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功能评价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肝功能评价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肝功能评价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肝功能评价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医学资源 [返回]

浏览:肝功能评价在肝病治疗中的

临床应用

您是本帖的第

69

个阅读者

* 贴子主题:肝功能评价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乡下人

等级:版主

财产:

经验:

魅力: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9-24

文章:53

鉴定:保密

肝功能评价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一、血清酶学检查

1.血清转氨酶

人体内转氨酶有数十种,其中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丙氨酸氨

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门冬氨酸氨

基转移酶(Aspartic aminotransferase,AST)。ALT与 AS

T虽然并不是反映硬化肝功能的良好指标,但AST/ALT比值

却与肝硬化的程度密切相关。Giannini分析了252例慢性丙

型肝炎的病人,结果显示其中的63例丙肝肝硬化病人AST/A

LT≥1,较其他病人显著增高;同时 AST/ALT比值与MEGX存

在明显的相关性,AST/ALT预测病人1年的死亡率的敏感度

及特异度分别为81.3%和55.3%。因此作者认为AST/ALT比

值对于慢性肝病中期预后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2.血浆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活性

血浆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el acyltrans

ferase,LACT)参与了胆固醇的酯化反应和胆固醇的转运,

并在脂蛋白的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LCAT活性的降低往往是

由于肝脏功能障碍引起肝蛋白合成减低所致。Fam证实肝功

能障碍的病人中血浆LCAT显著低于正常对照人群。施先艳等认为这是因为肝硬化时载脂蛋白、脂蛋白及LCAT合成受限所致。但在血液透析或血浆置换后的病人、糖尿病人中也有报道发现血浆中LCAT浓度较低。

3.γ-谷氨酰转肽酶

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胞质、肝内胆管。正常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来自肝脏,急性肝炎病人若γ-谷氨酰转肽酶持续升高,常提示可能转为慢性肝病;而肝硬化病人,γ-谷氨酰转肽酶持续低值,则提示预后不良。

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发现血清碱性磷酸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胆碱酯酶等与慢性肝脏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对于判断肝功能状态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Child-Pugh分级评分系统

临床上对肝硬化病人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判别,仅是病肝储备功能的粗略估计,两期无截然界限,而且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临床病情轻重仍有很大差异。因此, Child将肝硬化病人血清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ti me activity,PTA)及病人一般情况等五个指标进行分层计分,将肝脏功能分为A、B、C三级。此后,Pugh等将肝硬化病人有无肝性脑病代替一般情况进行计分,即Child-Pugh改良计分法。然而,由于国外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酒精性中毒,而国内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性肝炎;此外,该评分标准缺乏能定量化肝储备功能的指标,因此导致了临床上一些Ch ild-Pugh评分为C期的病人较同样条件手术治疗的B期病人预后要好。

三、肝合成分泌功能

1.血浆清蛋白

血浆白蛋白(albumin,Alb)白蛋白半衰期较长,约20天,故血浆白蛋白并不是反映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指标,对于慢性肝病和严重的肝损害病人而言,则有助于估计肝损害程度及其预后。白蛋白减少是肝硬化的特征,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更为明显。肝硬化病人白蛋白小于30g/L,经过治疗后不回升或下降至20g/L以下,常提示预后不良。但营养状况等因素也可影响肝蛋白合成能力。

2.血清快速转化蛋白

血清快速转化蛋白主要在肝脏合成,且半衰期短,故血清快速转化蛋白是反映肝脏蛋白合成能力的敏感指标。快速转化蛋白可分为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维生素A结合蛋白(retinol binging protein,RBP),它们在肝脏内合成率分别为99%和100%。PA分子量为54,000D,半衰期很短,

约12小时,测定其在血浆中的浓度对于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比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神野弥生等采用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了63例腹部手术(除外肝切除术)患者血清PA及RBP,结果发现死亡者和不能耐受手术者与存活者组比较,其术前血清PA值和RBP值相差非常显著,并且发现血清PA值和RBP值与氨基比林呼吸试验结果明显相关。以术前血清PA<100mg/L,RBP<1.4mg/L定为不能耐受手术的标准,则PA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100%,92.6%,94.7%,RBP分别为100%,91.8%,89.1%。故作者认为血清PA,RBP值能反映慢性肝病者蛋白合成状况,是术前评价肝储备功能的有价值指标。

3.血清总胆汁酸

肝细胞受损,必然会直接影响胆汁酸的分泌、排泄,导致胆汁酸扩散入血,使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含量明显增加。有研究显示,血清TBA含量的改变,对于肝脏疾病有着高度的特异性,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显著 (P<0.05)。此外,TBA与年龄也有着一定的相关性。

四、肝药物代谢

1.利多卡因清除试验

利多卡因清除试验(lidocaine elimination test)是主要反映肝脏代谢的肝功能定量试验,利多卡因主要在肝脏内代谢,代谢迅速,约90%经肝细胞色素P-450系统去烷基化作用后产生单乙基甘氨酸二甲苯胺(monoethylglycinexyli dide,MEGX),主要经肾脏排出。健康人的利多卡因清除率主要取决于肝血流量。MEGX试验反映了肝细胞色素P-450

的活力。肝病病人其代谢率较慢,MEGX试验可直接反映肝细胞的功能。临床常以利多卡因注射后15分钟时MEGX值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和78%。有报道表明,MEGX

在正常人(26人)、慢性肝炎(24人)和肝硬化组(47人)中,分别为67(54~95)ug/L、43(23~61)ug/L 和24(7~52)ug/L。因此,MEGX能反映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能定量评价肝脏的储备功能。在国外,利多卡因清除试验已经应用于临床肝脏移植。Hector发现当供肝MEGX<50μg/L与术后早期移植物无功能相关。总之,利多卡因代谢产物MEGX作为一项定量肝功能试验,已被人们所接受,是一种比较有前途的定量肝功能试验。

