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全小学数学奥数学习方法假设法解题方法

最全小学数学奥数学习方法假设法解题方法

最全小学数学奥数学习方法假设法解题方法
最全小学数学奥数学习方法假设法解题方法

假设法

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中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用假设法解应用题,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假设出既合乎题意又新奇巧妙,既简单又便于计算的条件。

有些用一般方法能解答的应用题,用假设法解答可能更简捷。

(一)假设情节变化

解:假设篮球没有借出,足球借出一个,那么,可以把现有篮球的个数看作是3份数,把现有足球的个数看作2份数,两种球的总份数是:

3+2=5(份)

原来篮球的个数是:

原来足球的个数是:

21-12=9(个)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92吨,从甲场运出28吨后,乙场的存煤比甲场的4倍少6吨。两场原来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从甲场运出的不是28吨,而是比28吨少6吨的22吨,那么,乙场的存煤数就正好是甲场的4倍,甲场的存煤是1份数,乙场的存煤是4

甲场原来存煤:

92-50=42(吨)

答略。

(二)假设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

例1有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85千克。其中第一块地5亩,平均亩产粮食203千克。如果第二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70千克,第二块地有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假设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都是170千克,则第一块地的平均亩产量比两块地的平均亩产多:

203-170=33(千克)

5亩地要多产:

33×5=165(千克)

两块地实际的平均亩产量比假设的平均亩产量多:

185-170=15(千克)

因为165千克中含有多少个15千克,两块地就一共有多少亩,所以两块地的亩数一共是:

165÷15=11(亩)

第二块地的亩数是:

11-5=6(亩)

答略。

解:此题可以有三种答案。

答:剩下的两根绳子一样长。

答:甲绳剩下的部分比乙绳剩下的部分长。

(3)假设两根绳子都比1米长。任意假定为1.5米,则甲绳剪去

答:乙绳剩下的部分比甲绳剩下的部分长。

例3一项工作,甲、乙两队单独做各需要10天完成,丙队单独做需要7.5天完成。在三队合做的过程中,甲队外出1天,丙队外出半天。问三队合做完成这项工作实际用了几天?(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甲没有外出,丙也未外出,也就是说,甲、乙、丙三个队的工作天数一样多,则三队合做的工作量可达到:

三队合做这项工作,实际用的天数是:

答略。

*例4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80天完成。如果先由甲队单独做72天,再由乙队单独做90天,可以完成全部工程。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各需要用多少天?(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甲队做72天后,乙队也做72天,则剩下的工程是:

乙队还需要做的时间是:

90-72=18(天)

乙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的时间是:

甲队单独完成全部工程的时间是:

答略。

(三)假设两个分率(或两个倍数)相同

*例1某商店上月购进的蓝墨水瓶数是黑墨水瓶数的3倍,每天平均卖出黑墨水45瓶,蓝墨水120瓶。过了一段时间,黑墨水卖完了,蓝墨水还剩300瓶。这个商店上月购进蓝墨水和黑墨水各多少瓶?(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根据购进的蓝墨水是黑墨水的3倍,假设每天卖出的蓝墨水也是黑墨水的3倍,则每天卖出蓝墨水:

45×3=135(瓶)

这样,过些日子当黑墨水卖完时蓝墨水也会卖完。实际上,蓝墨水剩下300瓶,这是因为实际比假设每天卖出的瓶数少:

135-120=15(瓶)

卖的天数:

300÷15=20(天)

购进黑墨水:

45×20=900(瓶)

购进蓝墨水:

900×3=2700(瓶)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机床厂今年一月份都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甲厂完成计划的112%,乙厂完成计划的110%。两厂共生产机床400台,比原计划超产40台。两厂原计划各生产多少台机床?(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两个厂一月份都完成计划的110%,则两个厂一月份共生产机床:

(400-40)×110%=396(台)

甲厂计划生产:

(400-396)÷(112%-110%)

=4÷2%

=200(台)

乙厂计划生产:

400-40-200=160(台)

答略。

(四)假设某个数量不比其他数量多或不比其他数量少

例1 某校三、四年级学生去植树。三年级去150人,四年级去的人数比三年级人数的2倍少20人。两个年级一共去了多少人?(适于三年级程度)

解:假设四年级去的人数正好是三年级的2倍,而不是比三年级的2倍少20人,则两个年级去的人数正好是三年级人数的3倍。

两个年级去的人数是:

150×3=450(人)

因为实际上,四年级去的人数比三年级2倍少20人,所以两个年级去的实际人数是:

450-20=430(人)

答略。

*例2 甲、乙、丙三个乡都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一批化肥。买好后,甲、丙两个乡都比乙乡多18吨,因此甲乡和丙乡各给乙乡1800元。问每吨化肥的价格是多少元?(适于高年级程度)

