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二次函数》说课稿

课题:22.1二次函数(第一节课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沪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

(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

温故知新—揭示课题自我尝试—探求新知

合作探究—内容深化小试身手—循序渐进

课堂回眸—归纳提高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由回顾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引入函数大家庭中还会认识那一种函数呢?再由例子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轨迹如何?何时达到最高点?引入二次函数。

2、自我尝试、合作探究—探求新知

通过学生自己独立解决运用函数知识表述变量间关系,即自我探讨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学生间互动,集群体力量,共破难关,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通过观察,归纳得到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获取新知。(课本第三页问题1、2).

3、小试身手—循序渐进

本组题目是对新学的直接应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辨认二次函数,准确指出a、b、c,并应用其定义求字母系数的值,能应用二次函数准确表示具体问题中的变量间关系。本组题目

的解决以学生快速解答为主,重点对第2题分析解决方法。这一环节主要由学生处理解决,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课本P3练习第1、2)

4、课堂回眸—归纳提高

本课小结从内容、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取知识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既有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的提炼,这样对于学生学知识,用知识是有很大的促进的。方法以学生畅谈收获为主。

5、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共有6个题目,由学生独自处理第1、2、3、4、5小题,再发表自己的看法,第6小题可由学生或独自或同组交流均可。教师多以巡视为主,注意掌握学生对本节的掌握情况。

6、作业布置

作业我选择“同步作业”里的题目,其中基础训练为必做题,全员均做;综合应用为选做题,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力提升用。

四、对本节课的一点看法

通过引入实例,丰富学生认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进而摆脱其原型,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种“数学化”的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初中数学_第五章 二次函数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次函数复习(1) 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学习准确理解二次函数相关概念。 2、结合二次函数图象梳理二次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解决与图象性质有关问题。 3、以小组合作方式归纳a、b、c及常规符号的确定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发现解题技巧。 4、通过例题解答掌握平移规律,灵活解决平移问题。 一、知识回顾 考点1 二次函数的定义 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 (1)一般式:y=ax2+bx+c(a≠0). (2)顶点式:y=a(x-h)2+k(a≠0),其中(h,k)为顶点坐标. (3)交点式:y=a(x-x1)(x-x2)(a≠0),其中(x1,0),(x2, 0)为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例2: 二次函数y=x2-x-6的图象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

对称轴是_________,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 考点2 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考点3 a,b,c及相关符号的确定 对应练习 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开口向上,图像经过点(-1,2)和(1,0)且与y轴交于负半轴. 1)给出五个结论:①a>0;②b>0;③c>0;④a+b+c=0; ⑤a-b+c>1.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2)给出四个结论:①abc<0;②2a+b>0;③a+c=1; ④a> 1 .其中正确的结论的序号是()

考点4 抛物线的平移法则 2 -1-x y .2 1-x y .2 3x y .2 -3x A.y 42x 1-x 2x y .2017422222)()()()() 表达式是(个单位得到的函数移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向右平移轴的图象沿淄博)将二次函数、(例=+=++=+=+=D C B 规律:左加右减,上加下减(顶点式)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新课的学习中对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与性质等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他们的分析、理解能力较新课学习时已有明显提高,也具有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两极分化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后面二次函数的综合运用打好了基础 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初中数学

【北师大版】初三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精编说课稿

二次函数 一、说课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强调k≠0的条件,以备与二次函数中的a进行比较. (二)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两个变量在某变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我们已学过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看下面三个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例1、(1)圆的半径是r(cm)时,面积s (cm2)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22章二次函数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备课 一、单元名称:二次函数 二、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这章主要要求学生在掌握好原来的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的初步知识。本章采用由简入繁的方式对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尤其与旧教材不同的是,加入了函数的平移,从而对函数的图像进行了更深入的理解。 对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问题中,要求了三种形式,而且对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要求的也非常具体。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中,也与旧教材有鲜明的对比。在这一节中,一直采用探究的形式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和二次函数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二次函数的应用部分,教材中大胆采用了前几年的部分中考题,让人感到紧跟中考方向。另外,从题目的难度看,虽然比旧教材的题目减少了,但是题目的难度却有增无减,这给教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都是一个大的考验。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学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难点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二次函数的应用题。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各种形式的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会求解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探究会分析简单的二次函数的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美感,并理解二次函数的应 用之广泛。 五、主要教学方法、手段、选用的教学媒体 本章主要采用讨论探索和类比学习的方法,对教材内容让学生先学后教,让学生首先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指导学生先对基本的题目进行自学、讨论,然后总结规律,最后教师进行点评。选用班班通媒体辅助教学。 六、单元课时安排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课时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课时 22.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 3课时 小结 1课时 第二十二章单元测试题选讲 2课时

