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一、全册教材分析

《科学》二年级下册由“了解天气”、“太阳月亮四季”、“观察小动物”、“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四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了解天所》单元以学生的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现象为线索展开,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的材料进行探究,发现自然科学的秘密;《太阳月亮四季》单元以“学生对太阳和月亮的感知”为引子,以一年四季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让学生探究感受太阳所发出的光和热,观察月相,了解春夏秋冬季节变化;《观察小动物》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整理信息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动物生存需要的环境,懂得环境的重要性;《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单元从学生身边的动植物实例入手,使学生认识并了解我们身边的食物、衣服和动植物资源,认识到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以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常用工具的了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并会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是学生们进行科学殿堂的第二学期,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很浓厚,因为科学课的材料大都需要学生们自己准备,二年级的学生的积极性都很好,每节课都能较好的将所带的东西准备好。而这五个班又各有特点,有的班的学生所看的科普书比较多,他们的思维比其他几个班都活跃,许多在别的班不会出现的想法、做法在这个班都会出现;有的班的学生比较天真,他们会惊讶于自己的发现,年龄悄大的学生比年龄悄小的学生相比接受能力高一些;还有的班的学生课上很活跃,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接受新知快。这是这几个班的特点,这学期的重点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他们的表达交流和观察理解能力。

三、全册学习目标

1、本学期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2、需要培养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3、在本册的各个单元中,都加强了这方面活动的设计,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全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对收集到的事实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2、生活中常用工具的运用,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五、学习方式方法设计

1、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经验

3、注意让学生自己进行科学探究,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4、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周期,感受生命,热爱生命。

5、采用小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六、学习进度安排:

单元内容(课时)

第一单元了解天气 4

第二单元太阳月亮四季 4

第三单元观察小动物 4

第四单元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 4

第一单元单元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了解天气》是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第一次出现有关天气的一些知识,了解了这些基本天气知识以后为三年级《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奠定基础。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了解常用的预知天气的方法。本单元主要包括“各种各样的天气”、“天气与生活”、“天气早知道”。课本中出示了一则谚语:阴和晴,风雨雪,天气变化影响多。燕低飞,鱼儿跳,天气变化早知道。这则谚语从具体的天气现象,天气对人们和动植物的影响、天气的预测等方面概括了本单元的研究内容。其中放大的圆形图,分别是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场景,风筝在风中飞舞,雪花压满枝头,暴雨淹没楼房,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知道这个单元主要研究天气现象以及这些天气对生活、动植物的影响。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对于各种天气的变化,能够感知,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常见的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对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的影响,

了解常用的预知天气的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1.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一大概念。

2.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在教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这一大概念。

难点:

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方法措施:观察法、记录法

学习课时安排:

内容课时

各种各样的天气 1

天气与生活 1

天气早知道 1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题 全册

鄂教版小学科学下第一单元(1——3课)练习题一、填空题 1、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帮助确定地层的() 2、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 3、科学家根据化石标本,借助现代技术可以复原出古代生物的(),使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到古生物的() 4、我们居住的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 5、最早的马出现在距今约()万年前,称为() 6、约()万年前,出现了完全现代类型的现代马 7、()是英国的生物学家,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全面提出)了 () 8、生物的繁衍是在()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下 9、恐龙是陆地上生活的大型(),生活在距今()亿年前,是当时地球上()的动物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化石的形成是它们自己死后变成的() 2、古代的猛马象的牙齿比现代象的牙齿要长而弯() 3、古代的马与现代的马没有什么差别() 4、喙大而强壮的地雀更适宜吃外壳坚硬的种子() 5、为了吃到更高出的树上的嫩叶,长颈鹿的颈长得特别长() 6、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学说() 三、问答题 1、人们通过什么可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2、地球上的生物自古以来就是今天这个样子吗? 3、古代的气候环境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4、昆虫的的化石一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5、中华龙鸟与现代鸟有什么不同? 四、实践技能题 1、这是一块鱼化石(见课本P3下图),推想这条鱼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2、观察比较两种恐龙化石中的牙齿(课本P4上图),推测这两种恐龙分别吃什

