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度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温度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温度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温度示值误差不确定度评定报告

1. 测试方法

按照JJF1101-2019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参数校准规范要求,被测温设备设置温度20℃,开启运行,被测设备达到设定值并稳定后开始记录设备温度及各布点温度,记录时间间隔为2min ,30min 内共记录16组数据。计算各温度测试点30min 内测量的最高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即为温度上偏差,各测点30min 内测量的最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即为温度下偏差。

2. 测量模型

2.1. 温度上偏差公式 s t t t -=?max max

式中, max t ?—— 温度上偏差,℃;

max t —— 各测点规定时间内测量的最高温度,℃;

s t —— 设备设定温度,℃。

由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不确定度来源和数值相同,本文仅以温度上偏差为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不确定度来源:被校对象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u

使用温度巡检仪对被测对象20℃温度点重复测定10次,测量结果如下:

3.2. 标准器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u

标准器的温度分辨力为0.01℃,区间半宽度为0.005℃,服从均匀分布,取包含因子

3=k ,则℃003.03005

.02==u

3.3. 标准器修正值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3u

标准器温度修正值的标准不确定度204.0==k U ℃,,则℃02.03==

k U u 3.4. 标准器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4u

本标准器相邻两次校准温度修正值最大变化±0.10℃,按均匀分布,取包含因子3=k ,则℃06.0310

.04==u

4.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12u u <,则分辨力引入的不确定度包含于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不计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中,1u 、3u 、4u 相互独立,则

℃08.0242321=++=u u u u c

6. 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3=k ,则

温度上偏差校准不确定度:℃16.0==c ku U ;

7. 不确定度报告

校准温度℃20=t 时,温度上偏差校准不确定度:)℃(216.0==k 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