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高海拔不可怕(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二)什么是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

少数人高山反应在3000公尺以上。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

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

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

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1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二、高海拔活动注意事项(一)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对于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不适十分重要。

要有一副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

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二)足量饮水之所以把“饮水”提在这个位置,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在它高原适应中的重要性。

不少人在高原对饮水并不太在意。

这对保持健康、克服高反是十分有害的。

说一说为什么在高海拔要足量饮水的原因吧:

人到达高海拔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

另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

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

碱中毒会引起机体离子平衡紊乱,身体组织细胞开始聚集体液,造成身体浮肿,甚至出现水肿现象,同时也更促使血液趋向粘稠。

血液过于粘稠,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氧气输送效率低下,全身各个器官都会因缺氧而出现各种反应,如脑部缺氧导致头痛、头昏、嗜睡,消化系统缺氧会造成消化不良、厌食,肌肉缺氧使活动缓慢、乏力,肢端(脚趾、手指、耳朵等)组织器官微循环缓慢容易出现冻伤,心、肺负担严重加剧,等等。

这些会大大降低身体机能,加重高原反应,并且使恢复更加困难。

另外,由于水份摄入量减少和水肿,肠无法获得足够的水稀释废物,还会造成排泄困难,甚至导致严重便秘。

在高海拔活动中,足够的饮水能让你维持机体平衡,血液循环通畅,供氧能力增强,心肺负担减轻,快速排出毒素,从而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高海拔环境,摆脱高原反应痛苦,恢复良好的状况和体能。

毫不夸张地说,水是抗击高反最好的灵丹妙药。

2那么,喝多少水、怎样喝才算足量、适宜?一般来说,在高海拔每天至少应当喝4-5升水,并注意电解质平衡。

水分补充合理与否,可以尿量是否充分、尿液是否清澈、至少浅黄为判断标准。

在高原喝下4-5升水其实不是负担。

这些水足够让你喝出很多花样:

除了白开水,还可以在水中加糖(葡萄糖、果糖、蔗糖、蜂蜜等),能够较快地补充能量,增加口感;加入一定的Na、K、Ca、Mg离子,有助于改善体液离子平衡;加入维生素泡腾片,能够补充维生素,并减轻“碱中毒”现象;加入西洋参切片,能提高免疫力,缓解疲劳;加入板蓝根冲剂,能够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推荐:

红糖,物美价廉有效。

其他可根据个人爱好、口味适当准备,如Vc泡腾片、西洋参切片、红景天、板蓝根等,可以不断调剂。

水壶应随身携带(睡觉时可放在手边),随时补满。

饮水要多次、每次少量,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为了不影响睡眠,可以从睡觉前2个小时开始,逐步减少饮水量,免得不停起夜引起感冒。

当你记住这一点并在高海拔开怀畅饮时,你会惊奇地发现,高原反应逃得很快、很远。

(三)注意防寒保暖高原天气特点是:

气温低,一般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5-6℃;早晚、昼夜温差大,有些地区早晚温差可达15-20℃;天气变化快,刚刚还艳阳高照,很快就可能狂风大作,雷雨冰雹。

因此,在高原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

一定要带上足够的防寒衣物,并且勤更衣,加减衣物一定要及时,做到“宜暖不宜凉”。

在平原上,加减衣服的习惯是“感到冷再加”,而在高原上,则应该转变为“感到热再减”,穿衣以不感到热为标准。

如果等觉得冷时才加衣服,其实寒气已经开始侵入并刺激肌体发生反应。

建议不论何时,手边多带一件衣服,热了记得脱、冷了及时穿。

另外注意尽量少洗澡、洗头。

人在高海拔,身体机能失衡,抵抗力下降,极易遭到病魔侵害。

如果在洗澡、洗头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患上感冒,其后果就很难预料了,尤其对于刚到高原还陷在反应期的人。

拉萨许多旅社的洗澡间里,都用中英文提醒旅客刚到高原两天内最好不要洗澡的原因。

(四)合理膳食3在高原缺氧环境,人体新陈代谢受到影响,因而胃、肠、肝、胆等消化系统功能较平原地区减弱,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

与其相反,人体在高原地区消耗的能量、维生素等却比平原地区大大增加。

据有关研究,人体在高原地区5天所消耗的能量比内地平原地区多3%-5%,而且停留时间越长消耗热量越多;维生素消耗量在缺氧条件下是平时的2-5倍。

因此,在高海拔的膳食安排,既要考虑消化系统的承受能力,还要注意改善营养结构。

在饮食安排上,要增大碳水化合物(应该占60%以上)和高植物蛋白的比例,增大各种维生素的摄入,以便快速提供热量,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注意少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过量的脂肪和动物蛋白既给肠胃增添负担,又可加重高原反应。

在高原不宜吃得过饱,最好保持“七分饱”状态。

如果中间饿了,可以加餐或吃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零食。

如果你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可以多喝一些,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入乡随俗不生病”自有它的道理。

在高海拔饮酒应严格限制或禁忌。

因为酒精既加重心脏、肝脏负担,其代谢又消耗体内大量水分,只会加重或延长高原反应。

虽然说吃的,但“烟酒不分家”,顺便建议有吸烟习惯的朋友,初上高原应当减少或者停止吸烟。

因为香烟的重要产物是一氧化碳,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50-300倍。

如果在高原地区大量抽烟,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氧交换,加重高原反应。

(五)适当运动初到高原,最好的适应方式,既不是原地不动,蒙头大睡,也不是大运动量到处活动,而应该保持一定的活动量,积极主动地自我调整。

刚到高原时运动节奏、幅度、频率以及活动量一定要控制好,轻举缓动,海拔越高越要注意。

登山运动员的动作常常看起来像慢镜头一样就是这道理。

在高原,尽量学会和运用腹式呼吸,比我们日常的胸式呼吸效果好得多。

(六)晚睡,通风高原的夜晚往往比白天更难过,睡觉也成了件不舒服的事。

从环境来说,夜晚气压较低,同时因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空气中含氧量进一步降低;从人体自身来说,白天清醒时,可以通过主动调整呼吸来缓解缺氧状况,但夜晚一旦入眠,由于副交感神经作用,呼吸会逐渐降到接近平原的频4率,导致缺氧,影响睡眠质量。