么。 3、观察课本P7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古到今马的前肢有什么变化? (2)、现代马比它们的祖先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更能适应?(原因见课本P8上小资料) 4、观察课本P9图,讨论为什么有的地雀能生存下来,有的地雀不能生存下来?(见课本P9小资料) 5、看课本P10下图,现代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科学第二单元(4——7课)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人类关于月球的神话很多,在我国古代,就有()的传说 2、()是地球的卫星 3、月球是离我们()天体,平均距离地球()万千米,直径()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 4、月球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 7、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最高温度可达( ),夜间最低温度可降到( ) 8、选择从农历月初开始观察月亮的运动情况,上半月杂牌()定观察,下半月在()定时观察 9、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 10、农历初一看不到月亮,叫();农历初二、三在西部天空露出像娥眉一样的月亮,叫做(),农历初七、初八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叫(),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农历二十七、八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叫() 11、月球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是()的,月球本身(),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的过程中发生的 12、从十七世纪以来,人类探索月球经历了如下过程:1609年()用望远镜观察月亮;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把()送上近地轨道;美国宇航员于()首次成功登上月球;我国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二、判断题(在你认为对的题后画√,错的画×) 1、月亮自转和围绕地球公转的速度都很快()

鄂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1课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2.会区分不同的天气 3.知道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区分不同的天气 教学难点: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教学方法:实验法、交流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天气图片。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天气有那些呢? 二、探索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2.我们如何区分不同的天气? 3.说说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三、研讨 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影响? 四、拓展 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和它们产生的后果。 板书设计板书 各种各样的天气 阴、晴、雨、雪、风

第2课天气与生活 【教学目标】 1、能简单描述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能说出应对天气变化,保护人身安全的常识。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入 师:教室外面下雨,我们不能去外面玩、跑步了。同学们想一想天气对生活有哪些影响? 二、探究与发现 1、课前观察上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观察近一周的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留个问题“应对不同天气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人们在不同的天气里会做些?” 2、观察教材图片,结合近一周的观察,小组讨论“应对不同天气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人们在不同的天气里会做些?” 3、交流生:好天气可以出去玩耍。提示从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多角度观察。提示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交流。生:刮风的时候出门要戴口罩、眼镜;夏天太热阳鼓励学生善光很强的时候容于思考,观察生易晒伤,要穿防晒活。衣、戴防晒帽下雨的时候出门要带雨伞,穿雨衣;下雪天要多穿衣服,穿防滑鞋。生;下雪天少 三、结论出门,雷雨天也少天气变化对出门。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应用与拓展师:天气变化付人类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面对一些特殊的天气,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身安全? 板书: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教鄂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 图 技术 应用 时间 安排 激趣导入聚焦问题谈话:我们先来听一段录音。 大家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判断 的?为什么这么判断? 现场我们听听滴水的声音是 不是这样的。 水槽和塑料水瓶模拟滴水的 声音 是这样的吗? 看来同学们的推断,都是依据 生活经验得来的,而不是瞎猜 的。 板书课题。 倾听 “滴水的声音。以前听到 过”。 学生听声音,进行判断 “是” 在符合 学生的 生活经 验的合 情推理 下,引导 学生猜 测。 PPT 5分 创设情境展开实践导语:你们的表现被百亩森林 里的维尼小熊和他的小伙伴 们看到了,他们想邀请你们一 道去寻找水源。你们愿意吗? 作为探水员先要进行星级评 定,最多三颗星。你们有信心 成为星级探水员吗? 实践活动1:水的颜色 我们开始一星的测试: 出示: 1 2 1、2号杯,哪杯里面是水? 你用什么方法判断的?为什 愿意 有! 1 富有童 趣的情 境更能 激发低 年级学 生的探 究兴趣 PPT、 小视 频7分

