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办公大楼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办公大楼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办公大楼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办公大楼大数据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大厦信息化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系统概述 (4)

1.1 系统概述 (4)

1.2 设计原则 (4)

1.3 设计依据 (5)

第2章系统详细设计 (7)

2.1 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7)

2.1.1 系统综述 (7)

2.1.2 硬件部分技术及子网的划分 (9)

2.1.3 网络平台软件设计 (47)

2.1.4 网络安全设计 (61)

2.2 前端子系统 (78)

2.2.1 高清监控点组成 (79)

2.2.2 高清特点 (79)

2.3 存储子系统 (83)

2.3.1 编码压缩能力 (83)

2.3.2 压缩编码特点 (84)

2.4 解码子系统 (86)

2.4.1 数字矩阵工作方式 (86)

2.4.2 数字矩阵功能 (87)

2.4.3 数字矩阵优势 (88)

2.5 管理平台 (89)

2.5.1 中心服务模块 (92)

2.5.2 存储服务模块 (94)

2.5.3 流媒体服务模块 (96)

2.5.4 电视墙服务模块 (97)

2.5.5 报警服务模块 (99)

2.5.6 配置客户端模块 (100)

2.5.7 操作客户端模块 (105)

2.6 产品清单 (112)

2.7 产品选型 (112)

2.7.1 DS-2CD4535FWD-I(Z)(H) (112)

2.7.2 DS-2CD4A35FWD-IZ(H)(S) (123)

2.7.3 DS-2DF7296-A (134)

2.7.4 IS-VSE2326B-BBC服务器 (146)

2.7.5 DS-6408HD-T (151)

2.8 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 (156)

2.9 OA办公系统 (160)

2.9.1 系统设计理念 (160)

2.9.2 系统应用价值 (169)

2.9.3 需求分析 (172)

2.9.4 系统总体设计 (179)

2.9.5 功能应用设计 (187)

2.9.6 移动办公应用 (215)

2.9.7 系统安全体系 (227)

2.10 UPS供电系统 (248)

2.10.1 设计概述 (248)

2.10.2 方案设计 (248)

2.10.3 施工工艺 (262)

2.10.4 产品选型 (270)

2.11 工艺平台及设备 (272)

2.12 综合布线 (274)

2.12.1 需求分析 (274)

2.12.2 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 (275)

2.12.3 产品选型 (281)

2.13 综合体智慧云解决方案 (296)

2.13.1 设计原则 (296)

2.13.2 标准和规范 (297)

2.13.3 方案概述 (298)

2.13.4 综合体智慧云方案设计 (300)

2.13.5 推荐部署和选型 (338)

2.13.6 子方案亮点 (343)

2.14 装饰装修工程 (344)

2.14.1 设计理念 (344)

2.14.2 功能设计 (344)

2.14.3 空间布局设计 (346)

2.14.4 装饰装修工程建设 (349)

2.14.5 施工工艺 (358)

第3章施工组织设计 (377)

3.1 工程概况 (377)

3.2 劳动力计划、主要设备材料、构件的用量计划 (384)

3.3 施工进度计划及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386)

3.4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394)

3.5 专项工程施工方案、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及技术措施 (408)

3.6 安全、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485)

3.7 项目管理班子配备 (500)

3.8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509)

3.9 施工配合及施工界面的划分 (533)

第4章售后服务计划 (545)

第1章系统概述

1.1系统概述

本项目为XXX办公楼安防监控系统建设项目,为保障办公楼及周边的安全保障,建设本系统。

1.2设计原则

1. 先进性

本系统采用先进的、具有前瞻性的视频监控技术,包括130万像素数字高清技术、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视频海量存储和高效检索技术和视频智能分析技术等。同时采用先进的综合视频管理平台,借鉴海量多媒体资料管理系统的经验和技术,不仅实现对高清视频的统一管理,还应实现整个系统设备的运维管理,以及各类视频综合智能化应用。

2. 可靠性

系统设计、设备选型、调试、安装等环节都严格执行国家、行业的有关标准及公安部门有关安全技术防范的要求,贯彻质量条例,采用稳定、可靠的技术设备,确保系统级别的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满足7×24小时、全年365天的全天候长期稳定运行。

系统中核心的数字高清编码阵列、存储设备、重要的服务器及后台服务软件等,支持掉电恢复后设备及软件自动恢复正常连接、断网或网络风暴恢复后设备及软件自动恢复正常连接,启动过程无需过多人工干预。

3、安全性

系统传输采用专网,充分利用光纤资源,保证视频信息、控制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和畅通,避免采用互联网和VPN进行传输。同时设备接入、传输采用加密技术,提供网络非法入侵保护和避免信息非法被窃取。

4. 开放性

高清数字摄像机、高清编解码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及软件平台等均应采用开放式的产品或架构,能够提供完整的SDK、API 等二次开发环境,并须提供SDK、API等的源代码及数据结构、开发文档,并交由独立第三方进行验证,满足构建统一的视频管理及应用平台的需要。

5. 易管理性、易维护性

前端设备支持远程升级和远程故障排除功能,维护便捷,降低系统运维管理成本。同时可自动检测系统中任何一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并示出详细参数,以辅佐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判断和解决问题。

采用稳定易用的硬件和软件,完全不需借助任何专用维护工具,既降低了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费用,又节省了日常频繁地维护费用。

1.3设计依据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ITU H.26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34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 50395)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版)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7—2001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2887—2000)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制指南》GB9385—88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

《信息技术互连国际标准》(ISO/IECll8 D 1-95)

《信息技术、软件包顾量要求和测试》(GB/T 17 5 —1 9 9 8) 《软件维护指南》(GB/T14079-93)

《民用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GB8898-2001)

第2章系统详细设计

2.1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2.1.1系统综述

2.1.1.1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本项目的网络因为要实现网络互访,展示企业产品,打造企业形象、利用互联网宣传,所以数据非常重要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最高。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

2.1.1.2项目建设实现的主要功能

xxx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电子邮件(E-MAIL)、WEB浏览、在线信息发布、在线信息咨询与反馈、数据库查询、分布式数据存储、容灾备份、信息共享、视频会议、网络电话、虚拟专网(VPN)、安全防护等功能。

2.1.1.3项目建设的主要原则

⒈先进性

我公司在此方案中的各个部分推荐符合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形势,既有先进技术又发展成熟,并且是各个领域公认的领先产品,使新建的网络计算机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今后技术发展和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先进的应用服务器。高速转发的网络交换机。高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高安全防范的硬件防火墙。

⒉实用性

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将以满足xxx网络应用系统的需求,同时考

虑今后信息量的增加为基点,从主机CPU的处理能力、硬盘的空间、网络交换机的扩展槽等多方面做到系统的实用性。

⒊可扩充性

在发展迅速的信息领域,应用环境、系统的硬件或软件都会不断地加以更新,因此,系统的可扩充性以及前后兼容一致性十分重要。本方案的设计,硬件/软件是建立在广泛的可升级基础上。

⒋开放性

各种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及产品均符合国际和工业标准,并可提供多厂家产品的支持能力。系统中所采用的所有产品都要满足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是开放的可兼容系统,能与不同厂商的产品兼容,可以有效保护投资。

