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

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

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
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

专业:护理学科:内科护理学班级:2011级护理9-10班授课时间:12月12日

时春红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教案纸

第一节概述

教学重点:贫血、继发感染、出血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造血器官及血细胞的生成、组成和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

一、血液及造血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1、组成:

造血系统由骨髓、肝、脾、淋巴结以及分散在全身各处的淋巴和单核-巨噬(网状内皮)组织造血器官构成。

2、不同时期的造血器官:

造血干细胞(hemapoietic stem cell,HSC):又称全能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可以增殖分化为各种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及各种粒细胞等。

肝脏:在胚胎期9--24周时为主要造血器官,脾脏也参与少量的造血;

骨髓:10--14周开始造血,24周时已成为主要造血器官;

在胚胎的9—10天,中胚层开始出现造血位点发育血岛。

外周血含较少HSC,脐带血、胎盘血是胎儿时期外周血的一部分,含有较多的HSC。

在正常情况下出生后15天造血器官仅限于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组织。5~7岁以前全身骨髓都为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中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到20岁左右,红骨髓仅限于长骨的骺端、扁骨、不规则骨内。

3、血液的组成:

血浆:占血液容积55%

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的45%,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4、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功能是结合与输送O2和CO2。

白细胞的种类多,功能较复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对机体起重要防御作用。

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功能。

血小板对机体止血和凝血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第 1 页

二、分类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是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病常表现血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及出凝血机制的障碍,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红细胞疾病红细胞数量的改变如各类贫血,质的改变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2.白细胞疾病白细胞数量的改变如粒细胞缺乏症,质的改变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3.出血性疾病血小板数量或质量的异常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血管壁的异常如过敏性紫癜。

4.其他如血栓形成常与血液成分、血管壁、血流、血液高凝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评估

1、病史

患病及治疗经过

心理、社会资料

生活史和家族史

2、身体评估

一般状态

皮肤黏膜

淋巴结检查

心、肺、腹部检查

其他:如神经系统、骨骼关节有无异常等。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计数

(2)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3)网织红细胞计数

(4)骨髓细胞检查:正常骨髓象是: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适当,2—4:1;粒系占有核细胞的40%--60%,红系及淋巴细胞占20%左右。巨核细胞易见到,以产血小板型易见到。可见少量非造血细胞,如浆细胞、组织噬碱细胞、网状细胞等。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5)血细胞化学染色

第 2 页

(6)止血、凝血功能检查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出血时间(BT)测定 1—3分,BT>4min为延长。

凝血时间(CT)测定试管法4—12分

血小板计数正常(100—300)*109/L,<50*109/L即有出血症状。

四、常见症状、体征及护理

(一) 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计数和红细胞压积(HCT)低于同性别、同年龄正常的最低值。其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最为重要。

在诊断贫血时应注意由于血液稀释时血红蛋白值的降低和血液浓缩时的血红蛋白值的相对增高。在我国平原地区成人男性Hb <120g/L、RBC< 4 .5×1012/L及(或)HCT<0.42,女性Hb <110g/L 、RBC<4 .0×1012/L及(或) HCT<0.37即可诊断贫血。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不同原因或疾病引起的一种病理状态。

(二)出血倾向

出血倾向(bleeding tendency)指止血和凝血机能障碍而引起自发性出血或轻微创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种症状。

1、病因出血倾向是血液病的常见表现,发生的原因为:

①血管壁的功能异常:如过敏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征;

②血小板异常:血小板减少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功能缺陷如先天性血小板无力症及继发于尿毒症、药物等;

③凝血因子减少或缺乏:如血友病、慢性肝脏疾病等。

2.护理评估

(1)健康史

既往病史:应详细询问病人既往病史,是否有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肝硬化等病史;家族成员的健康情况;

用药物史:

环境:了解工作环境,有无对骨髓造血功能损害因素如放射性物质、化学毒物污染等接触史。(2)身体状况

出血的部位与症状:注意评估出血的部位,轻度出血可表现为皮肤、粘膜、齿龈、鼻粘膜的出血,表现为出血点、瘀斑或血肿,也可见关节腔、内脏出血(便血、呕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第 3 页

严重者可有颅内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出血的程度:注意判断出血的程度,出血量小于500ml为轻度出血,可有畏寒、头晕、乏力、皮肤苍白等;出血量在500~1000ml为中度出血,收缩压低于90mmHg(12.0kpa),有眩晕、烦躁不安、尿少、紧张等;出血量大于1000ml为重度出血,收缩压低于60~75mmHg(8~10kpa),心率大于120次/min,可有出汗、尿少或尿闭、四肢厥冷、甚至意识模糊。

3.主要护理诊断

组织完整性受损与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有关。

4.护理措施

(1)促进身心休息限制活动,多休息,以防再出血。被血迹污染的物品应及时清理,以缓解紧张情绪。保持环境的安静、温暖,床单平整、被褥轻软。进行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

(2)饮食护理预防出血引起的营养不足,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的饮食,避免口腔粘膜的损伤。进餐前后可用冷的苏打水含漱。

