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危机的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_

公共危机的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_

公共危机的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_
公共危机的应对与中国政府的理性选择_

参考文献

1.赵成根.国外大城市危机管理模式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丛虎.公共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德]尤尔根?哈贝马斯.曹卫东选译.哈贝马斯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房宁,贠杰.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5.阎梁,翟昆.社会危机事件处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

6.[美]诺曼?R.奥古斯丁.陈松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美]罗伯特?希斯.王成,宋炳辉等译.危机管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8.叶海尔?德罗尔.逆境中的政策制定.王满传等译[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9.[美]戴维·波谱诺.李强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

10.谭君久.关于全球化的思考与讨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5期.

11.[澳]欧文?休斯. 彭和平等译.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5

12.王茂涛.政府危机管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郑杭生,何珊君.和谐社会与公共性:一种社会学视野[J].甘肃理论学刊,2005年1期.

14.乔耀章.政府理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6.黎明.中国的危机[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8年版.

17.[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余逊达等译.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M].上海:三联书店.

18.赵海利.中外公共福利支出的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1999年11期.

19.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M].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20.陈迪平.库兹涅茨收入分配假说与我国现实[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3期.

21.王振中.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不容忽视[J].经济经纬,2005年6期.

22.杨海蛟.平等: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诉求[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3.淅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内首家专门从事非传统安全研究和教学的基地. [EB/OL]https://www.doczj.com/doc/0f12576322.html,/show.

24.李天行.国内首家危机管理学院在中央财经大学成立.人民网. [EB/OL].https://www.doczj.com/doc/0f12576322.html,/kao/sxypl/200704/03/t20070403_10915611 .shtml.

25.[英]迈克尔·里杰斯特.危机公关[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86

1995年版.

26.[美]劳伦斯?巴顿. 符彩霞译.组织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易艳阳.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非公共”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23期.

28.吴志敏.和谐社会视野下政府危机管理及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1期.

29.“最大的实际”决定科学的抉择.新华网,2007-10-19. [EB/OL]https://www.doczj.com/doc/0f12576322.html,.

30.徐湘林.渐进政治改革中的政党、政府与社会[M].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1.顾严,杨宜勇.2005-2006:中国收入分配问题与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2.郝建国.谁该对6?25救灾款问题负责[N]. 华商报,2006-11-03.

33.何海燕,张晓甦.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4.[美]史蒂文·芬克.危机管理-为不可预见的危机做计划[M].济南:中国石油出版社,1995年版.

35.鲍勇剑,陈百助.危机管理-当最坏的情况发生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7期.

37.蔡志强.社会危机治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8.马建珍.浅析政府危机管理[J].长江论坛,2003年6期.

39.杨冠琼.危机性事件的特征、类别与政府危机管理[J].新视野,

187

2003年6期.

40.文晓霞.从“非典”事件看政府的危机管理[J].求实,2003年7期.

41.北京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版.

42.肖鹏英.当代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4期.

43.马小军.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理 [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4.孙多勇.突发事件与行为决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45.[加]菲利普斯?马尔尚.麦克卢汉:媒介及信使.何道宽译.[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6.林立国.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的历史原因剖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47.江时学.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00年4期.

48.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版.

49.王淑军.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媒体角色研究-SARS危机的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50.何海燕,张晓甦.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1.张小明.公共部门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2.张晓辉.中国公共安全管理概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版.

188

53.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课题组.政府应急管理机制研究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4.[英]安东尼·吉登斯.田禾译.失控的世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5.胡杨.危机管理的理论困境与范式转换[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56.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M].2005年版.

57.吴爱明.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58.黎民.公共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9.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0.吴宜蓁.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义观点的理论与实证[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

61.[美]菲克.韩应宁译.危机管理[M].台北:中国台北经济与生活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

62.高世屹.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4年博士论文.

63.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国际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64.[美]R.J.斯蒂尔曼.李方,潘世强等译.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65.李燕凌,陈冬林,周长青.农村公共危机的经济研究及管理机制建设[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66.肖鹏军.公共危机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89

年版.

67.龚维宾.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68.汪玉凯.公共危机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年版.

69.郑涛.转型期我国面临的公共危机及政府对策[J].城市与减灾,2006年1期.

70.胡宁生.中国政府形象战略[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71.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3期.

72.[英]约翰.H.邓宁,杨长春.全球化经济若干反论之调和[J].国际贸易问题,1996年3期.

73.[德]格拉德·博克斯贝尔,哈拉德·克里门塔.胡善君,许建东译.全球化的十大谎言[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74.[德]乌尔里希·贝克.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J].王武龙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3期.

75.桑林等.瘟疫:文明的代价[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76.[德]乌尔里希·贝克. 张世鹏译.世界风险社会:失语状态下的思考 [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2期.

7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9.桑玉成.利益分化的政治时代[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

80.[英]拉尔夫?达尔道夫.林荣远译.现代社会冲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版.

81.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报告(1994-199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0

82.刘祖云.社会转型解读[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3.我国内地因非典损失179亿美元[EB/OL] .

https://www.doczj.com/doc/0f12576322.html,/html/article/200311/11/89799.shtml.

84.中国失业率4.5%:非典之下能否守住[EB/OL] .

http://www.peopledaily.co.jp/GB/jinji/31/179/20030513/990943.html.

85.科学应对突发公共事件[EB/OL] .

https://www.doczj.com/doc/0f12576322.html,/comments/2005-08/08/content_3323308.htm.

86.周德红.政府公共安全管理体制建设的研究 [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6年11期.

87.张强.浅谈我国公共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4期.

88.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课题组.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J].法学家,1999年4期.

89.吴忠民.社会公正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0.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91.国际劳工局.2000年世界劳动报告[R].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92.吴忠民.中国社会公正的现状与趋势[J].江海学刊,2005年2期.

93.高尚全.政府转型与社会再分配[J].今日海南,2006年1期.

94.康晓光.未来3—5年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分析[J].战略与管理,2002年3期.

95.王彩波,李智.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机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5期.

