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数学 坐标与函数

初三数学 坐标与函数

初三数学  坐标与函数
初三数学  坐标与函数

初三数学坐标与函数

1. 如图,方格纸上一圆经过(2,5),(-2,l),(2,-3),( 6,1)四点,则该圆的圆心的坐标为()

A.(2,-1)B.(2,2)C.(2,1)D.(3,l)

2.已知M(3a-9,1-a)在第三象限,且它的坐标都是整数,则a等于()

A.1 B.2 C.3 D.0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1)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在()

A.第一象限;B.第M象限;

C.第M象限;D.第四象限

4.如图,△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AA′、B′C′,

则A点的对应点A′点的坐标是()

A.(-3,-2);

B.(2,2);

C.(3,0);

D.(2,l)

5.点P(3,-4)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它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为_______.它关于原点的对

称点坐标为_____.

6.李明、王超、张振家及学校的位置如图所示.

⑴学校在王超家的北偏东____度方向上,与王超家

大约_____米。

⑵王超家在李明家____方向上,与李明家的距离大约是____米;

⑶张振家在学校____方向上,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______ 米.

7.东风商场文具部的某种毛笔每支售价25元,书法练习本每本售价5元.该商场为了促销制定了两种优惠方法,甲:买一支毛笔就赠送一本书法练习本;乙:按购买金额打九折付款.某书法兴趣小组欲购买这种毛笔10支,书法练习本x(x>10)本.

(1)写出每种优惠办法实际付款金额y甲(元)、y乙(元)与x(本)之间的关系式;(2)对较购买同样多的书法练习本时,按哪种优惠方法付款更省钱?

8. 某居民小区按照分期付款的形式福利售房,政府给予一定的贴息,小明家购得一套现价为120000元的房子,购房时首期(第一年)付款30000元,从第二年起,以后每年应付房款为5000元与上一年剩余欠款利息的和,设剩余欠款年利率为0.4%.

(1)若第x(x≥2)年小明家交付房款y元,求年付房款y(元)与x(年)的函数关系式;(2)将第三年,第十年应付房款填人下列表格中

9. 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变换成△OA1B1;第二次将OA1B1变换

成OA2B2 ,第三次将△OA2B2变换成△OA3B3,已知A(1,3),A1(2,3),A2(4,3),A3(8,3),B(2,0),B1(4,0),B2(8,0),B3 (6,0).

(1)观察每次变换前后的三角形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按此规律再将△OA3B3变换成△OA4B4,则A4的坐标是________,B4的坐标是_______;

(2)若按第(1)题的规律将△OAB进行第n次变换,得到△OAnB n,比较每次变换中三角形顶点坐标有何变化,找出规律推测An的坐标是_____,B n的坐标是_____.

10.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有六个点,

请将上述的六个点按下列要求分成两类,并写出同类点具有而另一类点不具有的一个特征(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横线上,特征不能用否定形式表述

,点用字母表示).

...........

⑴甲类含两个点,乙类含其余四个点.

甲类:点___,___是同一类点,其特征是;

乙类:点__、__、__、__是同一类点,其特征是;

⑵甲类含三个点,乙类含其余三个点.

甲类:点__,__,___是同一类点,其特征是;

乙类:点__,__,___是同一类点,其特征是

四:【课后小结】

4.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四天的实验研究中发现:骆驼的体温会随外部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在这四天中每昼夜的体温变化情况相同.他们将一头骆驼前两昼夜的体温变化

情况绘制成下图.请根据图象回答:

⑴第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这头骆驼的体温是

上升的?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要多少时间?

⑵第三天12时这头骆驼的体温是多少?

⑶兴趣小组又在研究中发现,图中10时

到22时的曲线是抛物线,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5.下图是由权威机构发布的,在1993年4月~2005年4月期间由中国经济状况指标之

一中国经济预警指数绘制的图表.

