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软件工程课程复习大纲

第一章软件工程概论

本章作为全书的概论,主要讲述了软件、软件工程概念和软件开发的目标和本质。

基本要求:

1、“软件”概念:

“软件”一词具有三层含义:

(1)一为个体含义,即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其文档;

(2)二为整体含义,即指在特定计算机系统中所有上述个体含义下的软件的总称,亦指计算机系统中硬件除外的所有成分;

(3)三为学科含义,即指在研究、开发、维护以及使用前述含义下的软件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

2、“软件工程”概念:

(1)一方面,软件工程是一类求解软件的工程。它应用计算机科学、数学及管理科学等原理,借鉴传统工程的原则、方法、创建软件以达到提高质

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2)另一方面,软件工程也是一门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3、“模型”概念:

模型是在特定意图下所确定的角度和抽象层次上对物理系统的描述,通常包含对该系统边界的描述,给出系统内各模型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

重点要求:

1、软件开发的本质:实现问题域中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运行平台的概念和

处理逻辑的映射。

第二章软件过程

本章围绕软件过程这一主题,讲解了三方面的内容:

一:介绍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按照承担软件开发工作的主体,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分三类:基本过程、支持过程和组织过程。每类过程又包含一些确定的过程,每一过程又是由一组确定的活动定义的。

二: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软件生存模型:瀑布模型、增量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和喷泉模型等,分析了这些模型的优缺点及它们的适用情况等。

三、讲解了一个软件项目生存周期过程的规划和监控。一个软件项目生

存周期过程规划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目标是选取一个适合该项目特点

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第二阶段的目标是确定项目需要的过程、活动和任务,并将它们映射到所选取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中,形成软件项目生存周期过程及相应的文档;第三阶段的目标是针对已形成的软件项目生存周期过程,配以适当的组织过程资产,使软件项目生存周期过程成为一个可实施的过程。

基本要求:

1)软件生存周期和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概念

软件生存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软件产品或软件系统从产生、投入使用到被淘汰的全过程。通常将软件生存周期分为5个阶段,即需求、设计、实现(编码)、测试和维护。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有时称为软件开发模型):它是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内的系统开发、运行和维护所实施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框架。

软件开发模型表达的是软件生存周期内各种活动如何组织,以及各个阶段应该如何衔接。

重点要求:

1)软件过程:软件生存周期中的一系列相关过程。又称为软件生存周期过程。过程是活动的集合,活动是任务的集合,任务是将输入加工成输出的操作。

2)软件过程的分类:

按照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来分,将软件生存周期过程分为三类:基本过程、支持过程和组织过程:

l●基本过程是指那些与软件生产直接相关的过程。

包括5个过程:获取过程、供应过程、开发过程、运行过程、维护过程

l●支持过程是有关各方按他们的支持目标所从事的一系列相关活动集。

包括8个过程:文档过程、配置管理过程、质量保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联合评审过程、审计过程、问题解决过程等。

l●组织过程是指那些与软件生产组织有关的过程。

包括7个过程:a) 管理过程; b) 基础设施过程;

c) 改进过程; d) 人力资源过程;

f) 资产管理过程;

g) 复用程序管理过程

h) 领域软件工程过程。

3)软件过程和软件开发模型的区别?

软件过程:系统化地给出了软件开发所需要的任务;

软件开发模型:如何根据软件项目特点、环境因素等,选择并组织这些开发任务。

4)软件开发模型的概念:

软件开发模型是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软件开发模型能清晰、直观地表达软件开发全部过程,明确规定要完成的主要活动和任务,它用来作为软件项目工作的基础。

-外征:软件开发活动的组织

-内涵:求解软件的计算逻辑

5)各模型之间的差异(这些差异本质上体现了求解软件所采用的不同

计算逻辑)。

例如:瀑布模型和喷泉模型的区别?演化模型和增量模型的区别等?

第三章软件需求与软件需求规约

不论是采用自顶向下的软件开发,还是采用自底向上的软件开发,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的工作基础。

基本要求:

1)需求的定义:

一个需求是一个有关“要予构造”的陈述,描述了待开发产品/系统(或项)功能上的能力、性能参数或者其它性质。

2)常用的需求发现技术有哪些?

常用的发现初始需求的技术,包括:

l●自悟(Introspection)

需求人员把自己作为系统的最终用户,审视该系统并提出问题:“如果是我使用这一系统,则我需要…”

适用条件:需求工程师不能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流

l●交谈(Individual interviews)

为了确定系统应该提供的功能,需求人员通过提出问题,用户回答,直接询问用户想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

成功条件:交谈通常是一种比自悟更好的技术。这种途径成功与否依赖于:--需求人员是否具有“正确提出问题”的能力,

--回答人员是否具有“揭示需求本意”的能力。

l●观察(Observation)

通过观察用户执行其现行的任务和过程,或通过观察他们如何操作与所期望的新系统有关的现有系统,了解系统运行的环境,特别是了解要建的新系统与现存系统、过程以及工作方法之间必须进行的交互。

l●小组会(Group session)

举行客户和开发人员的联席会议,与客户组织的一些代表共同开发需求。

l●提炼(Extraction)

复审技术文档(例如,有关需要的陈述,功能和性能目标的陈述,系统规约接口标准,硬件设计文档以及ConOps文档),并提出相关的信息。

适用条件:提炼方法是针对已经有了部分需求文档的情况。依据产品的本来情况,可能有很多文档需要复审,以确定其中是否包含相关联的信息。

3)软件需求规约的概念:

一个需求规约是一个软件项/产品/系统所有需求陈述的正式文档,是一个软件产品/系统的概念模型。

4)软件需求规约的基本性质:

一般来说,SRS应必须具有以下4个性质:

l●重要性和稳定性程度(Ranked for importance and stability)。

l●可修改的(Modifiable)。在不过多地影响其它需求的前提下,可以容易地修改一个单一需求。

l●完整的(Complete)。没有被遗漏的需求。

l●一致的(Consistent)。不存在互斥的需求。

重点要求:

1)需求分哪几类?

l●功能需求

功能需求规约了系统或系统构件必须执行的功能。功能需求是整个需求的主体,即没有功能需求,就没有非功能需求,即性能需求、外部接口需求、设计约束和质量属性。

l●性能需求

性能需求(Performance requirement)规约了一个系统或系统构件必须具有的性能特性。

性能需求隐含了一些满足功能需求的设计方案,经常对设计产生一些关键的影响。例如:排序,关于花费时间的规约将确定哪种算法是可行的。

l●外部接口需求

外部接口需求(External interface requirement)规约了系统或系统构件必须与之交互的硬件、软件或数据库元素。它也可能规约其格式、时间或其他因素。

l●设计约束

设计约束限制了系统或系统构件的设计方案。

为了满足功能、性能和其它需求,许多设计约束将对软件项目规划、所需要的附加成本和工作产生直接影响。

l●质量属性

质量属性(Quality attribute)规约了软件产品必须具有的一个性质是否达到质量方面一个所期望的水平。

2)什么样的陈述可以作为需求?(即需求的基本性质)

IEEE标准830-1998要求单一需求必须具有5个基本性质:

l●必要的(Necessary)。是要求的吗?

l●无歧义的(Unambiguous)。只能用一种方式解释吗?

l●可测的(testable)。可以对它进行测试吗?

l●可跟踪的(Traceable)。可以从一个开发阶段到另一个阶段对它进行跟踪吗?

l●可测量的(Measurable)。可以对它进行测量吗?

