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学概论复习

美学概论复习

美学概论复习
美学概论复习

一(2)

美学学科的基本情况

1.美学研究的对象

观点一:美(毫无意义)

观点二:美学就是艺术哲学——黑格尔(排除了艺术之外的美)

观点三:审美心理——鲍姆加登:人的感觉领域;经验主义:审美经验;心理学美、精神学分析:主观的心理结构(审美心理之外的现象,美学是否应该视而不见?)【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只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点四:将美与哲学等同起来,讨论抽象意义上的美的价值——尼采:人类通过艺术来理解世界与生存;海德格尔:艺术中包含人类生存的价值(具体的美呢?)目前美学的研究对象:(1)现实中的艺术审美活动;(2)美和艺术现象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内涵;理解分析人类的审美活动的意义,进而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美学的学科性质

美学属于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知识体系。也需要结合社会科学有关人的知识。

美学研究的特点:(1)概念与形象相结合;(2)抽象与具体相结合;(3)逻辑分析与个体经验相结合。

美学的学科性质: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的人文学科;同时也需要吸收社会学科的相关基础。

3.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来研究现实与艺术中的美的现象的人文学科,探讨这些现象所体现出来的、有关人的存在和实践的价值和意义。

美学——人的现象和问题

4.美学的理论体系:没有公认统一的美学体系(个么那你讲个屁啊)

5.美学的研究方法

(1)哲学的——概念推理型

典型代表:古希腊美学、德国古典美学——先找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关于美的基础概念,然后进行推导。

(2)心理学的——实验+推理方法(对产生美感的过程进行推理再做概念性描述)心里美学:心理距离、直觉过程、移情、内模仿

【心理距离】: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认为,美的纯粹客观性并不存在,使用客观标准、准则和范畴来界定美,将会抹杀掉许多丰富多彩的美感事实,因此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里距离。心理距离是观赏者对于艺术作品所显示的事物在感情上或心理上所保持的距离。设喻者在情感方面对本体怀有关心、热爱、同情等善意情感或怀有厌恶、憎恶冷漠等恶意情感。

【移情】指直观与情感直接结合从而使知觉表象与情感融合的过程,是人的意识活动

的结果,是主体把自己的感受、感情和思想注入对象使之染上主观色彩的结果【内模仿】认为审美主体在欣赏活动中,总是同情地分享着旁人或外物的姿态和运动,总会有一种内模仿的运动神经活动,从而在主体的心灵中产生一种自觉或主动的幻觉,仿佛要把自我变形到旁人或外物中去。一般认为是移情说的分支或者变种。

(3)艺术分析——艺术体验+作品分析

语言论的美学流派、形式主义艺术论

(4)文化分析——从作品分析审美现象背后蕴含的社会机制、政治意义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和意识形态分析、伯明翰学派的文化描述

后殖民主义、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

(5)人类学——从艺术起源来求解艺术意义和价值

希尔恩、格罗塞

(6)目前没有统一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以体验与概念方法为主导,采用综合性的方式是目前的前沿做法。

6.美学的学科构成

哲学美学

历史美学:审美意识的历史或趣味流变的历史(如人类的审美起源);艺术风格史;美学思想史

科学美学:基础美学(心里美学-审美心理;艺术美学;分析美学)

实用美学:文字欣赏的一般美学;艺术门类美学(电影美学、绘画美学)装饰美学(园林、服饰);科技-生产美学;社会美学(涉及社会生活、文化、风俗);艺术审美教育

7.美学的学理基础

1. (西方)美学的三个基础:(1)对事物本质的追求;(2)对人类心理结构与功能作出知、情、意的划分;(3)对各个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2. 西方艺术美统一观的提出:(波兰)塔塔凯维奇《西方美学概念史》

1747年,查尔斯·巴托《论美的艺术的界限及其共性原理》提出:“美的艺术”

3. 中国古典文化为何没有“美学”?

(1)不追问本质:言不尽物、言不尽意;

(2)心理整体把握:心、性、意、志、情

(3)关于艺术和美的而分散性、随意化的探讨:各门类等级高下,从未统一论述;乐论、诗论、画论;建筑、工艺等技法经验的总结,缺乏概括性、哲理化的探讨,知识形态模糊、分散性

1.如何理解美

宗白华《论中西画法之渊源与基础》

中国绘画画卷的卷收和展放之间蕴含的意义:时空无限流展

中国章回体小说:“章”、“回”具备可独立欣赏的可能,既独立,有属于整体(戏剧

的“折”、“出”亦如是)

与西方小说、戏剧的逻辑结构性对比:结构上,时空的“部分”与整体联系;阅读与欣赏中“移动视点”;下回分解:借留白起承转会

【小结】:美与艺术作品的形态和内容相联系;美与观赏者的位置、视点有关;美还与不同民族的时空观念等文化传统有关。

2.在艺术中遭遇艺术

《肖申克的救赎》中直接引用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这一歌剧段落:“那声音飞扬,更高、更远,超越任何在灰色地带的人所梦想的,如一只美丽的小鸟,飞进了这灰色的鸟笼,让这些围墙消失了,令铁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这里的《费加罗的婚礼》象征着自由和希望(《费加罗的婚礼》本义是揭露和讽刺封建贵族)

【小结】(1)在作品1中引用作品2,存在着改变被引用作品2的本义、审美环境、审美效果的可能;(2)对被引用作品2的审美,存在者两种导向:遵从作品1的审美环境,或者作品2;作品1和作品2 的审美竞争

3.古代中国对美的认识

1. 《论语》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艺术中的情感应合乎“礼”的规范,有节制、有限度;审美心理包含感觉和理性的内容。

2. 《老子》

天地万物,虚实流动,有无相生,生生不息;人要排除主观欲念与成见,方能内心虚静,关照万物变化及其本源。

3. 顾恺之:“传神写照”“以形写神”

4. 谢赫《古画品录》:“气韵生动”

【小结】(1)无美之学;(2)从人与宇宙万物的关系,万物本原来理解美和艺术;(3)对美的现象,人需要虚静、体悟,方能进入一种奇妙与不可言传的境界,有所得道。

4.西方思想对美学的解释

1. 柏拉图:

尘世中的美模仿理式世界中的美,理式世界中的美堕落成尘世世界中的美

美的理式(理念)——美的欣赏;美的等级化

2.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美在于美的感性事物本身(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外在特征)

感性事物:美的感性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主要是形式,,即“秩序,匀称和明确”3. 休谟、柏克:“快感经验”

(1)美不仅是事物的性质,也与人有关

(2)美就是人的内在心里所产生的愉快的情感(休谟);或,事物能引起人的愉快情感的性质(柏克)

4. 狄德罗:“美在关系”(他还编写了一本《百科全书》然后坐牢了,法国启蒙主义)(1)《关于美的根源即其本质的哲学探讨》:“美总是随着关系的产生而产生,而增长,而变化,而衰退,而消失”“一个物体之所以觉得美是由于人们观察到它身上的各种关系。(大