么这么判断?(然后写出判断方法和判断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水是:无色透明 板书 老师将大家找到的水收集起来,放在容器(平底烧瓶)里保存。也恭喜同学们全体通过一星评定。 实践活动2:水的气味 导语:是不是只要无色、透明就都是水呢? 出示: 3 4 看来有了点难度,我们还需关注更过细节。 那我们就进入二星测试了。这种情况用什么方法判断呢? 怎么闻? 教师指出:闻也是有科学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当鼻腔一下子摄入的过多气味,会影响鼻子的判断力,严重的话还会危及健康。所以,我们先来学习一种科学方法:扇闻法。 大家学会了吗?开始吧!跟随老师一起完成观察和 记录单的填写 “因为水是没有颜色的,所 以1号杯是水,2号杯应该 是牛奶” 完成记录单 学生观察教师将水倒入烧 杯 不一定 “二闻” 学生上来演示 语言体 现学生 的推理 过程 帮助理 解流动 的特征, 以及为 后面讲 解水形 状作准 备 合情推 理帮学 生整理 出“ 一看 二闻 三尝”的 观察顺 序 学习规 范的“扇 闻法” 9分

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一、全册教材分析 《科学》二年级下册由“了解天气”、“太阳月亮四季”、“观察小动物”、“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四个单元组成。。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了解天所》单元以学生的生活中所见到的自然现象为线索展开,通过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的材料进行探究,发现自然科学的秘密;《太阳月亮四季》单元以“学生对太阳和月亮的感知”为引子,以一年四季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让学生探究感受太阳所发出的光和热,观察月相,了解春夏秋冬季节变化;《观察小动物》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搜集整理信息等手段,使学生了解动物生存需要的环境,懂得环境的重要性;《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单元从学生身边的动植物实例入手,使学生认识并了解我们身边的食物、衣服和动植物资源,认识到我们身边的动植物资源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以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常用工具的了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常用工具并会动手操作,从而使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方便我们的生活。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是学生们进行科学殿堂的第二学期,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很浓厚,因为科学课的材料大都需要学生们自己准备,二年级的学生的积极性都很好,每节课都能较好的将所带的东西准备好。而这五个班又各有特点,有的班的学生所看的科普书比较多,他们的思维比其他几个班都活跃,许多在别的班不会出现的想法、做法在这个班都会出现;有的班的学生比较天真,他们会惊讶于自己的发现,年龄悄大的学生比年龄悄小的学生相比接受能力高一些;还有的班的学生课上很活跃,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接受新知快。这是这几个班的特点,这学期的重点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他们的表达交流和观察理解能力。 三、全册学习目标 1、本学期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科学就是要把精力集中在调查研究上,通过各种调查和分析和科学问题的活动,逐步积累经验、理念概念和培养探究能力。 2、需要培养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 3、在本册的各个单元中,都加强了这方面活动的设计,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全册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定稿版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下学期知识点精编 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黑色、状似桃形。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在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5.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1)、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2)、用石块堵住花盆底孔; (3)、装入松软肥沃的土 (4)、整理好土; (5)、撒播种子,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6)、掩土,浇适量水;

(7)、将花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6.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7.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8.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的环境;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以后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水。在凤仙花的整个生长期间施1~2次肥。 9.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发出芽来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10.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12.开枝散叶,茎是成长最快的部分;成熟期:粗壮的茎部支撑起了整个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人教鄂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设计和制作小船》教案

11设计和制作小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白制作小船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学会制作小船的步骤。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图片,说说制作小船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艘小船。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的观念。 (2)感受手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船的设计方法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小船的设计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展示图片。 这只小船真漂亮!让我们也来做一只小船吧! 二、新课教学 1.老师展示图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纸板、吸管、木块、泡沫塑料、布头、竹签、彩纸、剪刀、小刀、装订机、胶水、双面胶、颜料笔、空纸盒、空瓶子、尺子、线头等。