96.[美]杰克·普拉诺.胡杰译.政治学分析辞典[M].中国社会科学

191

出版社,1986年版.

97.[美]戴维·伊斯顿.王浦劬等译.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98.转轨时期社会稳定课题组.社会稳定的理论考察[J].学海,2001年5期.

99.徐伟新.国家和政府的危机管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00.王绍光,胡鞍钢,丁元竹.经济繁荣背后的社会不稳定[J].战略与管理,2002年3期.

101.俞可平.现代民主治理视野中的和谐社会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0f12576322.html,/GB/40536/3207472.html.

102.郑杭生.和谐社会与社会学[N].人民日报,2004-11-30(3).

103.洪大用.在“政府转型与建设和谐社会”改革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Z].2005-02-18.

104.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5.唐铁汉.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思路与对策[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6期.

106.李培林,陈金光,李炜.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7.应松年.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108.王绍光.分权的底限.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M].1997(1):2.

109.胡鞍钢,王磊.经济增长对社会稳定的双向效应[J].新华文摘,2006年4期.

192

110.青连斌.党政领导干部对2006-2007年中国社会形势的基本看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6年版.

111.陆学艺.调整社会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会,2005年版.

112.秦启文.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113.林红.美国“9?11”事件对世界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2期.

114.南开大学SARS对经济影响研究课题组.SARS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期.

115.周海燕.不平静的春天:数字化的SARS民情[N].南方周末,2003-06-12(5).

116.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提升途径[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7期.

117.龚培兴,陈洪生.政府公信力:理念、行为与效率的研究视角[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年8期.

118.吴威威.良好的公信力:责任政府的必然追求[J]兰州学刊,2003年6期.

119.刘超.地方政府危机管理与公信力的互动研究.湘潭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120.诸云茂.公共关系与政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1.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4期.

122.高厚满.外国军警处置突发事件选评[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年版.

193

123.李希光.公共形象与危机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4.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25.樊富珉.非典危机反应与危机心理干预[J].北京:清华大学学报,2003年4期.

126.吴红梅,吴昌红.公民危机意识应得到强化[N].新华日报,2005-11-24(B02).

127.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28.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29.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30.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200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31.[美]道格拉斯.张宁,朱欣民译.越轨社会学概论 [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32.任亮.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失范行为[J].理论学刊,2007年7期.

133.李忠荣,淳于淼泠.政府创新危机管理体制的若干要点——日本阪神大地震个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05年3期.

134.许蔓舒.国际危机预警研究综述[J].国际论坛,2006年4期.

135.许纪霖.“非典”时刻的反思[N].中国青年报,2003-05-28(3).

136.[美]韦尔伯·施拉姆.金燕宁等译.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年版.

137.张晓群.从缺位到归位—对SARS危机中媒体表现的评价[J].清华

194

大学公共管理学院SARS专刊,2003年6期.

138.张洁.煤矿事故一月份出现反弹[N].中国矿业报,2007-02-13(A01).

139.2007年世界卫生报告: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EB/OL]. http://www.who.int/whr/2007/07_overview_ch.pdf.

140.李培林,陈光金.2007: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41.闫世辉.2006: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142.赵树凯.沉重的脚步:1999年民工潮回顾[M].2000: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43.陈福今,唐铁汉.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44.王刚.论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化与整合[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2期.

145.政府积极果断处理危机,公众的信任度明显提高,人民日报,2003-5-23.

146.陈尧.当代政府的危机管理行政论坛[J].2002年4期

147.李红梅,曹军,李曼伟.我国政府危机应急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12期.

148.王光,秦立强,张明.试论政府应急管理的社会合作机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5期.

149.贾康,刘尚希.公共财政与公共危机[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2004年版.

150.郭济.政府应急管理[J].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151.元树新.哈尔滨两份内容不一的停水公告出台内情[N].中国青年

195

报,2005-11-24(8).

152.[美]伊恩·I·米特诺夫,格斯·阿纳戈诺斯.燕清联合传媒管理咨询中心译..危机防范与对策 [M].北京:电子出版社,2004年版.

153.程绪水.流域机构在应对重大水污染事件中的责任[J].水资源研究,2006年5期.

154.张小明.论公共危机事前风险管理与评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期.

155.李哲.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研究.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56.国家安监总局: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EB/OL].

https://www.doczj.com/doc/0f12576322.html, 2007-07-22.

157.李毅中.用总书记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完成安全生产“落实年”、“攻坚年”各项任务[Z].全国安全工作会议.2006-2-10.

158.黄顺康.公共危机管理与危机法制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159.王仁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法制现状及完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6期.

160.[英]威廉·韦德.徐炳等译.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161.新华网.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中外记者对话汪永清[EB/OL]. https://www.doczj.com/doc/0f12576322.html,/newscenter/2006-07/03/content_4789868.htm 162.王名.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M].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大学NGO研究中心.

163.叶秉喜,庞亚辉.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

196

164.陈小丽,彭宗超.政府危机管理,谁来为你”加油”.人民网-人民论坛, 2005-12-29.

165.[美]戴维·波谱诺.李强译.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6.[美]塞缪尔·亨廷顿.王冠华等译.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67.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168.冯惠玲.公共危机启示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9.美休·考特尼等.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译.不确定性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

170.彭澎.政府角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71.[德]乌尔里希·贝克.王武龙译.“9·11”事件后的全球风险社会[J].马克主义与现实,2004年2期.

172.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J].政治与法律2005年2期.

173.苏长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第三种力量[N].文汇报,2001-11-12.

174.唐昊.危机管理是一种日常行为[N].南方日报,2005-11 -30(07).

175.邱慧萍.灾难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期.

176.徐瑞萍.论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风险与危机教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6期.

177.钟健夫.企业在公共危机中如何做品牌营销[N].中国企业报,

197

2003-7-14(B3).

178.王晓成.论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公共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6期.

179.王贵秀.创建危机学刍议[J].理论前沿,1996年10期.

180.刘智勇.创建公共危机管理学的必要性与内容体系的构建[J].理论与改革,2004年5期.