(3)病情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心率的变化,注意意识状态的改变及有关检查的结果,如血红蛋白、出凝血时间等。观察皮肤粘膜出血的部位、大小、时间、数目,有无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如头晕、头痛、呕血、黑便等。如有突然视力模糊、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有颅内出血的可能。

(4)皮肤出血的护理定期检查皮肤出血部位的范围,剪短指甲,避免搔抓皮肤。定期用刺激性小的肥皂擦洗沐浴,保持皮肤的清洁,擦洗时不可用力,以防皮肤出血。肢体皮肤或深层组织出血可抬高肢体,以减少出血。深部组织血肿也可应用局部压迫的方法,促进止血。尽量少用注射药物,必须用药时,在注射的前后需用消毒棉球充分压迫止血。

(5)鼻出血的护理少量出血时,用消毒棉球或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填塞鼻腔止血和局部冷敷,使用冰袋放在前额部,使血管收缩促进止血。若出血不止,请医生用油纱条做后鼻孔填塞术,压迫出血部位,促进止血,术后保持鼻腔粘膜湿润,定时用无菌液体石蜡油滴入。3天后取出油纱条,若仍有出血,需更换油纱条再填塞。嘱病人不要用手挖鼻痂,可用液体石蜡滴鼻,防止鼻粘膜干裂出血。

(6)口腔、齿龈出血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用苏打液、洗必泰、生理盐水漱口液漱口。齿龈有渗血时,局部用肾上腺素棉片或明胶海绵贴敷止血,也可局部涂抹三七粉、云南白药。平

第 4 页

时不可用牙签剔牙,少吃坚硬食物。

(7)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维生素K、止血敏、6-氨基已酸等)的作用原理、剂型、剂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

(8)输血及血制品的护理遵医嘱输入浓缩血小板、新鲜血、新鲜血浆时,输注前应严格进行查对,输注后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三)继发感染

继发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是指血液病病人由于成熟白细胞量及质下降,使机体免疫力降低,或因进食不佳导致营养不良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等,易致病原体侵袭而引起感染,是血液病病人的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1、常见病因

主要由白血病、淋巴瘤、粒细胞缺乏症、严重贫血、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常见的病原体是细菌、病毒和真菌。

2.护理评估

(1)健康史了解病人既往的健康状况,是否有白血病、严重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史,有无应用化疗药物等情况。

(2)身体状况感染常发生在与外界相通的部位,如口咽部、呼吸道、皮肤及肛门,女性较易发生尿道感染。

口咽部表现为局部小溃疡或糜烂、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呼吸系统表现为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咳嗽、咳痰、胸痛、气促等;皮肤感染为红肿、溃烂;

肛门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出血;

尿道感染以女性多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

3.主要护理诊断

(1)有感染的危险与正常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2)体温过高与病原体感染有关。

4.护理措施

(1)增强病人的防护意识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易感染的部位及防护措施,如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皮肤、口腔、泌尿生殖道和肛周的卫生,居住环境定期进行消毒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锻炼身体,增加免疫力,防止感染的发生。

第 5页

(2)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鼓励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饮食应清洁、新鲜、易消化,合理的补充营养,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如高热的病人,应少食多餐,多饮水,出汗多时注意补充含盐饮料,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以保证入量,发热时每日的液量应在3000ml左右。

(3)病情观察注意监测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变化,了解相关检查的结果,记录出入量。(4)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病室的清洁,室内应保持空气清新,定期开窗换气和消毒,限制探视人员等。

(5)降温护理体温在38.5℃以上,可采用物理降温。经物理降温无效者,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药物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大量出汗、血压下降、甚至虚脱,尤其对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6)相关检查及用药的护理及时配合作好各项检查如痰培养、血培养等,检查前向病人说明检查的目的及标本采集的方法。按医嘱应用药物,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五、思考题

一、单选题

1、有关血液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失血

B 急性再障以贫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

C ITP以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要症状

D 儿童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见

E 过敏性紫癜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二、多选题

1、可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有()

A 肝硬化脾亢

B SLE

C 尿毒症

D 白血病

E 再障

2、血液病病人预防感染的措施是()

A 观察病人有无发热

B 定时进行病室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检测

C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

D 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E 出院时做好预防感染教育

三、判断题

()全血细胞减少可见于脾亢、再障、白血病、SLE等疾病。

第 6 页

高中生物 《细胞概述》教案 浙科版必修1

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②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 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 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 化合物。 【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 样发现的? 【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 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讲述】 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 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 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 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 学生思考、回答: 各种化合物并不是 随机的结合,它们是 有机的组成细胞,再 由细胞构成整个生物 体。 学生阅读课本,总 结回答: 英国科学家胡克, 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 察软木塞,看见许多 小室,命名为细胞。 学生回答:德国, 施莱登研究植物,提 出:所有植物都是由 细胞组成的,细胞是 植物各种功能的基 础。 次年,德国,施旺, 提出:所有动物也是 由细胞组成的。 德国,菲尔肖提出: 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 别的活细胞。 提高学生 查找资料的 能力。 课堂的引 入是由学生 自己完成 的,教师仅 起到组织者 和引导者的 作用,体现 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体地 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和 协作学习的