2.吲哚氰绿负荷试验

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负荷试验是主要反映肝血流的肝功能定量试验,是诊断代偿期肝硬化比较敏感的指标。ICG静脉注入后90%以上能被血中白蛋白结合,而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并以其原形在胆汁中排泄,其在血液中的排泄速度除与肝细胞总量及功能有关外,还与单位时间内

肝细胞的有效血流灌注量有关。临床上通常测定吲哚氰绿负荷后15分钟血浆血浆吲哚氰绿清除率(ICGK15)和血浆吲哚氰绿储留率(ICGR15)。肝硬化时ICGK15在0.077左右,I CGR15>20%。一般认为,ICGR15>25%,可作为外科手术相对禁忌症,ICGR15>30%,术后往往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

五、能量负荷

有学者认为,肝储备功能实质上就是肝细胞线粒体功能总容量。

1.腺嘌呤核苷酸代谢及能量负荷

肝细胞功能的维持必须消耗ATP,细胞内ATP的变化可以反映肝细胞的代谢活力。Atkinson提出能量负荷(energy cha rge,EC)的概念,即EC=(ATP+0.5ADP)/(ATP+ADP+AMP)作为评价肝能量代谢的指标。正常肝脏的EC值在0.85~0.90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肝细胞能自动调节保持平衡。EC值在0. 8以上的病肝功能较好。

2.动脉血酮体比测定

动脉血酮体比(arterial ketone body ratio AKBR)是指动脉血液中的乙酰乙酸与β-羟丁酸的比值。乙酰乙酸在线粒体内膜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作用下,由NADH提供所需氢,被还原为β-羟丁酸。该过程由NADH/NAD+比值调控。AKB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0~2.1。试验前给予口服葡萄糖(血糖>6. 66mmol)负荷,激发线粒体的氧化还原系统,此时AKBR更能准确反映肝储备功能。Saibara观察了15例急性肝炎性肝功能衰竭的病人,发现其中7例病人在出现肝性脑病(enceph alopathy, ENC)的前3天,其AKBR低于0.6。近年来研究发现AKBR在评价供体肝活力、移植后是否存活及转归矫妫 哂薪细呙舾行院吞匾煨浴 KBR也被广泛用于各种保肝措施的疗效评价:如UW液的保肝探讨、父母供肝的危险性分析、一些药物对缺血肝脏的保护效果的研究等。

六、肝脏体积的测量

肝脏体积(liver volume)是能直接反映肝脏储备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国外,肝脏大小和肝脏重量已被视为与Child分级同等重要的因素。临床上常借助于CT及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等方法测量肝脏体积。结果表明,成人肝脏大小与身高有正性线性相关关系,与体重无相关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肝脏较健康肝脏明显缩小约25%。进一步研究表明,若将肝脏体积以750cm3为界分为两组,小于750cm 3者门腔搭桥分流术后的脑病发生率是肝脏体积大于750cm3组的45倍,肝脏体积小的病人因肝脏储备功能差而易发生脑病,所以对肝脏体积过小的病人不易行分流手术。这对客观

地评价病人肝脏对手术的承受能力,恰当地选择手术方式有一定意义。肝体积的测量在国外也已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对供、受体肝脏的体积精确测量,对于指导临床筛选供受体,确定适宜的移植物,尤其是确定活体部分肝移植大小,确保供受体安全尤为重要。该项技术还可测算肝内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大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不过,呼吸运动、CT设备、检测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可影响其结果。

七、微循环损伤的检测

肝硬化时肝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使得肝窦细胞间隙及外周血中多种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表达异常,最常见的为透明质酸、内皮素,其他还有血栓调节素、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天冬氨酸转氨酶、各种细胞因子等。

1.透明质酸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由组织内间质细胞生成,在肝内皮细胞降解为乙酸和乳酸。在肝病病人,血清HA显著升高,尤其以肝硬化为著,并优于其他指标,并随着肝脏的破坏加重而升高。故血清HA水平反映了肝内皮细胞的功能,是诊断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极有临床价值的血清学指标。Abra ham认为HA水平高低与肝活力呈明显正相关,认为HA为40 0μg/L可作为一衡量标准,并据此可预测因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此外,HA在肝癌、类风湿、肾功能不全、系统硬化症等病人中也会升高。

2.内皮素

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作为一种强力血管收缩肽,广泛表达于全身各组织中。正常人肝脏标本窦间质细胞及胆道上皮细胞有ET-1弱表达,而在肝硬化表达明显上调。研究结果表明:肝硬化病人血浆ET-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肝功能分级中,呈现Child C>B>A的规律,ET-1的升高与肝功能障碍关系密切。血浆ET-1升高与肝硬化的发展有关,反映肝脏代谢状态和炎症活动性,可能存在肝脏损伤→ET-1升高→加重肝脏损伤的恶性循环。Ohara发现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和/或食道静脉曲张形成时血浆ET-1明显升高,导致门静脉压明显增高,多种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则越大。

八、多因素综合判断

测定肝脏储备功能的方法很多,许多方法也具有极高的敏感程度。由于一种试验只能反映其功能的某一个侧面,具有一定的限度和局限性,而影响肝功能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用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判断。早在七十年代初期Child即对此做了初步的探索。1973年,Pugh等将肝性脑病替代一般情况进行记分,形成迄今国际上通用的肝硬化肝脏储备功能的