解:假设甲、丙两个乡买的化肥不比乙乡多18吨,而是与乙乡买的同样多,则应把多出来的2个18吨平均分。平均分时每个乡多得:

18×2÷3=12(吨)

因为甲、丙两个乡都比乙乡多得18吨,而平均分时每个乡得12吨,所以乙乡实际比甲、丙两个乡都少:

18-12=6(吨)

每吨化肥的价格:

1800÷6=300(元)

答略。

(五)假设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

6-4=2(人)

全班人数是:

女生人数是:

答略。

*例2 学校运来红砖和青砖共9750块。红砖用去20%,青砖用去1650块后,剩下的红砖和青砖的块数正好相等。学校运来红砖、青砖各多少块?(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少运来1650块青砖,则一共运来砖:

9750-1650=8100(块)

以运来的红砖的块数为标准量1,则剩下的红砖的分率是:

1-20%=80%

因为剩下的红砖的块数与青砖的块数正好相等,所以青砖的分率也是80%。

因为8100块中包括全部红砖和红砖的(1-20%)(青砖),所以8100块的对应分率是(1+1-20%)。运来的红砖是:

(9750-1650)÷(1+1-20%)

=8100÷1.8

=4500(块)

运来的青砖是:

9750-4500=5250(块)

答:运来红砖4500块,运来青砖5250块。

(六)假设某个数量扩大了或缩小了

例1 把鸡和兔放在一起共有48个头、114只爪和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适于四年级程度)

解:假设把鸡爪和兔子脚的只数都缩小2倍,则鸡爪数和鸡的头数一样多,兔的脚数是兔头数的2倍。

这样就可以认为,114÷2所得商中含有全部鸡的头数,也含有兔子头数2倍的数,而48中包含全部鸡的头数和兔子头数1倍的数。

所以兔的只数是:

114÷2-48=9(只)

鸡的只数是:

48-9=39(只)

答略。

解:假设把从甲、乙两堆煤里取出的煤的数量扩大4倍,则从两堆煤取出的总数量比原来的两堆煤多:

708×4-2268

=2832-2268

=564(千克)

甲堆煤的重量是:

乙堆煤的重量是:

2268-940=1328(千克)答略。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例举(学生版)

1.小学奥数解题方法1——分类 有长度分别为1、2、3、4、5、6、7、8、9、10、11(单位:厘米)的木棒足够多,选其中三根作为三条边围成三角形。如果所围成的三角形的一条边长为11厘米,那么,共可围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提示:要围成的三角形已经有一条边长度确定了,只需确定另外两条边的长度。设这两条边长度分别为a,b,那么a,b的取值必须受到两条限制: ①a、b只能取1~11的自然数; 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11 一种 2、11 2、10 二种 3、11 3、10 3、9 三种 4、11 4、10 4、9 4、8 四种 5、11 5、10 5、9 5、8 5、7 五种 6、11 6、10 6、9 6、8 6、7 6、6 六种 7、11 7、10 7、9 7、8 7、7 五种 8、11 8、10 8、9 8、8 四种 9、11 9、10 9、9 三种 10、11 10、10 二种 11、11 一种 1+2+3+4+5+6+5+4+3+2+1=36种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2——化大为小找规律 10条直线最多可把一个长方形分成多少块? ( 56 )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3——把未知量具体化 幼儿园把一筐苹果平均分给大班和小班的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得6个。如果全部分给大班小朋友,那么平均每人可分10个。如果全部分给小班的小朋友,平均每人可分几个? (15)

将一根长为374厘米的铝合金管截成若干根长36厘米和24厘米的短管。 问剩余部分的管子最少是多少厘米?(2)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5——移多补少 新光机器厂装配拖拉机,第一天装配50台,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装配5台,第三、第四两天装配台数是第一天的2倍多3台,平均每天装配多少台?(52)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6——等量代换 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用两台水泵抽水,小水泵抽6小时,大水泵抽8小时,一共抽水312立方米。小水泵5小时的抽水量等于大水泵2小时的抽水量,两种水泵每小时各抽水多少立方米?(12,30)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7——画图 A、B、C、D与小青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A已经赛了4盘,B 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问小青已经赛了几盘?(2)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8——反过来想 用淘汰制比赛从200名乒乓球选手中产生一名冠军,问应进行多少场比赛?(199)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9——分析因果关系 用一个杯子向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3杯水,连瓶共重44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一杯水和一个空瓶各重多少?(80,200)

