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7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病历资料,分析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胎盘和羊水异常、胎位异常、胎儿巨大、妊高症、过期妊娠、不良孕产史以及妊娠合并疾病等是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针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给予有效的预防与处理,对于改善母婴结局、维护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标签:高危妊娠孕产妇;风险因素;预防措施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我国高危妊娠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有研究指出,环境因素、各类妇科疾病以及社会负面影响等,均有可能导致高危妊娠的出现,从而造成早产、胎儿先天畸形、胎儿生长缓慢甚至是胎儿死亡等后果,给孕产妇及新生儿的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基于此,必须加强对高危妊娠孕产妇风险因素的研究,并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以及相关预防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7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病历资料。高危妊娠孕产妇的具体表现:1)人流次数在3次以上;2)高龄产妇;3)羊水过多;4)双胎;5)孕妇体重在40千克以下;6)有畸形儿史;7)妊娠合并妇科疾病;8)妊高症;9)巨大儿;10)盆骨异常;11)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等。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如下: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9.34±5.64)岁;孕周15~44周,平均(29.84±2.35)周;初产妇42例,经产妇28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以及病历资料,分析高危妊娠孕产妇的风险因素,并针对高危妊娠孕产妇的主要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2结果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制度 为加强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国卫办妇幼发〔2017〕35号)和卫计委《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xxx〔xx〕xx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成立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xx 副组长:xx 成员:xx、xx、xx、xx、xxx 办公室设在孕产妇保健部,具体负责孕产妇风险筛查、评估与管理工作日常事务。 二、工作制度 (一)妊娠风险筛查。 首次建立《母子健康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建册医生按照《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所列条目逐项核对,孕产妇符合《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中1项及以上情形的即认为筛查阳性。 1、筛查内容。 筛查项目:①确定孕周;②询问孕妇基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生育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夫妇双方家族史和遗传病史等;③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进行常规体检及妇科检查等;④血

常规、血型、尿常规、血糖测定、心电图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筛查等。○5注意孕妇需要关注的表现特征及病史。 2、筛查结果处置。 (1)对于筛查未见异常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绿色标识,按照要求进行管理。 (2)对于筛查结果阳性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注筛查阳性。对乡镇卫生院、民营医院筛查阳性的孕妇,孕产妇保健科完成风险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级填写《转诊单》,反馈给筛查机构。 (3)孕产妇保健科每月负责对全县医疗机构风险评估与管理信息收集、登记和统计、上报工作。 (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 1、首次评估 对妊娠风险筛查阳性的孕妇,对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进行首次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 (1)绿色标识:妊娠风险低。孕妇基本情况良好,未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2)黄色标识:妊娠风险一般。孕妇基本情况存在一定危险因素,或患有孕产期合并症、并发症,但病情较轻且稳定。 (3)橙色标识:妊娠风险较高。孕妇年龄≥40岁或BMI≥28,

1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1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孕产妇风险评估工作,保障母儿健康,根据《山西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晋卫妇幼发〔2017〕11号文件)和《临汾市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卫妇幼家庭发〔2017〕3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一、完善首诊医疗机构妊娠风险筛查责任 1.接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筛查表),筛查阳性结果记录在本院的高危孕产妇筛查登记表中。 2.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转诊至我院的,由接诊医师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并进行追踪管理。 二、强化妊娠风险评估责任 1.接诊医师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并标注在《孕产妇保健手册》或《母子健康手

册》,橙色以上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加强分类管理。 2.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和“黄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3.对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填写《妊娠风险评估孕产妇转诊单》,并追踪管理,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中。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务科 2018年5月28日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修订稿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一、医护人员应当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发现孕产妇健康状况有变化时,立即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上顺序标注评估结果和评估日期。 二、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

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四、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五、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应当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六、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危重孕产妇救治制度

危重孕产妇救治制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一章、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组织机构 一、危重孕产妇抢救领导小组 (一)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1、组长全面负责危重孕产妇抢救小组的组织、协调,对集体讨论的重大抢救方案和措施作出决策。 2、副组长执行组长的各项决策和措施,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病情交待沟通,必要时做好向上级行政部门汇报及与外单位联络的工作。 3、医务部、保健部、护理部负责协助正、副组长做好各方面抢救工作4。质控科负责医疗质量的控制工作。 4、质控科负责医疗质量的控制工作。 5、门诊部负责危重孕产妇到院后绿色通道的开放。 6、病案信息科负责病案信息相关工作。 7、输血科负责做好检验检查、血源等保障工作。 8、药剂科负责药品供应保障工作。 9、设备科负责医疗设备、耗材应急保障工作。 10、总务科负责救护车辆运输保障工作。 11、绩效办负责激励机制及经费预算保障工作。

