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助听器与听力学

助听器与听力学

助听器与听力学
助听器与听力学

基础听力词汇

基础听力词汇 L laboratory - n. a room or place where experiments in science are done lack - v. to be without; n. the condition of needing,wanting or not having lake - n. a large area of fresh water surrounded by land land - v. to come to the earth from the air ("Airplanes land at airports."); n. the part of the earth not covered by water; the ground language - n. words and their use; what people speak in a country, nation or group large - ad. big; being of more than usual size, amount or number; opposite small last - v. to continue ("The talks will last three days."); ad. after all others; the only one remaining ("She is the last person in line.") late - ad. after the correct time; near the end; opposite early laugh - v. to make sounds to express pleasure or happy feelings launch - v. to put into operation; to begin; to send into the air or space law - n. all or any rules made by a government

临床听力学的进展 耳聋 功能性内耳毛细胞

临床听力学的进展耳聋功能性内耳毛 细胞 临床听力学的进展 临床听力学近年来,不断的突飞猛进,不论软件知识或硬件产品,均有长 足的进步。 全数字助听器: 助听器工业界,于1996年春天底,完成了一个期待已久的重大成就,那就是数字化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配合仅需低电压即可运作的快速微小处理机及晶体管,形成了可以戴在耳朵上的数字化助听器,使用的是 各种一般性的助听器干电池,数字化助听器的主要零件成份,包括模/数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数字化信号处理电路板(DSP chips)及数/模转 换器(Digital/Analog converter)。模/数转换器(A/D converter)可以将声波 信号由原来的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数字化信号处理电路板可经由程序设计,进行各种数字处理,例如最基本的扩大声波作用。最后数/模转换器转换器(A/D converter)即可将数字信号转变回原来的模拟号。这个已处理过的模拟信号再经由一个接受器(receiver),即可变回声波信号,以便传送到此助听器使 用者的耳朵。 目前这些转换器相同于CD player的科技,可以达到近乎理想的声响复制,而且它是以每秒超过50万到100万的高速度,进行信号的抽样,转换、分析、处理及信号的再转换成声波信号,所以它可以在真实时间内快速且毫无延误的 处理听觉信号,以便使用者准备听取下一个即将到达的信号,这是目前的数字 化助听器的一大优点,因为一个再好的仪器,如果信号的处理在时间上会有延 误的话,其功效势将大打折扣,甚至在口语沟通上也会有所妨碍。 另一方面因为全数字助听器不采用传统的电路板所构成的各种零件,例如 扩大器、过滤器、压缩器、音量控制钮及输出节制钮,所以它也没有这些零件 所附带产生的噪音及扭曲(noise&Distortion)。而全数字助听器本身的零件所

