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转氨酶试验

转氨酶试验

转氨酶试验
转氨酶试验

血清转氨酶测定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朱福英综述

【摘要】血清转氨酶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转氨酶的基本概念,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转氨酶

转氨酶试验仍是现今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是临床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不同肝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检验指标。常用转氨酶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本文对于近年来转氨酶正常值范围的界定,转氨酶及其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解析,从而有助临床医生对于转氨酶试验的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

一、血清转氨酶概述

转氨酶(曾称为氨基转移酶)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其分别催化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上的氨基转化生成酮戊二酸上的酮基AST:天门冬氨酸+ a-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ALT:丙氨酸+ a-酮戊二酸= 丙酮酸+ 谷氨酸。人体内,ALT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因而,ALT的升高,并非肝病所特有的,当骨骼肌肉损伤时,也可测得血清ALT水平轻度升高。可同时检测AST以及肌酸激酶,从而确定ALT的升高是否来源于肝脏损伤[1]。

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间。如,心脏、骨骼肌、肾、脑以及肝脏。肝细胞中的AST存在于细胞胞浆与线粒体内。胞浆和线粒体中的AST为免疫原性不同的同工酶,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而正常人血清中可检出的AST 为胞浆型。

任一时刻检测转氨酶的血清活性,反应该酶从组织内释放入血循环与其在血循环中被清除的相对速率。临床实验室,检测转氨酶水平的各方法均参考国际临床化学家联合会(IFCC)一级文献的参考方法(PRMP)。以计量酶催化反应所得产物-丙酮酸和草酰

乙酸,从而推算该酶在血清中含量。对于ALT的检测,其推荐以LDH作为试剂酶,NADH 为辅酶进行检测。且ALT标准品在-25度时并不稳定,如需保存一年以上,应置于-75度。且通过大量实验,其对于初刊的PRMP中AST检测方法中的错误进行了修正。虽然有实验表明,以上错误并不影响其检测结果[2]。

一般而言,在尿液及胆汁中不可检出转氨酶的活性。肝血窦为其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

二、正常值范围

正常情况下,血清ALT和AST的浓度低于30~40U/L。在不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按照国际惯例将ALT 正常值上限定为男性40U/L,女性35 U/L。Ceriotti F等人以IFCC推荐方法对中国北京地区健康人群进行ALT、AST进行检测,并与意大利米兰的健康人群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经统计学分析,两人群之间的转氨酶水平并无明显差异[3]。有调查结果发现,约5%~10%的慢性乙型肝炎,15%慢性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水平也在此正常范围内。因此认为目前的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仍不可排除受检者肝功能异常。此外,实际上,由于检测方法不同及定义正常值时,参考人群的潜在差异,不同实验室之间使用的转氨酶正常值范围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转氨酶水平升高”应是指高于某具体实验室推荐的正常值范围上限水平。

Ijaz B等人,对于正常参考值上限取值的研究发现,对乙肝e抗原阴性的患者血浆ALT水平的检测,并降低其正常参考值范围(男性小于30IU/L,女性小于19IU/L),可对其是否为乙肝慢性携带者进行筛选[4]。

三、转氨酶增高的临床意义

1.病毒性肝炎: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血清转氨酶水平极度增高,检测结果可大于正常值20倍(1000U/L)。转氨酶升高常以ALT为主,AST/ALT比率常小于1,但随着病情的加重,肝细胞损伤加重和(或)累及线粒体,则AST/ALT值也可明显升高[5]。这也可能是由于肝血窦细胞功能损伤,从而对血浆AST的清除率下降。

慢性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增高并不明显,检测患者血清ALT水平常可作为疾病进展和(或)患者对治疗的应答效果的监测[6]。Thomson EC等人,对111例HIV-1感染的丙肝患者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其血清中升高的ALT与血清胆红素急速降低,预示患者预后良好,体内丙肝可自愈的可能[7]。Mummadi RR等人报道,转氨酶还可用于丙肝患者,肝纤维化病情的评估。其作为参数带入方程APRI=[AST(U/L)/正常范围上

限(U/L)]×[100/血小板数(109/L)])和FIB-4=(年龄*AST(U/L)/[血小板(109/L)×ALT1/2(U/L)]),从而计算所得的APRI及FIB-4的值与患者肝纤维化病程平行相关[8]。

2.缺血性肝炎:

缺血性肝炎(IH),又称休克肝(shock liver)。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可逆性肝损害,即血清转氨酶急剧升高,并在短期内迅速恢复。白静等人对78例缺氧性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监测到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急剧升高,且59%的患者AST较ALT值更高[9]。而在赵琦等人的回顾性研究报道中显示,缺血性肝炎患者ALT、AST、LDH明显升高,TBi1、γ-GT、AKP多在正常范围内,可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水平的极度增高进行鉴别诊断[10]。

3.酒精性肝病:

在酒精性肝病时,转氨酶的升高常以AST为主,AST/ALT比值常在2~3之间,且伴有GGT的明显升高。在怀疑酒精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时,可禁酒后八周,再次复查[1]。值得注意的是,血清转氨酶升高的程度与疾病的严重情况并不相符,即使其病情甚重,血清ALT水平仍可正常。

Liangpunsakul S等人提出,单一转氨酶试验,及其比值都不能十分敏感且确定的对酒精性肝病进行诊断。可联合检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 从而提高对酒精性肝病确证的可靠性。其中MCV和载脂蛋白A1与酒精的摄入量成正比,而载脂蛋白B的水平随着酒精摄入增多而减少[11]。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无症状转氨酶升高的病因。虽然其与酒精引起的脂肪肝在组织上无法区分,但其病理机制与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异常的磷脂代谢、肝内磷脂过氧化反应增加,以及成纤维细胞的激活,脂肪因子,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有关[1]。

胰岛素抵抗在NAFLD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证实,患者体内转氨酶水平反映肝脏胰岛素抵抗强度[12]。有报道指出,ALT可作为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Hanley AJ等人对999名受试者检测,排除年龄、性别、种族的影响,经逻辑回归分析,ALT的升高与受试者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性[13]。

在国内近期的NAFLD研究报道中,宁波等人对于NAFLD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与血清转氨酶升高程度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水平与血清转氨酶水平密切相关。且在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血清MDA(丙二醛)、GSSG(氧化型谷胱

甘肽)及GSH/GSSG(还原型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水平异常早于血清转氨酶,能够作为反映NAFLD患者肝细胞受损的更为敏感的早期血清学指标[14]。

