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

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

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

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

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

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4.1.3 详查阶段

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4 勘探阶段

4.1.4.1 区域地质:应根据该区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因素,了解区域成矿远景。

4.1.4.2 矿区地址:通过(1:5000)~(1:1000)甚至(1:5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查明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研究岩性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4.1.4.3 矿床地质:用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

底板岩性,分布范围。

4.2 矿石质量研究

4.2.1 预查阶段

对预查中已发现的矿体,应大致了解矿石品位、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矿石结构构造,大致了解矿石自然类型。

4.2.2 普查阶段

通过有限的样品分析,大致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矿石品位、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特征、矿石自然类型等情况,初步评价矿石的经济价值。

4.2.3 详查阶段

基本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含量、共生组合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基本查明矿石有用,有害组分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和分布规律,初步划分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类型。4.2.4 勘探阶段

4.2.4.1 矿石组分及赋存状态:详细查明矿石矿物、脉石矿物种类及含量、共生组合,嵌布粒度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特征。

4.2.4.2 矿石类型划分研究:按有用组分种类、含量、组构特征、氧化程度及脉石矿物种类等因素划分自然类型,确定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矿石界线。

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

4.3.1 预查阶段

对发现的矿体可以通过少量的矿石进行类比研究,做出是否可选的判断和预测。

4.3.2 普查阶段

一般进行矿石选(冶)性能的对比研究。

4.3.3 详查阶段

应初步查明主要矿石类型的选(冶)性能。

4.3.4 勘探阶段

对易选矿石,进行实验室流程试验,如矿石物质组分复杂,综合利用价值又较高,或为新类型矿石,必要时还需进行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

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

4.4.1 预查阶段

对经预查发现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点可顺便搜集资料,了解该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条件。

4.4.2 普查阶段

对已基本确定具有工业价值前景的矿床,应初步了解该区地表水体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初步了解矿体顶底板围岩和矿石稳定性,初步了解环境地质状况,为是否可以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4.4.3 详查阶段

4.4.3.1 水文地质研究:基本查明矿区含水层、隔水层、构造破碎带、风化带、岩溶等的水文地质特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4.4.3.2 工程地质研究:根据矿体围岩类型及矿石特征,初步划分矿区工程地质岩组,测定主要岩石、矿石的力学性质,研究其稳定性能。

4.4.3.3 环境地质研究:基本查明岩石、矿石和地下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放射性及其他有害气体的成分、含量等情况。

4.4.4 勘探阶段

4.4.4.1 水文地质研究:研究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圈定汇水边界,查明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4.4.2 工程地质研究:测定矿体及顶底板岩石的力学性质参数。

4.4.4.3 环境地质研究:详细调查矿区内的有关环境地质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放射性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对矿床开采前的地质环境质量做出评价。

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4.5.1 预查阶段

预查工作中,如发现工业矿体,应大致了解与主元素共生、伴生矿产的种类及其地质特征。4.5.2 普查阶段

普查工作中如发现具有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的共生、伴生矿产,应大致查明其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并研究其综合利用的可能性。

4.5.3 详查阶段

应基本查明矿床详查地段有工业利用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用组分的种类、含量、赋存状态、分布特点及其与主元素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其工业回收利用的可能性。4.5.4 勘探阶段

4.5.4.1 应对矿床中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的赋存部位、分布、矿体规模、形态、产状、品位、厚度变化及与主元素矿产之关系等进行勘查研究,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4.5.4.2 对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要查明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和分布富集规律,研究综合利用回收途径。

4.5.4.3 伴生有用组分在选(冶)过程中能回收利用者,勘探时应系统采组合样,了解含量与分布,并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4.5.4.4 共伴生组分资源/储量类型视其勘探研究程度而定,参与资源/储量估算的共生矿产,伴生组分的样品均应作内外检查。

5 勘查控制程度

5.1 勘查类型的确定

5.1.1 划分矿床勘查类型和确定勘查工程间距时,应依据主要矿体规模、主要矿体形态及内部结构、矿床构造影响程度,主矿体厚度稳定程度和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等五个主要地质因素来确定。

5.1.2 矿床勘查类型划分主要根据上述五个地质因素及其类型系数来确定,具体划分为三种勘查类型:

a) 第I勘查类型:为简单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2.5—3.0。主矿体规模大到巨大,形态简单到较简单,厚度稳定到较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到较均匀。构造对矿体影响小或中等。

b) 第II勘查类型:为中等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7—2.4。主矿体规模中等到大,形态复杂到较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 第III勘查类型:为复杂型,五个地质因素类型系数之和为1—1.6。主矿体规模小到中等,形态复杂,厚度不稳定,主要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到不均匀,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道严重。

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

5.2.1 勘查工程的布置,一般是以一定几何形态的网格来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储量,勘察工程的布置还应考虑不同勘查阶段的衔接。

5.2.2 预查阶段验证异常和矿化体的勘查工程极少,只能大致了解矿体情况,对工程间距不作具体要求。

5.2.3 普查阶段勘查工程是根据验证异常和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的有限取样工程,一般以1条----3条剖面稀疏控制矿体。

5.2.4 详查阶段是在普查时对矿体初步查明之后,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度矿体加以控制,能满足基本确定矿体连续性的需要。

5.2.5 勘探阶段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间距是对详查中系统取样工程间距加密后的工程间距,能满足确定矿体连续性的需求,也是估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密度。5.2.6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与矿床勘查类型有关,亦即与矿体五种主要地质因素有关。5.2.7 不同矿种、不同矿床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按类比法确定的工程间距。

5.2.8 对于第III勘查类型中极其复杂的小型矿床,无法探求控制的资源量/储量时,可施行边采边探,探采结合的方法。

5.3 矿床控制程度的确定

5.3.1 预查对发现的矿体或异常矿化区,可根据极少量验证工程所获得的取样资料,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334)?,并能为区域远景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

5.3.2 普查除大致查明矿体地质特征外,地表应有系统工程控制,深部由有限的取样工程控制,根据地质成矿规律等推断的矿产资源量(333)可以作为矿山远景规划的依据。5.3.3 详查应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基本控制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出露地表的边界及延深应有系统工程控制。

5.3.4 勘探时矿床地质研究程度应达到勘探阶段的要求,主要矿体应在详细控制基础上由加密工程加以圈定。

6 勘查工作质量要求

6.1 测量工作

地形测量和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应采用全国统一坐标系统合最新的国家高程标准。

6.2地质调查

6.2.1根据不同勘查阶段目的任务,进行不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其精度要求按相应规范执行。

