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致谢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致谢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致谢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致谢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以及加致谢的

方法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需要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项——插入——引用——尾注——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插入。

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6. 对于需要多次引用的文献,可使用交叉引用的方法。把光标放在文档需要交叉引用的地方,菜单项——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引用的文献或其他自动编号项。点击插入,即可。

7. 如果修改了参考文献列表,全部选中文档,按F9即可全部更新。

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e,替换为[^&]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f,替换为[^&]即可。

(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删除横线的方法:

Word2003操作:

(1)视图→普通

(2)视图→脚注

(3)窗口下面出现“脚注”,点击其右侧紧靠的“所有脚注”下拉菜单,选

“脚注分隔符”,删除横线,Done。

Word2007操作:

(1)视图→普通视图

(2)引用→脚注→显示备注

(3)窗口下面出现“脚注”,点击其右侧紧靠的“所有脚注”下拉菜单,选“脚注分隔符”,删除横线,Done。

注意:

1、不同章节的的分页需要使用分页符,而不是分节符,否则参考文献用尾注

做,会发现之后无法添加分节符,这样就没法在参考文献之后加入致谢和

附页等问题。

2、在“参考文献”四个字之后插入分节符之后,再添加致谢和附页等,不能

在尾注的后面添加分节符。

参考文献致谢

参考文献 [1]肖锋,赵红梅,孙晓娟.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北方经贸 2010,(8):22. [2]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陈钊.住房抵押贷款理论与实践[M].上海:负担大学出版社,2012(6):41-48. [4]冯晶.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主动违约风险分析[J].财经科学,2013:114-116. [5]贾卉.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及对策[J].现代管理学,2010(6). [6]郝钰.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2012(1):9-11. [7]刘萍.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探析[J].金融研究,2013(8):105-110. [8]王志武,徐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9]Elizabeth Renuart. An Overview of the Predatory Mortgage Lending Process[J].Housing Policy Debate, 2011(3). [10]Christopher L Cagan, Mortgage Payment Reset: The Issue and the Impact [J].First American Corelogic, 2010(3). 1

致谢 本论文的完成是在我的导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陈老师认真,负责。不辞辛苦的为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问题和完善建议,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陈老师仔细为我分析,给了许多创新的思路,期间,陈老师一丝不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也给了我很大的励志,在此,向我的导师陈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感谢在论文撰写期间帮助我的所有老师以及同学、朋友,有了大家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一次次的修改和努力后完成最后我的毕业论文,谢谢各位。 2

毕业设计论文范文参考——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单片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介绍了利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实现小车自动寻迹的设计与实现。本设计中的小车能够自动识别路线,......。 ......。 关键词:自动寻迹;传感器;单片机;机器人;数据采集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auto-searching for track by usage of the reflected infrared sensor on the auto-guided car.The car discern the routs automatically,....... ....... Keyword:Auto-tracking;Infrared Sensor;Single-chip microcomputer;Robot;Data Collection

目录 1绪论 (1) 1.1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背景 (1) 1.2本设计的应用及意义 (1) 1.3论文主要工作 (1) 2系统总体方案 (2) 2.1系统总体规划 (2) 2.2单片机内部结构及接口描述 (2) 2.3技术指标 (2) 2.4主要芯片的选型 (2) 2.4.1电机驱动芯片的选型 (2) 2.4.2温度传感器芯片的选型 (3) 2.5其他芯片的简介 (3) 2.5.1ATMEL93C46 (3) 2.5.2LCD1602 (3) 2.5.374HC540 (3) 2.5.474HC245 (3) 3硬件设计与实现 (4) 3.1系统运动控制部分设计 (4) 3.1.1电机选型 (4) 3.1.2L298N驱动电机 (4) 3.2寻迹模块设计 (4) 3.3无线电发射接收模块介绍 (4) 3.4测温系统设计 (5) 3.5电源 (5) 3.5.1电源的选型 (5) 3.5.2稳压电路设计 (5) 3.5.3抗干扰设计 (5) 4测试及其控制程序设计 (6) 5总结与展望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9) 附录1机器实体照片 (10)

毕业论文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及生成文献上标(全部功能)

