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美文学学习方法

英美文学学习方法

英美文学学习方法
英美文学学习方法

《英美文学选》学习方法首先我想与大家谈论一下参考书,我看见网上有人询问是否有

什么好的参考书。我总共买了二本参考书,用处不大,浪费时间不少。只有把课本彻底看透,

你才能掌握主要脉络。仔细对照,你可以看出参考书上无非也是从书上copy过来,只能让你

看一遍参考书,又看一遍书本。我能理解大家想偷机取巧的想法,参考书必定是比课本薄得

多,看上去象精选集,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考题说明一切。考题不会超大纲,答案自然都

在书上。只不过来年考题会从越来越偏僻角落去选择,所以课本也就越发重要。我现在都能

想象出题老师得意笑容,我出的题难什么,都在书上。

当我看完第一遍书时,其过程实在是艰涩痛苦,捏着厚厚书真觉得苦海无涯,望也望不

到出头之日。但奇妙的感觉在后面,当我第二,三,四遍看完,当然到后面是以翻看形式了,

书本捏在手上变得越来越薄了。我认为以课本为基础,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超薄精选集才是

正直实用有效的参考书,在网上是下载不到,书店里也买不到。你所需要做的是把这课本看

懂,读透,翻烂。i dont want to say this is only choice, but it actually is, and an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way. don’t find too much resources, which cant easy your

job, but increase your burden.

我看见许多人说背不出,或怎样背。大家都是这条路上过来的难兄难弟,多半白天要上

班,晚上要背书,有段时间我近似绝望,怀疑自己提早进入老年痴呆症,健忘症。我不断弄

混名字,作品,时期,英美不分。就现在考题看来,题型已不是单纯浅显记忆题,而是在此

基础上的综合理解题,在今年的部分选择题,简答题里都是这样。如果不掌握最基本的(纯

粹背的),pass是绝无希望。

我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树枝结构。复习开始时面对的最大困惑是东西太多,无从下手,而

且更糟是前背后忘记,忘得比背得快,简直是没天理,花下去的时间精力似乎打了水漂。当

然要让每个作家都能象对shakespeare一样一听就有个大概印象,没有充足广泛阅读量是无

法做

英美文学是综合学科,要通过或考好,是需要日常对英美历史背景熟悉,对大量着作的

阅读,研究体会的。死记硬背真的只是应付考试的,原始而无意义手段,而且对来年的考题

是没办法应付的噢!

以下还有一些小窍门,希望有帮助:

1.先复习美国文学,后英国文学;

2.美国文学可先从现实主义阶段开始,英国文学可先从维多利亚阶段开始;

3.去年考过题还会再考;

4.诗中解释较多的话,找那些能反映主题的解释多背背;明年多半是课本没有的解释了,

考你的对诗理解程度了,

5.对各阶段时期特征多花功夫复习;

6.明年的理解题,综合题,比较题必然多,例如:

1).二个阶段思想,风格比较,举例说明;

2).描述一个阶段思想,风格特点,举例说明;

3).比较二个同一,不同阶段诗人,剧作家,小说家,举其作品说明;

4).详细说明一个术语,一种写作方式,风格,主义如何运用,举代表人物,作品说明,

(eg, this year question: what is allegory concerned with its implying meaning?) 刁钻复杂的题人人都可猜,我并非想例出一点希奇古怪的题扰乱你们的思路。这次四月

考试,我是充满信心拿高分,对每位作家或诗人我都仔细复习到了,但题目仍是出乎我意料

之外,我觉得不公平是题型已不是去年直白而水平的出题方式,是一种纵向综合题型。我想

提醒明年要参加考试的同学,决不要把每个作家或时期独立复习,如果可能的话,在对每位

作家或时期有一定熟悉的程度,作一点纵向的比较,不但能加深理解,对你们明年考试决对

有帮助,不,是贡献。

坦白的说,这次考试当天上午,我脑海种几次想到应看一下各个时期的异同点,这是我的薄弱环节,但我仍按常理将重点放在几位重要作家写作风格的复习上了。如果明年你是第一次考英美文学,那就别满足于对各位作家的了解,如果明年你又要参加考试,也许猜一点比今年更难的题目,才能应付自如。篇二:《英美文学选读》学习方法与技巧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有关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原著的批评鉴赏能力,并使学生通过文学这一载体对英美国家的文化形成初步的认识。这门课程对广大考生而言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首先,这门课程的覆盖面较大,涉及近百位主流和非主流作家,时间横跨古今,包容了整个欧美文学发展的历程,展现了异彩纷呈的各种文学文化思潮和流派,除此之外,课本还尽可能全面地遴选了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等各种文学类型的作品。因此,考生所要面对的不仅是大容量的英文原文阅读,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学理论水平和对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熟悉。其次,相当多的考生对这门课程认识不足把它当成了一种短平快的项目希望用较短的时间把这门课考过去。然而知识涵盖面如此之广,阅读信息量如此之大的一门课要想在短短几个月内掌握谈何容易。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实际情况和他们的期望值有出入时就会从心理上产生挫败感,显得急躁不安。再者英美文学试题中的主观题所占比重较大,而且该考试要求考生全部用英文答题所以,考生还需具备扎实的英文写作基础,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犯最基本的语法错误。

从上述对这一课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挑战性但面对挑战我们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在以下的篇幅中我将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通过对历次考试的典型样题的分析帮助考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备考策略。

(一)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考试一般分为主客观两大部分。客观题所占分值为40分,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旨在考察学生对一些文学常识的掌握和对作家作品的识记。初次接触这门课程的考生往往对其丰富而头绪繁多的内容感到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对该记忆哪些内容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这里我们将从作家、作品、文学史以及基本概念等四个方面对客观题进行分析归类,希望考生能藉此摸清其中脉络,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做到有备而来。

从历年来的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作家的考察无非包括下面四个方面。

(1)作家所属的时代或文学流派,如:

alexanderpopestronglyadvocated,emphasizingthatliteraryworksshouldbejudgedbyrulesoforderreasonlogicrestrainedemotiongoodtasteanddecorum. [a] sentimentalism [b] romanticism [c] idealism [d] neoclassicism

答案是[d].

(2)作家与作品间的对应关系,如:

jamesjoyceistheauthorofallthefollowingnovelsexcept. [a] dubliners [b] judetheobscure [c] aportraitoftheartistasayoungman [d] ulysses

答案是[b].

(3)作家的写作范围及常涉及的主题,如:

themajorconcernoffictionliesinth

etracingofthepsychologicaldevelopmentofhischaractersandinhisenergeticcriticismofthedehumanizingeffectofthecapitalistindustrializationonhumannature. [a] charlesdickens’s [b]d.h.lawrence’s [c] thomashardy [d] johngalsworthy’s

答案是[b].

mostofhermanmelville’snovelsarebasedonseavoyagesandseaadventures.whichofthefollowingisnotthecase﹖

[a] typee [b] moby-dick [c] omoo [d] theconfidence-man

(4)作家较独特的文风与写作特色,如:

wecanperhapssummarizethatwaltwhitman’spoemsarecharacterizedbyallthefollowingfeaturesexceptthattheyare. [a] conversationalandcasual [b] lyricalandwell-structured [c] simpleandrathercrude

[d] free-flowing

答案是[c].

isatypicalfeatureofswift’swritings. [a] bittersatire

[b] elegantstyle [c] casualnarration [d] complicatedsentencestructure

答案是[a].

