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创外交新局面

开创外交新局面

开创外交新局面
开创外交新局面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目标】

【教学流程】

去年,也就是2012年的国际政治舞台,风云变幻。而中国周边局势,也是扑朔迷离,在中国的南海和东海,相继形成了两个巨大的风暴漩涡。这两个漩涡的中心,一个是黄岩岛,一个是钓鱼岛。围绕着两个岛引发的争端,已成为了2012年亚太地区重大的外交事件,曾使中国及其周边局势一度趋于紧张。

然而回望历史,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面临着更严峻的局势。首先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兴风作浪,先是在50年代初发动侵朝战争,后又在60年代初入侵越南。苏联也在加紧扩张,50年代末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还在1969年一度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美、苏的军事行动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严重的围困之势。如何破解世界大国对中国的围困之局?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1971年11月8日的一期封面,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中国人来了。这一期的封面文章这样写道:“今天,联合国要接受一个来自新地区的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来了”指的是什么事件?

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板书)

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自主学习:

问题一:为什么是“恢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

问题二: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问题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⑴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做过重要贡献。⑵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一方面对新中国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孤立、封锁和包围;另一方面在国际舞台上打压中国的外交空间,支持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致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得不到恢复。

“中国人来了”,来得容易吗?

答:不容易。

为了这一天,中国人足足斗争了22年。这22年间,由于美国的一再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而就在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前夕,美国还抛出了个“双重代表权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12的“历史纵横”。

从“历史纵横”的材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中国领导人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定决心。

主权与席位,哪个重要?当然是主权。国家主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是不容谈判、不容侵犯的。

中国人来了,中国人为什么能来呢?

投影:

材料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材料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也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材料三:支持中国的主要是哪些国家呢?——广大的亚非拉国家。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拓展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确立和增强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影响力,从而为重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人来了,中国人带着信心与自豪重新站在了世界舞台之上。正是中国的到来,极大地增强了亚非拉国家在联合国中的影响力,冲破了超级大国对联合国的掌控,从而推动了世界政治的民主化及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投影:

《时代》周刊记者对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的前景做出了客观的预测:

“它会为联合国带来新的能量,每个人都会发现新的改变。”

1971年10月,中国人来了,来到了联合国。随后不久,美国人也来了,他们来到了哪里?——中国。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降落首都机场。当他走下舷梯,老远就向前来迎接的周总理伸出了手。当两只大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周总理意味深长的说道:“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当然,这次握手不仅跨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也跨越了两国间最深重的分歧。

(板书)

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

自主学习:

问题一:结合P.113“学思之窗”,请思考:中美为什么会有“握手”的意向?

问题二:中美的“跨洋握手”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现实的?

问题三:从开始“握手”到实现真正的“正常化”,影响双方关系的最大障碍是什么问题?

答:……

(板书)

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

⒈原因:中美双方利益需求

⑴美国:①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②美苏争霸需要

⑵中国: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主因);

②对付来自苏联威胁;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正因为如此,美国人来了,中国也为之敞开了大门,中美关系一步步地走向了正常化。现在就请大家回到教材,阅读教材第二目的相关内容,然后根据这张表格的提示,自主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大事记”。

时间事件

其实,为推动两国关系正常化,两国政府及其领导人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其中不乏温情攻势。

1972年的冬天,尼克松夫妇想完成登上长城的愿望,然而天公不作美,一直阴天下雪,周总理当即决定动员几十万群众连夜清扫钓鱼台到八达岭长城大约有七八十公里路的积雪。第二天早晨7点,马路已全部打扫干净。这也让尼克松见证了中国人民的真诚与热情。

但不管怎样,双方最终还是要坐在谈判桌前。在尼克松访华期间,双方就历经了三个层次、前后11

轮的会谈。据时任外交部的翻译人员回忆,尼克松访华期间,他们每天工作到半夜,如何吃饭、睡觉都没有印象了。

(板书)

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

⒈原因:中美双方利益需求

⒉过程

⒊主要障碍:台湾问题

双方最终谈成了什么呢?

