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一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一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一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一.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0207)1.企业1999年生产乙产品10000件,销售9000件。该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4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24元,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元。该企业全年固定制造费用为60000元。全年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5000元,假定该企业乙产品无期初存货。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本题10分)

收益表

贡献式传统式

营业收入360000 营业收入360000

变动成本营业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21 6000 期初存货成本0

变动销售管理费用36000 本期生产成本300000

变动成本合计252000 期末存货成本30000

贡献边际108000 营业成本合计270000

固定成本营业毛利90000

固定制造费用60000 营业费用

固定销售管理费用25000 销售管理费用61000

固定成本合计85000 营业费用合计61000

营业利润23000 营业利润29000

(2)对两种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差异进行分析。

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26250–22500=3750,是由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所致.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1500×15000/6000=3750。

二、用经营杠杆系数预测利润

(0207)2.某企业生产一种甲产品,今年的产量为1000件,售价为2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90元/件,获利55000元。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2)明年计划增加销售5%,预测可实现的利润(3)若明年目标利润为66000元,计算应达到的销售量。

答案:(1)基期贡献边际=1000×(200一90)=110000(元)

经营杠杆系数=110000/55000=2

(2)预计可实现利润=55000×(1+2×5%)=60500(元)

(3)利润变动率=(66000–55000)/55000 =20%

销售变动率=20%/2=10%

销售量=1000×(1+10%)=1100(件)

(0307)2.企业本年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变动成本为600万元,固定成本为200万元。下一年度销售量增加20%,单价和成本水平不变。

要求:(1)计算经营杠杆系数;

(2)预计下一年度的利润。

解:基期贡献边际=1000–600=400

基期利润=400–200=200

经营杠杆系数=400/200=2

预计可实现利润=200×(1+2×20%)=280

三、半成品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0207)3.企业每年生产1000件甲产品,其单位完全成本为18元,(其中单位固定制造费用为2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20元。企业目前已具备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品的能力,但每深加工一件甲半成品需要追加5元变动性加工成本。乙产品的单位售价为30元。假定乙产品的废品率为1%。要求:(1)如果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2)深加工能力可用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4000元,做出深加工的决策。

答案:(1)乙产品的产量=1000×80%×(1—1%)=792 (件)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8—2=16(元)

甲方案相关收入=1000×80%×20=16000(元)

乙方案相关收入=792×30=23760(元)

差量收入=23760一16000=7760(元)

甲方案的相关成本=0

乙方案的相关成本=5×800=4000(元)

差量成本=4000(元)

差量损益=7760—4000=3760(元)

因为差量损益大于零,所以应把甲半成品加工为乙产成品。………(5分)

(2)深加工的机会成本=4000(元)

差量损益=3760—4000=—240(元)

因为差量损益小于零,所以应直接出售甲半成品。…………………(5分)

四、经济采购批量

(0207)4.假定某种零件需要外购,年采购量为8000件,每次订货的变动订货成本为100元,单位年变动储存成本为2元。(结果保留整数)

要求:计算该零件的经济订货批量和最低年成本。(本题10分)

解:经济订货批量=√ 2×100× 8000/2=894(件)

年经济订货次数=8000 /894=9(次)

最低年成本=9×100+ 2×894/2=1794(元)………………………………(5分) (0301)4.某公司全年需用材料 40000 千克,每次订货的变动性订货成本为 25 元,单位材料年平均变动性储存成本为 8 元。

要求:计算经济批量及最低相关总成本。

解:经济批量= √ 2×25× 4 0000/8=500( 千克 )

最低相关总成本= √ 2×25×40000×8 =4000( 元 )

五、求NCF

(0301)1 . (15 分 ) 某公司准备投资上一新项目,有关资料如下:

①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共 80 万元,第一年初和第二年初各投资 40 万元。两年建成投产,投产后一年达到正常生产能力。

②投产前需垫支流动资本 10 万元。

③固定资产可使用 5 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期末残值为 8 万元。

④该项目投产后第一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为 20 万元,以后 4 年每年为 85 万元 ( 假定均于当年收到现金 ) ,第一年的经营成本为 10 万元,以后各年为 55 万元。

⑤企业所得税率为 40 %。

⑥流动资本于终结点一次收回。

要求:计算该项目各年净现金流量。

解:固定资产年折旧 =(80-8)/5=14.4( 万元 )

NCF o-1= 一 40( 万元 )

NCF2= 一 10( 万元 )

NCF3=20 — 10=10( 万元 ) (投产期)

NCF4-6=(85 — 55 — 14 .4) × (1 — 40 % )+14.4=23.76( 万元 )

NCF7=(85 — 55 — 14 .4) × (1 — 40 % )+14.4+8+10=41.76( 万元 )