上述的分析和分类能使我们遇到的每一位作家时都知道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就是给每个作家做一张卡片,并用简洁的语言列出上述的四个方面,这样会使我们对一个作家的认识清晰条理,而卡片的方法又可以使我们更有效地利用零碎的时间。

而有关作品则主要从下面这些方面考察:

(1)作品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如

thetragedyofdr.faustustheprotagonistinchristophermarlowe’sthetragichistoryofdr.faustusistheveryfactthat. [a] manisconfinedtotime [b] hetriedtojoinafricaandspain [c] hebecameamanwithoutsoulafterhesoldit [d] heconjureduphelentheladywhowastheverycauseofthetrojanwar

答案是[a].

whichofthefollowingworksconcernsmostconcentratedlythecalvinisticviewoforiginalsin﹖ [a] thewasteland [b] thescarletletter [c] leavesofgrass [d] asilaydying

(2)对作品中的精华片段,点明主题的段落及词句的识别与理解,如

thesentence“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isthebeginninglineofoneofshakespeare’s. [a] comedies [b] tragedies [c] sonnets [d] histories

答案是[c].

(3)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姓名与性格特征的识记,如:

“surface”“sneerwell”“backbite”and“candour”aremostlikelythenamesofthecharactersin. [a] shaw’smrs.warren’sprofession [b] sheridan’stheschoolforscandal [c] shakespeare’slove’slabour’slost [d] christophermarlowe’sdr.faustus

答案是[b].

hereisapassagefrommiddlemarchanovelbygeorgeeliot:

“herbloomingfullpulsedyouthstoodthereinamoralimprisonmentwhichmadeitselfonewiththechillcolourlessnarrowedlandscapewiththeshrunkenfurniturethenever-readbooksandtheghostlystaginapalefantasticworldthatseemedtobevanishingfromthedaylight.”

whoistheladymentionedinthequotedpassage﹖ [a] dorothea [b] emma [c] molly [d]irene

答案是[a].

(4)对作品选段中句词或典故的理解和掌握,如:

“andwherearethey﹖andwhereartthou,mycountry﹖onthyvoicelessshore

theheroiclayistunelessnow---

theheroicbosombeatsnomore”(georgegordonbyrondonjuan)

intheabovestanza“artthou”literallymeans. [a]“areyou” [b]“artthough” [c]“arethough” [d]“artyou”

答案是[a].

inwhichofthefollowingpoemsbywilliambutleryeatsdidyoufindtheallusiontohelenandthetrojanwar﹖ [a]“sailingtobyzantium” [b]“ledaandtheswan” [c]“thelakeisleofinnisfree” [d]“downbythesallygarden”

(5)一部作品鲜明的基调及文风,如:

“tobesodistinguishedisanhonorwhichbeingverylittleaccustomedtofavorsfromthegreatiknownotwellhowtoreceiveorinwhattermstoacknowledge.”

theabovequotedsentenceispresentedbysamueljohnsonwitha(n)tone. [a] delightful [b] jealous [c] ironic [d] humorous答案是[c].

inhardy’swessexnovelsthereisanapparenttouchinhisdescriptionofthesimpleandbeautifulthoughprimitiverurallife. [a] humorous [b] romantic [c] nostalgic

[d] sarcastic

答案是[c].

在复习文学史的时候,头脑中不仅要清楚英美国家文学的纵向发展历程,如英国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英语和中世纪文学阶段,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文学时期。我们还需明白各个时期发生的时间、时代特征、主流文学创作的特点和代表作家,除此之外,考生还要能够对同一文学发展时期两国文学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如浪漫主义时期,英美两国除了显示出一些相似之处如:对个性、自然、灵感和想象力的倡导和强调之外,美国社会文化的独特性又决定了其浪漫主义也呈现独特的一面,如清教主义的影响使美国的浪漫主义更偏重道德伦理主题的挖掘。而向西部殖民扩展的过程还使美国的浪漫主义多了一个文明与野蛮和自然的冲突主题。也就是说在学习英美文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注意两者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比较。

作为英美文学的初学者,考生们还要了解一些文学的基本术语、概念和常识,而这些知识对于英语语言文学的学习者来说是必备的。下面这些试题就意在考察同学们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

theperiodbeforetheamericancivilwariscommonlyreferredtoas. [a] theromanticperiod [b] therealisticperiod [c] thenaturalistperiod [d] themodernperiod答案是[a].

thetermtoneinliteraturemeans. [a] soundeffectsuchasrhymeandmetricaldevice [b] thepitchofawordusedtodetermineitsmeaninginthegivencontext [c]themannerofexpressiontoindicatethespeaker’sattitudetowardthesubject [d]ashadeofcolourtoreflectthechangeoflight

答案是[c].

literatureofneoclassicismisdifferentfromthatofromanticisminthat. [a]theformercelebratesreasonrationalityorder

andinstructionwhilethelatterseesliter

atureasanexpressionofanindividual’sfe

elingsandexperiencestheformerisheavil

yreligiousbut [b]thelattersecular [c]the

formerisanintellectualmovementthepurp

oseofwhichistoarousethemiddleclassf

orpoliticalrightswhilethelatteriscon

cernedwiththepersonalcultivation

[d]theformeradvocatesthe“returntonat

ur篇三:如何学好英美文学选读

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程学习比较困难,要记忆和理解的知识很多,速恩英语外教与您一同

分析,学好英美文学选读的关键.

首先,学好英美文学选读要注意细节.文学新颁布了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考核目标.凡是

考核目标范围内的作家,一定要仔细阅读,直到能说出以下几个内容才能继续向后复习:(1)

他的主要作品是什么?(2)他的写作主题是什么?(3)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4)他是不

是这个时代的代表性作家,如果是,那么出大答题的可能性存在不存在?如果这几个问题都能

很明确地说出来了,那么考试通过的日子就不远了. 其次,学好英美文学选读复习一定要有章

法.有些同学对细节归纳不够,另外一些同学细节背得还可以,但语言表述能力不行.前一种同

学,前面的四十分选择题做的就不理想,后面还有节选题,就更不好办了.后一种同学记得住细

节,但是拼写语法错误多,看出来是什么作家了,就是写不对,这么丢分十分遗憾.对于这样的

同学,我觉得规定每周看书的进度十分重要,比如4月1日到4月3日,准备复习英国文艺复兴

部分,你可以每天上午先把书上的细节看一遍,对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下午的时候专门背

大答题,细节也顾到了,大答题的表述内容记清了,进度控制住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还有就是一定要读作家评述后面的节选.有的考生只读关于作家和文学流派的介绍,不读

教材中节选的引文,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试卷中有从教材里选出引文,要求考生回答作家的名

字,作品的题目和对引文的理解.其实这些考生不是不想读后面的引文,而是没有学会阅读的

方法.要想读懂后面的选文,关键是了解文学课本的写作特点.你得先弄清楚作家的创作主题

和思想(这

一部分通常是写在作家评述部分中)然后顺着创作主题到选文中寻找和这些创作思想相

符的句子(选文登在后面,和创作主体部分经常是脱节的)这样做才能既少看,还不遗漏内容.

比如惠特曼的诗歌,自我之歌的主题是“歌颂个人主义,自由和平等”,用第一人称手法把诗人

的思想和大众的思想联系起来,歌颂一个自由的美国.而书后节选中的song of myself中的第

一诗节就体现了这种主题:i celebrate myself and i sing myself.(这句话说的是自由和

个人主义),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 to you.(这句话说得的诗人希望

把自己的思想和大众的思想进行联系),很显然,每一个美国人都把歌颂自己变成一个座右铭,

一个人人歌颂自由的国度也就必然是一个歌颂自由的国度.总之,一定要前后联系的看节选,

先找到主题,再读节选.最后就是大答题不能死记硬背,得想点办法,加快记忆效率.比如背雪

莱的西风颂,那么一大段怎么背呀?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先把中文的大意背下来,再抓住关键字,

回想英语的内容是什么.你可以这么背:“西风是雪莱的形象

(image),西风是建设和摧毁的力量(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potential),西风是

无处不在的力量(universality),用自然神祈祷希望和复生(primitive deity for hope and

rebirth)”抓住了关键字,内容不就明确了吗?还有就是要找到作家之间,英美之间的一些相

似性,这样对背诵也很有好处.比如课文中谈到托马斯哈代的自然主义时曾有过“性格即命运,

环境即命运”的说法,在美国部分讨论德莱塞德自然主义时也有类似的内容,这个时候就要先

背好托马斯哈代部分的内容,只有前面的内容背好了,后面的内容才有可能快速掠过,提高学

习效率.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狄更斯的创作主题和肖伯纳的创作主题之间有一些关键字是相

似的(都谈到了谴责社会虚伪,不公和腐败), 英国现代文学创作特点和美国文学创作特点(都提到了from public to private, from chronological to psychic, from objective to subjective).很多上

海速恩外教的同学其实开始英语水平都不太高,对文学也很头疼.但是找到了记忆方法之后,

反而觉得文学很有意思,最后不仅考出了高分,还喜欢上了文学.这就全在学习方法了.总之,

不能一句话一句话的“精读”,时间来不及,考试的时候未必记得住.耽误了时间,延迟了效率,

得不偿失.

