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题库智能组卷系统》组卷功能说明分析

《题库智能组卷系统》组卷功能说明分析

《题库智能组卷系统》组卷功能说明分析
《题库智能组卷系统》组卷功能说明分析

《题库智能组卷系统》组卷功能说明教师用户可以利用系统提供的智能出卷、标准化出卷、搜索出卷、知识点题数出卷、知识点题分出卷共五种方式进行出卷。为了使生成的试卷更适合用户的要求,系统还提供了手工调整试卷功能。试卷生成后如果没有达到教师期望的目的,还可以在“试卷修改”页面中,进行手工试卷调整,包括试题添加、删除、更换,试题顺序调整,题型顺序调整和试题题分修改等多种手工修改试卷方式。

1.智能出卷

智能出卷的基本思路是在用户提出的较为模糊和较少要求的情况下,高度智能化地生成满意的试卷。

智能出卷分四个步骤,下面将具体介绍其操作。

第1步设置试卷参数

鼠标点击“智能出卷”按钮,进入到智能出卷,如图1-1所示。

【说明】:“试卷名称”是试卷的标题,默认为“未命名智能试卷”,可以重新命名,也可以在试卷生成后再修改名称,但是试卷名称不得为空。

“试卷总分”默认为100分,可以修改,总分可以限制在10~300分。

“出卷份数”表示系统支持同时生成多份试卷。

“难易比例”,试题库中每道题都有难度系数指标,难度系数即试题的失分率,分为易(0-25)、中(30-55)、难(60-100)三个等级。试卷默认的易中难比例为5:3:2,此比例可根据老师的教学要求自行调整。

图1-1

第2步选择试题范围

如图1-2所示:首先选择教材,然后在“选择考试范围”栏中选择考试的范围,“全部内容”中显示了本教材中所有试题范围,用鼠标点击“+”图标,可以打开下面的章节的具体内容,在用鼠标点击“+”图标可以继续点开下面的内容。然后用鼠标点击要选择内容前的图标,被选择的内容前的选择框变为。选择范围确定后,点击下一步,进入下一步的设置。

图1-2

第3步确定题型题分

如图1-3,页面中显示了每个题型中拥有的试题数量。在“出卷总分设置”框中添加各题型分数,使“目前输入的试题总分”与“试卷要求总分”相同后,点击下方的“完成”按钮,开始出卷。

【注】:不同学科看到的题型列表和题型对应的总题数会不同;即使同一学科内,选择不同的选题范围和试卷参数,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题型和总试题数。当试题总数量等于零时,将不显示相应题型。

1-3

第4步完成出卷

如图1-4所示。在此步骤中,系统会按照前面的各项参数设置自动搜索试题组成试卷。

图1-4

第5步试卷修改

组卷完成后,系统自动进入“试卷修改”界面,教师可以预览所组试卷并可再次修改试卷。如图1-5所示。

在试卷修改界面,可通过各功能按钮对试卷进行修改。在各个大题型后面有相应按钮,在每个小题后面有相应按钮。

当鼠标放在各个小按钮上时都会显示出各按钮的解释。题型操作图标中各个图标按钮的功能依次是:向上移动题型、向下移动题型、删除当前题型、添加相同题型试题、显示/隐藏题型下试题信息。试题操作图

标中各按钮的功能依次是:自动替换试题、手工替换试题、向上移动试题、向下移动试题、删除当前试题、修改当前试题信息、显示/隐藏试题内容。

1-5

【说明】:题型操作图标中,“向上移动题型”和“向下移动题型”,用鼠标点击此图标按钮可以调整试卷中各题型的先后顺序。点击“删除当前题型”系统会弹出删除题型的提示窗口,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删除此题型。点击“添加相同题型试题”,系统会弹出如图1-5A所示的窗口,按窗口内“操作提示”所述,点击试题ID查到看试题内容并确定需要添加的试题,再点击“添加”即可将选择的试题增加到试卷中。

图1-5A

点击“自动替换试题”,系统将自动在试题库中随机查找和此试题相同指标的试题并做替换。

点击“手工替换试题”,系统会弹出如图1-5B所示的窗口,按窗口内“操作提示”所述,点击试题ID 查看试题内容并确定需要替换的试题,再点击“替换”即可将选择的试题替换到试卷中。

试题操作图标中,点击“向上移动试题”和“向下移动试题”,按钮,可以调整题型中各试题的先后顺序。点击“删除当前试题”,系统会弹出删除试题的提示窗口,点击“确定”按钮即可删除试题。点击“修改当前试题信息”,用鼠标点击此图标按钮,在题号的后面会有“重设题分”的提示,在输入题分的方框内

重新设置题分,再点击“修改”即可修改此试题的题分。

图1-5B

第6步试卷预览

当所组试卷修改完成后,可点击“试卷预览”按钮,打开试卷预览页面。在试卷预览界面中有如图1-6中的图标按钮。

点击“保存试卷到本地”按钮,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试卷排版样式,系统会自动完成试卷的排版过程并保存为word或网页格式,这样老师可以轻松的将组的试卷完成排版并导入到word中,保存到电脑里,以便老师进行二次修改试卷内容或备案。

点击“查看试卷答案”和“查看试卷分析”按钮可以查看试卷答案内容和试卷分析结果。试卷答案中还有主观题的详解内容,便于老师参考;试卷分析结果是从试卷难易程度状况、试卷题型分布状况、试卷明细表3个方面对试卷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便老师评审试卷。并且在查看试卷答案和分析界面中可点击“word”按钮,将试卷答案和分析内容自动导入到word中,保存到电脑里。

如果客户端电脑连接有打印机,可以点击“打印试卷”将试卷按试卷预览中的样式直接打印出来。

图1-6

2.标准化出卷

这种出卷方式类似于智能出卷,基本思路是在用户提出的较为模糊的和较少要求的情况下,高度智能化地生成满意的试卷。但跟智能出卷不同的是,这种出卷方式更加适用于中高考出卷,能够在模糊的条件下,确定出每一种类型的试题的题数和题分。

