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课理想随堂练习2人教新课标七级上

第6课理想随堂练习2人教新课标七级上

第6课理想随堂练习2人教新课标七级上
第6课理想随堂练习2人教新课标七级上

《理想》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倔强()()洗濯()玷污()

诅咒()碌碌终生()

2?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4分)

3.探究这首诗的脉络。(3分)

诗的2、3两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 ”来概括。

诗的4、5、6、7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概括。

诗的& 9、10、11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4?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4分)

5.理想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如今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4分)

6、为什么说理想是“石”,是“火”,是“灯”,是“路”,是“罗盘”,是“船舶” ?

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7、应当怎样理解“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

心”?(4分)

8、“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用一句古诗对该句进行诠释, 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E.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 “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10.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E.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一)

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弓I你走到黎明。

⑵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⑶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⑷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想却从来不抛弃任何人。

给罪人新生,理想是还魂的仙草;

唤浪子回头,理想是慈爱的母亲。

⑸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

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⑹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

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11、第一节中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 喻;请用引本体仿写两个比喻句。(4分)

12、第二节中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什么?(4分)

13、第三节中“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么说是否矛盾?如何理

解这句话?(4分)

14、第四节中为什么说“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慈爱的母亲”?(4分)

15、第五节中如何理解“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4分)

“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

16、第六节是全诗的结尾,如何分析理解其内涵?(4分)

(二)

草木篇(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

勿学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杨

好,一柄绿光闪闪的长剑,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蓝天。也许,一场暴风会把她连根拔去。但,纵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谁弯一弯!

他纠缠着丁香,往上爬,爬,爬……终于把花挂上树梢,丁香被缠死了,砍作柴烧了。他倒在地上,喘着气,窥视着另一株树……

仙人掌

也不想用鲜花向主人献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园,也不给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着,繁殖着儿女..............................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爱情来得最迟。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诱蝴蝶的时候,她却把自己悄悄地许给了冬天的白雪。轻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别的花不配被白雪抚爱一样。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丽。

毒菌

在阳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现了。白天,用美丽的彩衣,黑夜,用暗绿的火,诱惑人

类。然而,连三岁的孩子也不去采他。因为,妈妈说过,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17、这是一组咏物言志诗,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写法,诗人强烈的善恶观,对刚直人格的执意追求,都凸现得相当清晰,你认为诗人赞颂了什么?评击了什么?(语言表达要流畅,有文采)(4分)

18、你怎样理想组诗题记中引用白居易的诗所作的暗示?(4分)

19、你对本文运用的手法是否欣赏?请谈出理由。(4分)

20、你认为《草木篇》和《理想》有什么不同?(读出一点即可)(4分)

21、请根据《草木篇》和《理想》的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流沙河是怎样的人。 (一) 善良, (甲),

却总能把前途照亮, 热血点燃。 真诚, (乙),

却总能指示希望,

把憧憬编织成花篮。--《 》 (二) (丙),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丁),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三) (戊),

我们中间有一条, 无名的小河, 默默地流着, (己),

任凭思念的白云, 从河面上,

悄然飘过。--《 》

22、上面是汪国真的一组诗抄,诗中甲乙丙丁戊己处是诗句的位置,下面 诗中的诗

句,请你仔细阅读体会将诗句的序号分别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你不说,我也不说

B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C 不是春光里的花朵

D 、

4分)

ABCDE 是原

6分)

你也沉默,我也沉默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F、不是黑夜里的光明

E、

甲()乙()丙()

丁()戊()己()

23、这一组诗中“花篮”“玫瑰”“小河”“白云”的形象有其比喻或象征意义。请

将它们与其隐含的意义连线。(4分)

花篮感情不通,互不理解

玫瑰柔婉情思,初恋心志

小河高尚友谊,甜蜜爱情

白云理想实现,事业成功

24、下面是这一组诗的题目,请根据诗的内容,将序号分别填入诗旁的书名号中。(3分)

A、热爱生命B前边,有一座小桥C美好的感受

25、从这一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有哪些审美个性和艺术风格?请将不准确的一

项选择出来()(3分)

A、笔致圆熟灵秀,色彩清丽淡雅。

B感情纤细温婉,其调简洁明快。

C哲理丰富,意象深远,能给人以多层次的启迪。

D是纯净的感情浇灌出来的艺术之花,似清风一缕,流云一片,瑰水一潭,醉月一弯,

与少男少女产生共鸣。

26、这几首诗你最喜欢哪首,为什么?(4分)