分级标准。但该方法既缺乏灵敏的肝功能指标、其白蛋白标

准过低而胆红素标准偏高、又未能引入反映肝硬化程度的指

标而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多项肝功能指

标进行了量化处理,并引入了统计学方法分析。如日本学者

Noguchi等人检测白蛋白、胆红素、PT、KICG、ICGRmax、OG

TT等10项肝功能指标,对各项指标检测值的高低进行分级,

并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总的手术风险(total risk,TR)。Ya

manaka研究了36例肝段切除的病人术前17项指标与手术预

后间的相关性,并据此推导出由肝切除率、ICGR15及年龄组

成的一个多元回归方程。1983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在全

国第一届门静脉高压专题讨论会上,制定了国内第一个门脉

高压症肝功能分级标准。

总之,肝脏是一个功能复杂多样的器官,而一种肝功能试验

又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多因素联合、定量化检测已成

为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发展趋势。随着肝储备功能研究的不

断发展,必将极大促进慢性重症肝病的治疗,尤其是肝脏移

植术的蓬勃发展。

发贴时间: 2006-2-28 23:56:33

xhmiao

等级:贵宾

财产:

经验:

魅力: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4-11-12

文章:169

鉴定:保密

肝功能试验很不成熟。我个人认为,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是

寻找肝脏损害程度的某种评价体系(不是指组织学),何其

难!

----------------------------------------------

缪晓辉

发贴时间: 2006-3-1 20:38:20

biguochun

等级:版主

财产:

经验:

魅力: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1-25

文章:172

鉴定:保密

请求帮助:

“肝储备功能”在期刊中出现的频次较高,但要知道“肝储

备功能”定义或具体包括哪些功能,不容易检索到。哪位同

仁帮助解释“肝储备功能”这一概念?在此致谢。

发贴时间: 2006-3-1 21:07:12

乡下人

等级:版主

财产:

经验:

魅力: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5-9-24

文章:53

鉴定:保密

biguochun版主提出“肝储备功能”概念问题,平时倒是很

少深思。您提出后我也检索了有关文献,确实没找到一个准

确的定义。按我自己的理解“肝储备功能”就是肝脏承受外

来额外负荷的能力。如手术,所以,外科用的较多,评估手

术风险及判断预后。内科方面主要用于评估终末期肝病的预

后。定量肝功能试验内科很少使用,一般采用传统生化指标

和基于其上的临床肝功能分级,如Child-Pough分级。不妥

之处请指正。

[此贴子已经被乡下人于2006-3-4 15:10:50编辑过]

发贴时间: 2006-3-4 15:10:50

本主题贴数4,分页:[1]

顶端

版权所有: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版本:Ver5.0 Build 0519

页面执行时间:171.875毫秒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 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随机分 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 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病理学检查技 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 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病理检查技术;应用效果;X线 支气管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常用的诊断方法为X线拍摄,但是X 线拍摄方式难以对支气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1]。采 用病理检查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 作用[2]。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不但可以准确确定病变的位置,提高了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 研究选择我院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一共30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15±3.23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范围为 50-65岁,平均年龄为56.21±3.32岁;观察组男患者6例,女患者9例,年龄范围为50-65 岁,平均年龄为56.28±3.5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知晓 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 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 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如表1) 3.讨论与结论 采用病理检查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一般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应用于肺部肿块的诊断,不但可以准确确定肺部肿块的位置,而且可 以诊断肿块的性质,大大地提高了肺部肿块的诊断准确率[3]。其次,该诊断技术还可以检出 癌细胞,对于隐性肺癌,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以准确地检出癌细胞,可以及时发现支 气管的细微病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及时进行治疗[4]。相关研究人员选择 宫颈刮片和宫颈活检受检者,分别运用常规病理技术与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诊断。运用新 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对活检组织滚片进行细胞学初诊,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开展所需空间小,无污染,诊断耗时短,与常规病理技术处理的宫颈刮片质量一致,能够满足病理细胞学 诊断的需求,提高了首次活检阳性检出率[5]。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 率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与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比,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更能够准确