听力学基础

△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经过其平衡位置附近来回重复的运动形式,如钟摆,音叉 等的运动。 △简谐振动: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振动形式,任何复杂的振动都可分解为若干项次的简谐振动之和。简谐振动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弹簧振子的振动。 △自由振动:只要不受摩擦和其他任何阻力,能量始终保持守恒,弹簧将保持一定的振幅永远振动下去,这种理想的振动叫做无阻尼振动。 △阻尼振动:由于摩擦和其他阻力无法避免,振动物体因摩擦和其他阻力做功,能量或振幅要逐渐减小,振动表现为阻尼振动,如单摆和弹簧振子。 △共振现象:当策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物体的振幅才可能达到最大值,这就发生了共振现象,共振是受迫振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以秋千为例,要使秋千越荡越高,秋千上的人须掌握加力的节奏,否则即使花很大的力气也不能成功。) △横波:媒质分子的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波称为横波,如绳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产生。 △纵波:媒质分子的振动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一致的波,称为纵波,如声波。纵波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物体形态中发生。 △波在空气,水和钢铁中的速度比是1:4:12 △λ=c T=c/f λ-波长,m; C—声波,m/s; T—周期,s; f—频率,Hz。 波的周长和波的频率互为倒数。 声音辐射 △反平方定律:与声源的距离每增加一倍时,声强变为原来的1/4(换算成声强表述,则为衰减6dB)这就是所谓的反平方定律。 距离每增加1m,声音衰减6dB。 △为了描述声波在媒质中各点振动的强弱,常用声压和声强两个物理量。 声压:实际压强与大气静压强之差,称为声压,记为P。 声强:声强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波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声波能量,记为I。 △驻波:两列具有相同频率与振幅的波,相向传播时会产生驻波。 △混响时间:声音自空间内的一点发出后,声能衰减60dB所需的时间。(混响:回声) △声压级dBSPL(声级计) 分贝反映的是两声压之间的相对差值。只有规定了作为基准的声压数值(取人耳在2000Hz 所能听到的最小声压20uPa作为基准声压),才能表达声压的绝对值,称为声压级(SPL),记为Lp。数值以分贝(dB)表示,并加后缀SPL表示声压的绝对值(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表现为疏密波的形式,媒介分子时而稀疏,压强暂时小于静态大气压;时而稠密,压强暂时高于静态大气压)。 △声强级dB 声场中某点的声强级,是指将该点的声强与基准声强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10的值。 尽管声压级和声强级在物理概念上是不同的,但在数值上却是一致的。在许多不太严格的情

力学课程标准

《力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物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的必修科目。 力学是物理学其他分支研究的基石和起点。本课程是物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课,本课程中的知识、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等都是后续各专业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地应用力学知识去解决物理学及其它学科中有关力学的基本问题,对牛顿力学及其应用有全面深入的认识,运用牛顿力学的原理和定律,用矢量代数和微积分的方法解决质点力学、质点系力学、刚体力学、振动与波的基本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今后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或进一步深造打好基础;了解物理学及力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深刻理解中学物理教材中的力学问题,并能独立解决今后在工作中遇到的一般力学问题。 第二部分: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指定教材 梁昆淼,力学(上册)(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推荐阅读书籍 1、赵凯华,罗蔚茵,新概念物理教程——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漆安慎,杜婵英,普通物理学教程——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张永德主编,强元棨,程稼夫编著,物理学大题典1力学(上、下册),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 4、费恩曼,莱顿,桑兹著,郑永令,华宏鸣,吴子仪等译,费曼物理学讲义(第1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内容概要 本课程将主要介绍以下几块内容: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质点系动力学、刚体力学、振动与波。具体将涉及质点运动的描述、质点运动的原因、刚体的运动情况、振动波动的描述及原理等力学所必需的

基础英语听力-实验大纲

基础英语听力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英语听力 总学时/总学分:120/5 适用对象: 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无 一、课程简介 基础英语听力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安排在第一,第二学期,每周四学时。该实验课程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技能而开设的,属于语言输入方面的技能熟练课程,使用教材为《听力入门3000》,该教材更加着力于追求听力实验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平衡性,试图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更加自然合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和方法,将学生辨听易混淆的音素、单词、结构、选择关键词句、归纳大意、推测内容、释义复述、短时记忆和听写技能等作为我们教学的侧重点。在教学过程坚持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课内听与课外听相结合,循序渐进。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的听,说技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2.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3.该实验课程须在数字语言实验室开设,须充分利用实验室里的现代话教学设施和网络资源,采取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三、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实验名称计划 学时 内容教学目标实验类别

1 Education 8 1. Certain educational facility 2. Educational systems 3. University life 4. A brief history of education 5. More events about education Identifying easy numbers Recognizing names of subjects Mastering certain education-related words Recognizing key information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gap filling 2 Travel 8 1. 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2. Public transportation 3. The most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s around the world 4. Restaurant and hotel reservation 5. Checking in at the airport 5. More events about travel Identifying some confusing numbers, time, places Identifying key words, phrases and major points without being interrupted by the background noise Appreciating and remembering useful words,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of travel. Enlarging students’ knowledge of traveling Making students adapt to more question types such as short answers, matching, especially gap filling