⒌安全保密性

随着Internet/Intra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愈来愈突出,已成为本世纪初的一大技术热点。黑客技术的公开和有组织化,以及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受到攻击的威胁越来越大。网络入侵往往是由于自身固有的漏洞引起的,我们将通过VLAN技术、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列表技术,多角度多层面的设计系统的安全体系结构。

⒍可管理性

在分布式计算机的环境中,可管理性已成为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使网络管理人员只在网络管理中心就能对全网络的设备进行管理和配置。

⒎经济性及投资保护

性能价格比是我们在本方案中充分考虑的因素。投资保护不仅仅是对设备产品等,更应该是对人和知识的保护。我们将充分保护用户的现有网络结构和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在现行系统平滑升级的同时,进一步充分使用现有的各类二级、三级网络设备,使其继续发挥其功能作用。

2.1.2硬件部分技术及子网的划分

2.1.2.1项目建设需求

本项目的网络因为要实现网络互访,展示企业产品,打造企业形象、利用互联网宣传,所以数据非常重要其性能、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最高。因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

本项目的网络划分为北京总部,上海分部,重庆分部。总共有500个节点,北京有300个节点,划了16个vlan。上海分部有100个节点。划了8个vlan,重庆分部有100个节点,划分了8个vlan。

北京总部为公司中心,涉及到核心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接入层交换机,

公司需要时刻关注市场信息以及公司网上的情况,因此冗余性的考虑也是必须的,可使公司不会因为单点的故障而无法了解市场信息息

2.1.2.2网络技术选择

局域网的基本拓扑结构大多为二级/三级星形结构。例如:在大楼的环境,每个布线间会有交换机提供网络端口与终端工作站相连,并

采用高速的上联端口连接骨干中心的高端交换机,同时也采用高速的主干链路上连数据库服务器。由于是星形结构,越往中心的主干链路,其带宽就越高,因为末端的工作站流量都汇集在主干来传输。

目前的局域网络主干传输技术以千兆以太网为主,接入采用快速以太网方式.

2.1.2.2.1快速以太网技术

100 Base-T快速以太网是由10 Base-T以太网标准发展而来的,是现行的IEEE 802.3标准的扩展,标准为IEEE 802.3u。100 Base-T使用现有的IEEE 802.3媒体访问控制(MAC)层,在100 Base-T的MAC 层中,仍然采用CSMA/CD媒体访问协议,信息包的传输率比10 Base-T提高了10倍(即将每个数据位的传输时间压缩了10倍)。由于MAC被定义成与速率无关,因此,100 Base-T的数据帧格式、数据帧长度、差错控制等均与10 Base-T相同。并且同样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不需对工作站的以太网卡上执行的软件和上层协议做任何修改,就可使局域网上的10 Base-T和100 Base-T站点间互相通信,不需要任何协议转换。(对于原来使用5类双绞线连接的网络,只要更换网卡和集线器,就可平滑地由10 Base-T升级到100Base-T。但100 Base-T网络不支持同轴电缆。)

100 Base-T支持多种网络通信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10 Base-T网络的电缆技术可以沿用。100 Base-T标准包括3种媒体标准:100 Base-TX、100 Base-T4和100 Base-FX。

(1) 100 Base-TX

100 Base-TX传输媒体可以采用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RJ-45接口与10 Base-T中的连接方法一样,占用其中的2对绞线(即1—2、3—6)。传输媒体的最大网段是100米,可以使用2个中继器,但100 Base-TX网络的最大跨距为205米(中继器之间的最大电缆长度是5米)。

(2) 100 Base-T4

100 Base-T4是一个4对线系统,传输媒体采用3类、4类、5类无屏蔽双绞线UTP的4对线路进行100Mbps的数据传输。其中3对双绞线用于数据传输,1对用于冲突检测。媒体段的最大长度为100米。100 Base-T4也使用RJ-45接口,连接方法与10 Base-T相同,4对线(1—2、3—6、4—5、7—8)一一对应连接。但在10 Base-T系统中仅用了其中1—2、3—6两对,一般在布线时4对线都会安装连接。对于原来用3类线布线的系统,可以通过采用100 Base-T4把网络从10Mbps 升级到100Mbps,无需重新布线。

(3) 100 Base-FX

在100 Base FX环境中,一般选用62.5/125μm多模光缆,也可选用50/125,85/125以及100/125的光缆。但在一个完整的光缆段上必须选择同种型号的光缆,以免引起光信号不必要的损耗。对于多模光缆,在100Mbps传输率,全双工情况下,系统中最长的媒体段可达2km。100 Base FX也支持单模光缆作为媒体,在全双工情况下,单模光缆段可达到40km,甚至更远,但价格要比多模光缆贵得多。在系统配置时,可以外置单模光缆收发器,也可以在多模光缆收发器的连接

器上再配置一个多模/单模转换器,以驱动单模光缆。光纤接口仍然采用MIC、ST或SC光纤接口。

100 Base-T快速以太网技术与产品推出后,迅速获得广泛应用。同样,它既有共享型集线器组成的共享型快速以太网系统,又有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构成的交换型以太网系统。100 Base-X还支持全双工以太网技术。

在100 Base-T网络实际应用时,为了能与传统的10Mbps网络方便地互连,在标准中增加了10/100Mbps速度自动协商感应功能,使得10 Base-T和100 Base-T的适配器可以自动感应传输的操作模式,采用与另一端设备所支持的最快的传输速度。在支持这种自动协商功能的10/100Mbps以太网适配器中,100 Base-T的工作站在启动时,首先发出一组高速链路脉冲(FLP),如果对端的HUB是1个只能工作在10 Base-T方式的端口,则该网卡就自动工作在10 Base-T模式下;如果对端的HUB能支持100 Base-T,它会检测到高速链路脉冲,采用自动协商算法和FLP数据确定网段速度,并将高速链路脉冲送到适配器,将HUB和适配器自动设置为100 Base-T模式。10Mbps/100Mbps自适应的特点保证了10Mbps系统平滑地过渡到100Mbps以太网系统。

由于100 Base-T网络价格较低、易升级、速率高、兼容性强,所以将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网络结构。缺点是仍采用CSMA/CD控制,待发工作站采用竞争方式,因此带来传输帧间时延性能变差,不利于实时信息的传送。但在交换式100 Base-T网络中,由于工作站与交换机之间是单点连接,不存在碰撞,所以可以克服这个缺点。

2.1.2.2.2千兆以太网技术

经济在高速发展,信息在迅猛膨胀。多媒体应用的日益增加、IP语音传输需求的激增,对网络的带宽提出了新的挑战。局域以太网从10M开始发展,经历几多的变迁,风风雨雨二十多年,发展到今天风靡一世的千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以高效、高速、高性能而著称,已经广泛应用在金融、商业、教育、政府机关及厂矿企业等各行各业。