虽然转氨酶水平的升高,与NAFL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可NALFD患者血清转氨酶试验常为轻度增高,或处于正常范围内。因而仅以转氨酶单个试验,很难对其进行诊断。有报道认为,可通过降低转氨酶试验正常值范围上限,从而提高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检出的敏感性[1]。而Merat S等人认为可通过建立疾病积分模型,从而提高对NAFLD 检测诊断的可靠性以及敏感性,并推荐以四项组织学指标建立的NAI积分系统,作为过去以三项组织学指标建立的NAS的修正。转氨酶水平虽然并不能反映肝门静脉炎症情况,但与NIA明显呈相关[15]。

5.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时,可见血清转氨酶中度,或明显升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血清胆红素升高,ALP和GGT正常或轻度升高。若ALP大于正常值上限2倍或GGT大于正常时上限5倍,需考虑是否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且血清转氨酶水平,可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效果监测指标。

6.药物:

多种药物均可引起血清中肝脏酶类的活性增高。常见的有抗炎性非甾醇类,抗菌素,降胆固醇药物,抗癫痫药物以及抗结核药。其中,含联苯双酯及其结构类似物的药物可引起患者血清AST/ALT比值升高[6]。

而对于药物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增高,其最为明显的特质为,患者用药后,转氨酶水平增高明显。且药物停用后,转氨酶水平即可在周至数月内恢复正常[16]。

7.肝外疾病

Anderson K等人报道,ALT的升高,对急性胰腺炎的胆结石诊断有着强烈的支持性。腹部超声波有效确认了这种诊断,然而,在ALT显著提升的情况下,一个没有表现出来的超声波,不能够完全排除胆结石的可能。因此在为一些无法进行腹腔镜检测的病人诊断时候,是否做胆囊切除术只能通过单单的ALT检测。临床建议采用的确认胆汁异常的生化试验,除ALT外,还包括Bil ,ALP,AST。但其对急性胰腺炎的胆结石的诊断价值均不及ALT[17]。

讨论

虽然,血清转氨酶试验是现今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其极度增高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肝休克等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而在慢性肝脏疾病,

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其值可为正常,或轻度升高。单一转氨酶对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价值较低,可通过检测AST/ALT比值,对疾病进行疾病进行辅助诊断。且可通过血清转氨酶的连续检测,对疾病病程预后进行评价。需要指出的是,将肝功能试验进行组合,联合使用敏感度较高的试验对肝脏疾病进行筛查检验,从而避免其结果为假阴性的可能。

参考文献:

[1]Aragon G, Younossi ZM. When and how to evaluate mildly elevated liver enzymes in apparently healthy patients. Cleve Clin J Med. 2010, 77(3): 195-204.

[2]Schumann G, Canalias F, Joergensen PJ, et al. Committee On Reference Systems For Enzymes C-Rs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Scientific Division. IFCC reference procedures for measurement of the catalytic concentrations of enzymes: corrigendum, notes and useful advic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Clinical Chemistry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IFCC)--IFCC Scientific Division. Clin Chem Lab Med, 2010, 48(5): 615-21.

[3]Ceriotti F, Henny J, QueraltóJ, et al. Common reference intervals for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γ-glutamyl transferase (GGT) in serum: results from an IFCC multicenter study. Clin Chem Lab Med, 2010, 48(11):1593-601.

[4]Ijaz B, Ahmad W, Javed FT, et al. Revised cutoff values of ALT and HBV DNA level can better differentiate HBeAg (-) chronic inactive HBV patients from active carriers. Virol J, 2011, 27(8): 86.

[5]Giannini EG, Testa R Savarino V. Liver enzyme alteration:a guide for clinicians. CMAJ, 2005, 172: 367-379.

[6]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用肝脏生物化学试验的临床意义及评价共识.中华肝脏病杂志,2010,18(5):

[7]Thomson EC, Fleming VM, Main J, et al. Predicting spontaneous clearance of acute hepatitis C virus in a large cohort of HIV-1-infected men. Gut. 2011 Jun;60(6):837-45. Epub, 2010, 7:

[8]Mummadi RR, Petersen JR, Xiao SY, et al. Role of simple biomarkers in predicting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HCV infection.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10, 16(45): 5710-5.

[9]白静,刘冲,翁以炳,等.78例缺氧性肝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医学综述,2011,17(12):

[10]赵琦,刘莉,冯红霞,等.缺血性肝炎的生化和病理特点分析.临床肝胆病

杂志,2011,27(2):

[11]Liangpunsakul S, Qi R, Crabb DW,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lcohol drinking and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ST:ALT) ratio,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 and apolipoprotein A1 and B in the U.S. Population. J Stud Alcohol Drugs. 2010 Mar;71(2):249-52.

[12]Messier V, Karelis AD, Robillard ME, et al. Metabolically healthy but obese individuals: relationship with hepatic enzymes. Metabolism, 2010, 59(1): 20-24.

[13]Hanley AJ, Wagenknecht LE, Festa A, et a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nd directly measured insulin sensitivity in a multiethnic cohort: the Insulin Resistance Atherosclerosis Study. Diabetes Care. 2007, 30(7): 1819-27.

[14]宁波,韩昕晶,沈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脂质过氧化指标对血清转氨酶升高程度的预测评价.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3):

[15]Merat S, Khadem-Sameni F, Nouraie M, et al. A Modification of the Brunt System for Scoring Liver Histology of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rch Iran Med. 2010, 13(1): 38-44.

[16]Keeffe EB, Dieterich DT, Hart SH, et a1. A treatment algorithm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2008 update. Clin Gastoenterol Hepatol, 2008 ,6: 1315-1341.

[17]Anderson K, Brown LA, Daniel P, Connor SJ. Alanine transaminase rather than abdominal ultrasound alone is an important investigation to justify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cute pancreatitis. HPB (Oxford), 2010, 12(5): 342-7.

