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潜山储层模糊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古潜山储层模糊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文章编号:!"""#$%&’($""!)"&#"""(#"(

古潜山储层模糊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吴东胜,郭建华,吴智勇,何宏

(江汉石油学院地质系,湖北荆州’&’!"$)

摘要:古潜山储层岩性组成和储集空间十分复杂,储层类别的划分具有很强的模糊性,且测井资料对储层的反映往往具有多解性、模糊性。通过对测井、岩芯和试油试采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古潜山储层的模糊评判方法,即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划分储层类别并建立评价标准,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法对古潜山储层进行精细的综合评价。举出了在辽河西洼曙!"&块和华北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古潜山储层的评价实例,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古潜山划分为’类储层并总结了各类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根据模糊聚类分析的结果建立了各类储层的测井评价标准。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法对多口井的古潜山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岩心、试油、试采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模糊评价方法应用于古潜山储层效果良好。

关键词:模糊数学;储集层研究;古潜山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引言

任何事物都既有精确性的一面,又有模糊性的一面。有些事物或概念有清晰的“集合”边界,易于进行精确的划分,有些事物或概念则难以用具体的界限予以精确划分,模糊现象是地质科学研究中的常见现象。古潜山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和构造裂缝,其发育和充填程度控制着储层的好坏。由于溶蚀孔洞及裂缝在储层中的发育程度是一个连续过渡的序列,各储层类型“集合”之间无明确的界限,具有明显的中介过渡性。剖面上则表现为“好”储层与“差”储层之间往往是逐渐过渡,没有明显的界面。因而古潜山储层类别的划分具有很强的模糊性。

古潜山储层评价主要应用测井资料进行,少量的取芯分析资料主要作为测井资料解释的标定和补充,因而不同储层类型测井参数集之间的分布特征差异对于储层分类评价起着关键的作用。古潜山各类储层的测井参数分布相互重叠、穿插,具有十分显著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和要获得的储层精确评价结果之间存在有极大矛盾[!]。

模糊数学理论能较好地解决集合的模糊性和结论的精确性之间的矛盾,从模糊集合论的角度来看,模糊性中包含着精确性,即“亦此亦彼”的事物中必然存在着“非此即彼”的信息,关键在于以适当的方法提取这种信息[$]。因此,笔者提出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古潜山储层进行多参数综合评价的方法。

!古潜山储层模糊评价基本原理

古潜山储层的模糊性表明其评价必须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储层类别的正确划分及其评价标准的建立,二是如何应用带有模糊性的测井参数实现储层的精确评价。针对以上两个问题,笔者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储层评价标准,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古潜山储层进行综合评价。

!+!储层分类与评价标准

储层综合评价首先必须对储层准确分类及建立各类储层的评价标准。采用人工方法确定储层类别及各参数取值区间所建立的标准,其结果往往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对同一储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最终影响到储层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笔者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建立古潜山储层分类和评价标准,以客观准确地划分储层类别和反映各类储层的特征[&,’]。

模糊聚类的基本原理为:设有!个样本,每一个

第$&卷第&期西南石油学院学报-./+$&0.+& $""!年%月 1.2345/.67.289:;<8=;83./;2>?4<8@828;124$""!

!收稿日期:$"""#"A#!"

作者简介:吴东胜(!A%B#),男(汉族),湖南长沙人,讲师,现从事沉积学及储层地质学研究。

万方数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