学生选择完毕 2.师: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到的船的结构有哪些? 学生:桅杆、船头、船尾、甲板、船舱、船舷、帆。 师:船的种类有哪些? 学生:竹筏、有篷的木船、帆船、蒸汽轮船、客轮、货轮、打捞船、破冰船、科考船、航空母舰等。 师:接下来,同学们,你们要各自设计一种船,把船的样子画下来,并标出每部分所用的材料。 3.学生设计,教师指导,并选择设计较好的作品讲评。 4.展示别人做好的小船以及制作小船的过程,供学生参考。 制作小船:按照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制作小船。学生制作,教师在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讲评。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 5.学生作品展览。把学生中完成较好的作品,选择部分出来进行展览。 6.如果时间有剩余,师:我们还能做哪些船?动手试一试吧。 作业布置 1.阅读本课内容。 2.把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和父母,朋友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设计和制作小船 1.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 2.设计船,并画出来,并标出每部分所用的材料 3.制作小船

鄂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 7拉力 教案设计

7 拉力 教材分析:拉力为人鄂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推和拉》中的第一课。本课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感受拉力的存在,认识拉力的作用效果。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每天都与一些力打交道,对生活中拉力有一定的体验。对运用事实归纳拉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是模糊的。虽然力是一种看不见的抽象物质,但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拉力是常见的力。2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位置和形状发生改变。 科学探究能在教师指导下,体验对物体施加拉力时自身的感受和发现。 科学态度愿意从多个角度认识拉力及其作用效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生活中利用拉力工作的装置,体会这些装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受到拉力时,形状与位置发生改变的现象。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出拉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准备:每组1个魔方、带参照物和标尺的活动图,“捕鸟”学具,几根橡皮筋、1根弹簧、课件,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拉力 (一)、开展我说你做的游戏。 1、师说动词(拉托推压),学生做动作。 2、小结:做这些动作都需要力。今天我们就选择一种拉力来研究。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展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入本课。 二、科学实践收集证据 (一)、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拉人游戏。 1、学生与教师互拉,同时讲解游戏规则。 (1)像图片中的人物那样,两人一组,两脚分开站立,相邻的脚抵在一起,用相邻的手拉住对方,慢慢用力拉,用力一定不要过大过猛,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2、指导学生分组活动,体验拉力。 小组中每两个同学为一对进行拉人的游戏。 (1)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你是怎样用力的,朝哪个方向用力?你的手和脚有什么感觉?活动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 (2)小结:像拉人游戏这样朝着自己的方向用的力叫拉力。 设计意图:该活动是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拉人的体验与感受,在描述与交流中发现两人互拉时彼此都要用力,而且都要往自己这个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作业全集

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看,用摸,用听,用闻,还可以用工具仪器来测量。 2、写出三种含有丰富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等。 3、人体的消化器官有、、、、。 4、我们检测过的含有淀粉的食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古时候没有钟表,人们用、、、等来测量时间。 6、要准确知道我们身体的情况的办法有、等。 7、三年级了,我现在的身高为厘米,体重有千克,臂长厘米。 二、我来辨一辨: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0分) 1、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相同的。() 2、我们身体的一些特点,有些是能够看到的,有些是能够听到、摸到的。() 3、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当我们能综合利用它们去观察时,我们就能获得对事物更全面的了解。() 4、淀粉遇到碘酒就会变成红色。() 5、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水果代替蔬菜。() 三、我来连一连:(共35分) 1、食物中营养很充分,你能知道下面这些食物中主要含有什么营养吗?(20分) 鸡蛋 海带蛋白质 芝麻油 牛奶碘 米饭脂肪 青菜钙

肥肉淀粉 核桃 菠菜铁 虾维生素 2、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你知道它们的分工吗(10分)眼物体的冷热、轻重、粗细 耳物体的气味 鼻声音的大小、高低、强弱 舌食物的味道 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远近 四、我来观察一下:(31分) 1、给自己设计一份“一日食谱”。( 5分) 2、学了《食物的营养》一课后,谈谈自己有哪些饮食习惯需要改进?( 6分) 3、你知道食物进入人体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吗?并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呢? 4、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食物是否变质的?( 10分)

