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计算系统概述及前景分析

云计算系统概述及前景分析

云计算系统概述及前景分析
云计算系统概述及前景分析

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报告—云计算系统概述及前景分析

引言

云,这个平淡无奇的词到了互联网领域就是另一片天空,云计算、云存储、云阅读等等。近日与所有人息息相关的快递业发生的菜鸟快递与顺丰之争背后隐藏着阿里云与腾讯云对数据的你争我夺。事实上,云是指你作为接受服务的对象,是云端,不管你在何时何地,都能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本文将要讨论的云计算也是云的应用之一。本文将要简要的探讨云计算的定义,并对云计算的系统架构及相关技术做一个简要的归纳梳理,最后就云计算在当下的典型应用分析其行业发展前景。

一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呢?云计算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云计算的一些领先者如Google、IBM等IT厂商又或者其他一些研究机构,依据各自的利益和各自不同的研究视角都给出了各自对云计算的定义和理解。

首先参考维基百科的定义,“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新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咨询机构Gartner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将庞大且可伸缩的IT能力集合起来作为服务提供给多个客户的技术”;而IBM 则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IT服务交付方式,应用、数据和计算资源能够通过网络作为标准服务在灵活的价格下快速地提供最终用户。”

图1 云计算示意图

狭义层次的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广义层面而言云计算则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它的服务。具体而言,由于在后端有规模庞大、非常自动化和高可靠性的云计算中心的存在,人们只要接入互联网,就能非常方便地访问各种基于云的应用和信息,并免去了安装和维护硬件等繁琐操作,同时,企业和个人也能以低廉的价格来使用这些由云计算中心提供的服务或者在云中直接搭建其所需的信息服务。

二云计算体系架构

云计算可以按需提供弹性的服务资源,故而它的表现形式是一系列服务的集合。结合当前云计算的应用与研究,其体系架构可大致分为核心服务、服务管理、用户访问接口这三层构架。

核心服务层将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抽象成服务,这些服务具有可靠性强、可用性高、规模可伸缩等特点,满足多样化的应用需求。服务

管理层为核心服务提供支持,进一步确保核心服务的可靠性、可用性与安全性。用户访问接口层实现端到云的访问。

图2 云计算体系架构

2.1 核心服务层

云计算核心服务通常可以分为3个子层:基础设施即服务层(IaaS, 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层(PaaS, platform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层(SaaS, software as a service)。

1)IaaS提供硬件基础设施部署服务,为用户按需提供实体或虚拟的计算、

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在使用IaaS层服务的过程中,用户需要向IaaS层服

务提供商提供基础设施的配置信息,运行于基础设施的程序代码以及相

关的用户数据。

2)PaaS是云计算应用程序运行环境,提供应用程序部署与管理服务。通过

PaaS层的软件工具和开发语言,应用程序开发者只需上传程序代码和数

据即可使用服务,而不必关注底层的网络、存储、操作系统的管理问题。

由于目前互联网应用平台(如Facebook、Google、淘宝等)的数据量日

趋庞大,PaaS层应当充分考虑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与处理能力,并利用有

效的资源管理与调度策略提高处理效率。

3)SaaS是基于云计算基础平台所开发的应用程序。企业可以通过租用SaaS

层服务解决企业信息化问题,如企业通过GMail建立属于该企业的电子

邮件服务。该服务托管于Google的数据中心,企业不必考虑服务器的管

理、维护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讲,SaaS层服务将桌面应用程序迁移到

互联网,可实现应用程序的泛在访问。

2.2 服务管理层

服务管理层对核心服务层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服务管理包括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保证和安全管理等。云计算需要提供高可靠、高可用、低成本的个性化服务。然而云计算平台规模庞大且结构复杂,很难完全满足用户的QoS需求。为此,云计算服务提供商需要和用户进行协商,并制定服

务水平协议(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使得双方对服务质量的需求达成一致。当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SLA的要求时,用户将得到补偿。

此外,数据的安全性一直是用户较为关心的问题。云计算数据中心采用的资源集中式管理方式使得云计算平台存在单点失效问题。保存在数据中心的关键数据会因为突发事件(如地震、断电)、病毒入侵、黑客攻击而丢失或泄露。根据云计算服务特点,研究云计算环境下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如数据隔离、隐私保护、访问控制等)是保证云计算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除了QoS 保证、安全管理外,服务管理层还包括计费管理、资源监控等管理内容,这些管理措施对云计算的稳定运行同样起到重要作用。

2.3 用户访问接口层

用户访问接口实现了云计算服务的广泛访问,通常包括命令行、Web服务、Web门户等形式。命令行和Web服务的访问模式既可为终端设备提供应用程序开发接口,又便于多种服务的组合。Web门户是访问接口的另一种模式。通过Web 门户,云计算将用户的桌面应用迁移到互联网,从而使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访问数据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虽然用户通过访问接口使用便利的云计算服务,但是由于不同云计算服务商提供接口标准不同,导致用户数据不能在不同服务商之间迁移。为此,在Intel、Sun和Cisco等公司的倡导下,云计算互操作论坛(CCIF, cloud computing interoperabilityforum)宣告成立,并致力于开发统一的云计算接口(UCI, unified cloud interface),以实现“全球环境下,不同企业之间可利用云计算服务无缝协同工作”的目标。

三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云计算的目标是以低成本的方式提供高可靠、高可用、规模可伸缩的个性化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数据中心管理、虚拟化、海量数据处理、资源管理与调度、QoS 保证、安全与隐私保护等若干关键技术加以支持。据《2014-2020年中国云计算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指出云计算的五大关键技术如下: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管理技术、编程方式以及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3.1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它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减少软件虚拟机相关开销和支持更广泛的操作系统。通过虚拟化技术可实现软件应用与底层硬件相隔离,它包括将单个资源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的裂分模式,也包括将多个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的聚合模式。虚拟化技术根据对象可分成存储虚拟化、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计算虚拟化又分为系统级虚拟化、应用级虚拟化和桌面虚拟化目。在云计算实现中。计算系统虚拟化是一切建立在“云”上的服务与应用的基础。虚拟化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CPU、操作系统、服务器等多个方面,是提高服务效率的最佳解决方案。