概是比如说整体比例,色彩搭配之类的吧)”

(2)一件事物孤立地看是无法看清的,需要放在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关系中才能看清其性质,包括美丑。(大概比如说一个人的美要通过另一个人的丑才能看出来)

(3)只有人对这种关系的感知与领悟,才能意识到美。

5.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生活与美学》(《艺术与现实美学的关系》)

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充分显示生活意义的,就是美的。

6. 弗洛伊德:“美是无意识的欲望及其想象的满足”(求而不得就是好的)

(1)艺术美是欲望的升华

(2)艺术创作的动力——俄狄浦斯情结(与命运对抗)(俄狄浦斯杀父娶母)

(3)艺术作品就是经过改装之后的梦境,艺术美的本质和源泉就在于艺术表现了人内在最深沉的无意识的欲望

【小结】以上都是从美的本质来解释美,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形式、快感、理念

西方解释美的新思路

20世纪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的批评(维特根斯坦)

(1)语言的意义:美的本质没有意义

(2)词的运用方式:美的本质思路不适合

(3)仅仅解释美的本质只是解释了美的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性质,并不全面

美的多样化存在方式

5.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美(现代心里美学入门)

1. 朱光潜的经典举例

人生的三种态度:认识态度——求知识

功利态度——求实用

审美态度——求形象

审美态度(也称“美感”):是审美现象得以发生的前提。

是人们在审美活动进行之初的特殊的心理状态。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就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审美主体要求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现实、功利无关的态度。它不涉及概念思维,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时,一旦开始有意无意地用概念去分析它、评判它,审美态度便不复存在了。(就是不要事先用已学的知识把审美对象放入到条条框框里,比如听到《费加罗的婚礼》就先想啊呀它是莫扎特的喜剧,是讽刺封建贵族的)

2. 美感如何使物成为美学对象?

着眼于物的想象,促使从日常生活跃升到审美情境中

3. 美感与审美现象的关系

(1)美感的产生推动了审美现象的产生,所以美依赖于美感。

(2)审美现象与美感无所谓前后,可以说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美与美感的共时性与共在性”

6.对美感的解释

1. 心理距离(上面有了,但还是弄一下)

(1)什么是心理距离:主体心里与无之间的非攻利的关系

心理距离的效果:使纯粹的感性方面的联系凸显出来

(2)心理距离说:[英]布洛

《作为艺术因素与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

审美现象必须介于人自身与物体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前提

心理距离是人的主体活动。人专心于某一方面,暂时忘记心理的其他方面,这是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生活的间隔,即人对事物采取非攻利的态度

通过保持心理距离这一心理转换过程,主体转换为审美主体,客体转换为审美客体。审美观系由此建立。

对象的美是心理距离造成的,美就在于主观的心理距离

(心理距离说揭示了审美现象中人的主观心理活动的作用)

2. 审美直觉

(1)直觉: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获得概念以前、头脑中只有个别表象或幻想的那一阶段,是感性认识的最低阶段。——克罗齐(比如我忘记了回家的路具体是哪一条,可是直接告诉我就是右边那条)

(2)审美直觉:审美过程中,人转换为审美的人之后,从审美对象那里获取的一种意象性的感受。(我觉得这个东西真他妈的好看,但是就是说不出来为什么)

克罗齐“艺术直觉论”《美学原理·美学纲要》

3. 内模仿[德]立普斯、谷鲁斯

(1)内幕仿:主体面对客体时,知觉按照客体的性质进行模仿的活动(我看到一个人在骑马,于是想象自己骑马的样子)

(2)内幕仿活动的性质

知觉-身体-心理三位一体活动,筋肉运动

主体模仿客体,突出客体作用;主体与客体的动态联系

4. 移情

(1)移情:主体面对客体时的一种心理反应活动。

当客体因为某种关系引发了主体的某种联想,主体恰好处在特定的心境当中,把没有生命和情感的客体当做有生命和情感的对象来看待,从而体验到对象的生命和情感的价值,达到物我两忘的自有境界。(拟人,白杨树好像战士一样保卫这边疆)(2)移情活动的性质

以内模仿为基础,承接内模仿

移到客体上的情感性质与客体性质有同质之处;由主体移向客体,突出主体作用;主客体浑然合一

(3)移情说

19世纪德费舍尔父子立普斯

观点:○1移情是主体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转移到客体上;○2美感就是这种移情在客体上感受到主体的自我力量和价值;○3美就在于移情。

优缺:突出了人类主观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实践和客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

5. 主客同构——主客同一

(1)◇1同构:出于审美关系中的人与物在内在精神气质结构上相近、相似与相同。并非是指外在或肉体的结构。(比如我欣赏狂草是因为自己内心也是一个糙汉子?)这时的物在人的观察、联想中承载着人的情感,作为人的感觉的依托。是与人的感受、情绪有密切关联的“拟人化的物”,对主体而言的审美对象。

◇2同一:处于审美关系中的人与物在精神气质与活动上的融合与同一,并非是指外在的物质或肉体的结构和活动。(我欣赏夕阳的壮美可能是因为在那个情景下我的内心被渲染了)

此时,在人类看来,自身与审美对象已经达到了情物交融、物我相忘的境地。

(2)主客同构、同一的结果:

审美的人达到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审美自由”

康德《判断力批判》:“美是自由的感性游戏”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美在于人的游戏冲动”(过剩精力)

两者都表达了审美无功利

康德术语:直知解力:推理、分析、综合能力(理性)

【审美判断】一般指人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有根据的审美评价,它通过知觉感悟或理论论证什么是美的,没在何处等表现出来。

先判断后快感(脑海里先觉得啊!美,然后才产生快感)

审美是主观判断,可传达的就不是认识对象,而是审美中的心境了。

美不涉及概念而普遍使人愉快,凡是不凭借概念而必然使人愉快的就是美的。(什么是美)主观的合目的性:事物符合我的审美;客观合目的性:自然物结构形式符合其(概念)本质,即完善。

二律悖反:美的事物虽然没有明确的目的,但是却具有主观的合目的性。

1.审美类型(形态范畴)【什么是美?】

范畴:人类思维对外在客观现实的普遍性质的概括与反映,是观念性的产物。(我觉得这一类是美的,那一类是丑的)

类型: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具有现实实在性

1. 审美类型:人类在审美活动中所创造的境界的感性表现形式与存在状态,及其在逻辑上的归类与总结

不同的审美类型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不同层次上所体现的人的感性存在方式或人生境界。

审美类型的发展和演变就是审美主体对审美活动形态的需要与构建的发展演变。这体现出人类的现实生存状态与生存意识、审美心理结构的历时性发展和演变。

2. 审美范畴:在理性思维上,对不同的审美感性形式与存在状态的理论概括与概念的成型。(一般意义上,与审美类型近似。)

2.审美类型的划分方式(重点掌握!)