3)需求规约的作用?

需求规约的作用可概括为: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作为软件开发组织和用户之间一份事实上的技术合同书;是产品功能及其环境的体现。

第二,对于项目的其余大多数工作,它是一个管理控制点。

第三,对于产品的设计,它是一个正式的、受控的起始点。

第四,是创建产品验收测试计划和用户指南的基础,即基于需求分析规约一般还会产生另外两个文档——初始测试计划和用户系统操作描述。

SRS所不能实现的作用:

第一,它不是一个设计文档。它是一个“为了”设计的文档。

第二,它不是进度或规划文档,不应该包含更适宜包含在工作陈述(SOW)、软件项目管理计划(SPMP)、软件生存周期管理计划(SLCMP)、软件配置管理计划(SCMP)或软件质量保证计划(SQAP)等文档中的信息。因此,在SRS中不应给出: 项目成本;交付进度;报告规程;软件开发方法;质量保证规程;配置管理规程;验证和确认规程;验收规程;安装规程。

4)项目的需求和软件需求规约的区别?

项目需求是客户和开发者之间有关技术合同-产品/系统需求的理解,应记录在工作陈述SOW中或其他某一项目文档(例如,项目管理计划)中。

即 SRS应只关注产品需求,即:

产品/系统需求-“交付给客户的产品是什么”

SOW应关注项目工作与管理,即:

项目需求-“开发组要做的是什么”。

第四章结构化分析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了通常所说的“需求分析”。

根据软件工程框架,软件工程活动包括“需求、设计、实现、确认和支持”。通常,我们把其中的“需求”看作是软件开发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包括需求获取、需求分析和需求验证等活动。

需求获取的任务是给出软件系统的需求定义,即“软件需求的完整定义。它是软件开发人员与用户密切合作,了解用户的需求、目的和期望,并进一步表述而成的定义性陈述。”(参见《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

需求分析的任务是通过形式化或半形式化手段,建立系统模型,该模型正确地、系统地表达了系统的需求,即“建立完整的需求规约(SRS,Software Requirement Specification)”,为此,人们提出了不同范型的软件需求分析方法,例如结构化分析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以及面向数据结构的系统分析方法等,狭义地说,这些分析方法也可称为“方法学”。

需求验证的任务是保证“需求规约”的正确性(即SRS中陈述的每个需求都表达了将要构造的系统的某种要求)、完整性(即·未来系统所做的任何事情均包括在SRS的陈述中;·在SRS中包括了未来系统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对所有可能输入-有效输入和无效输入-的响应;·SRS中没有任何内容被标为“待定”〕、无二义性(即在SRS中陈述的每个需求都只有唯一的一种解释)、一致性(即在SRS 中的陈述,没有与以前的文档发生冲突,SRS中陈述的各个需求之间也不发生冲突)以及可验证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等。

重点要求:支持需求分析的结构化方法。

1)结构化分析方法中引入的基本概念及表示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数据流的方法,为此引入了数据流、变换(加工)、数据存储、数据源和数据潭等概念。

结构化分析的结果是建立了系统模型,并采用数据流图作为工具表示之。结构化分析方法所建立的系统模型包括三个方面:

l●DFD(数据流图)

l●数据字典

l●小说明

2)结构化分析过程

结构化分析过程可概括为:

(1) 确定系统边界,画出系统环境图

(2) 自顶向下,画出各层数据流图

(3) 定义数据字典

(4) 定义小说明

(5) 汇总各步结果

3)针对一个简单的需求定义(文字叙述的系统需求说明),能够给出该

系统的DFD(三层),并能给出相应的数据字典和加工小说明。

第五章结构化设计

系统分析的结果是建立的一个系统的系统模型,以此确定了系统“做什么”。软件设计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来确定“怎么做”,即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为基础,形成软件的具体设计方案,即给出系统的整体模块结构和每一模块过程属性的描述——算法设计。其中,给出系统整体模块结构的过程称为总体设计或概要设计,给出每一模块过程属性描述的过程称为详细设计。

就结构化总体设计而言,其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将一个系统的DFD转化为模块结构图(MSD),或者说把系统的功能需求分配给模块结构图。为此,首先要对诸多系统的DFD进行分类,以便控制求解这一问题的复杂性。DFD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务型数据流图,一类是变换型数据流图。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每一类DFD转换为模块结构图的方法。

详细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定义模块,即给出实现模块功能的实现机制,包括算法和数据结构。

基本要求:

1)变换型、事务型数据流图的概念;

变换型数据流图:具有较明显的输入、变换(或称主加工)、输出界面的数据流图,称为变换型数据流图。

事务型数据流图:数据达到一个处理T,该处理T根据输入数据的类型或数据值,在其后的若干动作序列(称为一个事务)中选出一个来执行,这类数据流图称为事务型数据流图。

2)如何将变换型DFD转换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3)如何将事务型DFD转换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4)如何根据低耦合、高内聚的模块独立性等原则,将初始的模块结构图转换

为最终可供详细设计使用的模块结构图。

5)详细设计工具:

l●程序框图

l●N-S图

l●PAD图

l●伪码

熟练掌握以上设计工具的表示。

重点要求:

1)如何将变换型DFD转换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2)如何将事务型DFD转换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3)详细设计工具的各种表示以及详细设计不同表示形式的转换。

第七章面向对象方法- UML及OOA

本章复习请认真阅读课程讲义胶片。

己的属性和运动规律,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客观世界各种各样的系统。”,为了支持软件开发,面向对象方法主要提供了两类术语:

一类是结构化地表达客观事物的术语;

一类是表达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术语。

除了这两类术语之外,

为了控制信息组织和文档组织的复杂性,还引入了用于组织特定对象结构的包。包是模型元素的一个分组。一个包本身可以嵌套在其他包中,并且可以具有子包和其他种类的模型元素。

为了使建造的系统模型容易理解,引入了术语-注解,用于对模型增加一些辅助性说明。

基本要求:

1、结构化地表达客观事物的术语:

(1)类与对象-体现数据抽象

1 ) 类和对象的定义与表示:

l 类(Class):是一组具有相同属性、操作、关系和语义的对象的描

述。

对象(object):对象是类的一个实例。

a) 类表示为具有三个栏目的矩形,如下所示:

软 开发 为 种 语 给 层 术语 给 达 种 达

需求获取层 需求分析层 设计层

b)依据类出现的场景,

c) 类可以是抽象类,即没有实例的类,此时类名采用斜体字:

d )主动类的表示

e )对象的表示

2) 属性

属性是类的一个命名特性,由该类的所有对象所共享,用于表达对

象状态的数据。

属性是用来描述对象静态特征的一个数据项。 简单

Window Window

size:Area

visibility:Boolean

display( )

hide( )

a) 属性的作用范围:

l● 实例范围的属性:一个类的所有对象具有相同的属性即属性的个

数、名称、数据类型相同,但属性值可不同,并随程序的执行而变

化.实例范围的属性是默认的,不需要附加的符号.

l● 类范围的属性:描述类的所有对象共同特征的一个数据项,对于

任何对象实例,它的属性值都是相同的,通常对属性加下划线来表

示该属性为实例范围的属性.