(0401)2 (0501)1同

(0507)1.已知:某更新改造项目中,购置新设备需要投资800000元,旧设备的变价净收入为300000元,预计其6年后的净残值相等,与处理旧设备有关固定资产清理损益为0元。该项目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投入使用后不会增加收入,但每年会降低经营成本120000元。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要求:计算该更新改造项目的净现金流量。

解:净现金流量:

NCF o = –(800000–300000)=–500000万元

NCF1~6 =120000(万元)

(0601)1. 已知:某企业准备添置一条生产线,共需要投资 263 万元。建设期为一年,全部资金于建设起点一次投入。该项目预计可使用 10 年,期满有净残值 3 万元。生产线投入使用后不要求追加投入流动资金,每年可使企业增加净利润 20 万元。企业按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要求:计算该项目的净现金流量。 (10 分 )

解:净现金流量:

年折旧 =263-3/10=26( 万元 ) (2 分 )

NCF0 =-263( 万元 ) (2 分 )

NCF l=0 (2 分 )

NCF2-10 = 20+26=46( 万元 ) (2 分 )

NCF11=20+26+3=49( 万元 ) (2 分 )

六、求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0301)2.某公司的平均报酬率为 15 %,其所属某投资中心的经营资产为 500000 元,经营净收益为 100000 元。

要求:计算该投资中心的投资报酬率和剩余收益。

解:投资报酬率 =100000/500000=20%

剩余收益 =100000 —500000 × 15 % =25000( 元 )

(0401)3.假定某公司有一投资中心,今年一季度的有关资料如下;

销售收入150000元

营业资产(季初) 70000元

营业资产(季末) 90000元

营业利润15000元

预期最低报酬率14%

要求:计算该投资中心的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与剩余收益。

解:营业资产的平均余额=(70000+90000)/2=80000

销售利润率=15000/150000×100%=10%

资产周转率=150000/80000=1.875(次)

资产报酬率=10%×1.875=18.75%

剩余收益=15000—80000×14%=3800(元)

七、单一品种、多品种保本点的计算

(0301)3 . (15 分 ) 某企业本年度产品销售收入 4000000 元,产品销量 2000 件,产品单价 2000 元,企业固定成本 600000 元,单位变动成本 1000 元。预计下年度固定成本增加 56000 元,单位变动成本增加 120 元。要求:

(1) 计算该企业本年度预计实现的利润额;

(2) 计算该企业本年度的保本额;

(3) 计算成本变动后保持原有利润水平的销售量。

解:本年度预计利润 =4000000-2000 × 1000 一 600000=1400000( 元 )

本年度的贡献边际率 =(2000-1000)/2000= 50%

本年度的保本额 = 600000/50% =1200000( 元 ) (y0=a/cmR)

销售量 =[1400000+(600000+56000)]/[2000-(1000+120)]=2280( 件 )

(贡献边际总额/单位贡献边际)

(0501)2.(15分)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3年的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产品单价为10 元,变动成本率为60%,获营业利润11000元,假定2004年追加投入广告费2000元,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1)计算2004年该企业的保本额。

(2)若实现目标利润20000元,则保利额是多少?

(3)若2004年销售量比上年增加20%,则利润是多少?

答案:贡献边际率=1-60%=40%

销售收入=84000/60%=140000(元)

固定成本=140000-84000-11000=45000(元)

保本额=(45000+2000)/40%=117500(元)

保利额=(45000+2000+20000)/40%=167500(元)

2004年的利润:

140000×(1+20%)-(45000+2000)-84000×(1+20%)=20200(元)

(0601)4 ·某公司共生产 I 、Ⅱ、Ⅲ三种型号产品,具体资料如下表:

求:计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及各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12 分 )

项目I 型Ⅱ型Ⅲ型预计销量(件)1000 1500 2000 单位售价(元)35 10 25 单位变动成本(元)28 6 16 固定成本总额(元)15500 元

项目I 型Ⅱ型Ⅲ型

单位贡献边际贡献边际率销售额

销售比重7

20%

35000

35%

4

40%

15000

15%

9

36%

50000

50%

注:表格内容 4 分,也可不列成表格形式只要数据计算正确即可得分。

加权平均贡献边际率 =20 %× 35 % +40 %× 15 % +36 %× 50 % =31 % (3 分 ) 综合保本销售额= 15500 ÷ 31 % =5000O (2 分 )

I 型产品保本销售额 =50000×35%=17500 (1 分 )

Ⅱ型产品保本销售额 =50000×15%=7500 (1 分 )

Ⅲ型产品保本销售额 =50000×50%=25000 (1 分 )

(0701)4.(15分)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4年销量为1000件,单价20元,单位成本14元,其中单位变动成本10元。为扩大经营规模,企业拟租用一台专用设备,年租金1600元,假定2005年单价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

要求:(1)计算2005年该企业的保本量。

(2)若要实现利润增加一倍的目标,2005年至少销售多少件产品?

