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中常见问题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中常见问题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中常见问题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中常见问题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中常见问题综述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防空;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平战结合;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emphasis on air defense basement ventilation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mon problems related to air defense basement ventilation design.

keywords air defense; civil air defense; basement; ventilation design; both peacetime and wartim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实施以来,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全国各地对防空地下室的建设日益重视。笔者结合在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撰文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1、人防通风的方式

①清洁通风

清洁通风指的是在地下室外的自然空气没有被污染的前提下而采取的通风方式。由于进入地下室的空气没有被污染,因此也就不

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土地利用率也越来越少。为了能够更好,更充分发挥土地的作用,摩天高楼早已是屡见不鲜,地下土地的利用花样也越来越繁杂。地下室通风问题早已成为地下土地利用中的难题和难关,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地下室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本文就主要围绕地下室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设计作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地下室;通风设计;防排烟系统;系统设计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已经十分拥挤,用地紧张已经成为了城市开发建设的阻碍因素,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了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重要途径之一。地下室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是保证地下室安全使用的重要条件之一,所以加强地下室的通风以及防排烟设计十分必要。 二.建筑地下室的特点 大型地下室是当今建筑的一大特征,住宅建筑地下室主要功能区域有:汽车库、自行车库、电气设备用房、水泵房、柴油发电机房等。其主要特点是建筑面积较大,一旦发生火灾,疏散扑救工作较地上建筑困难。同时地下室水电通风等管线多而且复杂,位于塔楼下的区域结构异形柱较多,影响管道走向,且要保证汽车库等的层高要求等。因此需要设置经济合理的通风及防排烟系统,以保证地下室各功能区平时使用要求及火灾时人员疏散及消防扑救的要求。 三.地下室通风设计的要求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的颁布和实施,大多数民用建筑都要求设计带人防工事的地下室,汽车库和设备用房,战时转换成人防工事,且大多数为五、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对于平战结合的防空地下室,通风系统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系统:平时的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时的防烟、排烟系统;战时的送风、排风系统。其中送风系统有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通风系统较多,相互转换复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应做好各通风系统的相互转换,以简化系统,节约投资,并减少平战转换工作量。 四.各功能区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1.汽车库 根据规定,面积超过2000m2的地下汽车库应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可与人防、卫生等排气、通风系统合用。住宅建筑地下室一般根据使用功能和建筑面积划分为不同的防火分区,汽车库被划分为多个单独的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大约为4000m2。因此,在设置有直通室外的汽车道和采光天井且

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1总则 1.0.1为在人民防空地下室(以下简称防空地下室)设计中正确贯彻"长期坚持、平战结合、全面规划、重点建设"的建设方针,使设计符合战时及平时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或改建的4级、4B级、5级和6级的各类防空地下室设计。 1.0.3防空地下室设计应符合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平面布置、结构选型、通风防潮、采光照明和给水排水等方面,应采取使其充分发挥战备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相应措施。 1.0.4防空地下室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平时peacetime 和平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既无战争又无明显战争威协的时期。 2.1.2战时wartime 战争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开始转入战争状态直至战争结束的时期。 2.1.3临战时imminence of war 临战时期的简称。国家或地区自明确进入战前准备状态直至战争开始之前的时期。 2.1.4 冲击波shock wave 空气冲击波的简称。核爆炸在空气中形成的具有空气参数强间断面的纵波。 2.1.5冲击波超压positive pressure of shock wave 冲击波压缩区内超过周围大气压的压力值。 2.1.6地面超压surface positive pressure 防空地下室室外地面的冲击波超压峰值。 2.1.7土中压缩波compressive wave insoil 核爆炸作用下,在土中传播并使其受到压缩的波。 2.1.8核爆动荷载dynamic load of nuclear blast 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土中压缩波对防空地下室结构形成的动荷载。 2.1.9主体mainpart 防空地下室中,能满足战时防护及其主要功能要求的部分。如有防毒要求的防空地下室中的最后一道密闭门以内部分。 清洁区(密闭区)airtight space 防空地下室中能满足防毒要求的区域。 染毒区(非密闭区)airtightless space 防空地下室中能抵御预定的核爆动荷载作用,但允许染毒的区域。 防护单元protective unit 在防空地下室中,其防护设施和内部设备均能自成体系的使用空间。

