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色彩静物构图

色彩静物构图

色彩静物构图
色彩静物构图

色彩静物构图浅析

构图既是作画的重要环节,又是决定一幅作品成败第一步,作品主题思想和美感的表达首先是通过构图来实现的。好的构图能够大大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一、色彩静物构图中诸元素及常见的构图方式

构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就是“绘画时根据题材和主题思想的要求,把要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简言之,构图就是造型诸元素在画面中的构成关系。

造型基本元素主要包括点、线、面(形)、体积与空间、光与色、质感与肌理等,具体表现在色彩静物画中,构图元素通常是指物体、衬布、台面、背景的形状、面积、体积、空间、明暗、色彩、质地等。构图就是围绕这些元素展开的,如画面中的大的黑白灰关系、色彩关系、每个物体的位置摆放和穿插遮挡关系、大小物体的聚散关系、不同明度、色相和纯度的物体的面积与分布等。

二、构图中的视角变化

在色彩静物画中,由于空间的狭小,仰视的角度是不多见的,因为这样看起来前后的物体都挤在一起,前后的空间关系不明确。平视是静物画最常见的写生和默写角度,这种视角构图的难度较小,也易于对形体的观察和表现。平视构图也可理解为相对于侧面的正视构图。俯视构图使画面有着极强的深度感,有一种“一览众山”的视觉冲击力,但形体结构和透视较难把握。侧视构图类似透视中

儿童素描:静物的构图

儿童素描:静物的构图 构图,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空间所组成的画面结构,所 以又称为“画面结构”。 构图包含着很多因素,仅从画面视觉因素来讲,就包括形体、线条、明暗、空间等。构图,就是通过上述诸多因素,在画面结构关系 的组织中表现出来的。 1、构图的基本原理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相异的因素并置在一起所造成的对比效果。在素描造型中,各种造型因素如结构、形体、比例、明暗等形成的差异、矛盾叫 做“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一种双比关系。 变化趋于动感、对比,给人以新鲜强烈、丰富多样的感觉。但是,过度对比易造成杂乱、松散而失去美感。 统一,是指构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素描造型中, 通过各种相同或类似的因素,将变化的局部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叫做“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一种谐调关系。 统一,趋于静感,给人以安定调和,有条不紊的感觉。但是,过 度的统一易造成单调,泛味而失去美感。 在构图中,变化与统一是一种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任何趋于完美的构图,都是具有变化与统一两个方面的因素,或在统 一中求变化,或在变化中求统一,以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 变化统一的原理,体现着“对立统一”这个物质世界的根本规律。作为形式美的基本原理,它又可表现为构图中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 调和、安定与比例等形式法则。 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同形同量的组合,对称又能够分为相对的和绝对的两种对 称形式。在素描造型构图中极少使用绝对的对称形式。 对称体现着统一的原理。对称的画面结构富于静感,表现庄重、 整齐的美感,但是处理不当会导致构图单调、呆板,严谨的绝对对称,多用于图案设计和装饰绘画的构图。 均衡是异形同量的组合。均衡体现着变化的原理,其画面结构富 于动感,具有生动而富于变化的表现特征。均衡式构图表现为以下形式。 安定同构图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三角形”是常用的构图形式。“三角形”的对称水准愈大,安全感愈强,缺点是易陷于呆板。选择 恰当的重心是取得构图安全感的重要条件。重心过度偏上,偏下或旁移,都会产生不稳定感。为避免人的心理因素和视觉错视的消极影响,一般应将构图重心置于画面物理中心稍高的位置。 比例是指画面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数比关系。在构图中 有代表性的是被称为“黄金分割线”的古老比例,黄金分割比例至今 仍在绘画、设计、建筑中广泛应用。

素描静物教案

《素描静物》 一.授课班级: 二.学科:美术 三.课题《素描静物》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目的 通过静物写生练习,了解静物组合的一般要求,掌握组织和布置静物的一般方法。探索形体结构特征。色调变化及物体质感、量感的一般规律,明确画调子的任务,逐步掌握素描的因素,提高构图和造型的能力。 六.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复习旧的素描知识,并应用于素描静物写生中。 2、教学难点:静物组合的原则;质感、量感的表现;写生的步骤。 七.课的类型:讲授课 八.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图片展示法、启发法、相结合 九.教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印刷画页、画册。 2、学生准备:教材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素描静物写生主要是训练我们的构图能力和造型能力。对初学者来说,一方面通过由简到繁的静物组合写生,掌握构图规律,做到画面对象大小比例安排得当,视点高低适宜;另一方面,也可以自己布置静物作画,从中学习构图的基本知识(如统一和变化;对比和调和;对称和均衡:比例和节奏;静感和动感等等),逐步掌握构图能力,静物的形体结构实际上仍是不同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但它比石膏几何形体更不规则、更复杂。这样我们在静物写生中,更应该强调对形体组合关系和结构关系的理解。 (二)构图 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