药物使用评价

药物使用评价(肖永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一、药物使用评价(DUE)概述 药物使用评价(DUE)的定义是指进行性、系统性并以标准为基础的药物评价项目。目的是确保恰当的药物使用,当发现治疗不恰当时需要进行干预。 DUE 应当做到:第一,根据评估标准确定恰当的药物使用方案;第二,在开出处方的同时监测评估指标;第三,对于发现医生处方中的问题给予回应意见;第四,监测处方问题是否依照评估指标更正。 需要进行DUE的原因:第一,药物剂量过多或不足;第二,WHO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第三,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第四,治疗失败的指征;第五,大量非处方集药物使用;第六,放弃使用等效的廉价药物而选择高价药物;第七,治疗方案中选择过多种类的药物。 DUE目的是:第一,确保药物治疗达到现行标准;第二,推动理想药物治疗;第三,避免药源性问题出现;第四,确定开展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问题;第五,确立恰当的药物使用指标;第六,确定保证药物使用质量的标准;第七,加强药物使用的责任制;第八,控制药物费用。 二、开展DUE的步骤 开展DUE的步骤是:①确立责任制;②建立指标;③明确阈值;④收集数据并整理结果;⑤分析数据;⑥继续补充行动指南和方案;⑦继续DUE 随访。 1、建立指标:建立评价正确用药的指标包括:对症恰当用药;剂量正确;调剂数量;发药准备;监测用药(如:实验室检查);禁忌证;药物相互作用;给药方式(尤其是注射);患者教育 (书面指导和口头指导);患者预后 (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药房管理指标 (正确支出,、记账)。 2、确立阈值:确立阈值或 or 基准值以定性药物使用是否正确。 依照指标设定预计阈值或目标 (例如:90% 涉及3代头孢菌素的处方是用于重症感染)。以环丙沙星为例,依据医院确立的阈值,按照适应症使用的患者应该在90%以上,只有10%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发表时间:2016-01-25T11:38:10.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作者:段琦[导读]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各个科室的应用,能够提升自身的护理效果,对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强患者满意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段琦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泉州 36200)【摘要】目的:临床护理属于内分泌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目的在于分析优质护理在内分泌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以医院内分泌科护理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的效果实施优质评价。结果:在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的方式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升高,患者满意比例能够达98%以上,患者住院时间能够缩短三天到四天,患者的医疗费也同样得到有效的降低。 结论:在内分泌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都得到有效的降低,医护人员的素质有显著的提高,是值得推广的护理方式。【关键词】内分泌;优质护理;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62-02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医院内分泌科作为研究对象,规定该科为优质护理服务的示范区,该区共有60张床位,平均每月的入住率为52例,区内共有16名护士,年龄为(20~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1.2)岁。其中30岁以上护士为3名。主管护师为2名、护师为8名、护士为3名。所有护理人员都参与到优质护理服务中,对这些人员进行护理培训。选取2013年3月1日到2013年3月30日住院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和对照组。其中优质护理小组为28人,对照组为24人。 1.2 方法 针对内分泌科对照组中24例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所有护理人员做好护理记录。包括记录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尿量、大便量,凡是危重病人等。针对住院的危重病人,要做好危重病人护理单,详细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让病人家属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针对优质护理小组中的28人,确定为内分泌科作为优质护理示范区以后,首先要准备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前期展开学习工作,组织全科所有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优质护理的内容,并利用考试,来评价护理人员学习效果。学习完成以后,展开有关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交流会,从根本上让全科护士了解优质护理示范区的实施的意义,并将该区进行专业的分组设置。内分泌科科室为了让护理人员更加具有责任心,公布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公示,将优质护理小组制定了分则护理机制,将其分为护理组组长、管床护士、值班护士三组,符合优质护理示范区的要求。要求每日查房中,每组护士查房的时候要做自我介绍,认真了解改小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方式,加强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了解。在四个小组中,都印制了防跌伤以及防烫伤的标示,提示患者不要跌倒或者被烫伤,强化病人的风险意识。在病房中准备了患者意见簿、健康教育资料夹、内分泌科病友规范、患者作息制度要求、家属陪伴制度、健康教育资料以及进行分级管理的内容等,使患者或者家属能够随时阅览,对优质护理能够了解的更透彻。弱患者出入院,发放出入院相关流程,明确规定患者出院以及入院的流程,缩短了患者出入院办理的时间,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 1.3 统计学方式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均,疼痛评分采用t进行检验,采用标准差(x-±s)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内分泌科作为优质护理示范区以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逐渐提升,满意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另外,通过对患者健康调查中的发现,有百分之80以上的患者从健康教育过程中了解了很多相关护理知识,自身的护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从患者住院时间这方面出发,能够比以往减少3d-4d左右,患者的自身护理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住院治疗费用同样也得到了相应的减少,能够减少10%左右,说明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针对选取的28例优质护理小组患者以及对照组中24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满意度分析表名称人数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优质护理组 28 26 1 1 96.4% 对照组 24 18 4 2 91.7% 3.结论 关于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在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从选取的对照组与优质护理组满意度调查表中得出,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能够达到96.4%,而实行基础性护理的对照组,满意度能够达到91.7%。基础护理与优质护理存在一定的差别。针对内分泌科室展开优质护理示范服务以来,该科室中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每一个患者,让每一个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关于护理能力的提升:在内分泌科的护理过程中,还需要健全优质护理服务的制度,妥善落实各种护理制度。对于每次护理实践的学习,都采用护理考核的形式,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采用单独培训的形式,直到考核通过。同时建立长期护理评价机制,能够体现优质护理的重要作用。这次选取的优质护理小组28例患者,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护理人员要在其中寻找不足,在内分泌科护理过程中寻找不足,查找自身的缺点,总结护理经验,为实现更好的服务目标奠定基础。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各个科室的应用,能够提升自身的护理效果,对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强患者满意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参考文献】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内分泌科护理措施。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记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好的护理服务一方面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得满意度,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我院的护理质量,增添患者对医院的信誉度,从而为改善紧张的医患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值得在临床上被大力推广和应用。 标签:优质护理服务;内分泌科;临床应用;效果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多[1]。优质护理服务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护理要求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仅对患者的治疗和患者身体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还能够有效地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从而建立医院的良好形象。本文就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研究,得到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分泌科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男34例,年龄30~62岁,平均年龄(40±7.24)岁;女36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29±8.36)岁。研究组男36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1±7.72)岁;女34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29±8.72)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给予研究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内分泌科护理措施。 优质护理服务过程大概包括:进行系统的护理专业分组,具体包括心理护理组、强化治疗组、健康教育组、糖尿病护理组等,各个小组在完成其所属的护理任务之外,还组织开展护理会诊、护理查房,共同解决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难点[2]。大多数患者对自己的病情都不是很了解,比如说青春期的女性内分泌失调导致长痘或者月经不调,在其发病过程中很可能产生莫名烦躁、焦虑、恐慌、睡眠困难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肠外营养药物的应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对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使用,落实我院处方点评制度的要求,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特修订我院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专项点评制度。 一、组织管理 肠外营养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专项点评工作由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的处方点评管理组负责组织,肠外营养药物专项点评组成员进行实施,医务处、药学部共同协调相关工作。 二、肠外营养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点评的依据 专项点评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相关临床指南或专家共识等,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实际应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组组成 专项点评组由临床、药学、营养、护理等专业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并具备丰富的合理用药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 四、点评要求 (一)每年不少于4次专项点评。 (二)抽样方法:面向全院使用肠外营养药物的住院患者,根据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按药物或按病区采用随机抽取方法进行评价。