注:如C++中冠以static 的成员变量和smalltalk 中的class

attribute 都是类属性。

b)

定义属性的格式为:

[可见性]属性名[:类型][多重性][=初始值][{特性串}]

v 可见性

表明该属性是否可以被其它类所使用。

其可见性的值可以为:

公有的:可供其它类使用之;

# 受保护的:其子类可以使用之;

私有的:只有本类的操作才能使用之;

~ 包内的:只有在同一包中声名的类才能使用之。

也可以使用关键字 、 、 和 ,分别

表示公有的、受保护的、私有的和包内的。

引入“可见性”的目的,是为了支持信息隐蔽这一软件设计原则。所

谓信息隐蔽是指在每个模块中所包含的信息(包括表达信息的数据以及表达信息处理的过程)不允许其它不需要这些信息的模块访问。信息隐蔽是实现模块低耦合的一种有效途径。

v 属性名

属性名是一个表示属性名字的标识串。通常以小写字母开头,左对齐。

v 类型

类型是对属性实现类型的规约,与具体实现语言有关。

v 多重性

多重性用于表达属性值的数目。即该类实例的这一特性可以具有的值的范围。例如:points[2..*]:Point

v 初始值 围 类 围

初始值是与语言相关的表达式,用于为新建立的对象赋予初始值。例如:origin:Point=(0,0)

v 性质串

如果说“类型”、“多重性”以及“初始值”都是围绕一个属性的可取值而给出的,那么“性质串”是为了表达该属性所具有的性质而给出的。例如:

a:integer=1{frozen}

3)操作

操作是对一个类中所有对象要做的事情的抽象.

操作是用来描述对象动态特征(行为)的一个动作序列。

a) 操作的作用范围

b)表达操作的完整语法格式为:

[可见性] 操作名[(参数表)][:返回类型][{性质串}]

其中:

l●可见性 如同属性的可见性一样,其值可以为 :

+ 公有的可供其它类访问之;

# 受保护的其子类能访问之;

- 私有的只有本类的操作才能访问之;

~包内的只有在同一包中声名的类才能访问之。

当把可见性作为操作分栏中的性质串时,使用关键字public、

protected、private和package,分别表示公有的、受保护的、私有的和包内的。

l●操作名 操作名一般是一动词或动词短语,通常以小写字母开头,左对齐。

l●参数表给出该操作的参数。

l●返回类型返回类型是对操作的实现类型或操作的返回值类型的规约,它与具体的实现语言有关。

l●性质串给出应用于该操作的性质值。

(2)接口 --体现功能抽象

接口(interface )是操作的一个集合,其中每个操作描述了类或构件的一个服务。

可以用带有分栏和关键字<>的矩形符号来表示接口。

其中:?在操作分栏中给出接口支持的操作列表

?接口的属性分栏总是空的

(3) 协作(collaboration )--体现行为结构抽象

协作是一个交互,涉及交互三要素:交互各方、交互方式以及交互内

容。交互各方的共同工作提供了某种协作行为。

(4)用况(use case )--体现功能抽象

是对一组动作序列的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应产生对特定的参与者有值的、可观察的结果。

(5)主动类(active class )--体现并发行为抽象

是一种至少具有一个进程或线程的类,因此它能够启动控制活动。

(6)构件(component ) 类

统计 绩

是系统设计的模块化部件,通过外部接口隐藏了它的内部实现.构件遵循并提供了一组接口的实现.

(7)制品(artifact)

是系统中物理的、可替代的部件,其中包含物理信息(比特)。

表示:

《artifact》

Window.dll

(8)节点(node)

是在运行时存在的物理元素,通常它表示一种具有记忆能力和处理能力的计算机资源。

Server

小结

1、抽象客观世界中任何实体的基本术语

UML给出了以上八个术语(模型化概念)

--类、接口、协作、用况、主动类、构件、制品、节点,

它们是可包含在一个UML模型中的基本模型化元素。

它们存在一些变体,例如:

类的变体-参与者、信号、实用程序;

主动类的变体-进程和线程;

制品的变体-应用、文档、库、页和表等。

?在UML中,把以上结构化概念统称为类目(classifier)

2、表达关系的术语

在UML中,提供了以下4种关系,作为UML模型中的基本关系构造块,表达类目之间的关系,以构造一个结构良好的UML模型.

n?关联(association)

n?泛化(generalization)

n?实现(realization)

n?依赖(dependency)

(1)泛化

泛化是一般性事物(称为超类或父类)和它的较为特殊种类(称为子类)之间的一种关系,有时称为“is-a-kind-of”关系。

如果类A具有类B的全部属性和全部操作,而且具有自己特有的某些属性或操作,则A叫做B的特殊类,B叫做A的一般类。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操作,称作特殊类对一般类的继承。继承关系又称为一般-特殊关系,在UML中把继承关系称为泛化关系。

(2)聚合

一种特殊形式的关联,表达一种“整体 /部分”关系。即一个类表示了一个大的事物,它是由一些小的事物(部分)组成的。

一个类的对象,以另一个类的对象作为其组成部分,这样的对象之间具有“a part of”或“has a”语义。

聚合是对象实例之间的关系。

组合是聚合的一种形式,其部分和整体之间具有很强的“属于”关系,整体类的对象管理部分类的对象,决定部分类的对象何时属于它,何时不属于它。

具有聚合关系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有两种实现方式: l●第一种方式是用部分对象的类作为一种广义的数据类型来定义整体对象的一个属性,构成一个嵌套对象;

采用嵌套对象方式时,一个部分对象称为整体对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数据空间包含在整体对象之中,从生存时间看它与整体对象同生同灭。这种方式适合于表达紧密的、固定不变的聚合关系,如飞机和发动机、人体和消化系统等。

l●第二种方式是独立地定义和创建整体对象和部分对象,并在整体对象中设立一个属性,它的值是部分对象的对象标识,或是一个指向部分对象的指

针。 采用对象指针或对象标识方式时,整体对象和部分对象是各自独立创

建的。这种方式适合于表达松散的、动态变化的聚合关系,并可表达一个

部分对象能同时属于多个整体的情况。如一个企业与它的法律顾问就是这

种松散的聚合关系。

(3)关联

关联是类目之间的结构关系,描述了一组具有相同结构、相同语义的链(links).链是对象之间的连接(connection)。

它指明一个类的对象与另一个类的对象间的联系。如果类的对象之间通过属性有连接关系,那么这些类之间的语义关系就是关联。

两个类之间可以有多个关联。

链是关联的实例,是对象间的语义连接,是对象引用的元组(列表)。在最常见的情况下,它是一对对象引用。

关联表示对象之间的静态联系(即通过对象(实例)属性体现的联系),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任课关系,在实现中可以通过对象(实例)的属性表达出来。

