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快速增长。审计署公布的《2013年第32号公告: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政府性债务余额约30.3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债务总计17.9万亿元。

在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9万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7万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万亿元。相较2010年底,省、市、县地方三级政府性债务增加近7万亿元,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1.7%。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即将进入偿债高峰期。根据审计署报告的数据计算,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债务约占20%。因此,今年地方政府面临较大的偿债压力,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新特点

实际上,2011年审计署就对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过一次全面审计1。与2011年的审计相比,2013年的审计范围更广,面向了全国31个省和5个计划单列市、391个市、2778个县和33091个乡。通过对这两次审计数据的比较,可以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举债的政府层级下移

从政府层级看,省级、市级、县级、乡镇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分别为17780.84亿元、48434.61亿元、39573.60亿元和3070.12亿元;市县债务占比超过80%。省级债务中大多是或有债务;就全部债务而言,省级债务的份额与县级债务相当,而市级债务的规模仍然是最大的。省、市、县三级债务合计17.5万亿元,较2010年底增长了63.5%。其中,县级政府性债务增长最快,增幅达到77.3%,年化复合增长率为25.8%。

(二)融资平台仍是地方的举债主体,但占比下降

截至2010年底,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占全部地

李宁

各地政府债务规模及风险分析

各地区债务负担分析

2014年1月份,除西藏以外,其余各省或直辖市均陆续发布了政府债务审计报告,其中福建厦门市政府的债务报告单独披露,因此以下分析中,福建省的数据均不包括厦门。

截至2013年6月底,各地区的绝对债务水平最高的依次为江苏、广东、四川、上海,四地债务

资料来源:各地审计局地方债务审计报告、海通证券研究所

方债务的比例高达47%,而截至2013年6月底,这一数据为39%。由此可见,地方融资平台仍是地方债务的举债主体,但占比有所下降。这主要源于国有企业独资或控股的企业债务在全部债务中的占比上升。

(三)地方政府对非银行贷款的依赖加剧截至2010年底,接近80%的地方债务来自于银行贷款。而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债务中只有56.6%为银行贷款,在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中,有1.5万亿元的BT(建设—移交)融资、1.8万亿元的债券融资、1.4万亿元的信托融资,一共占到全部债务的26.5%。

(四)地方举债主要投向公益项目

截至2013年6月底,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已支出了101188.77亿元,其中用于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为87806.13亿元,占比达86.77%。项目包括市政建设、土地收储、交通运输、保障性住房、教科文卫、农林水利、生态建设等。其支出结构与2010年底时的结构没有太明显的区别。

(五)政府性债务的综合期限进一步缩短相比2010年底,2013年6月底的政府性债务期限更短,2年半内到期的债务占全部债务的53.9%。而在截至2010年底的存量债务中,3年内到期的占53%,这意味着地方政府面临的再融资压力增大,其流动性风险上升。

(六)对土地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截至2012年底,11个省级、316个市级和1396个县级政府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余额达到34865.24 亿元,占省、市、县三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余额93642.66亿元的37.23%。而在2010年底的审计结果中,该比例为37.9%。可见,地方政府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

居于首位,分别为23%和20%;安徽、山西、湖北、浙江、河南的增速也超过16%;另外,新疆、四川、江苏、海南的增速则超过了全国地方政府增长的平均水平;而上海、广东、厦门、吉林的增速较慢。

从地方政府的总债务率来看,北京的总债务率最高,达到98.93%;其次是重庆、贵州、云南、湖北、上海、吉林、海南和河北,均高于80%;第二梯队依次是四川、内蒙古、湖南、天津、辽宁,总债务率位于70%~80%之间;第三梯队分别是陕西、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广西、青海、福建和山

东,这些省的总债务率在55%~70%之间;而甘肃、河南、宁夏、厦门、山西、安徽、黑龙江、新疆的总债务率均小于55%。

从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指标来看,债务率最高的地区依次是北京、贵州、湖北、云南、上海、吉林,其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均高于75%;四川、海南、重庆、辽宁、内蒙古、河北、浙江和湖南等地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则位于60%~75%之间;天津、陕西、青海、广东、江苏和江西的该债务率在50%~60%之间;而山西、宁夏、甘肃、安徽、河南、黑龙江、新疆、广西、厦门、山东、福建的地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均低于50%(见表2)。

地方债务风险综合评估

从时间角度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面临的偿付风险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前者主要是流动性风险,后者主要是资不抵债的风险。

与国外相比,长期来看,我国地方政府资不抵债的风险较低。一方面,中国的政府拥有大量可用于偿债的资产,比如国有土地的所有权和大量的国有企业。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发债历史较短,政府债务累计的时间并不长,如果把政府看作一个实体,

资料来源:各地审计局地方债务审计报告、海通证券研究所

水平均超过8000亿元;第二梯队分别是湖南、湖北、辽宁、北京、河北、重庆、山东、浙江、贵州、陕西,其债务水平在6000亿~8000亿元之间;第三梯队依次是云南、河南、安徽、天津、内蒙古、福建、广西、吉林和山西,其债务水平在4000亿~6000亿元之间;其他地区的债务水平则小于4000亿元(见表1)。