第二章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古代军事思想是其中一支绚烂的 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 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 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 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本特征 形成发展主要成就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国最早的兵书: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 争指导的理性原则; 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对中国及至世界产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 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

?舍事言理,思辩深邃 从哲学高度对战争与军队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 《孙子》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的战争认识论、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 备”、“避实击虚”、“造形任势”、“以逸待 劳”、“兵贵神速”、“践墨随敌”等战争指导 原则成为了古今中外兵家的座右铬。

?崇尚道义,以和为贵 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 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主张言兵议战必须慎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孟子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不义之战; 老子视兵者为“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则是用兵的 最高境界。

第一节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概述》课堂学习资料 一、参考资料 1、【旅游】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他们惯常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在那些地方停留不超过1年的活动。 2、【观光型乡村旅游】:主要以优美的乡村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依托设计旅游产品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参观、参与、购物和游玩,并让游客亲身体验农事活动。 3、【休闲度假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旅游资源为载体,注重游客的参与性,以满足游客休闲娱乐、身心健康、自我发展等需求的旅游类型。休闲型乡村旅游与观光型乡村旅游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主要满足旅游者的健康、娱乐、放松、享受等高层次需求,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就是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以休闲度假为主题,服务内容以康体、休闲、娱乐为主,对产品的知识性、创新性等要求更多。 4、【旅行】为了办事或游览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多指路程较远的):~团。~结婚。春季~。到海南岛去~。 下列概念来自【爱词霸】 5、【旅游】旅行游览。 6、【游览】从容行走观看。 7、【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8、【游客】是指任何一个人到他(她)的惯常环境外的地方去旅游,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其旅游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从访问地获取报酬的人。 9、【旅游者】即临时观光者,到一个国家至少停留二十四小时以上,以娱乐、保健、学习、宗教信仰或体育运动等为目的,换言之,为了消磨闲暇时间、经营、参加会议或探亲等。 10、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现代旅游特点:①旅游主体大众化②旅游目的的休闲化③旅游形式多样性

第四节 记忆概述

第四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物,会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也会学到一定的知识,产生一定的情感。所有这些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痕迹又会重新活动,再现出来,这一心理过程就是记忆。从信息加工的视角看,记忆就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记”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观点看,这一基本过程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 (一)识记 识记就是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可以说识记就是认识某一对象,并在头脑中留下印痕的过程。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信息的输入过程,是记忆的前提和基础,因而要提高记忆的效果就必须有良好的识记。 1.识记的种类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不随意识记),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经过任何努力,自然而然地记住某些事物的识记。 有意识记(随意识记),是指有一定的目的任务,按一定的方法、步骤进行,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识记时所采用的方法,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在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靠机械的重复而进行的识记叫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通过对识记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识记叫意义识记。

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1)识记的目的任务对识记的影响 (2)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的影响 (3)识记材料的数量对识记的影响 (4)不同感官对识记效果的影响 此外,识记时主体的情绪状态、主观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能力类型等都对识记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保持 保持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映象在头脑中得到巩固的过程。用信息论的观点说,就是对传入大脑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系统的中间环节,是重现和再认的前提,也是记忆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之一。 知识经验的巩固并不是简单重复的结果,识记材料在头脑中的保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后来经验的影响等因素,在质量和数量上也会发生某些变化。 首先,是数量上的变化。一般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量呈减少的趋势。但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对有些学习来说,学习后一段时间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这种现象叫做记忆的恢复现象。 其次,储存在记忆中的内容在质量上也会发生变化。通常表现为:颠倒材料的顺序,遗漏或削减材料的内容,曲解材料的意义或扩大原来材料的范围等。 在保持过程中,材料所发生的变化,有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概括简化材料的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有的则具有消极的作用,例如,曲解原来材料的意义等。 (三)再认或重现 再认和重现是记忆过程的最后阶段,是信息的提取和输出过程,它标志着整个记忆过程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记忆效果的惟一标准。再认和重现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水平不同而已,再认比较容易,重现则比较困难。 1.再认 再认是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仍能被识别出来的过程。 再认是比较简单的心理过程,但不等于说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对事物进行

第五章记忆((复习稿、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记忆 教学目的: 1、了解记忆的概念、记忆的分类 2、掌握记忆的过程、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 好的记忆品质、青少年记忆的特点及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重点:影响识记的因素、遗忘的规律、影响遗忘的因素、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难点: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有重要的意义且潜力巨大: 举例说明:①②③ 启发思考: 人的先天和后天因素对记忆有何影响 测试:下面有20个词语,请你只看一遍,词与词之间间隔几秒,记忆时连序号一 起背,看你能记住多少 记一记: 你能记住吗 二、记忆的分类 (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根据时间分) 1、瞬时记忆(约2秒左右) 当引起感知觉的刺激物不再继续呈现时,其信息仍然在感受器中继续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短暂信息的保持,就是瞬时记忆,也称感觉记忆。例:闪现单词 2、短时记忆(约1分钟) 处于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信息一般保持在1分钟以内。 例:打电话

