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

影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3年4月武汉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调整环评的原因

宁波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重点调整内容为:

●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 架

空接触网受电方式;

●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

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

●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

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

●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

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

等局部有调整;

●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

建设,引起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微调,但车站数量不变;

主变位置调整: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到樱花公园主变。

由于工程局部调整,将可能引起噪声、振动、电磁等对环境影响的变化,以及环保措施的局部调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工程调整补充环评,为此,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开展宁波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

1.2.1 项目地点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的东西向主干线,西连高桥镇、东连北仑中心区,贯穿海曙老城区、三江口、江东CBD以及规划的东部新城中心,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客流并满足商业发展轴的客流需求。

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沿望春路以高架线形式向东南延伸,经芦港、徐家漕,至机场公路西侧转入地下。线路过机场公路后沿中山西路向东,经过汽车西站、大卿桥、西门口、鼓楼、天一广场等地,下穿奉化江沿中山东路一直向东,经过樱花公园、世纪大道后,线路向北迂回进入宁穿路,而后线路一直沿宁穿路向东延伸,经海晏路、盛莫路后,到达一期工程终点站东外环路站。在线路的西端设石路头停车场,在东端的天童庄设车辆综合基地。

工程吸引了宁波市鄞州区、海曙区、江东区三个行政区。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1.2.2 项目设计过程

(1)2006年10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2007年10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初步设计阶段“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改名为“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于2008年10月开始,2009年1月20日完成,2009年2月10~13日通过了初步设计评审;

(4)2009年11月,对沿线线位进行了局部调整,2010年2月完成调整初步设计文件,随后开展施工图设计。

1.2.3 评价工作概况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1998)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委托铁四院对本项目开展了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调整环评情况

由于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工程位置局部调整,建设单位2011年6月先期委托铁四院开展上述工程的变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于2011年6月16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2011年7月1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环评第二次信息公示,同期在城西高架段、停车场、车辆段等周边地区张贴“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评公众参与公示材料”,也同时通过公众意见调查表告知公众,宁波轨道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于2011年7月1日至7月15日链接在评价

单位网站上,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在线征求公众意见,沿线居民大力支持地铁建设,对施工期的环境影响表示理解,被调查的人员中没有对工程调整持反对意见的。

(2)全线工程调整环评情况

随着工程方案研究的不断深入,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段线位、站位也进行了局部调整,建设单位再次将全线工程调整环评工作委托铁四院。

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于2013年3月16日,在宁波市现代金报上进行了全线调整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根据工程设计内容进行了环境现场踏勘、监测和调查,在工程分析和环境影响筛选的基础上,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标准,结合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和工程设计单位的意见,于2013年3月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3 工程概况

1.3.1 原环评项目设计概况

(1)项目范围

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宁波市西部的高桥镇,沿望春路西延伸线与后塘河之间规划的绿化带向东南方向高架敷设,经过芦港、徐家漕,至望春桥地区时线路转入地下,沿望春路路中一直向东。线路过机场公路后进入中山西路,经过大卿桥、西门口、鼓楼等区块,过解放路后沿中山东路一直向东,经过市政府、天一广场、樱花公园,过世纪大道后,线路向北进入宁穿路。后线路一直沿宁穿公路向东,经海宴路、盛莫路后,到达东货站。之后,线路在东外环东侧出洞,逐渐由地下线过渡为地面线,并在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北侧设一号线一期工程的终点站天童庄车场站。

(2)项目主要工程内容:

①线路全长22.58km,其中地下线15.65km,地面线1.04km,高架线

5.4km,过渡段0.40km;

②21座车站,其中15座地下站、5座高架站、1座地面站;

③车辆基地、停车场各1处;

④2座主变电所,即望春主变电站、海宴路站主变电站;

⑤拆迁建筑物160459 m2,临时用地135亩,永久用地979.24亩。

(3)轨道

钢轨:正线、辅助线采用60kg/m,一般地段采用U71Mn钢轨,在半径≤400m的曲线地段采用U75V钢轨。车场线采用50kg/m轨。正线全线铺设长钢轨无缝线路。

扣件:高架线、地下线地段采用DTⅥ2-1型扣件,地面段采用弹条Ⅲ型扣件。

道床:高架线、地下线地段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结构,地面线采用混凝土枕碎石道床。

(4)行车组织

1号线一期原环评全日行车计划(对/日)

(5)车辆

采用B型车,采用DC750V接触轨供电。车体外型尺寸:(长×宽×高)19.52m× 2.8m×3.8m,轴重:≤14t,最高行驶速度:80km/h。

(6)环控

地面及高架车站,采用自然通风及开窗自然排烟,对环境条件有要求的设备及管理用房,设置局部空调通风系统。地下车站采用设置屏蔽门系统。

(7)给排水

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网络,设两路给水干管。

沿线车站粪便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污水一起就近排入既有或规划的城市污水系统;消防及冲洗废水以及高架区间雨水经自流或抽升排入城市雨水系统。

车辆综合基地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地埋式生物一体化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后塘河;洗车、检修等作业产生的生产废水经调节沉淀隔油、气浮、过滤处理后大部分进入中水系统回用,少量排入附近水体后塘河。石头路停车场污水经相应工艺处理后达标排入鄞西城市污水处理厂。

(8)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

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位于蔡家岸地区,承担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二号线和三号线车辆的厂架修和一号线车辆定修(含)以下修程,承担全线部分车辆的停放、列检、外皮清洗、清洁和消毒工作。车辆综合基地占地45ha。洗车库主库库宽9m,长54m,主库内布置洗车机。辅助车间跨度3.6m,沿主库通长布置,房内设有电源、控制台、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

地铁车辆的检修可分为列检、月检、临修、定修、架修和厂修,其检修的具体内容分别为:

①列检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和保养,及时处理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

②月检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和功能进行检查、保养和必要的试验;更换易损易耗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进行全面修理。

③临修作业:对车辆的临时故障进行检修,必要时更换须检修的转向架及其他大型部件。

④定修作业:对车辆主要部件的技术状态和功能进行检查、修理和必要的试验;更换易损易耗件;对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进行全面修理;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⑤架修作业:转向架进行全面解体,修理、更换到限或磨耗零部件;车内设备及车体进行必要的更换、补充及修理;主牵引电机及各种辅助电机拆下后,进行测试、零部件清洗、更换易耗件;各种电子电器单元及设备,原则上进行测试,更换损坏的插件和元件;空调设备清洗、补液、测试;蓄电池组换下后,进行内外部清洗、测试、恢复原有功能;空气制动机及制动空压机组分解后,进行零部件清