12、外联客服部负责协助辖区危重孕产妇转诊网络的建设和日常客服、随访工作。 二、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 (一)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负责制定辖区及院内危重孕产如抢救评估、报告及实施:依照应急级别作出相应的响应并组织抢救应急预案落实:保障急救抢救资源的配置储备和正常运行;及时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个案。 (三)工作要求及流程 1、院内抢救要求流程 (1)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落实好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及时识别危急重症患者孕产妇。 (2)辖区及院内危急重症孕产妇按“危重孕产妇抢救应急预案”处置,院内的危急重症孕产妇同时遵循“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处置。 (3)危急重症孕产妇合并有他科病情的,按“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及时电话邀请危重孕产妇抢救专家组成员中相关临床专家参加,抢救专家组成员应分秒必争参加抢救,不得无故拒绝,确实工作需要不能脱身或外出离医院路程较远

1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 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孕产妇风险评估工作,保障母儿健康,根据《山西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晋卫妇幼发〔2017〕11号文件)和《临汾市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临卫妇幼家庭发〔2017〕3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建立妊娠风险筛查与评估制度。 一、完善首诊医疗机构妊娠风险筛查责任 1.接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筛查表),筛查阳性结果记录在本院的高危孕产妇筛查登记表中。 2.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转诊至我院的,由接诊医师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并进行追踪管理。 二、强化妊娠风险评估责任 1 1.接诊医师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并标注在《孕产妇保健手册》或《母子健康手册》,橙色以上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加强分类管理。 2.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和“黄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建议其在我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对于妊娠

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3.对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填写《妊娠风险评估孕产妇转诊单》,并追踪管理,记录在《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登记表》中。 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务科 2018年5月28日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 令狐采学 一、医护人员应当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发现孕产妇健康状况有变化时,立即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上顺序标注评估结果和评估日期。 二、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县级

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四、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五、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应当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六、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危重孕产妇管理细则 为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规范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切实保障母婴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修订本实施细则。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 凡妊娠期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高危妊娠,高危妊娠的孕妇称高危孕妇。 二、高危因素及范围 为了便于高危孕妇的管理和追踪,将高危因素及范围分为固定因素、环境与社会因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等。 1、固定因素和环境、社会因(1)孕妇的一般情况:年龄<18 周岁或≥35周岁;体重<40公斤或≥80公斤;身高≤145厘米; 骨盆狭小或畸形;胸廓、脊柱畸形;既往严重疾病史等。(2)异常孕产史:流产≥2次、早产史、围产儿死亡史、先天异常儿 史、阴道难产史、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不孕史等。(3)妇产科手术史:附件手术史、子宫肌瘤剜除术史、子宫破裂史 等。(4)母子血型不合史和特殊血型。(5)精神病;智力低 下。(6)珍贵儿:婚后2年以上不孕或输卵管吻合术后怀孕 者、辅助生育怀孕者。(7)致畸因素:孕妇本人及一级亲属 有遗传病史,接触可疑致畸药物、物理化学因素,孕早期病毒 感染或接受大量射线。(8)文盲、家庭中受歧视等。 2、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1)妊娠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心