标准化出卷分四个步骤,下面将具体介绍其操作。

第1步设置试卷参数

详细内容请见“智能出卷”中第1步中的说明。

第2步选择试题范围

详细内容请见“智能出卷”中第2步中的说明。

第3步确定题型题分

如图2-3(A、B),页面中显示了每个题型中拥有的试题数量。在“出卷总分设置”框中添加各题型分数(必填),使“目前输入的试题总分”与“试卷要求总分”相同,然后在“题型题数设置”中设置各题型的数量,点击“完成”按钮,开始出卷。

当选择“按难度分配题数”后,在后面的展开选项中可以自行分配题型难易的数量;不选择“按难度分配题数”时,不对题型中试题难度比例进行限制。为保证出卷时各题型中各小题的分值都相同,可以设置“每题平均分”,但务必保证平均分×试题总数=题型总分,当平均分×试题总数≠题型总分时,系统会提示此平均分设置无效;若出卷时不设置“每题平均分”,试卷各题型中各小题的分值可能会有不同。

图2-3A

图2-3B

第4步完成出卷

在此步骤中,系统会按照前面的各项参数设置自动搜索试题组成试卷。

第5步试卷修改

详细内容请见“智能出卷”中“试卷修改”的说明。

第6步试卷预览

详细内容请见“智能出卷”中“试卷预览”的说明。

3.搜索出卷

这种搜索出卷方式,用户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要求抽取试题、并组织试卷,应该讲使用该方式生成的试卷完全是量身定做,所以非常符合用户出卷的需求。搜索出卷方式的突出优点,就是可以在多个库、不同章节、不同题型等多种组合条件中查询符合条件的试题,并组出试卷。

第1步设置试卷参数

鼠标点击“搜索出卷”按钮,进入到搜索出卷,如图3-1所示。

按照参数选项提示填写或选择各参数内容,点击下一步。

图3-1

第2步搜索试题

首先,选择搜索的范围,设置搜索的条件,设置完毕后点击“查询试题”,如图3-2所示,选择需要的试题到“已选试题”列表中。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不同的搜索条件搜索出卷所需要的试题,当所有需要的试题选择后,点击“完成”按钮,结束搜索出卷。

【注】:搜索出卷要求试卷总分最少是10分。

图3-2

第3步完成出卷

在此步骤中,系统会按照前面的各项参数设置自动搜索试题组卷。

第4步试卷修改

详细内容请看“智能出卷”中“试卷修改”说明。

第5步试卷预览

详细内容请看“智能出卷”中“试卷预览”说明。

4.知识点题数出卷

此方法可以控制在试卷当中每一个知识点里的题数,这样可以使所出试卷比较均衡,避免出现在某一个知识点分数偏多、或偏少的情况。

第1步设置试卷参数

鼠标点击“知识点题数出卷”按钮,进入到知识点题数出卷,设置相应出卷参数。详细内容请看“智能出卷”第1步中说明。

第2步选择试题范围

如图4-2示,可以按照操作提示,首先要选择试题所在章节,然后为所选章节填写试卷使用的试题数量,并“加入试卷”,然后重复以上操作完成试卷试题的选择,最后选择“完成”,系统即开始自动组卷。

图4-2

第3步完成出卷

在此步骤中,系统会按照前面的各项参数设置自动搜索试题组成试卷。

第4步试卷修改

详细内容见“智能出卷”中“试卷修改”中说明。

第5步试卷预览

详细内容见“智能出卷”中“试卷预览”中说明。

5.知识点题分出卷

此方法可以控制在试卷当中每一个知识点里的分数,这样可以使所出试卷比较均衡,避免出现在某一个知识点分数偏多、或偏少的情况。

第1步设置试卷参数

鼠标点击“知识点题分出卷”按钮,进入知识点题分出卷。按照参数选项提示填写或选择各参数内容,设置完毕后,点击下一步。详细内容请看“智能出卷”第1步中说明。

第2步选择试题范围

如图5-2按照操作提示,首选选择试题所在章节,然后为所选章节填写试卷使用的试题分值,并“加入试卷”,然后重复以上操作完成试卷试题的选择,最后选择“完成”,系统即开始自动组卷。

图5-2

第3步完成出卷

在此步骤中,系统会按照前面的各项参数设置自动搜索试题组成试卷。

第4步试卷修改

详细内容见“智能出卷”中“试卷修改”中说明。

第5步试卷预览

详细内容见“智能出卷”中“试卷预览”中说明。

6.我的试卷

“我的试卷”栏目记录着每次的出卷后保存的试卷内容,在使用各种出卷方式生成的试卷都会在这里列出来。如图3-6,在这里可以进行查看试卷、修改试卷名称以及删除试卷的操作。并可以实现按出卷类型、搜索字段及关键字查询试卷。

图3-6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锐角三角函数的经典综合题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某地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以“奇山奇水奇石景,古賨古洞古部落”享誉巴渠,被誉为 “小九寨”.端坐在观音崖旁的一块奇石似一只“啸天犬”,昂首向天,望穿古今.一个周末,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几名同学想测出“啸天犬”上嘴尖与头顶的距离.他们把蹲着的“啸天犬”抽象成四边形ABCD ,想法测出了尾部C 看头顶B 的仰角为40,从前脚落地点D 看上嘴尖A 的仰角刚好60,5CB m =, 2.7CD m =.景区管理员告诉同学们,上嘴尖到地面的距离是3m .于是,他们很快就算出了AB 的长.你也算算?(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400.64400.77400.84sin cos tan ?≈?≈?≈,,.2 1.41,3 1.73≈≈) 【答案】AB 的长约为0.6m . 【解析】 【分析】 作BF CE ⊥于F ,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BF ,利用余弦的定义求出CF ,利用正切的定义求出DE ,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详解】 解:作BF CE ⊥于F , 在Rt BFC ?中, 3.20BF BC sin BCF ?∠≈=, 3.85CF BC cos BCF ?∠≈=, 在Rt ADE ?E 中,3 1.73tan 3 AB DE ADE ===≈∠, 0.200.58BH BF HF AH EF CD DE CF ∴+=﹣=,==﹣= 由勾股定理得,22BH AH 0.6(m)AB =+≈, 答:AB 的长约为0.6m .