英美文学选读,如何学好英美文学选读,怎样提高英美文学选读篇四:如何学习英美文学

选读

英美文学是综合学科,要通过或考好,是需要日常对英美历史背景熟悉,对大量著作的

阅读,研究体会的。死记硬背真的只是应付考试的,原始而无意义手段,而且对来年的考题

是没办法应付的噢!

以下还有一些小窍门,希望有帮助:

1.先复习美国文学,后英国文学;

2.美国文学可先从现实主义阶段开始,英国文学可先从维多利亚阶段开始;

3.去年考过题还会再考;

4.诗中解释较多的话,找那些能反映主题的解释多背背;明年多半是课本没有的解释了,

考你的对诗理解程度了,

5。对各阶段时期特征多花功夫复习;

6.明年的理解题,综合题,比较题必然多,例如:

1.二个阶段思想,风格比较,举例说明;

2.描述一个阶段思想,风格特点,举例说明;

3.比较二个同一,不同阶段诗人,剧作家,小说家,举其作品说明;

刁钻复杂的题人人都可猜,我并非想例出一点希奇古怪的题扰乱你们的思路。这次四月

考试,我是充满信心拿高分,对每位作家或诗人我都仔细复习到了,但题目仍是出乎我意料

之外,我觉得不公平是题型已不是去年直白而水平的出题方式,是一种纵向综合题型。我想

提醒明年要参加考试的同学,决不要把每个作家或时期独立复习,如果可能的话,在对每位

作家或时期有一定熟悉的程度,作一点纵向的比较,不但能加深理解,对你们明年考试决对

有帮助,不,是贡献。

坦白的说,这次考试当天上午,我脑海种几次想到应看一下各个时期的异同点,这是我

的薄

弱环节,但我仍按常理将重点放在几位重要作家写作风格的复习上了。如果明年你是第

一次考英美文学,那就别满足于对各位作家的了解,如果明年你又要参加考试,也许猜一点

比今年更难的题目,才能应付自如。

在英美文学上我真花很大功夫和精力(与其它的十几门课相比),开始时期我确实感到无

从下手,复习得很慢很仔细但效率不高。我在这里介绍我的学习方法,只想给以后考试的同

学一些提示吧!必竟是我亲身感受和经历的,希望大家能少走一些弯路。

在我开始自己的树枝结构的复习方法后,我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那是一种直接,明确,

层次分明,直达中心的感觉,我不知谁是否有过同感--课本变薄--确实一种美妙感觉,那天

起我便有信心通过英美文学。树枝结构如同将不同时期分成几格抽屉,复习每位作家时就象

理衣服一样将它们各就其位,而每格抽屉与其中的衣服都有其共有的独特风格,(eg. english

romantic period is an age of poetry, so there are 6 poets introduced here, and natue

and freedom are main concerns of theirs)。这样就不会象一开始,对每件衣服都细细打理,一旦回头发觉身后堆了一地衣服,仍然茫然不知所措。(我曾将英国文学前二个时期来回复习二遍,恼火是进度极慢而能熟记住的东西不多,后然发觉这二个时期是最次要两个阶段。)这也是我为什么建议大家先看维多利亚时期的原因之一,将头脑清醒比较有耐心的阶段留给重点。篇五:如何学习《英美文学选读》

要通过《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考试,不是考前“冲刺”一类的短训能奏效的。这门课难就难在它的阅读量很大,它包括英国和美国的诸多作家的诸多作品,而每一部作品就是一部书。现行统一教材在作家和作品的选取方面尽管已经是精而又精了,但还是不得不采用节选的办法来压缩篇幅。即便如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考生还不得不在对整部作品了解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反复阅读节选,才能对节选部分的内容以及思想有较好的理解。不过文学阅读也有规律可循。下面的文字就“选读”课的性质、阅读时读取什么信息、现行试题各个部分的考查点是什么、如何回答简单论述题等问题,给考生一点提示,希望能对考生学习、复习《英美文学选读》课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部分《英美文学选读》课的性质

一、《英美文学选读》课的重点是作品顾名思义,“英美文学选读”是有选择地阅读英美文学史上有影响作家的重要作品,熟知作品内容,了解大多数批评家和读者已经接受的对这些作品主题的表述,并能从作品中找到、列举出证明这些表述的细节。这样的定义里有三个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作品内容,二是作品里的细节,三是节作品主题。三个同等重要,学习者不能只取其一。以小说为例,所谓作品内容,是指情节(plot)、场景(setting)、人物(characters)、语气(tone)、以及语言(style)。情节是指故事里所展示的事件和这些事件按作家意愿有序的安排,如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本身(即冲突)、以及解决冲突的办法和结果。情节就是故事;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熟知情节是理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的第一、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不掌握故事情节,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无从谈起。有故事当然就有人,对人物的分析是对作品分析的核心。语气是指作者在他/她刻画人物、安排情节、描写场景时所持的态度,而作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我们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作者要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态度,只有通过文字才能与读者交流,而不同的作家使用语言的风格(style)是不一样的。如果掌握了以上内容,就掌握了细节,之所以把细节单列出来,是因为多数考生只记得大概情节,考试中不能用具体的细节进行人物或思想分析、评述,空话太多。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里,成年的保罗是如何仍然生活在他母亲的掌控之下的细节,是分析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和主题的关键,不能引用相关细节作为根据,分析就失去了基础。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在一般性的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尽量记一些细节,细节显示考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主题是对作品思想的高度概括。教材里作家作品概述和作品简介(斜体部分),对作品主题已有简明准确的表述,考生不可不读。对这些表述的理解,又是以考生对作品内容、细节的掌握为基础的。作品内容、细节、主题是考生学习的重点。两点说明:

(一)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新批评对作者和作品关系的观点,也不去讨论接受美学和读者反映理论,本科阶段没有开设文学批评理论课,没有必要进行那样的讨论,教师也不要引入类似的话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二)从历年考题来看,作家的生卒年月、家庭背景、接受教育情况、作品发表年代等都不在考察范围,考生不必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英美文学教材和辅导材料在作家生平上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有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介绍和分析,这类书籍对考生复习没有多大帮助。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现行教材尽管可以再修改、完善,但它的最大好处是它给考生提供了学生最需要的作品概要和精确而恰当的分析(教材里作品前的斜体部分),对考生从作品全貌理解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二、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的关系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史哪个在先、以及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还是留给专门的学者去争论,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考生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的问题。前面讲选读课的性质时已经讲过,《英美文学选读》课的重点是作品,以往考试所包括的内容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论的必要。但我们不得不考虑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教材中每个文学阶段前对该时期影响文学作品的经济、文化、社会、思想思去),诗人的心中依然回响着姑娘的歌声。最后一行里“long after”两个词说明歌声对诗人心灵冲击的程度。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理解诗人通过这首叙事诗传达给我们的思想(idea;theme)并把我们的理解表述出来。