作为画面的构图安排与静物的摆放原则是一致的,如果说有些不同的话,那就是考生在面对特定角度的静物进行写生时,可根据需要对画面中出现的个别物体作适当的移位处理,以符合整体画面的构图形式的美感规则。此外,主体物忌放在画面的正中心位置,因为这样会给人呆板、僵死的感觉,向中心线以外略偏移一些才会让人感觉舒服。画面中的静物应尽量避免出现在同一条线上或等距离位置上,而应错落有致、聚散有法。“疏可跑马,密不通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黄金分割 在绘画与摄影中,将画面的上下左右各平分为三等份,他们的四条等份分割线相交成四个点,这四个点都分别是安排作品的趣味中心的最佳位置。 2、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最具冲击力,动感最强。如选用得当,效果非常好。 3、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即一般的品字形构图,他的结力很强,表现稳重、庄重的题材最适合。 4、散点构图 散点构图把物体布满整个画面,不刻意去突出某件物体,完全是自由松散的构图结构。但他通过疏密或色调去组织画面,使无序的画面置于有序之中。 5、对比构图 对比是构图的一种表现形式,对比的极化被广泛应用,色彩对比、质感对比、大小对比、阴暗对比,比比皆是,能成功运用对比构图的作品多数不凡 6、曲线构图 它表现力很强,优美而富有韵味,往往用线条来体现。 (三)作画步骤 (素描静物写生是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延伸和发展,它描绘的范围很广,瓜果、蔬菜、花卉、瓶罐、文具等都可作写生的内容。由于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轻重、厚薄等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所以质感的表现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当然也有赖于物体色调准确的描绘。) 1、观察思考:这是许多同学都忽略的一个步骤。在落笔之前,首先要想好将怎样画这幅画,用什么手法?重点表现什么?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多长时间等等。(看下面照片)

静物构图教案

静物构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静物构图》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现代美术教育研究所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绘画雕塑》系列中的《绘画》模块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的延伸内容。这一课包括客观物象在平面上呈现的形体、特征及我们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我从中选取怎样梳理客观物象给我们的印象这一节加以扩展——静物该怎样构图,作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或图片进行描绘,然后通过活动,让同学们给与意见,结合教师所说的理论知识进行修改再创造。采用学生上台手绘、师生交流的形式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探讨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再创作。 2、教学目标: 美术绘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绘画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运用绘画的理论,进而培养学生动手绘画创作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静物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观察静物取舍的能力 B.培养学生对静物素描动手绘画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开拓新思维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创造生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 (2)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如何取景 4、教师准备: 静物作品图片、知识 5、学生准备: 简单的静物:本子,书籍,笔,橡皮擦,文具盒等一些学习用品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绘画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体会生活——总结体会——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再创生活 互动 师引导体会——说出问题——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首先是回忆自己生活里的美丽图片,自己是怎么把这些情景拍摄下来的,自己有过什么样的想法没有,也可请学生上台来大概绘画一下自己有过的好的设想或作品,并阐述一下自己的构思,之后师生一起进行点评,说出优点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请同学提出一些修改的意见,之后教师结合构图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构图的要素进而讲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静物,并讲解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原则,结合我所画的静物构图进行分析和阐述。然后要同学们结合静物构图理论,自己用眼前书桌上的东西摆设一组静物并进行取舍描绘,之后再请同学上台绘一次,并说明自己的想法,怎样和静物构图理论知识结合,我们给与一定的意见,进行完善,并最后总结。在教学中,教师应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相互交流。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色彩静物画教案

