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说课稿】函数的表示法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说课稿】函数的表示法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说课稿】函数的表示法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说课稿】函数的表示法

17.2.3 函数的表示法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函数的表示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1.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的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用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简单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中掌握函数的三种方法表示的以及各自的特点并灵活运用是教学的重点,对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恰当地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并对离散型函数及分段函数的理解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刻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对应法则就是关键所在。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明确每种方法的特点,尤其是解析法。

②通过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③认识分段函数,并会初步应用。

④初步学会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②在实际情景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③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学生熟知的实际问题入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把数学和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③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设计思路。

3.说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着重采用指导自学、讨论交流、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各种方法的长处和优点,实现教学过程的

最优化。同时,采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容量和直观性。在此依据的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学、质疑、尝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启迪思维,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此依据的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4.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环节:

【复习回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回忆函数的概念,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借助“最近发展区”为学习函数表示法作铺垫,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导入新课】以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导入,让学生自学,教师主导,明确每种表示的特点以及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实例,进一步感受函数概念所描述的客观世界,体会三种表示方法所刻画的对应关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应用研究】

例1.学生自学,质疑,教师主导,突出函数定义的整体性,体会三种表示方法的特点以及之间的联系,感受三种方法各有所长,彼此互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函数,渗透函数思想。

例2.模仿例1,通过实例变式,讨论交流,借助类比迁移,再次突出重点,进一步学习分段函数,初步体会分段函数也是一种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感受函数图象的多样性,借助实际问题对应的函数图象的特殊性,突破难点。

例3. 引导学生分析喷水池的结构特点,以对称性为突破口,以过水池中心的截面为切入点,得到截面为两段抛物线(对称的)后,通过待定系数法列函数解析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反馈演练】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归纳小结】反思、交流、归纳总结,提高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作业布置】巩固、强化,提高。

【板书设计】见课件(根据我校的多媒体安装方式设计)。

【说明反思】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以课本为基础,适当拓展而设计。

各位专家、老师以上所说只是我预设的一种方案,预设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

本说课结束,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知识点归纳和典型例题 (一)知识结构 (二)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k为常数,),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 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k为常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对于实际问题,能“找出常量和变量,建立并表示函数模型,讨论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5.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2.难点是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二、基础知识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1.()可以写成()的形式,注意自变量x的指数为,在解决有关自变量指数问题时应特别注意系数这一限制条件; 2.()也可以写成xy=k的形式,用它可以迅速地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的k,从而得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故函数图象与x轴、y轴无交点.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在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应注意自变量x的取值不能为0,且x应对称取点(关于原点对称). (三)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 1.函数解析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图象: (1)图象的形状:双曲线. 越大,图象的弯曲度越小,曲线越平直.越小,图象的弯曲度越大.(2)图象的位置和性质: 与坐标轴没有交点,称两条坐标轴是双曲线的渐近线.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时,图象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3)对称性: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 图象关于直线对称,即若(a,b)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八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下) 第16章 分式 §分式及基本性质 一、分式的概念 1、分式的定义: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2、对于分式概念的理解,应把握以下几点: (1)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其中分子是被除式,分母是除式,分数线起除号和括号的作用;(2)分式的分子可以含有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式的分母一定要含有字母才是分式;(3)分母不能为零。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 B A =0的条件是:A=0, B ≠0。 5、有理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分类:有理式 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 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代数式。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 ???分式多项项单项式整式

