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电子技术》自学指导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自学指导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自学指导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自学指导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自学指导大纲

课程性质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电力电子器件

–电力电子电路

–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

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应用领域。

?了解与熟悉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机理、电气特性和主要参数。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波形的原理、电气性能、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并能进行初步的设计。

?对电力电子电路具有一定的实验和调试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特性

?第二章相控整流电路

?第三章直流斩波器

?第四章交流调压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第五章无源逆变电路

?第六章电力电子器件的门(栅)极控制电路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特性

(讲课4学时)

?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分类与应用,理解和掌握晶闸管(SCR)、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管(GTR或BJT)、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电力MOSFET)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机理、电气特性和主要参数。?重点:各种电力电子器件原理、性能上的不同点,各自应用的场合。

?作业:教材第43页习题1.3、1.4、1.5、1.6、1.8。

第二章相控整流电路

(讲课12学时,实验6学时)

?理解和掌握单相桥式、三相半波、三相桥式等整流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波形的道理、电气性能、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理解和掌握单相、三相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源逆变的应用和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其改善的方法

?重点:波形分析和基本电量计算的方法、有源逆变的条件和有源逆变失败的原因。?难点:不同负载对工况的影响和整流器交流侧电抗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作业:教材第121页习题2.3、2.5、2.7、2.8、2.11、2.12、2.14、2.15、2.16、2.17、2.18、

2.20、2.21、2.22、2.23。

第三章直流斩波器

(讲课6学时,实验2学时)

?了解直流斩波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掌握直流斩波器的基本电路、波形分析及电路参数计算,掌握多相多重型斩波电路、多象限斩波电路。

?重点:掌握各种斩波电路的波形分析及工作原理。

?作业:教材第156页习题3.1、3.3、3.4、3.5、3.6。

第四章交流调压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讲课6学时)

?掌握交流调压器的基本类型、用途和电路,简要分析单、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理解和掌握交流斩波调压的原理与基本性能,掌握交-交变频电路(周波变换器)的原理及电路,分析其优缺点。

?重点:交-交变频电路(周波变流器)的原理及电路。

?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4.1、4.2、4.3、4.4、4.5、4.6。

第五章无源逆变电路

(讲课8学时,实验2学时)

?掌握无源逆变电路的概念、原理及分类,重点掌握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原理与参数,了解新器件(IGBT)构成的三相逆变电路及三点式逆变电路及器件容量的选择方法、原则,一般了解SCR及IGBT谐振式逆变电路和电流型逆变电路,掌握逆变电路的调压、脉宽调制和谐波消除方法,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缓冲电路。

?重点: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原理与参数、脉宽调制和谐波消除方法。

?作业:教材第225页习题5.1、5.2、5.3、5.6、5.8、5.9、5.11、5.12、5.14、5.15、

5.17、5.18。

第六章电力电子器件的门(栅)极控制电路

(讲课2学时)

?掌握晶闸管对触发电路的要求,了解GTO、IGBT、MOSFET等器件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重点:掌握IGBT触发电路。

?作业:教材第257页习题6.1、6.2、6.5、6.8、6.9。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想更加深入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半导体物理原理的学生可选修电力电子器件。?本课程为学习电传动控制基础、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高频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奠定了基础。

所涉及到的理论

?微电子技术

–模拟电路

–脉冲与数字电路

–计算机应用

?电路理论

?电力系统理论

?自动控制原理与系统

?电机学及电机拖动

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

?平时作业: 10%

?期中考试: 20%

?实验: 10%

?期末考试: 60%

参考书目

?半导体变流技术(第三版)

–黄俊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

–周明宝机械工业出版社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

–张立科学出版社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集(第一版)

–叶斌中国铁道出版社

《电力电子技术》自学指导书

绪论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特性

第二章相控整流电路

第三章直流斩波器

(注:以上教学内容已在课堂讲授,并进行了复习和总结,后期自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复习、归纳,结合例题及作业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四章交流调压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要求及重点

要求:掌握交流调压器的基本类型、用途和电路,简要分析单、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理解和掌握交流斩波调压的原理与基本性能,掌握交-交变频电路的原理及电路,分析其优缺点。掌握三相周波变流器的有环流运行。

重点:交-交变频电路(周波变流器)的原理及电路。

4.1交流调压器的类型、用途和电路

–交流调压器的调压方式:

–通断控制

–相位控制

–斩波控制

–交流调压的应用:

–调温的工频加热和感应加热

–灯光调节

–泵及风机的感应电动机调速

–变压器的初级调压

单相调压器的基本电路:

A.反并联电路

B.混合反并联电路

C.二极管桥式电路

D.混合桥式电路

三相调压器的基本电路:

A.反并联电路

B.混合反并联电路

C.?形负载内接反并联电路

D.Y形负载内接反并联电路

E. Y形负载内接

4.2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分析

–以反并联交流调压电路为例

–电阻负载

–交流电压有效值U R

–负载的电流有效值

–功率因数

–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

–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I及通态平均电流I T

–交流调压器R负载时的参数与α关系

–电感性负载

a.电路

b.电压与电流波形

c. 负载电流表达式

–感性负载电流i L的两个分量i L1、i L2

–电流表达式

d. 控制角α、功率因数角?与导通角的关系

–单相交流调压器α>?时的θ = f (α、?) 曲线

e. 几种典型情况:

(1) ? = 0?

(2) ?不等于0?、α>?、θ < 180?

(3) α = ?

(4) α

–感性负载时晶闸管电流和负载电流的有效值

–晶闸管电流有效值:式中I* ---晶闸管的标幺电流有效值–晶闸管电流有效值

–晶闸管标幺电流有效值I*与α、?的关系

4.3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分析

–分析举例电路

–三相交流调压器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

–在三相电路中至少有一相正向晶闸管与另一相反向晶闸管同时导通。

–为了保证电路起始工作时两个晶闸管能同时导通,并且在感性负载

和控制角较大时,也能使不同相的正、反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要

求采用宽脉冲,或者双窄触发脉冲电路。

–各触发信号应与相应的交流电源电压相序一致,并且与电压同步。–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在电阻负载下的波形与参数

–波形(见图)

–输出电压有效值Ua

–电阻负载三相调压电路输出电压

(a) 晶闸管反并联电路

(b) 晶闸管与二极管反并联电路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在感性负载下的工况

–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的I*与α、?的关系

–感性负载(?= 45?)下三相调压电路的电流波形

4.4交流斩波调压电路

–交流斩波调压的原理与基本性能

–原理图

–交流斩波电路输出电压

(a) 电阻负载

(b) 感性负载

(d) 改善cos?的斩波调压

交流斩波调压电路

GTR交流斩波器、GTO交流斩波器、用GTR构成的三相交流斩波器

4.5交-交变频电路概述

–交流变换的目的:

–调节电压、频率、相位

–形式:

–交-直-交变频器(整流器+逆变器)

–交-交变频器(直接变频器)

–整流电路:U d > 0 或U d < 0 ,I d > 0

–三相半波整流电路:U d = 1.17 U2 cosα

–交交变频器:

–α在0 至π之间变化,输出交流电压

–正、负两组整流器反并联,输出交流电流

–输出电压、电流波形图:

–三相零式交交变频器:

–应用领域:

–大功率、低速交流传动(轧钢机、矿井提升机、造纸、冶炼等)–分类:

–单相、三相

–桥式、零式

–有环流、无环流

–高频( f0 > f i )、低频( f0 < f i )

4.6三相交-交变频器

–三相输入、三相输出--应用普遍

–常用零式及桥式交-交变频器比较:

元件整流脉波输出谐波功率

个数形式数电压含量等级

零式--18支半波少低较高中等

桥式--36支全波多高较低大

–三相输出各差120°,基本原理相同。

–i0 > 0--正组工作,U P = U d = 1.17U2cosαP ,

0 < αP < π,U P可正可负。

–i0 < 0--负组工作,U N = - U d = - 1.17U2cosαN

平均值U N = U P,αN = π - αP。

–输出瞬时值u N≠u P,?u = u P–u N。

–?u 在正、负组间产生环流,采用电抗器限制。

–有环流运行方式:

–目的:使正、负组输出电流平滑过渡。

–特点:正、负组同时工作,采用环流电抗器抑制组间环流。

–优点:正、负组自动切换,输出电流连续、平滑、无死区,

系统动态性能高,稳定性好

–缺点:增加电抗器,成本高,损耗大。

–无环流运行方式:

–目的:取消电抗器,降低成本及损耗。

–特点:i0 > 0 时正组工作,封锁负组,

i0 < 0 时负组工作,封锁正组。

–优点:无组间环流,成本低,损耗小。

–缺点:需要检测电流过零点,控制复杂,控制失败时,造成组间电

源短路,输出电流存在死区,波形畸变。

–交-交变频器输出电压:

–输出电压峰值:

–输出电压有效值:

–电压降系数:

–改变αmin,可调节输出电压U0。

–αmin = 0 时,ε= 1 ,U0 = U0max = 0.83 U2。

–交-交变频器控制方法:

–余弦交点法:给定输出曲线与一余弦曲线相交,在交点处产生各晶

闸管的触发脉冲。

–改变给定曲线的频率和幅值,可控制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大小。

–交-交变频器输出频率:

f0 / f i = 1/2 时,半周期内有6 脉波,谐波大

f0 / f i = 1/3 时,半周期内有9 脉波,谐波较小

f0 / f i = 1/6 时,半周期内有18 脉波,谐波小

–为了减小谐波含量,降低负载转矩脉动,应保证f0/f i <1/3,即f0<16.7 Hz 。–交-交变频器的功率因数:

–整流电路:cos? = cosα

–交-交变频器:因为0 < α < π,所以cos? < cosαmin ,

cos? = f ( ε , cosψ ) ,

cosψ-负载功率因数。

–输入侧总功率因数:

–交-交变频器的优点:

–无中间直流环节,损耗小,效率高。

–开关器件采用晶闸管,以利于大功率应用,

采用电源自然换相,不需强迫换流电路。

–可以实现能量反馈,使电机作四象限运行。

–输出低频时,谐波含量小,负载转矩脉动低。

因此适用于大功率、低速交流传动领域。

–交-交变频器的缺点:

–晶闸管元件数量多,成本高,控制复杂。

–最高输出频率受限制,f0 / f i < 1 / 3 。

–输入侧功率因数低,当输出电压较低时,功率因数更低。

第五章无源逆变电路

5.1无源逆变电路的原理及分类

–无源逆变:直流 交流(向负载直接供电)

–变频器:既能调压又能调频

–无源逆变器

–旋转变频器

–静止变频器:交-交变频器、直-交变频器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示意图

–组成:

–主电路

–门控电路

–控制电路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原理(R负载)

–主电路

–波形图

?输出电压(图b)

?输出电流(图c)

?直流输入电流(图d)

–单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原理(L负载)

–主电路

–波形图

?输出电压(图b)

?输出电流(图c)

?直流输入电流(图d)

–单相半桥GTO逆变电路及波形

–主电路

–波形图

?输出电压(图b)

?输出电流(图c)

–单相零式逆变电路及波形

–主电路

–波形图

–感性负载下SCR单相零式逆变电路

–逆变器的基本类型

–按结构分类

–桥式

–零式

–按电网相数分类

–单相

–多相

–按器件分类

–半控型

–全控型

–按调制方法分类

–SPWM

–阶梯波

–按导通的角度分类

–180?

–120?

–按强迫换流的特点

–谐振型

–并联电容型等

–按储能元件的性质分类

–电压型逆变器

–电流型逆变器

5.2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原理及参数

–电路结构

–根据各管导通时间分:

–180?导通型

–120?导通型

–线电压由相电压相减得出

–180 ?导通型各阶段的等值电路及电压值

180 ?导通型三相逆变器的输出波形

–180 ?导通型三相逆变器的参数

–相电压表达式、相电压有效值

–线电压表达式、线电压有效值

–120 ?导通型三相逆变器的输出波形

–180 ?导通方式和120 ?导通方式的比较:

–120 ?方式上下两管间有60 ?的间隙,对换流有利,但是管子的利用率低,且若采用星形接法,则始终有一相断开,在换流时会引起较高的感应电势,而180 ?方式无论在三角形还是星形接法时,正常工作都不会产生过电压,故180 ?方式应用较为普遍。

–感性负载情况

–负载电流滞后角小于60 ?

(a)A相电压波形

(b)A相电流波形

(c)T1的电流波形

(d)D4的电流波形

(e)直流输入电流

–负载电流滞后角大于60 ?