从2013年上半年债务的增幅来看,福建、甘肃

其资产负债率不会很高。事实上,对比中国与国外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宏观指标,可以发现,我国的债务状况还显得比较健康。截至2012年底,经过或有债务调整后,中国全部政府性债务占GDP的比例只有39.43%,在国际上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短期内可能出现流动性风险。其原因是,过去几年里,地方政府性债务扩张太快,而债务期限又短、或有债务较多,加上举债主体众多所引起的权责关系混乱,短期内很可能出现较大的债务偿付压力。因此,本文对国内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评估集中在对流动性的分析,而不是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

(一)评估债务压力的指标

根据各地的债务审计情况,本文选取几个核心指标,以此来评估地方政府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1.债务与综合财力的比率

债务与综合财力的比率类似于企业部门中的总债务/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是反映地区债务负担的最基本指标。直接债务率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与地区综合财力的比率;全部债务率是政府直接债务+或有债务(负有担保责任或救助责任的债务)占地区综合财力的比率。其中,地区综合财力包括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补助性收入(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政府性基金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以债务率水平衡量,债务负担较高的地区既有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也有云南、四川等西部欠发达省份。

2.债务期限

地区政府性债务的期限越短,其流动性风险越大。各地区的审计报告公布了截至2013年6月底,存量债务到期时间的分布。假设2018年及以后到期的债务平均期限为7年,以此估算各地的债务加权到期时间。那么债务加权到期时间超过3年的有5个省,其中期限最长的是海南省,约4.27年,而最短是内蒙古,只有2.15年。这意味着在同样的债务水平下,内蒙古的流动性压力是海南省的约2倍。

3.非信贷和债券融资量

非信贷和债券融资量可以用来衡量各地对影子银行的依赖程度。尽管地方政府性债务仍然以信贷为主,但2011年以后,信贷占比大幅下降,影子银行成地方融资的重要渠道。由于中央政府接下来对地方债务的管理是“堵斜门,开正道”,因此那些过度依赖“斜门”的地区将面临融资渠道的收窄。非信贷和债券形式的债务占比超过40%的省份以中西部地区为主,有内蒙古、山西、四川、河南和云南,其对影子银行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厦门、青海、上海、黑龙江等地则对影子银行的依赖程度较低。

4.县、乡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占比

县、乡级债务和或有债务的占比可以用来衡量地区的违约可能性。从信用评级的角度看,行政级别越低的政府,所掌握的资源越少,其偿付能力越弱。因此,同样的债务水平下,县、乡级债务占比较高的省份,其加权信用评级会较低。我国县、乡级债务占比较高的地区呈现分化现象:一类是县域经济发达的地区,浙江、上海、江苏和北京的县、乡级债务占比均都超过了50%;另一类则处于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例如四川、贵州、内蒙古等地区的县、乡级债务占比也较高。

而政府或有债务是指负有担保责任债务和负有救助责任的债务。显然,或有债务出现违约的概率相比直接债务更大,因此在政府性债务中,或有债务比例越高,出现信用事件的可能性越大。北京虽然总债务率较高,但只有小部分是或有债务,因此风险较低。而山西、甘肃、陕西、湖南等中西部地区的或有债务占比较高,因此风险较高。

5.逾期率和或有债务代偿率

逾期率反映了地方的违约史和信用文化,代偿

偿率较高。

对以上指标运用五分法进行量化评估,各指标所衡量的债务压力排名前20%的地区得5分,在20%~40%之间的得4分,以此类推,排名最后20%的地区得1分。所有指标得分加总即为该地区的总得分。综合评判的结果表明,湖南、贵州、重庆、四川、内蒙古债务压力大,青海、辽宁、黑龙江、

海南和浙江债务压力较小(见表3)。

(二)评估债务承受能力的指标

评估一个地区的信用风险,仅依靠债务比率等绝对指标,是比较有局限性的。还应考虑不同地区所能承受的债务水平上限。比如在债务/GDP 为200%的情况下,日本和西班牙的偿债表现必然大不相同。某个地区所能承受的债务上限是由该地区获得收入的能力和持续性所决定的,具体可关注三个方面的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 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最优量化指标。中国经济实力的地区排名众所周知,东强西弱是主要特征。

2.人口变化与服务业水平

人口变化主要包括人口的增长与流动,代表了社会对该地区长期发展前景的预期。而服务业相比工业更加稳定,可以使该地区获得收入的可持续性增强;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服务业意味着良好的生活和生产配套,对当地房地产和土地价格也具有支撑作用。人口可用人口总量来量化,服务业水平可用服务业占当地GDP 的比例来量化。

3.金融资源

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意味着融资的便利性高。我国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存款决定了地区内的金融资源总量。

同样运用五分法,对各地区以上三个指标的表

资料来源:各地审计局地方债务审计报告、海通证券研究所

率反映了或有债务的违约情况。作为地方信用记录的唯一数据,违约率和代偿率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各地的政府债务审计报告均披露了这些指标。整体来看,东部地区的信用记录明显好于中西部地区,浙江、北京、天津位居前列,而上海的或有债务代

作者单位:海通证券研究所责任编辑:廖雯雯 罗邦敏

注:1.审计署于2011年3月至5月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

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云南省盈江县因地震未进行审计)。具体审计结果可参见《2011年第35号: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