最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

22.1.1 二次函数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二次函数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章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了函数及一次函数的内容,对于函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从一次函数的学习来看,学习一种函数大致包括以下内容: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这种函数;探索这种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利用这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这种函数与相应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本章“二次函数”的学习也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于使学生认识并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的关系,为二次函数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的要求: (1)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知道实际问题中存在的二次函数关系中,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要求。 (4)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 具体的分析、确定实际问题中函数关系式二.教法、学法分析: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研究 教学中教师应当暴露概念的再创造过程,鼓励学生不但要动口、动脑,而且要动手,学生经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形成自己的经验、猜想,产生对结论的感知,

这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力得到培养,素质得以提高,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鼓励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的思想。 2、学法研究 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往往还是比较具象的,要让他们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体验问题的发现、解决及最终表述的方式方法,遇到困难可以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甚至争论,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让学生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 3、教学方式 (1)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基础上的加深,所以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问题一、二中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究探究两个问题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得到具体的关系式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关系式都有着什么样的特点,可以和多项式中的二次三项式或一元二次方程比较认识,并最终得出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及二次项系数的取值为什么不为零的道理。 (2)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二次函数是解决实际生活生产的一个很有效的模板,因而对二次函数解析式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定要从理论上和实际中加以综合讨论和认定。 (3)可以多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具有二次函数关系的实例来加深和提高学生对这一关系模型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分析: 本节课是新授课,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可分为:温故知新—揭示课题自我尝试—探求新知合作探究—内容深化小试身手—循序渐进课堂回眸—归纳提高课堂检测—测评反馈 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1、温故知新—揭示课题 由回顾所学过的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入手,引入函数大家庭中还会认识那一种函数呢?再由例子打篮球投篮时篮球运动的轨迹如何?何时达到最高点?引入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王东

《二次函数》说课稿 扁担沟中心学校王东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景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 (3)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二、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1)本章通过章前图中的问题以及三个现实问题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通过例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 (2)由于二次函数的概念的引入避免了抽象的函数定义,因此利用待定系数法是确定二次函数的基本方法。 (3)二次函数图象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它性质的直观体现,函数图象是函数的直观表示,图象法也是表示函数的基本方法。函数图象对于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要使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 (4)函数图象的特征是函数性质的几何体现,教科书通过变换的观点,强调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重点是同一坐标系中具有相同二次项系数的二次函数图象间的位置关系的变换规律。利用配方法研究二次函数解析式与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二次函数的本质。

(5)教科书通过是通过实例来归纳二次函数的性质,目的是通过直观的图示理解抽象的函数性质,通过二次函数图象使学生了解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当y=0时对应的x值就是方程的根,利用这个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以判定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个数,并且由此确定二次函数的的特征点,通过这些特征点可以方便画出其草图。 (6)教科书从具体问题入手,以问题为背景,按照“问题情景—数学活动—数学应用—回顾反思”的顺序编制教材,通过实例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试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使学生感受到函数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性、应用性。 (7)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求方程的近似值,可以把方程的解看作是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看成是两函数图象交点的横坐标,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如几何画板等软件的应用,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本章通过介绍二次函数及其图像,得出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通过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体会函数的思想。二次函数是一类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2、本章编写特点 函数的内容是中学数学中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学数学中的一个稳定的内容。因此,如何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丰富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函数概念,了解函数与其它内容的联系,初步运用函数这一描述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关注信息技术与数学内容的有机整合,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是在编写教材时着力研究的问题。在对上述各方面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教材在体例、结构、呈现方式等方面作了新的尝试和努力,力求体现以下特点: (1)强调背景,展现过程,改进学习方式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和结论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因此,我们在教材的编排和内容的选择上,强调背景,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22章二次函数 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二次函数”这一章是在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具体研究的第三个函数模型,是应用研究函数性质的一般方法去研究函数的第三次实践,对学生而言,即学习了新的函数模型,又增强了对函数研究方法的掌握,为后续研究其他函数积累宝贵经验。二次函数的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方法,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函数的思想,因此学习二次函数是学生认识函数的又一次飞跃。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载体,是初中代数终结性知识,在初中代数有统领地位。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使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的知识进一步完善,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函数模型(函数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一定的作用,为高中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本章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二次函数概念及其图象性质学习中的类比、化归、归纳、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最值时的配方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的待定系数法;利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建模思想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2.本章学习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2)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能通过图象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3)会用配方法确定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公式不要求记忆和推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九年级数学(说课稿)二次函数