解:(1)单位贡献边际=20-10=10(元)

固定成本总额=(14-10) ×1000+1600=5600(元)

保本销售量=5600/10=560(件)

(2)利润目标=(20-14) ×1000×2=12000(元)

目标销售量=(5600+12000)/10=1760(件)

八、高低点法

0307试题

解:(1)最高点坐标(46,60) 最低点坐标(14,28)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60–28)/(46–14)=1

固定成本=60–46×1=14

成本性态模型为:y=14+x

(2)维修费总额=14+40=54(千元)

(0701)试题2

九、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

(0401)1.某企业拟购入一套设备,有BI~B2两种型号可供选择,该企业采用年限法计提折旧,所得税率为33%,预定投资报酬率为14%,其他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B1 B2

购置成本200000 150000

有效期 5 5

预计残值20000 15000

预计税前净利40000 30000

根据以上资料,采用净现值法分析确定企业应选购哪种型号的设备。

(5年,14%的复利现值系数)=o.519

(5年,14%的年金现值系数)=3.433

解:B1型号:

税后净利=40000×(1—33%)=26800(元)

折旧额=(200000-20000)/5=36000

净现值=一200000十(26800+36000)×3.433+20000×0.519=25972.4(元)

B2型号:

税后净利=30000×(1—33%)=20100(元)

折旧额=(150000-15000)/5=27000

净现值=一150000十(20100+27000)×3.433十15000×0.519=19479.3(元)

Bl型号的净现值大于B2型号的净现值,所以应选择Bl型号设备。

(0407)1.某公司拟引进一条生产线,投资额为2771670元,估计使用10年,期满无残值.该设备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600000元,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其他付现成本为22833元,所得税率为40%,资金成本率为10%.

要求:(1)计算该生产设备的每年营业净现金流量。

(2)分别采用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对该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10年,10%的年金现值系数)=6.145

(10年,10%的年金终值系数)=15.937

(10年,12%的年金现值系数)=5.650

(10年,12%的年金终值系数)=17.549

答案:

(1)每年计提折旧=2771670/10=277167

每年税前净利=600000-22833-277167=300000

每年税后净利=300000×(1-40%)=180000(元)

每年营业净现金流量=180000+277167=457167(元)

(2)净现值=457167×6.145-2771670=37621.22(元)

因为净现值大于零,故方案可行。

年金现值系数=2771670/457167=6.063

内含报酬率=10%+[(6.145-6.063)/(6.145-5.650)] ×(12%-10%)=10.33%

因为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10%,故方案可行。

(0507)2.某更新改造项目的差量现金流量如下:?NCF o = -225万元,?NCF1~9 =50万元,折现率为12%。

要求:计算该项目的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并作出决策。

(9年,12%的年金现值系数)=5.328

(9年,14%的年金现值系数)=4.946

(9年,16%的年金现值系数)=4.607

(9年,18%的年金现值系数)=4.303

解:9年,折现率为IRR的年金现值系数=225/50=4.5

采用插值法计算IRR=16%+[(4.607-4.5)/(4.607-4.303)]×(18%-16%)=16.7%

因为16.7%大于12%,所以应当进行更新改造.

(0601)2 ·某项目按 12 %的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净现值为 17.03万元,按 14 %的设定折现率计算的净现值为一1.54万元。行业的基准折现率为 10 %。

要求:

(1) 不用计算,直接判断该项目是否具备财务可行性,并说明理由;

(2) 用插值法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并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 (10 分 )

解: (1) 按 10 %计算的净现值一定大于按 12 %计算的净现值 17.03万元,所以方案具有财务可行性。 (3 分 )

(2) 内部收益率 =12 % + ( 17.03-0 ) /[17.03- ( -1.54 )×( 14%-12% ) =13.83%

内部收益率 =13.83% >10% (3 分 )

故方案具有财务可行性。

(0701)1.(10分)某一项目的投资建设期为5年,资金在每年年初投入10万元。效用期为10年,每年年末可获收益10万元,假设最近15年内年利率10%(复利率)不变。(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要求:分析该投资方案是否可行。

(4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684 年金现值系数=3.170

(5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621 年金现值系数=3.791

(10年,10%的)复利现值系数=0.386 年金现值系数=6.145

解:投资的现值=10×(3.170+1 )=41.70(万元)

收益的现值=10×6.145×0.621=38.16(万元)

由于收益的现值小于投资的现值,所以该投资项目不可行。

十、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

(0407)2.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正常售价为165元/件,生产能力为年产20000件,但目前生产能力尚剩余20%无法转移。现有一客户需此种产品3000件,出价为50元/件,该产品的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 20元直接人工 1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 1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 20元

单位产品成本 60元

要求(1)判断公司是否接受该订货?如接受可获多少利润?

(2)若追加订货需增加一台专用设备,价值4000元,判断公司是否接受该订货?

