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1第一章 细胞概述

01第一章 细胞概述

01第一章  细胞概述
01第一章  细胞概述

第一章细胞概述

一、填空题

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时值___________ 年.

2.1874年荷兰人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活细胞,即是池塘里的____________和鲑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起,到19世纪40年代的17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5.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包围着含有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

6.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__________________.

7.脱去细胞壁的植物、微生物细胞称做________________.

8.由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所以,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进行的;而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所以RNA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

9.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前者具有_________,后者具有____________-.

10.由于发现了______________,有理由推测RNA是最早形成的遗传信息的一级载体.

11.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具有以下共性: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12.在单细胞向多细胞有机体进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

13.虽然按重量比计算,脂肪酸分解产生的能量相当于葡萄糖所产能量的______________,但细胞内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4.从分子到细胞的进化过程中,两个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5.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6,植物中多糖作为细胞结构成分主要是参与______________的形成。

17.细菌细胞的基因组大约有___________个基因,而人的细胞基因组中约有____________ 能基因。18.从进化的角度看,真核细胞之所以不同于原核细胞,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19.原核细胞的核是原始状态的核,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体外培养的细胞生长时要发生形态变化,但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1.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22没有细胞壁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_,将细胞内的物质离心后得到的可溶相称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3.细胞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最早于__________年被英国学者____________.发现细胞是由____________包围着_________所组成。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部分叫细胞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表面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细胞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胡克于1665年发现。不过他当时发现的只是来自植物软木组织的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年,德国学者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____________对细胞学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 细胞是物质的,是由有机物____________组装而成。组装细胞的最小单位

叫_______________. 组装的方式有多种,像蛋白质和DNA组装成核小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而由葡萄糖合成纤维素或淀粉则是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有原核和真核之分,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叫中核生物,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迄今发现的最小原核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很简单,_______________是其细胞内惟一的

一种细胞器.

从结构上看,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细胞质和原生质的概念是

不同的,前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学的发展经历了细胞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等发展过程。现今,科学家

们更注重于把细胞放在细胞群体中,用系统论的观点,研究细胞个体对群体以及细胞群

体对细胞个体的作用和影响,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胡克所发现的细胞是植物的活细胞。

2.原生动物是复杂的生物,它有一套特化细胞形成的组织,如鞭毛、口部、刺射器以及足状附器。

3.生命现象是通过其组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核酸和糖复合物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4.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5.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生命的惟一表现形式。

6.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并且多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细胞中。

7.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

8. 同一个生物中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数量的染色体(卵细胞和精细胞除外)。

9.胞质溶胶含有膜结合细胞器,如溶酶体。

10.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组装方式看,DNA和RNA都是复制组装, 即都是以自身为模板合成一个完全相同的分子。

11.原生质是细胞内除了细胞核以外的所有生活物质。

12.植物由原核细胞组成。

13. 细胞核及线粒体被双层膜包围着。

14. 溶酶体及过氧化物酶体是分解废物的场所。

15. 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是指蛋白质、脂类和DNA等。

三、选择题

1.动物细胞中水分约占( )。

A.50%以下B.60%一75%C.75%一85%D.95%以上

2. 细胞内结构最简单、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A. 氨基酸

B.葡萄糖

C.甘油

D.H3PO4

E.H2O

3.关于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 指由几个具有三级结构的亚基聚合而成的空间结构

B. 是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空间构象

C. 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四级结构

D. 四级结构一定包含有几条多肽链

E. 构成四级结构的亚基之间以共价键相连

4. 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界限,称做()。

A. 核质

B. 拟核

C. 核液

D. 核孔

5.原核生物同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

A. 原核生物无定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则有

B.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真核生物的DNA是线状

C.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和翻译是耦联的,真核生物则是分开的

D.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真核生物则有

6. 糖蛋白是( )。

A.参与糖的分解代谢过程的酶

B.具有一个脂肪酸侧链的糖基化了的蛋白质

C.参与糖苷键形成的酶

D.参与蛋白质糖基化的蛋白质

E.具有(N—连接或O—连接)寡糖侧链的糖基化了的蛋白质

7.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间有—过渡型,即中核细胞,它的代表生物是( )。

A.支原体B.蓝藻C.甲藻D.类病毒

8. 最小的原核细胞是( )。

A.细菌B.类病毒 C.支原体D.病毒

9.下列哪一种结构最小?

A. 类病毒B.氢原子C.细菌D.线粒体

10. 下列哪一个最原始?

A.病毒 B. 真核生物 C. 古细菌D.线粒体

11. 神经细胞经家本胺蓝染色后在其胞质中显现出的深蓝色块状—尼氏体(Nisslbody)实际上是哪种细胞器?

A. 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溶酶体

D. 糙面内质网

E.滑面内质网

12.下列哪一组氨基酸残基最像膜整合蛋白的膜内结构域的残基?

A.Ile,Val,Phe B.Phe,Val,Asp

C.Leu,Thr,Lys D.Lys,Arg,His

13.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B.细胞是生命的最简单的形式

C.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

D.细胞从初始细胞分裂而来

14. 以下哪一种描述不属于细胞的基本特征?

A.细胞具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B.细胞拥有一套遗传机制及应用规则

C.细胞能够自行增殖

D.细胞能对刺激产生反应

15.下列哪一种不属于古细菌?

A.产甲烷菌B.嗜盐菌 C. 嗜热菌 D.蓝细菌

16. 下述哪一项不是原核生物所具有的

A.固氮作用B.光合作用 C. 有性繁殖 D. 运动

17. 哪些因素限制细胞的大小?

A.关键物质的浓度 B. 表面积/体积比

C.细胞核产生的mRNA的数量 D. 上述所有因素

18. 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可完全在体外培养生长

B.所有病毒必须在细胞内寄生

C.所有病毒具有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

D.病毒可能来源于细胞染色体的一段

19.下列化学键在水中最强的是( )。

A.HOH2C—CH2OH B. Na—Cl.

C.CH3COO—H D. HO—H.

20.下列哪个性质不属于水?

A.水分子不对称

B.水分子易形成疏水作用

C.共价键在水中高度极化

D.水分子的三个原子都易于形成氢键

21. 一个多肽链由核糖体合成之后,( )。

A.通常同时被折叠成其功能性结构

B.常常与指导折叠过程的分子伴侣相互作用

C.常常与指导折叠过程的分子伴侣或维持一个能够转运的构象的分子伴侣相互作用D.则离开细胞核,与指导折叠过程的分子伴侣相互作用

E.若为酶蛋白的话,则常常与构成其功能结构的一部分的分子伴侣相互作用

22.细胞质的pH大约是7。H+的摩尔浓度是( )。

A.7 B.7×10-7 C.1×10-7D.1×10-7

23.若能抓住下列多糖分子的末端,哪一个分子将被拽得最长?

A.糖原B.淀粉C.纤维素D.都不是

24.在一定的pH条件下,如不改变多肽所带电荷,下列哪些氨基酸可以替代天冬酰胺? A.天冬氨酸B.赖氨酸C.组氨酸D.酪氨酸E.丝氨酸

25.下列哪些可作为区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标准?

A.是否具有质膜B.是否具有细胞核

C.是否大>1μm D.同源蛋白质间氨基酸序列的差别

26. 细胞中的下列哪种化合物属于生物小分子?

A.蛋白质B.酶 C.核酸D.糖E.胆固醇

27.下列功能团彼此间可形成弱键的是( )。

A.甲基与磷酸根B.磷酸根与羧基

C.羧基与氨基D.羧基与甲基

28.蛋白质结构的不同级别由下列键的类型决定,除了( )。

A.肽键B.磷酸二酯键C.二硫键D.氢键

29. 关于细胞中的无机盐,下列哪项有误?

