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理_工作中的非语言沟通概述

护理_工作中的非语言沟通概述

护理_工作中的非语言沟通概述
护理_工作中的非语言沟通概述

第六章护理工作中的非语言沟通人与人之间交往,除了借助语言进行信息沟通外,还存在着大量的非语言性沟通形式。在某种情况下,许多不能用语言来形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凭借非语言形式得以表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非语言行为也是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的重要方式。但非语言行为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或不易为人们所辨认。因此,要求护士学会注意掌握自己和识别患者的非语言行为。

第一节概述

一、非语言沟通的概念和起源

概念非语言沟通是指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进行信息传递,而是以人的仪表、服饰、表情、动作、姿态等非语言信息作为沟通媒介进行的信息传递。人际沟通中约有是非语言沟通形式。

起源早在二千多年前,哲学家卢克修说过:“人类首先是借用手势或姿势,然后才用音节分明的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法斯特《人体语言》一书的出版,更引起了人们对非语言沟通的重视和研究。俗话说:“言不尽意”。这说明非语言沟通起源于语言沟通或语言的局限。人们除了运用语言沟通外,还可以运用非语言沟通去感悟、体验、直观自身及周围的世界。此外,非语言还伴随着复杂的心理因素,从而显示着其存在的必要性。如:“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就属于不便明说的范例。事实说明,非语言沟通的起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护理人员学习非语言沟通的知识和

技巧,对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二、护患非语言沟通的特点

在医院里,护患之间的非语言沟通是特定的相互交流形式,它具有其独特的沟通特点:

真实性在人际交往中,愈是无意识的体态语言,人的真实情感表现愈强。这说明非语言大多具有真实性。因此,临床观察病情时,护士要注意患者非语言行为与实际病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供有价值的病情资料。

持续性语言沟通往往从声音由口而出(或下笔行文时)开始,在声音停止时随即结束。而非语言沟通则是只要人们在一起就持续存在。

模糊性非语言沟通所表达的范围比较宽,含意朦胧微妙,人们在理解同种非语言时也有误差,这就是非语言的模糊性,即多解性。如“笑”有善意的笑、苦笑、冷笑、讥笑等。护患沟通时,慎用易造成患者理解歧义的非语言,必要时配合相应的有声语言表达,使之理解更准确。

情境性同样是流泪,在不同的沟通情境中可以表达悲痛与幸福、生气与高兴、委屈与满足、仇恨与感激等完全对立的情感,只有联系具体的沟通情境,才能了解其确切的含义。可见,护患沟通时,要了解说话人的深层心理,注意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时非语言符号的差别。

整体性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人们可以同时使用身体的各器

官来传达信息,因而在空间形态上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例如,患者常用皱眉、握拳、蜷缩身体等非语言行为向护士表达自己的疼痛、思想顾虑等。

直观性非语言符号通过直接作用于接受者视觉器官来传递信息,因而具有直观性。如夜间护士巡视病房,发现某些患者聊天时,可将示指放在嘴前,同时辅以“嘘??”示意大家不要发出声响该休息了。

三、非语言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护患非语言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使互动中的双方能有效地分享信息,发挥以下作用:

传递护患情感非语言沟通的首要功能是感情和情绪的表现。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与患者及家属通过非语言形式,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表达他们的内心状况。如护士紧握分娩产妇的手传递安慰子女在生命垂危的长辈床边,满脸泪水、举措不定,传递着内心的焦虑和恐惧。非语言沟通是吐露情感的渠道,也是观察情感的门户。

调节护患互动任何时候,只要发出或收到非语言信息,消息就会得到传递。例如,当护士说“王师傅没说什么,但我觉察到他不舒服”时,非语言信息就是由患者发出而由护士接收的。在此情况下,护士就可以把信息发回给患者,说明她感到情况有些不正常。