(1)请你仔细阅读图表,可从图表中得出:

我国经济发展过热的最高点出现在年

我国经济发展过冷的最低点出现在年

(2)根据该图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简单描述我

国从1993年4月到2005年4月经济发展状况,

并预测2005年度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

北京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旋转的综合题

一、旋转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已知正方形ABCD中,E为对角线BD上一点,过E点作EF⊥BD交BC于F,连接DF,G为DF中点,连接EG,CG. (1)请问EG与CG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将图①中△BEF绕B点逆时针旋转45°,如图②所示,取DF中点G,连接EG,CG.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BEF绕B点旋转任意角度,如图③所示,再连接相应的线段,问(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结论仍然成立 【解析】 【分析】 (1)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证出CG=EG. (2)结论仍然成立,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再证明△DAG≌△DCG,得出AG=CG;再证出△DMG≌△FNG,得到MG=NG;再证明 △AMG≌△ENG,得出AG=EG;最后证出CG=EG. (3)结论依然成立. 【详解】 (1)CG=EG.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F=90°.在Rt△FCD中,∵G为DF的中点,∴CG=1 2 FD, 同理.在Rt△DEF中,EG=1 2 FD,∴CG=EG. (2)(1)中结论仍然成立,即EG=CG. 证法一:连接AG,过G点作MN⊥AD于M,与EF的延长线交于N点. 在△DAG与△DCG中,∵AD=CD,∠ADG=∠CDG,DG=DG,∴△DAG≌△DCG(SAS),∴AG=CG; 在△DMG与△FNG中,∵∠DGM=∠FGN,FG=DG,∠MDG=∠NFG,∴△DMG≌△FNG (ASA),∴MG=NG. ∵∠EAM=∠AEN=∠AMN=90°,∴四边形AENM是矩形,在矩形AENM中,AM=EN.在△AMG与△ENG中,∵AM=EN,∠AMG=∠ENG,MG=NG,∴△AMG≌△ENG(SAS),∴AG=EG,∴EG=CG.

初三数学《几何计算训练题》

F 初三数学《几何计算训练题》 班级: 姓名: 评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60°的余角等于 。 2、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 。 3、△ABC 中,∠A ,∠ B 均为锐角,且有2|tan 2sin 0B A -+=(,则△AB C 是: 。 (填什么三角形) 4、钟表的轴心到分针针端的长为5cm ,那么经过40分钟,分针针 端转过的弧长是: 。 5、如上图,AC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延长AB 到E ,使AE = AC , 为一边作菱 形AEFC ,若菱形的面积为29,则正方形的面积为 。 二、解答题: 6、有一个角是60°的直角三角形,求它的面积Y 与斜边X 的函数关系是式。(6分) 7、某公园中央地上有一个大理石球,小明想测量球的半径,于是找了两块厚10cm 的砖塞在球的两侧(如图所示),他量了下两砖之间的距离刚好是60cm ,聪明的你也能算出这个大石球的半径了吗?请你建立一个用于求大理石球的几何模型,并写出你的计算过程。(6分)

C 8、已知:如图,在△ABC 中,∠C=90,D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E ,tanB=2 1,AE=7,求DE 的长。(6分) 9、如图,小岛A 在港口P 的南偏西?45方向,距离港口100海里处,甲船从A 出发,沿AP 方向以10海里/时的速度驶向港口,乙船从港口P 出发,沿南偏东?60方向以20海里/时的速度驶离港口。现两船同时出发,出发后几小时乙船在甲船的正东方向?(结果保留根号)(6分)

10、如图,四边形ABCD 为菱形,已知A (0,6),D (-8,0). (1)求点C 的坐标; (2)设菱形ABC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E ,求经过点E 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8分) 1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BC ∥,AB AC ⊥,45B ∠=o ,AD =BC =DC 的长.(8分) 12、已知在Rt△ABC 中,∠C=90°,A D 是∠BAC 的角平分线,以AB 上一点O 为圆心,AD 为弦作⊙O. A B C D 10题图

初三数学函数专题综合复习题

函数综合复习训练题 一 .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部分 7.如图,已知一次函数1y 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k y 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A ,与x 轴相交于点C AB x ,⊥轴于点B , AOB △的面积为1,则AC 的长为 (保留根号) . 8如图,A 、B 是函数2 y x =的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两点, BC ∥x 轴,AC ∥y 轴,△ABC 的面积记为S ,则( ) A . 2S = B . 4S = C .24S << D .4S > 9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3 y x =上的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 若1S =阴影,则12S S += . 10如图,直线y=mx 与双曲线y=x k 交于A 、B 两点,过点A 作AM ⊥x 轴, 垂足为M ,连结BM,若ABM S ?=2,则k 的值是( ) A .2 B 、m-2 C 、m D 、4 11.将直线y x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直线a ,如图3,直线a 与反比例函数 ()1 0y x x = >的图像相交于A ,与x 轴相交于B ,则22OA OB -= y O x A C B x y A B O 1S 2S B A O y x a O B x y C A