所以,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单一虚拟化,它是涵盖整个IT架构的,包括资源、网络、应用和桌面在内的全系统虚拟化,它的优势在于能够把所有硬件设备、软件应用和数据隔离开来,打破硬件配置、软件部署和数据分布的界限,实现IT架构的动态化,实现资源集中管理,使应用能够动态地使用虚拟资源和

物理资源,提高系统适应需求和环境的能力。

对于信息系统仿真,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并降低成本,更大的意义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众所周知,信息系统仿真系统是一种具有超大计算量的复杂系统,计算能力对于系统运行效率、精度和可靠性影响很大,而虚拟化技术可以将大量分散的、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计算能力,整合到计算高负荷的计算机或服务器上,实现全网资源统一调度使用,从而在存储、传输、运算等多个计算方面达到高效。

虚拟化是IaaS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云计算的最重要特点。虚拟化技术特点总结如下:

1) 资源分享。通过虚拟机封装用户各自的运行环境,有效实现多用户分享数据中心资源。

2) 资源定制。用户利用虚拟化技术,配置私有的服务器,指定所需的CPU 数目、内存容量、磁盘空间,实现资源的按需分配。

3) 细粒度资源管理。将物理服务器拆分成若干虚拟机,可以提高服务器的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而且有助于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和节能。

基于以上特点,虚拟化技术成为实现云计算资源池化和按需服务的基础。

3.2 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

云计算系统由大量服务器组成,同时为大量用户服务,因此云计算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存储数据,用冗余存储的方式(集群计算、数据冗余和分布式存储)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冗余的方式通过任务分解和集群,用低配机器替代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来保证低成本,这种方式保证分布式数据的高可用、高可靠和经济性,即为同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云计算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数据存储系统是

Google的GFS和Hadoop团队开发的GFS的开源实现HDFS。

3.3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需要对分布的、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因此,数据管理技术必需能够高效的管理大量的数据。云计算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是Google的BT sT~lO数据管理技术和Hadoop团队开发的开源数据管理模块HBase。由于云数据存储管理形式不同于传统的RDBMS数据管理方式,如何在规模巨大的分布式数据中找到特定的数据,也是云计算数据管理技术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管理形式的不同造成传统的SQL数据库接口无法直接移植到云管理系统中来,目前一些研究在关注为云数据管理提供RDBMS和SQL的接口,如基于Hadoap子项目HBase和Hive等。

3.4 编程方式

云计算提供了分布式的计算模式,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分布式的编程模式。云计算采用了一种思想简洁的分布式并行编程模型Map—Reduce。Map—Reduce 是一种编程模型和任务调度模型。主要用于数据集的并行运算和并行任务的调度处理。在该模式下,用户只需要自行编写Map函数和Reduce函数即可进行并行计算。其中,Map函数中定义各节点上的分块数据的处理方法,而Reduce函数中定义中间结果的保存方法以及最终结果的归纳方法。

3.5 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资源规模庞大,服务器数量众多并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运行着数百种应用,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服务器,保证整个系统提供不问断的服务是巨大的挑战。云计算系统的平台管理技术能够使大量的服务器协同工作,方便的进行

业务部署和开通,快速发现和恢复系统故障,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营。

综上所述,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互联网技术、大规模资源管理等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其研究和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数据中心管理、资源虚拟化、海量数据处理、计算机安全等重要问题。

图3 云计算与相关技术的联系

四云计算的应用

随着各家互联网巨头、硬件厂商乃至诸多科研机构的努力,云计算已经不是空中之谈了,他已经有了很多的应用场景,比如如今已经为众人所知的企业云、云存储、云杀毒等,在未来云计算将在IT产业各个方面都有其用武之地。以下就一些比较典型的应用场景来加以分析。

4.1 云计算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

目前,在物流领域有些运作已经有“云”的身影,如车辆配载、运输过程监控等。借助云计算中的“行业云”,多方收集货源和车辆信息,并使物流配载信息在实际物流运输能力与需求发生以前得以发布,加快了物流配载的速度,提高了配载的成功率。

图4云计算与物流行业

目前行业对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技术的推广和完善,大数据云计算必将对整个物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4.1.1云计算对物流领域的影响

(1)云计算为物流行业有效整合信息资源

我国物流服务市场基本上还处于分散、封闭和无序竞争状态,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规范的物流流程和信息化标准,限制了物流活动向专业化、信息化方向发展。结合当前互联网发展趋势,实现物流信息的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通过云计算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提高了物流企业对整个系统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同时对业务进行支撑的可用性也大大提高了。云计算架构灵活的扩展性,随着整个系统资源和需求的部署而动态进行。云计算的基础本身就是虚拟化,能够把单个的物理资源整合起来划分给更多的用户使用。云计算高效的资源整合为物流企业带来的成本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现在IT设备的淘汰率比较高,更新周期缩短,后期的运维费用也较高。采用云计算的理念来整合资源,投资相对减少很多,不用多占建筑资源,设备更新相对节省,人员的配置也将减少。(2)云计算为物流行业构建云平台

物流行业足够大,涉及面广,天生具有全球化的特点,以服务为核心业务的网络遍布全国和全球。其中国际货代、报关行、仓储和集卡运输等物流公司以及相关链条上的公司,由于与国外机构的紧密合作,平均信息化水平已经高于其他行业,但是公司与公司之间,同一个公司不同的分公司之间,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尚未能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全程的服务。

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正是云计算平台的优势。云计算平台采用云计算核心集

成技术“单点登陆、统一认证、数据同步、资源集成”,和云计算物联网互融技术“端、传、网、计、控五联”,一切将变得简单、便捷、高质、低价、有效、安全。实现物流企业生意全程电子化,实现在线询价、在线委托、在线交易、在线对账和在线支付等服务,让物流生意中的买卖双方尽享电子商务“门到门”服务的便捷,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降低差错率。实现国际物流各类服务商和供应商之间订单的数据交换、物流信息的及时共享、以及交易的支付和信贷融资等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将国际物流业务操作系统和服务平台作为切入点,通过云平台,建立用户基础,构建互联互通网络,深入挖掘用户特征,提高用户黏性,开展快速营销,牢牢把握住客户资源。