181.张小明.从SARS事件看公共部门危机管理机制设计[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3期.

182.薛晓源,周战超.全球化与风险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

183.乌尔里希·贝克,吴英姿等译.世界风险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184.杨雪冬.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版.

185.徐显明,齐延平.法制与社会公正[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6.胡鞍钢,胡联合.转型与稳定-中国如何长治久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7.王金柱.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效率与公平[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8.蔡志强.危机治理与社会和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89.战俊红,张晓辉.中国公共安全管理概论[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7年版.

190.席恒.利益、权力与责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198

年版.

191.董传仪.危机管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92.童星,张海波.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风险及识别[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193.[英]约翰·洛克.瞿菊农,叶启芳译.政府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94[英]J·S·密尔.汪渲译.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95.汤玉奇.社会公正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196.[美]约翰·罗尔斯.何怀宏译.正文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9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7: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

198.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年版.

199.马海涛.公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版.

200.席恒.利益、权力与责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1.顾建光.现代公共管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02.董礼胜等.中国公共物品供给[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版.

203.辛向阳.中国发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注: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引用的资料尽可能作了详细的标注,但也不排除会有个别地方的疏漏,如有疏漏在此向原作者表示衷心致歉!

19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1.制约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三大障碍

《吉林金融研究》(省级) 2003年11期独立2.金融市场化亟待提速

《现代商业银行》(省级) 2004年11期独立3.银行公司治理中各行为主体间的正和博弈分析

《金融论坛》(社科核心级)2006年8期独立4.打造项目品牌提升教学实力推进科研发展

《金融队伍建设》(省级) 2005年9期独立

获该杂志当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5.转型期商业银行实施EAP应注意的问题

《金融队伍建设》(省级)2006年12期第一作者6.EAP:转型期商业银行对员工的人文怀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省级)2007年2期第一作者7.协同应对: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长白学刊》(社科核心级)2007年6期独立8.公共危机应对:保持和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省级)2007年6期独立9.《现代银行文化经营》策划并撰写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年10月出版10.《银行营销师必读》副主编并撰写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年10月出版

200

危机公关一般处理方案

一、危机公关的一般处理方案 (一)组织内部对策 1、迅速成立处理危机事件的专门机构。假如企业已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可在该小组的基础上增加部分人员。这个专门小组的领导应由企业负责人担任。行政部公关事务人员必须参加这一机构,汇同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性、有效率的工作班子。 2、了解情况,进行诊断。成立专门机构,应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事态的发展,判明情况。确定危机事件的类型、特点,确认有关的公众对象。 3、制定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具体的程序与对策。 4、急需援助的部门,共同参加急救。 5、将制定的处理危机事件的基本原则、方针、程序和对策,通告全体职工,以统一口径,统一思想认识,协同行动。 6、向传媒人士、社区意见领袖等公希危机事件的真相,表示企业对该事件的态度和通报将要采取的措施。 7、危机事件若造成伤亡,一方面应立即进行救护工作或进行善后处理,另一方面应立即通知受害者家属,并尽可能提供一切备件,满足其受害者家属的探视或要求。 8、如果是由不合格产品引起的危机事件,应不惜代价立即收回不合格产品,或立即组织检修队伍,对不合格产品逐个检验。通知有关部门立即停止出售这类产品。 9、调查引发危机事件的原因,并对处理工作进行评估。

10、奖励处理危机事件的有功人员;处罚事件的责任者,并通告有关各方。 (二)受害者对策 1、认真了解受害者情况后,诚恳地向他们厦其家属道歉,并实事求是地承担相应的责任。 2、耐心而冷静地听取受害渚的意见,包括他们要求赔偿损失的意见。 3、了解、确认和制定有关赔偿损失的文件规定与处理原则。 4、避免与受害者厦受害者家属发生争辩与纠纷。即使受害者有一定责任,也不要在现场追究。 5、企业应避免出现为自己辩护的言辞。 6、向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补偿方法与标准,并尽快实施。 7、应由专人负责与受害者及受害者家属谨慎地接触。 8、给受害者安慰与同情,并尽可能提供其所需的服务,尽最大努力做好善后处理工作。 9、在处理危机事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可随便更换负责处理工作的人员。 (三)新闻媒介对策 1、向新闻界公布危机事件,公布时如何措辞,采用什么形式,有关信息怎样有计划地披露等,应事先达成共识。 2、成立记者接待机构,专人负责发布消息,集中处理与事件有关的新闻采访,向记者提供权威的资料。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doc

财务风险案例分析 财务风险是企业各类风险的集中体现和导火索。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提前识别和发现风险并尽早采取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财务风险管理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财务风险管理案例篇1: 南方某加油站出纳的老公是个体油贩,利用老婆的职务便利,为他的客户提供发了个票,加油站上级管理部门对加油站进行例行的内部审计时发现:该加油站发了个票开具异常,开票率较高(使用额度占总营业额比例)毎到月底大额发了个票较多,于是,对该站开具的大额票据进行核查,而有些抬头在客户档案(掌握在油站经理手里)里面找不到,询问油站经理对部分客户不知情,于是报案,调查后,该出纳被劳教四年。 1、上级财务管理部门对加油站资金流、商品进销存、发了个票管控等财务行为有例行监督机制,并能够落实到位; 2、细化发了个票管理,把开票率作为KPI指标,每月进行统计; 3、对内部违法行为不姑息迁就,不是只做批评教育和罚款了事,发现事故苗头果断报警,杀一儆百。 财务风险管理案例篇2: 西门子集团最初的资金管理业务全部集中在集团财务部