2.4.1千兆以太网及其发展现状

千兆以太网是建立在以太网标准基础之上的技术。千兆以太网和大量使用的以太网与快速以太网完全兼容,并利用了原以太网标准所规定的全部技术规范,其中包括CSMA/CD协议、以太网帧、全双工、流量控制以及IEEE 802.3标准中所定义的管理对象。作为以太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兆以太网也支持流量管理技术,它保证在以太网上的服务质量,这些技术包括IEEE 802.1P第二层优先级、第三层优先级的QoS编码位、特别服务和资源预留协议(RSVP)。

千兆以太网还利用IEEE 802.1QVLAN支持、第四层过滤、千兆位的第三层交换。千兆以太网原先是作为一种交换技术设计的,采用光纤作为上行链路,用于楼宇之间的连接。之后,在服务器的连接和骨干网中,千兆以太网获得广泛应用,由于IEEE 802.3ab标准(采用5类及以上非屏蔽双绞线的千兆以太网标准)的出台,千兆以太网可适用于任何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

目前,千兆以太网已经发展成为主流网络技术。我们在建设企业局域网时都会把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首选的高速网络技术。千兆以太网技术甚至正在取代ATM技术,成为城域网建设的主力军。

2.4.2千兆以太网的特点

千兆以太网的特点主要包括如下。

(1)千兆位以太网提供完美无缺的迁移途径,充分保护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千兆位以太网将保留IEEE 802.3和以太网帧格式以及802.3受管理的对象规格,从而能够在升级至千兆性能的同时,保留现有的线缆、操作系统、协议、桌面应用程序和网络管理战略与工具;

(2)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原有的快速以太网、FDDI、ATM等主干网解决方案,提供了一条最佳的路径。至少在目前看来,是改善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骨干连接和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连接的可靠、经济的途径。网络设计人员能够建立有效使用高速、关键任务的应用程序和文件备份的高速基础设施。网络管理人员将为用户提供对Internet、Intranet、城域网与广域网的更快速的访问。

(3)IEEE 802.3工作组建立了802.3z和802.3ab千兆位以太网工作组,其任务是开发适应不同需求的千兆位以太网标准。该标准支持全双工和半双工1000Mbps,相应的操作采用IEEE 802.3以太网的帧格式和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千兆位以太网还要与10BaseT和100BaseT向后兼容。此外,IEEE标准将支持最大距离为550米的多模

光纤、最大距离为70千米的单模光纤和最大距离为100米的铜轴电缆。千兆位以太网填补了802.3以太网/快速以太网标准的不足。

2.4.3千兆以太网的构建

千兆以太网络是由千兆交换机、千兆网卡、综合布线系统等构成的。千兆交换机构成了网络的骨干部分,千兆网卡安插在服务器上,通过布线系统与交换机相连,千兆交换机下面还可连接许多百兆交换机,百兆交换机连接工作站,这就是所谓的“百兆到桌面”。在有些专业图形制作、视频点播应用中,还可能会用到“千兆到桌面”,及用千兆交换机联到插有千兆网卡的工作站上,满足了特殊应用下对高带宽的需求。

在建设网络之前,究竟用千兆还是百兆,要从实际出发,从应用出发,考虑网络应该具备哪些功能。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需求,而且几乎没有只有单一业务的网络。但是,在各种业务中,生产性业务肯定是优先级最高的。如果在网络中传输语音,那么语音业务也需要优先安排。如果对业务优先的需求很高,网络必须有QoS保证。这样的网络必须要智能化,在交换机端口能够识别是什么类型的业务通过,然后对不同的业务进行排队,为不同的业务分配不同的带宽,这样才能保证关键性业务的运行。数据业务本身是有智能的,不管多少带宽都可以传输,只是时间长短而已,但是语音或者视频就不一样了,如果带宽小了之后,马上就听不清楚了,或者图像产生抖动,这都是不允许的。所以QoS 非常重要。对单纯的数据网络,在QoS方面的需求就很低。在规划网

络的时候,必须先了解清楚哪些功能是必须的,哪些可以不考虑。例如,目前多址广播是比较重要的性能之一,如果需要在网络中传输图像,而网络不具备多址广播的特性,那么网络的带宽浪费就会非常严重,甚至根本无法实现。

2.4.4千兆以太网国际标准

1997年1月,通过了IEEE 802.3z第一版草案:1997年6月,

案V3.1获得通过,最终技术细节就此制定;1998年6月,正式批准IEEE 802.3z标准;

1999年6月,正式批准IEEE 802.3ab标准(即1000Base-T),可以把双绞线用于千兆以太网中。千兆位以太网标准主要针对三种类型的传输介质:单模光纤;多模光纤上的长波激光(称为1000BaseLX)、多模光纤上的短波激光(称为1000BaseSX);1000BaseCX介质,该介质可在均衡屏蔽的150欧姆铜缆上传输。IEEE 802.3z委员会模拟的1000BaseT 标准允许将千兆位以太网在5类、超5类、6类UTP双绞线上的传输距离扩展到100米,从而使建筑楼宇内布线的大部分采用5类UTP双绞线,保障了用户先前对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的投资。对于网络管理人员来说,也不需要再接受新的培训,凭借已经掌握的以太网网络知识,完全可以对千兆以太网进行管理和维护。

千兆以太网的标准化包括编码/译码、收发器和网络介质三个主要模块,其中不同的收发器对应于不同的网络介质类型。1000BASE-LX 基于1300nm的单模光缆标准时,使用8B/10B编码解码方式,最大传

输距离为5000米。1000BASE-SX基于780nm的FibreChannel optics,使用8B/10B编码解码方式,使用50微米或62.5微米多模光缆,最大传输距离为300米到500米。连接光纤所使用的SC型光纤连接器与快速以太网100BASE FX所使用的连接器的型号相同。1000BASE-CX是一种基于铜缆的标准,使用8B/10B编码解码方式,最大传输距离为25米。1000BASE-T基于非屏蔽双绞线传输介质,使用1000BASE-T 铜物理层Copper PHY编码解码方式,传输距离为100米。1000BASE-T 在传输中使用了全部4对双绞线并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这种设计采用PAM-5 (5级脉冲放大调制) 编码在每个线对上传输250Mbps。双向传输要求所有的四个线对收发器端口必须使用混合磁场线路,因为无法提供完美的混合磁场线路,所以无法完全隔离发送和接收电路。任何发送与接收线路都会对设备发生回波。因此,要达到要求的错误率(BER)就必须抵消回波。1000BASE-T无法对频率集中在125MHz之上的频段进行过滤,但是使用扰频技术和网格编码能对80MHz之后的频段进行过滤。为了解决5类线在如此之高的频率范围内因近端串扰而受到的限制,应该采用合适的方案来抵消串扰。

最初的千兆以太网采用高速780纳米光纤信道的光元件传输光纤上的信号,采用8B/10B的编码和解码方法实现光信号的串行化和复原。目前光纤信道技术的数据运行速率为 1.063Gbps,将来会提高到1.250Gbps,使数据速率达到完整的1000Mbps。对于更长的连接距离,将采用1300纳米的光元件。为了适应硅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应在MAC层和PHY层之间制定独立于介质的逻辑接口,以使千

兆以太网工作在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系统中。这一逻辑接口将适用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系统的编码方法,并独立于光纤信道的编码方法。