关联与整体—部分结构很相似,但是它没有明显的整体与部分语义。

(4)依赖

依赖是一种使用关系,说明一个事物(如类windows)使用另一个事物(如类event)的信息和服务。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被使用的类发生变化,那么另一个类的操作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在UML中,把依赖表示为一条有向虚线段,如下图所示。

(5)细化(realization)

定义:细化是类目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其中一个类目规约了保证另一个类目执行的契约。

说明:在以下2个地方会使用细化关系:

?接口与实现它们的类和构件之间;

?用况与实现它们的协作之间。

多态性

对象的多态性是指在一般类中定义的属性或操作被特殊类继承之后,可以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这使得一个属性或操作名在一般类及其各个特殊类中具有不同的语义。

重点要求:

1、熟练掌握UML 的各种概念及表示方法:

? 可用于抽象客观世界中任何实体的基本术语:

类、接口、协作、用况、主动类、构件、制品、节点,以及相关的

变体。

在UML中,把以上结构化概念统称为类目(classifier) ? 可用于组织信息的术语—包,以及可用于解释信息的术语—注解 ? 可用于抽象客观世界中任何实体关系的基本术语:

关联,泛化,细化,依赖,以及相关的特殊形式。

其中为了增强关系语义的表达,还给出了一些基本概念,例如

角色名,多重性,限定符,关联类等。

2、针对一个简单的问题,能够建立用况图、类图以及包图、状态

图。并以一个交互为例,给出其顺序图。

3、OOA的过程:

(1)发现对象、定义它们的类;

(2)识别对象的内部特征;

l●定义属性

l●定义操作

(3)识别对象的外部关系

?分类关系、继承——泛化(一般-特殊)

泛化、一般类、特殊类

?构成关系——聚合(整体-部分)

聚合、聚集、成分、组合

?静态联系——关联(实例连接)

关联、链、多重性、角色、多元关联、关联类

?使用关系(行为依赖)——依赖

依赖

(4)给出系统的相关顺序图、通讯图和活动图等,以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

(5)划分包,建立系统的包图

(6)建立系统的详细说明

4、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与结构化分析方法的比较

(1)面向对象方法在建造系统模型时,捕获的是比较稳定的“原子”-对象,而结构化方法捕获的是相对不太稳定的“加工”和“数据”,因

此,用面向对象方法建造的模型是比较稳定的。

(2)面向对象方法在分析阶段和设计阶段采用了统一的符号体系,而结构化方法不然,因此,从分析到设计需要一个映射,即分析和设计之间

存在一个所谓的“鸿沟”,但面向对象方法几乎没有这一问题。

(3)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建造的系统模型由于使用接近客观的对象和关系,作为模型的基本元素,因此使模型结构几乎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这

对系统的维护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而结构化方法则不然,由于使用过

程抽象和数据抽象,使建造的模型结构与客观世界的结构具有很大的

差异。

(4)面向对象方法由于使用了继承和多态性等概念,因此可以支持复用,而结构化方法在复用方面,也不及面向对象方法。

5、面向对象分析方法中复杂度控制的机制

a)信息组织的复杂性:

l●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抽取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

系统中的对象是对现实世界中事物的抽象;

类是对象的抽象;

一般类是对特殊类的抽象;

属性是事物静态特征的抽象;

操作是事物动态特征的抽象。

l●分类机制:把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对象划分为一类,用类作为这些对象的抽象描述。

l●继承: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类的全部属性和服务(一般-特殊结构);

l●聚合: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看成若干比较简单的事物的组装体,从而简化对复杂事物的描述。(整体-部分结构)

l●消息通讯:要求对象之间只能通过消息进行通讯,而不允许在对象之外直接地存取对象内部的属性。

l●多个视图:从多个角度认识系统

b)文档组织的复杂性—控制机制

包:使模型具有大小不同的粒度层次,以利于控制复杂性

第七章面向对象设计

本章复习请认真阅读课程讲义胶片

主要介绍了面向对象设计(OOD)。根据OOD模型,比较详细地讲述了“问题域部分”,“人机交互部分”,“控制驱动部分”和“数据管理部分”的设计。并针对每一部分设计,给出了主要任务及实施策略。

基本要求:

1、OOD 模型的四个组成部分: ?问题域部分:将OOA结果搬到OOD,并根据实现条件(例如编程语言、可复用构件、机器性能、存储方案等)做必要的补充与调整,其结果就是OOD的问题域部分。

?人机交互部分:根据选用的图形用户界面和特定用户对人机界面的要求而

设计的系统人机界面。它是由新定义的关于人机界面的类及对象构成的。 ? OOA:通过人机界面反映需求(原型开发)

? OOD:设计人机交互的细节 ?控制驱动部分:用于定义系统中需要并发执行的各个任务。该部分由系统中全部主动类构成。这些主动类描述了整个系统中所有的主动对象,每个主动对象是系统中的一个控制流的驱动者。

?数据管理部分:按选定的数据管理系统而设计的负责对象存储及检索的系统组成部分

2、OOD 过程:针对四个部分,进行四个相应的设计活动:

(1)问题域部分的设计

(2)人机交互部分的设计

(3)控制驱动部分的设计

OOD

—— 两 侧

(4)数据管理部分的设计

3、OOD每一部分设计的主要任务。

第八章软件测试

本章主要针对程序测试,介绍了两种常有的测试技术——基于“白盒”的路径测试技术和基于“黑盒”的事务处理流程测试技术。

基本要求:

1)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差异;

2)测试过程模型;

3)路径测试技术,其中要掌握该技术的基本概念;

l●控制流程图

l●路径

以及路径测试策略,并能针对一个特定的控制流程图,设计最少的测试用例,实现语句覆盖、分支覆盖和条件组合覆盖;

4)事务流测试技术,其中要理解事务的概念,并清楚这一技术与路径测试技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软件测试步骤;

l●单元测试(往往采用白盒测试技术):集中于每个独立的模块。该测试以详细设计文档为指导,测试模块内的重要控制路径。

l●集成测试:集中于模块的组装。其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错误,将经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构成一个满足设计要求的软件结构。

l●有效性测试:目标是发现软件实现的功能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不一致的错误。(通常采用黑盒测试技术)

l●系统测试:集中检验系统所有元素(包括硬件、软件)之间协作是否合适,整个系统的性能、功能是否达到。

单元测试在实现阶段进行,它所依据的模块功能描述和内部细节以及测试方案应在详细设计阶段完成,目的是发现编程错误。

集成测试所依据的模块说明书和测试方案应在概要设计阶段完成,它能发现设计错误。

有效性测试应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强度测试的基础上,测试计划应在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完成。