6.2.2 矿床大比例尺精测地形地质图,应以质量达标的相应比例尺地形图作为底图,对矿体分布地段和覆盖区的重要地质界线必须采用槽探、井探或浅钻工程揭露控制,所有地表工程和地质观测点均须用全仪器法测定位置。

6.2.3 在条件适宜地区充分利用各种遥感地质资料,提取尽可能多的矿化蚀变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图质量。

6.3 物探、化探工作

6.3.1 根据勘查区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条件,自然地理因素和地质工作要求,开展方法试验,测定有关参数,实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综合剖面,选择有效的物探,化探方法,进行综合勘查。

6.3.2 对有找矿意义的物探、化探异常、综合运用地质、物探、化探、探矿工程进行检查评价。

6.3.3 充分利用钻孔等工程进行井中物探、化探、寻找盲矿,研究矿体形态、产状和连接关系。

6.3.4 详查、勘探中应顺便进行放射性检查。

6.3.5 物探、化探工作质量精度应符合现行专业规范和规程要求。

6.4 探矿工程

6.4.1 槽探、井探:主要用于系统控制矿体在地表及近地表浅部的实际位置,揭露地表重要的地质界线。

6.4.2 坑探:一般用于矿创首采区或主要储量区。

6.4.3 钻探:钻探工程质量按《岩心钻探规程》执行。

6.5 化学分析样品的采取、加工和测试

6.5.1 基本分析样品

6.5.1.1 采样和加工质量按《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执行。6.5.1.2 槽探、井探、坑探工程中通常采用刻槽法取样。

6.5.1.3 岩矿心取样一般沿其长轴方向劈取一半作为样品,应尽可能使用金刚石刀具分取。

6.5.1.4 样品分析项目:一般为与铜、铅、锌、银、镍、钼矿床对应的矿化主元素如:Cu、Pb、Zn、Ag、Mo,镍矿床为Ni、Cu,氧化镍-硅酸镍矿床为Ni、Co、Fe。

6.5.2 光谱分析

为确定组合分析和化学分析项目,在矿体不同空间部位,不同矿石类型及某些围岩、蚀变带取样。样品可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抽取或单独采取。

6.5.3 矿石化学全分析

为全面了解矿石中个组分含量,在光谱全分析基础上,按主要矿体、分矿石类型采取组合分析副样或单独采取有代表性的样品。

6.5.4 组合分析

目的是系统了解矿石中伴生有用、有害组分的含量及其分布状况。

6.5.5 物相分析

为了解矿床自然分带,应自地表至原生带上部进行物相分析。

6.5.6 单矿物或人工精矿分析

查明稀散元素和贵金属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含量及其与主金属元素的关系、按单矿物估算其矿产资源/储量。

6.5.7 样品加工

目前可采用两种方法加工样品。要求在样品加工全过程中总损失率不得大于5%,样品的缩分误差不得大于3%。

6.5.8 化学分析质量

6.5.8.1 样品测试必须由获得国家或省级资质和计量认证的一级至三级测试单位承担。6.5.8.2 内部质量检查: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物相分析的结果应分批、分期做内部检查分析,了解偶然误差。

6.5.8.3 外部质量检查:外检样品由原实验室从正样中按原分析样品总数的5%抽取,当矿床样品总数量较少时外检样也不得少于30个。

6.6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与实验

6.6.1 矿石加工技术条件试验研究程度由矿产勘查投资人根据工业利用和不同勘查阶段的要求决定。

6.6.2 样品采取要考虑矿石类型、品级、组构特征和空间分布的代表性,能分采的应分类型采集,否则可才混合样。

6.7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实验

6.7.1 为了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和研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在详查、勘探中必须测定岩石、矿石和矿体顶底板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能。

6.7.2 体积质量(体重)样应按矿石类型和品级分别采样,在空间分布上应有代表性。6.7.3 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能测试样采集重点放在矿体的上下盘,采样要有代表性,能反映出各种岩、矿石的主要特征。

6.8 原始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

6.8.1 矿产勘查各阶段,原始编录必须在现场认真及时进行,客观,准确,齐全反映第一手地质情况。

6.8.2 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要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数据正确,质量符合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7.1 概略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内蕴经济意义。

7.2 预可行性研究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

7.3 可行性研究

是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8.1 分类依据

8.1.1 经济意义: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四种。8.1.2 可行性评价程度:分为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和概略研究三种。

8.1.3 地质可靠程度:分为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四种。

8.2 分类及类型

8.2.1 储量:是指对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a) 可采储量(111)。

b) 预可采储量(121)。

c) 预可采储量(122)。

121与122的区别是地质可靠程度不同,前者是探明的,后者是控制的。

8.2.2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基础储量分6种类型:

a) 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b)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c)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d)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e) 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f) 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其中111b、121b、122b分别与111、121、122的惟一区别就是前者未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8.2.3 资源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资源量分7个类型。

a) 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b)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c) 控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d)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e)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f)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g) 预测的资源量(334)?

9 矿产资源/估算储量

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标准

9.1.1 工业指标是评价矿床的工业价值、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标准和依据。9.1.2 估算主要组分矿产储量的同时,对矿床中达到最低工业品位要求的共生有用组分,应同时制定并下达该组分的工业指标。

9.1.3 银矿床中,当银和共(伴)生有用组分其中任一种都达不到各自的工业要求时,可按等价原则将共(伴)生有用组分折算为银的等价品位,或是按各组分矿产品的工业价值计算,制定综合工业指标。

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

9.2.1 储量资源/储量估算必须在充分综合研究矿床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的基础上,严格按有关主管部门正式审批下达的工业指标正确圈定矿体的前提下进行。

9.2.2 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各项工程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规程和规定的要求。9.2.3根据矿床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结果,按矿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别、矿石类型和块段分别估算各矿体及矿床的矿石量、平均品位和金属量,其中储量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的数量表示,基础储量、资源量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示。9.2.4 矿床中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发于是,应按9.2.3的要求分别估算矿产资源/储量。9.2.5 达到工业要求的共生组分,应分别圈定矿体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9.2.6 估算伴生矿产的矿产资源/储量时,无需单独圈定矿体,而采用块段或矿体的矿石量在和此矿石量范围内计算出的平均品位,计算矿体和矿床中伴生矿产的金属量和平均品位,即伴生矿产的矿石量和主组分矿石量相同。

9.2.7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单位,矿石量为万吨,金属量为吨,伴(共)生的稀有贵金属的金属量单位为千克。

9.2.8 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应分别估算探获的矿产资源/储量和扣除截止至勘查工作结束时采空区后的矿产资源/储量。