图5 12.从2、3、4、5这四个数中,任取两个数() p q p q ≠ 和,构成函数2 y px y x q =-=+ 和,并使这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在直线2 x=的右侧,则这样的有序数对() p q ,共有()A.12对B.6对C.5对D.3对 15.已知, A、B、C、D、E是反比例函数 16 y x =(x>0)图象上五个整数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分别以这些点向横轴或纵轴作垂线段,由垂线段所在的正方形边长为半径作四分之一圆周的两条弧,组成如图5所示的五个橄榄形(阴影部分),则这五个橄榄形的面积总和是(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 \ 16如图7所示,P1(x1,y1)、P2(x2,y2),……P n(x n,y n) 在函数y= x 9 (x>0)的图象上,△OP1A1,△P2A1A2,△P3A2A3……△P n A n-1A n……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OA1,A1A2 ,……A n-1A n,都在x轴上,则y1+y2+…+y n= 。 17(10分)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0) k≠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0) m y m x =≠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 (1)根据图象,分别写出点A、B的坐标; (2)求出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18(09)如图,点P的坐标为(2, 2 3 ),过点P作x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A,交双曲线 x k y=(x>0) 1 B A O x y 1

初三数学旋转单元测试题

初三数学旋转综合知识点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将叶片图案旋转180°后,得到的图形是( ) 2.如图,在等腰直角△ABC中,B=90°,将△ABC绕顶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60°后得到△AB′C′,则等于() °°°° 3.如图,将△ABC绕着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点落在位置,A 点落在位置,若,则的度数是( ) °°°°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点坐标为(3,4),将OA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得 到OA′,则点A′的坐标是( ) A.(-4,3) B.(-3,4) C.(3,-4) D.(4,-3)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6,1)向左平移4个单位到达点A2的位置,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到达点A3的位置,△A1A2A3绕点A2逆时针方向旋转900,则旋转后A3的坐标为( ) A.(-2,1) B.(1,1) C.(-1,1) D.(5,1) 6.如图,8×8方格纸上的两条对称轴EF、MN相交于中心点O,对△ABC分别作下列变换: ①先以点A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4格、向上平移4格; ②先以点O为中心作中心对称图形,再以点A的对应点为中心逆时针方向旋转90°; ③先以直线MN为轴作轴对称图形,再向上平移4格,再以点A的对应点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 其中,能将△ABC变换成△PQR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在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8.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到正方形,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9.写出两个你熟悉的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名称,它们是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的五角星绕中心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能与自身完全重合,则其旋转的角度至少为 _____________. 1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三条中线的交点,△ABC以点O为旋转中心,旋转____________度后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12.如图,若将△ABC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后得到△A′B′C′,则A点 的对应点A′点的坐标是 _____________.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0的坐标为(1,0),将点P0绕着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 点P1,延长OP1到点P2,使OP2=2OP1,再将点P2绕着原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点P3,则点P3的坐 标是__________.

初三数学函数综合题型及解题方法讲解

二次函数综合题型精讲精练 题型一:二次函数中的最值问题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2,﹣4),O (0,0),B (2,0)三点. (1)求抛物线y=ax 2+bx+c 的解析式; (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OM 的最小值. 解析:(1)把A (﹣2,﹣4),O (0,0),B (2,0)三点的坐标代入y=ax 2+bx+c 中,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a=﹣,b=1,c=0 所以解析式为y=﹣x 2+x . (2)由y=﹣x 2+x=﹣(x ﹣1)2+,可得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并且对称轴垂直平分线段OB ∴OM=BM ∴OM+AM=BM+AM 连接AB 交直线x=1于M 点,则此时OM+AM 最小 过点A 作AN ⊥x 轴于点N , 在Rt △ABN 中,AB== =4 , 因此OM+AM 最小值为 . 方法提炼:已知一条直线上一动点M 和直线同侧两个固定点A 、B ,求AM+BM 最小值的问题,我们只需做出点A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A ’,将点B 与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M ,那么A ’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同理,我们也可以做出点B 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B ’,将点A 与B ’连接起来交直线与点那么AB ’就是AM+BM 的最小值。应用的定理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 A B B M 或者 M A ’ B ’ 例2:已知抛物线1 C 的函数解析式为23(0)y ax bx a b =+-<,若抛物线1C 经过点 (0,3)-,方程230ax bx a +-=的两根为1x ,2x ,且124x x -=。 (1)求抛物线1C 的顶点坐标. (2)已知实数0x >,请证明:1 x x +≥2,并说明x 为何值时才会有12x x +=.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旋转几何综合易错题(Word 版 含答案) 一、初三数学 旋转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如图1,在ABC 中,90ABC ∠=?,BC AB =,点D 在AC 上,DF AC ⊥交BC 于F ,点E 是AF 的中点. (1)写出线段ED 与线段EB 的关系并证明; (2)如图2,将CDF 绕点C 逆时针旋转( ) 090a α? <