《理想》答案:

1.略2.诗人所说的“理想”,是为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意思相近即可3.理想的历史

意义、理想的人格意义、理想的人生意义4.希望人们树立远大理想,为理想而努力奋斗。5.略6.诗歌开篇就几个比喻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读来节奏感强,有气势。这几句诗告诉我们理想是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7.理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付出长期的

努力,你得为实现理想有所长期而艰苦的思想准备。8.A 9.B 10.A 11.暗;略12.文

明、安定、繁荣13.不矛盾。获得是指精神上的收获或对别人、对社会的贡献等,牺牲是指物质上的损失、精力上的付出等。14.罪人有了理想可以悔过自新努力奋斗获得新生;

浪子有了理想便可体味到人间的温暖,唤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意近即可15.拥有理想的人永远是努力向前、永不停歇、无暇顾及以前的成绩或抱怨眼前的困境。英雄和庸人失去理

想就会失去了奋斗的目标。意近即可16.诗人想告诉我们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理想生

根发芽开花结果,会让自己和所有人感受到美好,所以我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奋斗。意近即可17 .赞颂了白杨

的孤傲,仙人掌的顽强和梅花的脱俗。挟击了那种寄生性、居心叵测的攀爬现象,以及那种用漂亮外衣包裹自己以毒害人类的行为。18.引用白居易的诗是诗人

如何面对这世事的真诚的告白。19 .略20.选文侧重批判,更冷峻,课文侧重歌颂,即

便是理性的思考也透着热烈与向上的激情。21.略22.依次是:FCBEAD 23.花篮宀理

想实现,事业成功;玫瑰T高尚友谊,甜蜜爱情;小河T柔婉情思,初恋心志;白云T感情不通,互不理解24.CAB 25.C 26.略

理想的居住环境精修订

理想的居住环境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4、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关注自己周围的居住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虑、提出建议、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 2、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的工具材料、喜欢的表现手法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 教学难点: 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能表现出自己环境保护的的思考和心中的理想家园。 第一课时 一、影视导入,直观感知 抢答题:地球有多大岁数了世界地球日是是哪一天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欣赏电影《后天》《2012》《动物世界》中的片段。 同学们,看了这几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师:的确,现代社会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你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乱砍滥伐等。 刚才我们从大的方面讲了地球环境的现状,现在我要从小的方面入手。老师来采访一下:你家周围的居住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请你简单介绍一下。

二、欣赏对比,审美体验 1、欣赏生活中糟糕的居住环境图片。 师:老师也有相同的感受,瞧瞧这地区周围的一些环境,如果你住在这里心情会怎样为什么分析一下这里居住环境如此糟糕的原因。 2、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 师:看了这些太压抑了,看来同学们都不喜欢住在刚才的环境里,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这么糟糕的环境换过来啊!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照片,我们跟刚才的对比一下,这些居住环境怎么样如果你住在这里心情又会怎样 3、欣赏理想的居住环境图片。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你们呢小组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师:看来每个人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不一样,有的向往风景美丽,有小动物陪伴的家园,有的希望住在游乐场旁边,有的喜欢家的附近有很多书店……老师总结一下你们喜欢的居住环境——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 4、欣赏优秀作品。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样画出自己喜欢的居住环境的呢?欣赏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些作品中有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也有手工,你最喜欢哪一幅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 5、师生合作演示《树上的房屋》。

小学美术苏教版理想的居住环境唐彦静

小学美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课 理想的居住环境 通师三附唐彦静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让学生想象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 象能力 3.初步掌握风景画构图方法,画出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 境。 教学重点:认知周围的居住环境,用绘画的手法表现理想的居住场所。教学难点:在画面中通过精心构图、色彩搭配表现居住环境的美感。教学准备:PPT课件、绘画工具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搬过家吗? 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搬家吗? 爸爸妈妈为了改善我们的居住条件,每一天都在辛勤工作着。其实居住环境不仅仅指我们家里的室内居住环境,还包括着室外的大环境。(板书:居住环境) 那我们的城市家园的环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PPT出示图片) 车水马龙的喧嚣,尘土飞扬的空气,你们喜欢吗?那你心目中的美好家园是什么样的呢? (我想住在公园里,这样就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了、我想住在山脚下,周末的时候可以和家人一起去爬山、我想住在大海边,随时可以看到湛蓝的大海……) 同学们心目中的家园真美啊!我都忍不住想住过去了,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我理想的居住环境”。 (板书完整课题)