1. 根据不同领域中美的存在(审美领域):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时尚美)

2. 根据人类审美活动中的而不同的感性表现形式:优美、崇高、丑、荒诞等

3. 根据不同的文明、不同民族文化、不同思想文化:

(1)古希腊文化:优美

(2)古希伯来文化:以崇高为代表(哥特式建筑)

(3)儒家文化“中和”

(4)道家文化“妙”“味”“冲淡”

4. 根据艺术风格或审美体验: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法)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

3.审美类型与文化精神的关系

(1)与宗教的关系(西方)

中国审美类型与宗教关系并不密切,中国审美文化具有世俗化特征(世俗享乐,现实)(2)与哲学的关系

西方哲学思想的变迁制约着西方审美类型的形成、发展和变化

古希腊:柏拉图,理式说,要求审美与道德合流——悲剧与优美以精神性为核心亚里士多德,形式与质材二分,注重美学关注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黄金分割点,弧形,球形,“形式”范畴出现

文艺复兴:理性,审美类型不再限于适度得体——17-18世纪,“崇高”作为审美类型,其意义在康德等人那里获得充分的阐释

现代西方哲学:非理性思潮崛起,怀疑文明,反传统浪潮——“丑”和“荒诞”脱颖而出

三(2)

优美与崇高(重点!!)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优美

1.古希腊—中世纪

“优美”的探讨零碎而不成体系,甚至被等同于美的本质

柏拉图托马斯·阿奎那

美与节奏、对称、各部分的和谐相联系;优美亦如是

2.近代

柏克:从对象的角度、从形式规则上概括优美事物的外部特征

康德:从审美效果,也即从对象给人以快感的角度分析,认为优美给人“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将优美视为生命处于放松状态时的审美类型。

席勒,观点近似

(二)作为审美类型的优美

1.优美的内涵

在感性形式?上,完全体现形式美的原则:单纯、整齐、对称均衡、调和对比、富于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

优美的形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易于被接受,在感性心理层面引发主体的审美愉悦。优美具有肯定性的价值内涵。

中国传统的意象:花好月圆芳春柔条、扶梳杨柳、诗情画意

2.优美的特征

完整与和谐是优美的总体形态结构特征

完整,意味着是一个统一、单纯而自足的整体,并无缺陷或累赘。这种“完整”的效果依赖于内在的“和谐”

内在的和谐,指事物内部结构因素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结构关系

宏观上、外在的和谐是指人与客体世界最终的和谐共存关系

3.优美与壮美的区别

(1)空间上的大与小;(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力量上的强与弱;(4)性格上的柔与刚

小清新

优美在当代的变异

一种极致化的唯美的追求和标准

最初指一种以清新唯美、随意创作风格见长的音乐类型,也就是独立流行乐,之后逐渐扩散到文学、电影、摄影等各种文化、艺术领域。

“小清新”是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以自然纯朴、淡雅脱俗、超脱静谧为审美标准

(三)美学史上的崇高

1.古罗马朗吉弩斯《论崇高》

2.柏克《论崇高与美》 18世纪

崇高感产生的原因崇高事物的特征

3.康德《判断力批评》

(1)有两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是感官可以把握的有限形式;一种是无法把握也无法与之较量的无限形式。前者包括优美,后者属于崇高。

(2)崇高在形式上无限,没有秩序,巨大。

崇高的事物主要存在于自然界。

(3)崇高的巨大表现在两个方面:○1体积或数量上的大。“数学的崇高”

(即为崇高的两种类型)○2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力学的崇高”

(4)崇高的原因不在于外界

崇高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首先引起人的生命力阻碍的感觉;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而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4.席勒:

将崇高与优美一样,视为人的审美对象来把握,把崇高看作是悲剧题材所引起的一种特殊的快感,从而使崇高从审美形态降为艺术效果。(《美育简书》)

5.黑格尔:

崇高应存在于“象征型艺术”中。

内容大于形式,形式只能是内容的象征,通过形式,内容才得以呈现。

(四)作为审美类型的崇高

1.崇高的内涵

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震撼

人的精神意志在经过巨大的异己力量的压抑、排斥之后,受到强烈的激越,最终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获得全面高扬和完整体现,人的精神境界得以提升和扩大

肯定性价值

2.崇高的特征

外在感性形式上:巨大、雄壮、险峻、恐怖、粗壮、浩瀚、阴暗、厚重、奔放不羁……

内在心理的两个阶段:最初阶段:望而生畏、深感渺小、巨大失落

高级阶段:强烈刺激、压抑转化、激情澎湃、精神自强、神圣感产生(例如:哥特式建筑)

?“崇高”作为一种审美类型或艺术风格目前是否存在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中?

(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消退)

崇高在中国作为革命话语的形式存在,意为“战胜丑陋,迎向光明”。

崇高在革命话语的主导下,显示出革命话语的崇高性。

革命话语在中国并没有完全消失。

当代西方依然存在崇高类型,宗教组织给了崇高类型生存环境

3.崇高与壮美(阳刚之美)

(1)壮美(阳刚之美)与优美(阴柔之美)皆为中国古典审美风格类型;

崇高,西方在18世纪才开始注意

(2)相通之处:皆为雄伟壮阔之美

(3)崇高的对象包括丑、恐怖、神秘因素

壮美是单纯的雄伟壮阔,不包含丑的因素,仍属于和谐美(eg.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心得体会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以直观形象感人,寓情于理,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以至完美人格。自从上了美育,我觉得这世界满满的都是艺术,这也更加肯定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观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前提。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欣赏、感知美育的必要前提,智育为美育提供了必要的审美知识,知识面越广,越能辨别真伪和美丑,越有利于美育的实施和创新。老师通过美图和播放视频锻炼我们的观察与认知,她要求我们要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脑子想、用手画来感知艺术美,当我们对艺术美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便开始要学会去评价一些优秀的作品,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和不错的审美能力。美育是诉诸于人的情感活动的,以感情的激发和陶冶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美育的根本特点。对此蔡元培先生说到:“哲学之理想,概念也,理想也,皆毗于抽象者也。而美学观念,以具体者济之,使吾人意识中,有宁静之人生观。而不至于疲于奔命,是为美学观念惟一之价值。”在这里,蔡先生为审美教育寻找了一个情感上的落脚点和依据。审美教育不能用抽象的枯槁简单的说教,必须通过感情活动的陶冶作用才能达到。只有真正关于心灵的学问、诉诸情感的学问,才会完善人格、美化人生。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在在审美过程中情感的激发和自由活

动来适情悦性,产生高尚的精神,从而进一步培养审美主体的健全人格,所以进行高尚的审美活动,有助于减少、冲淡私有欲和狭隘的自私观念,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提高人的情趣和精神境界,达到“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绝洁之人格”,实现美育之目的。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历史是很的,但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是十分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他的美学名着《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要辨析“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着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朱光潜为代表的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广告美学试题A

