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同济大学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零总体思路 (1)

一培养目标 (3)

二培养标准 (4)

1 知识体系标准 (4)

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

1.2 自然科学知识 (4)

1.3 工具性知识 (4)

1.4 专业知识 (4)

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5)

2 能力体系标准 (5)

2.1 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5)

2.2 应用知识能力 (5)

2.3 工程实践能力 (5)

2.4 开拓创新能力 (5)

2.5 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5)

2.6 组织协调能力 (6)

2.7 国际视野 (6)

3 人格体系标准 (6)

3.1 人文素质 (6)

3.2 科学素质 (6)

3.3 工程素质 (6)

三标准实现 (7)

1 知识体系重构 (7)

2 专业实践体系重构 (8)

2.1 实验 (9)

2.2 实习 (9)

2.3 设计 (10)

I

3 标准实现方式 (11)

4 标准实现矩阵 (12)

四基本教学条件 (13)

1 师资队伍 (15)

2 教材 (15)

3 图书资料 (15)

4 实验室 (15)

5 企业学习基地 (16)

6 学校政策支持 (16)

7 学校经费支持 (16)

五培养方案 (18)

1 学制 (18)

2 本专业培养规格 (18)

2.1 知识 (18)

2.2 能力 (18)

2.3 素质 (19)

3 主干学科 (19)

4 主要课程 (19)

5 主要实践环节 (19)

6 毕业与授予学位 (19)

7 教学安排 (19)

8 学时、学分汇总 (19)

9 选课有关说明 (20)

9.1 课程性质代号 (20)

9.2 各类课程要求 (20)

9.3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20)

9.4 创新实践要求 (21)

9.5 其它选课规定 (21)

10 课程设置 (21)

II

六企业培养方案 (22)

1 培养目标 (22)

2 培养标准 (22)

3 培养计划 (23)

3.1 培养内容 (23)

3.2 培养方式 (23)

3.3 企业培养时间 (23)

4 企业培养实施过程 (25)

4.1 认识实习 (25)

4.2 社会实习 (25)

4.3 课程设计 (25)

4.4 生产实习 (26)

4.5 毕业实习 (26)

4.6 毕业设计 (26)

5 企业条件 (26)

6 师资队伍 (27)

6.1 校内导师 (27)

6.2 企业导师 (27)

7 考核内容和方式 (27)

8 纪律、考勤与安全 (28)

七质量保证体系 (29)

附录1面向未来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33)

附录2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 (45)

附录3-A毕业实习方案 (54)

附录3-B联合毕业设计方案 (57)

附录3-B-A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美国AUBURN UNIVERSITY2010年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方案 (61)

附录3-B-B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美国AUBURN UNIVERSITY2010年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申请表 (63)

III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

零总体思路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自1914年创立以来,始终十分重视并身体力行“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精英人才培养;近100年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在新世纪,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工程教育界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为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尽管已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未来建筑业的发展给土木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⑴土木工程师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规划过程中很难参与决策;⑵在工程决策、设计和建设阶段,土木工程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和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性;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土木工程师大都愿意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难以逐步提升;⑷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强;

⑸学生毕业—就业—企业成长的过程长,彼此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相对应的,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相互利用与发挥;⑹与机械、电子等行业相比,土木工程师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人文精神、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领导才能、活动能力、创新潜质等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

针对于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总体办学思想与理念是:

⑴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行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和谐统一;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的相互促进。

⑵采用思维方式培养,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活动训练等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工程素质和人文素质。

⑶土木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应围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素质而展开,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⑷不仅注重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实验平台与创新实践基地、成长环境等人才培养架构中各组成要素自身的优化建设,而且注重彼此间的优化组合,以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

1

⑸注重科学研究、工程实践与教学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根据这一办学思想与理念,以及目前本科通识教育为主、研究生专业教育为主的培养特点,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采用“以人为本”的“4+M”人才培养模式。包括:4+0:四年制本科生,毕业后获学士学位;

4+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程硕士学位;

4+2: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获工学硕士学位;

4+2+3:本硕博连读,毕业后获工学博士学位;

以及与境外著名大学合作办学的硕士双学位(4+1、4+2、4+1+2)、博士(4+2+3)培养计划。

本报告仅涉及本科阶段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内容将另文阐述。

2

一培养目标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未来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强,能胜任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研究、教育,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领导意识的卓越人才。

基本思路: 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经验,改变过去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单线条式的教学模式,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为基础,以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创建以递进式精品课程群和系列化英语课程群等为课堂教学链,以规模化实习基地、教学实验平台、创新研发基地和多功能试验室等为创新实践链,以高频次国内外土木工程竞赛、国际课程班、双学位等为交流合作链的立体化、开放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基本构架

卓越人才的培养采取“以人为本”的开放式、多样化、递进式的培养模式,以四年制本科为基础,以工程教育为导向,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将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阶段综合考虑,相关课程贯通,减少本科毕业考硕士、硕士毕业考博士的环节,减少课程重复,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形成“4+M”人才培养模式。