2020-2021学年 二次函数 一、说课内容: 北师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二次函数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来学习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是初中阶段研究的最后一个具体的函数,也是最重要的,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过程与方法:复习旧知,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经历二次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教学重点: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 4、教学难点:由实际问题确定函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教法学法设计: 1、从创设情境入手,通过知识再现,孕伏教学过程 2、从学生活动出发,通过以旧引新,顺势教学过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过思维深入,领悟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 2.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3.一次函数(y=kx+b)的自变量是什么?函数是什么?常量是什么?为什么要有k≠0的条件? k值对函数性质有什么影响?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说课稿人教版

二次函数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函数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 学模型,应用非常广泛,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 在历年来的中考题中二次函数也占有较大比例。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过了反比例函数和一次 函数。学生对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已经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之前所学 函数知识的一个补充,又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同时,二次函数和以前学 过的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将为它们的解法 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而本节课的二次 函数的概念是学习二次函数的基础,是为后来学习二次函数的图象做铺垫。所以这节课在整 个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方法,并 了解如何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数学思考:通过用二次函数表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模型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问题解决:能应用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及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加深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 数学思维,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与信心. 3.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对二次函数概念的理解,初 步学会用函数描述实际问题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教学难点确定为由实际问题确定函 数解析式和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 二、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采用自学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自学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终身学习。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 为前提、给他们一个平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展示交流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构建。 学法分析: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导学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独立学习,互相讨论,互相交流,合作探究,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 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我设计了“情境导学—自学梳理—合作解疑—点拨校正—巩固应用—归纳小结—达标检测” 七环节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学 根据学习内容的安排和需要,本节课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 1.什么叫函数?我们之前学过了那些函数?它们的形式是怎样的 ?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y=kx+b ,k ≠0; y=x k , k ≠0) (板书) 【设计意图】复习这些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弄清自变量、函数、常量等概念,加深对函数定 义的理解.以备与二次函数进行比较.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浙教版

第二章二次函数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伽利略所发现的、通过比萨斜塔实验验证的、着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就是二次函数刻画物体运动的最好例证,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公式之一。二次函数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曲线——抛物线,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喷泉的水流、标枪的投掷等都形成抛物线路径,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函数不仅仅可以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后学习二次函数,这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它性质的直观体现,对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章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2.1节二次函数…………………………1课时

(完整word版)九年级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一、教学要求 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和抛物线的有关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会用公式 (不要求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记忆公式)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 2.会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顶点和对称轴。 3.会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图像上三个点的坐标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考试说明要求:1. 二次函数的概念 C 2.二次函数的图像 C 3.根据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函数解析式 D 4.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D 5.列函数解析式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C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地能力及数学应用地意识。 数学思想:转化、数形结合、方程思想、分类讨论、函数思想等。 二、重点内容 1.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中系数a 、b 、c 的作用 2. 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3. 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 4. 解析式的求法 5. 抛物线的平移 6. 抛物线的对称性 7. 与平面几何知识的联系 三、典型例题 (一) 以点的坐标为核心的题目 1.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图象交于点A (2,m )、B (n ,3),且二次函数图象对称轴为x=3,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3)1(22++++-=m x m x y 与x 轴有两个交点A 、B ,且A 在x 轴正半轴,B 在x 轴负半轴,设OA 长为a ,OB 长为b 。 (1) 求m 的取值范围。 (2) 若a 、b 满足a ∶b=3∶1,求m 的值。 (3) 由(2)所得的抛物线与y 轴交于C ,问在抛物线上是否 存在一点P ,使△PAC ≌△OAC ?若 存在,求出P 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点M )0,2 3(为圆心,2 3为半径画圆交x 轴于O 、E 两点,⊙M 的切线AC 交x 轴正半轴于A ,交y 轴负半轴于C ,切点为D ,且tan ∠OAC=43 。 (1) 求过A 、C 两点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 求过E 、D 、O 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直线AC 是否过(2)中抛物线的顶点,若过顶点,请证明;若不过顶点,请说明理由。 (二)“运动型”确定函数解析式 “运动型”综合题是近几年考试卷中的热点题目,这类题目通常是将给定的已知条件和相应的结论,作某种运动变化,需要解题者去探索得到相应的结论,并给出证明或说明理由,常见的有动点型(点在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伽利略所发现的、通过比萨斜塔实验验证的、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就是二次函数刻画物体运动的最好例证,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公式之一。二次函数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曲线——抛物线,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喷泉的水流、标枪的投掷等都形成抛物线路径,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也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函数不仅仅可以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后学习二次函数,这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它性质的直观体现,对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章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2.1节二次函数…………………………1课时 2.2节二次函数的图象…………………3课时 2.3节二次函数的性质…………………1课时 2.4节二次函数的应用…………………3课时 复习、评价3课时,机动2课时,合计13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去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用表格、关系式、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发展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取适当的方法表示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会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分析,并逐步积累研究一般函数性质的经验; 4.能根据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确定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5. 能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章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既是其他学科研究时所采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和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函数不仅仅可以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后学习二次函数,这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基础。这几节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和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它性质的直观体现,对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这一章节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这一章节的难点是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doc