转氨酶试验

血清转氨酶测定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朱福英综述 【摘要】血清转氨酶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转氨酶的基本概念,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转氨酶 转氨酶试验仍是现今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是临床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不同肝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检验指标。常用转氨酶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本文对于近年来转氨酶正常值范围的界定,转氨酶及其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解析,从而有助临床医生对于转氨酶试验的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 一、血清转氨酶概述 转氨酶(曾称为氨基转移酶)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其分别催化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上的氨基转化生成酮戊二酸上的酮基AST:天门冬氨酸+ a-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ALT:丙氨酸+ a-酮戊二酸= 丙酮酸+ 谷氨酸。人体内,ALT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因而,ALT的升高,并非肝病所特有的,当骨骼肌肉损伤时,也可测得血清ALT水平轻度升高。可同时检测AST以及肌酸激酶,从而确定ALT的升高是否来源于肝脏损伤[1]。 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间。如,心脏、骨骼肌、肾、脑以及肝脏。肝细胞中的AST存在于细胞胞浆与线粒体内。胞浆和线粒体中的AST为免疫原性不同的同工酶,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而正常人血清中可检出的AST 为胞浆型。 任一时刻检测转氨酶的血清活性,反应该酶从组织内释放入血循环与其在血循环中被清除的相对速率。临床实验室,检测转氨酶水平的各方法均参考国际临床化学家联合会(IFCC)一级文献的参考方法(PRMP)。以计量酶催化反应所得产物-丙酮酸和草酰

转氨酶轻度升高

转氨酶是人体内氨基酸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催化酶)。在肝功化验单上主要有两种酶,一种叫丙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代号为ALT;另一种叫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代号为AST。 ALT及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中,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之线粒体中。当肝细胞损伤时(如肝炎),ALT首先进入血中,当肝细胞严重损伤、危及线粒体时,AST也会进入血中。可见,ALT对肝细胞损伤更为敏感。 然而,肝细胞不是惟一贮存ALT及AST的地方,其他脏器如肾、心肌、胰、肌肉、脾、胆、肺等也含有不同程度的转氨酶,这些地方损伤无疑也会引起血中转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此外,营养不良、酗酒、应用某些药物、发烧等情况均能使转氨酶有轻度升高。生理状态下,血清转氨酶也有变异,如剧烈活动、体育锻炼、月经期时,转氨酶也可暂时升高。 由于ALT、AS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当其明显升高时常提示有肝损伤。这个肝损伤只是“结果”,还不能提示肝损伤的病因,更不能武断地认为就是肝炎,还必须进一步追查病因,如有无肝炎病毒、是否嗜酒、身体是否肥胖、有无脂肪肝、有无心脏病、有无化学药物中毒史、有无寄生虫病史等。 大多数专家认为:如果ALT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2.5倍,并持续半个月以上,可考虑肝胆疾病;如果测定值超过正常上限20倍,一般说,只能是肝胆疾病引起,并主要是肝细胞损伤所致;如果肝炎病毒标志物为阳性,可以诊断肝炎。 ALT的正常上限是40单位,2.5倍为100单位,20倍为800单位。因此,如果某病人的ALT值为130.5,不能轻易诊断肝炎。 当血清中ALT超过正常上限2.5倍,并持续半个月以上,可考虑肝胆疾病;如果超过正常值上限20倍,一般认为是肝胆疾病引起,并主要是肝细胞损伤所致;如果肝炎病毒标志物为阳性,才可以断定为肝炎。ALT的正常值范围是0~40U/L。如果ALT升高不要惊慌,可重复检查,因为一次检查结果可受机体自身状态、检验人员失误和机器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误差。

在饮食上吃什么可降转氨酶

在饮食上吃什么可降转氨酶? 1.新鲜的瓜果蔬菜有利于转氨酶的降低:在日常生活中有益的水果像苹果、山楂、葡萄、鲜枣、柑橘、梨、猕猴桃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水果有温凉之分,应根据自身的体制状况,选择适宜的水果蔬菜,以及时补充机体所需,对提高自身免疫力及转氨酶的降低都是很有利的。 2.真菌类食品有利于转氨酶的降低:日常饮食中有蘑菇、香菇、黑木耳、猴头菇、草菇等经常饮食,可增强吞噬功能,促进抗体生成,并可不同程度的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对转氨酶的降低亦可起到不错的辅助疗效。 3.优质蛋白食物有利于转氨酶的降低:如蛋类、奶类、瘦肉、鱼肉、海鲜类、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不仅易于消化吸收、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可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转氨酶的降低都是有一定辅助疗效的。 以上是简单罗列的一些转氨酶偏高适宜吃的食物,可以说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在饮食上有所选择与注意对肝脏的修复、转氨酶的降低、疾病的治疗都会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转氨酶高患者的饮食禁忌?在临床上是很多患者所关注的问题,可以说在饮食上有所注意与讲究对转氨酶的治疗亦是很有帮助的,那究竟转氨酶高在饮食上需注意什么?下面就此做一下探讨。 (1)转氨酶高忌饮酒:戒酒是对肝病患者的要求,对于转氨酶高的更应无条件戒酒,否则不仅加重肝损、而且可能导致病情的变本加厉,甚至危及生命。 (2)转氨酶高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在饮食上如辣椒、胡椒、葱等应有所禁忌,其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肝胆气机失调,进而可加重肝脏的负担且不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3)转氨酶高忌吃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在饮食上对于油炸及及油脂成分高的食品要忌口,不宜吃动物肝脏、蛋黄、海产品等高胆固醇的食物,其加重肝脏负担同时不利于机体的消化吸收、不利于新陈代谢、不利于转氨酶的降低与肝脏的修复,因此在饮食上清淡饮食为宜。 (4)转氨酶高忌吃过多高蛋白食物:蛋白对肝细胞的修复是有益的,但也有其两面性,适量高蛋白有利于促进肝脏的修复与再生功能,过多蛋白尤其是对于肝功已受损的转氨酶高的患者,过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反而会加重脏脏的代谢负担,对于肝硬化患者则有可能导致诱发肝昏迷的发生,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质的同时应把握好量亦是很重要的。 最后专家指出:转氨酶高的患者不可疏忽大意,在积极对症治疗的同时,注意饮食禁忌与讲究,对转氨酶的降低、治疗都是有一定辅助功效的。 肝功能不正常时往往会出现许多的临床症状,有些症状比较明显,有的症状则比较隐晦。肝功能异常的症状,临床表现在全身许多方面:1、消化功能异常,致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2、肝细胞损害,致血清转氨酶等酶类增高,而胆碱脂酶降低,可致乏力、易倦、思睡等;3、胆色素代谢异常,可致黄疸,主要症状变现为为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4、凝

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

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 谷丙转氨酶是转氨酶的一种,是肝功能检查时的一项重要指标。谷丙转氨酶在人体处在健康状态时,水平总是维持在40单位以下。但是当某些情况出现时,谷丙转氨酶的水平会超出这个健康线几倍甚至几十倍。 为什么谷丙转氨酶会升高呢? 事实上,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有很多,谷丙转氨酶高在临床上也是相当常见的。 谷丙转氨酶高最常见的原因是各种类型的肝部炎症。肝炎可以使肝细胞损伤或直接坏死,使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的谷丙转氨酶被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谷丙转氨酶增高的最常见的肝部疾病;此外,乙肝、丙肝、肝硬化、肝结核、肝癌等也都是会引起转氨酶升高的肝部病症。 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还可能是胆道疾病。比如胆囊炎、胆石症、胆结石等,也会有转氨酶升高的表现。 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之三——心脏疾病。比如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也都是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 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之四:不合理的饮食和长期酗酒。不合理的饮食会造成脂肪在肝脏部位堆积,引发脂肪肝,同时转氨酶升高;而长期酗酒的话,酒精严重伤肝,会导致酒精肝的形成,同时转氨酶升

