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声常识

和声常识

和声常识
和声常识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正三和弦(Ⅰ Ⅳ 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 Ⅲ Ⅵ 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

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

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

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b,主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㈢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㈣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正三和弦(Ⅰ Ⅳ 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 Ⅲ Ⅵ 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

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b,主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㈢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㈣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 8 大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及和声大调

主功能组:Ⅰ Ⅲ Ⅵ

下属功能组:ⅡⅣⅥ

属功能组:ⅢⅤⅦ

(除了属不可以到下属外,其余自由选配)

和声大调的IV,II与其他各级连接时,可用和声,旋律连接法,但连接中避免对斜,增音程

PART 9 Ⅱ Ⅵ Ⅷ和弦使用

Ⅵ用于I和IV之间做功能过度,用于Ⅱ之前具有功能交替,用于Ⅲ之后,交替平行小调。

【【最常用的是用作阻碍进行。V7---VI】】

II7结构:大调:自然大调:小七和声大调:减小七

小调:减小七只要是小调,它的重属导七和弦一律堪称是减小七和弦

II可以向属,主,k46解决。用在VI之后一般用II不用II7.

讲下Ⅶ的解决:

a,向主解决,如同V7--VI

b,向属解决,图表示意。

7

2〓〓〓 56

34

(根音上四度关系)下三度关系是7—56—2—7呈顺时针方向转(真撮,找不到曲线箭头)

大调中有i—7—6时配Ⅰ—Ⅲ—Ⅳ

离调中的阻碍进行;V,V7/V……VI/V

转调步骤:

1,原调呈示(至少包含属,属和主都有最好,调性更明确,属是必不可少的)

2,引入共同和弦(类型:自然音和弦,和声调式和弦,变和弦,副属副下属和弦,等和弦。。。)

ps :b7 2 4可以看成重下属

#4 b6 1 3=b6 1 3 b5……大小七结构肯定是某调的属七啦叫什么德意志六和弦

等和弦的概念要普及啊!!任何一个减七和弦可转24个调

3,使用转调和弦(包含新调特征音,新调的k46)

4,确定新调,使用新调典型的终止式,并尽可能运用完满终止

注意:向下属大调转调时,关于小调的七音的解决(常牵扯到小调的Ⅲ Ⅴ Ⅶ 和弦)

a,半音上行

b,运用弗里吉亚进行

PART 10 弗里吉亚进行中的自然小调和模进

3 4 5 6 7 i 2 3

功能体系:Ⅰ —Ⅴ —Ⅳ—Ⅰ

模进:a,动机和弦一般三个以内,以根音上四度关系为常见,除此,二度,三度或者2这结合,可以上行也可以下行。

b,2个模进音组衔接处同样要避免平行反向五八度。

c,小调模进中,俩端用和声小调,中间用自然小调。

PART 11 重属和弦(亲们的重点啊!!)

标记:【V/V】, 【V7/V】,Ⅶ/V,【Ⅶ7/V】,Ⅲ/V,V9/V,V13/V【为常用的】

大小调中,V/V都是大三和弦

㈠常规解决:①向属解决,类似与V7—I VII7—I

示范:V7/V,V56/V,V34/V—V; V2/V—V;Ⅶ7/V—V;Ⅶ56/V—V6或者

V;Ⅶ2/V—V46

②先解决至k46,然后进行至v,v7,主要用于终止处

㈡非常规解决①直接解决至I(用于结构内部)【与前面我讲的V……I是不同的】

②根音上二度解决V7/V……Ⅲ,类似

V7……VI

③向下属解决……IV,II7.在大调中,常为和声大调

PART 12 副属及副下属和弦及其解决(★★★★★★★★★★★)

概念:除主和弦外,与协和的其他给及三和弦构成属关系的和弦叫做副属和弦,构成下属关系的和弦叫做副下属和弦,而这些协和三和弦称副主和弦。

副属和弦解决:1,根音上四度进行,解决至副主,D/X……X

2,..............,......副主七和弦,D/X……X7,类似于II7……V7 3,根音上二度进行,类似于Ⅶ¨¨Ⅰ或者Ⅴ¨¨Ⅵ

副下属和弦解决:1,副下属进行至副主和弦,S/X……X

2,副下属进行至副属,S/X……D/X

3,副下属进行至副属,再进行至副主,S/X…D/X…X

PS:副下属与副属不同。副下属中如果副主是大三和弦,那么它就具有大调的性质,因此按照大调来做。反之按小调处理。

简单举例:b7 2 4即C 调中IV/IV (重下属)

5

2 5 b

3 b3

7 b3 1 1

5 1

6 6

C调V IV/V Ⅱ/VⅡ7/V(由于IV/V即c调的主和弦,为以示区别,因而临时降三级)

PART 13 属变和弦下属变和弦及重属变和弦

大调中有bII #II或者同时含这2样的属和弦,与小调中bII , bIV或者同时含有这俩样的下属和弦都叫做变和弦。

变和弦处理:

1,多做半音处理

2,和弦排列时,减三度通常被增六度代替

3,变和弦解决时,增六度或者减三度分别反向解决到八度或者同度。

PART 14 离调转调

离调的手段:

1,副调中的正格进行,D/X……X

2,.........变格进行,S/X……X

3, 完全进行,S/X……D/X…X

和声常识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正三和弦(Ⅰ Ⅳ 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 Ⅲ Ⅵ 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 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 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 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b,主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 V34

基本功能和声编配法

基本功能和声编配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最基本、最主要,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三个主和声:一级、四级和五级(Ⅰ、Ⅳ、Ⅴ)。 一级(Ⅰ)和声:他是和声中的主和声,也就是说,它是和声中的“老大”,他的作用是明确调性,给人一种钢硬、明亮的感觉,常用于音乐的开头、一句话的开头和音乐的结尾。(传统和声学中,开头和结尾必须用一级(Ⅰ),但现在的流行和声学中对此没有特别规定,所以也可以不使用,但我个人以为,最好还是用一下。)它被称作主和声 四级(Ⅳ)和声:它是和声中的下属和声,它是可以说是一个音乐中的领路人,让音乐从陈述一下子飞到高潮,它给人的感觉非常明亮、开放,有一种一下子飞起来的感觉,通常用在陈述与高潮的连接处,或音乐有明显变化的地方,并且在音乐需要大起大落时一般也用它,如果用它来连接五级(Ⅴ)就非常好听,让人有回味的感觉,四级(Ⅳ)到五级(Ⅴ)这个和声组在一句话的结尾常用到。它别称作下属和声 五级(Ⅴ)和声:它是和声中的属和声,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和声,他的作用是给音乐结尾,它的感觉是跟一级(Ⅰ)非常相像的,也是明亮、生硬的感觉,所以他对一级有倾向感,一般常用在一句话的结尾,另外,音乐得倒数第二和声一般也是他。(注意一下,传统和声学中,一句话里,四级(Ⅳ)可以到五级(Ⅴ),但五级(Ⅴ)不可以到四级(Ⅳ)虽然在流行和声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最好也不要这么编配,因为这样编配很难听,不和谐。)它被称作属和声 如果你能很好的用以上的三个主和声,那么你就可以给你喜欢的音乐配合声了,这是你迈出的第一步,可是,你会发现,长期只用这三个和声听上去会很死板、单调、不好听,于是,我们的副和声就出场了。 二级(Ⅱm)和声:它属于下属功能组,作用是代替下属和声,它与下属和声最大的不同就是四级(Ⅳ)和声给人的感觉是一下子飞起来,而二级(Ⅱm)和声给人的是向下滑的感觉,所以他在替代四级(Ⅳ)时一般用他的第一转位:“4 6 2”让他尽量的像四级,另外,二级(Ⅱm)也常跟在五级(Ⅴ)的后面,构成强进行,因此就出现了四级(Ⅳ)到二级(Ⅱm)再到五级(Ⅴ)这个非常好听的组合。(特别提醒一下,二级(Ⅱm)到五级(Ⅴ)这个强进行还可以换成二级七(Ⅱ7)到五级(Ⅴ),这样可以使音乐变得更加激烈、高昂,这个和声进程被称为“重属”。) 三级(Ⅲm)和声:这个和声很有趣,它既是主和声组的也是属和声组的,它的主要作用事柔化音乐,是音乐不至于那么生硬,如果把它看作住功能组的,它的作用就是代替一级(Ⅰ),因为一级(Ⅰ)虽然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主和声,但他过于生硬,这对柔和的音乐很伤美感,所以我通常有三级(Ⅲm)来代替它。如果把它看成熟功能组的成员,则是用来代替主属,常常在音乐的半句话中替代属,并且很好听。 六级(Ⅵm)和声:六级和声也是有两个功能组,它既属于主功能组,也属于下属功能组,这个和声的只要工作是搭桥,任何一个和声都可以通过它到另一个和声,如果你想不出用哪个和声,不妨试试它,它还有一个工作,就是代替主和声,因为很有可能连着许多小节

