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泥生产、工艺、环保管理制度

水泥生产、工艺、环保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本公司的生产、工艺、环保管理,取得最佳的技术经济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各水泥厂、车间要以安全、文明、优质、高产、低耗为目的,加强本单位生产、工艺、环保的管理。

第二章 管理体系

第三条 企划部在总经济师的领导下,负责制定全公司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生产统计核算;各生产厂在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执行本厂的生产过程管理。

第四条 技术装备部在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制定全公司的工艺及除尘管理制度并监督、指导各生产厂相关工作;各生产厂在主管副总经理领导下执行本厂工艺及除尘的日常管理。

第三章 工艺技术管理

第五条 立窑工艺技术管理

㈠、机立窑加料、卸料装置及控风设施要保持灵活可调。

㈡、各种仪表要保持完好、准确,尤其是立窑风压表、罗茨风机电流表必须保持准确、完好。

㈢、成球粒度要均匀,∮5~7mm的占80%以上。严禁粉料和大块泥团入窑,保证窑内通风均匀和减少通风阻力。

㈣、坚持暗火煅烧,保证加料、上风、卸料“三平衡”,严禁卸红料。

㈤、稳定立窑底火位置、厚度及底火温度,及时处理呲火、塌窑、抽心、偏火等不正常情况,严防喷窑事故的发生。

㈥、保证全风率,减少窑内还原气氛,减少黄心料和欠烧料,提高熟料质量。

㈦、窑的砌筑方案由技术装备部制定,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进行喇叭口角度、高度及内部结构的变动。

㈧、出窑熟料不许直接入水泥磨,要按质分别储存,搭配使用。

第六条 磨机工艺技术管理

㈠、均匀喂料,避免发生“空磨”及“饱磨”现象,稳定系统的循环负荷。

㈡、∮2.2×6.5m磨机限定研磨体总装载量35吨至37吨;∮2.4×8.0m磨机限定研磨体总装载量52吨至54吨;∮2.4×6.0m风扫磨机限定研磨体总装载量14吨至16吨;∮3.8×7.5m风扫磨机限定研磨体总装载量83吨至85吨。同时,磨机电机运行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97%。

㈢、研磨体级配采用多级配球方案,遵循多级配球法的一般性原则。较大的方案变动,应报请技术装备部同意后方可实施。

㈣、磨机各仓必须每月加补研磨体一次,每6个月清仓一次。

㈤、磨尾回转筛筛余物在回磨前,必须人工清拣夹杂的铁器物。

第七条 旋窑工艺技术管理

㈠、提高回转窑看火技术水平,坚持前后兼顾、克服大变动的操作方法。保持火焰顺畅有力,防止顶火急烧,提高快转率(基准窑速下的运转时间占全部运转时间的比例),单班要达到90%以上,严禁跑生料,防止停

烧。

㈡、稳定窑内的物料填充率,生
料喂料量要控制在额定值的98%~102%之间,并与窑速相适应;增减额定喂料量须经三班共同研究,按规定的制度执行。

㈢、保持燃料完全燃烧,窑尾温度控制在950~1050度,分解炉出口温度控制在850~870度,一级筒出口温度320~350度。

㈣、根据生料成分、喂料量、煤粉质量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操作参数,稳定入窑分解率,控制在90%~92%,适时调整一、二次风的比例,减少黄心料,做到结粒细小均齐,提高熟料易磨性。

㈤、严格按照质管部的要求,控制游离氧化钙及熟料立升重。

㈥、努力延长回转窑的安全运转周期,安全运转周期的计算方法按照行业的惯例执行。

㈦、烧成带要保持完整的窑皮,密切监视筒体温度扫描仪,发现窑皮蚀薄或脱落,要及时补挂,防止红窑。

㈧、停窑或检修时间,要对系统内的耐火衬料做全面的检查,认真清理系统的积灰和结皮,进行必要的修补或更换。

㈨、定时检查分解炉内燃烧和预热器各排灰阀的动作情况,防止窑尾预热器系统的结皮和堵塞。

㈩、定时检查和清理预热器系统的连接管道、窑尾斜坡、缩口等处的结皮和积料,保持系统通风良好。

第四章 生产过程管理

第八条 所有生产单位是安全、质量、设备的第一责任者,要接受相关部门的调度,服从公司的统一安排。当生产单位执行了负责安全、质量、设备的指挥者的指令后,相关指挥者上升为第一责任者。