我们先尝试着把我们详细阅读后的情节概括为:(一)这一首诗表达诗人对普通劳动者疾苦的关心;(二)诗人通过这一首诗向读者展示想象的魅力。究竟哪一个可取?或者都可取、或者都不可取,为什么? 对于有较深文学功底的读者来说,认真阅读概括出作品的主题不会有太大困难。对于多数考生来说,特别是没有老师指导的考生来说,就要借助教材里文学史部分的内容,以那里对华兹华斯诗学的简明论述为标准,衡量我们的理解,以便做出正确判断。这就是教材里文学史部分要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对教材里文学史部分的理解.是理解作品细节为基础,文学史是对作品的高度概括。其实以上两种表述都可取。为节省篇幅我们略去重述文学史部分,请同学们自己阅读那一部分,并试着解释为什么两者都可取。

有几点要简单说明一下。(一)文学史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文学史不可能先勾勒出不同的框图,然后让文学作家去填充;(二)一部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不同解释:(三)文学史只提供对一小部分作品的一、两种可能的解释,大部分作品的解释还需要由读者做出;(四)先读作品再去到文学史里找答案的学习方法只适用于学生。

第二部分阅读文学作品读取什么信息? 文学学习的基础是文学作品阅读。下面就阅读文学作品读取的信息,谈谈我的看法。

一、熟知作品情节(plot) 以现行教材里海明威的短篇小说《印第安人营地》(indiancamp)为例,这篇短篇小说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叫尼克nick)的小男孩随他的乡间外科大夫父亲去印第安营地给一立难产妇女接生。尼克的父亲在没有麻醉药物的情况下做剖腹产手术,在妻子惨痛的呼喊声中,难产妇女的丈夫割颈自杀,年幼的尼克平生第一次目睹了生与死的瞬间。在回家的途中,父亲抱歉地向儿子说不应该带他来,而尼克相信他自己是不会死的。在现行自学考试中,考察考生对情节的了解的试题,往往是以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试题以简单的文字概述一个作品的情节,选择项目则列出四个(部)作品名,考生必须准确选择与上述情节完全相符的选项。要做出正确选择,考生必须熟知教材里所选作品的内容。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我对考生答案的分析,考生对作品情节不甚了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有些考生没有阅读作品原文,而在评价性的参考资料上下太大工夫,忽视了对作品本身的阅读。评价资料对考生理解作品是有帮助的,但评价文字往往是高度概括性的,它把对作品具体内容当作考生已经了解了的部分而略去,或简单提及(有些参考资料包括作品内容简介,当然不在此列)。还有一种原因与参考资料使用文字有关。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英美文学参考书籍,除原作是英文外,其余文字是用中文表述的。《英美文学选读》课程考试明确要求用英文作答,如果考生完全依赖中文参考,一定会有诸多不妥之处,譬如人物名字出现汉语拼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用英文表述的原本已经了解的作品内容有陌生感,进而影响了选择的正确性。我不反对考生查阅中文资料,在了解了英文作品的基础上,再借助中文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益处的。既然是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美文学,首先是阅读原文文本。掌握原文文本是学习外国文学的基础之基础。

二、对场景(setting)的了解不可缺少场景是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阅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时,一定不要忘记对场景的关注,因为场景给我们提供理解作品的一些十分有用的信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和社会文化现实、作品中人物所处的物质环境或精

神状态、作者所处的物质环境或精神状态,等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作品的主题。

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a rose for emily)一开始就给读者勾勒了

一幅在美国南部逐渐走向工业文明的进程中,爱米丽小姐居住的那幢老房子在人们心目中(或

日在作者心目中)形象。福克纳这样写道: it [miss emily grierssons house] was a big,

sqearish frame house that had once been white,decorated with cupolas and spires and

scrolled balconies in the heavily lightsome style of the seventies, set on what had once our most

selected street. but garages and cotton gins had encroached and obliterated even the

august ames of that neighborhood; only miss emilys house was left, lifting its

stubborn and coquetish decay above the cotton wagons and the gasoline pump-an eyesore

among eyesores.and now miss emily had gone to join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ose angust

name where they hy in the cedar—bemused cemetery anlong the manked and anonymous

graves of union and confederate soliders who fell at the battle of jefferson. 黑

体是我加的。我们从这段描写里可以得到这些信息:(一)作者要讲的故事发生在美国南部(杰

弗逊市是南部城市)。凡对美国社会发展有个大概了解的读者都会联想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

南部是个贵族气很浓的地区,与北方相比,南方工业化步伐要慢的多,因而南方人较之北方

人有更多的传统观念。(二)作者将要讲的故事与住在那幢被描写成“最扎眼的”(“the eyesore

of eyesores”);老房子里的人有关。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那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描写:最扎

眼的。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到住在那皇的人与当时的时代是如何的不和谐,也让读者一

下子意识到作者可能对故事中主要人物所持的批判态度。但作者没有很快把那幢房子内部的

格局和陈设展示给读者,这就增加了读者对那幢房子和住在那里的人的神秘感。而神秘感正

是小说中邻居们(也包括读者)对爱米丽小姐的感觉。由于感到神秘,人们才猜测,由于种种

猜测,爱米丽小姐的真实生活、内心感受才愈加扑朔迷离。读者和小说中的邻居们一样,只

有在故事结束时才恍然大悟其中缘由,不得不重新细读原文,重新梳理思路,重新建构一个

“通顺”的故事,才能对发生的事件做出合乎情理的解释。这也正是作为一位成功作家的福

克纳的高明之处。戏剧和小说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而其场景的意义比起小说来表现的更加

直接,它可以一下把观众带回到几个世纪前的帝王宫廷,或现代人蛰居的地下卧室,观众仿

佛置身其中成为剧中人物的一员,感受到的冲击也就更强烈。诗歌也不例外。柯勒律治的名

诗《忽必烈汗》(“kubla khan),根据他自己的说法,追述的是他在神志恍惚中看到的,或

者说是发生在他头脑里的事。当我们把他的这首诗看是关于梦境的诗时,就只能在象征意义

的层面上理解诗中的人和物,于是高坐在王宫()里发号施令的忽必烈汗就是个象征:无视客

观现实和事物发展规律(譬如艺术创作规律)的主观愿望。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以下的诗行里寻

找与主观愿望相对立的东西,进而理解全诗最关键的、重复了两次的词语“a sunny pleasure

dome with caves of ice”为什么是主观愿望和客观规律的调和折中了。场景在爱略特的名

诗《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普鲁夫洛克的情歌)中显得尤为重要。诗人是

这样在最开头几行里概括场景的: let us go then ,you and i, when the evening is supread

out against the sky like a patient etherized upon a table; let us go,through certain

half—deserted streets the muttering retreats of restless nights in one—night cheap

hotels and sawdust restaurants with oyster—shells; streets that follow like a

tedious argument of insidious intent to lead you to an overwhelming question... 这

里的黑体是我加的,以引起大家注意。第一行告诉读者,说话人“我”要“你”(可以理解为

和“我”的一个朋友,或读者)和他一起去一个地方(往后我们发现他是要去拜访一位女士并

表示他对她的爱)。“傍晚”(evening)一词点明了时间。诗人选择一天里这个时段是有特别含

义的。傍晚既不属于白天(day),也不属于晚上(night),而是处于二者之间。“傍晚”一词首

先指那段特定的时间,也就是说,“我”邀请“你”在傍晚时分一同去一个地方。但如果说比喻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征(不同学者会有不同看法,这里姑且不去争论),“傍晚”一词就不仅仅指实际时间。第三行以一个明喻(like)挑明了“傍晚”的性质:“傍晚”象“一个被麻醉后躺在手术床上的病人”(天空就是手术床无疑)。“一个被麻醉后躺在手术床上的病人”不只是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要想清晰的思维亦不可能。这就是说话者讲述自己感受时的心境,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场景”。所摘录的其余诗行则浓笔重墨描写“街道”,说它象反反复复、试图把人引向无法回答的险恶的争论。这里的“街道”也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我”和“你”去那个地方要经过的绕来绕去的、最终要把他们两个引到那个女士面前(那时