二、讲授新课 这些美好的居住环境不仅在我们心里,在现实中也有很多,想看看吗?(PPT出示精美图片) 大自然真奇妙啊!我们可要好好的保护它,让这些美好的环境陪伴我们健康成长。同学们知道吗?我们南通城有着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还被评为了中国四大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呢! 三、技法示范 有那么多我们向往的地方,让我们来试试把它画出来吧! 以“濠河边”与“五山脚下”为例进行师生互动示范。在示范中,渗透构图方法,色彩搭配,风景技法等美术基础知识。(板书步骤) 四、学生练习 用自己掌握的构图方法画出你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PPT技法提示)练习过程中,注意巡回指导学生构图的方法和细节的表现。 学生完成作品时,用相机把学生作品拍摄迅速传到多媒体上。 五、作品互评 PPT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们来互评,评价得到认同后还可以来为作品进行加工完善,教师补充评价。 六、小结 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这才是我理想的家园。今天我们画出了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我们才刚刚完成了设计的任务,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做一做我理想的居住环境,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废旧材料。今天的美术课就上到这里,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到热爱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板书设计 我理想的居住环境 构图 范作1 范作2 上色 细节

第6课理想导学例析训练立体教学案

第 6 课《理想》导学、例析、训 练立体教学案 建议安排2 课时) [ 学法导引] 理想》是一首哲理诗,通过一连串形象生动的比喻, 告诉我们理想是成功的保证,理想是前进的方向,不懈地追求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学习这首诗首先要调动自己的人生体验,联系现实生活 中的典型事例,去领悟诗中精练含蓄的语言和富有哲理的语句,其次要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最后要找出诗中关于理想的个比喻,并分析其作用,进 而了解全诗的主旨。此外,还要学会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 典题例析] 例题:品读下面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下列 诗句的深刻含义。 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而更多 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的欢笑,笑里的酸辛。

解析:读着这几句诗,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杂交水道之父 袁隆平的故事。如今,被誉为“当代神农氏”的科学家,身 价以亿计算的袁隆平在鲜花、掌声和欢笑之中快乐地享受人 生。可是,有多少人知道在他在实现理想之前,熬过怎样 段漫长与黑暗,艰难与曲折的日子:他在偏远的农村饿着肚 子翻山越岭来回 40 多公里换回稻种;他搞杂交水稻被讥讽 为“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他搞实验的坛坛钵钵被造反派砸 烂;他为找回被扫荡一空的秧苗发疯似地跳下深井……从 年到 74 年,整整 21 年时间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试验, 忍受着误解与讥笑,饱尝了孤独与寂寞。袁隆平的经历是这 几节诗最好的注脚。 得多。 [ 课时训练 ] 训练 、选择题。 、指出下列加点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A 蜕变(tu 1) 饥寒(j 1) 53 参考答案: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 ,付出的要比得到的多

理想的居住环境具备哪些要素

理想的居住环境具备哪些要素? 理想的居住环境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⑴依山傍水 前有小河,后有山坡,为最理想的住家环境。后有山坡当靠山,可以藏风聚气,地形是“前低后高”,稳如泰山;前面明堂开阔,视野佳,小河弯弯,恰似“有情水”,“曲则有情”,不疾不徐,九曲玉带环抱带来财富,诚为宜室置家的风水格局。 依山的形式有两类,一类是“土包围”,即三面群山环绕,奥中有旷,南面敞开,房屋隐于万树丛中。依山的另一种形式是“屋包山”,即成片的房屋覆盖着山坡,从山脚一直到山腰。 ⑵风宜柔和 最理想的居住环境应有柔和的轻风徐徐吹来。倘若发觉房屋附近风大,十分急进,便不宜选购。因为即使这里的楼房真的有旺气凝聚,也会被疾风吹散。风水上最重视“藏风聚气”,但风势强劲的地方肯定不会是旺地。需要注意的是,风过大固然不妙,但倘若风势过缓,空气不大流通,亦绝非善地。 ⑶阳光充足