(三)抽样率:每次不少于30例。 (四)专项点评组成员在点评后填写《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情况专项点评表》,双人复核并签名。点评表评价意见由小组集体讨论,专项点评组组长签名确认。 (五)专项点评组汇总点评意见,并向相关科室或处方医生、调剂药师反馈,反馈科室或人员接收后需签字确认。 (六)专项点评组最终形成评价意见,包括分析报告和整改建议及点评反馈情况汇总,提交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小组负责将评价意见提交医务部、药学部及相关临床科室。 (七)专项点评中发现问题和持续改进情况,由处方点评管理小组呈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八)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 五、持续改进要求 持续改进一般采用分步运行模式,如遇涉及到医疗安全和质量等急待解决问题时,应限期整改。 (一)根据点评结果的评价意见与责任医生、药师进行有效沟通,不合理用药问题按要求整改。责任医生、药师对点评评价意见有异议,需说明理由或提供依据,与专项点评小组共同讨论研究,达成共识。仍有待商榷问题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处方点评小组召集相关专家进行讨论论证。 (二)已确认待整改问题,仍在同一医生处方(医嘱)中再次出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9-10-28T14:10:26.81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作者:周琨夫 [导读] 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病理检查技术;应用效果;X线 支气管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常用的诊断方法为X线拍摄,但是X线拍摄方式难以对支气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1]。采用病理检查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2]。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不但可以准确确定病变的位置,提高了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选择我院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15±3.23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21±3.32岁;观察组男患者6例,女患者9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28±3.51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 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如表1) 3.讨论与结论 采用病理检查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一般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应用于肺部肿块的诊断,不但可以准确确定肺部肿块的位置,而且可以诊断肿块的性质,大大地提高了肺部肿块的诊断准确率[3]。其次,该诊断技术还可以检出癌细胞,对于隐性肺癌,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以准确地检出癌细胞,可以及时发现支气管的细微病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及时进行治疗[4]。相关研究人员选择宫颈刮片和宫颈活检受检者,分别运用常规病理技术与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诊断。运用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对活检组织滚片进行细胞学初诊,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开展所需空间小,无污染,诊断耗时短,与常规病理技术处理的宫颈刮片质量一致,能够满足病理细胞学诊断的需求,提高了首次活检阳性检出率[5]。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由此可见,与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比,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更能够准确地检出支气管疾病。尤其是支气管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影像学技术往往仅能确定肿瘤的位置,难以及时发现肿瘤细胞,从而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焕文,赖彦华.供肾活组织检查在组织病理学评估中的应用及展望[J].器官移植,2019,10(2):206-208. [2]吴东波,陈恩强,白浪, 等.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学诊断中的相关技术及应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1):2295-2299. [3]王磊,丁永玲,周洁, 等.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癌穿刺检查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2):1904-1908. [4]王聪.90例乳腺疾病患者应用DR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诊断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6(26):348-348. [5]王磊,丁艳,高蓉, 等.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在基层医院宫颈病变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9):1065-1069.

治疗药物的评价-2

治疗药物的评价-2 (总分:46.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7,分数:17.00) 1.我国药政管理法规定,体内致突变实验的最高剂量是 ?A.LD 50 ?B.1/3LD 50 ?C.1/2LD 50 ?D.1/4LD 50 ?E.1/10LD 50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2.下面哪类药物一般与白蛋白结合作用较强 ?A.弱碱性药物 ?B.强碱性药物 ?C.弱酸性药物 ?D.强酸性药物 ?E.中性药物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3.药物经济性是指: ?A.最满意疗效 ?B.少量用药 ?C.成本/药效尽可能小 ?D.使用便宜药品 ?E.使用非专利药品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4.长期毒性试验至少要用n种动物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E.五种 (分数:1.00) A. B. √ C. D. E. 解析: 5.血药峰浓度是指 ?A.最低有效浓度 ?B.最低毒性浓度 ?C.最高毒性浓度 ?D.最高血药浓度 ?E.最低血药浓度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6.给药途径对药物毒性的影响排序为 ?A.皮下>静脉>腹腔>口服

?B.静脉>皮下>腹腔>口服 ?C.腹腔>静脉>皮下>口服 ?D.静脉>腹腔>皮下>口服 ?E.腹腔>皮下>静脉>口服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 7.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化学稳定性 ?B.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解 ?C.制剂配方 ?D.个体差异 ?E.首过效应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8.雷尼替丁临床疗效评价的双盲试验中,对照组给予 ?A.等剂量的雷尼替丁 ?B.小剂量的雷尼替丁 ?C.大剂量的雷尼替丁 ?D.等剂量的雷尼替丁同类药 ?E.安慰剂 (分数:1.00) A. B. C. D.

营养代谢车的医疗与临床应用

营养代谢车的医疗与临床应用 现代医学研究资料表明,蛋白质、脂肪和糖(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全过程的三大营养素,是人体产生能量的源泉,其平衡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疾病治疗和生命安全。如脂肪必须有碳水化合物的存在才能被彻底氧化,缺乏了碳水化合物就会导致酸中毒而出现低血糖症状;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如果过剩,都会转化成脂肪积存在人的体内造成肥胖,进而引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由此可见,只有保持三大营养素的平衡,才能使能量供给处于最佳状态,使人获得健康。 代谢车是通过使用代谢监测系统测定能量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产生量、氧气的消耗量来计算三大营养物质在能量消耗中的构成,并得出三大营养素在人体的代谢情况与平衡状况,从而使医师通过这些精确的数据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配比适当的营养支持。 监测能量代谢的意义是指导营养支持。目前,实际测量患者的能量代谢, 分析决定营养物质的需要量与比例, 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代谢车的产生使临床动态、连续、精确的为各类患者实施能量测量成为可能, 并且简便易行。 代谢车的临床运用面十分广泛,涉及到内、外、妇、儿各科,能够对各类创伤感染类病人、肿瘤病人、危重病人及慢性病、老年病患者进行代谢检测,即时校正错误的支持模式,调整能量供给,改善病人的呼吸功能、减轻肝肾负担,增强病人的体质并提高其免疫力,为病人的抢救、治疗、康复等工作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临床营养支持和保障。 同时,在预防保健方面,代谢车更能发挥其优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方便面、洋快餐等速食食品受到很多人的青睐,但如果长期食用而不注意营养的搭配,将为健康留下很大的隐患。肥胖、营养不