3

二培养标准

经过本科四年培养,学生应具有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知识、能力、人格”方面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1 知识体系标准

拥有科学、技术、职业以及社会经济方面的基本知识。

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包括:

1)经济学、社会学、哲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

2)社会、经济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知识;

3)政治、法律法规、资金机制方面的公共政策和管理知识。

1.2 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包括:

1)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

2)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

3)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1.3 工具性知识

掌握基本的工具性知识。包括:

1)熟练掌握英语,具有一定的英文写作和表达能力;

2)了解信息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文献、信息、资料检索的一般方法;

3)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高级编程语言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技术。

1.4 专业知识

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包括:

1)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2)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应用;

3)掌握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

4)掌握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掌握工程结构构件的力学性能和计算原理;

6)掌握土力学和基础工程设计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分折方法;

7)掌握结构设计理论、熟悉设施和系统的设计方法;

8)了解结构、设施和系统的全寿命分析和维护理论;

4

9)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过程和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0)掌握土木工程现代施工技术、工程检测、监测和测试的基本方法;

11)了解土木工程的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基本原理及一般方法。

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包括:

1)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设计、

施工、验收规范与规程;

2)了解建筑、城规、房地产、给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建筑设备、土木

工程机械及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与环境的基本知识;

3)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 能力体系标准

拥有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或管理、合作交流等基本技能。

2.1 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1)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查询和文献检索,获取信息;

2)了解学科内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家的发展战略;

3)自主学习,更新知识,制定和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高个人和集体的工作

效率。

2.2 应用知识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包括:

1)从实践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

2)定义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定性分析,并提炼问题;

3)建立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等手段进行具体分析;

4)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2.3 工程实践能力

1)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

2)能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以及投资与开发、金融与保险等工作。

2.4 开拓创新能力

1)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土木工程项目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基本能力。

2.5 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1)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2)具有在学科内、跨学科、多学科领域以及跨文化背景进行合作的初步能力;

5

3)勇于挑战和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2.6 组织协调能力

1)具有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能权衡不同因素,分清主次;

2)具有组织、协调和开展土木工程项目的基本能力;在满足预算、安全、质量和其他

限制条件的前提下使其按期望目标交付使用。

3)具有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2.7 国际视野

1)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先进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2)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3 人格体系标准

具有人文、科学与工程的综合素质。

3.1 人文素质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愿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服务;

2)具有全球视野和为人类进步服务的意识;

3)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体现人文和艺术方面的较高素养;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危机和挑战;

5)具有理性的继承和批判精神;

6)坚定的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

3.2 科学素质

1)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具有面向未来,开拓进取的开创精神;

3)具有针对工程问题特点的科学思维方式。

3.3 工程素质

1)具备对个人和集体目标、团队利益负责的职业精神;

2)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具有对新技术的推广或对现有

技术进行革新的进取精神;

3)具有在前瞻未来、承担责任、规划前景、坚持原则、灵活处理工作和团队合作时,

面对挑战和挫折的乐观主义精神;

4)坚持原则,具有勇于承担责任、为人诚实、正直的道德准则。

5)具有良好的市场、质量和安全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责任感。

6

7

三 标准实现

1 知识体系重构

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是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是能否培养出符合标准的工程人才的关键。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通过重新组织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等来实现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为此,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归纳为如下6个知识领域,见表1。其中第1-第5为通识课程和基本理论知识,第6为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特色(核心)知识。

表1 土木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和知识领域(本科阶段)

专业基础知识由以下5个知识领域组成:1)力学原理和方法;2)材料科学基础;3)结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4)土木工程施工原理和方法;5)计算机应用技术。

每个领域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详见表2

表2 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本科阶段)

续表2

专业特色(核心)知识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和工程防灾与风险评估7个方向,以7个课群为中心组成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专业知识。每个知识领域包含核心知识单元和选修知识单元,见表3。

表3 不同专业方向专业知识领域与知识单元(本科阶段)

2 专业实践体系重构

专业实践体系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1)实验技能;(2)工程设计能力;(3)科学研究能力;(4)创新能力。与教学知识体系相对应,专业实践体系由实践领域、实践环节、技能与知识点三个层次组成,而实践领域包括:实验、实习和设计三个环节,见表4。

8

表4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领域(本科阶段)

2.1 实验

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见表5。

表5 实验环节(本科阶段)

2.2 实习

实习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课程实习、测量实习、地质实习、社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其中课程实习、社会实习和毕业实习为新增实习内容,见表6。

社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企业进行,企业实习是工程师培养的新增教学环节。学生通过在企业各不同阶段的实习,熟悉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的基本方法,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工程实际需要,培养职业精神、分析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工程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工程素质。

9

表6 实习环节(本科阶段)

