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目录

1.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5)

1.1.盈利预测与估值 (5)

1.2.投资建议及公司分析: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5)

2.非常规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其中页岩气主要集中于西南及鄂尔多斯地区 (7)

2.1.煤层气属于煤的伴生资源,通过压裂技术实现增产 (9)

2.2.页岩气开发由于递减快等原因需要高投入形成规模化效应 (10)

2.3.致密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同样具备单井产量低,递减快

的特点 (11)

3.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产量具备增长潜力,但是开发难度较大 (12)

3.1.非常规气中页岩气未来增速最快 (12)

3.2.我国页岩气储量大,具备开采潜力分布广泛 (14)

3.3.我国与北美页岩气技术差距大、且可开采难度高、资源分布在人

口密集地区 (16)

3.3.1.钻井、压裂改造技术以及单井开发效果等方面依然与美国存

在较大差距 (17)

3.3.2.我国页岩气的主要产地可开采难度相对较高 (17)

3.3.3.我国页岩气分布在人口密集地区,水资源需要合理分配 . 18

3.4.美国页岩气产量2004年后快速发展 (19)

4.国家层面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开放市场、设置发展规划、完善补贴政策 (22)

4.1.开放市场、设定发展规划提升产量 (22)

4.2.将致密气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多增多补” (22)

5.北美页岩气产业资本开支趋向谨慎 (23)

6.结论:中国页岩气产业具备增产潜能,但恐难复制北美页岩气革命

27

7.风险提示 (29)

图 1 常规、非常规油气基本特征以及分布实例 (8)

图 2页岩气主要集中于中国的西南以及鄂尔多斯地区 (8)

图 3 简单井身结构示意图 (9)

图 4 射流分层压裂技术示意图 (9)

图 5煤层气生产井示意图 (9)

图 6 通过打页岩气储层水平井三步骤可获得更大泄流面积 (10)

图 7 水平井分段压裂泄流面积更大 (11)

图 8 水平井分段压裂减少对储层伤害 (11)

图 9非常规天然气2014、2015、2017年产量递增 (12)

图 10中国陆上页岩气田主要分布在蜀南地区 (14)

图 11 矿产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亿立方米) (14)

图 12 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亿立方米) (15)

图 13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占比高(万亿立方米) (15)

图 14长宁区块地层结构及小层储量评价技术图 (16)

图 15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埋深3500~4500米评价井分布图 (16)

图 16中美页岩气典型剖面对比 (17)

图 17中美页岩气层在成藏过程、产期阶段、储层厚度、改造难度方面存在差异 (18)

图 18美国非常规气占比近60%,页岩气产量2004年后快速发展 .. 19 图 19美国页岩气产量逐年递增 (20)

图 20美国陆上页岩气田分布 (20)

图 21化工企业大量投资美国页岩油气公司 (21)

图 22 Permian新建与扩建管线计划持续更新 (22)

图 23 名义资本开支增加 (23)

图 24实际资本开支增加 (24)

图 25投资重点正转向传统油气开发项目 (24)

图26 2025-2030年能源投资较2018年将增加,天然气相关投资将增长 (25)

图 27页岩气公司资本开支低于市场预期(单位:百万美元) (25)

图 28页岩气公司现金流2019年Q1显著恶化 (26)

图 29页岩气公司2019年Q1产量低于预期 (26)

图 30 美国页岩油企业债务需要90亿桶石油偿还 (27)

图 31 北美页岩企业债务保持在高水平 (27)

图 32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产量、进口依赖度逐年攀升 (27)

图 33 一次能源消费按种类结构预测中可再生、天然气增幅大 (28)

图 34 中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增速持续下降 (28)

表 1 重点推荐公司盈利预测及估值 (5)

表 2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资本开支情况 (5)

表 3 页岩气藏开发具有“三低一高一快一长”的特点 (10)

表 4 中国致密砂岩气分布及资源量预测 (12)

表 5 中国页岩气发展历史分为借鉴合作、评价探索、规模建产三阶段 (13)