最全小学数学奥数学习方法假设法解题方法

假设法 当应用题用一般方法很难解答时,可假设题中的情节发生了变化,假设题中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假设题中某个数量增加了或减少了,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推理,调整由于假设而引起变化的数量的大小,题中隐蔽的数量关系就可能变得明显,从而找到解题方法。这种解题方法就叫做假设法。 用假设法解应用题,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假设出既合乎题意又新奇巧妙,既简单又便于计算的条件。 有些用一般方法能解答的应用题,用假设法解答可能更简捷。 (一)假设情节变化 解:假设篮球没有借出,足球借出一个,那么,可以把现有篮球的个数看作是3份数,把现有足球的个数看作2份数,两种球的总份数是: 3+2=5(份) 原来篮球的个数是: 原来足球的个数是: 21-12=9(个) 答略。 例2 甲乙两个煤场共存煤92吨,从甲场运出28吨后,乙场的存煤比甲场的4倍少6吨。两场原来各存煤多少吨?(适于六年级程度) 解:假设从甲场运出的不是28吨,而是比28吨少6吨的22吨,那么,乙场的存煤数就正好是甲场的4倍,甲场的存煤是1份数,乙场的存煤是4

甲场原来存煤: 92-50=42(吨) 答略。 (二)假设两个(或几个)数量相等 例1有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85千克。其中第一块地5亩,平均亩产粮食203千克。如果第二块地平均亩产粮食170千克,第二块地有多少亩?(适于五年级程度) 解:假设两块地平均亩产粮食都是170千克,则第一块地的平均亩产量比两块地的平均亩产多: 203-170=33(千克) 5亩地要多产: 33×5=165(千克) 两块地实际的平均亩产量比假设的平均亩产量多: 185-170=15(千克) 因为165千克中含有多少个15千克,两块地就一共有多少亩,所以两块地的亩数一共是: 165÷15=11(亩) 第二块地的亩数是: 11-5=6(亩) 答略。

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五年级奥数训练——假设法解题 姓名: 例题1 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练习一 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例题2 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50张,总面值116元。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练习二 有3元、5元和7元的电影票400张,一共价值1920元。其中7元的和5元的张数相等,三种价格的电影票各有多少张? 例题3 五(1)班有51个同学,他们要搬51张课桌椅。规定男生每人搬2张,女生两人搬1张。这个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练习三 甲、乙二人共存550元钱,当甲取出自己存款的一半,乙取出自己存款中的70元时,两人余下的钱正好相等。求甲、乙原来各存多少元钱。 例题4 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练习四 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例题5甲、乙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一次倒扣6分。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两人各中多少次? 练习五 甲组工人生产一种零件,每天生产250个。按规定每个合格记4分,生产一只不合格要倒扣15分。该组工人4天共得了2752分,问:生产合格的零件共多少只? 课堂练习 1、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 2、有1角、2角、4角、5角的邮票共26张,总计6.9元。其中1角和2角的张数相等,4角的和5角的张数相等。求这四种邮票各有多少张? 3、班级买来50张杂技票,其中一部分是1元5角一张的,另一部分是2元一张的,总共的票价是88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4、运来一批西瓜,准备分两类卖,大的每千克0.4元,小的每千克0.3元,这样卖这批西瓜共值290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04元,这批西瓜只

小学奥数应该如何学习

小学奥数应该如何学习 小学奥数的学习方法 1、由简单入手 五年级是有余力进行额外学习的,但是如果之前没接触过奥数,那么还是从简单入手比较好。一则让孩子通过简单问题逐渐熟悉奥数,一则培养孩子的奥数兴趣,避免接触难题打消学习积极性。 2、要迅速过渡 五年级的学生是属于小学的高年级阶段,虽然是最初接触奥数,也不必按部就班的学。应该辅助一定的练习对几种类型题和专题进 行深入分析了理解,掌握专题的解题思路,做到以点概面,迅速过 渡到高年级奥数的学习。 3、制定学习计划 所谓系统学习,决不是拿过哪块来就学习哪块,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通过一段时间简单的学习,家长应注意了解孩子的 学习进度,帮助孩子制定一份大体的学习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 进行系统学习。 4、重视基础 奥数是小升初的竞争资本之一。其中大部分重点中学的奥数测试比较重视奥数的基础。而杯赛也基本都是在奥数基础上进行的延伸。所以不论是从小升初的角度?还是从提高自身能力的角度考虑,五年 级学生都应该重视奥数基础部分。 5、量变到质变 学习到一定阶段之后,也要注重孩子思维方法的培养了,不能总是停留在解题这个阶段。要综合各个题型进行分析学习,通过知识 的了解上升到方法的拓展,再到掌握方法举一反三,实现一个质的 飞跃!