–感性负载下逆变器中可能有三种电流:

–功率电流:它通过两个或三个逆变管,将能量从直流电源送到负载。

–环路电流:它在逆变器内部经过一个逆变管和一个反馈二极管,形成环流,但此环流不经过电源。

–反馈电流:通过两个反馈二极管将负载能量反馈到直流电源中去。–逆变器的能量反馈及电机的再生制动图

电压型的能量反馈电流型的能量反馈

–逆变器-感应电动机系统的电压矢量

5.3I G B T三相逆变电路和三点式逆变电路

–IGBT三相逆变器电路图

–六阶梯波时的电压、电流波形

–PWM时的电压、电流波形

–IGBT的选择

–电压定额的选择

U S:交流电源的峰值电压

K1:电网电压波动系数,K1 =1.15

K2:直流中间回路有反馈时的泵升电压,K2 =1.2

K3:必要的电压安全系数,K3 =1.3~1.5

–电流定额的选择

cos : 电动机的功率因数

U : 交流电源相电压有效值

K4 : 电流的安全系数,取K4 = 2

K5 : 电流脉动率,取K5 = 1.2

–三点式(三电平)逆变电路示意图

–三点式逆变器的输出电压波形

–逆变器的相电压波形(a) 方波输出(b) PWM方式输出

–三点式逆变电路在不同控制角时的负载相电压波形

–GTO的定额选择

–续流二极管的定额和特性选择

–续流二极管的电流定额为主管GTO电流定额的1/3左右。

–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及Ldi r/dt

5.4S C R及I G B T谐振式逆变电路

–SCR的几种换流方法

–电网换流

?利用电网电压自动过零并变负来换流

–强迫换流

?电压换流型

?电流换流型

–负载换流

–并联谐振式晶闸管逆变器

–串联谐振式晶闸管逆变器

–全控型器件构成的谐振型逆变器

5.5电流型逆变电路

–优点:

–由于有大电感抑流,短路的危险性也比电压型逆变器小得多。电路对晶闸管关断时间(即晶闸管的快速性)的要求比电压型逆变器的要求低,电路相对电压型也比较简单,造价略低。

–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电流型逆变电路

–波形图

(a) 相电压

(b) 线电压

(c) PWM时的相电流

–表达式:相电流、线电流

–理想情况下,相电流中:

–基波电流的幅值

–基波电流有效值

–相电流的有效值

5.6逆变电路的调压、脉宽调制和谐波消除

–逆变器调压的基本方法

–调节输出变压器的变化

–调节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电压

–逆变器的相位位移或多重化技术

–通过对逆变器本身的控制实现调压调频

–逆变器相位移调压原理

–逆变器相位移调压输出波形

–逆变器的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

–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

(a)输出电压波

(b)两种控制电压波的相交

–单极性SPWM在载波比为20时的基波与谐波

–双极性正弦脉宽调制

(a) 三角形载波与正弦调制波的相交

(b) 输出相电压

–双极性SPWM在N = 19时的基波与谐波

–SPWM 的载波比与输出频率

–不同开关频率下三种逆变器的电机电流波形

–用脉宽调制消除指定的谐波分量

–消除3次和5次两种谐波的电压波形

–SPWM逆变器的自然采样与规则采样

(a) 对称规则采样(b)不对称规则采样

5.7P W M型逆变器的控制系统

–微机实现SPWM控制的方法:

–表格法(ROM法)

–随时计算法(RAM法)

–实时计算法

?自然采样法

?规则采样法

–对称规则采样法

–不对称规则采样法

5.8电力电子器件的缓冲电路

–缓冲电路对不同器件的作用

–GTR在开关过程中的波形及v CE 和i C 的轨迹

–缓冲电路的基本结构:

串并联RLCD 缓冲电路

并联RCD 缓冲电路

单电容电路

桥臂模块公用的RCD电路

有反馈功能的RCD电路

不对称有反馈功能的RCD电路

三角形吸收电路

–缓冲电路中的杂散电感对关断波形的影响

缓冲电路中的L’s使阳极电压产生尖峰

–缓冲电路中吸收电容C S值的确定

–缓冲电路中R S阻值的确定

第六章电力电子器件的门极控制电路

–电力电子装置--主电路、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的作用:

–将给定信号转换为主电路开关器件所需的触发脉冲信号,以使主电路实现相应功能。

–控制电路的构成:

–控制电源

–控制脉冲产生电路

–门极控制电路

–同步信号产生电路

–检测、反馈电路

–保护电路

–显示、报警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掌握晶闸管对触发电路的要求,掌握IGBT、MOSFET等器件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重点:

–掌握IGBT触发电路。

6.1晶闸管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触发脉冲的作用:

–决定晶闸管导通时刻,提供门极触发电流。

–触发脉冲参数要求:

–触发电流--大于额定值,保证可靠触发

–触发脉冲宽度--使阳极电流大于擎住电流

–强触发--提高di/dt的承受能力

–触发功率--需要功率放大电路

–触发脉冲形式要求:

–正向脉冲--门极对阴极为正电压

–脉冲形式--宽脉冲、窄脉冲、脉冲列

–与主电路同步--保持固定相位关系

–与主电路隔离--高、低压电源隔离

–抗干扰能力--防止误触发

6.2M O S F E T和I G B T的驱动电路

–场控型器件,驱动简单,驱动功率小。

–基本控制原理:

–开通:为栅极电容提供充电电流。

–关断:为栅极电容提供放电回路。

–为了提高开关频率,减小开通关断时间,充电、放电电流不能太小。–驱动电路形式:

–直接驱动

–隔离驱动(变压器隔离、光耦隔离)

–两种直接驱动电路

–脉冲变压器隔离的驱动电路

–光耦隔离的驱动电路

–I G B T驱动电路

–对IGBT驱动电路的基本要求:

–提供一定的正向和反向驱动电压,

–提供足够大的瞬时驱动电流,

–输入、输出延迟时间小,

–绝缘性能高,

–过电流保护。

–IGBT驱动模块:

–性能可靠、使用方便、应用普遍,

–基本功能类似,性能不断提高。

河北科技大学 运筹学自学指导大纲

运筹学自学指导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它以数学为主要工具,寻求由生产、管理和生活中提出的若干问题的最优方案,是一门研究优化决策的科学。开设本课程是让学生熟悉一些运筹学的基本模型及其求解原理、方法技巧、主要算法和实际应用,并掌握简单问题的建模方法;同时能够运用常用数学软件(如LINDO,LINGO,MATLAB等)求解运筹学的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从而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选择优化方法,利用计算机去处理、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课程所学知识既能作为工作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利工具。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高等数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 计算机语言等 三、学时分配 章节 学时 理 论 实验合计 第一章线性规 划 1.1线性规划 问题 2 2 1.2可行区域 与基本可行解 4 4 1.3单纯形方 法 4 4 1.4对偶性与 对偶单纯形法 2 2 第三章运输 问题 1运输问题及 数学模型 2 2 2表上作业法 4 4 3产销不平衡 的运输问题 2 2 第四章目标规 划 1目标规划问 题与数学模型 2 2 2目标规划的 图解法 2 2 3解目标规划 的单纯形法 4 4 第五章整数线 性规划 2.1整数线性 规划问题 2 2