表 6中国页岩气技术以及单井开发效果与美国存在差距 (17)

表 7 中国页岩气产业耗水量高于北美 (19)

表 8 页岩气开发预计占川南地区用水量26.0% (19)

表 9 美国页岩气田产量 (21)

表 10 奖补资金分配系数采取“多增多补”原则 (23)

表 11 中国恐难复制北美页岩气革命 (29)

中央及地方政府对页岩气开发的相关优惠政策

中央及地方政府页岩气开发 相关优惠政策

目录 一、中央政府 (1) 1、《中国能源政策(2012)》白皮书-国务院新闻办 (1) 1) 第二章导言第二段:中国能源政策基本内容 (1) 2) 第二章第三点:加快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 (1) 3) 第二章第六点: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1) 4) 第二章第七点:加强国际合作 (1) 5) 第五章第四点:推进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 (1) 6) 第七章第三点: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 (2) 7) 第七章第四点:完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 (2) 2、《国家能源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局 (3) 1) 第四章第一点: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 (3) 3、《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国家能源局 (3) 1)第五章第一点 (3) a. 加大资金投入 (3) b. 加大技术攻关 (4) c. 创新开发勘探机制 (4) d. 落实产业政策 (5) e.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 (5) 4、《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国家发改委 (5) 1)第二章第九点:引入外资 (5) 5、《页岩气产业政策》-国家能源局(有望近期出台) (6)

6、“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页岩气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管理有关工作的 通知”-国土资发〔2012〕159号 (6) 1)第一点:积极稳妥推进页岩气勘查开采 (6) 2)第三点:加强页岩气勘查开采科技攻关 (6) 3)第四点:开展页岩气勘查开采示范工程 (6) 4)第十一点:鼓励矿业权人加快页岩气勘查开采 (7) 5)第十四点:依法减免页岩气矿业权使用费和矿产资源补偿..7 6)第十五点:保障页岩气勘查开采用地需求 (7) 7)第十七点:建立部省协调联动机制 (7) 7、“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2)847 号(财政部、国家能源局) (8) 1)页岩气补贴条件 (8) 2) 补偿标准 (8) 3) 补贴计算方法 (8) 4)申请程序 (8) 8、《新发现矿种公告2011年第30号》-国土资源部 (9) 1) 明确将页岩气为第172种独立矿种进行管理 (9) 二、 江西省 (9) 1、《江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 (9) 2、《江西省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规划(2011-2020年)》 (9) 1)第二章第一点:“华东第一页岩气井”勘探示范工程 (9) 2)第七章第三点第五项:设立专业化技术服务公司 (9)

美国页岩气开发情况的分析

美国页岩气开发情况的分析 美国页岩气的快速发展为世人瞩目,对美国乃至全球的能源格局形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在此我们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它与煤层气、致密砂岩气一起,被称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三大品种。相对常规天然气而言,页岩气实际上是原生原储的天然气贫矿。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常规天然气好比是“大金娃娃”,页岩气相对富集的地质块体不过是“甜点”。就是这种贫矿,十年前美国的开采还微不足道,而现在已占美国天然气开采总量的约1/4,一场页岩气开发热潮正在美国上演。而且,页岩气的开发也在深刻影响着美国的能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美国页岩气开发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的国家,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1821年。但是,页岩致密低渗的特点导致页岩气开采难度大、成本高,在本世纪以前,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并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随着水平井技术和水力压裂技术的成熟,开采成本大幅下降,页岩气的商业化开发具备了可行性。 近年来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发展速度惊人。2004年,美国页岩气井仅有2900口,2005年不过3400口,2007年暴增 至41726口,到2009年,页岩气生产井数达到了98590口。而且,这种增长势头还在继续保持,2011年仅新建页岩油气井数就达到了10173口。 美国页岩气的大开发,提高了美国能源自给水平,美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降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美国石油进口从2005年占石油总消费量的60%下降到2012年的42%,净进口量从1300多万桶/天降至800万桶/天。而且,美国60年来首次成为炼油产品出口国,美国在2009年已经超越俄罗斯成为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国际能源署在2012年11月份发布一份十分乐观的预测:在2017年将超过沙特成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到2035年美国将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美国页岩气开发热潮出现的原因 北美大陆页岩气储量丰富。2013年,由美国能源信息署组织的研究团队对世界41个国家、137个页岩气沉积盆地进 行了全球页岩气评估。结果显示,全球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06.68万亿立方米,与常规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相当。其中,北美洲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占全球总量的23.4%。按照国家分布情况,美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四。