6)测试技术与测试模型的关系。

不同测试技术,对同一被测对象—程序,可产生不同的测试程序模型。这一简化或着重于程序的控制结构,或着重于处理过程,于是形成了所谓的“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骆 斌 张大良 邵 栋1 210093)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1、引言
南京市汉口路 22 号
软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 软件工程学科曾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 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 2001 年 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 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 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 界范围内的公认。 我国在 2001 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 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 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 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软件基础,受到良好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 具,参与过实际项目,拥有较好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 IEEE CC2001 的成熟做法, 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 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 再后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2、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 BAS,计算 机软件基础 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 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 MEP,软件系统与应 用 SSA,软件工具与产品 STP 等 6 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 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 5 个子类的知识领域 简单列举如下: 1)CSE 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 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 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 CSE.CH,系统软件基础 CSE.SS, 数据库应用基础 CSE.DB,网络通信基础 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 CSE.CT 等知识领域。 2)SEM 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 SEM.MA,软件设计 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 SEM.VV,软件演化 SEM.EV,软件过程 SEM.PR,软件 质量 SEM.QA 和软件管理 SEM.MG 等知识领域。 3)MEP 定义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 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 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 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 MEP.FL 等知识领域。 4)SSA 定义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 络应用 https://www.doczj.com/doc/0e18391722.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 AN,分布式计算 DC,多媒体技术 MM) ,嵌入式与实时
1
骆斌,教授,副院长,博士;张大良,教授,副校长,软件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邵栋,讲师。联系邮件, luobin@https://www.doczj.com/doc/0e18391722.html,。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是《空调工程》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通风与空调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巩固《空调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 依据每人选择的图纸确定,其具体建筑结构详见个人图纸尺寸。 2、土建资料: (1)墙体:外墙为240砖墙,内外粉刷,内墙采用120砖墙; (2)楼板:面层20+钢筋混凝土楼板80+粉刷25; (3)屋面:保温屋面,二毡三油绿豆砂+水泥砂浆+水泥膨胀珍珠岩70+石油沥青隔气层+钢筋混凝土板+白灰 (4)外窗:单层玻璃钢窗,玻璃采用5mm普通玻璃,窗高1.8m,内遮阳材料为灰白色活动铝百叶帘,无外遮阳。 3、气象资料: (1)地点:南京市 (2)冬夏季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见设计手册。 三设计内容 1. 熟悉有关建筑图纸,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建筑、气象、工艺等),查阅相关规范,并熟悉规范条文。

2.根据所提供的图纸资料,要求对该建筑进行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设计。 3. 分别计算各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湿负荷,并确定系统总风量及各房间所需的送风量,确定新风量和回风量。 4. 进行风系统水力计算:确定送回风道系统,并画出系统的轴测草图;确定风管尺寸,进行最不利管路的阻力计算。 5.进行室内空气分布计算:确定送回风口的型式和空气管路的布置,各房间送回风口的选择计算。 6. 风机选型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7. 编写“空调工程计算说明书”,计算说明书由标题、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构成,用A4纸手写。其中正文应包括工程概况、空调负荷计算、风系统水力计算、送回风方式的选择及送回风口的选择方案、风机选型、管道保温及系统的消声减震。 8.绘出图纸。图纸包括:空调送、回风风管平面图、空调风系统图、局部剖面图。 四要求 1. 计算说明书力求反映出设计者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法; 2. 计算说明书A4手写; 3. 设计图用计算机绘图,按图号要求打印,另交电子版; 五参考书目 1、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软件工程专业介绍范文

软件工程专业介绍范文 软件工程学的定义 软件工程一直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学者、组织机构都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 Boehm: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来设计并构造计算机程序及为开发、运行和维护这些程序所必需的相关文件资料。IEEE: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FritzBauer:建立并使用完善的工程化原则,以较经济的手段获得能在实际机器上有效运行的可靠软件的一系列方法。 编辑本段软件工程学的内容 软件工程学的主要内容是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开发技术包含软件工程方法学、软件工具和软件开发环境;软件工程管理学包含软件工程经济学和软件管理学。 专业简介 是计算机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分支之一,国家非常重视软件行业的发展,对软件人才的培养给予了非常优惠的政策。本专业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知识,熟悉软件开发和管理技术、能够在计算机软件领域中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主修课程 该专业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选修一些其它选修课。 毕业去向 除考取国内外名牌大学研究生外,主要毕业去向是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信息咨询公司﹑以及金融等其它独资、合资企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理论和知识基础,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够按照工程化的原则和方法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