2.3 设计

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两大部分,见表7。其中,毕业设计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方式,结合毕业实习,在企业完成。联合毕业设计可以与国内企业,也可以与国外企业或高校合作进行。

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应掌握:

1)设计一个系统工程中各阶段的设计方法与具体要求;

2)不同规范的理解与应用

3)不同知识的综合运用;

4)土木工程项目的计算与分析;

5)施工图的设计和计算书的撰写;

6)项目或单体的优化或经济分析等。

表7 设计环节

10

续表7

3 标准实现方式

表8列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培养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方式。

表8 本科阶段专业标准的内容和实现方式

11

续表8

4 标准实现矩阵

表9列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培养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能力、人格要求的实现矩阵,以I(介绍)、T(讲授)、U(应用)方式表达。(仍有待于结合教学大纲编制不断调整)

12

13

14

四基本教学条件

1 师资队伍

拥有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教师应具备:

1)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治学风范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2)了解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创新意识和启发式教学能力;

3)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造诣,了解本方向前沿学科发展趋势;

4)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熟悉工程设计、施工和建造方法。

同时,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从企业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或担任本科生、研究生的联合导师,以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师资补充。

另外,结合学校工科教师评聘和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师聘任、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向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倾斜,并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或轮训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制度,以使学院教师不断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

2 教材

选用符合专业规范的教材,采用10年之内的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或有特色的自编教材,基础课程的教材应为正式出版教材,专业课程至少应有符合本校教学大纲的讲义。双语课程具有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讲义和电子书籍或资料。

3 图书资料

图书资料应满足教育部关于高等院校设置的必要条件,且应满足:

1)土木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图书应达到2万册以上;

2)本专业的中文期刊应达到50种以上,外文期刊达到30种以上;

3)有齐全的现行工程建设法规文件、标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

4)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文献及有保留价值的图纸、资料和文件;

5)具有本专业电子资料、数字化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4 实验室

具备大学物理实验、力学实验、材料试验、土木工程实验等设备;教学设施、试验设备

15

完好;能满足本科特色专业教学的目标。具备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能满足大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活动。具备计算机设施能满足计算机语言、结构分析、有限元分析、结构设计等教学要求。

5 企业学习基地

有相对稳定的学生企业学习基地和联合设计基地,基地应符合土木工程专业的要求,校企共同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实习内容,制定校企培养方案,建设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企业实习基地和国外联合设计基地,不断扩大和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水平。各类实践环节安排合理,满足教学要求,重视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有严格明确的要求;配备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度,确保实习和毕业设计质量。

详见“六、企业培养方案”部分。

6 学校政策支持

1)调整学校的人才政策、人事政策、科研政策和成果转化政策,使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教学的开展。

2)修订《同济大学教师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条件》。除已设置教学型教授外,将新设置“工程型”教授系列,以解决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可能遇到与师资队伍相关的问题。对参加“工程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考核将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逐步转向同时重视教师的工程经历、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研合作、技术服务和工程研发等方面。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将作为“工程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3)在教学岗位设置、工作量计算、教学津贴等方面作出调整,大幅度增加课时津贴,激励任课教师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真正将学生的能力与素质培养落实到第一课堂。

4)加大奖教金支持力度,并按需求设置若干专项奖励金,对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涌现的先进个人、集体进行奖励。

5)修订《同济大学教务委员会章程》,保证本项目相关工作得到具体落实。

6)对于推行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推动小班授课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教学工作量实行鼓励政策。

7)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及时给予协调和帮助。

7 学校经费支持

1)加大教改经费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相关的各项教学改革深入开展。

2)设立学生出国留学专项基金:学校将在985项目和211项目中设国际交流专项基金,建立由学校、学院、国外对方学校、本人共同承担出国交流费用机制,保证每年600名左右学生获中外双学位。

16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同济大学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零总体思路 (1) 一培养目标 (3) 二培养标准 (4) 1 知识体系标准 (4) 1.1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 1.2 自然科学知识 (4) 1.3 工具性知识 (4) 1.4 专业知识 (4) 1.5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5) 2 能力体系标准 (5) 2.1 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5) 2.2 应用知识能力 (5) 2.3 工程实践能力 (5) 2.4 开拓创新能力 (5) 2.5 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5) 2.6 组织协调能力 (6) 2.7 国际视野 (6) 3 人格体系标准 (6) 3.1 人文素质 (6) 3.2 科学素质 (6) 3.3 工程素质 (6) 三标准实现 (7) 1 知识体系重构 (7) 2 专业实践体系重构 (8) 2.1 实验 (9) 2.2 实习 (9) 2.3 设计 (10) I