页岩气带来化工产业的得与失

页岩气带来化工产业的得与失 生意社01月07日讯 “目前来看,中国现已出气的几口页岩气井打出来的大多都是干气,目前尚未形成规模,化工价值有限。但在美国,以湿气为主的页岩气产量正在切切实实地改写美国本土化工产业格局。”IHS中国能源总监周希舟接受采访时如此看待页岩气对化工产业的影响。 天然气所谓干湿气之分主要体现在构成成分上的不同,一般来说,天然气中甲烷含量在90%以上的叫干气;甲烷含量低于90%,乙烷、丙烷等烷烃的含量在10%以上的叫湿气。天然气中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是化工原料的主要来源,其中甲烷是生产甲醇(2881, -15.00, -0.52%)、尿素和合成氨主要的原料;其他烷类裂解出来的衍生物形式多样,可为多元化化工产品提供原料,由此湿气相对干气来说化工价值更加丰富多样。 2002年到2003年,北美天然气价格和石油价格基本持平,当时许多人将化工投资瞄准了石油价格相对低廉的中东。但这一投资风向自2006年得到扭转,新技术的出现让美国天然气价格快速下跌,美国化工产业重新获得成本优势,而这项改变了美国化工格局的新技术就是“页岩气革命”。 在IHS集团化工咨询中国区总裁庞雄鹰看来,北美页岩气对化工行业最大的影响是降低了原料的成本,“目前来看,“页岩气革命”为北美化工行业带了两个方面的主要影响,一是页岩气和页岩油驱动了新的投资激增,二是北美内需呆滞促使化工焦点转移到了出口。” “在美国,目前页岩气价格非常低,基本上不赚钱,所以美国在试图将页岩气液化,以乙烷或丙烷的形式用于化工生产。”庞雄鹰还介绍道。 在页岩气的强劲驱动之下,北美化工也迸发出了正负两面的效应。其中影响最大正面效应是页岩气促使北美甚至是全球乙烯产业迎来大发展时期。 乙烯作为聚氯乙烯和聚乙烯等多种材料的原料,在全球得到大量使用,使用北美价格低廉的页岩气中所含的乙烷,便可大幅降低乙烯的生产成本。 研究咨询公司GlobalData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仅仅在5年前,美国还是乙烯生产成本最昂贵的地方之一。但以乙烷为原料已经让美国石化产业的成本,显著低于欧洲和亚太地区以石脑油为原料的石化产业,仅高于中东地区。” 美国在2007年的页岩气产量为366.2亿立方米,到2011年产量就达到了1800亿立方米。EIA(美国能源信息署)预计到2035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占到本国天然气总产量的45%。页岩气巨大且未来相当可观的后续产量,不仅保障了美国市场目前的充足供应,也在未来提供了十分乐观的市场预期。已经达到供需关系过剩的乙烷市场让美国的乙烯生产成本进入了世界第二便宜的梯队,其价格仅次于中东。 IHS预计北美乙烯产能在2020年可能达到4500万吨,这很可能成为北美自2010年产量跌至谷底3300万吨后的一次漂亮扭转。 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在2012年决定斥资40亿美元在德克萨斯州建设世界规模最大的乙烯工厂,日本出光兴产公司等也决定在其周围建厂,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等也决定新建乙烯工厂,这些都是页岩气带来乙烯产业又一轮繁荣的典型事例。 此外,以低廉价格登场的页岩气同样利好以甲醇为支柱的美国碳一化工产业以及电价导向型的氯碱产业。IHS提供的一份数据中显示,由于十分低廉的天然气发电价格,美国已跃升为全球氯碱行业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在页岩气低价效应覆盖下,全球碳四化工就并不如以上几个行业那么幸运。碳四是指含4个碳原子的多种烷烃、烯烃和二烯烃的混合物,其主要来源为石油炼制、蒸汽裂解制乙烯、甲醇制烯烃(MTO)工艺的副产,以及天然气和油田气回收。受“页岩气革命”带来的原料轻质化影响,依存于重质化原料的碳四化工在此轮化工繁荣周期中成了“受害者”,全世界碳四供应正呈现缩减趋势。 (文章来源:中国能源网)