验证语言信息用非语言来辅助或代替语言表达。医院是个特殊的场所,患者及家属有时在语言沟通发生前,依靠非语言行为的观察,作为迅速获得信息的方法。如焦急等待肿瘤切除的患者家属,可

通过观察护士进出手术室的面部表情获得一些线索,以弄清即将得到消息的性质。

显示护患关系非语言沟通可反映护患关系状态,维持相互关系。如和谐可亲的表情向患者传递了友好的相互关系,而一副生硬的面孔则向患者传递了冷漠和疏远的关系;握手可表示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而挥拳相向则表示护患关系的紧张。因此,非语言沟通在维系护士与患者及家属的良好关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护患非语言沟通的基本要求

通俗、准确眼神、表情、姿态等的含义和感情色彩,有些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有些则是特定情境规定的,所以它的使用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同样一个体态动作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如同样是点头摇头,我国是摇头表示否定,点头表示肯定;而有的民族就恰恰相反。又如,当我们伸开示指和中指时,一般是表示二。自从英国首相丘吉尔利用这个手势表示胜利后,几乎全世界都用这个手势表示“胜利”及“和平”。所以,准确地运用非语言,就必须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既要通俗,又要注意时代特征和社会习惯。

协调、自然非语言表达应该适时的与口语表达配合协调。如果互相错位,用得太早或太迟,将会滑稽可笑。如与患者交流时,护士口语温和、礼貌但不注意站姿或坐姿,东倒西歪、面部紧绷、表情单一、常看钟表或娇柔造作等同样会引起对方反感及不信任。因此,只有协调各种动作姿势,并与其他非语言动作如眼神,面部表情紧密

配合,使各种表现、动作协调一致,才能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适度、端庄非语言沟通要做到端庄、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符合大众的审美心理,就要掌握适度。凡事“过犹不及”,优美的举止总是自然适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发生质变,由美变丑。如,手势动作,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显得张牙舞爪,过小又显得缩手缩脚。

服饰、举止也应该适度,如,蓬头乱发,衣着随便,鞋子肮脏,举止粗鲁,以一幅邋遢相出现,会使人反感。

灵活、应变在护患沟通中,有时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或是自己发言失态,或是对方反应不如预料的好,或是周围环境发生了始料不及的状况等。这时我们可以运用非语言沟通摆脱困境:一是不动声色,应付尴尬;二是用表情、姿态来表示拒绝。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具有敏捷的思维,并有赖于长期有意识的学习。

第二节护患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

非语言沟通的形式多种多样,只要人们进行交流,都会有意无意地运用非语言来辅助有声语言传情达意。

一、仪表服饰

仪表、服饰是人们文化素质、审美情趣、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

护士自然大方、健康、高雅的仪表、服饰与护士角色相适应,体现了护士特有的精神面貌,象征着护士的自信,凝集着护士的骄傲和

希望。护士可以通过仪表、衣着服饰展示职业美。

帽护士帽是护士职业的象征,凝聚了护士全部的信念和骄傲,是一种职业的责任感。护士帽有燕帽和筒帽。燕帽洁白平整无皱褶并能挺直,系戴高低适中,距发际,要求短发前不遮眉,后不过衣领,侧不掩耳为宜;长发要梳理整齐盘于脑后,发饰素雅。筒帽系戴应前达眉睫,后遮发际,边缘平整并将头发全部遮住。

服护士服应整洁、庄重、大方、适体,衣裙长短和松紧适度、方便工作为原则,注重与工作环境和谐统一。所有的扣子应订牢扣紧,身长刚好过膝,袖长以腕部为宜,腰部松紧适度,腰带平整,内衣袖边、领边不应露在护士服外边。着护士服时,不应佩带首饰及其他饰物,下着白衬裙或白裤,袜子以白色或肉色为宜。若着衬裙时,袜与裙之间不应有过度,即袜边不外露于裙摆之下,并配白色软底平跟或坡跟鞋。