浅谈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

浅谈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 陈明 (安徽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文章介绍了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系统的通风方式、原理、系统流程以及战时转换方式,并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人防通风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通风方式原理;系统流程转换;平战结合;工程实例 中国分类号:TU967;TU92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57(2004)04-0015-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人 防积极向民防转轨,逐渐由单一的防空职能向防空防灾双重职能转变,人防建设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以及沿海地区,在内地也得到了大力发展,人防设计也成为越来越多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本文就人防地下室的通风设计,浅谈其系统设计原理以及在工程实例中通风口部设备布置中的一点体会。 1 战时人防通风的方式及原理 战时人防通风分为清洁式通风、滤毒式通风、隔绝式通风3种方式。 在人防地下室的主出入口和次出入口分别设置排风系统和送风系统[1,2],其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f1~f6为密闭阀门。 (1)清洁式通风是在战时室外未染毒期间、空袭紧急警报拉响之前工程所进行的通风方式,目的是在战时为掩蔽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新风,其送、排风系统流程为: 室外新风→进风竖井→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滤尘器→清洁风机→人员掩蔽区域→排风机→扩散室→防爆波活门→室外。 (2)当接到核生化武器袭击警报后,工程应立即转入隔绝式通风,目的是在室外染毒的情况下进行内部空气循环,以使掩蔽人员支持尽可能长的时间,其送、排风系统流程为: 室内空气→插扳阀→滤毒风机→人员掩蔽区域。 隔绝式通风采用间歇运行,以保证工程有较长的防护时间,在隔绝通风期间,防化专业人员通过取样管或测压管取外界空气气样进行化验,查明毒剂的种类、性质及浓度,说明本滤毒器能否过滤该毒剂。 3)当有人员急需进出工程,或者室内CO2浓度上升到2.5%以上而使室内掩蔽人员难以忍受时,或者毒剂经门缝进入工程达到对掩蔽人员造成最低伤害的程度时,同时经证明本滤毒器能过滤毒剂且毒剂浓度较低时,才可以转入滤毒式通风。待人员出入完毕,或空气条件得以改善后,再转入隔绝式通风。滤毒式通风方式下的送、排风系统流程为 室外新风→进风竖井→防爆波活门→扩散室→滤尘器→过滤吸收器→滤毒风机→人员掩蔽区域→超压排气活门→简易洗消间→扩散室→防爆波活门→室外。 战时人防3种通风方式的转换 上述战时人防通风3种方式的转换是依靠送、排风机的启停以及密闭阀门的启闭来实现的。其转换原理如下: 在清洁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滤毒风机和密闭门f3、f4,开启清洁风机和密闭阀门f1、f2进行送风;关闭密闭阀门f5,开启排风机和密闭阀门f6进行排风。 在隔绝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所有密闭阀门,打开插板阀,开启滤毒风机,造成室内空气内循环。在滤毒式通风方式下,关闭清洁机和密闭阀门f1、f2开启滤毒风机和密闭阀门f3、f4进行滤毒送风;关闭排风机和密闭阀门f6,开启密闭阀门f5,通过调节插板阀的开度,使滤毒器的风量渐渐达到设计风量,依靠超压排气活门超压排气。 在系统里换气堵头作用是在更换过滤吸收器后打开,将可能残留的毒气吸入系统中,再由过滤吸收器进行过滤。

最新地下车库的防排烟设计

交流主题:地下车库的防排烟设计 专家观点:建议平时排风及火灾排烟共用系统 一、地下停车场有害物的种类及危害 枫松柏说:氧化物(NOX)等有害物。它们来源于曲轴箱及排气系统。燃油箱、化油器的污染物主要为碳氢化合物(HC),即由燃油气形成的。若控制不好,其污染物将达到总污染物的15%~20%;由曲轴箱泄漏的污染物同汽车尾气的成分相似,主要有害物为CO、HC、(NOX)等。有的汽油内加有四乙基铅作抗爆剂,致使排出的尾气中含有大量铅成分,其毒性比有机铅大100倍,对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很危害很大,其表现有: (1)一氧化碳是最易中毒且中毒情况最多的一种气体,它是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当人吸入一氧化碳,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因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能力比氧气大21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阻碍了血色素输送氧气的能力,导致人严重缺氧,发生中毒现象。 (2)大量的氮氧化合物(NOX)排到空气中也引起人们的中毒,对粘膜、吸收道、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引起损害。 (3)汽油热气内毒性最大的是芳香的碳氢化合物,各种牌号的汽油内芳香的碳氢化合物的含量一般为2%~16%。当人们吸入汽油蒸气后,会引起人的特殊的刺激(以如麻醉)。当中毒严重时,将会导致人们丧失知觉,并引起痉挛。 (4)有易燃易爆危险。汽油发爆极限为下限2.5%,上限为4.8%。当空气内一氧化碳的含量为15%~75%时,一氧化碳也会发生爆炸。 怠速状态下,CO、HC、NOX三种有害物散发量的比例大约为7:1.5:0.2。由此可见,CO是主要的。根据TT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只要提供充足的新鲜的空气,将空气中的CO浓度稀释到《标准》规定的范围以下,HC、NOX均能满足《标准》的要求。