色彩静物画教案 教材来源:八年级下册第7课色彩静物画 内容:八年级下册第7课色彩静物画 主题: 色彩静物画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徐亚涛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认识色彩静物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力方面;了解色彩静物画需要对静物的色彩关系进行主观加工,才能形成既富有对比变化又和谐统一情感方面:通过学习,了解色彩和风格的关系,使学生增强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品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色彩静物画的表现方法教学难点:个性风格的大胆表现(分析和创作) 三、教学方法 观察、讲述、提问、讨论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师:展示静物,提问:“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瓶子、蔬菜、水果……师:同学们能根据这些物品摆放出一组静物吗?生:积极响应(动手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经过同学们的精心组织和搭配,这些物品变成一组组美丽的静物,今天就让我们用画笔记录下来,好吗?生:好!师:板书——色彩静物画 2、PPT授课 (1)构图分为横式和竖式 (2)画好主题物 (3)确定画面的光源,黑白灰关系 (4)色调的确定 (5)色彩关系 (6)深入刻画 3、如何将静物变成静物画 课件出示两张图片:辣椒(水粉画)和现实中的辣椒(照片)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看看2者有什么明显不同?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色彩静物画并不是对静物的客观照搬,而是通过作者的体验和理解,运用造型、色彩、线条等美术语言表达对静物的感受,从而赋予静物画独特的面貌和艺术魅力 4、色彩静物画的方法 师:你能说说色彩静物画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思考:课本范例的这些作品用了什么方法绘制完成的?生:讨论师:概括、总结 (1)写生绘画的步骤 步骤:第一步,起稿。画出静物构图、基本造型,并用色彩概括出素描关系第二步,从暗

色彩静物与素描静物的构图分析

色彩静物与素描静物的构图分析 色彩静物写生经常会要求学生对提供物体进行自由构图,因此,构图成为构成画面最不可缺的要点之一,构图的目的在于增强画面表现力,最好的表达画面内容,使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独特。主题突出,意图明确,具有形式美感是构图的基本要求。 通常而言,我们经常会用到三角形、C形、S形、反S形等构图。人的观察实际上是在有“点”的位置上寻找被看到的事物。心上作品也是如此,人的视线总是在寻找物体画的怎么样,第一次要物体、第二次要物体画得怎么样等等。 可见,处理好这几个点就是显得特别重要。该如何把物体正确的安排在这几个点的位置上呢? ‘构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北服美术培训中心老师讲到构图形式而言有两种,一种是横构图,另一种是竖构图。尽管两种构图都很常见,各有优势,但每一种构图之内都另有讲究。 横构图的作品具有平稳、沉着等特点,特别是正三角形的构图。 要发挥好三角形构图的优势,就要做好三角形的三个点的定位,把所见物体灵活的安排在三个点上。有些同学在横构图的作品中自认

为他容易把握,所以总是随随便便安排物体。其实不然,三点定位尤为重要,因为一旦定不好位置,会出现画面一头重一头轻不稳定的效果。 竖构图的作品具有纵深感强、有活力等特点,也是考生值得学习并能有效提升画面质量的嘴架构图,基本的表现心事有C形和S形。 要发挥C形与S形构图的长处。因为这两个字母本身就具有延伸的效果,如处理的好很容易增加空间感。因此,要合理安排好C形与S形中主要点的位置摆放。 北服美术培训中心老师讲到C形有三个点,S形有四个点,主题物体往往在中间的位置,前面的点往往是第一次要物体的摆放位置,最后面的点帮助你加强画面空间层次的推移。值得一提的是,竖构图的画面容易表现纵深感,因此主题物体不宜画的太大,太大会挡住空间的延伸。这一点与横构图有所区别,因为横向的构图画好物体比画好空间重要。 构图时还需要把握两点要求——均衡与对称,对比与统一。 均衡与对称:构图最忌讳平均分配画面。

色彩静物教学大纲

色彩静物教学大纲 教学目的: 从素描过渡到色彩的一个专门性的练习.从中体会素描工具与色彩工具之间的差异性.并学会用色彩工具理解素描关系。 训练内容:1 单个物体的塑造2 简单组合静物练习 3 相对复杂静物练习 单色稿练习 教学目的: 从素描过渡到色彩的一个专门性的练习.从中体会素描工具与色彩工具之间的差异性.并学会用色彩工具理解素描关系.。 训练内容:1 单个物体的塑造 2 简单组合静物练习 3 相对复杂静物练习 训练重点:1 对颜色干湿厚薄的理解 2 黑白灰层次的区分和 3 用笔的塑造规律和变化 4 空间层次的理解 5 体积与质感的塑造 训练周期:一周(张数:开数:) 色彩认知过程训练 小色稿训练 教学目的: 从复杂的色彩关系当中学会概括大的基本色彩关系.,理解色彩基调在画面中的重要性。 训练内容:同一组简单组合静物的反复变调1 写生色调 2 同类色变调 3 对比色变调 4 自选色调变调 训练重点:1 理解整张画面的大的色彩气氛,也就是所谓的调性问题. 2 理解不同色调之间的颜色对比与和谐。