洗、修理、测试;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⑥厂修作业:车辆全面解体,转向架进行修理、更换到限或磨耗零部件。车内设备全面更换,车体进行必要的更换和修理及油漆;主牵引电机及各种辅助电机拆下后,进行测试、零部件清洗、更换易耗件;空气制动机及制动空压机组分解后,进行零部件清洗、修理、测试;各种电子电器单元及设备、空调机组、蓄电池组等原则上进行全面更换;修竣后列车需进行静、动态试验。

(9)石头路停车场

石头路停车场位于线路西端,与起点站高桥西站相连。场地位置在规划高桥立交和杭甬客运专线的西北角。用地面积约14.0 ha。

石头路停车场承担全线部分车辆的月检和车辆的停放、列检、外皮清洗、清洁和消毒工作。洗车库主库库宽9m,长54m,主库内布置洗车机。辅助车间跨度3.6m,沿主库通长布置,房内设有电源、控制台、水泵及水处理等设备。

(10)工程施工方法

全线21座车站中有9个采用明挖法施工,6个车站采用盖挖法施工,5座高架车站和1座地面车站采用地面浇筑施工。所有高架区间采用预制拼装,地面线、过渡线、车辆综合基地出入段线采用明挖法施工,地下区间均采用盾构工艺施工。

(11)建设工期

从2007年开始至2012年通车,历时5年。

(12)项目投资

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15.65亿元。

1.3.2 工程调整情况

(1)石路头停车场调整情况

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以及为优化轨道交通1号线向西延伸的条件、优化了石路头停车场的平面位置,停车场向北移动700m。调整后场址位于绕城高速公路的东侧、在建通途路的南侧,用地面积约7.942公顷。场址横穿施家漕路,距绕城高速路控制距离60m,距离北侧规划道路距离50m。出入段线上跨规划道路和既有河道后接入高桥西站。

停车场运用库位于上盖平台下,为尽头式车库,由停车列检库、双周/三月检库以及辅助生产办公房屋组成,停车列检库4跨,每跨12.6m,双周/三月检库2跨,每跨15m(其中包含1股道材料装卸线)。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和污水处理站分别设于运用库南侧,并位于上盖平台下。停车场的生产、管理用房,综合维修中心的派驻巡检和维修工区用房以及材料备品库等房屋以及食堂、公寓合建成一栋综合楼,位于运用库的西北侧,上盖平台外部。洗车线布置在运用库南侧,位于上盖平台下,为尽端式洗车,洗车工艺流程相对顺畅。停车场的出入口设两处,分别与规划道路连通,主出入口设在通途路方向。场内道路呈环状布置,

运用库上方做物业开发,咽喉区上方做绿化。

调整后石路头停车场场址示意图

调整后石路头停车场场址示意图

(2)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变化情况

原环评阶段,天童庄车辆基地没有上盖物业开发。根据最新设计,按照上盖物业开发方案进行。

天童庄车辆基地总平面布置图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以运用库及检修主厂房为主体进行总平面布置。运用库和检修主厂房并列布置在车辆段东侧。运用库设计考虑上盖物业开发,运用库按远期规模一次建成。

检修主厂房在车辆基地用地南侧,上盖部分仅考虑车辆段所需办公、食堂、公寓、培训中心等必要的配套用房,检修主厂房为尽端式布置,由大/架修库、定/临修库、静调库、吹扫库、移车台、车体检修间、辅助检修车间组成。

试车线布置在车辆基地用地南侧,试车线长1250m。

(3)高架线及高架车站

设计对1号线西段高架线线位进行了调整,调整后高架段总长度5.98km,较原环评线路长度增加0.58km。由东到西设车站5座,分别为徐家漕站、芦港站、梁祝站、高桥站、高桥西站。高桥站以东部分线位调整幅度小,主要是压缩了轨道交通与后塘河之间的距离。高桥站以西部分线路变化较大,走向由原来的沿后塘河向西现调整为线路经高桥站后沿大西坝河向北,线位调整引起车站位置发生微调。

原线位

调整后线位

河流

城西高架段线位调整示意图

(4)地下线及地下车站变化情况

地下段线路基本沿原环评线路敷设,本次调整线路横向偏移幅度一般不超过

23米,虽然福庆北路站至东环南路站线路最大横向偏移幅度达到了56米,但调整后线路沿宁穿路地下敷设,远离了敏感点,且无新增敏感点。调整后取消了天童庄车场站1处地面站,其他车站设置数量不变,局部车站站名和位置进行了微调(偏移10~30米)。

(5)车辆受流方式变化情况

变更后,1号线采用DC1500V 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原可研方案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

(6)主变电站变化情况

原环评望春主变电站不变,原环评海宴路主变调整为樱花公园主变,樱花公园主变为地下式,周边50米内无敏感点。

(7)客流变化

原环评初、近、远期全日列车对数分别为108对/日,154对/日,204对/日,调整后初、近、远期全日列车对数分别调整为147对/日,200对/日,274对/日,行车行车计划较原环评增加。

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 沿线环境质量

(1)大气环境质量概况

据宁波市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项常规监测因子年均浓度均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季度浓度变化呈现V型特性,冬春季较高,夏秋季较低。沿线甬梁路属二级公路,汽车尾气和扬尘为项目区域主要大气污染源。

(2)水环境质量概况

据宁波市2011年环境状况公报,全市水质优良及功能达标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甬江水系各支流源头,如姚江和奉化境内的剡江、县江、东江,宁海、象山境内的多数入海溪流等,各县(市)区平原河网水质优良率和功能达标率普遍较低,石油类、总磷、氨氮等指标浓度过高是造成平原河网水质普遍超标的主要原因。

(3)声环境质量概况

线路主要沿甬梁路、中山西路、中山路等敷设,受道路交通噪声影响,声环境质量一般。评价范围内沿线分布的噪声敏感点见表2-1、表2-2。

表2-1 调整工程高架段沿线及停车场、车辆基地周边声环境敏感点分布一览表

续上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精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各位公众: 您好! 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正在筹建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现将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向各位公示,以广泛征求受工程建设影响的公众、关心工程建设的公众、专家、组织对工程建设的意见与建议,起到预防、减轻或消除工程建设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您可以在本公示发布后10个工作日内以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或其它便利的方式,向建设单位或者环境影响评价单位提交书面意见,逾期不再受理。 联系方式如下: 建设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 联系人:吴静 联系电话:,023- 68002256 环评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联系人:郭方琴 联系电话: 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附后。 1 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1.1 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段工程。 (2)建设业主: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 (3)建设性质:新建。 (4)工程类别:交通运输。