页) ○—○—○— ○—○—○—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试卷代号:6231座位号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5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广告美学》试题A 2015年6月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广告美学,是指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学规律和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应用美学学科。 2、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注意,主要有2种因素引起: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形象这个定义体现着美的三个基本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4、现代广告的审美规律:功利性审美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竞争性审美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下列几项有哪一项不属于广告的审美价值对于促进销售的作用?() A、引起注意 B、诱导激发 C情绪感染 D、表现主题 2、()在谈到所谓动物的审美感觉时说,“动物一旦被阉割,雄者的这种媚感 或招致雌者的构造,既行消失或决不出现。” A、伏尔泰 B、达尔文 C、霍夫曼 D、爱因斯坦 3、下列哪种不属于广告艺术形象的表现形态?() B、广告的听觉形象 C、广告的想象形象 D、广告的独特形象 ()等。 、体形 C、五官 D、身高 ) 、黑格尔 C、泰纳 D、马克思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 分) () 、知觉 C、想象 D、情感 E、思维 F、激情 ) 、广告性 C、时尚性 D、独特性 E、统一性 ) B、起伏的韵律 C、旋转的韵律 D、连续的韵律 E、色彩的韵律 ) 、社会性 C、可感性 D、功利性 E、实用性 ) B、象征性音响 C、纯粹的感情诉求式音响 D、特殊性音响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正确的打“√”,错的打“×”。) “关于美的科学”对象论的优点包括科学性、社会实践性、应用功能 ,即包括两个方面要素: 试题第1页(共4页)

浙江财经大学选课老师大全

章华:《计算机实用技术》上课认真,几乎每节课有作业,点名。要是想混学分的不建议修。期末开卷,允许你上网允许你翻书,90+ 李显根:《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不点名,期中作业,期末开卷,水课。90+很轻松。《应用写作》期末考试多写字,可以学到知识,认真点给分很高。 吴智斌:《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不点名,期中作业,期末开卷,水课,给分蛮高。85+ 《港台文学专题》期末卷子来自ppt可能要记下笔记(也可以复印),80-90+ 崔霞:幽默和善,不点名,90+考试以论文为主,期中会要求做ppt,给分高,老师人超好叶宁:财政学,老师很好。 陈朝霞:《美学概论》水课,作业艺术作品,期末论文 《影视文化欣赏》平时期中影评,多写加分,期末论文90+,点名签到 《乐理知识与欣赏》《艺术概论》《音乐鉴赏》…都很好。点名是签到,可找人代签。 朝霞姐姐还有一些给人文艺术的课,当做任选去上很不错。 颜涛:《商务谈判》 李欣:《公共关系学》基本不点名,期末作业做策划,小组完成,老师不错。85+ 蒋铁初:《浙江文化概览》不点名,水课,85+。《经济法》没期中考,期末范围小。 胡文才:《创造学》点名,给分可以,老师幽默。 董黎明:《网络会计》给分90+。老师也很好啊,给分超高,基本都是90+了,相比之下贵哥就略显严厉了。《Excel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不错的,上课水,给分高,只要你考试ok就行。 郭德贵:《网络会计》比董黎明给分略严。《中财》期中自己打分,期末成绩看考试,严格。罗照华:课略水,给分不错《中财》作业多,基本不点名。《基础会计》同理 何运信:《金融学》期末好过,给分可以,中间小组做ppt,偶尔点名,期末背诵多。已经是这门课呼声最高的了。 徐敏:《国际金融学》期中小组ppt,基本不点名,给分可以。《跨国银行管理》(PS:不知道还在不在校) 郑恒:《宏观经济学》不点名,给分可以80+ 纪云东:行为经济学,80+ 武鑫:人格魅力大,给分可以,幽默,鲜少点名 操世元:给分可以,上课也还行。有人不喜欢他的风格。 曲凌夫:《工程技术基础》不点名,偶尔让来的人写名字加分,给分高。有人期中在寝室睡觉没考,给84。 吴俊英:《基础会计》上课一定要到,期末给分不错,平时严。 吴诗启:《商品学》点名2次,期末短论文,偶尔自修 赵敏:只要上课,90保证《基础会计》 张慧芳:幽默 戴娟萍:讲课生动《财务管理》不错,有案例。 吴霖:《中国税制》不错 杨春玲:《中国税制》。上课比较仔细讲的也不错 周慧文:社保 唐云峰:行管,激进分子,上课最好带字典 唐春晖:《管理沟通》上课互动,小组作业,期末90左右,组长高1-3分,点名 毛宁:《美术鉴赏》期末论文,基本90+,点名3次。,作业就期末一篇3000的作文。《中外

学习美学心得体会

学习美学心得体会 心得一:学习美学——用心灵去感受美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最著名的一句名言,他认为生活中到处都充满了美,只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学习一学期的《美学概论》使我对“美”这种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在以前我只是通过感性来理解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这种认识也是非常肤浅的。以前我对美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好看,美丽、漂亮,以为这就是“所谓的美”与美相对应的就是丑。 学习了《美学概论》我知道了美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美学主要探讨美的本质,艺术、现实关系以及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在《美学概论》里我们可以学习和探讨审美活动的起源、美感心理、审美活动的构造与形态等。 学习美学不仅可以学会审美、认识美,更能够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或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在生活中用美学的思维来引领我们的生活方式。 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学会怎样正确的去认识美,发现美和审美。有了正确的审美方式我们才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当今社会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是希望我们

的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和成长。在学习美学后我把美学与自己的工作相结合起来,通过我领悟到了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德、智、体、美”。早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就强调了教育的作用。柏拉图尤其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影响。他主张美育与德育应该统一。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的思想的萌芽。 学习美学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修养和对艺术的鉴 赏能力,更能够提高我们的品味。罗丹一直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他认为只要人们自己对某件事情倾注了自己的感情与心血,就一定能够发现美,即使是别人都认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也能够发现美的所在。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同样在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的美和绝对的丑。美与丑就像矛与盾一样共同存在于事物之中,每一种事物在包含美的同时也包含着丑,美与丑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的“美”,并非“美”而是“美感”。这种“美感”是源于人们自己内心的真实感情。所以在人们的眼中美是永恒的。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快乐和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它们一直都伴随在我身边。比如:明媚的阳光、绿色的草坪、清澈的流水等。同样也有很多美好的情感围绕在我们身旁:真挚的友情、浓浓的亲情、甜蜜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 填空题:(本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被誉为“美学之父”的美学家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于1967年发表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被认为是接受美学形成一个独立学派的理论纲领。 3色彩的审美效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柏拉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篇名)中提出了“美是难的”千古喟叹。 5、关于美的本质,黑格尔说: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 曾经说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传神”这一范畴最初是由__________提出来的。 二、 名词解释:(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2、“自然人化” 3、共同美 4、“和谐” 5、审美态度 6、“流溢说” 三、 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浅析壮美与崇高的主要区别。 2、视觉和听觉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审美?审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 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 2、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有哪些主要观点?其优缺点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问题? 美学概论试题样卷(一)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鲍姆嘉通 2、尧斯 3、视觉效果、表情效果、象征效果 4、《大希庇阿斯篇》 5、理念的感性显现、美是生活 6、孔子 7、顾恺之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感知 感知包括最简单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多种属性或不同特征的综合反映。 2.自然人化 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自然美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然人化的产物。自然人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经过人类长期的实践,人与自然关系由陌生、外在的关系变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 3.共同美