微软WORD这个软件大家都很熟悉,但有不少功能我们并没有用到, 其中不乏非常实用的。今儿个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用WORD自动生 成目录。这对那些用WORD写书,写论文的朋友很有帮助。 优点:用WORD根据文章的章节自动生成目录不但快捷,而且阅读查找内容时也很方便,只是按住Ctrl点击目录中的某一章节就会直接跳转到该页,更重要的是便于今后修改,因为写完的文章难免多次修改,增加或删减内容。倘若用手工给目录标页,中间内容一改,后面页码全要改是一件很让人头痛的事情。应该自动生成的目录,你可以任意修改文章内容,最后更新一下目录就会重新把目录对应到相应的页码上去。 步骤:(以下内容在WORD2003中操作,其它版本WORD略有差别,但大同小异。)

1.在[格式]中选[样式与格式]

2.出现右边的一条“样式格式”栏,这里面主要就是用到标题1,标 题2,标题3。把标题1,标题2,标题3分别应用到文中各个章节的标题上。例如:文中的“第一章制冷概论”我们就需要用标题1定义。而“1.1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就用标题2定义。如果有 1.1.1×××那就用标题 3来定义。

3.当然标题1,标题2,标题3的属性(如字体大小,居中,加粗,等等)可以自行修改的。修改方法:右键点击“标题 1 ”选“修改”,会弹 出修改菜单,您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自行修改。

4.用标题1,2,3分别去定义文中的每一章节。定义时很方便,只要把光标点到“第一章制冷概论”上,然后用鼠标左键点一下右边的标题1,就定义好了;同样方法用标题2,3定义 1.1;1.1.1;依此类推,第二章,第三章也这样定义,直到全文节尾。

毕业论文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营销环境分析(4):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结论 现代营销学认为,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它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环境。市场营销环境大都是不可控制的因素,但是企业如果能够不断使其经营适应自己最佳的机会,就能创造出惊人的业绩。因此,保险企业要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设立早期预警系统,及时改变营销策略,去迎接营销环境中的新威胁和新机会。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虽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但和外资保险公司相比还有的巨大差距,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能否认清形势,找准定位,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成功经验,提高保险营销水平,将是未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能否快速发展的关键。 同时,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面临的不仅是外资保险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而且也面临着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机遇。在这个十字路口,只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才能在未来的保险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总体来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目前还是处于比较有利的竞争地位,适宜走发展战略。金融服务集团可以使平安人寿保险公司实现渠道、客户、品牌及管理技术等多种资源的共享,因此可以使企业利润达度提高。如果公司拥有强大个人营销渠道和完备的顾客顾客服务体系,就可以利用这些能力的延展性,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横向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优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竞争优势。 总之,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公司要向国际的综合性服务集团和金融服务业的百年老店目标迈进。就一定要认真研究、分析公司的市场营销环境,尤其是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公司管理者应该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针对经营环境的每一项重大变化,制定出一个或多个应变方案和对策,确保公司经营的稳定性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根据变化的形势,随时修正和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公司经营活动的需要。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致谢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以及加致谢的 方法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需要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项——插入——引用——尾注——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插入。 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6. 对于需要多次引用的文献,可使用交叉引用的方法。把光标放在文档需要交叉引用的地方,菜单项——插入——引用——交叉引用——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要引用的文献或其他自动编号项。点击插入,即可。 7. 如果修改了参考文献列表,全部选中文档,按F9即可全部更新。 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e,替换为[^&]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f,替换为[^&]即可。 (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删除横线的方法: Word2003操作: (1)视图→普通 (2)视图→脚注 (3)窗口下面出现“脚注”,点击其右侧紧靠的“所有脚注”下拉菜单,选