【点睛】 考查的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某无人机于空中A 处探测到目标B D 、的俯角分别是30、60??,此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AC 为60m ,随后无人机从A 处继续水平飞行303m 到达'A 处. (1)求之间的距离 (2)求从无人机'A 上看目标的俯角的正切值. 【答案】(1)120米;(223. 【解析】 【分析】 (1)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2)过'A 作'A 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连接'A D ,于是得到'60A E AC ==, '30CE AA ==3Rt △ABC 中,求得33,然后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由题意得:∠ABD=30°,∠ADC=60°, 在Rt △ABC 中,AC=60m , ∴AB=sin 30AC ?=6012 =120(m ) (2)过'A 作'A E BC ⊥交BC 的延长线于E ,连接'A D , 则'60A E AC ==, '30 CE AA ==3 在Rt △ABC 中, AC=60m ,∠ADC=60°, ∴33∴3 ∴tan ∠A 'A D= tan ∠'A DC='A E DE 503235

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目录一:需求分析 二: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2.系统主要工作流程 三:系统数据库的设计1.概念设计 2.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四:总结

图书管理系统 一:需求分析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图书馆工作人员、普通用户和借阅者三方面人员的需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报表给借阅者查看确认,还可通过图书编号、借阅者证号等查询相应的借阅情况及查看已归还的图书信息(即历史信息);普通用户的需求是查询图书馆所存的图书的相关情况;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看自己的相关信息及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 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本功能实现对馆内图书信息的查询。可以通过图书名称、作者的名字和出版社来查询相应的图书信息,此查询可模糊查询也可精确查询。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图书馆工作人员有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进行操作的权限,所以需对工作人员登陆本模块进行更多的考虑。在此模块中,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生成

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图书馆工作人员可以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借阅图书的基本信息及删除已归还的图书的基本信息,但不能删除和修改已经借阅的图书相关信息,当删除某条图书借阅的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的管理和统计。 图书馆管理人员功能的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本功能实现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图书馆的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级联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二: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对书籍信息的管理,书籍信息的查询,对用户的管理等,对各项能进行分块、集中、关联、优化,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设计功能模块如图所示。

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经典题型+方法归纳(超级经典好用)

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经典题型+方法归纳(超级经典好用)

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定义法 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可直接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例1 如图1,在△ABC 中,∠C =90°,AB =13,BC =5,则sin A 的值是( ) (A )513 (B )1213 (C )512 (D )13 5 对应训练: 1.在Rt △ABC 中,∠ C =90°,若BC =1,AB 5,则tan A 的值为 ( ) A . 5 B 25 C .1 2 D .2 二、参数(方程思想)法 锐角三角函数值实质是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值,所以解题中有时需将三角函数转化为线 段比,通过设定一个参数,并用含该参数的代数式表示出直角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结合相关条件解决问题. 例2 在△ABC 中,∠C =90°,如果tan A =5 12,那么sin B 的值是 . 对应训练: 1.在△ABC 中,∠C =90°,sin A=5 3,那么tan A 的值等于( ). A .35 B . 45 C . 34 D . 43 2.已知△ ABC 中, ο 90=∠C ,3cosB=2, AC=5 2 ,则 AB= . 3.已知Rt △ABC 中,,12,4 3 tan ,90==?=∠BC A C 求AC 、AB 和cos B .

4.已知:如图,⊙O 的半径OA =16cm ,OC ⊥AB 于C 点,?=∠4 3sin AOC 求:AB 及OC 的长. 三、等角代换法 当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不能直接求解或锐角不在直角三角形中时,可将此角通过等 角转换到能够求出三角函数值的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两锐角相等,则三角函数值也相等” 来解决. 例3 在Rt △ABC 中,∠BCA =9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BC =5,CD =4,则cos ∠ACD 的值为 . 对应训练 1.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D 是O ⊙的直径, 若O ⊙的半径为32,2AC =,则sin B 的值是( )A .2 3

初三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与典型例题

锐角三角函数: 知识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一、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在Rt △ABC 中,∠C=900,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 则∠A 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 ∠A 的余弦可表示为cosA= ∠A 的正切:tanA= ,它们弦称为∠A 的锐角三角函数 【特别提醒:1、sinA 、∠cosA 、tanA 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这些比值只与 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 无关 2、取值范围 】 例1.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C =90°. 第1题图 ①斜边)(sin = A =______, 斜边)(sin = B =______; ②斜边 ) (cos =A =______, 斜边 ) (cos =B =______; ③的邻边A A ∠= ) (tan =______, ) (tan 的对边 B B ∠= =______. 例2. 锐角三角函数求值: 在Rt △ABC 中,∠C =90°,若a =9,b =12,则c =______, sin A =______,cos A =______,tan A =______, sin B =______,cos B =______,tan B =______. 例3.已知:如图,Rt △TNM 中,∠TMN =90°,MR ⊥TN 于R 点,TN =4,MN =3. 求:sin ∠TMR 、cos ∠TMR 、tan ∠TMR . 典型例题: 类型一:直角三角形求值