妆护士工作时应着淡妆,是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也是护士职业礼仪的新要求。当然,最为推崇的是清新洒脱的自然美。然而,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长期的夜班、生活不规律、紧张且劳累;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容光焕发的面容会变得暗淡无光、憔悴不规律、紧张且劳累;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原本容光焕发的面容会变得暗淡无光、憔悴或出现斑点,因而需要薄施粉黛,以使精神面貌有所改观,显得精力充沛。不过,护士工作时化妆应避免过浓的现象。护士不宜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不宜佩带戒指、手镯、手链、耳环及项链等饰品,否则会影响工作并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良看法。此外,

护士工作时不要用味浓的香水,以免患者产生不良刺激,甚至导致某些患者诱发哮喘。

总之,护士的仪表服饰要从患者的需要出发,配合医院环境整体色调浅淡、素雅的旋律,和谐统一,以展示护士职业的内涵及美感,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之情,塑造护士职业礼仪的新形象。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是极具特征的非语言信息沟通。如目光、微笑。

(一)目光

目光是指用眼神来传递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能帮助人们沟通感情,是最传神的非语言表现,可以表达喜爱、敌意、怀疑、困惑、忧伤、恐惧等多种情绪。护士善于从与患者的目光接触中来判断其心态和病情。在护患沟通中,恰当的运用眼神,能调节护患双方的心理距离。例如,在巡视病房时,以眼神环顾每位患者,能使他们感到没被冷落;当患者向你诉说时,不左顾右盼,而凝神聆听,使患者感到被尊重。护士的目光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既不咄咄逼人,又不怠慢敷衍。

(二)微笑

微笑是常用而又最有效的面部表情。微笑具有一种魅力,可以使强硬者变的温柔,使愤怒者无法发火。有人说微笑是一种服务,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微笑无需成本却能创造许多价值。可见,作为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的护士,微笑是多么重要!护士的微笑往往能获得

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使患者感到亲切、温暖。因此护士的微笑应自然得体、亲切祥和、和颜悦色。当护士带着真情亲切的微笑来往于病房,会给患者带来温暖和生命的希望。护士的微笑应发自内心,展现真情,体现关爱,表达亲切,在微笑中为患者创造一种愉快的、安全的、可信赖的气氛。

有实验证明,人的面部不同部位在表情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眼睛对表达忧伤最重要;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前额能提供惊奇的信号。护士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把握患者情绪的波动情况。

三、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也称身势语,是以身体动作表示意义的沟通形式。身势语主要包括头语、

手势语和身姿语三种。它们既可以修饰语言,表达口头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也可以表达

肯定、默许、赞扬、鼓励、否定、批评等意图。

(一)头语

它是一种靠头部的活动来表达信息的体态语言。包括点头、摇头、扭头、昂头、晃头等。头语往往能简洁明快地表达人们的意图和反应,对他人的行为、动作起到强化或削弱作用。头语使用时,力度和幅度应该适宜,做动作要让人看清楚。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产生误解。

(二)手势语

手势语是体态语言的主要形式,使用频率最高,形式变化最多,因而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其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从手势表达思想内容来看,手势语可分为情意手势、指示手势、象形手势、象征手势。情意手势用来表达感情,使抽象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如患者极度痛苦时,护士紧握患者的手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指示手势用以指明人或事物及其所指位置,只适用于在谈话时视力可及的范围。如向入院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时,指示与住院有关的区域等,从而增强真实感和亲切感。象形手势用以模拟人或物的形状、体积、高度等,给人以具体明确的印象,这种手势常带夸张,只求神似,不可过分机械模仿。象征手势用以表现某些抽象概念,以生动具体的手势和有声语言构成一种易理解的意境。

(三)身姿语

身姿语是人们经常使用的姿势动作,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形象。例如,老师教学生要从小养成好习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常可以伴以简洁的身姿语作为示范。身体的姿势语要随着交往的进展和谈话的内容发生变化,表现出沟通双方的关系和对交谈的兴趣以及对对方的态度。从护理专业角度来看,护士正确的站、坐、蹲、走的姿势,能展示出护士素质和白衣天使风采。

