 感染作用:有些有机粉尘如破烂布屑、兽皮、谷物等粉尘常附有病原菌,如丝菌、放射菌属等,随粉尘兹人肺内,可引起肺霉菌病等。 综上所述您应该知道了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了吧,在这里提醒各位朋友,如果说您的工作环境需要长时间接触粉尘的话,一定要注意定期的体检,看身体是否因为接触过多的粉尘而患上了一些疾病,如果是有的话要注意及时的就医诊治才是。 生活知识分享

如何预防二氧化硅粉尘

如何预防二氧化硅粉尘 虽然二氧化硅无毒,但并不是说他绝对无害,二氧化硅粉尘吸入会导致矽肺。 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但有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预防二氧化硅粉尘的措施: (一)消除或减弱粉尘发生源 在工艺和物料方面选用不产生粉尘的工艺,选用无危害或少危害的物料,是消除或减弱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即通过工艺和物料选用消除粉尘发生源。例如用树脂砂替代铸造型砂,用湿法生产工艺代替干法生产工艺(如水磨代替干磨、水力清理、电液压清理代替机械清理、使用水雾电弧焊刨等)限制、抑制粉尘和粉尘扩散;采取密闭管道输送、密闭设备加工,或在不妨碍操作条件下,也可采取半封闭、屏蔽、隔离设施,防止粉尘外逸或将粉尘限制在局部范围内减少扩散;降低物料落差,减少扬尘;对亲水性、弱粘性物料和粉尘应尽量采取增湿、喷雾、喷蒸汽等措施,减少在运输、碾碎、筛分、混合和清理过程中粉尘扩散。

(二)通风排尘 通风排尘依据作业场所及环境状况分全面机械通风和局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是把清洁新鲜空气不断地送入工作场所,将空气中的粉尘浓度进行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室外,使作业场所的有害粉尘稀释到相应的最高容许浓度。在通风排气过程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气流不应通过作业人员的呼吸带。增设吸尘净化设备:依据粉尘的性质、浓度、分散度和发生量,采用相适应的除尘、净化设备消除和净化空气中的粉尘,并防止二次扬尘。 (三)个人防护 依据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方式和伤害途径,进行针对性的个人防护。粉尘(或毒物)对人体伤害途径有三种:一是吸入,通过呼吸道进人体内;二是通过人体表面皮汗腺、皮脂腺、毛囊进入体内;三是食入,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那么针对伤害途径,个人防护对策:一是切断粉尘进入呼吸系统的途径。依据不同性质的粉尘,配载不同类型的防尘口罩、呼吸器、(对某些有毒粉尘还应配戴防毒面具);二是阻隔粉尘对皮肤的接触。正确穿戴工作服(有的还需要穿连裤、连帽的工作服)、头盔(人体头部是汗腺、皮脂肪和毛

矿井粉尘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采集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粉尘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采集方法(正 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380-48 矿井粉尘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 量采集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粉尘分散度采样方法 1、采用合成纤维滤膜。采样地点粉尘浓度小于100 mg/ m3时,用直径40mm的平面滤膜;粉尘浓度大于100 mg/ m3时,用直径75mm的漏斗形滤膜。 2、采样时,取出滤膜,固定在采样器上,采样器的受尘面必须迎向风流。 3、对连续性生产作业,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min后进行采样;对间断性产尘作业,应在工人作业时采样。 4、采样时间一般不少于10min,采样流量应为15~40 L/min。 5、采样后,将滤膜取出,受尘面向上,迅速放人采样盒内,滤膜如被污染或粉尘失落时,应作废,需