1.已知Rt △ABC 中,,12,43 tan ,90==?=∠BC A C 求AC 、AB 和cos B . 2.已知:如图,⊙O 的半径OA =16cm ,OC ⊥AB 于C 点,?= ∠4 3sin AOC 求:AB 及OC 的长. 3.已知:⊙O 中,OC ⊥AB 于C 点,AB =16cm ,?=∠5 3 sin AOC (1)求⊙O 的半径OA 的长及弦心距OC ; (2)求cos ∠AOC 及tan ∠AOC . 4. 已知A ∠是锐角,17 8 sin =A ,求A cos ,A tan 的值 对应训练: (西城北)3.在Rt △ABC 中,∠ C =90°,若BC =1,AB =5,则tan A 的值为 A . 55 B .255 C .12 D .2 (房山)5.在△ABC 中,∠C =90°,sin A=5 3 ,那么tan A 的值等于( ). A .35 B . 45 C . 34 D . 43 类型二. 利用角度转化求值: 1.已知:如图,Rt △ABC 中,∠C =90°.D 是AC 边上一点,DE ⊥AB 于E 点. DE ∶AE =1∶2. 求:sin B 、cos B 、tan B .

网上书城系统的设计与实现_需求分析

计算机学院 网上书城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

目录 总页数:20页1 引言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实现的目的 (1) 2 系统分析 (2) 2.1 可行性分析 (2) 2.1.1 经济可行性 (2) 2.1.2 技术可行性 (2) 2.1.3 社会可行性 (2) 2.1.4 法律可行性 (2) 2.2需求分析 (3) 2.2.1 基础数据设置 (3) 2.2.2 总体需求分析 (3) 2.2.3 功能需求分析 (3) 2.3.4 功能描述 (4) 2.3系统分析建模 (4) 2.3.1创建用例图 (4) 2.3.2创建交互视图 (7) 2.3.3系统功能结构 (11) 2.4 系统性能需求 (11) 2.4.1 正确性需求 (11) 2.4.2 安全性需求 (12) 2.4.3 界面需求 (12) 2.4.4 时间特殊性需求 (12) 2.4.5稳定性需求 (12) 2.4.6灵活性需求 (12) 2.4.7扩展性需求 (12) 2.4.8故障处理能力需求 (12) 3 系统设计 (13) 3.1 系统设计原则 (13) 3.2 系统总体设计 (14) 3.2.1 系统框架设计 (14) 3.3数据库设计 (14) 3.3.1 概念结构设计 (14) 3.3.2 数据库的描述 (17) 3.3.3数据关系结构 (17)

1引言 1.1项目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电子商务伴随着IT的成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网络经济的核心。在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在线购物的无地域界限、安全、方便快捷机器价格的优势,在线购物的队伍也随之扩大。不断增长的强大需求正成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动力,基础环境的成熟与需求欲望的增长将推动电子商务与商务网站的不断发展。最近临近的“双11”更是网购的天堂,诱人的折扣,质量良好的物品,使网购走进人们生活。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增长,中国将成为网上购物的巨大市场。 大家一般也都逛过书店。逛书店的人可分为:根本不买书,只是看看吸收点信息;要买书,会对书进行比较,甚至是货比三家。对于纯粹逛书店的人来讲,常常是站到脚酸;同样对于需要买书的人而言,往往也要逛好几家书店。自己翻阅内容才会买。 所以,电子书点也随着网络的发达如雨后春笋般盛行起来,同样提供内容介绍和封面图片,消费者可以在家里就拥有类似逛书店的乐趣。加上有搜索引擎这种咨询科技的帮助,消费者很快就可以搜寻到想要的书籍。留言板、讨论区、E-mail服务,更是为传统书店提供了多元化服务。 1.2项目实现的目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不断提高,由于人们工作,学习的关系,有时候不想出门或者为了方便,就在网上买书。随着网络的普及,网上买书的业务在中国开始盛行,人们也通过网络买书的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书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也可以更准确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书。 本系统制作过程中主要涉及软件,数据库与网络技术等内容,涵盖知识面广,可有效地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对事物的理解与掌握能力,培养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的设计思想,独立思考,勇于进取,探索创新,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 结构基因组学: 基因定位;基因组作图;测定核苷酸序列 功能基因组学:又称后基因组学(postgenomics基因的识别、鉴定、克隆;基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蛋白质组学: 鉴定蛋白质的产生过程、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方式 遗传图谱 (genetic map)采用遗传分析的方法将基因或其它dNA序列标定在染色体上构建连锁图。 遗传标记: 有可以识别的标记,才能确定目标的方位及彼此之间的相对位置。 构建遗传图谱 就是寻找基因组不同位置上的特征标记。包括: 形态标记; 细胞学标记; 生化标记;DNA 分子标记 所有的标记都必须具有多态性!所有多态性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形态标记: 形态性状:株高、颜色、白化症等,又称表型标记。 数量少,很多突变是致死的,受环境、生育期等因素的影响 控制性状的其实是基因,所以形态标记实质上就是基因标记。

细胞学标记 明确显示遗传多态性的染色体结构特征和数量特征 :染色体的核型、染色体的带型、染色 体的结构变异、染色体的数目变异。优点:不受环境影响。缺点:数量少、费力、费时、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不利 生化标记 又称蛋白质标记 就是利用蛋白质的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 如:同工酶、贮藏蛋白 优点: 数量较多,受环境影响小 ?

缺点: 受发育时间的影响、有组织特异性、只反映基因编码区的信息 DNA 分子标记: 简称分子标记以 DNA 序列的多态性作为遗传标记 优点: ? 不受时间和环境的限制 ? 遍布整个基因组,数量无限 ?

