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BA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MBA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MBA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MBA组织行为学试题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试题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主要表现为( )

A.两重性

B.应用性

C.多学科相交叉和多层次相交切

D.创造性

2.从组织行为学产生发展的历程看,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 )

A.管理学

B.心理学

C.社会学

D.政治学

3.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的思想方法是( )

A.知觉防御

B.首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

4.Y理论的提出者是( )

A.麦克里格

B.西拉杰

C.华莱士

D.特尔曼

5.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创造出来原来不存在的东西的创造性行为类型是( )

A.科学发现型

B.技术发明型

C.艺术塑造型

D.组织管理型

6.在完成工作内容大致一致的简单任务时,效率较高的群体结构是( )

A.同质结构

B.异质结构

C.综合结构

D.难以确定

7.一位中学校长和他管辖的12位教师组成的群体属于( )

A.友谊型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利益型群体

D.命令型群体

8.当工会的办事人员得到提升,成为基层管理人员时,他们的态度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就会发生变化,从亲工会转向亲公司的管理阶层,这种现象属于( )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角色冲突

9.较少带有个人的人际交流和感情色彩的沟通是( )

A.口头沟通

B.书面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语言沟通

10.把正是沟通分为轮式沟通、Y式沟通、圆式沟通、链式沟通和全方位沟通的学者是( )

A.莱维特

B.戴维斯

C.阿希

D.瑞格尔曼

11.最早由霍曼斯提出的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是( )

A.控制论

B.归因论

C.社会交换论

D.Y理论

12.在管理群体间互动时,如果程序与规则不够充分,那么解决的首选方法就是是( )

A.组建工作团队

B.成立特别工作组

C.制定计划

D.层次等级

13.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角色是( )

A.领导者的个性特点

B. 领导

C.领导情景

D.被领导者的个性特点

14.检验领导者是否称职的主要标志是( )

A.领导模式

B.群众满意度

C.工作绩效

D.人际关系和谐

15.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通常叫做( )

A.菲德勒模式

B.二元四分图模式

C.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模式

D.领导素质模式

16.在决策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 )

A.发现问题

B.确定目标

C.核定价值准则

D.拟定方案

17. 人类的行为之所以有共同的特征,是因为人类的行为都是( )

A.自发性行为

B.组织性行为

C.动机性行为

D.领导行为

18.具有先天性特征,基于身体内部生理平衡的变化而产生的动机是( )

A.习得动机

B.一般动机

C.原始动机

D.衍生性动机

19.发自于员工内心的激励称为( )

A.外激

B.内激

C.内酬

D.外酬

20.美国企业之所以在严酷的冲击面前显得疲软,是因为他们在管理过程中过分重视( )

A.三个硬性S

B.四个软性S

C.七个硬性和软性S

D.企业的制度因素

21.现代控制论的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幅度最大不能超过( )

A.7个

B.8个

C.10个

D.12个

22.传统组织结构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韦伯

B.梅奥

C.马斯洛

D.西蒙

23.组织成长阶段理论认为组织发展到合作发展阶段,管理重点应置于( )

A.生产和销售方面

B.扩大市场方面

C.强化组织方面

D.解惑及革新方面

24.提出组织变革要经历解冻、改变、冻结三个过程的学者是( )

A.勒温

B.克利

C.卡斯特

D.罗西

25.“团结进取”、“爱厂如家”、“站好每一班岗”属于组织文化表现形式中的( )

A.物质象征

B.语言

C.文字和标示

D.仪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个性的性质包括( )

A.组合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倾向性

E.整体性

27.能力按其适应性可以分为三类( )

A.智力

B.专门能力

C.创造力

D.才能

E.天才

28.事业生涯自我管理的内容有( )

A.职工要学习和掌握对自己的事业生涯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B.职工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C.职工必须学会与主管人员就事业生涯目标进行沟通和反馈的能力

D.职工必须学会对事业生涯目标进行调整地能力

E.组织必须为员工提供广泛的培训和开发活动

29.群体结构的变量主要包括( )

A.群体成员资源

B.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C.正式领导

D.群体规模

E.群体构成

30.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有( )

A.群体行为的标准功能

B.群体行为的导向功能

C.群体行为的抑制功能

D.群体行为的动力功能

E.群体行为的评价功能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测验的信度

32.组织

33.能力

34.创造性行为

35.冲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哪些特性?

37.简述影响知觉的因素?

38.一个善于创造的人应该具有哪些主观特征?

39.管理者如何提高职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40.影响职工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何谓控制方位论?它分哪几类,它在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42.联系实际,说明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运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A;

5、B;

6、A;

7、D;

8、A;

9、B;10、A;11、C;

12、D;13、B;14、C;15、A;16、A;17、C;18、C;19、B;20、A;21、D;22、A;

23、D;24、A;25、C。

二、多项选择题:

26、ABCDE;27、ABC;28、ABCD;29、CDE;30、ABDE。

三、名词解释:

31、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32、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33、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34、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的目标和控制或调解客体过程中产生的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35、冲突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所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四、简答题:

36、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六大主要特性: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和试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

37、影响知觉的因素①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客观因素(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重复次数的多少)、主观因素(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②影响知觉组织的因素: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知觉归类(连续、封闭、接近、相似)③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知觉防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

38、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富于灵活性、善于应用、怀有好奇心、充满自信、坚持独立思考、勇于坚持到底。

39、表明管理者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改善工作,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

40、个人因素、父母因素、朋友、同辈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五、论述题:

41、①含义或概念: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②分类:内因控制论(强调个人主观努力和能力的发挥)、外因控制论(强调个人所处的客观环境)。③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⑴采用以技能为本位的、按绩效行赏的报酬制度,促使职工更倾向于内因控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只有这样,才能使内因控制论者更加努力,外应控制论者也受到影响。⑵管理者应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因为内因控制论者愿意参与到影响他们自己的决策,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另外,参与还能使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提高工作绩效。

42、①知人善任。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以使各级领导重视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从而根据每个不同的个性安排相适应的工作,做到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录用,发挥最好的效益。

②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通过研究个性差异,可以使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合理,除了要安排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外,还要考虑安排合理的个性结构,如谨小慎微型应与大胆果断相互补充,防止工作失误。③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通过研究个性,可以使各级领导考虑科技人员、工人、行政干部等不同职业人员的个性特点,以及深入了解每一个人的不同个性与性格,从而采取相适应的领导与管理方式,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成绩和效果。如对重面子的职工不宜过多批评,对于自大的职工不宜过多表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