9.2.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方法应根据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赋存状态、勘查工程的分布情况等因素选择。

9.2.10 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所用的软件应是国家矿产资源/储量主管部门审查指定,或是工业部门长期应用、实际应用中证实是可行的软件。

9.3 确定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

9.3.1 面积测定

块段面积的测定可采用几何图形法、求积仪法、方格纸法进行。

9.3.2 平均品位计算

9.3.2.1 单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一般用样长加权法求得,当采样长度基本相等或样品品位均匀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进行计算。9.3.2.2 特高品位处理

通常,品位值高于矿体(床)平均品位6倍~8倍的样品为特高品位,确定特高品位时,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取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取下限值。

9.3.2.3 块段平均品位计算

用地质块段估算矿产资源/储量时,块段平均品位通常用单工程厚度加权法求得,用垂直剖面法和水平断面法计算时,先采用单工程厚度加权,再采用面积进行加权求取块段平均品位。9.3.3 平均厚度计算

一般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只有当矿体厚度变化很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才用单工程中矿体的厚度与该工程上下或两侧影响的长度加权平均求得。

9.3.4 矿石体积质量

参与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体积质量、湿度等参数,须以实际测定值为依据。

9.3.5 预查、普查阶段估算

预查、普查阶段估算矿产资源量时,可参照上述方法确定参数,在获取体积质量,湿度等参数有困难的情况下,可参照同类矿石的数值进行。

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

根据矿体的勘查控制程度、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结果,对勘查工作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分类。

1 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要求

硫化矿石

项目 坑采 露采 氧化矿石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 0.2~0.30.20.5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 0.4~0.50.40.7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 0.7~1.00.4~0.6

最小可采厚度m 1~2 2~4 1

夹石剔除厚度m 2~4 4~8 2

2 铜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组分 Pb Zn Mo Co WO3Sn Ni S Bi Au Ag Cd、Se、Te、Ga、Ge、Re、In、TI

质量分数% 0.20.40.01 0.010.05 0.050.1 1 0.05 >0.001

质量分数g/t 0.1 1

3 铅锌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

硫化矿石混合矿氧化矿石

项目 Pb Zn Pb Zn Pb Zn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3~0.50.5~10.5~0.7 0.8~1.5 0.5~1 1.5~2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 0.7~11~21~1.5 2~3 1.5~2 3~6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5~~~86~~9 10~~12

最小可采厚度m1~~~21~~2 1~~2

夹石剔除厚度m2~~~42~~4 2~~4

4 铅锌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组分 Cu WO3 Sn Mo Bi S Sb CaF2 Au Ag

质量分数%0.06 0.06 0.080.020.0240.4 5

质量分数g/t0.1 2

组分 As Cd In Ga Ge Se Te TI Hg U

质量分数% 0.20.010.001 0.001 0.001 0.0010.001 0.001 0.005 0.02

5 镍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硫化镍矿

原生矿石 氧化矿石

项目 坑采 露采 坑采 露采 氧化镍-硅酸镍矿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0.2~0.3 0.2~0.3 0.70.7 0.5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0.3~0.5 0.3~0.511 1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0.8~20.6~1 1.5 1.2

最小可采厚度m1212 1

夹石剔除厚度m大于等于2大于等于 3 大于等于2大于等于3 1~~~2

6 镍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元素 Pt Pb Os Ru Rh Ir Au Ag Co Se Te

质量分数g/t 0.03 0.020.05~0.1 1.0

质量分数% 0.01 0.0006 0.0002

7 钼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硫化矿石

项目 露采 坑采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 0.03 0.03~0.05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 0.06 0.06~0.08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0.08~0.10.1~0.12

最小可采厚度m2~41~2

夹石剔除厚度m4~82~4

8 钼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表

组分 WO3 Cu Pb Zn Fe S Bi Re

质量分数%0.06 0.10.2 0.4 1010.03

质量分数g/t10

9 银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表

项目 指标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g/t 40~~50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g/t 80~~100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g/t>150

最小可采厚度m0.8~1

夹石剔除厚度m2~4

10 银矿床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表

元素 Au Pb Zn Cu S Cd Mn

质量分数% 0.2 0.4 0.12 0.005 4

质量分数g/t0.1

注:伴生有用组分评价参考指标说明:

a) 矿石中伴生元素质量分数大于指标时,应研究回收利用途径。

b) 表中“S”质量分数指标系指黄铁矿中硫在矿石中的质量分数。

c) 伴生元素中Cu WO3 Pb Zn Sn Mo Fe Bi CaF2 Sb等主要是对能形成独立的有用矿物、通过选矿能选出单独精矿产品的,如:

------- Pb Zn Cu主要指赋存于硫化矿物中者。

------- WO3主要指赋存于白钨矿、黑钨矿中者。

-------- Sn主要指赋存于锡矿石中者。

------- Mo主要指赋存于辉钼矿中者。

------- CaF2主要指赋存于萤石中者。

-------Sb主要指赋存于硫锑铅矿和脆硫锑铅矿中者。

------- Fe主要指赋存于磁铁矿中者。

------- Bi主要指赋存于辉铋矿中者。

d) Ge Ga In Se Te Cd等分散元素,经选矿一般富集在铜、铅、锌的精矿中,通过冶炼回收。

11 铜精矿质量标准

杂质质量分数不大于%

品级 Cu质量分数不小于%As Pb+Zn Mg Bi

一级品 30 0.0521 0.05

二级品 25 0.2053 0.20

三级品 20 0.3084 0.30

四级品 13 0.40 125 0.50

注:铜精矿中金、银、硫、为有价元素,应报分析数据。

12 铅精矿质量标准

杂质质量分数不大于%

品级 Pb质量分数不小于%Cu Zn As MgO Al2O3

一级品 70 1.24 0.2 1.0 2.0

二级品 65 1.55 0.3 1.5 2.5

三级品 55 2.06 0.4 1.5 3.0

四级品 45 2.57 0.6 2.0 4.0

注:a) 铅精矿中金、银为有价元素、应报出分析数据。

b) 其它类型铅精矿的杂质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13 锌精矿质量标准

杂质质量分数不大于%

品级 Zn质量分数不小于% Cu Pb Fe As SiO2 一级品 55 0.8 1.060.2 4.0

二级品 50 1.0 1.580.4 5.0

三级品 45 1.0 2.0 12 0.5 5.5

四级品 40 1.5 2.5 14 0.5 6.0

注:a) 锌精矿中银、硫为有价元素,应报分析数据。

b) 锌精矿中镉、氟质量分数应分别不大于0.3%,锑质量分数不大于0.03%,锡质量分数不应大于0.1%,镍和锗质量分数要求,由供需双方商定。

d) 四级品铁闪锌矿含铁允许量不大于18%。

14 银精矿质量标准

银精矿质量标准尚未颁布,目前按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8)中色财字第0596号文:“暂定银大于3000g/t的精矿为银精矿,含银1000g/t~300g/t的铜、铅精矿为银铜、银铅混合精矿”的规定执行。