我院2020年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分析报告

我院2020年处方点评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分析报告 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有效,卫生部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明确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药师应当对处方适宜性进行审核,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卫生部颁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范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处方点评工作是了解临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强处方审核,对不合理处方进行总结分析,也是促进药师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提高药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手段。因此,本院从开始进行不合理处方点评工作,每年进行总结评价,使得该项工作越来越规范。为更好促进此项工作,我们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9年处方调配过程中记录的26张门/急诊不合理处方进行点评析,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本院门诊药房依照《办法》要求,电子处方经前台药师审核通过后与医师打印纸质处方供后台调配,审方中发现问题由专职药师及时与医师沟通解决,尽量避免不合理处方生成。对于审方过程中遗漏或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及时解决的不合理处方,全部予以留存并记录,每月进行点评分析。本次研究资料来源于我科2019年筛选出的门/急诊不合理处方26张。 一、处方书写规范性 本院用回顾性研究方式,参考药品说明书、《办法》、《新编药物学》16版、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按照卫生部最新颁发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点

评标准,》从处方书写规范性及用药合理性角度,对门/急诊留存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分析。本院2019年门/急诊处方不合理处方26张,占总处方的0.41%,处方合格率为99.59%。其中,书写不规范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24.55%,用药不适宜处方占不合理处方总数的75.4%。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常见问题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归纳成表,详见表 1(其中,*代表点评标准里没有,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 表1:书写不规范处方统计 检查内容 处方数/ 张占书写不规范 处方比例/% 占不合理 处方比% 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35 22.72 10.48 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 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 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 48 33.10 14.37 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 物处方 13 8.96 3.89 *处方前记与患者信息不符a非患者本人27 18.62 8.08 b年龄不符22 15.17 6.58 如表 1 所示: 1、书写不规范处方共15张。其中,普通处方用量超7日、急诊处 方用量超3日(以下简称“急3 慢7”,)且未加说明的处方和 内容缺项处方是构成书写不规范处方的最主要类型。处方用量超 “急3 慢7”规定未加说明。表现为医师未遵守“急3 慢7”规定

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 机抽选2016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血常规检验标本850个,对所选 取的850个血常规检验标本进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比分析自动血细胞分 析仪与形态学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报警提示阴性率为69.18%(588/850),报警提示阳性率为30.82%(262/850);镜检结果阴性率为86.71%(737/850),阳性率为13.39%(113/850)。两种检查方式结果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 学检查各具优点,二者结合应用可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高检查质量。 【关键词】血常规;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细胞形态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259-02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当下已成为血常规检验的常规检查方式,该技术的应用 大大提高了血常规检查效率,解放了劳动力[1]。但对于部分异常检查,全自动血 细胞分析仪也具备一定的局限性。为探讨分析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方式在血常规检 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研究以我院近期采集的850个血常规检查标本作为研究 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本研究所收集的850个血常规检验标本均来自我院门诊血常规检验。 1.2 方法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方法在检测前,先对仪器进行校对,确定仪器为最 佳测定状态。同时测定标准品、质控品,待仪器标准化后,按照使用流程进行相 关操作。形态学检验方法,通过真空采血方式,抽取静脉血2ml,充分混匀后, 进行检查。检测时间为采血后的1小时内。先将血液标本在瑞氏染色体中染色处理,完成后染色处理后,通过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形态、数量、分类情等。WBC、RBC、PLT计数方法均为显微镜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按照相关质控规定进行。并确认以上标本的检测、复检时间均在5天内完成,以避免标本变异影响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以 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报警提示阴性率为69.18%(588/850),报警提 示阳性率为30.82%(262/850)。血细胞涂片镜检阴性率为86.71%(737/850),阳 性率为13.39%(113/850)。两种检查方式结果差异显著χ2=8.9380,P=0.0028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幼稚粒细胞检查中,仪器报警48次,镜检 阳性19次,其符合率为39.58%;对杆状粒细胞的检测中,仪器报警57次,镜检 阳性28次,其符合率为49.12%;对红细胞形态异常检查中,仪器报警74次,镜 检阳性31次,其符合率为41.89%;对单核粒细胞的检查中,仪器报警31次,镜 检阳性11次,其符合率为35.48%;对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中,仪器报警27次, 镜检阳性15次,其符合率为15.27%;对原始细胞的检测中,仪器报警24次,镜 检阳性9次,其符合率为37.5%。 3.讨论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临床药物利用评价 概述--药物利用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药物利用评价方法的产生与进展--药物利 用评价的方法--美国的DUE 一、概述 60年代以来,以反应停事件为契机,世界各国对药物使用的安全性的有效性愈益重视,为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各国政府对新药上市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管理措施。然而,即使这样也不能保证上市后的药品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或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于是,产生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和药物上市后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药物使用中的问题。70年代药学分析技术和方法的突破性进展,药物体模型的创立为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治疗药物监测的采用和逐渐普及,对保证病人用药安全起到良好的效果。然而,这些措施总的来说仍然很局限,因为它主要针对个别病人,监测围小,费用高;其次监测药物的品种较少,在医疗卫生工作中,特别是门诊病人的就诊中,药物使用频率很高,药物成本在医疗费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不合理的处方在一般医院中仍占较大比例,有人估计门诊病人的处方中50%不符合公认的标准。药源性疾病和与用药有关的死亡率时有报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一方面危害病人的健康,另一方面浪费了有限的卫生资源,因此,加强临床药物评价便成为医院药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引起临床药学人员和临床医师的重视。 二、药物利用评价的概念及其意义 药物的临床评价,包括药物利用评价和有效性评价两个方面。 (一)概念 1.药物利用评价是按照预定的标准,评价、分析和解释一个给定的医疗卫生制度下药物利用的模式;特别着重于研究药物的市场、分布处方和应用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医疗、社会和经济的决策分析。 2.药物有效性评价,主要通过临床大量使用的资料,来判断药物的有效性的毒副反应状况。 (二)临床药物评价的意义 1.药物利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保证药物使用的安全有效。安的目标首先在于从客观上保证合理的开写处方和随之而来的治疗质量的提高,其次是使不需要的药物消费支出降到最小,即在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下,用不太昂贵的药品,甚至不用药品的治疗来代替原先的治疗方法。或者用较好、较昂贵的药物缩短治疗疗程,从而降低医疗总费用,与治疗药物监测