3、长时记忆 永久性的记忆存储,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 举例:愉快的经历、痛苦的经历、一些知识 启发思考:你们喜欢哪一种记忆(出示三个记忆系统模式图) (二)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根据内容分)1.形象记忆 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并出示图片。 2.语词—逻辑记忆 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事物的关系以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等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3.情绪记忆 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举例。 4.运动记忆 对活动的动作及动作的顺序的记忆。 举例。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根据参与的程度分) 1.外显记忆 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 举例。 2.内隐记忆 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举例。 (四)情景记忆与语词记忆(根据记忆性质分) 1.情景记忆 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举例。 2.语义记忆 指人们对事物的意义和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 请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三、记忆的过程及规律

第二章细胞概述

第二章细胞概述 一 A型题 1.由非细胞原始生命进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核膜 E.内质网 2.在原核细胞中 A.只有DNA,没有RNA B.只有RNA,没有DNA C.只有DNA,没有蛋白质 D.只有RNA,没有蛋白质 E.既有DNA,也有RNA 3.细胞中的下列化合物中,哪项属于生物大分子 A.无机盐 B.游离水 C.过氧化氢酶 D.胆固醇 E.葡萄糖 4.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单位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细胞 E.核糖体 5.构成蛋白质分子和大多数酶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A.核苷酸 B.脂肪酸 C.氨基酸 D.磷酸 E.乳酸 6.关于 DNA分子,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带有遗传信息 B.具有双螺旋的空间结构 C.由两条同方向的单核苷酸链互补结合而成 D.在DNA分子上分布有众多的基因 E. 所含碱基位于螺旋结构的中央区域 7.关于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分为 mRNA、tRNA和 rRNA等等 B.均分布于细胞质 B.是由 DNA指导合成的多核苷酸链 D.与蛋白质的合成直接相关 E.一般为线形 8.关于mRNA,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携带有相应基因的遗传信息 B.是DNA转录的产物 C.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D.可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 E.不同基因的mRNA分子量悬殊较大 9.在人体及动物体内呈游离状态的细胞一般呈 A.梭形 B.扁平状 C.柱状 D.星芒状 E.球形 10.下列哪一类细胞一般呈梭形 A.神经细胞 B.肌细胞 C.血细胞 D.上皮细胞 E.精细胞 11.目前所知的最小细胞是 A.球菌 B.杆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1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都具有的一种细胞器是 A.细胞骨架 B.线粒体 C.高尔基复合体 D.中心体 E.核糖体 13.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 A.大肠杆菌 B.肺炎环菌 C.支原体 D.真菌 E.蓝藻 14.关于细菌,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典型的原核细胞 B.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多糖类 C.仅有一条环状DNA分子 D.具有80S核糖体 E.有些用鞭毛作为运动器15.细菌这样的原核细胞所具有的中间体与真核细胞的下列哪种细胞器功能相似 A.高尔基复合体 B.中心体 C.线粒体 D.溶酶体 E.内质网 16.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D.体积较大(10~100μm) E.膜性细胞器发达 17.下列哪种细胞器为非膜相结构 A.核糖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溶酶体 E.高尔基复合体 18.下列哪种细胞器为膜相结构 A.中心体 B.纺锤体 C.染色体 D.核糖体 E.线粒体 19.关于膜相结构(膜性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细胞中以生物膜为基础形成的所有细胞器

第二章宪法第一节概述

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这些根本制度,集中反映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因为宪法所确认和规定的都是涉及公民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它便成为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成为母法。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意味着其他一切法律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违宪行为要追究违宪责任。 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由于宪法涉及的都是公民和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修改宪法的程序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宪法的特征 宪法作为一国的根本大法,具有不同于其它法律的显著特征:(l)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制度等根本性问题;(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3)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它法律严格,宪法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依法成立的特定机关通过特定程序制定和修改。 (三)宪法的本质 1.宪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l)宪法是政治斗争,尤其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2)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3)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影响乃至决定着宪法的具体内容;(4)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是宪法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还意味着国家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资产阶级宪法。它是在反对封建************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过程中产生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的法律化;分权原则、尊重基本************原则等,都是民主制度的体现。社会主义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化;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利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要求和体现。无论是资本主义民主,还是社会主义民主,都是对************的否定,都是历史的进步。但资本主义民主仅仅是资产阶级的民土,对广大人民来说是专政,因而是狭隘的、虚伪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的民主,是广泛的、真实的。 二、宪法的作用 (一)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 1.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 2.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二)宪法对法制的作用 I.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宪法是其它法律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产生的基础和依据。

