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提要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各级政府一直重视民族问题。创造性地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施多种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于促进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我国民族地区发展的现状及相对落后原因,并对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展开了探索性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几点建议。

关键词: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民族经济政策

少数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在我国指汉族以外的民族,如蒙古、回、藏、维吾尔、哈萨克、苗、彝、壮、布依、朝鲜、满等民族。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为1.13亿人,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9%左右,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目前,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①

一、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则由于各种因素发展缓慢,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相比差距更大。从西部这几个省份来看,少数民族较多,并且呈现出多样化,55个少数民族,几乎全部都有在北方及西部居住的。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不只对北方及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整个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也必然要产生相当程度的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全国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网上数据来看,2009年西部的人均收入与全国的人均收入相差近3000元,像贵州、青海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在全国各地人均收入水平中居后几位。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不能简单的解释为某一个方面原因造成的,而是自然环境、历史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等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

二、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

①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生态环境脆弱,教育落后,人才素质不高,投资力度不足等。这些都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西方一位经济学家曾形象地把人才、教育、科技比喻成三驾马车,共同拉动国家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然而,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人才严重匮乏,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劳动力素质不高。人才、科技、教育这三个问题都未曾完全解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能很好地协调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少数民族经济是以某一少数民族为主体,具有共同历史、共同特征、共同利益关系的群体的经济,虽然内部存在着差异,但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具有共性的特点,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问题。民族经济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并由其生存地理环境决定了经济类型和生计方式类型,因此民族经济不能脱离其空间形式而独立存在。但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地区经济是有区别的。这些地区经济在每个层面上都具有一些共性特征。而在具有共性特征的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又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广西、内蒙古、新疆、西藏和宁夏五个自治区,其经济发展的共性特征是自然地理条件差、灾害频发,经济发展落后于全国水平、资源型产业比重高,农牧业产值及就业人口比重高,贫困人口多等。同时地区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为这种种复杂性的关系,民族经济政策正在完善中。

(二)历史因素导致的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

从历史上看,西南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是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起点一般较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在建国后国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但是从总体上,该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都还远远低于国内其他地区。有数据统计,在区域创新能力方面,该区域的创新能力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5.64%,是东部沿海地区的45.5%。少数民族地区人均GDP、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储蓄、人均消费、人均收入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低层次的社会文化心理比较突出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贫困群体中,有相当一些人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仍处于一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中。不同的少数民族对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不同的民族可能会有不同的信仰,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相关项目却很难得到实施,这也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计划的实行。

(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条件制约着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具有人少地多、土质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生态环境恶劣等特点。近年来,虽然各方面对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加大了资金投入,但一些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山路崎岖且交通极为不便,要实现机械化农业耕作几乎不可能,特别是少数民族。有些地区仍是牛犁、人背、马驼的传统耕作模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放,加大了生产成本,投入与产出价值

比较低。农民种、养出来的物资运不出去买,交通不便,这些自然因素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五)事业发展滞后,劳动者综教育合素质偏低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总量较大,人口增长迅速,但是这些地区由于观念以及基础教育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严重受限,而且学校大多分散且规模不大,儿童的入学率也非常低,导致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素质相对较低,导致其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较低。

三、现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实现和谐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对加快民族经济发展,协调少数民族经济利益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在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和资源开发及大型工程建设中,应把保障当地各民族的利益纳入统一规划和建议中。如制定针对特定少数民族群体的二次分配政策和比例,资源开发中的共同受惠权和优先受惠权,大型建设项目通过培训等提高少数民族的就业比重等。

现阶段由于自然因素、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等等各种因素导致国家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东部沿海地区,而西部与北方地区获得的经济发展资金则较少,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资金的流入还受阻,而环境条件较差的少数民族地区得到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人力资本不足

等原因也导致了社会直接投资资金的减少,这样国家和社会直接投资的两大资源来源都出现了问题,必然造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再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分析,广西以农耕经济为主,其主体民族壮族主要从事农耕经济,以稻作农业和山地农业为代表;新疆的维吾尔族主要从事农牧业生产,其农耕经济以“绿洲农业”为代表;而内蒙古的蒙古族在以游牧业为基础的同时,大部分人口近百年来转向旱作农业,从事农耕经济;宁夏回族除从事商贸业外,主体从事农业生产;分布在藏南河谷地带的藏族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藏北高原的藏族主要从事游牧业。虽然五大自治区都有农业生产,但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区域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同为西部地区的五大自治区,经济发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从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角度看,各区都积极发挥政策和区位优势。如广西发挥临海和在东盟经济合作中的有利地位,正在从山地经济走向海洋经济;内蒙古依托畜牧业特色和能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品牌效应,经济增长率位居全国前列;新疆则发挥在能源、特色瓜果、棉纺等产业的优势,综合发展能力得到快速提高。同为民族地区的青海、贵州和云南,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与五省区共性的特点、矛盾和问题,但又存在着差别。所以分别针对不同的民族经济和民族地区经济采用不同的系统性的政策。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双重特征,同时地区经济发展与民族经济发展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存在着脱节和不一致的方面。因此,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居住