去过高原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经历:

睡着被憋醒,狂喘几口后接着睡;再醒,再喘,再睡……如此反复。

然而,要在高海拔保持良好的状态,又需要一定的睡眠数量和质量,怎么办?四个字:

晚睡,通风。

初上高原,很多人因缺氧昏昏欲睡,很早就上床睡觉。

岂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在半夜醒来后再也睡不着,瞪着眼睛熬到天亮,从而造成睡眠不足,甚至生物钟被打乱,影响以后的状态。

比较好的办法,是针对自己平时的睡眠习惯,略微再推迟1小时左右再睡。

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前提下,房间一定要保证良好的通风。

房间可以适当开窗,高原的空气本来就稀薄,如果再处于封闭环境中,循环呼吸固定体积的空气,更容易导致头疼和其他不适。

(七)必要的药物和治疗措施除了正常服用的肌苷、维生素等保健、营养药物,以及治疗疾病的药物,一般并不建议在高原乱用药物,毕竟“是药三分毒”。

用药不善,反倒会掩蔽或影响人体的正常反应和恢复。

高海拔务必严防死守避免感冒。

即使很轻微的呼吸道感染,也会增加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危险性。

如果一旦发现感冒初起症状,应立即服用抗感冒药。

若等病症起来后再服用,一般已无效。

对于一些较重的高原反应症状,在确认程度不严重、不会恶化的前提下,为了不影响活动和睡眠,可以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调整。

比如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比较轻微的,可选用新加坡“头痛片”,中药;头痛较重,推荐“加合百服宁”,效果不错,其实头痛药准备这一样就可以了。

当反应较重时,还是建议到医院去看看。

毕竟高原的医生对于高反的治疗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往往不起眼、不值钱几味药,就能立竿见影。

如果医生判断问题不大,岂不心里更踏实?还有就是建议反应稍重的人,在没有危险且能够耐受的前提下,尽量不吸氧,努力依靠自身适应。

一旦吸上,依赖性确实很强,这将会带来很多施工的不便和麻烦。

(八)充分沟通当感觉自己的身体状态异样时,应该向领导或有经验的人反映,听取他们的意见,进一步做好调整和适应;如果是感到情况较为严重时,应当及时就医。

5千万不要逞强硬撑、不要隐瞒。

工友之间要彼此多关注,一旦发现身边有人反应特别异常(如神志不清等),应及时告诉领班或工友,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九)工程领班高海拔注意事项

1、工程领班在自信有足够的能力的同时,还要充分做好吃苦、奉献的准备。

作为高海拔工程的领班,承担着比平原工程更大的压力和责任。

因为既要面对更复杂的情况,处理各种预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问题,同时自身也在忍受着高原反应的折磨。

2、所有的判断和决策以安全为前提。

在整个过程中,遇重大事项,应该将情况、原委、可选择对策、可能出现的后果告诉上级领导,充分征求意见。

决策的前提就是“安全第一”。

3、平时应当注重高海拔活动、医疗急救、高原民俗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尽量掌握更多的直接和间接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随时可能用得上。

4、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纪律、民俗、宗教、环保,以及高原反应知识教育,全程要求和提醒大家遵守。

5、尽量帮助员工克服紧张心理,缓解高反。

从实践看,在高反即将来临时,适当组织大家唱歌效果不错,既放松情绪、转移注意力,又调动肺活量。

6、采取各种必要的安全措施。

及时关注员工状态,提醒员工加减衣、饮水吃药、限制其可能带来不良后果的行为(洗澡、洗头、与当地人冲突等)。

遇员工反应较多、较重,或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及其他特殊情况,工程领班应当巡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7、德钦地区少数民族较多,民风多剽悍不羁,信仰、风俗各异。

工程全体人员应当注意尊重当地民俗和宗教,遇事忍让。

一旦发生冲突,工程领班应努力控制局面,避免激化和升级。

(十)、高海拔紧急情况的处理去过高原、雪山的朋友,如果经历了身边有人患区区感冒竟然几个小时里转为肺水肿,或听到藏族司机平静地说起又一个旅行者因高山病死在某地时,往往惊诧生命在那里怎变得如此脆弱,死亡是那么平常,生与死的距离在那里竟会那么近。

高原确实不同于平地,任何一个不起眼的疏忽和大意,付出的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

因此务必高度注意,不能完全拿平原上对健康和疾病的思维判断方式来衡量高原。

在高原,最要命的当数高山肺水肿和高山脑水肿,这两种高山病发病快,死亡6率较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这里所说的紧急情况,主要指它们。

对付高山肺水肿和脑水肿,个人总结为“积极预防,注意观察,尽早识别,及时治疗,迅速下撤”20个字。

“积极预防,注意观察”在前面都已提到。

下面说说“尽早识别”,着重了解高山肺水肿和脑水肿的主要症状:

1、高原肺水肿通常发生在快速上升至2500米以上后24-96小时。

重要诱因是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导致肺部积水。

肺中的液体阻碍了有效的氧气交换,血液中含氧量降低,从而引发全身组织缺氧,严重时因大脑缺氧导致逐渐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死亡。

高原肺水肿的主要症状为:

开始有些像急性高原反应,运动能力下降,疲倦乏力,静止休息也觉得呼吸困难,头痛,胸闷,心慌,干咳;随着病情发展,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口唇、颜面青紫,胸痛,难以平卧,不断咳嗽,咳出稀薄的泡沫痰,开始为白色或淡黄色,后即变成粉红色。

如果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医学称“湿罗音”)。

病人会烦躁不安,严重者逐渐神志不清,如不采取措施,数小时内病人会昏迷、死亡。

2、高山脑水肿高原性脑水肿,多发生于急速上升至海拔4300米以上。

主要原因是由于缺氧导致脑血流量增加,颅内压升高和脑水肿,以及脑容积增加,造成脑组织受压迫,脑细胞代谢障碍,功能紊乱,进而发生昏迷及死亡。

其特点是:

多发在夜间,发病急;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

高原脑水肿的主要症状有:

初期表现神情恍惚,萎靡不振,疲倦乏力,行为协调能力下降(直观识别:

患者步履蹒跚,走路不直,有些醉酒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系鞋带、拿放小物品都困难,不能用手指准确指点自己的五官位置);随着病情发展,会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反应迟钝,智力降低(直观识别:

简单的算术题都出错),失忆,嗜睡,渐渐神志模糊、昏迷,个别病人出现抽搐。

严重昏迷者,多并发脑出血并危及生命。

在高原上除做好一系列防护措施外,还要关注自己和队友,一旦发现上述相关症状,及时沟通和报告。

对待疑似或确诊的高山肺水肿、脑水肿患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送医院,剩下的事情交给医生,他们知道怎么做。

如果是在不具备医疗条件的地方,作为非专业人士,对于两种高山病的处理方式是一样的,就是立刻做三件事:

高流量输氧,口服两片“速尿”(情况严重者同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以最快速度下撤。

对于脑水肿患者,可以同时冷7敷额头,降低颅内压。

千万不要拖延,更不要在原地等待救援。

立即下撤600-1200米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越快越好,越低越好,撤下后立即到医院去。

千万记住,延迟一秒,患者生存的机会就小一分。

尽管希望永远都不会碰上这事,但毕竟在高原什么都可能发生。

还是记着这些吧。

二00九年九月十日8

高支模支撑施工方案

坂田商业广场 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方案 本工程裙楼部分层高大于4.5m,各楼层高度分别为:地下室层高4.85m、一层层高5.40m、二层层高4.20m、三层层高6.00m、四层4.20m、五层层高5.40m,最大框架梁截面尺寸为600×1200;本工程裙楼部分为圆柱帽无梁板结构,最大板厚280mm,加厚部分为380mm,跨度为8~10m,根据有关施工规定,必须对本工程的高支撑模板系统进行验算计算,确保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施工安全。 一、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方案 (一)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材料选用 1、模板面板均选用18厚砼用防水胶合板; 2、方木选用50×100松木方,作为模板龙骨; 3、剪力墙、地下室外墙主龙骨采用φ48×3.5钢管; 4、支撑系统采用M1219型门型架,局部加固采用φ48×3.5钢管。 对进场的门型架、斜拉杆、支托、钢管及扣件等要进行全面检查,严禁使用有扭曲、脱焊、裂缝的门型架;有滑丝脱扣等现象的扣件应及时更换螺栓,同时扣件表面要进行防锈处理,保证扣件的活动部分能灵活转动。 (二)大梁模板及支撑系统 1、梁侧模板采用18厚的多层防水胶合板,板下第一层方木采用50×100松木方,方木与梁的轴线水平垂直摆放,方木间距为300mm,跨度为600~900mm。 2、梁底板下第二层方木用通长的二根方木沿梁的轴线方向摆放在门型架的上支托上;应保证在任何一个断面均有二根方木跨支在门架的两个上支托上,第二层方木不能悬挑。

3、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800mm时,还要在梁侧的中部用铁丝(或对拉螺杆)加固一道,铁丝(或对拉螺杆)的水平间距800mm。 4、梁底支撑采用M1219系列的门型脚手架,门型架沿梁的轴线方向按900mm的间距排列,门型架纵向用斜拉杆通长连接,横向每隔二榀用φ48×3.5钢管在上层门型架与下层门型架的接头处150mm的部位通长连接。 (三)楼板的模板及支撑系统 1、裙楼无梁板的模板采用18厚多层防水胶合板,板下第一层方木用50×100松木方按300mm间距摆放,板下第二层方木用二根并列的50×100松木方摆放在门型架的上支托上,间距为900mm,板底支撑用M1219系列的门型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门型架的间距为900mm。 2、门型架支撑系统纵向用斜拉杆通长连接,横向每隔二榀用φ48×3.5钢管在上下层门型架接头处水平通长连接。 (四)砼墙体的模板及支撑系统 1、墙体模板用18厚的多层防水胶合板,板的次龙骨用50×100松木方沿墙的垂直方面按300mm间距排放,主龙骨用φ48×3.5钢管沿墙的水平方向排放,钢管的间距(对拉螺栓的间距)沿墙高按458mm设置,主龙骨用φ12螺栓内外拉紧。 2、墙体的模板沿高度方向设置二道斜撑,斜撑在水平方向每隔1500mm设置一道,在墙和柱的柱帽位置要按具体情况在柱帽的四个角上加设钢管垂直支撑;斜支撑要用扣件分别与墙的主龙骨和固定在地面上的扫地杆连接牢固。 (五)柱的模板及支撑系统 本工程的裙楼部分的柱为圆柱,圆柱及圆柱帽已按设计要求加工定型钢模;圆柱及柱帽的模板由于刚度较大,柱模板用四根钢管在柱四周支撑稳固、能保证柱模不摇晃偏位即可,柱帽的支撑要用钢管和门型架连接牢固。 二、高支撑模板系统的验算 本工程最大厚度的楼板为地下室顶板,板厚为280mm,支模高度为4.90-0.05-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高中地理知识点测试:中国四川盆地和 川西高原山地 一、单选题 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一物(如枯叶、枯枝等)。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甲、乙两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甲树种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下列四区域中,该地最可能位于 A.西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珠江三角洲3.造成甲、乙两树种凋落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天气B.海拔C.光照D.降水 蜀锦产于四川,但四川却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的汉代蜀锦(下图)出土于新疆和田。据此,完成4~5题。 4.四川极少出土宋代以前的完整蜀锦的原因是 A.人口稀少,市场狭小B.地形崎岖,交通闭塞 C.气候潮湿,不易保存D.战事频发,损毁严重 5.“五星出东方”指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同现于东方天空的现象。下列有关其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自转,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五星公转速度各不相同③五星自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④五星公转方向皆为自西向东

“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规模经营,集约生产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7.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限制开发,留存文化遗产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读“我国某主要地形区的相关资料”,完成8~9题。 8.根据资料分析,该地形区是我国的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黄土高原 9.该地形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冬季气温低B.光照不足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 2018年宜宾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组织甘孜州研学活动。参与同学在游记中描述如下:“进入甘孜州大巴车多数时间都是在盘山公路上行驶,接近最高处经过很多隧道……”。下图为研学活动行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施工技术方案与措施