三、理解人物(cllaracters)是理解文学作品思想的关键人物在文学作品里的重要性不用多讲。文学首先是人学,即便是一部讲述动物故事的作品(如杰克伦敦的关于狗和狼的故事),都与人有密切关系,甚至“纯粹”以动物为题材的作品(如《动物农庄》)都是讲人的故事。阅读文学作品时,首先要注意的当然是故事里的人物,包括人物的姓名,人物之间的关系,各个人物说了些什么话,做了些什么事,如何做的,为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下面还要比较详细地讨论,这里就以下几个问题谈一下。 (一)学会识别正面人物(protagonist)和反面人物(antagonist)。正面人物也叫主人公,或英雄(hero)。“反面人物”是中文翻译的一种,其实“protagonist”也可以是除人以外的事(譬如一场灾难),或物(譬如一头白鲸),或一种抽象的存在,如精神状态(哈姆雷特的过于理性;普鲁弗洛克的神经质),或一种思想(譬如霍桑小说里的好人布朗的完美主义思想),等等。我们在前面讲情节(plot)时,只提到事件(event),而事件又要涉及到人物,离开人就不成其为事件。有事件就有冲突(conflict;tension),没有冲突就没有故事。有冲突就会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较量。至于何为“正面人物”、何为“反面人物”,我们暂不讨论,我们就按传统价值观念判断就可以了。 (二)学会表述作品的主题结构(the matic structure)。判别正反面人物是很关键的一步,这不仅仅因为在一些文学作品里,“正”与“反”之间的界线并不总是清楚的,不同的读者对孰“正”孰“反”会有不同的判断,还因为二者之间的冲突决定作品的主题结构。所谓主题结构是指正、反两种力量冲突的性质(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冲突的发展(冲突是如何向前推进并达到高潮的)、以及解决冲突的方式和结果(如相互妥协、一方受惩处、不了了之等)。这里要强调一点:人物之间的冲突是主题结构的具体化,如果把冲突仅仅看成是两个人(或一个人)的私事,文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换言之,主题结构是“正”、“反”两方面人物冲突的抽象和概括,没有人物冲突的具体化,主题结构就失去了基础。以麦尔威尔(melvile)的小说《白鲸》(moby—dick)为例。首先我们可以判定船长艾哈伯(ahab)是主人公,与他作对的是白鲸。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这部小说讲了一个因被一头白鲸咬掉一条腿而向那头白鲸寻仇最后丢了性命的故事,我们就会失去很多很多值得汲取的东西,作者本人也会扼腕叹息。但如果我们把艾哈伯船长和白鲸的冲突看成自私、傲慢的人类与大自然的冲突,我们就可以在一个更高层次欣赏作品的美学价值。船长艾哈伯与白鲸的冲突是表象的,符号性的,浅层的,而人类与大自然的冲突才是本质的,深层的。冲突的深层结构才揭示冲突的本质。作者对解决冲突采取的手段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思想,按传统习惯,这也就是作品的主题。四、通过语气(tone)了解作者的态度语气是说话人说话时所使用的口气,或严肃,或沉思,或挖苦,或讥讽,或漠然,或戏弄。作品中人物之间对话时各自使用的语气表达的是人物对涉及问题的态度,而作者赋予这个人物以这样的态度表达的是作者自己对该人物的态度。我们在前面讲情节、场景时,也已经涉及到语气。语气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传达的是作者的态度。语气通常主要是由形容词、副词以及表达情感的动词传达的。我们试分析以下几个例子,看作者是如何用这些词表达自己的态度的。现代英国大诗人叶芝(willian butler yeats)的“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共有三个诗节(stanzs)。三个诗节里一共用了六个形容词:“small”(cabin),“bee—loud”(glade),“purple”(glow),“low”(sounds),“gray”

(pavements),and“deep”(hearts core)。前四个形容词出现在前两节里,后两个形容词出现在最后一节里。

《英美文学资料》word版

《英美文学》(03119)复习大纲 第一部分英国文学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简要介绍英国各个历史断代的主要文学文化思潮,文学流派,主要作家;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英国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出现的文学流派以及该时期一至两位重要作家的文学生涯,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代表作品;并要求学生做到在掌握有关知识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这能力,即能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英国文学中的相关问题。 二、课程重点章节简介: 第一章:古代与中世纪英国文学 1. <<贝尔武夫>> 2. 乔叟及其代表作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 1. 文艺复兴的定义 2. 萨士比亚的戏剧及十四行诗 3. 培根的代表作 第三章: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1.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诗剧<<力士参孙>>的主要内容及<<

失乐园>>选短

第四章: 启蒙运动时期 1.新古典主义 2.伤感主义 3.笛福及代表作 4.蒲伯及代表作 第五章: 浪漫主义时期 1.浪漫主义时期文学的特点 2.彭斯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3.华兹华斯的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4.拜伦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作 第六章: 维多利亚时期 1.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特点 2.布朗蒂姐妹的代表作 第七章: 现代时期 1.现代主义文学 2.汤姆斯.哈代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3. D.H.劳伦斯创作特点及代表作 三、本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简介 第一章:古代与中世纪英国文学: 1.<<贝尔武夫>>简介及在英国文学史上的意义。

2.乔叟及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对英国文学做出的贡献。3.名词解释“骑士抒情诗” 第二章: 文艺复兴时期: 1.文艺复兴时期的时间界定 2.“文艺复兴”的名词解释 3.“人文主义” 的名词解释 4.莎士比亚的“Sonnet 18”的主题 5.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 6.英语解释《论学习》中的句子 第三章: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 1.英语解释弥尔顿《失乐园》选段中的句子 2.《失乐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失乐园》中撒旦的人物分析 第四章: 启蒙运动时期: 1.启蒙运动时期的界定 2.新古典主义的基本主张和特色 3.伤感主义的名词解释 4.《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人物分析 5.蒲伯的《论批评》的主题

英美文学学习笔记-The_Romantic_Period-EL1

Chapter 3 The Romantic Period-the English Literature A basic introduction to the romantic period. 1) Began in 1798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 and to have ended in 1832 with Sir Walter Scott's death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Reform Bill in the Parliament. 2) what are the characxteristics of the Romantic literature? A) In poetry writing, the Romantics employed new theories and innovated new techniques, for example, the preface to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Lyrical Ballads"acts as a manifesto for the new school B)The Romantics not only extol the faculty of Ballads acts as a manifesto for the new school. B) The Romantics not only extol the faculty of imagination, but also elevate the concepts of spontaneity and inspiration. C) They regarded nature as the major source of poetic imagery and the dominant subject. D) Romantics also tend to be nationalistic. 3) The Romantic period is an age of poetry. Blake, Wordsworth, Coleridge, Byron, shelley and Keats are the major Romantic poets. They started a rebellion against the neoclassical literature, which was later regarded as the poetic revolution. 4) We can say that Romanticism actually consitutes a change of direction from attention to the outer 1) Literarily Blake was the first important Romantic poet , shwoing a contempt for the rule of reason,i th l i l t diti f th 18th t d t i th i di id l'i i ti )y y g world of social civilization to the inner world of the human spirit. In essence it designates a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theory which tends to see the individual as the very center of all life and all experience.William Blake opposing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the 18th century, and treasuring the individual's imagination.2) The Songs of Innocence is a lovely volume of poems, presenting a happy and innocent world, though not without its evils and sufferings; his Songs of Experience paints a different world, a world of misery,poverty, disease, war and repression with a melancholy tone . 3) particularly the practice of selling young children into apprenticeships, a practice which provides the context for the opening lines of the "Chimney Sweeper." The two "Chimney Sweeper" poems are good exampl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economic circumstance,i.e.the exploitation of child labor,examples to reveal the relation between an economic circumstance, i.e. the exploitation of child labor,and an ideological cir cumstance, i.e. the role played by religion in making people compliant to exploitation. The poem from the Songs of Innocence indicates the conditions which make religion a consolation, a prospect of "illusory happiness;" the poem from the Songs of Experience reveals the true nature of religion which helps bring misery to the poor children. 4) Blake's Marriage of Heaven and Hell marks his entry into maturity(天堂与地狱的结合一诗标志着他创作上的成熟). 5) The Bok of Urizen, The Book of Los, The Four Zoas, and Milton (尤来森之书,洛斯之书,四个左义斯,弥尔顿)。 The Tyger The Chimney Sweeper ( from Songs of Innocence/Experien ce)