15 镍精矿质量标准

品级 Ni质量分数不小于%杂质质量分数不大于% 特级品 8MgO 6

一 7.5 6

二 7 6

三 6.57.5

四 69

五 5.510.5

六 512

七 4.513.5

八 415

九 3.5 17.5

十 320

注:镍精矿中钴、铂为有价元素,应报出分析数据。

16 钼精矿质量标准

杂质质量分数不大于% 牌号 Mo质量分数不小于%SiO2 As Sn P Cu Pb CaO WO3Bi

KmO53-A 53 6.5 0.010.01 0.01 0.150.15 1.50 0.050.05

KmO53-B 53 5.0 0.050.05 0.02 0.200.30 2.00 0.250.10

KmO51-A 518.0 0.020.02 0.02 0.200.18 1.80 0.060.06

KmO51-B 51 5.5 0.1 0.06 0.03 0.400.40 2.00 0.300.15

KmO49-A 499.0 0.030.03 0.03 0.220.20 2.20 ------------

KmO49-B 49 6.5 0.150.06 0.04 0.600.60 2.00 ------------

KmO47-A 4711.00.040.04 0.04 0.250.25 2.70 ------------

KmO47-B 477.5 0.2 0.07 0.05 0.800.65 2.40 ------------

KmO45-A 4513.00.050.05 0.05 0.280.30 3.00 -------------

KmO45-B 458.5 0.220.07 0.07 1.200.70 2.60 ------ --------

注:

a) 牌号中的A表示单一钼矿浮选产品,B表示多金属矿综合回收浮选产品。

b) 钾、钠的质量分数,报分析数据,不作质量分数考核指标,如需方对牌号中未规定的三氧化钨和铋的质量分数有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c) 经供需双方协议,可调整表中个别指标。

d) 钼精矿中铼为有价元素,供方应报出分析数据,是否计价,供需双方协议。

岩金矿普查规范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规范规定了岩金矿地质普查的目的任务、工作程序、工作程度、质量要求、储量计算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等基本内容。 1.2 适用范围 本规范是岩金矿地质普查阶段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岩金矿普查工作质量监督和普查报告验收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GB/T 13687 固体矿产普查总则。 3 普查目的任务及工作程序 3.1 普查工作目的任务 在普查区内,对已发现的矿点和地质物化探等异常进行普查工作,查明是否有进一步工作价值,对有工业价值的矿体探求D+E级储量,提交普查报告,为能否开展详查工作提供依据。 3.2 工作程序 普查工作应遵循GB/T 13687规定的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与报告编审四个程序进行。 4 普查工作程度要求 4.1 大致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 4.2 对发现的矿体,大致查明其规模、形态、产状、分布和矿石品位、物质组分、结构构造、自然类型等,并进行储量计算。 4.3 对矿石的可选(冶)性能进行对比和研究,做出能否为工业利用的初步评价。 4.4 大致了解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4.5 对矿体,进行地表系统工程揭露,深部布置主干剖面了解矿体延深,根据所获结果,初步确定勘探类型、网度,计算E级储量,在此基础上,再加密工程对E级储量进行验证,计算D级储量。 4.6 储量比例 对大、中型矿床依其规模及复杂程度,D级储量应占D+E级储量的20%~30%。 4.7 对矿床进行概略的技术经济评价。 5 普查工作质量要求 5.1 测量工作 普查阶段工程测量,可设假定坐标,也可与全国坐标系统联测。探矿工程、勘查剖面线等应进行定测。 在初步肯定矿床具有进一步工作价值时,应编测地形草图或简测图,其比例尺要与地质图相适应。 地形测量与工程测量精度要求按现行的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执行。 5.2 地质填图 5.2.1 区域地质图或区域地质简图(比例尺1∶5万~1∶20万) 在收集普查区原有的区域地质图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和普查阶段获取的地质、矿产、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科研等资料,综合编绘地质图,重点反映金矿成矿地质背景。 5.2.2 矿区简测图(比例尺1∶5 000~1∶10 000) 填图前应测制地质剖面或地质、物化探综合剖面,充分观察研究与金矿有关的各种地质现象,确定矿区填图单位、内容、要求与方法。 通过填图,大致查明矿区内地质、构造与各种异常、矿化带、矿体的地质特征,并研究与金有关的各种地质要素。 5.2.3 矿床(体)地质简测图或地形地质图(比例尺1∶1 000~1∶ 2 000) 填图工作要大致查明矿床内地层、岩石、构造特点和控矿因素、围岩蚀变与找矿标志等,研究地表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情况。 5.3 重砂测量 在条件具备时,可布置与地质测量比例尺相适应的自然重砂测量。工作应在水系支流及支谷中进行,如有线索应逆流而上,在源头的残、坡积层中采样,圈出重砂异常。其工作方法与质量要求按现行专业规范、规程执行。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前言 本规程包括了岩心钻探工程设计得编制、钻探方法与设备选择、通用得工艺方法、冲洗介质及施工守则、钻孔质量保证、钻探施工得人身健康、安全、环境保护与生产管理等方面得内容,就是不同领域岩心钻探工程及各种专项钻探工艺技术方法得基础性规程。 本规程就是地质岩心钻探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与检查验收等各项工作得重要依据与准则。对于不同得勘查对象、勘查阶段、勘查目得而有所变更得一些特殊要求与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得规程、规范或通过协议、合同做出明确规定。 本规程就是遵循GB/T 1.1—2009得起草规则,首次以技术标准形式发布。 本规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王达、赵国隆、肖亚民、陈星庆、汤松然、孙建华、张林霞、刘秀美、戴智长。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钻探施工过程所有工序得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本规程中对“岩心”得界定就是广义得,指能采集到得各类岩石样品,即除圆柱状得岩心外,也包括各种岩块、岩样与岩屑,故各种反循环连续取心也被纳入岩心钻探得范围。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地质岩心钻探,工程勘察、工程施工、水文水井钻探与油气井钻探得小口径钻孔施工,可参照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孔深3000 m以内得钻孔施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得应用就是必不可少得。凡就是注日期得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得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