答案:

解:(1)剩余生产能力=20000×20%=4000(件)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20+10+10=40(元)

由于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小于追加订货单价;所以应接该订货。

利润=(50—40)×3000=30000(元)

(2)30000—4000=26000(元)

因为贡献边际为26000大于0,所以应接受追加订货。

十一、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分析

(0407)3.某企业生产某产品,单位产品耗用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价格标准1.50元/公斤,用量标准0.9公斤/件。直接材料实际购进9000公斤,其中8000公斤用于产品生产,采购时实际支付14400元,生产出该产品10000件。

要求:(1)计算企业生产该产品所耗用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总额。

(2)将差异总额进一步分解为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答案:

(1)直接材料的实际成本=8000×14400/9000=12800(元)

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10000×1.50×0.9=13500(元)

直接材料的成本总差异=12800-13500= —700(元)

(2)直接材料耗用价格差异=8000×(14400/9000-1.5)=80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8000-10000×0.9)×1.5= —1500(元)

(0507)3.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某月产量400件,耗费直接人工500小时,共支付工资920元,该企业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为1工时,价格标准为1.8元/工时。

请计算:直接人工差异总额、人工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

答案:

直接人工差异总额=920-400×1×1.8=200(元)

人工效率差异=(500-400×1)×1.8=180(元)

工资率差异=500×(920/500-1.8)=20(元)

(0601)3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某月产量 400 件,耗用原材料 900 公斤,实际成本 1720 元;该企业单位产品直接材料用量标准为 2.5公斤,价格标准为 2 元/公斤。

请计算:直接材料差异总额、用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8 分 )

答案:直接材料差异总额 =1720-400×2.5×2= 一 280( 元 ) (2 分 )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 (900-400×2.5) × 2= 一 200( 元 ) (3 分 )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 900×(1720/900-2= -80 (元)( 3 分)

十二新产品开发的决策

3.(10分)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000机器小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A、B、C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要求:已知市场对C产品的年需要量为600件,B产品的年需要量为700件,请做出新产品开发的品种结构决策。

答案:A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100-50)/40=1.25 (2分)

B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60-30)/20=1.5 (2分)

C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30-12)/10=1.8 (2分)

由以上计算可知应优先安排C产品的生产,其次是B产品,再次是A产品。

40000—600×10=34000(机时) (1分)

34000—20×700=20000(机时) (1分)

20000÷40=500(件) (1分)

产品开发决策依次为:A产品500件,B产品700件,C产品600件。(1分)

十三亏损产品是否继续生产

(0701)3.(10分)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其中有一种变动成本率为80%的产品于2004年亏损了10000元,其完全销售成本为110000元。假定2005年市场销售、成本水平均不变。假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试确定2005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亏损产品。解:该亏损产品的销售收入=110000-10000=100000(元)

该亏损产品的变动成本=100000×80%=80000(元)

该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100000-80000=20000(元)

因为亏损产品的贡献边际大于零,所以该亏损产品应该继续生产.

利润表的编制原理与实务(doc 11页)

利润表的编制原理与实务(doc 11页)

第三章利润表的编制原理与实务 【学习目标】 1. 熟悉利润表的格式与内容 2. 理解利润表及的编制原理 3. 能力要求:能够熟练编制利润表

防灾科技学院教案(首页) 授课教师刘翠侠课程名称会计报表实务 授课专业班级06241/06242 授课时间 (章节)题目第一节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教学目的熟悉利润表的格式与内容、理解利润表编制原理 教学重点利润表编制原理 教学难点利润表编制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网站、、试题库、财务报表列报准则 主要教学过程或内容引入:如何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 教学内容: 利润表的格式 二、利润表的编制原理:讲授中注意和账簿相结合,注意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实例:观看乐凯胶片的利润表。 后 记 第一节利润表的编制原理

一、利润表的格式 (一)格式 1、单步式利润表 单步式损益表将所有的收入及所有的费用和支出分别汇总,两者相减得出本期净利润。 利润表(单步式) 本月数本年累计数项目行 次 一、收入 营业收入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收入 …… 收入合计 二、成本与费用 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 成本与费用合计 三、净利润 也是我国所采用的利润表的格式 利润表 会企02表 项目本期金额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 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本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金额和除主营业务外所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的金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本月贷方发生额填列。如果企业当期有销货退回和销售折让等情况引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的减少,应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贷方发生额抵减其借方发生额后的差额填列。 2)“营业成本”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而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出售材料成本、出租固定资产折旧、出租无形资产摊销等其他业务成本。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其他业务成本”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填列。如果企业当期有销货退回等业务,应以两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抵减其贷方发生额后的差额填列。 3)“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本项目应根据“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4)“销售费用”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材料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销售机构网点)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本项目应根据“销售费用”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分析填列。 5)“管理费用”项目 本项目反映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的工资及福利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本项目根据“管理费用”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填列;若管理费用有贷方发生额,则按其借、贷方发生额相抵后的差额填列。 6)“财务费用”项目