医院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制度2016版

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处方质量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2 范围 适用于全院。 3 定义和分类 药物使用评价(Drug use evaluation,DUE),是依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对处方书写规范性与药物临床使用适宜性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和采取适宜的改进措施。 4 内容 4.1 确定职责任务 4.1.1 医院药事会下设处方点评专家小组,负责领导医院处方和医嘱点评工作。处方点评专家组负责制定并完善更新处方点评工作制度与实施细则。 4.1.2 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由医务处、药剂科、院感科、检验科等部门工作人员组织实施。 4.2 确定评价的范围与目标 4.2.1 每月点评门急诊处方100张 4.2.2 每月点评住院医嘱30份(药物包含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肿瘤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 4.2.3 抗菌药物专项点评(每月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的医师所开具的处方进行点评,重点关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尤其是Ⅰ类切口)的预防用药以及重症医学科、血液科、外科、呼吸科等科室抗菌药物应用) 4.3 建立药物使用评价标准

处方点评专家组依据各专科诊疗指南、专家共识及相关文献建立药物临床应用评价标准,抗菌药物要建立特殊级抗菌临床应用评价标准。对某一案例用药是否适宜有争议时,应由点评专家组裁定。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4.4 实施动态监测、收集数据 点评工作组将处方和医嘱点评数据每月做一次汇总,并与同期数据比较,形成点评报告。同时将该报告交给医务处、门诊部和专家组审阅,必要时交给分管院长审阅。 4.5 数据分析,公布点评结果与超常预警 点评专家组根据适时公布点评报告,针对有特殊异常情况进行超常预警 4.6信息反馈、干预、改进 针对点评报告中指出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临床科室可以提交书面报告申诉一次。若经过专家组最终裁决不合理用药属实的,临床科室立即整改。对于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严重的科室或个人,与绩效挂钩,扣除一定数额的奖金。 4.7检查评估干预结果与后续追踪 点评工作组针对不合理用药的科室和个人,三个月后进行回头看,查看有无整改。每年进行一次点评工作小结,汇总全年工作量,指出存在问题,明确来年工作计划与重点。

MNA营养评价法

MNA营养评价法 1.筛选(按不同程度给予量化评分) 1)既往3个月内是否由于食欲下降、消化问题、咀嚼或吞咽困难而摄食减少? 0=食欲完全丧失1=食欲中等度下2=食欲正常 2)既往3个月内体重下降 0=大于3kg 1=不知道2=1~3kg 3=无体重下降 3)活动能力 0=需卧床或长期坐着1=能不依赖床或椅子,但不能外出2=能独立外出4)既往3个月内有无重大心理变化或急性疾病? 0=有1=无 5)神经心理问题 0=严重智力减退或抑郁1=轻度智力减退2=无问题 6)BMI(kg/m2) 0=小于19 1=19~小于21 B2=21~小于23 3=大于或等于23 筛选总分(14):≥12 正常,无需以下评价 ≤11 可能营养不良,继续以下评价 2.评价 7) 独立生活(无护理或不住院)? 0=否1=是 8) 每日应用处方药超过三种? 0=是1=否 9)褥疮或皮肤溃疡? 0=是1=否 10)每日几次完成全部饭莱? 0=1餐1=2餐 2=3餐 11)蛋白质摄入情况: * 每日至少一份奶制品? A)是B)否 * 每周二份以上荚果或蛋?A)是B)否 * 每日肉、鱼或家禽? A)是B)否 0.0=0或1个“是”0.5=2个“是” 1.0=3个“是” 12)每日二份以上水果或蔬菜? 0二否1二是 13)每日饮水量(水、果汁、咖啡、茶、奶等): 0.0=小于3杯0.5=3~5杯 1.0=大于5杯

14)喂养方式: 0=无法独立进食1=独立进食稍有困难 2=完全独立进食 15)自我评定营养状况: 0=营养不良1=不能确定2=营养良好 16)与同龄人相比,你如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0.0=不太好0.5=不知道 1.0=好 2.0=较好17)中臂围(cm): 0.0=小于21 0.5=21~22 1.0=大于等于22 18)腓肠肌围(cm): 0=小于31 1=大于等于31 评价总分(16): 筛选总分: 总分(30): 17~23.5:有营养不良危险 <17:营养不良 MNA分级标准:总分≥24表示营养状况良好; 总分17—24为存在营养不良的危险, 总分<17明确为营养不良。’