投影: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

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双方把双边贸易看作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的。

——摘自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根据《公报》相关内容,分析中美关系改善有何历史意义?

答:……

美国总统走后不久,日本人也来了。

投影:

(板书)

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冰释雪融)

自主学习:

问题一:中日近代关系史上曾有过哪些“冰”、“雪”?

问题二:70年代中日“冰释雪融”的标志是什么?主要原因何在?

问题三: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田中角荣9月25日来到中国,9月29日就和中国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其效率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找找《中日联合声明》和《中美联合公报》有什么不同?

投影:

不同——第一,关注的焦点不一样,中美间的核心问题是台湾问题,中日间的核心问题是历史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日本表示了深刻的反省。第二,美国承认的是一个中国,日本承认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来说,日本的态度非常的积极。而与之相回应的也是中国非常务实的态度——中国放弃了日本的战争赔款。

子曰,四十而不惑。不惑之年,原本是不折腾的年纪,原本是更能理性的对待分歧的年纪,原本是更懂得交流沟通的年纪。然而,十分遗憾的是,由于日本方面的原因,两国的关系竟发展到这等地步。面对今日之局,再次回望历史,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的智慧。

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的意义?

答: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投影:

(板书)

第一篇章:雨后彩虹,光彩夺目

(外交关系的突破)

第二篇章:东方巨人,举足轻重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投影: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

——人民版历史必修Ⅰ材料二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但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材料三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

——邓小平(1985年)请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

答:……

(板书)

第二篇章:东方巨人,举足轻重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⒈背景

⑴改革开放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⑵国际形势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

⑶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

⒉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⒊外交建树

⑴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

⑵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

⑶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上合)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当今世界,“地球村”正在变小,而我们的视野却在扩大。今天,我们回顾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体验新中国外交艰辛和辉煌,探究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展望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和谐世界”的梦想不会遥远。

第二部分:反思与点评

【课后反思】

授课时,主要通过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和影响(作用),顺便也是教给学生阅读与分析材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答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相关资料

【练习与测验】

课本第115页“探究学习总结”一

答: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关系的新篇章。中美、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中、美、日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它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15课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新局面教案北师大版必修1 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主干知识】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原因: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表现 (1)改变了过去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奉行不结盟政策。 (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 (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随着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的外交出现崭新局面。 中国新时期外交成就的取得,取决于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不会给任何国家带来威胁,只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 材料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中说:我们有信心,如果反霸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世界大战的爆发,争取更长一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所以,不仅全世界人民,我们自己也确确实实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 问题: ⑴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 ⑵为此,邓小平对世界形势做出了什么判断?由此确立新时期外交的目标是什么? 二、全方位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1.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积极发展与美、日和欧盟的关系。 3.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立足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国内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就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体现在外交活动中则是我国对外开放,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材料我们将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将继续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要求和共同利益。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问题: ⑴材料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应致力于发展同哪些国家的关系?反映了当前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⑵你认为材料中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有什么积极意义? 三、发挥在联合国和区域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1.发挥在联合国中的作用 (1)始终不渝地恪守《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履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是中国多边外交的主要任务。 (2)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 (3)在联合国的改革问题上发挥独特的平衡作用。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指参与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不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而

7必修一第七单元课案

课案(教师用)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新授课) 【理论支持】1.皮亚杰、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可能会接触不同的观点,其中一些可能对解决问题是无效的,澄清那些有错误的观点,将带来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观点的“升华”;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而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创设历史情境,触发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体验形式。 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联系当时世界形势的风云变幻,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制定和调整的背景; 介绍新中国外交活动的精彩片段,创设历史情境; 联系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史,对比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三、感态度价值观 对比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说明“弱国无外交”,增强历史使命感;补充周恩来等人的外交活动,培养学生的礼仪风度; 通过精彩的片断,引导学生感悟历史。 2010考试说明: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阅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什么样的世界形势? 答案: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且走向对峙。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①“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就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一边倒”---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 阅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子目,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完成填空。 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承认并且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 答案:苏联