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函数是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初中阶段在学习函数概念、图像、表示方法及其应用的基础上着重学习一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这三种特殊的函数,对这三种特殊的函数教材都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特殊函数(形式定义),研究三种特殊函 数的图像、性质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二次函数是刻画 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摸能力)。 *具体表现在:问题1; 一边靠墙,另三边用20米长的铁栏杆 围成一个矩形花圃,怎样围法才能使矩形花圃面积最大,如果直接建立函数关系式就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在教材2个问题的基础上可补充增长率问题; *让学生明确二次函数就是只含有一个变量的二次三项式,也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 *当函数取确定值时,二次函数就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当函数值在某 一范围内时,二次函数就转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组 3、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能通过图像认识二次函数的 性质。 *正确理解利用对称性列表

*尽可能使所描点为整数点 *所描点不一定全部等距,只要对称即可 *明确画二次函数图像草图需要确定的特殊点 *如画二次函数y=x2—3x —4=(x—2 ) 2―2^的图像,应让学生体会取对称点的方法,避免总是间隔1个单位,出现分数,给计算、描点带来困难。 *知道对称轴和抛物线与X轴交点之间的距离,能求出与X轴交点坐标. *明确抛物线上两个对称点的坐标特点,给出2个对称点会求对称轴。 4、会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避免出现抛物线y= (ax—h) 2+k的顶点为(h, k),对称轴是直线x=h 的错误。 *会用顶点坐标公式求顶点坐标及对称轴(课标不要求)。 5、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6、会通过对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并能运用二次函 数及其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根据具体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能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特点 1、教材引入二次函数概念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感受其实际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让学生在学习的逐步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复习说课稿1 人教版

二次函数的复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1)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二次函数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初中代数内容的引申,更为高中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圆锥曲线奠定基础。在历届上海市中考试题中,二次函数都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对学生基本数学思想和素养的形成起推动作用。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2.教学目标 u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2、能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综合题的能力。 u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u 情感目标 用powerpoint制作动画增加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教学难点:1、运用数学思想解决有关二次函数的综合问题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 二、教学方法 1、师生互动探究式教学,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初三学生的求知欲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形成学生自动、生生助动、师生互动,教师着眼于引导,学生着眼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2、采用表格形式,将知识点归纳,让学生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看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以清晰、系统、完整的知识网络。 3、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既直观、生动地反映图形变换,增强教学的条理性和形象性,又丰富了课堂的内容,有利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自我发现等学习能力,增强学生

高中数学_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二次函数 高三一轮复习《三维设计》第二章第五节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及性质. 2.会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 3.能用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去解决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体会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待定系数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 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以及利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有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教学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方面: 高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及基本初等函数的相关知识,对“函数思想”这一方法有了一定了解,对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函数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等相关知识也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本节的学习。