3 强化处理色彩的主动性。 训练周期:一周 点彩练习 教学目的: 在前阶段小色稿的训练基础上,把握整体的色彩关系的前提下对色彩关系进行细化,深入比较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 训练内容: 1 区分同类色之间的色彩差异. 2 区分互补色之间的色彩差异. 3 理解各类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以及相互关系 训练重点: 1 体会光线照射下所行成的黑白灰以及投影之间的色彩变化. 2 同一颜色在不同空间当中的色彩变化 3不同颜色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色彩关系 4 理解由色彩的叠加,并置形成的色层变化 5 深入研究冷暖对比纯灰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 训练周期:一周 画面技巧专项训练 构图训练:让学生熟悉色彩构图规律,掌握构图的基本知识并熟练的运用。 训练内容:1 常规性构图 2 表现性构图 3 大场景构图 用笔训练:体会不同用笔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效果。

色彩静物教案

台山市敬修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表(教案) 科目:色彩NO: 1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 复习旧课要点:色彩构成的基础知识、色彩搭配、24色色相环 新课难点、重点与解决措施: 1、重点:色彩调色的方法;色彩在美术创作中重要的意义。 2、难点: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第一部分:复习旧知识(15分钟)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3)色彩的冷暖: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 (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第二部分:新课内容:(70分钟) 1.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5分钟) 2.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5分钟) (1)干画法:(2)湿画法:(3)干湿结合画法: 3.水粉画的用笔方法有哪些?(5分钟) “勾”:“涂”:“摆”:“擦”:“点”: (一)布置静物(10分钟) 布置静物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 (二)观察研究 不能陷入局部孤立地观察色彩,还要回到整体以观察色彩。 (三)水粉静物写生的方法和步骤(40分钟) 1、构图与画轮廓 2、铺大色调 3、大体塑造 4、深入刻画 5、整体调整 6、体积表现: 7、质感表现 (四)水粉写生常见问题分析:(5分钟) “火”,“灰”,“脏”,“花”, 课外作业:完成一张单色稿的正方体 课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1素描静物写生一 静物配置与构图

素描静物写生一静物配置与构图(一) 2010-05-26 06:13:53 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570次评论:0条静物的配置,是指为赋予静物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 一、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充分适应学习的渐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要讲究构思立意;二要讲究形式美感。具休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基本原则 ①、渐进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的静物配置,从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到注重艺术情趣表现的静物配置等等,都要注意训练课题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以利于静物写生的技能训练,为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奠定基础。 ②、情感性原则 所谓情感性原则,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要求。概括而言,即一要合理;二要合情。“理”,是指物与物的关系。配置静物的选择要注意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使用功能与使用环境的联系。“情”是指物与人的关系。静物本无所谓“情”,但当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将不同的静物配置在一起,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 ③、审美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理进行配置。 2、主要原则 ①、形体的变化与统一原则 静物的门类丰富,形体多样,或趋于立方体,或趋于圆球体等等。同组静物中,基本形体类别既要有变化,又要有主次,以“主”求统一,以“次”求变化,同时注意大小,高低,长短的配置。 形体搭配的变化统一,是静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决不可只见方不见圆,或只见长不见短。要做到形体有变化,大小有呼应,高低有错落(图68)。

最新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水粉静物写生教案 一、课题:水粉静物写生(之二) 二、教学时间:180分钟(讲授60分钟) 三、学生分析: 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水粉写生的色彩基础知识,能基本表现画面的立体感,有一部分同学表现空间感较差,色彩表现欠丰富,而有基础的同学还有部分同学色彩变化欠微妙。所以要结合具体静物分析色彩变化规律。 四、教学目标: 着重表现静物的空间感、立体感,结合具体静物分析色彩变化规律。 五、教学重点: 表现静物的空间感 六、教学难点: 分析色彩变化规律。对色彩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感性阶段。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范画、演示教具。

学生准备:范画、水粉绘画工具。 八、教学过程: 1、通过作业讲评导入: 设疑提问:1、为什么一部分同学表现空间感较差,色彩表现欠丰富。 2、为什么有部分同学色彩变化欠微妙。 3、同学之间探讨、交流。 4、教师答疑、补充。(空间感:1、静物前后距离未在明度、纯度、冷暖方面进行比较。2、画面缺乏在光源、上下、左右空间的变化比较。3、所有静物处理没有主次,面面俱到。色彩变化:主要受环境色影响因素,1、光源的远近。2、物体间的距离。3、物体的质感差别。) 2、同学们的写生由简单到复杂,水粉组合静物绘画方法与步骤。 1、整体观察:确定表现方式(顺光、半侧光、逆光)和构图(删减、添加、变化与统一、造势等)以及画面的主色调(冷暖、鲜灰等) 2、构图(生动、富于变化) 3、铺大调子。(注意色相、明度、纯度、空间的变化)