开创外交新局面

盐池高级中学教学笔记 年月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宁夏中考采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生物合卷,实行开卷考试,考生从历史、地理、生物三科试题中选答一科试题,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反复推敲上课怎样开头,怎样结束。开头要激发兴趣,结束要让人回味。开头结束都力求短小精干,切忌拖泥带水。板书演示要清楚明了,重点关键要突出鲜明。⑵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要使绝大多数都能真懂。在让学生思考、操作、讨论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应有所区别,体现出“因材施教”。要使优秀生感到一定困难,要使后进生感到在进步。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时间。一堂课要有动有静,有张有弛,有严肃有笑声。每一节课的最精华之处,一定要放慢速度,让学生能铭刻在心。⑷教学过程的关键是“交流—互动”。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活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辩、练、评要交替进行。⑸每次上课后,要及时记下自己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要作“教学日记”,随时总结经验,自觉进行反思。要及时将教学经验上升到模式建构,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目标】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案 主备人:秦立高学习时间授课班级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等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历史照片和当时的新闻报道,客观地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让学生进行历史回顾和感受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使学生认识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和全球战略。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难点:不同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三)、教学过程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3、原因: 设问: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联合国中,亚、非会员国逐年增加,和中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赞成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国家也在逐年增加,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联合国中力量对比发生有利于中国的变化,美国操纵联合国阻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局面已无法维持。 (3)是中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4、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力量。 过渡:中国外交在70年代所取得的第二件重大成就,就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在此间发生的一件大事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突破,这就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 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高中老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学案材料

高中老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 局面》学案材料 ===【学习目标】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知识梳理】 考点1 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②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③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许多国家要求__________。

(2)标志: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了阿尔巴尼亚、________等23国提案,以压倒多数的优势恢复中国席位。 (3)意义: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背景:①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国与苏联争霸需要与中国改善关系。③________,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两国的国家利益。 (2)过程:①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②1971年7月,________秘密访华,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 ③1972年2月,________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④________年1月,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中日关系的改善 (1)背景:①________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7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材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1)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从本单元来看,它为随后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从全书来看,本课上承中国政治活动史,下启世界政治活动史,有着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知识与能力】 (1)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特点,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的内容,并分析其原因,由此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新旧中国外交的比较,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知识,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以及中国对两次会议的推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音像、文献,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良好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 (2)通过对建国初期外交方针、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人意识和探究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了。显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也为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点】 本节第一个重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是由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也与当时国际形势有着密切联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本节另一个重点,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也为确立新型的国际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 【教学难点】 新中国初期基本方针确立的原因。另一个难点是亚非会议。学生对亚非会议为什么能在与会国彼此之间存在各种矛盾和分歧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巨大成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要围绕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和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来分析亚非会议成功的原因。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课前准备 本节课主要采用讨论法、问题探究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还原法(借助CA1课件最大化还原历史面貌)。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历史资料、画面、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恰当的问题设置和对比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使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导入新课】图片导入法—— 准备四组材料,制成幻灯片文件,依次播放: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图片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教学案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新突破 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条件):①; ②。 (2)概况:年10月,第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意义:说明美国长期以来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2、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1)改善原因:中美双方共同的要求 ①美国方面: ②中国方面: (2)过程: ①、1972年2月, 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签署《》。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 ②、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中日建交 (1)直接原因: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概况: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补充]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的影响:揭开了中美、中日关系的新篇章;有利于双方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缓和世界紧张的局势。 二、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1)外交目标的调整:反对,维护。 (2)调整的原因: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为中心,需要一个和平 的国际环境。 2.主要外交成就: (1)开展以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如:维和行动、禁核、裁军)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如:2001年在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如:年,中国与中亚六国在上海成立了。该组织的建立有利于加强中国与及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有利于 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示范教案(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不断开创外交新局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包括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并于1979年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迎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 (1)重点讲清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并帮助学生理解其背景。 (2)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通过史实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和理解。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及外交建树。 难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开创新局面的背景;新时期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采用问题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新时期中国重要外交活动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结合时政热点和国内外背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去分析把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逐步缓和的史实,学会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突破口。学会运用联系的方法分析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2)认识把握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实践和外交智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导入 多媒体放映“文献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 师生互动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不断取得外交新成就,大家所看纪录片的片段描述了哪些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开创外交新局面