结论参考文献和致谢

结论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注意:不得在结论中发表个人的感想,比如学会了什么知识,得到了锻炼,这类情感类的文字不得在结论中出现,可放在致谢中。 附录 若只有一个附录,就不用加编号,即不用写出附录1。若附录有序号,附录中间可不加空格。附录不是必须的。只有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才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附录中一般不提倡附代码。附录中的图、表要求同之前的要求。图表和公式单独编号:图附-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文字体使用宋体,小四;西文字体使用Times New Roman,中文参考文献的逗号使用中文字体下的逗号,英文参考文献下的逗号使用西文的逗号。参考文献中的点使用后需空西文下的一空格。小括号的使用应是西文下的括号。冒号的使用根据冒号是在中文参考文献还是英文参考文献,中文使用中文的冒号,西文使用西文的冒号。英文参考文献需要至少5篇,英文参考文献中不得出现汉字。若是中文出版社出版的原版书籍,需要将中文出版社及其它汉字自行翻译为英文。英文参考文献实词首字母大写。参考文献的排序是根据在论文中引用时出现的顺序定。网上及著作图书类参考文献可不加起止页码,但要尽量少用,其他类参考文献都需要注明起止页码,包含学位论文类文献。鼓励多使用期刊类参考文献,期刊类参考文献不少于5篇,所有参考文献不少于15篇。一条参考文献占了多行,应对齐行首部,如下。常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①期刊〔J〕;

Word2007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及使用技巧

Word2007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 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引用——脚注(大框框)——右下角的箭头——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插入。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e,替换为[^&]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f,替换为[^&]即可。(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页面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 删除横线的方法: 1.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引用——脚注(大框框)——显示备注,这时最下方出现了尾注的编辑栏。 2.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学术论文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和注释格式规范标准

学术论文引言、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的 写作规范 1 引言 1.1 定义 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不要成为摘要的注释。一般教科书中已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着引言的效用。学位论文为了需要反映作者已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开阔的科学视野,对研究方案作了充分论证,因此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可以单独成章,用足够的文字叙述”。 引言的目的是给出作者进行本项工作的原因,企图达到的目的。因此应给出必要的背景材料,让对这一领域并不特别熟悉的读者能够了解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意义,前人已达到的水平,已解决和尚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应用一两句话说明本文的目的和主要创新之处。引言最基本一点是介绍主要研究成果。 有的作者常常不在引言中指明他们的重要发现,或从摘要中删除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而到论文的后部分才指明。对科技论文而言,是一种写作错误,可能使读者在了解到那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之前已停止了阅读。引言应避免过分强调一个十分重要而涉及面广的领域,而自己仅完成了其中有限的一小部分工作。 1.2 构成与写作要求 引言的构成及写作要求见表1。 2 正文 正文部分是科技论文的核心,是体现研究工作成果和学术水平的主要部分。国家标准GB7713-87对科技论文正文部分的编写格式没有明确要求和规定。科技论文的结构形式取决于科研成果的内容。不同的科研成果,需要用不同结构形式的科技论文来反映。因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成果,在研究方法、实验观察过程、逻辑推理、结果表现形式等方面不同。 一般来说,科技论文的内容包括:引言、原理、实验和观察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料、调研对象、实验和观察的数据资料结果、观点和结论等。其观点和结论是将获得的数据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技术处理,绘图列表等表达实验结果,再经过判断、归纳、推理和抽象等导出的。

Word中自动生成目录及参考文献引用技巧

Word中实现:目录自动生成和编号、参考文献引用的上标的小技巧 情形一:设定好文章的目录结构后,突然发现中间要添加或者删除一个章节,添加删除容易,可是其后遗症就是后面的编号都要跟着变动。比如要删除第二章,那么原理的第三章就要改为第二章,后面的要跟着动,添加也一样,很麻烦。 情形二:参考文献的上标问题----硕士论文参考文献都有好几十个,一般论文会要求按照论文的引用顺序列出参考文献。如果需要添加新的参考文献,那么这些参考文献的上标号又会跟着变动。 解决方案: 一、目录自动生成: 将文档切换到大纲视图,然后设置你要设定成目录的文字的大纲级别。如果将大纲级别设定为1级,那么就是1级目录,一般我们会设置到3级,这样会生成1、2、3级目录。设定好后,在要插入目录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就可以了。格式在另外设置下就行了。 二、一种简单的解决办法 步骤1将目录或参考文献设置成段落编号。 将你要设定的一级目录设定成一级编号,二级目录设定成二级编号等等。参考文献一样,设置成段落编号。设定成段落编号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插入或者删除其中的某个项目时,其后面的编号会跟着变动,这就解决了因添加删除中间的项目,而要同时修改后面的编号问题了。 步骤2目录的更新 只需要在”大纲视图”下点击更新目录,或者在页面视图的目录上,点击右键,选择”更新域”即可。 将参考文献设置成段落编号后,在需要插入参考文献引用的地方,点击”插入”——”引用”——”交叉引用”,找到相应参考文献的编号就可以了。然后再自己设置一下格式。 三、其它方法 (一)采用书签、交叉引用方法: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