记忆概述

(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分类,记忆可以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根据教育材料保持时间的长短,可以把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根据信息加工与存储的内容不同分类,记忆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来表达,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程序性记忆(又叫技能记忆,其内容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分类,记忆可以分为外显记忆(当个体需要有意识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保持时间极短,记忆容量大,记忆痕迹易衰退;编码是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短时记忆:又叫工作记忆,信息保持大约一分钟(一般为5-20秒);编码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是复述。长时记忆:信息保持在一分钟以上;特点是容量无限,信息保持时间长久;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又分为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根据识记有无目的,可把识记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和是否了解其意义,把识记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记忆恢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学习后过几天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

保持量要高的记忆现象。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与回忆,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对人类记忆和遗忘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德国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发现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一般来说,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50%时保持的效果最佳。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首因效应是指最先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遗忘是原因有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又叫动机说,由弗洛伊德提出)、提取失败说。

浙科版版高中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教案必修生物

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 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a a 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a a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b b 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b b 学习导航(1)掌握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2)结合实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并列表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3)通过“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归纳高倍镜的使用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方式一观察下面的细胞 (1)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答案1为肌肉细胞,2为神经细胞,3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4为口腔上皮细胞。 (2)这些细胞共同的结构有哪些?它们的形态、功能相同吗? 答案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 (3)这可以说明细胞具有什么特性? 答案细胞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 方式二人体大约有2×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有200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细胞有着不同的功能,构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它们之间有分工也有合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细胞概述的内容。 一、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的内容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助学巧记对于细胞学说中的观点“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可以从两方面理解:(1)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局限,细胞学说建立的背景只限于动植物。 (2)目前所研究的所有生物包括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则此观点就不正确了。 2.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1)细胞的大小 1最小的细胞为细菌类支原体的细胞。 2最大的细胞为鸵鸟蛋的卵黄。 3细胞大小以微米(μm)计。 4细胞越大,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越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速率就越慢。 (2)生物体细胞数目 1生物体大小与细胞的数目有关。 2按细胞数目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 (3)根据是否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真核细胞的结构 1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个部分,植物细胞外层还有细胞壁。 2现今细胞核被认为是最大的细胞器。 归纳总结细胞的种类不同,大小也有一定差别,但一般的细胞都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细胞的体积微小的原因: (1)受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细胞越大,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流的物质越多。但是细胞体积越大,其表面积相对越小,即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越小,所以细胞越大,物质的运输效率越低。 (2)受细胞核控制的范围限制: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加重。当然,细胞的大小也不是越小越好,因为细胞要完成一定的功能需要一些结构和物质,它们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分类?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长短不同分类?形象记忆 ?情绪记忆 ?语词--逻辑记忆?动作记忆 ? ?瞬时记忆 ? ?短时记忆 ? 长时记忆

第三节记忆过程 记忆过 程 识记 保持和遗忘 重现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保持 遗忘 遗忘的概念 遗忘的规律 再认 回忆

作业: ?名词解释:记忆、记忆广度、记忆恢复、有意记忆、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形象记忆、词语逻辑记忆 ?填空 ?记忆过程可以分为识记、保持、回忆三个环节。 ?记忆的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准备性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及理解程度,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选择题 ?1、电话员接线时对用户号码的记忆属于: ? A 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 D 回忆(B) ?2、超过一分钟的记忆属于: ? A 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 D 回忆(C) ?3、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中重新呈现其映像的过程是: ? A 再认 B 识记C保持 D 再现(D) ?4、识记同样的材料,有人花费了很长时间,有人则过目成诵,这反映了记忆的哪种品质不同: ? A 敏捷性B持久性 C 正确性 D 准备性(A )?5、有人尽管记住了很多知识,但经常在用到时想不起来,这是缺乏记忆的:? A 敏捷性B持久性 C 正确性 D 准备性( D ) ? 6 、对识记材料没有理解,依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的识记属于? ? A 意义识记 B 机械识记C有意识记 D 无意识记(B )

第一章第一节 旅游概述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 第一节旅游概述 . . 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 了解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方法及基本类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 难点:现代旅游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你到过哪里旅游?请将你在旅游中的照片、纪念品和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自主学习】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旅游的概念:人们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活动。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主体: 客体: 中介体:旅游服务业。 其三大支柱为:旅游饭店、、旅行社。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按游览区域划分 国内旅游:分为旅游、区域性旅游、旅游。 国际旅游:分为旅游、洲际旅游、旅游。 .按旅游目的划分:分为观光、、公务、宗教、购物等。 【知识新授】 预习思考 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 . 阅读课文并理解旅游的概念,了解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 . 你对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如何理解的?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于联系?