重新采样。 (二)游离二氧化硅采样方法 1、应在井下产生粉尘的工作地点采取。如产生粉尘工作点中粉尘浓度太低,不易采取200mg时,可采集沉降的粉尘。 2、采集样品时,应将直径75mm滤膜折成漏斗状装入采样器中,以15~20 L/min的流量采取,采集200mg以上粉尘量后,细心取下滤膜,沿滤膜开口边折边将粉尘包在膜中,然后装入小纸袋中,作好记录。 3、采集沉降粉尘时,应用一块塑料布、油布或玻璃纸,在需要收集粉尘样品的工作点,放置4~24h时,如果粉尘降量少于200mg,可延长采集时间。 4、采取岩石或煤层样品时,应取2~5kg以上煤样或岩样。然后将采取的煤样或岩样破碎成细粒,拌合均匀,按十字分样法最后采取供应分析50~100g的样品。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D⒔1方法提要 利用焦磷酸在245~250℃温度下能溶解各种矿石,而不能溶解石英质的二氧化硅的性质来测定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D⒔2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1g置于50mL锥形瓶中,加入15mL焦磷酸,用玻璃棒至全部样品粉末被酸浸湿,内插入一温度计并放在低电炉或电热板上,加温至250℃,在加热过程中,时刻用玻棒搅拌,并保持245~250℃温度下15min,取下冷却至100~150℃,移入冷却槽中继续冷至50~60℃,取出,将内溶物逐滴倒入盛有100mL蒸馏水之250mL 烧杯中,然后用水洗涤锥形瓶,此时体积为150~200mL,煮沸,趁热用致密滤纸过滤,先用0.1mol/L的盐酸洗涤3~次,然后用蒸馏水洗涤至无氯离子反应为止。将滤纸及沉淀物放入已知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灼烧冷却称量。如果要准确的测定,则用热水洗涤至无磷酸根离子为止(一般20次或用钼酸铵与抗坏皿酸等溶液检验之)。将沉淀物放入清洁已知恒量铂坩埚中,先在电炉上灰化,然后在900~950℃高温炉中灼烧30min,冷却,称量,再在铂坩埚中滴入硫酸(1+1),使二氧化硅全部为硫酸所浸湿,再加入5~10mL氢氟酸,放于砂浴上加热,直至蒸发不冒白烟为止,再于900~950℃的高温炉中灼烧20min,冷却称量,二次重量差即为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 D⒔3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m1 ×m2

X SiO2 =——————×100 m 式中: m1—氢氟酸处理前残渣及铂坩埚重,g; m2 —氢氟酸处理后残渣及铂坩埚重,g; m—试料的质量,g。 D⒔4注意事项 焦磷酸在制备时即将85%之磷酸(二级品)加热至沸腾逐渐蒸发部份水至250℃,不再冒气泡为止,放冷待用,注意温度应达250℃,不得低于150℃,不得低于150℃,因为高于150℃才开始失去结晶水而转变为焦磷酸。 若样品中含有硫化物需在加热焦磷酸溶液溶解时加数毫克硝酸铵结晶,并加120~170℃加热,硝酸铵分解时,对硫化物起氧化作用同时冒出二氧化氮棕色气体,在此温度多保持一会儿,使硫化物完全溶解再提高温度(注意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引起爆炸)。 若样品中含碳酸盐,在加酸后加热时必须由低温开始,否则作用太激试样会溅出,造成分析不准确。 焦磷酸溶解温度及时间是245~250℃下15min。温度超过252℃时则生成胶状沉淀,试样必须重做。 稀释时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应一滴接一滴的倾入。

应对二氧化硅粉尘进行有效防范

应对二氧化硅粉尘进行有效防范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的类型 卫生部于1987年11月公布了新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12种尘肺列为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云母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 其中,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的危害 二氧化硅又称硅石。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如石英、石英砂、砂石等。主要用于制玻璃、水玻璃、陶器、搪瓷、耐火材料、硅铁、型砂、单质硅等。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但有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氧化硅的粉尘极细,比表面积达到100m2/g以上(可用Brunauer-Enmet-Teller即低温氮吸附方法测定),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如果人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就会患矽肺。 矽肺是一种职业病,它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取决于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和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及与人接触的时间等。 粉尘中含游离二氧化硅的量越大,则引起病变越严重,病变发展速度越快。如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粉尘,往往形成以结节为主的弥漫性纤维化病变,病程进展较快,结节且易融合。 游离二氧化硅低于10%的粉尘所引起的肺内病变,则以间质纤维化为主,发展较慢,且不易融合。粉尘长期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内,病人即使脱离粉尘作业场所,病变也会继续发展。 长期在二氧化硅粉尘含量较高的地方,如采矿、翻砂、喷砂、制陶瓷、制耐火材料等场所工作的人易患此病。

矽肺的临床表现 一般在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变的发展,症状逐渐增多。由于二氧化硅粉尘吸入,刺激呼吸道后引起反射性咳嗽,但咳嗽的程度和痰量的多少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而与矽肺的病变程度并不一致。少数患者可有痰血。早期常常感到前胸中上部与呼吸体位及劳动无关的针刺样疼痛,常在气候多变时发生。胸闷和气急的程度与病变范围及性质有关。病变广泛且进展快,则气急明显。患者有头昏、乏力、失眠、心悸、胃纳不佳等症状。 早期矽肺可无异常体征。三期矽肺由于大块纤维化使肺组织收缩,导致气管移位和叩诊浊音。若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可有相应体征。 矽肺的预防 对矽肺患者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包括脱离粉尘作业,另行安排适当工作,加强营养和适当的康复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合并症的发生。