A.在所有细胞中无机盐都以分子状态存在

B.有的可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结合蛋白

C.有的游离在水中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pH

D.有的可与脂类结合形成类脂

30. 关于核苷酸,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是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B.DNA和lRNA分子中所含核苷酸种类相同

C. 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等三种分子构成

D.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E.核苷酸之间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31. 维持核酸的多核苷酸的化学键主要是( )

A.酯键B.糖苷键C.磷酸二酯键D.肽键E.离子键

32. 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

A.大肠杆菌

B.肺炎环菌

C.支原体D.真菌

33.在一个细胞中发现下述复杂的大分子:DNA与RNA聚合酶相连、DNA与延伸的RNA链相连、DNA与核糖体相连、DNA与两个tRNA相连和DNA与延伸的氨基酸链相连。

四. 简答题

1. 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2.“当NaCl溶于水时,与这些离子靠得最近的水分子会倾向于这样的取向:使其氧原子朝向钠离子而远离氯离子”你认为此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依据。

3.简述细胞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

4.为什么说细胞学说的真正完善是1858年?

5. 为什么说支原体是最简单的原核细胞?

6. 真核细胞进化形成精巧的内膜系统,从而使它们能从外界输入物质。内膜系统的形成为什么对真

核细胞是有利的?试举一例说明。

7.当细菌在逆境,即在有毒物,如某种抗生素存在的环境中生存时,大多数细胞生长缓慢。但是几天以后在这种毒物仍然存在的条件下,细菌培养物的生长速率恢复了。试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

8.人脑质量约1kg并约含1011个细胞。试计算—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变化很大),假定每个细胞完全充满着水(1cm3的水的质量为1g)。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立方体,那么这个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为多少?

9. 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差异。

10.讨论以下叙述:“病毒是寄生物,它们对宿主生物是有害的,因此使宿主生物处于进化上不利的地位。”

五、实验设计与分析

为了让细胞含有一个本身没有的特定的类脂,应当改变什么?试讨论两种可能的方案。

六、问答题

1.一切活细胞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证据是什么?想像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很早时期,可否假设那个原始的祖先细胞是所形成的第一个仅有的细胞?

2. 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

3.比较辅酶与辅基的异同。

4.假定有一个边长为100μm,近似立方体的细胞:

(1)计算它的表面积/体积比。

(2)假设一个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至少为3才能生存。那么将边长为100pm,总体积为 1 000 000 μm3的细胞能在分割成125个细胞后生存吗?

5.你对“一个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由物理学及化学定律所支配的”这种说法有何见解?

6.水在细胞中是一种优良的热缓冲体系,这一特性对于细胞有什么意义?什么原因使水有如此功能? 7;请解释蛋白质如何通过磷酸化作用或结合核苷酸(如G蛋白)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你认为每种调控形式各有哪些优点?

8.有一种看法认为:“酶和热是相似的,因为两者均能加快反应。有些反应虽然在热力学上是可能的,但由于需要很高的活化能而不能以可测的速率进行。因此,通过细心用热(如喝热鸡汤)进行治疗的疾病,很可能是起因于某种酶的功能缺陷。”对此你怎样理解?

9.何为糖蛋白?在生物体内有哪些功能?

10.细菌质量约10—12g,每20min能分裂一次。若一个细菌以此速率进行分裂,试问人欲使细菌质量等于地球质量(6X1024kg)需要多长时间?而细菌大约起源于3.5×109年前且一直在分裂,试

将此事实与你的结果作一比较。试解释这个表面上似乎矛盾的说法。

(一个培养物在时间‘时的细胞个数N以N=N o×2t /G表示,其中No是当时间为0时的

细胞个数,G是增代时间。)

11.图Q1—1是6种不同的分子,请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是两性电解质?

(2)哪些是疏水分子?

(3)哪些是两性分子?

(4)哪些分子是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单位?

(5)哪些分子具有不对称碳?

(6)哪些分子的所有碳一碳键可自由旋转?

(7)写出你所知道的这些分子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属于哪种类型。

图Q1-1 A 、B 、C、D、E、F6种分子结构图(引自Pruitt,1996)

12.贾第鞭毛虫有一个细胞核,但没有线粒体,被认为是通向真核生物进化进程途中的折中方式。但也可以认为,贾第鞭毛虫是由失去了线粒体的真核细胞进化而来,因为它们生活在缺氧环境中,线粒体对于它们没有作用。你能找到更多的理由或证据支持第一种说法吗?

13. 为什么说以多细胞的形式生存比较优越?

14. 下面是一幅动物细胞模式图(图Q1-2),请标出各部分名称。

图Q1-2 动物细胞模式图

15.写出一个能插入质膜的三肽的结构。

16.说明对细胞生存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的功能。

七、名词释义

1.生物大分子(biomacromolecule)

2.蛋白质(protein)

3.核酸(nucleicacid)

4.糖类(carbohydrate)

5.脂类(1ipid)

6.构象(conformation)

7.氢键(hydrogen bond)

8.肽键(peptide bond)

9.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

10.模板组装(template assembly)

11.酶效应组装(enzymatic assembly)

12.自体组装(self assembly)

13. 原核细胞(prokaryotic cell)

14. 真核细胞(eukaryotic cell)

15. 细胞社会学(cell sociology)

第一章细胞概述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胡克(Hooke),1665

2.原生动物,红细胞

3.没有形成理论

4.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

5。质膜,一个核的一团原生质

6.支原体

7.原生质体

8.分开,耦联

9.定形的核,拟核

10.核酶(ribozyrne)

11.都有DNA,都有核糖体

12.细胞的分化

13.2倍,构成细胞

都是分裂法增殖,都有细胞质膜

14.遗传信息的形成,膜的形成

15.维持渗透压,稳定pH,辅酶的辅基

16.细胞壁

17.4000,3.5万~5万

18.遗传信息量的扩大和内部结构的复杂化

19.没有核膜以及DNA并不和组蛋白组成染色体

20.成纤维样,上皮样

21.基因组,细胞质膜

22.原生质体,原生质,胞质溶胶,细胞质基质

23.生命活动,1665,胡克,质膜,一团原生质,核膜,质膜,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24.生命活动,死细胞,1838--1839,细胞学说,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分级,基石,自体组装,酶效应组装;有核膜而无核孔,支原体,核糖体;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的一团原生质,细胞内除核以外的生活物质,生活细胞中所有生活物质,细胞社会学

二、判断题

1.错误。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2.错误。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因此没有各种组织。原生动物有复杂的结构,并且有一些高度特化的成分。

3.正确。

4.正确。

5.错误,还有病毒等非细胞的生命形式。

6.错误。多以游离水存在。

7.正确。

8.正确。染色体的个数随生物而异,但是在同一个生物的所有细胞中它是恒定的。

9.错误。胞质溶胶是除各种细胞器之外的细胞质部分。

10.错误。RNA不是。

11.错误。原生质包括细胞内所有的生活物质。

12.错误。植物由真核细胞组成,它具有作为真核细胞器的叶绿体。从进化上看,叶绿体是由原核细胞衍生而来。

13.正确。

14.部分正确。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含有一些酶,胞质溶胶中产生的一些物质或被细胞摄入的物质由这些酶分解。不过,这些物质中有许多被降解并可利用,并不全是废物。

15.错误。也包括多糖。

三、选择题

1.C 2.E 3.E 4.B 5.A 6.E 7. C 8.C 9.B 10.C

11.D 12.A 13.B 14.A 15.D 16.C 17.D 18.A 19.A 20.B

21.C 22.D 23.B 24.DE 25.B 26.E 27.C 28.B 29.A 30.B

31.C 32.D 33.D 34.B 35.D 36.C 37.DE 38.C 39.A 40.BCE

41.A 42.C

四、简答题

1.三个基本原理: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活细胞在结构上类似;所有细胞都来自已有细胞的分裂,即细胞来自细胞。