在合并报表中,为什么把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

在合并报表中,为什么把子公司的长期股权 投资转为权益法核算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常用成本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意味着不反映子公司在被收购以后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所以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不能反应资产负债表日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情况,也就是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不匹配了,难以将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 如果把对子公司的长投改为权益法核算,母公司的长投就反应了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变化,子的所有者权益转到了母公司。母公司长投与子公司的权益匹配,合并抵消的时候,把母公司的长投与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消即可。 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核算特征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观点,由此产生确认投资损益的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收到利润或股利时确认收益。在这种观点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成本法”。在这种会计方法下,股权投资收益只能被动获取,无法对被投资单位施加主动的影响。另一种观点是,股权被认为是代表股东应享有或分担的被投资单位的利益或损失,当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增加时,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母公司)按照其在被投资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为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

有的份额确认投资收益,同时相应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被投资企业发生净资产的减少,则要相应同比例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投资损失计入当期损益,损失的确认以将长期投资减记至零为限。这种确认损益的方法,称为“权益法”。 二、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原因 首先,对母公司来说,既然通过股权投资在外形成了子公司,对外提供财务信息时,一定是合并的财务报表而非个别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中已体现了对子公司投资计价的权益基础,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为了简化核算,个别报表中不再采用权益法计价。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做法一致。 其次,由于子公司受母公司“控制”,平时采用成本法核算对子公司的股权投资,母公司要对子公司的投资增加报表利润,就必须宣告分配现金股利。可见,改按成本法能提高投资方所确认的投资收益的质量,使投资方的业绩更加真实,缩小财务报表操纵的空间,并避免上述“不良行为”。 三、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必须按照权益法进行转换的原因 (一)采用成本法编制合并报表,母公司容易操纵利润。由于母公司对子公司实施控制,母公司可根据自身的现金或利润状况,决定子公司股利分配,从而以自己喜好的收益水平来报告收益。例如,母公司可以要求子公司只在母公司自己的经营发生亏损或萧条的年份支付股利。

利润表和资产表法会计处理案例

【例1】某企业2000年12月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580万元,预计残值为2万元。按税法规定可按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5年;会计上采用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8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假设该企业每年所得税前利润为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25%。根据这项经济业务,所得税会计处理如下: ①2001年: 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额=5÷15×(580-2)=192.67(万元) 按直线法计算每年提取的折旧额=(580-2)÷8=72.25(万元) 时间性差异=192.67-72.25=120.42(万元)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120.42×25%=30.105(万元) 按会计收益计算的所得税=200×25%=50(万元) 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200-120.42)×25%=19.8595(万元)借:所得税费用 500 000

贷:递延税款 301 05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98 950 ②第2002年: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额=4÷15×(580-2)=154.13(万元) 按直线法计算每年提取的折旧额=(580-2)÷8=72.25(万元) 时间性差异=154.13-72.25=81.88(万元)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81.88×25%=20.47(万元) 按会计收益计算的所得税=200×25%=50(万元) 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200-81.88)×25%=29.53(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500 000 贷:递延税款 204 7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95 300

③第3年: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额=3÷15×(580-2)=115.6(万元) 按直线法计算每年提取的折旧额=(580-2)÷8=72.25(万元) 时间性差异=115.6-72.25=43.35(万元) 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43.35×25%=10.84(万元) 按会计收益计算的所得税=200×25%=50(万元) 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200-43.35)×25%=39.16(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500 000 贷:递延税款 108 4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39 160 ④第4年: 按税法规定计算的折旧额=2÷15×(580-2)=77.07(万元) 按直线法计算每年提取的折旧额=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依照目前我国企业利润表的格式和内容,利润表的编制方法如下: (一)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亏损)的实际情况。 利润表中"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 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二)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的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营业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9、"补贴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本项目应根据"补贴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2、"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1、利润表编制原理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不断地发生各种费用支出,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 2、利润形成步骤 计算利润时,企业应以收入为起点,计算出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的形成的计算步骤为:(1)以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中:主营业务净收入=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折扣 上述公式的特点是: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主营业务直接有关,先从主营业务净收入中直接扣除,计算出主营业务利润。 (2)从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中减去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财务费用,计算出企业的营业利润,目的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