民族和声详解

1、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没有等同与西方的和声体系,就是说中国音乐作品中就没有和声的因素,传统中国作曲家就没有和声性思维,笔者认识一些民乐作曲家和戏曲作曲家它们都缺乏和声思维。如果站在中国音乐的立场上说就是我们根本不需要和声思维。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根本看不出来有任何和声性因素。所以所谓中国民族和声的问题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但现在由于西方音乐体系在国内的普及,我们的音乐思维也开始西方化了,并开始思考我们中国民族的和声问题,五十年代有一批音乐家在这个领域内做了不少研究,如樊祖荫、张肖虎、刘烈武等等都有著作来讲述这个问题,但他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一统天下,而且在许多中国音乐作品当中的应用并不十分广泛。所以我也将我的思考在这里与大家探讨! 2、先从和声的源头上说起:和声是从复调中发展而来的,而复调则是多声部思维的结果。在多声部思维这个层面上中外共同存在的,众所周知,中国的多声部音乐由来已久了,但中国的多声部并没有继续发展,而是停留在了横向的旋律的多样性上,所谓的多声部也只是支声性的变奏而已,其旋律主干只有一个,这样的多声部其实就是变奏的齐奏而已,所以在中国音乐的传统里,复调思维还略略的早于和声思维。 3、由于中国五声性音乐,所以在纵向上根本无法在每个音级上形成三度叠置的和弦,仅仅能在宫音上形成135及羽音上形成613这两个三度和弦,因此整个以三度叠置和声体系就无法产生。但由于支声复调手法的普遍使用,再加上以四五度为音程为主的旋律发展方式,所以,以四五度为音程基础的和弦顺理成章了,先是五度排列152、263、(37#4)、(415)、526、(637)、再看四度排列(14b7)、251、362、(4 b 7 b 3)、(514)、625、(736)这两个排列的和弦中不包括偏音的四度和弦完全重复了,共六个Ⅰ5152①、Ⅱ5263、Ⅱ4251②、Ⅲ4362、Ⅴ5526、Ⅵ4625、,其他和弦都出现了一个或两个偏音,因此这三个四度和弦就成了中国音乐体系中最常见的和声音响,算是中国特色和弦,剩下的包括偏音的四、五度和弦(37#4)、(415)、(637)、(14b7)、(4 b 7 b 3)、(514)、(736)有两个也重复了,这几个都是只有一个偏音,在剩下的都是包括两个偏音的四五和弦了。这些包括偏音的和弦,只要在转宫的条件下,就会成为不带偏音的和弦。 4、我们会发现:由此所产生的和弦的结构和音响特征完全一致,差别很小,连接起来没有紧张性与稳定性的变化,难以推动音乐向前发展,所以也无法形成和声体系。这样中国传统和声体系形成因素,几乎都全部覆灭了。 5、因此目前为中国音乐作品配和声的方法只能是用西方的方法来进行,就是仍然以西方的和弦以三度叠置为主,再用一些四五度和弦作为穿插或替换,并在声部连接时注意旋律的中国化(即避免小二度进行、及4、7的出现),这样就成为了当今中国民族和声的主要使用方法。举例说明:这个连接套路Ⅰ(135)—Ⅴ(572)—Ⅳ(461)—Ⅵ(613)—Ⅱ(246)—Ⅴ(572)—Ⅰ(135),变化方法:Ⅰ5(152)/Ⅰ(135)—Ⅴ5(526)/Ⅴ(572)—Ⅳ(461)—Ⅵ4(625)/Ⅵ(613)—Ⅱ4(251)/Ⅱ(246)/Ⅱ5(263)—Ⅴ5(526)/Ⅴ(572)—Ⅰ5(135)/Ⅰ5(152)两个和弦可以根据情况相互替代

调式的详解,定义,分类.和音程详解以及各调式和声功能的划分

[学习]调式的详解,定义,分类.和音程详解以及各调式和声功能的划分大调式大调式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大三和弦。 大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大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大调式的色彩。 大调式有三种形式: 1.自然大调是大调式的基本形式。 2.和声大调是降低自然大调中的第六级而成。其明显的特点是第四级与第七级的增二度 音程。 3.旋律大调将主音下行级进行时的自然大调降低第七级和第六级而成。 小调式小调式和大调式一样是由七个音组成的,其中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 小调式的主音和其上方第三音为小三度,因为这个音程最能说明小调式的色彩。 小调式也有三种形式: 1.自然小调是小调式的基本形式。

2.和声小调由升高自然小调第七级而成。因此和声小调的第七级音的倾向和大调一样尖 锐。为了区别和声小调与自然小调中第七音的不同,自然小调中的第七级音 被称为自然导音。和声小调和和声大调一样,其显著特点是第六级与第七级 间的增二度。 3.旋律小调由升高自然小调中的第六级和第七级而成,一般多用于上行,但在下行时也 偶尔使用。旋律小调下行时多用自然小调的形式,即将第六级和第七级 还原。 大小调式音级的标记和名称 第一级——主音(T)(相当于C大调中的Do) 第二级——上主音(下行导音)(相当于C大调中的re)

第三级——中音,在主音和属音之间(相当于C大调中的mi) 第四级——下属音(S),在主音下方纯五度(相当于C大调中的fa) 第五级——属音(D),在主音上方纯五度(相当于C大调中的so) 第六级——下中音,在主音和下属音之间(相当于C大调中的la) 第七级——导音,向上倾向于主音(相当于C大调中的ti) 大调各调关系大小调小调各调 大调式可以在任何音级上构成,因此除了没有升降号的C大调外,还有包含升音的七个大调和包含降音的七个大调。分别 是: C G(一升) D(两升) A(三升) E(四升) B(五升)升F(六升)升C (七升) F(一降)降B(两降)降E(三降)降A(四降)降D(五降)降G