2.该说法是正确的。水分子中的氢氧键是极性的,这样氧原子比氢原子带有更多的负电荷,这些负电荷被带正电荷的钠离子所吸引,而被带负电荷的氯离子排斥。

3.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是: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建立、经典细胞学阶段(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阶段。

4.1858年,德国医生和病理学家魏尔肖(Virchow)提出细胞来自细胞的重要结论,从而完善了细

胞学理论。

5.支原体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直径0.1~0.3 μm,能够通过滤菌器,能够独立生活,无细胞壁。其环状双螺旋DNA均匀分散在细胞内,无类似细菌的拟核,惟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6.通过吞入一些物质,如食物颗粒,真核细胞可将它们隔离起来而独自享用。与此相反,细菌无法捕食大块食物,而是通过输出物质,在环境之中分解食物,但是这样的劳动成果必第一章细胞概述137

须与相邻的其他同类细胞一起分享。

7.暴露在逆境中的这个细胞群体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可能发生突变,使它们获得抵抗药物的能力。这些突变细菌会继续陕速分裂,对抗生素有抗性的细菌不久便会在培养物中成为优势种。

8.一个典型脑细胞重10-8g(1000g/101l)。因为1g水体积为1 cm3,一个细胞的体积为10-14m3。开立方得每个细胞边长2.1×10-5m即21μm。

9. 植物细胞具有动物细胞不具有的包括细胞壁、液泡、质体、原球体、乙醛酸循环体等结构;动物细胞具有植物细胞不具有的包括溶酶体、中心体等结构。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方式为间隙连接,而植物的是胞间连丝。动、植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分别为收缩环与细胞板。

10.毫无疑问,由于具有在细胞之间转移核酸序列的能力,病毒在其所侵染生物的进化中起了重要作用。许多病毒会随机携带宿主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并转移到不同的细胞或生物体中。因此,病毒通过促进基因库的混合而加快进化过程。在通常对生物个体有害的同时,整体上可能对一个物种是有益的。

五、实验设计与分析

为了使细胞携带特定的外源类脂分子,必须对细胞进行遗传工程改造,使其能够合成—个类脂吸收系统(在生长培养基中提供特定类脂分子)或者表达一种能利用自身底物合成非自身固有类脂的酶或酶复合体。类脂基本组成为甘油和脂肪酸,也可加上糖、氨基酸和脂肪酸多种组分作为侧链。

六、问答题

1.关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假说有许多方面的证据。对活细胞的分析显示出其基本组分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程度,例如,各种细胞的许多新陈代谢途径是保守的,在一切活细胞中组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合物是一样的。同样,在原核与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蛋白质有《a相似的精细结构。最重要的过程仅被“发明”了一次,然后在进化中加以精细调整去配合特化细胞的特定需要。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相同点:

(1)都具有相似的细胞质膜结构;

(2)都以DNA为遗传物质,使用相同的遗传密码;

(3)都以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细胞分裂而增殖;

(4)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转录及翻译机制,有类似的核糖体结构;

(5)部分代谢机制相同,如糖酵解与TCA循环;

(6)具有相同的化学能储能机制,如ATP合酶(原核位于细胞质膜,真核位于线粒体内膜;)

(7)光合作用机制相同,如蓝细菌与植物;

(8)膜蛋白的合成及插入机制相同;

(9)都是通过蛋白酶体(蛋白质降解结构)降解蛋白质,如古细菌与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特有,而原核细胞没有的特点:

(1)细胞分裂分为核分裂与胞质分裂,二者分开进行;

(2)DNA与蛋白质结合压缩包装成染色体结构;

(3)具有复杂的内膜系统与细胞内膜结构;

(4)具有特殊功能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叶绿体等;

(5)具有细胞骨架结构;

(6)具有复杂的鞭毛与纤毛结构;

(7)具有小泡运输系统(胞吞和胞吐作用);

(8)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如植物细胞;

(9)纺锤体参与细胞分裂和染色体分离;

(10)遗传物质成对存在,二倍体分别来自两个亲本;

(1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进行有性生殖。

3.辅酶与辅基是细胞复合酶分子中除酶蛋白以外的其他组分。它们往往是一些小分子的物质,如以多种B族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以及金属离子与杂环分子形成的络合物等。在一些复合酶分子中,作为辅助成分的小分子物质与酶蛋白结合得较为松散,通常称为辅酶;而在另一些复合酶分子中,辅助成分与酶蛋白结合较紧,不易分离下来,此时称为辅基。除去辅酶或辅基的酶蛋白将失去生物活性,即酶蛋白、辅酶或辅基单独存在时均无活性,只有当它们结合后才表现出酶的活力。4.(1)如图A1—1所示,该细胞的表面积(SA)为每一面的面积(长X宽)乘以细胞的面数,即SA=100μm ×100μm×6 = 60000 μm2。细胞的体积是长×宽×高,即1003μm3=1 000 000 μm3。因而SA/体积的比率=SA/体积=60000 μm2/1000000 μm3=0.06μm-1。

(2)分割后的细胞将不能存活。125个立方体细胞应有表面积300 000 μm2,S/V体积的比率为0.3。如果要使总裘面积达到3000 000 μm2,须将此细胞分为125 000个独立的小细胞(图Al-2)。

5.活的细胞从非生命物质演化而来并生长与复制。类似其起源的物质,活细胞也受物理学、热力学和化学定律的支配。因此,它们不能从无到有创造能量,也不能不消耗能量而建立有序结构。一切细胞事件,如新陈代谢、催化作用、膜的组装及DNA复制,都像复杂的化学反应那样,能被实验重复、操纵并能在试管中对之加以研究。但是一个活细胞并不简单的只是各部分化学物质之和。将蛋白质、核酸及其他化合物混合在一起,并不能造出一个细胞。细胞的功能依赖于其有组织的结构,这是进化的产物。细胞总是来自于已经存在的细胞,一个母细胞通过分裂把化学组分及结构特征传给子细胞。例如,质膜从不需要重新构建,而总是用扩展已有质膜的方式进行扩大和更新。6.使1g水的温度上升1℃所需要的能量约为1J。这与其他液体相比是很高的。水吸收的大部分能量被用来破坏分子间氢键,这些氢键是由于水分子的极性和不对称性造成的。因为吸收的能量要被用于断裂弱键,水的温度不像其他液体那样容易升高。在此种意义上,环境温度的变化可以在细胞中被缓冲。

7.核苷酸的结合和磷酸化两者都会引起蛋白质构象的改变,可产生多重影响,如酶活性的改变,形状的显著变化,以及对其他蛋白质或小分子亲和力的改变等。两者的机制是多方面的,核苷酸结合的一个好处是小核苷酸能快速地扩散到蛋白质,例如,改变与发动机蛋白功能有关的形状就需快速补充核苷酸。如果发动机蛋白的不同构象状态是由磷酸化所控制,则或者要求蛋白激酶在每一步反应都扩散到位(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或者与每个发动机蛋白持久地结合。磷酸化机制的一个

优点是只需蛋白质表面的一个氨基酸残基,而不是—个特定的结合部位。因此磷酸可以加到同一蛋白质的不同侧链上(只要有相应的蛋白激酶存在),从而大大增加了某一蛋白质所能实现的调控作用的复杂性。

8.因为酶是催化剂,因此酶反应从热力学上来说必须是可行的。酶只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障,否则这个能障会降低反应速率;相反,热给底物以更多的动能,使能量超过活化能障。此外,一些底物有多个不同的反应途径,热能够增强所有这些潜在的途径,而酶具有选择性,只促进某一特定途径,因此在进化选择中成为对细胞有用的途径。所以热不可能代替酶的功能,鸡汤必须通过有待发现的另一些机制发挥其有益作用。