不影响性状表达 ? 自然存在的变异丰富,多态性好 ? 共显性,能鉴别纯合体和杂合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 RFLP ) DNA 序列能或不能被某一酶酶切,

人教中考数学锐角三角函数-经典压轴题附详细答案

一、锐角三角函数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图1是一种折叠式晾衣架.晾衣时,该晾衣架左右晾衣臂张开后示意图如图2所示,两支脚OC=OD=10分米,展开角∠COD=60°,晾衣臂OA=OB=10分米,晾衣臂支架HG =FE=6分米,且HO=FO=4分米.当∠AOC=90°时,点A离地面的距离AM为_______分米;当OB从水平状态旋转到OB′(在CO延长线上)时,点E绕点F随之旋转至OB′上的点E′处,则B′E′﹣BE为_________分米. 【答案】553 【解析】 【分析】 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解直角三角形求出MQ,AQ即可求出AM,再分别求出BE,B′E′即可. 【详解】 解:如图,作OP⊥CD于P,OQ⊥AM于Q,FK⊥OB于K,FJ⊥OC于J. ∵AM⊥CD, ∴∠QMP=∠MPO=∠OQM=90°, ∴四边形OQMP是矩形, ∴QM=OP, ∵OC=OD=10,∠COD=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OP⊥CD, ∠COD=30°, ∴∠COP=1 2 ∴QM=OP=OC?cos30°=3 ∵∠AOC=∠QOP=90°, ∴∠AOQ=∠COP=30°, ∴AQ=1 OA=5(分米), 2 ∴AM=AQ+MQ=5+3 ∵OB∥CD, ∴∠BOD=∠ODC=60°

在Rt△OFK中,KO=OF?cos60°=2(分米),FK=OF?sin60°=23(分米), 在Rt△PKE中,EK=22 -=26(分米), EF FK ∴BE=10?2?26=(8?26)(分米), 在Rt△OFJ中,OJ=OF?cos60°=2(分米),FJ=23(分米), 在Rt△FJE′中,E′J=22 -(2)=26, 63 ∴B′E′=10?(26?2)=12?26, ∴B′E′?BE=4. 故答案为:5+53,4. 【点睛】 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在△ABC中,AB=BC,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上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O,C重合).过点A,点C作直线B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和点F,连接OE,OF.(1)如图1,请直接写出线段OE与OF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ABC=90°时,请判断线段OE与OF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CF﹣AE|=2,EF=23,当△POF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P的长. 【答案】(1)OF =OE;(2)OF⊥EK,OF=OE,理由见解析;(3)OP62 23 . 【解析】 【分析】(1)如图1中,延长EO交CF于K,证明△AOE≌△COK,从而可得OE=OK,再

学生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设计

学生在线考试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引言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网络化教育代表了教育改革的一个发展方向,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特征,并对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推动力。远程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考试测试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子系统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Internet技术的发展使得考试的技术手段和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Internet的开放性、分布性的特点和基于Internet的巨大的计算能力使得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在线考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传统考试过程中的试卷组织、审定印制、传送收集、登记发放、评判归档各个环节缩小到一至两个环节,几乎屏蔽了所有人工直接干预考试活动的可能性,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时日、人力、物力与财力,而且还可以大幅度增加考试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传统的考试方式一般要经过人工出卷、考生考试、人工阅卷等过程。对于一些课程来说,随着考生数量的增加,教师出卷阅卷的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并且其工作十分烦琐

和非常容易出错。在线考试系统课题产生的背景是当今教育信息化的趋势及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考试以避免传统手工考试的不足。与传统考试模式相比,网上考试渗入了更多的技术环节,对实现安全性的途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通过Internet来实现网上考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具体实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实现教考分离以及考务工作的全自动化管理,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的软硬件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力,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可以大规模的实行考试,实现考试的客观性、公证性,自动化组卷、阅卷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传统考试要求老师刻试卷、印试卷、安排考试、监考、收集试卷、评改试卷、讲评试卷和分析试卷。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线考试系统是传统考场的延伸,它可以利用网络的无限广阔空间,随时随地的对学生进行考试,加上Web数据库技术的利用,大大简化了传统考试的过程。 本文以Internet为平台,研究了基于Web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包括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功能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重点阐述了用户注册模块、用户登录模块、在线考试模

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内部极品资料,初学者必看)

基因组测序基础知识 ㈠De Novo测序也叫从头测序,是首次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测序,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对测序所得序列进行组装,从而获得该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谱。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基因组De Novo测序方法有三种: 1. 用Illumina Solexa GA IIx 测序仪直接测序; 2. 用Roche GS FLX Titanium直接完成全基因组测序; 3. 用ABI 3730 或Roche GS FLX Titanium测序,搭建骨架,再用Illumina Solexa GA IIx 进行深度测序,完成基因组拼接。 采用De Novo测序有助于研究者了解未知物种的个体全基因组序列、鉴定新基因组中全部的结构和功能元件,并且将这些信息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集成和展示、可以预测新的功能基因及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实验流程: 公司服务内容 1.基本服务:DNA样品检测;测序文库构建;高通量测序;数据基本分析(Base calling,去接头, 去污染);序列组装达到精细图标准 2.定制服务:基因组注释及功能注释;比较基因组及分子进化分析,数据库搭建;基因组信息展 示平台搭建 1.基因组De Novo测序对DNA样品有什么要求?