在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处理好地区发展与民族发展的关系。中国的行政体制和官员考核机制,都是以地区为基础的,是行政属地化管理。在这样的行政机制下,各级政府和官员都把地区经济发展摆在首位,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主要目标,体现在工作思路之中,就是把能够快速实现上述目标的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点。GDP 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其他目标的保障,但必须协调它们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关照到区域内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绝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在农牧区,对上述目标的贡献低,他们在现代部门就业率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边缘地位。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带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发展,或者说没有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他们也很难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主要是一些溢出和再分配的利益。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的一些大型工程和资源开发项目,由于没有直接参与其中,在很少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可能失去基本的发展条件,使其生产生活条件恶化。近50年来,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大量水利水电工程,形成了大批库区搬迁移民,其中很多地区的移民失去土地,或补偿不足,生产生活条件恶化,成为贫困人口,或贫困程度加深。②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有其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及问题。如果这些地区经济迟迟得不到发展进而将影响到民族的和谐发展。中国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居民

②金莉,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4-6.

收入和生活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状况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其中,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主体民族,少数民族间发展也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形势下,必须以改革开放和国家实施经济政策为契机,努力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我认为,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实现目标。

(一)协调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之间存在的不一致性和发展不同步性,要求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关照到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民族的发展,使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协调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少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保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民族经济发展利益;二是加快能力建设,提高少数民族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要素动员能力,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中。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自然环境

少数民族地区要注意加强自然生态建设,加强以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为主的生态环境治理和建设工作,加大对地质灾害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加大治理力度。在建设的顺序上,要首先安排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电改造、乡村公路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上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于西南及东北地区的交通设施和道路路网建设方面,

国家要进一步加大资金的投入,要重点建设一批对西南及东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能源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在规划建设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时要多向西南及东北民族地区倾斜,以项目建设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为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在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和特有资源时,国家可以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鼓励行业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通过减免税收、加强信贷等政府扶持政策,帮助西南及东北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快水电资源开发的力度,并利用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聚合优势,推行无污染、发展产品档次高和市场竞争力强的生态保护型低耗能工业。在财政政策上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加大一般性、专项和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在银行信贷方面,可以扩大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和管理权限。

(四)使产业结构多元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单一化的阶段中走出,坚持以市场为指导,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建议:

1.着力在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上做文章,着力打造大品牌并提高组织化程度。建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少数民族地区投资,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示范基地、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在

同等条件下优先享受财政、税收、土地等优惠扶持政策。在省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中每年专项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农业发展项目,财政扶贫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等支农资金,对特色农业中小企业实行政府担保贷款。③

2.发展农业板块经济,搞好特色基地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推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通过土地资源整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在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上下功夫,进一步搞好特色农业产业带、产业片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板块经济,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优先发展适宜本地自然条件的品种和产业,体现差异性,避免同质化,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将民族地区特色资源优势发挥好、保护好。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优质知名品牌。要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促进农业产业化多元发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渠道,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打造名牌产品,立足于现有加工能力的技术改造提升,着力提高企业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五)搞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为经济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状态。人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因此,要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得到自身的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千方百计地办好民族地区③湖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世纪行,2012.

的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近10年来,按照国家实施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依靠自身努力和国家的支持,在经济发展、对外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刻正是少数民族地区所经历过的最好的发展时期。独特而丰富的自然资源、勤劳朴实的人民、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这些有利因素都将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四、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出发点,也是缩小民族地区与发展地区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仅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加快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差距的必经之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及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国防的物质基础。④

④丁龙召、李晶主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151-152 页。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主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2]金莉,加快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

[3]湖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世纪行,2012.

[4]丁龙召、李晶主,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

[5]刘双齐,21世纪青海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考,学理论,2012 年 08期.

[6]付泳、李珂、孙玉伟,社会资本视域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研究,当代经济,2012 .

[7]张琳,《西部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及对策研究》,当代经济,2011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