广告美学历资考试题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广告美学试题 2009年1月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5分) 1.广告美学的根基是什么() A 社会学 B 自然学 C 美学 D 艺术学 2.广告美的生命基石是() A 科学性 B 实用性 C 长久性 C 真实性 3.广告传播基于跨文化传播的现实条件而采取的必然选择是() A 适应性 B 统一化 C 单一化 D 本土化 4.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社会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喜剧称之为() A 幽默 B 荒诞 C 讽刺 D 滑稽 5.展现在受众面前的再现现实世界物质形态的广告形象是广告审美形象中的() A 抽象性形象 B 夸张性形象 C 具象性形象 D 超象性形象 6.广告中反常规的不同凡响的审美形象组合,属于下列哪种构图方式( ) A 并列式 B 跳跃式 C 奇异式 D 反复式 7.色彩的第一美学效应是色彩的() A 表现力 B 象征性 C 情感性 D 审美特征 8.形式美诉诸人的听觉器官的基本构成因素是() A 画面 B 音响 C 文字 D 声音 9、形式美中的总法则是() A 主从 B 整齐一律 C 均衡 D 多样统一 10.黄金分割律是由下列哪位人物命名的() A 毕达哥拉斯 B 柏拉图 C 鲍姆嘉 D 黑格尔 11.广告口号又叫() A 广告标题 B 广告语 C 广告文案 D 广告正文 12.平安公司“以效益为中心”的企业理念属于下列哪项审美类型() A 团结创新型 B 质量技术型 C 抽象目标型 D 市场经营型 13.下列哪种媒介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传播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到来() A 招贴媒介 B 广播媒介 C 报刊媒介 D 网络媒介 14.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叫() A 广告受众 B 受者 C 受众 D 群众 15. 审美距离说的提出者是() A 黑格尔 B 柏拉图 C 布洛 D 伯恩巴克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 16分) 1.以下关于美学与广告美学的学科关系的描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A广告美学以美学基本理论为基础理论。 B美学为广告美学输送理论营养,提供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C美学为广告美学的建立奠基,美学则以自己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成果充实、丰富了美学理论。D广告美学体现了中国当代美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原则。 2.品牌商标的审美设计原则包括() A 适应性原则 B 知识性原则 C 可呼性原则 D 易识性原则 3. 广告创意的文化环境可以划分为以下那几个层次() A 艺术层面 B 物质层面 C 制度层面 D 精神层面 4、形式美的基本构成因素有() A 画面 B 色彩 C 形状 D 声音 5.下列哪几项是广告的审美价值() A 认知价值 B 传播价值 C 欣赏价值 D 实用价值 6.下列哪几项是电视广告媒介的审美特征() A 视听兼备 B 通俗平易 C 声画并茂 D 虚拟现实 7.CI包含的子系统有( ) A 理念识别 B 行为识别 C 系统识别 D 视觉识别 8.广告审美批评的功能有() A 监督功能 B 规范功能 C 促进功能 D 引导功能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感悟

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感悟 通过学习了美学,最大的感受,就是使我更加懂得了如何生活,如何享受生活。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学习美学的心得体会,希望你喜欢! 学习美学的感悟 在读过李泽厚,宗白华之后的美学很久以来。伊始,在接触美学的时候,就对美学坐过不止一次的领悟和想象,美学这个博大而恢弘的学科,以最神秘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以最艰苦的承受塑造着人们的心灵,也因此麾集了无数哲人、文学家及艺术家们的激情。可以说世界的各个地域文明的本质中。时空流转的隧道星空里,论美学的篇幅实在是恒河沙数。无疑美是不断地被发现被创造,被建构的。是不是可以说“美在矢溺呢”我想还不能与道的发现所同归。因为有了美必定会有丑有恶,所以才更加显现了,美的崇高与神秘。 美学是个宝物,是塑造心灵,陶冶性情,培育人性,区分美丑的理论根据,人类汲取了美学的精华会在自然中人化山河大地,日月星空和琳琅满目的大千世界,设想如果没有了美学的依托,这个生存的世界将会变得冰冷,缺少人情味。 我们是生活工作在不同领域的人,都从事着不同行业的工作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我们想要达到过尽善尽美,这也许是求全责备的。但我想过不论是从哪个行业的工作者,对美学有一些参悟毕竟是一件幸事。原因有二。其一。美学可以说是文学艺术、心理、哲学、实用技术等学科领域的联络锁。如果忽略了,就如同做机械运动没有美感和灵光。其二:人人心中都有美的理念和对美的巡礼的经历。与人于己是何乐而不为呢美学是世界各地域的传统文化洋溢出的灵性和诗情。在今天日益强大的现代化的机器时代里让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那么冷漠。它赋予我们的是对生命的憧憬和人间美好逝去的和当代的事物的再现和净化。让我们感同深受这别致的意境,美学时代发展的结晶和歌者,悠扬而又难以让人释怀!在很多极端强烈的痛苦里,因为有了美的呼唤,让我们不再绝望、时而显现出的是一种凄美的状态。在如海深处寂静的停留

楚门的世界 观后感(美学角度)

镜头里的“世界”与世界里的“镜头” ——从美学角度看《楚门的世界》 有这样一段话来评述一部电影,不知你是否听过: 一则荒诞无稽的人生寓言 一部颠覆人们世界观电影 对惟利是图、践踏人权的社会现象的强烈讽刺 激励人心、发人省思的黑色喜剧 以讽刺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被媒体渗透了的世界 有力地批判了“媒体万能”的价值观,用类似“乌托邦”的虚拟的完美世界寓意着“笼中鸟”式的生存悲哀 它就是在上个世纪末的一部电影《楚门的世界》(1998),该电影用艺术的夸张手法影射了当代人真实的生存状况。电影中,楚门是一个被全球观众关注的真人秀节目的主角儿,他生活在一个由节目制作组“创造”出来的世界中,当他终于发现了真相时,他不顾一切地逃离美丽的“桃源村”。在这部24小时不间断且实况播出的电视影集,主角楚门从呱呱落地开始的三十几年生活,他居住的理想小镇-桃源岛是个超大的摄影棚,而他的亲朋好友和他每天碰到的人全都是职业演员。他生命中的一举一动,分分秒秒都曝露在隐藏在各处的5000多架摄影机镜头前,这个摄影棚中唯一不知道有摄影机存在的人就是楚门。 我猜想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构思。影片的主人公楚门是一个在小镇生活着的年轻人,有一份还算轻松的工作,看起来和普通人无异,而他却不知道从他出身起他就被电视制作公司作为肥皂剧《楚门的世界》的主演,从他出身起到现在的几十年里他都被无数的镜头包围着,并且他的一生也是被安排好的。他周围的亲人、朋友甚至陌生人都是演员,他生活的小镇也是由一个巨大的影棚。所有所有的一切,只有自己是真实的。然而这些楚门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一个女演员爱上了他,在剧中打破剧情告诉了他真相,这时楚门才意识到身边的一切都是计划好的,于是他开始了反抗。最终尽管肥皂剧导演百般劝说,楚门仍毅然离开了这一世界,走向了远方的自由之路。 电影尽管情节上有些荒诞,但其所引发的人生思考却是耐人寻味。随着电影的进行,观影者都会情不自禁的将自己想象成楚门,原因一是自己与楚门都是人类中的一员,在个体上是接近的;二是现实中的自己很难面临这样的情况,将自己化身楚门而达到一种全新的体验,这也正是一种内模仿。当最后楚门面临抉择的时候,我想此时的楚门,已经不只是一个人了,所有的人或许也在做这样的一选择。社会是多彩的,同时也是冷酷的,是多元化的世界;而