站姿护士正确的站姿是头正、颈直、肩外展、挺胸、收腹,臀部收紧,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下垂或轻握于下腹部,双腿并拢,两

腿稍错开,身躯正、直、重心上提。护士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是站立的,正确的站姿不仅可给人以美感,且对人体发育及内脏发挥正常生理功能有直接影响。切忌扶肩搭背、身体颠晃、手卡着腰,或随便倚靠在患者床边、墙壁等。

坐姿在站姿的基础上,单手或双手把衣裙下端捋平,轻稳落坐在椅面的前处,上身端正,微向前倾,两肩平正放松;手自然放在双膝上,也可两臂放在坐位两侧扶手上,掌心向下,目视前方或交谈对象;双膝略后收,两腿前后稍错开或两腿并扰偏向一侧。体现出谦逊、诚恳、娴静、端庄。如有给人以粗俗失雅、轻佻或颓废及懒散的感觉的坐姿应注意纠正。

走姿步态应是轻盈、优雅。在站姿的基础上,身体挺立,两腿有节奏地交替向前迈步,并走在一条等宽的直线上;两臂在身体两侧自然摆动,摆幅一般不超过适中,步韵轻快。

蹲姿蹲姿要优美、典雅。其基本要求是一脚在前,一脚在后,单手或双手捋平裙下端,两腿紧靠向下蹲,前脚全脚掌着地,小腿基本垂直地面,后脚跟抬起,臀部要向下,从正面或侧面拾取物品。不要弯腰、俯首、撅臀,这样有失雅观。

端治疗盘在站姿或走姿的基础上,双手握于盘的两侧,掌指托盘,双肘靠近腰部,前臂与上臂呈服。开门时不能用脚踢门,而应用肩部轻轻将门推开。持医疗文件夹在站姿或走姿的基础上,一手持文件夹中部轻放在同侧胸前,稍外展,另一手自然下垂或轻托文件夹的下方。

推车行进在站姿及行姿的基础上,双手置扶手处,把稳方向,身体正直,用力点适宜,动作协调一致,轻稳向前推。护士持物走在走廊中,对面遇患者过来,应将身体侧立一旁,让患者先走,体现护士文明礼貌的风范。

指示指示手势是用以引导患者或指示他人方向的手势。做法是将一手抬高至一定的高度,五指并拢,掌心向上,以其肘部为轴,朝一定的方向伸出手臂,不要用单一手指指点他人或方向。

四、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当人与人交往时处于不同的空间距离中,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从而产生不同的反应,因为人际距离传递出了不同的信息。

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将人际沟通中的距离划分为四个层次:(一)亲密距离

是指交流双方距离在以内。此距离谈话经常是低声的话题,包括身体接触,让人感到对方气味、呼吸,甚至体温,适合彼此关系亲密或亲属之间。在护理操作中如护理查体、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必须进入亲密距离方能完成,此时应向患者解释或说明,使之有所准备,避免产生不安或不适应。

(二)个人距离

是指交流双方距离在之间。这种距离使双方都感到自然和舒适,适用

于熟人、朋友之间。在护理工作中,这种距离既能表示良好的护

患关系,又不至于产生某种程度的亲密感,是护患沟通的理想距离。

(三)社交距离

是指交流双方距离在之间。适用于参加正式社交的活动及会议。在医疗护理中,如医护人员查房时站着与患者交流,医护人员讨论病案,交接班等。

(四)公共距离

是指交流双方距离在以上。适用于上课、演讲、作报告。在医疗护理中,护士为患者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召开工休座谈会等。

