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十进的关系。能够正确地数出1000以内的数,初步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田字格、正方体、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数的过程,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数数,感知1000以内数的概念。认识计数单位“千”,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

难点:1、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数如何数。

2、体会千以内数的数位的意义,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1、让学生数田字格、复习数数方法个、十、百之间的进率。

首先让学生快速的在田字格纸上数出10个格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10个一是十。

其次让学生在田字格纸上快速地数出100个格子,让学生汇报怎么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10个十是一百。

2、引出“千”,初步感知1000

让10个数出100个田字格的同学到前面展示,再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田字格,先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再让全体同学一百一百地数。老师点出10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感受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从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数田字格的活动,复习100以内数数的方法,同时引出计数单位“千”,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二)、自主探究,感知进率

1、感“百”和“千”的进率,让学生跟着课件数小正方体。回答一个一个的数,10个

一是(十),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接着教师说通过数田字格,数小正方体等活动。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发现?先让学生议一议,再交流汇报,得出当物体的个数少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的数,当物体的个数多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如果物体的个数再多些,可以一千一千地数。

(设计意图:“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旨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发现数数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认识计数单位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由1000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说一说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学生动手操作,自己数一数。

小组交流。小组汇报。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000个一是1000,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生:2、我是一十一十地数,100个十是1000,所以有1000个小正方体。

生:3、我是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一共有1000个小正方体。

师追问:你为什么用此方法?

如果小正方体的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

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汇报。

完成教材75页做一做。

2.读、写1000以内的数。

出示计数器,师拨出126.

怎样读写这个数呢?

学生自己试着读、写这个数。

小组交流汇报。

师追问:你这么写是怎样想的?

你能说说这样读的想法吗?

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拨出304

让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读、写这个数。

小组交流、汇报,并说出304的组成。

师追问:“你为什么在十位写0?”“为什么读作三百零四?”

师拨出580.

学生独立读、写这个数。

全班交流说说读、写的方法及数的组成。

(三)联系生活,感受大数

1、先请学生估一估北山小学做广播操时有多少人?然后老师告诉大家有600人,再加上400人才够1000人,让学生想象一下,1000人有多少人?

2、感受1000张纸的厚度,让学生把12本数课本摞起来,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它的厚度。

3、让学生看课件,估一估有多少个椭圆。

最后小结

(四)直观操作,实破难点

(1)让学生利用计数器数接近整百或者一千的数

①一个一个的数,从188数到204,先让学生尝试数,然后让学生展示。最后教师在课件上展示数数的方法。

②一个一个的数,从999数到1000,同样先让尝试数,然后让学生展示,最后老师借助计数器展示数数的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数数,让学生直观理解接近整百、一千的数的数数的方法。)

(五)巩固练习,升化提高

1、我会数数

①一个一个的数从803数到812

②一个一个的数从987数到一千

2、我会填空

①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

(六)全课总结

让学生谈今天有什么收获,通过学生谈收获将对今天学习的知识做一个总结。

国际商务英语阅读1 (1)