(1) 对于细菌真菌,样品来源一定要单一菌落无污染,否则会严重影响测序结果的质量。基因组完整无降解(23 kb以上), OD值在1.8~2.0 之间;样品浓度大于30 ng/μl;每次样品制备需要10 μg样品,如果需要多次制备样品,则需要样品总量=制备样品次数*10 μg。 (2) 对于植物,样品来源要求是黑暗无菌条件下培养的黄化苗或组培样品,最好为纯合或单倍体。基因组完整无降解(23 kb以上),OD值在1.8~2.0 之间;样品浓度大于30 ng/μl;样品总量不小于500 μg,详细要求参见项目合同附件。 (3) 对于动物,样品来源应选用肌肉,血等脂肪含量少的部位,同一个体取样,最好为纯合。基因组完整无降解(23 kb以上),OD值在1.8~2.0 之间;样品浓度大于30 ng/μl;样品总量不小于500 μg,详细要求参见项目合同附件。 (4) 基因组De Novo组装完毕后需要构建BAC或Fosmid文库进行测序验证,用于BAC 或Fosmid文库构建的样品需要保证跟De Novo测序样本同一来源。 2. De Novo有几种测序方式 目前3种测序技术 Roche 454,Solexa和ABI SOLID均有单端测序和双端测序两种方式。在基因组De Novo测序过程中,Roche 454的单端测序读长可以达到400 bp,经常用于基因组骨架的组装,而Solexa和ABI SOLID双端测序可以用于组装scaffolds和填补gap。下面以solexa 为例,对单端测序(Single-read)和双端测序(Paired-end和Mate-pair)进行介绍。Single-read、Paired-end和Mate-pair主要区别在测序文库的构建方法上。 单端测序(Single-read)首先将DNA样本进行片段化处理形成200-500bp的片段,引物序列连接到DNA片段的一端,然后末端加上接头,将片段固定在flow cell上生成DNA簇,上机测序单端读取序列(图1)。 Paired-end方法是指在构建待测DNA文库时在两端的接头上都加上测序引物结合位点,在第一轮测序完成后,去除第一轮测序的模板链,用对读测序模块(Paired-End Module)引导互补链在原位置再生和扩增,以达到第二轮测序所用的模板量,进行第二轮互补链的合成测序(图2)。 图1 Single-read文库构建方法图2 Paired-end文库构建方法

软件课程设计需求分析

普通话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 需求分析 项目名称:普通话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撰写人: 专业: 指导老师: 2012年3月19日

摘要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无时无刻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在教育体系中,网络的应用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基础.网络教育逐渐发展起来,校园网建设逐步成熟,基于Web的也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它即简化了传统的考试模式,节约人力物力,也可以有效利用校园网资源,辅助教学. 该系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B/S模式,即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后台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5,客户端采用IE浏览器和服务器连接,最终形成了基于 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该系统具备了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管理、成绩查询等功能. 论文以基于B/S模式的在线考试系统为研究对象,按照软件工程的开发思想,用UML来构建在线考试系统模,后台采用数据库相结合. 际需求出发,论述了开发普通话等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讨论了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并通过UML分析对系统设计及实现。 设计思路和方法采用瀑布模型开发,用统一建模语言 UML进行描述,经历了文献检索,需求分析,分析模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构建级设计,系统部署,系统测试六个个环节。。实现了用户登录、注册功能,出题组卷功能,考试评卷功能以及用户信息查询功能。 关键词:普通话等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 SQL SERVER2005

目录 一.摘要 (2) 二.背景 (5) 三.简介 (5) 1.设计目的 (5) 2.开发环境 (5) 3.程序功能 (6) 4.系统实际需求特点 (6) 四.整体规划思路 (6) 五.整体性需求分析 (6) 六.功能需求 (9) 1.业务规则 (9) 2.普通话等级考试报名及成绩查询系统登录 (10) 七.数据库设计 (12) 1.概念模型设计 (12) 2.数据表结构 (12) 八.系统结构设计 (14) 九.对性能的规定 (15) 1.灵活性 (15)

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经典题型+方法归纳(超级经典好用)

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定义法 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可直接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例1 如图1,在△ABC 中,∠C =90°,AB =13,BC =5,则sin A 的值是( ) (A ) 513 (B )1213 (C )512 (D )13 5 对应训练: 1.在Rt △ABC 中,∠ C =90°,若BC =1,AB tan A 的值为( ) A B C .1 2 D .2 二、参数(方程思想)法 锐角三角函数值实质是直角三角形两边的比值,所以解题中有时需将三角函数转化为线 段比,通过设定一个参数,并用含该参数的代数式表示出直角三角形各边的长,然后结合相关条件解决问题. 例2 在△ABC 中,∠C =90°,如果tan A = 5 12 ,那么sin B 的值是 . 对应训练: 1.在△ABC 中,∠C =90°,sin A= 5 3 ,那么tan A 的值等于( ). A .35 B . 45 C . 34 D . 43 2.已知△ABC 中, 90=∠C ,3cosB=2, AC=52 ,则AB= . 3.已知Rt △ABC 中,,12,4 3tan ,90==?=∠BC A C 求AC 、AB 和cos B . 4.已知:如图,⊙O 的半径OA =16cm ,OC ⊥AB 于C 点,?=∠4 3sin AOC 求:AB 及OC 的长.

第8题图 A D E C B F 三、等角代换法 当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不能直接求解或锐角不在直角三角形中时,可将此角通过等 角转换到能够求出三角函数值的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两锐角相等,则三角函数值也相等” 来解决. 例3 在Rt △ABC 中,∠BCA =90°,CD 是AB 边上的中线,BC =5,CD =4,则c o s ∠ACD 的值为 . 对应训练 1.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D 是O ⊙的直径,若O ⊙的半径为 3 2 ,2AC =,则s in B 的值是( )A .23 B .32 C .34 D .4 3 2. 如图4,沿AE 折叠矩形纸片ABC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8AB =,10BC =, AB=8,则tan EFC ∠的值为 ( )A.34 B.43 C.35 D.45 3. 如图6,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C ∠=?,6AC =,D 为AC 上一点,若 1tan 5 DBA ∠ = ,则AD 的长为( ) A .2 C .1 D .4. 如图,直径为10的⊙A 经过点(05)C ,和点(00)O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D ,B 是y 轴右侧 圆弧上一点,则cos ∠OBC 的值为( )A . 12 B .2 C .35 D .45 5.如图,角α的顶点为O ,它的一边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另一边OA 上有一点P (3,4),则 sin α= . 6.(庆阳中考)如图,菱形ABCD 的边长为10cm ,DE ⊥AB ,3sin 5 A =,则这个菱形的面积= cm 2 . 7. 如图6,在Rt △ABC 中,∠C =90°,AC =8,∠A AD = 3 3 16求 ∠B 的度数及边BC 、AB 的长. D A B C