(3)云计算为物流行业提供云存储

云存储为物流企业提供空间租赁服务。通过高性能、大容量云存储系统,可以满足物流企业不断增加的业务数据存储和管理服务,同时,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可以有效地保障云存储系统运行安全,确保数据不会丢失。有效减少硬件成本和人力维护成本。

云存储为物流企业提供远程数据备份和容灾。通过高性能、大容量云存储系统和远程数据备份软件,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空间租赁和备份业务租赁服务,物流企业也可租用IDC数据中心提供的空间服务和远程数据备份服务功能,建立自己的远程备份和容灾系统。不仅可以保证本地数据的安全性,还能保证当本地发生重大的灾难时,可通过远程备份或远程容灾系统进行快速恢复。

云存储为物流企业提供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云存储、物联网等技术建立的视频监控平台,所有监控视频集中托管在数据中心,在远程服务器上运行应用程序,应用客户端通过互联网访问它。客户通过网络登录管理网页,即可及时、全面、

准确地掌握物品的可视化数据和信息。

4.1.2 结合云计算的物流行业未来展望

未来的物流行业通过对基础设施运营层梳理物流行业的业务开发、部署、管理上的流程,通过基础设施的整合,物理设备资源使用的规范化、流程化等管理手段,把快递公司分布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器、存储、网络重新划分区域、机架、网段,然后利用虚拟化技术进行资源的池化,实现基本可管理的资源池。最后梳理快递企业的各种业务应用,分配不同的虚拟化资源,进行部署和配置,通过数据中心自动化管理工具帮助快递业实现灵活的业务驱动,其中包括智能监控、自动化部署,把简单的软件堆叠,变为深层次的业务整合和流程整合,达到了高度自动化的IT资源供给服务,真正实现了云计算的价值。

4.2云计算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将降低教育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同时有效地消除教育信息系统中的“孤岛”现象。

4.2.1云计算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1)可以为学校节约计算机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

目前各级大中小学都配备着大量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需求,学校不得不经常购买更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云计算固有的特点使其比其他新技术更容易进入学校。如果使用云计算服务,绝大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端来完成,学校只需让电脑接入互联网即可。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这一特点决定了云计算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可以为学校节约大量的计算机网络交换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和维护成本。

(2)云计算可以为学校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

软件即服务(SaaS)是云计算提供的一种服务类型,它将软件作为一种在线服务来提供。学校接入这类云计算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系统等云服务已经提供,收费低廉,有的甚至是免费。作为客户端的本地电脑只需运行图形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和FireFox浏览器即可享受云服务,不用担心应用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这也极大地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而投入的费用。

(3)云计算可以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

由于对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各个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在病毒猖獗的互联网时代,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越显重要。而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专业人员欠缺的学校特别突出,云计算可以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学校使用云计算服务将数据储存在云端,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提供专业、高效和安全的数据存储。因此无需担心病毒和黑客的侵袭以及由硬件的损坏所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

(4)云计算使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更为便捷

目前我国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学校和教育企业已经建设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并且还在建设更多的教育信息资源。由于可以将教育信息资源存储在云上,这样使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将更为方便与快捷。各个教育机构或信息资源建设人员也可以利用云计算所提供的强大的协同工作能力实现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

图5云计算与教育行业

4.2.2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面临的问题

在云计算教育应用技术的开发方面,高校与企业双方都面临困境,一方面高校院系缺乏应用技术开发方面的经验及技术支持,另一方面相关的通信公司或网络公司掌握了成熟的云计算技术却难以很好地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此外,缺少专门的研究组织。相比国外如美国类似Gartner Group等多个组织致力于研究云计算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我国仅有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等少数几个专门的研究组织在从事云计算方面的工作,而侧重于研究云计算教育应用的组织则更少。

4.3金融行业实施云计算的作用

云计算平台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可以尽可能发挥出它本身的巨大优势,为金融行业带来便利。

4.3.1 金融行业实施云计算的优势

1)加速系统资源整合、降低成本。通过云计算的数据集中存储,可以实现绿色节能、服务器整合、机房规模化,利用虚拟化技术则可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2)具有高可靠性及动态可扩展性。云计算服务器端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数据存储在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也在服务器端运行,计算还是由服务器端来处理,所有的服务分布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在云计算体系中,可以将服务器实时加入到现有服务器群中,提高云的处理能力,如果某计算节点出现故障,则通过相应策略抛弃掉该节点,并将其任务交给别的节点,而在节点故障排除后可实时加入现有集群中。

3)提高系统的计算和存储能力。金融信息系统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地点,采用任何设备登录到云计算系统后就可以进行计算服务;云计算云端由成千上万台甚至更多服务器组成的集群具有大量存储空间和非常快的处理速度。

图6云计算与金融行业

4)提高安全威胁及安全事件快速反应能力。云安全体系的安全威胁发现和响应覆盖了从网络层到应用层的各个层次,而防护阵线也贯穿了云端、网关、终端等多个不同的位置和区域;云安全体系可以提供更加及时有效的威胁识别能力、关联分析能力,可以更好地发现安全威胁和定位威胁位置,更准确地了解全球安全威胁的变化态势。

4.3.2 金融行业实施云计算的风险

云计算具有快速计算和存储能力、高可靠性、动态可扩展性等特点,是IT 领域正在发生的重大技术变革,但它在金融行业应用,如果采用公有云,仍然存在一些主要的信息安全风险。

1)云计算平台中运行的各类云应用没有固定不变的服务器等基础设施,没有固定不变的安全边界,同时由于金融构各信息系统具有集成度高、交互性强等特点,因此,安全域的划分存在一些困难,存在用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2)云服务安全保证问题:由于数据、服务、通信网络被服务商所控制,—旦云计算服务商出现安全问题,如何确保服务的可用性、机密性等,使用户相关利益得到保护。

3)数据优先访问和管理权限风险:通常金融机构数据都有其机密性。但金融机构把数据交给云计算服务商后,具有数据优先访问权的并不是相应金融机构,而是云计算服务商,就不能排除金融机构数据被泄露出去的可能性;此外,虽然金融机构用户把数据交给云计算服务商托管,但数据安全及整合等事宜,最终仍将由金融机构自身负责。