住宅风水最讲究阳光空气,所以选择房屋,不但要空气清爽,而且还要阳光充足。若是房屋阳光不足,光线昏暗,便不宜居住。 ⑷地势宜平 倘若房屋仅次于斜坡之上,那么在选购时便要特别小心,因为从风水角度来看,地势平坦的房屋较为平稳,而斜坡则颇为不利。 3.如何选择理想的居住环境 这里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判断楼盘住宅环境优劣指数的知识和技巧。这是购房者考察楼盘环境时不得不慎重考虑的方面。 ⑴看位置 初次购房,首先要看位置。房产作为不可动的资产,所处位置对其使用和保值、增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房产是一种最实用的财产形式,即使买房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居住,购买房产仍然还是一种较经济的、具有较高预期潜力的投资。房产能否升值,所在的区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现在的城市居民购房,关注最多的还是价位、房型、交通等,对环境状况的考虑往往重视程度不够,有时为了满足其他要求,总是以牺牲环境来做补偿。居民购房主要用于自住,而且一次购房以后,应该要居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4课 理想的居住环境丨苏少版

理想的居住环境 一、教材分析 对美得追求,是人类的天性。艺术作品的美给人带来愉悦,生活环境的美给人带来舒适。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自己周边环境的美,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体验、探究中悟出,怎样的环境是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这理想是一种梦想,也是可期望的现实,让学生更多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以及对它的保护及整治,这就是学习本课的目的。本课是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环境”一词大至宇宙、地球,小至家庭内房间一角的装饰。教学中我们以对居所的周边环境环境的描绘,以多种绘画形式进行创作,拓展成立体制作的形式。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并对居住环境(室内外)的设计有所了解。 2.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引起学生对自己周围环境的关注,对美好的理想环境向往、追求,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责任感。 老师准备:与主题有关的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考虑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并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与作业相关的美术工具。 教学重点: 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得工具材料、喜欢得表现手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难点: 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能表现自己的构思目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收集现在同学居住环境。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到我们学校有些小朋友住的地方走一走,瞧一瞧。 (图片) 师:现在我们小朋友住的地方真不错,可是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

对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们想住在一个大房子里。清晨打开窗户,可以看到优美的风景和一些小动物┅┅ 你们有理想的居住环境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理想的居住环境。 3、欣赏感知,谈谈理想: 师:同学们,你们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 生:(略) 师:每个人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不完全一样,老师理想的居住环境了是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那里有一条如蓝色绸缎般的小河绕村而过,河面上横跨着一座座古朴的拱桥,房屋倚河而建,打开窗户,美景尽收眼底,交相辉映的是丰收的田野,辛勤劳作人们,欢快的小动物。有位画家她家乡的风景真巧类似与老师的理想。 4、作品欣赏 A、家乡的景色杨艳 平面化的构画和图案化的造型,使人感觉这里分外整洁、富足、安乐。 如果是你,你先画什么地方呢?然后? 这幅画大面积的使用了哪两种颜色? 颜色不一定就画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力,把觉得适合的颜色合理搭配。 B、学生作品2 从这幅画当中你看出小作者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 如果是你,你先画什么地方呢?然后? C、学生作品(3、4、5、6、) 你最喜欢哪一幅?它用什么材料画的?从这幅画当中你看出小作者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 D、学生作品(7、8) 我们来看看,好像这两幅和前面的作品有些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 5、探究 你想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你理想的居住环境呢?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2课《诗两首》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中国教育资源网https://www.doczj.com/doc/1013887303.html, 积累与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倩.影(qiàn)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从.容不迫(cónɡ) C.彳亍 ..(chì chù) 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 解析A项“栉”应读“zhì”;B项“溯”应读“sù”;C项“圮”应读“pǐ”。 答案 D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陷井哀怨轻手蹑脚水波荡漾 B.破锭凄婉柔声细语波光艳影 C.回溯太息力挽狂澜招摇过市 D.沉淀迷茫悄无生息沉默寡言 解析A项“井”应为“阱”,B项“锭”应为“绽”,D项“生”应为“声”。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 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 ....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 执笔,信手拈来 ....,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 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 ....,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 ....,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解析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应指思路畅通;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

第六课 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文章[写法·借鉴] 过渡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安排恰当的过渡,使文章连贯自然。文章一开始就叙述了马克思一家到达布鲁塞尔后“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下一段用“这时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给予了帮助”过渡到恩格斯等友人帮助马克思渡过难关,显得很自然。当恩格斯催促马克思写较大的著作而马克思又觉得自己没有充分熟悉英国情况时,作者用“因此”一词紧承上文引出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考察的介绍,显得水到渠成。作者评述时也很注意过渡。如介绍完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用“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著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一部论战性著作”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对这一论著的评述。这样写,使上下文内容紧密衔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过渡”是为了加强文章层次或段落间的连贯,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 “过渡”犹如桥梁,把两个不同的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了过渡,行文才畅达,全文才浑然一体,才能让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这一层次转到下一层次,而不致感到突兀、费解。 写法指点:写文章时,如果层次或段落之间意思转折较多或较大,那么通常都会采用“过渡”。“过渡”的形式主要有过渡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一般地,如果意思转折不复杂就不必着力交代,只需用一些关联词语,如“既然”“然而”“不过”“但是”“将来”等来过渡即可。如果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都较复杂,层次之间转折又较大,一般就需要用过渡段来衔接。