一、施工组织设计 1.投标人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编制时应采用文字并结合图表形式说明施工方法;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情况、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情况、劳 动力计划等;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工程 进度、技术组织措施,同时应对关键工序、复杂环节重点提出相应技术措施,如冬 雨季施工技术、减少噪音、降低环境污染、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 固措施等。 2.施工组织设计除采用文字表述外可附下列图表,图表及格式要求附后。投标人根据其 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可自行把下列图表添加到相应的项目中。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一、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及地方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 2、施组编制遵守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及施工规范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建立健全各项组织机构和保证体系,确保施工生产科学、有序、高效。 3、采用“四新”技术。结合工程特点,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确保施工质量。结合实际,经济可靠。施组编制结合特点,充分调研,优化方案,降低成本;方案确定充分论证,确保采取方案的可靠性,满足施工的总体安排。 4、统筹安全,科学合理。根据现场勘察调查资料、合同文件资料工程特点,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难点及工期关键工序,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确保施组编制满足合同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我单位综合施工生产能力组织施工,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确保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程建设。 二、编制依据 1、根据施工图设计、有关文件以及业主对本施工段施工总工期的要求。 2、我公司踏勘现场及调查咨询资料。 4、我公司拥有的科技成果、工法成果、机械设备、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以及参加类似工程施工积累的施工经验。结合我公司施工实力、机械设备状况、专业技术力量及管理水平、综合施工生产能力。 三、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蓬溪县西湖路污水管网工程工程地点:蓬溪县赤城镇西湖路 工程内容:开挖土石方12031立方米、填方11737立方米,聚乙烯塑钢缠绕管400毫米2337米,1000毫米污水检查井104座,人行道破损及恢复8748立方米、管道保护4674米。 四、项目班子配备(一)组织机构 1、施工项目经理部设臵原则,要保证工程项目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按期、安全文明地完成目标,施工项目经理部设臵应坚持以下原则: ①与企业设计的项目管理、组织形式相适应。 ②与工程项目的规模、结构形式、复杂程度、专业特点相适应。③与弹性、一次性现场施工的特点相适应。④面向施工现场,人员精干、高效,。 施工项目经理部、职能部门的设臵必须面对现场,为现场服务,机构层次少,人员精干。 2、项目经理部组织机构结构框图 (二)项目班子配备 1、本工程推行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的技术质量型标段承包责任制管理模式,组建本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经理选派一名懂技术、善管理的技术型人员担当项目经理;项目经

高支撑满堂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

一、编制依据: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28-2010)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2014) 工程设计图纸及上级的有关文件及标准等 二、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河南晋煤天庆5亿方工业燃气优化技改工程-LNG循环水; 建设单位:河南晋煤天庆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赛鼎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河南省中大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石化工建设有限公司。 1、本工程为河南晋煤天庆5亿方工业燃气优化技改工程-LNG循环水30.5项目-尿素循环水站,属于工业建筑。 2、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 3、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等级:三级;场地类别为二类。 4、砼的环境类别:一般室内为一类,室外外漏构建砼结构等级为二b类。 5、结构平面的轴网尺寸如下——39.0m*22.5m。 LNG循环水工程一、二层为泵房、操作间和控制室等房间,三层及以上楼层为循环水塔体部位,根据本工程的整体施工方案,房心回填土高度为-1.0m。一、二层的结构特征为A~C轴与1~7轴结构层高+4.97m,板厚120mm;C~E轴与1~7轴结构层高+9.77m,板厚250mm,

脚手架搭设高度分别为6.0米,11.0米,按照相关要求,为高大模板工程,为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文明施工,特编制此方案。 三、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一)、脚手架工程事故的类型分析 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 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 (二)、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1)构架缺陷: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剪刀撑等。 (2)在使用过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剪刀撑等。 (3)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 (4)脚手架基础(如所支撑的地面强度未达到要求)承载力不足。 2、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1)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 (2)作业层未铺满脚手板或架面之间的间隙过大。 (3)脚手板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和坠落。 (4)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和闪失。 3、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1)在搭设和拆除时,高空抛掷构配件,砸伤工人。 (2)架体上物体堆放不牢或意外碰落,砸伤工人。 (3)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砸伤工人。 4、不当操作大致有以下情形:

【高三高考备考复习】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复习必备!

高中地理易错知识点典例解析,复习必备! 易错点1等值线的弯曲情况判读不清 【典型例题】读某等值线图,图中数值a

D.③处山坡比①处山坡马尾松长势好 (3)若该图为我国某地等压线图,则 A.①处吹偏南风 B.②处易出现锋面 C.③处降水较多 D.该地区天气晴朗 【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审题不清,思维转换较慢,不能根据题干的要求思考问题;二是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发生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或掌 握;三是粗心大意,没有认真分析选项。 第(1)题,如果是等温线图,在沿岸暖流或夏季风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在纬度因素的影响下等温线应该与纬线平行,图中等温线发生弯曲应该是受地形的影响,此处地形应较高。 第(2)题,若为等高线图,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应最大,②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为山谷;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地区,①处山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马尾松长势更好。

第(3)题,如果为等压线图,图示气压系统为低压,②处于低压槽中易出现锋面,在低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因位于我国,①处吹偏北风;③位于冷锋锋前降水较少。 【纠错心得】各类等值线图是高考青睐的图形之一,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各类等值线图的判断方法,并加以对比,总结其共同的规律,注意等值线图中的弯曲方向、闭合、疏密、数值(极大值、极小值)、走向等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一般在等高线图中弯曲部分为山脊(等高线向低值凸起)或山谷(等高线向高值凸起),在等压线图中弯曲部分为高压脊(等压线向低值凸起)或低压槽(等压线向低值凸起),在海水等温线图中弯曲的部分一般表示洋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凸起为寒流,等温线向低值凸起为暖流)。 【纠错体验】读下图,回答l一2题。(双选) 1.若图示曲线为近地面等压面,则此时 A.气压最高的是d地 B.d地盛行上升气流 C.a地气流流向d地 D.c地气流流向b地