第2单元 出口、进口与对等贸易 辨认出口机会 出口面临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信息的匮乏。通常一个公司的产品会有许多需求市场,不过由于许多需求市场都不在本国,基于文化、语言、距离以及时间的不同,公司很难找到这些需求市场。事实上全世界有180多个国家,各个国家之间又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这些使得辨认出口机会更加困难了。面对这样复杂以及多样化的市场,企业很多时候在寻找出口伙伴时显得优柔寡断也就不足为奇了。 国际比较 克服出口信息不对称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搜集信息。我们先以德国为例。德国有一些贸易协会、政府代理商以及商业银行为企业牵线搭桥,帮一些小公司寻找出口机会。日本也有类似这样的商业机构,譬如日本国际工商业会社,总是积极地帮出口商寻找出口机会。此外,日本许多公司都是综合商社的分公司。综合商社是日本特有的综合贸易公司,由于办事处遍布全世界,它能够积极不断地为大大小小的分公司提供各种出口信息。日本、德国公司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能够为他们的出口企业搜集到世界各地的技术经验、出口信息以及其他资源。 与德国、日本那些竞争对手相比,美国的许多企业在寻找出口机会时就显得有些盲目,在信息搜集上处于劣势。这种差异一部分是历史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日本、德国都把对外贸易作为支柱产业,而美国一直到近期还是一个相对自给型的国家,对外贸易在美国经济当中只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虽然近两年美国对外贸易在国内经济当中的分量比20年前重了许多,然而美国依然没有一个类似于日本或者德国那样的商业机构帮助出口企业搜集信息。 信息来源 尽管美国处于劣势,美国企业也在不断提高搜寻出口机会的意识。美国商务部及其在全国各地的办公室是美国最大的出口信息源,其下属的两个独立机构——国际贸易局、美国对外商业服务中心都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智力援助并且积极地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他们为潜在出口商提供一份“光辉前程”名单,名单上列出了某种行业海外市场潜在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此外,美国商务部专门成立了一个针对海外14个主要出口市场的“比较购物服务”中心。企业缴纳很少的费用就可以获得一份某产品目标市场的顾客调查报告,报告不仅提供该产品海外市场的可销售性,而且对竞争者、比较价格、营销渠道以及可能的销售代表人员都作了详尽的描述。调查报告是由美国商务部的官员进行实地考察而得出的。 商务部还会组织一些贸易活动帮助潜在出口商与外界接触,拓展海外市场。在一些大城市举办的国际贸易展览会上,美国商务部也会组织出口企业参展。另外,美国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泊头市齐桥学区五军寨小学潘蕊一、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课本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第一课时(见教材P67-68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内容中一些重要的数的概念,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教学读写和组成,然后教学数大小的比较。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估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本节课教材创设了一幅体育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 三、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家长的一些教学,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已十分熟悉。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四、教学依据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小学生能说出各个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显示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的意义,能认、读、写数。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公开课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初步体会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 教学重难点: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口算 2、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小火车把我们送到了哪里? 3、课件出示羊村课堂图片。 4、师生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喜羊羊吗?喜羊羊长得即可爱又聪明,老师也很喜欢它,今天喜羊羊和他的朋友也来到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喜羊羊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挑战性的题目,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整个教学过程以喜羊羊为主线开展教学过程。) 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活动一:猜一猜 课件出示体育馆图片。 师引导学生:这是北京体育馆,猜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生猜的各不相同) 师:对!这个体育馆能坐好多好多的人,要用一个比100大的多的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 板书课题: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 活动二:数一数 (一)、多媒体演示,进一步理解10个一百是一千。 师:大的数都是由一些小的数组成的,咱们看看电脑演示。 1、课件出示教材中零乱散放的1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 2、交流数的方法。 1 3、课件演示一个一个地数,并得出10个一是一十。(板书) 4、课件演示十个十个地数,并得出10个十是一百,(板书) 师:如果要数更大的数,你想怎么数?为什么? 5、课件出示很多小正方体,(出现1000块的凌乱方块)估一估,现在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随意估计,到底有多少个?怎样数得速度快、数得准? 师:看看现在喜羊羊把它变成了什么形状?(课件变成10×10×10立方体方块图)这个大立方体上一共有多少块小正方体?怎样数?(课件演示从下一层一层地拉出,学生从100数到1000)中间可适当穿插问题,让学生回答,了解掌握情况,如一百为一层,2层是几个百?3个百后面是几个百?5个百再添一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2.了解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3.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初步掌握类比的思想方法。 4.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重点: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化简 一.课前预习: 活动1 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1. 观察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你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释吗? (1)等式63=2 1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 (2) 等式52=15 6--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 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猜想出分式有什么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2 类比得到分式的基本性质 1.若a 、x 、y 都是不为0的数,将 x 1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y ,得到xy y 2.分式x 1与xy y 相等吗? 3.将分式 ax x 2的分子与分母都除以x ,得到a 2,分式ax x 2与a 2相等吗? 4.如何用语言和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不同颜色”画出你认为的关键词.) 用式子表示是B A =())(??B A ; B A =)()(÷÷B A (其中M 是____________的整式)。 (2)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注意什么? 活动3:合作探究 1.下列各式相等吗?为什么? (1)xy x 2 = )(2xy ; (2)ab b a + =)()(b a ab +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详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预案 始丰小学—邢袁玫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74~75页例1、做一做以及第79页练习十六1、2。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个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本单元分两段,先教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再教学读写和组成以及算盘的使用,把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本节课教材展示了体育馆这样一个场景,让学生在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用数学的愿望。本节课的学习为进一步学习10000以内数的认识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通过直观的数数,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掌握数数的方法。 2.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制关系的理解。 3.结合生活实际感受1000以内的数,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合作能力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并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1000根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根据班级人数猜一猜听课老师有几名,整个教室有几个人 2.观看图片,感受生活中的数(小学集会图片)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比赛吗?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运动比赛,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小段视频,我 们来看一看。 (出示篮球比赛观众的视频) 2.你能不能估一估体育馆有多少人呢? 师:大家都估计比我们已经学过的100多得多,生活中有很多比100多得多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比100大的数 二、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一)认识1000 1.出示10个小正方体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小正方体,请看大屏幕,你能数一数有几个吗? 你是怎么数的?[预测:一个一个数] 问: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几? 小结:一个一个数,10个一是十。(板书) 2.出示100个小正方体 师:猜一猜这里有几块小正方体。[100块] 师:到底有几块,我们就要来数一数 你觉得怎么数能做到又对又快?还一个一个数吗?[十个十个数] 怎么羊排能够看得更清楚呢?像我们刚刚那样排