(又称"中央财务部",CF),1997年,西门子将除集团金融政策制定职能之外的全部资金财务及金融业务职能完全从集团财务部分离出来,成立了西门子财务公司(Siemens Financial Services,SFS),作为负责集团具体金融业务动作的职能部门。20xx年4月,SFS又从职能部门进一步发展成为集团100%控股的独立法人,以适应金融市场及自身发展的需要。SFS为西门子集团贡献了大量资产和稳定的高盈利:运作的资产平均在0亿欧元,占西门子集团总资产的15%。20xx财年(20xx年10月1日到20xx年9月30日)西门子集团营业收入达到735亿欧元,其中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63.9亿欧元。 财务风险管理案例篇3: 杜邦公司创建于220xx年前,由于它最初经营黑火药业务的高危险性,风险管理的意识早已深深融入了公司的企业文化之中,使得杜邦公司所面临的风险丰富化和多样化。今天,杜邦公司已经成为一家经营场所遍布全球,能够生产多种产品的世界级大公司。公司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使杜邦公司比以前更加重视风险管理的作用。参考与借鉴其他公司风险管理机制,杜邦公司建立了三部分的风险管理框架: (一)制定整个公司的风险政策 (二)制定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指导原则 (三)建立并实施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和程序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 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内部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决定了风险的客观存在。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风险,危机便会在企业内部机体滋生蔓延。而当各种不可预见风险发生后,首当其冲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中枢——财务系统,财务状况的逐步恶化将引发财务危机,而当危机扩散到企业无法承受的限度时,全面危机则一触即发。因此,企业若建立风险的监控和预警指标系统,预先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宜措施,便能将危机消灭于萌芽阶段。 一、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基础 危机预警分析系统的构筑和良性运行必须基于以下前提:1.风险的普遍性。即企业理财环境的瞬变性和不可准确预见性要求树立求雨绸缪的风险意识,这是系统运行的精神基础;2.风险的差异性。预警信号与企业的决策和行为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其面临危机的时间、领域以及危机信号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千差万别,必须根据企业的特性选择适合的预警模式,及时有效地识别预警信号并加以控制;3.风险的效应性。效应是事物本身的一种内在机制,正是由于效应机制的存在和作用,才会引发某种形式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趋向。即可以根据以往一系列事件防结果和关联窥测出危机发生前的信号,同时追根溯源、对未来的损失程度进行衡量和估测。企业存有潜在危机时,必然会引发某种效应,可能突出地表现在某种或几种财务要素上,也可能

反应为整体运营的不通畅。比如现金流量的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预示便有着良好的效应性。4.风险的管理根源性。即经营管理不善是引致危机爆发的根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通常会浮现出一些特定的症状,而且是逐步加剧的。一开始可能表现为:资源分配不当,疏忽日常风险管理,盲目拓展市场。市场营销疲软等;而当财务状况日愈恶劣时,便突出地表现在:债务负担沉重、市场销售混乱、现金流量尤其是营业现金流量匾乏等。因而企业能否谋求竞争优势,避免陷入危机,关键在于营运效率的高低,其趋势变化就成为管理绩效优劣与否的最为深刻的原因。 二、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事实上,任何企业的危机由萌生到逐步恶化,通常都会经历一个逐渐累积和转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危机的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资金运动的“晴雨表”——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上。因此,可以通过设置并观察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及时预报危机信号,建立危机预警分析系统。 (一)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特征 既然预警系统是基于预警信息的分析和预报功能,则这种预警信息必须具备以下特性。1.高度敏感性。即一旦潜伏有危险因素时,指标

【完整版毕业论文】财务管理专业论文:企业财务危机分析

本科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企业财务危机分析 学生姓名:马龙 学号: 1006990139 专业:财务管理 班级:财管1001 指导教师:徐玮 完成日期:2013年8月25日

摘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或企业集团)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事先进行预测预报的财务分析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诊断工具,能实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及时地进行财务预警分析,发现财务状况异常的征兆,并迅速报警,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在上市公司应用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主要可以发挥财务监测作用、财务诊断作用、财务治疗作用、保健作用。公司的财务困境并非一时突发,任何企业发生财务困境均是一个渐次显露弊端、渐次恶化的过程。因此,在企业财务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财务预警体系是现实所需要的。 本文通过对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研究,分析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危机的基础上,对构建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化步伐不断加快,使得各大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断加剧,不少企业面临着财务危机情况,为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财务预警分析监管系统,随时跟进和监控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害。 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主要是针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因素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测和管理,一旦某相关指标的值超出了允许值时,就会有危机警报发出,并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解决。其可对财务危机的风险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进行报警,可以对同财务相关的所有环节内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因此,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其实就是一种规避风险机制,它集预测、报警、应警于一体,不仅可以预测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因素,还可以通过独特方式对企业利益相关人员进行提醒,并为其提供详细的解决方案以便于及时控制风险。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表现形式 1、从资产存量角度看,企业总资产的账面值相当于或小于账面记录的负债金额,即企业净资产小于或等于零。当企业净资产为负值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危机事件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各类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提高危机处理效率,明确危机处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特制定此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在生产、销售及运营管理中遇到的一切可能危及企业品牌形象,影响公司声誉和信誉的事件,此制度将作为处理原则存在。 第三条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事件形式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全体员工以高度的敏感性和对企业负责的态度,准确把握可能出现的危机,参照本制度的相关要求,高效处理,务必使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 第二章危机事件概述 第四条公司可能面对的危机事件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类别,此类别仅作为公司员工判别是否存在危机的参考依据: (一)网络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微博、论坛、网站、邮件等各种网络平台传播企业的负面信息、谣言、诋毁信息等,进而造成无法控制的网络扩散,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二)媒体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闻等途径传播企业的负面信息、谣言、诋毁信息等,进而造成大范围主流舆论误导或错误认知,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三)口碑危机事件:即有可能通过某些影响力较大的个人或群体,向公司目标客户群体及合作伙伴群体传播企业不良信息,进而造成范围性人群的错误认知,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的事件; (四)司法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因个别事件为诱因,造成个人或组织通过司法程序向公司提起诉讼,进而造成公司被动面对诉讼,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影响公司形象和声誉,甚至影响公司市场拓展的事件; (五)政策危机事件:即有可能因为区域或地方法律法规、政策的修改,造成公司的市场行为无法在当地区域合法开展下去,影响公司及合作伙伴正常经营的事件。 第五条任何危机事件均有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常见的诱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全体员工均应熟知并不断提高敏感性和责任感,将诱发危机的原因抑制在可控范围:(一)产品质量 偶发的产品质量问题,有可能因消费者个人影响力的大小,致使其升级为公司危机事件;频发或大面积的产品质量问题,有可能因其频率和发生的范围等因素,致使其升级为企业危机事件; (二)服务质量 服务作为公司品牌支撑的重要要素,一旦发生服务质量的不达标,或者二次服务质量的不达标,将非常有可能使小范围事件升级为公司危机事件; (三)承诺兑现