9。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已知上千种蛋白中超过50%的是糖基化的,糖基化对于蛋白质分子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以及合成后的加工和运输都有影响。糖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体液及分泌物中,具有不同的功能。植物的糖蛋白一部分与细胞壁多糖结合,另一部分以可溶形式存在。糖蛋白及其糖链具有很多作用:机体内外表面的保护及润滑剂;作为载体与维生素、激素、离子等结合,有助于物质的转移与分配;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

10.6×1039(=6×1027g/10-12 g)个细菌会有与地球相同的质量。根据指数生长方程6×1039=2t/20,解这个方程求出t=2642min(或44h)。这仅代表132个增代时间,但是在过去的35亿年中经历了1014个增代时间,显然在本行星上细菌的总质量远不及地球质量,这说明指数生长只能进行很少几代,即与进化相比仅是很短暂的一点时间间隔。在任何—实际情况下,食物供应刽艮快减少。这一简单计算告诉我们,当食物丰富时快速生长与分裂能力仅是物种生存的一个因素。食物通常是不足的,那些最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细胞,以及那些已经获得了更加精巧技术而可以利用各种不同食物来源的细胞常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11.(1)E;(2)AC;(3)A;(4)B;(5)BF;(6)CDE;(7)A为油酸,一种脂肪酸;B为a-D-葡萄糖,一种单糖;C为甘油三酯,一种脂;D为乙酸,一种酸;E为丝氨酸,一种氨基酸;F为一磷酸腺嘌呤,一种核苷。

12.两种不同的进化关系可综述如下:全体细胞的祖先一贾第虫一真核细胞;全体细胞的祖先一真核细胞一贾第虫。为了区分它们,重要的是了解贾第虫与原核生物关系有多近。这可通过观察它们在蛋白质或核酸层次上的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贾第虫在系统树上与真核生物以及与原核生物相距几乎一样远,因此支持第一个模型。

13.真核细胞以失去细胞快速生长为代价而变得精巧复杂。由于其更加复杂的结构,它们可以通过分化进行功能的特化。—个生物中不同的细胞可以承担专门的功能且互相合作。随着这种复杂性的提高,多细胞生物能利用单细胞生物所不能利用的食物来源。例如,一株植物能利用它的根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同时收集光能并从空气中收集CO2。当然,单细胞也有一定的优点,如细菌能快速生长并通过突变能迅速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倘若细菌也变为多细胞结构,繁殖与快速变化的能力将会受到限制。

14。各部分名称为:(1)核糖体.;(2)线粒体;(3)高尔基体;(4)滑面内质网;(5)溶酶体;(6)微丝;(7)质膜;(8)胞质溶胶;(9)核被;(10)核质;(11)核仁;(12)糙面内质网;(13)过氧化物酶体;(14)中心粒;

(15)微管;(16)小泡。

图Q1-2 动物细胞模式图

15.见图A1-4,H2N-Leu-Ala-Val-CfX)H组成的三肽可以插入到膜内,任何具有丙氨酸、

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的三肽都可将其自身插入到膜中。

16.细胞由细胞质膜所包围而与外界隔开。细胞质膜由脂双层、跨膜蛋白与外周蛋白组成。原核细胞的细胞质膜是非对称的,因此所有重要的能量与营养物的获得过程均能对应于细胞质膜上的特定蛋白质。而在真核细胞中,上述的这些过程则是由不同的细胞器负责,如线粒体和叶绿体。原核生物中遗传物质(拟核)是自由定位于胞质中,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DNA则定位于细胞核中(细胞器DNA则定位于相应的细胞器中)。细胞核的四周通过巨大的内质网腔与胞质溶胶相连,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场所,高尔基体则是蛋白质修饰的“工厂”和运输的“调控站”。不论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均含有大量的核糖体,但是在真核细胞中这些核糖体的分布被区室化了。

七、名词释义

1.生物大分子指细胞中存在的那些分子质量巨大、结构复杂、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化合物,如以

蛋白质、核酸、多糖及脂类等四大类为典型的生物大分子,它们是由多个氨基酸或核苷酸等小分子聚合而成的,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既是细胞的结构成分,又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执行者或体现者。

2.蛋白质是构成细胞乃至生物体的一大类最重要的有机含氮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其基本结

构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它们可按不同的数目、种类和排列组合成形形色色、种类繁多的蛋白质,所以蛋白质是由多个氨基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不同的蛋白质不仅组成成分不同,分子的空间结构、理化特性和生物功能也各不相同。蛋白质分子既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材料,又是细胞或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3.核酸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作为遗传物质,核酸控制着细胞或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

增殖、遗传、变异等一切生命活动。核酸是由数十个至数百万个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所以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根据组成、结构、分布和功能,核酸分子可分为DNA(脱氧核

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大类。对于人体及动物细胞等真核细胞来说,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中,负责遗传信息的储藏、复制和转录;而RNA是DNA转录的产物,在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负责蛋白质或酶的合成这一遗传信息的翻译功能。

4.糖类是细胞或机体内的重要成分,在细胞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作为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作为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成分,还可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参与细胞膜的构成等。细胞中的糖类根据其分解产物可分为单糖(如葡萄糖、核糖等)、二糖(如蔗糖、乳糖等)和多糖(如糖原、淀粉、肝素)。糖类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或糖脂还参与细胞的识别、代谢调节和免疫反应等生命活动。

5.脂类也称脂质,是细胞中存在的不溶于水但可溶于低极性溶剂(脂溶性溶剂)的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磷脂、类固醇等物质。其中脂肪又称为甘油三酯,是由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所构成的中性脂。脂肪酸的碳氢链如果含有双键,则称为不饱和脂肪酸,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称为油。人体及动物细胞的脂肪所含脂肪酸为饱和脂肪酸。脂肪是细胞或机体能量的浓缩储存物质。磷脂是脂肪分子中的一个脂肪酸被极性的磷酸基团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类固醇则是脂肪的衍生物,其中胆固醇是细胞中最重要的类固醇,它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之一,又是合成性激素的原料。

01第一章 细胞概述

第一章细胞概述 一、填空题 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是英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时值___________ 年. 2.1874年荷兰人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微镜第一次看到了活细胞,即是池塘里的____________和鲑鱼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1665年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起,到19世纪40年代的170多年的时间里,关于细胞方面的研究进展不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5.细胞是由______________包围着含有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 6.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__________________. 7.脱去细胞壁的植物、微生物细胞称做________________. 8.由于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所以,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进行的;而 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所以RNA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 9.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前者具有_________,后者具有____________-. 10.由于发现了______________,有理由推测RNA是最早形成的遗传信息的一级载体. 11.无论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都具有以下共性: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12.在单细胞向多细胞有机体进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 13.虽然按重量比计算,脂肪酸分解产生的能量相当于葡萄糖所产能量的______________,但细胞内脂肪酸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4.从分子到细胞的进化过程中,两个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15.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主要功能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6,植物中多糖作为细胞结构成分主要是参与______________的形成。 17.细菌细胞的基因组大约有___________个基因,而人的细胞基因组中约有____________ 能基因。18.从进化的角度看,真核细胞之所以不同于原核细胞,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19.原核细胞的核是原始状态的核,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体外培养的细胞生长时要发生形态变化,但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21.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22没有细胞壁的细胞称为___________,细胞中含有细胞核及其他细胞器的部分称为___________,将细胞内的物质离心后得到的可溶相称为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3.细胞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最早于__________年被英国学者____________.发现细胞是由____________包围着_________所组成。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部分叫细胞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表面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细胞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胡克于1665年发现。不过他当时发现的只是来自植物软木组织的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年,德国学者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____________对细胞学的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______________. 细胞是物质的,是由有机物____________组装而成。组装细胞的最小单位 叫_______________. 组装的方式有多种,像蛋白质和DNA组装成核小体,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而由葡萄糖合成纤维素或淀粉则是_________________. 细胞有原核和真核之分,而介于两者之间的叫中核生物,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迄今发现的最小原核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结构很简单,_______________是其细胞内惟一的