有得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得结构与编写 GB/T 3787手持武电动工具得管理、使用、检查与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 GB 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T 9151钻探工程名词术语 GB 15848铀矿地质勘查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规定 GB/T 16950金刚石岩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6951金刚石绳索取心钻探钻具设备 GB/T 18376、2硬质合金牌号第二部分:地质、矿山工具用硬质合金牌号GB 5019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AQ 2004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DZ/T 0032--199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 DZ/T 0053液动冲击回转钻探技术规程 DZ/T 0054定向钻进技术规范 DZ/T 0078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88地质钻探用钻塔系列 3 基本规定 3、1 钻孔口径系列 地质岩心钻探口径系列就是钻探工程最基础得规定,依照国际通用得标准采用R、E、A、B、N、H、P、S作为代号,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见表1。 表1 规格代号及对应得公称口径规格代号 单位为毫米 公称口径只代表理论钻孔口径尺寸,以便于统一钻具得规格系列,实际得钻头、扩孔器外径尺寸可根据不同得钻进方法与地层情况在合理范围内确定。3、2 钻孔深度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一) 本标准的制定考虑了地质工作高度流动、分散的野外作业要求,规定了地质勘探作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技术要求。 本标准覆盖了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的安全生产技术要求,并考虑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现有文件的技术内容。 本标准无意包含地质勘探作业中所有必要的条款。使用者应对本标准的应用自负其责。使用者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不免除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起草。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质勘探工作野外作业、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方面的安全要求以及职业健康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地质勘探工作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使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和方法从事其延伸业的设计、生产和安全评价、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 中国民用航空探矿飞行工作细则(197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 GB 16424─1996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GB/T 6067—198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5972—1986 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 6722-2003 爆破安全规程 DZ/T 0141—1994 地质勘查坑探规程 GB 3787—1983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地质勘探 exploration, prospecting 是指根据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重点有所不同的调查研究工作。包括地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地质遥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海洋地质和钻探工程、坑探工程、地质实验测试等。 3.2 艰险地区 是指海拔3000m以上无人居住的地质工作区。 4 野外作业基本规定 4·1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正文

住建部第676号公告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规范GB50595-2010 1 总则 1.0.1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家节约能源的方针,统一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咨询和工程设计中节能设计标准,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计划安排,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是有色金属矿山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依据。 1.0.3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新建、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文件中必须包含节能篇(章)。节能篇应包括项目总能耗指标,工艺流程中各单项作业能耗指标,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主要节能方案、各项作业节能措施及节能目标等。 1.0.4 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型有色金属矿山新建和改扩建工程项目,小型矿山项目参照执行。 1.0.5 有色金属矿山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规定。 1.0.6 本规定一级能耗指标为目前国内先进水平,二级能耗指标为国内平均先进水平,三级能耗指标为国内平均水平。 1.0.7 节约能源必须与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统筹兼顾。

2 采矿 2.1 一般规定 2.1.1 矿山工程总体布置,选矿工业场地应靠近采矿工业场地,有条件时主井提升的矿石应直接卸入选矿厂原矿仓,减少矿石转运和地表运输的能耗。 2.1.2 在选择矿床开采方式时,要考虑能耗因素。经过资源—能耗—经济—环境综合评价后确定开采方式。有条件时,应优先选择露天开采。 2.1.3 应选择高效、低能耗的采矿方法。当采矿方法能耗指标与损失率、贫化率以及成本发生矛盾时,应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2.1.4 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扩大矿山生产能力,因为规模经营可降低单位矿石耗能量。 2.1.5 选择矿山开拓运输方案应把节能指标做为重要内容参与方案比较。 2.1.6 合理选择矿井提升系统、坑内运输系统、压风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充填系统等重点能耗工艺设计方案。 2.1.7 坑内探矿工程应与开拓、采准工程互为利用。 2.1.8 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降低采矿能耗;不得选用高耗能的落后生产工艺和已淘汰的高能耗机电设备。 2.2 节能措施 2.2.1 露天开采节能措施 1在岩石力学研究基础上,合理确定露天矿边坡角,在岩石稳定条件下,采用陡帮开采。 2表土和软岩的开采应选择“松土—装运”工艺。 3合理选择露天矿开拓运输方式,在条件具备时,优先采用平硐溜井开拓方式。 4在总图运输方案选择时,合理确定选矿厂和排土场位置,缩短矿石和废石运输距离。 5正确选用露天矿穿爆作业参数:孔间距、排距和抵抗线;采用高效新式穿孔设备、提高穿孔和爆破效率,降低大块率,提高装载效率。 6铲装作业挖掘机斗容和汽车(电机车)吨位匹配合理,最大限度发挥挖掘机效率。 7尽量采用大型挖掘机,提高台阶高度。 8临近边坡的矿体爆破宜采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控制爆破技术。 9露天开采条件具备时,应尽量采用土岩内部回填措施。 10露天排土一般不得压矿,避免二次倒运。

有色金属地质勘查规范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勘查研究程度、勘察类型及其勘查控制程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铜、铅、锌、银、镍、钼矿产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和审批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报告,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及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活动中矿业权评估、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17766-1999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对铜、铅、锌、银、镍、钼矿有成矿远景的地区,通过综合地质研究、初步野外观察、极少量工程验证,初步预测可能的资源量,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3.2 普查 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或地段通过地质、物探、化探等有效的技术工作、数量有限的工程验证和取样测试,进行可行性概略评价,相应估算矿产资源量,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圈出详查区范围。 3.3详查 采用各种勘察方法、手段及系统取样工程,对详查区内的矿体加以控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 3.4 勘探 对勘探区内的矿体,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采用其他技术方法手段,探求矿产资源/储量,同时为可行性评价和矿业权转让、矿山建设设计提供必须的地质资料并提交有关的地质勘查报告。 3.5 勘查工作顺序 勘查工作应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写等顺序进行。 4 勘查研究程度 4.1 地质研究程度 4.1.1 预查阶段 收集地质、矿产、物探、化探和遥感地质资料,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选定找矿远景区进行预查。 4.1.2 普查阶段 在预查阶段收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区域地质及矿产信息和成矿远景。 4.1.3 详查阶段 根据该区域相关地质、矿产及物探、化探资料,大致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4.1.4 勘探阶段 4.1.4.1 区域地质:应根据该区地质、矿产和物探、化探资料,简要反映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主要成矿因素,了解区域成矿远景。 4.1.4.2 矿区地址:通过(1:5000)~(1:1000)甚至(1:5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工作查明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研究岩性和组合特征及其与成矿的时空关系。4.1.4.3 矿床地质:用加密的取样工程详细查明勘探范围内矿体的数量、赋存部位、顶