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企业利润及利润表分析 1、企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企业的期间费用包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在利润表中分别列示。 3、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债务法)。(1)应付税款法:指企业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 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当期所得税费用二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2)纳税影响会计法: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应交所得税和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金额的合计,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 A、递延法: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应当按原所得税税率计算转回。 本期所得税费用二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 注: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二本期发生的应纳税时 间性差异X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二本期发生的可抵减时 间性差异X现行所得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借项金额二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前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X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税率 本期转回的前期确认的递延税款贷项金额二本期转回的增加本期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即当期确认本期转回的应纳税时间性差异)X前期确认递延税款时的所得税率 B、债务法: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所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18号——所得税》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准则顺应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要求,变革了过去多种方法核算所得税的做法,要求企业统一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使所得税计算更加简单、准确、易于操作。笔者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基本原理入手,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作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方法 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时,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直接确认,对利润表项目则间接确认。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出发倒挤推算,具体核算程序如下: 第一,确定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指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而非原账面价值。 第二,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第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差额,计算暂时性差异。对于存在差异的,区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资产负债表日所得税税率计算该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小于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应进一步确认为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大于资产负债表日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额,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应予以转销。 第四,计算应交所得税。按照税法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调整,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按适用税率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适用税率。 第五,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根据当期应交所得税和当期进一步确认或转销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期初递延所得税净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净资产。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具体运用 由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会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应认真把握,区别情况,正确进行会计核算。现以天河公司为例,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运用。 [例1]天河公司决定从2008年1月1日起采用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进行了调整,主要存在以下事项:(1)2007年1月1日起计提折旧的大型设备一套,原值560万元,预计净残值10万元,企业按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税法要求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都为10年;(2)企业一批存货,原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估计其可变现净值为600万元,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400万元。企业原所得税核算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税率为25%.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首次执行日,企业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调整后如果形成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本例中,企业按照年数总和法在2007年计提的折旧为100万元[(560-10)×10/55],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为460万元,税法允许计提的折旧额为55万元[(560-10)÷10],其计税基础为505万元(560-55),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45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企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后,存货的账面净值为900万元,而其计税基础仍为1000万元,存货的账面净值小于其计税基础100万元,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上述两项差额应计算确认首次新会计准则执行日的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应调整企业的盈余公积。递延所得税资产为36.25万元[(45+100)×25%)],相应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62500 贷:盈余公积 362500 [例2]承例1,天河公司2009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12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以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为编制依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其步骤和内容如下:第一步,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计算主营业务利润。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以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计算营业利润。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计算出利润总额。其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计算净利润。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表的编制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格式,分以下三个步骤编制: 第一步,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和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二步,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计算出利润总额; 第三步,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减去所得税费用,计算出净利润(或净亏损)。 例题: 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 990 000元,“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630 000元,“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发生额为500 000元,“其他业务成本”科目发生额为150 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发生额为780 000元,“销售费用”科目发生额60 000元,“管理费用”科目发生额为50 000元,“财务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0 000元,“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借方发生额为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为借方发生额450 000元(无贷方发生额),“投资收益”科目贷方发生额为850 000元(无借方发生额),“营业外收入”科目发生额为100 000元,“营业外支出”科目发生额为40 000元,“所得税费用”科目发生额为171 600元。 该企业2008年度利润表中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计算过程如下: 营业利润=1 990 000+500 000-630 000-150 000-780 000-60 000-50 000-170 000-50 000-450 000+850 000=1 000 000(元) 利润总额=1 000 000+100 000-40 000=1 060 000(元) 净利润=1 060 000-171 600=888 400(元)

利润表编制方法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一)利润表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利润(亏损)的实际情况。 利润表中"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报中期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同期累计实际发生数;在编报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并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相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数"栏。在编报中期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将"本月数"栏改成"上年数"栏。 利润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本期金额”/“本年累计数”按当年企业1月1日至本月末累计数填列,能够反映企业经济效益指标年初至本月末的累计总规模,并通过纵向计算揭示利润的构成情况; “上期金额”/“本月数”应当填列企业上年1月1日至上年同期期末各对应项目的累计数,“上期金额”即上年同期金额。 (二)利润表各项目的填列方法。 (如果某个损益类科目没有期初期末余额,则该损益类科目根据贷方栏数额填列。根据本期发生额的借贷双方互抵的余额填列。如果根据发生额,那么借贷都有发生额该怎么填列?——按照互抵后的余额填列)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取得的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的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其他业务收入贷方余额—其他业务支出贷方余额得到的数值填列。) 5、"营业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号填列。 9、"补贴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本项目应根据"补贴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0、"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1、"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12、"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3、"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号填列。 1、利润表编制原理 利润表编制的原理是"收入-费用=利润"的会计平衡公式和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原则。 在生产经营中企业不断地发生各种费用支出,同时取得各种收入,收入减去费用,剩余的部分就是企业的盈利。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对比情况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企业经营不当,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超过取得的收入,企业就发生了亏损;反之企业就能取得一定的利润。会计部门应定期(一般按月份)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并将核算结果编制成报表,这就形成了利润表。 2、利润形成步骤 计算利润时,企业应以收入为起点,计算出当期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其利润总额和净利润额的形成的计算步骤为:

合并报表编制思路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调整、抵销分录时,在题目没有要求的情况下, 1.首先应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其次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债权债务抵销分录、债券投资业务抵销分录, 2.然后编制按照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分录, 3.最后编制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分录以及投资收益抵销分录。 之所以在编制内部交易抵销分录之后编制权益法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分录,是因为按照权益法确认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时,需要根据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以及内部交易抵销分录调整净利润。 (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调整分录) 1.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如果不存在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情况,则不需要对该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2.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 除应考虑与母公司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不一致而调整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外,还应当通过编制调整分录,根据购买日该子公司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下列调整分录假定按应税合并处理) 第一年: 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 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资本公积 或做相反处理。 计提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