10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样本

1 引言 配电作为电能发变送配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电力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过去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规模的两网改造结束后,配电网的布局得到了优化,但要进一步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还必须全面实现高水平的配电网自动化。 2 供电区域配电网概况及配网自动化规划功能和目标 该区共10km2,区内110kV 进线2回内桥接线,分别引自上级 电阻接地。二次设备原采用常规继电保护和远动,仅有遥测、遥信送往上级调度中心,通信通道为载波和扩频,备有商用电话。 3 对原配电网改造的主要内容 3.1 由于该110kV 统具备完善的“四遥”功能和微机保护功能,并能与调度中心、上级配调中心、本级配调中心、客户端RTU/FTU 等进行通信 3.1.1 后均以2 在每个企业的降压变加装网采用手拉手环网方案,可以在线路故障时就近的断路器自动跳闸,动作时间短,不依赖主站,对系统无冲击,避免了开环系统需开关多次跳合判断故障而带来的弊端。 3.2 接地方式的改变及接地电阻值的选择 采用闭环方式运行的配电网系统必须采用断路器,具备光纤通信信道,配置具有状态差动保护功能的FTU ,才能实现秒级恢复供电的要求,几个要素缺一不可。

5.2具有状态差动保护功能的FTU 态差动保护功能的FTU 5.3 与开环运行方式的结合 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在一个供电区域内全部采用闭环运行方式,甚至有的区域主要采用开环运行。因此,配电网自动化主站系统(DMS)必须考虑兼容闭环和开环运行方式。这对DMS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系统设计时在底层考虑,否则所打补丁很难与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SuperDMS-2000在设计开发阶段即考虑了这些因素,故能完全满足这方面需求。 6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对配电网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配电网自动化也是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闭环运行的配电网自动化是一个创举和突破,也是配电网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秒级的故障恢复时间满足了绝大多数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 技术在发展,需求也在提高。参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近期与远期、全局与局部、主要与次要的关系,设计开发出先进、通用、标准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电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Word中参考文献自动生成方法

一、插入尾注或脚注 使用尾注: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右下角的箭头——设置尾注为文档结尾,编号1,2,3 ,... ——插入。 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 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 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具体内容的地方。 3.将文章最后的上标“ 1”的格式由上标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4.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 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5.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 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使用脚注:(本人经常使用该方面,效果很好)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右下角的箭头——设置尾注为页面底端,编号1,2,3 ,... ——插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便于核对参考文献) 2.在所有脚注插入完毕后(也即文章所有参考文献插入完毕后),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转换,出现“转换注释”对话框,点击“脚注全部转换成尾注”确定。文中全部脚注就转换为尾注了。 3.最后调整格式,方法如上 二、添加标号上的方括号: 1.用的尾注,在菜单中的开始——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A e,替换为F&]即可。 2.用的脚注,在菜单中的编辑一一替换中查找内容填写Af,替换为[A&]即可。 (这里建议在一篇文章都写完后再将方括号加上会省去很多意外的麻烦) 三、其他技巧: 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 ~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选中“ ][3][4][ ”,“菜单”中选择“格式”中“字体”,勾选“隐藏文字”,“][3][4][ ”就隐藏了,再在“ 2”和“5”之间输入“ ~”就 出现[2~5]的效果了。

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完全版)

如何在Word2007中添加参考文献 2011/03/10 00:58 1、首先插入尾注; 鼠标定位到要插入的位置,点击:引用-》显示脚注和尾注对话框-》编辑尾注格式-》全部应用-》插入尾注;在第一个尾注前面的“参考文献”前面插入分页符。 2、其次删除尾注分隔符 a) 、点击左上角Windows图标,选择“Word选项”,选择:自定义选项-》将“常用命令”切换到“全部命令”,找到“查看尾注分隔符”命令,并添