3 标准实现方式 (11) 4 标准实现矩阵 (12) 四基本教学条件 (13) 1 师资队伍 (15) 2 教材 (15) 3 图书资料 (15) 4 实验室 (15) 5 企业学习基地 (16) 6 学校政策支持 (16) 7 学校经费支持 (16) 五培养方案 (18) 1 学制 (18) 2 本专业培养规格 (18) 2.1 知识 (18) 2.2 能力 (18) 2.3 素质 (19) 3 主干学科 (19) 4 主要课程 (19) 5 主要实践环节 (19) 6 毕业与授予学位 (19) 7 教学安排 (19) 8 学时、学分汇总 (19) 9 选课有关说明 (20) 9.1 课程性质代号 (20) 9.2 各类课程要求 (20) 9.3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20) 9.4 创新实践要求 (21) 9.5 其它选课规定 (21) 10 课程设置 (21) II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资料

化学工程与工艺(卓越工程师) 2010级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基 础理论、实验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系统知识,获得化工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能力,以石油和天然气加工为特色,能在炼油、化工、能源、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过程的控制、化工过程软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在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基础上,主要学习物理化学、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及化工热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本专业不仅是通用的过程工程学科,而且是高新科技和新兴工业的重要支撑学科。实验班学生培养注重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加工过程中的过程工程和产品工程两个方面的均衡发展,并以通用过程工程为主线培养,营造应用型工程师培养的良好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 (4)具有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对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学位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 学位课程:高等数学、基础外语、大学物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程序设计语言(C)、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石油炼制工程。 四、毕业要求及学时、学分分配

【实践部】同济大学研究生会2019-2020年度秋季学期工作报告

同济大学研究生会 实践部2019-2020年度秋季学期工作报告 1. 部门总览 部长:龚尚嵘 副部长:桂俊超、艾雨池、魏晨阳、吴德鹏 部门人数:33人 活动数量:共2项 活动明细表: 2019-2020学年秋季学期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名称活动类别 2019.10-11.16 同济大学、上海市 多伦路、上海市甜 爱路、外滩人民英 雄纪念塔 「第十一届城市实践论坛·文化篇」素拓徒步 2019.11.17-12.0 8 同济大学德文图 书馆报告厅 「第十一届城市实践论坛·使命篇」讲座报告 2019.9-2019.11 大学生活动中心 307会议室 同行计划评优答辩会同行计划 注:1. 活动时间请填写起止年月,如2019.09-2019.10 2. 活动类别(4字)由各部门定义,如讲座报告、体育比赛、文艺活动等 3. 活动总结截至2019.12,暂未举办的活动参考往年撰写

2. 活动总结 该部分内容请各部门根据明细表中的2019-2020年度各项活动分别阐述每 项活动,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活动目的和意义、活动的简要流程、以及各个活动的效果。 备注:1、活动目的和意义请尽量结合实际,并尽量采用书面语言; 2、流程尽量简要,不要罗列; 3、活动效果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参与人数、活动口碑、影响力等。 一、「城市实践论坛·文化篇」-活动总结 (1).活动背景及意义 上海具有优秀的创新环境以及良好的创业氛围。作为校研会实践部的主打活动,本次城市徒步活动聚焦于上海百年城市变迁与创新创业文化,通过定向越野和城市徒步的方式串联起上海的红色历史文化,独特街区文化,创业创新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及城市建筑文化。在聆听上海记忆的同时感受不一样的上海魅力。本次活动以“文化”主题入手设计游戏。通过集体互助通关,使同学学会相互了解,学会沟通,在感受上海文化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上海作为“恒新之城”的要义与原因。 (2).活动主题 综上本次素拓徒步活动的主题为“步履不停—横跨申城荏苒世纪”。 (3).活动亮点 在组织徒步活动的同时,关注学生素质拓展。以站点的文化或历史背景设计游戏串联整个徒步路线,既带领学生亲历上海城市文化,同时感受创新力量如何让城市历久弥新、推动城市走向卓越。 (4).活动概况 本次活动共吸引来自各个学院共计275名同学报名,活动当天即11月16日实际到场人数为163人。实践部33名同学全部投入当天会务工作,在每个小组中担任队长,全方位保障同学的人身安全和活动开展质量。当天上午8:30,工作人员带领同学签到、分组、发放游戏道具和紧急药物,9:00整开始进行破冰游戏,每组队名均以小组成员共同爱好与兴趣由来,破冰效果显著,各小组迅

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武汉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一、总体概况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面向工业、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遵循“三创”教育的办学思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建立现代工程教育体系,引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的“三创”人才观念,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总体思路 在总结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工程实际为背景,通过密切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目标定位 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国家高等工程师教育的成功经验,在实现“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学校本科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整合优质教学资源,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性,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优异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能够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高级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参与专业 武汉大学主要是在水利电力类、测绘科技类、电子信息类、动力机械类、土建资环类等工科专业中选择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为辅。2012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12〕7号)发布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科专业名单,武汉大学共有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与水利部联合共建。 (五)培养层次 在水利电力类、测绘科技类、电子信息类、动力机械类、土建资环类等工科专业中选择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为辅。 (六)学生情况 本科层次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从高考招生或在校生中选拔具有良好的学习能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样本