二、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 . 你是怎样理解旅游活动的划分的? .简单了解两个概念:国际游客、国内游客 【问题探究】 探究一: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旅游活动的作用有哪些? 探究二:谈谈你对“旅游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这句话的理解。【总结提高】 一、旅游活动的三要素 要素范围地位和作用 旅游者指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旅行和访问 的人,一般划分为海外游客和国内游 客两种基本类型 旅游活动的主体,其他要素都是 “服务”于这个主体的 旅游资源能满足旅游者消遣、娱乐以及其他方 面的需求,实现旅游目的的一切事物 和现象 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业赖以 存在的基础,是旅游者主要的 “消费”对象 旅游服务业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交通是旅游 服务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活动的中介体,是通过提供 服务联系主体和客体的纽带 二、旅游的发展历程 旅游自古至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特征总结如下: 历史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划分年代 年世纪年代 旅游需求特点个体需求群体需求大众需求 含义 局限于一定阶层内 的少数人 消费数量及普及程 度大大提高 旅游成为普通大众的 消费行为 产业 特征 特征前产业化阶段初级产业化阶段高度产业化阶段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20201114151512)

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 A旅行B购物C娱乐D游览 2、小放暑假到济南姑姑家玩,顺便观赏了趵突泉和大明湖,这属于() A旅行B旅游3、旅游的前提和手段是A旅行B游览4、下列属于旅游的是(A远古人狩猎迁徙 C帝王巡游5、旅游的本质是() C游览D娱乐 ) C住宿D娱乐 ) B乞丐沿途要饭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A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B特殊生活经历 C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D寻求人身自由感6、旅游定义发展的产物是() A社会B文化C历史D政治 7、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的() A本质B属性吗C特点D内容 &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句诗出现于()

A北宋B东汉C南朝D北朝 9、西方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 ______ 年出版的() A《普通旅游学纲要》B《旅游指南》 C《牛津词典》D《利物浦之行手册》 0、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叫做() A艾斯特定义B旅游C旅行D游览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旅游?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2、旅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旅游是非功利性,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CA 6-10BDCCB 简答 1、答: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2、答: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 3、答:旅游定义扩大了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即外延性)。诸如在商务活动、出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顾游览和消遣等这种公务与游玩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包容在旅游范畴之内,即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

第二章 第一节 地壳概述

第二章地壳

第一节地壳概述 1.了解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2.了解地球的物理性质 3.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构造,掌握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 4.掌握地质作用的分类和地质年代 重点:地壳的特点、地质作用。

地球的内部圈层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主要方法钻探、地震波、类比法(石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地震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通过各种媒介。在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深度变化不断变化,在33km 、2900km (横波 在此处消失)等地方发生突变。一、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下2900 公里处,P :13.32→8.1km/s ,S :消失,称为古登堡面。在地下33公里处(大陆部分),P :7.6→8.0km/s ,S :4.2→4.4km/s ,称为莫霍面或莫氏面。

(一)地壳 组成:平均化学组成:O、Si、AI、Fe、Ca、Na、K、Mg等,多以化合态存在。 厚度:平均20公里,陆地平均37公里,海洋平均7公里。 陆地区高山高原区厚度大,平原区厚度小;海洋区洋中脊厚度小,海盆区厚度大。 结构:大陆地壳以康拉德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称花岗岩层或硅铝层,下层称玄武岩层或硅镁层。大洋地壳仅具下层。因此,硅铝层分布不连续。 类型:大陆地壳(双层结构)、大洋地壳(单层结构)。厚度、年龄等也存在差异。

(二)地幔:一般以1000公里为界分 上地幔:莫霍面以下至60多公里与地壳合称岩石圈。 位于60—400公里,特别是100—150公里处的软流圈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下地幔:一般认为是固 态 (三)地核:液态?超固态?铁镍地核?硅酸盐地核?球状?柱状?

细胞概述

细胞概述 必修1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② 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 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种类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的?【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讲述】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胞学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 【投影展示】各种细胞结构,【提问】比较大象和蚂蚁,它们的细胞体积谁大呢?【讲述】其实,它们的体积大小差不多,只是构成 大象的细胞数目比蚂蚁多。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形态、大小、数目 都不一样,最小的细胞是细菌类的支原体的细胞,最大的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可见细胞的体积一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的教案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②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种类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的? 【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胞学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 【投影展示】各种细胞结构 【提问】比较大象和蚂蚁,它们的细胞体积谁大呢? 【讲述】其实,它们的体积大小差不多,只是构成大象的细胞数目比蚂蚁多。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形态、大小、数目都不一样,最小的细胞是细菌类的支原体的细胞,最大的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可见细胞的体积一般比较小,以微米为单位。 【提问】为什么细胞的体积总是很小呢?