(5)系统制式:采用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制式,采用轨道梁上刚性接触轨供电。 (6)工程总投资:三号线南延伸段总投资480336万元,平均经济指标为29458万元/正线公里。资本金投入19785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1%。国内商业银行贷款282486万元,占投资总额的59%。 (7)项目范围:本次评价范围为二塘站~鱼洞站,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其中,二塘站~炒油场站全长6km,与三号线一期连接。 (8)主要工程内容 从南岸区二塘站至巴南区渔洞站,线路全长16.3km,设车站10座,全为高架车站,平均站间距1.743km;设板田湾主变电站1座,设道角车辆段1个,控制中心设在两路口(一、二、三号线公用)。 1.2 工程线路走向 线路从二塘站的站后折返线引出后,沿南岸区的学府大道南行。进入巴南区后沿渝南大道B段向前延伸,行至凯恩国际家具名都附近设置高架侧式车站——八公里站;然后线路沿着路中隔离带继续前行,于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江南分所前设置高架侧式车站——麒龙站;出站后沿路中隔离带到达李九路口,跨过李九路口,在李九路南侧设置高架岛式车站——九公里站,在此处形成与规划八号线的换成关系,九公里站后设置折返线。然后线路沿道路中心隔离带继续南行,通过岔路口立交后,在红光大道以南设置高架侧式车站——岔路口站。出站后线路依次经过民主新街和另一处既有丁字路口,然后到达宗申集团。过了宗申集团,线路进入渝南大道A段,线路在渝南大道A段沿即将实施的中央隔离带南行至规划的宗申大道立交南侧设置高架侧式车站——炒油场站。从炒油场站出站后,在AK6+873处转向道路东侧,并在东侧平行渝南大道向南走行,于既有的磨滩河大桥东侧跨过花溪河,然后在里程AK7+800处重新转入路中隔离带走行,经通往上届高速公路的路口,继续南行。下穿上界高速公路,在其南侧设置高架侧式车站——大山村站。然后线路沿路中走行至龙海大道路口后约300m的距离设置高架岛式车站——学堂湾站。学堂湾站站后引出出入场线接入道角停车场。线路从学塘湾站引出后继续南行,经过祥龙大道路口,上跨一处规划道路后在鱼胡路转盘道北侧设置高架侧式车站——鱼胡路站。此站以北有鱼洞加油站。车站距离此加油站50m以外,符合消防安全距离的要求。线路经过鱼胡路转盘道后右转西行,进入渝南大道C段范围。此段公路中间有3米宽隔离带,线路沿既有隔离带

宁波地铁:1号线介绍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宁波地铁1号线(图) 简介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为东西向主干线,西连高桥镇,东连北仑中心区,贯穿海曙、三江口、江东区及东部新城,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客流并满足商业发展中的客流需求。1号线全长44.18公里,分两期建设。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为高桥西站到东外环路站,线路长约20.878公里,目前计划设车站19座,其中有5座车站与其他5条轨道交通线路进行换乘。 根据目前的设计方案,19座车站都将配套公交、自行车、出租车换乘的停车设施,配套公交首末站和枢纽站,但小汽车和自行车的停车泊位数、面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建设工期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工期为5年。2009年6月26日开工,2014年竣工并投入通车运营。 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由6条线组成放射式线网,以三江片为核心,构成“三主三辅六条线”,呈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网,线网全长247.5km。根据国家批准的近期建设规划,宁波将首先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工程,初步形成“十”字型轨道交通基本骨架。工1号线一期工程西起高桥镇,望春路后转入地下,沿中山西路向东,经汽车西站、大卿

专业知识分享版 使命:加速中国职业化进程 桥、西门口、鼓楼、市政府、天一广场,下穿奉化江后沿中山东路向东,经樱花公园、世纪大道后,折入宁穿路向东,经海晏路、盛莫路至东外环路站。 全线共设车站20座,其中,高桥西站、高桥站、西三路站、芦港站、徐家漕站等5站为高架站,望春站开始均为地下站。平均站距1082米,全线区间主要有圆形隧道、矩形隧道、U 形槽、高架桥四种断面形式,设车辆段综合基地和停车场及控制中心各一处,设望春路和樱花公园两座主变电所。 根据规划测算,初期,宁波快速轨道交通发车频率达每5分钟一班,今后有望提高至3分钟一班。车辆最高运行速度可达80km/h 。根据规划,高峰时最大的运行列车对数将为30对/h 。 照此计算,从起点高桥西站坐地铁到东外环路也不过16分钟。今后,盛世郦都的居民到天一广场都不用10分钟,而现在高峰时期坐公交车起码40分钟。

关于重庆轻轨轨道建设的造价及详细信息

关于重庆轻轨轨道建设的造价及详细信息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关于重庆轻轨轨道建设的报告 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是重庆市唯一承担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沿线资源开发的市属国有大型企业。重庆轻轨公司是国有独资的轨道交通客运企业,经市政府授权,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和沿线资源开发工作。 公司于1992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成立,在2009年6月改制为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轨道交通开放的第一对象是国家铁路部门。铁道部是中国铁路的主管部门,也是国家铁路的投资方、建设方、运营方。在国外,广义城市轨道交通包括铁路。 其次是向社会投资者的开放。一是对于已经制定的九线一环规划,可以拿出某一条线或一段线路,对社会投资者开放,可以采用合资、独资办法,政府给予指导和支持。二是在现有规划线路以外,借鉴日本私铁经验可让社会投资者另辟新线路。 再次是针对外资投资者开放。 重庆的轨道项目的概况: “地铁”:单向高峰小时能运送3.0万人次以上乘客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地铁”,它是一种大运量的客运交通系统。它可以埋于地下,也可高架。但由于钢轮钢轨运行的振动噪音大,故一般埋于地下,仅在人口较少的郊区,才敷设于地面或高架,但需采取声屏障措施。 “轻轨”:单向高峰小时能运送1.0~3.5万人次的轨道交通系统,称为“轻轨”,它主要敷设于地面或高架。它是一种中运量的客运交通系统,跨座