软件工程课程表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080611W (国家)0406 (学校) 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 (一) 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软件工程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掌握自然科学和与软件有关的法律基础知识、具有自主学习和使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和工具的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大型软件项目的开发,具有软件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素质,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专门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 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系统分析、设计及软件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运用先进软件开发技术、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备与软件有关的法律知识,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软件项目管理与开发技术、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网络数据库开发技术、网络信息安全和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 2、熟练掌握需求分析和建模、软件设计和实现、软件评审与测试、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先进软件技术和开发工具进行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工作。 3、掌握与软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具备自觉运用法律知识进行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素质。 4、具有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5、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动态和法律法规; 6、具有良好的英语写作和交际能力,外语水平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二、学制:四年。 三、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空调工程、制冷工程及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暖通空调及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前期课程为暖通空调和空调用制冷技术。通过设计将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各门专业课知识;进一步体会各门课程的特点、相互间的联系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衔接关系;初步掌握工业或民用建筑制冷、空调和通风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方法;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和手册,了解现行暖通设备的性能及特点。进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天津市梅江南11号地办公楼空调制冷通风设计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建筑地点:天津市。 2.室外计算气象资料(冬、夏)按暖通空调设计规范选用。 3.建筑概况: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面积约4406.51㎡,其中地上3279.94㎡,地下1126.57㎡。建筑总高度14.25米(至檐口起坡点)。其中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食堂,层高3.98m;一层为办公接待及展厅等,层高4.5米;二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三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各房间吊顶后净空高度见建筑剖面图,各层楼板厚150mm。不详之处详见建筑、结构图纸。 4.设计计算依据: 1.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9℃ 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29.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1℃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 冬季冻土深度69cm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2.6m/s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3.1m/s 2.室内计算温度 3.换气次数 4.建筑热工数据 依照建筑设计说明及图纸查阅相关资料确定。 四.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一).计算工作 1.根据给出的围护结构,计算各楼层通过维护结构的冷、热负荷。2.计算室内人员、照明及设备的发热量及散湿量。 3.确定各房间(楼层)新风量。 4.空气平衡、热、湿平衡计算。 5.风系统和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地下室排烟计算。 7.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二).方案确定 1.各楼层空调系统形式方案确定。 2.各楼层排风方案确定。 3.冷冻机房方案确定。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地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摘要:针对大数据时代下地方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大数据环境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以咸阳师范学院为例,介绍了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的调整。一方面调整了整个课程体系的结构,另一方面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融入了大数据相关理论和技术等内容。通过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该套课程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为同类高校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地方应用型高校;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0引言 大数据作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颠覆性的技术,备受人们的关注,大数据技术正从概念转向实际的应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大数据技术应用成功案例,大数据的价值也在迅速增长。2015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115.9亿元人民币,增速达38%,预计2016~2018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维持40%左右的高速增长[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软件行业对人才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咸阳师范学院作为咸阳市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服务咸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肩负着培养满足咸阳地方社会需求软件人才的使命,需要把培养面向大数据时代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而课程体系的建设是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分析我院传统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以及大数据时代下企业对软件工程专业人才要求,找出大数据时代下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我院面向大数据环境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中课程体系的建设。 1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 自我院计算机系成立以来,软件工程专业一直是我院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3+1’校企合作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确定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直以来,该专业以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为培养目标,以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尚观科技、中软国际、华清远见、蓝鸥科技等西安多家企业联合,采取3+1嵌入式校企联合教育培养模式,将课程教学、工程实践、行业理念进行无缝结合。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相互间的分工与配合[2],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设计既要体现基础知识的传授,也要体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规划发展问题。我院2013-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图1所示。图12013-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从图1可以看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的教学阶段共3个半学年,主要涉及思想政治基础知识、体育、人文历史、外语应用能力等;相关学科基础类课程主要包括高数、线性代数、数字逻辑等数学类课程;本学科基础类课程主要涉及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等;专业技能教学阶段强调对学生工程性、实用性、技术性和复合型能力的培养,主要安排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Web软件开发、Linux系统应用程序开发、移动终端开发等。根据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行业规范[4],本着“轻理论,重实践”的原则,我院在一定程度上压缩理论课课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软件工程导论》是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属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讲述建造软件系统的基本方法、技术、流程、工具及规范等。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用的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学习用工程化的方法开发软件项目,初步掌握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本门课程为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学生的软件工程师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对象、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适用于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从事软件开发的本科专业。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从教学内容上,应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软件与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掌握个人软件开发过程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了解软件开发模型及结构化软件设计方法,以及软件质量保证基本内容。(二)从能力方面,应使学生通过对软件工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学习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养成规范化个人开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按照软件工程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来设计和开发软件。 (三)从教学方法上,在课堂理论教学中,采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软件开发素材,通过一边实践一边讲解的方法,讲解软件过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学生完成与实践结合的作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逐步植根于学生头脑中。 三、相关课程及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等程序设计课程,学习应在学生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基础上进行。本课程为后续的“软件制造工程”和“软件设计工程”等课程打下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一)绪论1学时 1、软件工程及其重要性 2、软件开发需要软件工程 3、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架构(需要什么软件工程) 、课堂的组织、学习方法、章节安排与考核4. 要求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起源,软件工程在软件开发中的作用,了解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二)软件与软件工程4学时 1、软件及软件分类 2、软件工程的由来及概念 3、软件生命周期 4、软件开发与软件开发方法 5、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 6、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介绍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绪论....................................................... (1) 1.1设计目的 (1) 1.2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 2 设计基本资料 (2) 2.1建筑概况 (2) 2.2设计参数 (2)

3 负荷计 算....................................................... ..2 3.1冷负荷计算方 法 (2) 3.2空调冷负荷计 算 (2) 4空调系统方案的确 定 (5) 4.1空调末端系统方案比 较 (5) 4.2 空调水系统方案比较确 定.... (6) 4.3 风机盘管的布 置 (7) 5 设计方案计算及设备选型....................................... . (7) 5.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送风参数确定................ . (7) 5.2风机盘管的选型计 算........................................ . (9) 5.3新风机组选择计

算........................................ .. (11) 6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11) 6.1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 (11) 6.2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13) 7 气流组织............................................ .......... .14 7.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 .. (14) 7.2散流器选择计算.......................... (14) 8消声、减振及保温设计......................... .. (15) 8.2 减振设计......................... . (1) 6 8.3保温设计......................... .. (16)

软件工程课程安排

大一是网页制作,经典算法,c语言,军事理论,写作,高数1和高数2,离散1,中国近代史,思想道德,电子电路,英语1和2。大二是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离散2,数字电路,汇编语言,c++语言,mfc,计算机组成原理,英语3和4,日语1和2,马克思原理,毛邓。大三时jsp课程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图形学,算法,日语3和4,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大四我就不知道了。我刚读到大三。

《算法分析与设计》打下基础。 参考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谭浩强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3、04261050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主要学习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形式语言等内容。本课程为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理论作好必要的准备知识,并为提高专业理论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教材:《离散数学》朱一清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4、04261060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及上机运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用汇编语言设计实用程序,并了解与软、硬件有关课程的一些概念。 参考教材:《IBM 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沈美明、温科婵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5、04261070数字逻辑 《数字逻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是学习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数字电路组合网络和时序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前导课为《电路与电子技术》,后续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等课程。 参考教材:《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王永军等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考核方式:考试。 6、04261080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必修主干课。本课程以《数字逻辑设计基础》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为基础,主要讲授运算基础,运算器与运算方法;控制器与微程序设计;存储系统与辅助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计算机系统概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与掌握计算机各功能部件的逻辑设计与实现,以及计算机整机各部件间的逻辑关系与连接。为后续课《微机接口技术》等奠定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34页)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34页)