矿井粉尘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采集方法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25727 矿井粉尘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采集方法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矿井粉尘分散度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采集方法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粉尘分散度采样方法 1、采用合成纤维滤膜。采样地点粉尘浓度小于100 mg/ m3时,用直径40mm的平面滤膜;粉尘浓度大于100 mg/ m3时,用直径75mm的漏斗形滤膜。 2、采样时,取出滤膜,固定在采样器上,采样器的受尘面必须迎向风流。 3、对连续性生产作业,应在生产达到正常状态5min后进行采样;对间断性产尘作业,应在工人作业时采样。

粉尘危害(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81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粉尘危害(正式版)

粉尘危害(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1)化学组成和浓度 粉尘的化学成分、粒径大小及其在空气中的浓 度,决定了粉尘对人体危害的程度。如长期吸入含有 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矽肺病;吸入煤尘能引起煤尘 肺。同一种粉尘,吸入高浓度者发病早,患病率也 高。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用来表示粉尘粒 子大小的百分构成。含有小直径微粒的百分比大,则 分散度高,反之则分散度低。10μm左右的尘粒主要

在上呼吸道阻留,5μm以下的尘粒可进入呼吸道深部及肺泡内。 (3)粉尘的溶解度 溶解度的大小与对人体危害程度有关。如铅、砷等粉尘,随其溶解度增加,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增强。但是石英溶解度虽低,对人体危害性反而大。溶解度只是一个方面,其化学性质决定其危害程度。 (4)硬度 硬度大的粒子可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损伤。 2.粉尘对健康的影响 (1)全身作用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以弥漫性、逆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吸入铅、砷、锰等毒性粉尘,可在支气管壁上溶解而被吸收,引起中毒。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讲解学习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Part 4: Content of free silica in dust GBZ/T 192.4-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4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的附录B《粉尘游离二氧化硅X线衍射测定法》,GB 16245-1996《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的附录B《呼吸性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红外光谱测定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部分与GB 5748-85、GB16225-1996、GB 16245-1996相比,修改了标准格式。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GB16225-1996、GB 1624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东风汽车公司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祁成、陈卫红、彭开良、刘家发、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748-85 ——GB 16225-1996 ——GB 16245-1996。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生产性粉尘由于种类和理化性质的不同,对机体的损害也不同。按其作用部位和病理性质,可将危害归纳为尘肺、局部作用、全身中毒、变态反应和其他五个部分。 1、尘肺 尘肺( pneumoconiosis)是指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粉尘而发生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按其病因不同又分为五类: (1) 矽肺(silicosis)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 硅酸盐肺(silicatosis)是指长期吸入含有结合状态的二氧化硅的粉尘所引起的尘肺,如石棉肺、滑石肺、云母肺等。 (3) 炭尘肺(carbon pneumoconiosis)是指长期吸入煤、石墨、碳黑、活性炭等粉尘引起的尘肺。 (4) 混合性尘肺(mixed dust pneumoconiosis)是指长期吸入含有游离二氧化硅和其他物质的混合性粉尘(如煤矽肺、铁矽肺等)所致的尘肺。 (5) 其他尘肺长期吸入铝及其氧化物引起的铝尘肺,或长期吸入电焊烟尘所引起的电焊工尘肺等。 上述各类尘肺中,以矽肺、石棉肺、煤矽肺较常见,危害性则以矽肺最为严重。 2、局部作用 吸入的粉尘颗粒作用于呼吸道黏膜,早期可引起其功能亢进、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分泌增加,从而阻留更多粉尘,久之则酿成肥大性病变,黏膜上皮细胞营养不足,最终造成萎缩性改变;粉尘产生的刺激作用,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沉着于皮肤的粉尘颗粒可堵塞皮脂腺,易于继发感染而引起毛囊炎、脓皮病等;作用于眼角膜的硬度较大的粉尘颗粒,可引起角膜外伤及角膜炎等。 3、全身中毒作用 吸入含有铅、锰、砷等毒物的粉尘,可被吸收引起全身中毒。 4、变态反应 某些粉尘,如棉花和大麻的粉尘可能是变应原,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上呼吸道炎症、湿疹和偏头痛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 Part 4: Content of free silica in dust GBZ/T 192.4-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 ——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4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的附录B《粉尘游离二氧化硅X线衍射测定法》,GB 16245-1996《作业场所呼吸性煤尘卫生标准》的附录B《呼吸性煤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红外光谱测定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部分与GB 5748-85、GB16225-1996、GB 16245-1996相比,修改了标准格式。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GB16225-1996、GB 1624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东风汽车公司职业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祁成、陈卫红、彭开良、刘家发、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5748-85 ——GB 16225-1996 ——GB 16245-1996。