小学奥数学习的三种情况 1、奥数学的很扎实 这样的学生奥数起步比较早而且一般对奥数有很大的兴趣,自己会主动地去学习奥数,主动的作题。但是我们要取得更好的成绩, 那就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 首先,看看自己那一部分的题目练习的不够。奥数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作了一本或者几本题库练习类的书,但是我这里要说的是, 应该重视那些做错的题目和那些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因为那是我们 的漏洞,我们一定要补上。对于自己不会的题目?一定要弄懂!!不但 题目要弄懂,而且要看看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是什么,这部分知识 就是我们的弱点;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看这道题目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在以后的练习中,要着重使用这种方法。 其次,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奥数学习好的学生,特别是男生,都有马虎的毛病,他们不怕题目多难,而是怕题目简单。 2、奥数学习不扎实的同学。 学习好的同学总是不多的,更多的,或者说是大多数同学的状况是这样的:他们四年级或五年级才开始学习奥数,有的甚至是六年 级暑假刚开始学,我们称这样的同学是半路出家的学生。 有的同学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的奥数,但是学了3、4年,只是听课,没有做过系统的训练,甚至是没有做过训练,有的同学家长就跟 我抱怨说:以前,他们的孩子在某某学校学习奥数,学校的老师不 负责任--只是讲课,不留作业--这样学过来的学生,我们只能说他 听过奥数课,但并没有真正学到奥数。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 的措施呢? 再次,作系统的训练。在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对同学们讲:“奥数,只看不练,等于白干”。学奥数,就像学自行车,你的理论知 识再好,没有足量的练习,你还是不能真正掌握奥数。

《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 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三年级程度)

最新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教案

学员姓名:滕雯年级:五年级下第 12 课时学校:新世界教育辅导科目:奥数教师:刘鹏飞 课题假设法解题 授课时间:6月1日上午10:00—12:00备课时间:5月30日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取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了解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 考点及考试要求以应用题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教学内容 假设法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解答应用题的好方法。有些应用题看似无法解答,但如果采用假设的方法,可以比较轻松地得到正确答案。用假设法解答应用题,有一定的解答步骤: (1)先假设某一个条件成立,根据题中告诉的条件,经过推理计算,可能出现与题中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2)找出错误产生的原因,想办法消除错误,得到应用题的解。 难题点拨一: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点拨:假设这14张全是5元的,则总钱数只有5×14=70元,比实际少了100-70=30元。为什么会少了30元呢?因为这14张人币民币中有的是10元的。拿一张5元的换一张10元的,就会多出5元,30元里包含有6个5元,所以,要换6次,即有6张是10元的,有14-6=8张是5元的。 练习一 1、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2、一堆2分和5分的硬币共39枚,共值1.5元。问2分和5分的各有多少枚? 3、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

小学奥数解题技巧——线段图解题(含有练习题)

线段图解题 主要内容:1、线段图解题的方法和技巧;2、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3、用线段图解题。 重难点:1、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2、较复杂的线段图问题。 意义:利用线段图解决应用题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文字分析方法,线段图可以直观清晰地将题中的复杂数量关系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对于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线段图解题方法和技巧: 什么是线段?那就是一条直线上的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就叫做线段,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常用来表示有限的量,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中隐藏的数量关系,达到轻松解题的目的。 1、用线段的长短来表示量的大小,并对应的标上数据; 2、根据题意,有的可能只需要一条线段,有的可能需要多条线段; 3、画多条线段时,要一端对齐,方便比较大小; 4、画多条线段时,一般先画最小的量。 5、虚实结合。“比……多”时,多的部分画实线;“比……少”时,少的部分画虚线,且立即标上数据; 二、常见的可以用线段图来表示的数量关系 1、和的关系:用一条较长线段来表示“和”,将组成“和”的各分量依次标在该线段上。当出现多种数量关系时,和关系还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 例如:甲的文具数量为5个,乙的文具数量为2个,那么甲乙的和是多少? 2、差的关系:从小到大依次画出各个量,并保持一端对齐后,另一端多出的部分线段即可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差。 例如:数学考试后小明的得分为100分,小强的得分为95分,那么小强比 甲的5个 乙的2个 7个文具

小明少几分? 小强的得分: 小明的得分: 3、倍的关系:先画出最小的量,再画跟它成倍数关系的量,是它的几倍就画几段线段。可将最小的量看作1份,则其它的量是它的几倍,就是几份。 例如:甲的年龄为5岁,乙的年龄为甲的3倍,那么乙的年龄为几岁? 甲的年龄: 乙的年龄: 注意:在同一个问题中,一条线段只能代表一个数量(若两个数量相等,则可用等长的线段来表示),与这个数量有大小或倍数关系的其它数量应该在这条线段的长度上分别延长(或缩短或等长延长)来表示。 练习:用线段图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妈妈的年龄是小明的4倍。 2、王强的得分比李军的得分少3分。 3、甲乙的弹珠总数为17颗。 三、用线段图解一般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今年共有27岁,其中甲比乙大了3岁,求甲乙今年各多少岁? 示意图: 乙的年龄: 甲的年龄: 分析:题目中既出现了“和”关系,又出现了“差”关系,那么我们画图时,就要先表示出“差”关系,再用大括号来表示“和”关系。 计算过程:甲:(27+3)÷2=15岁 乙:27-15=12岁 拓展:已知两个数的和、差,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可进行推导) (和+差)÷2=较大数 (和-差)÷2=较小数 练习: 3岁 27岁 小明比小强多的5分 甲的3倍,即甲的线段长度的3倍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21讲 假设法解题含答案