(二)能力方面: 高二下学期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归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只是学生比较畏惧数形结合问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数学能力不足。对数学中数形结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1、本节课我将根据高考要求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2、我将精心设置问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主动探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过程中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们!我只做一个引领者,领着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在数学海洋上自由遨游! 本节内容是高三一轮复习材料《三维设计》的第5节《二次函数》。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初中对二次函数也有一定的研究。本节从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入手,分为考点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考点二:二次函数性质及其应用两个方面进行入手。每个例题后边都跟着过关训练及变式训练,将知识与方法有机结合。 1.已知二次函数f(x)是偶函数,且f(4)=4f(2)=16,则函数f(x)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2.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1(a,b∈R),x∈R,若函数f(x)的最小值为f(-1)=0,则f(x)=________. 3.若二次函数y=kx2-4x+2在区间[1,2]上是单调递增函数,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A.[2,+∞) B.(2,+∞) C.(-∞,0) D.(-∞,2) 4.]已知函数f(x)=x2-2x+4在区间[0,m](m>0)上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3,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A.[1,2] B.(0,1] C.(0,2] D.[1,+∞) 5.若对任意m∈[-1,1],函数f(x)=x2+(m-4)x+4-2m的值恒大于零,求x的取值范围.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次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认知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 通过复习,掌握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方法和思路,能够一题多解,发散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图像与性质。 (2)各类形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方法和思路。 难点:(1)已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说出函数性质。 (2)运用数形结合思想,选用恰当的数学关系式解决几何问题.。 复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课前准备;把二次函数整章内容要点结合课本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复习过程: 一.通过知识导航使学生清楚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1、二次函数的定义;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求法。 二、自我构建,基础演练(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检查。) 1.二次函数的定义 ?让学生回答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二次项系数定义:y=ax2+bx +c (a 、b 、c 是常数,a ≠0 ), 教师提出问题: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你应该把握哪几个要点? 师生共同归纳定义要点:①a ≠0 , ②最高次数为2 , ③代数式一定是整式。 练习:1、y=-x2,y=2x2-2/x,y=100-5 x2,y=3 x2-2x3+5,其中是二次函数的有___个。 2.当m_______时,函数y=(m+1)x --2x(m2--m)+1 是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学生填写表格,内容有以下几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位置、增减性、最值。 先让学生对照表格中的问题独立思考,然后让一上中游的学生进行回答,如回答有错误,可让另外的学生补充。最后,安排时间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2.出示例题,让学生应用性质进行解答。安排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完成后师生进行点评,如有

初中数学_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方法与过程目标: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应用意义及数学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探索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教学重点: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会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体育课吗?推铅球时,铅球经过的路线是什么形状的?怎样测量你的铅球成绩? 出示引例: 在体育测试时,初三的一名高个子男生推铅球,已知铅球所经过

的路线是某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如图),若这个男生出手处A点的坐标为(0,2),铅球路线的最高处B点的坐标为B(6,5)。 (1)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该男同学把铅球推出去多远? (精确到0.01米,根号15=3.873) 出示课件后,师生共同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探究一: 如图是某公园一圆形喷水池,水流在各方向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落下。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如果喷头所在处A(0,1.25),水流路线最高处B(1,2.25),求该抛物线的表达式。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致落到池外。 教师精讲点拨思路方法,找一生说解题过程,教师板书。 牛刀小试: 如图,隧道的横截面由抛物线和一个矩形的三条边构成,矩形的长是8m,宽是2m,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抛物线可以用y=-1/4x2+4

表示。 (1)一辆货运卡车高4m,宽2m,它能通过该隧道吗? (2)如果该隧道的路面是双车道,那么这辆卡车是否可以通过?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后,把一个学生的解答过程投影在黑板上,自我矫正 探究二: 如图,一位运动员在距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最大高度3.5米,然后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圈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 (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抛物线的表达式; (2)该运动员身高1.8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25米处出手,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2017二次函数教材分析 浙教版doc

第二章二次函数 本章就是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以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就是函数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次函数就是描述现实世界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伽利略所发现的、通过比萨斜塔实验验证的、著名的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就就是二次函数刻画物体运动的最好例证,就是最重要的物理学公式之一。二次函数也就是某些单变量最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如本章所提及的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等实际问题。二次函数曲线——抛物线,也就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喷泉的水流、标枪的投掷等都形成抛物线路径,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样,二次函数也就是一种非常基本的初等函数,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体会函数的思想奠定基础与积累经验。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二次函数的性质与二次函数的应用。函数就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也就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函数不仅仅可以瞧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之后学习二次函数,这就是对函数及其应用知识学习的深化与提高,就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进入高中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奠定基础。本章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就是培养学生数学建模与数学思想的重要素材。 二次函数的图象就是它性质的直观体现,对了解与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二次函数作为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函数模型,对理解函数的性质,掌握研究函数的方法,体会函数的思想就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章的重点就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与掌握,应教会学生画二次函数图象,学会观察函数图象,借助函数图象来研究函数性质并解决相关的问题。本章的难点就是体会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与变换有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3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2.1节二次函数…………………………1课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