∴∠DAB=45° ∴在四边形ABFD中,∠DFB=360°-90°-45°-90°=135° ∠DEB=∠DEF+∠FEB=180°-2∠EFD+180°-2∠EFB=360°-2(∠EFD+∠EFB) =360°-2×135°=90° ∴DE⊥EB (2)如下图,延长BE至点M处,使得ME=EB,连接MA、ME、MF、MD、FB、DB,延长MF交CB于点H ∵ME=EB,点E是AF的中点 ∴四边形MFBA是平行四边形 ∴MF∥AB,MF=AB ∴∠MHB=180°-∠ABC=90° ∵∠DCA=∠FCB=a ∴∠DCB=45°+a,∠CFH=90°-a ∵∠DCF=45°,∠CDF=90° ∴∠DFC=45°,△DC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FM=180°-∠DFC-∠CFH=45°+a ∴∠DCB=∠DFM ∵△ABC和△CDF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C=DF,BC=AB=MF ∴△DCB≌△DFM(SAS) ∴∠MDF=∠BDC,DB=DM ∴∠MDF+∠FDB=∠BDC+∠FDB=90° ∴△DM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E是MB的中点 ∴DE=EB,DE⊥EB (3)当点F在AC上时,CF有最大值,图形如下: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练习题

初三数学几何综合练习题 1.在△ABC中,∠C=90°,AC=BC,点D在射线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将AD绕点D顺时针旋转90°得到DE,连接BE. (1)如图1,点D在BC边上. ①依题意补全图1; ②作DF⊥BC交AB于点F,若AC=8,DF=3,求BE的长; (2)如图2,点D在BC边的延长线上,用等式表示线段AB、BD、BE之间的数量关系 (直接写出结论). 图1图2

B A C 2. 已知:Rt △A ′BC ′和 Rt △ABC 重合,∠A ′C ′B =∠ACB =90°,∠BA ′C ′=∠BAC =30°,现将Rt △A ′BC ′ 绕点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60°≤α≤90°),设旋转过程中射线C ′C 和线段AA ′相交于点D ,连接BD . (1)当α=60°时,A ’B 过点C ,如图1所示,判断BD 和A ′A 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必证明; (2)当α=90°时,在图2中依题意补全图形,并猜想(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不必证明; (3)如图3,对旋转角α(60°<α<90°),猜想(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1,已知线段BC =2,点B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是点D ,点E 为射线CA 上一点,且ED =BD ,连接DE ,BE .