第21讲假设法解题 一、专题简析 假设法是解应用题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或者先假设两种要求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最后找到答案。 二、精讲精练 例1: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练习一 1、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求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2、一堆2分和5分的硬币共39枚,共值1.5元。问2分和5分的各有多少枚?例2: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50张,总面值116元。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有几张? 练习二 1、有3元、5元和7元的电影票400张,一共价值1920元。其中7元的和5元的张数相等,三种价格的电影票各有多少张? 2、有一元、五元和十元的人民币共14张,总计66元,其中一元的比十元的多2张。问三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例3:五(1)班有51个同学,他们要搬51张课桌椅。规定男生每人搬2张,女生两人搬1张。这个班有男、女生各多少人?练习三 1、甲、乙二人共存550元钱,当甲取出自己存款的一半,乙取出自己存款中的70元时,两人余下的钱正好相等。求甲、乙原来各存多少元钱。 2、学校春游共用了10辆客车,已知大客车每辆坐100人,小客车每辆坐60人,大客车比小客车一共多坐520人。大、小客车各几辆?

例4: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练习四 1、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2、有鸡蛋18筐,每只大箩容180个,每只小箩容120个,这批蛋共值302.4元。若将每个鸡蛋便宜2 分出售,这些蛋可卖252元。问:大箩、小箩各有几个? 例5:甲、乙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一次倒扣6分。 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两人各中多少次?练习五 1、甲组工人生产一种零件,每天生产250个。按规定每个合格记4分,生产一只不合格要倒扣15分。该组工人4天共得了2746分,问:生产合格的零件共多少只? 2、某班42个同学参加植树,男生平均每人种3棵,女生平均每人种2棵。已知男生共比女生多种56棵,求男、女生各多少人。三、课后作业 1、营业员把一张5元人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求换来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 2、有1角、2角、4角、5角的邮票共26张,总计6.9元。其中1角和2角的张数相等,4角的和5角的张数相等。求这四种邮票各有多少张? 3.班级买来50张杂技票,其中一部分是1元5角一张的,另一部分是2元一张的,总共的票价是88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4、王师傅有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共118张,共计500元。其中5元与10元的张数相等,求三种人民币各多少张。第21讲假设法解题 专题简析

奥数的学习方法

奥数的学习方法 奥数学习最重要的还是对孩子学习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培养和引导。这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数学家华罗庚多次提到的治学方法,他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数学知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习不仅要理解和记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而且还要想一想它们是如何得来的,与前面的知识是怎样联系着的,表达中省略了什么,关键在哪里,对知识是否有新的认识,有否想到其他的解法等等。这样细加分析、考虑后,就会对内容增添某些注解,补充一些的解法或产生新的认识等,出现了“书越读越厚”。但是学习不能到此止步,还需要把学过内容贯串起来,加以融会贯通,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整理成精炼的内容,这就是一个“由厚到薄”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是量的减少,而是质的提高,所以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常在总结一章、几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时,就要有这种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这时由于知识出现高度概括,就更能促进知识的迁移,也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具有不同的层次和要求,学习中需要经过从低到高多次的运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这一学习方法体现着“分析”与“综合”、“发散”与“收敛”的

辩证统一,就是说数学学习需要这两者统一起来。从分析奥数学习活动可知,学习方法既受课堂教学的制约,又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所谓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习惯,也就是学习的一些程序,是哪些东西先做,哪些东西后作的问题。所以,一方面与课堂教学相配合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又根据奥数学习的自身特点,概括出一些特殊的学习方法:就是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的方法等的基本方法。 1、预习的方法预习是上课前对即将要上的奥数内容进行阅读,了解其梗概,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于掌握听课的主动权。预习是独立学习的尝试,对学习内容是否正确理解,能否把握其重点、关键,洞察到隐含的思想方法等,都能及时在听课中得到检验、加强或矫正,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的习惯,所以它是奥数学习中的重要一环。奥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往往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因此,预习时就要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补上,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创造条件。预习的方法,除了回忆或温习学习新内容所需的旧知识外,还应该了解基本内容,也就是知道要讲些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方法,重点关键在哪里,等等。预习时,一般采用边阅读、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小学奥数】小学奥数最全解题思路,超详细解析!(下) 还有上篇哦,需要的在历史消息找下。六、消去思路 对于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数的数学题,我们可以想办法将其中一个未知数进行转化,进而消去一个未知数,使数量关系化繁为简,这种思路叫消去思路,运用消去思路解题的方法叫消去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就是沿着这条思路考虑的。例1 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6小时,师傅做了8小时,一共做了312个零件,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等于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分析(用消去思路考虑): 这里有师、徒每小时各做多少个零件两个未知量。如果以徒弟每小时工作量为1份,把师傅的工作量用徒弟的工作量来代替,那么师傅8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这样的几份呢?很明显,师傅2小时的工作量相当于徒弟5小时的工作量,那么8小时里有几个2小时就是几个5小时工作量,这样就把师傅的工作量换成了徒弟的工作量,题目里就消去了师傅工作量这个未知数。 然后再看312个零件里包含了多少个徒弟单位时间里的工作量,就是徒弟应做多少个。求出了徒弟的工作量,根据题中师博工作量与徒弟工作量的倍数关系,也就能求出师傅的工作量了。