门楼排架搭设专项施工方案高支模

主入口门楼排架搭设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正集.名都花园2#~4#楼高压线防护排架工程 建设单位:江苏正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浙江世华城建设计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阜宁县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杭州中集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盐城基业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本工程位于江苏省阜宁县天津路以东、长春路以北。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地上6层,建筑高度均为21.790m,建筑室内±0.000相当绝对标高2.560米(黄海高程系统),室内外高差0.1米。本工程2#楼与3#楼之间的主入口设计门楼梁,梁顶标高+9.4,两只独立框架梁(450*2000)之间用连系梁连结。为保证施工安全,特编制主入口门楼排架施工专项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设计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 三、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排架初步搭设→砼立柱浇筑→排架支撑系统搭设→梁底板安装→钢筋安装→梁侧边封模→主梁砼浇筑→砼养护→模板支撑拆除。 四、模板及支撑排架系统设计 1、梁模板:均采用18mm建筑木模板。 2、支撑模板的次楞、主楞 次愣用60*80mm木方,垂直于梁跨度方向布置,主楞采用Ф48×2.75钢管,平行于梁跨。250mm度方向布置,次楞间距 3、梁下立杆 采用Ф48×2.75钢管,纵向间距@350,通过双扣件与横担在梁下的钢管固定。梁(400*2000)下设四道立杆。 4、梁下纵横水平杆 采用Ф48×2.75钢管,水平杆与立柱支撑钢管连接采用扣件扣紧,纵横水平杆的布置间距:距地(楼)面200mm处设一道扫地杆,以上每隔1.0m设一道。

施工组织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研究中心楼项目—弱电工程(第二包)施工组织方案及主要技术措施 (一)施工组织设计 1、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 (1)劳动力组成 参加此工程的施工人员约15人,施工当中分为2个小组进行。 (2)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见附页),工具的保管、发放、维修均有保障措施。 1)工具由专人负责保管,用木箱或工具袋存放各种小型工具和配件,易于清楚发放。 2)对经常性易损配件要有足够存货,易于马上整修。 3)对损坏工具自己不能维修的马上送专业店维修,保证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4)应清楚掌握工具使用状态,不能用的工具马上通知工程管理员调换。 5)应在开工前提前发放工具,做好记录,下班时收好工具,清点清楚,并作随时保养。 2、项目管理机构及劳动力安排情况 (1)项目人员配备指导思想 1)由于本工程的重要性,本公司针对本项目成立本工程领导小组,并赋予其更大的责、权、利。 2)设资料员、安全员、质量员、财务员,后勤员负责对施工进行配套服务及检查、监督工作。 3)项目经理、施工管理员组成决策小组,负责处理项目上的各项决策工

作。 4)由项目经理负责牵头,各主要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小组,负责项目技术工作。 (2)管理机构组织体系 1) 项目管理人员的配置: 此工程设项目经理一名,施工管理员二名,预算员、资料员各一名;由公司通信线路工程部派遣专职安全员一名,检查施工安全管理情况;专职质检员一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共计5人。 除现场管理人员外,公司通信线路工程部、经营部、物资部作为项目的强大依托和后盾,将在项目施工的不同阶段和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技术、资金、物资的供给和保障上给予有力的支持。 2) 公司项目管理体系图:

高支模支撑施工方案

钢筋加工、绑扎作业指导书 坂田商业广场 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方案 本工程裙楼部分层高大于4.5m,各楼层高度分别为:地下室层高4.85m、一层层高5.40m、二层层高4.20m、三层层高6.00m、四层4.20m、五层层高5.40m,最大框架梁截面尺寸为600×1200;本工程裙楼部分为圆柱帽无梁板结构,最大板厚280mm,加厚部分为380mm,跨度为8~10m,根据有关施工规定,必须对本工程的高支撑模板系统进行验算计算,确保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施工安全。 一、高支撑模板系统施工方案 (一)高支撑模板系统的材料选用 1、模板面板均选用18厚砼用防水胶合板; 2、方木选用50×100松木方,作为模板龙骨; 3、剪力墙、地下室外墙主龙骨采用φ48×3.5钢管; 4、支撑系统采用M1219型门型架,局部加固采用φ48×3.5钢管。 对进场的门型架、斜拉杆、支托、钢管及扣件等要进行全面检查,严禁使用有扭曲、脱焊、裂缝的门型架;有滑丝脱扣等现象的扣件应及时更换螺栓,同时扣件表面要进行防锈处理,保证扣件的活动部分能灵活转动。 (二)大梁模板及支撑系统 1、梁侧模板采用18厚的多层防水胶合板,板下第一层方木采用50×100松木方,方木与梁的轴线水平垂直摆放,方木间距为300mm,跨度为600~900mm。 2、梁底板下第二层方木用通长的二根方木沿梁的轴线方向摆放在门型架的上支托上;应保证在任何一个断面均有二根方木跨支在门架的两个上支托上,第二层方木不能悬挑。 3、当梁的截面高度超过800mm时,还要在梁侧的中部用铁丝(或对拉螺杆)加固一道,铁丝(或对拉螺杆)的水平间距800mm。 4、梁底支撑采用M1219系列的门型脚手架,门型架沿梁的轴线方向按900mm的间距排列,门型架纵向用斜拉杆通长连接,横向每隔二榀用φ48×3.5钢管在上层门型架与下层门型架的接头处150mm的部位通长连接。 (三)楼板的模板及支撑系统 1、裙楼无梁板的模板采用18厚多层防水胶合板,板下第一层方木用50×100松木方按300mm间距摆放,板下第二层方木用二根并列的50×100松木方摆放在门型架的上支托上,间距为900mm,板底支撑用M1219系列的门型脚手架作为支撑系统,门型架的间距为900mm。 2、门型架支撑系统纵向用斜拉杆通长连接,横向每隔二榀用φ48×3.5钢管在上下层门型架接头处水平通长连接。 (四)砼墙体的模板及支撑系统 1、墙体模板用18厚的多层防水胶合板,板的次龙骨用50×100松木方沿墙的垂直方面按300mm间距排放,主龙骨用φ48×3.5钢管沿墙的水平方向排放,钢管的间距(对拉螺栓的间距)沿墙高按458mm 设置,主龙骨用φ12螺栓内外拉紧。 2、墙体的模板沿高度方向设置二道斜撑,斜撑在水平方向每隔1500mm设置一道,在墙和柱的柱帽位置要按具体情况在柱帽的四个角上加设钢管垂直支撑;斜支撑要用扣件分别与墙的主龙骨和固定在地面上的扫地杆连接牢固。 (五)柱的模板及支撑系统 本工程的裙楼部分的柱为圆柱,圆柱及圆柱帽已按设计要求加工定型钢模;圆柱及柱帽的模板由于刚度较大,柱模板用四根钢管在柱四周支撑稳固、能保证柱模不摇晃偏位即可,柱帽的支撑要用钢管和门型架连接牢固。 二、高支撑模板系统的验算 本工程最大厚度的楼板为地下室顶板,板厚为280mm,支模高度为4.90-0.05-0.28=4.57m;地下室顶板(标高为-0.050m)和二层楼板(标高为+5.350m)均设计有最大截面尺寸的梁(600×1200),层高分别为地下室4.90-0.05=4.85m、一层5.35+0.05=5.40m。 取板厚为280mm的地下室顶板和600×1200mm的梁进行验算。 (一)荷载计算 模板及方木自重标准值:梁取0.5 KN/m2,板取0.3 KN/m2; 混凝土自重标准值:24 KN/m3; 钢筋自重标准值:1.5 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2.5 KN/m2; 振捣砼时产生荷载:2.0 KN/m2;