(1) 依题意补全图1,并证明:△BDE 为等边三角形; (2) 若∠ACB =45°,点C 关于直线BD 的对称点为点F ,连接FD 、FB .将△CD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α度(0°<α<360°)得到△''C DE ,点E 的对应点为E ′,点C 的对应点为点C ′. ①如图2,当α=30°时,连接'BC .证明:EF ='BC ; ②如图3,点M 为DC 中点,点P 为线段'' C E 上的任意一点,试探究:在此旋转过程中,线段PM 长度的取值范围? 4.(1)如图1 ,在四边形ABCD 中,AB=BC ,∠ABC =80°,∠A +∠C =180°,点M 是AD 边上一点,把射线BM 绕点B 顺时针旋转40°,与CD 边交于点N ,请你补全图形,求MN ,AM ,CN 的数量关系; 图1 图2 图3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测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二次函数测试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中,每题3分,共24分) 1.(3分)与抛物线y=﹣x2+3x﹣5的形状大小开口方向相同,只有位置不同的抛物线是() .C D 2 22 2 5.(3分)直角坐标平面上将二次函数y=﹣2(x﹣1)2﹣2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则其 2 7.(3分)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则abc,b2﹣4ac,2a+b,a+b+c这四个式子中,值为正数的有() 8.(3分)(2008?长春)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二次函数y=2kx2﹣x+k2的图象大致为()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9.(10分)已知抛物线y=x2+4x+3,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它的开口向_________,对称轴是直线___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_; (2)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_________,与y轴的交点为_________. 10.(6分)抛物线y=ax2+bx+c(a≠0)过第二、三、四象限,则a_________0,b_________0,c_________ 0. 11.(4分)抛物线y=6(x+1)2﹣2可由抛物线y=6x2﹣2向_________平移_________个单位得到. 12.(2分)顶点为(﹣2,﹣5)且过点(1,﹣14)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13.(2分)对称轴是y轴且过点A(1,3)、点B(﹣2,﹣6)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14.(2分)抛物线y=﹣2x2+4x+1在x轴上截得的线段长度是_________. 15.(2分)抛物线y=x2+(m﹣2)x+(m2﹣4)的顶点在原点,则m=_________. 16.(2分)已知抛物线y=﹣x2﹣2x+m的顶点在x轴上方,则m_________. 17.(2分)已知二次函数y=(m﹣1)x2+2mx+3m﹣2,则当m=_________时,其最大值为0. 18.(4分)二次函数y=ax2+bx+c的值永远为负值的条件是a_________0,b2﹣4ac_________0. 19.(8分)如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两坐标轴分别交于A(﹣1,0)、点B(3,0)和点C (0,﹣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抛物线交于B、C两点.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 (2)当自变量x_________时,两函数的函数值都随x增大而增大; (3)当自变量_________时,一次函数值大于二次函数值; (4)当自变量x_________时,两函数的函数值的积小于0. 20.(2分)已知抛物线y=ax2+2x+c与x轴的交点都在原点的右侧,则点M(a,c)在第_________象限. 21.(4分)已知抛物线y=x2+bx+c与y轴交于点A,与x轴的正半轴交于B、C两点,且BC=2,S△ABC=3,那么b=_________.

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归纳(1)

函数知识点总结(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 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 第一象限:(+,+)点P(x,y),则x>0,y>0; 第二象限:(-,+)点P(x,y),则x<0,y>0; 第三象限:(-,-)点P(x,y),则x<0,y<0; 第四象限:(+,-)点P(x,y),则x>0,y<0; 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两坐标轴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4、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 关于x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纵坐标都反号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 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6、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 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P(x,y)的几何意义: 点P(x,y)到x轴的距离为 |y|,

点P (x,y )到y 轴的距离为 |x|。 点P (x,y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2y x + 8、两点之间的距离: X 轴上两点为A )0,(1x 、B )0,(2x |AB|||12x x -= Y 轴上两点为C ),0(1y 、D ),0(2y |CD|||12y y -= 已知A ),(11y x 、B ),(22y x AB|= 2 12212)()(y y x x -+- 9、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 ),(11y x 、B ),(22y x M 为AB 的中点,则:M=(212x x + , 2 1 2y y +) 10、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将点(x,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 ,y ); 将点(x,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 将点(x,y )向上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将点(x,y )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注意: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 从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加减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函数的基本知识: 基本概念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 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 称为自变量,把y 称为因变量,y 是x 的函数。 *判断A 是否为B 的函数,只要看B 取值确定的时候,A 是否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 3、定义域和值域: 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值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因变量所得的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值域。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中考数学初中数学 旋转(大题培优)及详细答案 一、旋转 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一个以点A 为顶点的45°角绕点A 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与BC 、D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F ,连接EF ,设CE =a ,CF =b . (1)如图1,当a =42时,求b 的值; (2)当a =4时,在图2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求出b 的值; (3)如图3,请直接写出∠EAF 绕点A 旋转的过程中a 、b 满足的关系式. 【答案】(1)422)b =8;(3)ab =3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可得AC =2 ,∠ACB =45°. 再CE =a =2∠CAE =∠AEC ,从而可得∠CAF 的度数,既而可得 b=AC ; (2)通过证明△ACF ∽△ECA ,即可得; (3)通过证明△ACF ∽△ECA ,即可得. 试题解析:(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AC =2,∠ACB =45°. ∵CE =a =2∴∠CAE =∠AEC = 452 ? =22.5°,∴∠CAF =∠EAF -∠CAE =22.5°,∴∠AFC =∠ACD -∠CAF =22.5°,∴∠CAF =∠AFC ,∴b=AC =CF =42 (2)∵∠FAE =45°,∠ACB =45°,∴∠FAC +∠CAE =45°,∠CAE +∠AEC =45°,∴∠FAC =∠AEC . 又∵∠ACF =∠ECA =135°,∴△ACF ∽△ECA ,∴AC CF EC CA =,∴42442 =∴CF =8,即b =8. (3)ab =32. 提示:由(2)知可证△ACF ∽△ECA ,∴∴ AC CF EC CA =,∴4242 =,∴ab =32. 2.(探索发现) 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为BC 边上一个动点,将A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 60?得到AEF ?,连接CE .小明在探索这个问题时发现四边形ABCE 是菱形. 小明是这样想的: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汇总.doc