XX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财务危机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以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背景,从描述该公司的改制背景开始,对公司上市前后近9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对比,并从财务角度揭示该公司如何从一个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却一步步走向财务失败的边缘。 全文结构如下: 一、概述水仙公司的改制前的背景和改制、上市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之过程。 二、详细描述改制后两年(1993-1994年)如日中天的水仙公司,从1995年开始,经历了投资失败、产品战略失误、财务战略失误,形成连连亏损且失去偿债能力,到2001年因重组失败而被摘牌退市的过程。 三、通过以上描述,提出经验教训和启示。 1、首先从企业投资战略、财务战略和营销战略的失误,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局限性分析水仙公司形成财务危机的原因; 2、其次结合国内外财务危机预警有关文献资料,界定财务危机的定义,并解析目前常用的财务危机预警方法。结合案例,运用Z分数值和F分数值模型,对水仙公司1994年至1998年财务状况的进行预警实证分析。 3、最后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证券市场的参与者如何充分发挥各自作用,并最终实现以市场选择有效率企业。 水仙公司从兴盛走向衰退并退市,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描述和案例分析,阐述如何从战略层面、财务层面上正确地预测和化解企业财务危机,并针对当前我国企业财务危机的特征 i

和水仙公司案例,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案例分析,水仙股份,财务危机,财务预警 目录 第一章水仙公司背景 (4) 1.1改制上市前的水仙 (4) 1.1.1辉煌历史 (4) 1.1.2改制上市前的经营业绩 (4) 1.2股份制改造 (5) 1.2.1改制 (5) 1.2.2募集资金用途 (6) 1.2.3盈利预测 (7) 1.3A、B股相继发行上市 (7) 第二章从兴盛走向衰败 (9) 2.1如日中天的水仙(1993-1994) (9) 2.2危机四起的水仙(1995-1999年) (9) 2.2.1投资失败 (10) 2.2.2负债过度 (12) 2.2.3永远的伤痛--“应收账款” (13) 2.2.4主业严重萎缩 (15) 2.3濒临危机边缘的水仙(2000年) (16) 2.4寻求重组失败(2001年) (17) 2.5财务危机导致水仙退市(2001) (18) 第三章PT水仙退市的启示 (20) 3.1PT水仙退市原因分析 (20) 3.1.1投资战略决策失误 (20) ii

财务危机的成因和财务预警分析方法

财务危机的成因与财务预警分析方法 研究背景 市场竞争的残酷和激烈,把一个又一个曾经经营得很好的企业推向死亡之海,究其根本原因,归结为一点:财务危机,财务危机才是企业最终经营终结的主要原因。财务危机就是企业财务管理失误,导致财务失控,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最后导致企业推出市场。可见,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经济越发展,财务越重要。”不是一句口号,应该落到实践。财务管理很重要,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往往是企业自身、投资者和债权人关注的焦点。 因为一个营运良好、财务健康的企业不但可以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信誉及扩展筹资渠道,也使投资者信心倍增。相反,一个陷入财务困境或濒临破产的企业乏力吸引投资,而更让原有投资者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因此,及早地发现企业财务危机信号,使经营着能够在财务危机出现的萌芽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经营,防范财务危机。我们小组正是基于这一动机,旨在通过研究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从而建立效果较好、可用于跨行业企业财务危机预警分析的判别模型,并对怎样预防和控制财务危机的发生提出一些看法。

一、财务危机定义及基本特征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财务危机”有许多不同的定义。 (1)在Beaver[lJ的研究中,79家财务危机公司包括59家破产公司、16家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由此可见,Beaver把破产、拖欠股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 (2)Altman〔幻定义的财务危机是“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Deakin(1972)为财务危机公司“仅包括已经破产、无力偿还债务或为债权人利益而己经清算的公司”。 (3)Carmichael〔们认为财务危机是企业履行义务时受阻,具体表现为流动足、权益不足、债务拖欠及流动资金不足四种形式。 (4)Froster〔习将财务危机定义为“除非对经济实体的经营或结构实行大规组否则就无法解决的严重变现问题”。 (5)ROSs等〔6]则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一,企业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仍无法支付债权人的债务;第二,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第三,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按期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第四,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净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 (6)谷棋和刘淑莲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由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而引发的支付能力不足,通常是暂时的和比较次要的困难,一般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补救,如通过协商,求得债权人让步,延长偿债期限,或通过资产抵押等借新债还旧债”。 财务危机是指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 包括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 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发现财务危机具有的几个典型特征。 1、财务危机具有客观积累性 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表现为期间概念, 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

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报告

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一.企业财务危机概述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 二、诱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原因 (一)由于企业的过度扩策略,发展过程中追求高速度、多元化而引发财务危机。 (二)企业偿债峰峰过高,短期支付能力严重不足。 (三)企业部控制中风险控制出了问题。 (四)企业突发性的风险事件。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征兆 (一)财务结构明显恶化,即长期处于一个不合理的状态。 (二)而财务预测在较长时间不准确 (三)借入资金到期不能偿还,企业信誉不断降低 (四)自有资金严重不足,过度依赖贷款 (五)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公开 (六)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 (七)企业经济效益严重滑坡,长期处于弱势状态 (八)关联企业趋于倒闭 四、企业财务危机的诊断 (一)安全等级法 (二)财务指标综合法 五、预防财务危机对策 (一)企业财务危机的控制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防 (三)企业财务危机的化解