2.2 Gomory割 2 2 平面法 2.3分枝定界 6 6 法 其他介绍 2 2 合计40 四、教材及学生参考书 教材:《运筹学》(第三版),刁在筠、刘桂真、宿洁、马建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参考书: 1、运筹学教程(第二版) ,胡运权主编,郭耀辉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运筹学习题集(第三版) ,胡运权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运筹学》(修订版),运筹学教材编写组,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 4、现代应用数学手册(运筹学与最优化卷) ,马振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5、优化建模与LINGO/LINDO软件,谢金星,薛毅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作业及答案

2.1 试说明功率二极管的主要类型及其主要工作特点。 2.2 人们希望的可控开关的理想特性有哪些? 2.3 阅读参考文献一,说明常用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性能特点及其一般应用场合。 2.4 说明MOSFET和IGBT驱动电路的作用、基本任务和工作特点。 3.1 什么是半波整流、全波整流、不控整流、半控整流、全控整流、相控整流? 3.2 什么是电压纹波系数、脉动系数、基波电流数值因数、基波电流移位因数(基波功率因素)和整流输入功率因数? 3.3 简述谐波与低功率因数(电力公害)的危害,并说明当前抑制相控整流电路网侧电流谐波的措施。 4.1 画出降压换流器(Buck电路)的基本电路结构,简要叙述其工作原理,并根据临界负载电流表达式说明当负载电压VO和电流IO一定时,如何避免负载电流断续。 4.2 画出升压换流器(Boost电路)的基本电路结构,推证其输入/输出电压的变压比M表达式,说明Boost电路输出电压的外特性。 4.3 画出升降压换流器(Buck-Boost电路)的基本电路结构,说明电路工作原理,推证其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间的关系式。 4.4 画出丘克换流器(Cuk电路)的基本电路结构,说明电路工作原理及主要优点,推证其输入/输出电压(电流)间的关系式。 5.1 正弦脉宽调制SPWM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幅值调制率ma和频率调制率mf的定义是什么? 5.2 逆变器载波频率fs的选取原则是什么? 5.3 简要说明逆变器方波控制方式与PWM控制方式的优缺点。 5.4 画出三相电压型逆变器双极性驱动信号生成的电路原理图,指出图中各变量的含义,简要叙述其工作原理。 6.1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定义是什么?FACTS控制器具有哪些基本功能类型? 6.2 什么是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轻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在哪些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6.3 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晶闸管触发控制角α<90°与α=90°两种情况下等效电抗是否相等,为什么? 6.4 作图说明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工作原理与控制方式,分析其与5.4节所述三相逆变器的异同点? 6.5 简要说明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和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基本功能和系统组成? 6.6 阅读参考文献三,简要说明当前在风力发电技术领域中运用的储能技术、输电技术以及滤波与补偿技术?

2018年自学考试《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学考试《生物化学及生化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固氮 2.氨的同化 3.转氨基作用 4.必需氨基酸 5.尿素循环 6.生酮氨基酸 7.生糖氨基酸 8.脱氨基作用 9.联合脱氨基作用10.非必需氨基酸11.半必需氨基酸12.一碳单位13.蛋白的腐败作用 二、填空题 1.生物固氮是将空气中的( )转化为的( )作用,生物固氮的特点是( )和( )。 2.固氮酶是由( )和( )两种蛋白质组成;固氮酶要求的反应条件是( )和( )。氢代谢是伴随着( )发生的,固氮酶是一种多功能氧化还原酶,除了还原N2外,还能与许多( )作用,还原( )而放个H2。 3.植物吸收硝酸盐后经( )酶和( )酶作用生成( ) 后,植物才能利用 4.氨的同化途径有( )和( )。 5.真核生物细胞的谷氨酸脱氢酶大都存在于( )中,它的辅酶有两种,即( )和( )。 6.生物体内的氨甲酰磷酸是( ) 、( )和( )合成的。 7.由无机态的氨转变为氨基酸,主要是先形成( )氨酸,然后再由它通过( )作用形成其它氨基酸。 8.联合脱氨基作用有两个内容:氨基酸的α-氨基先借助( ) 作用转移到( )分子上,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 );后者在( )酶的催化下,脱氨基生( ),同时释放出氨。 9.硫酸盐还原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阶段,第一阶段需要( )形成

APS(或PAPS),第二阶段需要( )载体,最终产物是( )。此产物被认为是从( )转变成( )的重要通路。 10.尿素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两种氨基酸( )和( )不参与人体蛋白质的合成。 11.在尿素循环途径中,氨甲酰磷酸合成酶Ⅰ存在于( )中,精氨酸酶存在于( )中。 12.根据碳架来源不同,氨基酸可分为: ①谷氨酸族,包括( )、( )、( )、( ) ,共同碳架是( ) ; ②天冬氨酸族,包括( )、( )、( )、( ) 、( )、( ),共同碳架是( ); ③丙氨酸族,包括( )、( ) 、( ),碳架来源是( ); ④丝氨酸族,包括( )、( )、( ),碳架来源主要是( ); ⑤芳香族氨基酸,包括( )、( )、( ) ,合成途径叫( )。其碳架物质来自于EMP途径的( )和PPP途径的( )。 ⑥组氨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比较复杂,主要碳架来自于( ) 。 13.氨基酸降解的主要方式有( )作用、( )作用和( ) 作用。 14.由L--Phe生成反式肉桂酸( CH--CH--C~,…)属氨基酸( )降解方式,它由( )酶催化。 15.氨的去路有( )、( ) 、( );酰胺形成的生理作用是( )和( )。 16.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起始于( )、( )和( )途径的中间代谢物。 17.体内氨基酸主要来源于( )和( )。 18.谷氨酸脱羧后生成( ) ,它是脑组织中具有( )作用的神经递质。 19.组氨酸脱羧后生成( ),色氨酸经羟化,脱羧后生成( ) ,它们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通信原理》自学考试大纲1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通信原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系统所涉及的差不多原理、差不多技术,把握数字数据通信的系统构成、工作原理和要紧性能指标。 (二)本课程的差不多要求 1. 明白得通信系统的差不多模型、差不多指标、信息、信道、传输介质、通信方式、差错操纵、信号及噪声等差不多概念和差不多原理。 2. 明白得模拟调制的差不多原理。 3. 把握数字数据传输的差不多原理和技术。 4. 把握不同传输方式通信系统的噪声性质,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5. 把握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的差不多原理。 6. 把握通信网的差不多理论。 7. 把握通信系统中不同同步方式的原理和作用。 8.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应按大纲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切实把握有关内容的差不多概念、差不多原理和差不多方法。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自学考试打算中通信工程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要学好本课程,必须具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工程数字”等课程的差不多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能明白得通信系统模型的差不多原理,明白得信息及其度量、信道与信道容量的差不多概念,把握不同类型传输介质的特性,把握不同通信方式及差错操纵的差不多原理,把握通信系统要紧性能指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模型及各组成部分模拟通信系统模型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第二节信息及其度量:信息信息量 第三节信道与信道容量:信道信道容量传输介质传输介质的分类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第四节通信方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 第六节通信系统的要紧性能指标:模拟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衡量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衡量 (三)考核知识点 1. 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 2. 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 3. 信道及信道容量的概念、传输介质的分类 4. 串行传输与并行传输、单工传输、半双工传输和全双工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差不多原理 5. 差错产生的缘故及差错类型、差错操纵的差不多原理 6.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考核要求 1. 通信系统模型的组成:通信系统模型、模拟通信系统原理、数字通信系统模型,达到“领会”层次。 2. 信息及信息量的概念,达到“识记”层次。 3. 信道及信道容量的概念传输介质的分类 (1)信道、信道容量,达到“识记”层次。(2)传输介质的分类,达到“识记”层次。 (3)通信中常用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介质)的特性,达到“领会”层次。 4. 通信方式 (1)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概念与差不多原理,达到“领会”层次。(3)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的概念,达到“领会”层次。 5. 差错操纵