目录 - 22 -

- 22 -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空气调节技术已是保证室内良好环境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经济的发展使从事空调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对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关心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尤其是近年来能源危机的出现、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空调设计提出了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成了当前各国空调制冷行业的研究方向。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种空调应运而生。如变频空调,它是目前空调消费的流行趋势,节能环保,能耗低;无氟空调,由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所催生,无氟空调是众所期待的产品;舒适性空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健康是空调发展的主题之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拖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对于办公楼的空调系统比较推崇的空调方式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种系统灵活性大,能独立的调节室温,不但节能,而且健康,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本次设计中采用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这样一台机组夏季可进行供冷,冬季又可进行供热。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利用室内外空气作为冷热源,它不用冷却水泵、冷却水管路及冷却塔,省去了庞大的冷却水系统,投资省,安装方便。 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 - 22 -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第1期 32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南京大学骆斌张大良邵栋 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系统、规 范、可度量的方法。从历史上看,软件工程学科曾 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但随着软件产业不断发展的需求,传统的计算机学科逐步上升到计算学科,2001年IEEE 发布的计算学科教学规划把计算学科划分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其他有待发展的学科等子学科,标志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作为与计算机理论相对应的各种软件实践技术的总称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公认。 我国在2001年底推出了示范性软件学院计划,把我国软件工程专业定位在面向软件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专业教学过程力图使得学生具备科学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具有扎实的软件基础,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参与实际项目,拥有较好的职业素质。 本文研究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在研究过程中引入了科学的方法,参照IEEE CC2001的成熟做法,首先明确专业的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然后建立相关的知识体系,确定课程体系,最后确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1. 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领域简介 课程体系必须建立在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全面研究之上。作为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我校编写的《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的知识体系》定义了基本素质BAS,计算机软件基础CSE,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SEM,数学、工程和职业基础MEP,软件系统与应用SSA,软件工具与产品STP6个知识体系子类,并在各子类之下细分为知识领域、知识单元和知识点三级。为方便讨论课程体系设计,现将与专业相关的5个子类的知识领域简单列举如下: (1)CSE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软件专业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基础CSE.DS,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CSE.PF,计算机硬件基础CSE.CH,系统软件基础CSE.SS,数据库应用基础CSE.DB,网络通信基础CSE.NC 和软件构造技术CSE.CT等知识领域。 (2)SEM定义了软件工程与软件管理知识,包括软件模型与分析SEM.MA,软件设计SEM.DE,软件检验和有效性验证SEM.VV,软件演化SEM.EV,软件过程SEM.PR,软件质量SEM.QA和软件管理SEM.MG等知识领域。 (3)MEP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具备的数学、工程和职业知识,包括软件的数学基础MEP.MF,软件的工程基础MEP.EF,软件行业的职业素质MEP.PP,软件业的外国语能力MEP.FL等知识领域。 (4)SSA定义了从事某一方面软件工作应具备的专业或领域应用知识,包括网络工程与网络应用https://www.doczj.com/doc/0e18391722.html,(计算机网络进阶AN,分布式计算DC,多媒体技术MM),嵌入式与实时系统SSA.EM,图形软件系统SSA.GH,信息系统SSA.IS(组织和管理GM,系统开发理论SD,智能信息处理IP,ERP系统EP,电子商务系统EC)等领域。毕业生应该深入理解其中至少一个软件应用领域。 (5)STP定义了从事软件工作所应掌握的当前主流软件工具与软件产品,包括硬件,网络设备,PL,OS,DBMS,CASE工具等。 2.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策略 在确定软件工程专业的知识体系之后,紧接着应研究课程体系的设计策略。课程体系设计策略包括课程启动策略、课程组织策略和特色课程设置策略。 课程启动策略主要有:(1)围绕算法设计展开的算法优先策略。(2)自底向上展开的硬件优先策略。(3)从计算机导论展开的广度优先策略。(4)强调编程能力的程序设计优先策略。(5)强调系统使用的命令优先策略。(6)从面向对象展开的对象优先策略。课程组织策略包括:(1)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把知识体系中的每个知识领域组织成一门或几门课程。(2)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把每类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设置一门或几门课程。(3)混合模式,在课程设计时不区分前两种方法。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研究专长确定。 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规划一方面应强调工程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合型,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强化基础在更快、更好、更有效地解决复杂软件的构造和应用方面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因此,对于课程启动策略,传统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课程启动方式并不适合于本专业,但工程优先策略也不适合于那些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的本科生;对于课程组织策略,基于主题的组织模式更多地具有科学研究属性,而基于系统的组织模式又不利于强化基础知识;对于特色课程设置策略,也应避免缺乏全面综合考虑,因人设课,从而造成特色课程系统性差,教学内容重复和遗漏并存。 我院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认真考虑了上述因素,采用了 软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空调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也是专业课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做设计的过程,通过查阅各种规范和资料,使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将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理解掌握,同时还将培养我们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我们要应用一些办公软件,像word、excel,熟练应用这些软件将对于我们更快、更好编辑说明书和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处理有很大帮助,并且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也将用到这些东西;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习应用CAD,鸿业,天正暖通等专业设计软件,这些软件为我们提高画图的效率和进行一些修改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制图基础。 通过设计,我们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们对此类问题会有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1.2 设计任务 福州市某酒店的一二层中央空调设计,包括:建筑物冷、湿负荷计算,送分量的确定,排风量和空调系统设计计算,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以及管道的水力计算,施工图的绘制,设计及施工说明的编制等工作。 1.3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一层为设备机房,地上一层为大堂、西餐厅、保龄球馆等,二层为餐饮、康乐等,三层为多功能厅、KTV等,四层至十二层为客房,地上部分建筑面积约12000m2,建筑高度为44.7米。本次设计内容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的通风、空调系统。

第2章设计依据 2.1 气象资料 由福州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在鸿业软件负荷菜单工程地点气象参数中查得福州市气象参数如下表: 表2-1 室外气象参数表 室外设计参数(夏季)如下表: 表2-2 夏季室外计算参数表 2.2 房间参数说明 各房间人员密度和照明密度如表中所列,人员体力活动性质参见表3-15[1]选取不同室温和不同劳动性质的散热量和散失量。不同房间室内计算参数(夏季)如下表所示: 表2-3 各房间人数及面积统计表

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特色分析

软件工程专业办学现状及发展特色分析 摘要:针对目前软件工程专业办学从课程体系设置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性和趋同性问题,提出将移动互联网作为专业建设重点,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推行CDIO工程实践教学理念,借助Moodle平台引入群体―探究类教学模式以培养企业急需的工程实践性高级人才。 关键词:软件工程;办学现状;特色;本科教育 0 引言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根据工信部2013年1月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2015年,国家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超过600万人。然而,目前我国每年最多能培养20万软件人才,难以满足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大力度培养软件人才储备仍然是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Ⅲ。 1 目前软件工程办学现状 截至2009年底,全国有普通本科院校792所,普通高职院校1 239所,经国家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316

所,经国家审定的分校办学点共68个;目前,接近80%的院校都开设有软件及软件相关专业,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等多个专业,学历、学位层次覆盖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和《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的精神,实现我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跨越式发展,教育部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软件、集成电路、信息安全等信息技术关键行业的战略性和紧缺性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举措。从2001年起至今,国家先后批准成立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25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40个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紧跟发展形式,也先后批准成立超过50多所地方性示范软件学院。2008年,教育部还在高校中批准设立20个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以重庆市为例,全市共有57所高等院校,目前开办软件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已有15所。纵观这些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从课程体系设置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一性和趋同性。事实上,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

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风与空调工程》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计算目的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是通风与空调课程教学之后,学生顶岗实习之前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计算,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根据所学通风空调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程序、步骤,完成三层商场夏季供冷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使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设计资料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某市三层商场夏季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 1、室外气象条件 1)、夏季室外空气调节干球温度 35℃ 2)、夏季室外空气调节湿球温度 28.2℃ 3)、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81% 4)、夏季室外风速 2.6m/s 5)、夏季大气压力 100.09kPa 2、室内设计计算参数 1)室内设计计算干球温度 26℃ 2)室内设计计算相对湿度 60% 3、土建条件 (1)屋顶属于I型,面积为600m2,传热系数K=0.64W/(m2·K) (2)外墙传热系数K=1.5W/(m2·K), 面积为55.2m2 (3)塑钢外窗传热系数K=3.1W/(m2·K), 面积为4.54m2 (4)一层橱窗传热系数K=3.85W/(m2·K) (5)层高地下室5.1m,一层5.4m,二层4.5m,三层4.5m。4、室内负荷条件 (1)人员 一层超市:0.8人/m2;二层服装:1人/m2;三层家电:1人/m2 (2)照明格栅灯、筒灯:30 W/m2 (3)动力扶梯:11 kW/层 5、新风量:10 m3/ h·人 6、其他条件:空调设备运行10h,开灯时数10h,人员在室内停留时间10h 7、动力资料水源:自来水;电源:220/380v, 热源:由集中锅炉房供给50—65℃热水 二、空调系统的划分及空调方案的确定 由于商场的人员多、湿负荷大,新风需求量大,过渡季宜采用全新风系统,因此本商场空调系统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系统,根据现有条件,本系统采用电制冷螺杆机组作为冷源,机组及附属设备布置在地下室内,冷却塔放置在屋顶。根据建筑平面结构特点和风口布置模块化思想,拟采用散流器送风,风口、风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1