现进行打分,加总所有指标得分即为地区债务承受能力的总得分(见表3)。

一个地区的债务压力越小,债务承受能力越强,则意味着该地区债务风险越小。因此综合考虑各地债务压力和债务承受能力,加总上述两项总得分(见表3),可以看出:内蒙古、重庆、贵州、四川、宁夏、江西的政府性债务风险最大,广东、浙江、辽宁、黑龙江、北京的政府性债务相对安全。

如何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

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核心,在于财税体制的改革和举债框架的设定。

首先,应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只要地方政府“财权小、事权大”的事实仍然存在,其资金缺口必然要通过债务弥补,财税改革应当帮助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缩小地方资金缺口。

其次,应给予地方政府自主举债权。目前的法律框架不允许地方发债、列赤字,却又无法对地方政府通过企业融资的行为进行约束,最终导致地方政府以高成本进行了大量的短期融资。如果地方获得适当的举债权,将有助于降低利息负担支出,缓

解流动性压力。

再次,地方举债应当更加阳光化,建立全口径的监测机制,并纳入财政预算。举债有理,人民监督,财政要有硬约束。

最后,地方政府性债务应以债券为主,而不是以贷款为主。债券市场融资具有效率高、期限长的优点,适合政府这类高信用等级的主体融资,主流发达国家的政府债务均以债券为主。

今年财政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2014年财政

预算报告明确指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和限额控制。对促进没有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需举借的一般债务,由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进行融资,主要以公共财政收入和举借新债偿还;对促进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发展需举借的专项债务,主要由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市政债券等专项债券进行融资,以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偿还。

本文认为,上述的一般债券类似美国的“一般市政债”(税收支持),专项债券类似美国的“收入市政债”。建议在我国加快推出市政债,用以置换信托等短期限、高融资成本的影子银行债务。可以考虑推出类似美国市政债的地方举债体制。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案例分析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案例分析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局部已经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向中央政府转嫁,将会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和反映问题,并提出防范化解的对策(启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背景 债务总量不清,但规模巨大,局部风险已经出现。我国地方政府目前有多少债务,谁也说不清。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20多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社会中公共风险可能向政府转嫁而形成的或有债务,直接债务是确定的,而或有债务具有不确定性。二是政府债务统计主要包括直接债务,未涵盖全部或有债务。三是由于政府任期制,地方政府往往从政绩出发,认为或有债务不需要本届政府偿还,因而有意不披露或有债务。但这绝不能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大,从一些媒体披露出来的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相当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地方债务课题组粗略统计,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0000亿元以上,其中,乡政府债务2200亿元,平均每个乡负债400万元。如此巨额债务与地方政府目前有限偿债能力的严重不对称,在一些地方已引发了局部性债务风险,出现了支付危机。 或有债务占有相当的比重,具有隐蔽性,潜在的债务风险很大。在地方政府债务中,或有债务占有相当的比重。虽然或有债务目前

还不是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不需要地方政府现期偿还,但它是潜在风险很大的债务,因为或有显性债务在借款人无法偿还的情况下,或有隐性债务在地方政府出于“道义”或公众压力承担还债责任的情况下,都会变成政府直接显性债务,这将会引发地方政府局部性债务风险向全局性债务风险的演变。 缺乏债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为了克服中央政府为地方政府提供隐性担保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地方政府通过过度举债享受债务短期收益而未来债务成本由中央政府承担,西方发达国家中央政府都制定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监控,如果哪个地方政府可能出现债务风险,便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范、控制和化解。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种类多,或有债务比重大,而政府债务统计口径又不统一,主要是直接债务,未包括全部或有债务。这就使中央政府无法全面掌握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规模,从而使债务负担率、债务依存度、偿债率等指标无法运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无法建立,大大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控,使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债务风险危害严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旦形成并引发地方财政支付危机,一方面将会大大限制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教育、科技等地方公共产品的投入,使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难以改善,延缓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支付危机造成的干部职工工资拖欠,国有企业破产财政兜底、下岗人员生活费和再就业、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支出缺口,不仅会影响政权运转、群众生活,严重的将会影响社会稳定。 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反映的问题

光伏企业债务风险分析报告

光伏企业债务风险分析报告 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出现大面积财务风险,无锡尚德、江西赛维、超日太阳等巨头 公司都陷入财务危机。查阅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行业企业的应收账款率。回答下列问题:为什么该行业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预防并加以解决。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信用管理应该 把控的风险。 首先了解什么是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即太阳能产业 产业优势 1、永不枯竭。 2、采集太阳能的地点的地理位置要求不高;相对而言,水电站或风电站对地理位置要求则比较高。 3、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需的时间和成本都比水电站要低。 4、使用太阳能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但原料开采和生产光伏产品过 程中也会消耗大量能源和造成污染。 5、适用范围广,就算一般家庭也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 也因此,世界各国为了更有效地开采和使用太阳能,不断地发展着太阳能光伏组件技 术,尽可能地利用这个“永不枯竭”的能源。 特点 太阳能是唯一能够保证人类未来需求的能量来源。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将光子转化 为电子的一个纯物理过程,转化过程不排放任何有害物质,其特点如下: 充足性:据美国能源部报告(2005年4月)世界上潜在水能资源4.6TW 1TW=1012W]), 经济可开采资源只有0.9TW;风能实际可开发资源2?4TW生物质能3TW海洋能不到2TW 地热能大约12TW太阳能潜在资源120000TV V实际可开采资源高达600TW 安全性:运行可靠、使用安全;发电规律性强、可预测(调度比风力发电容易)。 广泛性:生产资料丰富(地壳中硅元素含量位列第二)、建设地域广(荒漠、建筑物等)、规模大小皆

