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检索论文

信息检索论文

中国军事战略发展的设想

李景芬

周二班 1011010101

[摘要]通过对中国的国防战略、军队结构的组成、信息化水平、武器的更新换代和中国未来可能面临的对手的分析,进一步剖析和提出未来中国军事发展的设想。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军事的现状分析,其间也穿插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大背景,从多角度、多方位设想中国军事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国防战略军队结构信息化水平武器更新军事对手

1.引言

中国的军事战略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最近的利比亚战争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对中国军事的警示和启示,要求中国加紧进行新的军事战略调整,增强应对恐怖主义和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能力,也就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国防战略。为了顺应现代化战争的趋势,打赢各种在复杂的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我军必须加快军队结构的调整(裁撤大军区,减少军队编制),完善各种军事机制、战术理念(立体化战斗,海陆空联合战斗,空天一体,攻防兼备),提高信息化水平,尽快完成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中国军队长期以来受到军事经费和科研水平的制约,我军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相当缓慢,装备水平与欧美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这大大的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因此,军费的增加是在所难免。冷战的结束,在美国一家独大的情况下,国际社会风起云涌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成为主流;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加深,周边安全环境有所改善;同时,由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台独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主权权益;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已进入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和加速发展的战略风险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这领土纷争,这些国家视中国为假想敌,不断扩充军备,奉行对抗中国的政策。根据上述中国国防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并依据这个结论分析,未来中国军队可能面临的对手大致可能有1、台独之后的台湾2、威胁海洋权益的日本;3、存在领土争议的印度;4、南海主权纠纷的东南亚国家。最后还有在亚太地区蠢蠢欲动的美国!总而言之,中国的军事发展战略一定要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2.正文

一.国防战略:由国土防御延伸到海洋权益保障

中国的国防战略,自中共建政之后,根据国际国内局势,历经数次调整,从早期的“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到1990年代的“应对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再到目前的“打赢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其间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军队对国际国内形势判断上的不同,可以说基本把握住了形势的变化。

目前,中国军队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9·11事件的发生和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世界各主要国家加紧进行新的军事战略调整;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成为主流;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加深,周边安全环境有所改善,面临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由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台独行动愈演愈烈,严重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和主权权益;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已进入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和加速发展的战略风险期。

依据这一判断,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中国国防的战略仍然是:立足国土防御,应对局部战争,保卫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根据这种战略的调整,海军将是未来中国重点发展的一个兵种。

二·军队结构与设置的巨大调整

虽然近年来中国军队正在从半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但目前的设置,依然基本沿袭陆海空三军各自为政的传统格局,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联合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相对较弱。这样的军队设置,其实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需要。

中国目前实行的大军区制度,军区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组织本区内陆军、海军、空军三军部队的联合作战行动和演习,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的组织建设、军事训练、行政管理、政治工作和后勤保障等;下辖有若干陆军集团军和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并指挥军区空军和海军舰队在本区的联合作战行动。由此可以看出,军区仍然是建立在陆军为主的基础之上,同时,军区虽然可以组织和指挥区内陆海空三军的联合作战行动,但海军、空军又同时接受海、空司令部的指挥,解放军四总部又同时对军区进行归口管理,战略部队由总部直接指挥。

中国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积极稳妥调整体制编制,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指挥灵便的方向发展。

由此可见,裁撤大军区,建立一个由解放军总部到集团军的军队架构,将是解放军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调整,不过,这种调整不仅仅具有军事上意义,更重要的是,这种调整将改变军队地位,具有政治上的意义。这一点,可以在不久的未来显现端倪。

中国军队的现行指挥架构,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的流程:总部—军区—集团军—师旅团等下级建制。这样的指挥架构,在和平时期是可行的,但是在战争状

态之下,其机动应变能力可能相对较弱。此次确山军演,由总部直接调动、指挥整建制师,其意义非同寻常,是中国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中“指挥灵便”的一次重要尝试。

指挥系统的庞杂和重复,与中国军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是一个不相适应的矛盾,因此,把指挥灵便作为未来军队指挥系统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正确的选择。确山军演指挥方式的意义也正在于此。