式单轨、直线电机、低速磁悬浮、现代化有轨电车等,均属于中运量的轻轨系统。 地铁和轻轨的主要区别在运能、线路的技术标准、列车的最大长度和经济指标等四个方面 地铁和轻轨主要区别点一览表 以下是重庆主要轻轨线路的介绍: 重庆轻轨一号线工程? ? 信息类别:VIP项目 所属行业:交通运输,水利桥梁 所属地区:重庆? 主要设备: 轨道衡、机车车辆、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监控系统。 最新进展阶段:2007年6月8号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开通运营 项目简介:轨道交通一号线,线路长47km主要分三期; 一期和二期:

宁波轨道交通

宁波轨道交通 宁波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以主城区为核心,以跨三江(姚江、甬江、奉化江)、连三片(三江片、镇海片、北仑片)、沿三轴(商业轴、水轴、公建轴)为指导思想构成骨架,,辐射范围覆盖全宁波市区和余慈地区以及奉化组团,规划线网全长247.5km(主城区内全长177.4km,不包括市域线)。宁波市轨道交通由10条放射性线路组成并连线成网。其中市区线暂定为7条,市域线3条。市区线中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为轨道交通主干线,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宁波轨道交通7号线为辅助线。市域线为宁波——奉化(2015年下半年计划开工,与3号线一起建成通车)——宁海,宁波——余慈,宁波——象山。

规划

3建设线路

镇海澥浦直通鄞州姜山南澥浦陈婆渡20站35公里 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 慈城直通东钱湖慈城东钱湖南站22站40.6公里 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 望春工业区直通镇海骆驼金房贵驷26站43.6公里 宁波轨道交通6号线 鄞州集士港直通北仑小港集士港小港24站38.2公里 4重点站台 如何坐地铁? 进站:轨道交通车站平均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每个出入口处有编号,标有:宁波轨道交通标识、线路号、车站名、出入口编号。

购票:轨道交通票卡分为:甬城通、单程票。每个车站站厅层的客服中心可以为市民提供兑零、乘客事务处理、甬城通充值、单程票应急售票等服务,其中自动售票机(TVM)主要用于购买单程票。购买方式主要有两种:选择目的站购票:点击全线地图区域任意位置,进入以点击点为中心的放大地图区域,选择了目的站点后,购票信息窗口将显示所到目的站点的名称、票价、数量(默认为一张)、应付金额等信息。TVM目前可以接收5角、1元的硬币,5元、10元、20元的纸币。 选择票价购票(快捷购票):在待购票界面直接选择单程票票价后,转到购票信息界面。 检票进闸:将车票在刷卡区停留片刻,如票卡状态正常则闸机扇门打开,且顶灯绿色闪烁,蜂鸣器“滴”地一声鸣叫,进站界面出现单程票票价提示,由闸机通道进站。若闸机扇门没有开启,市民可拿着车票到客服中心分析不能进闸的原因,禁止攀爬、钻越栏杆、闸机。 候车:市民在站台安全黄线内候车,待列车完全停稳、车门完全开启后,遵循“先下后上,两边上中间下”的原则,有序上车。 乘车:列车发车前,车门上方的警示灯会闪亮,同时关门蜂鸣器也会有规律地鸣叫,此时尚未上车的乘客请退到安全线内。 下车:列车在行驶中,列车广播或车厢电子显示屏会告知乘客下一到站的站名,乘客应及早作好下车准备。 出闸:站立于闸机的通道外侧,若持单程票,将单程票插入投票口;若持甬城通,将车票在刷卡区内停留片刻;如票卡状态正常则闸机扇门打开,且顶灯绿色闪烁,蜂鸣器“滴”地一声鸣叫。若持单程票,出站界面出现票种提示;若持甬城通,出站界面出现票卡内余额提示及扣款金额。 出站:市民按照车站出入口导向指示选择出入口,通过楼梯、自动扶梯或车站通道出站。 办卡买票哪些人可得优惠 1、宁波轨道交通的票种有哪些?如何用?将来有没有其他票种,如月票? 市民乘坐轨道交通,可使用在各车站自动售票机购买的单程票(含预赋值单程票)、纸票、纪念票以及其他有效车票,也可使用市民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发行的甬城通IC卡。 单程票在发售当站、当日乘车有效,出站时由闸机回收。预赋值单程票在发售当日乘车有效,出站时由闸机回收。纸票适用于人工售检票运作模式,一般在大客流或AFC故障等情况下作应急备用。每张纸票乘客只能使用一次,发售时需车站人员盖上站名章和日期章,仅在日期章当日及售卖站进站。进站时由车站工作人员撕下一角,乘客从边门进站,出站时乘客从边门出站。纪念票按发行公告的具体规定购买和使用。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车辆段

第十八篇车辆段 18.1 一般要求 (1)轨道交通三号线延伸段建设道角车辆段,道角车辆段定位为车辆段,与正在建设的童家院子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形成一段一场的车辆设施布局。三号线近期向北延伸到环城北路后将建设环城北路停车场,最终全线形成“二段一场”的车辆设施布局。 (2)对于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我国还未形成系统、成熟的建设运营模式。车辆段设计应根据跨座式单轨车辆的特点,结合我国和重庆市的实际情况,参考重庆二号线大堰村车辆段与综合基地、三号线童家院子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的建设经验和相关资料进行。 (3)车辆段建设,应考虑初、近、远期相结合。车辆配属应满足建成运营后第三年(初期)的运输需要,以后根据客流量的增长逐步增加。列车运用检修设施宜按近期规模建设,按远期规模预留,用地范围按远期规模控制。对不易改扩建的设施可考虑一次建成。 (4) 车辆段设计,应有完善的消防设施。总平面布置、房屋建筑、设备和材料的选用等均应符合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5) 车辆段设计,应对所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和噪声等进行综合治理,并达到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环境保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6) 贯彻节约用地的方针,尽量减少拆迁工程。 (7) 贯彻节约能源的方针。 (8) 应积极推广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选用机具、设备时,宜采用国家(或行业)的标准系列产品;选用专用设备时,宜采用标准设备或成熟的非标准设备,其中涉及人身、行