长时工作记忆理论概述

长时工作记忆理论概述 摘要:长时工作记忆理论是专家记忆理论的一种,本文简要回顾了该理论发展 的历程,研究现状,并对其缺点进行了分析。长时工作记忆的核心是,人们从事 非常熟练的认知活动时,长时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提取和存储具有短时记忆信息 加工的性质;工作记忆应该包括短时工作记忆和长时工作记忆两部分。 关键词:长时工作记忆;理论;概述 一、长时工作记忆理论研究现状 长时工作记忆理论自1995 年提出以来,得到了很多心理学家的认同,并作了 一些相关性研究,主要是对长时工作记忆理论进行了验证。涉及了很多领域:人 机交互、体育专长(足球)、神经生理学、人类学等,这些研究都验证长时工作 记忆理论。 二、长时工作记忆理论的提出及其形成机制 继Baddeley 和Hitch 于1974 年提出工作记忆模型之后,许多研究者开展了有 关工作记忆系统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中大部分是针对该模型的两个子系统的 作用而进行的。后来,人们才开始重视对中央执行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信息加 工中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和存储动态特性的研究。 (一)长期以来,工作记忆一直被看成是对认知加工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信 息进行的暂时储存。但是Ericsson 和Kintsch 于1995 年指出,如果用这种定义和 相应的机制来解释所有的工作记忆现象。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目前的各种工 作记忆容量的测量方法是否能够用来解释专家或人们从事非常熟练的认知活动时,所表现出的非常宽广的工作记忆容量?二是短暂存储的工作记忆是否能够解释非 常熟练的认知活动被中断后,无需很大的努力即可迅速恢复的现象?他们指出, 工作记忆是认知加工过程中随信息的不断变化而形成的一种连续的工作状态,其 中除了暂时存储信息的短时工作记忆外,还存在另外一种机制,即基于长时记忆的、操作者可以熟练使用的长时工作记忆。长时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可以稳定地、 较长期地保留,同时又可通过短时工作记忆中的提取线索,建立一个短暂的提取 通路。 (二)以往的记忆研究中,许多都是采用被试不熟悉的实验材料和实验任务,并以此为基础假定了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若要进入工作记忆,必须经过一个搜 索的过程,这被当作长时记忆的一个显著的特性。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被激活后, 才能进入工作记忆。专家在从事特定活动的认知过程中,研究者们认为,专家可 以熟练掌握某种与特定任务相关的特殊能力,从而在进行此项任务时,使自己的 工作记忆能力得到扩充。如,象棋大师们在棋子位置记忆实验后,即使不提供任 何线索,甚至增加分心操作,或不给任何提示突然提问,其对棋子位置的记忆成 绩与实验时完全一致,而且其正确性与棋师的水平相关。 (三)长时工作记忆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首先,被试所从事的认知任务必须是他非常熟悉的。只有如此,他才能为进 一步加工,快速地提取相应的程序; 其次,被试对认知的材料必须是非常熟悉的。只有如此,他才能在提取和存 储某类信息时,确定相关的知识和模式; 最后,被试必须能够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与适当的提取线索联系起来,这种联系能够在回忆活动中激活相应的提取线索,进而形成与对某种信息进行编 码时相对应的条件,使这种信息能够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

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试题有答案.

第一章旅游概述 第一节旅游的定义和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是( A 旅行 B 购物 C 娱乐 D 游览 2、小放暑假到济南姑姑家玩,顺便观赏了趵突泉和大明湖,这属于( A 旅行 B 旅游 C 游览 D 娱乐 3、旅游的前提和手段是( A 旅行 B 游览 C 住宿 D 娱乐 4、下列属于旅游的是(

A 远古人狩猎迁徙 B 乞丐沿途要饭 C 帝王巡游 D 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5、旅游的本质是( A 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B 特殊生活经历 C 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 寻求人身自由感 6、旅游定义发展的产物是( A 社会 B 文化 C 历史 D政治 7、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是旅游的( A 本质 B属性吗 C 特点 D 内容 8、“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这句诗出现于( A 北宋 B 东汉 C 南朝

D 北朝 9、西方“旅游”一词最早出现于1811年出版的( A 《普通旅游学纲要》 B 《旅游指南》 C 《牛津词典》 D 《利物浦之行手册》 10、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叫做( A 艾斯特定义 B 旅游 C 旅行 D 游览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旅游?旅游的本质是什么? 2、旅游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3、旅游是非功利性,为何又有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称呼?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CA 6-10BDCCB

二、简答 1、答:旅游是人们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费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的本质属性是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的特殊经历。 2、答: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这是立足于现代旅游而言的。 3、答:旅游定义扩大了旅游概念的包容性(即外延性。诸如在商务活动、出席异地会议等过程中兼顾游览和消遣等这种公务与游玩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包容在旅游范畴之内,即不论是以商务、会议活动为主,游览消遣为辅,或是相反,只要在整个外出率计划内或者说在某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存在着或发生着与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讲,同样可以称为旅游。但是为了与纯消遣性旅游相区别,往往在旅游前面冠以商务或会议等字样,义表示旅游的不同类别。如:会议旅游、商务旅游等。 第二节旅游的本质属性 一、单项选择题 1、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花费自己的金钱,享用别人的劳动成果,体现出旅游的( A社会属性 B 文化属性 C 经济属性 D 消费属性 2、改革开放前,很多人认为旅游是游山玩水、不务正业;而现在,人们则把旅游当做丰富业余生活的重要方式,这种观念的变化体现出旅游的( A社会属性 B 文化属性 C 经济属性 D 消费属性 3、游览“东坡赤壁”的旅游者会想起苏轼的《赤壁赋》,这说明旅游具有( A社会属性 B消费属性 C经济属性 D文化属性