人教鄂教版《科学》二年级 下册教案

##镇第二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简析

第一单元简析

1.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天气现象包括阴晴雨雪风等。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兴趣。 3.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天气现象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4.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天气。 5.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各样的天气。 教学难点:设计并记录天气符号。 活动准备: 有关天气预报录象资料,自制的天气图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欣赏《雨中即景》MTV,通过直观的影像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听啊? 师:(播放MTV) 师:欣赏完这首好听的歌曲之后,谁想说说她看到了些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呢? 师:那么除了大雨,你还知道哪些天气呢? 二、活动1: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 师:天气除了可以用文字来表达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 师:看图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天气。 1、猜一猜:课件出示各种天气图标,学生猜。 课件:晴、多云、阴、雨、雷阵雨、雪 晴:当艳阳高照的时候,就是晴。 多云:太阳跟我们捉迷藏的时候,就是多云。 阴:太阳生气了,躲在云里不出来了。 雨:下起了丝丝小雨,我们用一条雨线来表示。

雷阵雨: 看,下雷雨的时候,不光会打雷,还有闪电。 雪: 雪的形状就像一朵朵小白花 师: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小卡片学习一下各种天气。 2.小组利用自制的天气图标合作学习 师:认识了天气图标,它们有什么用呢?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天气预报吧!(播放录像) 3.观看天气预报录象资料 4.活动:小小天气预报员 师:现在谁愿意上来当小小天气预报员,为我们预报一下天气? 三、活动2:遇上天气变化,我们该怎么办? 师:刚才天气预报说要下雨了,我们该怎么做呢?请打开课本第35页,看看课本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想一想,要是你,你会怎么做? 1.看课本插图,想一想。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2.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师:现在把你的想法写下来。不懂的字可以问老师。 3.填一填,遇上天气变化,我们该怎么办。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各种各样的天气,还知道了遇上天气变化该怎么办。希望同学们在天气变化的时候,能照顾好自己,不让爸爸妈妈担心。 五、课后思考题: 出了汗怎么办?淋了雨怎么办?大家一起出出主意吧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下学期知识点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黑色、状似桃形。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在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5.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1)、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2)、用石块堵住花盆底孔; (3)、装入松软肥沃的土 (4)、整理好土; (5)、撒播种子,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6)、掩土,浇适量水; (7)、将花盆放在有阳光的地方。 6.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7.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8.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阳光充足且通风的环境;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以后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水。在凤仙花的整个生长期间施1~2次肥。 9.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发出芽来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10.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12.开枝散叶,茎是成长最快的部分;成熟期:粗壮的茎部支撑起了整个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叶子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脉具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功能。凤仙花的叶子是披针形的叶子。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鄂教版修订版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 教版鄂教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1课时教学内容:1、养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 么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 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 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 5、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 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 第3课时 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 3、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2017-2018学年最新鄂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单元教材简析: “生物的演变”这一单元将启发学生探索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从而理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发现会拓展学生们了解认识生命的新视野,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的更大兴趣.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能以马为例为特例阐释生物进化的过程、规。能对生物的进化、适应和灭绝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措施 1、强化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学习过程,促进自主学习。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3、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四、课时安排:: 1、化石 2 课时 2、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2 课时

3、谁能生存下来 2 课时 自由研究 2 课时 1、化石 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是不断演变与进化的,了解进化的历程、规律和趋势。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化石和活化石,知道化石的一般成因。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应用观察、比较、演绎推理等科学方法探究化石的相关问题。 3.通过学习,对与化石相关的问题产生兴趣。 教学准备 相关的课件或图片(暴龙头骨化石、圆顶龙头骨化石图片;鸽子、鹰的图片)有条件的学校利用课堂网络教学(此课利用网络上课比较好,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课本中的问题、探究个性化的问题或拓展性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单元导入。本课时是《生物的演变》的第一课时。安排一个头脑风暴式的讨论,调查学生关于生物的演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⑴了解学生关于生物演变的认知基础。利用“人们是通过什么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呢?生物是怎样进化的?进化的证据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进化?”引导学生谈出自己关于进化、化石等知识的前概念。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要点(1-7课) 1. 从小到大,我们的体形、身高、体重发生了明显变化;指纹、血型、DNA等没有变化。 2.我们通过眼睛看,知道了食物的“色”(“色”是指颜色);通过鼻子闻知道了食物的“香”(“香”是指气味);通过舌头尝知道了食物的“味”(“味”是指味道)。 3. 根据食物的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和植物类食物两类。 4.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脂肪和淀粉可以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身体的主要物质。维生素、钙、铁、碘等也是我们身体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6.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纸上按压后会留下明显的油迹;含有淀粉的食物遇到碘后通常会变蓝;含有蛋白质的食物放在火上烧时会产生像烧头发那样的臭味。 ⒎食物进入口腔、食道、胃、小肠、营养被消化吸收,吸收不了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随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⒏很多时候仅用一种感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是不够的。变质食物有变色、出现异味、霉点、软化等特点。 二、判断对错。 1.牛奶是植物类食物。(×) 2.小明体重27厘米。(×)