和声的基本知识

和声的基本知识 关于和声基本知识的一些资料,适合音乐入门及和声提高,推荐。 1. 大小三和弦、大小调中的主、属、下属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体系的和声基础是三和弦,三和弦又以大小三和弦为最基本。三和弦是由三个音组成的,分别被称为根音、三音和五音。而和弦的性质,则是由根音、三音和五音之间的距离(及音程),来决定的: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大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小三度的,被称为“大三和弦”。根音和三音之间是小三度,三音和五音之间是大三度的,被称为“小三和弦”。 西方古典音乐(从16世纪以后),是以大小调为主的。大小调都各有三个最主要的三和弦: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分别是调内的i级、v级和iv级。我们看到,大调的主、属、下属是大三和弦。 小调的主、属、下属是小三和弦。 作为小三和弦的小调属和弦,当进行到主和弦时,感觉缺乏力量。原因是小调的vii级,到i级是大二度,没有向i级的强烈倾向。而大调的vii级和i级之间是小二度关系,有强烈的倾向。因此,西方传统和声,常常把小调的vii级音升高半音。升高后的vii级音和i级和大调一样,是小二度关系,被称为“导音”,(大调的vii 级亦被称为“导音”) 这样,小调音阶中的vii级就被升高了。这种小调音阶,vi级和vii级间是增二度,被称为“和声小调”。vii级没有升高的,被称为“自然小调” 。 这两种小调,在现代流行音乐中,都被广泛运用,而在西方古典音乐中,和声小调占绝对优势。 西方传统和声是建立在这样的进行:由主和弦开始,经过下属和弦,到属和弦,最后解决到主和弦上的。这个进行是西方传统和声的基础,所有的其它和声进行,都是这个进行的扩展和补充。其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下属不能直接接在属之后,这被称为功能倒置。 这是因为,西方古典音乐是建立在一种美学体系,及──力量不断增加,最后解决──的美学体系基础上的。属后直接接下属,被认为是解决到主和弦之前的力量衰减,因此不被接受。但现代流行音乐中,这种限制完全被打破。 我们的第一个和声公式:i-v-iv-v,后面可以接i级,或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其它可以接v级的和弦将在以后介绍。) 注1:“大小三和弦”是指和弦的性质,及这个和弦的特性是什么。而“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是指和弦 的功能,及在大小调中起什么作用。“i级、v级和iv级”是和弦根音的音级,及和弦根音在音阶中所占的位 置。 2. 增减三和弦和大调中的副三和弦 西方传统和声体系中,除了大小三和弦外,增减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增三和弦是由两个大三度叠置而成。减三和弦是由两个小三度叠置而成。 在大小调中,除了主、下属和属以外,其他音级上的副三和弦也是很常用的。大调上的副三和弦的性质分别为: ii级:小三和弦。iii级:小三和弦。vi级:小三和弦。vii级:减三和弦。 i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vi级三和弦,由于和iv级三和弦有两个共同音,有下属的功能倾向,因此也被归为下属和声组。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

“多调式结构中的和声,复功能和声中的调式” ---德彪西《大提琴奏鸣曲》一、三乐章中的二重性特征 苟琦 摘要 调式与和声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历来都是传统分析视野下的研究课题。从和声中提炼出调式音级构成旋律,或用和弦序进的方式支持旋律的调式调性,是作曲家创作时所遵循的理论依据,其成为调性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两大核心因素。随着创作风格、流派的转型和作曲家个性的发挥,当有调性音乐及和声语言逐渐走向复杂化,由于调性的扩展所形成的多调性叠置和对峙,传统和声的功能性逐渐也被色彩性所取代,和弦结构本身的构成方式也发生了变异。这些创新与发展的技术虽没有逾越调性音乐的范畴,却在拓展其极限性写作的界限。在这种进化的观点指引下,笔者以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调式与和声的技法特征为研究线索,论证在半音化主导思维控制下,调式与和声在结构布局中的纵横结合关系所展示出的二重特性。这种二重特性主要体现在旋律的横向多调式与纵向和声的多调式结构上。即:旋律的调式调性与和声相互作用下的多调式叠置是本曲主要技术手段。 在20世纪上半叶十二音和无调性盛行的写作风格背景下,这首作品被学术界公认为保留了古典主义的传统特征,又融合了德彪西本人的印象主义风格。我们可以从其中复合功能和弦的使用、旋律调式与和声的相互反配、高位调与低位调的半音化调性交织以及平行和弦的应用等几方面觉察到其与传统因素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不失其新意。基于这种观念,笔者选择的研究视角既兼顾传统的和声分析方法,又结合20世纪以来基本理论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以及借鉴申克式思维分析理论就上述技法的运用为依据,论述二重特性在德彪西这部作品中的结构意义。 关键词:调式交替;复合功能和声;多调式叠置;结构布局;半音化思维;二重性特征 众所周知,20世纪本身就是音乐语言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各种风格和流派呈现出有如万花筒般的光彩。德奥体系中,勋伯格创造性的“十二音技法”以及接踵而至的序列音乐已经完全瓦解了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小调体系,音乐写作的纯理性化“数控思维”展示着作曲家严谨的创作态度。而调性音乐体系虽然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境地,但并没有因此而搁浅,不少作曲家也在挖掘着各种可能性,使之既保持着与古典主义传统的密切联系,又无不体现着作曲家本人的创作个性。法国两个印象主义大师德彪西和拉威尔在世纪之交音乐语言动荡的年代,创造性地运用了全音阶、五声性音阶、平行和弦、附加音和弦、高叠和弦、复功能和声等技术,而这些又没有脱离调性音乐的广义范畴,在他们大部分作品中,调性还是作品中重要的核心因素。因此笔者研究的这首德彪西《d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尽管各部分调性呈现出游移不稳定或者双调性等特征,并伴随着和声语言的多样性,但总体来说对于控制曲式结构和乐思发展的主导思维依然是围绕在主调性(d小调)上建立并展开的。基于这种观念,作品中调性在各个结构位置上的布局以及在局部多调式叠置的纵向结合手法,将在接下来具体论述。 在近现代作曲理论中,“半音化”越来越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与青睐,重点体现在调性布局与和声进行上,这也是区别于古典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曲的第一、三乐章,在主导