车安全者必须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方可使用。 18.2设计采用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车辆段内各专业配套设计,除应符合本技术要求外,还应遵循或参照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的规定: (1)《跨坐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548-2008) (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3)《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TB10004-98) (4)《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99) (5)《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GB50091-99) (6)《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 (7)《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10001-2005) (8)《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规范》(TB10056-98) (9)《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99) (10)《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6) (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14)《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 (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6)《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1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05年) (2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1997年)

重庆市轨道交通体制改革调研分析报告

重庆市轨道交通体制改革调研分析报告(提纲) -沈晓阳(2003年6月) 为实现20年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战略目标,重庆主城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充分发挥快速轨道交通的客运骨干作用。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和重庆轨道交通规划、筹备、建设现状与经营、发展新形势,对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在市建委的组织指导下,通过对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经营体制和运作模式的调研分析,结合重庆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我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经营模式的调研报告,作为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改制成为轨道交通控股集团公司的重要依据。 一、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与发展目标: 1、重庆主城区受两江分割的影响,形成山地城市特有的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山高坡陡、道路曲折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市民出行主要依靠公共客运,大运量、方便快捷的城市轨道交通对适应市民交通出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重庆市轨道交通规划经过1988年、1995年、2002年的三次编制工作已日趋完善,建设规模由3条50公里,5条130公里,增加到目前待审批的7条300公里(六线一环),规划思路由过去缓解乘车难矛盾的滞后型转变为引导城市发展型。 3、在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开展十年,地铁一号线、轻轨二号线、轻轨三号线技术准备工作相继成熟的基础上,重庆市首先实施了轻轨二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并紧接着完成二期工程的施工准备。轻轨二号线一二期工程共19公里投资40亿将在2005年内全线通车。全长38公里总投资95亿的轻轨三号线一期工程(21公里,投资54亿)国家计委已进入项目审批程序,2004年内将动工,目前已与菜元坝大桥、渝澳 大桥、龙头寺火车站、江北机场等重要结点同步建设实施。朝天门——双碑的地铁一号线(23公里、投资95亿)已对原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完善,着手进行BT、BOT 等投资机会研究,予计在2006年后将动工。2010年上述3条线约80公里将建成投运,投资达225亿。 4、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经过10年的规划、筹资、建设、经营的发展,已成为专业化的轨道交通建设、经营管理机构。已全面承担了轻轨二号线轻轨三号线、地铁一号线的筹资、建设工作以及运营准备工作。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取得了五条轨道交通线路的专营权,已经全面开展轨道交通总体规划与组织实施工作。轨道交通投融资、建设、经营组织机构健全,已有从事规划、筹资、建设、运营管理工作的技术与管理人员300人,下辖运营公司、建设公司、物业发展公司、前期工作部和财务投资部、合同法律部等核心机构,并控股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公司、设备工程公司、广告公司等主要成员单位。 已拥有国有投资形成的8亿资产,资产负债率37%,净资产5亿,公司资产结构良好。同市内外金融机构与投资人有长期稳定的融资联系,良好的企业信用,已经为在建和待建轻轨工程筹措日元贷款20亿人民币,国内配套资金50亿。 5、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经营工作已经全面开展,并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交通运输)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 影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3年4月武汉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1 建设项目概况 1.1 调整环评的原因 宁波市轨道交通1 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重点调整内容为: ●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 架 空接触网受电方式; ●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 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 ●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 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 ●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 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 等局部有调整; ●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自动扶梯及电梯

第十五篇自动扶梯及电梯 15.1 自动扶梯 15.1.1标准和规范 1.《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 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15899-97) 3.《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 6.相关专业的其它标准和规范 15.2 设计原则及技术要求 1.设计原则 (1)一般车站站台层至站厅层设置上行自动扶梯,枢纽站的站台层至站厅层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车站一般出入口设置上行自动扶梯;枢纽站的出入口、靠近公交枢纽、行政中心以及客流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出入口设置上、下行自动扶梯。 (2)自动扶梯的输送能力应与该站远期超高峰小时客流的需要及车站各部位的通过能力相适应,并与消防紧急疏散要求相适应。 (3)自动扶梯应有可靠的供电电源。作为事故疏散用的自动扶梯按一级负荷供电,其他扶梯按二级负荷供电。 (4)车站按一条无障碍通道设计,设置残疾人用垂直电梯。垂直电梯除了供盲人、手动轮椅者使用外,亦可供车站工作人员运送工具、货物使用。垂直电梯按乘客自助使用方式设计。在无条件设置垂直电梯的车站出入口,可设置轮椅升降机。

(5)垂直电梯应有可靠的供电电源。车站内的垂直电梯不作为消防通道使用,按二级负荷供电。 (6)自动扶梯及垂直电梯均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国产定型产品。 2.技术要求 (1)自动扶梯 ①自动扶梯应选用具有变频节能控制功能,且能够适应重庆地区的气候环境的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 ②出入口自动扶梯按露天设计,应采取能够防止被雨淋、日晒及沙尘污染的措施,同时要便于管理,能有效防止设备人为破坏。 ③自动扶梯周围及出入口处,要求无固定障碍物,应保证客流畅通,并有明显的导向标志或指示牌。 ④自动扶梯的控制柜和变频器采用内置式,放置于上端水平桁架内。 (2)垂直电梯 ①车站内采用能够适应重庆地区气候环境的客货两用无机房垂直电梯。 ②垂直电梯应设置在易发现的位置,轿厢内设置残疾人专用的扶栏及带有按钮控制面板,并具有语音报站功能。 ③垂直电梯的轿厢内均设置摄像头与CCTV系统相连。 ④垂直电梯具有在停电时,自动平层的功能。其轿厢内均设与车控室直通的电话,且具有轿厢、检修盒及车控室三方对讲功能。 15.3 设备技术参数 15.3.1自动扶梯 型式:公共交通型重载扶梯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机电安装JD1104标专项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三、施工部署 (2) 1、施工人员部署 (2) 2、施工机具部署 (2) 3、施工计划 (2) 四、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技术及工艺方案................................................................... ..3 第一节、施工准备 (3) 第二节、砌墙工程施工 (4) 第三节、抹灰工程施工 (5) 第四节、涂饰和饰面砖工程施工 (6) 第五节、地面工程施工 (7) 第六节、天棚工程施工 (10) 第七节、门窗工程施工 (11) 第八节、细部工程 (12) 第九节、结构钢筋、砼施工........ ...................................................... .13 五、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4) 总体安全技术措施 (14) 一、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5) 二、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5) 三、安全检查措施 (15)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机电安装JD1104标 工程性质:新建市政工程 建设地点:宁波市江东区樱花公园、福明路、世纪大道站、海晏北路及车站所辖区间 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天津路安电气化监理有限公司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工程线路长度为20.972km,包括高架线路5.45km,过渡段0.31km,地下线路15.118km。共设车站20座,包括高架站5座,地下站15座,平均站间距约1.14km。一期工程设石路头停车场和天童庄车辆基地各1座,在东环南路站附近设控制中心1座。根据宁波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1号线一期工程与5条规划线路换乘,全线共有换乘车站5座,由西向东分别是望春桥站、大卿桥站、鼓楼站、樱花公园站和海晏北路站。 本标段(JD1104)工程范围包含樱花公园站、福明路站、世纪大道站、海晏北路站及车站所辖区间的机电安装工程及设备区装修工程。本标段车站机电安装工程中的樱花主变电所,还包含樱花主变电所中FAS设备和气体灭火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施工图中所包含的所有工程内容。