第九条 生产中无论出现什么问题,本级解决不了时,应立即向上级报告。

第十条 各生产厂在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因生产指挥不当造成主机停机时,主要领导和责任者应承担责任。

第十一条 公司各部(室)的工作,都必须自觉地服务于生产。对各生产厂反映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否则,给生产造成损失时,责任单位应承担责任并接受经济处罚。

第十二条 各工序之间必须做好协调与衔接。上道工序必须服从、服务于下道工序。

第十三条 生产过程中要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工序质量严格按公司《水泥质量管理规程》执行。

第十四条 生产车辆由生产厂调度使用;需在本公司以外作业时,必须由总经理批准。

第五章 环保除尘管理

第十五条 除尘设备必须与生产主机设备同步运转。生产设备开车时先开除尘设备,生产工艺设备停车时应后停除尘设备。除尘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及时停车修理。

第十六条 使用和维修高压静电除器必须有严格的安全措施及设施,高压静电收尘正常运行标准规

定为高压输出70KV以上;电流2mmA以上。如较大幅度低于上述值时,视为故障,必须
停机修理。

第十七条 除尘设备及配套设施应保持完好,各水泥厂所属的除尘设备与主机一样实行计划检修,各厂机电科负责验收。

第十八条 除尘器必须定时清扫。清扫除尘器时,同时清扫除尘管道的积灰。

第十九条 各厂电工负责每日巡回检查本厂电除尘器的使用情况,定期清扫电晕线和绝缘子,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保证电除尘器正常运行。

第二十条 操作维护人员经常检查布袋除尘器的使用情况,发现布袋破损及时更换,严禁缺袋运行。清灰控制装置应该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第二十一条 翻板阀、叶轮机等锁风装置要保持完好状况。检查门、孔盖要严密,不能漏风。

第二十二条 除尘器未经技术装备部允许,不准随意拆除。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三条 各烧成车间要掌握正确的看火操作,努力延长耐火砖使用寿命。其寿命延长一个月以上,奖有关车间500元/次.窑。延长二个月以上,奖有关车间1000元/次.窑。

第二十四条 各原料、制成车间要按期清仓,做好磨机级配工作。完不成时,视情况惩罚100至400元。

第二十五条 杜绝研磨体级配中的“轻载”与“超载”现象。发现超越装载量限量时,分别惩有关车间300~500元。

第二十六条 严禁各车间私自变更工艺(设备),根据生产情况需要变更时,需报技术装备部审批后方可变更。

对私自变更生产工艺(设备)的单位和个人,处以1000~2000元的经济处罚;变更后给生产带来重大损
失或隐患的,公司将追查责任。

第二十七条 除尘设备粉尘排放超标时,电收尘器每发现一次惩100元;立窑水收尘器、大布袋收尘器每发现一次惩100元;各种布袋收尘器每发现一次惩200元。

第二十八条 因除尘管理不力,致使本公司生产、办公区粉尘较大时,视程度对生产厂及技术装备部惩100~200元。

第二十九条 达不到料场规定储量,每次惩供应部100元。

第三十条 违反仓储规定,每次惩责任单位100元。

第三十一条 发现立窑卸红火时,每次惩其车间100元。

第三十二条 无特殊理由不执行职能部门指令,每次惩责任单位1000元。

第三十三条 生产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由安保部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四条 生产中造成损失2万元以上时,追究责任单位领导的责任;造成损失20万元以上时,追究责任单位领导及公司领导的责任。

第三十五条 公司生产作业计划实施结果,依据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制

度由企划部及技术装备部负责解释相应部分。

第三十七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相关制度同时废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