中国致密油革命:看得见的未来

中国致密油革命:看得见的未来 2014年04月01日 10:07 来源:新民网 在业内人士看来,页岩气只是中国非常规油气的“甜点”。在业界对页岩气的认知回归理性之际,应对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予以更多的重视。 ■记者贺春禄 被视为中国非常规油气领域“正餐”的致密油,在过去几年间并没有获得外界应有的关注,名气“屈于”页岩气之下。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页岩气只是中国非常规油气的“甜点”。在业界对页岩气的认知回归理性之际,应对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予以更多的重视。 继中国“页岩气革命”之后,一场静悄悄但影响深远的“致密油革命”或将降临。 致密油应“升温” 2013年中国致密气产量为3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为2亿立方米,而致密油仍然处于“战略突破”的阶段。

目前,全球已经探明的常规与非常规油气资源比例为2:8。2012年,全球石油产量为41.2亿吨,但其中非常规仅占6%。 丰富的资源量与寥寥无几的开采量,使得非常规油气成为近年来中国油气勘探领域最重要的课题。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致密油是指生油岩层系的各类致密储层中聚集的石油,经过了短距离运移。储层岩性主要包括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以及碳酸盐岩等。 目前,全球非常规油气已经形成美国、中国两大战略突破区。 来自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3100亿立方米、致密油产量为1.4亿吨。 “过去十年,是美国页岩气与致密油革命性发展的黄金十年。”邹才能说。 与美国相比,我国直到2009年才引入致密油的概念。但在业界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非常规油气的研究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了解,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松辽盆地白垩系、渤海湾盆地古近系、四川盆地等层系均不同程度发现致密油,具备规模勘探的资源基础。 邹才能指出,在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陆续发现的多个5亿至10亿吨级致密油储量规模区,显示全国地质资源量已超过200亿吨。 不过,2013年中国致密气产量为300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为2亿立方米,而致密油仍然处于“战略突破”的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油地质学家翟光明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专访时也指出,当前我国致密油并未形成工业化生产。 从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分析,预计到203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高达70%。 “致密油作为已经获得重大突破的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加快推动其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邹才能说。 无法复制的“美国经验”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2019年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及中国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

目录 1.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5) 1.1.盈利预测与估值 (5) 1.2.投资建议及公司分析: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5) 2.非常规气包括煤层气、页岩气、致密气等,其中页岩气主要集中于西南及鄂尔多斯地区 (7) 2.1.煤层气属于煤的伴生资源,通过压裂技术实现增产 (9) 2.2.页岩气开发由于递减快等原因需要高投入形成规模化效应 (10) 2.3.致密气主要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同样具备单井产量低,递减快 的特点 (11) 3.中美页岩气发展对比:产量具备增长潜力,但是开发难度较大 (12) 3.1.非常规气中页岩气未来增速最快 (12) 3.2.我国页岩气储量大,具备开采潜力分布广泛 (14) 3.3.我国与北美页岩气技术差距大、且可开采难度高、资源分布在人 口密集地区 (16) 3.3.1.钻井、压裂改造技术以及单井开发效果等方面依然与美国存 在较大差距 (17) 3.3.2.我国页岩气的主要产地可开采难度相对较高 (17) 3.3.3.我国页岩气分布在人口密集地区,水资源需要合理分配 . 18 3.4.美国页岩气产量2004年后快速发展 (19) 4.国家层面对页岩气产业的政策支持:开放市场、设置发展规划、完善补贴政策 (22) 4.1.开放市场、设定发展规划提升产量 (22) 4.2.将致密气纳入补贴范围,补贴“多增多补” (22) 5.北美页岩气产业资本开支趋向谨慎 (23) 6.结论:中国页岩气产业具备增产潜能,但恐难复制北美页岩气革命 27 7.风险提示 (29)