物流概论物流概论

第一章物流概论 一选择题 1. 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物流可以分为(A)、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A.供应物流 B 企业物流C 地区物流D 行业物流 2.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物流可以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A)。 A. 国际物流 B 企业物流C生产物流D销售物流 3.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物流可以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A)。 A. 企业物流B生产物流C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4.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A) A 供应物流 B生产物流C销售物流 D 回收物流 5. 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A) A 销售物流 B供应物流 C 生产物流 D 回收物流 6. 从工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起,直到工厂成品库的成品发送为止,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称为(A) A 生产物流 B 供应物流 C销售物流 D回收物流 二填空题 1. 按照物流系统的作用,物流可以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 2. 按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物流可以分为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 3.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物流可以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和企业物流。

三判断题 1. 统布置规划(SLP)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设施进行流程相关性和活动相关性分析,将相关性高的设施紧密布置,相关性低的可远离布置,从而得到最优的系统布局。 2. JIT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供应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四简答题 1.简述商流和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都是流通的组成部分,两者结合才能有效地实现商品由供方向需方的转移过程。商流和物流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一般在商流发生之后,即所有权的转移达成交易之后,货物必然要根据新货主的需要进行转移,这就导致相应的物流活动出现。必须强调指出:只有在有物流需求的情况下,才能有发生商流的契机,也就是说有购物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发生交易行为。因此,物流是产生商流的物质基础,在交易实施的步骤上商流是物流的先导。两者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只有在流通的局部环节,在特殊情况下,商流和物流可能独立发生,一般而言,从全局来看商流和物流总是相伴发生的。 2. 简述JIT采购的基本思想。 JIT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供应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 3. 简述物流系统化的目标。 1)服务性(service) 在为用户服务方面,要求做到无缺货、无货物损伤和丢失等现象,且费用低。 2)快捷性(speed) 要求把货物按照用户指定的地点和时间迅速送到。为此可以把物流设施

细胞培养综述

细胞培养综述 摘要:为了模拟机体生理条件,将细胞从机体中取出,在人工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进行细胞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细胞工程等问题的研究。培养出的活细胞具有量大、均一和可重复性的特点,可以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调控,并且可以通过倒置、荧光、电子、激光共焦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等多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已广泛运用在不同科学研究领域。 关键词:分化,细胞分型,生长增殖过程,传代 一、体、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 1、差异:细胞离体后,失去了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间的相互影响,生活在缺乏动态平衡的相对稳定环境中,日久天长,易发生如下变化:分化现象减弱;形态功能趋于单一化或生存一定时间后衰退死亡;或发生转化获得不死性,变成可无限生长的连续细胞系或恶性细胞系[1]。因此,培养中的细胞可视为一种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细胞群体,它们既保持着与体细胞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也有一些不同于体细胞的性状。实际上从细胞一旦被置于体外培养后,这种差异就开始发生了。 虽然体外细胞与机体细胞存有差异,但并未失去研究的意义。且不论其有许多性状仍与体相同(如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仍可博动),只从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的角度看,离体细胞仍带有全套的二倍体基因。细胞在培养中的表现,只不过是相应基因关闭/开启

引起的现象,这并非是绝对缺陷。恰恰相反,在培养的细胞中某些特定功能的丧失,可为该基因的表达与调控提供线索。 2、分化;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化能力并未完全丧失,只是环境的政变,细胞分化的表现和在体不同。细胞是否表现分化关键在于是否存在使细胞分化的条件,如Friend细胞(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在一定的因素作用下可以合成血红蛋白,血管皮细胞在类似基膜物质底物上培养时能长成血管状结构,杂交瘤细胞能产生特异的单克隆抗体,这些均属于细胞分化行为[2]。 二、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 (一)贴附型:大多数培养细胞贴附生长,属于贴壁依赖性细胞,判断细胞形态时不能接体组织学标推判定,仅大致分成以下四型: 1、成纤维细胞型:胞体呈梭型或不规则三角形,中央有卵圆形核,胞质突起,生长时呈放射状。除真正的成纤维细胞外,凡由中胚层间充质起源的组织,如心肌、平滑肌、成骨细胞、血管皮等常呈本型状态。另外,凡培养中细胞的形态与成纤维类似时皆可称之为成纤维细胞。 2、上皮型细胞:细胞呈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中央有圆形核,细胞彼此紧密相连成单层膜。生长时呈膜状移动,处于膜边缘的细胞总与膜相连,很少单独行动。起源于、外胚层的细胞如皮肤表皮及其衍生物、消化管上皮、肝胰、肺泡上皮等皆成上皮型形态[3]。 3、游走细胞型:呈散在生长,一般不连成片,胞质常突起,呈活跃游走或变形运动,方向不规则。此型细胞不稳定,有时难以和其

第1章 货币概述

《金融学》 第一章《货币概述》参考答案本章重要概念 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所以称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这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货币量层次划分------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进行相含排列,分成若干层次并用符号代表的一种方法。如M0,M1 M2。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价格标准------指包含一定重量的贵金属的货币单位。在历史上,价格标准和货币单位曾经是一致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单位名称和货币本身重量单位名称分离了。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就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贮藏手段------当货币由于各种原因退出流通界,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绝对化身而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

高中生物 《细胞概述》教案 浙科版必修1

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②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 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 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 化合物。 【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 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 样发现的? 【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 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讲述】 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 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 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 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 学生思考、回答: 各种化合物并不是 随机的结合,它们是 有机的组成细胞,再 由细胞构成整个生物 体。 学生阅读课本,总 结回答: 英国科学家胡克, 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 察软木塞,看见许多 小室,命名为细胞。 学生回答:德国, 施莱登研究植物,提 出:所有植物都是由 细胞组成的,细胞是 植物各种功能的基 础。 次年,德国,施旺, 提出:所有动物也是 由细胞组成的。 德国,菲尔肖提出: 所有细胞都必定来自 别的活细胞。 提高学生 查找资料的 能力。 课堂的引 入是由学生 自己完成 的,教师仅 起到组织者 和引导者的 作用,体现 学生在学习 中的主体地 位,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 趣。 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和 协作学习的

金融学案例与分析第一章 货币概述

第一章货币概述 案例1-1:金银为什么长期不能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 一、基本原理 马克思依据货币根源于商品的理论,运用抽象的逻辑分析和具体的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解开了货币起源之“谜”。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证明,货岞是一般等价物。在价值形态的发展中,黄金夺得了一般等价物的独占权就进入了价值形态的第4阶段,即货币形态。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不仅有自然形态,而且有价值形态,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所有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只有在一个商品和另外的商品相交换的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商品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的表现形态,它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一切商品都用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价值形态发展的最后结果。价值形态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先后经过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态;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价值形态。最后,货币的职能落到了黄金身上。马克思讲货币天然地要由金银充当,是由于金银有适合作货币的优点,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价值含量大、质地均匀、易于分割。 二、案例内容 我国有一出相当出名的戏名《十五贯》,又名《错斩崔宁》,讲的是刘贵将岳父给的十五贯钱,假说成是卖妾所得,引出的曲折故事。那么十五贯铜钱有多重呢?如果这些钱都是合乎标准的铜钱,(铜钱一枚称为“一文”,1000文为“一贯”,重约5斤。)则十五贯应有75斤重,这是体弱的人背不动、体壮的人背上走不远的。史书上又记载有这样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带人视察库房,他看到跟随他的有勇将周仁美。就问周仁美:“你能背得动多少钱?”周仁美回答:“我能背得动七十八贯钱。”宋太祖说:“那岂不要让钱压死了!”于是他命令周仁美背起四十五贯钱在院内走一圈,周仁美照办,宋太祖就把这些钱赏给了周仁美(《宋史·周仁美传》)。八十贯钱重约400斤,宋太祖认为周仁美背不动,四十五贯钱重约275斤,周仁美能背着走一圈,自然也是壮汉。在大宗交易中,铜钱就显得非常不适合。如买一匹马,在宋代要用约50贯钱,这些钱重约250斤,两个壮汉也未必能背上走10里路。一匹马的交易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更大宗的交易了。 既然铜钱的流通这么不方便,价值含量又低,那么,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为什么