[精编]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 响报告书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调整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环评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甲级国环评证甲字第2605号 2013年4月武汉

目录 1、建设项目概况 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 4、环境影响评价初步结论 5、联系方式及公众意见征集说明

1建设项目概况 1.1调整环评的原因 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城西的高桥镇,止于城东的东外环路站,线路全长约21km,设车站20座,其中高架站5座,地下车站15座,设置停车场及车辆综合基地各1处,主变电所2处。 2008年,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四院”)以《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2007年10月版)为依据,编制完成了《宁波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8年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于以环审[2008]65号文批复了一号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在后续的工程设计、施工阶段,1号线一期工程结合地方城市道路规划,考虑实际的施工难度等因素,对停车场、车辆综合基地、供电方式、海宴路主变电站、局部线位、车站站位等进行了局部优化调整。重点调整内容为: ●受电方式调整:由原环评采用第三轨受流方式调整为采用DC1500V架空接触网受电方式; ●石路头停车场位置调整:由于城西高桥地区道路规划及用地规划发生了调整,使得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由原环评的位置向北移动了约700米; ●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布局调整:出入段线因1号线二期的引入进行了调整,并将试车线调整到环境不敏感的南侧; ●地下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地下线线路除福庆北路~东环南路站区间最大偏移量达56米外,其余地下线路仅局部微调,相应车站位置、风亭等局部有调整; ●高架线线位及车站位置调整:由于石路头停车场位置,结合城市道路的

重庆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中梁山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1.1 编制依据 1.2 编制原则 1.3 指导思想 1.4 编制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况2.1 工程简介 2.2 自然条件 2.2.1 地形地貌 2.2.2 水文地质条件 2.2.3 可能的不良地质条件 2.2.4 气候条件 2.3 主要工程数量 第三章施工总体布置3.1 施工准备 3.1.1 图纸核对与地质复勘 3.1.2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1.3 技术交底、交接桩和复测 3.1.4 组建工地试验室 3.1.5 机械设备准备 3.1.6 物资准备 3.1.7 生活、卫生医疗保障

3.2 临时设施 3.2.1 临时工程数量表 3.2.2 施工便道 3.2.3 施工用电 3.2.4 施工用水 3.2.5 砼拌和站 3.2.6 临时通讯 3.2.7 储料场与加工棚 3.2.8 生产、生活用房 3.2.9 急救设施 3.2.10 防火设施 3.2.11 弃碴场 3.3 施工平面布置图 第四章项目管理组织机构4.1 组织机构 4.2 管理职责 第五章工期计划 5.1工期目标 5.2工程进度计划安排 5.3任务划分 5.4施工计划进度横道图 5.5施工计划进度网络图

第六章资源配置 6.1劳动力组织及进场计划 6.1.1劳动力组织的原则 6.1.2劳动力安排计划 6.1.3保证劳动力供应的措施 6.2物资设备 6.2.1主要材料的供应 6.2.2主要材料供应保证措施 6.3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及试验、测量、检测仪器设备 第七章总体施工方案及施工总目标 7.1 总体施工安排 7.1.1 总体施工安排原则 7.1.2 总体施工安排 7.2 总体施工方案 7.2.1 控制测量方案 7.2.2 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方案 7.2.3洞口防护棚施工方案 7.2.4 进洞施工方案 7.2.5 掘进施工方案 7.2.6 超前支护方案 7.2.7 临时支护方案 7.2.8 监控量测方案