用式子表示为:A B = A ·M B ·M = A ÷M B ÷M ,其中M (M ≠0)为整式。 2、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 (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3、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1)-a b = a -b =-a b ;(2)-a -b =a b ;(3)- -a -b =a b §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1、法则: (1)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意思就是,分式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用式子表示: bd ac d c b a =? (2)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用式子表示: bc ad c d b a d c b a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1.1平方根与立方根(1) 【教学目标】:以实际问题的需要出发,引出平方根的概念,理解平方根的意义,会求某些数的平方根。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平方根的概念,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 难点:平方根的意义 【教具应用】:老师:三角板、小黑板 学生: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要剪出一块面积为25cm 2的正方形纸片,纸片的边长应是多少? 问题2、已知圆的面积是16πcm 2,求圆的半径长。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来学习本节内容 二、 自学提纲: 1、 你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吗?这两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2、 看第2页,知道什么是一个数的平方根吗? 3、 25的平方根只有5吗?为什么? 4、 会求110的平方根吗?试一试 5、 -4有平方根吗?为什么? 6、 想一想,你是用什么运算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7、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你能指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特征吗? 8、 什么叫开平方? 三、 能力、知识、提高 同学们展示自学结果,老师点拔 ① 情境中的两个问题的实质是已知某数的平方,要求这个数。 ② 概括: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 如52=25,(-5)2=25 ∴25的平方根有两个:5和-5 ③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可以利用平方来检验或寻找一个数的平方根。 ④ 任何数的平方都不等于-4,所以-4没有平方根。 ⑤ 0的平方等于0。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为0。 ⑥ 概括: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⑦ 求一个数a (a ≥0)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四、 知识应用 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 49 ②1.69 ③81 16 ④(-0.2)2 2、 将下列各数开平方 ①1 ②0.09 ③(- 5 3)2 五、 测评 1、 说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81 ②0.25 ③125 4 2、 求未知数x 的值 ①(3x )2=16 ②(2x -1)2=9 六、 小结: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说课稿】函数的表示法

17.2.3 函数的表示法 各位专家、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函数的表示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1.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的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第二节第三课时,教学用一课时,该课时主要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及其简单应用,进一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中掌握函数的三种方法表示的以及各自的特点并灵活运用是教学的重点,对一个实际问题如何恰当地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并对离散型函数及分段函数的理解成为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刻理解函数概念中的对应法则就是关键所在。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明确每种方法的特点,尤其是解析法。 ②通过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③认识分段函数,并会初步应用。 ④初步学会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②在实际情景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③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从学生熟知的实际问题入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把数学和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③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设计思路。 3.说教学方法 教法选择与教学手段: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着重采用指导自学、讨论交流、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发挥各种方法的长处和优点,实现教学过程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十、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 概念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图像一条直线 性质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华师大版数学(下) 第16章分式 §16.1分式及基本性质 一、分式的概念 A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 B 叫做分式。 3、分式有意义、无意义的条件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分式无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等于0。 4、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A=0的条当分式的分子等于0,而分母不等于0时,分式的值为0。即,使 B 件是:A=0,B≠0。 二、分式的基本性质 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子和分母都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几个异分母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方法是:(1)如果各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最简公分母就是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所有不同字母及指数的积。(2)如果各分母中有多项式,就先把分母是多项式的分解因式,再参照单项式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从系数、相同因式、不同因式三个方面去确定。 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去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的值,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 在约分时要注意:(1)如果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那么可直接约去分子、分母的公因式,即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2)如果分子、分母中至少有一个多项式就应先分解因式,然后找出它们的公因式再

约分;(3)约分一定要把公因式约完。 三、分式的符号法则: (1)-a b = a -b =-a b ;(2)-a -b =a b ;(3)- -a -b =a b §16.2分式的运算 一、分式的乘除法 应用法则时要注意:(1)分式中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乘除法中的符号法则相同,即“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多个负号出现看个数,奇负偶正”;(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进行因式分解,以便约分;(3)分式乘除法的结果要化简到最简的形式。 二、分式的加减法 (一)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 用式子表示: 2、注意事项:(1)“分子相加减”是所有的“分子的整体”相加减,各个分子都应有括号;当分子是单项式时括号可以省略,但分母是多项式时,括号不能省略;(2)分式加减运算的结果必须化成最简分式或整式。 (二)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 1、法则: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式后,再加减。用式子表示: bd bc ad bd bc bd ad d c b a ±=±=±。 2、注意事项:(1)在异分母分式加减法中,要先通分,这是关键,把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变成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2)若分式加减运算中含有整式,应视其分母为1,然后进行通分。(3)当分子的次数高于或等于分母的次数时,应将其分离为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参与运算,可使运算简便。 四、分式的混合运算 注意事项:(1)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规律对分式运算同样适用,要灵活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2)分式运算结果必须化到最简,能约分的要约b c a b c b a ±=±