二氧化硅粉尘的危害

二氧化硅粉尘的危害 二氧化硅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用途,但有时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二氧化硅的粉尘极细,比表面积达到100m2/g以上(全自动F-Sorb2400氮吸附BET比表面积测试仪),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如果人长期吸入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就会患硅肺病(因硅旧称为矽,硅肺旧称为矽肺)。 硅肺是一种职业病,它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取决于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和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以及与人的接触时间等。长期在二氧化硅粉尘含量较高的地方,如采矿、翻砂、喷砂、制陶瓷、制耐火材料等场所工作的人易患此病。 因此,在这些粉尘较多的工作场所,因采取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采用多种技术和设备控制工作场所的粉尘含量,以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氢氧化镁难溶于水,所以没有水溶液,但是氧化镁粉末、氢氧化镁内服都会和在胃里发生反应,变成可以被人体吸收的镁离子,镁盐几乎全部可容于水,一般很难照成结石。 镁离子的作用包括: 1.激活多种酶的活性镁作为多种酶的激活剂,参与300多余种酶促反应; 2.抑制钾、钙通道; 3.维护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维护胃肠道和激素的功能。 成人的正常摄入量为350mg/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定为700mg/天。 一旦体内镁离子过量,根据程度的不同,反应也不同:过量镁摄入,血清镁在 1.5- 2.5mmol/L时,常伴有恶心、胃肠痉挛等胃肠道反应;当血清镁增高到 2.5- 3.5mmol/L时则出现嗜睡、肌无力、膝腱反射弱、肌麻痹;但血清镁增至 5mmol/L时,深腱反射消失;血清镁超过5mmol/L时可发生随意肌或呼吸肌麻痹;血清镁7.5mmol/L或更高时可以发生心脏完全传导阻滞或心搏停止。。。 如果氧化镁粉末、氢氧化镁这些是在呼吸环境中,那么容易患上尘肺病。不过一次两次不是问题。。。只要不是长期处在此环境中,或浓度非常非常高,都不要紧。 补充:氧化镁扔到水里。。就会变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难溶于水。。但不代表一点都不溶,但是化学上,我们把它叫做不溶于水,所谓的不溶,都是相对的---这是题外话。 氢氧化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应该可行,二氧化硫先溶于水,变为亚硫酸,然后与水中的氢氧化镁(应该是颗粒,此时溶液应该理解为悬浊液)反应,假如氢氧化镁的目的是让水中的二氧化硫持续减少,以增加其溶解空气中二氧化硫的能力。(持续减少的原因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变为亚硫酸,然后亚硫酸再与氢氧化镁反应)。