勘查行业技术标准汇编

一、固体矿产调查勘查行业标准目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206-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1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 2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10)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 27、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出量规模划分标准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2-1994)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3-1994)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T0130.6-1994)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DZ0130.13-1994) 32、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煤层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DZ/T0249-2010)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矿产勘查规范解读论文

矿产勘查规范解读 魏继生 核工业二八○研究所,四川广汉618300 摘要:本文通过对矿产勘查规范的解读,从矿产勘查五项基本原则、四个工作程序、四个工作阶段、工作内容、控制要求、可行性评价工作、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七个方面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为地质工作者从事矿产勘查提供了一个框架性的、基础的知识。 关键词:矿产勘查、规范、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工作阶段、勘查内容、可行性评价、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前言 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工作。其目的是通过地质、矿产资源的调查研究工作,发现、探明矿产资源,基本任务是寻找或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矿产勘查工作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生产劳动,是一种具有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双重性质的一项科研—生产性的工作。它是基础产业的基础,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导。 矿产勘查规范是从事矿产勘查工作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在全国或在本行业从事该项工作的指南。它分国标(GB/T)和部标(DZ/T)。国标如: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等。部标如:铀矿地质勘查规范;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等。 1矿产勘查五项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这是矿产勘查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这是由矿床复杂多变的地质特点和勘查工作性质决定的。 循序渐进原则。这反映了人们对矿床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认识过程不可能一次完成,而是随着勘查工作的逐步开展而不断深化,故矿产勘查应本着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这一循序渐进原则。 全面研究原则。这是由矿产勘查的目的决定的,反映在对矿床进行地质、技术和经济全面的研究评价,克服矿产勘查的片面性,实现全面阐述矿床的工业价值。 综合评价原则。自然界的矿床几乎没有单矿物矿石存在,它们都含有或多或少的有益组分,因此涉及矿产的综合利用,它对矿床的价值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使矿床由单一矿产变为综合矿产,使无意义的贫矿变为可供开发利用的工业矿床。 经济合理原则。这是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中非常重要的原则。矿产勘查本身就是一项经济活动,它受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在矿产勘查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重视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保证矿产勘查程度的前提下,用最合理的方法,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地质成果和最大的经济效果。 2矿产勘查四个工作程序 勘查项目的确立和论证(立项论证)。矿产勘查工作在实际上总是以勘查项目为基本的工作对象的。所谓勘查项目是指:凡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纳入计划的,或接受委托的,在指定地区,以客观地质体或矿体为研究对象,完成特定的勘查任务,独立编制设计,进行地质作业,并提交勘查报告的矿产地或工作地区。 勘查设计的编制和审批(设计编审)。矿产勘查项目确定之后就要制定勘查工作的活动方案

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劳动卫生规程

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劳动卫生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l本规程规定了控制和消除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的职业危害因素、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的劳动卫生管理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本市范围内一切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等作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单位)。 2.引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标准 2.l《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 2.2《上海市职业病防治条例》及配套文件 2.3卫生部《职业性健康检查管理规定》 2.4卫生部《工业企业建设项目卫生预评价规范》 2.5《上海市建筑设计预防性卫生监督办法》 2.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2.7《劳动卫生国家卫生标准汇编(l)》 2.8《劳动卫生国家卫生标准汇编(2)》 2.9《劳动者防护用品选用总则(GB11651-89)》 3.术语 3.1有色金属冶炼:以含有杂质的有色金属矿产品或再生金属为原料,通过火法冶炼或湿法冶炼及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杂质,提取各种有色金属纯度的方法。 3.1.1火法冶炼:以工业炉为主要设备,包括鼓风炉、转炉、平炉、边转炉、感应炉、电阻炉等,以电能或燃料为加热方法,经加料、熔化、

氧化、扒渣、还原、浇铸等工序,通过烟尘及炉渣除去杂质和提纯金属的方法。作业温度都在金属熔点以上。 3.1.2湿法冶炼:以电解槽、反应塔、反应釜、萃取槽等为主要设备,通过金属的无机溶液或有机溶液,经过电解、萃取、置换、浸出、过滤等工序,除去杂质,提纯金属的方法。 3.2有色金属加工:以各种金属或合金为原料,通过熔炼,烧铸成坯料,经过压延、挤压、拉伸等工序,加工成各种线材、棒材、管材、带材、板材、箔材的方法。 3.3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是指劳动卫生防护措施中的技术措施。是除尘系统、排毒系统和通风设施的统称。不包括无排风罩和排风管等仅由排气扇组成的设施。 3.4有害作业:又称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性等因素的作业的统称。 3.5有效分隔:指A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在没有职业危害因素或含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B作业场所不得检出或不得超 过其空气中的本底值。 3.6上岗前职业性健康检查:包括对新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和从无害作业岗位转入有害作业岗位的人员,在从事该有害作业场所之前所进行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3.7定期职业性健康检查:指对从事或曾经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根据其所接触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定期所作的职业性健康检查。具体间隔时间按照卫生部《职业性健康检查规定》的要求执行。

地质资料工作有关标准、规范目录.doc

地质矿产调查部分 1∶500、1∶1000、1∶2000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规范GB/T16819—97 地质矿产勘查测绘术语GB/T17228—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1—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2—98 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T17412.3—98 区域重力调查规范DZ/T0082—9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133—94 航空磁测技术规范DZ/T0142—94 卫星遥感图像产品质量控制规范DZ/T0143—94 地面磁勘查技术规程DZ/T0144—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94 侵入岩地质数据文件格式DZ/T0146—94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DZ/T0148—94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0153—95 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0154—95

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95 1∶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7—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1∶500000、1∶1000000省(市、区)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59—95 1∶20万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1∶20万) DZ/T0167—95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70—97 大比例尺重力勘查规范DZ/T0171—97 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标准DZ/T0172—97 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97 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0180—97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97 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勘查技术规范DZ/T0185—97 地学数字地理底图数据交换格式DZ/T0188—97 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文件格式DZ/T018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1∶50000)DZ/T0190—97 1∶25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DZ/T0191—97 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规程规范编写规定DZ/T0195—97 测井仪通用技术条件DZ/T0196.1~9—97

城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Code for urban planning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surveying CJJ 57—94 主编单位:北京市勘察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4年11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4]337号 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1)城科字第15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勘察院主编的《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 57—94,自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勘察与岩土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院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六日 1总则