4)数据隔离风险: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大量用户的数据处于共享环境下,即使采用数据加密方式,也不能保证做到万无一失。

5)第三方监管和审计风险:由于云计算的模式,使得服务提供商的权利巨大,导致用户的权利可能难以保证,如何确保和维护两者之间平衡,需要有高级别的监管和第三方审计。

五总结

云计算作为一个大规模的分布式系统,具有高可靠性、易扩展性和用户可配置性等特点,与一般的分布式系统相比也有很多优点。将它与现在的诸多行业结合会发挥出诸多优势,对很多行业产生巨大的优化效应。当然,作为一个数据公共存储平台,它存储了所有用户的各种信息,并且不在用户的物理控制之下,任何操作的不当都有可能引起数据的泄露或损毁,产生不可估量的灾难。由于目前针对云计算平台的具体防护技术还不够成熟,所以云计算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和深化。

科技参考(云计算发展概述)

《编者按》在IT业界看来,云计算有望成为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云“革命”,带来了无数新生意。越来越多中国城市与企业,正拼命挤进这场云计算产业盛宴。在这样的理念和共识下,多个地方政府出台规划、抛出优惠、快速布局,大量企业纷纷涌入、跑马圈地、加大投资,发展云计算可谓风生水起。然而,风光背后,隐忧阵阵,我们也必须敲响警钟。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接成一片“电脑云”。用户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按自己的需求进行运算。IBM的创立者托马斯·沃森曾表示,全世界只需要5台电脑就足够了。比尔·盖茨则在一次演讲中称,个人用户的内存只需640K足矣。云计算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而它也将对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带来根本性的改变。首先,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来说,云计算意味着巨大的商业机遇,他们可以借助云计算在更高的层面上和大企业竞争。其次,从某种意义上说,云计算意味着硬件之死。至少,那些对计算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中小企业,不再试图去买价格高昂的硬件,而是从云计算供应商那里租用计算能力。在避免了硬件投资的同时,公司的技术部门也无须为忙乱不堪的技术维护而头痛,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进行更多的业务创新。 3年前,云计算还仅是一个新概念;现如今,从政府到企业,投资发展云计算热情高涨。而现在,国内宣布推出云计算规划的城市不

下20个,而几乎所有的IT设备和软件厂商都宣布进入云计算领域。 云计算的魅力之所以这么大,在于它被看作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将会给公众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运作方式带来巨大变革。这对于IT企业来说,代表着发展新方向,意味着市场新机会,堪称未来兵家必争之地;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可能是谋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之一,有望成为地方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就国际竞争而言,在云计算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努力发展则可能跻身世界一流,拥有核心优势。 云计算技术的产生、概念、原理、应用和前景2006年谷歌推出了“Google 101计划”,并正式提出“云”的概念和理论。随后亚马逊、微软、惠普、雅虎、英特尔、IBM等公司都宣布了自己的“云计划”,云安全、云存储、内部云、外部云、公共云、私有云……一堆让人眼花缭乱的概念在不断冲击人们的神经。那么到底什么是云计算技术呢?对云计算技术的产生、概念、原理、应用和前景又在哪里? 一、云计算思想的产生 传统模式下,企业建立一套IT系统不仅仅需要购买硬件等基础设施,还有买软件的许可证,需要专门的人员维护。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还要继续升级各种软硬件设施以满足需要。对于企业来说,计算机等硬件和软件本身并非他们真正需要的,它们仅仅是完成工作、提供效率的工具而已。对个人来说,我们想正常使用电脑需要安装许多软件,而许多软件是收费的,对不经常使用该软件的用户来说购买是

云计算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云计算技术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目前,云计算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前景诱人。据国际数据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IDC)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为172亿美元,2013年将增长至442亿美元,未来4年全球云计算市场平均每年将增长26%。IDC 首席分析师弗兰克吉恩斯认为:云计算服务的普及正处于“跨越鸿沟”阶段。另有预测,云计算的全面普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lO年之前属于发展阶段;201-2013年为市场整合阶段;2014-2015年是该技术成熟并普及的阶段。 当前,全球云计算发展整体呈现以下态势: 一是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美国全力推进云计算计划,并重点从https://www.doczj.com/doc/0d6657224.html,政府网站的改革着手,进一步整合商业、社交媒体、生产力应用与云端TT服务同时,2010年美国联邦预算着重加强了对云计算的安排,美国国防信息系统部门(DISA)正在其数据中心内部搭建云环境,美国宇航局(NASA)推出了一个名为“星云”(Nebula)的云计算环境。日本内务部和通信监管机构计划建立一个大规模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以支持所有政府运作所需的信息系统该系统被命名为“Kasumigaseki Cloud”的基础设施将在2015年完工,目标是集中政府的所有TT系统到一个单一的云基础设施,以提高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是企业加快项目布局。国外云计算技术主要由大型TT企业掌握。美国硅谷目前已经约有150家涉及云计算的企业,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微软、谷歌、I]BM、亚马逊、以及业界领军人物Salesforce 等IT巨头公开宣布进入或支持云计算技术开发(见表二),Salesforce宣布会干20l0年推出https://www.doczj.com/doc/0d6657224.html,的应用平台,将发展重点由原来的SaaS延伸到PaaS领域,为用户提供更快捷、更具弹性、