焦磷酸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方法

焦磷酸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方法 目前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其测定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线衍射法。后两法所使用的仪器昂贵,标准a-石英尘(纯度在99%)国内未见生产等因素,难以普及。焦磷酸法是测定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首选方法。通过对现场采样到实验室检测各个关键点了解和掌握,结合参加中疾控职业卫生所组织的质控样考核,焦磷酸的制备:磷酸加热过程中控制温度不超过250℃是关键点,时时监控磷酸的温度,加热不冒泡为止,放冷备用。温度过高易形成偏磷酸,造成过滤速度太慢,样品无法洗涤。 样品的前处理:将样品放在105±3℃的烘箱内干燥2h,稍冷,贮于干燥器内备用。卫生标准要求用玛瑙研钵研磨至手捻有滑感为止,有时难掌握好,我们的经验是: ⑴不能有肉眼看见的颗粒物, ⑵用能做几次样品的量研磨1.0h, ⑶按标准方法加入15mL 焦磷酸湿润样品,混匀、迅速加热到245℃~250℃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样品,此时玻璃棒轻触锥形瓶底部若有未磨好的粉尘颗粒有很明显感觉。若有较大的颗粒存在样品溶解不完全,测定结果也会偏高,做平行测定时相对偏差也较大。有文献报道用分样筛,这点值得商榷。我们在测第一次质控考核样时由于处理不当,测定结果偏高,所做相对偏差高达10~20%,我们认真查找原因后认为:主要是粉尘颗粒粒径较大,样品在焦磷酸中溶解不完全所造成,经再次研磨后,重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相对偏差也有效控制在5%以内。 样品的主要成分:要注意样品的来源,弄清样品的主要成分,因不同的样品成分处理方法也不同。实验人员应多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与现场采样人员多勾通。测定时有的样品可能会与焦磷酸发生反应,形成颗粒物的成分造成测定结果不准。如粉尘样品中含有煤、其他碳素及有机物需在800~900℃下灰化30 min以上,使碳及有机物完全灰化,含有硫化矿物应加数毫克硝酸铵于锥形瓶中进行前处理,或含有焦磷酸难溶物质还需加氢氟酸在铂坩埚中处理。某生产磨料的企业,采集的棕刚玉、白刚玉沉降尘,查相关文献资料棕刚玉,白刚玉是优质铝矾土,无烟煤,铁屑为原料,在电弧中经2000℃以上高温熔炼制成。不加氢氟酸处理时棕刚玉、白刚玉分别测得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高达25~35%和51~56%,显然予事实不符。加氢氟酸处理后降至0~2.8%,其测定结果符合相关文献报道。 样品的溶解、稀释:先将灰化过的样品直接倒入锥形瓶中,用15mL焦磷酸多次洗涤坩埚,第一次加入焦磷酸润湿样品后,用玻璃棒充分把样品混匀,余下的焦磷酸分2或3次洗涤坩埚后倒入锥形瓶中;加热前必须搅拌均匀,迅速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使样品充分溶解,避免样品粘贴在瓶底。以上操作方法中未见说明,但工作经验证明这样处理样品效果更好。某生产工业硅的企业,采集的沉降尘在炭化后样品凝结成小块状,直接用15mL 焦磷酸溶解较难,先将灰化后的样品直接倒入锥形瓶中,第一次加少许焦磷酸润湿样品即可,用玻璃棒充分把样品捣碎混匀,余下的焦磷酸分2或3次洗坩埚后倒入锥形瓶中,这样溶解效果不错。 样品中含有过多硫化矿物,加入硝酸铵时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待温度冷却到120℃以下时补加,防止大量的硝酸铵随着温度的升高快速分解,试样随硝酸铵分解产生的气体溢出容器,使测定结果偏低,此时应做空白实验。 样品中含有碳酸盐时遇酸产生气泡,此时应停止加热,保持数分钟后,再加热,以免试样溅失。样品趁热用慢速定量滤纸过滤时若发现滤液中有浑浊沉淀现象,说明已有试样渗出,需先加纸浆。滤过样品的滤纸要用盐酸和热水反复冲洗,直到洗滤纸的滤液pH值为中性,这里最好确定实验室用热蒸馏水洗涤样品次数,(稀盐酸洗后再用热蒸馏水洗涤10次以上,用

(完整版)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1986) 本标准适用于区分工人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大小,是劳动保护科学管理的依据。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粉尘及引起化学中毒的危害性粉尘。 1 基本定义 1.1 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2 接触生产性粉尘的作业 工人在有生产性粉尘的工作地点,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1.3 工作地点 工人为观察、操作和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4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生产性粉尘中含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1.5 接尘时间 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尘作业时间。 1.6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 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1.7 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 系指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表4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值。 1.8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 在工作地点测定空气中粉尘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五份,取其超标倍数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2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2.1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共分为五级: 0级Ⅲ级危害 Ⅰ级危害Ⅳ级危害 Ⅱ级危害 2.2 本标准将属于具有人体致癌性粉尘的石棉尘,列入本标准中游离二氧化硅大于70%一类。 2.3 根据产生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按下表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

附录A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法 (补充件) A.1测定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采样方法 应采集工人经常工作地点呼吸带附近的浮游尘或沉积尘样品。工厂应连续收集三天的粉尘样品,混匀后进行测定。矿山应选择在开采中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采样,同一种性质的粉尘样品不少于3份。 A.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分析法 A.2.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0.1~0.2g生产性粉尘样品,放入锥形烧瓶中(如为炭素类或有机类粉尘样品,应在800~900℃下完全灰化后进行分析。如为硫化矿物,应先加数毫克结晶硝酸铵于锥形瓶中),然后加入焦磷酸15mL,迅速加热到245~250℃,保持15min后,冷却到40~50℃,在冷却过程中,加50~80℃蒸馏水稀释到40~50mL。稀释时,一面加水,一面用力搅拌混匀,然后,加水稀释至150~200mL。用无灰滤纸过滤,并用0.1N盐酸洗涤沉渣,再用热蒸馏水洗至无酸性反应为止。最后,将带有沉渣的滤纸,放入恒重的瓷坩埚中,在80℃的烘箱中烘干,低温炭化后,再放入800~900℃高温炉中灼烧30min,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1h,称至恒重。 A.2.2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气化硅含量的计算法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按式(1)计算: 式中:SiO2(F)——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M1——坩埚质量,g; M2——坩埚加沉渣质量,g; G——生产性粉尘样品质量,g。 A.2.3 粉尘中含有难溶杂质的处理