2.4.5如何升级至千兆以太网

把10M、100M网络升级至千兆的条件并不多,最主要的是综合布线条件。千兆以太网指的是网络主干的带宽,要求主干布线系统必须满足千兆以太网的要求。如果原来的网络覆盖距离相隔几百米至几公里的多幢建筑物,则原来的主干布线一般采用的是多模或单模光纤,能够满足千兆主干的要求,可以不必重新敷设光纤了。在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小于550米的情况下,一般敷设价格相对低廉的多模光纤就可以满足千兆以太网的需要。

如果原来的网络只覆盖了一幢建筑,而且最远的网络节点与网络中心的距离不超过100米,则可以利用原来的5类或超5类布线系统。如果原来的布线系统达不到5类标准,或者采用了总线型布线系统而不是星型布线系统,则必须重新布5类线。

升级至千兆以太网,首先要将网络主干交换机升级至千兆,以提高网络主干所能承受的数据流量,从而达到加快网络速度的目的。以前的百兆交换机作为分支交换机,以前的集线器则可以在布线点不足的地方使用。目前千兆交换机的产品已经很多,可以根据网络的要求和预算等实际情况选择。

网络上的服务器需要吞吐大量的数据,如果网络主干升级至千兆,但是服务器网卡还停留在百兆的水平上,服务器网卡就会成为网络

的瓶颈,必须使用千兆网卡才能消除这个瓶颈,解决方法是在原来的服务器上添加千兆网卡。注意应该优先选购64位PCI的千兆网卡,其性能比普通PCI千兆网卡高一些。千兆网卡可以根据网络的要求和预算等实际情况选择。

网络主干升级了,网络的分支也应随之升级。如果原来的用户计算机已经安装了10M/100M自适应网卡,则可以不必升级网卡,只要将网卡接到百兆交换机上就可以了;如果原来使用的是10Mbps网卡,则需要将网卡更换为10M/100M自适应网卡,这样才能提高工作站访问服务器的速度。

2.4.6千兆以太网的前景预测

预计到2005年之前,数据传输量每年将以3倍的速度增长,并于当年超过语音传输量,成为全球通信网络主要的传输方式。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和多媒体服务,大容量、高速率、多功能模块高端网络产品的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可以预见的是,千兆以太网交换机所占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大。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网络上层出不穷应用的出现,万兆以太网将是以后的主流,但至少在近两年内,千兆以太网仍然是市场上的主流。

鉴于以上介绍采用TCP/IP协议,千兆以太网技术组网,主干带宽1000兆,接入带宽100兆,100兆交换到桌面以满足多媒体通信的要求。

2.5网络设计

2.1.2.3总体结构

xxx网络平台总体架构如下图:

2.5.2 ip 地址的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玉环达丰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 方案(草) 一、公司信息化现状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健康发展、走向长远的必然选择。近来公司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也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电脑配备已基本达到100%,员工大都具备使用电脑的基本技能,公司内部已建立局域网,并基本联通互联网,财务部已建设专业应用系统。然而,目前公司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真正意义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及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距离信息资源集成、共享、价值实现还相差甚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尚处于起步阶段,甚至都没有达到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信息孤岛”、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尤其是信息化的综合集成仅停留在进、销、存和这些独立的业务系统上,办公事务处理只是利用零星工具,没有着眼于管理和决策的需求。 2、公司现有网络和网站未有得到充分利用。如公司内部局域网除提供大家上网之外,内部也只有部分人员习惯于通过QQ或钉钉传送文件和偶尔使用电子邮件;公司网站内容更新周期过长,同时新知识、新信息也不多,缺少吸引力。 3、公司信息化缺乏规划,存在着“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等倾向和误区。同时,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围绕项目为核

心的前端管理系统与围绕企业运作为核心的后端管理系统)缺失。使得公司管理各个方面仍脱离不了传统的手工方式。 5、企业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缺乏。企业信息化建设,如没有系统理解与把握信息化知识、技能的管理层、技术层、执行层人才队伍的密切配合,信息化仍然难以成功。从我们公司目前情况看,信息化人才特别是既懂业务、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这对公司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如果把企业信息化划分为四个阶段——工具软件应用阶段、桌面软件系统应用的阶段、网络化软件系统应用阶段和ERP应用集成建设阶段的话,达丰的信息化可以看做是一到三阶段的不完整集合。要走的路还很长…… 二、建立信息化企业管理平台的要求 在基础环境建设方面,企业应建立计算机中心机房、购置服务器计算机、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并建立网络安全保障系统、防病毒系统、数据安全备份等,所有的应用系统均应有运行管理制度。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企业应建立门户网站、办公自动化、综合项目管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系统,同时还要对电子商务、知识管理等进行信息化建设。 信息系统的建设要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一个中心就是以成本管理为中心;两级管控就是实现管理层与员工层分离,项目级和企业级统一的平台,层间业务流转,实现互动;三个集中就是数据集中、管理集中、决策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就是实现质量控制、过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规范

省级中心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规范 为规范本公司系统集成的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保证工程的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一、工程组织结构 省级中心工程的系统集成工作采用项目负责制,即由部门负责人指定、报公司批准确定一名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接受任命后,必须与用户项目组协调,确定用户现场项目负责人,制订出可行的工作进度表。根据工程的情况,划分用户项目负责人的任务,由项目经理提名,部门负责人批准配备工程参与人员组成一任务小组,任务小组可以由一名或多名人员组成。项目经理也可以作为工程参与人员。 1.1、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 1)与用户和公司进行工程总协调。 2)计划工程进度,划分用户项目负责人的任务。 3)负责工程参与人员的配备并安排的实施过程,负责工程的进度、包括住宿等。 4)对用户所提出要求的响应。 5)制作和管理工程文档。 6)协调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问题。 7)向部门和公司领导汇报工作进度。 8)负责监督和考核工程参与人员的工作。

9)保证项目按合同期限和技术要求完成,承担完成工程目标的责任。 1.2、任务小组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1)依照本规定,完成项目经理安排的任务。 2)向项目经理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反馈用户的要求与意见。 3)负责任务准备期和实施期与用户的协调工作。 4)安排本任务小组成员的分配实施工作。 5)制作更新与任务相关的工程文档。 6)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测、妨碍进度的因素。 7)承担完成所接受任务的责任。 二、工程工作流程 在立项阶段,根据公司签订的合同,明确项目背景和技术方案,由部门负责人任命项目经理,下达《项目计划书》。 在计划阶段,由项目经理制订出的工程项目计划,划分工程任务,人员配备要求,确认用户项目负责人,并报部门负责人批准。 在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设备采购、确定中心机房设备平面位置、中心机房拓扑图等方案准备。 在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运输设备、设备到货验收、主机安装调试、数据库安装调试、网络设备安装调试以及其他设备安装调试。