加都快速访问栏,确定。如下图: b)、在页面视图直接点击刚刚添加的命令即可看到分隔符在下面独立的框中显示,并可以编辑了,直接删除即可

c)、将尾注中的数字选中,并按住快捷键:Ctrl +Shift + = 就去掉了尾注中数字为上标的属性。 3、如何为数字添加[]而出现类似[1],[2]之类的效果 建议:在完成所有的文学参考资料之后再操作这一步! 按住Ctrl+F热键调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如图所示设置:其中 ^e表示在尾注中查找, ^& 表示将查找内容替换为查找内容,[^&] 则表示为查找内容添加[ ]

全部替换就可以得到了类似 [i] 的效果;此步中,出现不慎的重复操作,也就是说在做了第3步之后,继续添加了参考文献,然后接着重复第3部的操作就出错,造成类似这样的错误:[[4]] 4、缩短文献标注;出现这样的效果:[2~5] 在每一次插入的时候,Word2007都自动更新排序参考文献的编号;最后也是用上面步骤2中同样的方法找到“隐藏”命令,之后,选中 ][3][4][ 并使用隐藏命令就可以了;再在25之间输入 ~ 就出现[2~5]的效果了; 建议:第4步也要待全部参考文献都修改成功后在隐藏 Part 1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Part 2

参考文献后继续添加分节的方法

Word中参考文献后如何继续添加分节毕业论文撰写之后,自动在文章末尾插入尾注,可以方便的添加参考文献。尾注一般处于文章末尾,尾注后仍需要添加致谢和结论各种文件信息 本文档即实例演示尾注之后继续添加页面的功能: 将尾注设置为在节的结尾显示 点‘引用’,点‘脚注’对话框。⑴ 尾注:节的结尾 编号格式:1, 2, 3,… 将更改应用于:整篇文档 点‘应用’。 此时,所有的尾注都插入到相应的小节结尾。⑵ [1]https://www.doczj.com/doc/0e19275917.html,/faqs/formatt in g/Foo tno teFAQC on te nt.htm#TextAfterNotes [2]作者.标题.出处.

第1章在整个文档取消显示尾注点‘页面布局’标签,点’页面设置’对话框。[3] 选’版式’标签。 选中’取消尾注’,并’应用于整篇文档’。此时各小节都取消了尾注。页直;殳叠 [3]作者.标题.出处.

第2章在尾注小节显示尾注将光标置于尾注标题的末尾处,一般是‘参考文献’,或按Ctrl+End光标自动置于末尾。[4] 点‘页面布局’标签,点’页面设置’对话框。 选’版式’标签。 '取消尾注’为不打勾状态,并‘应用于本节’。 此时仅在参考文献小节末尾显示尾注。

[4]作者.标题.出处. 第3 章尾注后插入新页光标置于尾注标题,插入页面分隔符。[5] 点‘页面布局'标签,点‘分隔符',选‘分节符'中的‘下一页' 此时,尾注后又出现新的页面,可以添加研究成果、致谢等内容。 [5] 作者. 标题. 出处.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发表论文 1 2,参与项目

参考文献加致谢结束语

参考文献 [1]袁志文,张朝春.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李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 [3]赵正印,张迪.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6. [4]钱昆润,葛筠圃,张星.建筑施工组织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 [5]姜珂.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0):147-148. [6]魏春玲.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133-134. [7]刘武成.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8. [8]杨俊峰,武春树.施工组织设计纲要与施工组织设总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 [9]蔡红新.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 [10]傅刚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1. [11]郭永亮.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11. [12]陆荣根.施工现场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8. [13]曹吉明,徐伟.网络计划于施工组织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6. [14]李忠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1. [15]徐伟,李绍辉,王旭峰.施工组织设计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毕业论文中目录和参考文献的自动生成