如何学习《连续介质力学》

发信人: Rubik (韦小宝@好事多磨), 信区: Mathematics 标题: 个人体会-如何学习《连续介质力学》-基本概念zz 发信站: 吉林大学牡丹园站(2008年04月07日00:04:0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作者为baibing@SimWe 连续介质力学,也叫连续统理论,或者叫理性力学。叫连续介质力学,是因为他的框 架内一个最重要得假设是“介质是宏观连续的”,可以用连续的数学理论来处理,显 然这种命名方法带有物理,力学的的痕迹。 叫连续统理论,实际上是借用了数学上的概念。学数学的人都知道,数学中就有“连 续统”的概念,比如,连续的线段,连续的曲面,和连续的体。由于数学上这些概念 都是抽象出来的,没有物理意义的,可以叫连续统。很多人不知道连续统,连续介质 ,我想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不同学科的不同称呼。但是,说连续介质,实际上表示考虑了具体物理特性的连续统。 叫理性力学,实际上是从力学研究的方法论上来命名的。以那种理性的,数学化的, 公理化的思维和方法来研究力学。看过连续介质力学书籍的人应该是深有体会的。里 面到处充满这理性的思维的魅力。 说明:本人2004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了王文标教授的《连续介质力学基础》课程。这是本人一年后的感悟,欢迎我得同学一同加入进来讨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接触一个新的学科,总是希望 获得这门学科最权威而且是最经典,最全面的书籍。当然这样的书籍是找不到的。但是,相对而样比较好的书籍还是有的,力学更是这样。 《非线性连续统力学》,北航出版社,李松年,黄执中的作品,80年代中期写的。这本书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惊为天人所写,前半部分写的是张量分析,后面是连续统 力学,两方面都比一般的连续介质力学全面,而且讲解浅显易懂。特别是其前言和结语写的尤为出色,不仅概括了这门学科的梗概,而且指出了这门学科的前景,真是绝 佳的资料。 A.C.ERIGEN的《连续统力学》,这是我目前见到的最经典的书,实际上前面一本书很大一部分是参考了这本书编写的,当然,加入了自己的内容(这是我读后才知道的) 。这一点都不奇怪, A.C.ERIGEN是连续统力学的鼻祖人物,也是集大成者。和钱伟长先生关系很好。 英国东英格兰大学的查德威克先生写的《连续介质力学简明理论和例题》,虽然这本书只有短短一百多页,但是用逼一般力学书籍夺得数学,比数学书籍少得多的数学非 常准确地阐释了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尤其是和数学地结合方面,能够让你从本质上, 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连续介质力学。而且有大量的习题。 陈志达先生的《理性力学》。大家都知道陈志达先生吧,中国矿业大学的老师,98年

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Ⅰ)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 (Ⅰ) 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研究课题立项的方式,开展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学科专业教学规范和编制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引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指导学科专业评估。 2003年12月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41号)文件精神,2000—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高教司的指导下,立项研究制定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与水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并完成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的初稿。2006年教育部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批准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的通知》(教高司函[2005]246号)文件精神,立项进一步修订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7年7月1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又召开了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规范研制工作会议,部署理工科专业规范及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制工作。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根据会议精神,在上一届教指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不同层次学校第一线教师的意见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的意见,对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做了进一步完善。这里印发的《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就是由两届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历时5年制定的12份教学指导性文件。 研制指导性专业规范与教学基本要求是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是研究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考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并且把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吸收到专业规范与教学基本要求中,以期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形成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新机制。 《基本要求》是教育部下文指示批准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编制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最低要求,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中都给出了课程的建议学时,供各