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肾病、肝炎、肺结核、哮喘、血液病(贫血、血小板减少)、卵巢子宫肿瘤、恶性肿瘤等。(2)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肝内胆胆汁淤积症(ICP)、 胎位异常(臀位、横位、斜位)、先兆早产、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延期或过期妊娠、羊水过多或过 少、胎儿宫内窘迫(胎心<120次/分或>160次/分、胎动<20 次/12小时或<以往胎动的50%)、胎儿生长受限、多胎妊娠(双 胎、三胎等)、巨大儿(≥4000克)、胎膜早破等。(3)其 他:急性阑尾炎、性传播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癫痫、严 重感染、不明原因的发热等。 三、高危孕妇的筛选与评定方法 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围产保健建册服务工作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有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高危妊娠因素的初筛选,以后每次产前检查时均要进行高危的评定。其他承担围产保健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在进行产前检查服务时,也应对每例孕妇进行高危评定,对基层上转的高危孕妇进行复评。各围产保健服务单位均应建立高危孕妇登记本,对筛选出的高危孕妇进行登记,在《孕产妇保健册》封面上记录高危评定等级及评分,并加盖高危印章。对所有高危孕妇均应做好追踪、随访和结案工作。 孕产妇妊娠风险预警评估体系,用5种相应颜色作为预警标识,对每位孕妇在孕早、中、晚期产前检查时发现的情况进行相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的分级管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给世界各国作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高危妊娠管理级别,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定我县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高危妊娠是指凡妊娠时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及胎儿健康或导致难产,造成各种不良妊娠结局者称高危妊娠。高危妊娠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为了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使具有不同危险因素的孕妇能按其危险程度,及时得到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率。 一、高危妊娠评分标准 《高危孕妇评分标准》根据基本情况、不良孕产史、妊娠合并症、 妊娠并发症、环境及社会因素及其他检查异常等情况,分 5 分、10分、20 分三个高危分值进行评定。有两种以上高危因素时,总高危评分由各单项评分累加。具体标准见附件2。 二、高危妊娠管理程序 (一)筛查与评定 1.初筛: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开展早孕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 史,进行体格检查,常规辅助检查等,严格按照《高危孕妇评分标准》进行妊娠高危评分,及早发现高危孕妇。 2.复评:孕妇在以后每次产前检查时发现新的高危因素要及时 评分。

3.凡属妊娠禁忌者,尽早动员孕妇终止妊娠。 (二)登记管理 1.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在早孕建卡时应进行高危妊娠登记,并在 《孕产妇保健手册》右上角作红色高危妊娠标记,以加强管理。2.各医院产科门诊应进行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对新发现的高危 对象应及时在《孕产妇保健手册》上作红色高危妊娠标记,有专人对孕妇档案进行整理和检查,并负责与孕妇之间的联系,了解其发生、治疗、转归的全过程及妊娠结局。 (三)转诊及随访 1.一级医院筛查出高危评分达到10 分及以上的孕妇,应及时转至二级或三级医院。 2.二级医院接受一级医院转诊的高危孕妇,对高危评分达到20 分及以上的孕妇,应及时转至三级医院,并负责详细介绍病情及治疗过程。 3.二、三级医院接受的高危孕妇根据其危险程度,可在门诊或 病房治疗,未按约定时间来诊者,应进行追踪随访。 4.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转入的高危孕妇应由高年资主治以上医 生进行检查和处理,经处理好转但未临产的高危孕妇,应持续观察直到分娩。 5、转诊医院应对转诊的高危孕妇在2 周内随访转诊结果。 6、单项高危评分20 分的严重高危孕产妇在保证转院途中安全的情况下转至三极医疗保健机构进一步诊治。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转诊制度 一、首诊医疗机构应当对首次就诊建档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筛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二、医疗机构要对妊娠风险筛查为阳性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按照风险程度分别用“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加强分类管理。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相关医疗机构在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要对孕产妇妊娠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管理措施。 三、全面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 1.依据风险程度明确管理职责。对妊娠风险分级除“绿色”低风险人群外,均应建议孕产妇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检查和住院分娩。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3.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高危专案管理职责,特别是针对伴有妊娠合并症的孕产妇,既要及时观察其妊娠情况,又要留意其妊娠合并症情况。同时,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

护。 4.建立高危妊娠专案管理制度。医疗机构要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四、转诊制度:认为本院无力救治需要转诊的孕产妇,应及时转诊并填写相关记录。 1.妇产科有关人员负责为转诊孕产妇联系所转医院专家,同时将孕产妇病情向专家或专家所在科室值班医生汇报。 2.根据患者意愿,医院用急救车将危重孕产妇转诊至定点联系医院,选派专门医护人员护送。护送医护人员向接诊医生介绍孕产妇病情和前期诊治情况。 3.定期收集整理急救转诊情况并进行分析,沟通协调有关转诊医院和专家,协助做好危重孕产妇急救转诊工作。

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试行)