借:管理费用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 或做相反处理。 连续编制的情况下将上述涉及损益类科目换成未分配利润-年初,同时调整本年度的折旧或者摊销的影响。 (二)内部交易抵销分录、债权债务抵销分录、债券投资业务抵销分录 (三)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调整分录) 第一年: (1)对于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 贷:投资收益 按照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 (2)对于当期子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 (3)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 第二年 (1)将上年长期股权投资的有关核算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借:长期股权投资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摘要:本文是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分析,对这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学习起到帮助。所得税核算程序如下图所 3.1、资产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为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3.2、负债的计税基础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确认与偿还一般不会影响企业的损益,也不会影响其应纳税所得额,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为0,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例如,企业的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但是,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按照会计规定确认的某些预计负债。 负债的计税基础,指其账面价值减去该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列支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按照税法规定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税的计算,差异主要是因自费用中提取的负债 3.3、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根据暂时性差异对未来期间应税金额影响的不同,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某些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未作为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列示的项目,如果按

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通常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例如:A公司2010年1月1日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万元,2010年12月21日公允价值为120万元。公司站在2010年12月31日看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万元,即按照准则规定以后可以往费用里计12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即按照税法规定以后可以往费用里计100万元,所以会增加以后的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调增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由于此项资产的存在以后给税务机关多缴税,所以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例如:某公司进行融券业务,2010年12月1日向某证券公司借入某只证券进行卖空,卖出价格为1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此交易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为90万元,公司站在2010年12月31日看交易性金融负责的账面价值为90万元,计税基础为100万元。2011年1月10日买入该债券还给证券公司时价格是90万元,税上要求纳税调增。 2010年12月1日借:银行存款 100万 贷:交易性金融负责 100万 2010年12月31日借:交易性金融负责——公允价值变动 10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万2011年1月10日借:交易性金融负责 100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万 贷:银行存款 90万 交易性金融负责——公允价值变动 10万 投资收益 10万 2011年1月10日税法说原来卖的时候是100万元,现在买的时候是90万元,这个差要纳税调增,所以2010年12月31日的时候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般产生于以下情况: 1.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 2.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 (三)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某些交易或事项发生以后,因为不符合资产、负债的确认条件而未体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负债,但按照税法规定能够确定其计税基础的,其账面价值零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也构成暂时性差异。如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该类费用在发生时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即计入当期损益,不形成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但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也形成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于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的未弥补亏损及税款抵减,虽不是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产生的,但本质上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具有同样的作用,均能减少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符合确认条件的情况下,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

利润表计算公式

利润表计算公式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销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 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 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收起 所得税费用有哪些计算方法 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倒挤的: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另一种是直接计算的: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 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能这样直接计算。 结论:暂时性差异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因为: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或-永久性差异)×25%+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及编制方法

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及编制方法 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及编制方法 利润表的格式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格式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 通过利润表可以从总体上了解企业收入、成本和费用、净利润(或亏损)的实现及构成情况;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利润的未来发展趋势,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 【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 利润表是通过一定的表格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多步式利润表由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几个部分构成。这几个部分的构成项目及其相互关系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第一步: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第二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营业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 第三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

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净利润=利润总额一所得税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一)利润表中的“本月数”,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制年度报表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并将“本月数”栏改为“上年数”栏。如果上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年度利润表不一致,应对上年报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报表的“上年数”栏。 (二)利润表中的“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利润表各项目的内容及其填列方法有以下两种情况: 1.反映发生额的项目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企业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企业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不包括增值税。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所取

利润表编制步骤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或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相关的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费用等情况,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和成本耗费情况,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同时,通过利润表提供的不同时期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可以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了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完整性。由于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综合体现,又是进行利润分配的主要依据,因此,利润表是会计报表中的主要报表。 利润表的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构成主营业务利润的各项要素。主营业务利润以主营业务收入为基础,减去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包括有关的流转税)后取得。 第二,构成营业利润的各项要素。营业利润在主营业务利润的基础上,加减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取得。 第三,构成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各项要素。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投资损益、营业外收支等后取得。 第四,构成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各项要素。净利润(或净亏损)在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的基础上,减去本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后取得。 利润表是通过一定的表格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由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会计报表的信息要求不完全相同,利润表的结构也不完全相同。但目前比较普遍的利润表的结构有多步式利润表和单步式利润表两种。 多步式利润表中的损益是通过多步计算而来的。多步式利润表通常分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以销售收入为基础,减去销售成本,计算得出销售毛利。 第二步,从销售毛利中减去销售费用,计算出营业利润。 第三步,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减营业外收支,加减特别收支,计算得出本期实现的利润(或亏损)。 第四步,从税前利润中减去所得税,计算出本期净利润(或净亏损)。 多步式利润表的优点是,便于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有利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步式利润表有利于预测企业今后的盈利能力。目前,我国会计制度规定的企业的利润表就是采用多步式。 单步式利润表是将本期所有的收入加在一起,然后将所有的费用加总在一起,通过一次计算求出本期损益。采用单步式利润表,利润表分为营业收入和收益、营业费用和损失、净收益三部分。营业收入和收益包括销售收入、营业外收入和特别收入等;营业费用和损失包括商品支出、工资支出、折旧费用、利息支出等;净损益是两者计算的结果。单步式利润表对于营业收入和一切费用支出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先后,不象多步式利润表中必须区分费用和支出与收入配比的先后层次。由于单步式利润表所表示的都是未经加工的原始资料,所以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