英语听力学习的基本原则

英语听力学习的基本原则 第一,下定决心的原则 学习语言首先要下定这样的决心:无论如何要用一年时间学会英语!有了决心才能取得成功。如果没有决心就只会受到挫折,无法取得好的成绩。 这件事发生在我在北京的时候,当时我读初中三年级。有一个叫藤春的学生,来中国不过短短一年,不过当他回国时已经能够当汉语翻译了! 而我,虽然已经在北京住了7年,不过汉语水平还仅限于日常会话的只言词组。我们二人的这种差别给了我很大震动。 后来,我在转校到松江高中二年级时下了决心,要在一年内学会英语会话。我以前问过藤春是怎么做到用一年时间学会汉语的。他给我看了一本书,说他请中国人给他读这本书,他自己在听的同时把书完全背下来,这样就能说了。 藤春掌握通过背诵学外语的方法完全是偶然。当时我也下定决心用一年学会英语会话,所以就很努力地背课本,结果真的用一年时间就能够说英语了。 第二,听的原则 语言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来学的东西。我们要明白:说出某种语言是一个相关听觉的问题。如果以学习某种学问的态度来学习语言,就不能真正地掌握它,因为它是一个纯粹的听觉系统的问题。 各国语言在说的时候会产生不同的音域频率。耳朵的结构使它不能接受其它外来语言的频率,所以耳朵对其他的语言是封闭起来的,不能听也就不会说,听觉系统就是这么回事。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个点,你就学不了语言。

怎样才能打开平时对其他语言封闭着的耳朵,让它具有听懂那种语言的敏锐性呢?如果不能准确地解读声音信号,就不能把这些信号同化到谈话中去。 所以我们需要大脑来工作,使它吸收听到的词语,予以译码以及实行再现。完整地听取声音信号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基础。这个点在学校的英语学习中是体会不到的,所以很多人往往学了10年英语还听不懂、不会说。 废话少说,还是让我们每天多听听英语磁带吧。如果你经常沉浸在英语的声音中,只需3个月,你会在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能够清楚地听懂英语了。 第三,想象的原则 学习语言不是用左脑。用右脑学习,你就能非常简单地学会。如果不知道这个秘诀,普通的英语学习方法是很难真正掌握英语的。 左脑是语言脑,右脑是图像脑。使用右脑的想象功能来学习,英语学习会变得非常容易。这就是关键所在。 平时在我们想要记起什么来的时候,那个场面的图景瞬间就会浮现在眼前。比如我们想昨天晚饭吃的什么时,脑海中就会出现一幅昨日餐桌上的图景吧。这时,大脑并不是靠什么“吃了米饭、酱汤和汉堡”这样的语言来记忆的。 那么,就让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吧。你能够这样发挥想象力来学习: 首先要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实行想象训练。身心都已经很放松时,头脑会变得非常清晰,注意力集中,大脑就开始进入了适合学习的充满α波的状态。进入这种状态后,只需要听英语磁带,学习效果就能比以前取得飞跃性的提升。

临床听力学考试试题(A卷)

临床听力学考试试题(A卷)姓名:年龄:联系电话: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纯音听阈测试 2 温度试验(冷热试验) 3 掩蔽 4 耳声发射 5 鼓室图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 感受角加速度的是以下哪个内耳结构() A 球囊 B 椭圆囊 C半规管 D 耳蜗 E 以上都不是 2 鼓膜穿孔的患者鼓室图通常为() A A型 B As型 C Ad型 D B型 E C型 3 重振患者镫骨肌声反射阈与同一频率纯音听阈的差值为() A ≥60 d B B ≤60dB C ≥90 dB D ≤90dB E ≤30dB