4、细致刻画阶段。(画关系阶段。注意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前后关系,静物间相互的色相、明度、纯度、距离等对比关系。) 5、出示学生优秀作品,小结,针对讲课内容领略作品的魅力。 九、课后作业: 水粉静物组合写生。1、注重空间感、色彩变化丰富(初学者)。 2、注重充分发挥色彩表现性,增强画面形式美感(有绘画经验者)。 十、作业展评: 采用学生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的方式。 十一、板书设计: 水粉组合静物绘画方法与步骤 讲授新课 内容:1、…… 2、…… 学生作品展示区 □□□□□□□□ 六、水粉静物写生 一、课题:水粉静物写生 二、教学时间:180分钟(讲授60分钟)

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静物构图知识 静物构图的形式美法则 不论选择什么样的静物,体现的情调如何,若想摆十较理想的组合关系,画出较理想的构图,就要认识别构图形式美的一般规律。静物写生形象比较丰富,是培养构图能力和认识构图形式美的良好机会.应引起重视。一般说来,较好的构图必然符合美的规律,其优点如下: 1:集中而不单调;2:稳定而不呆板;3:饱满而不滞塞;4:活泼而不散乱;5:有主有次;6:有远有近;7:疏密相间;黑白有致;8:考虑动势;9:不分割画面。以上各点除“考虑动势’外,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静物是处于静止状态的,但由于视觉心理的作用,在某种情况下,静物也会产生某种动势,给人某种动的感觉,包括动势的方向感,力量感等,从而影响构图的形式美。如将—把茶壶放在桌子上,那么,茶壶嘴所指的方向就是茶壶的动势方向.将两把茶壶放在桌子上,茶壶嘴同朝一个方向,可以使这种动势感加强并产生形式美;如果壶嘴朝着不同的方向,则会产生不同的动势和不同的形式美.将一把水果刀放在桌子上或盘子里,其刀尖所指的方向构成它的动势方向;如果将两把水果刀放在一起,不同的摆法会产生不同的动势。一个圆罐和一个苹果.如果单看其中任何个,都不会产生某种方向的动势;若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产生某种动势.一般地说,较小物体所处的位置,即是这组物体的动势指向,如果沿着这种指向在较小物体的前面再放一个更小的物体,这种动势就会更加强烈,形成一边倒的动势形式;如果在相反的方向放一个物体,则会使这种动势有所抵消,构成某种动势的平衡。在静物组合,背景的衬布也会构成某种动势.衬布呈垂直状,动势最为稳定;如果是呈倾斜状,或它的折纹呈倾斜状,就会形成某种动势并带有方向性.如果这种方向性和静物的动势方向相—致,则会加强静物的动势感;如果相反,则会减弱具动势感,产生某种视觉平衡.以上所述只是构图的最基本的原则,在实践中应灵活运用。可以说,组织和摆放静物的过程就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所以,应学会组织静物,从而画出较理想的作品 --------------------------------------------------------------------- 构图,就像我们写文章离不开章法一样,是绘画创作的基础。首先是“立意”,考虑画面中,主要表现什么,被画主体安排在什么地方,然后通过光线、线条、形态等造型手段,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动手绘画之前首先解决横构图和竖构图的问题,这个比较简单易懂,由于我们双眼看到的自然景像是横的,所以横向构图看起来特别自然,舒服,能表达出张力、博大和宽广的感觉。竖构图可以表现高大,垂直的感觉。 静物写生学习中,最广泛使用的是三角式构图,其特点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这种三角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是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给人的感觉稳定、均衡、持久但又不失灵活性。 当然还有其它方式,如X形构图(场面开阔、舒展)、对称式构图(平稳,稳定)、均衡式构图(对应而均衡)、对角线构图(运动不稳定)、S形构图(深远、流动感)、V形构图(外景中常用)等,而且构图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遵守基本原则和规律之后,可以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后再结合作品给大家展示