系统集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系统集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 软件需求的分析方法(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设计约束) 1)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是面向数据流的分析方法,(分层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描述加工逻辑的结构化语言判定表判 定树是SA的工具 数据流图描述了对数据的处理流程,用来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 数据字典在需求分析阶段建立,通常作为数据流图的补充说明 数据字典最重要的作用是作为分析阶段的工具。在结构化分析,数据字典的作用是给数据流图上每个成分加以定义和说明 E-R 通常在需求分析后建立的实体关系模型,可用于描述数据流图数据存储及其之间的关系 需求分析阶段会用到层次方图,用例图,IPO图,不会用到N-S图IPO图:模块的输入输出,处理内容,模块的内部书库和调用关系N-S盒图,程序流程图,PAD图用于表示软件模块的执行过程,而E-R 图不适用 软件需求说明书是需求分析阶段最后的成果之一,包含数据描述功能描述,性能描述,不包含系统结构描述 SRS(Software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 软件需求说明书 的编制是为了使用户和软件开发者双方对该软件的初始规定有一个共

同的理解,使之成为整个开发工作的基础。包含硬件、功能、性能、输 入输出、接口需求、警示信息、保密安全、数据与数据库、文档和法 规的要求 一个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包含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 程序流程设计在详细设计和实现阶段,软件的总体结构设计在概要设计,并在概要设计说明说进行说明 详细设计:程序流程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软件设计包软件的结构设计,数据设计,接口设计和过程设计 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部件之间的关系 软件测试的对象包括源程序,目标程序,数据及相关文档 软件的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原因:输入输出量太大,输出结果太多以及路径组合太多,测试依据没有同统一的标准 软件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白盒测试:根据程序内部结构进测试,对程序的所有逻辑分之进行测试,逻辑覆盖属于典型的白盒测试,,在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内部的结构和处理过程,不需要测试产品功能;在进行静态测试时有静态结构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代码检查法

数据中心信息化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云架构整体软硬件系统集成 通用设备解决方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X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6) 第二章项目背景 (6) 第三章项目需求分析 (8) 3.1网络系统需求 (9) 3.2服务器系统需求 (11) 3.2.1ERP生产系统服务器 (12) 3.2.2 ERP开发/测试、培训系统服务器 (15) 3.3存储备份系统需求 (17) 3.4网络安全系统需求 (19) 第四章系统建设目标、原则 (21) 4.1系统建设的目标 (21) 4.2系统建设原则 (21) 4.3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23) 5.1.2网络总体结构 (25) 5.1.3传输信道设计 (27) 5.1.4核心网络设计 (27) 5.1.5互联网接入设计 (32) 5.1.6网络管理、接入认证、日志审计系统设计 (33) 5.1.7IP地址规划 (40) 5.1.8路由协议 (42) 5.1.9VPN系统规划 (45) 5.1.10与原有系统互联 (46) 5.1.11下一步的扩展 (46) 5.2服务器系统设计 (46) 5.2.1服务器整体结构 (46) 5.2.2服务器功能分配 (46) 5.2.3服务器选型 (47) 5.3存储备份系统设计 (48) 5.3.1存储系统整体要求 (48) 5.3.2存储系统的体系结构 (49) 5.3.3备份体系的选择 (51) 第六章IBM主机存储建设方案 (58) 6.1IBM服务器建设方案 (58) 6.2IBM存储建设方案 (59) 6.2.1整体结构 (59) 6.2.2备份管理软件设计 (62) 6.2.2备份策略 (63) 第七章SUN主机存储方案 (71) 7.1 整体结构 (71) 7.2简要描述 (71) 7.2.1小型机系统 (71) 7.2.2PC服务器 (73)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 第一章信息系统概述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1.1.2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概念:信息系统是与信息加工、传递、存储、利用有关的系统 信息系统一般包括:(1)数据处理系统(2)管理信息系统(3)决策支持系统(4)办公自动化系统 1.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功能是将输入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计算各种分析指标,变为易于被人们接受的信息,并将处理后的信息进行有序的存储,随时通过外部设备输给信息使用者。它包括: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传输、变换的过程。 2.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它研究系统息处理和决策的整个过程,它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硬件和软件构成,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维护使用。 3.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无经验可询)和非机构化(人机对话) 4.办公自动化系统 1.2 信息系统工程 1.信息系统工程的几个阶段: 按照生命期来讲,信息系统工程包括:立项、规划、建设、应用、维护几个阶段。 2.信息系统工程的容: (1)信息网络系统

(2)信息资源系统 (3)信息应用系统(必会) 信息应用系统的生命期包括 4 个阶段:产生、开发、运维、消亡(必会)1)产生阶段也成为信息系统的概念阶段,需求分析阶段 2)开发阶段:开发阶段分为以下几个子阶段: a) 总体规划 b) 系统分析 c) 系统设计 d)系统实施 e)系统验收 3)运维阶段:信息系统验收通过,正式交给客户后,系统进入运行阶段。运维阶段维护的四种类型(就是鱼丸) 纠错性维护(检修) 适应性维护(升级) 完善性维护(提升功能,工作量最大) 预防性维护(工作量最小) 4)消亡阶段 (4)信息系统的开发法: 1)结构化法(需求明确,是最成熟,最广泛的开发法之一) 2)快速原型法(适用于需求模糊,结构性较差的项目)包括进化型原型和抛弃型原型3)企业系统规划的法:其目标是提供一个信息系统规划,用以支持企业短期长期的要求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公司信息化建设方 案

XX公司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是国家发展规划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规范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国政府出台有< —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宁波市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宁波市信息化发展规划( - )>等企业信息化建设指导文件。 本信息化建设方案依据以上政府指导性文件制定而成。 XX公司信息化是公司提高竞争力的核心内容。XX公司信息化是指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信息资源的不断深入应用,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XX公司信息化就是要实现公司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包涵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设计和制造信息化,包括利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用信息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品和优化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二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优化企业的生产、管理、财务等流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三是提供企业信息化的信息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四是企业电子商务。 一、XX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XX公司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1.1、信息化基础设施初具规模: 整个集团公司当前拥有联网电脑约100台。有专门的机房用于存放ERP和用友服务器。还有专门的远程视频会议室。 总公司和旗下分公司在建厂时即建成了覆盖公司主要生产区域和部

门、以电信光纤及ADSL为主要传输介质的、以百兆交换为主的数据网络,服务于公司信息查询、网络通信、各种数据文件共享、信息存储、并为、<用友财务处理系统>提供硬件支持;总厂还建有程控交换内线电话专网以及电信服务商提供的外线电话网络,服务于总厂的语音通讯;现配备了2名专职网管负责网络管理维护和相关技术服务。 1.2、信息化应用建设初见成效: 公司建有面向公众的对外集团网站,集成公司轴承、公司钛业、公司管业、公司外贸4个子公司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产品宣传和收集客户信息反馈。 在 8月开始在轴承公司实施,涵盖了财务、销售、物料管理、生产计划等模块。 总公司与旗下江苏管业公司财务采用VPN互联<用友财务处理系统>,对整个集团公司的帐务进行处理,财务数据集中到用友服务器上读取存储。 公司在产品设计、制造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PRO/E、CAXA)技术。 公司在产品防伪上还使用了<中国质量电子监管网防伪查询>和<中国电信168315企业客户服务中心防伪查询>。 由广告公司设计的VIS(品牌推广应用手册)、<集团公司样本>以及当前正在制作的等信息化应用。 1.3、网络扩展应用方面: 有<视频监控系统>、<保安巡逻管理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项目需求与技术方案) 一、项目背景 “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化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一场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为核心的“新 IT”浪潮风起云涌,信息化应用进入一个“新常态”。***(某政府部门)为积极应对“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要求,大数据平台应运而生。 大数据平台整合省社会经济发展资源,打造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监测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可视化平台于一体的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提升数据化管理与服务能力,及时准确掌握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做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牢牢把握社会经济发展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目标 大数据平台是顺应目前信息化技术水平发展、服务政府职能改革的架构平台。它的主要目标是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实现企业信用社会化监督,建立规范化共建共享投资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提高政务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