地下室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措施(doc 5页)

地下室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措施(doc 5页)

地下室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摘要:目前城市建设中建造了大量的地下室及地下车库,由于涉及到工期和投入的建设费用,设计中与地下室相关的不少问题也逐渐变得突出起来。地下室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普通、人防和平战三类,这里仅对普通地下室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措施,以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地下室结构设计 1抗震要求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汛?SPAN lang=EN-US>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2荷载取值与组合

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 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另如某工程设计在-1.55m标高处一层平面是地下室顶板,活载只考虑4.5KN/m2,未计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地下车库活载取值6.0KN/m2,不满足GB50009-2001第4.1.1条,未考虑消防车荷载,或者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载重车荷载,与消防车荷载比较取大值。3外墙计算模型 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 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竖向荷载(轴力)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可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同此予以适当加强。 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大小一样,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其厚度和配筋量应匹配,这方

第三章人防地下室通风概论讲解

3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 3.1概述 人防地下室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是为战时居民防空需要而建造的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建筑物。整个建筑是密闭的,其口部设计与通风设计,在战争空袭的条件下,能满足并能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生命安全。 3.1.1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严格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进行。应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满足战时与平时使用功能所必须的空气环境与工作条件。设计中可采取平战功能转换的措施。 3.1.2 与密闭门 1- 3.1.3 护单元协调一致,以减少转换工作,保证战时使用。 3.1.4 通风方式: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采用机械通风时,应能满足清洁通风、过滤通风、隔绝通风。三种通风方式,在使用中由一种通风方式转换到另一种通风方式,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来达到目的。 3.1.5 人员掩蔽所:按防护单元划分,掩蔽所面积不大于800m2,容纳的掩蔽人员,可按每人应占掩蔽面积计算。掩蔽面积是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不含口部房间、通道面积;不合通风给排水、供电等设备房间面积;不含厕所盥洗、洗消间的面积与建筑墙体占用面积。一等人员掩蔽室1.3m2/人,二等人员1 m2/人,防空专业队员掩蔽室3m2/人。一等人员掩蔽所系指地、局级以上机关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系指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

3.2防护通风设计 3.2.1 设计参数 1各类工程战时人员新风量按表3.2.1.1采用。 3 2 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宜按表3.2.1.2选用。 3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宜按表3.2.1.3采用。 3 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于30m3/(人·h)。 4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3.2.1.4选用。 表3.2.1.4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 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5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CO2的容许含量,应按表3.2.1.5采用。