高。 谷丙转氨酶升高,还有可能是流感、肺结核、伤寒、肺炎等疾病引起的。 谷丙转氨酶高的患者,需要在饮食和药物上多加注意。 先说饮食方面。谷丙转氨酶高的患者一日三餐的饮食应合理搭配,每日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且荤素相间,并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入口;饮食要定时定量,尤其要控制晚餐摄入量,进食量要与体力活动相平衡。 再说药物方面。谷丙转氨酶高的 患者除了在饮食方面要做到养肝护 肝,在治疗时还要注意药物的选择, 最好选择那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 物。如解肝抑酶方等。 还有一个认识误区要向患者解释清楚:已知病毒性肝炎会引起谷丙转氨酶高,而病毒性肝炎又极具传染性;那么是不是转氨酶越高,传染性就越强呢? 实际上,真正具有传染性的时期是病毒性肝炎早期,而此时期谷丙转氨酶的水平还在正常范围之内;等到谷丙转氨酶升高时,病毒的传染性已经明显减弱了。所以,认为谷丙转氨酶越高即表示患者传染性强的,完全是一种误解。

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有哪些

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有哪些 对于很多身体不适的患者,因为谷丙转氨霉高,造成身体的不适以后,那么很多的患者,为了能尽快让自己了解原因,就想全面了解一下谷丙转氨酶高的原因有哪些?为了你能全面的了解,就来一同看看下面详细的介绍,希望你能尽快康复。 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原因,有许多因素,如:急性肝炎、服用药物(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长期饮酒或一次饮用较大剂量时,以及某些胆道疾病、心脏病时的心力衰竭,发热等等病症,均可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 单纯转氨酶偏高(肝功能异常)还不能确定是肝炎,确定患上肝炎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点才成立。即有肝炎的症状、体征(如 低烧、厌油、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差、肝脏肿痛等)和临床 诊断(如急性黄疸型、慢性迁延型等);血清转氨酶增高;病原学诊断(有抗甲肝抗体是甲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 体阳性是乙型)。有些人单纯转氨酶偏高,不排除在检测前因饮

酒过量、剧烈运动、上夜班、感冒或口服某些药物等因素干扰。 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必须加以鉴别—— 心肌炎1、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谷丙转氨酶ALT升高最常见的疾病,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谷丙转氨酶ALT偏高。 2、中毒性肝炎多种药物和化学制剂都能引起谷丙转氨酶ALT 升高,但停药后,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可恢复正常。 3、大量或长期饮酒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4、肝硬化与肝癌肝硬化活动时,一般都会出现谷丙转氨酶ALT升高,应该积极治疗。 5、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腹痛、恶心、呕吐、黄疸、血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ALT升高。 6、心脏疾病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时,可使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患者常有胸痛、心悸、气短、浮肿。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养生之道网导读: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谷草转氨酶是医学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指标,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害。那么,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一起来了解下。 一、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缩写AST 或GOT,是转氨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一个健康人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13~35U/L(单位每升)。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血清中含量极少。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在血清中浓度偏高。 谷草转氨酶偏高,肝炎患者转氨酶数值老是居高不下,反映肝细胞炎症始终未停止,肝细胞肿胀、坏死等病变持续存在。测定血清中此酶含量可用以协助诊断疾病和观察愈后。 二、谷草转氨酶的检测结果意义: 1、显着增高:各种急性肝炎,大手术后。 2、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胆道阻塞性疾病。 3、轻度增高:进行性肌肉损害,胸膜炎、肾炎、肝炎等。

三、谷草转氨酶高的临床意义: 1、谷草转氨酶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2、谷草转氨酶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患者已经到了肝硬化的程度。 3、谷草转氨酶高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严重程度。 四、影响谷草转氨酶的因素: 临床上,假如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过长、慢性化程度高、肝细胞实质损害重、预后较差者,通常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小于1.0。 早期肝硬化(liver及肝硬化(liver患者也会表现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在1.0以下。 健康人的谷草转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者近期吃过油腻食品,都可能使谷草转氨酶暂时偏高。 假如在检查肝功能前一晚加班工作,没睡好觉,或是体检前早餐时吃了油炸的东西,检查结果中谷草转氨酶可能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一个人刚刚在操场上跑了几圈,就立即检查他的谷草转氨酶水平,结果也可能会高出正常范围。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了吧。体检时发现异常,最好再多做一次检查哦。

转氨酶及意义

1.概述: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种类很多,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最为重要。前者是催化谷氨酸与丙酮酸之间的转氨作用,后者是催化谷氨酸与草酰乙酸之间的转氨作用。GOT以心脏中活力最大,其次为肝脏;GPT则以肝脏中活力最大,当肝脏细胞损伤时,GPT释放到血液内,于是血液内酶活力明显地增加。在临床上测定血液中转氨酶活力可作为诊断的指标。如测定GPT活力可诊断肝功能的正常与否,急性肝炎患者血清中GPT活力可明显地高于正常人;而测定GOT活力则有助于对心脏病变的诊断,心肌梗塞时血清中GOT活性显示上升。 2.临床意义: 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丙氨酸转氨酶(ALT,俗称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俗称谷草转氨酶),其中尤以前者(ALT)最为常用。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转氨酶高不一定都是肝炎。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高。 3.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 1)肝脏本身的疾患,特别是各型病毒型肝炎、肝硬变、肝脓肿、肝结核、肝癌、脂肪肝、肝豆状核变性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2)除肝脏外,体内其他脏器组织也都含有此酶,因此当心肌炎、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肺结核、乙型脑炎、多发性肌炎、急性败血症、肠伤寒、流脑、疟疾、胆囊炎、钩端螺旋体病、流感、麻疹、血吸虫病、挤压综合征等,亦均可见血中转氨酶升高。 3)因为转氨酶是从胆管排泄的,因此如果有胆管、胆囊及胰腺疾患,胆管阻塞,也可使转氨酶升高。 4)药源性或中毒性肝损害,以及药物过敏都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并常伴有淤胆型黄疸和肝细胞损伤。例如生病时吃了会损伤肝脏的药物,红霉素、四环素、安眠药、解热镇痛药、避孕药,还有半夏、槟榔、青黛等中药。在停用这些药物后,转氨酶水平会很快恢复正常。 5)正常妊娠、妊娠中毒症、妊娠急性脂肪肝等也是转氨酶升高的常见原因。 6)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造成转氨酶高。 7)另外,健康人的转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者近期吃过油腻食物,都可能使转氨酶暂时偏高。如果在检查转氨酶前一晚加班工作,没睡好觉,或是体检前早餐时吃了油炸的东西,检查结果可能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一个人刚刚在操场上跑了几圈,就立刻检查他的转氨酶水平,结果也可能会高出正常范围。