宜。免维护:使用寿命长(20?50年、工作25年效率下降20%、免维护、 无人值守。 清洁性:无燃料消耗、零排放、无噪声、无污染、能量回收期短(0.8?3.0年)。 发展光伏产业的意义:光伏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光伏产业当前遇到的困难,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促进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特别是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为扩大国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要按照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扩大消费市场、规范市场秩序、推进产业重组、降低发电成本的思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产业的国内现状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迅速的经济体,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技术和应用只是处于世界的下游水平。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还没有掌握电池所需要的多晶硅提纯技术,该技术被国外的大企业所垄断,因而国内生产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成本很高。光伏发电的成本是一般发电成本的数倍,也因此造成无法广泛普及。 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光伏制造产业体系。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市场过度依赖外需,企业普遍经营困难[2]。 [2] (1)高能源和高原料消耗的生产过程。 光伏产业的技术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三类。目前,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以多晶硅技术为主,因受生产技术水平的限制,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和能源消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生产I公斤多晶硅的原料,结晶硅粉的消耗是国外的4倍、液氯约13倍,而氢气则高达90倍,能源消耗也在4倍以上。 (2)生产环节中的环境污染。 现在大部分光伏电池的制造原料都选择多晶硅,而我国目前使用的改良西门子法,不仅高能耗,而且高污染。例如,每提纯1吨多晶硅就会产生8吨以上的四氯化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以五粮液集团为例毕业论文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分析 ——以五粮液集团为例 作者穆婧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年级12级 学号122072120 指导教师王全在 导师职称教授

内容提要 本篇论文将对上市公司代表--五粮液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考察,通过对该集团近几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找出其出现财务风险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五粮液集团财务风险原因分析对策与建议 Abstract This paper will examine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of the listed company representatives, Wuliangye Group,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the group in recent years, find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eform suggestion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Listing Corporation Wuliangye Group Financial crisis Caus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目录 一、五粮液集团公司简介 (4) 二、宏观现状分析 (4) (一)宏观环境对白酒行业的有利影响 (4) (二)宏观环境对白酒行业的不利影响 (5) 三、财务分析 (6) (一)货币资金 (6) (二)应收账款 (6) (三)应付账款 (7) (四)预收账款 (8) (五)固定资产 (8) 四、风险分析 (8) (一)利率风险 (8) (二)汇率风险 (9) (三)商品价格风险 (9) (四)股票价格风险 (11) (五)声誉风险 (12) 五、总结与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和建议 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必须坚持“从严控制、规模适度、防范风险、注重效益”的原则,一方面,负债是政府主动经济行为,要限制举债行为,控制负债规模,防范债务风险;另一方面,负债是客观存在和现实需要,要加强资金调度.重视资金效益.提升偿债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严控新债,用好旧债,滚动发展,良性循环.使负债既不能压垮政府,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和有效运作.同时也不能让地方政府因为资金短缺而束缚当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地方性政府债务的管理重点,就是控制和运作。 (一)控制 主要是控规模、控风险,措施有: 1.建立政府性债务举债审批制度。整体把握政府性债务总额,分类控制债务规模。要着重把握项目的有效性.选择能有效推动经济发展、有效促进民生经济、有效帮扶企业生产的政府主导性项目.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讲求项目投资效率与资金使用效益。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整体把握债务的总体规模。新增项目举债应遵循“举债适度,讲求效益,加强管理,规避风险”的原则.对举债规模、还款期限、偿债资金来源与债务偿还能力进行事前评审论证。 2.建立政府性债务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明确举债原

则、举债范围、债务资金的使用与监管.规范举债行为;二是定期地对债务分类结构实行动态分析,建立债务动态监测评估机制;三是根据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及政府债务的总额及分类结构.设定多项风险控制指标,确定还债能力与可用财力相适应的政府举债规模。 3.建立举债成本效益理念。要对融资成本进行核算,综合项目建设资金需要的具体情况.确定融资结构及期限.拓展融资品种,降低财务费用。 4.建立政府性债务责任追究机制。防止和杜绝举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树立债务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项目及其资金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与审计;对未按规定程序举债、违规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以及造成项目资金严重浪费的行为,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5.设立政府性债务偿债机制。一是建立项目建设硬平衡制度,针对建设项目,确定用土地资产或其他资产平衡建设资金,确保偿债资金来源;二是建立项目收益归集制度.坚持“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的原则.将政府性项目收益归集到偿债专户,作为偿债资金的来源保障;三是建立偿债准备金管理制度,以有效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规范政府偿债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增强政府对债务的承受能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 (二)运作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防范精编