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步骤整理总结

地下车库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方法步骤整理总结 规范的适应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大量兴建高层建筑及住宅小区,设计中都设有地下车库。从平战结合考虑,这些地下室平时一般用作高低压配电室、泵房、水池、制冷机房等设备用房和地下汽车库,而战时兼作二等人员掩蔽所的五~六级人防工程使用。根据现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及《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版)的相关规定,对住宅小区及高层民用建筑所属的汽车库及人防地下车库,均应按现行《汽车库、停车库、修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的要求进行平时的通风排烟设计。 随着国家建筑节能标准的全面和强制推行,地下车库的通风设计还必须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05)、《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的有关规定。 车库的通风量计算 由于缺乏准确的计算资料,工程实际中对车库通风量多采用估算的方法。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第4.4.2条规定: 一般地下停车库汽车为单层停放,采用机械通风系统时,机械排风量可按换气次数计算:“ 1)当层高小于3m时,按实际高度计算换气体积;当层高大于或等于3m,按3m高度计算换气体积。 2)商业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大时,换气次数按6次/h;汽车出入频一般时,换气次数按5次/h;住宅建筑停车库汽车出入频率较小时,换气次数按4次/h。” 车库的通风系统的布置 1、车库通风机一般风量较大,风压较小,故都采用离心风机。由于风机运行时间长,全年不停,从节能考虑应选择运行效率高的风机,在工程中常采用双速混流风机代替离心风机。 2、车库通风要求有全面均匀的机械排风装置,并尽量利用车库出入口车道及外窗自然进风;为保证此进风方式气流组织的合理性,在设计排风、排烟系统时,应将排风口、排烟口布置在远离车库出入口处,以防止气流短路。 车库自然补风量可按车道出入口断面风速0.5~1.0m/s进风速度计算。车库内无直接通向室外的车道出入口的防火分区,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总进风量按不小于总排风量的50%(宜按80-85%)计算。车库排风量应大于进风量,以便场内有一定的负压,防止场内空气流入与之相邻的房间。 由于车辆尾气(主要是CO)比空气轻,再加上汽车发动机的发热,废气易滞留在上部;而汽车引擎空转时在下部排气,同时汽油蒸汽比空气重,因此,在废气未及扩散就能从下部直接排除则为上策。所以原来的设计规范及技术措施均要求排气口宜上、下分散布置,下部排除2/3,上部排除1/3。由于受车库建筑结构的限制,工程实际中,车库排风口均集中布置在停车位上部,下部排风口已取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第5.3.39条规定: “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的排风系统,宜与机械排烟系统相结合,自车库外部至排风的气流流场应设计合理。排风系统风管宜在车库上部布置,排风风管按干管方式布置,不宜设计大量排风支管;采用双速风机时,应视风机低速运行的噪声值,决定是否配置消声装置。” 这条规定,为简化车库通风系统布置设计,合理节省造价,提供了依据,可作为其它地区工程设计参考。 车库通风系统的设计 民用建筑及住宅小区人防地下室汽车库通风系统 包括:战时人防通风系统,汽车库平时送风、排风系统,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 战时人防通风系统及消防排烟、排烟补风系统是专用系统,只有在战时或火灾发生的非常时期才投入运行,平时仅需实行定期检修、保养。为节约投资,节省建筑空间,便于维护、管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通常情况下,宜采用部分系统兼用的设计方案。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规定,各通风系统设备、管道配件等技术要求不同,风量计算依据各异,相差悬殊(见表1),这些差别给系统的兼用设计和运行管理带来了一些困难。

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设计及其注意事项

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设计及其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9-05-09T14:33:35.14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2期作者:高爽 [导读] 防空地下室设计必须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省西安市 710054 摘要:人民防空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防空地下室设计必须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关键词:人防地下室;战时通风;进风系统;排风系统 1、人防工程通风设计的基本思路 1.1 战时通风系统 战时通风系统包括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通风三种通风方式:①清洁通风②滤毒通风③隔绝通风。在敌人实施核、生、化武器袭击时,清洁通风应立即转入滤毒通风,如果人防工事外空气污染浓度过高或过滤吸收器对毒剂失效时,应进行隔绝通风。 1.2 战时新风量 防空地下室战时新风量的确定,应按清洁式通风和滤毒式通风分别计算新风量,风量符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表5.2.2的规定。 1.3 防空地下室的进风系统 根据不同的通风方式应由消波装置、密闭阀门、过滤吸收器、通风机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以清洁通风和滤毒通风合用进风机为例,设计时应注意:①清洁通风管路上,必须设置增压管,严防滤毒通风时出现透毒现象。②所选用的进风机性能,必须同时满足清洁通风量和风压、滤毒通风量和风压的需要。③战时三种防护通风方式应能通过阀门进行转换。④经消波装置后的冲击波余压不大于0.03MPa。⑥选用过滤吸收器时,必须使通过该器材的滤毒通风量不大于该器材的额定风量,以确保滤毒通风时不出现透毒现象。 1.4 防空地下室的排风系统 根据不同的通风方式应由消波装置、密闭阀门、自动排气阀门或防爆超压自动排气活门等防护通风设备组成。战时滤毒式通风超压排气系统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自动排气活门选择应能满足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要求,《人防规》5.2.6条规定:“战时主要出入口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二级人员掩蔽部应保证每小时30~40次”。自动排气阀超压排气量不宜过小,以防防空地下室超压超过限值,《人防规》规定:“滤毒通风时,防空地下室内应保持30~50Pa超压”。对于通风设计来讲,保持地下室超压的基本原则是进风量大于排风量。根据经验,要保持地下室内30~50Pa的超压,排风量应为进风量的80%~90%。 2、设备选择 (1)送风机是整个防护通风系统的动力部件,考虑到战时外界电源有被切断的可能,必须配置电动脚踏两用风机或电动手摇两用风机,以便在缺电的情况下采用人力驱动风机维持通风。《人防规》规定:“战时电源无保证的人防地下室应采用电动、人力两用风机”。该风机既要能满足战时清洁式通风的要求,又要能满足战时滤毒式通风的要求。《人防规》规定,该风机“按战时清洁式通风的计算新风量选用”(强制性条文)。 (2)?滤尘器(粗过滤器)的选择 《人防规》5.3.3规定:“平时和战时合用一个通风系统时,应按平时和战时工况分别计算系统的通风量”。“……粗过滤器……选择,按最大的计算新风量确定”。平时和战时相比,最大计算新风量应出现在平时,故滤尘器应按平时通风量选择。 (3)?手动密闭阀的选用 密闭阀是人防地下室防护通风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一般设置在染毒区的进风和排风管路上,用于平时和战时通风方式的转换。手动密闭阀的设置一要考虑功能的需要,二要考虑经济合理性。应按《人防规》5.2.8条提供的图示(a)(b)(c)设置手动密闭阀。