音乐知识-流行音乐和声学(九) Read me

学习音乐的朋友们都知道,和声是最为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实力的象征,和声配得好,会让自己的音乐从平凡中脱颖而出。很多朋友们苦于不能很快和很好地给自己的旋律配和声,在编曲的时候往往用自己的方法试验和声,找不到头绪。还有的朋友们去求助于一些网络的网友们的经验,或者求助于教条的和声学教科书,大都没有帮助,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一个针对流行音乐,流行歌曲的一整套行而有效的理论作指导,而且缺乏必要的配和声的经验,不知道哪些和弦进行和和弦套路是科学的,有效的。 本教程是基于时下最权威的流行音乐和声理论而做出的,由音乐学院的教授和同仁们所总结出的基本规律,该规律可以归纳为“和声序进关系法则”和“干线支线进行法则”,两者是相互结合的,其归纳出了绝大多数的流行音乐的和声现象。读者一旦掌握和领悟了该套理论,一定会有拨云见日的感觉。 本教程是视频教程,本教程的重中之重不在于软件操作,而在于和声编配理论和和声编配实战过程,因为读者一旦掌握了和声本领,相信应用到软件操作中不是难事,不讲解软件操作,使得本教程内容皆为浓缩的精华,主讲人在讲解理论后会实际地实时地讲解演示和声进行和和弦套路,并实时地当场编配这些和声,应用这些和声于不同的旋律,相信朋友们一定会大开眼界。 本教程可作为单独的教程学习,也可以作为流行音乐和声实战教程这一系列的第五大拓展部分。本教程是前面三个扩展教程的重要后续扩展,是相并列的。前面讲解的是和弦纵向替换法,从本教程开始,

讲解和弦横向扩展法,并且重点讲解了变化音和声的编配方法,即副调和弦离调法,举了大量的实例。 本教程时长约1小时45分钟,所选的例子为精心挑选,并且讲解涉及到必要的乐理和和声知识,以及编配和声的经验。本教程分为4部分,如下: 01:回顾前面的教程。讲解和声横向扩展法中的到副调的离调,以及副调属和弦插入法和副调的正格进行。举了大量的实例,讲解和声为什么这么配。 02:讲解副调下属和弦插入法,和副调的变格进行。举了大量的实例,讲解和声为什么这么配。 03:讲解副调的完全进行。举了大量的实例,讲解和声为什么这么配。 04:讲解副调的半成进行,阻碍进行,连续的副属七和弦,以及到变化音的离调。举了大量的实例,讲解和声为什么这么配。 本教程虽然是讲解和弦的横向扩展,但是在教程中经常性地对基础篇教程以及扩展(一)~(三)的纵向扩展做了必要的复习和融合,所以本教程是前面所有教程的融合。本教程着重讲解了副调扩展法,因此涉及到众多的变化音和声,非常富有色彩,也比较难以掌握,但是是高级和声课的必经之路,相信学习过后会对变化音和声认识更多,也更加能驾驭变化音和声。

流行音乐和声教程

流行音乐和声教程 本教程的目标是教授为歌曲配和弦,分析流行音乐中和弦的使用及规律。作曲是无法教授的,但配和弦是可以教授的,而且它会对你的作曲有很大帮助。事实上,真正的作曲应当是和弦与旋律一起写出的。 任何一首歌曲如果采用不同的和弦,即使旋律一样,听起来感受绝不一样。本教程主要针对流行音乐,(其实流行乐中的许多手法完全是古典的)采用字母标记和弦手法,比较直观。 第一章和弦新论 传统和声学把所有的和弦都归为三度关系来解释,并且力求和声进行的完美和规范。但是现代流行音乐特别是爵士音乐的和声已经高度复杂化和自由化,三度叠置虽然仍是和弦构成的基本原则,但已不是重要的解释手段。这年头可以这样说:把几个音合在一起发音就构成和弦。和声的进行是否规范属于次要问题,平行五,八度的错误基本上不予考虑。唯一的准则是:听起来是否舒服,到位。爵士音乐中复杂的加音和弦几乎使你分不清和弦的功能性,布鲁斯和弦同名大小调搅和在一起,莫名其妙的模进进行很难用经典的和声理论来解释。我们现在就进入现代和弦的奇妙世界。 第二章和弦标记 本教程采用字母和弦标记法来表示和弦。这是流行音乐中通用的标记法,把它和级数标记法结合使用会感到很方便,能使你很透彻地领悟到不同调的和弦的相互微妙的关系,好象你的脑子里就有一张和弦表。下面我们就来熟悉这个标记法。 1、大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大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小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来表示,如DO,MI,SOL和弦用C表示,FA,LA,DO和弦用F表示,降MI,SOL,降SI就用Eb表示,升FA,升LA,升DOL用F#表示。 2、小三和弦:根音与三音是小三度,三音与五音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小写m表示,如RE,FA,LA和弦用Dm表示,MI,SOL,SI和弦用Em表示,降MI,降SOL,降SI用Ebm表示。 3、增三和弦:根音与三音,三音与五音都是大三度,用根音的大写英文字母音名加上aug或加一个“+”。如DO,MI,升SOL和弦表示为Caug或C+,FA,LA,升DO和弦表示为Faug或F+。