例2 小明买2本练习本、2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0.36元,小军买4本练习本、3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60元,小庆买5本练习本、4枝铅笔、2块橡皮,共用去0.75元,问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 分析(用消去法思考): 这里有三个未知数,即练习本、铅笔、橡皮的单价各是多少钱?我们要同时求出三个未知数是有困难的。应该考虑从三个未知数中先去掉两个未知数,只留下一个未知数就好了。 如何消去一个未知数或两个未知数?一般能直接消去的就直接消去,不能直接消去,就通过扩大或缩小若干倍,使它们之间有两个相同的数量,再用加减法即可消去,本题把小明小军、小庆所购买的物品排列如下: 小明2本2枝2块0.36元小军4本3枝2块0.60元小庆5本4枝2块0.75元 现在把小明的各数分别除以2,可得到1本练习本、1枝铅笔、1块橡皮共0.18元。接着用小庆的各数减去小军的各数,得1本练习本、1枝铅笔为0.15元。再把小明各数除以2所得的各数减去上数,就消去了练习本、铅笔两个未知数,得到1块橡皮0.03元,采用类似的方法可求出练习本和铅笔的单价。七、转化思路解题时,如果用一般方法暂时解答不出来,就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去思考,或改

3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题——用假设法解题 练习一:1、鸡兔共30只,共有脚84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共100只,共有脚28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3、鸡兔共50只,兔的脚比鸡的脚少4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4、鸡兔共45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6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练习二:1、鸡兔同笼,鸡比兔多30只,一共有脚168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兔同笼,鸡比兔多25只,一共有脚17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3、买甲、乙两种戏票,甲种票每张4元,乙种票每张3元,乙种票比甲种票多买了9张,一共用去97元,两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4、共有鸡兔的脚48只,若将鸡的只数与兔的只数互换一下则共有脚42只,鸡兔各有几只? 练习三:1、某校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有12道题,小明得了84分,他做错了多少题? 2、某小学进行英语竞赛,每答对一题得10分,答错一题倒扣2分,共有15道题,小明得了102分,他做对了多少题? 3、某公司运输衬衫400箱,规定每箱运费30元,若损失一箱,不但不给运费,并要赔偿100元,运后的运费结算为8880元,问这次运输损失了几箱? 4、某车间生产一批服装共250件,生产一件可得25元,如果有一件不符合要求,则倒扣20元,生产后得到费用5350元。问有几件不合格? 练习四:1、水果糖的块数是巧克力糖的3倍,如果小明每天吃2块水果糖,1块巧克力糖,几天后,水果糖还剩下7块,巧克力糖正好吃完。原来水果糖有多少块? 2、小明家有些梨和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爸爸和小明每天各吃1个苹果,妈妈每天吃1个梨。若干天后,苹果还剩9个,而梨恰好吃完,原来苹果有多少个? 3、某商店有些红气球和黄气球,红气球的只数是黄气球的4倍,每天卖出2只红气球和1只黄气球,若干天后,红气球剩下12只,黄气球刚好卖完。红气球原来有多少? 4、四(3)班有彩色粉笔和白色粉笔若干盒,白粉笔的盒数是彩色粉笔的7倍,每天用去2盒白粉笔和1盒彩色粉笔,当彩色粉笔全部用完时,白粉笔还剩10盒,原来白粉笔有几盒? 练习五:1、学校买来8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花去1650元。每张办公桌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2倍,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2、买4张办公桌和9把椅子共用252元,1张桌子和3把椅子的价钱正好相等,桌子 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3、学校买来4个篮球和5个排球共用了185元,已知一个篮球比一个排球贵8元,那 么篮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4、小明买2个乒乓球和4个皮球共用去52元,6个乒乓球的价钱相当于1个皮球的价 钱。乒乓球和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篇一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 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 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 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 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 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 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 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 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 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最佳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 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 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最佳途径。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 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 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 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 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 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 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 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 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 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