人防地下室通风

3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 概述 人防地下室建筑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是为战时居民防空需要而建造的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的建筑物。整个建筑是密闭的,其口部设计与通风设计,在战争空袭的条件下,能满足并能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确保生命安全。 人防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严格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进行。应确保战时的防护要求,满足战时与平时使用功能所必须的空气环境与工作条件。设计中可采取平战功能转换的措施。 密闭门9 1- 元协调一致,以减少转换工作,保证战时使用。 通风方式:平时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采用机械通风时,应能满足清洁通风、过滤通风、隔绝通风。三种通风方式,在使用中由一种通风方式转换到另一种通风方式,是靠关闭和开启系统中某些密闭阀来达到目的。 人员掩蔽所:按防护单元划分,掩蔽所面积不大于800m2,容纳的掩蔽人员,可按每人应占掩蔽面积计算。掩蔽面积是指供人员掩蔽使用的有效面积,不含口部房间、通道面积;不合通风给排水、供电等设备房间面积;不含厕所盥洗、洗消间的面积与建筑墙体占用面积。一等人员掩蔽室/人,二等人员1 m2/人,防空专业队员掩蔽室3m2/人。一等人员掩蔽所系指地、局级以上机关人员掩蔽所,二等人员掩蔽所系指一般城市居民掩蔽所。

防护通风设计 设计参数 1 各类工程战时人员新风量按表采用。 3 2 战时清洁通风的室内空气温湿度宜按表选用。 3 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宜按表采用。 表平时人员通风新风量标准[m3 注:过渡季节采用全新风时,人员新风量不宜小于30m3/(人·h)。 4 平时使用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按表选用。 注:1.冬季温度适用于集中采暖地区; 2.车库冬季温度不应低于5℃。 5 人防地下室战时隔绝防护时间,以及隔绝防护时室内CO2的容许含量,应按表采用。

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

地下室通风与排烟设计 简介:从通风排烟系统划分、通风方式及通风排烟风机选择方面,介绍了高层建筑地下室通风系统和排烟系统相结合,以充分利用地下室上部空间的设计方法,包括解决从平时运行到火灾运行的可靠转换的做法。强调了风机的选择、布置及设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字:地下室通风,排烟设计 高层建筑地下室面积大,层数多为1~3层,除大部分作地下车库外,常设置部分设备用房,如高低配电室、水池、泵房、通风排烟机房及空调冷冻机房。若设有六级人防地下工事,则地下层还应设有人防进出风口部分(滤毒室、进风机房、密闭通道、消毒通道、扩散室、活门室等)。因此,地下室集中了水电、通风空调大部分管线,特别是通风排烟管道,尺寸大,系统多。在工程设计中,有必要把平时通风管道兼作火灾时该区的排烟管,以减少地下室上部空间占用及风管用量,而排风排烟机合理组合及控制,对于火灾时排风排烟系统可靠地转换为排烟系统就显得很重要。 1系统划分 通风排烟系统划分应结合建筑防火分区来考虑,做到既有利于通风系统兼作排烟系统,又不会出现排烟风管跨越防火分区的现湖南西城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注于解决地下室、咖啡厅、网吧通风解决方案

象。根据文献[1],地下室在设有自动喷淋灭火设施时,防火分区面积为1000m2,可分成2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60m3/(h·m2)计算,该防火分区排烟量为60000m3/h,而平时通风量按换气次数8h-1计算,层高(净高)按3.9m计,通风量为1000×3.9×8=31200m3/h。可见,平时通风量与火灾时排烟量相差约一半,而平时通风管主干管风速一般设计在8~10m/s,火灾时排烟风管风速允许最大达20m/s,所以使用一套 风系统可以满足通风与排烟要求,但应注意,共用一套风管时风管应 满足排烟风管所要求的壁厚(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mm)。所以每个防火区应设一套通风、排烟系统,按文献[1]还应设一套机械进风系统,进风量为火灾时排烟量的一半。此进风系统除保证火灾时启动补风外,最好平时也能开启补风,特别是对于地下二层及更深层的地下室,靠 车道补新风已不可能。 2通风方式 平时通风采用均匀排风,即地下室均匀设置排风管及排风口,平时通风用,火灾时兼作排烟风管及排烟口;地下一层考虑由车道自 然进风,其它层由火灾时进风系统兼作平时进风。机械进风系统可不接送风管或接一小段风管相对集中送风,此通风方式比均匀送风、集中排风效果会好。另外,每个防火分区即对应一个排风、排烟系统及进风系统,应设置进风竖井、排风竖井,进风口应设在地面洁净处,若湖南西城华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专注于解决地下室、咖啡厅、网吧通风解决方案