1.0.1 为在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城市规划的工程地质勘察。 1.0.3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必须结合任务要求,因地制宜,选择运用各种勘察手段,提供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勘察成果。在勘察工作中要积极采用有效的新技术(如遥感、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和地质学科新理论。 1.0.4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2一般规定 2.0.1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与规划阶段相适应。分为总体规划勘察阶段(简称总体规划勘察)和详细规划勘察阶段(简称详细规划勘察)。 2.0.2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应以搜集整理、分析利用已有资料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为主,辅以必要的勘探、测试工作。 2.0.3 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量,应按下列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2.0. 3.1 勘察阶段及其任务要求; 2.0. 3.2 规划区的地理、地质特征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 2.0. 3.3 规划区已有资料和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研究程度,以及当地的工程建设经验。 2.0.4 城市规划区内的各场地,应根据其场地条件和地基的复杂程度,按表2.0.4分类。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完整版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与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安全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以下统称企业)的安全生产(含职业健康,下同)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机械铸造企业中金属冶炼活动的安全生产和监督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冶金企业,是指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 本规定所称有色金属企业,是指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生产活动的企业。本规定所称金属冶炼,是指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从事达到国家规定规模(体量)的高温熔融金属及熔渣(以下统称高温熔融金属)的生产活动。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具体目录,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参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制定并公布。 第四条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所属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的安全生产工作,由企业承担管理责任。 第五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指导、监督全国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以下统称负有冶金有色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按照属地监管、分级负责的原则,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冶金企业和有色金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六条企业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企业应当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安全风险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第七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推进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和作业环境器具定置化,并持续改进。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主要负责人(包括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第九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当每年向股东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本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接受股东和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 第十条企业存在金属冶炼工艺,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上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不低于从业人员千分之三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但最低不少于三人;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第十一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具备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其中,存在金属冶炼工艺的

版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说明

版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 巷工程预算定额说明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总说明 一、《有色金属工业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四册《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预算定额》(直接费部分)〖以下简称本定额〗,是以原“五部定额”“三部定额”及“2008年有色定额”为基础,结合有色金属工业矿山建设项目的特点进行编制的。与《有色矿山井巷工程辅助费预算定额》配套使用。是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工程直接费部分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又是进行工程结算和编制招标工程标底或投标报价的依据。也是编制概算定额、综合指标的基础。 二、本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合理的施工组织前提下,依据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安全规程、《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有代表性的工程设计、施工资料编制的,反映了当前及今后一定时期社会平均消耗水平。 三、本定额适用于有色金属工业矿山井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 四、本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按2013年颁发的有色金属工业《工程建设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基价汇总》取定。 五、本定额逐项列出人工工日、主要材料和施工机械的单位消耗量,次要材料和用量少的施工机械则综合成“其它材料费”和“其他机械费”。 六、本定额施工机械的风、水、电消耗量附于各子母中,被作调整建设项目所在地价差的依据。 调价公式: 风价调价(±)元=(建设项目所在地实际风价-定额用风价)*定额风消耗量

水价、电价调价方法与风价调价方法相同。 七、本定额掘进项目中的非电雷管均配了非电导爆管,不得再另行计算导爆管费用。 八、本定额的掘砌部分按《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均已考虑了允许超挖量的矸石运输、充填人工及材料用量。计算工程量时,按设计掘砌断面计算掘砌实体积,不得再计超挖量。当支护子母采用二次支护时应扣除合理的超挖部分的充填量。 九、本章定额中未出现马蹄形及圆形巷道砌碹定额,如实际发生时,按下列系数调整: 十、井巷掘进、支护及井筒装备定额是按正常温度条件下制定的,在通风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当井下实测温度高于正常温度时,其人工按下列系数调整。 十一、本定额是按海拔高度《1500米制定的,如超过时,其人工、机械按下列系数调整。

金矿地质勘查

金矿地质勘查 1.普查找矿方法 重砂法和传统方法直接找矿是50年代以前世界找金的主要方法。这一时期是直接找矿、就矿找矿阶段,这种方法简单、经济,对于寻找地表矿、易识别矿是有效的;50~70年代,是方法找矿阶段,是物化探方法找矿广泛运用的时期;70年代以后,趋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找矿的主要对象已从找地表矿,易识别矿转向难识别矿、隐伏矿。尤其是地质工作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找矿难度增大了,传统方法找矿效果越来越差。在这种新形势下,世界上重要产金国和地质工作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已从直接找矿转向地质理论找矿、综合方法找矿,强调建立矿床模式,加强综合信息研究。 化探是金矿找矿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效果好的特点。尤其微量金的测定方法日趋完善和电子计算机在化探工作中的推广、应用,使化探找金更具生命力。60年代美国成功地运用化探方法寻找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发现了内华达金矿带,该带二三十个矿床的发现都运用了化探方法,主要指示元素是砷,指示元素组合为砷、锑、汞、钨等。这是化探找金的重大突破。原苏联也很重视化探找金,50年代中期已在南乌拉尔、乌兹别克等地依据砷的地球化学异常找金,以后化探配合其他找矿方法陆续发现了包括穆龙套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矿床。目前,化探已是不可缺少的找矿方法,尤其对于微细浸染型金矿、斑岩型金矿、难识别或隐伏金矿,是有效的主要方法。 我国近年来,痕量金分析技术取得了突破,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岩矿测试中心用国产一米光栅光谱仪,采用化学光谱法,使金的检出下限达到0.3×10-12~0.1×10-12,采用活性炭吸附柱富集,发射光谱法测定痕量金,灵敏度达1×10-12~2×10-12。金的高灵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成功,使化探找金以金为直接指示元素成为可能,为找金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信息。化探找金受到了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河南上宫金矿,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矿的找矿中起了重要作用;化探找金在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找矿中效果也比较明显,化探在圈定成矿远景区,缩小找矿靶区,配合其他方法找金方面更是不可少的。在金矿普查中,运用化探扫面和金的快速分析方法,可以大大减少普查工作中的盲目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应用最广的是水系沉积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微尘测量和气体测量主要应用在航空化探中,是一种快速、高效很有前途的方法。 目前,我国化探找金应用领域还不广,利用化探配合重砂法研究矿源层、成矿构造及岩体成矿专属性还不够,特别是从综合角度评价,组合异常等工作开展较少。 物探法也是一种直接找金方法,主要用来圈定可能与金矿有关的地质构造、岩体接触带等,缩小找矿靶区。运用物探方法找金要在掌握矿床地质特征的前提下,在经过方法、技术试验的基础上,一般选用适合的两种以上的物探方法同时使用,而且还要与化探、遥感等方法密切配合并结合地质资料进行解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目前世界上物探技术发达的一些国家,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要比应用于找重金属矿少得多。但物探方法找金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迪图尔湖金矿就是1974年应用物探方法普查重金属矿时发现的。赫姆洛金矿的发现物探方法发挥了一定作用,该矿金呈浸染状产于含黄铁矿片岩中,片岩中黄铁矿含量约8%,金品位与黄铁矿的富集无关,但黄铁矿化带与金矿化带是一致的,根据黄铁矿的激发极化异常,有效地圈出了金的矿化带。近几年,各国在寻找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有关的金矿床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了激发极化法。其他物探方法也可以根据具体地质条件、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应用。如,日本菱刈金矿的发现航空物探法、地面电阻率法起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物探方法应用于找金,正在受到重视,虽然应用还不普遍,但在一些地区,尤其是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范标准