分式的基本性质同步练习1

分式的基本性质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 写出等式中未知的分子或分母: ①x y 3= ()2 3x y ②) ()).(().(2 x xy y x x y x x +=+=+ ③ y x xy 257=( ) 7 ④ ) () ).( ()(1b a b a b a += -= - 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负号: ①=-- y x 25 ; ②=---b a 3 . 3. 等式 1) 1(12 --=+a a a a a 成立的条件是________. 4. 将分式b a b a -+2.05.03.0的分子、分母中各项系数都化为整数,且分式的值不变,那么变形 后的分式为________________. 5. 若2x=-y ,则分式 2 2y x xy -的值为________. 三、认真选一选(每小题4分,共16分) 1. 把分式 y x x 322-中的x 和y 都扩大为原来的5倍,那么这个分式的值 ( ) A .扩大为原来的5倍 B .不变 C .缩小到原来的51 D .扩大为原来的2 5倍 2. 使等式 27 +x =x x x 272+自左到右变形成立的条件是 ( ) A .x <0 B.x >0 C.x ≠0 D.x ≠0且x ≠-2 3. 不改变分式2 7132 -+-+-x x x 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分母中x 的最高次数式的系数都是正数,应该是( ) A. 27132+-+x x x B.27132 +++x x x C.27132---x x x D.2 71 32+--x x x 四、解答题:(共42分)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5.1.2 分式的基本性质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变号法则,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2.通过分式的恒等变形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渗透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2.难点: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变号法则进行分式的恒等变形. 三、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数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由学生小结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即: 2.加深对分式基本性质的理解: 例1 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由学生口述分析,并反问:为什么c≠0? 解:∵c≠0, 学生口答,教师设疑:为什么题目未给x≠0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解:∵x ≠0, 学生口答. 解:∵z ≠0, 例2 填空: 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开展竞赛,看哪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并能小结出填空的依据. 练习1: 化简下列分式(约分) (1)2a bc ab (2) (3) 教师给出定义: 把分式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叫分式的约分. 问:分式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分式的基本性质 在化简分式 时,小颖和小明的做法出现了分歧: 小颖: 小明: 你对他们俩的解法有何看法?说说看! 教师指出:一般约分要彻底, 使分子、分母没有公因式. d b a 24c b a 323223-()()b a 25b a 152 +-+-y x 20xy 5222x 20x 5y x 20xy 5= x 41xy 5x 4xy 5y x 20xy 52=?=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案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分式的基本性质.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变形的依据,也是进一步学习分式的通分、约分及四则运算的基础,使学生掌握本节内容是学好本章及以后学习方程、函数等问题的关键,对后续学习有重要影响.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非常接近,只是将分数的基本性质中“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替换成“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这里的由“数”到“式”是数学中抽象化的表现.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及其初步运用.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 (2)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学生学习类比的思想方法,培养类比转化的思维能力. 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会用分式的进本性质探求分式变形的符号法则,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培养正确进行分式变形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分子和分母都要变形,而且都要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避免学生出现只乘分子或只乘分母的错误,也要避免只乘分子和分母中部分项的错误,另外还要避免出现所乘(或除以)的整式不是同一个整式的错误.所以,本节课的难点是灵活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式的变形.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下列分数是否相等?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1)3 4 和 15 20 ;(2) 9 24 和 3 8 . 解:(1)33515 44520 ? == ? ;(2) 9933 242438 ÷ == ÷ . 可以进行变形的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新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公开课用)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西宁市五四小学薛刚【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 68?69页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知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点】 知道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教学难点】“拐弯数”的数法,数感的建立。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班有多少位同学吗?(59 位) 59 是我们已经学过的100 以内的数; 同学们猜一猜我们全体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位同学呢? 一个班大约有60 人,5 个班大约有多少人呢?(大约有300 人)