浅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 险及防范精编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所谓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在种种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或 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权正常运转及其职能行使的可能性。 地方债务风险是指地方财政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 主、客观因素,特别是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财政的正常支出发生困难而导致政府机器难以正常运转、地方经济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社会稳定受到破坏的可能性。地方财政风险具有诱发空间广、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等特点。 政府性债务包含三大部分: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 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 1994年实施分税制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权与事权并不明晰,很多地方政府无法仅依靠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承担所需的支出,加上预算法对地方政府举债的严格限制,使得一些地方官员通 过非正规渠道举债,以解决财政赤字。此外,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和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增加,导致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增加。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为恢复 经济采取大规模投融资,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增大量地方政府债务。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如果不能化解,势必成为制约我国经济 健康发展的重大隐患,金融危机后发生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以 及最近温州高利贷崩溃事件为我国地方债务问题敲响了警钟。。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还未谢幕,迪拜的 债务危机又粉墨登场。这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虚假繁荣的背 后往往隐匿巨大风险,也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和全面检视宏观经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 一、债务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XX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债务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 2.逾期债务多。截止XX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单位债

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 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 4、还债压力重。XX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XX-XX年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 2.05亿元,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 二、债务成因 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 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防范

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基本特征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所导致企业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企业的财务风险贯穿于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可将其划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四个方面。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是客观性。即风险处处存在,时时存在。也就是说,财务风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无法回避它,也无法消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二是全面性。即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积累、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均会产生财务风险。三是不确定性。即财务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四是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收益就越低。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1、资产负债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资产负债分析,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财务风险很小;二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侵蚀,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必须引起警惕;三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还占据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属于高度风险,必须采取强制措施。

2、从企业收益状况分析财务风险 从企业收益分析,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对这三个层次的收益进行认真分析,就可以发现其中隐藏的财务风险。这其中分三种情况:一是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说明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存在一定风险;二是如果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收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若严重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必须十分警惕;三是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财务危机已显现。反之,如果三个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在市场条件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是不现实的。所以,企业在确定财务风险控制目标时不能一味追求低风险甚至零风险,而应本着成本效益原则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因此,要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现着重从以下几点来谈谈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1、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处理机制 (1)、对财务风险进行事前控制。 企业在实施某一方案进行决策时,既要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又要兼顾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存在及其原因分析,运用概率分析法、风险决策法、弹性预算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分析 赵真

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分析赵真 发表时间:2018-10-01T17:25:30.6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作者:赵真 [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自行发债试点省份发行地方债券时的市场公允价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能影响债券风险大小的指标进行了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从而获取到了多个省份以及直辖市债务风险的月度估计值,同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 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财政局四川巴中 636000 摘要:本文主要对自行发债试点省份发行地方债券时的市场公允价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能影响债券风险大小的指标进行了明确,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从而获取到了多个省份以及直辖市债务风险的月度估计值,同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了验证与分析。最后,站在整体的角度上,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量化分析进行了总结,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量化分析 1、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概述 如果是站在理论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主要涉及到了两种形式,一种是政府收入,另外一种是政府支出,但是通过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政府债务风险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复杂性。首先,地方政府的债务关系比较的复杂,随着财政分权制度的全面落实,事权与财权之间进行了划分,这就造成各级地方政府都产生了增加开支的行为。另外,因为我国目前所具备的政治体制属于中央集权制,如果是地方政府在对负债进行偿还受到资金方面的限制时,中央政府必须来担当最终的还款,这就造成债务人与还款人在权利方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平等现象;其次,地方政府的债务具有一定复杂性,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政府债务中主要涉及到了债券融资、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以及资源融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且还包括了非常多的债券债务主体;最后,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当融资的形式比较复杂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风险管理的难度,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了地方政府债务统计途径不具备统一性,或者是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在交易活动当中不具备活跃性,这些都会加大风险控制工作的难度。 因为政府债务风险在管控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所以相关部门对“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进行了全面的实施,将全国地方政府实现了有效的结合,然后分别从规模以及结构等方面对债务风险进行了描述。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且在债务风险大小上也有明显的不同,在时间的变化上会有相应的改变。因此,在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全国各个地方的政府债务风险结构与变化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那么在政策调控方面就会产生一定的问题,最终将很难实现有效的协调。 2、方法选取与模型设计 2.1 方法选取 在对方法进行选择的过程中,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了回归法与神经网络算法。如果是站在数据挖掘的角度上进行分析,两种方法在本质上没有存在太大的差异,因为都属于一项监督的学习方式。如果是结合相关的案例来看,就是在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大小进行明确,如果是在数据缺失的情况下,其方法的应用也经常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对数据进行挖掘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非常多的无监督学习方法,这些方法与回归法以及神经网络算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是在一维或者是多维指标共同组合形成的几何空间当中,通过对样本点几个距离之间的充分利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样本点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在这次分析案例当中,主要是对31个省份在债务风险指标所组成的高维空间中的相对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风险的大小进行明确。在对这种算法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债务风险指标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与实际债务风险之间实现有效的连接,从而才能实现对债务风险的准确评估。 2.2 模型设计 结合不同的划分方法,可以将地方政府债务划分为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两个方面,其中地方债务属于直接债务。但是很多情况下无论是对于直接债务还是或有债务而言,只要是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都将会引发债务风险的产生,一般主要是体现在了风险相关的市场价格当中。因此,在实证的部分没有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债券风险进行划分,将两者的内涵保证一致性。 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 结果检验 在对货币供给、利率以及汇率等多个方面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银行贷款中对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与银行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比较明显,并且地方政府债务总与债务风险之间呈现正比关系,而银行不良贷款率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两个最主要的因变量,所以两者之间也是呈现正比关系。如果是按照这一逻辑进行分析,将本文结果与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之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验证,具体如下图1所示。 2009 201 2011 2012 2013 图1 全国31省份的平均风险水平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图1当中展示了从2009年第一季度到2013年第四季度期间,几种主要的商业银行贷款率与31个省份债务在风险上都相对较低,而当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越低时,其中所面临的风险也就会越高。 当31个省份债务的评论风险水平超出一定的范围之后,从而与之相对的不良贷款率和波动将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两者在关系上呈现出了非常明显的结构性断点。如果是从相关性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农村商业银行所体现出的波动现象,要明显超出大型商业银行与整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思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在地方财力普遍有限的情况下,各级政府通过各种形式举债进行城市建设,但随之而来的地方债务问题也日渐突出。而政府的负债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在适度负债、规范管理、统筹安排、加强监督的前提下,政府负债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也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在管理失控、负债过度、违规融资的情况下,政府负债则将成为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影响财政预算正常执行的重大隐患。本文就西湖区地方债务(主要就城市建设引起的负债)管理现状、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财政的角度提出加强债务风险控制的建议与措施。 一、西湖区政府债务管理现状 近几年西湖区财力呈逐年增长态势,但除了保障“吃饭财政”,每年只能安排7000万左右的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占一般预算支出的5.06%。这对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西湖区的城市建设资金基本上通过举债完成。政府债务在西湖区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融资加快了西湖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步伐。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招商引资的区位优势凸现。 据统计,至2006年12月底,区本级政府债务余额为1.4亿元(不含之江、各集镇指挥部),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2.96%,占全区