4 下面哪个响度单位属于物理单位? A .d B HL B .dB SL C .dB eHL D .d B SPL E. dB nHL 5 纯音听阈测试依循的国家标准是? A .GB/T 16403 B.GB/T 16296 C.GB/T 17696 D.GB/T 7341.1 E.GB/T 16402 6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初始音频率比为()时DPOAE幅值最大。 A f2/f1≈1.1 B f2/f1≈1.2 C f2/f1≈1.3 D f2/f1≈1.4 E f2/f1≈1 三多项选择题(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每题4分,共20分) 1 vHIT可评估()的功能 A 球囊 B 上半规管 C 后半规管 D 椭圆囊 E 水平半规管 2 评估半规管功能的检测技术有() A VEMP B vHIT C 冷热试验 D 主观垂直重力线(SW) E 摇头眼震 3 开展言语测听必备的条件() A 言语材料 B 符合标准的测听室 C 声级计 D应答器 E 能实行言语测听的听力计 4 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常用的耳声发射是() A 自发性耳声发射 B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C 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 D 电诱发耳声发射 E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5 可能影响纯音听力测试结果的因素包括? A 操作人员 B 听力计 C 测试环境 D 患者 E 操作指令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土木工程力学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力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构.构件在荷载等因素作用下的平衡规律与承载能力,分析.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为力学专业课程和继续深造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静力学公理; 2.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 3.掌握轴向拉压杆和直粱内力计算方法及内力图规律 4.熟悉轴向拉压及直粱弯曲在工程中的应用 5.熟悉提高拉压杆稳定的措施 能力目标 1.能画出单个物体、简单物体系统的受力图,并利用平衡方程求解约束力; 2.能运用平衡方程进行单个构节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的计算; 3.能对简单结构或构节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 4.能计算轴向拉压杆及梁的强度 5.能运用基本的力学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 情感目标: 1.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养成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2.树立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 三.参考学时 108学时。 四、课程学分 6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土木工程力学基础课程内容和要求见表7。

注;1.表中未标注(*)的内容是个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2.表中标注(*)的内容和选学模块为较高要求及适应不同专业、地域、学校差异的选修内容。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充分利用生活实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生活及工程实例进行观察和思考,是学生通过小组实验、讨论、训练的实践活动,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教学应贴近工程实际,通过工程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评价方法 1.考核与评价应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简单结构、基本构建受力问题的能力,并关注良好的职业到底以及安全、环保、合作、创新等职业意识养成等。 2.考核与评价的主题应多元化,坚持教师评建与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描述相结合。 3.可采用笔试、答辩、口试、实践性总结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学条件 1.开展本课教学需要在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中进行,让学生在中学,学中学。 2.专业教师要求为双师型,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教学能力。 (四)教材编写 1.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并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求。 2.在教学标准规定的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施工类和非施工类等专业的不同侧重,编写想赢的多学时教材和少学时教材,便于灵活使用。 3.教材呈现形式上应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名词术语、文字、符号、数字、公式、计算单位等运用要准确、规范、统一,符合我国相关标准与规范。(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综合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电子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创建适应个性化学习需求、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的教学条件。

基础听力词汇 t

基础听力词汇 t T talk - v. to express thoughts in spoken words; n. a meeting for discussion tall - ad. higher than others; opposite short tank - n. a large container for holding liquids; a heavy military vehicle with guns target - n. any person or object aimed at or fired at taste - v. to sense through the mouth ("The fruit tastes sweet.") tax - n. the money a person or business must pay to the government so the government can provide services tea - n. a drink made from the plant of the same name teach - v. to show how to do something; to provide knowledge; to cause to understand team - n. a group organized for some purpose, often for sports tear - v. to pull apart, often by force tears - n. the fluid that comes out of the eyes while crying technical - ad. involving machines, processes and materials in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of or about a very special kind of subject or thing ("You need technical knowledge to understand how this system works.")