细胞培养知识

细胞培养基础知识 细胞培养基本条件 1、合适的细胞培养基 合适的细胞培养基是体外细胞生长增殖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培养基不仅提供细胞营养和促使细胞生长增殖的基础物质,而且还提供培养细胞生长和繁殖的生存环境。 2、优质血清 目前,大多数合成培养基都需要添加血清。血清是细胞培养液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含有细胞生长所需的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它营养成分。 3、无菌无毒细胞培养环境 无菌无毒的操作环境和培养环境是保证细胞在体外培养成功的首要条件。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由于缺乏对微生物和有毒物的防御能力,一旦被微生物或有毒物质污染,或者自身代谢物质积累,可导致细胞中毒死亡。因此,在体外培养细胞时,必须保持细胞生存环境无菌无毒,及时清除细胞代谢产物。 4、恒定的细胞生长温度 维持培养细胞旺盛生长,必须有恒定适宜的温度。 5、合适的气体环境 气体是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存必需条件之一,所需气体主要有氧气和二氧化碳。 细胞培养基种类与基本成分 细胞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按其来源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目前使用的培养基绝大部分是合成培养基),按其物质状态分为干粉培养基和液体培

养基两类。干粉培养基需由实验者自己配制并灭菌,液体培养基由专业商家提供,用户可直接使用,非常方便。 1、合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及其它辅助物质: 氨基酸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不同种类的细胞对氨基酸的要求各异,但有几种氨基酸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培养液提供,这几种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其中谷氨酰胺是细胞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必需的氨基酸,在缺少谷氨酰胺时,细胞生长不良而死亡。因此,各种培养液中都有较大量的谷氨酰胺。但是,由于谷氨酰胺在溶液中很不稳定,应置于-20℃冰箱中保存,在使用前加入培养液内。已含谷氨酰胺的培养液在4℃冰箱中储存2 周以上时,还应重新加入原来量的谷氨酰胺。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细胞生长主要能量来源,其中有的是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的成分。主要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丙酮酸钠和醋酸等。 无机盐 培养液中无机盐的主要功能是帮助细胞维持渗透压平衡。此外,通过提供钠,钾和钙离子,帮助细胞调节细胞膜功能。培养液的渗透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细胞通常可耐受260mOsm/kg ~320 mOsm/kg。标准培养液的渗透压在此范围内波动。特别注意:向培养液中加入其它物质有可能会明显改变培养液的渗透压,特别是溶于强酸或强碱中的物质。向培养液中添加HEPES 时需按以下方法调节钠离子浓度。

01第一章 微格教学概述资料

01第一章微格教学 概述

第一章微格教学概述 第一节微格教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1.什么是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微格教学是在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W.阿伦(D.W.Allen)和他的同事W.伊芙(W.Eve)首先开发设立的。在斯坦福大学,微格教学原是为师范生在当教师之前提供一个教学实践的机会而设计。微格教学一般可描述为一个缩减的教学实践,它在班级大小、课程长短和教学复杂程度上都被缩减了。因此,英国的G.布朗(G.Brown)说:“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细分的教学,从而使学员易于掌握。”阿伦和伊芙把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北京教育学院微格教学课题组经过7年的实践和研究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和训练。它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科学方法论、视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系统训练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理论和方法。” 从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提出微格教学以后的30年来,它的训练过程已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模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事前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微格教学的训练方法、各项教学技能的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技能的功能和行为模式。 (2)提供示范。通常在训练前结合理论学习提供教学技能的音像示范,便于师范生或在职教师对教学技能的感知、理解和分析。 (3)确定培训技能和编写教案。微格教学的教案具有不同于一般教案的特点,它要求说明所应用的教学技能的训练目标,并要求详细说明教学过程设计中的教学行为是该项教学技能中的什么技能行为要素。 (4)角色扮演。在微型课堂中,十几名师范生或进修教师,轮流扮演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和评价员角色,并由一名指导教师负责组织指导,一名摄像操作人员负责记录(可由学员担任)。教师角色扮演一次约为5~15分钟,并用摄像机记录下来,评价员填写评价单。在职教师还可以按微格教学教案随堂记录某一教学片段,教学情境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完全相同。 (5)反馈和评价。重放录像,教师角色扮演者自我分析,指导教师和学员一起讨论评议,将评价单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价。 (6)修改教案后重新进行角色扮演。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按指导教师及学员集体的建设性意见修改教案,经准备后进行重教。重教后的反馈评价方法与(4)相同。若第一次角色扮演比较成功,则可不进行重教,直接进行其他教学技能的训练。 2.微格教学的性质

高中生物 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 有机体中的细胞 第一章 细胞概述学案 中图版必修1

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第一章细胞概述学案中图版必修1 细胞概述 【基础知识】 一、显微镜的发展与细胞的发现 1、1604年,荷兰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能将物体放大10140倍,观察到木栓薄片由构成,命名为细胞。 3、1674年,荷兰生物学家制作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达到300倍,观察到了等。 二、细胞学说 1、创立者: 和。 2、主要内容: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构成的;⑵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⑶细胞只能由而来。 三、细胞和有机体 1、整个生物界的生物可以分为五界: 、、、、。另外,病毒属于特殊的一类生物,没有结构,而且不能进行独立代谢,所以只能生活。 2、细胞是(除外)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等生命现象都是以为基础的。

四、细胞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⑴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形如、衣藻呈且带有。⑵多细胞生物体中,常见的细胞形状有、椭圆形、、扁形、、多角形等,也有的呈不规则形状。 2、大小:⑴世界上最大的细胞是,最小的细胞是。⑵动物植物细胞的体积微生物细胞,高等动物的卵细胞体细胞。 五、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统一 1、动物细胞:⑴肌肉细胞呈长条形或长梭形,与功能相适应。⑵红细胞呈圆盘形,利于的气体交换。⑶典型的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大大提高了的效率。 2、植物细胞⑴植物茎的木纤维细胞呈,起作用。⑵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呈,2个细胞围成一个,有利于和等生命活动。 3、细胞的和相统一是有机体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的细胞越明显。六、细胞的观察工具显微镜 1、分辨直径:人类肉眼可见的直径在以上,普通光学显微镜分辨物体直径在以上。 2、光学显微镜的组成及光源:主要由、和组成,通常使用作为光源。 3、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显微结构,下观察到的细胞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第二章细胞的构成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