云计算综述报告

云计算综述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

摘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已经成为了IT界的热门技术,甚至被视为将根本改变生活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革命技术。借助云计算,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瞬息之间,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实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的效能。云计算可以被视为网络计算和虚拟化的融合:即利用网格分布式计算处理能力,将IT资源构筑成一个资源池,再加上成熟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技术,是用户可以实时的监控和调配资源。 本文主要首先介绍云计算的概念和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云计算的原理、核心技术,现状,最后是关于云计算的挑战及其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云存储分布式计算 1 云计算的概念 计算机的应用模式大体经历了以大型机为主体的集中式架构、以PC机为主体的客户/服务器分布式计算架构、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及基于Web2.0应用特征的新型架构。计算机的应用模式、技术架构及实现特征的演变史云计算发展的时代背景。 云计算由英文Cloud computing直接翻译而来。这样通俗的得技术术语,却难以找到业界统一的定义。云概念这个术语的诞生和使用纯属偶然,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技术人员都习惯性的将互联网画成一朵“云”来代表,因为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简化网络内部的技术细节和复杂机制来方便讨论新技术。 云计算的定义众多,目前广为认同的一点是,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获得应用所需的资源(硬件、软件、平台)。云计算将计算从客户终端集中到“云端”,作为应用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计算通过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由多台计算机共同完成。用户只关心应用的功能,而不关心应用的实现方式,应用的实现和维护由其提供商完成,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应用。云计算不是一个工具、平台或者架构,而是一种计算的方式。

XXX云计算项目技术方案(详细版)

XXX云计算平台项目技术方案V1.0 2013年4月11日

目录 第1章建设云计算平台的重要意义.......................................................................................... - 3 - 1.1传统IT面临的困境 (3) 1.2云计算概述 (5) 1.2.1什么是云计算............................................................................................................. - 5 - 1.2.2云计算的价值............................................................................................................. - 7 -1.3H3C 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特色 (8) 1.3.1 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组件 ................................................................................. - 9 - 1.3.2 H3Cloud云计算解决方案亮点 ............................................................................... - 13 -第2章需求分析........................................................................................................................ - 18 - 2.1项目背景 (18) 2.2需求分析 (18) 2.3建设目标 (19) 2.4建设要求 (19) 第3章总体设计........................................................................................................................ - 21 - 3.1建设目标 (21) 3.2建设内容 (22) 3.3建设原则 (22) 3.4建设思路 (24) 第4章建设方案........................................................................................................................ - 27 - 4.1系统总体架构 (27) 4.2计算资源池 (30) 4.3存储资源池 (48) 4.4网络资源池 (56) 4.4.1网络设计要点........................................................................................................... - 56 - 4.4.2网络资源池设计....................................................................................................... - 59 - 4.4.3虚拟机交换网络....................................................................................................... - 63 - 4.4.4安全设计................................................................................................................... - 67 -4.5云层设计.. (73) 4.5.1自助式云业务工作流............................................................................................... - 74 - 4.5.2详尽的用户分级管理............................................................................................... - 76 - 4.5.3数据的集中保护与审核........................................................................................... - 77 -4.6虚拟桌面部署 (78) 4.7应用系统迁移 (80) 4.7.1应用系统迁移规划................................................................................................... - 80 - 4.7.2物理机虚拟化迁移(P2V).................................................................................... - 82 -

国内外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6657224.html, 国内外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作者:胡晨辉 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19年第11期 摘要:云计算是当代社会的信息技术的核心,对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 义。云计算在国际上发展时间较短,各国在技术层面的差距较小,中国的云计算发展要落后于许多发达国家,但还有反超的机会。国内应重视对国外云计算发展经验的总结与应用,建立更完善的发展环境来推进云计算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本文对国内外的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国内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国内云计算产业的发展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11-0031-02 0 前言 云计算依托于信息网络,将信息技术资源以弹性化、动态化的方式进行计算及服务,使用户能根据自身需求来使用信息资源。作为IT资源信息处理新模式,云计算加大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基础,也是调整国家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将数据作为战略性资源的信息化社会,云计算能以更经济、更高效的方式来对数据价值进行挖掘,对国家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1 国外的云计算发展环境分析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在云计算的社会环境上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云计算产业的社会发展环境差异主要在信用体系及隐私保护上有较大的体现,发达国家的信用体系相对完整,更重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美国在用户的隐私保护、信息安全保障方面有很大的工作力度,有严格的信息安全管理执行标准,也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也有相应的法律制度,营造了效果极强的云计算发展环境。美国的云计算发展环境建设在世界上居于前列,通过立法来保护用户隐私与信息安全,《电子通信隐私法案》《消费者隐私权力法案》及各州的信息安全法,全面地涵盖了用户信息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美国云计算的标准也有系统的规范,对云服务的质量及安全有非常详细的要求。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上,有《消费信用保护法》《信用机会平等法》等多项法律,对云计算环境下的在线零售及其他支付方式中的卡类数据安全风险有很高的关注程度。 欧盟的云计算发展环境营造更重视用户信心的建立。欧盟的云计算联盟发布了《数据安全法律》《云服务合同》等法规来作为云计算环境的指导方针,并在数据隐私保护工作上,发布了一系列的数据隐私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云计算用户的安全。欧盟国家在国际云计

大数据云计算文献综述

大数据云计算文献综述 一个大数据的调查 摘要: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回顾大数据的背景以及当前发展状况。我们首先介绍大数据的一般应用背景以及回顾涉及到的技术,例如: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以及Hadoop。接下来我们着重大数据价值链的四个阶段,也就是: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对于每个阶段,我们介绍应用背景,讨论技术难题以及回顾最新技术。最后,我们介绍几个大数据的代表性应用,包括企业管理,物联网,在线社交网络,媒体应用,集成智慧,以及智能电网。这些讨论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概述以及对读者感兴趣的领域的蓝图。这个调查包括了对开放问题和未来方向的讨论。 关键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Hadoop 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 1、背景 1.1大数据时代的曙光 在过去的二十年,数据在各种各样的领域内爆炸式增长。按照2011年来自国际数据公司(IDC)的报告,世界上总共的创建及复制的数据量达到1.8zb,在五年内增长了大约九倍[1]。在未来这个数字至少每两年增加一倍。在全球数据的爆炸增长下,大数据这个词主要来描述巨大的数据集。与传统的数据集相比,大数据通常包括非结构化数据,这需要更实时的分析。 另外,大数据也能在发现新价值上带来新优势,帮助我们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深入隐藏价值的认识,也导致新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样的数据集。