第六章-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连续介质力学基础 物质坐标和空间坐标 对于有限个质点组成的质点系统,我们可以采用给质点编号的方式区分各个质点;对于有无限个质点组成的系统,我们就采用坐标识别系统中各个质点。用于标示质点的坐标称为物质坐标132(,,)ξξξ;表示空间中几何点的坐标312(,,)x x x 则称为欧拉坐标。 两种坐标是通过连续介质的运动联系起来的:如果在时刻t 质点132(,,)ξξξ占据空间位置312(,,)x x x ,则二者之间具有函数关系: 123(,,,)k k x x t ξξξ= 由于这个函数必须是一一影射的,其反函数存在并且唯一: 123(,,,) k k x x x t ξξ= 因此,质点的位置矢量、速度等都可以等价地用物质坐标或空间坐标描述: (,)((),)t t =r ξr ξx 当我们采用物质坐标时,相应的基矢量: i i ?ξ ?=?r g 当我们采用空间(Euler )坐标时,相应的基矢量: i i x ?= ?r g 两者之间具有转换关系: k k i k i k i i x x ?x ξξξ ????===????r r g g j j m m ?x ξ?=?g g k k i k i i k i ?x x x ξξξ????===????r r g g j j m m x ?ξ ?=?g g 物质导数 质点的速度: D D k k k k (,t )()x (,t )v t t x t ???==???r r ξr x ξv g 算子D D t 称为物质导数(全导数)。它的含义是保持物质坐标不变时,张量随时间的变

化率。 Euler 坐标基底矢量的物质导数: k k m i i ik m k D v v Dt x ?==Γ?g g g i i k k i m mk k D v v Dt x ?==-Γ?g g g 物质坐标(Langrange )基底矢量的物质导数: ?(,)()i i D t Dt t ξ ??=??g r ξ 欧氏空间中矢量求偏导数的顺序是可以交换的,因此 ?(,)()i i i D t Dt t ξξ ???==???g r ξv 利用协变基与逆变基之间的关系,我们得到: () m i i i m ?D ????Dt ξ ?=??=???g v g g v g () m i i i m ?D ????Dt ξ ?=??=???g v g g g v Langrange 逆变基底矢量的物质导数可以由逆变基的定义式 j j i i ??δ?=g g 求得。显而易见: ??()0i m D Dt ?=g g 因此 i m i i m m ??D D ???Dt Dt ξ ??=-?=-??g g v g g g 该式左端是逆变基物质导数在协变基下的分量,因而 ????()???i i m i m m i i m D Dt ξ ξ ?=-??=-????=-??=-???g v g g g v v g g v g (物质坐标基底矢量的物质导数可表示为速度梯度与基矢量的点积;协变基的导数与哈密顿算子相邻;逆变基的导数与负的速度矢量相邻)

建筑设计力学基础..doc

建筑力学基础 课程性质 《建筑力学》,主要介绍力学的基本公理与概念,平面杆件的变形和内力计算以及结构内力计算及结构受力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建筑力学 第一章静力学 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公理 第二节约束和约束反作用力 第三节汇交力系 第四节力偶及力偶矩 第五节平面一般力系 第二章材料力学 第一节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对象的几何特征第二节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变形的内力 第三章结构力学 第一节杆件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 第三节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 第四节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第五节几何组成分析的步骤和举例 第六节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 第一章静力学 教学目标: 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了解约束和约束反作用力 第一节静力学基本概念及公理 静力学(statics)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规律。 一、平衡的概念: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地球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二、刚体的概念:刚体是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其大小和形状不变的物体。

三、力的概念:力对物体的效应表现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变形。 力对物体的效应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1)力的作用点;(2)力的方向;(3)力的大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大小的单位为牛顿(N)。目前工程实际中采用的工程单位制,其力的单位为公斤(kgf)。 1 kgf=9.80665 N 四、静力学公理 (一)公理一(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处于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两力大小相等、指向相反且沿同一作用线。 (二)公理二(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上的任意一个力系中,加上或去掉任何一个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此公理只适用于刚体,而不适用于变形体。 (三)公理三(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作用于该点的一个合力,它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的矢量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来表示(见下左图)。亦可用右下图所示的力三角形表示,并将其称为力三角形法则。合力R与分力F1、F2的矢量表达式为 R=F1+F2 (四)公理四(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并非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之上的,而是分别作用于不同的两个物体之上的。 (五)公理五(刚化公理) 若可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可将此受力体视为刚体,其平衡不受影响。 若变形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作用其上的力系一定满足刚体静力学的平衡条件。 第二节约束和约束反作用力 物体受到约束时,物体与约束之间相互作用着力,约束对被约束物体的作用力称为约束反力,简称约束反力或反力。 几种常见的约束类型: 1.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皮带构成的约束 绳索类只能受拉,所以它们的约束反力是作用在接触点,方向沿绳索背离物体。