粉尘的危害

一、粉尘的危害 粉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矿山安全生产、机电设备、人体健康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一)粉尘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 煤尘爆炸 在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空气中煤尘浓度达到爆炸界限的情况并不常见,但由于违章放炮、斜巷跑车和局部火灾或瓦斯爆炸等引起煤尘爆炸的事故却屡有发生。从下面几起事故可见煤尘爆炸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1907年,美国孟诺加煤矿由于斜井提升钢丝绳被拉断,18辆矿车组成的装煤列车高速下滑,撞击电机车架线,产生火花引燃被矿车扬起的煤尘,在下部车场发生了煤尘爆炸,井下370名矿工死亡362名,仅8名幸存。井巷和矿车等设备受到严重损坏。 1960年5月9日13时45分山西大同矿务局老白洞煤矿发生煤尘爆炸事故,为建国以来煤炭工业死亡人数最多的一起事故。井下当时共有职工912人,除228人脱险外,684名职工罹难,整个矿井惨遭破坏。在此之前,大同煤矿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没有发生过煤尘爆炸,人们没有听说过也不相信煤尘会爆炸,对煤尘放松警惕。该矿沼气含量较低,但煤尘积存却非常严重,一些进风巷道和某些生产场所煤尘积存厚达30~50mm。这起事故的爆源是14号井翻笼,翻笼附近经常煤尘飞扬,连续翻煤时,3m外几乎看不见人,100W灯泡被悬浮煤尘遮挡得象一个红点。特别是事故发生前半小时内,因15号矿井翻笼清理煤渣暂停翻煤,把60~80节重煤车集中到该翻笼翻煤,由于连续翻煤加之煤质干燥、翻笼洒水又整天未用,煤尘飞扬比平常更为严重。这就造成了爆炸事故

在此时此地发生的重要条件。经调查分析,此起爆炸事故的引爆火源很可能是电机车通过该翻笼时,由于运行不稳,受电弓与架空电源线接触不良,产生强烈火花,引起煤尘爆炸;次之是防爆开关不盖盖子翻笼启动产生强烈电火花引起爆炸。前者可能性最大,限于当时事故调查分析技术条件,未定论。 1968年10月24日原新汶矿务局华丰煤矿煤尘爆炸,死亡108人。据调查分析,引起这起事故的原因是掘进迎头放炮时,炸药没有完全爆炸产生火焰引起爆燃,使巷道沉积的大量煤尘受震动而飞扬于空气中而引起煤尘爆炸。沉积煤尘较多的-210西大巷沿东西方向爆炸迅速蔓延又使2040m的井巷发生连续性爆炸。事故发生前,无喷雾、洒水降尘设施,不能定期清除积尘,形成事故隐患。大量积尘加之违章放炮,酿成了这起煤尘爆炸事故。 1993年10月28日17时15分,江苏省某煤矿712修复巷与皮带机下山相交的三角门处由于违章放明炮引发了一起重大煤尘爆炸事故。在事故波及范围内工作的52人中,脱险8人,伤4人,死亡40人。直接经济损失124万元。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掘进工区现场作业人员在712修复巷口清理扶抬棚,作业人员为了省事,没有用扳手拆除U 型钢可伸缩性拱型支架卡缆螺栓,而是用放明炮的办法把螺栓崩断。放明炮引起煤尘爆炸。爆炸的冲击波及火焰传播到714工作面又引起第二次煤尘爆炸,扩大了灾情。防尘制度不落实,对安全信息站和群监员多次汇报的井下煤尘大的问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皮带机下山、714工作面积有大量干燥的煤尘,为扬尘并达到一定的爆炸浓度创造了客观条件。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设计除尘装置和检查作业环境的重要依据。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微细粉尘(粒径在5μm以下)对操作人员危害极大,因此在设计除尘装置时,必须取得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由分析和研究有关测定资料得知,破碎、筛分(包装)和运输金属矿石时,在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约为矿石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63%~83%。 ①各种矿岩中二氧化硅含量见表 ②水泥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矽)含量见表 各种矿岩中二氧化硅含量 矿岩名二氧化硅含量/%矿岩名二氧化硅含量/% 黄铜矿(含磁镁矿)1~50菱铁矿0.5~30斑铜矿5~10镜铁矿1~10 辉铜矿20~30褐铁矿1~5 黄铁矿10~20赤铁矿0.5~10 花岗闪长岩50~60断层角闪岩30~50 硅化灰岩20~30燧石条带灰岩50~65含铜铅锌多种矿物20~30花岗岩60~75方铅矿0.5~15石英岩95以上 铅锌矿5~15燧石石灰岩50~60 闪锌矿1~10石英沙岩80~90 石英脉(含黑钨矿)90~95硬沙岩10~15钨、钼矿70~90硬质板岩50~60 钨锰铁矿50~70页岩(含硅石)10~20 锡矿(在石英脉中)80~90次生石英岩90以上辉钼矿3~90小白石英岩80~90黑云母花岗岩50~60混合片麻岩50~70石英斑岩50~70闪长岩40~50 千枚岩30~50辉岩30~40 辉锡矿5~10硅卡岩15~25 长石英50~60云英岩75~80