民用建筑人防地下室防护通风设计

民用建筑人防地下室 防护通风设计 河北工程学院 魏东杰m 李清扬中煤六十九处 黄海庚 摘要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清洁通风、滤毒通风、隔绝通风三种通风方式的功能及相互转换时的控制方法,以及通风设备的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 民用建筑 人防地下室 通风方式 设备选择 Protective ventilation design of civil air defense works for civil buildings B y W ei Dongjie n ,L i Qin gyan g and H uang H aigeng Abstract W ith a pr o ject e xample,pr esents the f unction and sw itch co ntro l m ethod o f cleaning ventila tio n,g as f iltra tio n ventila tio n,iso lat io n ventila tio n and select io n of ventila tio n equipm ent etc. Keywords c iv il building,civ il air defense wo rk,ventila tio n mo de,equipm ent selection n Hebei Insti tute of Architectural Science &Technology,Handan,Hebei Province,China 1 0 引言 随着5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6的颁布和实施,大多数民用建筑都要求设计人防地下室,平时作为自行车库、汽车库和设备用房,战时转换成为城市防卫和生产人员的掩蔽部(大多数为五、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本文根据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6(GB 5003894)和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6 (GB 50098 98)的要 求,结合河北建筑科技学院二级学院北楼的工程设计经验,就民用建筑人防地下室的战时通风设计作一介绍。 1 工程概况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二级学院北楼是一栋地上5层地下1层的教学楼,其地下室建筑面积为2406m 2,其中用于人防的建筑面积为1520m 2。该地下室平时作为自行车库,依靠设在南北两面外墙上的通风采光窗进行自然通风、采光,战时采用 半填土方式进行封堵。依据5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 规范6中关于人员掩蔽所的人防防护单元的掩蔽面积不大于800m 2的规定,将该人防工程划分为两个防护单元。由于两个防护单元相邻,故在每个防护单元各设一个独立出入口,同时在其相邻处的防护密闭门外设一个室外出入口。两个防护单元分设进排风系统及洗消污水集水坑、战时干厕、战时水箱间。两个防护单元由其间防护密闭隔墙上两侧设防护密闭门的门洞相连通,设在人防区与非人防区之间的门战时均封堵。 每个防护单元的防毒通道、(简易)洗消间、排风竖井、排风扩散室等设施用房,设置在与地面直接相通的战时主要出入口附近,以便于战时人员清洁和满足防毒通道换气次数的要求。进风机房、 #74#设计参考 暖通空调HV&AC 2004年第34卷第5期 1m 魏东杰,男,1971年1月生,大学,工学学士,工程师 056038河北邯郸河北工程学院(0310)7429150E -mail:zxhw dj666@https://www.doczj.com/doc/0e12304437.html, 收稿日期:20030616修回日期

地下室设计常见问题

地下室设计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 1抗震要求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2荷载取值与组合 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 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 1.35。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另如某工程设计在-1.55m标高处一层平面是地下室顶板,活载只考虑4.5KN/m2,未计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地下车库活载取值6.0KN/m2,不满足GB50009-2001第4.1.1条,未考虑消防车荷载,或者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载重车荷载,与消防车荷载比较取大值。 3外墙计算模型 地下室外墙配筋计算:有的工程外墙配筋计算中,凡外墙带扶壁柱的,不区别扶壁柱尺寸大小,一律按双向板计算配筋,而扶壁柱按地下室结构整体电算分析结果配筋,又未按外墙双向板传递荷载验算扶壁柱配筋。按外墙与扶壁柱变形协调的原理,其外墙竖向受力筋配筋不足、扶壁柱配筋偏少、外墙的水平分布筋有富余量。建议:除了垂直于外墙方向有钢筋混凝土内隔墙相连的外墙板块或外墙扶壁柱截面尺寸较大(如高层建筑外框架柱之间) 外墙板块按双向板计算配筋外,其余的外墙宜按竖向单向板计算配筋为妥。竖向荷载(轴力)较小的外墙扶壁桩,其内外侧主筋也应予以适当加强。外墙的水平分布筋要根据扶壁柱截面尺寸大小,可适当另配外侧附加短水平负筋予以加强,外墙转角处也同此予以适当加强。 地下室外墙计算时底部为固定支座(即底板作为外墙的嵌固端),侧壁底部弯矩与相邻的底板弯矩大小一样,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其厚度和配筋量应匹配,这方面问题在地下车道中最为典型,车道侧壁为悬臂构件,底板的抗弯能力不应小于侧壁底部。地下室底板标高变化处也经常发现类似问题:标高变化处仅设一梁,梁宽甚至小于底板厚度,梁内仅靠两侧箍筋传递板的支座弯矩难以满足要求。地面层开洞位置(如楼梯间)外墙顶部无楼板支撑,计算模型和配筋构造均