可用财力的比重为10.65%,各项指标均在风险控制范围内。然而西湖区承担着西溪湿地、古墩路等多项市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虽然建设资金由市政府明确以某块土地资金作为平衡,但在地块出让前,项目的建设仍需通过大规模融资完成。随着近年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陆续出台,地价受市场波动因素影响很大,隐藏了较大风险,一旦土地跌价,不能及时出让,将直接导致未来债务支付困难,资金链断裂,引发财政风险,因此融资风险不容忽视。 西湖区政府十分重视债务问题,在债务控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一是摸清全区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汇总各部门的年度建设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核实债务存量,进行分类化解,明确偿债责任。二是建立政府负债办公室,负责定期统计汇总全区负债数据、分析全区负债动态。负债办公室设在财政局,在统计汇总负债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月报表制度,每月向区委区政府提供负债动态分析。三是建设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明确建设资金由建设主体负责筹措和平衡,谁举债谁负责。四是2007年试编基本建设项目预算,全面反映基本建设收支、借贷执行情况,做到一本预算管吃饭、一本预算管建设。五是建立债务偿还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签订政府债务责任状。由区委区政府与各建设单位负责人签订政府债务责任状。将地方政府债务考核落实到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 二、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单位对各自项目管理和举债资金管理自成一体,封闭运行,集融资、建设、支付职能于一身。

企业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

内容摘要:摘要: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无论是以主权资本方式还是以负债资本方式进行的资金筹措,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筹资风险既有举债本身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的影响。规避筹资风险应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方式,科学预测利率及汇率的变动、风险转移等。 摘要: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但无论是以主权资本方式还是以负债资本方式进行的资金筹措,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筹资风险既有举债本身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的影响。规避筹资风险应确定最佳资本结构,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方式,科学预测利率及汇率的变动、风险转移等。 关键词:筹资;筹资风险;风险规避 企业的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环节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在市场瞬息万变的经济条件下,任何不利于企业的情况发生,都会使筹集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从而产生筹资风险。 一、产生筹资风险的因素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只存在于有负债的企业,但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作用。举债本身因素主要有负债规模、负债的利息率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等;举债之外的因素是指企业的经营风险、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我们把前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内因,而把后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外因。 (一)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的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负债的期限结构。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原因在于:(1)如果企业使用长期负债来筹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用短期方式来筹资,则利息费用会有很大幅度的波动;(2)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资金,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资金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延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3)举借长期资金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较高,而且还会有一定的限制性条款。 3、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付息的压力和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二)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实用资料】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pdf