XX县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 (试行) 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妇幼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衡量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是降低两个死亡率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高危孕产妇管理,提高管理质量,确保每位高危孕产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健和诊疗,特制定《XX县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试行)》。 一、目标 高危孕产妇筛查率 100%,管理率100%,转诊到位率 100%,,住院分娩率 100%。 二、高危孕产妇诊断及上报范围 高危孕产妇:是指凡妊娠期因某种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与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现代医学认为高危妊娠除病理因素外应该扩大到社会、经济、交通、文化等社会高危因素。在产前检查时除发现有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孕妇外,还应将居住在高山偏远、交通不便、丈夫长期不在家以及观念落后、贫困的孕妇,也作为高危孕妇来进行孕期高危管理,尽早处理,并动员她们提前住院待产。具体上报范围为: 1、孕妇进行高危妊娠产前评分达5分者须按常规要求上报妇保院项目办。评分标准参照卫生部《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见附件3)。

2、孕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头晕、下肢浮肿、阴道流血、腹痛、休克时等不适症状。 三、管理程序 (一)筛查、评分与登记 各单位在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时,严格按照《高危妊娠产前评分标准》(附件 2)进行高危筛查和评分,高危评分实行累分制(高危因素有两项以上的,其分数累加)。发现高危孕妇要及时建档管理,按年度编号,在孕产妇保健手册封面上做好红色标识或盖高危章,并在高危孕产妇登记本中详细记录。 (二)报告与反馈 村级发现或怀疑高危孕产妇应及时报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负责管理全乡镇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将辖区新增的高危孕产妇报县妇幼保健机构,县级医疗机构产科门诊及住院新增的高危孕产妇及时向县妇幼保健机构报告。县妇幼保健机构每月对全县的高危孕产妇进行汇总、每季度上报市妇保院。 县级妇幼保院将助产机构筛出的高危孕产妇信息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户口所在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站)将高危孕产妇情况反馈给其所在村的村医。 (三)转诊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一、医护人员应当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发现孕产妇健康状况有变化时,立即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上顺序标注评估结果和评估日期。 二、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

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四、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五、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应当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六、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2020年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培训试卷(精选干货)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 工作培训试卷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 工作培训试卷 姓名:单位 得分 一、填空题 1、对于筛查( )的孕妇,应当在其《母子健康手册》上标示( ),按照要求进行管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2、对于筛查结果()的孕妇,应当在其《母 子健康手册》上( )。 3、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 )、黄 ( )、橙色( )、红色 ()、紫色( )”( )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4、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

纳入高危孕产妇( ),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 保做到( )、()、()、( )、(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5、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 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 定( )、( )和()。... 文档交流仅供参考... 二、单选题 1、绿色标识( ) A、妊娠风险低 B、有妊娠合并症C、有并发症D、有不良孕产史 2、黄色标识() A、无孕产期合并症 B、无并发症 C、妊娠风险高 D、妊娠风险一般 3、橙色标识() A、妊娠风险一般B、妊娠风险高 C、妊娠风险较高 D、无妊娠风险

4、红色标识( ) A、妊娠风险高B、妊娠风险一般 C、妊娠风险较高 D、无妊娠风险 5、紫色标识( ) A、孕妇患有传染性疾病 B、无妊娠风险、无传染病 C、孕妇可以不伴有其他颜色的风险标识 D、妊娠风险一般 答案 一、填空题 1、未见异常;绿色标识 2、阳性;标注筛查阳性 3、低分险;一般风险;较高风险;高风险;传染病;5 4、专案管理;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5、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应急预案

危重孕产妇急救方案

xxx 人民医院 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根据《山西省急危重症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危重孕产妇抢救、接诊、转诊、管理工作,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加强对危重孕产妇转诊及抢救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领 导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成员:业务副院长 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院感科主任 妇产科主任 办公室设在医务科,主任由xxx 担任, 职责:负责对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的组织、人员、车辆调配和协调工作,保证产科绿色转诊通道的畅通。 二、重症孕产妇抢救专家组 组长:业务副院长主任医师