阅读下面这段话,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主要从过渡方面来考虑)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__________________。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用自己的幽默,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去感染别人,让我的观众因我而快乐。 【参考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佳作·领悟] 最后的岁月 罗范懿 1881年12月2日,这是燕妮弥留的最后一天。天气寒冷,夜里急风暴雨。她直到最后一分钟,神志始终清醒。当她的言语已经十分困难时,为了让亲人们振作起来,最后尽力地握住每一位亲人的手,用英语向心爱的人说出最后一句话: “卡尔,我支持不住了。” 凝视着丈夫的眼睛,突然惊异地睁大了,又同很早很早的青年时代一样,晶光闪亮,炯炯有神,最后一次辉映出这位非凡的女性那伟大与深邃的心灵。眼睛中闪烁着唯一能减轻死亡痛苦的无穷尽的爱…… 燕妮去世了。马克思仿佛是停止了感觉和思维。 爱情的终曲发出了强烈的颤弦音……

4、理想的居住环境

4、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关注自己周围的居住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虑、提出建议、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 2、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 3、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的工具材料、喜欢的表现手法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教学难点: 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能表现出自己环境保护的的思考和心中的理想家园。 第一课时 一、影视导入,直观感知 抢答题:地球有多大岁数了?世界地球日是是哪一天?世界环境日是哪一天? 欣赏电影《后天》《2012》《动物世界》中的片段。 同学们,看了这几个片段,你有什么感受? 师:的确,现代社会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面积缩小,全球气候变暖,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你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乱砍滥伐等。 刚才我们从大的方面讲了地球环境的现状,现在我要从小的方面入手。老师来采访一下:你家周围的居住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请你简单介绍一下。 二、欣赏对比,审美体验 1、欣赏生活中糟糕的居住环境图片。 师:老师也有相同的感受,瞧瞧这地区周围的一些环境,如果你住在这里心情会怎样?为什么?分析一下这里居住环境如此糟糕的原因。 2、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居住环境图片。 师:看了这些太压抑了,看来同学们都不喜欢住在刚才的环境里,如果可以的话,真想把这么糟糕的环境换过来啊! 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照片,我们跟刚才的对比一下,这些居住环境怎么样?如果你住在这里心情又会怎样? 3、欣赏理想的居住环境图片。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呢?你们呢?小组讨论一下,派代表回答。 师:看来每个人心目中理想的居住环境并不一样,有的向往风景美丽,有小动物陪伴的家园,有的希望住在游乐场旁边,有的喜欢家的附近有很多书店……老师总结一下你们喜欢的居住环境——空气新鲜,清泉甘甜,鸟语花香,绿水青山…… 4、欣赏优秀作品。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别人是怎样画出自己喜欢的居住环境的呢?欣赏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这些作品中有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也有手工,你最喜欢哪一幅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 5、师生合作演示《树上的房屋》。 教师画出树形,学生帮忙添房屋。师生边演示边小结: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

五年级美术下册《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室外或室内环境)思考与分析环境污染的因素以及整治措施。 2、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3、情感目标: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的理想环境的身往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4、教学难点: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的理想环境的身往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可以是老师的作品,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 学生准备:课前考虑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并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与作业相关的美术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师:联系上节课《世界地球日》出示优美的人居环境图(室外或室内效果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媒体配上音乐出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讨论作品,提出问题:1、你喜欢这样的居住环境吗?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现的? 3、你的家居环境美吗?为什么?如果改善它? 三、深入阶段 欣赏课范画,引领学生讨论交流:1、这些作品中的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的,也有手工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你今天准备怎样设计你心中的理想环境? 4、你还有什么要解决的地方? 四、作业阶段。 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阶梯式的作业:有条件的可以用电脑软件制作成效果图。 2、用图片或照片拼贴组合画面。 3、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工具描绘。 4、用手工材料以及废旧材料,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五、评赏阶段。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数码相机把作品拍成的数码照片,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展示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等。