谷丙转氨酶的参考范围分析

谷丙转氨酶的参考范围分析 发表时间:2015-09-10T15:48:10.8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张向前 [导读] 河南电力医院郑州 450001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和生活习惯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改变,相关的检查项目参考范围的制定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才能更有效地判断谷丙转氨酶是否增高及其意义。 河南电力医院郑州 450001 摘要:目的:探讨郑州地区22岁至45岁之间健康成人的谷丙转氨酶参考范围。方法:选取河南电力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经检查肝、肾、心、脑、肌肉等无器质性疾患,近期无特殊用药史等的健康男性3106例,健康女性2835例,清晨空腹抽取3毫升血液检测谷丙转氨酶的含量。结果:经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组数据接近正态分布,经计算男性的医学参考范围为4.1~49.2U/L,女性的医学参考范围为3.3~48.0U/L。 谷丙转氨酶(GPT)通常也被称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它能将氨基酸的氨基通过酶促作用转移到酮基上,生成相应的酮酸与氨基酸反应,在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血清内谷丙转氨酶的维持一定的活性。谷丙转氨酶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以肝脏含量最多,其次是心肌细胞内,血清中酶活性很低。当这些组织病变,细胞坏死或通透性增强时,细胞内酶释放入血,使血清中ALT活性增高。血清ALT 测定主要用于肝脏病的诊断。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细胞内浓度高于血清中1000-3000倍。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血清酶增高一倍。谷丙转氨酶升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脏是不是在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常见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谷丙转氨酶升高,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引起的。一些药物如抗肿瘤药,结核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因此,谷丙转氨酶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肝功能损害最敏感的检测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电力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来我院体检的年龄在22岁-45岁之间,经检查肝、肾、心、脑、肌肉等无器质性疾患,近期无特殊用药史,抽血前一天正常饮食,无喝酒,无剧烈运动的人群,男性女性进行分组。 1.1 检验方法。清晨空腹抽取3毫升静脉血加入干燥管中,室温静置1小时后3500转离心15分钟取血清。仪器选用Beckman1200,原装配套试剂,由具有资格的专业人员按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谷丙转氨酶的检测。 1.3 数据处理。运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经统计学软件分析,这两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利用参考范围所对应的正态分布区间进行计算,得出男性谷丙转氨酶的均值为26.65 U/L,标准差为11.51,女性谷丙转氨酶的均值为25.65 U/L,标准差为11.40,即郑州地区22-45年龄段男性谷丙转氨酶的95%参考值范围是4.1~49.2U/L,女性谷丙转氨酶的95%参考值范围为3.3~48.0U/L。 3 讨论 谷丙转氨酶受的影响因素较多,例如大量或长期饮酒时,谷丙转氨酶会升高;服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或是某些化学制剂中毒等,也会引起谷丙转氨酶高;此外,健康人在肝功能检查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等也会引起谷丙转氨酶增高的;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均可导致转氨酶高;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急性发作时,血清转氨酶会升高;当患有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时,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升高。当需要判断谷丙转氨酶是否升高时,需结合当地的尤其是本实验室参考范围来定。如果谷丙转氨酶(ALT)血清值超过正常上限2-3倍,并持续两周以上,表明有肝胆疾病存在的可能,但须排除嗜酒、化学药物中毒等对肝脏的损害;接触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某些重金属、砒霜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及生理状态下,如过度劳累、剧烈活动(乳酸在体内大量生成、积聚,使机体相对缺氧及低血糖,致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转氨酶升高)月经期时等都可能使转氨酶暂时性升高;孕妇怀孕期间,胎儿的长大会对孕妇肝脏造成很大负担,从而导致转氨酶升高;某些感染性疾病例如流行性感冒、麻疹、血吸虫病、大叶性肺炎、肺结核等病症,也会使转氨酶偏高。某些外界因素引起的谷草转氨酶一过性增高,需要排除生理性因素再复查一次,若谷丙转氨酶持续增高,应进一步检查,例如检测乙肝五项等,以确定谷草转氨酶的原因进行对症治疗。当患有肝炎相关的疾病时,谷丙转氨酶的偏高仅仅是反映肝脏出现了炎性反应,而真正的传染性的时期是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上称为潜伏期),此期无症状,肝脏也无炎性反应,转氨酶正常,一旦肝脏出现炎症反应,转氨酶升高时,血中病毒滴度往往是很快下降,传染性明显减弱,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病毒的变化都有这种规律,所以认为转氨酶升高即表示病人有传染性,完全是一种误解。一般情况下,谷丙转氨酶降低没有临床意义。 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压力和生活习惯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改变,相关的检查项目参考范围的制定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才能更有效地判断谷丙转氨酶是否增高及其意义。因此,还有更多的检验项目需要进行统计以得出最适合本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参考文献: [1]陈彬,李克,林昆等.用多指标百分位数法确定医学参考值[J].西部医学;2013年02期. [2]刘瑾,王兰兰,蔡蓓等.1481例男性正常人血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以及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95%参考值范围的确定[J].华西医学,2006年03期. [3]颜进明,李明,王超等.对某院体检谷丙转氨酶异常状况的分析[J].求医问药,2011年10期