3.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4.小学生每天可以摄入肥肉150克。(×) 5.食物主要在大肠里消化。(×) 6.瓜果用水洗后存放容易变质。(√) ⒎色香味俱佳的食物更能引起人们的食欲。(√) ⒏既含有动物性成分又含有植物性成分的食物我们称之为混合性食物。(√) ⒐我们吃东西可以偏食。(×) ⒑应用感觉器官观察判断食物是否变质时可以用口尝。(×)⒒食物变质后会产生有害物质,吃了变质的食物,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三、根据营养成分的不同,把你经常吃的食物分类填写在空线上。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肥肉、花生、芝麻、鸡皮鸭皮等动物皮含淀粉较多的食物:米饭、面条、馒头、蛋糕、面包、土豆、红薯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牛奶、牛羊猪肉、鸡鸭肉、鸡蛋鸭蛋鹌鹑蛋、鱼虾蟹、黄豆等 含维生素较多的食物:蔬菜、水果 含钙较多的食物:牛奶、大豆、虾米、海带 含铁较多的食物:猪肝、瘦肉、菠菜

五年级小学科学试题 鄂教版

利川市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小学五年级 科学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 得分 一、我是小法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1、植物都是由种子长出来的。 ()2、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煤发电都必须要让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 ()3、自然界里,动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成。所以,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式。 ()4、在日常生活中,塑料袋,塑料制品带给我们很多方便,因此,我们应多使用。 ()5、汽油、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6、所有哺乳动物一生下来就长有毛、会跑。 ()7、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8、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矿产资源不足的国家 ()9、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相同的。 ()10、环境污染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所以我们不必对环境污染指责来指责去。 二、我会选:(共24分) 1、将最佳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前括号内。(每空2分) ()1)、下列动物中,是肉食动物。 A、大熊猫 B、老虎 C、猪 ()2)、下列动物中,是卵生动物。 A、蛇 B、小老虎 C、蝙蝠 ()3)、如图,将截取的叶下部分插入土壤中,过一段时间会 成活长出新芽,这种植物繁殖的方法称为。 A、根繁殖 B、嫁接繁殖 C、茎繁殖 ()4)、蛇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蛇---成蛇”,和蛇一样经历的动物是。 A、蚕 B、青蛙 C、鸡 ()5)、被埋在地下的植物与空气隔绝,又受到地下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变成了。 A、石油 B、煤 C、矿石 ()6)、下列金属中不属于金属铜、铁、铝的特点。 A、易碎性 B、导电性 C、延展性 ()7)、下列地方中的灰尘最多。 A、会议室 B、公路两侧 C、教室外走廊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鄂教版)

学习内容:1、养植物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学习重点:植物生长的条…… 学习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 长需要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 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 栽到花盆里?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

学习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 学习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学习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学习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 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学习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