广告美学试题A答案

《广告美学》试题A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广告艺术表现广告审美心理特征 2、刺激的深刻性主体的意向性 3、客观性社会性可感性 4、真实性审美规律时效性审美规律重复性审美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D 2、B 3、D 4、A 5、A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ABCDE 2、ABCD 3、ABCD 4、ABC 5、ABC 四、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正确的打“√”,错的打“×”。) 1、× 2、√ 3、√ 4、√ 5、√ 6、×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广告美学——指研究广告艺术表现的美学规律和广告审美心理特征的应用美学学科。 2、综合型广告——随着广告制作技术的提高和人们对广告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融合多种审美类型于一身的广告,如既有信息告知,又有艺术创意,甚至不乏情趣,这类广告我们把它定义为综合型广告。 六、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答:①美感具有直觉性。②美感离不开理性。 ③美感中包含着社会功利。④美感的差异性与共同性。 2、答:相同点:都是物质功利价值的第一,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结果,所以均属于实用艺术。 不同点:产品设计艺术是将精神艺术和物质载体直接结合在一起,成为物质产品的一部分,可谓是浑然一体;而广告艺术是将精神艺术融会于善的“劝说”中,最后达到对物质产品的出售,在这里,广告只充当了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中介环节。 产品使用艺术造就的商品美体现了直接实用艺术美的品质,而广告艺术所创造的广告美则促成商品直接艺术审美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工具性。 七、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1、答: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共同点在于不经过人的物化加工的直接现实性所以他们共同属于现实美。艺术美则不同,它的特点恰恰是人经过自由创造取得的产品的形象之美。在这个根本点上,广告美和艺术美是一致的。所以,广告美属于艺术美 广告艺术和纯粹艺术的区别 本质上的区别:广告是一种有很强物质功利目的的经济行为和有偿的传播行为;而纯粹艺术以形象形式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看法和领悟,不具有直接的功利性。 目的上的区别:广告虽然大量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塑造商品形象、企业形象、品牌形象甚至地区和国家形象,但它的目的仍是推销商品;而纯粹艺术的目的则在于,以深刻的思想感情与优美和谐的方式,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品德,给人以心理的愉悦和美感享受。 性质上的区别:广告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相综合的活动;而纯粹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是纯精神性的。 追求上的区别:纯粹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创造的结晶,它追求以美的形式供人欣赏,在欣赏中给人以美的享受;广告可以追求的并不是优秀作品的艺术形式可以给人以美的熏陶,而是如何以新奇的、原创的、个性化的形象吸引消费者和诱导其购买行为。 2、答: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从人类诞生就开始懂得装饰自身、美化环境,从古到今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是什么仍然受到学者的关注。 对美的探讨和研究从公元8世纪史伯和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答哥拉斯到春秋时代的老子再到孔子孟子,可见美学历史的悠久。 直到1750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1714——1762)正式出版了他的《美学》专著第一卷,并第一次使用“Asthetik”即“美学”这个术语,美学才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而诞生,所以说美学又是年轻的。 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广告美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1页)

大学美育感想

大学美育感想 姓名栾超学号20XX4001015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崔凤云 20XX年6月18 一、美育的含义 美育,又可以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们可以从具体过程、实施效用和育人目的三方面考察。首先,美育是一种以情动人的美的教育。一方面,美育是始终不脱离美的形象的教育;另一方面,美育又是通过美的形象的情感感染作用完成的。其次,美育是一种作用于知情意的能力教育,是以美启真,以美入善,以美化情。再次,美育是一种对人的全面塑造。马克思主义的美育理论强调人的自、全面的发展和人感觉的丰富性的解放。“每个人的自发展是一切人的自发展的条件”。美育对人的符号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目的是追求人的和谐、自的发展,全面实现人的丰富性。 总之,美育的含义在于,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的特征 从对美育的含义的理解,可以见出美育的特征: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样性。 美育的趣味性,是指美育过程不是严肃的而是伴随着个人趣味的激发和满足。与德育和智育要求严肃和庄重不同,美育总是要以活的形象令人感觉生动、活泼、有趣,这正是美育的一大特征。比如一首写爱情的民歌《圈儿词》:“相思欲寄从何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把一路圈儿圈到底。”这首词仿佛是一篇“圈儿的爱情阐释学”,满眼大大小小的圆代表细细密密的思——这是第一层形象;是谁赋予这些圈儿以如此丰富的意义我们似乎能看见那个坐在灯下、沉浸在思念里的少女,感受到她内心细微的波澜——这是第二层形象。这时,诗的话语如破谜一般引领着我们的感情,定格在那情思缱绻的美妙时刻,使得我们比在日常生活里更能深深感受这种爱的动人和美妙。情感陶冶与形象玩味过程相伴,对形象的理解融汇在会心一笑中,这些都成为美育过程趣味生动的表现。 美育的感染性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 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 B、《理想国》 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 美学》 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A )。 A、直觉性 B、情感性 C、逻辑性 D、社会性 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A ) A、毕达哥拉斯 B 、苏格拉底C、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 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D ) A、德谟克利特 B 、休谟C、博克D 、康德 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 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 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 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 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 C、鲍姆加登《美学》 D 、黑格尔《美学》 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 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 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B) A、王国维 B、蔡元培C 、鲁迅D毛泽东 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 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 D 、尼采 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

美学概论试题库

《美学概论》试题库 绪论 一、填空题 1、人类的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历史就是很 的,但就是美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又就是十分 的。 (古老、年轻)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孟子)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就是提出的。 (墨子)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毕达哥拉斯学派) 5、在她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 出要辨析“什么就是美”与“什么东西就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柏拉图) 6、年,德国哲学家的美学著作《美学》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750、鲍姆加登) 7、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形成了以吕荧为代表 的、以蔡仪为代表的、以