转氨酶升高治疗方案

转氨酶升高治疗方案 肝太乐片;每日三次、每次二片;维生素C片,每日三次、每次二片;以及护肝片(葵花牌的较好),等等。至于要服用的保护肝脏的药物,去医院看医生时,就会交代清楚的。 最后要请你放宽心,单纯的转氨酶升高对健康是没有大影响的。而且服用以上药物后定会很快痊愈的。 除了以上用药物治疗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单纯的谷丙转氨酶升高,是不能定性的,有关情况上述已讲到,故你也不必太在意,要放松心情. 第二:饮食方面,目前还没有必要太在意去吃些什么,或忌口而不吃些什么东西,应按你平时所吃的习惯进行就可以了,当然了,要适当少吃些肉类,因为食用过多的脂肪,会造成肝脏的一些负担,而对降低转氨酶是不利的. 第三:如果有喝酒的习惯的话,此时应该少喝或者不喝,这样才能对肝脏的功能恢复,大有益处. 第四:要适当的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这样可以增强自身的体质,对肝功能的恢复,也是有益处的. 总之,依据你上述所说的情况来看,不是什么大问题,不要给自己精神上的压力.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到医院做肝功能的DNA检测.祝你健康快乐!!!! 护肝的食疗 谷丙转氨酶过高的原因是肝细胞的功能受损,应该从恢复肝的功能入手。吃一些护肝的药物(具体请教经治医生),下面是一些护肝的食疗,希望对你有帮助。 1、饮食上多食用菌类食品,如木耳、香菇、蘑菇等,能提高免疫力,鱼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且易消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增加VC含量,不吸烟、不饮酒,减少肝脏负担; 2、少食用和不食用油炸、腌制、油腻太大和辛辣带有刺激性的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宜,不要有心理负担,用宽广的胸怀正视一切。 酱汁猪肚(我不想吃) 猪肚1只,以盐揉搓洗净,入沸水烫一下取出,以盐腌渍片刻;再投入清水锅内,加葱、姜以及文火焖熟,捞起切片装盘;用芝麻酱、麻油、酱油、白糖、味精调匀,浇在猪肚上即成。猪肚性温味甘,能健脾补虚,滋肝润燥。 山药米仁粥 山药30克切碎,米仁50克,加糯米50,加水适量煮粥吃,咸甜适宜可常吃,有健脾利湿益肝作用。 茄汁鱼片 青鱼250克,洗净切片;鸡蛋2只打散,以淀粉调糊,倒入鱼片拌匀,放油锅内稍煎;最好投入番茄酱50克,枸杞子20克,加调料以水煮片刻。青鱼健脾,养肝明目。

转氨酶恢复正常并稳定3个月以上者为有效,若

转氨酶恢复正常并稳定3个月以上者为有效,若3个月内不降或再次反复为无效。 治疗结果 经3个月治疗后有29例有效,7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0.5%。其中5例转为肝硬化。 讨 论 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异常的病例非常多,病程短,病情轻浅的无明显肝肾阴虚,肝热血瘀的经治疗后转氨酶都可恢复正常。转氨酶持续不降的病例基本上都是病程长,病情反复,缠绵难治。大多都在肝肾阴虚,肝热血瘀的基础上,有湿浊久羁,阻遏气机,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方中龟版、女贞子、旱莲草、紫草、赤芍滋补肝肾,凉血化瘀;升麻、藿香升清化浊,共为主药;白寇仁、厚朴、杏仁宣畅气机,开化湿浊为辅药;黄芩、滑石、生薏仁清热利湿共为佐使药。纵观其证,肝肾阴虚,肝热血瘀是素体固有的基本矛盾,是其本。气机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是现阶段主要矛盾,是其标。应标本同治,在滋补肝肾,凉血化瘀的基础上,调畅气机,升清化浊,使清浊得分,转氨酶得降,阻断其病变向瘀血阻络型发展。 从现代医学病理看,肝功能损害致转氨酶持续不降与TN F-Α、I L-6的血清水平有直接关系,正常情况下,血清TN F浓度很低。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内含有TN F-Α的单个核细胞数量增多。TN F-Α对肝细胞并无直接毒害作用,只有HB s A g剌激才可使肝细胞对TN F-Α毒性作用敏感性增强1,TN F-Α可激活磷脂酶A,诱导血小板活化因子(PA F),白三烯(L T s)、I L-1和I L-6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肝脏的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I 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急性反应性蛋白的合成,介导肝细胞损伤,促进炎症反应。细胞因子间的密切关系,使肝脏慢性炎症持续存在,并导致肝纤维化形成2、3。用中医滋补肝肾,升清化浊法治疗后,可使大多数转氨酶持续不降的病例恢复正常,说明中医滋补肝肾、升清化浊,具有降低血清TN F-Α、I L-6水平,促使肝功能AL T、A ST恢复的作用,进而阻断其病理改变向肝纤维化、肝硬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骆抗先编著.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1~162 2 陈宪锐,周玉霞,玄梅香,等.病毒性肝炎患者TN F-Α、I L-6和I L-8水平动态研究.中华传染病杂志,1999;17(2)∶115~117 3 何生松,李淑莉,熊莉娟,等.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与血清I L-6变化的关系.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0;10(2)∶5~6 (收稿2004206215;修回2004209214)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000例 宇文民智 陕西省长武县人民医院(713600) 摘 要:目的: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障碍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对随机入选的20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静心安胃胶囊(龙胆草、山 栀、柴胡、郁金、枣仁、远志等)多潘立酮、盖胃平,对照组用多潘立酮、盖胃平。结 果:治疗组有效率93.6%,对照组有效率6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提示: 静心安胃胶囊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解除疑虑和恐惧,调节消化机能。 主题词:消化不良 中西医结合疗法 抑郁障碍 中西医结合疗法 疏肝解郁剂 治疗应用 多潘立酮 治疗应用 @静心安胃胶囊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进行心电图,腹部B 超,X线及胃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采取1∶1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1000例,其中:男性274例,女性736例;年龄分组:21~30岁74例,31~40岁127例,41~50岁296例,51~60岁198例,61~70岁186例,70岁以上119例。 对照组1000例,其中男性280例,女性720例;年龄分组基本相同,无差异。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20年;多因生气、抑郁、思虑、惊吓而发病,每遇情绪波动而反复发作。其症状为口苦978例,

天冬氨酸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天冬氨酸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导语:我们身体遍布着很多的酶,这些酶对于我们身体的各种反应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体内的酶,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它们的具体名称吧。比如天冬氨 我们身体遍布着很多的酶,这些酶对于我们身体的各种反应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体内的酶,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它们的具体名称吧。比如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而天冬氨酸转氨酶很容易出现偏高的情况,那引起它的原因是什么呢,希望你们今天可以来了解的阅读这篇文章。 转氨酶高除了乙肝引起的,如甲肝,丙肝,戊肝,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用药,饮食,熬夜,胆道疾病等也是会引起转氨酶增高,肝功异常的,具体病因需做进一步检查确诊。 谷草转氨酶又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缩写 AST或GOT。 谷草转氨酶是转氨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谷草转氨酶(AST或者GOT)又名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它是医学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指标,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害。转氨酶催化的反应都是可逆的,有研究认为转氨酶高可用体恒健牌养肝片来降低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高说明存在肝细胞损伤,一般见于各种乙肝,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等肝胆疾病,应做进一步检查,如测乙肝两对半等,以确定谷草转氨酶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 谷草转氨酶高的情况也常会在体检中出现,很多人不解。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心肌、脑、肝、肾等动物组织以及绿豆芽中含量较高。种类很多,体内除赖氨酸、苏氨酸中外,其余α-氨基酸都可参加转氨基作用并各有其特异的转氨酶。其中以谷丙转氨酶(GPT)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转氨酶偏高的危害