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体外培养 1.概述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EC)是衬于心,血管和淋巴管腔内表面的一种单层扁平上皮细胞。EC极薄,厚度约为0.1~1μm,长约25~50μm,宽约10~15μm,在体内呈梭形,相邻细胞之间借少量粘合质彼此嵌合,细胞长轴与血流方向平行。其超微结构特点是在胞质中含有的特殊颗粒,称Weibel-palade小体(内含有与凝血有关的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的缝隙相连。EC除了能保持血管壁内表面的光滑和通透性外,还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维持正常的血液流动性,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调节细胞生长,改变脂质代谢,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调节血管张力和选择性通透性以及免疫调节方面起到重要作用。EC功能的异常,与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及肿瘤扩散,免疫疾病都有密切关系。体外培养中的EC形态呈“鹅卵石样”镶嵌排列,细胞长满后呈接触抑制现象。 2.培养方法EC生长在血管内表面,由于其所处的独特位置不利于观察和研究,所以体外培养EC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已有多种种属(人、牛、猪、兔、大鼠等),多种组织(脐带动脉、静脉、肺动脉、主动脉、脑毛细血管、心脏毛细血管等)的EC能在体外培养成功。人们将培养器皿预先用明胶或纤连蛋白或胶原等粘附蛋白包被后,形成人工的EC下基质层,可促进EC的粘附与生长。 2.1 方法原理用酶消化法,酶消化+机械刮脱法或单纯刮脱法将EC分离下来,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贴壁并长成致密单层。 2.2 介绍几种主要EC的分离 2.2.1 酶消化法大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 2.2.1.1 人脐带动、静脉(或其它大血管) a.在37℃水浴中,预热培养用的所有无菌溶液,备用。 b.在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产妇分娩后新鲜的婴儿脐带(25cm左右,不超过6h),选择无夹痕、无扭曲、无凝血阻塞的部分,放入含有100 U/ml的青霉素和100 μg/ml链霉素的D-Hanks液中,在脐静脉或脐动脉的两端插入磨平的注射器针头用丝线扎紧,用注射器从一端注入D-Hanks液冲洗血管,直到流出的液体无血迹。

第1章物流管理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包装分为工业包装和商业包装两大类,下列选项属于商业包装的是( C )。 A. 将玉米装袋 B. 将煤炭装车 C. 旺旺新年礼包装 D. 将成批衣服装袋 2. 物流的英语表述是:( B )。 A. SCM B. Logistics C. ERP D. MRP 3. 3PL是:( C )。 A. 物流 B. 供应链 C. 第三方物流 D. 第四方物流 4. ( C )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效益,通过销售活动将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A. 企业生产物流 B. 企业供应物流 C. 企业销售物流 D. 企业回收物流 5. ( A )又称一体化物流,指在不同职能部门或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物流管理和运作的合作,以达到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最佳化和总体成本最小化的效果。 A. 集成化物流 B. 非集成化物流 C. 综合性物流 D. 功能性物流 6. ( C )是指由物流的供方和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完成的物流运作方式。 A. 自有物流 B. 第二方物流 C. 第三方物流 D. 第四方物流 7. ( A )的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A. 宏观物流 B. 微观物流 C. 社会物流 D. 企业物流 8. ( B )是根据用户的要求,将各类商品按不同类别、不同方向和不同用户进行分类、拣选、组配、装箱,按用户要求的品种、数量配齐后送至用户,其实质在于“配齐”和“送达”。 A. 运输 B. 配送 C. 包装 D. 流通加工 9. 按照空间范围的不同,物流可划分为国际物流和( A )。 A. 区域物流 B. 城市物流 C. 国内物流 D. 企业物流 10. ( B )是物流各环节连接成一体的接口,是运输、保管和包装等物流作业得以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A. 运输 B. 装卸搬运 C. 包装 D. 流通加工 11. ( A )是通过加工、包装等改变物品的形状性质创造出来的一种价值。 A. 形态价值 B. 空间价值 C. 时间价值 D. 占有价值

从二维到三维细胞培养的变迁

从二维到三维细胞培养的 变迁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细胞培养技术进展概述及分析 细胞培养一直是细胞生物学中基础且核心的部分。无论是进行细胞性状研究,还是进行细胞产物的研发,都需要以细胞体外扩增技术-即细胞培养技术为基础。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更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新药研发等多个领域,成为生命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技术之一。 传统的细胞培养即细胞的平面培养,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只能沿平面延伸,属于细胞的二维培养技术。这种培养方式经济、便利、易操作,符合某个历史阶段对细胞培养技术的要求。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传统的二维培养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细胞培养需求。盖因生物体内的细胞是在立体三维的微环境中生长的,二维培养微环境与体内微环境差异太大,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信号转导等,导致所培养的细胞逐渐丧失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失去研究及应用价值。传统的二维培养技术,已经成为细胞学为基础的众多学科进步的壁垒之一。 科学家开始寻求更贴近自然状态的细胞培养技术。一种与活体组织内的细胞外基质相似的,能更好的模拟细胞在体内生长环境的培养技术,即细胞的三维培养技术。 目前已开发出很多细胞三维培养技术,大致可分为需要支架的三维培养技术和不需要支架的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支架类主要是在三维空间内构建供细胞附着和生长的类似脚手架的多孔结构, 细胞依附于支架进行三维生长和迁移, 主要的支架材料有胶原和水凝胶等;而不需要支架的三维培养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方法使贴壁细胞悬浮于培养基中以达到三维培养的目的, 目前主要的技术有微载体、磁悬浮、悬滴板和磁性三维生物印刷等技术。

细胞概述

细胞概述 必修1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② 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 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种类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 我们了解了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的?【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讲述】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胞学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 【投影展示】各种细胞结构,【提问】比较大象和蚂蚁,它们的细胞体积谁大呢?【讲述】其实,它们的体积大小差不多,只是构成 大象的细胞数目比蚂蚁多。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形态、大小、数目 都不一样,最小的细胞是细菌类的支原体的细胞,最大的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可见细胞的体积一

第1章 通信系统概述

第1章通信系统概述 本章不是一般“概述”,拟概括介绍一些与本书相关而又不为各章节能全部包括的一般通信知识,这对学习通信系统原理将打下一个有力的基础。 知识点 (1) 信息、信息技术信号及其分类; (2) 通信、通信系统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3) 信道分类及几种常用信道特征; (4) 无线传播特点与信道特征; (5) 通信系统质量指标与改进质量的关键技术; (6) 通信频段划分及各频段的基本特点。 要求 (1) 本章作为初学者的通读材料,以了解本书基本要点及通信系统实质性概念; (2) 对已学习过或正在学习通信系统原理课程的读者,再学习本章内容,也可温故而知新。1.1 通信与通信系统 1.1.1 通信 通信的含义无论从中文“通信”(或通讯)或英文“Communication”讲,是信息从一个地方通过传输信道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对话过程。拟为现代通信给出一个完善而简捷的定义:通信是信息或其表示方式(表示媒体)的时/空转移。 这一定义远远超出了对话的业务范围,同时通信过程中,除了有很小的传输延时外,尚需要进行处理、转发,也会发生一定的时延,以及可能缓存、显示或存储再现,因此,这一定义不但包括了空间,也包括时间在内的信息转移。 1.1.2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具有很广泛的内涵,并有多个层次,一般地,利用传输信道或通信网,将具有收、发信息功能的终端设备由信道或链路有机连接(永久或暂时的)起来,这些实施信息传输的设备集合,称为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按工作方式分,可分为单工(Simplex)、半双工(Half-duplex)和全双工(Duplex)。这三种方式的例子如单向广播、步话机和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等。 一个基本通信系统包括的设备环节是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与传输信道和传输设备,可实现单向/双向或单/双工通信功能。图1-2示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数字通信系统。它的发送与接收端各包括9个功能单元,还有传输信道以及收发同步系统等组成。 现分别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与作用。 1.源信息格式(Format)

01 第一章 机器人概述

课程主要内容 1)概述(Xia) 2)机器人系统结构与分类(Xia)3)机器人运动学与动力学 4)机器人驱动与控制 5)机器人轨迹规划与离线仿真 6)机器人工业应用(Xia) 7)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Xia)

参考书目 ?1刘极峰主编《机器人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2011年8月第9次印刷?2蔡自兴著《机器人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3柳洪义、宋伟刚编著《机器人技术基础》,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年11月第1版?4林尚扬等编著《焊接机器人及其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5张福学《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

第一讲机器人概述 1. 机器人由来及发展 2. 机器人定义 3.机器人相关理论与技术 4.机器人应用概况 3

1 机器人由来及发展 4 ?我国西周时代(公元前1066年-前771年),流传有关巧匠偃师献给周穆王歌舞机器人/艺伎的故事;?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发明家戴达罗斯用青铜为克里特岛国王迈诺斯塑造了一个守卫宝岛的青铜卫士塔罗斯; 1.1 古代机器人