副组长:分管副院长 妇产科主任主治医师 副主任医师 成员:妇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妇产科副主任主治医师 妇产科主治医师主治医师 心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儿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普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麻醉科主任主治医师 妇产科护士长护师 产科副护士长护士 检验科主任主管检验技术 功能检查科主任副主任技师 影像科主任主治医师 职责:负责危重孕产妇抢救、会诊和指导工作,组织转诊。工作要求:妇产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孕产妇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需要多科会诊、抢救的及时报医务科(总值班)组织抢救组成员参加会诊或抢救。 三、工作要求 1.各级各类人员要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保证县域内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得到及时救治。对需转诊的孕产妇要严格按照《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执行,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安全转运。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应立即请上级急救医院的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3.加强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妇产科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妇产科门诊要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做好孕期保健监管工作,对高危孕产妇要严加管理,掌握相关资料,做好登记,指导正确就医,为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母婴安全。 5.全院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保证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设备、药品等完好无缺,规范操作,杜绝急危重症孕产妇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附:1. 急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 2.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 3.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4.急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流程 2015 年6 月15 日 附 1 急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 1.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危重孕产妇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救治或让孕产妇自行转诊。 2.在医务科(或总值班)的组织协调下,负责疑难、危重、重症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27014

附件4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

其他 3.妊娠并发症 t 双胎妊娠; 先兆早产;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巨大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除外红、橙色):妊娠期肝內胆汁淤积症; 胎膜早破; 羊水过少; ? 羊水过多; M36周胎位不正; 低置胎盘; 橙色(较高风 险)1.基本情况: 年龄$40岁 BMIM28 2.妊娠合并症 较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功能11级,轻度左心功能障碍或者EF40%?50% 需药物治疗的心肌炎后遗症、心律失常等 瓣膜性心脏病(轻度二尖瓣狭窄瓣口〉cm2,主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50mmHg,无合并症的轻度肺动脉狭窄,二尖瓣脱垂,二叶式主动脉瓣疾病,Marfan 综合征无主动脉扩张) 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直径V45mm),主动脉缩窄矫治术后 经治疗后稳定的心肌病 ■ 各种原因的轻度肺动脉高压(V50mmHg) 其他 呼吸系统疾病: 哮喘 脊柱侧弯 胸廓畸形等伴轻度肺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疾病: 原因不明的肝功能异常 仅需要药物治疗的肝硬化、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 泌尿系统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伴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肌肝超过正常值上限)內分泌系统疾病:

需药物治疗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泌乳素瘤 肾性尿崩症(尿量超过4000ml/日)等 血液系统疾病: 血小板减少(PLT 30-50X107L ) 重度贫血(Hb 40-60g/L ) ) 凝血功能障碍无出血倾向 易栓症(如抗凝血酶缺陷症、蛋白C 缺陷症、蛋白S 缺陷症、抗磷脂 综合 征、肾病综合征等) 免疫系统疾病:应用小剂量激素(如孩的松5-1 Omg/天)6月以上, 无临床 活动表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IgA 肾病、类风湿性关节 炎、干燥综合 征、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等) 恶性肿瘤治疗后无转移无复发 智力障碍 精神病缓解期 神经系统疾病: 癫痫(失神发作) 重症肌无力(病变波及四肢骨骼肌和延脑部肌肉)等 其他 3.妊娠并发症 三胎及以上妊娠 Rh 血型不合 疤痕子宫(距末次子宫手术间隔V18月) 疤痕子宫伴中央性前置胎盘或伴有可疑胎盘植入 各类子宫手术史(如剖宫产、宫角妊娠、子宫肌瘤挖除术等)M2次 双胎、羊水过多伴发心肺功能减退 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 原因不明的发热 产后抑郁症、产褥期中署、产褥感染等 红色 (高风 险) 1.妊娠合并症 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N50mmHg ),如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 闭等 复杂先心(法洛氏四联症、艾森曼格综合征等)和未手术的紫纟甘型心 脏病 (Sp02V90%): Fontan 循环术E 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瓣口 V ),主动脉 瓣狭窄(跨瓣压差M50mrnHg )、马凡氏综合征等 各类心肌病 感染性心內膜炎 急性心肌炎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规章制度

妊娠风险筛查评估制度 一、医护人员应当结合孕产期保健服务,发现孕产妇健康状况有变化时,立即进行妊娠风险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相应管理措施,并在《母子健康手册》上顺序标注评估结果和评估日期。 二、各级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孕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管理。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1.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孕产期保健工作规范》以及相关诊疗指南、技术规范,规范提供孕产期保健服务。 2.对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应当尽快转诊到三级医疗机构。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医疗机构应当将其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共同研究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 三、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有条件的原则上