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点方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2)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5) 3.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 (6) 4. 培养方案 (7) 4.1 本科阶段 (7) 5.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7) 5.1 校内学习阶段 (18) 5.2 企业学习阶段 (20) 5.3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工程教育理论提升..........................................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29)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36)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9) 2 2020年4月19日

1. 专业基本情况 发展历史: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的重点建设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开办的最早专业院系之一,我校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创办和建设能够追溯到1979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计算机专业的院校之一,迄今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198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生,1986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方向研究生,1992年获计算机应用硕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获计算机应用博士学位授予权,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在申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当前已经过第一轮评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授予武汉理工大学本科品牌专业。 经过30年的发展与建设,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已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工程”学士学位授予权,“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 专业特色: 坚持计算机专业特色教育方向,要根据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特点决定,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与其它学科交叉多、应用面 3 2020年4月19日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南昌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进展情况报告 南昌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61所高校之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我校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在工程教育方面取得的经验和优势,我校先后召开了校长办公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相关工科学院“卓越计划”专题研讨会,并邀请行业、企业代表共商大计。目前,我校“卓越计划”的实施正稳步进行,进展顺利。主要做法有: 一、召开各类研讨会 为了实施好“卓越计划”,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带领教务处及专家组先后多次到学院调研专业情况和教学情况。9月27日,分管副校长带领教务处有关人员到机电学院调研实践教学情况,明确指示要抓好有利时机,利用专业优势,切实加强与省内知名汽车企业(江玲)友好合作,加快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和机会,为“卓越计划”打好坚实基础。10月17日,学校邀请了工科学院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代表召开了南昌大学“卓越计划”研讨会,与会人员就如何实施“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校企双方要乘“卓越计划”的东风,进一步加强合作,做到合作双赢。同时,也只有做到合作双赢,“卓越计划”才能顺利实施。11月15日,分管副校长带领专家组和其它申报“卓越计划”的负责人,来到机电学院检查实施“卓越计划”专业的整体建设情况。在听取和研讨了专业建设问题后,要求申报单位抓紧时间,针对各自专业在实施该计划中存在的不足,加快建设,特别是合作企业的选定和培养基地建设要尽快落实。

同济大学创新学分认定细则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学分认定细则 (2013年5月3日) 为促进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简称电信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贯彻落实学校《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2012年5月修订经主管校长批准)》(附件1)的基础上,特制定电信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学分认定细则。 一、学分认定范围 学校认定范围以外的竞赛、学术论文、电信学院创新基地相关项目、企业实习实践、参与创新性科技活动及课题研究成果等。 成果应能够体现同济大学所倡导的卓越人才培养精神,且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必须归属于同济大学。 二、学分认定办法 电信学院的本科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下表项目之一并取得及格及以上认定成绩者,可获得2学分。

三、学分及成绩认定流程 1、电信学院分别在每年5月底和12月底进行两次学分认定; 2、学生在规定时间前提交学分认定资料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 项目成绩认定表”(见附表1,简称成绩认定表),交指导教师初审并给出建议成绩; 3、班主任汇总相应专业学生的“成绩认定表”及建议成绩; 4、专业教学系主任(创新基地负责人)审核创新基地相关项目的学分认定并填写“成 绩认定表”中的“认定意见”; 5、所有认定材料提交电信学院教务科,经学校教务处(学校认定范围)和电信学院主 管教学院长(学院认定范围)审核批准后,由电信学院教务科负责成绩录入及材料 存档备案。 附表: 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项目成绩认定表 附件: 1、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2012年5月修订经主管校长批准)》 2、同济大学校级认定竞赛一览表 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认定竞赛一览表 (本学分认定细则由电信学院教务科负责解释,从2010级学生开始实施。)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5月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原则试行

贵州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方案制定原则意见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为探索我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使“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教学组织管理有序开展,特制定贵州大学“卓越计划”培养方案编制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及人才强国战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秉承“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办学传统,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贵州、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培养“能吃苦、能适应、能创造、能奉献”的“四能人才”为己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实现: (1)教育理念、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与运行机制的综合改革与创新,符合人文、科学与工程教育并重,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单一专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的发展方向,体现科学与技术基础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观”。 (2)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工程设计与工艺研发本领、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宽阔的国际视