展。 1、制定统一信息资源管理规范,拓宽数据获取渠道,整合业务信息系统数据、企业单位数据和互联网抓取数据,构建汇聚式一体化数据库,为平台打下坚实稳固的数据基础。 2、梳理各相关系统数据资源的关联性,编制数据资源目录,建立信息资源交换管理标准体系,在业务可行性的基础上,实现数据信息共享,推进信息公开,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经济形势分析制度。 3、在大数据分析监测基础上,为政府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预见经济发展潜在问题、辅助经济决策提供基础支撑。 三、建设原则 大数据平台以信息资源整合为重点,以大数据应用为核心,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协同共享,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深化应用、创新驱动”的原则,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信息化系统集成建设方案只是分享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办公自动化,最小的投资换回最高的回报。

目录 第1章云终端系统 (3) 1.1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3) 1.2 PC机模式的弊端 (3) 1.3 云终端企业办公网络解决方案 (3) 1.4 云终端方案和标准PC方案预算对比 (5) 1.5 方案图解 (7) 1.6 云终端产品简介 (7) 1.7 服务器配置要求 (9) 第2章GPS汽车定位系统 (10) 2.1 GPS车辆监控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10) 2.2 系统功能 (10) 2.2.1实时定位 (10) 2.2.2超速报警统计 (11) 2.2.3疲劳驾驶报警 (11) 2.2.4轨迹回放 (12) 2.2.5轨迹分析 (12) 2.2.6定点搜车 (13) 2.2.7停车数据统计 (13) 2.2.8应急报警 (14) 2.2.9进出站场统计 (14) 2.2.10里程统计 (15) 2.2.11速度曲线图 (15) 2.2.12线路偏离报警 (16) 2.2.13图片传输 (16) 2.2.14视频录像 (18) 第3章一卡通系统 (19) 3.1 一卡通系统概述 (19) 3.2 网络结构说明 (20) 3.3 软件体系架构 (20) 3.4 质量保证体系 (22)

3.5 售后服务承诺 (23) 第一章云终端系统 1.1 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更加注重自身信息架构的简便易用性、安全性、可管理性和总体拥有成本,企业也不例外。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企业网络不断完善。 但是,现阶段一些企业电脑网络的建设,大都采用单独享用各自PC机的模式,而PC 机模式具有采购部署成本高、大量PC机资源闲置浪费、后期管理维护困难、安全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能够构建一个低成本、易于管理、安全性高的企业网络一直是企业信息化的焦点。 1.2 PC机模式的弊端 (1)PC造价高昂 企业网络具有人员用机数量较大的特点,一般10-150台不等,采购众多PC机成本高昂,而安装软件需要同等数量的LICENSE,进一步增加成本,并且在每次的电脑升级换代和维护过程中,都需要企业投入较大的资金,应用的成本较高。 (2)管理维护困难 企业网络的主要使用对象为办公人员,而这些办公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通常不高,这便增加了管理人员对PC终端管理的复杂性;另外,随着企业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PC 终端需要配合企业的应用系统建设,进行系统的升级和更新,而每次系统升级或更新,都需要庞大的处理工作,不可避免地增加了系统的维护工作量和开销。 (3)安全性差 PC终端本地拥有存储,办公人员可以随意安装各类软件,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系统安全性较差。 (4)噪音辐射功耗大 传统PC功耗在200W/小时左右,耗电量大,机箱风扇运行噪音干扰也较为严重,另外机体辐射较强,对人体健康不利。 (5)整洁度不高 整洁的办公环境能给工作人员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从而使得办公效果更佳。当前办公空间十分有限,分配用于办公网络的空间不会很大,而PC机占用空间较大,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部署多台PC会影响办公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超融合数据中心项目-集成实施方案

超融合数据中心项目集成实施方案

1. 概览 项目立足于超融合数据中心建设趋势及需求,采用新一代超融合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建设成为简化 管理、高效复用、绿色环保及安全保护的基础架构,为新旧业务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2. 总体设计 2.1 总体规划拓扑 2.2 货物内容 LAN VMware vSphere 4 IBM HS22 Oracle Sun Server X2-4 Oracle Sun Server X2-4 Oracle VM IBM x3850 X5 IBM x3850 X5 VMware vSphere EMC VNX 5400IBM DS5020 IBM x3650M4 HDS AMS2300 DMZ IBM DS4700EMC VNX 5300EMC VNX 5300... SAN Citrix XenServer LIS ERP 图文 ... 耳鼻喉网站病案邮件防火墙 ... ...

2.2.1虚拟化迁移服务 本次虚拟化迁移服务包括《应用迁移清单》列出的的所有内网应用及外网除网站的其他应用迁移,其他应用迁移工作后续服务提供; 本次利旧设备重配置工作包括《设备利旧清单》中列出的所有设备,其他设备重配置工作后续服务提供; 本次备份系统部署实施因条件限制,先利旧一台服务器及本次存储,后续如需重配置连接备份存储或重新部署。 2.2.2数据库服务 本次数据库服务包括核心应用 HIS本地容灾复制部署实施工作,核心应用 LIS的应用迁移工作(首选P2V 转换,转换不成功再采用数据迁移方式进行迁移);其他故障恢复演练支持等服务后续提供; 3.集成实施方案 3.1EMCVxRail实施方案 3.1.1地址与用户名规划 3.1.1.1.IP地址信息

信息系统集成

信息系统集成,就是通过结构化的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各个分离的设备(如个人电脑)、功能和信息等集成到相互关联的、统一和协调的系统之中,使资源达到充分共享,实现集中、高效、便利的管理。系统集成采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子系统的集成: (1)硬件集成 使用硬件设备将各个子系统连接起来,例如使用路由器连接广域网等。 (2)软件集成 软件集成要解决的问题是异构软件的相互接口。 (3)数据和信息集成 数据和信息集成建立在硬件集成和软件集成之上,是系统集成的核心,通常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合理规划数据和信息 ?减少数据冗余 ?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 ?确保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密 (4)技术与管理集成 企业的核心问题是经济效益,使各部门协调一致地工作,做到市场销售、产品生产和管理的高效运转,是系统集成的重要内容。 (5)人与组织机构集成 系统集成的最高境界,提高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通过系统集成来促进企业管理和提高管理效率。 系统特点