职场心理学习指导书教学大纲

《职场心理》学习指导书 《职场心理》课程适用于职场心理的修炼与提升,无论你是刚刚踏上职业之路的新人,还是小有成就的管理人士,都可以在本课程中获得如何在职场中脱颖而出的奥秘。 本课程依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参照大量的事实案例,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向大家系统介绍了职场人士应该具有的品质、素养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应该注意的内容。 课程一共分为四个章节:认识职场篇、初入职场篇、职场进阶篇以及职场升华篇。在这门课程中我们通过对职场环境的模拟,演绎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如何在一位成功经理的引导下,从一名职场新人蜕变成为一名项目经理的职业历程,来告诉大家应该如何确立自己的工作目标,在职场中如何沟通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以及如何通过提升自己的工作素养与工作管理,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场精英。 课程界面精美,配图丰富,文字精练且通俗易懂、其间穿插多个小故事及经典案例,并配有生动的教学活动环节和课后练习,寓教于乐的学科知识小游戏更是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与一身,是提高人文素养的一门极好教程。 ◆关于学习 1.学习如何明确工作目标,在职场中关于沟通的技巧的学习,在工作中效能的管理以及对情绪的管控。 2.结合课中案例对课中理念进行分析解读。 ◆关于答疑和辅导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关于课程的任何问题都可以登录学习平台相应课程的答疑区或QQ群提出问题,我们及时予以解答。 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目前暂不安排考前辅导。 本课程没有实习。 ◆关于考试 为检验学习成果,将统一安排机考。 总成绩由学习时长成绩、阶段性测试成绩、终结性考试成绩、附加分组成。 《职场心理》教学大纲 指导教师:孙科炎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向大家系统介绍了职场人士应该具有的品质、素养及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应该注意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 1.本课程介绍了如何明确工作目标,在职场中关于沟通技巧的学习,在工作中效能的管理以及对情绪的管控。 2.授课力求生动,配以相关的图片以及音像资料。 三、教学方式 1.本课程以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主,适合线上自学。 2.本课程学习周期为一学期,建议12周,授课10周,复习2周。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第1次作业 二、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1.电力电子技术的研究内容? 答:主要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功率变换主电路和控制电路。 12.电力电子技术的分支? 答:电力学、电子学、材料学和控制理论等。 13.电力变换的基本类型? 答: 包括四种变换类型:(1)整流AC-DC (2)逆变DC-AC (3)斩波DC-DC (4)交交电力变换AC-AC 14.电力电子系统的基本结构及特点? 答: 电力电子系统包括功率变换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功率变换主电路是属于电路变换的强电电路,控制电路是弱电电路,两者在控制理论的支持下实现接口,从而获得期望性能指标的输出电能。' 15.电力电子的发展历史及其特点? 答:主要包括史前期、晶闸管时代、全控型器件时代和复合型时代进行介绍,并说明电力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6.电力电子技术的典型应用领域? 答:介绍一般工业、交通运输、电力系统、家用电器和新能源开发几个方面进行介绍,要说明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主要特征。 17.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方式? 答: 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1)从门极驱动特性可以分为:电压型和电流型 (2)从载流特性可以分为:单极型、双极型和复合型 (3)从门极控制特性可以分为:不可控、半控及全控型 18.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及通断条件是什么? 答:晶闸管由四层半导体结构组成,是个半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导通条件:承受正向阳极电压及门极施加正的触发信号。关断条件:流过晶闸管的电流降低到维持电流以下。

19.维持晶闸管导通的条件是什么? 答: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大于维持电流。 20.对同一晶闸管,维持电流I H与擎住电流IL在数值大小上有I L______I H。 答:I L__〉____I H 21.整流电路的主要分类方式? 答: 按组成的器件可分为不可控(二极管)、半控(SCR)、全控(全控器件)三种; 按电路结构可分为桥式电路和半波电路; 按交流输入相数分为单相电路和三相电路。 22.单相全控桥式整流大电感负载电路中,晶闸管的导通角θ=________。 答:180o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第2次作业 二、主观题(共12道小题) 11.单相全控桥式整流阻性负载电路中,晶闸管的移相范围________。 答:0-180o 12.有源逆变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变流电路输出的直流平均电压Ud的极性必须与整流时输出的极性___ ________,且满足|Ud|<|Ed|。 答:相反 13.