word自动生成目录和参考文献的技巧 网上搜索了相关资料[1],通过学习与实践,现将本人的学习成果与君共同分享,为那些因写论文而对目录和文献犯愁的友友们提供些许方便,不足之处诚望提出批评与指正。 一、word自动生成目录 1、点击“视图”中“大纲”,将所在文档切换成大纲形式,然后设置所要设定目录的大 纲级别。点击左上角“正文文本”框进行选择级别,一般论文格式为1、2、3级目录。 设定好后,在“视图”中选择“普通”形式,再切换回来。 2、打开正文文本,点“插入”分别选“分隔符”“分页符”,即会插入新的一页,可把 目录放在此页,方法是:将鼠标放在左上角,点击“插入”→“引用”→“索引和目录” →“目录”选择想要的模式→“确定”即完成。文本内容格式可根据论文要求设置,在“格式”中选择“样式和格式”即可设置。 二、word自动生成参考文献 1、光标移到论文中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脚注和尾注”→对话框 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自动编号” 后选择阿拉伯数字。 2、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 “1”,第一个参考文献输入成功。 3、然后加入上标中的小括号,随之在论文中需要加入文献的地方复制粘贴即可,上标数 字随文献的增加会自动排序,非常爽! 4、将文章后面的上标数字格式修改成正常格式。办法是:全选中→点击鼠标右键选“字 体”→选中“上标”→选择需要的字号→“确定”即ok,然后加[]括号(论文要求),从1开始复制粘贴,阿拉伯数字会自动排序。 5、删除参考文献前面存在的短横线。具体操作:将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选“视图” →“脚注”,这时下方会出现尾注的编辑栏,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选中并删除出现的短横线,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选中并删除出现的长横线,然后切换回到页面视图。 6、编入参考文献。在下面相对应的位置输入参考文献内容,这时插入文献基本完成,无 论论文如何改动,参考文献如何删减,参考文献都会自动排好顺序,论文内容以及后面的文献会随之变动,文献越多越能体现优势,昨天写论文的时候开始的初体验,巨爽!

word目录和参考文献设置

目录的制作分三步进行。 1)修改标题样式的格式。通常Word内置的标题样式不符合论文格式要求,需要手动修改。在菜单栏上点"格式︱样式",列表下拉框中选"所有样式",点击相应的标题样式,然后点"更改"。可修改的内容包括字体、段落、制表位和编号等,按论文格式的要求分别修改标题1-3的格式。 2)在各个章节的标题段落应用相应的格式。章的标题使用"标题1"样式,节标题使用"标题2",第三层次标题使用"标题3"。使用样式来设置标题的格式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更改标题的格式非常方便。假如要把所有一级标题的字号改为小三,只需更改"标题1"样式的格式设置,然后自动更新,所有章的标题字号都变为小三号,不用手工去一一修改,即麻烦又容易出错。关于如何应用样式和自动更新样式,请参考Word帮助。 3)提取目录。按论文格式要求,目录放在正文的前面。在正文前插入一新页(在第一章的标题前插入一个分页符),光标移到新页的开始,添加"目录"二字,并设置好格式。新起一段落,菜单栏选"插入︱索引和目录",点"目录"选项卡,"显示级别"为3级,其他不用改,确定后Word就自动生成目录。若有章节标题不在目录中,肯定是没有使用标题样式或使用不当,不是Word的目录生成有问题,请去相应章节检查。此后若章节标题改变,或页码发生变化,只需更新目录即可。 注:目录生成后有时目录文字会有灰色的底纹,这是Word的域底纹,打印时是不会打印出来的(如果你愿意浪费一张纸可以试着打印一下目录)。在"工具︱选项"的"视图"选项卡可以设置域底纹的显示方式。四.参考文献的编号和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本不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但是对参考文献编号后就成了一件麻烦的事情,产生的问题和图表公式编号的问题是一样的。手工维护这些编号是一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的事情,我们的目的是让Word自动维护这些编号。很幸运,它可以做到,方法跟图表公式的作法相似。 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 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