19.1.2函数的图象说课稿

函数的图象(1)说课稿 古水中学黄惠芬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第一节函数的第三课时,是在学习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函数的图象,学习从函数图象上获取信息和函数的图象画法,初步讨论函数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同时这节课对于学习函数,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了解函数的图象概念; 2、过程与方法: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学会用列表、描点、连线画函数的图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对函数关系分析,尝试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象,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象信息能力,。 三:教学重点 函数的图象意义和画法,会识函数图象. 四:教学难点 理解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中的变量的对应关系,正确识函数的图象和函数的图象画法. 五: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具有初步几何知识,但他们的几何认知能力仍处于较低级的阶段,空间观念、想象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把学法概括为“感,探,议,创”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感知函数图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创造性学习。 五、教法与学法 1、学法: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合作学习.,为促动学生主动学习,我主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实验操作,观察发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提高。 2、教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从生活 中的实例出发,以观察、想象、发现、概括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中,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教学过程上采用:精当引入——交流展示——精讲点拨——反馈练习——总结提升五个环节。 六:教学过程 精当引入 由两问题:①投影仪展示心电图,表示心脏部位的生物电流与时间关系。 ②我校想建一个正方形的花坛,面积s随边长x变化函数关系。 问学生能不能用图象直观形象的反映出来呢?-----板书课题。 交流展示: 问学生如何画出函数s=x2(x>0)的图象?----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合作的学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题 2015.10.22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交通标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B.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形 D.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点(3,2)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 ) A.(3,-2) B.(-3,2) C.(-3,-2) D.(2,-3) 4. 如图,已知点A、D、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BC=EF,要使△ABC≌△DEF,还需要 添加一个条件是() A. ∠BCA=∠F B. ∠B=∠E C. BC∥EF D. ∠A=∠EDF 5. 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A/O/B/=∠A O B的依据是 ( ) A.ASA B.SAS C.SSS D.AAS 6. 下列四种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图形是 () A. 等边三角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7.如图,△ABC中,∠C=90°,∠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CD=4,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 A.2 B.3 C.4 D.5 8. 一名同学想用正方形和圆设计一个图案,要求整个图案关于正方形的某条对角线对称,那么下列图案中不符合 ...要求的是( )

9.如图,已知AB∥CF,E为DF的中点,若AB=9cm,CF=4cm,则BD等于( ) A.2cm B.3cm C.4cm D.5cm 10. 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 ) A.1cm B.2cm C.3cm D.4cm 11. 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关于直线l的轴对称图形是六边形A/B/C/D/E/F/.下列判断错误 ..的是(). A. AB=A/B/ B. BC//B/C/ C.直线l⊥BB/ D.∠A/=120° 12. 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作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 写出一个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______________ 14.如图,△ABC≌△DEF,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x= .

名师说课-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说课稿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孙庆括 邮箱:sunqingkuo126@https://www.doczj.com/doc/0e2164051.html, QQ:441435300 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函数的概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汇报我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5分钟) 教材分析包括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目标设计和教法与学法选择。 1、教材的编写意图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函数的思想方法贯通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它不仅对所学过的集合作了巩固和发展,而且也是学好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以及数列等后继知识的基础和工具。下面从纵横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横向分析:旧教材在导入新课时基本上采用复习回顾初中函数知识导入新课或直接单刀直入给出新知识点,强调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而幼师学生往往初中数学基础薄弱,齐加尼克现象突出,面对枯燥乏味理论的数学知识早已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这种导入将是无效的。新教材注重问题情境的设置,选取了丰富的背景实例和应用实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趣味问题导入,最能激发人们的思维活动,唤起学习兴趣和主动的参与意识。 纵向分析:初中时学生都接触了函数,比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二次函数,只强调函数是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不涉及抽象符号f(x),不强调定义域和值域,采用的定义是“变量说”,是一个描述性概念,而对“变量”,“变化”,“对应关系”等涉及函数本质的内容,要求是初步的。高中阶段要建立函数的“对应说”,突出函数概念的核心与本质是“对应关系”,虽然它比“变量说”更具一般性,但两者的本质一致。不同的是:①表达方式不同,高中用集合与对应语言表达;②明确了定义域和值域;③引入了抽象符号f(x)。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教学重点为通过丰富实例,使学生感受和体会在两个集合之间所存在的 对应关系f ,进而用集合和对应的语言刻画这一关系,获得函数概念。 自然地,本节课的难点主要是抽象符号) (x f y 的理解,尤其对f 的意义的理解。 3、教学目标设计 布鲁姆认为,科学的确立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以上分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函数概念的本质、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 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 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x 轴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13年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四川省射洪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华师大版第17章分式 §com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元总重m千克箱重n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 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B≠0 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