合并报表模板及编制方法

合并报表模板及编制方法 最近正在学习关于合并报表的编制,正好找个一个模板和大 家共享下。 合并财务报表通俗理解给大家分享! 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业务放在整个企业集团的角度看,实际相当于企业内部资产的转移,没有发生损益,而在各自的财务报表中分别确认了损益;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应该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有关项目的影响予以抵销。 首先总结一下常见的母子公司之间的内部抵销事项 (一)与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抵销处理 1、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调整和抵销 2、母公司内部投资收益与子公司期初、期末未分配利润及利润分配项目的抵销 (二)与企业集团内部债权债务项目有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 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预付账款与预收账款;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投资;其他应收款与其他应付款 2、内部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抵销 (三)与企业集团内部购销业务有关的抵销处理

1、内部商品交易:内部销售收入与存货中包括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 2、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内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原值和累计折旧、摊销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利润的抵销 (四)与上述业务相关的减值准备的抵销 因内部购销和内部利润导致坏账准备、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计提减值准备的抵销 下面分项目分析调整分录的编制 一、内部投资的抵销 (一)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销 1、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有两种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对于第一种情况不需要将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调整为公允价 值反映的财务报表,只需要抵销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影响即可。 对于第二种情况即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应该以 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调整步骤包括: (1)以合并日为基础确认被合并方资产负债公允价值和合并商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发表时间:2009-12-03T15:44:45.95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0月下旬刊供稿作者:刘静[导读] 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范围和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刘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摘要:为解决会计人员掌握新准则时操作困难问题,笔者采用逐层分解方法,对所得税费用逐层分解,得出所得税费用核算总公式。本文 认为:通过从当期应缴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方向展开对所得税费用的分解,清楚地向会计人员展现所得税费用核算各个环节,便于其在新准则下进行所得税核算。关键词: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所得税费用 0 引言 本文从当期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个方向对所得税费用核算进行分解,使会计人员清楚掌握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 1 当期应交所得税的核算 1.1 核算公式 1.1.1 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1.1.2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1]。 1.1.3 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 1.2 永久性差异 1.2.1 概念。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范围和标准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2] 1.2.2 处理。永久性差异只影响当期应税利润,不影响以后各期纳税额,不作账务处理。在计算所得税费用和当期应交所得税时,需将其调整税前会计利润。如:北方公司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400万。会计上,这笔捐赠支出作为费用,可冲抵利润表中的会计利润。但按照税法规定,这笔捐赠支出不允许税前扣除,要缴所得税。因此产生400万永久性差异。 1.3 暂时性差异 1.3.1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①概念。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3] 资产计税基础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可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资产账面价值指资产入账时的价值。负债计税基础指负债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负债账面价值指负债入账时的价值。 ②产生。当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公式: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如:北方公司2006年12月购入一台新设备并投入使用。设备原值为100万,预计净残值为4万;折旧年限为5年;会计上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按直线法提折旧。2007年税法折旧额=(100-4)÷5=19.2万。因此,2007年末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100-19.2=80.8万。折旧率=40%,折旧额=100×40%=40万。账面价值=100-40=60万。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计税基础-账面价值=80.8-60=20.2万。 1.3.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①概念。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4] ②产生。当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负债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公式: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或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负债计税基础-账面价值。如:2007年末,北方公司持有的交易性证券以其公允价值150万计价,该批交易性金融证券成本为100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150-100=50万。如果会计年份只有一年,那么完成当期应缴所得税的核算后,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就结束了。当期应交所得税直接转入所得税费用。即: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 递延所得税的核算递延所得税指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异,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公式: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2.1 递延所得税负债①概念。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金额。②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5]公式: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如:上例中,由于持有交易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了50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12.5万。 2.2 递延所得税资产 2.2.1 概念。指对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 2.2.2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用公式表示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如:2007年末固定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8-60=20.2万。因此,递延所得税资产=20.2×25%=5.05万。 3 所得税费用的核算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所得税率-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的核算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