总结与展望、致谢、参考文献

安徽理工大学 结论 目前,监控和导航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有着光明的市场前景。随着GPS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全球定位信息需要结合转换技术和电子地图来完成。采用适当的坐标转换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监控和导航系统定位的精度。进行GPS定位信息的WGS84坐标和电子地图的北京54坐标及西安80坐标之间的坐标转换在我国定位技术中最为常用。 该坐标转换系统根据目前我国常用测绘坐标转换的需求,利用当前主流的坐标转换方法和数学模型(如七参数法、二参数法、四参数法),基本实现了以下几个功能: (l)在给定椭球参考系并设置好投影参数后实现同一坐标系下不同坐标(大地坐标,空间直角坐标,平面坐标)之间相互转换 (2)在选择好转换模型并给定转换参数后实现不同参考系下各坐标系(WGS84坐标系,北京54坐标系,国家80坐标系,独立地方坐标)之间的相互转换。 (3)根据不同的转换模型及给定公共点的数量选择不同的参数计算方法计算参数。 (4)在数据转换过程中对转换数据可以进行编辑存储。 在对系统测试时可以看到实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之间的差值在大多在小数点后,说明该系统精确度颇高。但由于采集的数据有限,不能更好的分析一些较大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只是分析了大概的原因,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需要更多数据的检验来完善,这是该坐标转换系统不足的地方。本系统使用方便,简单易懂,对于测绘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坐标转换方法和数学模型都可以及时的更新到该坐标转换系统中去。采集更多的数据来分析比较不同转换模型的优缺点,改进坐标转换的方法和模型,进一步提高该坐标转换系统的精度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徐卫明,张立华,殷晓东,等.基于转换异常场的GPS坐标转换技术.测绘通报,2004.3537. [2]陈健、晁定波.椭球大地测量学.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3]李延兴.一种由地心直角坐标到大地坐标的直接转换[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 [4]罗冰.GPS手持式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简易解算方法[J].地矿测绘,2003.12-18. [5]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平差教研室编著.测量平差基础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6]李宜龙、徐卫明.基于转换异常场的平差四参数法GPS坐标转换技术,2003.25-32 [7]刘基余,李征航,王跃虎,等.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8]周海,夏介明. WGS-84坐标系和BJZ85坐标系的转换及DGPS测量[J] .水运工程,1997.85-92 [9]刘大杰,陶本藻.实用测量数据处理方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0. [10]刘基余.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1]习黎勇、袁建平.差分GPS基准站坐标系统转换误差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第15卷第3期,22-29 [12]钱天爵、瞿学林.GPS全球定位系统.海军出版社,1989.41-46 [13]高星伟、李毓麟.PZ90与WGS 84之间的转换参数.测绘通报,1999年,第7期,16-19 [14]孙健.北京54坐标系中的坐标计算.水运工程.2002.77-82 [15]洪大永.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及其应用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 [16]李洪涛、许国昌等.GPS应用程序分析.科学出版社,1999.247-255及 268-275及284-305 [17]丁树友.实时差分GPS坐标转换问题初探.水运工程,1994年,第9期.25-39 [18]张楠董,晓晶,张健.WGS-84坐标系与BJ-54坐标系的转换方法及精度探讨(1.北京中机科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100048;2.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摘[19]王佩贤,张国卿,王宝山,王建敏,等.大地测量学基础[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0]徐绍铨,张华海,杨志强,王泽民.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0-12. [21]郭秋英,胡振琪.GPS卫星坐标的计算[J].全球定位系统,2006,13(04):13-13. [22]王猛,张志伟.利用广播星历计算卫星的瞬时坐标[J].城市勘测,2010,3(2):88-89.

