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二中国古典美学含解析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二中国古典美学含解析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二中国古典美学含解析
江苏专用版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单文精练二中国古典美学含解析

单文精练二中国古典美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阅读文签:学术论文+中国古典美学

①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中成长发育的,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

②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中国人对山水林木的深情凝望,对四季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田园生活诗意的美化,无不体现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偏向。士人和僧道构筑的精神天地与世俗社会现实世界拉开了些许距离,但关注的焦灼目光从未移开,甚至是以退为进、以隐促出,以超脱之姿态求深度精神介入,无为而无不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诗抒情言志不脱此道,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因而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

③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易学的“简易”“变易”“不易”三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美学标准的基本原则,先秦时期开放性的百家争鸣成为后世多元思想的出发点。秦之峻厉,汉之雄浑,魏晋之风流,南北朝之多元并存,隋之一统,唐之雍容,宋之清雅,元之粗放,明之世俗,清之古雅,各有面目,气息不同,审美情趣嬗变轨迹可循。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一代之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如唐代初期尚清新刚健,盛期尚华美开放,中期多元并举,晚期靡丽诡异。

④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在世界美学之林中独树一帜。大俗大雅、雅俗共赏、雅俗转化,使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得以内在沟通,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解悟土风妙道。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让人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艺术家则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

⑤中国古典美学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工艺美术中体现文人雅趣,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却以器物形式实实在在地支撑起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如石器、玉器、陶器、青铜器、铁器、金器、瓷器、丝绸、刺绣等,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水乳交融,百姓日用中见文化之道,处处体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意义支撑,是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⑥日常生活审美中,百姓福乐人生观居主导地位,吉利祥和成为主要审美诉求,福禄寿喜成为民间艺术主题,各种谐音似形的世俗生活幸福的吉兆祝福,成为实用工艺品的象征意义源头和想象空间框架,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如果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浸染,则会发现很多怪诞的审美意象无法解释。如五福捧寿中蝙蝠形象、马上封侯的骑马猴、大吉大利的公鸡荔枝图等,对于外国人来说恐怕都是无法以常识和形式规律来推断的

审美怪癖。连我们早已习惯的龙的形象,在西方语境中也会被认为是恶龙和丑陋爬虫,可见审美情趣与文化系统密不可分,在稳定传承的民间工艺中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

(摘编自杨岚《中国古典美学的文化基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美学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以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文化为根本,以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艺术为外化形式。

B.审美趣味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一代之精神气质影响一代之艺术风格,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

C.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能解悟土风妙道,村夫石匠在造园立石中蕴藏天机野趣,这充分说明了凡俗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高雅的审美情趣。

D.日常生活审美中,实用工艺品以吉祥和福禄寿喜作为其象征意义的源头和想象空间的框架,这与其他文化中的宗教神话主题形成鲜明对照。

答案 B

解析A项“以中国古典美学、审美文化为根本,以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艺术为外化形式”张冠李戴,原文第①段是说“中国古典艺术、古典美学是其根本,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是其外化形式”。C项曲解文意,“村夫石匠”后应加上“可能”二字;且原文“村夫石匠可能在造园立石中有天机野趣,世外高人在担水砍柴间解悟土风妙道”是用来说明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的内在沟通,而不是用来说明凡俗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高雅的审美情趣。D 项“实用工艺品……框架”曲解文意,原文最后一段说“各种谐音似形的世俗生活幸福的吉兆祝福,成为实用工艺品的象征意义源头和想象空间框架”。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典美学精神贯穿于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之中,是因为诗意追求是所有艺术的共同特点。

B.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艺术家可以感悟艺术的真谛,而经验形态的古典美学则让人在各类艺术品评中品味生活。

C.百姓日用品直接成为艺术品,民俗文化与器物制作融为一体,这些都支撑起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是传统审美品位的沃土根基。

D.长期浸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这对于外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奇怪现象。

答案 D

解析D项答案区间在最后一段,外国人无法理解的不是“长期浸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民间工艺深藏着审美文化基因密码”,而是一些貌似怪诞的审美意象。

3.中国古典美学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审美趣味与时俱进。②把中和之美、自然之美、素淡之美奉为至高标准。③与日常生活审美密切联系。(每点2分)

解析文章③~⑥段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分别提取中心句概括即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为外化形式的中华美学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发育的。

B.决定农耕民族的自然审美的中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

C.中国古代每一个朝代都有其特定不变的精神气质,这使得各朝代的审美情趣有所不同。

D.高雅艺术和民间艺术得到了内在沟通,从对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的品味中可以形成古典美学。

答案 A

解析B项张冠李戴,原文第②段说“传统农耕文明及其文化系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而不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础”。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③段说“每一朝代的不同阶段又有明显差异”,并不是特定不变的。D项曲解文意。“从对曲水……古典美学”错误,原文第④段只是说艺术家可以“在曲水流觞、渔樵唱晚的生活嬉戏中感悟艺术真谛”,但不意味着对这种生活进行品味可以形成古典美学。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没有具有中国人特点的生活态度、情感世界和艺术创造及精神境界,就没有中国古典美学精神。

B.如果没有先秦时期开放性的百家争鸣局面,就很难形成中国的多元思想。

C.因为中华美学精神植根于传统文化,所以它能够在中国流传长久并拥有统治地位。

D.虽然古今生活中日用品等实用艺术和体现文人雅趣的工艺美术未能获得传承优势,却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

答案 D

解析D项张冠李戴,原文第⑤段说“虽然缺失话语权的实用艺术和生活审美观没能在文字系统获得传承优势”,而不是“古今生活中日用品等实用艺术和体现文人雅趣的工艺美术未能获得传承优势”。

3.请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首先,论述了中国古典美学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关系;②其次,指出了中国古典美学构成的基础;③最后,阐述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特征。(每点2分)

解析本文的论述中心是中国古典美学,第①段谈它与中华美学精神的关系,第②段谈其构成基础,③~⑥段论述其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