总之,人际距离反映了彼此关系的疏密程度。护患沟通时应正确把握人际距离,并随着话题内容或情绪的改变,彼此间的距离也随之调整变化。

五、时间控制

时间本身不具有语言功能,不能传递信息,但是人们对时间掌握和控制,却能用来表示一定的意思。护患沟通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因此,时间也就成为护患沟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沟通的时间选择、间隔的长短、次数的多少往往透视出行为主体的品性和态度。一位学生上课迟到或早退,老师以为他学习不认真;到朋友、同事家赴宴,如果迟到,会使主人感到不高兴,包含着不礼貌的信息。在护理工作中,如什么时间给患者注射、换药,什么时间给患者进行生活护理等,要安排得井井有条,以免耽误工作或影响患者休息。

六、人体接触

人体接触是非语言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触摸、握手、依偎、

搀扶、拥抱等。

(一)接触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母亲与婴儿的触摸不仅建立在食物上,互相接触产生的舒适感对婴儿的正常发育更具有重要意义。常在亲人怀抱中的婴幼儿,啼哭少,睡眠好,体重增加快、抵抗力强,学步、说话、智力明显提高;相反孩子长期处于“皮肤饥饿”状态,则会引起孩子食欲不振、智力迟缓以及行为异常,如咬手、啃玩具、哭闹不安等。

(二)接触可传递信息,有利于密切人际关系

在护患交往中,触摸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用来评估和诊断健康问题的重要工具。如患者诉说腹痛,护士轻轻触摸患者腹部,可以了解腹部疼痛的性质。

(三)接触是心理支持的重要手段

接触可以表达关心、理解、体贴、安慰。如产妇分娩阵痛时,护士握住产妇的手,不停地为她擦汗,抚摸她的头,这样有利于稳定产妇的情绪,减轻痛苦,使分娩顺利进行。

(四)接触表示职业的关爱

患者焦虑恐惧时,轻轻抚摸她的手或拍拍他的肩膀会给患者无言的关心和理解;在儿科病房,必要的抚摸、拥抱、轻拍可使烦躁、啼哭的婴幼儿安静下来。像这样的皮肤接触,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给予服务对象心理的安慰和精神上的支持,表达了关心和同情

的职业道德情感,是一种无声的安慰和精神的作用。

人体接触可以产生正反应,也可以产生负反应。不同的年龄、性别、

种族及社会文化背景对触摸的态度、触摸的部位和方式有不同反应。护士在使用时应审时度势,明智而恰到好处,避免产生消极的效应。

第三节护患非语言沟通的技巧

护患沟通时如果护士能够敏锐地观察患者表现出来的非语言信号,并留意自己的行为及其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运用非语言沟通时应注意其技巧及禁忌。

一、护患非语言沟通的策略

(一)辅助语言的把握

任何语音及其语调的变化都会影响护患沟通的效果。通过音调的抑扬顿挫,速度快慢,重音强调,大小音量等调节与变化,有助于护患沟通时的信息交换。

(二)表情与服饰

面部表情沟通技巧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在面部的集中体现,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微笑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自然而真诚的微笑具有多方面的魅力,沟通的面部表情应该是诚恳坦率、轻松友好的,而不应该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嘴脸,也不应显出自负自矜的面孔,那样就会从心理上把听话人拒之于千里之外。此外,表情还应该是落落大方、自然得体、由衷而发的,而不应该是娇柔造作、生硬僵滞的,必须控制一些不利于良好沟通的面部表情。

护士职业微笑时应做到笑容与内心情感统一,笑容与言行举止统一;笑容体现形象,展示修养;微笑时掌握分寸、不温不火,自然好看。切忌脸上挂着微笑,却言行粗鲁;切忌举止优雅,却面无笑意;

切忌笑得做作、失真。

目光沟通技巧

目光专注:“五秒钟”恰恰好,五秒钟是大多数人在与人交谈、眼神交错时,最感适度的眼神暂停时数。

看准位置:一般来说,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部的两侧活动,表情轻松自然,可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