近日,行业产生兴趣的大数据的高潜力,许多政府机构公布主要计划加快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2]。此外,大数据问题往往覆盖在公共媒体,如经济学[3,4],纽约时报[5],和全国公共广播电台[6,7]。这两个主要的科学期刊,Nature和Science,还开通了专栏讨论大数据的挑战和影响[8,9]。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超越一切质疑[10]。 目前,与互联网公司的业务相关联的大数据快速增长。例如,谷歌处理的数据达数百拍字节(PB),Facebook的生成日志数据每月有超过10 PB,百度一家中国公司百度,业务流程有数十PB的数据,而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淘宝每天的网上交易产生几十太字节(TB)的数据。图1示出的全球数据量的热潮。当大型数据集的数量急剧上升,它也带来了许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如下: 图一、持续增长的数据 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IT)使其更容易以产生数据。例如,每分钟有平均72个小时的视频上传到YouTube[11]。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从广泛分布的数据源中收集和整合大量的数据。 云计算和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进一步促进数据的大幅增长。云计算提供了安全措施,访问网站以及数据资产的渠道。在物联网的典范,遍布世界各地的传感器正在收集和传送数据到云端进行存储和处理。这样的数据在数量和相互关系将远远超过对IT架构和现有企业的基础设施的能力,以及它的实时要求也将极大地强调可用的计算能力。日益增长的数据造成怎样在当前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存储和管理如此庞大的异构数据集的问题。

云计算概述课程大纲

云计算技术-培训课程方案 ——云计算培训之一:云计算概述 课程简介: 随着网络带宽的不断增长,通过网络访问非本地的计算服务(包括数据处理、存储和信息服务等)的条件越来越成熟,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称作“云计算”的技术。之所以称作“云”,是因为计算设施不在本地而在网络中,用户不需要关心它们所处的具体位置,于是我们就像以前画网络图那样,用“一朵云”来代替了。其实,云计算模式的形成由来已久(谷歌公司从诞生之初就采用了这种模式),但只有当宽带网普及到一定程度,且网格计算、虚拟化、SOA和容错技术等成熟到一定程度并融为一体,又有业界主要大公司的全力推动和吸引人的成功应用案例时,它才如同一颗新星闪亮登场。 — 李德毅院士指出云计算将会给信息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将使信息技术整体结构发生改变,今后更多的软件会逐步转移到云计算环境中,更多的用户也将受益于云计算服务。随着云计算的研究深入和应用发展,它将成未来主流应用模式。 由于云计算技术起源于企业界而非学术界,各种技术文献很难寻获,大多数书籍和报告会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目前还未见到对云计算技术进行全面、深入剖析的教科书式出版物和深度技术培训课程。我们理解相关IT从业人员渴望弄清云计算技术本质和细节的迫切心情,特策划了这个系列培训课程。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让大家弄清:云计算是什么云计算的产生背景和动力云计算系统架构主流云计算方案的技术原理是什么如何着手云计算技术研发什么是云数据管理技术云计算未来发展方向 & 课程知识点: 学员通过学习,将掌握和了解下列技能与知识点: 1.云计算概念与起源 2.云计算应用与发展现状 3.: 4.云计算的典型技术方案 5.云计算优势分析 6.云计算技术架构与关键技术 7.云计算产业及应用情况 8.电信运营商的云计算发展策略 9.) 10.Google云计算系统架构 11.IBM“蓝云”系统架构 12.Amazon云计算系统架构

云计算研究现状文献综述及外文文献

本文档包括该专题的:外文文献、文献综述 文献标题: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作者:Aharony, Noa 期刊:The Electronic Library, 33(2), 308-328. 年份:2015 一、外文文献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cloud computing by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影响云计算采用与否的一个探索性研究) Aharony, Noa Purpose -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explores what factors may influence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to adopt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in their organizations. The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to what extent does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wards cloud computing, and to what extent do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 explai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tentions to use cloud computing.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 Th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Israel during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e 2013 academic year and encompassed two groups of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librarians and information specialists. Researchers used seven questionnaires to gather the following data: personal details, computer competence, attitudes to cloud computing, behavioral intention, openness to experience, cognitive appraisal and self-efficacy. Findings - The current study found tha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to use cloud computing was impacted by several of the TAM variable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Originality/value - The study expands the scope of research about the TAM by applying it to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and cloud computing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traits, such as cognitive appraisal, personal innovativenes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and computer competence when considering technology acceptance. Further, the current study proposes that if director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 assume that novel technologies may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functioning, they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both the TAM and the issue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ese factors may help them choose the most appropriate workers. Keywords: Keywords Cloud computing, TAM, Cognitive appraisal,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Openness to experience Introduction One of the innovations tha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has recently presented is the

云计算概述知识讲解

管理科学前沿——云计算 1.云计算概念和分类 1.1云计算概念 云计算的概念仍未得到一致认可。一种说法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通俗的理解是,“云”是存储于互联网服务器集群上的资源,它包括硬件资源(服务器、存储器、CPU等)和软件资源(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等),本地计算机只需要通过互联网发送一个需求信息,远端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计算机为用户提供需要的资源并将结果返回到本地计算机;即,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用户(企业或个人)数据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用户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这样,本地计算机几乎不需要做什么,所有的处理由云计算提供商提供的集群来完成。在云计算环境下,由于用户直接面对的不再是复杂的硬件和软件,而是最终的服务,因此使用观念会发生彻底变化:从“购买产品”转变到“购买服务”。用户不需要拥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施,也不需要为机房支付设备供电、空调制冷、专人维护等费用,并且不需要等待漫长的供货周期、项目实施等冗长的时间,只需支付相应费用,即可得到所需服务。 1.2云计算分类 (一)云计算可以按照多种维护方式分类。 常见的分类维度包括:按照运营和使用者来分类计算服务的运营和使用对象的不同,云计算可以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公有云是指企业使用其他单位运营的云计算服务;私有云是企业自己运营并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云计算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云计算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被广泛运用,同各行业逐渐走向深度融合,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也引发了人们对云计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讨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也是全面的。文章通过阐述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分析云计算的特点,国内外云计算的发展现状,以及云计算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云计算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云计算;趋势;现状 20世纪60年代,约翰?麦卡锡提出,“计算迟早有一天会变成公用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计算能力将来有可能和普通商品一样进行流通,这是云计算最初的起源。2007年10月,美国两大互联网巨头IBM和Google,宣布在云计算技术领域的合作。云计算吸引了大众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媒体、公司、技术人员开始追逐云计算。 1 云计算的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对于云计算的认识,仍在持续的变化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云计算的理解会有些许偏差。但是云计算最基本的概念是相通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3个步骤:(1)通过网络将大量的需要处理的程序自动地拆分成