和声分析法

和声分析法 PART 1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 Ⅳ:下属功能“S” 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 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 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 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 k4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 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 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 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㈠ 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 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㈢ 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㈣ 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 PART 8大小调的完全功能体系及和声大调 主功能组:ⅠⅢⅥ 下属功能组:ⅡⅣⅥ

和声学教程

和声学(NBT理论教材) 声明:本和声教程以流行音乐的现代和声应用为主论,与传统和声学悖逆与反叛的部分,敬请音乐学术人员见谅,并予以亲善指导。谢谢! 第31讲—三和弦与四部和声(谱例讲解) 大三和弦-大三度(1-3)+小三度叠置(3-5),具有坚定的声响效果。-协和和弦。 小三和弦-小三度+大三度叠置,具有柔和温暖的声响效果。-协和和弦。 减三和弦-小三度+小三度叠置,具有压抑的声响效果。-不协和和弦。增三和弦-大三度+大三度叠置,具有外扩倾向的声响效果。-不协和和弦。 四部和声-三和弦经常加一个和弦中重复音来构成四个声部,1音,三音,5音都可以作为重复音,常见的为旋律音+三和弦;根音+三和弦。排列法—密集排列-流行音乐中以密集排列为主,1/和弦三个声部可以与旋律音构成四部和声,可以重叠;2/与根音构成四部和声,根音声部在流行音乐中往往用低音乐器来演奏,所以根音与三和弦的三个声部具有八度以上的音程的距离,甚至到3个八度的程度。密集排列法往往以某一内声部的应用为常见。 开放排列-在流行音乐中,常以织体和声形式应用。比如,贝司,吉他,电钢琴,弦乐声部,人声声部等的织体和声形式。

各级的原位三和弦-谱例。 功能属性—1/主功能组:1级主和弦,为调式稳定的唯一和弦;3级和弦,6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主功能,常用在主和弦后面,或代替主和弦用在乐句的句首位置。偶尔也用在句尾。 2/下属功能组:下属和弦(半稳定),大调中的2级和弦,6级和弦,7级和弦;小调中的2级和弦,6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在下属和弦的前后(注:在下属和弦作为半终止的时候不能用在后面),或代替下属和弦单独用于过度。 3/属功能组:属和弦(半稳定)。3级和弦,7级和弦。作为辅助性的,在属和弦的前面(注:不能用在属和弦后面),或代替属和弦单独用于过度。 第32讲—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正三和弦-各调式的主和弦(稳定和弦),下属和弦(半稳定和弦),属和弦(半稳定和弦)。 功能与连接应用-在一个乐句结构内作为主要的和声来应用,往往用在句首和句尾,起着调式的稳定作用。 副三和弦-各调式中2级,3级,6级,7级和弦。不稳定和弦。其中减三和弦为不协和和弦。 功能与连接应用-在一个乐句结构内以辅助和声的形式应用,常在其属性的正三和弦的前后,作为辅助;也经常代替其属性的正三和弦,独立应用,但一般在不重要的位置上。

中国风味和声

第七章实验 现在,要试试看这套和声的可用性,而且也要品味一下,以这套和弦所配置出来的和声有什么韵味》它是否能表现出中国的风格?若用这套和弦,它是否能将中国音乐带进一步,以迎向世界乐坛的趋势,作更广阔的发展? 请容先将这套和弦列于下方: 为了便于表达,特将和弦的转位依如下的方式表示出来: 以宫和弦为例: 则商和弦为:则徵和弦为: 其余的和弦以此类推。 在实验之前,先要说明以下的两个认知: 一、尽量保持和弦的原形或简易的四声部配置,因为既然是实验和弦的效果,最好就不以写作的技巧,进行的方法对其多做处理,因为技巧方法越少则其被雕琢的程度也就越少,则其真正的效果也就显露的越多。就像烹饪一样,作料越少则显露的原味越多。因此,在此的实验完全以单纯的和弦原形或以四声部的配置来处理。 二、表现中国音乐的风格,其效果的表达是在于横线进行的旋律感;使以五要音二次音构成的七声音阶所做成的旋律的进行来表达;而纵线的和声则为以对位(复调)做成了旋律的支持者。因此写作中国音乐该使用的手法,应该是以对位(复调)的技巧写作复音的多旋律方式。这是中国作曲家所不能不察的。

但在此的实验却仍不以对位的复调音乐进行。因为复调的旋律感会抢夺或冲淡和声的效果;因此既然是和弦效果的实验,那么,就让它完全无掩饰的,完全表现于纵线的和声效果吧!因此在这儿仍以和声的方法来配置。 这样实验出来的和弦,若是确定其具有中国的风格,则以此和声为骨干,再以对位(复调)的方法写成中国的音乐,将获得极佳的效果。 好,现在就来进行实验吧! 第一节三个主要和弦 在中国的音阶中依其特性,是以宫和弦、徵和弦与商和弦为三个主要的和弦: 依照前方我们对中国音阶的分析,徵和弦具有“属和弦”的性质,它是宫和弦的“属和弦”,但这个徵和弦也具有“主和弦”的性质,因中国音阶赋予它成为音阶中的第二个主音。因此,它是主、属的双性和弦。(注一)这样说来,我们就已很清楚商和弦的地位了,它是徵和弦的“属和弦”。 这三个和弦表明了中国音阶的特色。 它们三者的关系: 宫接徵或徵接宫是主、属或属、主的连接。 徵接商或商接徵也像是主、属或属、主的连接,我们可解释这个徵为第二主音,那么商则是它的属了。 若宫接商,再接徵,其效果正如:下属——属——主的连接,效果也极佳。 因此,宫接商好,但若是商接宫,则两者的距离就远了。若为本位,音响欠佳。 现在选一首小曲——一首宫调的民谣:枣骝马,以这三个和弦,将其配置和声:

和声重点总结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 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 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I,I6+V7 c,属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㈢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 第一课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 和声学,是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不仅是掌握多声部音乐写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在于通过和声学的学习来观察西方多声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逻辑,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归纳出来的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多声部理论基础。因此,和声学的学习不仅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事演奏、演唱、音乐普及教育专业包括与音乐有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 1、和声与和声学的概念:和声(Harmony)是由若干音有机地构成不同结构(包括相 同结构)、不同位置或不同属性的和弦(Chord)或和音,这些和弦或和 音连续运动而产生的多声部现象,即为和声。 和声学是研究和弦的构造、序进和运用、它们的风格特征以及和声在构 成曲式和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Four part writing)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 中最常用的声部(Part)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它 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 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 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 (Soprano)、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Alto)、次中音部(也 常称为男高音声部)(Tenor)、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Bass)。 谱例1、 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

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Outer parts);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声部”(Inner parts)。 3、各声部的音域(Range):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围。 各声部的音域大致如下: 谱例2 在谱例2中我们看到的全音符是各声部的正常音域;实心的音符是各声部的极限音只能在特殊条件下,短时间使用这些极限的音。 4、重复音的原则:三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必然要重复和弦中的某一个音,目前重复音的原则是这样规定的,只允许重复和弦的根音,其它音暂时不得重复。请参见谱例1中和弦重复音的现象。 5、旋律位置的概念:高音部,也就是女高音声部为旋律声部,和弦中的某个音在旋律声部出现,我们称之为旋律位置。 三和弦有三种旋律位置,即和弦的根音在高音部出现,为根音旋律位置(Octave position);和弦的三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三音旋律位置(Third position);和弦的五音在高音部出现,为五音旋律位置(Fifth position)。 谱例3 6、和弦排列法:和弦排列法(Chord spacing)是指和弦在纵向排列时,各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在原位的三和弦纵向排列时有两种排列的方式。 ①密集排列法:密集排列法(Close position)为上方三声部中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在四度以的(含四度)的排列方式,为密集排列法。也就是说,上方三声部中的相邻声部是相邻和弦音的状态。

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

刚看完斯波索宾《和声学教程》,发总结一篇共飨 ★调号 # ## ### #### ##### ###### G-e D-b A-#f E-#c B-#g #F-b b bb bbb bbbb bbbbb bbbbbb F-d bB-g bE-c bA-f bD-bb bG-be ★转调音程和调号的关系 ↑小二↑大二↑小三↑大三↑纯四↑增四↑纯五↑小六↑大六↑小七↑大七bbbbb ## bbb #### b 6个调 号# bbbb ### bb ##### ↓大七↓小七↓大六↓小六↓纯五↓增四↓纯四↓大三↓小三↓大二↓小二 ★属七和弦 S D7 T K D7 T S K D7 T T D34 T6 ★下属七和弦 {T, T6, K, S, SⅡ}-SⅡ7-{ D, T, D7 } ★导七和弦 {T, S, D, D7, SⅡ7, TSⅥ}-DⅦ7-{ T, D7 } DⅦ7的功能内解决:DⅦ7-D56-D34-D2-D7 DⅦ7之间的经过和弦:DⅦ7-{ T组,D组, S组}-DⅦ7 DⅦ34(4 6 7 2)有下属功能 ★属九和弦 { S, SⅡ, SⅡ7, T, K, D7, D }-D9-{T, D7} ★下属九和弦 SⅡ9-{ D7, D9, SⅡ7 } ★副七和弦 T7 DTⅢ7 S7 TSⅥ7(用于模进) 进行到下方五度的三和弦或进行到该级上的七和弦 T7-{ S, S7 } DTⅢ7-{ TSⅥ, TSⅥ7 } S7-{ DⅦ, DⅦ7 } TSⅥ7-{ SⅡ, SⅡ}