高中语文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诗两首《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学情分析 通过意象赏析诗歌的方法。 重点难点 1、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对康桥的情感。 2、体会诗歌中的意象美。 教学过程 【导入】再别康桥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诗坛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他才华横溢,文笔洒脱;他感情丰富,风度翩翩;他轻轻的来,又悄悄的走,不曾带走人世间的一片云彩,却永远投影在读者的波心。他就是---徐志摩,今天,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 【讲授】再别康桥 1、作者介绍(请学生介绍)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浙江海宁人。1916年秋赴京读大学,曾拜梁启超为师。19 18年8月赴美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学位。1920年追随罗素而赴英国,后进康桥大学(剑桥大学)学习。是“新月”诗派最有代表性的诗人。他一生追求:爱、自由和美。1931年11月1 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2、了解背景 康桥,即剑桥,英国剑桥大学的所在地。徐志摩留学英国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1925年和1928年,他出国途径英格兰,两次重返母校。本诗是他1928年故地重游以后,在归国的轮船上写的。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3、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那里,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以“爱、自由、美”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康桥:诗人自由之梦飞翔的地方,康桥:诗人美之梦蕴积的地方,康桥:诗人爱之梦破灭的地方。 【活动】再别康桥 初读诗歌,感知诗情

语文:备课资料【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6课《理想》

理想 课文类型: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2.把握诗歌意象,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三)德育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 学法指导: 讨论点拨法。用于对重要意象、思想感情的分析。 教具准备: 录音机、课文朗读带、多媒体投影。 ○课前准备: 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 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范读。 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 2.正音、正字、释词。 3.默读。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 2.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 3.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 4.集体朗读,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5.课堂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 四、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 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 ②课堂讨论 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 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018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试题:第2课 随堂练习

第一单元第二课 一、选择题 1.(2018·重庆名校高一联考)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以□□□□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此处省略的是(C) A.察访推荐B.血缘关系 C.皇权独尊D.相权独大 [解析]据题干材料“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秦汉大一统的实现”可知当时的政治制度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此其核心为皇权独尊,C项正确。 2.(2018·银川育才中学高一期末)在秦朝,被称为“百官之首”的是(B) A.三公B.丞相 C.太尉D.御史大夫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的丞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所以在秦朝,丞相也就被称为“百官之首”。 0 0 3.(2018·太原高一联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B)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 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 [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反映了君主专制集权、独断专行的特点,故选B 项。 4.(2018·梅州高一期末)傅乐成在《中国通史》中说: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B) A.分封制B.郡县制 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 [解析]材料中“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指秦朝时期。秦朝推行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5.(2018·安徽师大附中高一期末)秦朝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虽然仅仅15个年头,但它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朝代。这是因为秦朝(A)

第6课理想随堂练习2人教新课标七级上

《理想》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倔强()()洗濯()玷污() 诅咒()碌碌终生() 2?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这两句诗的含义?(4分) 3.探究这首诗的脉络。(3分) 诗的2、3两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 ”来概括。 诗的4、5、6、7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概括。 诗的& 9、10、11节意思相近,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概括。 可见,全诗主要赞扬理想的意义,从历史意义,到人格意义和人生意义。 4?最后一节说“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4分) 5.理想有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想,如今你的理想是什么呢?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4分) 6、为什么说理想是“石”,是“火”,是“灯”,是“路”,是“罗盘”,是“船舶” ? 这几句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7、应当怎样理解“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 心”?(4分) 8、“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用一句古诗对该句进行诠释, 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B、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9?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E.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 “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10.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E.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一) 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 理想是路,弓I你走到黎明。 ⑵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⑶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理想既是一种获得, 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⑷世界上总有人抛弃了理想,

理 想 的 居 住 环 境

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材分析: 本课是美术教材第10册第6课的内容,也是学校课程整合中其中的一部分,是“综合探索”的一节课,地球的环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理想的居住环境》这课是在学习了《世界地球日》后的一课,让学生在了解了地球环境的现状后,通过相关有针对性的图片,让学生用绘画或手工的方式去创作表现,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关注自己生存的大环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响应“保护地球,珍爱家园”的号召。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身边的居住环境,思考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办法。 操作目标: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表现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理想环境的追求与向往,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安妮的仙境》,让学生在鸟语花香的旋律中说说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https://www.doczj.com/doc/1013887303.html,/box?v=0.6678871968761086&__m ethodName=mboxCtrl.playSong&__argsValue=10284016#lo aded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心中的想法都不一样,但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充满希望,他们有的喜欢住在大海边,有的喜欢