记忆概述

记忆概述 记忆是大脑系统活动的过程,一般可分为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阶段。识记,就是通过感觉器官将外界信息留在脑子里;保持,是将识记下来的信息,短期或长期地留在脑子里,使其暂时不遗忘或者许久不遗忘;重现,包括两种情况,凡是识记过的事物,当其重新出现在自己面前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之感,甚至能明确地把它辨认出来,称作再认;凡是识记过的事物不在自己面前,仍能将它表现出来,称作再现。因此,重现就是指在人们需要时,能把已识记过的材料从大脑里重新分辨并提取出来的过程。 记忆编码:就是对外界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转化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根据Ericsson和Kintsch(1995)的研究,拥有特殊记忆才能的关键要素是:“被试必须把编码信息与恰当的线索联系起来。这种联系允许被试以后激活某一特定的提取线索,从而部分地恢复编码时的条件以便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合乎要求的信息。” 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它是直接对客观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颜色、声音、气味、滋味、软硬、温冷等具体形象和外貌的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形象记忆按照主导分析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味觉的和嗅觉的等等。人的形象记忆发展的水平受社会实践活动制约,如音乐家擅长听觉形象记忆,画家擅长视觉形象记忆。大多数人的形象记忆均属混合型。 程序记忆(procedural memory),又称为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是不依赖于意识或认知的记忆。该记忆的形成需要多次重复测试才能逐步形成,主要包括感知觉和运动技巧、程序和规则的学习,是很难用语言表达的记忆。非陈述性记忆以习得性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习得性行为是指一切经过学习(或经验)而获得的行为,包括学习骑脚踏车、打字、使用乐器或是游泳。具有比条件性反射更广泛的含义。关于脑部特殊区域受损(如海马回损伤)案例之研究指出,程序记忆和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使用于脑部的不同地方,且可以各自独立运作的。对一个宣告记忆正常、程序记忆受损的病患而言,他可能被反覆训练一个任务、并且记得先前的训练,但在任务完成的速度或是程度上却不会有改善的现象;若是程序记忆正常、宣告记忆受损的人,他没办法想起之前做过的实验内容,但实际表现上却会一次比一次好。小脑(Cerebellum)和基底核 (basal ganglia)受损可能会影向程序记忆的学习。

(完整版)旅游专业《旅游概论》第一章练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旅游概述练习题 第一节旅游的产生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而日趋成熟的过程。 2.享乐旅行实质上就是具有现代和的古代旅游活动 3.就个体而论,旅游者的产生,是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和成熟的结果 4. 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5. 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二、单项选择题 1.采猎生产活动的最大特征是()的迁移和集散 A定居性 B团体性 C季节性 D规律性 2.“迁徙”与“旅行”共同的外部特征是() A都是自然行为 B都是自由行为 C都是空间移动 D都具有非功利性 3、采猎生产活动受()的影响最直接 A社会生活 B自然环境 C经济条件 D人类意识 4.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 )的产生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旅游业 5、()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A农民 B手工业者 C牧民 D商人 6、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A原始社会的初期 B原始社会的末期 C世界的文明古国 D原始社会的中期 三、多项选择题 1.早期人类远途迁徙的主要原因有() A气候的变化 B自然灾害 C采猎生产方式的流动性 D战争 2.具有现代意义的旅行和旅游活动首先在( )出现 A古中国 B美国 C英国 D古印度 四、判断题 1、()旅游是在人类产生的同时产生的 2、()商业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结果 一、填空题 1、萌芽产生发展 2、旅游意义本质特征 3、文化意识经济条件 4、享乐旅行 5、经商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C 5D 6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 2AD 四、判断题

1错 2错 一、填空题 1、旅游是以“”为主,集、、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2、游览是一种“边走边看”,即具有功能和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二、名词解释 旅游 三、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旅游的有() 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2、旅游的前提是() 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 3、旅游最主要的目的是() A游览 B旅行 C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具有包容性 4、“会议旅游”也属于旅游,说明旅游概念具有() A异地性 B非功利性 C包容性 D广泛性 四、多项选择题 1、旅游的内容包括()等活动 A游览 B旅行 C娱乐、餐饮 D购物、住宿 2、旅游活动追求的精神上的愉快感受包括() A人身的自由感 B精神上的解放感 C特定需要的满足感 D人生的幸福感 3、旅行的目的广泛,包括() A就业 B商贸活动 C求学 D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4、在一段完整的旅行时间内内,存在着或者发生着非功利性的游览观赏活动,从理论上说,同样可称为旅游,如() A会议旅游 B探亲旅游 C公务旅游 D商务旅游 五、判断正误 1、()旅游一经产生,便有了固定统一的定义 2、( )“商务旅游”属于旅游 3、()安徽民工到上海打工属于旅游 1、小张、小李、小王均定居广州。国庆节小张接待外地来的朋友游玩了家附近新开放的景点;小李带团到苏州、无锡旅游;而小王参加了吗昆明、大理、丽江六日游。请问他们三人的国庆活动从本学科的理论上看,有何异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