小学四年级奥数解题技巧:逻辑推理

小学四年级奥数解题技巧:逻辑推理 专题简析: 解答推理问题常用的方法有:排除法、假设法、反证法。一般能 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选准突破口,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实行判断; 2,根据题中条件,在推理过程中,持续排除不可能的情况,从而 得出要求的结论; 3,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出假设,然后再根据条件推理,如果得到 的结论和条件不矛盾,说明假设是准确的; 4,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能够借助图表实行分析。 例1:有三个小朋友们在谈论谁做的好事多。冬冬说:“兰兰做的比静静多。”兰兰说:“冬冬做的比静静多。”静静说:“兰兰做的 比冬冬少。”这三位小朋友中,谁做的好事最多?谁做的好事最少? 分析与解答:我们用“>”来表示每个小朋友之间做好事多少的关系。 兰兰>静静冬冬>静静冬冬>兰兰 所以,冬冬>兰兰>静静,冬冬做的好事最多,静静做的最少。 练习一 1,卢刚、丁飞和陈瑜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现在只知道: 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瑜比飞行员年龄大。问: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飞行员?

2,小李、小徐和小张是同学,大学毕业后分别当了教师、数学家 和工程师。 小张年龄比工程师大;小李和数学家不同岁;数学家比小徐年龄小。谁是教师、谁是数学家、谁是工程师? 3,江波、刘晓、吴萌三个老师,其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 一位教英语。已知: 江波和语文老师是邻居;吴萌和语文老师不是邻居;吴萌和数学老 师是同学。请问:三个老师分别教什么科目? 练习三 1,已知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会开汽车。甲说:“我会开 汽车。”乙说:“我不会开。”丙说:“甲不会开汽车。”如果三人 中只有一人讲的是真话,那么谁会开汽车? 2,某学校为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老师找了A、B、C三个学生。A说:“是B做的。”B说:“不是我做的。”C说:“不是我做的。”这三个学生中只有一人说了实话,这件好事是谁做的? 3,A、B、C、D四个孩子踢球打碎了玻璃。A说:“是C或D打碎的。”B说:“是D打碎的。”C说:“我没有打碎玻璃。”D说: “不是我打碎的。”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说了谎,到底是谁打碎了玻璃? 例4: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参加数学竞赛。最后: 甲说:“丙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乙说:“我是第一名,丁 是第四名。”丙说:“丁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丁没有说话。成 绩揭晓时,大家发现甲、乙、丙三个人各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 的名次吗? 分析与解答:推理时,必须以“他们都只说对了一半”为前提。 为了协助分析,我们能够借助图表实行分析。

(完整)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讲座

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讲座 假设法解题(一) 一、知识要点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8/9。 (250+5)÷(1+1-1/9)=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六年级奥数 第9讲 假设法解题(一)

第9讲设数法解题讲义 专题简析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看起来缺少条件的题目,按常规解法似乎无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对于答案并无影响,这时就可以采用“设数代入法”,即对题目中“缺少”的条件,假设一个数代入(当然假设的这个数要尽量方便计算),然后进行解答。 例1、如果△△=□□□,△☆=□□□□,那么☆☆□=( )个△。 练习:1、已知△=○○,△○=□□,☆=□□□,问△□☆=()个○。 2、五个人比身高,甲比乙高3厘米,乙比丙矮7厘米,丙比丁高10厘米,丁比戊矮5厘米。甲与戊相比谁高?高几厘米? 3、甲、乙、丙三个仓库原有同样多的货,从甲仓库运60吨到乙仓库,从乙仓库运45吨到丙仓库,从丙仓库运55吨到甲仓库,这时三个仓库的货哪个最多,哪个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多少吨? 例2、足球赛门票原来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増加了一倍,收入增加了1 5 ,每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练习:1、某班一次考试,平均分为70分,其中3 4 的同学及格,及格的同学平均分为80分。那么不及 格的同学平均分是多少?

2、参加游泳比赛的学生中,小学生占30%,又来了一批学生后,学生总数增加了20%,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0%。小学生增加了百分之几? 3、五年级三个班的人数相等。一班的男生人数和二班的女生人数相等,三班的男生人数是全部男生人 数的2 5 。全部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几分之几? 例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上往返跑。先从山下往山上跑,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练习3:1、小华上山的速度是3千米/时,下山的速度是6千米/时,求小华上山后又沿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 2、张师傅骑自行车往返A,B两地。去时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因逆风,每小时只行10千米。张师傅往返途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小学三~五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小学三~五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奥数的学习逐渐进入到真正的解题技巧入门阶段,学生要掌握小学奥数阶段最基础的知识技巧,所以更加注重承上启下和夯实基础。那么学生究竟该怎么做呢?同学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总结旧知识,积累新知识 奥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否全面掌握三年级以前的旧知识,直接决定能否更好的理解新知识。而重温旧知识的办法,就是总结。将以前学过的知识系统复习,对于不熟熟悉的地方反复练习,尽量对所有知识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不论是报班还是自学,一定要注重三年级新知识的积累。三年级有大量的新知识拓展出全新的知识范畴,例如:等差数列、数阵图、应用题、抽屉原理等等,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这些新知识点也是小学奥数非常重要的内容,多次出现在今后的奥数学习过程中,所以积累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也同样影响着学习习惯,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学习进步的至关要素。有好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经常会这样许诺:如果这次考试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就会给你怎样的奖励。一两次孩子可能会从中尝到其中的甜头,但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将这样的奖励当成一种学习的必须,一旦这种奖励有了某些变化,或是不再像以前那样有“甜头”,那么给孩子学习上带来的影响也必将是巨大的。家长在这点上应注意,同时,也有助于协助孩子树立起准确的学习态度。 3、要夯实基础,重视计算水平