如图 8,在Rt ABC中,CAB 90,AC 3 , AB 4 ,点 P 是边 AB 上任意一点,过点 P 作PQ AB 交BC于点E,截取 PQ AP ,联结 AQ ,线段 AQ 交BC于点D,设 AP x ,DQ y .【2013徐汇】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及定义域;( 4 分) (2)如图 9,联结CQ,当CDQ和ADB相似时,求x的值;( 5 分) (3)当以点C为圆心,CQ为半径的⊙C和以点B为圆心,BQ为半径的⊙B相交的另一个交点在边 AB 上时,求 AP 的长.( 5 分) C Q D E A P B (图 8) C Q D E A (图 9) P B C A B (备用图) 【2013 奉贤】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AB=8,点C在半径OA上(点C与点O、A不重合),过点 C作 AB的垂线交⊙ O于点 D,联结 OD,过点 B 作 OD的平行线交⊙ O于点 E、交射 线CD于点 F. (1)若 ⌒ ED BE⌒ ,求∠ F 的度数; (2)设CO x, EF y,写出y 与x之间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设点 C 关于直线 OD 的对称点为 P ,若△ PBE 为等腰三角形,求 OC 的长. 第 25 题 【 2013 长宁】△ ABC 和△ DEF 的顶点 A 与 D 重合,已知∠ B = 90 . ,∠ BAC = 30 . , BC=6,∠ FDE = 90 , DF=DE=4. (1)如图①, EF 与边 、 分别交于点 ,且 . 设 DF a ,在射线 上取 AC AB G 、H FG=EH DF 一点 P ,记: DP xa ,联结 CP. 设△ DPC 的面积为 y ,求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 出定义域; (2)在( 1)的条件下,求当 x 为何值时 PC // AB ; ( 3)如图②,先将△ DEF 绕点 D 逆时针旋转,使点 E 恰好落在 AC 边上,在保持 DE 边与 AC 边完 全重合的条件下, 使△ DEF 沿着 AC 方向移动 . 当△ DEF 移动到什么位置时, 以线段 AD 、FC 、BC 的长度为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图① 图② 【 2013 嘉定】已知 AP 是半圆 O 的直径,点 C 是半圆 O 上的一个动点 (不与点 A 、P 重合),联结 AC ,以直线 AC 为对称轴翻折 AO ,将点 O 的对称点记为 O 1 ,射线 AO 1 交半圆 O 于 点 B ,联结 OC . (1)如图 8,求证: AB ∥ OC ; (2)如图 9,当点 B 与点 O 1 重合时,求证: AB CB ;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题人教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函数综合) 1.如图,一次函数b kx y +=与反比例函数 x y 4 = 的图像交于A 、B 两点,其中点A 的横坐标为1, 又一次函数b kx y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0,3-C .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求点B 的坐标. 2.已知一次函数y=(1-2x )m+x+3图像不经过第四象限,且函数值y 随自变量x 的减小而减小。 (1)求m 的取值范围; (2)又如果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原点,已知点A 的坐标为(2,2), 点B 、C 在x 轴上,BC =8,AB=AC ,直线AC 与y 轴相交于点D . (1)求点C 、D 的坐标; (2)求图象经过B 、D 、A 三点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它的顶点坐标. 4.如图四,已知二次函数 2 23y ax ax =-+的图像与x 轴交于点A 与y 轴交于点C ,其顶点为D ,直线DC 的函数关系式为y kx b =+ 又tan 1OBC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直线DC 的函数关系式; (2)求ABC △的面积. ( 图四)