系统集成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统的有机构成、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完整性、系统的灵活性等,简化系统的复杂性,并最终为企业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部件和成分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 数据量高速膨胀、网络异构化程度加深,加剧了数据的破碎性。企业拼合失落的“数据碎片”需求的升温,让企业数据集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跨越式的技术门类。 与我们熟知的“信息孤岛”相比,“数据孤岛”形容的是IT环境中最基本元素—数据的 离散状态。毋庸置疑,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产,但是在现实环境中,企业数据往 往会因天然的业务分隔或行政分划,或者是IT应用复杂性的增加而驻留在不同的应用程序、数据库和遗留系统中。如何把不同来源、格式和质量的数据通过逻辑或物理的方法 集中起来,实现企业级数据的全面共享,进而为企业决策等高级应用提供支持,提升数 据资产的价值,是数据集成技术肩负的使命所在。 除了集中企业内部分散的业务数据之外,数据集成还能够在并购、分拆等商业行为 发生时充当IT边界变更后企业数据的“黏合剂”。对于现阶段频繁发生的企业并购行为而言,数据集成能够帮助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实现应用整合。 以苏格兰的哈利法克银行和苏格兰银行合并为例,由于专注的金融服务领域具有明 确的互补性,两家银行的结合被业界广为称道。但是要合并两家银行信用卡业务系统中 的6亿份数据记录却是件异常艰苦的工作。为了实现信用卡业务数据合并的目标,两家 银行启动了持续性的集成操作。首先,哈利法克银行将其核心信用卡应用软件从First Data Resources平台迁移到EDS平台;然后,利用甲骨文和Business Objects建立一 个简单的报表数据库,并对3亿份记录进行了数据更新;最后,运用Informatica PowerMart套件所提供的ETL(抽取、转换和装载)功能建立新的数据库,并将剩余的 3亿份记录添加其中。整个过程仅历时四个月,数据集成工具所提供的自动化建模、多数据源导入特性使合并工程的效率大幅提升。 多维度技术视角 数据集成与BI(商业智能)、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同时它也被认为是能够提升企业业务响应能力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数据集成对业务敏捷化的 关键支持能力,使其正在成为促进不同应用间协同的基本保证。要给“数据集成”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对于具有不同技术背景、不同知识体系的人而言,其概念的差异性明显。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 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系统中。 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 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 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多数系 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 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 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 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 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 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 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 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 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 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 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 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 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 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 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 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 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 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 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从而 实现企业信息化,以达到显著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信息化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公司现代化管理系统于一体的现代管理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像,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像,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 数据的一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 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系统集成方案.

系统集成(BMS) 一、系统概述 智能化集成系统(IBMS)是一个在技术上、品质管理上、施工管理上都有很高要求的项目,我方特别为这个项目的设计拟定了本系统设计规范说明,以便参与本项目的工作人员能对大楼智能楼宇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及要求有所理解,并确定了系统设计的标准。我方设计根据某综合楼的性质、用途特点,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整个大楼的弱电子系统,包括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消防自动报警系统(FAS)、公共安全系统(报警、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卡应用系统(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信息引导及发布系统、设备与工程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统一集成,形成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相互协调联动的、在同一平台上运行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楼宇信息的高度共享。 二、设计原则

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则是: 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软件为核心,根据智能化系统工程工作原理,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结合智能建筑的工程建设的一些实际时间经验,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分系统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立统一的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系统维护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协调运行能力及详细的管理功能,能够对各个智能化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满足整个智能化系统预期的使用功能和管理要求,彻底实现功能集成、网络集成和软件界面集成,最大限度地获取系统的综合效益。 三、系统设计方案 1、KITOZER30000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综述 本工程采用广州莱安KITOZER30000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该在总结多年建筑自动化行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国外知名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和开发平台并应用最先进的软硬件技术研制成功的。KITOZER30000面向建筑自动化行业、采用子系统集成模式的,集数据采集、网络通信、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于一体,是一种可二次开发的监控管理平台软件。 KITOZER30000具有使用简单、性能可靠、速度快、系统开放等特点,高可靠性和高弹性,可广泛应用于智能大厦、智能小区等智能建筑物。 KITOZER30000的总体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将各个具有完整功能的独立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有机体,实现系统的信息共享,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提高

基于Web的MES与实时数据库系统集成

基于Web的MES与实时数据库系统集成 关键字:紫金桥实时数据库web 两化融合MES 系统集成 背景 当前一个web横行的时代,无论办公还是个人事务处理,无处不有Web的渗透。对于企业级的信息平台也早已被web霸占。对于MES系统等大型的企业信息平台,生产数据部分是必不可少的。 如何在MES等信息系统中集成生产数据管理,全部重新开发?包括流程图绘制、实时\历史报表、报警处理、趋势分析、统计数据等,对于任何一种开发平台来说,即使有现成的组件,工作量也是巨大的。有没有一种更合理的解决方案,做到既节省工作量、又使功能模块更加合理,下面提供这样一种方案。 实现思路 生产数据管理是实时数据库的优势,各种功能组件都已集成,并且针对于生产。 紫金桥实时数据库提供“瘦客户端”,可以在web页面中嵌入具有授权签名的ActiveX,实现在IE浏览器中浏览服务器中的画面信息和数据信息。浏览灵活,并且与实际服务器中所有的内容一致。 既然如此,何不将生产数据部分交给实时数据库? 如何将两个系统集成一体? 有三种方式可供参考: 1.直接通过链接方式,打开指定的紫金桥实时数据库web页面。 2.通过Frame框架方式,做到紫金桥实时数据库web页面嵌入到网页中。 3.通过iFrame框架方式,能过在网页的任意表格内显示实时数据库web页面。 具体实现 1.直接链接 紫金桥实时数据库发布的页面可以实现每个画面对应一个web浏览的URL。只需将工程目录下的default.htm(或者index.htm)文件复制一份,命名,比如report.htm。修改如下网页源代码: 将其中的DRAW1改为需要浏览的窗口名。比如: 这样就可以通过打开http://服务器IP地址/虚拟目录/report.htm直接浏览报表窗口。 这里要求服务器IP地址必须使用自指定方式。以防止多个实时数据库系统浏览时出现冲突。 网页中直接调用该URL就可以,比如: 生产报表 2.利用Frame Frame是一种网页切分技术,能够实现在一个页面框架中,同时打开多个子页面。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使用Frame框架的示例。

数据中心平台系统集成测试规程

数据中心平台系统集成测试规程 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修订控制页

目录 1 引言 1.1 目的 (3) 1.2 适用范围 (3) 1.3 术语和缩略语 (3) 2 统集成的说明....................................... 2.1 试负责人和责任 (3) 2.2 继承策略 (4) 2.3 集成考虑的因素 (4) 2.4 确定集成测试的方法 (4) 2.5 建立集成环境 (5) 2.6 集成进度 (5) 3 确保借口兼容 (5) 3.1 审查接口描述的完整性 (5) 3.2 管理接口 (5) 4 执行系统集成和交付. (5) 4.1 确认待集成的组件的完备 (5) 4.2 组装产品组件 (6) 4.3 核查组装的产品组件 (6)