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2)交由多部服务器组成的庞大系统搜寻分析。(3)将分析的结果回传给用户。这样处理能使用户按照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等,并且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1.2 云计算的特点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上看,云计算系统具有以下几个外部特征。(1)超大规模。云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大型互联网企业能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谷歌公司甚至拥有一百多万台服务器,云能让客户拥有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云计算虚拟化是指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用户无需了解,只需要一部终端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实现需要的一切。(3)按需服务。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用户可以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硭?、电、煤气这些生活用品一样按需计费。(4)可伸缩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在一定限度内变动,以适应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变化。(5)服务可度量。云计算资源的优化和控制能力都具备可度量的特征。 2 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当前,虽然世界云计算正在蓬勃发展,但是比如安全问题等关键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产品和服务还在持续创新。然而,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2016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模金额为2 094.8亿美元,2017年全球云服务市场规

云计算发展现状分析

1.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2007年底正式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至今为止,几乎所有的IT行业巨头都将云计算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相关商业媒体也将云计算视为计算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商业前景和应用需求已勿庸置疑。 云计算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其核心部分依然是云后端的数据中心,它使用的硬件设备主要是成千上万的工业标准服务器,它们由英特尔或AMD生产的处理器以及其他硬件厂商的产品组成。企业和 个人用户通过高速互联网得到计算能力,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硬件投资。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使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更加类似于使用互联网。从而使企业能够将随时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狭义的云计算指的是厂商通过分布式计算和虚拟化技术搭建数 据中心或超级计算机,以免费或按需租用方式向技术开发者或者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存储、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等服务,比如亚马逊数据仓库出租生意。广义的云计算指厂商通过建立网络服务器集群,向各种不同类型客户提供在线软件服务、硬件租借、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不同类型的服务。广义的云计算包括了更多的厂商和服务类型,例如国内用友、金蝶等管理软件厂商推出的在线财务软件,谷歌发布的Google应用程序套装等。 2.云计算发展国内外现状 IBM于2007年8月高调推出“蓝云(Blue Cloud)一计划。IBM的Willy

Chiu透露,“云计算将是IBM接下来的一个重点业务。"这也是IBM扩张自身领地的绝佳机会,IBM具有发展云计算业务的一切有利因素:应用服务器、存储、管理软件、中间件等等,IBM抓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提出了“蓝云”计划。2008年8月,IBM斥资3.6亿美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开始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并将该数据中心称为史上最复杂的数据中心,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IBM还在东京建立了一所新的研究机构,建立帮助用户使用云计算基础设施。该数据中心占地6万平方英尺,预计将于2009年下半年投入运营。IBM表示:“使用该数据中心的用户能够获得空前的互联网计算能力,并获得业内领先的环保优势和成本”。IBM在东京的专家将为大企业、大学和政府提供云计算咨询,帮助他们利用云计算设施,设计云计算应用,以及向他们的用户提供基于云计算的服务。在2009年的计划中,IBM计划于推出数种云计算服务产品。 Google于2007年10月在全球宣布了云计划,同时与IBM合作,把全球很多大学纳入搿云计算”计划当中。当月,Google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包括卡耐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及马里兰大学等,推广云计算的计划。希望从而降低分布式计算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本,并为这些大学提供相关的软硬件设备及技术支援(包括数百台个人计算机及Blade Center与System X服务器,以及Linux、Xen、Hadoop等开源平台)。而这些学校的学生则可以通过网络开发各项以大规模计算为基础的研究计划。2008年1月30日,Google宣布在台湾启动“云计算学术计划".与台湾

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

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 云计算把网络上的服务资源虚拟化,整个服务资源的调度、管理、维护等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其目标是用户通过网络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最大限度地使用虚拟资源池,处理大规模计算问题。各大云计算厂商如 Amazon,IBM,Google,Microsoft,Sun等公司都推出自己研发的云计算服务平台。而学术界也源于云计算的现实背景纷纷对模型、应用、成本、仿真、性能优化、测试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云计算继续向前发展。 1.云计算的商业交付模式 (1)云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IaaS 是将硬件设备等基础资源封装后对消费者提供处理、存储、网络及基础计算资源的一种服务能力。IaaS 的基础设施主要指 IT 设施,包括计算机、存储、网络,以及其他相关的设施。IaaS 应用的核心目的是降低设施成本、用户使用成本。消费者可以通过连接的CPU 时长、每秒指令数、存储占用空间量来支付费用,而不必管理和控制使用的基础设施。IaaS 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允许用户动态申请和释放节点,按使用计量,因为 IaaS 服务器的规模巨大,可以认为提供给用户的服务资源几乎是无限的。同时 IaaS 提供者通过网络向企业用户和个人用户提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等基础资源服务,这些服务是可以由云计算合理分配执行的物力资源,因而它具有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 (2)云平台作为服务(PaaS) PaaS 面向广大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把端到端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测试、部署、运行环

境以及复杂的应用程序托管当作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给用户,从而简化应用程序开发。 PaaS 通过开放的架构,为互联网应用开发者提供了一个共享云计算、超大规模计算能力的平台。PaaS 采用屏蔽底层软硬件设施的复杂性,为用户提供简易安全的使用接口,便于自身负责资源的动态扩展和容错管理,让软件外包程序开发人员快速定制、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互联网应用,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执行力。 (3)云软件作为服务(SaaS) SaaS 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浏览器为交互方式,把在云基础设施上的服务器端的程序软件提供给用户应用。SaaS 提供商为用户搭建物理设施和软件设施,并负责后期维护。用户只需根据需要选择供应商,租赁应用服务,无需购买软硬件产品等。SaaS 的核心目的是通过多用户租赁实现企业用户或个人用户全在线、全互联、多维度数据管理及分析,帮助对有效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彻底改变传统交付应用程序高成本、低效率的状况,用可控、可分解、可管理、可共享的服务交付模式,最快的实现用户的需求。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深入发展,不同的云计算技术商业交付模式之间在相互渗透融合,一种云产品可能横跨两种以上的交付模式,但正是这样融合的发展才真正使云计算产品的应用性增强,更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2云计算的部署模式 云计算的部署模式由私有云、社区云、公共云、混合云四个部分组成: 私有云依托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单独构建一个计算模式,保护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安全性,又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计算资源,是拥有较强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或政府部门所采用的主流模式。 社区云是几个相关组织联合组建,一起分享,并由通过社区组织或第三方制定的共享包括社区云的策略、安全、反馈、管理。