重庆轻轨地铁线及换乘指南

重庆轻轨地铁1,2,3号线及换乘指南 换乘方便不? 多数站点100米内可换乘公交 上班倒是方便了,以后我出去耍,游魅力重庆,有没游更方便的路线呢。小杨还想“开发”点“新玩法”。经过研究她找出了好几种不用出轨道交通站点就能到达目的地的“懒人换乘法”。重庆轨道交通站内换乘指南(不出站换乘,地铁1号线、轻轨2号、轻轨3号)。 轨道交通换乘轨道交通: 不用出站就可随意换乘 换乘点1:牛角沱站 换乘方法:3号线和2号线,可以在牛角沱换乘,也就是说,如果你在渝北、江北或者南坪,都可以坐3号线列车到牛角沱站,再坐2号线列车前往渝中(解放碑临江门、较场口站)、九龙坡(杨家坪站)和大渡口(新山村站)方向。 “换乘点2:大坪站、较场口站 换乘方法:1号线和2号线的换乘,可以在较场口和大坪换乘。也就是说明年10月你上下班,如果是从较场口到大坪,那么两条线路随你选,哪条不打挤坐哪条,其实那条都打集。 换乘点3:两路口 换乘方法:3号线和1号线,只需上下一层楼就可以在两路口站换乘。两路口站是地铁1号线和轻轨3号线的换乘点 轨道交通换乘公交: 多数站点100米内可换公交 市交委副主任乔墩说,目前,轻轨2号线新山村车站已建成公交车港,沿线的平安站、大渡口站也准备启动建公交站计划。 “明年内,这35处超出100米距离的站点,我们将进行优化改造,实现100米内的对接。”乔墩说。 另外,即将通车的轻轨1、3、6号轨道交通线路沿线共82个车站,有47处站点与地面公交站点的距离在100米之内;有13处站点距离在100至300米之间;有22处与公交车站点超过了300米。 还有很多堵点可能缓堵 1、2、3号线投用后,也许会真的实现畅通重庆。以1号线为例,这条线路通后,从沙坪坝到朝天门沿线的乘客都将分流,这样三角碑、小龙坎、两路口、文化宫等地方的拥堵都有可能缓解。 3号线通了之后红旗河沟、观音桥、华新街、渝澳大桥、黄花园大桥等堵点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今起施行 禁止在车厢内饮食”删除了 《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二审时,饱受争议的“禁止在车厢内饮食”条款已被删除。不过,市城乡建委总工程师吴波仍建议市民,尽量不要在车厢和车站里吃东西。 “食物残渣极易滋生老鼠、蟑螂,这些动物进入或者咬断轨道交通设备线路会造成通讯、信号、电力中断,直接影响行车安全。密闭空间也容易产生异味。” 出于安全的考虑,条例还规定,不能带着宠物上车“兜风”。另外,车厢里吸烟、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扔果皮纸屑,也将遭到警告或者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规划研究.doc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规划研究 - 摘要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是一条贯通市中心的南北向轨道交通干线,与在建的二号线十字交叉,构成重庆市快速轨道交通基本骨架。介绍三号线一期工程的概况、总体方案、建设规模、轨道交通模式和车辆选型,并分析工程的特点。 关键词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轨道交通模式跨座式单轨 1 概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的丘陵地区,1997年升格为直辖市,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主城区座落在中梁山和真武山之间,被长江、嘉陵江分隔成三个部分。城市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兼具山城与江城特色。 轨道交通三号线是重庆轨道交通路网中一条南北走向的骨干线路。该工程跨越了长江及嘉陵江,将重庆市南岸区、渝中区、江北区及北部新区串联在一起,沿途经过南坪、菜园坝、观音桥、江北客站等客流集散中心,具有很强的地区服务性和交通联络性,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客运交通干线。它与在建的二号线(较新线)十字交叉,构成重庆快速轨道交通基本骨架。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工程全长约57km,计划分三期实施。一期工程:二塘至龙头寺;二期工程:龙头寺至江北机场(16.1km);三期工程:二塘至鱼洞(19km)。 2 线路及工程规模

2.1 线路走向 重庆轨道交通三号线一期工程由二塘至龙头寺,途经南岸、渝中、江北、渝北、北部新区等五个行政区。线路走向为:二塘———四公里———南坪———工贸———铜元局———菜元坝———牛角沱———华新街———观音桥———红旗河沟———加州花园———狮子坪———江北客站———龙头寺。 2.2 与其它轨道交通的换乘衔接 重庆市轨道交通“六线一环”的路网规划呈以渝中半岛为中心,沿城市发展轴线的方向辐射的形态。规划线路总长300km。三号线与路网中的一号线、二号线、环线(四号线)、六号线相交,换乘与衔接关系分述如下: ①一号线 一号线朝天门至大坪段与本线在菜园坝相交,两线为“T”型换乘关系。 ②二号线 二号线是与三号线制式相同的跨坐式单轨线路, 目前在建,计划2005年通车。与本线初期在牛角沱“L”型相交,通道换乘,远期两线均延伸至鱼洞可实现衔接。 ③环线(四号线) 四号线是重庆轨道交通路网中的一条环线,钢轮钢轨制式。与本线在四公里和江北客站相交,均为“L”型换乘。 ④六号线 六号线的冉家坝至五里店段在红旗河沟与本线“T”型相交,因两线制式不同,形成通道换乘关系。 2.3 工程规模车站规模按6节编组设计,站台有效长为90m,并预留按8节编组扩建的条件。

重庆轻轨规划线路图及站点

【重庆主城区轻轨地铁线路规划】重庆的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线路及站点 重庆市轻轨地铁彩图: 以下十条线路以及相应的站点规划即是重庆1996~2020年的轻轨线路规划(一号线设计成地铁式,二号三号设计成轻轨式,其它暂定): (简易版) 环线:四公里——谢家湾——奥体中心——陈家坪——巴山——天星桥——沙坪坝——重庆大学——冉家坝——江北客站——五里店——四公里,全长约44.9公里,其中地下线30.4公里,高架线14.5公里 一号线:朝天门——大坪——沙坪坝——双碑——西永——璧山,全长约46.1公里,主城区线路长度为38公里,其中地下线21.6公里,高架线16.4公里 二号线:较场口——大坪——杨家坪——大堰村——新山村——鱼洞,以及中梁山支线,线路全长约37.2公里,含中梁山支线,长约6.6公里,其中地下线5.6公里,高架线31.6公里 三号线:鱼洞——李家沱——二塘——南坪——两路口——观音桥——新牌坊——江北客站——福特汽车城——两路——机场,及机场——空港开发区支线,全长约63.4公里,含机场——空港开发区支线长约6.3公里,其中地下线15.3公里,高架线48.1公里

四号线:海峡路——南坪——七星岗站——曾家岩——江北客站——寸滩——鱼嘴——复盛,全长约47.3公里,其中地下线总长约26.1公里,高架线总长约21.2公里 五号线:鸳鸯——田家湾——人和——冉家坝——红岩村大桥——石桥铺——二郎——中梁山——西彭——江津,线路全长71.9公里,主城区线路长约62.1公里,其中地下线约31.6公里,高架线30.5公里 六号线:茶园——上新街——渝中区——江北城——五里店——松树桥——冉家坝——大竹林——礼嘉——蔡家——北碚以及蔡家——渝北南山支线,全长约70.6公里,含蔡家——渝北南山支线长约9.56公里,其中地下线约39公里,高架线31.6公里 七号线:北碚——歇马——凤凰——青木关——大学城——曾家——金凤——含谷——白市驿——石板——西彭,全长约56公里,其中地下线12公里,高架线44公里 八号线:跳蹬——建胜——李家沱——鹿角——茶园——四坪——广阳——鱼嘴,全长约54.4公里,其中地下线约14.7公里,高架线39.7公里 九号线:沙坪坝——红岩村——观音桥——江北城——五里店——溉澜溪以及弹子石——江北机场支线,全长约39.1公里,含弹子石——江北机场支线长约22.3公里,其中地下线24.6公里,高架线14.5公里 (详细版) 一号线:主城区全长38公里,设22座车站 朝天门-小什字-较场口-七星岗-两路口-鹅岭-大坪-歇台子-石桥铺-高庙村-马家岩-小龙坎-沙坪坝-磁器口-双碑南-双碑北-赖家桥-土主-虎溪-大学城-西永-璧山 二号线:全长约37.2公里,共设28座车站 较场口-临江门-黄花园-大溪沟-曾家岩-牛角沱-李子坝-佛图关-大坪-袁家岗-谢家湾-杨家坪-动物园-大堰村-马王场-平安-大渡口-新山村-互助村-刘家院子-茄子溪-白居寺-大江厂-前家岩-鱼洞 支线:曹家院子-田坝-中梁山(长约6.6公里) 三号线:全长约63.4公里,共设42座车站 鱼洞-刘家院子-学堂湾-板田湾-炒油场-岔路口-青岗湾-祺龙-花溪-交通大学-工商大学-教育学院-四公里-南坪-会展中心-铜元局-两路口-牛角沱-华新街-观音桥-红旗河沟-加州-郑家院子-唐家院子-狮子坪-重庆火车北站-龙头寺-童家院子-经开园-鸳鸯-渝北南山-长安福特-桐岩-两路-两路中学-江北机场-迎宾大道-风新路-外环北路 支线:江北机场-航站大楼-桐子沟-工业园区(其中机场-空港开发区支线长约6.3公里) 四号线:全长约47.3公里,共设25座车站