?春秋后期,我国著名的木匠鲁班,在机械方面也是一位发明家,据《墨经》记载,他曾制造过一只木鸟,能在空中飞行“三日不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时代的古希腊人发明了最原始的机器人-自动机。它是以水、空气和蒸汽压力为动力的会动的雕像,它可以自己开门,还可以借助蒸汽唱歌。 ?1800年前的汉代,我国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大科学家张衡不仅发明了地动仪,而且发明了计里鼓车。计里鼓车每行一里,车上木人击鼓一下,每行十里击钟一下。而张衡发明的指南车是世界上最早的机器人雏形。 5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的教案

高中生物《细胞概述》的教案1.知识目标:①阅读细胞学说发现简史,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②举例说出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种类。 ③进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认识细胞体积一般较小的原因。 1.教学重点:细胞学说 三、教学方法:讨论探究实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 二、细胞的大小、数目、种类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创设情景】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体都有相同的物质组成,即由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提问】那么这些化合物又是怎样构成生物体呢? 【总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少数病毒等以外,生物体都有细胞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首先来了解一下第一节细胞概述

现在我们先来讨论细胞的发现。 【提问】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谁?他是怎样发现的? 【投影展示】其实,胡克发现的是死细胞的壁,而不是活的细胞。 【提问】接下来,细胞的研究发展趋势? 两位科学家的理论综合成为:细胞学说的基础 三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共同形成了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细胞必定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因此生物学的研究就有了细胞学。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显微镜的使用,使细胞学的研究迅速发展,成为细胞生物学。 【投影展示】各种细胞结构 【提问】比较大象和蚂蚁,它们的细胞体积谁大呢? 【讲述】其实,它们的体积大小差不多,只是构成大象的细胞数目比蚂蚁多。 不同的生物体,细胞形态、大小、数目都不一样,最小的细胞是细菌类的支原体的细胞,最大的是鸵鸟蛋的卵黄,一般来说,细胞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可见细胞的体积一般比较小,以微米为单位。 【提问】为什么细胞的体积总是很小呢?

第一章 货币概述

第一章货币概述 本章思考题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起源的? 2.如何全面、科学地表述货币“质”的规定性? 3.试述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的类型。 4.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货币量范围的论述? 5.试述我国传统货币量范围的片面性的根源及其后果。 6.什么是货币量层次划分,我国划分的标准和内容如何? 7.什么是价值尺度,它与价格标准的关系如何? 8.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有哪些特点? 9.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货币的贮藏作用有哪些进展? 10.与流通手段相比,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有哪些特点? 11. 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2. 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13. 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4. 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15. 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16.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17. 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8. 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19. 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20.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一章货币概述 本章重要概念 等价交换原则:商品交换中,相互交换的两种商品必须具有相等的价值(即生产这两种产品时,必须耗费同样多的人类劳动),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 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人类社会最初的商品交换相对应的商品价值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过程中的原始阶段。当时只是有了剩余产品而交换,还没有专门的商品生产,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所以称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不仅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而且表现在一系列其他商品上。这种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 货币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固定地由一种特殊商品来表现,这种特殊商品(黄金、白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是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它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信用货币包括辅币、现钞、银行存款、电子货币等形态。 货币量层次划分:货币量层次划分,即是把流通中的货币量,主要按照其流动性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1.有关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说法,下面正确的是(C )。 A.ENIAC是在20世纪50年代问世的 B.ENIAC的耗电太少了,所以它的功能也有限 C.ENIAC的中文含义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 D.ENIAC是由牛顿等人研制成功的 2.我们所说的裸机是指(D )。 A.无硬盘的计算机系统 B.无键盘的计算机系统 C.无硬件系统的计算机系统 D.没有配备软件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应用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是因为计算机(B )。 A.内部采用二进制存储数据 B.采用程序控制工作方式 C.运算器速度快 D.价格便宜,设计先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微型计算机最早出现于第一代计算机中 B.冯·诺依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结构理 论基础 C.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是1950年诞生的 D.按照计算机的速度,人们把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代 5.虽然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它不可能(A )

A.取代人类的智力活动 B.对事件做出决策分析、 C.具有记忆(存储)的能力 D.自动地运行程序,实现操作自动化 6.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的逻辑原件是(A ) A.电子管 B.集成电路 C.晶体管 D.大规模集成电路 7.(A)是电子计算机工作最重要的特称。 A.存储程序与自动控制 B.高速度 C.存储能力强 D.高精度 8.现代的计算机的“存储程序,逐条执行”的设计思想是由(C ) 提出来的 A.图灵 B.霍勒瑞斯 C.冯·诺依曼 D.帕斯卡 9.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英文简写是(B ) A. CAT B. CAD C. CAI D. CAM

第一章 植物细胞

第一章植物细胞 第一节细胞概述 一、细胞的发现及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1665年R o b e r t H o o k e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软木薄片,发现了蜂窝状的小格子“C e l l”。 细胞学说: 1.动物和植物组织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细胞均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 3.卵和精子都是细胞 4.一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二、细胞的基本概念 细胞的概念: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特征:细胞壁、质体和大液泡。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四、真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细胞大小: (1)一般大小:种子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5-25μm;分化成长的细胞15-65μm。 (2)最大的:苎麻纤维细胞的长度可达620m m。 细胞的形状多种多样,和功能相关。 第二节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 (1)原生质:构成原生质体的主要物质称为原生质。是细胞中的生活物质。是细胞中组成成分的名称。 (2)原生质体:由原生质特化而来,构成生活细胞中除细胞壁以外所包含的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 胞核。是细胞中结构的名称。

一、原生质的基本化学组成(课外自习) 水,无机盐,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等化合物组成 具有一定弹性和黏度的,半透明,不均一的亲水胶体,比重略大于水 第三节细胞的外被结构——细胞壁与细胞膜 一、细胞壁 包围在原生质体外的坚韧外壳 保护、支持作用 吸收、蒸腾、运输、分泌 细胞识别 参与细胞生长调控 (一)细胞壁的分层 胞间层内 初生壁 次生壁(三层)外 1.胞间层 是由相邻的两个细胞向外分泌的果胶物质构成的。 处于细胞之间,主要成分果胶质。含酶,可使细胞互相分离。 功能:粘连细胞。 2.初生壁: 是新细胞最初产生的壁层,也是细胞生长增大体积时所形成的壁层,是由邻接的细胞分别在胞间层两面沉积壁物质而成。 位于胞间层之内,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 大多数生活的植物细胞的壁只有胞间层和初生壁。 功能:是原生质体基本的保护和支撑结构。 3.次生壁: 位于初生壁之内,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壁层,构成次生壁的物质以纤维素为主,但还有木质或木栓质等其他物质。大部分具有次生壁的细胞,在成熟时原生质体已死亡, 少数细胞具有次生壁,如纤维、石细胞、导管、管胞、木栓细胞等。 功能:细胞停止生长后形成的,较强的机械支持作用。 (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超微结构 构架:纤维素 衬质:多糖、水和蛋白质 物质结合进基质称为内镶,在外表的称为复饰 (三)细胞壁的生长和特化 壁的生长:初生壁以填充方式进行(增大面积),次生壁以附加方式进行(增加厚度)。 有些细胞由于在植物体中担负的功能不同,原生质常分泌一些性质不同的物质,增加到细胞壁中,或存在于细胞壁的外表面,使细胞壁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常见特化有:木化角化栓化矿化 (1)木质化 木质化:指木质素渗透到细胞壁中,加大细胞壁的硬度,增强细胞的支持力量。 如纤维、导管、管胞 (2)角质化 角化:是指细胞外壁被角质所渗透,在外表形成膜,为脂类化合物,不透水,但可透光。如叶表皮外表的角质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