虚实结合:在人数较多的场合,目光要虚实结合,可以采用好像在看什么地方、看什么观众,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看。

服饰着装技巧

着装与体型:人的体型千差万别,其差异和缺陷要求人们在着装时特别注意服装色彩、款式和体型的协调。衣服结构和线条设计可以使体型的比例发生变化,重新产生匀称的效果。肥胖体型宜穿深色或直线条服装,瘦长体型宜穿浅色或横线条服装。

着装与肤色:肤色黄白适宜穿粉红、橘红等柔和暖色调衣服。面色红润适宜穿茶绿或墨绿色衣服,但不要穿正绿色的,否则会显得很俗气。面色偏黄适宜穿蓝色或浅蓝色上装,可使肤色衬托得洁白。肤色黑黄不要选择鲜艳的蓝色或紫色。肤色偏黑适宜穿浅色调明亮些的衣服,如浅黄、浅粉、月白等色彩,不宜穿深色的,尤其不要穿黑色的服装。

着装与年龄:青少年衣着以自然、质朴为原则,款式和线条要简洁流畅,表现出青少年的热情和单纯;年轻人衣着应遵循“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原则,要体现出自然、健康、纯朴的青春美,避免珠光宝气,流于俗气;中年人的着装要体现出成熟、高雅、冷静的

气度,女性可表现成熟的风韵和性格特征,男性则可表现阳刚和成熟干练的特点;老年人可应用服装的色彩来掩饰倦怠之相,如选择明亮度稍暗的砖红色、驼色、海蓝色、墨绿色等,显现出雍容、华贵、稳重和雅致的气质。

着装与场合身份: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服装要求,衣着要体现自己的职业特点,与从事的职业、身份、角色形象相协调,不能不加修饰,也不能过分花哨,特别是工作时的着装,更应体现出职业装的实用性、象征性和审美性的特征。护士工作时应着护士服,给人以整齐、干净、利落、明亮、整体美的感觉。

(三)姿势与举止

正确的姿态和动作姿态和动作能反映个体对他人的态度或自

身的放松程度。如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后仰表示若无其事,侧转身体表示厌恶回避,手足无措表示恐惧、焦虑。手也会说话,传达多种信息在所有体态语中只有手势语表达的意义更明确。为了加强与一些正在接受治疗、不便说话的患者沟通,医院的医护人员可以自编简单易学的规定手势语言。例如某医院护理部根据做气管插管、胃镜、纤维镜检查的患者要求,结合临床实践,设计出常用的手势语,并编成顺口溜供患者使用:“口渴拇食指伸成圆,身痒五指可抓挠,伤口疼痛举起拳,恶心呕吐摇摇拳,拇指朝下解大便,竖起示指解小便,有事用手拍床边,有痰示指指向喉,摇手表示不舒服,

满意舒服拇指伸。”

(四)适当的触摸

愈是年龄小的儿童,愈需要家人安全性的触摸、轻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触摸可能代表不同的讯息。查房时,护士对某些患者可采用触摸方式进行非语言沟通。如对新入院疼痛患者,可站在患者一旁,握住其双手,从心理上缓解其疼痛感;对于患儿可抚摸其额头,使患儿产生亲切感,减轻恐惧心理;对于老年人,可与其唠唠家常,摸摸脉搏,量量血压,盖盖被子,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五)合理的空间和时间

在医院,护士要重视给患者提供合理的空间范围,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个人空间的私人性。但对老人、儿童、朋友可适当缩短空间距离。对医护人员来说,在不同的情况下,要保持对空间距离的敏感性,重视空间距离在沟通的有效性和舒适感中所起的作用,通过距离的选择应用,以表现对患者的尊重、关切和爱护。

此外,护患沟通的时间长短也要注意适度,以双方不感到疲劳为宜或双方交流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