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 ( 6月1日修订) 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已经涉足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科教文卫、国防和百姓生活等各个领域。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因此,为积极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增强其国际竞争力,加速中国信息化建设,急需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 为促进南京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入学、培养、毕业和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依据南京大学有关本科生培养的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作为南京大学培养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指导性文件,规定其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以及培养对象、方式及学习年限,并就其课程设置、课程修读和学位论文要求等给出指导性意见。 一、培养目标、方向和要求 1、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针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软件产业界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多层次复合型软件实用人才。 作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当符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以及软件企业对软件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能够

成为企业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其基本能力应当达到(具有国际水准的)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软件工程师、以及项目质量管理人员的水平。 2、培养方向 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思路是强化基础、注重实践。针对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本科生阶段强调宽口径培养,不具体细分专业培养方向,但考虑专业课程模块设置,从而使得毕业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又较深入地认识某类软件系统和应用领域。 软件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应涵盖软件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学、工程与职业基础。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应覆盖软件设计开发、软件过程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数字化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软件、信息系统、图形系统等。 3、培养要求 1、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软件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应具备科学的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掌握扎实的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宽广的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熟悉软件应用和工具,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介绍.doc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介绍 软件工程专业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操作系统、编译技术、软件工程概论、统一建模语言、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需求、软件项目管理该专业除了学习公共基础课外,还将系统学习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实现技术、编译原理、软件工程、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安全等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选修一些其它选修课。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专业面向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培养具有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件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求真务实、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能在科研院所、教育、企事业和行政管理等单位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科研、教学和应用的高素质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是培养适应计算机应用学科的发展,特别是软件产业的发展,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来分析、设计和实现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毕业后能在IT行业、科研机构、企事业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研制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软件工程书籍推荐 软件工程(原书第9版) 《软件工程》的八篇内容重构为四个部分,使教师讲授软件工程课程更加容易。每一章都有30%~40%的更新,增加了敏捷软件开发和嵌入式系统等新章,补充了模型驱动工程、开源开发、测试驱动开发、可依赖系统体系结构、静态分析和模型检查、COTS复用、服务作为软件以及敏捷规划等新内容。着重讨论了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大纲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英文名称:Course designing for HVAC 2、课程类别:实践性教学环节 3、课程学时:总学时2周,实验学时0 4、学分:2 5、先修课程:《暖通空调》 6、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7、大纲执笔:建筑环境与设备教研室马红艳 8、大纲审批:建筑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 9、制定(修订)时间:2005年9月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课程设计是培养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课程专业知识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设计的全过程,掌握设计方法,提高设计能力,独立地完成规定的课程设计任务。因此,课程设计既是对暖通空调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也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和巩固;可以综合所学的制冷与空调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得到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提高其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暖通空调知识分析和解决暖通空调设备中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2、进一步提高绘制工程图,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增强作为现代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3、通过课程设计工作,深化学生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规范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为毕业设计打下好的工作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前后的参观调研、资料收集、方案探讨、图纸设计等活动,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并学会使用各种规范、手册技术资料等的基本技能。完成图纸设计及设计说明书编写是

用课程群方法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结题报告书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附件2 广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结题报告书 项目名称用课程群方法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林平荣 所在单位(盖章) 研究起止时间 联系电话 填表日期 广州大学教务处制

研究项目名称用课程群方法优化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资助 金额 6000元项目类别教研教改 项目 成果 类型 □项目研究报告√系列课程与教材□实验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制度 √人才培养方案□项目实践报告□教学软件√论文□专著□其它 (注:请在相应成果复选框内打“”,其它请具体说明) 项目组总人数高级中级初级辅助人员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 参加 单位数 7 3 4 0 0 0 5 1 1 负责人 姓名林平荣性别男出生年月1981年4月 专业技 术职称 讲师现任职务 软件开发 方向专业负责人 学历/学位本科/在读硕士 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含申请者)姓名年龄职称工作单位及职务项目中的分工及主要贡献张屹39 副教授软件工程系老师专业建设研究 薛建明55 副教授软件工程系老师专业建设研究 李明雨55 副教授软件工程系老师教学方法研究 袁丽娜33 讲师软件工程系老师 师资研究、材料组织分析、信息 反馈 彭小娟32 讲师软件工程系老师 师资研究、材料组织分析、信息 反馈 刘志伟31 讲师游戏系老师 师资研究、材料组织分析、信息 反馈

1.改革背景、思路和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践情况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高校课程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思路。课程群在形式上弱化课程个性概念,强化课程内容之间的融合、交叉和关联,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今大部分已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高校都是采用单个课程的建设,这样一来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致使软件开发系列课程知识点重复,实践环节的配合出现偏差。虽也有部分高校开始采用课程群方法来进行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建设,但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全盘照搬不可取,因此构建一套特色鲜明且能对现有软件工程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的课程群方案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将结合软件工程专业多年来的实际教学,开展课程群建设的研究,融合和规划相关课程群体性的信息,注重技能培养,尽可能在有效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使学生获得最大化理论和实践知识。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以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出发点,对系列课程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教与学的问题,坚持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构建相关课程群,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目的。而如何优化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的问题本质就是如何加强课程群建设的问题。 本课题的成员大部分都是在软件工程系工作多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多次召开研讨会,针对近几年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做了详细的分析。首先要确定好课程群的数量以及每个课程群的建设目标,然后根据课程群的目标将相关的课程组合在一起进行整合,删除重复或是过时的教学内容,并将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有效结合起来,以提高教学效果。如这个学期针对《JA VA程序设计》、《企业级JA VA》等软件开发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整合,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等教学文件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尤其是针对小课实验内容(包括课后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做了统一的规范。现在将这些课程做一个整合,不再强调单门课程的系统性而是立足于课程群体的建设,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出发点,以课程群目标为导向,把一个课程作为实现某一培养目标的大课程进行研究。为更好地实现课程群目标,要把总目标分解成子目标,将大课程分解为子课程,从而构建新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的培养目标明确,至少由3门以上的课程组成,各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不可重复性,同时知识点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离散型。课程群之间有机衔接相互渗透,注重技能培养,弱化课程个性概念,能够呈现很好的梯次能力关系,满足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课程群构建之后,相应的教材建设也要配套和完善,要根据课程群的培养目标进行教材建设改革,制定课程群教材建设规划,对课程群教材建设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内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使教材建设和课程群建设相互协调。近3年课题组成员共主编、参编4部教材,其中3部教材已经公开出版发行,投入使用以来深受师生欢迎,获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群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对教学内容和结构体系进行重构和整合。结合软件工程课程群的建设,对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团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师资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