力学学科分类---力学是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

力学学科分类---力学是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 力学分类 力学是研究物质机械运动的科学。机械运动亦即力学运动,是物质在时间、空间中的集团变化,包括移动、转动、流动、变形、振动、波动、扩散等。力学原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当物理学摆脱了机械(力学) 的自然观而获得进一步发展时,力学则在人类生产和工程技术的推动下按自身逻辑进一步演化和发展,而从物理学中独立出来。它既是探索自然界一般规律的基础科学,又是一门为工程服务的技术科学,担负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任务。力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天然的或人工的宏观的物质机械运动为主。但由于本学科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现代科技发展所促成的学科的相互渗透,有时力学也涉及微观各层次中的对象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机械运动是物质的最基本的运动形式,但还不能脱离其他运动(热、电磁、原子、分子运动及化学运动等) 形式而独立存在,只是在研究力学问题时突出地甚至单独地考虑机械运动形式而已。如果需要考虑不同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力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形成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力学产生很早,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 —212) 是静力学的奠基人。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人们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逐渐有了正确的认识。英国科学家牛顿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标志着力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到了20 世纪,力学更得到蓬勃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几十个分支学科,诸如一般力学、固体力学、结构力学、物理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流变学、爆炸力学、计算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应用力学、岩土力学、电磁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等等。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力学文献的作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本文拟对力学文献的分类标准、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进行研究。 一、力学文献的分类标准 根据力学文献的属性,其分类标准很多,但根据读者(用户) 的检索需求和文献分类法的立类列类原则,主要采用以下9 种标准: 1.1 根据研究对象分 根据研究各种物体不同的运动,力学就形成了不同的分类。例如:当物体是液体或气体时,就是流体力学;当物体是固体时,就是固体力学;当研究固体在外界加力影响下,内部的变形和应力状态,以及它受力的性能时,就是弹塑性力学;当研究物体的整体运动的时候,而不去仔细考虑物体每一部分的情况便是一般力学。 1.2 根据研究方法分 根据研究方法,力学可以分为实验力学、理论力学、物理力学、理性力学和计算力学等。1.3 根据研究的时代分 根据研究的时代,力学可以分为经典力学和近代力学。从牛顿至哈密顿的理论体系称为经典

理工程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要求2(定稿)doc-

高教研究与评估简报 总第42期 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主办(2009年第8期)二○○九年十月 编者按: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指导学科专业评估,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组织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各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作了规范。上期简报全文转发了力学教学指导委员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发布的《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第一部分,本期继续全文转载第二部分,以供相关学院领导、教师制订教学计划和组织教学时参考,也供学校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借鉴。 理工科非力学专业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Ⅱ) 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研究课题立项的方式,开展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制定学科专业教学规范和编制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引导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和建设,指导学科专业评估。 2003年12月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理工科各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课题立项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41号)文件精神,2000—200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高教司的指导下,立项研究制定非力学专业力学基