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即有理式整式分式 三例题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2 3 4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中a≠0在分式中m≠n 当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分析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0即≠1 所以当≠1时分式有意义 2分母2≠0即≠- 所以当≠-时分式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2 当x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五小结 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 六作业 P5习题171第12题第3题24 七教学反思 §com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约分方法熟练进行约分并了解最简分式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分式通分的意义掌握分式通分的方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约分通分的依据和作用学会分式约分与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分子分母是多项式的分式约分 2几个分式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过程httpx kb1com 1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用式子表示是 其中M是不等于零的整式 与分数类似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可以对分式进行约分和通分

6.1函数说课稿

第六章一次函数 6.1函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函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一节的内容。函数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模型,对它的学习一直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七年级知识的基础上,继续通过对变量间的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函数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和规律的变化。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掌握函数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可以看成函数; (2).根据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式,给定其中一个量,相应的会求出另一个量的值; (3).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从具体实例中抽象概括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把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验数学来源于客观实际的需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1).掌握函数的概念,以及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2).会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是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本节课中结合多媒体手段,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尝试发现,探索讨论”。导入新课时,为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我采用情景导入法;,把握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突破难点时,我采用

分组讨论、讲练结合法。 学法:在学法上通过三个问题情境,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让学生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函数的概念。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关的图片,如行驶的汽车、城市某天气温变化图、旋转的摩天轮,让学生观察,引导发现图片情景中的变量(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气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摩天轮某一座舱的高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教师设问:这些问题中分别有几个变量,这些变量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意图:通过创设丰富的现实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二环节:展现背景,提供概念的素材 问题 1.你去过游乐园吗?你坐过摩天轮吗?你能描述一下坐摩天轮的感觉吗?当人坐在摩天轮上时,人的高度随时间在变化,那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课本177页图6-1就反映了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你能从此图观察出有几个变化的量吗?当t分别取3,6,10时,相应的h是多少?给定一个t值,你都能找到相应的h值吗? 问题2.(1)瓶子或罐子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课本178页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 填写下表: 在这个问题中的变量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问题3.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号汽车紧急刹车后仍将滑行S米,一般地有经验公式,其中v表示刹车前汽车的速度(单位:千米/时). (1)公式中有几个变化的量?计算当v分别为50,60,100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是多少?(2)给定一个v值,你都能求出相应的s值吗?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完整版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 学教学计划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主要内容包括“分式” “ 函数及其图象”“全等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共五章,各章都力图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呈现给同学们。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观察----探索----猜测----证明”的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2] 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二、内容分析 第十七章分式是是代数式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分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运算,是全章的重点内容,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应用化归思想,并且要注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本章应尽可能采用类比方法学习,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十八章函数及其图象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第十九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二十章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将在上册学习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图形的变换探索发现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合理运用几何证明所得数学结论,努力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第二十一章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是在前几册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选用合适统计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清晰而又准确地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同时通过情境引入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以及方差、极差与标准差,较为正确地比较所得数据,使学生掌握分析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见解。 三、采取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完整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第17章 分式 §17.1.1 分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 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 二、概括: 形如 B 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 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 三、例题: 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 x 1; (2)2 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 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 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11-x ; (2)3 22 +-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 解 (1)分母1-x ≠0,即x ≠1. 所以,当x ≠1时,分式 1 1 -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 3 . 所以,当x ≠-23时,分式3 22 +-x x 有意义. 四、练习: P5习题17.1第3题(1)(3)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4522--x x x x 235-+2 3+x