砂金矿地质勘探规 .sunsecond. 2007-12-15 23:43:00 太阳社 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 绪言 砂金矿是由分布于松散碎屑沉积物中的自然金碎屑所形成的矿床。自然金通常都含有银、铜、铁、钯及其他金属的混合物。1000份自然金中纯金的重量份数称为自然金的成色。砂金成色自990~800不等,间或更低。大多数砂金矿的成色为800~900。 自然金虽属于等轴晶系,但砂金通常呈不规则粒状、片状、棒状和丝状,其粒度不一,可从小于0.01毫米的微粒到巨大的自然金块。我国多数砂金矿床中砂金粒度为0.2~0.5毫米,也有少数矿床大于0.5毫米的金粒所占比重较大。近年,、、和等省区都在开采砂金时发现了大金块。砂金硬度为2.5~3.0,具延展性,砂金比重为15.6~18.3,纯金比重可达19.3。砂金呈深浅不一的金黄色。少量砂金因表面有铁质被膜而显褐色,且具弱磁性。 金属属于贵金属,主要用做货币储备和贸易支付手段。金的工业用途除用于装饰品、瓷、镶牙、金笔等传统行业外,在电子、电气、化纤和宇航等工业上都得到了应用。由于砂金矿具有勘探周期短,矿山建设速度快而投资少等优点,所以寻找和勘探更多的砂金资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砂金矿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和产出条件,砂金矿可分成以下主要成因类型和形态类型。 第一节砂金矿成因类型 可分为残积砂金矿、坡积砂金矿、冲积砂金矿、洪积砂金矿、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等。

一、残积砂金矿:是岩金矿床或矿化带的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的产物——残积物。砂金未经磨蚀,有的表面覆以铁质薄膜,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 残积砂金矿若略有位移则向坡积砂金矿过渡。自治区多产此类过渡型砂金矿。 二、坡积砂金矿:产在山坡上靠近原矿源地的坡积物,组成砂金矿的碎屑沉积对其源地已有位移。砂金略有磨蚀,常见金与脉石矿物的连生体。此类砂金矿一般规模很小,适于地方小型开采。 坡积砂金矿的前缘常向洪积砂金矿过渡。自治区西菜园产有此类过渡型的砂金矿。 三、洪积砂金矿:产于间歇性水流作用形成的洪积物。由于水流作用的周期性,砂金和其他碎屑物质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差,常形成较富金的透镜体和夹层。 四、冲积砂金矿:形成于河谷中,产在冲积物。冲积物磨圆程度高,分选好,成分复杂。砂金表面光滑,偶尔可在凹面上见残存的铁质被膜,多分布于冲积物下部靠近基岩顶面处。此类砂金矿是我国目前探、采的主要对象。 五、滨岸(海和湖)沉积砂金矿:产在海和湖的滨岸地带。它是由河流带入的含金碎屑或者岸边的原矿源地受拍岸浪和滨岸水流的作用而形成的。碎屑物质圆度好,分选好,砂金细小,常产于碎屑沉积物上部。碎屑沉积物常构成平行岸边的狭长带状滨岸砂丘。省有以金为伴生有用矿物的砂矿。 冰川砂金矿,冰水砂金矿和风成砂金矿,在我国尚无典型实例。 第二节砂金矿形态类型 砂金矿的形态对勘探方法,储量计算乃至开采方式都有重要意义,而砂金矿形态决定于其所产出的地貌部位。根据产出条件可分为:河床砂金矿、河漫滩砂金矿、阶地砂金矿、支谷砂金矿和岩溶充填砂金矿以及滨岸砂金矿。 一、河床砂金矿:产于现代河流的河床、沙洲、浅滩上的砂金矿属之。以粗碎屑为

铀矿地质行业标准

核地质标准一览表(地质、物化探部分) 2005年9月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1GB/T10630—97放射性矿产地质术语分类与代码 2EJ/T276—1998铀矿水化学找矿规范 3EJ/T299—1998铀矿床水文地质勘探规范 4EJ/T353—881:20万铀矿遥感地质技术规定 5EJ/T363—1998地面Y能谱测量规范 6EJ/T366—89铀矿地质采集格式 7EJ/T551—91铀矿资源评价规范 8EJ/T605—91氡及其子体测量规范 9EJ/T611—2005 γ测井规范 10EJ/T701—92铀矿水化学编图规范(1:200000) 11EJ/T702—92铀矿地质普查规范 12EJ/T703—92铀矿地质详查规范 13EJ/T749—93放射性矿产资源勘查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14EJ/T864—94铀矿地质勘探规范 15EJ/T830—94铀矿普查测量规范 16EJ/T831—94地面Y总量测量规范 17EJ/T832—94碳硅泥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18EJ/T865—94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物探原始编录规范19EJ/T866—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2000) 20EJ/T867—94铀矿地质填图规范(1:10000) 2l EJ/T847—94放射性矿产资源探矿工程综合管理数据采集格式与代码 22EJ/T909.1—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主观概率法 23EJ/T909.2—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规模频率法 24EJ/T909.3—94铀矿资源评价方法成矿成功树法 25EJ/T909.4—1996铀矿资源评价方法矿床模型法 26EJ/T909.5—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专家系统法 27EJ/T909.6—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丰度估计法 28EJ/T909.7—1999铀矿资源评价方法体积估计法 29EJ/T920—95陆相沉积盆地铀矿找矿指南 30EJ/T956—95水的放射性组份检测取样规程 31EJ/T969—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200000) 32EJ/T974—95铀矿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 33EJ/T975—95铀矿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通则 34EJ/T976—95花岗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35EJ/T980—95车载Y能谱测量规范 36EJ/T983—95铀矿取样规程 37EJ/T995—1996放射性矿产资源坑探规程 38EJ/T996—1996火山岩型铀矿找矿指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