转氨酶偏高的危害 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transaminase)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 转氨酶偏高危不危险? 一般来说,转氨酶偏高的原因很多,除了肝功能受损而造成的转氨酶偏高外,转氨酶还广泛存在于心、肾、骨骼肌、胰腺、肺、红细胞等组织细胞中,凡是与转氨酶存在部位有关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此外,休息不好、吃油腻食品、饮酒、劳累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 故而转氨酶偏高危不危险,首先要明确其诱发因素,找出病因,积极采取措施,不可胡乱猜疑,造成心理负担。 转氨酶偏高的危害有哪些? 1、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转氨酶偏高的危害:慢性乙肝转氨酶高常提示肝脏有炎症活动,并伴有肝损伤,需要及时进行相应治疗。 2、肝硬化和肝癌引起的转氨酶偏高的危害:若检查肝硬化、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转氨酶水平过高,常提示病情恶化或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极易引发肝腹水、肝昏迷等肝硬化和肝癌的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3、酒精肝引起转氨酶偏高的危害:大量饮酒的酒精肝患者,极易引起转氨酶的一过性升高,对本已受损的肝脏来说,其导致的损伤十分严重,就有可能因肝脏的不断受损最终导致肝硬化,若不注意戒酒也会演变成为肝硬化,继而也会出现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昏

迷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 病理性转氨酶偏高怎么办? 转氨酶偏高的现象多会逐渐明显起来,起初症状不易被察觉,故而多会被耽误,一旦察觉不适症状,就需要及时治疗,以免引起其他病症。 转氨酶偏高的治疗若不是过于严重,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要方式——【解肝抑酶方】,古苗验方,以天然药材为基础,结合陈氏祖传之秘方,深入研究配伍而成,可迅速直达病灶深层,形成高效、强劲药力作用,防止病毒继续繁衍,使肝脏分解、解毒能力提升,达前期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之目的。继而缓解各器官伤害,改善脂代谢功能,并逐步降低血管内血脂、甘油三酯等含量,使之恢复正常状态,在彻底平稳机体转氨酶的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达到彻底治愈转氨酶高的同时,杜绝顽疾再次复发的目的,是比较报保守安全的治疗方式。 转氨酶偏高需要注意什么? 1、忌辛辣:辛辣易引起消化道生湿化热,湿热夹杂,肝胆气机失调,功能减弱。 2、忌烟:烟中含多种有毒物质,损害肝功能,抑制肝细胞再生和修复,因尽早戒烟免烦恼。 3、忌酒:酒精90%都在肝脏内代谢,使肝细胞正常酶系统受干扰、破坏,损害肝细胞,肝细胞坏死,忌酒可缓解病情反复和发生变化。

转氨酶升高鉴别诊断

血清氨基转移酶简称转氨酶,是一组催化氨基酸与α-酮酸之间的氨基转移反应的酶类,用于肝功能检查的的主要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 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肌等组织中;AST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组织中。ALT 主要存在于非线粒体中,80% 的 AST 主要存在于线粒体内,两者均位于细胞内。正常情况下,二者血清中的含量很低,当肝细胞受损时,肝细胞膜通透性增高,胞质内的ALT 与 AST 释放入血,致使血中 ALT 和 AST 升高,然而 ALT 与 AST 升高又不仅仅局限于肝脏疾病。下面笔者针对转氨酶升高的鉴别诊断进行阐述。 一、病毒性肝炎 临床上碰到转氨酶升高的患者首先应想到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国内外学者发现并公开的病毒性肝炎的种类包括 8 种类型,分别是: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TTV 病毒以及 SEN 病毒。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乏力、黄疸、发热、肝大、肝功能损害等,有些病人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均可导致转氨酶升高,为明确转氨酶升高是否由病毒性肝炎引起,可予以不同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检查, 以明确是哪一类型病毒引起的肝炎。 二、肝外梗阻性疾病 转氨酶是由胆管排泄的,因此胆管梗阻可引起转氨酶升高,临床上引起胆管梗阻的常见的是胆管、胆囊、胰腺等疾病,比如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囊及胆管肿瘤、先天性胆管扩张、壶腹周围癌、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上述疾病一般可通过彩超、CT、MRI 等检查加以区分和鉴别。三、脂肪性肝病 脂肪性肝病是以肝细胞脂肪过度储积和脂肪变性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症,临床上根据是否长期过量饮酒分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临床上有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实验室检查可有转氨酶升高,通常以 ALT 升高为主。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长期饮酒导致的慢性肝病,初期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临床上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70%~80% 的患者转氨酶升高。超声检查是诊断脂肪性肝病的重要手段,确诊率高达 70%~80%;肝 / 脾 CT 平扫密度比值≤ 1 可明确脂肪性肝病的诊断,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脂肪性肝病的主要方法。 四、药物 临床上很多药物都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有报道在用药 12 小时后即可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常见的引起转氨酶升高的药物有: 1. 抗结核药:雷米封、呲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异烟肼等; 2. 解热止痛药物:羟基保泰松、氨基比林、消炎痛等; 3. 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氯霉素、两性霉素 B 等; 4. 精神类药:如鲁米那、氯丙嗪、丙咪嗪等; 5. 抗肿瘤药物:环磷酰胺、氨甲喋呤、硫唑嘌呤等; 6. 降糖药物:氯磺丙脲、甲磺丁脲、甲磺丁脲等; 7. 降脂药物:他汀类(辛伐他汀等),贝特类; 8.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甲基硫氧嘧啶等; 9. 激素类:已烯雌酚、睾丸酮、甲基睾丸酮等; 10. 其它:如麻醉药甲氧氟烷;利尿药氯