2018年自考医学类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医学类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小题1分) 1.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0、5.3、 6.7、 7.3。电泳时欲使其中4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D) A.5.0 B.4.0 C.6.0 D.7.0 E.8.0 2.下列蛋白质通过凝胶过滤层析柱时最先被洗脱的是(B) A.血清清蛋白(分子量68 500) B.马肝过氧化物酶(分子量247 500) C.肌红蛋白(分子量16 900) D.牛胰岛素(分子量5 700) E.牛β乳球蛋白(分子量35000) 3.蛋白质分子引起280nm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D) A.肽键 B.半胱氨酸的-SH基 C.苯丙氨酸的苯环 D.色氨酸的吲哚环 E.组氨酸的咪唑环 4.含芳香环的氨基酸是(B) A.Lys B.Tyr C.Val D.Ile E.Asp 5.下列各类氨基酸中不含必需氨基酸的是(A) A.酸性氨基酸 B.含硫氨基酸 C.支链氨基酸 D.芳香族氨基酸 E.碱性氨基 6.变性蛋白质的特点是(B)

A.黏度下降 B.丧失原有的生物活性 C.颜色反应减弱 D.溶解度增加 E.不易被胃蛋白酶水解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B) A.蛋白质一级结构改变 B.蛋白质空间构象的改变 C.辅基的脱落 D.蛋白质水解 E.以上都不是 8.以下哪一种氨基酸不具备不对称碳原子(A) 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E.丙氨酸 9.下列有关蛋白质β折叠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E) A.β折叠结构为二级结构 B.肽单元折叠成锯齿状 C.β折叠结构的肽链较伸展 D.若干肽链骨架平行或反平行排列,链间靠氢键维系 E.以上都正确 10.可用于蛋白质定量的测定方法有(B) A.盐析法 B.紫外吸收法 C.层析法 D.透析法 E.以上都可以 11.镰状红细胞贫血病患者未发生改变的是(E) A.Hb的一级结构 B.Hb的基因 C.Hb的空间结构

自学考试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大纲

第一章 一、识记:数据的概念以及数据的两种分类方法 计数数据 测量评估数据 人工编码数据 名称变量 顺序变量 等距变量 比率变量, 数据的三个特点 领会: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 等距变量数据及比率变量数据的运算特点及其间区别二、识记:次数分布 领会:简单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简单次数 相对次数 累积次数 累积相对次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简单应用:阅读统计表并能回答或分析有关数量的问题三、识记:次数直方图 次数多边图 领会:次数多边图与次数曲线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简单应用:能绘制简单次数分布直方图和多边图 能绘制相对次数分布直方图和多边图 四、识记:散点图 线形图 条形图 圆形图 领会:四种常见的统计分析图的应用特点 第二章 一、识记:集中量数 常见的几种集中量数 领会:集中量数的主要作用 二、简单算术平均数 识记:简单算术平均数在通常情形下称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定义 公式及符号表达 领会:算术平均数的特点及四条基本性质 、 简单应用:正确计算算术平均数 应用算术平均数有关性质简化计算一组新数据的平均数三、识记:加权(公式)

加权算术平均数(公式) 领会:简单算术平均数与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区别 简单应用:加权和及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与在教育领域中的一些实际应用四、识记:中数、、 众数及其记号 领会:中数的特点及适应场合 简单运用:对一组简单的数据能用观察法迅速确定其中数事众数。 利用经验公式确定某次数分布的众数 五、识记:集中趋势 离中趋势 差异量数 常见的几种差异量数种类 领会:差异量数的主要作用 差异量数与集中量数之间的联系 六、识记:平均差 计算公式及符号 领会: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差与平均数的区别 简单应用: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差 七、识记:方差 标准差 计算公式及符号 领会:标准差与平均差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标准差的若干性质 简单应用: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方差与标准差 应用标准差的性质确定一组新数据的标准差 八、识记: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及符号 领会:使用差异系数的意义 简单应用:正确计算次数分布的差异系数 应用差异系数评价两组数据的相对差异程度 九、识记:地位量数 百分等级 领会:百分等级的意义及其计算步骤 简单应用:根据百分等级的计算法则 按得分点详细统计出次数分布的情况下,能够为每个得分点确定相应的百分等级 第三章 一、识记:相关 相关系数符号 领会:相关统计学意义 相关系数的评价 相关几何意义 相关散点图与因果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二、识记:积差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

《电力电子技术》自学指导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自学指导大纲 课程性质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电力电子器件 –电力电子电路 –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 主要任务 培养学生: ?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动向和应用领域。 ?了解与熟悉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机理、电气特性和主要参数。 ?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电路结构、波形的原理、电气性能、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并能进行初步的设计。 ?对电力电子电路具有一定的实验和调试能力。 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特性 ?第二章相控整流电路 ?第三章直流斩波器 ?第四章交流调压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第五章无源逆变电路 ?第六章电力电子器件的门(栅)极控制电路 第一章电力电子器件的原理与特性 (讲课4学时) ?了解电力电子器件的发展、分类与应用,理解和掌握晶闸管(SCR)、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管(GTR或BJT)、电力场效应晶体管(电力MOSFET)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常用的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机理、电气特性和主要参数。?重点:各种电力电子器件原理、性能上的不同点,各自应用的场合。 ?作业:教材第43页习题1.3、1.4、1.5、1.6、1.8。 第二章相控整流电路 (讲课12学时,实验6学时)

?理解和掌握单相桥式、三相半波、三相桥式等整流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波形的道理、电气性能、分析方法和参数计算。理解和掌握单相、三相有源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有源逆变的应用和整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其改善的方法 ?重点:波形分析和基本电量计算的方法、有源逆变的条件和有源逆变失败的原因。?难点:不同负载对工况的影响和整流器交流侧电抗对整流电路的影响。 ?作业:教材第121页习题2.3、2.5、2.7、2.8、2.11、2.12、2.14、2.15、2.16、2.17、2.18、 2.20、2.21、2.22、2.23。 第三章直流斩波器 (讲课6学时,实验2学时) ?了解直流斩波器的工作原理及控制方式,掌握直流斩波器的基本电路、波形分析及电路参数计算,掌握多相多重型斩波电路、多象限斩波电路。 ?重点:掌握各种斩波电路的波形分析及工作原理。 ?作业:教材第156页习题3.1、3.3、3.4、3.5、3.6。 第四章交流调压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讲课6学时) ?掌握交流调压器的基本类型、用途和电路,简要分析单、三相交流调压电路,理解和掌握交流斩波调压的原理与基本性能,掌握交-交变频电路(周波变换器)的原理及电路,分析其优缺点。 ?重点:交-交变频电路(周波变流器)的原理及电路。 ?作业:教材第173页习题4.1、4.2、4.3、4.4、4.5、4.6。 第五章无源逆变电路 (讲课8学时,实验2学时) ?掌握无源逆变电路的概念、原理及分类,重点掌握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原理与参数,了解新器件(IGBT)构成的三相逆变电路及三点式逆变电路及器件容量的选择方法、原则,一般了解SCR及IGBT谐振式逆变电路和电流型逆变电路,掌握逆变电路的调压、脉宽调制和谐波消除方法,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缓冲电路。 ?重点:三相桥式逆变电路的原理与参数、脉宽调制和谐波消除方法。 ?作业:教材第225页习题5.1、5.2、5.3、5.6、5.8、5.9、5.11、5.12、5.14、5.15、 5.17、5.18。 第六章电力电子器件的门(栅)极控制电路 (讲课2学时) ?掌握晶闸管对触发电路的要求,了解GTO、IGBT、MOSFET等器件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重点:掌握IGBT触发电路。 ?作业:教材第257页习题6.1、6.2、6.5、6.8、6.9。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精)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92班马玥 (浙江杭州310027 E-mail: yeair@https://www.doczj.com/doc/0f17532077.html,学号:3991001053 摘要:本文简要回顾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阐述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论述了走向信息时代的电力电子技术和器件的创新、应用,将对我国工业尤其是信息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高速、高效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Technique Ma Yu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E-mail: yeair@https://www.doczj.com/doc/0f17532077.html,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ronics technique, as well a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anticipated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words: modern power electronics technique,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1、概述 自本世纪五十年代未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传动技术舞台,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可控硅整流装臵,是电气传动领域的一次革命,使电能的变换和控制从旋转变流机组和静止离子变流器进入由电力电子器件构成的变流器时代,这标志着电力电子的诞生。