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文件审查暂行要点

江西省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文件审查暂行要点 (二○○八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则 一、为规范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文件审查工作,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和《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等有关法规,特制定本要点。 二、本要点适用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规定范围内的各类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的基本技术审查。 三、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文件审查应以保障战时人员、装备、物资的安全为基本点,其主要内容为: (一)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是否符合《江西省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暂行规定》; (二)防护单元划分、出入口设臵以及口部的防护等是否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选用的防护设备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三)初步提出的风、水、电措施等能否满足战时防护要求; (四)初步提出的平战功能转换措施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四、本要点所列的审查内容是保证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质量的基本要求,并非全部内容,设计单位还应全面执行有关工程设计标准和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 第二章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说明书审查内容 一、设计依据。防空地下室方案设计有关的依据性文件的名称和文号、执行标准和规范等是否符合要求,设计基础资料是否齐全。 二、是否阐明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基本概况。包括工程总规模、建设单位、建设地点、场地周边概貌、防空地下室与地面民用建筑的关

系、防空地下室与非防护普通地下室的关系以及与相邻人防工程的关系等。若地面民用建筑分期建设,应说明防空地下室建设划分情况。 三、防空地下室设防类别、防护等级(包括防核武器等级、防常规武器等级和防生化武器等级)、面积(包括建筑面积、有效面积或使用面积、掩蔽面积)、平时用途和战时用途是否符合人防部门审批的要求。 四、防空地下室防护单元数、每个防护单元面积,抗爆单元数、每个抗爆单元面积,战时出入口的数量与形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五、防空地下室主体结构、层高、防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空地下室结构的选型,应根据防护要求、平时和战时使用要求,上部建筑结构类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二)防空地下室结构和设计使用年限应按50年采用。当上部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大于50年时,防空地下室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应与上部建筑结构相同。 (三)防空地下室的室内地平面至顶板的结构板底面的净高不宜小于2.4m(专业队装备掩蔽部和人防汽车库除外)。 (四)防空地下室的防水设计不应低于《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规定的防水等级的二级标准。 六、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战时为医疗救护工程、专业队队员掩蔽部、人员掩蔽工程以及食品站、生产车间和电站控制室、区域供水站的防空地下室,应设臵清洁通风、滤毒通风和隔绝通风。 (二)战时为物资库的防空地下室,应设臵清洁通风和隔绝防护。滤毒通风的设臵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七、防空地下室给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地下室设计要点及常见问题处理

地下室设计要点及常见问题处理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采用地下室结构。地下室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简要介绍地下室设计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注意要点。 【关键词】抗震要求、荷载取值、外墙计算模型、地下水与抗浮、裂缝及控制 1抗震要求 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南京市施工图审查要点,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2荷载取值与组合 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 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另如某工程设计在-1.55m 标高处一层平面是地下室顶板,活载只考虑 4.5KN/m2,未计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地下车库活载取值6.0KN/m2,不满足GB50009-2001第4.1.1条,未考虑消防车荷载,或者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载重车荷载,与消防车荷载比较取大值。 3外墙计算模型