300 是不足100 还是超过100 的数呢?(超过100 的数)(2)(出示全校师生图片)那我们全校大约有多少位同学呢?一个年级大约有 300 人,六个年级大约有1800 人。 1800 是100 以内的数还是超过100 的数呢?(超过100 的数)看来我们以前学过的100 以内的数已经不够用了,今天开始我们将要学习更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一千以内的数 二、实践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1 请看大屏幕,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 个)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一个一个地数)一个一个地数,10 个一是十。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 个一是十 PPT 出示10 个10 个的小正方体,引导学生一十一十的数,一直数到一百。 师:我们刚才是怎么数的呢?数了几个十?(十个十个的数,数了10 个)。那么一十一十的数,10 个十是多少呢? (板书)一十一十的数,10 个十是一百师:请从一百往后数,数到一千,你行吗?有没有更的快速的方法呢? 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PPT 出示整百的正方体组合,引导学生一起数,数到一千。 (板书)一百一百地数,10 个一百是一千 师:“千”是我们今天学到的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前面我们还学过哪些计数单位呢?(一、十、百) 师:同学们,整百整百地数,大家会数了,一个一个地数你们会吗?

初中数学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教案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分式的变号法则。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1.分式324 x x +-中,当x 时分式有意义,当x 时分式没有意义,当x 时分式的值为0。 2.分式的基本性质。 (二)实践与探索 1、分式的的变号法则 例1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 (1)a b 65--; (2)y x 3-; (3)n m -2. 例2 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正数: (1)21x x -; (2)3 22+--x x . 注意:(1)根据分式的意义,分数线代表除号,又起括号的作用。 (2)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当括号前添“—”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例3若x 、y 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 232y x 的值如何变化?若x 、y 的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呢? 2、分式的通分 (1)把分数6 5,43,21通分。 解:126261621=??=,129433343=??=,12 10625265=??= (2)什么叫分数的通分?

答:把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而不改变分数的值,叫做分数的通分。 3.和分数通分类似,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公分母。 4.讨论: (1)求分式4 322361,41,21xy y x z y 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中的系数2,4,6,取其最小公倍数12;对于三个分式的分母的字母,字母x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x 3,字母y 为底的幂的因式,取其最高次幂y 4,再取字母z 。所以三个分式的公分母为12x 3y 4z 。 (2) 求分式2241x x -与4 12-x 的最简公分母。 分析:先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即 4x—2x 2= —2x (x -2),x 2—4=(x+2)(x—2), 把这两个分式的分母中所有的因式都取到,其中,系数取正数,取它们的积,即2x (x+2)(x-2)就是这两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请同学概括求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的步骤。 5.练习:填空: (1)()z y x z y x 43231221=; (2)()z y x y x 43321241=; (3) ()z y x xy 4341261=。 求下列各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1)22265,41,32bc c a ab ; (2);2)3(21,)3)(2(1,)2(31++--x x x x x (3)1 1,1,2222-++x x x x x 6、例3 通分 (1) b a 21,21ab ; (2)y x -1,y x +1; 答:1.取各分式的分母中系数最小公倍数;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习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习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

习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习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习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习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2分式的基本性质(1)教案华东师大版.docx

17.1.2 分式的基本性质(1) 教学目标 :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教学重点: 分式约分方法 教学难点: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M B M A B A M B M A B A ÷÷=??=, ( 其中M 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可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识记。 (二)实践与探索 例4、下列等式的右边是怎样从左边得到的? (1)22x xy x y x x ++= (2)1 121122-++=-+y y y y y (y ≠—1). 特别提醒:对22x xy x y x x ++=,由已知分式可以知道x 0≠,因此可以用x 去除以分式的分子、分母,因而并不特别需要强调0x ≠这个条件,再如1 121122-++=-+y y y y y 是在已知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y+1得到的,是在条件y+1≠0下才能进行的,所以,这个条件必须附加强调。 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把下列各式的分子与分母中各项的系数都化为整数。 (1)y x y x 32213 221-+; (2)b a b a -+2.05.03.0. 仔细观察分母(分子)的变化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来解题。深入理解。尝试解题。 例6:约分