住在游乐场附近,有的喜欢住在大草原上……通过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充分感受环境美。) 提示课题:理想的居住环境 二、欣赏感知 1、播放PPT图片提问:“1、你喜欢哪种生活环境?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3、你自己的居住环境是怎样?你准备怎么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 2、教师出示书中作品,这些作品中有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也有手工,你最喜欢哪一幅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 学生针对老师的提问小组讨论并记录手中的表格1、2、3、部分:

第六课马克思:献身于实现人类理想的社会

文章[写法借鉴] 过渡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安排恰当的过渡,使文章连贯自然。文章一开始就叙述了马克思一家到达布鲁塞尔后“穷困的暗影始终紧紧追逼”,下一段用“这时友人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给予了帮助”过渡到恩格斯等友人帮助马克思渡过难关,显得很自然。当恩格斯催促马克思写较大的著作而马克思又觉得自己没有充分熟悉英国情况时,作者用“因此”一词紧承上文引出对马克思与恩格斯动身前往英国考察的介绍,显得水到渠成。作者评述时也很注意过渡。如介绍完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人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后,用“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著一样,《德意志意识形态》也是一部论战性著作”一句承上启下,引出对这一论著的评述。这样写,使上下文内容紧密衔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过渡”是为了加强文章层次或段落间的连贯,使上下文能自然地衔接转换的结构方法。 “过渡”犹如桥梁,把两个不同的意思巧妙地连接起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有了过渡,行文才畅达,全文才浑然一体,才能让读者的思路顺利地从这一层次转到下一层次,而不致感到突兀、费解。 写法指点:写文章时,如果层次或段落之间意思转折较多或较大,那么通常都会采用“过渡”。“过渡”的形式主要有过渡词、过渡句和过渡段。 一般地,如果意思转折不复杂就不必着力交代,只需用一些关联词语,如“既 然”“然而”“不过”“但是”“将来”等来过渡即可。如果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都较复杂,层次之间转折又较大,一般就需要用过渡段来衔接。

阅读下面这段话,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主要从 过渡方面来考虑) 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用自己的幽默,特有的气质和魅力去感染别人,让我的 观众因我而快乐。 【参考示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佳作领悟] 最后的岁月 罗范懿 1881年12 月2日,这是燕妮弥留的最后一天。天气寒冷,夜里急风暴雨。 她直到最后一分钟,神志始终清醒。当她的言语已经十分困难时,为了让亲人们振作起来,最后尽力地握住每一位亲人的手,用英语向心爱的人说出最后一句话: “卡尔,我支持不住了。” 凝视着丈夫的眼睛,突然惊异地睁大了,又同很早很早的青年时代一样,晶光闪亮, 炯炯有神,最后一次辉映出这位非凡的女性那伟大与深邃的心灵。眼睛中闪烁着唯一能减轻 死亡痛苦的无穷尽的爱…… 燕妮去世了。马克思仿佛是停止了感觉和思维。 爱情的终曲发出了强烈的颤弦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二课教案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全课概述 本课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课分为2个框题: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 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

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教学过渡: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变动,但是,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的,请看教材13页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论? 2、价值决定价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商品的价格?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所提问题。

第6课理想教案(新课标)

第6课理想教案(新课标) 理想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③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教学重点:①朗读训练。②理解诗歌的主旨。③赏析诗歌的语言。课前准备:①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②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③教师准备录音磁带,有条件的可制作课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①反复朗读这首诗歌。②把握诗歌的结构。 ③理解诗歌的主旨。教学设计课文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整体感知①范读最好由教师范读或放录音磁带,学生听读、欣赏。教师不必提任何要求,让学生自行调动情绪,纠正音准,品味语气、语调,把握韵律、节奏。②正音、

正字、释词③默读感知课文内容:a,这首诗歌的主旨是什么?b.诗歌是从哪些方面表现主旨的?c.试着分析诗歌的结构④集体朗读,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上述问题,教师巡回指导。⑤课堂发言小组代表发言,解决上述问题,逐渐明确诗歌主旨及结构。板书: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 {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研讨与赏析(上) ①精读逐段(1—7节)理解研讨,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诗歌深刻的含义和精妙的比喻。②课堂讨论研讨诗歌的思想内容及形象化语言:第l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有关提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

