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 石壁上的九色鹿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 石壁上的九色鹿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 石壁上的九色鹿湘美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十一课 石壁上的九色鹿湘美版

《石壁上的九色鹿》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

本节课学习仅以本生故事画莫高窟第257窟壁画的主要题材《鹿王本生图》为代表,让学生接触我国壁画艺术的基本造型方法与装饰手法,来了解敦煌壁画和敦煌,探寻这座艺术宝库的奥秘,激发学生对我国悠久文化的自豪感,品味我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鹿王本生图》所描绘的就是释迦牟尼生前的一个故事,它用一长条横幅展开了连续的情节。有一美丽的九色鹿王(释迦牟尼的前身)在江边游戏时救起一个将要溺死的人。被救的人要给鹿王做奴以示感谢,鹿王拒绝了,但他叮嘱那个人说:“如果将来有人要捕我,你不要说见到过我。”没过多久,这个国家的王后梦见了鹿王,毛有九色,角胜似犀角。王后醒来后就向国王说了这个梦,并希望得到这个鹿的皮为衣,角做耳环。虽然这个国王是善良的,但王后却以死相逼,没办法,国王只有悬赏求鹿。那个被救的人,贪图所赏得的大量金银和土地,便向国王报告了鹿王的行踪。当国王带人去捕鹿王时,鹿王向国王诉说了他救溺人的经过,国王被深深感动了,遂放弃了捕捉鹿王的想法,而且下令全国,可以允许鹿王任意行走。最后王后羞愧而死,那个忘恩负义的溺人也得到了报应:身上生疮,口生恶臭。

这个故事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宣扬的是善恶报应思想,赞扬了九色鹿王的仁义精神。这幅壁画无论在构图、色彩处理上,都巧妙地增强了善恶报应这一主题,生动地描绘了九色鹿富有人格化的神态,表现了鹿王控诉忘恩负义的小人、不向邪恶屈服的倔强性格。

从绘画手法上来欣赏这幅壁画。在表现形式上,《鹿王本生图》以长方形的构图,呈先两边后中间的对称法则,分段描绘,使故事情节严密而生动。在表现方法上,“凹凸法”的渲染表现出了物像的立体感。色彩多用土红、粉红、蓝、草绿等,由于年久变色,原来深一点的颜色已变得很暗,或成了灰黑色,但当年的笔触依稀可辨。图中勾画形象的轮廓线,遒劲挺拔、笔触有力,手法自由而纯熟。画中的山水,无皴擦,很有装饰味,树木的枝干用土红着色,树叶用绿色大笔涂染。这种高超的艺术手法,说明了北魏时期莫高窟壁画既继承了民族传统,也吸收了外来的优点,并在这一基础上不断发展着。还要加以补充的是,其他地方壁画中的九色鹿,大多长跪垂泪,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而敦煌壁画中鹿王在大兵围困中向国王慷慨陈词,国王则在马上俯首倾听,情态虔诚温善,这表明了作者在塑造这一形象时倾注了深深的赞美之情。不论是壁画画面的描绘还是石壁内画面的组织展现大多都以西面为主体呈对称布局

教材在本节课安排了学习活动:仔细观察《九色鹿》,你能看出画面是如何表达故事情节的吗?让学生懂得去如何欣赏敦煌壁画。画面上共绘制了五只鹿的形象,各不相同。分别是:在河边奔跑时美丽

的形象,在救助遇溺者时勇敢有爱心的形象,在面对感恩时诚恳和善的形象,在休息安睡时善良温顺的形象,在面对国王围捕时昂首挺胸,不畏权势的形象。五只鹿神态各异,且生动自然,形象简洁,采用了平面的剪影式造型手法,突出了外形的轮廓。因此,本节课的技能目标以十分明确,欣赏《九色鹿》的造型特点,尝试运用剪影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有动物的场景图。为方便剪影式造型特点,教材还编排了我国新时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岩画和瓦当上的鹿的图案,是学习如何抓住动物特征绘制剪影形象的启示范例。

二. 学情分析

我所带的五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审美品味,同时有了一些基本的造型能力。因此,在学习《石壁上的九色鹿》时,从多角度丰富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生欣赏<<石壁上的九色鹿>>了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学习剪影式造型方法和壁画配色方式,能仿画一幅有动物场景的壁画和散花图案衬底的作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与创想。

三 .教学目标

1、教学生欣赏《九色鹿》,了解敦煌壁画的艺术特点,学习剪影式造型方法和壁画的配色方法。

2使学生能感受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博大精深的魅力,体会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剪影式绘画的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实践。

教学难点:抓住动物的特征,能画出动物的不同姿态。

五.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1)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出示几张图片,哪个见多识广的学生告诉老师,这里是哪里?(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经历了十个朝代建造而成,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及古建筑,雕塑,壁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宫殿,其中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最大亮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敦煌部分优秀作品。

(2)优秀壁画介绍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敦煌257窟《石壁上的九色鹿》,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壁画上画了什么,如何欣赏?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壁画艺术殿堂。

(3)视频介绍

1.观看视频

同学们看,这里是敦煌莫高窟257窟,在它的石壁上绘制了一幅关于神鹿的故事壁画。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一段视频。画面中

讲的是哪种动物?这幅壁画是怎样的构图比例?主次关系是怎样的?造型手法又是什么?最后这幅壁画是怎样的色彩搭配?

2 .探究方法.

(1)观察分析——构图比例

出示壁画《九色鹿》图片,学生观察讨论这幅壁画是怎样构图的?

提示:根据故事情节思考问题。

(壁画构图呈先两边后中间的对称法则)

板书:构图法则

这是敦煌壁画最显著的美学风格之一。

(2)观察分析——造型手法

《九色鹿》中五次鹿的动态都不同,细看各种造型,对比生活中的鹿,九色鹿刻画了毛发,五官等细节了吗?(没有)色彩用了九种颜色吗?(没有)而是用简洁的淡黄进行概括更像(剪影)小结:这种突出外轮廓,简化细节的手法叫做剪影式造型手法。

板书:造型手法

(3)大家一起猜一猜

尝试体验,掌握剪影式造型的绘画方法,用剪影式造型画一个动物的局部,让学生猜。

(4)分析讨论主次关系。

同学们,这幅壁画中动物,人物与山,谁大些?(动物与人物)山画的比人物小多了,你觉得这样画的好处是什么?(突出主体)从色彩上,深浅对比,突出主体,深浅衬托,白边区分。

3.创作体验评论.

学习活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当一个壁画大师用本节课学习的剪影式造型手法,模仿敦煌壁画大师剪影式的造型手法,绘画一个有动物的场景图吧。

大家要注意的是:造型生动,主次关系明确。

板书---绘画要求:造型生动,主次关系明确

教师示范

4.作品评议:

自评:谁来介绍你画故事?

互评:大家觉得哪一组的剪影式造型的方法运用的好?

教师小结:大家的想象力真的特别丰富,表达故事情节清晰流畅,画面造型生动,有趣。看来大家都有当壁画大师的潜力。

5.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敦煌壁画艺术价值弥足珍贵,现如今又是怎样的呢?出示敦煌破坏的图片。

敦煌壁画是国宝级的文物,壁画易受多种自然的因素损坏,比如风化,潮湿空气的侵蚀,还有不文明的观光旅游。我们应该减少去敦煌旅游的次数,利用多媒体或者书本知识去了解它。如果真的很想亲眼看看敦煌莫高窟的话,我们一定要做到文明旅游,不要去破坏这些珍贵的文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