静物的配置与构图教案.doc

静物的配置与构图教案 静物配置,是指赋予静物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一、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充分适应学习的渐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要讲究构图立意;二要讲究形式美感。具体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渐进性原则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而难、由简而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 2、情感性原则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要求。概括而言,即一要合理;二要合理。 3、审美性原则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理进行配置。形体静物的门类丰富,形体多样,要求有主次,以主求统一,以次求变化,同时注意大小、高低、长短的配置。色调素描是通过明度的变化来组织色调、塑造形体的。在静物配置中,要注意准确把握静物固有色的明度基调,所选择的物体要有黑、白、灰的对比。质地静物的质地多样,如陶罐的粗糙、瓷器的光洁、丝绸的柔软、毛呢的厚重在静物的配置中,通过恰如其分的质地对比,在比较中呈现不同的质感的视觉特征,有利于增添画面的美感,也有利于素描造型的技能训练。布局如果说静物的形体、色质地等是趋于客观性的因素,布局则是体现能动性的因素。前者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体现静物配置的渐进性、情感性审美性,主要取决于布

局。光与衬布以灯光作为光源,能在同一而稳定的光线下,使静物的体积关系和质感特征得到鲜明的体现,写生中也易于比较和把握。衬布的色调一般应避免黑白两极的颜色,应多选用明度介于两者之间的颜色,使静物在其衬托下呈现不同的虚实变化。衬布的布纹应避免杂乱,布纹的方向、疏密应依据静物配置的聚散、均衡关系而定,求其和谐自然。构图的基本原理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1)同量式均衡 (2)异量式均衡 (3)意向式均衡对比与调和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形、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安定与比例 安定,是指造型的稳定、构图的均衡。作业: 1、简述静物配置的原则。 2、试举例说明静物配置的审美原则的含义。 3、什么是情感性原则?什么是安定与比例? 静物配置,是指赋予静物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一、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充分适应学习的渐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要讲究构图立意;二要讲究形式美感。具体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渐进性原则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而难、由简而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 2、情感性原则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要求。概括而言,即一要合理;二要合理。 3、审美性原则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理进行配置。形体静物的门类丰富,形

素描静物写生教案

课题:静物写生的基本知识课时: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本课通过素描静物的写生练习,使学生由浅到深的掌握素描的基本知识,学习静物素描的表现形式,为以后的素描风景和素描头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静物写生,提高造型能力和表现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讲授、认真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方法和作画步骤。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师生之间要多交流,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静物写生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构图方法以及对静物的形体结。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和体积感,把握正确的作画步骤,并注意画面的节奏感。 教学方法: 1.教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静物写生的构图方法和作画步骤。 2.学法:让学生认真观察并且实践学习静物写生。 教具准备:写生台、台布,静物、范画作品。 学具准备:铅笔、素描纸、橡皮檫、削笔刀、画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2.分钟)清点学生人数,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引入新课:(5分钟)回忆上节课内容,引出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石膏写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素描的基本技法,学习了“三

大面,五大调”,也学习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静物写生的相关知识。 三:讲授新课:(30分钟) (一)静物写生与石膏写生的区别 相关思考提示:(学生回答) 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讲一下他们的区别? 老师讲述: 1、形体上的不同:静物画中,各个物体的形状颜色变化比石膏更丰富,更复杂,所以同学们在写生时一定要注意把不规则物体概括为规则形体,从而把握其透视规律。 2、质感的不同:石膏的质感是一样的,静物画是有不同的质感物体组成的,有粗糙的、细腻的、有硬得也有软的。 3、色彩上的不同:石膏几何体都是白色,静物是由不同色相的物体组成的,因此要注意线条软、硬、粗、细的运用产生的不同效果。 (二):静物写生的意义 静物画就是以静物为题材的绘画,对一些瓶罐、果蔬、文具、乐器等的巧妙的摆放和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描绘,静物比石膏更富有生活气息,通过静物写生可以有效的提高构图能力和表现能力。为以后的素描造型提供更为丰富的内容。 (三)静物的选择 1、摆放静物要有一定的主题或情趣,静物与静物之间应有相关性并相互影响,不能随意凑合。 2、注意物体之间色彩的不同性,物体质感和形状的差异性。 3、注意台布的选择和摆放。台布在画面中可以起主领画面调子的作用。 (四)静物的组织原则 1、物体的造型应互相穿插,摆放静物不要放在同一水平上,一定要有前有后,有紧有疏,有竖有横,有正有斜,物体的造型上要注意高、矮、胖、瘦等相互穿插,总之,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2、摆放静物要确定自己要表现的主题,把主要物体放在主要的位置,其他物体作为客体进行烘托画面气氛,使画面主次分明,合乎情理。 3、为了加强意境,要适当选择好的光线和背景,并根据背景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静物摆放,使静物组合更加完美。 (五)静物的写生步骤