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测定预习报告 1.研究背景:转氨酶是体内重要的一类酶。转氨酶催化α–氨基酸的α–氨基与α–酮酸 的α–酮基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生成一种新的氨基酸与一种新的酮酸,这种作用称为转氨基作用。它在生物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分解等中间代谢过程中,在糖,脂及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及相互转变上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转氨酶是氮代谢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酶,本次实验测定谷丙转氨酶活性不但可以进一步完善了转氨酶活性研究领域,并且对其他种类转氨酶活性测定具有一定指导作用,测得数据还可以作为临床医学参数造福人类。 2.研究目标:由于催化活性是酶的一个独特属性。酶蛋白质质量再多,纯度再高,如果没有活性往往是毫无意义的。实验用赖氏法分别测定兔子肝脏和血清中GPT活性,藉以作为谷丙转氨酶研究的一个基础。 3.研究策略:根据本次酶活力单位和酶比活定义,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测定在该条件下由酶催化产生的丙酮酸的量,进而间接反应酶的比活。由于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所生成的丙酮酸二硝基苯腙,在碱性环境中于520nm下的特异光吸收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符合朗伯比尔定律,故可以用比色法测定丙酮酸的含量,便可以计算出肝脏和血清中谷丙转氨酶的比活。 4.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现在可以对反应环境可以做到相当准确的控制,pH 值可以通过缓冲溶液控制,反应的温度可以通过恒温水域箱控制,电子天平可以测定万分之一克以及精确的容量瓶这样可以保证标准管丙酮酸的浓度的准确性。虽然这些实验基础具备了但是由于α-酮戊二酸和2,4—二硝基苯对显色的干扰,以致丙酮酸产量与酶量的关系并不始终成线性关系,其理论误差可以控制相应物质浓度尽量减小。同时,在操作过程中酶在相应条件下反应的时间,以及将试管同时放入和取出水浴的时间不能够精确保证,造成进一步的误差。故本次实验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由于其中引入的误差过程比较多,应该注意保证每一步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卡门氏单位进行校正,进而减小实验误差对可操作性带来的影响。 5.具体实验设计: 5.1实验材料:家兔的肝脏和血清 5.2实验仪器: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锅、匀浆机、移液器、100ml 容量瓶若干、15ml具塞刻度试管若干 5.3具体操作步骤 1.肝匀浆液制备:新鲜肝脏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沥干,取1g以9ml预冷的pH7.4的0.1M磷酸缓冲液在冰浴上充分匀浆(10%肝匀浆),4000转低温冷冻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冰浴中备用,酶活测定时视情况一般还需稀释至少50倍使用。 2. 血清的制备:心脏采血,分装至预先用生理盐水浸润过的离心管中,3000转低温冷冻离心15分钟取血清冰浴中备用。 3.谷丙转氨酶活力的测定

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

转氨酶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在体检时常常要做这项检查。有些人认为转氨酶高了,就是得了肝炎。最近,某单位组织员工献血,有一个部门12名参加体检的员工中,竟有9人的转氨酶比正常值高。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转氨酶高?他们会不会得肝炎?近些年,我们好像常听到类似的事情,身边也常遇到转氨酶高的人。这到底是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的身体出没出问题?为此,记者前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采访了感染病科的主任医师王勤环教授。 转氨酶反映肝脏健康状况 王教授首先告诉记者,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 通常,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ALT)。1%的肝脏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ALT的浓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转氨酶水平在0—40之间是正常的。如果超出正常范围,医生会建议再查一次,排除由于实验室设备故障和操作错误等因素造成误差的可能。如果转氨酶水平还高,多半是由病毒性肝炎或其他肝病所致。但要确定是不是病毒性肝炎,还需要做其他检查,结合病史、症状、体征等全面分析。 即使确认是病毒性肝炎,也不能简单地以ALT升高的程度来判断病情,因为对于重型肝炎,可能由于存活的肝细胞比较少,释放到血液中的转氨酶很少,ALT反而随病情的恶化而降低。 转氨酶高不都是肝炎 ALT的升高只表示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除了肝炎,其他很多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增高。王教授指出,主要还有以下情况: 首先,人体内许多组织都含有转氨酶,比如心肌炎和心肌梗死都可能使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其次,如果有胆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可能因为淤胆而使血中转氨酶水平升高。 此外,对于一些看起来没什么大病的人来说,还有可能因为长期酗酒导致酒精肝,或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脂肪肝,造成转氨酶高。 劳累也可能让转氨酶升高

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谷丙转氨酶 英文名称: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GPT 其他名称: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 定义:ALT) "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谷丙转氨酶(又名谷氨酸转氨酶 ,简称GPT 、ALT )升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该脏器是不是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GPT 升高是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都可以引起GPT 升高,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所造成的。一些药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功能短时间损害。 中文名: 谷丙转氨酶 外文名: Cereal third transaminase 别称: 谷氨酸转氨酶 简称: GPT 、ALT 正常参考值: 为0~40U/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肝细胞坏死时ALT和AST就会升高。其升高的程度与肝细胞受损的程度相一致,因此是目前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AST主要分布在肝细胞浆和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因此,不同类型的肝炎患者的ALT和AST升高的程度及其AST/ALT的比值是不一样的。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和轻型,虽有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的线粒体仍保持完整,故释放入血的只有存在于肝细胞浆内的ALT,所以,肝功能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则AST/ALT的比值<1。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型和重型,肝细胞的线粒体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AST从线粒体和胞浆内释出,因而表现出AST/ALT≥1。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AST/ALT>1,甚至>2。酒精性肝病的患者,AST的活性也常常大于ALT。但是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正常肝细胞数量少,转氨酶的生成、释放少,而血清胆红素则显著升高,出现"胆-酶分离"的现象,提示凶险。 分子机理 谷丙转氨酶 在肝细胞中,GPT把丙氨酸的氨基转移给a-酮戊二酸,把酮戊二酸的羰基转移给丙氨酸,这样丙氨酸成为丙酮酸,a--酮戊二酸成为谷氨酸。 注意事项 谷丙转氨酶偏高是个很常见的现象,如果化验单中显示谷丙转氨酶偏高时,不要惊慌,也不可乱用降酶药物,以免造成检查结果与实际病情不相符,而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大多引起谷丙转氨酶偏高的疾病都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借助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在诊断出病因之前应避免会导致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因素,如:急性软组织损伤、剧烈运动、服用药物、喝酒等等,亦可出现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偏高,以免给病情的正确诊断造成影响。 相关知识 一般来说,转氨酶中的谷丙转氨酶是十分重要的标准,但是它却不具有器官专一性。用通俗的话就是,谷丙转氨酶的变化[2]不一定是因为肝脏问题造成的。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它的增高。明显升高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度升高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肝癌、肝脓肿、心梗、心肌炎、心衰等也可轻度升高。因此对GPT升高的评价应密切结合临床,部分GPT升高与脂肪肝,饮用酒精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