英美文学知识点总结(适用于英语专八)

Old English Literature 古英语文学 (450-1066年) Beowulf (贝奥武甫)---The first English national epic 中世纪英语文学(1066-1500) Geoffrey Chaucer(乔叟,c. 1343–1400) was an English poet. He is remembered for his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called the father of English litera ture―英国文学之父‖William Langland (朗格兰,1330?-1400?),the author of the 14th-century English long narrative poem Piers Plowman《农夫皮尔斯》. 文艺复兴(16-17世纪)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1564-1616), English poet and playwright, his surviving works consist of 38 plays, 154 sonnets, two long narrative poems Venus and Adonis 《维拉斯和阿多尼斯》The Rape of Lucrece.《鲁克丽丝受辱记》 Shakespeare‘s greatest works: greatest tragedies are King Lear 《李尔王》,Macbeth《麦克白》,Hamlet《哈姆雷特》, Othello 《奥赛罗》,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 grea t comedies: A Midsumme 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As You Like It 《皆大欢喜》,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 Twelfth Night 《第十二夜》 great historical plays: Richard III 《理查三世》,Henry IV 《亨利四世》, Henry V 《亨利五世》, Henry VII 《亨利八世》 John Milton (弥尔顿, 1608-1674)was an English poet and civil servant for the Commonwealth of England.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epic poem Paradise Lost《失乐园》, 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Samson 《力士参孙》. 18世纪文学和新古典主义 Alexander Pope (浦柏,1688-1744 )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English poet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est known for his satirical epigram 讽刺隽语and heroic couplet英雄双韵体.His major works include mock epic satirical poem An Essay on Man 《人论》and An Essay on Criticism 《论批评》 Daniel Defoe ( 笛福,1660—1731)was an English writer who gained enduring fame for his novel Robinson Crusoe《鲁滨逊漂流记》, spokesman for middle-class people Henry Fielding (菲尔丁, 1707 ---1754) ,an English novelist known for his novel: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Jonathan Swift (斯威夫特,1667-1745), was an Anglo-Irish novelist, satirist. He is remembered for novel such as 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 Richard Sheridan ( 谢立丹,1751—1816), Irish playwright ,known for his satirical play School of Scandal(造谣学校). He was a represntative writer of Comedies of Manners. Laurence Sterne (斯特恩,1713—1768 ), an English novelist.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novel Tristram Shandy (《商第传》). Oliver Goldsmith (哥尔德斯密斯,1728-1774)English novelist, known for his novel Vicar of Wakefield (《威克菲尔德牧师传记》) Thomas Gray (托马斯?格雷1716—1771 ),an English poet, author of Elegy Written in a

英美文学常识课程考核重点(精)

1.The Romans led by Julius Caesar launched their first invasion on Britain in ___? A 200 B.C B 55 A.D C 55 B.C D 410 A.D 2.The capital of Northern Ireland is ___? A Blefast B Birminghan C Edinburgh D Cardiff 3.The statement “You can 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river”was said by___? A Aristotle B Heracletus C Socrates D Pythagoras 4.The greatest names in European philosophy are Socrates, ___, and Aristotle, who are active in Athens in the 5th and 4th century B.C. A Pythagoras B Heracleitus

C Herodotus D Plato 5.Between 1337 and 1453 the ___ took place in Britain. A Wars of Roses B Black Death C Hundred Years’War D Peasants Uprising 6.William, Duke of Normandy, fought King Harold of England at the Battle of Hastings in___. A 1066 B 1086 C 1381 D 1035 7. The first Civil War in Britain lasted from ___ to ___. A 1600 --- 1604 B 1640 --- 1644 C 1642 --- 1646 D 1646 --- 1650

如何学习《英美文学选读》

要通过《英美文学选读》这门课考试,不是考前“冲刺”一类的短训能奏效的。这门课难就难在它的阅读量很大,它包括英国和美国的诸多作家的诸多作品,而每一部作品就是一部书。现行统一教材在作家和作品的选取方面尽管已经是精而又精了,但还是不得不采用节选的办法来压缩篇幅。即便如此,为了更好地理解作品,考生还不得不在对整部作品了解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反复阅读节选,才能对节选部分的内容以及思想有较好的理解。不过文学阅读也有规律可循。下面的文字就“选读”课的性质、阅读时读取什么信息、现行试题各个部分的考查点是什么、如何回答简单论述题等问题,给考生一点提示,希望能对考生学习、复习《英美文学选读》课提供一些帮助。 第一部分《英美文学选读》课的性质 一、《英美文学选读》课的重点是作品顾名思义,“英美文学选读”是有选择地阅读英美文学史上有影响作家的重要作品,熟知作品内容,了解大多数批评家和读者已经接受的对这些作品主题的表述,并能从作品中找到、列举出证明这些表述的细节。这样的定义里有三个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作品内容,二是作品里的细节,三是节作品主题。三个同等重要,学习者不能只取其一。以小说为例,所谓作品内容,是指情节(plot)、场景(setting)、人物(characters)、语气(tone)、以及语言(style)。情节是指故事里所展示的事件和这些事件按作家意愿有序的安排,如事件发生的背景、事件中涉及的人物、事件本身(即冲突)、以及解决冲突的办法和结果。情节就是故事;没有情节就没有故事;熟知情节是理解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和戏剧的第一、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不掌握故事情节,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无从谈起。有故事当然就有人,对人物的分析是对作品分析的核心。语气是指作者在他/她刻画人物、安排情节、描写场景时所持的态度,而作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我们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作者要表达自己对人物、事件的态度,只有通过文字才能与读者交流,而不同的作家使用语言的风格(style)是不一样的。如果掌握了以上内容,就掌握了细节,之所以把细节单列出来,是因为多数考生只记得大概情节,考试中不能用具体的细节进行人物或思想分析、评述,空话太多。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Sons and Lovers)里,成年的保罗是如何仍然生活在他母亲的掌控之下的细节,是分析这部作品里的人物和主题的关键,不能引用相关细节作为根据,分析就失去了基础。阅读文学作品一定要在一般性的了解情节的基础上,尽量记一些细节,细节显示考生对作品的熟悉程度。主题是对作品思想的高度概括。教材里作家作品概述和作品简介(斜体部分),对作品主题已有简明准确的表述,考生不可不读。对这些表述的理解,又是以考生对作品内容、细节的掌握为基础的。作品内容、细节、主题是考生学习的重点。 两点说明: (一)这里我们姑且不讨论新批评对作者和作品关系的观点,也不去讨论接受美学和读者反映理论,本科阶段没有开设文学批评理论课,没有必要进行那样的讨论,教师也不要引入类似的话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困惑。 (二)从历年考题来看,作家的生卒年月、家庭背景、接受教育情况、作品发表年代等都不在考察范围,考生不必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英美文学教材和辅导材料在作家生平上花费了相当的篇幅,有的甚至远远超过了对文学作品本身的介绍和分析,这类书籍对考生复习没有多大帮助。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现行教材尽管可以再修改、完善,但它的最大好处是它给考生提供了学生最需要的作品概要和精确而恰当的分析(教材里作品前的斜体部分),对考生从作品全貌理解文学作品很有帮助。 二、文学作品与文学史的关系关于文学作品和文学史哪个在先、以及哪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还是留给专门的学者去争论,我们要搞清楚的是考生学习过程中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的问题。前面讲选读课的性质时已经讲过,《英美文学选读》课的重点是作品,以往考试所包括的内容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似乎没有争论的必要。但我们不得不考虑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对待教材中每个文学阶段前对该时期影响文学作品的经济、文化、社会、思想思

英语专八英美文学常识汇总

英语专八英美文学常识汇总

3专八人文知识:英国地理概况 the english channel: the channel is a narrow sea passage which separates england and france and connects the atlantic ocean and north sea. 英吉利海峡:英吉利海峡是一道狭长的海峡,分割英法两国,连接大西洋和北海。 the dee estuary: a small sea ( in irish sea) where the dee river enters. 迪河河口:是迪河流入的一个小海。 "the act of union of 1801": in 1801 the english parliament passed an act by which scotland, wales and the kingdom of england were constitutionally joined as the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1801合并法:1801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根据宪法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 gaelic: it is one of the celtic language, and is spoken in parts of the highlands. 盖尔语:是盖尔特语言的一种,在高地地区仍有人说这种语言。 the "backbone of england": it refers to the pennies, the board ridge of hills.