计算问题因为内容枯燥、步骤繁杂,使学生很难对它产生兴趣。 不过计算水平又是数学学习最重要的基础部分,是务必要引起充足重 视的。如果说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是动脑水平的话,那么计算就能够 说是当之无愧的动手水平。想要把一个准确的想法表述和证明,必须 要经过准确的计算。无数的事实也表明,计算水平出众的学生,更适 合高年级奥数的学习,也更容易在奥数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 若要夯实基础,首先重视计算水平。 4、要把握重点,应用题是关键 三年级将接触大量的奥数专题,尤其是其中的应用题部分,是所 有年级、所有竞赛考试中必考的重点知识点。学生一定要在各个应用 题专题学习的初期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之前所说的“启下”作用,主要也是指应用题部分,很多高年级同学奥数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就是应用题的知识掌握不牢靠。 【篇二】小学四年级奥数学习方法 奥数的学习到了四年级,无论是题量还是难度都有所增加,而且 奥数的专题又有所增加和深入。 所以,专题的知识学习更为重要,多掌握技巧和学习方法。四年 级阶段是积累学习技巧和方法的良好开始,在开始阶段养成良好的习 惯对以后的学习都将是受益匪浅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般具备了一 定的奥数基础。 所以,一定要引导他们多接触一些难题,一来在心理上做好加深 难度的准备,二来在在实践中提升解题的水平。 专家的奥数学习建议: 1、增强整数和小数计算练习 计算水平要过关。四年级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必须非常熟练,保 证准确率和速度,不然到了五年级就要重点学习分数,整数还不够熟

(完整word版)小学奥数解题方法大全

第一讲观察法 在解答数学题时,第一步是观察。观察是基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小学数学教材,特别重视培养观察力,把培养观察力作为开发与培养学生智力的第一步。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题目中数字的变化规律及位置特点,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题 目的结构特点及图形的特征,从而发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把题目解答出来的一种解题方 法。 观察要有次序,要看得仔细、看得真切,在观察中要动脑,要想出道理、找出规律。 *例1(适于一年级程度)此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 第二册,第11页中的一道思考题。书中除图1-1的图形外没有文字说明。这道题旨 在引导儿童观察、思考,初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时儿童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基于他们已有的知识,能够判断本题的意思是:在右边大正方形内的小方格中填入数字后,使大正方形中的每一横行,每一竖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三个数字的和,都等于左边小正 方形中的数字18。实质上,这是一种幻方,或者说是一种方阵。 解:现在通过观察、思考,看小方格中应填入什么数字。从横中行10+6+□=18会想到,18-10-6=2,在横中行右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2(图1-2)。 从竖右列7+2+□=18(图1-2)会想到,18-7-2=9,在竖右列下面的小方格中应填入9(图1-3)。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9+6+□=18(图1-3)会想到,18-9-6=3,在大正方形左上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3(图1-4)。

从正方形对角线上的7+6+□=18(图1-3)会想到,18-7-6=5,在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方格中应填入5(图1-4)。 从横上行3+□+7=18(图1-4)会想到,18-3-7=8,在横上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入8(图1-5)。 又从横下行5+□+9=18(图1-4)会想到,18-5-9=4,在横下行中间的小方格中应填 入4(图1-5)。 图1-5是填完数字后的幻方。 例2看每一行的前三个数,想一想接下去应该填什么数。(适于二年级程度) 6、16、26、____、____、____、____。 9、18、27、____、____、____、____。 80、73、66、____、____、____、____。 解:观察6、16、26这三个数可发现,6、16、26的排列规律是:16比6大10,26比16大10,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10。 观察9、18、27这三个数可发现,9、18、27的排列规律是:18比9大9,27比18大9,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大9。 观察80、73、66这三个数可发现,80、73、66的排列规律是:73比80小7,66比73小7,即后面的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那个数小7。 这样可得到本题的答案是: 6、16、26、36、46、56、66。 9、18、27、36、45、54、63。 80、73、66、59、52、45、38。 例3将1~9这九个数字填入图1-6的方框中,使图中所有的不等号均成立。(适于 三年级程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