学习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 学习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学习重点:植物的用途 学习难点:植物的用途 学习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学习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 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 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 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学期知识点汇总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来繁殖。 2.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 3.凤仙花是用种子繁殖的。凤仙花的种子是球形、黑色、状似桃形。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4.用花盆种养凤仙花,先要在花盆里装松软肥沃的土。 5.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1)、选饱满的、没有损伤的种子。——选种 (2)、用石块堵住花盆底孔; (3)、装入松软肥沃的土 (4)、整理好土; (5)、撒播种子,种子埋的深度约为1厘米; (6)、掩土,浇适量水; (7)、将花盆放在有的地方。 6.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 7. 根的作用::A.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B.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所以把植物从土壤中拔出很难) 8.凤仙花耐旱不耐寒,喜欢充足且通风的环境;播种后每隔8天左右浇一次水,开花以后每隔5天左右浇一次水。在凤仙花的整个生长期间施1~2次肥。 9.凤仙花的种子从播种到发出芽来一般需要5~7天的时间。凤仙花不断地生长,它的茎和叶不断发生新的变化。 10.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的。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根的生长速度很快。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1.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12.开枝散叶,茎是成长最快的部分;成熟期:粗壮的茎部支撑起了整个植物。茎有支撑植物和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茎的作用:A.支撑植物,包括叶在空中的伸展。 B.运输水分和养料. 运输方向:从下向上,将根吸收的水分和矿物质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从上向下,将叶制造的养料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13.叶子是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叶脉具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水分与营养物质的功能。凤仙花的叶子是披针形的叶子。 14. 凤仙花是双子叶植物,它的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胚由胚根、胚芽和子叶组成。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的作用是提供营养,植物的长出的第一对叶子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 1课时 教学内容:1、养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 些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 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 第 2课时 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 第 3课时 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 归纳。

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鄂教版

第1课时教学内容:1、养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条…… 教学难点: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 是有生命的。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怎样养护 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正业。 4、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土、水、空气、阳光、肥料等。 三、拓展与应用:思考,植物没有泥土可以生长吗? 第2课时 教学内容:2、谁的植物长得好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 第3课时 教学内容:3、我们离不开植物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 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第4课时

鄂教版小学科学总复习训练题

科学总复习 一、填空。 1.指南针利用的是(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 2.古老的地质年代地层里的生物化石结构简单、低等、且种类少;年轻的地质年代里的食物化石结构 (复杂)、(高等)、且类型(多样化)。 3.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它的建立是受(人工选择)学说的启发,达尔文认为人 工选择包括( 变异 )、(遗传)和(选择)三个要素。 4.调查方法有(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等,访谈前要(把问题准备好)。 5.开展访谈活动时要注意:制定访谈(提纲);准备好访谈(材料);确定访谈(对象);访谈时 要注意(倾听),做好(记录)。 6.未来理想能源必须具备四个条件:第一,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第二,必须足 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第三,相关的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地使用; 第四,必须足够(安全),可以保证不严重影响环境。 7.我们每天吃的蔬菜、水果有一些喷洒过(农药)、(施过化肥),还有些加了(添加剂), 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绿色食品就不一样。目前我国绿色食品达700多种,涉及(饮料)、(酒类)、(果品)、(乳制品)、(谷类)、(养殖类)等各个食品部门类。 8.()、(水)、(氧气)、(食物)等构成了动物赖以生存环境。 9.改进雨伞时可能需要用到的材料有(胶片)、(布头)、(竹竿)、(剪刀)、(夹子) 等 10.植物的茎和叶的生长都有(向光)性;根的生长有(向水)性,还有(向地)性的特 性。 11.调查研究要做到:(团队合作),(准备充分),(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12.被称为“工业粮食”的是(煤)。 13. 科学探究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4. 亲历探究,是我们学习科学的(最佳途径);深入调查,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 15.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数量的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 16.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地球(反射)的太。 17. 早期猿人发现,( 闪电)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摸索并逐渐学会用(火)烤熟 食物。