高中地理等高线知识点

等高线的相关计算 (1)两点相对高度计算 A、两点均在等高线上,直接读数相减的差值。 B、两点介于最高值和最低值之间但不等于最高和最低值,假设a点海拔高度为n1

排架结构施工方案

一、编制综合说明 1、编制依据 1.1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图纸; 1.2建设基地踏勘后所掌握的情况; 1.3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强制条文及江苏省颁布的有关建设工程的地方性法规; 1.4以前曾施工过类似工程所积累的经验。 2、项目为江苏盛泰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我公司根据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确定本工程的质量目标: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中的合格标准;工程工期目标:确保120个日历天交付使用;安全文明目标:创市文明施工工地。

三、劳动力及机械进场计划表 劳动力进场计划表

五、工程施工中的重点、难点及施工措施 本工程的重点、难点考虑以下几点: 1、钢筋混凝土构件(排架柱)施工要点; 2、卷材屋面防水渗漏措施; 3、外墙门窗防渗漏措施; 4、外墙抹灰防裂缝渗水措施; 5、双T板吊装施工要点。(一)钢筋混凝土构件(排架柱)施工要点 1、钢筋工程技术要求 首先必须认真熟悉设计图纸,弄清钢筋应放的位置及处理好钢筋交叉时的上下位置。其次是在做料表时,应考虑钢筋的接头形式,并处理好钢筋的搭接及钢筋的长度。 钢筋翻样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规定确定钢筋搭接锚固长度,钢筋的搭接头位置应错开。 钢筋料表由钢筋工长翻样编制,并由项目工程师审核后施工。钢筋加工严

格按照翻样料表加工制作,加工制作尺寸必须准确。在钢筋加工时要注意箍筋的锚固段的135?弯钩准确及圆钢筋锚固段的弯钩准确。 2、钢筋连接技术 为保证钢筋的连接质量,Φ16以上的钢筋连接采用100KV A功率预热闪光对焊机。 对所有焊接处外观检查应逐个进行,不得有裂纹,烧伤等缺陷接头,焊疤均匀,钢筋轴向位移不得超过0.1d且不宜大于2mm,接头处弯折不得大于4度,同一直径接头300个为一批,切取三个试件进行抗拉试验,试验结果三个试件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钢筋绑扎搭接时,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位置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规定绑扎。其它钢筋均按设计要求搭接绑扎,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位置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规定绑扎。 3、钢筋的加工绑扎 要求配筋人员认真学习规范,熟悉施工图纸,了解锚固、绑扎、搭接长度、保护层有关规定,配制时要画布筋配置示意图;特殊部位必要时需画钢筋铺放大样图;将这些规范要求的应用控制在配筋人员手中。 柱基、墙洞顶、梁柱交接等处,箍筋应按设计要求加密,梁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 4、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控制 除基础底板和梁底板外,根据不同保护层厚度采用塑料卡子代替传统的砂浆垫块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塑料卡子间距不大于1M,保护层厚度见下表:

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方案

主要项目施工方案 第一节、流水段划分 流水段划分既要考虑现浇砼工程的模板配置数量、周转次数及每日砼的浇筑量,也要考虑流水段材料和工程量的均衡程度和塔式起重机每台班的效率,具体流水段划分规划如下: 一、底板按后浇带的分划分为四个流水段。 二、地下室结构横向分为四个流水段,筒体为一单独流水段,穿插在横向流水施工中,不占用工期。 三、主体结构竖向分为三个流水段,筒体为一单独施工段,穿插在竖向流水段中,不占用工期。地下室、首层至四层及地上筒体段结构施工,先施工筒体及柱分项,后施工梁板分项。 第二节、测量放线 一、根据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各流水段进行网状控制,兼顾+0.000以上施工,测试控制轴线2轴、3轴、9轴、15轴、19轴、B 轴、E轴、J轴、M轴;根据测绘院提供水准点向施工现场引高程控制点,距离基坑至少15m。控制点放样采用方向交汇法,按照导线施测,所有控制点设专人保护,且每月复核一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校核。 二、采用电子经纬仪,用采用方向交汇法投测各轴线的两端点测设轴线。 三、钢尺量距时要求采用标准拉力50N,季节复检时,根据气温情况进行温度校正。对悬空和倾斜测量,应在满足限差要求的情况下

视具体情况考虑垂直及倾斜改正。要求每层轴线距离用引测轴线法进行校对。 四、标高抄测采用S2水准仪,视距差控制在20mm,均以控制水准点作后视,并作往返闭合。 五、楼梯间放线扣除面层部分,放出详细平面、标高及砼面层控制线;以控制轴线及上下贯通线控制垂直偏差,外墙立面窗口两侧控制线从上到下弹通线,逐层上引控制。 六、所有测量仪器及工具定期由区以上技术监督局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七、沉降观测:(由建设单位直接委托有资质单位)沉降观测点按施工图设计位置布置。当浇筑完底板砼,即在底板上埋设临时观测点,待观测点稳定后及时进行观测,地下室施工完后,将临时观测点移至+0.000时,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复测一次,直至竣工。工程竣工后,第一年观测四次,第二年观测二次,第三年观测一次,至下沉量不大于1mm/100d停止观测。 沉降观测点等级按三等,观测方法为二等水准测量。 (具体详见《施工测量方案》) 第三节、降水护坡工程 一、止水、降水工程 根据勘测报告,本工程现场地下水位在现有地面1.0米左右,基坑的开挖和基础的施工采取降水或止水措施,由于本工程北面五层民房距地下室外墙只有3米,东面、南面、西面地下室外墙都紧靠市政道路边,采取井点降水,可能引起周边构筑物的下沉开裂和倾斜,只能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止水幕帏,搅拌桩深10m、桩径¢500。