野与胸怀、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目标 贵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坚持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统一发展的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以培养工程一线的栋梁、输送工程领域精英的后备人才为立足点,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人格健全、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开拓创新精神突出、研究潜力大、擅长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方案制定基本要求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包含专业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和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其基本要求为: 1.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引进、借鉴国内外同类学校相近或相同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大胆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形成层次清晰、模块多元、保障有力的工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2.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从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标准入手。人才培养目标、标准要按照国家“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办学优势与特色等制定;培养标准要细化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明确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的培养要求;将知识、能力和素质大纲以矩阵表的形式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根据专业培养标准进行课程体系的梳理与调整。贯彻“优化基础、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鼓励创新”的应用设计型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东华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Ⅰ培养目标 遵循立足专业、贴近行业、服务企业培养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着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相关专业学科理论,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通信行业、政府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从事3G及各类移动通信设备和系统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分析、制造、运营及管理的高级通信工程技术人才。 Ⅱ培养标准 一、具备运用通信3G工程师所必需的工程技术及专业基础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关问题的能力 1.1具备较扎实的移动通信基础知识,以及从事通信工程项目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基础 1.1.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理解工程专业及其服务于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1.1.2 具有运用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建立通信系统数学物理模型并进行分析、求解的基本能力; 1.1.3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交流能力,熟练掌握资料查询、文献索引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1.1.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遵纪守法。 1.2具备运用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解决通信系统工程实现过程中相关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分析与解决故障的基本能力

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方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工作方案

2011年5月 目录 一、前言 (2) 二、指导思想 (3) 三、培养目标 (3) 四、培养体系 (4) 1、试点范围与规模 (4) 2、选拔方式 (5) 3、培养模式 (5) 4、竞争机制 (6) 5、专业培养 (6) 6、学生管理 (6) 7、学籍管理 (6) 五、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计 (7) 1、培养目标和要求 (7) 2、教学计划 (7) 3、课程体系 (7) 4、教学模式 (8) 5、实践环节 (8) 6、考核方式 (9)

六、校企合作模式 (9) 七、组织管理体系 (10) 1、组织结构 (10) 2、经费保障 (11) 3、资源保障 (11) 4、教学管理 (11) 5、师资队伍建设 (12) 八、区域内的大中型企业 (12) 一、前言 高等教育肩负“科教兴国”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根据国家发展战略,为更好地发挥我校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着力培养“品德优良、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多种类型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特制订西南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工作方案。 西南科技大学是以工学为主的多科性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本专科学生2.7万余人。在工学、农学、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67个本科专业、 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部省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董事单位共建共享实验室17个。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已经成为“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土建、地质、采矿、农业等行业的工程师摇篮”,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及业务骨干,具有“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抗震救灾期间,在心理援助,建筑检测、环境监测,重大设备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扎根西部,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同济大学创新学分认定办法

同济大学医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细则 为促进医学院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在同济大学文件《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同教[2012]81号)基础上,根据医学院具体情况制定如下管理细则。 一、医学院创新能力与拓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蔡巧玲 副组长:徐纪平,徐磊 组员:李觉,彭鲁英,曹金凤,杨翠香,蒋欣,朱雯晴,苏娜,王光花,忻耀群,于宏,李小艳,杨文卓,李莹,周晓,周倩 二、认定规则 1. 认定类型分为学校认定和学院认定; 2. 学校认定范围包括获校内外各类竞赛奖、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及课题研究成果等,与医学专业相关的活动和成绩详表1; 3. 学院认定范围包括校级、院级医学专业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活动、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项目、与大学生创新相关的课程等,见表2。 二、认定标准 1. 各类竞赛获奖(包括学校认定和学院认定) (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全国赛特等奖或一等奖记6学分、二等奖记5学分、三等奖记4学分、校内选拔赛获奖记2学分; (2)在临床技能大赛全国赛一等奖记6学分、二等奖记5学分、三等奖记4学分;华东地区比赛一等奖记5学分、二等奖记4学分、三等奖记3学分;校内选拔赛三等及三等以上记2学分,参赛者记2学分; (3)马来西亚国际生理竞赛等国际级学科竞赛,参照国家级执行;马来西亚国际生理竞赛校内选拔赛三等奖及以上记2学分; (4)其他行业类、地区性学科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记2学分; (5)医学院学科竞赛/医学院专业英语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记1学分。 注:1. 参加同一竞赛按照所获得最高奖项获得学分,集体参赛的所有学 生均可获得相同的成绩和学分; 2. 以上所有项目的学分认定申请应由项目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签字审核。 2. 学术论文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 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实施,2013年4月19日,教育部高教司在召开了卓越计划专家工作组2013年工作会议。理工处、部分专家工作组成员和特邀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专家工作组组长启元主持。 会议围绕进一步推进卓越计划实施的工作思路进行了深入研讨,就卓越计划通用标准、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实践基地的建设、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等形成以下共识。 一、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 专家们讨论了卓越计划本科通用标准与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关系,对卓越计划通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认为有必要发布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建议尽快发布实施。 二、推动省级卓越计划实施 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完善卓越计划三级体系,特别是要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实施,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省属卓越计划高校的管理、指导和支持;加强对各省负责支持和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调研,了解经费落实情况和建设情况;加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间的交流,研讨推动省级卓越计划的具体措施。 三、加强实践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 专家们认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和运行事关卓越计划实施的成败。要加强对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和指导;调研已立项建设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进展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研究起草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政策措施。 四、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衔接 专家们认为,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虽然在实施目标和标准上有所差异,但在涵上存在着相同和相似之处。注重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与专业认证之间的衔接,一方面要利用现有的专业认证体系,引导和鼓励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申请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专业认证,另一方面要促进这些专业集中精力实现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并办出特色,发挥卓越计划在工程教育改革方面的示和引导作用。 Word文档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班人才培养方案 (080801) 一、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93年,并在2013年10月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较高基础理论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立足于河北省经济发展需求、面向工程实践,形成了培养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相关技术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模式,构建了完善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三个教学平台(基础教学平台、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专业教学平台)和四个层次(理论基础、工程应用基础、工程应用和扩展专题讲座)为主的分层式、模块化课程群。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和“控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在学科建设上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了培养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学科平台。 自动化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仪表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自动化包括了许多学科,其基础是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该专业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坚实的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能在在自动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期待毕业生5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工程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具有从事自动化相关领域工作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熟悉自动化领域相关的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具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测试能力; 4.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交流、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能够在自动化领域相关企业从事技术服务和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具有适应全球化的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注重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及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校内综合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基地和校外合作企业的联合实践训练,同时注重科技创新活动等方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自动化卓越工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应获得以下10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 2.具有从事自动化专业相关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和管理知识; 3.具有运用自动化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掌握自动化工程专业的理