宁波市轨道交通各线路站点

宁波轨道交通各线路站点 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 为东西向主干线,西连高桥镇,东连北仑中心区,贯穿海曙、三江口、江东区及东部新城,主要解决城市东西向客流并满足商业发展中的客流需求。1号线全长44.18公里,分两期建设。其中,1号线一期工程为高桥西站到东外环路站,线路长约20.878公里,目前计划设车站19座,其中有5座车站与其他5条轨道交通线路进行换乘。1号线车站列表如下: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 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力争2015年之前建成,二号线一期工程起于机场止于东外环路高教园区北区内。二号线全长约50公里,其中高架线28.8公里,地面线1.1公里,地下线20.1公里,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4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12座。一期工程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起自鄞州古林,线路沿奉化江、甬江城市发展水轴布置,贯穿三江片,经镇海直至北仑。全线依次贯穿鄞州、海曙、江北、镇海4个行政区。 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为西南-东北方向的基本骨干线。全长约50公里,其中高架线28.8公里,地面线1.1公里,地下线20.1公里;共设车站27座,其中高架站14座,地面站1座,地下站12座。[1] 2号线西起古林镇,经过古林镇中心区、栎社机场,跨过机场公路后沿该路东侧一直向北延伸,经过石碶街道、藕池新村、段塘客运中心站,至气象路后线路转向东,经过南雅小区,沿南站路进入火车南站广场。而后线路迂回向北,经过三支街进入解放南路,并沿解放南路向北敷设,过中山东路后进入解放北路,经过市政府,在解放桥北侧下穿姚江,进入大庆南路向北延伸。线路至环城北路时转向东,并沿环城北路、宁镇公路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进入镇海区中心,而后线路在渡口路下穿甬江进入小港镇,向东南方向延伸,经过长山村进入北仑区,然后线路沿泰山路延伸至凤洋路,与1号线形成换乘。2号线的一期力争在2015年之前建成,2号线工程一期起于栎社机场止于东外环路高教园区北区内,全长约27.5公里。 2号线一期车站列表如下: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要求限界

第二篇限界 2.1技术规范与标准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南延伸工程限界施工图设计应符合下列规范与标准: 1.《跨座式单轨交通设计规范》(GB50458-2008) 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3.《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 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5.《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2.2设计范围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延伸线工程施工图设计范围为承接三号线二塘站南端,起于八公里站,止于鱼洞站。线路总体走向为:起点为南岸区二塘站站后折返线,经过八公里、麒龙站、九公里、岔路口、炒油场、大山村、学堂湾、鱼胡路、鱼洞东,至终点站鱼洞站。线路全长16.531km,全部为高架线路。 工程共设10座车站,全部为高架站。设道角车辆段,板田湾主变电站。 2.3一般要求 2.3.1 限界是为保证车辆安全运行而对车辆、邻近建筑物和设备及管线等所规定的不允许超出的轮廓线,是确定行车构筑物净空的大小和安装各种设备、管线相互位置的依据。限界设计应安全可靠且经济合理。2.3.2 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限界主要包括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集电装置限界和接地装置限界是车辆限界的组成部分,接触轨限界和接地板限界属于设备限界的辅助限界。其中建筑限界是控制建筑结构断面净空大小的主要依据。 2.3.3 车辆限界

车辆限界是车辆在平直线上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最大动态包络线。车辆限界分为高架及地面线车辆限界。高架及地面车辆限界是在地下线车辆限界的基础上,另加风荷载引起的横向及竖向偏移量。 2.3.4 设备限界 设备限界是用来限制设备安装的控制线。直线地段设备限界是在车辆限界外扩大一定安全间隙后确定,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是在直线地段设备限界的基础上,按平曲线不同半径、车辆参数和轨道梁超高等因素计算确定。 2.3.5 建筑限界 建筑限界是为确保单轨车辆运行安全的一切建筑物、设备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侵入的最小有效断面。是根据车辆限界、考虑轨道梁状态不良及车轮爆胎等因素引起的车辆偏移和倾斜、各种设备安装所需净空以及施工及养护维修并考虑适当的安全量等因素计算确定。 2.3.6 设备和设备限界之间的安全间隙为50mm。当建构筑物侧面和顶面没有设备和管线时,建筑限界和设备限界的间隙不宜小于200mm,困难情况下不得小于100mm。 2.3.7 道岔区建筑限界应在直线段建筑限界的基础上,根据道岔的导曲线半径和车辆有关参数,按曲线加宽公式计算加宽。 2.3.8 永久性建构筑物须留有不小于100mm的安全余量。设备及管线与建筑限界之间须留有不小于50mm的安全余量。 2.3.9 曲线地段的限界,应在直线段限界的基础上根据平曲线和竖曲线半径及超高进行内外侧限界加宽和加高。小半径曲线地段还应考虑两线线间距的加宽。 2.3.10 道岔区限界应在直线段限界的基础上,根据道岔的种类和车辆有关尺寸计算加宽量。 2.3.11 单轨交通的建筑限界尺寸不包括施工误差、结构沉降、测量误差、位移变形等因素,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并严格控制,以保证车辆安全运行及设备管线安装所需要的最小有效净空尺寸。 2.3.12双线高架桥面设置疏散通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