静物的构图教案

《静物的构图》课题实验课教案 依兰县职业高级中学初艳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静物的构图,是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工艺美术专业《素描》第三章《静物写生》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静物的配置与构图、写生方法与步骤、写生要点共三部分,我从中选取静物配置与构图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节的学习重点是将静物的构图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静物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静物的构图、结构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静物画。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多媒体欣赏及互动,学生自己动手摆放静物练习,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对静物构图法则的深入理解,从而更好地运用到平时的绘画练习中。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构图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构图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构图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构图的基本法则 2、常见构图弊病的改正 教学难点:构图基本法则在实际中的运用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创造体验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动手环节,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动手一次,都会思考完成的结果,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构图的魅力,然后在体验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在体验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自已动手摆静物时要注意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首先请一位同学将台上一组零乱的静物按自己的意愿摆放组合构图,教师指导其他学生观察,不置可否。 欣赏一组优美的静物组合图片,导入课题。(多媒体演示) 讲授新课 一、什么是构图? 构图即“画面的结构”。是指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空间位置所组成的画面结构形式。 二、构图的基本原理一一变化与统一 1、变化:即静物间的高低、前后、主次、虚实、聚散等关系。

静物的配置与构图说课稿

《静物的配置与构图》说课稿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潘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静物的配置与构图》,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素描》第三章《静物写生》第一节《静物的配置与构图》。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理解静物配置和构图的原则; 2、能力目标:能遵循静物配置的原则和构图的原理,将静物进行合理摆放或者设计;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审美能力和积极自主创造美的能力,使其热爱美术; 4、过程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自主学习,自主创造,自由地发挥想象,不受书本理论和案例的束缚,真正理解配置和构图的原则、原理,并将此运用到更宽泛的美术领域中。 这四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 1、理解静物配置的原则; 2、理解并掌握静物的构图原则。 基于这两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应该是:让学生较好地遵循原则进行静物的摆放设计,以及培养他们创造形式美的能力。 四、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

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5、个体评价法——自评他评师评结合,加深理解。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把金钥匙。 分层教学法是本课中最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五、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美术创作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3、自评他评结合法——正确评价,取长补短。 其中,自主探究和强化练习法很重要,自主探究的过程,就是在教师讲解理论后将知识自主运用到创作的过程中,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高中美术公开课教案《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

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高中美术《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的:认识色彩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色彩观察方法,和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的理论知识和色彩变化的规律。从而能较好的掌握水粉工具与颜料的性能,并掌握水粉画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的观察方法和临摹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水粉临摹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遵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的艺术感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 教学准备: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准备好静物;范画3-4张;色彩幻灯(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一)色彩基础知识 1.色彩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 (1)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色相:色彩的相貌和名称。例如红、黄、蓝等颜色。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例如淡黄、柠檬黄、中黄、土黄、深黄等颜色。 纯度:色彩的鲜明、饱和程度,又称饱和度。 (2)色彩的混合:一般绘画学习讲的是颜料的混合。要想调配、混合出丰富的色彩,就必须掌握色彩混合的规律与特点。 原色:任何颜料都无法调配和组合出来的色,又称一次色。例如大红、柠檬黄、湖蓝。 间色:用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例如红与黄、黄与蓝、蓝与红等混合而成的橙、绿、紫就是间色。 复色:任何两个间色或三个原色相混合而成的颜色就是复色。例如红与黄与蓝的混合所形成的黑浊色就是复色。 (3)色彩的冷暖:有些色彩会形成暖的感觉,例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就会联想到火、太阳的炙热和温暖,也就会在心里产生暖的感觉。因此我们把红色、橙色、黄色称为暖色。当见到蓝色、绿色、紫色等则会联想到蔚蓝的大海、树荫的凉爽,就会在心里产生冰凉和寒冷的感觉。所以我们把蓝色、绿色、紫色称为冷色。 2.如何认识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的表面时,由于物体不同,其吸收与反射的色光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物体分析不同的色彩关系,就要重视和理解物体三大色彩的变化规律。 (1)固有色:指物体本身的色彩,例如黑头发、蓝天、白云、红苹果等,其中的黑、白、蓝、红就是固有色。 (2)光源色:指光的色彩,一般考场都是设在教室,光线是从室外射进来的太阳光,色调偏冷。另外其它有很多光源色,例如灯光。 (3)环境色:物体周围环境对物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一般情况是物体越光滑,受环境色的影响就越大。 3.如何把握色彩画面的“素描”关系? 在认识和表现静物的色彩关系时,一定要用单色表现出物体的外形及明暗的变化,特别是考生一定要掌握用单色表现物体的明暗关系,在头脑里形成一种画面大的“黑”和“白”的素描关系,许多考生一开始就去分析和研究色彩关系,结果画面色彩和明暗关系越画越灰。要记住的是:只有当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正确,这张色彩试卷才会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4.水粉画的基本画法有哪些?

