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题(B)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题(B)答案


《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期末试题(B)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总贸易体系:以国境为标准统计货物进出口的方法。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对外贸易额和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
补偿贸易:在进口国外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时,在与对方签订信贷协议的基础上,不用现汇支付,而以产品或劳务分期偿还价款的一种贸易做法。
许可证贸易:技术的许可方将其交易标的物的使用权通过许可协议或者合同的方式转让给技术的被许可方,并有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报酬的贸易方式。
二、简答(每题7分,共28分)
1.比较WTO和GATT的区别。
1) 世贸组织与关贸总协定的概念。
2) 法律的权威性
3) 组织机构的正式性
4) 领域的广泛性
5) 权利义务的统一性
6) 解决争端机制的有效性。
2.简述服务贸易的四种形式。
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3.简述货物贸易的特点。
有形性;可储存性;贸易规模由海关统计;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简述出口余力的概念及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我国的出口余力。
出口余力=国内生产能力—国内消费水平
1) 努力提高产品的加工层次,增加制成品出口
2) 积极采取加工贸易方式扩大出口。
3) 提高出口产品的包装、质量和品牌。
三、论述(12分)
论述当前中国货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1) 较高的贸易依存度
2) 不断恶化的贸易条件
3) 贸易方式不合理
4) 工业制成品竞争力不强
5) 农产品深加工不足
6) 机电产品技术含量不足
7) 纺织品、服装所占比例大,价格低。
对策:产业高新化
市场多元化
以质取胜
四、材料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回答问题)
1.试述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意义和作用(6分)
技术引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有利于培养现代化人才、有利于繁荣国内市场。
2.根据材料,解释“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含义。(4分)
“以市场换技术”的本来含义是指东道国以开放国内市场为代价,让出一部分市场空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换取跨国公司的先进适用技术。
3.请证明:新形势下“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仍有其必要性。(14分)
由于现实世界中的市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社会子系统,开放市场的准确含义除

了包括市场准入的内容外,还包括投资环境和市场退出等一切影响投资的现实和潜在因素。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国内市场准入门槛高,外商直接投资要进入我国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市场准入问题。
新时期“以市场换技术”要树立市场开放程度主要取决于投资环境改善状况的新思维。那种认为国内市场要高度保护才能“换回技术”的观念是对“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内涵的偏狭理解。
其次,加入WTO并不意味着“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失效。它仅仅表示“以市场换技术”战略需要重新洗牌,部分政府职能要出局,一些强制性措施要淘汰,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将变得更加间接和含蓄。
第一,政府可以通过给与外资优惠引进先进技术。这些优惠措施一般可以分为财政措施、金融措施和其他措施等三大类型。
第二,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和提高技术壁垒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技术壁垒的实质是对本国市场和产业实施保护,维护其宝贵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
第三,作为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提条件,中国已承诺逐步取消许多关税和技术转让方面的要求。但是关于“禁止成员国最高计划机构提出技术转让”等要求,中国并未签字,因而中国的政府谈判代表可以要求外国公司向中国合作伙伴转让技术,或者建立研究中心培训中国的工程师。
第四,中国政府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承诺中所包含的安排和调整,诸如取消地域限制,放宽合资企业的股权比例要求,以及在从前某些敏感的部门实施国民待遇等,对跨国公司而言也仅仅意味着更为广泛的市场准入以及更为自由和更具可预见性的外资管制框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要实实在在的赢得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必须采用先进技术。因此,“以市场换技术”依然成立。
再次,跨国公司对华技术控制增强的趋势并不妨碍引进先进技术。尽管跨国公司也会想方设法地控制技术输出,但由于技术外溢效应的存在,技术的潜在泄漏不可避免。经过较长时间,中国的企业可以通过向外商投资企业模仿和学习,获得成长和创新,最终提高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因此,新时期可行的技术转移模式应是跨国公司向国内转移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再向内资企业转移,即“跨国公司母公司→外商独资企业→内资企业”的三级递进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