同济大学双语教学团队

附件3 同济大学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及课程包建设项目资助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落实同济大学“十二五”人才培养规划,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我校国际化水平和综合实力。学校决定开展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及课程包等项目建设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资助范围与资助额度 第二条资助范围包括我校所有授予硕士、学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其中,优先资助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优先资助主干课程;优先资助参加“模块化”教学专业的课程;鼓励院系配套资助。 第三条双语普通教学团队(不少于2门课程),资助1万元团队建设经费,及每门课程3倍课时津贴(含正常课时津贴,下同);双语高级教学团队(不少于4门课程),资助3万元团队费及每门课程3倍课时津贴。 第四条全英语课程,资助1.5-2.5万元课程建设费及3倍课时津贴,具体建设经费将根据该门课程的已有建设水平确定。 第五条全英语课程包(不少于8门课程),资助20万元团队建设费及每门课程3倍课时津贴。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建设管理 第六条教务处负责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及课程包建设项目的申请与建设管理工作。

第七条根据学校下达经费情况,组织有关申报工作。申请人根据申报项目的类型,分别填写《同济大学双语教学团队建设申请书》、《同济大学全英语课程建设申请书》或《同济大学全英语专业课程包建设申请书》与《同济大学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及课程包建设项目汇总表》,同时提交申请项目所在专业的培养计划和申请课程的教学大纲。 第八条项目采取“学科、专业组织申报,院系推荐,专家评审(初评+答辩),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获资助项目在公示期结束后批准立项,并由教务处、学院(系)及项目负责人三方签订《同济大学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及课程包建设项目资助协议书》,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 第九条通过学生评教、专家听课和项目组汇报等方式,统一组织在建项目的中期检查,评价课程中期建设成效;并根据中期检查结果,调整课程建设资助方案和剩余经费拨付额度。 第十条项目完成后,项目组提交验收总结报告,由学校组织专家依据已签订的《同济大学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及课程包建设项目资助协议书》,对各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限期整改后进行二次验收。二次验收仍不合格的项目,将直接影响到项目成员及所在学院(系)未来教改项目的申报。 第四章经费管理 第十一条双语教学团队、全英语课程及课程包建设项目经费由教务处统筹安排,项目所在院(系)负责监督和管理。 第十二条课时津贴根据实际开课情况按年度(或学期)划拨。课程建设经费首期下拨总经费的60%,学校将在课程建设的第二年进行中期评估与验收。中期验收合格的课程,下拨剩余资助经费;不合格课程,须进行整改,整改后效果明显的补拨剩余资助经费,整改效果不明显的项目将终止资助。 第十三条课程建设经费属专项经费,各项支出应严格按照学校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办理,由项目负责人负责使用。各学院(系)教学院长(主任)根据教务处发布的年度课程建设经费清单,负责对本单位所有项目课程建设费的报销审核和管理。所有经费不得挪用、转借或作任何与建设项目无关的用途。

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北京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学生培养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保障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北京科技大学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第一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由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是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进程,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 第二条 秉承我校“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办学传统,以“实践和创新”为特色,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懂管理”,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满足国家钢铁工业技术创新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行业领袖。 第三条 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培养,

激发学生学习实践潜能与兴趣,加强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工程素养,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二、专业范围与规模 第四条 首批选择冶金工程专业的钢铁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冶金机械、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采矿工程四个专业方向,按照“卓越计划”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培养。其中钢铁冶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和冶金机械三个专业方向每年分别招生60人,采矿工程专业方向每年招生20人。在培养机制体制成熟后,逐步扩大专业范围和学生规模。 三、培养模式 第五条 培养模式由本科生教育和全日制工程硕士教育组成。采用“2+2+2.5”的分段统筹培养方式,根据“卓越计划”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培养。 第六条 本科生教育阶段,学生第1-2学年主要进行通识教育和工程基础教育;第3-4学年,主要进行工程专业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第8学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以企业项目为背景的本科毕业设计(论