完整版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及答案.doc

锐角三角函数 1 .把 Rt △ABC 各边的长度都扩大 3 倍得 Rt △A′B′C′,那么锐角 A , A ′的余弦值的关系为() A .cosA=cosA ′B. cosA=3cosA ′C. 3cosA=cosA ′ D .不能确定 2 .如图 1 ,已知 P 是射线 OB 上的任意一点, PM ⊥ OA 于 M ,且 PM :OM= 3 : 4 ,则 cos α的值等于() A .3 B. 4 C. 4 D . 3 4 3 5 5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3 .在△ABC 中,∠C=90 °,∠A ,∠B,∠C 的对边分别是a, b , c,则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a=c ·sin B B. a=c ·cosB C.a=c ·tanB D.以上均不正确 4 .在 Rt △ABC 中,∠C=90 °,cosA= 2 ,则 tanB 等于()3 A .3 B. 5 C. 2 5 D . 5 5 3 5 2 5 .在 Rt △ABC 中,∠C=90 °,AC=5 ,AB=13 ,则 sinA=______ , cosA=______ , ?tanA=_______ . 6 .如图 2 ,在△ABC 中,∠C=90 °,BC: AC=1 : 2 ,则 sinA=_______ ,cosA=______ , tanB=______ . 7 .如图 3 ,在 Rt △ABC 中,∠C=90 °,b=20 , c=20 2 ,则∠B 的度数为 _______. 8 .如图 4 ,在△CDE 中,∠E=90 °,DE=6 , CD=10 ,求∠D 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9 7 .已知:α是锐角, tan α=,则sinα=_____,cosα=_______. 24 10 .在 Rt △ABC 中,两边的长分别为 3 和 4 ,求最小角的正弦值为 10 .如图 5 ,角α的顶点在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一边在x 轴上, ?另一边经过点 P( 2 ,2 3),求角α的三个三角 函数值. 12 .如图,在△ ABC 中,∠ABC=90 °,BD ⊥ AC 于 D,∠CBD= α,AB=3 ,?BC=4 ,?求 sin α,cos α,tan α的值. 解直角三角形 一、填空题 3 1.已知 cosA=,且∠B=900-∠A,则sinB=__________. 2

需求分析与系统设计报告课案

(理工类) 课程名称: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Engineering 专业班级: 1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单)(1) 学生学号: 13052010** 学生姓名:周敏健 所属院部:计算机工程学院指导教师:钟睿 20 15 ——20 16 学年第 1 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 System Analysis 实验学时: 4 同组学生姓名:无实验地点: A101 实验日期: 11月9日、11日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考勤管理系统相关需求的分析,掌握需求分析的方法和过程 2.掌握需求分析相关文档的规范 3.完成对小型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硬件:PC机 软件:SQL Server、JAVA、JUDE 三、实验过程

1. Introduction 1.1 Purpose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he school, sharp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Student Attendance System to monitor student attendance. By using this system, we can make the teachers need not to attend the class attendance; thereby saving the teaching time,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attendance rate of students. Student Attendan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evaluation. Therefore, the software should be humanized. 1.2 Intend ed Audience and Reading Suggestions This document is for project account manager and project team members to read. The system test plan and the system design document as the input. 1.3 Product Scope The goal of the Student Attendance System is to make the students' attendance statistics and timely input, and the software is also applied to the sign of the Large Firm. 1.4 References [1] Karl E.Wiegers.Software Requirements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Suzanne Robertson & James Robertson. Mastering the Requirements Process [M]. Addison-Wesley Professional, 2006. 2. Positioning 2.1 问题描述 1)资源问题 在一所学校四个年级中,假如每个年级有30个班,整个学校4个年级就有120个班,每个班按标准人数30人计算,四个年级共3600人。每个老师每学期要教学很多班级,若一个老师教学3个班级,共有100个老师,那至少要有300张/月的纸是用来签到的。

锐角三角函数专项复习经典例题

1、平面内,如图17,在□ABCD 中,10AB =,15AD =,4tan 3A =.点P 为AD 边上任意一点,连接PB ,将PB 绕点P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PQ . (1)当10DPQ ∠=?时,求APB ∠的大小; (2)当tan :tan 3:2ABP A ∠=时,求点Q 与点B 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根号); (3)若点Q 恰好落在□ABCD 的边所在的直线上,直接写出PB 旋转到PQ 所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 2、如图所示,我国两艘海监船A ,B 在南海海域巡航,某一时刻,两船同时收到指令,立即前往救援遇险抛锚的渔船C ,此时,B 船在A 船的正南方向5海里处,A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45°方向,B 船测得渔船C 在其南偏东53°方向,已知A 船的航速为30海里/小时,B 船的航速为25海里/小时,问C 船至少要等待多长时间才能得到救援?(参考数据:sin53°≈,cos53°≈,tan53°≈,≈1.41) 3、如图,港口B 位于港口A 的南偏东37°方向,灯塔C 恰好在AB 的中点处,一艘海轮位于港口A 的正南方向,港口B 的正西方向的D 处,它沿正北方向航行5km 到达E 处,测得灯塔C 在北偏东45°方向上,这时,E 处距离港口A 有多远?(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B A P C D Q 备用图17 A B C D P Q