2013年第1期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毋晓雷 地方债务风险及防控 据国家审计署首次针对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 10.7万亿元,相当于我国当年经济总量的27%。从偿债年度看,2012 年、2013年、2014年分别有 17.17%、11.37%和9.28%的债务到 期。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地方债务偿债高峰期,对地方债务风险进行有效法律防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地方债务及其风险地方债务可划分为显性和隐性债务两种类型。显性债务一般包括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国债转贷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借款、解决地方金融风险专项借款、拖欠工资、国有粮食企业亏损新老挂账、拖欠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除了明确的负债外,常表现为未支付的应付支出。隐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担保债务、担保的外债、地方金融机构的呆坏账、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等,一旦出现金融机构清算,地方政府将承担资产损失。 地方债务风险主要指由于受不确定的主、客观因素影响,地方财政资金遭受损失,从而造成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或者财政支出出现困难而危及地方政府正常 运转、职能正常行使以及引发的其他可能干扰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情况。地方债务风险诱发空间大、传导性快、隐蔽性强、危害性大。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主要表现 1.债务透明度较低,以隐性负债为主。我国总体债务相当于GDP 的比重一直处在较低的可控范围内,但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社会情况复杂,负债运营已成为一些地方财政运行的常态,甚至有“拆东补西”、“这任借了下任还”的情况,难以准确统计。这成为地方债务风险的重大源头。地方财政的债务过高,地方政府机构总是“勒紧裤腰”运行,其后果,一方面,造成各种乱收费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另一方面,风险与日俱增。 2.整体虽然可控,但局部、阶 段性风险突出。地方债务的流动性强、局部地区非常集中,短期内存在较大的风险。在未来几年偿债集中期内,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资金链条脆弱。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过大,将导致投资者信心动摇,影响投资,减缓经济增速,形成恶性循环。 3.偿债能力过度依赖土地升 值。据审计署报告显示,在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中,承 诺以土地出让金作为偿还来源的债务超过2.5万亿元,总共涉及12个省级、307个市级和1131个县级政府。目前,随着中央不断强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于2009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要求地方将土地出让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则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收入中予以安排,实行彻底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土地属不可再生资源,土地出让金是一次性税源,与地方刚性、连续性财政支出不相匹配。因此,仅靠卖地还债会造成长期的、更大的风险。 4.规模大,还债高峰集中。一 些地方政府已经陷入循环举债的怪圈中。截至2010年底,有22个市级政府和20个县级政府的借新还旧率超20%。部分地方出现了逾期债务,有4个市级政府和23个县级政府逾期债务率超10%。此外,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近30%的负债2013年至 2015年开始到期,另有30.21%的债务余额在2016年以后到期。 三、地方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我国《预算法》明文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在财政预算中开列赤字、不允许发行地方债券、不得提供担 观察与思考 41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概要

审计研究简报 第6期 (总第201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2010年9月14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预算不列赤字。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规避法规约束,多头举借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膨胀迅速,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资的现实需求,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体制性因素,还有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引发的地方官员非理性投资冲动,以及统筹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因素。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情况及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客观分析和看待其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角度,研究和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 (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应该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全面摸清各地债务规模底数,并在与各地财力比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债务总体风险大小;同时分清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督促其按计划、合同的要求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尽量避免其向政府直接债务转化;对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举债主体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在分清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其中:

浅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浅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浅析企业筹资风险及其对策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面临着众多的风险因素。现在的企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不断进行扩张,向多元化进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理解风险因素,发现风险并有效的控制风险才能使得我们企业能够安全的经营,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企业筹资面临的风险主要是两种,权益筹资风险和债务筹资风险,如何权衡两种筹资方式的风险,成为了企业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筹资风险的定义及其特点,然后介绍了筹资风险的主要成因,最后给出了笔者自己对防范其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筹资风险;对策 企业存在的基础就是为了发展,那么企业要发展就离不开资金的使用,当今市场经济发展如此迅速,依靠自有资金已经不能够支撑企业的长远发展。在这种背景情形下,就提我们企业提出了筹资的需要,筹资主要包括两部分,外部筹资和内部筹资,外部筹资又主要分为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内部筹资主要是依靠上一会计年度遗留下来的内部留存收益。而内部的留存收益肯定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企业主要依靠外部的融资渠道,筹资风险管理得好能够给企业提供杠杆效益,风险管理得不好就会产生破产的风险,这就给企业经营提出了挑战。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定义 企业的筹资风险属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之一,是指企业通过融资进行经营,但是融资期限到期不能按时归还本金及其利息所带来的财务风险。那么筹资风险主要有哪些特征呢?了解掌握这些特征能够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风险的意识,以便企业形成风险谨慎的意识。 筹资风险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特征: 1.筹资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的,企业只要存在外源性融资,就会产生筹资风险,就会面临筹资的成本,具体包括筹资费用和使用成本两方面。所以筹资风险是