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四、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县级及以上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五、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而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应当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六、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和《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范。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怀孕至产后42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一、工作职责 (一)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1.负责在现有孕产期管理制度中强化孕产妇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制订实施方案。 2.负责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状况,明确重点人群、关键环节,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负责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的质量控制、评价和监督。 (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

1.掌握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整体状况,定期分析,提出干预措施和建议。 2.受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委托,定期对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 3.负责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上报及反馈。 4.组织开展辖区内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业务培训。(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遵照本规范和相关诊疗规范、技术指南等,开展与职责和能力相适应的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 2.做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信息的采集、登记和统计,并按照要求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首次建册的孕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对建册孕妇进行随访管理;对产后42天内的产妇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 4.开展助产服务的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应当对孕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分级;根据评估结果,落实妊娠风险管理。 二、工作内容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包括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妊娠风险管理和产后风险评估。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流程图见附件1。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2018

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做好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防止高危孕产妇病情加重和意外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1、强化首诊妊娠风险筛查责任制。首诊医师对首次就诊建档的 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见附件1),筛 查结果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中。 2.首诊医师对妊娠风险筛查为的孕产妇要进行妊娠风险评估分 级(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表见附件2),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分别以“绿(低风险)、黄(一般风险)、橙(较高风险)、红(高风险)、紫(传染病)”,并用5种颜色进行分级标识,以便加强分类管理。 3.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绿色”“黄色”的孕产妇可接受孕产期保健和住院分娩。如有异常,尽快转诊到上级医院。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的孕产妇,原则上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院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收治,进行科内或院内会诊,并报告院领导,同时联系安排随时准备转诊。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红色”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尽快到三级医疗机构接受评估以明确是否适宜继续妊娠。如适宜继续妊娠,应当建议其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原则上应当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分娩。 对妊娠风险分级为“紫色”的孕产妇,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相关要求进行管理,并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综合干预措施。 4、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及以上的孕产妇除按

上述要求处理外,应注意签写“妊娠风险筛查阳性孕产妇转诊单”及“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分级报告单”,联系上级医院安全转运孕产妇,保证孕产妇的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5.孕产期保健服务过程中,要对孕产妇妊娠风险进行动态评估,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妊娠风险分级和管理措施。并进行高危专案管理,保障高危孕产妇就诊需求。要注意信息安全和孕产妇隐私保护。 6.严格落实高危专案管理。将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作为重点人群纳入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和“红色”的孕产妇,要及时向辖区妇幼保健机构报送相关信息,并尽快与上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联系,做好转诊。由上级医疗机构制订个性化管理方案、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对于患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应当由三级医院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本人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7.发生紧急情况和意外情况时,要依托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专家组,指导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工作。 8.畅通危急重症转诊救治绿色通道。对于病情需要转运且具备转运条件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安排医务人员携带急救用品、相关病历资料随车护送转诊至上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对于不具备转运条件的,请求上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通过电话、

危重孕产妇急救方案2016

来安县人民医院 危重孕产妇急救转诊实施方案 为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加强危重孕产妇抢救、接诊、转诊、管理工作,畅通绿色通道,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实施方案。 一、加强对危重孕产妇转诊及抢救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涂修龙 副组长:张玉梅 成员:李玉明黄智慧陶立凤蔡秀琴沈云潘美荣职责:负责对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的组织、人员、车辆调配和协调工作,保证产科绿色转诊通道的畅通。 二、重症孕产妇抢救专家组 组长:张玉梅 副组长:李玉明沈云 成员:徐巧玲贾贤珠刘宏莉洪爱勤徐基伟董锦园 盛晓梅汤家才李生勤潘美荣章晓平张庆武职责:负责危重孕产妇抢救、会诊和指导工作,组织转诊。工作要求:妇产科主任、护士长组织本科医护人员负责危重孕产妇常规接待、抢救及转诊工作。需要多科会诊和抢救的及时报医务科