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一.企业财务危机概述 (一)企业财务危机含义 广义的财务危机是一种严重威胁企业的基本结构和价值的经济形势,在这种形势中企业决策集团必须在很短时间,在极不确定情况下作出关键性决策。也就是说,财务危机具有威胁性、不确定性、紧迫性。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是一个逐步的连续过程,通常从财务正常渐渐发展到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界定包括起点界定和终点界定,财务危机的终点分为财务危机解除和破产清算两种形式。总体而言经济学角度的财务危机集中在陪产清算和无偿付能力等方面。从法学的角度出发,依据法律的破产意义,该定义是财务危机的最极端的表现形式。财务危机会诱发公司生存危机,因此应该深入发掘影响财务危机的因素,有效防和应对。 (二)企业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 1. 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 对财务危机具有客观积累性:从“它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在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个环节上所出现的失误,亦就是说,财务危机积累是各种财务活动行为失误的综合。”在筹资方面,由于筹资渠道不畅通,不能保证投资计划顺利实施,以至筹资不是为了投资的,而是要扩大再生产的。 2. 企业财务危机突发性 财务危机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可以把握和控制的,更多因素是爆发性的、意外性的,有的甚至是急转直下的,例如,某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但由于一个长期贸易伙伴突然宣布倒闭,造成数额巨大的应收账款不能收回而使自己陷入困境,在突发性这一特性显现时,若在承担短期风险的控制围,企业尚可度过风险,相反,若超过短期承担风险的最大限度,那么企业将陷入困境。

当前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的必要性、现状及建议 08工商管理02班 0810640174 张武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背景下,公共关系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而代表公立性的政府该如何定位、在公共关系中扮演什么角色及如何实现其职能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政府开展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及必要性、现状及特点、完善及建议。政府开展公共关系有利于政府形象的塑造、提高政府的行政办事效率、促进社会和谐及社会稳定、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同时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也存在着一系列现象问题:起步晚、理论支持不足、意识较淡薄、机构设置不完善;为了完善我国政府公共关系本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下建议:学习外国的先进理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合理的实质公共关系机构、培养专门从事政府公关方面的人才等来进行讨论。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必要性、政府形象、行政、社会和谐、现状、理论、公共关系机构、建议、人才 一、政府公共关系概述 [1]作为一种新型的行政管理的方法和艺术, 政府公关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我国,政府公关作为塑造政府形象的艺术和沟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日益成为政府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公共关系”一词是由英文“Public Relations”翻译而来的,中文可译为“公共关系”或“公众关系”,不论是其字面意思还是其实际意思基本上都是一致的,都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3]公共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管理的过程,它需要评估社会公众的态度,确认与公众利益相符合的个人或组织的政策与程序,拟定并执行各种行动方案,提高主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善形象,争取相关公众的理解与接受。 公关关系的定义有很多,在这里我们给公共关系下一个简洁的定义:[7]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都是组织通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争取公众的信任与支持,从而树立良好组织的组织形象的一个过程。但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公共关系的一个分支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主体的权威性。政府是从独立分化出来的又居于社会之上的特殊社会

2019年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

2019年常州市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66分版)考试中途请不要离开,即使您关闭浏览器或电脑,系统也将持续计时。 (一)单选题:每题1分,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天津爆炸案出现没有总指挥的状况,该如何解决。 A.警察局长总指挥 B.事故公司领导负责 C.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选任 D.武警交通队长担任 2.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车,而有的人没有车;孩子 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出()。 A.全力扶贫 B.政府作为 C.全力合作 D.经济发展 3.“表哥”事件引起轩然大波,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这位官员被调查了,调查他并不是他在处理这场危机应对的情况怎么样,反而是由于现场一个表情引发了一场审判,最终这位官员还被判了刑,很多人开玩笑叫一场微笑引发的审判。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政府信任面临的()挑战与特点。 A.集体性的行动(抗争) B.公众终止与政府积极的互动 C.集体性的行动(诉求) D.政府官员容易成为焦点 4.产生政府信任危机的舆论因素包含()。 A.媒体导向 B.心理挫伤 C.公共直接利益 D.公共间接利益 5.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A.恐核症 B.恐水症 C.急性焦虑症 D.慢性焦虑症 6.根据本讲,()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A.技术水平 B.措施手段 C.领导作用 D.制度设计

7.本讲提到,现在基尼系数过高,贫富差距较大,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社会集体焦虑,通过哪种措施可以改善人们的心理感受() A.调节分配制度 B.城乡医保同筹制度 C.廉租房制度 D.提前退休制度 8.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 A.不确定性 B.目标 C.风险 D.消极影响 9.本讲认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要鼓励引导个部门和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上。A.政府引导 B.科普宣教工作 C.处置工作 D.隐患排查治理 10.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亿。 11.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有其他衍生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需要去考虑()。 A.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我们究竟面临哪些挑战 B.立即着手工作面对即将到来的危机 C.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给予的怀疑和批评给予立即回复 D.对公众的怀疑和批评避而不谈 12.根据本讲,我国2017年颁布并实施的()对突发事件做了界定。 A.《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分工的通知》 B.《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 C.《安全生产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13.本讲认为,隐患排查工作,首先要加强(),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等同于安全生产事故一并看待。 A.风险管理 B.风险与隐患清单 C.科普宣教工作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对企业财务危机的理性分析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和挑战,财务危机乃至破产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财务危机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管理者和相关利益人应时警惕和敏锐洞察危机的征兆,准确预测危机的来临,及时防X危机的发生,有效化解危机的影响,才有可能化危为机,保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危机、企业管理、风险预警 一、财务危机概述 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经济环境瞬息万变、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前提下,不仅孕育着无可限量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暗藏着极大的风险和危机。现在的企业运行和发展,处于一个高度开放和动态变化的社会环境里,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外部条件均充满变数,大多数公司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财务危机。 (一)财务危机的界定 财务危机应该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财务危机是一种企业盈利能力实质性地减弱,并伴随持续亏损的渐进式的积累过程,财务危机是可逆转的。财务危机的发生会使企业经营循环和财务循环无法正常持续或陷于停滞、无偿付能力、持续