总结报告-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精品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 政府债务风险分析最近,我们对全市政府债务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调查结 果表明:目前,各级政府负债已经非常沉重,单位负债比较普遍,亟需引起各级党委 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防范和解决。一、债务现状 从调查的情况看,我市政府负债数大面广,形势严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负债数额大。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全市政府债务总额达到121.94亿元。从 债务来源看,外债6.90亿元,占5.65%,国内债务115.04亿元,占94.34%;从债务 主体看,本级政府负债75.24亿元,占61.70%,行政事业单位负债26.43亿元,占 21.67%;公益事业部门(企业)负债20.25亿元,占16.61%;从债务层次看,市本级 负债34.51亿元,占28.30%;区县(市)负债87.43亿元,占71.70%。2.逾 期债务多。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全市逾期债务达到86.4亿元,占债务总额的70.85%。从逾期年限看,逾期1年以下的8.65亿元,占7.09%,逾期1-3年的19.87 亿元,占16.29%,逾期3-10年的44.64亿元,占36.60%,逾期10年以上的13.24亿元,占10.86%;从债务逾期主体看,政府债务逾期63.37亿元,占51.97%,行政事业 单位债务逾期15.79亿元,占12.95%,公益事业部门(企业)债务逾期7.24亿元,占5.94%。3、债权数额小。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政府债权只有9.65亿元,为债务 总额的7.91%,债权债务严重不对称,而且,9.65亿元政府债权中,呆帐有3.86亿元,真正有效债权只有5.79亿元。4、还债压力重。2019年,我市一般预算收入只 有21.52亿元,面对高达121.94亿元的政府债务总额,财政承受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即使剔除拖欠、挂帐及逾期债务后,当前要偿还的债务仍有27.55亿元,其中2019年 须偿还的债务本金分别有6.35亿元、3.42亿元、2.87亿元、2.57亿元、2.05亿元, 财政偿债压力非常大。二、债务成因形成巨额政府债务的原因是错综复 杂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成因:1、财政收支缺口转移。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总的趋势是财力向上不断集中,事权向下不断转移,导致 地方财政自给能力不断下滑,收支矛盾愈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支出责任加速 呈现三个转移倾向,最后反映为债务的全面发生和不断累积。一是支出责任向下级转移,主要表现为支出上的甩包袱,要求硬配套,“上面开口子,下面拿票子”等形式,超越了基层财政承受能力。二是支出责任向部门转移,一些地方财政由于收不敷出, 为了保平衡,往往把该由财政承担的支出责任推给部门,要求部门自行解决支出缺口,一些收费收入足够多的部门尚能勉强维持运转,而那些没有收费职能的部门就难以为续,导致举债行为。我们调查的鼎城区很大一部分单位都有办公支出超支或欠帐。三 是支出责任向后期转移,由于收入有限,即期该支的支出不能支,压力后移,日积月 累形成恶性循环,欠帐越来越多,目前我市仅是工资欠帐就有11.26亿元。2、 各种政策风险转嫁。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运行 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不断暴露出来,很多转移成财政的负担。主要有:①粮食企业政策 性亏损挂账。从清理反映的数字看,我市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总额达到31.61亿元, 多的鼎城区、桃源县分别高达6.52亿元,5.40亿元,其中1998年以前政策性亏损挂 帐16.72亿元,1998年以后新增14.89亿元。②化解金融风险贷款。为了化解地方金

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企业债权债务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第一讲企业债权债务成因 第一节初步认识和理解债权债务 1、什么是债? 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可以请求为特定行为的法律关系。 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中,一方享有请求他方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而他方负有满足该项请求的义务。享有权利的一方称为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一方称为债务人。 2、区分物权与债权一个人的财产,即可以表现为财物也可以表现为债权。财物和债权的区别就是拥有与应当拥有的区别。这种区别被罗马法学家称为对物之诉与对人之诉,由此也产生了物权与债权的划分。 3、债的发生原因债的发生原因是指引起债的关系产生的法律事实。引起债发生的法律事实有: 一、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是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债发生根据。 二、侵权行为侵权行为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侵权之债是合同之债之外的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债。 三、不当得利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而获得利益并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事实。 四、无因管理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对他人的事务进行管理和服务的行为。五、缔约上的过失缔约过失是指当事人一方在缔结合同过程中具有过失,从而致使合同的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有过失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因信赖该合同能够成立或生效而所遭受的损失。 六、其他原因除上述六种原因外,债的关系还可因其他法律事实而发生。例如,拾得遗失物,可在拾得人和遗失物所有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实施救助行为,会在救助人和受益人之间产生债的关系。 3、债的给付形态交付财物;支付金钱;转移权利;提供劳务或者服务;提交工作成果;不作为。 4、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债的法律内涵企业的债权,具体讲,就是请求特定对方为内容必须是财产或可评价为财产的利益的给付行为。具体对某些企业来说债权反映在财务上最重要的就是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和应收票据等。拥有权利并不等于能最终实现权利的内容。因企业之债大多因合同而产生。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分布与防范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衡量、分布与防范(上) 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课题组 发布时间:2011-04-01 摘要:本文以负债率、债务率、利息支出率、担保债务比重四个指标为中国债务风险衡量的主要指标,结合指标测算和债务情况及收入水平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整体债务风险可控,在近几年间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利息。但中国债务风险区域分布不均衡,防控重点是经济发展处于全国中等水平的省市,这些省市亟须举债而在风险控制上相对较弱,经济发展较弱的省份需要中央政府的担保举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基本可以负担本地融资。本文认为,保持宏观经济政策一致性,在债务清理、融资平台公司的处理上应分区域、公司区别对待,这样有利于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关键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债务,债务风险 自2009年以来,关于地方融资平台的讨论不绝于耳,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已经逐步开始。2009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规范地方政府及其平台公司的举债和担保承诺行为”;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20LO年6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至此,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国家层面解决方案正式出台。 虽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整顿已经从政策层面开始,但地方政府的举债经营究竟有何必要性和局限性?政府对债务的容忍度和风险的衡量标准是什么?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有多大,未来几年会发展到多大?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有多大?在什么情况下会触发?是局部风险还是系统性风险?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是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 一、政府负债经营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