三·中国军队的信息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从严格意义上说,目前的中国军队还属于半机械化的传统型军队,无法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提并论,尚不完全具备打赢一场现代战争的充要条件。因此,中国军队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并以此作为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准备的根本指导思想,可以说是抓住了军队变革的核心问题。建设一支信息化军队,可以提升军队的质素,也可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一方面是国防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军费也有所增加。2006年国防预算为2838亿元人民币,约合351亿美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4.7%。军费支出预算占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的7.43%,所占的比重几年来大体持平。这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军费相比,仍然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国防的实际需要,中国未来的军费开支会有一个可以预见的持续增长,而这一增长,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说法,“完全是为了改善军队的条件和提高自卫的能力”。可以想见,中国有限的军费会着重投放于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四·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是建立新型军队的条件

毛泽东时代强调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但是,核武器出现之后,武器的重要性已经远远大于士兵的作用。即便是现代的常规战争,武器的重要性也不可忽略。伊拉克战争的实例,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因此,发展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一个国家保持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条件。

中国目前有较为完备的武器生产系统,但是,军队的武器装备仍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并面临国防装备不足的困难。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副主任康·马基延科就此问题进行过深入分析,他得出的结论是:1、当战后第三、甚至第四代武器系统在中国军队中占主导地位时,美军已开始获得第五代装

备了,因此,美国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绝对的军事优势;2、俄罗斯的军售只是将中国与美国的军事技术差距缩小到一代半;3、中国军工科研在关键领域并没有取得任何举世瞩目的重大进步,因此中国的军事技术水平在整体上依然落后。

因此,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除依靠自主创新、独立生产之外,仍需从可能的渠道获得足够的军购来装备军队,缩小与欧美发达国家军队的差距。中国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大力发展武器装备,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科研先行,缩短战线,突出重点,提高质量,健全武器装备领导管理体制”,这恰恰说明中国军队未来在武器装备上将有选择的发展。

同时,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发展武器装备所需要的军费开支。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员傅秉耀中将认为,现在的军费开支主要是用在生活上,军队吃、穿、生活、保障等,占了军费相当大的比重。当中国军队在未来实现了其“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目标,可以预见,其常规军的规模将在现有基础上大为削减,节省下来的军费开支将转向武器装备。

五.中国军队可能面临的对手

冷战结束后,国家外部安全和国防问题呈现出全新的特点。虽然世界不会变得像田园诗一般美好,仍将处于长期且激烈的国家间竞争状态,但是,国家间竞争的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占领或吞并他国领土、因为意识形态分歧侵犯他国主权或武力颠覆他国政治制度的行为,越来越不为国际社会所接受。竞争已经转移到争夺对全球财经、信息和管理资源的控制权,以及建立更有吸引力和更文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模式上。相应地,在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过程中,武装力量的作用也在下降。但是,战争,尤其是局部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

中国军队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结论是:国际间的合作与对话成为主流;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加深,周边安全环境有所改善;同时,由于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危害国家安全稳定的因素逐渐增多;台独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和主权权益;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已进入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和加速发展的战略风险期。

根据上述中国国防战略和地缘政治的因素,并依据这个结论分析,未来中国军队可能面临的对手大致有这样几个:

1、台独之后的台湾;

2、威胁海洋权益的日本;

3、存在领土争议的印度;

4、南海主权纠纷的东南亚国家。

与这些对手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和战争,其形态基本上属于局部战争,但是在台海、中日之间,美国的因素不可忽视,而中美两个大国之间都在小心翼翼地避免成为战争的对手。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在现时的世界,大国之间直接的战争可能性很小,一旦爆发冲突,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而这种状况是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3.结论:

维护和平发展道路是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核心理念,该理念由以下基础性思维判断所支撑。第一, 维护和平发展是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在当代中国的必然拓展。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揭示社会主义的和平本性, 新中国对于积极防御战略方针选择的唯一性, 时代主题和国家利益对于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崭新内容的科学规定。第二,维护和平发展拥有接受严峻考验的坚定信心的雄厚战略资源。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清醒地分析维护和平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考验, 认定物质技术、政治、法律和民心人心等层面的国内、国际战略资源足以支持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坚定的信心。第三,维护和平发展要求当代中国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这个思维判断包含的逻辑进程,要求回答维护和平发展与有限大幅提升军事实力的关系,提升军事实力与军事变革的关系, 以及军事变革的中国特色的要点。

4.参考文献:

[1]李海平创新发展中国特色先进军事文化的战略价值和路径选择,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方永刚推进中国先进军事文化发展的战略地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李旭文; 彭雁; 龚晓伟;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军事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把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徐东平; 姜录臣; 学习《中国军事财政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考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毕文波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与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