性亏损等,最终表现形式是企业破产,也包括处于这几种状态之间的各种情况。 (二)财务危机的基本特征 1.财务危机的客观积累性 企业从建立之初,就会不断面临大大小小不同的问题,往往陷入财务危机的企业都已经历了一定程度上和时间上的积累与渐进式的过程。从企业自身角度讲,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往往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失误的综合反映,从外部环境来讲,是政策的调整、环境治理等其他因素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结果。财务危机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种表现,存在一个潜伏、积累、恶化到爆发的过程。起初在一定的时期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误,可能只是企业内部滋生出一些财务危机的隐患,若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得当,日积月累持续发展,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2.财务危机的突发性 按照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渐进型财务危机和突发型财务危机。渐进型财务危机是逐步缓慢发生的,要经历发起、成长、成熟、衰退等阶段,有一个生命周期,具有客观积累性的特点。突发型财务危机却是瞬间突然发生的,可以发生于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阶段,有着偶然性、突发性和瞬间性的特点。两者在形态特征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自然

政府公共关系第三次作业

《政府公共关系》作业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政府内部公共关系是指围绕政府机构与政府公职人员之间、政府上下级之间、同级部门之间所形成的关系;从外延上看,我们把围绕政府内部行政关系而形成的公共关系,称为政府内部公共关系。 从内涵上来看,是指政府为达到特定的目标,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所进行的,重视与行政对象在思想、感情等方面到达理解和交流,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行政效率的管理方法。 2、行政组织形象 是指公众在对政府加以综合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政府整体印象和基本评价,是政府行为在公众心目中的客观反映。 3、政府全员公关 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就是说要使政府的全体公务员都来关心、重视并自觉地投入到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中去,共同为树立政府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而奋发努力。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政府公共关系成功策划和实践,必须重视行政文化的作用,以下哪些是行政文化的功能(ABCD) A.导向功能 B.规范功能 C.凝聚功能 D.激励功能 E.惩罚功能 2、行政组织形象是政府及其部门在公众心目中的客观反映,简单而言,行政组织形象具有以下哪些特点(ABCD) A.主观性 B.客观性 C.动态性 D.综合性 E.不变性 3、影响行政组织形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BCDE) A.价值观 B.政策 C.信誉 D.公正性 E.廉洁程度 4、以内容为划分标准,社会舆论可以分为(CDE) A.阶级舆论 B.群体舆论 C.政治舆论 D.经济舆论 E.文化舆论 5、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主要特点(ABCD) A.显著的职业性 B.双方的参与性 C.处事的灵活性 D.持久性 E.私人性 6、政府公共关系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ABC) A.传递信息 B.感情交流 C.行为调节 D.形象矫治 E.处理危机 7、合理选择政府公共关系媒介,一般要考虑传播以下(AB),才能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A.传播主体 B.传播环境 C.传播对象的特点 D.传播内容 E.传播经费 三、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 政府公共关系沟通传播的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双向沟通原则、政务公开原则、全员公关的原则、有效沟通原则。 2、简述提高公职人员对政府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几个原则? (1)教育公职人员树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自觉建立和维护政府形象; (2)加强政府机构内部的双向信息交流,保证公职人员共享足够的组织信息;

公共危机管理论述题题目及答案

论述题 1.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提出我国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试述其具体含义。 P41 ①关于统一领导,是指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分级负责,依法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统一由党委领导,这是由我国目前的政治架构决定的,也是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要。很多公共危机具有起因复杂、应对牵涉部门多、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其应对需要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统一由国务院来领导能够很好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统一领导,便于快速高效地决策和调动资源,减少管理环节,减少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②关于综合协调,是指政府成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协调不同部门共同应对公共危机。由于公共危机具有综合性和联动性等特点,所以需要多个部门在信息、技术、物资以及救援队伍等方面的相互合作。 ③关于分类管理,是指根据公共危机的不同性质和专业应对要求进行专业处置,以达到科学应对和提高公共危机管理效率。我国目前一般把公共危机根据性质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应根据不同类别和不同的专业知识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专业应急机构,救援体系和队伍,并主要由它们承担不同类别的公共危机管理工作。④关于分级负责,是指对不同层级的公共危机,各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其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分级开展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公共危机管理中,按照公共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IV级(一般)。当公共危机管理涉及两个及以上行政区域的,就由有关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负责,或者由各有关行政区域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共同负责。 ⑤属地管理为主,是指在我国存在“条块分割”的情况下,强调条块结合和“条”要配合“块”,由产生公共危机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制度安排可以有效地发挥二者的优势。垂直机构的地方部门应该听从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

一个经典的公司财务报表案例分析

一个经典的公司财务报表案例分析 一、中色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1997年4月16日进行资产重组,剥离优质资产改制组建中色股份,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目前,中色股份旗下控股多个公司,涉及矿业、冶炼、稀土、能源电力等领域;同时,通过入股民生人寿等稳健的实业投资,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实现稳定发展. 二、资产负债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增减变动趋势表 (一)增减变动分析 从上表可以清楚看到,中色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规模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从负债率及股东权益的变化可以看出虽然所有者权益的绝对数额每年都在增长,但是其增长幅度明显没有负债增长幅度大,该公司负债累计增长了%,而股东权益仅仅增长了%,这说明该公司资金实力的增长依靠了较多的负债增长,说明该公司一直采用相对高风险、高回报的财务政策,一方面利用负债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另一方面增大了该企业的风险. (1)资产的变化分析

08年度比上年度增长了8%,09年度较上年度增长了%;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在09年有了巨大增长,说明09年度有更大的建设发展项目.总体来看,该公司的资产是在增长的,说明该企业的未来前景很好. (2)负债的变化分析 从上表可以清楚的看到,该公司的负债总额也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08年度比07年度增长了%,09年度较上年度增长了%;从以上数据对比可以看到,当金融危机来到的08年,该公司的负债率有明显上升趋势,09年度公司有了好转迹象,负债率有所回落.我们也可以看到,08年当资产减少的同时负债却在增加,09年正好是相反的现象,说明公司意识到负债带来了高风险,转而采取了较稳健的财务政策. (3)股东权益的变化分析 该公司08年与09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所不同的是,09年有了更大的增幅.而这个增幅主要是由于负债的减少,说明股东也意识到了负债带来的企业风险,也关注自己的权益,怕影响到自己的权益. (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1)流动比率 该公司07年的流动比率为,08年为,09年为,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健,只是08年度略有降低.1元的负债约有元的资产作保障,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相对比较平稳.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之浅谈