础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与水力学)教学基本要求,并完成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的初稿。2006年教育部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后,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按照教育部高教司《关于批准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立项的通知》(教高司函[2005]246号)文件精神,立项进一步修订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07年7月19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又召开了高等学校理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规范研制工作会议,部署理工科专业规范及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研制工作。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根据会议精神,在上一届教指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征求不同层次学校第一线教师的意见及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家的意见,对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做了进一步完善。这里印发的《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就是由两届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历时5年制定的12份教学指导性文件。 研制指导性专业规范与教学基本要求是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切入点,是研究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充分考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要求,并且把多年来的教学改革成果吸收到专业规范与教学基本要求中,以期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形成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新机制。 《基本要求》是教育部下文指示批准教学指导委员会立项编制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对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最低要求,在每门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中都给出了课程的建议学时,供各高等学校在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时作为参考的依据,希望各高校力学基础课程的学时都不低于这一建议学时数。不同层次的学校在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本校的要求,制定本校的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现本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 弹性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和基本解法,了解弹性力学的一些问题的基本解答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数值解法。

听力课的教学设计

听力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目标任务 本课例的教学内容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时Section。B(“— 4b)。本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have/has been doing目标语言的基础上,围绕hobby这个话 题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听、说、读、写来加深学生对现在完成时态的正确理解。本课主要语言功能项目是谈论人们不同的收藏,目标语言为“How long have you been doing...?”和“How many…?”,主要技能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听力与阅读能力,侧重四项基本技能中 “听”和“读”的培养。本课中的听力教学为下一环节阅读教学作好铺垫。以一节课45分钟计,听力部分的教学以不超过20分钟为宜,如果按照常规听力教学流程“听前—听中—听后”进行教学,课时比较紧张。 二,学情分析 本次评比活动采用借班上课的形式进行。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中,学 英语基础薄弱。英语是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除了英语课堂和英语课后作业,农村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不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差,听力训练基本局限于课堂,听力水平有限。 三.课例呈现与评析 八年级下册Unit 6“How long have you been collecting shells?'’Section B第三课时的 听力任务如下: 2aListen.What do Bob,Marcia,and Liam collect? Fill in the chart under“What".

2b Listen again.How long have they been collecting these things? How many do they have? Fill in the chart under “How long'’ and “How many’’. Fill and fill in the chart. (注:表中划线部分是要求学生听后填写的内容) 从教材设计的听力任务可以看出,本节课的听力目标是考查学生获取细节信息的能力。 1)听前阶段:导入和热身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技能教学参考表”中对听前活动阐述如下:“热身活动;熟悉话题;熟悉相关词语和句型;接受背景信息;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具体任务”。 (1)创设情境,引人话题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轻音乐或英语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导人“爱好”这个话题:I like to listening to music in my free time.It makes me relaxed.What do you like doing in your free time? Why? (2)采用"free talk'’,进行热身 教师提前一天布置预习工作,让学生准备好他们收藏的物品,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What do you like collecting?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oing that? How many do you have now? (3)根据实物或图片引出生词,激活思维

项目三力学基础教学活动设计

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授课班级汽修、新能源一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力学基础授课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授课学时14课时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学习引导单,手机,测 试题目 教学目标 让学员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在对一些知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了解力系和力偶系等相关定理,掌握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和推论的内容及适用范围;分析物系内每个物体受力情况的方法;零件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在对一些知识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常见的力学概念,了解拉伸和压缩、剪切与挤压、圆周扭转、平面弯曲的概念,重点掌握各种计算方法,扭矩、扭矩图、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强度条件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静力学公理和推论的内容及适用范围;物系内每个物体受力情况;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件进行拉伸与压缩变形分析与计算;剪切强度及挤压强度的实用计算。 教学难点 零件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矩、扭矩图、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和变形、强度条件及其应用;剪力和弯矩的计算,掌握梁的强度条件及其应用,理解提高梁强度的主要措施。 教学方法示例法头脑风暴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视频 学情分析本学期授课对象为一年级学生,其特点为: 1、思想活跃、个性鲜明; 2、有单招学生,学生水平层次不齐,差距较大; 3、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 4、没有学习计划和目标,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 针对以上学情,授课备课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培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注意语言艺术,减少负面评价,多用赞许的眼光看学生; 2、所授内容应增加实践内容,多互动,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兴趣引导; 3、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观; 4、及时关注学生动态,调整教学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