24、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标要求: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3、以改革开放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导入:中华民族以拥有五千年的文明而自豪,这五千年的文明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崇尚开放与包容,与其它文明和谐共处。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横贯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也曾有过郑和的七下西洋,将和平与友谊之手伸向海外。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入侵的苦难,被迫一次次伸出屈辱之手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以至于周恩来痛心地说,近代中国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 展示图片:不平等条约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请回答: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的落后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动伸出热情之手,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建国初期,我们所熟知的重大外交成就有哪些? 中苏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但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国家无情的拒绝。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采取敌视的态度。特别是60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外交的僵局。而要突破这一僵局,最关键的是要改善与哪一国的关系? 美国 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美关系的改善——“跨洋握手”。 材料: 尼克松回顾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主动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的回忆录《领导者》①材料中“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中美关系的改善 图说历史:结合课文内容及这四幅图片介绍一下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79年中美正式建交

24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 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提供历史资料,营造历史情境 2、学生活动,再现历史3、学生感悟,教师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新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 责任感。 3、通过感受国家关系的曲折发展特点,形成大局观念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看问 题要一分为二并学会看主流的科学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中美关系正常化 难点:理解在国际局势复杂变化的不同时期,中国政府是如何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的 3. 教学用具 幻灯片。图片。 4. 标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三张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探究历史真相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图片反映 了70年代中国外交的哪几件重大事件? 学生进行回答,然后教师对提问进行总结:大家都知道,进入到70年代,中国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从而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那么,这个时期 我国究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怎样取得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样的重大意义?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问题。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述内容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这一内容从国内外背景、恢复原因、恢复情况、恢复影响四方面进行解读。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引导学生从中国、发展中国家和 美国三个角度分析,归纳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背景及原因,通过幻灯片 展示。 至于恢复的具体情况由学生阅读教材感知,不做具体分析。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产生什么影响呢?应从对中国、美国和国际社会 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表明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美国不得不重新审 视对华政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条件。那么中美关系是如何改善的呢?由此过渡到下一目。由于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故要进行详细讲解。 1、中美关系从紧张敌对到缓和 通过列举史实说明中美两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关系由紧张敌对到缓和 的过程。加深对中美关系发生变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归纳出关系缓和的原因。 2、缓和的原因: 教师补充相关材料,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引导学生从中国、美国两个方面分 析中美关系出现缓和的原因,让学生明确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理 解外交政策中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总体归纳,并通过幻灯片展示。 3、缓和的过程: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 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一历史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能力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知识点大家要重视起来。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必修一新... 高一历史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能力是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知识点大家要重视起来。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高一历史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知识点 1.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②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③亚非拉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赢得了独立;④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革命运动。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这一建交原则是: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3.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1)"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3)"一边倒":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4.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成就:(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在建国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历史必修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练习题 1、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布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必须遵守的原则是( ) (1)平等互利 (2)和平共处 (3)互不干涉内政 (4)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A、(1)(2)(3)(4) B、(1)(4) C、(2)(3) D、(3)(4) 2、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内容不包括( ) A、"一大片"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一边倒"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拓展延伸_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_word版有答案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下图是外交史上著名的照片《乔的笑》,你知道“乔”是谁吗?你知道他为什么那样开怀大笑吗? 提示:乔冠华。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团长,乔冠华在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开怀大笑。 课标要求: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一、20世纪70年代外交的建树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________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__________,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概况:1971年,第____届联大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席位。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此后,中国在________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使联合国由美国控制下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工具变成了第三世界伸张正义、反对霸权主义的合法讲坛。 2.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中美关系正常化: ①______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随后两国发表了尼克松总统将要访问中国的公告。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____________》,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________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日邦交正常化符合两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它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篇章,这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形成新的建交高潮 20世纪50年代以来,______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新时期的外交目标 反对________,维护________。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新时期的外交活动 (1)积极开展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2001年,在______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复习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对现代中国各个时期重大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的掌握,形成这一专题的知识框架,便于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课前以填空题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复习这一部分的基础知识,课上主要是强化学生的知识框架和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以解答问题的形式进行复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强化学生以下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不同;中国在国际上逐渐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初期、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 难点:我国从建国起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家建设需要而有所调整。