图 1 常规、非常规油气基本特征以及分布实例 (8) 图 2页岩气主要集中于中国的西南以及鄂尔多斯地区 (8) 图 3 简单井身结构示意图 (9) 图 4 射流分层压裂技术示意图 (9) 图 5煤层气生产井示意图 (9) 图 6 通过打页岩气储层水平井三步骤可获得更大泄流面积 (10) 图 7 水平井分段压裂泄流面积更大 (11) 图 8 水平井分段压裂减少对储层伤害 (11) 图 9非常规天然气2014、2015、2017年产量递增 (12) 图 10中国陆上页岩气田主要分布在蜀南地区 (14) 图 11 矿产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亿立方米) (14) 图 12 矿产查明资源储量(亿立方米) (15) 图 13中国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占比高(万亿立方米) (15) 图 14长宁区块地层结构及小层储量评价技术图 (16) 图 15川南地区龙马溪组埋深3500~4500米评价井分布图 (16) 图 16中美页岩气典型剖面对比 (17) 图 17中美页岩气层在成藏过程、产期阶段、储层厚度、改造难度方面存在差异 (18) 图 18美国非常规气占比近60%,页岩气产量2004年后快速发展 .. 19 图 19美国页岩气产量逐年递增 (20) 图 20美国陆上页岩气田分布 (20) 图 21化工企业大量投资美国页岩油气公司 (21) 图 22 Permian新建与扩建管线计划持续更新 (22) 图 23 名义资本开支增加 (23) 图 24实际资本开支增加 (24) 图 25投资重点正转向传统油气开发项目 (24) 图26 2025-2030年能源投资较2018年将增加,天然气相关投资将增长 (25) 图 27页岩气公司资本开支低于市场预期(单位:百万美元) (25) 图 28页岩气公司现金流2019年Q1显著恶化 (26) 图 29页岩气公司2019年Q1产量低于预期 (26) 图 30 美国页岩油企业债务需要90亿桶石油偿还 (27) 图 31 北美页岩企业债务保持在高水平 (27) 图 32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产量、进口依赖度逐年攀升 (27) 图 33 一次能源消费按种类结构预测中可再生、天然气增幅大 (28) 图 34 中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增速持续下降 (28)

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气盆地成藏条件解剖要点

北美地区典型页岩气盆地成藏条件解剖 1、阿巴拉契亚盆地俄亥俄页岩系统 (1)概况 阿巴拉契亚盆地(Appalachian)位于美国的东部,面积280000平方公里,包括New York西部、Pennsylvania、West Virginia、Ohio、Kentucky和Tennessee 州等,是美国发现页岩气最早的地方。俄亥俄(Ohio)页岩发育在阿巴拉契压盆地西部,分布在肯塔州东北部和俄亥俄州,是该盆地的主要页岩区(图2)。该区古生代沉积岩是个巨大的楔形体,总体上是富含有机质页岩、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构成的旋回沉积体。 图1 美国含页岩气盆地分布图 1953年,Hunter和Young对Ohio页岩气3400口井统计,只有6%的井具有较高自然产能(平均无阻流量为2.98万m2/d),主要原因是这些井的页岩中天然裂缝网络比较。其余94%的井平均产量为1726m3/d,经爆破或压裂改造后产量达8063m3/d,提高产量4倍多。1988年前,美国页岩气主要来自Ohio页岩气系统。截止1999年末,该盆地钻了多达21000口页岩井。年产量将近34亿m3。天然气资源量58332—566337亿m3,技术性可采收资源量4106~7787亿m3。每口井的成本$200000-$300000,完井成本$25~$50。 (2)构造及沉积特征 阿巴拉契亚盆地东临Appalachian山脉,西濒中部平原,构造上属于北美地台和阿巴拉契亚褶皱带间的山前坳陷。伴随Laurentian古陆经历了由被动边缘型