卓越工程师论文

学科导论论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方向培养特色,及设立原因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培养特点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启动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三是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工程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良好基础,基本满足了社会对多种层次、多种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高等工程教育要强化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意识,确立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改革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类型多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加快我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高教信息 HIGHER EDUCATION INFORMATION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辑) 2011年专辑(总第36期) 主办:广西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2011年1月18日 目录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1)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点解读 (5) ●浙江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试行) (9) 主编:秦福利责任编辑:张玉凤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简要概况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启动会 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培养特点 “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 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期限 “卓越计划”实施期限为2010―2020年,参与计划的全日制工科本科生要达到10%的比例,全日制工科研究生要达到50%的比例。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2012级自动化本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门类:工学专业代码: 080602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制:四年制定日期: 2012年10月 一. 培养目标 通过参及实践课程、企业工程项目和各类交流项目,培养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工程实践能力强、掌握各种现代自动化系统监测、控制、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能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能适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 二. 培养标准 本培养标准是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自动化类卓越工程师的行业标准,结合电气、计算机、信息等技术飞速发展的需求,体现东南大学自动化学科特色,制定的培养自动化类高层次、高素质、宽口径、设计型、研究型工程师的培养方案。相对于行业标准,加强了软件设计、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技术、工程设计、工程伦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培养标准如下: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及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1具有从事工程开发和设计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对应国家通用标准1、3) 1.1.1工程科学以数学、自然科学、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数学、模拟、仿真和测试及试验的应用。 1.1.2 工程技术包括电工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及探究,并侧重发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1.1.3 自动化基础知识:掌握自动化基本元件、控制理论基础、控制工程初步设计方法。 1.1.4人文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知识。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可运用其进行技术交流。 1.2掌握扎实的自动化工程理论及技术,了解控制系统建模、分析及设

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总体策划方案介绍

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总体策划方案介绍 策划2007-08-31 18:29:52 阅读21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百年校庆主题 ★同心砥砺济世兴邦百载奋斗年久弥强 ★百年华诞同欢庆,济世安邦续辉煌 百年校庆定位 回眸昨日辉煌尽显今朝风流前瞻明日愿景 百年校庆风格 盛大喜庆欢乐祥和务实 项目组织实施的原则 ★参与性 ★开放性 ★实用性 ★持续性 校庆活动时间进度及主要项目安排 ★序曲2005.5~2005.12 主要项目: 百年校庆主题校友联谊会、校庆LOGO、吉祥物、宣传、海报 发布仪式、校友会网站改版、百年校庆网开通、发布校庆第一 号公告、校友会注册启动、985二期建设项目启动、生态校园开 工建设等 ★发展 2006.1~2006.12 主要项目: 各类展览(校史展等)、学术活动(筹备高层次学术会议等、丛书出 版(校志、人文类、优秀教材、优秀学术著作)、影视制作(百年同 济纪录片等、校园建设(教学科研综合楼、中法中心大楼场、嘉 定校区二期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扩建、大礼堂改建等) ★高潮 2007.1~2007.5 主要项目: 新年音乐会、庆典大会、"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化展演 各类建设竣工仪式、纪念品发行(百年校庆纪念邮票等)、学术论 坛(中国城市论坛等)

★尾声2007.6~2007.8 主要项目: 同济美食节、"回眸百年"校庆暑期主题实践活动等 同济大学百年校庆总体策划方案介绍 策划2007-08-31 18:29:52 阅读21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百年校庆主题 ★同心砥砺济世兴邦百载奋斗年久弥强 ★百年华诞同欢庆,济世安邦续辉煌 百年校庆定位 回眸昨日辉煌尽显今朝风流前瞻明日愿景 百年校庆风格 盛大喜庆欢乐祥和务实 项目组织实施的原则 ★参与性 ★开放性 ★实用性 ★持续性 校庆活动时间进度及主要项目安排 ★序曲2005.5~2005.12 主要项目: 百年校庆主题校友联谊会、校庆LOGO、吉祥物、宣传、海报 发布仪式、校友会网站改版、百年校庆网开通、发布校庆第一 号公告、校友会注册启动、985二期建设项目启动、生态校园开 工建设等 ★发展 2006.1~2006.12 主要项目: 各类展览(校史展等)、学术活动(筹备高层次学术会议等、丛书出 版(校志、人文类、优秀教材、优秀学术著作)、影视制作(百年同 济纪录片等、校园建设(教学科研综合楼、中法中心大楼场、嘉 定校区二期建设、大学生活动中心扩建、大礼堂改建等) ★高潮 2007.1~2007.5 主要项目: 新年音乐会、庆典大会、"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化展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