磁铁矿0.5~30 水泥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矽)含量 物料名称游离SiO2含量/%物料名称游离SiO2含量/%生料8.5~11.0铁矿沙14.2 熟料 2.1~9.3石膏15.4 石灰石 4.1~5.3水泥 2.6~8.9 矿渣34.5烘干机降尘10.6 黏土33.0~51.0螺旋输送机降尘10.4 煤粉10.0秋磨机降尘7.2

空气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方法改进

2019年第 2 期2019 年 5 月空气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方法改进 张燕焕 史花丽 (云南天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摘 要对国家标准空气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 2 )(GBZ/T192.4-2007)含量“焦磷酸法”的方法中实验用仪器、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焦磷酸溶解样品、过滤样品、样品恒重6个步骤进行研究,用 二氧化硅含量为99.9 %的石英砂,水泥厂生料配料站和采石场的原料为样品,对样品回收率测定和未知 样品平行样进行比较试验,研究表明二氧化硅含量为99.9 %的石英砂回收率测定结果为98.06 %,未知 样的相对标准偏差在7.4 %和8.9 %。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和加标回收率都可控制在国家标准规定误差范 围内。应用后过滤效果好、精密度较高、易于操作、更贴实际。 关键词 沉降尘 二氧化硅 重量法 1 前言 随着新的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和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的规范化,人们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毒物也有了较强的意识,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需要经常对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昆钢现有生产单位涉及粉尘类型多、接触粉尘岗位多、分布较广,我司每年要采集上万份粉尘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目前测定粉尘中二氧化硅的方法有红外分光光度法、X线衍射法和焦磷酸法,生产中普偏使用焦磷酸法。为了找到准确性好、精密度高的分析方法,对GBZ/T192.4-2007中的“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的操作方法展开研究,经过反复验证证明有效可行。 2 焦磷酸法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焦磷酸法原理 通焦磷酸法能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原理是由于粉尘中的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能容易加热到250 ℃的焦磷酸中,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几乎不溶解,用过滤法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分离出来,然后称量分离出的游离二氧化硅,计算其在粉尘中的百分含量。 2.1.2 实验用仪器 80目网筛、马弗炉、电热鼓风干燥箱、SB-1型可调温电热板、内盛变色硅胶的干燥皿、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流量为5~30 L/min粉尘采样仪、25 ml的锥形瓶、25 ml带盖瓷坩埚或30 ml铂金坩埚、坩埚钳、25 ml量筒、200~400 ml烧杯、无灰滤纸、直径为80 mm的玻璃漏斗、过滤架、0~380 ℃温度计、pH试纸、直径为75 mm粉尘滤膜。 2.1.3 试剂 该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焦磷酸的制作:将磷酸倒入400 ml烧杯内放在SB-1型可调温电热板加热约3 h,沸腾到不冒泡为止,室温冷却后,贮存于试剂瓶中待用。40 %氢氟酸,硝酸铵,0.1 mol/L盐酸溶液。 2.1.4 样品采集方法 样品采集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粉尘采样仪采集,将粉尘采样仪布置在产尘位置,采