防空地下室设计

入口、自行车坡道出入口、地面楼梯出入口等作为防空地下室战时出入口,每个防护单元须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战时出入口,每个抗爆单元宜各自对应一个战时出入口。(3)提高防空地下室的利用率。开发商销售房子讲究一个得房率,防空地下室的设计中要讲究一个利用率,在总建筑面积一定的条件下,空间方面尽量让防空地下室内部通透一些,通行方面尽量方便利用一些,使用方面尽量多一些车位等可使用面积,转换方面尽可能减少的平战转换量等。(4)防护单元之间应采用一框双门连通;在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密集区域,要求防空地下室尽量与其它人防工程或普通地下空间连通,若短期内尚无条件连通则须设置预留连通口;防空地下室若靠近城市人防疏散坑道宜连通。[5](5)人员掩蔽工程应布置在人员居住、工作的适中位置,其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m。[6]故小区人员掩蔽工程应布局合理,适当分散,避免过分集中,项目分期开发建设的,不宜集中于某一期建设,防空地下室单体面积不宜过大,相邻人员掩蔽工程之间宜相互连通。(6)防空地下室临战封堵后不宜影响相邻普通地下室的使用,如一个地下汽车库,分防空地下室和普通地下室,若将防空地下室设在汽车坡道和普通地下室之间,则防空地下室临战封堵后将导致普通地下室战时不能停车,将产生普通地下室的战时征用问题,同时也造成临战封堵数量增加。 2、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面积是否符合规定。(1)按《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表3.2.6条划分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对防护单元可按防护区面积计算(即防护密闭门和防护密闭墙以内的建筑面积),对抗爆单元可不计人防出入口染毒区面积。[7](2)实建面积按防护区面积加出入口面积核定,其中:与普通地下室交界算至墙轴线,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合用的出入口算一半,汽车坡道作为战时出入口时则地下室临战封堵以外起坡线以内的面积可当作出入口面积,防护区内临战封堵后无法使用的面积须扣除,不计防爆电缆井面积。[8](3)金华市本级的民用建筑项目应建面积具体计算方式详《关于进一步规范防空地下室建设管理的通知》(金人防〔2007〕85号)和《关于优化市区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政策的规定》(金人防〔2009〕4号)两个文件的有关规定。 3、战时出入口总宽度相关规定。(1)人员掩蔽工程战时出入口的门洞净宽之和,应按掩蔽人数每100人不小 于0.30m计算确定。每樘门的通过人数不应超过700人,出入口通道和楼梯的净宽不应小于该门洞的净宽。[9]需要说明的是,有时楼梯净宽确小于门洞净宽,则此时楼梯净宽视作门洞净宽(注:楼梯净宽可按楼梯间净宽的一半计,若有防火分隔墙须扣除,人防主出入口的楼梯间防火分隔应考虑承受爆炸冲击作用或战时作拆除处理)。(2)尽可能地将地面楼梯出入口和坡道式出入口与防空地下室采用密闭通道方式连通,以利平战时通行,楼梯出入口与主体连通不建议采用一框双门封堵,主要考虑这样的可能:即在战时地面仓促下来的人群遇到一框双门封堵时,容易在楼梯间发生挤压踩踏事故。(3)一个防护单元至少具有两个出入口,一般情况下有主要出入口(排风口部)、次要出入口(进风口部和纯密闭通道口部),门洞净宽之和不包括竖井式出入口、与其它人防工程的连通口和防护单元之间连通口[10],也不包括一框双门临战封堵口[11]。(4)两防护单元共用出入口计算须作有效分解,即标明两防护单元各进出人数。(5)当直接通至防空地下室的出入口总宽度实在难以满足规定要求时,若附近相邻普通下室有楼梯间或汽车坡道/自行车坡道,也可在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间设密闭通道通至普通地下室,借用普通地下室的楼梯、汽车坡道作为战时出入口[12],此时要求相距的距离不能过长(建议小于商场的消防疏散距离30米),且所经过的通道顶板和楼梯段按防倒塌要求加强。(6)当防空地下室位于负二层时,若战时地面或楼面出入口设置数量有困难,可利用负一层的汽车坡道或自行车坡道进出,具体做法为负二层通过楼梯间上到负一层,再从负一层的汽车坡道或自行车坡道到地面(注:该出入口在平时不能做为消防疏散口)。(7)人防物资库战时物资出入口设计,根据《人民防空物资库工程设计标准》(RFJ2-2004)第3.4.6条规定,物资出入口有三种最小宽度和高度要求,分别是1.5×2.5、2.5×2.5、4.0×2.5,[13]并且注意物资出入口密闭通道上的两樘门宜在同一直线上以方便物资运输,并宜采用汽车可进出的方式(即将两道大门作为密闭通道)。 4、主要出入口设计。(1)根据第3.3.1条要求,每个防护单元应有一个主要出入口,而且主要出入口应设在室外阶梯式或坡道式出入口(符合第3.3.2条规定的防空地下室除外)[14]。(2)尽量选用室外出入口,充分利用汽车坡道和自行车坡道,利用方式为正面封堵(指汽车坡道),距封堵一定距离处,侧边设出入口(凹进或设垛头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