朱光潜为代表的与以李泽厚为代表 的。 (主观派、客观派、主客观统一派、客观社会派) 8、围绕着审美关系这一轴心而出现 的、、 三大方面,便构成了美学研究的三大领域。(美、美感、美的创造) 9、马克思主义作为哲学方法论,体现为两条基本原则, 即、 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构成了美学研究所必须遵循的两条方法论原则。 (理论与世界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二、选择题 1、以汉语为例,“美”字最早见于的甲骨文。 a、殷代 b、春秋 c、战国 d、汉代(a) 2、说:“口之于味也,有同耆焉;耳之于声也, 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a、孔子 b、庄子 c、老子 d、孟子(d) 3、“食必常饱,然后求美”的观点就是提出的。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c) 4、早在纪元前6世纪末,古希腊的就根据“数的原则”来剖析美。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 哥拉斯学派(d) 5、在她的美学名著《大希庇阿斯篇》中,提 出要辨析“什么就是美”与“什么东西就是美的”这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广告美学试题

《广告美学:原理与案例》期末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所谓广告美学,是指研究 A 的美学规律和广告审美心理特征的应用美学学科。 A 广告艺术表现 B 广告行为表现 C 广告表现形式 D 广告艺术分类 教科书第4页作的广告美学定义:所谓广告美学,是指研究“广告艺术表现”的美学规律和广告审美心理特征的应用美学学科。 2、广告美学是 C 的一个分支。 A 文艺美学 B 商品美学 C 应用美学 D 环境美学 教科书第4页广告美学是广告学与美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美学的一个分支。 3、美学上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为 B A 视觉 B 直觉 C 听觉 D 触觉 教科书第18页:美学上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为直觉。 4、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是(A)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B对美的探索 C对美的实践 D对美的定义 5、构成广告艺术形象美学价值的要素是(B)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B广告审美因素 C广告形态 D广告整体 6、下列不是广告语言文字创作应遵循的原则是(C) A真实性 B效益型 C夸张性 D简洁性 7、下列不是广告中空间表现所分三类的是(D) A指称对象本身的空间感 B环境的空间感 C立体广告的空间感 D平面广告的空间感 8、现代广告核心竞争力的世界认同与追求是(D) A制作 B电脑制作 C内容 D创意 9、创意方法五步骤顺序正确的是(A) A收集资料,观察搜索资料,放任思维,突发灵感,完善创意 B收集资料,观察搜索资料,放任思维,完善创意,突发灵感 C收集资料,放任思维,观察搜索资料,完善创意,突发灵感 D收集资料,观察搜索资料,突发灵感,放任思维,完善创意 10、不属于沟通的的三个层次是(D) A接收层 B兴趣层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

中国美学史读后感在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原以为美学只是简单的、单一的。但是在我看过目录之后,我知道了美学是复杂的,它不仅严格按照朝代顺序,把人物、论着一一罗列,而且着重突出古典美学的发展轨迹,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以及理论特色。这是一门复杂且严谨的学科,它要求人们必须严肃且不失美感地来读它、懂它。就像第一节的题目一样,它带着一种原始的美感。 作者在第一节刚开始就指出,礼,在远古,是原始仪式。刚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顿了一下,有些不解,因为在我的印象中,礼对于我而言,仅仅是一种礼貌的表现方式,而在这里却说远在远古时期,礼就作为一种仪式而存在。“仪式”这个词,使我对“礼”这个字开始有了好奇。 王国维在《释礼》中这样写,古文字中的“礼”字,下面是个“豆”,也就是盛饮食的器皿。因而作者认为,用饮食器皿作为礼的象形,包含了其下四种意义:首先,中国之礼,一开始就与饮食有关。这一点让我尤其想不通,“礼”是如何与“饮食”联系在一起的?难道古人认为最初的礼在饮食方面最先体现出来。还是在饮食上的“礼”表现得更为直接,更为重要?其次,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样一来,似乎对刚才的论点作了一些解释。《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这里就不难看出它首先肯定了中国之礼起源于饮食,而饮食中所涉及到的食物和类型,如农作物、动物、饮料等,都是需要器皿来盛的。第三,讲了礼进行中的两大因素:饮食与舞乐。看来古人的礼,还是丰富多彩的,舞乐与饮食一样,占据了他们生活中相当重要的位置。第四,讲了礼的功能:“致其敬于鬼神”。饮食是礼的起源,把最日常的东西作为神圣的东西,现实了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实用性。饮食成了与神交往的最重要因素,成了神圣的礼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艺术源远流长,灿烂辉煌,而从礼的开始上看,中国艺术一开始的辉煌似乎就要与盛饮食的器皿有关,而彩陶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用品,同时也是最神圣的礼器而成为远古“礼”的象征。之所以称彩陶是神圣的,一方面它的图案是多姿多彩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本身所可有的一些深邃的思想观念,仅从这两方面,又有谁能与彩陶相提并论呢?从小我们就听过这样一句话:“民以食为天”,人们的生存本性就是与吃有关。而在《老子》中更是用烹调来比喻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也说明了国家的安定与帝王的饮食有关。而从饮食与神的关系上我们发现饮食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世界其他人设文化都无法相比的重要地位,而这样的一种力量也不断的向着各个领域扩张着。

多媒体技术07311 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媒体:存储和传递信息的载体 2、多媒体技术: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两个以上不同类型信息的媒体技术 3、多媒体的主要特性 1)多样性 ●“感觉媒体”的多样性: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 ●“表示媒体”的多样性:以二进制编码形式存在传输信息得媒体 ●“存储媒体”的多样性:磁盘、光盘、闪盘等 ●“显示媒体”的多样性:通过输入输出设备得转换将信息呈现得媒体,显示 器、打印机、投影仪等 ●“传输”的多样性:单机、网络等 2)集成性 指处理多种信息载体集合的能力,是一次系统级的飞跃。 3)交互性 人机交互的能力 4、(18.10 简答)超文本与超媒体技术 超文本:一种文本信息管理技术,是典型的数据库技术。它是非线性结构,以节 点为单位组织信息,节点之间通过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得链接加以连接。 超媒体:表达信息得方式不仅是文本,还包括图像、声音等进行链接则为超媒体 系统。 5、素材的分类:(简答) 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其他 6、素材得准备 1)文字素材的准备 ①最基本的素材类型之一 ②尽量使用*.txt和*.rtf格式 ③如使用了特殊字体,可以图像方式保存 2)声音素材的准备 ⑴声音素材光盘⑵用麦克风采集语音⑶网络下载⑷抓轨⑸创作MIDI音乐 3)图形图像素材的准备 ⑴用软件创作⑵用扫描仪扫描⑶用数码相机拍摄(4)数字化仪输入⑸素材光盘和网络下载(6)从屏幕、动画、视频中捕捉 ※※数字图像两种形式 (1)矢量图:以数字方式记录图像,一般由软件制作而成,优点:信息存储量 小、在图像尺寸放大缩小中图像质量不会有影响,它是面向对象的,每一个对象可以任意移动调整大小或重叠。