02634生物化学大纲

02634生物化学大纲 02634生物化学(二) 江南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生物化学(二)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同时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生物化学的先进理论和成就。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借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在生产实践、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经口摄入体内的含有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水分等)的物料统称为食物或食料。绝大多数的人类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经过加工以后的食物称为食品。人是生物体,人类的食物也主要来源于其它生物。食品科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为主要基础的综合学科。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和适应人体的生理特点,食品资源的开发、加工手段与方法的研究等都必须建立在对人及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体在内、外各种条件下的化学变化规律了解的基础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科分支越来越多。根据研究的生物对象之不同,可分为动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等。随着生化向纵深发展,学科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常常被作为独立的分科,如蛋白质生化、糖的生化、核酸、酶学、能量代谢、代谢调控等等。按照生物化学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工业生化、农业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应用生物化学之一。概括地说,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就是人及其食品体系的化学及化学过程。食品生物化学不仅涵盖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再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与食品营养和感官质量有关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知识。 本课程选用国内最具权威的生化教材(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第三版),全书有40章,教材篇幅很大,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但括号内的内容要求掌握: 第六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抗生素

自考英语(二)考试大纲

2014年自考英语(二)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设置目的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为适应新形势,提高自学效率、助学质量和考试效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定本 课程考试大纲。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不仅是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通用语言,也是许多非英语国家科学技术、外交、贸易、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对外交流的通用语言。英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通用语言,它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工 具之一。 本课程名称为“英语(二)”,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专业(英语专业除外)。本科阶段的 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既是一门语言实践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素质课程,它以培养学习者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使他们在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使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并能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向世 界展示我国建设和发展的成就。 本课程共14学分。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适合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的教材,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搭建先进的教学平台,形成有 自考特色的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本课程在完成“英语(一)”课程内容基础上,培养学生掌握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正确的英语语音知识、系统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一定的词汇量(4,500),并熟悉英语语言的表达 方式。 本课程强调在系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大量综合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使其能理解多种场合、多种领域的普通语言材料,能够把握重点,进行概括和分析;能使用多种交际策略参与多种一般性话题的交流和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表达连贯,基本得体,为以后更高阶段的英语课程学习及在工作中使用英语奠定扎实的基础。

发展经济学自考大纲考核目标及学习指导

为使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考试内容的基础上,对各个章节规定了考核目标。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两项。学生可以通过对考核目标的阅读,进一步明确考试范围、内容和要求,从而可以更为系统的学习和把握教材。同时,考核目标还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把握试题的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 1、在系统阅读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然后得出基本结论。发展经济学是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的。因此学生应当首先了解有关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和主要问题,与发达国家历史上所出现的类似问题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学习和钻研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可能途径。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种发展问题之间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联系。例如,贫困问题,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是在不同的章节进行论述的,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存在人口过快增长贫困自然资源和环境恶化三方面问题共同作用,相互影响的恶性循环过程。因此,不能孤立的研究

经济发展问题。我们要求学生在仔细学习各个章节的内容之后,从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中进行思考,找出各章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全面把握经济发展问题。 3、应当系统掌握所学的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综合利用各种经济理论和方法,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经济发展问题。然而,由于每一种经济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在解决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某些国家的经济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由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不同历史条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郑州经济和制度结构,如果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照搬到发展中国家,用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问题时,就会出现一些偏差,也可能根本就不搭界。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学习发展理论的过程中,系统掌握经济理论,注意各种理论的前提条件及其适用性,切不可生搬硬套。 4、注重培养透彻理解,深入分析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和做出独立判断和准确提出政策对策的能力。发展经济学的教学工作采取一种面向问题和面向政策的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强调在发展经济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把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实际经济发展问题作为课程的中心目的。要求学生能够在发现和解决实际的发展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加透彻理解当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增加运用所学的经济发展理论,对这些发展问题独立做出自己的判断。 5、发展经济学广泛吸收了各相关经济学科的研究成果和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经验。发展经济学的教学设计众多的学科领域。但是发展经济学并不期求能够解决所有的发展问题,也并不标榜能够对发展中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是研究采用电力电子器件实现对电能的控制和变换的科学,是介于电气工程三大主要领域——电力、电子和控制之间的交叉学科,在电力、工业、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 一、引言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第一只晶闸管问世以来,电力电子技术开始登上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舞台,标志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诞生。究竟什么是电力电子技术呢?电力电子技术就是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对电能进行转换、控制和优化利用的技术,它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气自动化及各种电源系统等工业生产和民用部门。它是介于电力、电子和控制三大领域之间的交叉学科。目前,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遍及电力、汽车、现代通信、机械、石化、纺织、家用电器、灯光照明、冶金、铁路、医疗设备、航空、航海等领域。进入21世纪,随着新的理论、器件、技术的不断出现,特别是与微控制器技术的日益融合,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也必将不断地得以拓展,随之而来的必将是智能电力电子时代。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

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整流器时代 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2、逆变器时代 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惆速因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发展。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GTR)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0)成为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压直流输出,静止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等。这时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但工作频率较低,仅局限在中低频范围内。 3、变频器时代 进入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将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问世,导致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的出现,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机遇。MOSFET和IGBT的相继问世,是传统的电力电子向现代电力电子转化的标志。据统计,到1995年底,功率M0SFET和GTR在功率半导体器件市场上已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而用IGBT代替GTR在电力电子领域巳成定论。新型器件的发展不仅为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提供了较高的频率,使其性能