临床用药评价方法

盐亭县人民医院临床用药评价方法 为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特制定临床用药评价体系。 一、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药的监测、评价及监管,具体由医务部组织实施,药学部提供技术支持。 二、严格控制全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确定各临床科室的药品比例,每月统计相关数据,药比超标的按规定扣罚科室相应奖金。 三、实施临床用药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定期对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的药物、前10位的抗菌药物、基本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前10位科室、单品种使用金额异常波动的药品于上月、上季度、上年度同期进行对比分析,异常使用或超出使用限量的药品启动预警机制,院内网公示并暂停采购或使用。 四、实施处方点评制度。每月对门急诊处方、住院医嘱进行点评,重点抽查外科、呼吸内科、儿科、重症监护病区等,对不合理处方、超常处方进行干预,全院通报不合理处方,并进行相应的扣罚。 五、定期开展专项药物临床应用评价。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使用情况(如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激素、辅助治疗药物的临床使用,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用药、围手术期用药等)进行点评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提高合理用药。 六、定期对抗菌药物专项评价,每季度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

析总结,对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合理用药医师进行公示,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七、实施用药错误监测报告制度,建立确定和报告用药错误的登记、报告、分析和处理的程序,通过了解院内外发生的用药错误类型来预防用药错误,避免用药错误的再次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八、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工作制度,及时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及时救治,并有记录,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对严重不良反应建立处理程序及应急预案。 九、制定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制度,确定各病区急救、备用基数药品的种类和数量,药学部每月对病区备用药品进行检查。 十、建立药品召回制度,当发生、发现或高度怀疑药品质量与药事工作质量的问题、事件可能影响病人安全与诊疗质量时,按照既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药学部收回药品,并进行记录。 十一、严格监督考核,把合理用药纳入科室和医师绩效考核指标,并作为科室和个人评优、晋升的参评条件之一。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刘欣美

优质护理服务在内分泌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刘欣美 发表时间:2018-11-21T16:58:13.3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作者:刘欣美张海红[导读] 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各个科室的应用,能够提升自身的护理效果,对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强患者满意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 26670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内分泌科作为研究对象,规定该科为优质护理服务的示范区,该区共有 60 张床位,平均每月的入住率为 52 例,区内共有 16名护士,年龄为(20 ~ 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6±1.2)岁。其中 30 岁以上护士为 3 名。主管护师为 2 名、护师为 8 名、护士为 3名。所有护理人员都参与到优质护理服务中,对这些人员进行护理培训。选取 2013 年 3 月 1 日到 2013 年3 月 30 日住院的 5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优质护理服务小组和对照组。其中优质护理小组为28人,对照组为24人。 1.2 方法 针对内分泌科对照组中 24 例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所有护理人员做好护理记录。包括记录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尿量、大便量,凡是危重病人等。针对住院的危重病人,要做好危重病人护理单,详细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让病人家属详细了解病人的情况。针对优质护理小组中的 28 人,确定为内分泌科作为优质护理示范区以后,首先要准备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前期展开学习工作,组织全科所有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优质护理的内容,并利用考试,来评价护理人员学习效果。学习完成以后,展开有关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交流会,从根本上让全科护士了解优质护理示范区的实施的意义,并将该区进行专业的分组设置。 内分泌科科室为了让护理人员更加具有责任心,公布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公示,将优质护理小组制定了分则护理机制,将其分为护理组组长、管床护士、值班护士三组,符合优质护理示范区的要求。要求每日查房中,每组护士查房的时候要做自我介绍,认真了解改小组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以及护理方式,加强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了解。在四个小组中,都印制了防跌伤以及防烫伤的标示,提示患者不要跌倒或者被烫伤,强化病人的风险意识。在病房中准备了患者意见簿、健康教育资料夹、内分泌科病友规范、患者作息制度要求、家属陪伴制度、健康教育资料以及进行分级管理的内容等,使患者或者家属能够随时阅览,对优质护理能够了解的更透彻。弱患者出入院,发放出入院相关流程,明确规定患者出院以及入院的流程,缩短了患者出入院办理的时间,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 1.3 统计学方式 采用 SPSS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所得数据均,疼痛评分采用t进行检验,采用标准差表示;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内分泌科作为优质护理示范区以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逐渐提升,满意率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另外,通过对患者健康调查中的发现,有百分之 80 以上的患者从健康教育过程中了解了很多相关护理知识,自身的护理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从患者住院时间这方面出发,能够比以往减少 3d-4d 左右,患者的自身护理水平也得到有效的提升、住院治疗费用同样也得到了相应的减少,能够减少 10% 左右,说明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其中针对选取的 28 例优质护理小组患者以及对照组中 24 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3、结论 关于满意度的有效提升:在内分泌科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从选取的对照组与优质护理组满意度调查表中得出,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能够达到 96.4%,而实行基础性护理的对照组,满意度能够达到 91.7%。基础护理与优质护理存在一定的差别。针对内分泌科室展开优质护理示范服务以来,该科室中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切实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每一个患者,让每一个患者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关于护理能力的提升:在内分泌科的护理过程中,还需要健全优质护理服务的制度,妥善落实各种护理制度。对于每次护理实践的学习,都采用护理考核的形式,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采用单独培训的形式,直到考核通过。同时建立长期护理评价机制,能够体现优质护理的重要作用。这次选取的优质护理小组 28 例患者,针对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护理人员要在其中寻找不足,在内分泌科护理过程中寻找不足,查找自身的缺点,总结护理经验,为实现更好的服务目标奠定基础。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各个科室的应用,能够提升自身的护理效果,对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增强患者满意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采采,关健仪,丘雪梅等 . 骨科护士对优质护理认知现状的调查及优质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0-11. [2]胡碧波 .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讨 [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787-788. [3]胡超芬 . 优质护理在人工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护士进修杂志,2014,(2):132-13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