专八英美文学总结

英国文学 一、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499-1066) 1、贝奥武夫 2、阿尔弗雷德大帝:英国散文之父 二、中古英语时期的英国文学 1、allegory体非常盛行 2、Romance开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 4、Willian Langlaud 《农夫皮尔斯的幻象》 5、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英雄双韵体) 6、托马斯.马洛礼《亚瑟王之死》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伊丽莎白时代)(14-16世纪) 1、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2、Thomas Wyatt 和Henry Howard引入sonnet 3、Philips Sidney 《The defense of Poesie》 《阿卡迪亚》描述田园生活;现代长篇小说的先驱 4、斯宾塞《仙后》诗人中的诗人;斯宾塞体诗节; 5、莎士比亚: 长篇叙事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露克丝受辱记》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7、本.琼森风俗喜剧(comedy of manners)《人性互异》 8、约翰.多恩“玄学派”诗歌创始人

9、George Herbert 玄学派诗圣 10、弗朗西斯.培根现代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创始人之一 《Essays》英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学术的推进》和《新工具》 四、启蒙时期(18世纪) 1、约翰、弥尔顿:《失乐园》、《为英国人民争辩》 2、约翰、班扬:《天路历程》religious allegory 3、约翰、德莱顿:英国新古典主义的杰出代表、桂冠诗人; 《论戏剧诗》 4、亚历山大.蒲柏:英国新古典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英雄双韵体的使用达到登峰造极的使用;《田园组诗》是其最早田园诗歌代表作 5、托马斯、格雷:感伤主义中墓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墓园挽歌》 6、威廉、布莱克:天真之歌、经验之歌; 7、罗伯特、彭斯:苏格兰最杰出的农民诗人; 8、Richard Steel和Joseph Addison合作创办《The tatler》和《the spectator》 9、Samuel defoe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之一;《鲁滨逊漂流记》;《铲除非国教徒的捷径》,仪表达自己的不满; 10、Jonathan Swift 《一个小小的建议》;《格列佛游记》;《桶的故事》; 11、Samuel Richardson 英国现代小说的创始人;帕米拉;克拉丽莎;查尔斯.格蓝迪森爵士的历史; 12、Henry Fielding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奠基人;《约瑟夫。安德鲁》;《汤姆.琼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13、劳伦斯、斯特恩:感伤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项狄传》,第一部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之作品;《感伤的旅行》

英美文学流派整理

英美文学 玄学派:是指17世纪英国文坛出现的一个独特的诗歌流派。英国诗人约翰·邓恩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因在诗歌中精妙地运用“奇喻”的比喻手法而蜚声文坛。它们往往以精致典雅的形式表现情感与观念的矛盾,把古典主义的性情与浪漫主义的风骨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骑士文学盛行于西欧,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理想。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三联剧:在古希腊悲剧创作中,有一类悲剧均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即能独立存在,各部之间又有紧密联系。这种剧合则为一,分则为三,代表作家为埃斯库罗斯。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核心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思潮,也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形式。它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享受人世的欢乐,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 七星诗社:是16世纪中期法国的一个文学团体,是由七位人文主义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他们中以龙沙和杜贝莱最著名。七星诗社的诗人们从事过各种创作,他们的诗声望很高,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却是对于法语改革的主张。 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伤感主义: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也称为“主情主义”。该派的得名,源与英国作家斯特恩的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的旅行》。该派作家崇尚感情,把感情看的高于“理性”,因而强调文学的主要任务是细致刻画任务的心理动态和描写人物的不幸遭遇,以便唤起读者在感情上的同情和共鸣,表达出对当时贵族阶级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抗。伤感主义把个人主义和主观幻想的因素带进文艺,代表作家有英国的斯特恩,理查逊,法国的卢梭(如《忏悔录》《遐想录》),伏尔泰,德国的歌德,里希特,海涅等等。 “梅塘集团”是十九世纪法国文坛由以左拉为核心的六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因在巴黎郊外左拉的梅塘别墅为主要活动场所而得名。一八七O年开始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

英美文学知识(四)

人文知识训练 英美文学知识(四) 91. T. S. Eliot was a leader of the movement in English poetry and a great innovator of verse technique. A. modemist B. symbolist C. aesthetic D. critical realistic 92. All the following works were written by T. S. Eliot EXCEPT _______. A.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B. The Waste Land C. Four Quartets D. To the Lighthouse 93. in English literature prevailed during the 1920s and 1930s. A. Critical realism B. Modernism C. Post-modernism D. Experimentalism 94. James Joyc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school. He wrote all the following works EXCEPT________. A. Dubliners B. Ulysses C. Finnegans Wake D. Mrs. Dalloway 95. is Maugham's best-known work which is also regarded as his autobiographical novel. A. The Razor's edge B. The Moon and Sixpence C. Cakes and Ale D. Of Human Bondage 96. The following writers all belong to the "Angry Young Man" EXCEPT _______. A. John Osborne B. John Galsworthy C. Alan Sillitoe D. Kingsley Amis 97. William Golding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literature in 1983 by the novel named _______. A. Lord of the Flies B. The Inheritors C. Darkness Visible D. Pincher Martin 98. is the first novel to reflect proletarian life and psyc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 Key to the Door B. 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 C. Pincher Martin D. Free Fall 99. George Eliot was the pen-name of _______. A Mark Twain B. Mary Anne Evans C. Ellis Bell D.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100. Philip Larkin was one of the key members of ______. A. "The Movement" B. "the Bloomsbury Group" C. "the Fabian Society" D. "Angry Young Men" 101. The Old Wives' Tale was written by A. Samuel Beckett B. Arnold Bennet C. George Bernard Shaw D. Arnold Wesker 102.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dramatist after Bernard Shaw. A. Harold Pinter B. John Millington Synge C. John Osbome D. Arnold Wesker 103. Harold Pinter who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his contributions in play wrote aH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 A. The Dumb Waiter B. The Caretaker C. Lady Windermer's Fan D. Betrayal 104. "John Bull's Other Island" is a play written by ________. A. Henrik Ibsen B. George Bernard Shaw C.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D. William Shakespeare 105. Which poem was not written by Auden? A. For the Time Being. B. The Age of Anxiety. C. Another Time. D. The Waste Land. 106. The most important transcendentalist in the 19th century America is A. Thoreau B. Emerson C. Hawthorne D. Whitman

英语专八-最全英美文学常识.