(1)4322016xy y x -; (2)4 4422+--x x x 解(2)44422+--x x x =2)2()2)(2(--+x x x =2 2-+x x . 说明:在进行分式约分时,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练习:约分: 222(1)3ax y axy 2()3()a a b b a b -++(2)23()()a x x a --(3)242x xy y -+(4) 2239m m m --(5) 299198-(6) 先思考约分的方法,再解题,并总结如何约分:若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则往往需要先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即化成乘积的形式然后才能进行约分。约分后,分子与分母不再有公因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称为最简分式. (四)小结与作业:请你分别用数学语言和文字表述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运算,用到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发表,互相补充,归结为:(1)因式分解;(2)分式基本性质;(3)分式中符号变换规律;约分的结果是,一般要求分、分母不含“-”。 作业: (五)板书设计 分子分母是单项式 例 约分 分子分母是多项式 (六)教学后记

教案-商务英语阅读-Unit 1- 叶兴国

Unit 1 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introduce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plan; 2. To have a general idea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Style of Management; 3. To be clear about the three main questions of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4. To learn how to read business English passages effectively; 5. To learn to recognize and use some of the relat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Focuses: 1. To have a general idea of the New International Style of Management. 2. To learn how to read business English passages effectively. Difficulties: 1. How to read business English passages effectively. 2. How to remember business 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ASAP. Teaching Time:2 periods. Teaching Procedures: Part I Pre-reading Questions It can be used as lead-in questions. For students, they can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and will have free answers. Part II Extensive Reading In this part, there are two texts and their relevant exercises. By reading the texts in limited time, Teacher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and the reading methods to build reading abilities gradually. 1. Read Text A The New International Style of Management and do exercises; 2. Read Text B New Thinking for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and do exercises; 3. Analyz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e texts; 4. Check the answers to Exercises. Part III Reading Skills: Introduce the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Use three questions to lead students to deal with this part: 1. Why should we do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2. What does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mainly deal with? 3. How can we do the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effectively? If students can not answer the questions, ask them to read through the passages in Reading Skill to get the details of how to do Business English Reading. Part IV Supplementary Reading: New Thinking for a New Financial Order For this part, ask students to finish it by reading first and summarizing it with no more than 50 words. Part V Test Yourself For this part, ask students to finish it by themselves.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and Reflection: 1. Do you want to be a member of thes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Why? 2.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and the local companies in China? Assignment: 1. Review Unit 1, to remember the contents learned. 2. Preview Unit 2, to find difficult points. References: 《商务英语阅读教程Ⅰ教师用书》《牛津英汉双解词典》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P67-68页)。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 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数位:千位,感性认识计数单位:“千”。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数数、读数、写数的方法和数的组成。 2、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关注生活,收集数据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7页,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同上发生了什么事? 猜一猜画面中大约有多少人?(让学生在小组小估一估,说一说,再汇报)刚刚大家说的这些数都是些较大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激趣迁移,引入新知 (一)、出示:小正方体。(10个) 师:1、这有一些小正方体,谁能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 师:2、你们是怎样数出来的?(一个一个的数出来的) 师:3、好,那你来数数看。(学生数,一个一个的出示小正方体)

师:4、正好数了几个一?(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个) 师:5、出示问题:板书: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学生回答) (二)出示:较大一堆小正方体。(100个) 师:1、这有比较多的小正方体,谁能很快的数出有多少个?你们是怎样数的给大家说说,并数数看。(有的可能一个一个的数,有的可能10个10个的数。问:哪种办法又快又好?(生:10个10个的数。) 师:2、我们一块来数一下,好吗?齐数。(演示:10个10 个的数。) 师:3、正好数了几个10?(10个),也就是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个)师:4、出示问题:板书: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 (三)、课件出示:1000个小正方体。 师:1、这有更多的小正方体,怎样能很快的数完?数数看。(学生试着数)师:2、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数的?(交流后,问:哪种方法更好?有的说出一百一百的数。)师:3、师生共同数。(演示;一百一百的数) 师:4、正好数了几个100?(10个)有多少个小正方体?(1000个,板书:千)师:5、出示问题: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 (四)、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然后指名说。)【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数一数,除了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这些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规律,不是由师老师告诉学生的,而是由学生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思维训练落实扎实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A、当物体个数较少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10。 师:B、当物体个数较多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10个十是100。