(六)知识的掌握

娴熟的技术,沉着、稳重的举止,可消除患者心理疑虑,给患者以安全、信任感。护士能够在危、急、重症患者面前表现出勇敢、坚毅、镇定、当机立断等非语言行为,无疑能使患者的情绪由恐惧、焦虑到平静、稳定,从而达到护患之间的默契与配合。

(七)沉默的使用

有些患者因治疗所需时间长,痛苦大,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绝望心理,常无缘无故发脾气,责骂医生、护士,甚至拒绝治疗。这时护士应明确自己的角色,不要对患者产生厌烦情绪,应正确使用沉默的技巧,让患者将内心的情绪宣泄出来。当患者安静后,再给予安慰与鼓励。例如一名因吸毒而致感染的患者,入院后毒瘾发作,常常对医生、护士大发脾气,拒绝治疗护理,甚至以自杀来威胁医护人员。这时医护人员总是以亲切、和蔼、耐心的态度对待患者,在其毒瘾发作时,护士守护在身边,给予鼓励与安慰;在患者情绪稳定时,给其讲述毒品的危害,使之彻底醒悟,树立起战胜疾病、战胜毒瘾的信心。

二、护患非语言沟通的禁忌

(一)几种不正确的目光投射方式

斜视对对方表示轻蔑、反感,没有丝毫兴趣,就像通常人们所说的不正眼看人。

假如对对方厌恶至极,则眼皮都不抬一下。护士忌用这种眼光。盯视目不转睛地注视某人或某处表示出神、挑衅,不宜多用。他视指与交往者交谈,眼睛看着别的地方,注意力不集中,给人不友好、不尊重他人的印象。

虚视即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眼神不集中,表示失意、胆怯、疑虑等。护理人员用这种眼神,患者就会认为护士无能,产生不安全感。

(二)几种不雅的笑

冷笑是含有无可奈何、不以为然、讽刺、愤怒、不满等意味的笑。这种笑,非常容易使人产生敌意。

狞笑指面容凶恶的笑。多表示惊恐、愤怒、恐吓。

窃笑指偷偷地笑。

怪笑指阴阳怪气的笑。

媚笑指有意拉近与对方的距离,虽然是发自内心,但是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在一般关系的异性之间这样的笑就会给人轻浮的印象。假笑指虚情假意的笑。给人以不真实、不坦诚之感,是交往的大忌。

怯笑指羞涩或胆怯的笑。笑时因不好意思会用手遮住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面色红润。此笑给人一种不自信的感觉。

奸笑指奸诈的笑。大有“笑里藏刀”之意,是不受欢迎的笑。(三)手势语的运用禁忌

不注意场合在正式庄严的场合或气氛和谐的时候,在他人面前搓泥灰、抠鼻子、掏耳朵、剪指甲、抓痒痒、剔牙齿等不卫生的手势动作都是不可取的。面对交往者使用手势语时,如果掌心向下挥动手臂,勾动食指或弯曲拇指招呼他人,都可能会给别人留下不礼貌、不稳重、没有教养的印象。面对尊者尤应注意。

不注意频率和幅度在大庭广众前,手势不宜过繁、不宜过大,如指手画脚、动手动脚。否则,易给人留下缺乏涵养、不够文雅的印象。使用过少、幅度偏小,起不到交际作用,也会让人觉得不自信,拘谨、小器。

不讲究分寸使用手势应当注意分寸,即把握使用的度,不宜滥用和误用,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当患者因害怕某种治疗而打退堂鼓时,有些护士会伸出小拇指示意

患者胆小,用食指指着患者的鼻子责备其做错了某事等,这是不尊重患者,令人反感的手势语。

(四)不恰当的触摸

如果患者正在火头上,双手叉腰,怒发冲冠,此时,不可轻易上前拉他的手。对异性患者则应慎重,特别是年龄相当的同龄人更要注意。亲密的人际关系中,触摸的出现往往被看作是一种失礼、侮辱,甚至是威胁的表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