1引言 1.1目的 系统集成是把设计阶段制定的,已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构建成一个完整软件结构的系统方法。系统集成需要解决的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集成过程中的接口适配问题,不同模块、组件都有不同的接口,这些接口是否适配,是模块、组件间能否正确地协同工作地关键;二 是集成地策略和方法,最简单的方式是一次性将所有“零部件”集成为一个整体,但是实际 上往往可以采取增量集成的模式,即“部分集成、评价、再集成”的模式,这样可以保证最 后的产品能够通过验证和确认。为保证这两个主要问题的顺利解决,在集成之前需完成确定集成的顺序、策略、搭建集成环境等准备工作。 1.2适用范围 是QA人员检查项目本文档是项目测试人员进行系统集成活动的依据和指导; 质量策略实施情况的依据;适用于组织所有软件项目。 1.3术语和缩略语 表1.术语和缩略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doc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设计方案1 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方案 一、信息化建设规划 公司信息化建设需要涉及整个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它包括公司的的经营、计划、合约、技术、质量、安全、施工、材料、设备、人力资源以及成本管理等各个重要环节,几乎涉及公司所有人员。因此,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达到“一个中心、两级管控、三个集中、四控三管一协调”的目的。为此,需要建立以项目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办公管理、文档管理等功能的统一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建立这样一个涉及公司方方面面的系统,工作量将十分巨大,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有效地完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式。一次性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划,完成需求分析和系统的整体涉及;实施过程则按照业务的重要程度和对信息化要求的紧迫程度和准备完善程度排序,逐步进行实施,保证实施一块成功一块。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化实施的有效性,同时也可以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大,从而尽可能减少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压力。 根据目前公司的现有系统情况:财务部已采用了网络版的用友财务系统,实施了部门级的信息化;合同部则采用广联达造价

软件作为业务应用,但均为桌面系统,尚未做到联 网,数据、信息没有实现共享;其他部门均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应用。因此,公司的信息化可初步分为几大部分: (一)企业级办公自动化系统(OA) 建设覆盖全公司(含子分公司和各项目部)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此将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先行纳入系统,并建立各级领导与员工使用网络和电脑进行事务管理的习惯。将各种日常工作的流程进行科学的梳理和合理的规划,通过系统的建立和使用的过程,逐步改善工作流程、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OA系统是处理公司内部的事务性工作,辅助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手段的系统。公司需要建立的协同办公(OA)系统就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以“工作流”为引擎、以“知识文档”为容器、以“信息门户”为窗口,使公司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改变过去复杂、低效的手工办公方式,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公司的OA应包括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管理工作流程、知识目录架构、信息门户框架,以更便捷、更简单、更灵活、更开放的满足日常OA办公需求 公司应用协同OA系统,总体具备以下几大价值点: (1)落实管理制度、工作流程自动化 这牵涉到流转过程的实时监控、跟踪,解决多岗位、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实现高效率的协作。目前的企业和单位都存在着大量的工作流程,例如公文的处理、收发文、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1.系统简介 为规范系统公司的项目管理,实现公司各部门对工作量和进度的反馈,特开发《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系统。该系统依托于公司的Notes平台,用于系统公司各项目的监控。 系统将项目分为立项、提案、投标、开发、工程、结项、维护这几个阶段,项目可以从立项、提案、投标、开发、工程中的任一阶段开始。项目开始后,系统会自动为其建立主项目单,在这个主单上关联项目的各个阶段。一个项目可以包括经历多次提案、投标、开发、工程过程申请,结项后可以有多次维护。 项目的售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工程负责人可以给项目成员建立任务单。 项目中需要提供业主信息、合作伙伴信息,如需施工还需提供工程商信息。这些信息以分公司为单位归类,新信息可以使用特定的按钮创建,也可以在项目开始时在申请信息中直接填写来创建。 2.立项

2.1输入和输出 2.1.1输入 序号名称描述模板 1 业主信息无 2 合作伙伴信息无 3 立项阶段需求描述项目立项阶段的基本需求、要点 难点、要求输出成果物和要求完成日 期等 无 2.1.2输出 序号名称描述模板 1 初步解决方案无 2 概算清单无 3 PPT演讲稿无 2.2角色与职责 角色职责 直接主管1、审核概算清单 售前负责人1、分派立项阶段的任务 2、提交初步解决方案、概算清单、PPT演讲稿等输出成果物 3、移交审核过的初步解决方案、概算清单、PPT演讲稿等输出成果物 受理人1、审核立项申请 2、指定售前负责人 申请人1、提出需求,提交立项申请 2、确认立项结束 2.3流程图

2.4流程描述 提出需求,提交立项申请 责任角色:申请人 1.申请人根据所属分公司,选择相应的业主信息、合作伙伴信息。 2.申请人整理立项阶段需求,提交立项申请。 补充说明: 1.业主信息、合作伙伴信息与各分公司关联,先选择所属分公司,才能显 示与之对应的业主、合作伙伴。 2.对于没有入库的业主、合作伙伴信息,需要先创建。创建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表单上方的“创建业主信息”“创建伙伴信息”按钮,如下图; 一种是选择了所属分公司后,直接在申请表单填写新的业主、合作伙伴 信息,提交后新信息将自动入库。

软件系统集成与整合的常见方式

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会根据自身的需求构建各种软件系统,如:网站、OA、CRM、订单系统、采购系统、库存管理、财务系统等,由于所需的软件系统一般是逐步构建和投入使用的,构建的时间、所采用的技术等都不一样,软件系统的也很难做到完全由一家供应商提供。如果企业的多个系统之间存在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软件系统之间的集成和整合就势在必行,如:OA中需要访问CRM的数据、CRM需要访问订单系统的数据;CRM和订单系统都存在客户信息的维护管理,为了保证数据的唯一和准确、同时减少维护的工作量,最好是只在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和维护等等,那么软件系统集成和整合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些呢? 一、软件系统功能完全融合在一个系统中 A、方式描述 将多个系统融合在一个系统中,统一账号和权限的管理,统一应用的管理,最终以一个独立的软件系统存在。如果这种方式所需的时间和成本比较低,该模式在管理和使用上对最终用户更加方便。 B、应用场合 1、以某一个软件系统为主、需要整合的功能比较简单; 2、软件系统是以定制开发为主的,后续需要定制开发新的功能; 3、一般由同一个软件供应商提供服务; C、优势 所有功能都在一个系统中,节省资源,方便管理和维护,系统之间的信息传递及时快捷,功能完整性比较好。 D、不足 软件服务商需要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周期比较长,需要对所有系统都非常熟悉,对已有系统的扩展性要求比较高(否则代价高、造成已有系统的不稳定)。 二、软件系统间以接口方式相互调用 A、方式描述 企业存在多个各自独立的软件系统,系统之间调用彼此的接口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如,OA系统中读取订单系统的销售数据进行业绩统计和绩效管理,OA系统中费用报销流程的数据需写入财务系统,网站中客户下单的信息需写入到OA系统进入订单审批流程,网上支付银行接口的调用等。 一般在技术上会以API接口、web service接口、直接访问数据库接口等方式实现,优秀的软件系统一般都有设计良好的外部接口,直接访问数据库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B、应用场合 1、多个软件系统独立存在,每个系统的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软件系统可能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 2、系统之间需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企业的某些业务需要经过多个系统的处理才能完整的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