超高支模支撑施工方案

超高支模支撑施工方案 第一节工艺流程 模板工程按照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结合实际情况相应组织施工。 混凝土柱、无板梁施工完成后,再安装满堂红支撑体系,这样,可利用已完成的柱作为水平拉杆的支撑平台支座,从而达到限制超高支模体系水平移动的目的。 施工顺序: 弹梁轴线并复核—→定好水平控制标高—→梁板竖向支撑安装(含纵横向水平拉杆及剪刀撑)—→架设梁底主龙骨于套扣式钢管支架顶托板上—→梁底模板及侧模板安装—→架设板底木枋龙骨于套扣式钢管支架顶托板上—→楼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安装—→梁板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松下套扣式钢管支架可调顶托—→拆除梁、板模板—→清理模板—→拆除水平拉杆、剪刀撑及套扣钢管支架。 第二节构造要求 1、一般规定 (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3)、不同规格支架立杆不得混用。 (4)、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5)、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当跨度大于4米,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即300×800梁起拱高度宜为24㎜。 (6)、拼装高度为2米以上的竖向模板,不得站在下层模板上拼装上层模板,安装过程中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

(7)、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不应超过0.55m。 (8)、立杆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插入立杆内长度不得小于150㎜;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 (9)、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周围边有建筑物时,采用φ48×3.2钢管搭接延长,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剪刀撑。 (10)、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如修改,按重新设计后经论证后再实施。 2、立杆 (1)每根立杆底部必须设置底座,底座下垫200×200厚50木板。 (2)立杆采用连接套管连接,在同一水平高度内相邻立杆连接位置宜错开,错开高度不宜小于600mm。 (3)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采用扣件式钢管杆件连接搭接。 (4)立杆平面布置图间距尺寸详见图5; (5)立杆安装前,应按“本方案”中的立杆平面布置图的立杆尺寸在楼面上定位放线,技术人员对放线进行复核。 3、水平拉杆 (1)、支架应根据施工方案计算得出的立杆排架尺寸选用定长的水平杆,并应根据支撑高度组合套插的立杆段、可调托座和可调底座。 (2)、当搭设高度超过8m是满堂模板支架时,水平杆的步距不得超过1.2m。(3)、架体最顶层的水平杆步距应比标准步距缩小一个套扣间距。 4、剪刀撑 (1)、搭设高度不大于5m的满堂模板支撑架,当与周边结构无可靠拉结时,架体外周应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竖向剪刀撑的间距和单幅剪刀撑的宽度宜为5~8m,剪刀撑与水平杆的夹角宜为45°~60°;架体高度大于3倍步距时,架体顶部应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剪刀撑应延伸至周边。 (2)、搭设高度大于5m且不超过8m时,应在中间纵横向每隔4—6m左右设置由下至上的连续扣件式钢管竖向剪刀撑,同时四周设置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扣件式剪刀撑,并在顶层、底层及中间层每隔4个步距设置扣件式钢管水平剪刀撑。

登高作业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登高作业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登高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与种类 一、高处作业的定义及种类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高处作业。 (一)高处作业高度:作业区各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高处作业高度。 (二)基准面:是指由高处坠落达到的底面。 1、高处作业的级别 一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2m—5m 二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5m—15m 三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15m—30m 特级高处作业:作业高度在30m以上时。 2、高处作业的种类 高处作业的种类分为一般高处作业和特殊高处作业两种。例如:阵风超过六级风(风速为10.8m/s)以上称为强风高处作业;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进行的高处作业称为异温高处作业;还有雪天、雨天、夜间、带电、悬空、抢救高处作业等。 3、标记p23

高处作业的分级以级别、类别和种类进行标记。 例如:一级,强风高处作业 二级,异温、悬空高处作业 三级,一般高处作业 4、坠落半径:人、物体从高处坠落时,因高度的不同其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也不同。 不同高度h其坠落半径R分别为: 当高度h为2m—5m时,坠落半径R为2m。 当高度h为5m—15m时,坠落半径R为3m。 当高度h为15m—30m时,坠落半径R为4m。 当高度h为30m以上时,坠落半径R为5m。 二、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及种类 (一)登高架设作业的定义:登高架设是指搭设钢管或竹、木杆件构成的施工作业操作架子。 (二)登高架设的种类 1、按脚手架的用途划分 (1)用于结构施工作业面搭设的脚手架,称为结构脚手架,俗称“砌筑脚手架”。 (2)用于装修施工作业而搭设的脚手架,称为装修脚手架。(3)为支撑模板及其荷载或其他承重要求搭设的脚手架,称为支撑和承重脚手架。 (4)高压线、通道等旁边搭设的,起安全保护作用的脚手

(整理)高支模排架搭设方案要点

乌海市热力公司隔压换热站及燃气锅炉房工程 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及 高支模排架搭设方案 工程名称:乌海市热力公司隔压换热站及燃气锅炉房工程 编制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编制人: 审核: 批准: 日期:2011年8月10日

乌海市隔压换热站工程模板工程方案论证审批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乌海市海勃湾区华山楼,建设单位:乌海市热力公司;EPC总包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结构类型:钢筋砼框架结构、柱最大截面尺寸为800mm×800mm,梁最大截面尺寸为350mm×700mm,梁的跨度为7.9米,最大跨度为7.9米;顶板厚为120mm。首层至四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30;二次结构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采用商品混凝土。 为了抢工期,本工程采用从基础-1.20米标高直接支模板至6.97米,超过8米,论证如下: 二、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2、《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016—2004)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定》(JGJ162-2008) 6、工程相关施工图纸 三、模板材料选用及安装方案 本模板工程所用方木尺寸为70mm×70mm,树种为马尾松、樟子松,顶板模板为18mm厚多层木夹板(采用2440*1220规格夹板),梁、柱模板为18mm厚多层木夹板(采用2440*1220规格夹板)。 1、柱模板