★重属和弦(升高IV) 在序列[2-#4-6-1-3(b3)]上随意截取形成: DD,DD7,DD9,DD9,DDⅦ,DDⅦ7 { S, SⅡ, SⅡ7, S7, T, TSⅥ}-DD-{ D, K, D7, DⅦ7, D9, sⅡ7 }★变音重属和弦(含增六度) b6-1-#4(亦可在1和#4之间增加2,b3或3) { T, S组, DD }-变DD-{ K, T46,(D)} X-变DD-X6(辅助) ★大调变音属和弦 变属和弦:#5D, b5D, #5D7, b5D7, #5D9, b5D9 变导和弦:#3DⅦ, b3DⅦ, #3DⅦ7, b3DⅦ7 重要的有:#5D, #5D7, b5D7, #3DⅦ7 {D, SⅡ, SⅡ7, DD, T6, S, 变DD}-变D-T 阻碍中止:b5D7-降Ⅵ级(tsⅥ), ★小调变音属和弦(仅用于和声小调) 降Ⅱ级:b5D, b5D7, b5D9,(3-#5-b7-2-4) 降Ⅳ级:b7D7(3 #5 7 b2), b5DⅦ(#5 7 b2) 降Ⅱ,Ⅳ级:b57D7(3 #5 b7 b2), b57DⅦ(#5 b7 b2) {D, sⅡ, sⅡ7, DD, t6, s, 变DD}-变D-t ★那不勒斯和弦(N6, N, N7) N6(小调:2 4 b7, 大调:4 b6 b2), N(小调:b7 2 4, 大调:b2 4 b6) N7(小调:b7 2 4 6, 大调:b2 4 b6 1) 用于小调:{t, tsⅥ, sⅡ, s, dtⅢ}-N6 用于大调:{tsⅥ, dtⅢ}-N6(交替大小调和弦) N6-{K, D, D7, T(t)} N7-{变D, 变D7, 变DⅦ7, 变D9} s-N, tsⅥ-N N-{D, D7, DⅦ7, D9} ★大调变音下属和弦(#1SⅡ56:4 6 1 #2, 相当于下属调的属七和弦) T-#1SⅡ56-T([4 6 1 #2]-[1 5 1 3]) ★用同主音小调复杂化的大调 t=b3T, s=b3S, sⅡ=b5SⅡ, tsⅥ=b1b5TSⅥ, d=b3D, dtⅢ=b1b5DT Ⅲ, dⅦ=b1DⅦ(逢3 6 7便降) ★用同主音大调复杂化的小调 T=#3t, D=#3d, DTⅢ=#1#5dtⅢ, DⅦ=#1dⅦ, S=#3s, SⅡ=#5s Ⅱ, TSⅥ=#1#5tsⅥ(逢1 4 5便升) 交替大小调常用进行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

和声很全面的知识,转一个老师的,大家一起看看吧。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 正三和弦(ⅠⅣⅤ) 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 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 T……D D……T (正格进行) T---S S---T (变格进行) D---S (错)反功能 重复音:正三和弦(Ⅰ Ⅳ 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副三和弦(Ⅱ Ⅲ Ⅵ 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 四六和弦重复五音 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 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 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 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 ②避免和声切分 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 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 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 ⑥注意隐伏五八度 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 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 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 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 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 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

∴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 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 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 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 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 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 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 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 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 I6……V46……I I……V46……I6 IV6-……I46……IV6 主音持续时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 属音持续时V……I46……V 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 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 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 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 b,主 I,I6+V7 c,属 V,V6+V7 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 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 ㈡V56 —I V2—I6 V34 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

浅谈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和声编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4761508.html, 浅谈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和声编配 作者:柳京岑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35期 【摘要】本文分析了关于中国钢琴改编曲的和声编配的方法和原则,意在帮助钢琴学习 者在今后学习弹奏中国钢琴改编曲时,能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乐曲所传达的画面感和意境,向世界传递出属于中国特色的古风魅力。 【关键词】钢琴改编曲;和声编配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35-0065-01 据有关史书记载, 1600年,来自意大利的著名传教士利玛窦把一架古钢琴作为贡品进献给万历帝,虽然早期在我国流传面不广,但在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经过二次鸦片战争,清朝被迫打开国门,各国列强蜂拥而入,在华的洋人数、洋教堂、洋学堂也越来越多,一些中国人也开始走出国门,使得钢琴在我国逐渐流行起来,并愈加普遍。而随着钢琴来到我国的 最早一批钢琴演奏曲,是当时西欧流行的诸如巴赫、海顿、贝多芬等大音乐家的作品。所谓入乡随俗,钢琴在我国立足之后,随即出现了一批进步音乐家,他们开始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 中国钢琴曲按分类来说,基本上可分为自创曲和改编曲两大类,自创曲自不必说,根据一定的乐曲写作规则和技法,融入作曲家的想法而创作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钢琴曲。而改编曲是作曲者根据我国现有的传统乐曲,为了使其更好的在钢琴上展现出来而改编的乐曲形式,要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传统乐器改编曲、民歌小调改编曲和戏曲改编曲。而在这几类中普及度较高的、数量最多的、改编较为成功和成熟的作品则是由我国传统乐曲改编而来的,像我们非常熟悉的《百鸟朝凤》《平湖秋月》《夕阳箫鼓》等等都是此中的精品。 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文化大国,且不说原始社会就出现的骨笛骨哨,在战国时期的那一曲《高山流水》已弹奏出令人动容的知音之情。我国古曲最大的特征就是以单声部旋律居多,并能充分发挥出乐器的音色魅力,且在每一首流传下来的乐曲中都宣扬着作者的高尚情节。所以改编此类作品最重要的是解决单声部旋律的和声编配问题,使之符合钢琴的弹奏与表达,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和演奏经验,大致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则。 一、伴奏和声以快速连续跑动乐句为主 我国传统乐曲所表达的多是文人志士的远大理想,也有描述自然风光,更有传递个人喜怒哀乐之情的,因此,在为作品选择和声时需要伴奏既能衬托主旋律的音韵美,又能展现作品本身所传达出的优雅、清高之感。在众多改编曲中,由左手承担的伴奏部分里,作曲家使用最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