函数的表示方法(1)教案及说课稿

人教B版数学必修1 第二章函数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1课时) 教案及说课稿 新宾县朝鲜族中学 李锦玉 2019年10月11日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体会表示方法的特点。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景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一个函数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初步体会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理解函数概念中的重要作用,在图形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直观性。 重点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简单运用。 难点 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表示一个函数。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问题 预设 师生 互动 设计 意图 引入课题课前作业: 某种笔记本的单价是2元,买 X 个笔记 本需要y元。你能用几种方法 表示这个函数? 想一想:每个函数都可以有列 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三种形 教师:出示课前作业题, 展示学生作业。 师生:共同检查评议。 教师:提示解题规律 学生举例说明 在学生原有认 知的基础上, 借助“现实生 活中的实例” 为学习函数表 示法作铺垫, 注重知识之间 的联系,调动

2.1.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第1课时)说课稿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如下: 一、说教材 《函数的表示方法》是高中新教材人教B版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部分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较简单函数的一些不同表示方法,在高中阶段继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之后学习函数的表示方法,这部分属于函数三要素之一,即对应关系的表达方式。学习函数的表示法,不仅是研究函数本身和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也是加深对函数概念理解所必须的,同时,基于高中阶段所接触的许多函数均可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因而学习函数的表示也是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化归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表示方法的重要过程。 二、说学情 本人所教的高一学生(16人)课堂纪律较好,但数学基础不够扎实,思维不够活跃,逻辑推理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较弱。因此在教学中会放慢进程,更加注重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回答。函数这一模块内容最多,比较抽象,学生学习确有许多困难。基于高中阶段所接触的许多函数都可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因此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去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感受、分析、归纳三种方法的各自优点及不足,逐步过渡到能合理选用和灵活转换函数的各种表示形式,这也是向学生渗透

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及其图像

攀枝花市育才学社.培训学校 7.1.3战队培优专项(选用题) 八年级数学 第18章 函数及其图象 综合能力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在函数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点P (3,2)关于x 轴对称点是_______,关于y 轴对称点坐标是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 3.若正比例函数y=x 与一次函数y=-x+k 的图象交点在第三象限,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4.正比例函数y=kx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上一个交点是(-2,1),?那么它们的另一个交点是 _______. 5.直线y=x+2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所得到的直线解析式是_______. 6.直线y=3x-3与两坐标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 7.若反比例函数y= k x 经过(-1,2),则一次函数y=-kx+2的图象一定不经过第____象限. 8.如下左图所示,已知点P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内的一点,过P 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 垂线,垂足为M ,N ,若矩形OMPN 的面积为5,则k=______. 9.用火柴棒按如上右图的方式搭成一行三角形,搭一个三角形需3支火柴棒,?搭3个三角形需7支火柴 棒,照这样的规律搭下去,搭n 个三角形需要S 支火柴棒,则S 关于n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10.已知一次函数y=ax+b (a ,b 为常数),x 与y 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那么方程ax+b=0的解是_______;不等式ax+b>0的解集是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1.已知下列各点的坐标:M (-3,4),N (3,-2),P (1,-5),Q (2,-1),其中在直线y=?-x+1的图象 上的点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2.已知函数y=kx+b 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那么k 和b 的值满足的条件是( ) A .k>0,b ≥0 B .k<0,b ≥0 C .k<0,b ≤0 D .k>0,b ≤0 13.已知反比例函数y= k x (k≠0),当x 1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初二下数学教案设计全套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 16.1.1从分数到分式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 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 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 v .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 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 -2060. 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 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 五、例题讲解 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 [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围. [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 (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1 -m m 32 +-m m 112+-m m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 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 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七、课后练习 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 (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 (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 的值为0? 八、答案: 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 7 , 2 38y y -,91-x 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 七、1.18x, ,a+b, b 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 分式:x 80, b a s + 2. X = 3. x=-1 4522--x x x x 235-+23 +x x x 57+x x 3217-x x x --221x 80 2332 x x x --12 312-+x 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