主题 2 外交关系的突破及新时期的外交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1978年《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探究1:《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公报》在内容上有何发展? 提示:美国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是一个进步。 材料二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 探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提示: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改善和发展了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 外交政策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它除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还要将各个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活动放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去,以便更全面的理解它。 请大家完成【时空定位】 中国 世界 这里有一幅漫画是关于不同时期美国国务卿关于中国的话题。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案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湖南省桂东县第二中学李益成搜集整理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 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3)运用: 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历史比较、问题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有效历史信息、语言表达、团结协作的能力。 (2)采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新中国初期开展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有着本质的区别。 (2)新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我国提出正确的建议,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2、难点:建国初期制定外交方针的依据。 五、教学设计 1、教学思路设计 本节课以三个主题探究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前预习、课中质疑答疑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及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史料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论从史出,以史为证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设计

高一历史必修一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2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二战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新中国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亚非会议上的积极贡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回顾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建设任务,分析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比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不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比较方法,鉴别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比较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意义,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使学生掌握利用表格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爱好和平的愿望。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与国相互关系的准则,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作出了重大贡献。 3)、通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等有一定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新时期的外交活动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一些历史图片、影视资料等,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新中国重大的外交活动,去感受外交斗争的艰辛和技巧,去把握外交现象背后的目的和利益。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和应用史料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

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word教案

2019课标实验版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1》word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3、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理解它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影响。探究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中国新时期全方位外交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手段,为学生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动力。 2、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与学生一起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进行探讨,组织学生对中美建交过程中的一些焦点问题进行讨论。 3、通过问题探究、实践体验、历史比较、图表分析等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并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 2、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课程,对基本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填补学生知识空白点,扫除知识盲点。让学生在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本课以中国外交篇为主线,表现各个时期的外交的政策。屈辱篇——近代中国的外交,引导学生回忆近代中国的历史,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启示。重建篇——回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成就,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振奋篇——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振奋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惊喜篇——中美关系改善。友谊篇——中日建交。和谐篇——新时期以多边外交为主线,体现了中国人民以和为贵,爱好和平。同时,整节课内容隐含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这两条线索。 【导入新课】 近代的中国饱受着列强入侵的苦难,在与西方列强的多次交手中都以失败而告终,回望中国近代史,令人感慨。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

(通用版)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 板块三 特色探索中的新国新路 板块串讲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学案

现代中国专题线索归纳 一、现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2大线索 1. 2.祖国统一

[对点演练]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别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 ) 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 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 解析:选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但不符合题干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随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人民政协就变成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政协的监督和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 2.(2017·石家庄二模)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 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 A.完善法律程序B.突出社会立法

C.维护国家统一D.注重经济立法 解析:选D 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主要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A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定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B 项错误;国家统一只是诸多法律之一,不是每个时期首先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表格法律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居多,故D项正确。 3.(2017·唐山三模)《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 )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 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解析:选D 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 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 项正确。 (二)大国风范——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