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c18233717.html, 粉尘对健康的危害 作者:马学良茅柏仁 来源:《祝您健康》1988年第02期 在工农业生产中所用的原料,半成品或产生的废料常常是粉末状的_物质,飞扬到空气中即形成粉尘。 在生产劳动中,由于长期吸入超过一定浓度的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病变,称为尘肺。能够引起尘肺病的粉尘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二氧化硅粉尘,指以游离状态存在的二氧化硅如石英石、水晶、硅藻土,石英玻璃砂石、花岗岩、黄砂等,2.硅酸盐粉尘,如粘土、矾土、云母、滑石、搪瓷喷花用熟料、石棉、耐火纤维、玻璃纤维等;3.金属粉尘,系指冶炼或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金属及其氧化物的粉尘,如铝、铁、钡、锰等;4.有机粉尘,包括各种天然动植物的粉尘及一些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粉尘,如皮毛、羽毛、棉、麻、烟草、茶叶、木屑等;5.碳系粉尘,系各种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含炭粉尘,如煤、石墨、炭黑、活性炭等。 按病因分类,尘肺病有下列几种:1.矽肺,由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引起;2.矽酸盐肺,吸入石棉、滑石、水泥、粘土等粉尘引起;3.金属尘肺,吸入一些致纤维化的粉尘如铝、电焊烟尘等引起;4.混合粉尘尘肺,吸入两种或几种粉尘的混合物引起,如煤矽肺、铁矽肺等。 在粉尘中以二氧化硅粉尘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因为二氧化硅粉尘毒性大,且地壳中含量高。它是石英的主要成分,约96%的矿物和岩石都有石英。工业上使用和接触石英的机会极多,如:多种金属矽石的开采掘进,开山筑路,隧道和涵洞爆破及风钻;采石、轧石和石料加工;钢铁冶金企业矿石原料的准备,铸造、研磨加工,铸件清砂与喷砂;耐火材料的原料准备,制砖,焙烧等;玻璃制造业原料的准备;石粉业石英的碾碎和运输。 长期吸入粉尘,可使肺内的粉尘越积越多,使肺组织逐渐产生广泛的纤维化,严重地损害肺呼吸功能,及致丧失劳动能力。尘肺病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胸闷气急、胸痛,还有头昏、乏力、失眠、心悸、胃纳不振等。尘肺病患者还容易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尘肺病是危害职工健康最为严重的职业病,发病率较高,病人痛苦,也给生产和建设造成很大的损失。 预防尘肺病最有效的办法是防尘降尘,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劳动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以下,可以基本上防止尘肺病的发生。我国在防尘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经验,可归纳为八个字,这就是:宣、革,水、密、风、护、管、查。

粉尘危害的防治措施

粉尘危害的防治措施 防止粉尘危害仍是当前劳动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建国以来,为了防止粉尘危害保护工人健康,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条例。195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防止厂矿企业中的矽尘危害的决定》,规定含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1958年卫生部、劳动部等联合公布了《工厂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办法》、《矿山防止矽尘危害技术措施暂行办法》。近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防治条例》(简称条例)和经过修订的《粉尘作业工人医疗预防措施实施办法》等,使尘肺防治工作已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多年来各级厂矿企业和卫生防疫机构;在防尘工作上,结合国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总结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经验,取得了很大成就。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水;是湿式作业;密,即密闭尘源;风,是通风除尘,护,即个人防护;管;是建立规章制度,维护管理;教,是宣传教育;查,是定期检查评比、总结,定期健康检查。 (一)组织措施? 根据条例规定不仅地方政府,企事业主管部门以及厂矿领导应十分重视防治尘肺的.组织领导工作,而且应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要安排落实这项工作,并应设有专人组织实施。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尘肺病防治工作负有直接的责任,应采取措施不仅要使本单位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国家卫生标准,而且要建立健全粉尘监测、安全检查、定期健康监护制度,加强尘肺患者处置、疗养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技术措施? 采用革、水、密、风、护等综合措施,做好防尘、降尘工作,是防治尘肺的最根本的预防措施。? 1.改革工艺过程,革新生产设备即“革”,是消除粉尘危害的根本途径。如远距离操纵、计算机控制、隔室监控等避免接触粉尘;采用风力运输、负压吸砂等减少粉尘外逸;又如用含石英低的石灰石代替石英砂作为铸型材料,减轻粉尘的危害。? 2.湿式作业,是一种既经济又简便实用的防尘措施。如采用湿式碾磨石英、耐火材料原料;矿山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作业,基本上可以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 3.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办法。如采用密闭尘晾与局部抽风相结合,防止粉尘外逸。抽出的含尘空气再经除尘装置处理后排入大气。? (三)卫生保健措施? 1,接尘工人健康检查根据“粉尘作业土人医疗预防措施办法”规定,从事粉尘作业工人必须进行就业前和定期健康检查,有的还应做脱尘作业检查。? (1)就业前检查;准备从事接尘作业(含转岗准备接尘)的职工,必须参加就业前检查。检查项目有职业史;自觉症状和既往病史;结核病接触史;一般临床检查;拍摄胸大片以及必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