静物构图

《静物构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静物写生的构图要求,掌握构图的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整体构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整体的感受力、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构图的基本要求与方法。 教学难点:构图过程中的整体把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生活中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绘画作品,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绘画都会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把要表现的形象合理的安排在画面中?这就是所谓的构图。那么到底构图在具体的绘画中如何运用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绘画的构图。 三、讲授新课 1、定义。 (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给构图下个定义应该是什么?) 一幅画如何安排好所表现物象的位置以及几种物象的组合关系叫构图。 2、三角形构图是最基本的构图形式 (1)三角形构图 (2)S 形构图 (3)方形构图 (4)圆形构图 (5)C行构图 (过渡语:绘画构图形式多样,那我们来看几幅作品,分别属于什么构图形式。)考考你:连线题 (过渡语:那么多的构图形式里,其中三角形构图是最基本的构图形式。) 素描静物写生学习中,最广泛使用的是三角式构图,其特点是: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这种三角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是倒三角,其中斜三角较为常用,给人的感觉稳定、均衡、持久但又不失灵活性。 小结三角形构图的特点:稳定、均衡、持久但又不失灵活性。 (三)活动设置:(采用情境教学法) 1、活动器材:数码相机、电脑、投影仪、2组静物 2、活动内容:邀请4位专业层次不同的学生上台逐个给2组静物拍照,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相片,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构图的几种形式学生分析照片存在的构图瑕疵。 3、活动总结:教师总结并归纳照片构图的优劣。 形体搭配的变化统一,是静物构图的基本原则。决不可只见方不见圆,或只见长不见短。要做到形体有变化,大小有呼应,高低有错落。 动手绘画之前首先解决横构图和竖构图的问题,由于我们双眼看到的自然景像是横的,所以横向构图看起来特别自然,舒服,能表达出张力、博大和宽广的感觉。扁宽或摆放形状接近变宽的形体,要用横幅构图。竖高或纵向摆放的物体,一般要用立幅构图。竖构图可以表现高大,垂直的感觉。要会使用取景框。

静物配置

静物配置,是指赋予静物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 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 一、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充分适应学习的渐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要讲究构图立意;二要讲究形式美感。具体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渐进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而难、由简而繁、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 2、情感性原则 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要求。概括而言,即一要合理;二要合理。 3、审美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理进行配置。 形体 静物的门类丰富,形体多样,要求有主次,以主求统一,以次求变化,同时注意大小、高低、长短的配置。 色调 素描是通过明度的变化来组织色调、塑造形体的。在静物配置中,要注意准确把握静物固有色的明度基调,所选择的物体要有黑、白、灰的对比。 质地 静物的质地多样,如陶罐的粗糙、瓷器的光洁、丝绸的柔软、毛呢的厚重在静物的配置中,通过恰 如其分的质地对比,在比较中呈现不同的质感的视觉特征,有利于增添画面的美感,也有利于素描造型的技能训练。 布局 如果说静物的形体、色质地等是趋于客观性的因素,布局则是体现能动性的因素。前者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体现静物配置的渐进性、情感性审美性,主要取决于布局。 光与衬布 以灯光作为光源,能在同一而稳定的光线下,使静物的体积关系和质感特征得到鲜明的体现,写生中也易于比较和把握。衬布的色调一般应避免黑白两极的颜色,应多选用明度介于两者之间的颜色,使静物在其衬托下呈现不同的虚实变化。衬布的布纹应避免杂乱,布纹的方向、疏密应依据静物配置的聚散、均衡关系而定,求其和谐自然。 构图的基本原理 构图的基本原理是“变化与统一” 对称与均衡 (1)同量式均衡(2)异量式均衡(3)意向式均衡 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变化的一种形式,指形、质、量等各种因素的差异。 安定与比例 安定,是指造型的稳定、构图的均衡。 作业: 1、简述静物配置的原则。 2、试举例说明静物配置的审美原则的含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