(总值班)组织抢救专家组成员参加会诊或抢救。 三、工作要求 1.各级各类人员要高度重视危重孕产妇抢救、转诊及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保证危重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2.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保证县域内的急危重症孕产妇得到及时救治。对需转诊的孕产妇要严格按照《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执行,做好各项工作,保证安全转运。对于不宜转运的孕产妇,应立即请上级急救医院的专家会诊,指导治疗。 3.加强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妇产科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加强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妇产科门诊要结合“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做好孕期保健监管工作,对高危孕产妇要严加管理,掌握相关资料,做好登记,指导正确就医,为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奠定基础,保障母婴安全。 5.全院各部门要全力配合危重孕产妇急救工作,保证参加抢救人员及时到位,设备、药品等完好无缺,规范操作,杜绝急危重症孕产妇由于救治不及时造成的意外事件发生,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附:1. 急危重孕产妇抢救制度 2. 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 3. 急危重孕产妇管理制度 4. 急危重症孕产妇转诊流程

高危孕产妇管理办法

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办法(试行) 为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降低高危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规范高危孕产妇保健服务及网络建设,保障母婴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范围及分类 (一)高危妊娠的定义 凡妊娠时具有各种危险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健康,或导致难产者称为高危妊娠。 (二)高危妊娠的范围 1、基本情况: 年龄<18岁或≥35岁;体重<40公斤或>85公斤或过度肥胖(超标准体重20%);身高<145公分;先天异常或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2、不利环境、社会因素: 文盲,经济困难,无产前检查,计划外妊娠,有吸烟(每天10支以上),酗酒等不良习惯。 3、异常妊娠及分娩史: 不孕症、流产>2次、早产、死胎、死产、畸形儿、阴道难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史、新生儿死亡、新生儿溶血病。 4、孕早期有病毒感染,服用过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有射线接触史,可疑致畸物质接触史及职业毒物接触史。 5、妊娠合并症: 妊娠合并心脏病、肝病、高血压、肾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血液病、严重贫血、肺结核、胸廓畸形、精神病、性病及其他感染等。 6、妊娠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羊水过少或过多、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兆早产、胎膜早破、母儿血型不合、过期妊娠等。 7、可能发生分娩异常的因素: 胎位异常、巨大胎儿、骨盆异常、软产道异常、多胎妊娠、多产妇(≥3产次)、盆腔肿瘤等。 (三)高危妊娠分类 高危妊娠可分为一般高危妊娠与严重高危妊娠两大类。凡有下列情况者属严重高危妊娠: 1、异常产史 2、畸胎史 3、死胎史 4、疤痕子宫 5、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心脏病、肝病、慢性高血压、肾脏病、红斑狼疮、糖尿病、甲亢或甲低、血液病、重度贫血、肺结核、胸廓畸形、精神病、性病及其他严重感染等。 6、妊娠合并妇科肿瘤 7、(中)重度妊高征 8、产前出血 9、≤34周先兆早产 10、过期妊娠

市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规范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保障母婴安全,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卫妇幼发〔2017〕42 号)、《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的通知》(国卫办妇幼发〔2017〕35 号)、《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鄂卫生计生发〔2017〕25 号)、《襄阳市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襄卫生计生办发〔2018〕52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孕产妇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怀孕至产后 42 天的妇女进行妊娠相关风险的筛查、评估分级和管理,及时发现、干预影响妊娠的风险因素,防范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母婴安全。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施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分级管理,提高全市高危孕产妇保健管理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二)工作指标 1、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率达 100%。 2、基层机构妊娠风险筛查阳性孕产妇转诊率达 100%。

3、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率达 100%。 4、孕产妇产检信息录入率达 100%,信息完整率达 95%以上,录入及时率达 90%以上。 二、管理对象 包括怀孕至产后 42 天内的孕产妇。 三、工作内容 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包括妊娠风险筛查、妊娠风险评估分级、妊娠风险管理和产后风险评估。孕产妇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流程图(见附件 1)。 (一)妊娠风险筛查 首诊医疗机构为孕妇免费发放《母子健康手册》(或《孕产妇保健手册》,以下统一简称《手册》)作为产科门诊病历使用,告知孕妇下载“妇儿健康”APP,推广电子版母子健康手册使用,对首次建册的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筛查(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表见附件 2),符合筛查表中 1 项及以上情形的即认为筛查阳性。同时,将妊娠风险筛查结果填写在《手册》上,并录入湖北省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 1.筛查内容。 筛查项目分为“必选”和“建议”两类项目。必选项目为对所有孕妇应当询问、检查的基本项目,建议项目由筛查机构根据自身服务水平提供。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可根据当地实际适当调整必选和建议检查项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