鄂教版(人教)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鄂教)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养植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植物生长在哪里,需要哪些条件。 (2)了解一些水培植物。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说出一些水培植物。 (2)尝试栽种植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植物。 (2)培养勤劳的意识。 【教学重点】 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难点】 植物长得好需要条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菜园里,有的植物长得好,有的长得不好,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呢? 学生:水,土壤,阳光,肥料。 二、新课教学 1.怎样才能让植物长得好?让我们养一盆植物来研究吧!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植物生长在哪里? 学生:水里,土里。 找一片绿地,观察上面有什么,哪些是有生命的。 学生:小草,小树,小花。 3.栽一盆植物,说一说,栽种植物前需要准备什么?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花盆、营养土、陶粒、喷水壶、铲子,石头等。 4.怎样将植物栽到花盆里? (1)加土 放一块石头在花盆底下,用铲子往花盆里加土; (2)移栽 挖个洞,将植物种进去,把附近的土拍结实; (3)浇水 给植物浇水; (4)做标签 做好标签,记录植物的名称和种植人的姓名。 5.怎样养护植物?把我们的做法记录下来。 (1)盆栽植物不宜浇水过多;室内摆放盆栽植物的浇水应坚持“见干见湿,浇则浇透”的原则,切勿零星浇水或浇水过多。 (2)盆栽植物不宜施肥过多或不足:盆栽植物长期不施肥或施肥不足,会引起叶黄的现象;施肥过多,盆栽植物吸收不了把根系烧伤,不能吸收水份也会导致叶黄凋落。通常室内盆栽植物施肥选择在春季末施一次稀薄肥,夏季、秋季每隔周施一次稀薄肥,切勿多施浓肥。 (3)盆栽植物光照不宜过多或光照不足:要视盆栽植物的生长特性而定光照不宜过多或光照不足。一些性喜阳光的盆栽植物,如石榴、

鄂教版小学科学实验操作

探究课题:研究植物根系的向地性 【提出问题】 植物的种子发芽后,根会向哪个方向生长? 【探究目标】 1、了解植物的根有向地性。 2、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探究原理】 植物根系生长的向地性。 方案一:用悬挂法观察根系生长的向地性 【探究器材】 必备:铁架台、浸泡过的玉米种子或其它种子、纸巾、塑料袋【探究过程】 1把纸巾对折三次,打湿,将四粒种子的胚根(这里需要交代一下种子的胚根一般在种子的什么部位)分别按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放在上面卷起。 2将转好的植物种子装入塑料袋中,扎上口袋,挂在铁架台上(也可以挂在其它支架上)。 3、坚持观察约四五天时间。 4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表x-y(x代表几年级,y第几张表)

表x-y 垂直方向上植物发芽根生长方向记录表 【实验结论】从表x-y中可以看出,在垂直方向上的种子,无论胚根是朝向何方,植物的根总是朝下生长的,表明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注意事项】 1、将包好的种子挂在支架上,是为了保证种子的胚根分别有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不同方向。 2、注意不要把袋口封得太紧,保证种子发芽的足够空气。 3、要将纸巾打湿,是使种子发芽有一定的水分。 方案二:在平面上观察植物根系的向地性 【探究器材】 烧杯、纱布、浸泡过的玉米种子、支架、水。 【探究过程】 1、将纱布对折两次,用水润湿。 2、将一个支架放入烧杯,在支架上放上润湿的纱布。 3、选取几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按不同的方向(朝前、朝后、朝左、朝右)嵌入纱布中。将整个装置放在温暖的地方。

4、坚持每天观察,适当时往纱布上喷洒少量水,使纱布保持湿润。 5、当根长到1厘米左右,观察根的生长方向,记录如表x-y+1。 (请添加实验装置图) 表x-y+1 水平方向上植物发芽根生长方向记录表 【探究结论】从表x-y+1中可以看出,在水平方向上的种子,无论胚根是朝向何方,植物的根总是朝下生长的,表明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注意事项】由于是敞开的环境,要注意保持纱布的湿润状态,使种子生长有足够的水分。 【探究分析】 无论什么植物,无论植物生长在什么环境中,植物的根系总是向地生长,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实。植物向地性的产生与生长素有关,地心引力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植物的根、茎、胚芽鞘的尖端都受到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当器官横放的时候,尖端组织产生的生长素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时,受重力的影响而更多地分布于向地的一侧,而另一侧生长素浓度较低,又由于茎和根对生长素作用的敏感程度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