中国政府国际公共关系之浅析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国际公共关系是中国政府必须要面临的问题,它对于实现中国利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中国国际公共关系的现状、背景以及举例表明对不同国家的公共关系处理情况。 关键词:政府公共关系;政府国际公关;危机处理;中国政府 正文:在全球一体化和中国崛起的背景下,随着中国以经济为导向的战略进一步发展,和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必然增强与全世界各国经济与政治交流联系,这就要求中国学会处理复杂的国际公共关系。 一、国际公共关系的含义 国际公共关系通常指这样一类公共关系活动,即一个组织在本国以外地区所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或对国外有着显著影响的公共关系工作。一般来说,国际公共关系分企业国际公共关系和政府国际公共关系两种。 企业性国际公共关系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企业运用传播手段协调其与特定国际公众的关系,在国际上进行的企业形象策划和产品形象树立的活动。 政府公共关系,是指以政府作为行为主体,利用各种信息传播手段与民众进行双向的信息沟通,以争取民众的支持、信任与合作,从而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各类活动。二、中国政府国际公关的历史与现状 首先,长久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导致了我国国家形象在西方国家的歪曲和误读,这对当下我国正常国际公共产生不利影响。包括今天中国政府体制与西方的差异,在外国民众没有充分了解我国国情下,容易产生陌生与疑惑,致使我国正常的国际公关事倍功半。同样,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民众对于西方各国的态度,也会影响我国的国际公共关系。 其二,在上个世纪,由于中国持续的战争以及之后的冷战等问题,中国在上个20世纪几乎都没有良好的国际公共关系,也导致今天我国政府国际公关人才不足,以及公关体制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这也导致在突发公关事件时,中国政府无法适时的响应和正确的判断。如911事件发生时,全世界都在以头版报道该恐怖事件,中国却没有及时关注该事件,这导致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所以,目前我国国际公共关系的现状并不乐观,中国要适应这些变化,这需要中国政府不断学习努力。 三、国际公关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扩大,这必然会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增多,而经济领域交流也会传导到其它领域使整体交流大大增加,这也许会产生经济摩擦,甚至由经济矛盾而产生政治对抗,这些都是因中国崛起所不得面对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中国必定要学会应对复杂的国际关系,加强国际公关能力,从而具有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争取到良好的国际支持。 而中国在上世纪冷战期间实行不结盟政策,导致今天中国在国际上常常单兵作战、孤立无援,这对于需要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因崛起而不断出现的国际问题明显不利,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公关能力,找到国际的支持力量,以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际危机。 如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问题,虽然中国可以拿出强硬的实力逼迫小国,但容易造成不好的国际舆论影响,不利于长远的发展。而美国政府的介入,更加剧了该问题的复杂程度,这时就要考验中国政府的智慧与国际公关能力了。 四、政府国际公关的策略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docx

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政F是我们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基于此,政F有义务承担起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并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有效应对和解决公共危机,进而为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条件及保证。 1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 何谓公共危机管理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见,国内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有很多。例如,张小明在其发表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设计与指标体系构建》一文中提到:“所谓公共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F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孟庆璐在其硕士毕业范文《政F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以大连“7•16”输油管道爆炸事件的政F应对为例》中提出:“公共危机管理是政F及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检测、预警、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己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国家的安全的政F管理活动。”由上述概念界定我们不难看出:政F提高自身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条件以及保证。 2提高政F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要提高政F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应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完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系统。公共危机应急预案的制定是政

F实施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基础。据了解,截止到目前,我国所制定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仅有四十一项。这些预案看起来非常完备,但是在当前公共危机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在细化方面却仍显不足。例如,我国在制定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中就缺乏对南方雪灾这一公共危机的相关应急预案。事实上,我国所制定的很多公共危机应急预案更多的只是表现在形式上,虽然预案的内容很多,但是大多是一些空话、套话,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一旦真正的公共危机来临往往并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政F必须要不断完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首先,要细化应对各种公共危机的专门预案,在内容上要尽可能的做到没有漏洞;其次,要把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做到层层落实。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仅仅局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以及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事实上,由于天灾所造成的公共危机还是相对较少的,而许多公共危机往往是人为引发的。例如,20XX年非典的爆发,其危害性是相对较小的。但为什么非典又会引发一场影响全国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的公共危机呢?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必须深刻地剖析其内在的社会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相关的应急预案。特别是对公共危机形成的诱因方面需要投以更多的关注,从而增强公共危机应急预案制定的针对性以及可操作性。 2)建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笔者认为,我国政F应该切实建立一个长期存在的、具有独立行政地位的、全国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专门负责预防以及应对出现的各

公司新闻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编号:*** ****年第二次修订 ***公司 新闻危机事件应急预案 ***公司 ****年11月7日发布

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

目录 1 总则......................................... - 6 - 1.1 编制目的 ................................ - 6 - 1.2 编制依据 ................................ - 6 - 1.3 适用范围 ................................ - 6 - 2 应急处臵基本原则............................... - 6 - 2.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 6 - 2.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 6 - 2.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7 - 2.4考虑全局,突出重点....................... - 7 - 2.5快速反应,协调应对....................... - 7 - 2.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 7 - 3 事件分级....................................... - 7 - 3.1新闻突发事件类型......................... - 7 - 3.2新闻突发事件危害程度分析................. - 8 - 4 事件分级....................................... - 8 - 5 组织机构及职责................................. - 8 - 5.1 应急指挥机构 ............................ - 8 - 5.2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 - 9 - 6 预防与预警.................................... - 11 - 6.1风险监测................................ - 11 - 6.2预警发布与预警行动...................... - 1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