英国文学(English Literature) 一、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中古英语文学(8世纪-14世纪) 1) The Old English Period / The Anglo-Saxon Period古英语时期(449-1066) a. pagan poetry(异教诗歌): Beowulf《贝奥武甫》- 最早的诗歌;长诗(3000行) heroism & fatalism & Christian qualities the folk legends of the primitive northern tribes; a heroic Scandinavian epic legend; 善恶有报b. religious poetry: Caedmon(凯德蒙610-680): the first known religious poet; the father of English song Cynewulf(基涅武甫9C): The Christ c. 8th C, Anglo-Saxon prose: Venerable Bede(673-735); Alfred the Great(848-901) 2) The Medieval Period中世纪(1066-ca.1485 / 1500): a. Romance中世纪传奇故事(1200-1500): the Middle Ages; 英雄诗歌 无名诗人-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高文爵士与绿色骑士》: Celtic legend; verse-romance; 2530 lines ~ 14th C,Age of Chaucer: * Geoffrey Chaucer(乔叟1340-1400): 文风:vivid and exact language, his poetry is full of vigor and swiftness 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father of English fiction; 首创“双韵体”couplet; 首位用伦敦方言写作英国作家 The Canterbury Tales:pilgrims stories 受Boccaccio(薄伽丘) - Decameron《十日谈》启发 The House of Fame; Troilus and Criseyde; The Romaunt of the Rose《玫瑰罗曼史》(译作) * William Langland(朗兰1332-1400):The Vision of Piers Plowman《农夫皮尔斯之幻象》: 普通人眼中的社会抗议 b. 15th C, English ballads: Thomas Malory (1395-1471):Morte D’Arthur《亚瑟王之死》- 圆桌骑士 二、The Renaissance Period英国文艺复兴(1500-1660): humanism十四行诗,文艺复兴,无韵诗,伊丽莎白戏剧 1) 诗歌Henry Howard(霍华德1516-1547) a. Thomas Wyatt (怀亚特1503-1542): the first to introduce the sonnet into English literature b. Sir Philip Sidney(雪尼爵士1554-1586):代表了当时的理想- “the complete man”Defense of Poetry《为诗辩护》 Astrophel and Stella; Arcadia《阿卡狄亚》: a prose romance filled with lyrics; a forerunner of the modern world c.Edmund Spenser(斯宾塞1552-1599): the poets’ poet; non-dramatic poet of伊丽莎白时代- long allegorical romance 文风:a perfect melody, a rare sense of beauty and a splendid imagination. The Shepherd Calendar The Faerie Queen《仙后》:long poem for Queen Elizabeth; Allegory - nine-line verse stanza/ the Spenserian Stanza Spenserian Stanza(斯宾塞诗体): Nine lines, the first eight lines is in iambic(抑扬格) pentameter(五步诗), and the ninth line is an iambic hexameter(六步诗) line.

英美文学学习方法

《英美文学选》学习方法首先我想与大家谈论一下参考书,我看见网上有人询问是否有 什么好的参考书。我总共买了二本参考书,用处不大,浪费时间不少。只有把课本彻底看透, 你才能掌握主要脉络。仔细对照,你可以看出参考书上无非也是从书上copy过来,只能让你 看一遍参考书,又看一遍书本。我能理解大家想偷机取巧的想法,参考书必定是比课本薄得 多,看上去象精选集,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考题说明一切。考题不会超大纲,答案自然都 在书上。只不过来年考题会从越来越偏僻角落去选择,所以课本也就越发重要。我现在都能 想象出题老师得意笑容,我出的题难什么,都在书上。 当我看完第一遍书时,其过程实在是艰涩痛苦,捏着厚厚书真觉得苦海无涯,望也望不 到出头之日。但奇妙的感觉在后面,当我第二,三,四遍看完,当然到后面是以翻看形式了, 书本捏在手上变得越来越薄了。我认为以课本为基础,在自己脑海中形成的超薄精选集才是 正直实用有效的参考书,在网上是下载不到,书店里也买不到。你所需要做的是把这课本看 懂,读透,翻烂。i dont want to say this is only choice, but it actually is, and an most direct and efficient way. don’t find too much resources, which cant easy your job, but increase your burden. 我看见许多人说背不出,或怎样背。大家都是这条路上过来的难兄难弟,多半白天要上 班,晚上要背书,有段时间我近似绝望,怀疑自己提早进入老年痴呆症,健忘症。我不断弄 混名字,作品,时期,英美不分。就现在考题看来,题型已不是单纯浅显记忆题,而是在此 基础上的综合理解题,在今年的部分选择题,简答题里都是这样。如果不掌握最基本的(纯 粹背的),pass是绝无希望。 我的方法是建立一个树枝结构。复习开始时面对的最大困惑是东西太多,无从下手,而 且更糟是前背后忘记,忘得比背得快,简直是没天理,花下去的时间精力似乎打了水漂。当 然要让每个作家都能象对shakespeare一样一听就有个大概印象,没有充足广泛阅读量是无 法做 英美文学是综合学科,要通过或考好,是需要日常对英美历史背景熟悉,对大量着作的 阅读,研究体会的。死记硬背真的只是应付考试的,原始而无意义手段,而且对来年的考题 是没办法应付的噢! 以下还有一些小窍门,希望有帮助: 1.先复习美国文学,后英国文学; 2.美国文学可先从现实主义阶段开始,英国文学可先从维多利亚阶段开始; 3.去年考过题还会再考; 4.诗中解释较多的话,找那些能反映主题的解释多背背;明年多半是课本没有的解释了, 考你的对诗理解程度了, 5.对各阶段时期特征多花功夫复习; 6.明年的理解题,综合题,比较题必然多,例如: 1).二个阶段思想,风格比较,举例说明; 2).描述一个阶段思想,风格特点,举例说明; 3).比较二个同一,不同阶段诗人,剧作家,小说家,举其作品说明; 4).详细说明一个术语,一种写作方式,风格,主义如何运用,举代表人物,作品说明, (eg, this year question: what is allegory concerned with its implying meaning?) 刁钻复杂的题人人都可猜,我并非想例出一点希奇古怪的题扰乱你们的思路。这次四月 考试,我是充满信心拿高分,对每位作家或诗人我都仔细复习到了,但题目仍是出乎我意料 之外,我觉得不公平是题型已不是去年直白而水平的出题方式,是一种纵向综合题型。我想 提醒明年要参加考试的同学,决不要把每个作家或时期独立复习,如果可能的话,在对每位 作家或时期有一定熟悉的程度,作一点纵向的比较,不但能加深理解,对你们明年考试决对

★英美文学知识 (专八)

英美文学知识点总结(专八) Old English Literature (古英语文学) (450-1066年) Beowulf 《贝奥武甫》: The first English national epic. S 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高文爵士与绿林骑士》:knight literature. 中世纪英语文学(1066-1500) Geoffrey Chaucer(乔叟,c. 1343–1400) was an English poet. He is remembered for his The Canterbury Tales《坎特伯雷故事集》, called the father of English literature ―英国文学诗歌之父‖William Langland (朗格兰,1330?-1400?), the author of the 14th-century English long narrative poem Piers Plowman《农夫皮尔斯》. 文艺复兴(16-17世纪) William Shakespeare (莎士比亚,1564-1616), English poet and playwright, his surviving works consist of 38 plays, 154 sonnets, two long narrative poems Venus and Adonis 《维拉斯和阿多尼斯》The Rape of Lucrece.《鲁克丽丝受辱记》 Shakespeare‘s greatest works: 1.Greatest tragedies are King Lear《李尔王》, Macbeth《麦克白》, Hamlet《哈姆雷特》, Othello 《奥赛罗》, 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 2.Great comedies: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 As You Like It 《皆大欢喜》,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 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 3.great historical plays:Richard III 《理查三世》, Henry IV《亨利四世》, Henry V 《亨利五世》, Henry VII 《亨利八世》 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 1561-1626)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Renaissance in England, is a well-known philosopher, scientist and essayist. He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modern science with his insistence on scientific way of thinking and fresh observation rather than authority as a basis for obtaining knowledge. His Essays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that genre in English literature, which has been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landmark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prose. Works by Bacon: The Advancement of Learning(1605)《学术的推进》,New Instrument (1620) 《新工具》,Essays (1625) 《培根文集》. John Donne (约翰·邓恩,1572-1631), a leading figure of the ―metaphysical school‖(玄学派主要代表人物),who frequently applies conceits (奇喻) or fantastic metaphors in his poems, involving dramatic contrasts. His poems feature a diversity of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and a free range of feelings and moods, achieving vividness of imagery, vitality of rhythms, ingenuity of speech and depth of philosophy. Works by Donne: Songs and Sonnets《歌与十四行诗》,of which ―The Flea‖, ―The Good Morrow‖, ―Break of Day‖and ―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rning‖are most popular. Hol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