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研究

云计算关键技术及发展现状研究 摘要:云计算是在网格计算基础上新兴的计算模式,可以将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 设备。本文在解释云计算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探讨云计算的关键技术,揭示了云计算是多种新技术的综合发展产物,并详细介绍了云计算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云计算;关键技术;发展现状 1 前言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量与数据量快速增长,导致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数据的存储能力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成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应运而生。云计算将待处理的数据送到互联网上的超级计算机集群中 进行计算和处理,把互联网变成一种全新的计算平台,能够在网络上实现按需购买与按使用付费的业务模式。自从云计算的概念提出来以后,立刻引起业内各方极大的关注,现在已成为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发展而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目前,对于云计算的认识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云计算仍没有普遍一致的定义。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包含互联网上的应用服务及在数据中心提供这些服务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同合作。云计算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的服务。 通过对云计算的描述,可以看出云计算具有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可用性、支持虚拟技术、廉价以及服务多样性的特点。 3 云计算关键技术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其发展离不开自身独特的技术和所涉及的一系列其他传统技术的支持,并借助SaaS/PaaS/IaaS等先进的商业模式把这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终端用户手中。 (1) 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改)教学内容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 述(改)

云计算的安全技术综述 ** 摘要:云计算是一类新兴的计算方式,也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因其使快速 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为可能,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论述了云计算的兴起渊源,分析了算法的优越性,并介绍了该技术带来的安全问题及其相应的技术,最后介绍了相关应有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云计算;云计算安全;安全技术及应用 Keyword:Cloud Computing,Cloud Computing Security,Security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0 引言 云是一种并行和分布式系统组成的一组相互关联和虚拟化的计算机,它基于服务层协议动态配置,作为一个或多个统一的计算资源,基于服务商和消费者之间通过谈判建立[9]。而所谓的云计算,是通过基Internet的计算方式,把共享的软硬件资源、信息按需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全新交付模式。 随着社会信息化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数据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增长,正是因为云计算的存在,使快速有效处理海量的数据变成可能。而云计算多用户、虚拟化、可扩展的特性使传统信息安全技术无法完全适用于云计算平台。因此,云计算的存在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安全问题,它成为制约云计算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云计算的理论依据,然后再对其带来的安全问题、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讨论。 1云计算的理论依据 云计算的概念是由2006年Google提出的,它可认为是分布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多种计算模式混合的进一步演化[17]。 1.1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现如今,云计算主要提供以下三个层次的服务:IaaS、SaaS和 PaaS。 基础设施级服务(IaaS)是通过Internet向用户提供计算机、存储空间、网络连接、防火墙等等的基本的计算机资源,然后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随心所欲的部署和运行各种软件,其中包括OS和应用程序,通过网络,消费者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软件级服务(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向供应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用来管理企业的运营却不需要购买,但是,云用户没有管理软件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的权限,只能做一些非常有限的应用程序的设置。 平台级服务(PaaS)是将软件研发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交付给用户,因此,PaaS实际上也是SaaS应用的一种,但它主要面向的是进行开发的工作人员,并为其提供在互联网上的自主研发、检测、在线部署应用。 1.2云计算的成功优势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分析报告

大数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大数据的概念 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早期,企业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存储介质包括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当时人们称其为大数据,但以今日的数据量来看,这些数据无疑是非常有限的。随着PC的出现和应用增多,企业内部出现了很多以公文档为主要形式的数据,包括Word、Excel文档,以及后来出现的图片、图像、影像和音频等。此时企业内部生产数据的已不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还包括大量的办公人员,这极大地促进了数据量的增长。互联网的兴起则促成了数据量的第三次大规模增长,在互联网的时代,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而与此同时,数据的形式也极其丰富,既有社交网络、多媒体等应用所主动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引擎、网页浏览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的数据。时至今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应用的进一步丰富,数据已呈指数级的增长,企业所处理的数据已经达到PB级,而全球每年所产生的数据量更是到了惊人的ZB级。在数据的这种爆炸式增长的背景下,“大数据”的概念逐渐在科技界、学术界、产业界引起热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分析的数据因为“大”,摆脱了传统对随机采样的依赖,而是面对全体数据;因为所有信息都是“数”,可以不再纠结具体数据的精确度,而是坦然面对信息的混杂;信息之“大”之“杂”,让我们分析的“据”也由传统的因果关系变为相关关系。 大数据热潮的掀起让中国期待“弯道超越”的机会,创造中国IT企业从在红海领域苦苦挣扎转向在蓝海领域奋起直追的战略机遇。传统IT行业对于底层设备、基础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企业在起点落后的情况下始终疲于追赶。每当企业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取得技术突破时,IT革命早已将核心设备或元件推进至下一阶段。这种一步落后、处处受制于人的状态在大数据时代有望得到改变。大数据对于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较低,不会受困于基础设备核心元件的相对落后。与在传统数据库操作层面的技术差距相比,大数据分析应用的中外技术差距要小得多。而且,美国等传统IT强国的大数据战略也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中国市场的规模之大也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大空间、大平台。大数据对于中国企业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更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变革。随着对大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等各个角度研究的开展,企业逐渐认识数据已经逐渐演变成“数据资产”。任何硬件、软件及服务都会随着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逐渐被淘汰,只有数据才具有长期可用性,值得积累。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可以是也应该是独立于软硬件系统及应用需求而存在的。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化的最新产物,确立了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元素的独立地位。正因为数据不再是软硬件及应用的附属产物,才有了今天爆炸式的数据增长,从而奠定了大数据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