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 第一节、装饰装修施工技术方案及技术措施 1、无机预涂板吊顶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1.1测量放线 (1)由于土建施工允许误差较大,风道、线路等设施繁杂,工程施工要求精度很高,因此必须经过详细测量,多方面考虑,确定基准线位置,并经设计方可认可。 (2)根据确定的基准线位置,用水准仪确定吊顶标高基准线,在墙面上弹出,误差不超过3mm,注意中间部位起拱要求为1/200高度。 (3)确定平面内每个单元基准线点,并做好标记。 (4)在放线时应控制并分配测量误差。按设计分格,统一放好基准线。 1.2吊杆安装 按放线确定的主龙骨位置标记,在墙面上打好吊杆安装孔,保证误差不超过±4mm,吊杆孔按900~1000mm间隔布置,主龙骨端头处300mm内必须装吊杆,靠近风管其它设施处必须增设吊杆,吊杆孔必须严格按有关要求,保证连接牢固。 1.3主龙骨安装 将主龙骨与吊杆连接件连接好,并进行调整和固定,必须保证标高偏差不大于2mm,相邻两根间隔不大于2mm的误差要求。调整时用水平仪使上下、左右、前后至要求范围,然后再进行固定。 1.4次龙骨安装 检查主龙骨安装是否准确,按照翻样图纸要求布置次龙骨,用主次龙骨连接件将次龙骨固定到主龙骨上,调整纵、横向尺寸控制在±2mm内及水平误差±1mm范围内,应按次序顺序进行调整、校正、固定,使其符合安装要求。 1.5石膏板安装 固定石膏板可用自攻螺丝直接用自攻螺丝枪将其与龙骨固定,钉头应嵌入板面0.5~1mm,钉头涂防锈漆后用腻子找平,石膏板应留3mm板缝,嵌腻子,贴玻纤带,再用腻子刮平顺。龙骨具备产品合格证书、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等资料。 石膏板不应有气泡、起皮、绉纹、缺角、污垢、扭曲、变形和等缺陷,表面

高支撑施工技术方案改

目录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1 第二部分编制依据——————————————————2 第三部分危险源分析与预防控制措施——————————3 第四部分现场组织机构和施工部署———————————6 第五部分模板设计——————————————————7 第六部分施工方法——————————————————9 第七部分模板支撑体系的质量保证要求—————————17 第八部分模板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23 第九部分模板支撑体系安全注意事项——————————24 第十部分应急预案——————————————————25 第十一部分计算书——————————————————31 第十一部分附图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 1、工程简况 1、工程名称:江西吉安天虹商场 2、业主单位:江西吉安市天虹商场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华新国际建筑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4、施工单位:江西建工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5、监理单位:江西瑞林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6、质量监督单位: 7、安全监督单位: 8、建设地点: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大道与广场北路交汇处 2、工程概况 江西吉安天虹商场建筑高度为46.30m;地上八层,地下两层(局部三层),各层楼面标高、层高、板厚如下表所示:

3、模板信息 本工程高支撑共有八处,其中三层楼面四处,五层楼面两处,六层楼面四处;高支撑模板具体情况详见各层施工说明。 超荷载梁各层均有分布,三层共三处,四层共两处,五层共两处,六层共两处,七层共六处,八层共一处。 第二部分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1); (3)《建筑施工扣件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011; (4)《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JGJ59-99);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7)《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 (8)《建筑施工手册》(缩印本第四版); (9)经审批的施工方案和经过图审的施工图纸; (10)本公司程序文件; (11)危险性较大施工方案专项编制及监管系统软件(安毕行)。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高海拔常识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高海拔不可怕(一)什么是高海拔按照国际通行的海拔划分标准: ——1500-3500米为高海拔,在这个高度,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可以适应;——3500-5500米为超高海拔,在这个高度,个体的差异决定能否适应;(二)什么是高原反应是指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带来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自然生理反应。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高山反应不是很明显。 少数人高山反应在3000公尺以上。 高原反应一般发生在到达高海拔6-12小时后,少数在1-3天后发生,一般3-7天内恢复,情况严重的恢复时间可达2周以上。 高原反应较为普遍的表现有: 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多数人会因缺氧而嘴唇和指甲根发紫,有的人还会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 高原反应视个体情况不同,症状和程度会有所差异。 有的只出现上述单个或少数几个症状,有的则多一些;有的反映敏感、强烈,有的则较轻,甚至几乎没有。 (三)哪些人不适宜上高海拔一般来说,凡有明显心、肺、脑、肝、肾等疾病,严重贫血、高血压病和视网膜疾病患者,以及孕妇,均不宜进入高海拔地区。 正患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烧,体温在38度以上,或者虽在38度以下,但呼吸道及全身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海拔地区。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期,综合抵抗能力较差,对高原低氧环境十分敏感,缺氧后比成人更容易引发高原病,而且后果较为严重、持久。 根据有关研究和经验,建议尽量别带10岁以下孩子去高海拔。 比较安全的年龄是在十几岁以上,1本人一般按照14岁左右的标准掌握。 年龄过大且身体状况不佳的老人也同样不适合到高海拔。 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全面退化,免疫力和应对特殊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感冒或患上肠胃病,更容易发生急性高原病。 二、高海拔活动注意事项(一)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坚强的自信心,对于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心不适十分重要。 要有一副平常心,既不要过于紧张。 如果过于紧张,无谓地忧心忡忡、思虑过度,稍有不适便慌乱起来,给自己负面心理暗示,反而会使身体不适加剧,延长缓解时间。 其实,许多高原反应症状都跟心理作用有关。 (二)足量饮水之所以把“饮水”提在这个位置,目的是要大家认识到在它高原适应中的重要性。 不少人在高原对饮水并不太在意。 这对保持健康、克服高反是十分有害的。 说一说为什么在高海拔要足量饮水的原因吧: 人到达高海拔后,脊髓会很快产生大量新红血球,以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这些新红血球使血液变得粘稠;同时,由于空气干燥稀薄,呼吸加速,使体内水分丧失比平原快,这种脱水更加剧了血液粘稠。 另外,在缺氧状态下,人体呼吸频率加快,深度加大。 引起二氧化碳超量排出,造成身体体液环境偏碱性,出现“碱中毒”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