5.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是(-3,1),将线段OA 绕着点O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OB . (1)求点B 的坐标; (2)求过A 、B 、O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B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λ的对称点为C ,求△ABC 的面积。 6.如图,双曲线x y 5 = 在第一象限的一支上有一点C (1,5),过点C 的直线)0(>+-=k b kx y 与x 轴交于点A (a ,0)、与y 轴交于点B . (1)求点A 的横坐标a 与k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该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另一交点D 的横坐标是9时,求△COD 的面积. 7.在直角坐标系中,把点A (-1,a )(a 为常数)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 ',经过点A 、A '的抛物线2y ax bx c =++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2.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该抛物线的顶点为点P ,点B 为)1m ,(,且3

(完整版)初三中考数学函数综合题汇总

初三中考函数综合题汇总 抛物线bx ax y +=2 (0≠a )经过点)4 91(,A ,对称轴是直线2=x ,顶点是D ,与x 轴正半轴的交点为点B . 【2013徐汇】 (1)求抛物线bx ax y +=2 (0≠a )的解析式和顶点D 的坐标; (6分) (2)过点D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点C ,点M 在射线BO 上,当以DC 为直径的⊙N 和 以MB 为半径的⊙M 相切时,求点M 的坐标. (6分) 【2013奉贤】如图,已知二次函数mx x y 22 +-=的图像经过点B (1,2),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 ,点B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过点B 作直线BM ⊥x 轴垂足为点M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直线BM 上有点P (1, 2 3),联结CP 和CA ,判断直线CP 与直线C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以A 、C 、P 、E 为 顶点的四边形为直角梯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E 的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24题

【2013长宁】如图,直线AB 交x 轴于点A ,交y sin ∠ABO= 5 3 ,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B 、C (1)求直线AB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 (2,0),在直线AB 上有点P △ADP 相似,求出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以A 为圆心,AP 再以D 为圆心,DO 长为半径画⊙D ,判断⊙A 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013嘉定】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7),抛物线c bx x y ++= 2 2 1经过点)0,3(-A 、)2 3,0(-C . (1)求该抛物线顶点P 的坐标; (2)求CAP ∠tan 的值; (3)设Q 是(1)中所求出的抛物线的一个动点, 点Q 的横坐标为t , 当点Q 在第四象限时,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QAC 的面积. 【2013金山】以点P 为圆心PO 长为半径作圆交 x 轴交于点A 、O 两点,过点A 作直线AC 交 y 轴于点C ,与圆P 交于点B , 5 3 sin = ∠CAO (1) 求点C 的坐标; (2) 若点D 是弧AB 的中点,求经过A 、D 、 O 三点的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解析 式; (3) 若直线)0(≠+=k b kx y 经过点 )0,2(M ,当直线)0(≠+=k b kx y 与圆P 相交时,求b 的取值范围. 图7

九年级数学: 旋转基础知识及专题练习(含答案)

旋转及综合专题 一、旋转相关定义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 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 O 叫做旋转中心,转 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如果图形上的点 P 经过旋转变为 P 1 ,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3、(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旋转中心在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3)旋转前、后图形全等。 4、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 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的对称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5、(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6、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 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二、旋转相关结论 如 图 , 将 ?ABC 绕 点 A 逆 时 针 旋 转 α 角 到 ?AB 1C 1 。点 B 和点 B 1 为对应点,点 C 和C 1 为对 应点。 结论 1:旋转中心为对应点所连线段垂直平分 线的交点,也即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均经过旋转中心。如图,线段 BB 1 的垂直平分 线l 1 、线段CC 1 的垂直平分线l 2 都经过旋转中心 点 A 。利用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利用对应点坐标 求出旋转中心的坐标。由于对应点所连线段的 垂直平分线均经过旋转中心,因此只需求出两 组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解析式,然后 联立即可求出旋转中心坐标。 结论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构成的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线,且等腰三角形顶角均等于旋转角α。 如图, ?ABB 1 和 ?ACC 1 均为等腰三角形, ∠BAB 1 = ∠CAC 1 = α。

武汉市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汇编

武汉市中考数学几何综合题专题汇编(2) 1、(2013?绍兴)矩形ABCD 中,AB=4,AD=3,P ,Q 是对角线BD 上不重合的两点,点P 关于直线AD ,AB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E 、F ,点Q 关于直线BC 、CD 的对称点分别是点G 、H .若由点E 、F 、G 、H 构成的四边形恰好为菱形,求PQ 的长。 2、(2013陕西压轴题)问题探究 (1)请在图①中作出两条直线,使它们将圆面四等分; (2)如图②,M 是正方形ABCD 内一定点,请在图②中作出两条直线(要求其中一条直线必须过点M ),使它们将正方形ABCD 的面积四等分,并说明理由. 问题解决 (3)如图③,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B+CD=BC ,点P 是AD 的中点,如果AB=a ,CD=b ,且a b ,那么在边BC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PQ 所在直线将四边形ABCD 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若存在,求出BQ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图① 图② A B C D M B 图③ A C D P (第25题图)