教案-商务英语阅读-Unit 13-叶兴国

Unit 13 Teaching Objectives: 1. To remember and us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To learn how to deal with marriage frictions; 3. To learn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rk with your head and work with your heart; 4. To deal with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ext A and Text B. Focuses: 1. To learn how to deal with marriage frictions; 2. To learn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rk with your head and work with your heart; Difficulties: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ork with your head and work with your heart ? Teaching Time:2 periods. Teaching Procedures: Part I Pre-reading Questions It can be used as lead-in questions. For students, they can discuss with each other and will have free answers. Part II Extensive Reading In this part, there are two texts and their relevant exercises. By reading the texts in limited time, Teacher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and the reading methods to build reading abilities gradually. Text A Married, with Money a. Let the students skim and scan Text A as quickly as possible to get the answers to Exercises I &II; b.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o Exercises I &II; c. Analyze the language points in the text: 1. The husband wanted her to incorporate to reduce their income, thereby allowing the son to qualify for more aid. 丈夫要她把公司与别家合并以减少收入,这样一来就可让儿子有资格获得更多的经济援助。 2. get bogged down with: 由于……而陷入困境。如:You must not get bogged down with details. 你不 必纠缠于细节之中。 3. Think big and put it in buckets. 做大规划,并把你的梦想分门别类。 4. talk-show host: 访谈节目主持人。访谈节目是一档电视或广播节目,在该节目中,某些名人参加 讨论或被采访,并且经常会回答观众或听众提出的问题。 f. Assign Exercises II and III as their homework. Text B Positive Thinkers a. Several minutes for students to use some basic reading skills to read the text only once, then ask them to do Exercise I; b. Check the answers to Exercise I; c. Point out some language points: 1. Panda Express: “熊猫快餐”是著名的中式快餐连锁店,分店遍布美国各州。 2. After all, it’s hard to eat Chinese food while driving down the freeway. 毕竟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很 难享用中餐。 3. They also share a leadership philosophy that flies in the face of conventional management strategy. 他 们还在某一与传统经营策略背道而驰的领导哲学上取得共识。 fly in the face of: 敢于违抗,悍然不顾。如:Anyone who is tempted to fly in the face of discretion had better think twice. 任何想轻举妄动的人都要三思而行。

人教版小学数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下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的实际操作,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能发现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数意识,发展数感。 2、通过课外搜集和课内汇报,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收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游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计数单位“千”的认识。 2、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难点: 接近整百数、几百几十数拐弯处的数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00,小朋友,你能介绍这个数吗?(读法,写法,组成,数位)。 板书: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 二、收集数据,导入新知: 生活中,你还看到比100大的数吗?(生举例) 1、教师收集:我国野生象的头数为180头;世界上龟的种类数是220种;邹老师的“邹”在新华字典的第648页;…… 2、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大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它的组成。打开信封,倒出小棒,估计一下自己组小棒的根数,小组统一后举手示

意。 二、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到底有多少根呢?分小组进行数一数。 2、学生动手数,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数的过程中。 3、反馈、交流: ①小组各有多少根小棒。看看与估算的结果的大小怎样? ②反馈,交流。 ③将小棒摆放在三个盒子里,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多少根。 ④生演示摆,并板书写法。(师板书:有()个百()个十()个一) ⑤小组学生在组内摆一摆,读一读,说一说组成,并写在作业纸第一个位置上。 ⑥知道了自己的小棒数量,想不想知道全班有多少根小棒呢? ⑦师生共同参与数数。(边数、边写数、边板书数的组成) ⑧重点引导出999到1000的变化情况。 4、感知1000 ①1000是多少个百? ②通过示范,让学生明白10个百就是一千,一千里有10个百。(教师引导出:10个百是(一千)捆成一捆,放在千位上。并板书) ③在没有数位的计数器上拔一千。说说数位。认读千位。 你能马上记住这四个数位吗? 三、联系生活,应用新知: 1、数一数: 青蛙看海:小青蛙为了看大海,努力地边数边跳,现在已经跳了198下了,听说它再跳几下就能看到大海了,我们一起帮它实现梦想。 2、小朋友平时和爸爸、妈妈逛街时有没有注意商品的价格呢?现在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看谁猜得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