理想的居住环境

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关注自己周围的居住环境,用美术语言表达忧虑、提出建议、创造自己的理想家园。 2.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心中的理想家园。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与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的工具材料、喜欢的表现手法表现心中的理想家园。 教学难点: 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能表现出自己环境保护的的思考和心中的理想家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图片导入,直观感知 师: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大家在看的时候要认真思考呀。在很久很久以前呀,地球上一片荒芜,突然呢有一天,人类到了这块土地上,她们为了在这里生存,不停的劳作(ppt1、2) 过了若干年后,这块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呀把这里建设成了自己理想中的家园。(ppt3、4) 又过了若干年,到了今天,我们的地球生态环境又发生了变化,深林面积变小了,全球气候变暖了,空气发生污染了。。。。这是为什么? 生:(环境污染) 师:对!是人们破坏自然环境,乱砍乱伐,严重污染自己理想中的家园。大家看图片(ppt5) 师:老师想问大家一下:你家周围的居住环境怎么样,你满意吗?请你说一说。 二、欣赏对比,审美体验 1.欣赏环污染境图片。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家中环境,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环境,你看怎么样?(ppt6) 生:(环境污染了) 师:老师也有相同的感受,瞧瞧这地区周围的一些空气、水环境,如果你住

在这里,你感觉如何?是怎么想的?大家说一说,可以讨论一下。 2.欣赏美丽环境图片。 师:(ppt)大家请看这一幅图,上面蓝天白云,下面是大气污染,你喜欢什么? 生:蓝天白云。 师: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理想的家园,请看(ppt) 3.欣赏理想环境作品。 a.大师作品 师:刚才呀,大家欣赏了美丽环境图片,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艺术家的作品,他是怎么表现美丽环境的,用什么表现手法画出来? 生:(油画) b.学生作品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朋友们是怎样表现环境的,大家在欣赏时,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作品是用什么方法画的,他们怎样去表现的,大家讨论交流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幅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赏析作品,美术学科特点分析) 生: c.欣赏示范 三、实践阶段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进大师作品,欣赏小朋友的作品,现在我们自己来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画一画,做一做。画出我们心中的理想家园,开始动手吧! 1.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2.用剪贴画的方式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3.用招贴画的方式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发出“拯救地球”的呼喊 四、师生互动,“展示”评价 大家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区“理想的居住环境”,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你最喜欢那几幅或哪一幅,哪里吸引你,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一下。教师点评。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画出了一幅幅人间美景,理想的居住环境。大家在课后,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多画一些理想环境,可以利用节日,在全班举行一次画展。让我们一起共同描绘谱写人类理想篇章,下课!

第十册第六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精)

第十册第六课《理想的居住环境》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自己身边的居住环境(室外或室内环境)思考与分析环境污染的因素以及整治措施。 操作目标: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表现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 情感目标:通过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美好的理想环境的身往追求,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学生状态解读: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幸福家园。现在我们的科技日趋发达,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化。当务之急,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文本解读(含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在学习了《世界地球日》了解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如何对它进行整治保护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的一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怎样的环境才是人类理想的居住环境呢?这只是一种期望,是人类为之不断努力的方向。所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治理、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正是本课编写的意图。 教学重点:学生能关注周围环境,能用喜欢的工具材料、喜欢的表现手法表现理想的居住环境。 教学难点: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能表现自己的构思目的。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可以是老师的作品,也可以是学生的作品。 学生准备:课前考虑自己理想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的?并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与作业相关的美术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师:联系上节课《世界地球日》出示优美的人居环境图(室外或室内效果图)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媒体配上音乐出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发展阶段。

带领学生欣赏讨论作品,提出问题:1、你喜欢这样的居住环境吗?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方法去表现的?3、你的家居环境美吗?为什么?如果改善它? 三、深入阶段。欣赏课范画,引领学生讨论交流:1、这些作品中的同龄人的,也有大师的,有绘画的,也有手工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或哪几幅?为什么?着重让学生说说作品美在哪里? 2、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3、你今天准备怎样设计你心中的理想环境? 4、你还有什么要解决的地方? 四、作业阶段。 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阶梯式的作业:有条件的可以用电脑软件制作成效果图。 2、用图片或照片拼贴组合画面。 3、用自己喜欢的色彩工具描绘。 4、用手工材料以及废旧材料,同学之间合作完成。 五、评赏阶段。 有条件的学校可用数码相机把作品拍成的数码照片,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展示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等。 作业设计: 1、欣赏宣传画或漫画。学生谈谈它们与普通绘画的不同。 2、学生自愿选择绘画工具表现自己的理想。 板书设计: 理想的居住环境 谈一谈理想的环境是什么样子 想一想如何组织画面 画一画注意构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