3、(2013?温州压轴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6,0),B (0.8),点C 的坐标为(0,m ),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点D 为x 轴上的一动点,连接CD ,DE ,以CD ,DE 为边作?CDEF . (1)当0<m <8时,求CE 的长(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2)当m=3时,是否存在点D ,使?CDEF 的顶点F 恰好落在y 轴上?若存在,求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点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若存在唯一的位置,使得?CDEF 为矩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 的值. 4、(13年北京)在△ABC 中,AB=AC ,∠BAC=α(?<

初三中考数学函数综合题汇总

初三中考数学函数综合 题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初三中考函数综合题汇总 1、抛物线bx ax y +=2(0≠a )经过点)4 9 1(,A ,对称轴是直线2=x ,顶点是D ,与x 轴正半轴的 交点为点B . (1)求抛物线bx ax y +=2(0≠a )的解析式和顶点D 的坐标; (2)过点D 作y 轴的垂线交y 轴于点C ,点M 在射线BO 上,当以DC 为直径的⊙N 和以MB 为半径的⊙M 相切时,求点M 的坐标. 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mx x y 22+-=的图像经过点B (1,2),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 ,点B 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过点B 作直线BM ⊥x 轴垂足为点M .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在直线BM 上有点P (1, 2 3 ),联结CP 和CA ,判断直线CP 与直线C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E ,使得以A 、C 、P 、E 角梯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E 3、如图,直线AB 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O 是坐标原点,A (-3,0)且sin ∠ABO=5 3 ,抛物 线y =ax 2+bx +c 经过A 、B 、C 三点,C (-1,0). (1)求直线AB 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D (2,0),在直线AB 上有点P ,使得△ABO 和△ADP 相似,求出点P 的坐标; 第24题

3 (3)在(2)的条件下,以A 为圆心,AP 长为半径画⊙A ,再以D 判断⊙A 和⊙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如图7),抛物线c bx x y ++=221(1)求该抛物线顶点P 的坐标; (2)求CAP ∠tan 的值; (3)设Q 是(1)中所求出的抛物线的一个动点,点Q 的横坐标为t , 当点Q 在第四象限时,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QAC 的面积. 5、以点P 为圆心PO 长为半径作圆交x 轴交于点A 、O 两点,过点A 作直线AC 交y 轴于点C ,与圆 P 交于点B ,5 3 sin = ∠CAO (1) 求点C 的坐标;(2) 若点D 是弧AB 的中点,求经过A 、D 、O 三点的抛物线)0(2≠++=a c bx ax y 的解析式;(3) 若直线)0(≠+=k b kx y 经过点)0,2(M ,当直线 )0(≠+=k b kx y 与圆P 相交时,求 b 的取值范围. 图

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

2018年中考数学函数知识点 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 (即公共的原点)叫做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 轴和y 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2、点的坐标的概念 点的坐标用(a ,b )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平面内点的坐标是有序实数对,当b a ≠时,(a ,b )和(b ,a )是两个不同点的坐标。 考点二、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0,0>>?y x 点P(x,y)在第二象限0,0>?y x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 轴上0=?y ,x 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 轴上0=?x ,y 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 轴上,又在y 轴上?x ,y 同时为零,即点P 坐标为(0,0) 3、两条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三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相等 点P(x,y)在第二、四象限夹角平分线上?x 与y 互为相反数 4、和坐标轴平行的直线上点的坐标的特征 位于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位于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 轴、y 轴或远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 与点p ’关于x 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完整)初三数学几何的动点问题专题练习

动点问题专题训练 1、如图,已知ABC △中,10 AB AC ==厘米,8 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 2、直线 3 6 4 y x =-+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动点P Q 、同时从O点出发, 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 点P沿路线O→B→A运动. (1)直接写出A B 、两点的坐标; (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 △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 48 5 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 、、为顶点的平行四 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2x-8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P(0,k)是y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3为半径作⊙P. (1)连结PA,若PA=PB,试判断⊙P与x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k为何值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 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 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 (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