02634生物化学(二)大纲

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02634生物化学(二) 江南大学编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生物化学(二)是XX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与食品有关的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同时及时反映国内外有关生物化学的先进理论和成就。本课程在加强基础理论的同时,又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借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解决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在生产实践、科研中所遇到的问题。 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必须从外界取得物质和能量。人经口摄入体内的含有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矿物质、水分等)的物料统称为食物或食料。绝大多数的人类食物都是经过加工以后才食用的。经过加工以后的食物称为食品。人是生物体,人类的食物也主要来源于其它生物。食品科学是一门以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为主要基础的综合学科。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和适应人体的生理特点,食品资源的开发、加工手段与方法的研究等都必须建立在对人及其食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和生物体在内、外各种条件下的化学变化规律了解的基础上。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涉及的X围很广,学科分支越来越多。根据研究的生物对象之不同,可分为动物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化学、微生物生化、昆虫生化等等。随着生化向纵深发展,学科本身的各个组成部分常常被作为独立的分科,如蛋白质生化、糖的生化、核酸、酶学、能量代谢、代谢调控等等。按照生物化学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工业生化、农业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应用生物化学之一。概括地说,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与X围就是人及其食品体系的化学及化学过程。食品生物化学不仅涵盖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而且还包括再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与食品营养和感官质量有关的化学及生物化学知识。 本课程选用国内最具权威的生化教材(生物化学,王镜岩等主编,第三版),全书有40章,教材篇幅很大,为便于自学考生学习,首先说明考生不要求掌握的章节,但括号内的内容要求掌握: 第六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了解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核酸的研究方法 第十六章抗生素

最新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 试大纲

应用数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代码:01042 使用教材:《微积分》(第三版)赵树嫄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本大纲供应用数学课程使用。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第一章函数 第一节集合 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的关系和运算。 第二节实数集 掌握:区间、邻域的概念。 第三节函数关系 掌握: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 第四节分段函数 掌握:掌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值的概念以及分段函数的图像的做法 第五节建立函数关系的例题 了解:函数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节函数的几种简单的性质 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会判断所给函数的类别。 第七节反函数与复合函数

掌握:函数)(x f y =与其反函数)(1x f y -=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以及单调函数的反函数。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 重点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第八节 初等函数 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第一节 数列的极限 了解:极限的概念(对极限定义中“ε-N ”、“ε-δ”、“ε-M ”的描述不作要求),能根据极限概念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重点掌握:函数在一点处的左极限与右极限,以及函数在一点处极限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第三节 变量的极限 了解:变量极限的定义、有界变量的定义。 第四节 无穷大量与无穷小量 掌握: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 重点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高阶、低阶、同阶和等价)。 第五节 极限的运算法则 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第六节 两个重要的极限

管理学基础实训指导大纲(doc 43页)

管理学基础实训指导大纲(doc 43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管理学基础 实训指导大纲 (高职) 2004年7月修订 《管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小组编写 目录 第一部分实训目的与方式 一、实训的目的与任务 二、实训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第二部分实训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管理系统 第二章管理思想 第三章计划 第四章组织 第五章领导 第六章控制 第七章企业管理与改革 实践教学,特别是实训,是高职课程教学方式的生命线,而以应用性、权变性为特征的管理课程教学,重视实践教学更是具有突出的意义。 第一部分实训目的与方式 一、实训的目的与任务 ㈠课程定位

●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管理学基础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核心,构建体验式、仿真性和模拟教学的综合实训方法体系。 ㈡实训目标 本课程建立三级能力目标体系: ●一级目标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 ●二级目标为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 ●三级目标为经进一步分解的十二项具体技能: 通过教学与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具体管理技能。按照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的总目标分解,主要培养下述能力: ⑴培养现代管理理念与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的能力; ⑵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管理能力; ⑶培养观察环境,配置资源,制定计划的能力; ⑷培养分析界定问题,科学决策的能力; ⑸培养分析组织结构,协调职权关系,制定组织规范的能力; ⑹培养招聘、应聘,管理与考核人的能力; ⑺培养树立权威,有效指挥的能力; ⑻培养有效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能力; ⑼培养协调关系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⑽培养对工作有效控制的能力; ⑾培养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利用网上资源的能力; ⑿总结与评价的能力。 ㈢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进行各种以体验

2017年1月份江苏生物化学自学考试真题(含答案)

D027·02634 2017年1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2634 生物化学(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维生素A的缺乏症为() A.软骨病 B.夜盲症 C.口角炎 D.坏血病 2.维持蛋白质α-螺旋结构的稳定主要靠哪种化学键?() A.离子键 B.氢键 C.疏水键 D.二硫键 3.透析法在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中使() A.不同分子蛋白分开 B.有毒蛋白去除 C.小分子去除 D.大蛋白截留 4.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波长为( ) A.260nm B.280nm C.540nm D.600nm 5.已知RNA中一段序列为5'-AGCUGACU-3',基因中相应片段模板链的序列是() A.5'-AGCTGACT-3' B.5'-TCAGTCGA-3' C.5'-AGTCAGCT-3' D.5-TCGACTGA-3' 6.tRNA的二级结构是( ) A.三叶草形结构 B.倒工.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7.类胡萝卜素可在小肠壁和肝脏氧化转变成(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D D.维生素K 8.诱导契合学说是解释酶的() A.高效性 B.专一性 C.易失活 D.可调节 9.在三浚酸循环中,直接生成草酰乙酸的酶是() A.柠檬酸脱氢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顺乌头酸酶 10.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B.UDPG 焦磷酸化酶 C.糖原合成酶 D.磷酸化酶 11.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酰基载体是( A.ACP B.CoA C.生物素 D.TPP 12.下列物质属于解偶联剂的是( A.一氧化碳 B.氯化物 C.鱼藤丽 D.2.4一二硝基苯酚 13.冈崎片段是指( A.DNA 模板上的DNA片段 B.随从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C.前导链上合成的DNA片段 D.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 片段 14.逆转录过程中需要的酶是( A.DNA 指导的DNA聚合奇 B.RNA指导DNA聚合酶 C.RNA指导的RNA聚合酶 D.DNA指导的RNA聚合酵 15.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是指() A.一个密码适用于一个以上的氨基酸 B.一个氨基酸可被多个密码编码 C.密码与反密码可以发生不稳定配对 D.密码的阅读不能重复和停顿 16.酶合成的调节不包括() A.转录过程 B.RNA加工过程 C.mRNA 翻译过程 D.酶的激活作用 17.从核糖核酸生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反应发生在(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