序号9--毕业设计论文(论文)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1引言 1.1 DDS的简单介绍 DDS同 DSP(数字信号处理)一样,是一项关键的数字化技术。DDS是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Direct Digital Synthesizer)的英文缩写。与传统的频率合成器相比,DDS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分辨率和快速转换时间等优点,广泛使用在电信与电子仪器领域,是实现设备全数字化的一个关键技术。 现代电子测量工作队波形发生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输出波形质量更好、频率宽带更宽、频率更稳定、准确度及分辨率更高、频率转换速度且输出波形相位连续等。DDS 芯片中主要包括频率控制寄存器、高速相位累加器和正弦计算器三个部分。频率控制寄存器可以串行或并行的方式装载并寄存用户输入的频率控制码;而相位累加器根据频率控制码在每个时钟周期内进行相位累加,得到一个相位值;正弦计算器则对该相位值计算数字化正弦波幅度(芯片一般通过查表得到)。DDS芯片输出的一般是数字化的正弦波,因此还需经过高速D/A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才能得到一个可用的模拟频率信号。 1.2 DDS的发展及其优点 DDS是全数字化技术、其幅度、相位、频率均可实现程控,并可通过更换波形数据灵活实现任意波形,此外,DDS易于单片集成,体积小,价格低,功耗小,因此,DDS技术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各行各业的测试应用中,信号源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信号源具有许多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信号源在功能和特性上各不相同,分别适用于许多不同的应用。目前,最常见的信号源类型包括任意波形发生器,函数发生器,RF信号源,以及基本的模拟输出模块。信号源中采用DDS技术在当前的测试测量行业已经逐渐称为一种主流的做法。 DDS有如下优点: 1.频率分辨率高,输出频点多,可达2的N次方个频点(N为相位累加器位数); 2.频率切换速度快,可达us量级; 3.频率切换时相位连续; 4.可以输出宽带正交信号; 5.输出相位噪声低,对参考频率源的相位噪声有改善作用; 6.可以产生任意波形;

11论文正文、致谢、参考文献

0引言 数学分[]1~2析(理科数学专业)及高等数[]3~4学(理工科非数学专业)这两门课程是高校数学课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之一,其主要内容都是微积分.而极限、定积分、二重积分这三个数学概念是数学分析及高等数学这两门课程中基本的抽象的数学概念.极限、定积分、二重积分这三个数学概念的精确定义在上述数学分析及高等数学两种教材中都有精确的描述,在正文中将给出.这里首先是探讨一下极限、定积分、二重积分这三个数学概念的教学,让读者先搞清楚这三个数学概念,对这三个数学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然后主要是根据这三个数学概念的定义以及各种教材、参考资料及考试中常见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实例等探讨这三个数学概念相互之间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关系(归根揭底还是由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并总结得出一套新的系统的理论与方法技巧为高校数学教师的数学概念教学特别是数学概念相互之间关系的教学提供理论方法技巧及参考价值,也可供高校学习数学的大学生参考借鉴. 在极限、定积分、二重积分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运用哲学思想,引用历史典故和逻辑思维及直观图象等方式方法,变抽象数学概念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新概念,新理[]5 论. 数学是概念的链条,总是用原有的概念解释新的概念.这里一是说在学习数学的进程中概念之多,其二是说概念间的连续性之强.所以在学习数学这门课程时,如果学生不能准确地认识理解掌握运用概念,学生也就不能正确的掌握运用数学这门知识技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讲清概念至关重要. 比如说,极限概[][][][]1356~11念是数学分析及高等数学中最基础最重要也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是整个数学分析及高等数学的基础,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是研究微分学与积分学的必备工具,对它的理解与掌握直接关系到对数学分析及高等数学这两门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继课程的理解程度. 数学分析及高等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归结为极限,例如本文将要探讨的定积分、二重积分都是积分和(也叫黎曼和,是一种特殊的和式,后面将给出其精确定义)的极限.由此可见弄清极限的概念是学习数学分析及高等数学的核心所在.

参考文献加致谢结束语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参考文献 [1]袁志文,张朝春.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李辉.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6. [3]赵正印,张迪.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6. [4]钱昆润,葛筠圃,张星.建筑施工组织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 [5]姜珂.浅谈施工组织设计编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10):147-148. [6]魏春玲.如何做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0):133-134. [7]刘武成.土木工程施工组织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8. [8]杨俊峰,武春树.施工组织设计纲要与施工组织设总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9. [9]蔡红新.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 [10]傅刚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11. [11]郭永亮.装饰装修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11. [12]陆荣根.施工现场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8. [13]曹吉明,徐伟.网络计划于施工组织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6. [14]李忠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11. [15]徐伟,李绍辉,王旭峰.施工组织设计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5. 致谢结束语 踉踉跄跄地忙碌了两个月,我的毕业设计课题也终将告一段落。点击运行,也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虚荣的成就感在没人的时候也总会冒上心头。但由于能力和时间的关系,总是觉得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譬如功能不全、外观粗糙、底层代码的不合理……数不 1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