美学概论试题答案

美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审美趣味――指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是趣味的内在方面,兴趣和品味是外在表现。 2、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又称美的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像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是主体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通过自己不断积累日益丰富的审美经验,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使自己的审美体验不断得到升华,从而形成的高层次、高品味的审美追求。 3、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在审美活动中,伴随着审美对象与主体同时生成,主体在全身心的投入中对审美对象的反应、感受或体验。 4、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其实质是本质与现象的分裂,动机与结果的背离,最具代表性的表征是非理性和异化。 5、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批评家根据自己的审美趣味的价值标准,对各种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所做出的判断和评价。 二、简答题 1、审美经验的基本特征。 感性直观性;超个体眼前功利性;感知与情感交相伴随;自由无限性;非理性的显性表征。 2、怎样理解审美的历史性?首先,审美现象中的对象实体随着自然与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具历史性;其次,审美主体对审美现象的思考与认同更是不断变化,更具历史性,如人对美、艺术的理解,如美学核心的演变和转移。 3、试述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审美意识指的是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美学思想是主体较自觉的对艺术、美或相关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它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自觉的、有一定系统性、理论性的思考,理论表述也是有一定普遍性的追求。但尚不是整体或独立的思考。美学则是有意识地对审美现象作整体性、系统性思考所获得的系统理论,绝大多数(非全部)这种思考,会自觉地自称为美学。因此,审美意识、美学思想是美学的构成部分和基础,美学则是它们的理论化与系统化。 4、简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概况。 ⑴、本体论阶段(古希腊到16世纪)用概念的逻辑推论建立起一套追求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纯粹原理。主要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普洛丁、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⑵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至19世纪末)奠定了美学的基本旨趣,赋予美学一种为人生的目标和理想。主要有英国经验主义、大陆理性主义、德国古典主义。 ⑶语言学阶段(19世纪末始)美与感性都不再是自明的,也不再是先在的学科基础性概念,需要在丰富复杂的人类生存现象中去寻找它们的踪迹,它们的价值与意义也需要重新加以考察。有维特根斯坦、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及20世纪60年代后的诸流派。 三、论述题(此类问题,如不能展开或举例,将只有一半的分数)

2021年自考广播电视广告学试卷分析非选择题部分

自考《广播电视广告学》试卷分析(非 选取题某些) 下面就考生在参加《广播电视广告学》考试,试卷存在某些问题进行某些分析。 名词解释。自考名词解释题普通是4分题,重要考核考生对某些概念,定义理解。回答名词解释题核心在全面,对教材上面给出定义要全面理解,特别是对定义中核心性词句不可以有漏掉。 21、电视广告艺术假定性。这是考核考生第四章电视广告美学特性试题,是需要重点掌握知识内容。对此章内容考生不但需要掌握电视广告功利性、艺术性、真实性、假定性、主题限定性、形式简洁性共六个名词解释题,还需要进一步理解艺术性与功利性辩证统一,真实性与假定性相辅相成,主题限定性与形式简洁性有机结合等三个重点问题。 参照答案:借助于电视媒介特有假

定手段——电视化蒙太奇和屏幕语言(这是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电视艺术灵活自由艺术体现力,创造出有别于生活原貌屏幕形象。 22、声画分立。这是考核考生对“声画蒙太奇”知识掌握。这门课是《广播电视广告学》,电视广告是学习重点,而蒙太奇又是电视广告中学习重点,因而蒙太奇所有知识都是考生需要掌握最重要知识内容。声画蒙太奇中“声音与声音对列组合”与“声音与画面对列组合”两大类型知识都需要纯熟掌握。 参照答案:声画分立也称为声画“不合一”、“不同步”。画面上影像与声音内容各不相似(这是重要内容),两者互相配合,彼此策应,双轨齐进。 23、蒙太奇创意。 参照答案:通过蒙太奇思维,运用镜头画面(这是重点内容)进行创意,使灵感、意念、点子、构思都化成视觉形象。 24、叠印。电视广告中屏幕画面非

独特元素与独特元素都是需要考生掌握重点知识。内中涉及到景别,方位,运动镜头,衔接转换等都是重要知识,对考生参加电视广告拍摄有重要实践指引意义,需要考生纯熟掌握。 参照答案: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步空中不同景物或者人物画面重叠在一起,印在一条胶片上,两个重叠画面内容之间具备内在有机联系。 简答题。本试卷简答题是6分题,只规定考生把知识点回答出来,不规定做进一步展开阐述。自考简答题判卷采用是“见点给分”办法,因而考生掌握知识点十分重要。从试卷状况看,某些考生回答问题不抱负核心就在于没有回答出知识点,虽然回答了许多内容,但都没有回答精确,也就是没有回答到“点”上。因而提示考生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对知识点学习和掌握。 25、简答推销观念对电视广告影响。这是考核第二章营销观念知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

我的美学成长观念及我的几点设计感悟

我的美学成长观念及我的几点设计感悟 大家好!今天首先要谢谢卢新文书记邀请我作这样一个讲座,有这个机会交流一下作为一个设计教师的心得,这是很难得的机会。最为一个教师,好像教学和设计和生活已经变成了一个统一,没有很大的分别,为什么这样说呢,不是说把我的工作带回家做使生活变成了工作,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一直在考虑怎样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设计师?我的作品怎样才能让别人满意呢?为什么他们会喜欢呢?等等这些东西都想到很多比较高层次的思考,所以我也在不断的要求自己学习。 先说一下我的美学成长历程吧 我喜欢一个人画画,中间不间断,如果一旦间断了,我就不想再去画了。喜欢一个人全身心的搞设计,几天几夜都不离开房间。有时候我看电视都会聚精会神地看一天。我家人说我看电视就像掉到电视了一样。其实我知道大家说我是关心我,是为我身体好。但是就是这种精神让我得到了很多。09年我的理想就是考上吉林大学设计与包装学院。但是第一年连报考的机会都没有,专业课没有及格。我的父亲就不准备让我在读书了,准备让我去西藏当兵。可我没有同意。我说在给我一年的时间。我相信我能行。这一年的时间中我每天都是从早晨6:00到夜里12:00的画画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我在辽宁省铁岭市下面一个非常小的县城以艺术及文化课程双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四年期间我获得了很多奖项。摄影比赛一等奖,吉林大学研究生绘画比赛一等奖。吉林大学大学生寝室设计大赛三等奖等等。这四年的生活是艰苦的,几乎每天都是在图书馆、寝室、食堂中度过的。但也有收获,记忆最深刻的是我第一篇文章发表在长春日报上,年底的时候居然收到了稿费29元。后期每次写的文章总能获奖,大学最后一年我的论文被《中国家具》采用,居然给我200元稿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