4、如图,两座建筑物的水平距离BC=30m,从A点测得D点的俯角α为30°,测得C点的俯角β为60°,求这两座建筑物的高度. 5、一数学兴趣小组来到某公园,准备测量一座塔的高度.如图,在A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α,在B处测得塔顶的仰角为β,又测量出A、B两点的距离为s米,则塔高为米. 6、如图,某小区①号楼与?号楼隔河相望,李明家住在①号楼,他很想知道?号楼的高度,于是他做了一些测量,他先在B点测得C点的仰角为60°,然后到42米高的楼顶A处,测得C点的仰角为30°,请你帮助李明计算?号楼的高度CD. 7、某学校教学楼(甲楼)的顶部E和大门A之间挂了一些彩旗.小颖测得大门A距甲楼的距离AB是31cm,在A处测得甲楼顶部E处的仰角是31°. (1)求甲楼的高度及彩旗的长度;(精确到0.01m) (2)若小颖在甲楼楼底C处测得学校后面医院楼(乙楼)楼顶G处的仰角为40°,爬到甲楼楼顶F处测得乙楼楼顶G处的仰角为19°,求乙楼的高度及甲乙两楼之间的距离.(精确到0.01m) (cos31°≈0.86,tan31°≈0.60,cos19°≈0.95,tan19°≈0.34,cos40°≈0.77,tan40°≈0.84)

软件系统开发需求分析-模板

软件系统开发需求分析模板 1. 引言 编写目的 本系统的开发目的在于更好的管理和经营酒店餐饮行业。本文档的预期读者是酒店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有关的开发人员。 项目背景 本项目的名称:酒店管理系统。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酒店餐饮行业的队伍在全国范围(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壮大,从事酒店餐饮行业的单位之间竞争愈加激烈。为了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 各酒店餐饮单位都在尽量定制或购买各项业务的应用软件,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经营 和管理。为了让酒店更好的经营,我们组织开发了本软件。 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及开发者是酒店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小组,主要是面向酒店餐饮服务行业。 定义 酒店管理系统是帮助酒店自身管理和服务酒店客户的软件。 % 参考资料 ①《现代软件工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孙涌等编著 ②《Delphi住宿餐饮管理系统开发实例导航》人民邮电出版社 刘敬严东明马刚编著 ③《软件需求说明书(GB856T——88).doc》 ④《iso标准之需求分析说明书.doc》 2.任务概述 目标 开发本软件是为了服务酒店,使得酒店更好的经营。适用于一些大中型酒店,主

要用于就餐管理和住宿管理。本软件产品是一项独立的软件,不过功能还可以增加,完成后可以升级以增加功能和完善系统。 用户的特点 } 使用本软件要求用户熟悉Windows 操作,并且有一定的软件操作基础。预计本软件将会在一些大中型酒店中得到广泛使用。 假定和约束 本软件由我们小组六个人共同开发,几乎不要经费,开发期限一个月左右。3.需求规定 对功能的规定 ①系统帐号管理 第一次用一个管理员账号(系统给定)登陆,登陆成功后,可以设置其他用户,包括密码、权限等。 ②就餐管理 为就餐客户查询并分配餐桌,纪录客户用餐情况并结帐。 ③住宿管理 、 为住宿客户查询并分配房间,纪录客户住宿情况并结帐。 对性能的规定 精度 本软件主要用于管理,不是科学计算,要求计算的精度不是很苛刻。所以输入,输出数据精度的要求不是很高,用于计算的数用浮点数就可以了。 时间特性要求 本软件运行的响应时间要求不超过1~2秒,基本能实现。 灵活性

锐角三角函数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锐角三角函数的题型及解题技巧 锐角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基础,它应用广泛,解题技巧性强,下面归纳出锐角三角函数的常见题型,并结合例题介绍一些解题技巧。 一、 化简或求值 例1 (1)已知tan 2cot 1αα-=,且α是锐角,的值。 (2)化简()()22 sin cos cos sin a b a b αααα++-。 分析 (1)由已知可以求出tan α1tan cot αα=?;(2)先把平方展开,再利用22sin cos 1αα+=化简。 解 (1)由tan 2cot 1αα-=得2tan 2tan αα-=,解关于tan α的方程得 tan 2α=或tan 1α=-。又α是锐角,∴tan 2α== tan cot αα-。由tan 2α=, 得1cot 2α==tan cot αα-=13222 -=。 (2)()()22sin cos cos sin a b a b αααα++-= 2222sin 2sin cos cos a ab b αααα+??++2222cos 2cos sin sin a ab b αααα-??+=()()222222sin cos sin cos a b αααα+++=22a b +。 说明 在化简或求值问题中,经常用到“1”的代换,即22sin cos 1αα+=,tan cot 1αα?=等。 二、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例2 在△ABC 中,若2 cos sin 02A B ?-+= ??(),A B ∠∠均为锐角,求C ∠的度数。 分析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几个数均为0。由此可得cos A 和sin B 的值,进而求出,A B ∠∠的值,然后就可求出C ∠的值。

需求分析-系统功能设计详细

需求分析 --伊顿教育个性化定制教育管理平台系统1引言 (2) 1.1目的 (2) 1.2背景 (2) 1.3参考资料 (3) 1.4术语 (3) 2 任务概述 (3) 2.1目标 (3) 2.2系统(或用户)的特点 (3) 3 假定和约束 (5) 3.1软件开发结束时间 (5) 4 需求规定 (6) 4.1软件功能说明 (6) 4.1.1 核心模块 (6) 4.1.2 业务模块 (6) 4.2对功能的一般性规定 (6) 4.2.1 功能点附件图 (13) 4.3对性能的一般性规定 (16) 4.3.1 精度 (16) 4.3.2 时间特性要求 (16) 4.3.3 灵活性 (16) 4.4输入输出要求 (16) 4.5数据管理能力要求(针对软件系统) (17) 4.6故障处理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7其他专门要求 (17) 5 运行环境规定 (17) 5.1设备 (17) 5.2支撑软件 (17) 5.3接口 (17) 5.4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尚需解决的问题 (17) 7.测试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 测试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4 项目文件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测试需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1 分析各种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