向前陆盆地的演化过程。盆地以前寒武纪结晶岩为基底,古生代沉积岩呈巨大的楔形体(最大厚度12 000 m)埋藏于不对称的、向东变深的前陆盆地中。寒武系和志留一密西西比系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奥陶系为碳酸盐岩夹页岩,宾夕法尼亚系为碎屑岩夹石灰岩及煤层。总体上由富有机质泥页岩(主要为碳质页岩)、粉砂质页岩、粉砂岩、砂岩和碳酸盐岩等形成3~4个沉积旋回构成,每个旋回底部通常为富有机质页岩,上部为碳酸盐岩。泥盆系黑色页岩处于第3个旋回之中,分布于泥盆纪Acadian 造山运动下形成的碎屑岩楔形体内(James,2000)。该页岩层可再分成由碳质页岩和较粗粒碎屑岩互层组成的五个次级旋迥(Ettensohn ,1985)。它们是在阿卡德造山运动的动力作用下和Catskill 三角洲的向西进积中沉积下来的。 (3)页岩气成烃条件分析 ①页岩分布特征 阿巴拉契亚盆地中南部最老的泥盆纪 页岩层系属于晚泥盆世。Antrim 页岩和New Albany 大致为Chattanooga 页岩和Ohio 页 岩的横向同位层系(Matthews,1993)。在俄 亥俄东边和南边,Huron 段分岔。有的地区已 经被插入的灰色页岩和粉砂岩分成两个层。 俄亥俄页岩系统,覆盖于Java 组之上 (图3)。由三个岩性段组成:下部 Huron 段 为放射性黑色页岩,中部Three Lick 层为 灰色与黑色互层的薄单元,上部Cleveland 段为放射性黑色页岩。俄亥俄页岩矿物组成 包括:石英、粘土、白云岩、重金属矿(黄 铁矿)、有机物。 图2是西弗吉尼亚中部和西部产气区泥 盆纪页岩层的地层剖面。中上泥盆统的分布 面积约128,000mi 2(331,520km 2),它们沿 盆地边缘出露地表。页岩埋藏深度为610~ 1520m ,页岩厚度一般在100-400ft(30— 120m),泥盆系黑色页岩最大厚度在宾夕尼亚州的中北部(图3)(deWitt 等,1993)。 ②页岩地球化学特征 图4表示Ohio 页岩下Huron 段烃源岩有机碳等值线图。从镜质体反射率特征来图2 阿巴拉契亚盆地西部中泥盆统-下密西西比系剖面 (据Moody 等,1987)

页岩气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页岩油气发展美国泪中国笑页岩气行业前景分析------------------------------------------ 1第二篇:美国页岩气上半年报告分析300亿美元外流 ------------------------------------------------ 3第三篇:页岩气勘察开发技术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 --------------------------------------------------- 3第四篇:中石化发布页岩气数据页岩气产业前景可期 ------------------------------------------------ 4第五篇:页岩气“十三五”规划要加快页岩气产业前景分析--------------------------------------- 6第六篇:十三五页岩气补贴标准出台页岩气开发进展汇总------------------------------------------ 7第七篇:页岩气开发困窘:水耗水污染挑战大 --------------------------------------------------------- 8第八篇:19位委员联名呼吁加大页岩气开发政策保障 --------------------------------------------- 10第九篇:能源价格过低壳牌退出南非页岩气项目 ---------------------------------------------------- 10第十篇:天然气市场需求量大增页岩气开发行业前景分析---------------------------------------- 11第十一篇:页岩气行业现状分析多地角逐页岩气开发 ---------------------------------------------- 12第十二篇:国际油价走势未知页岩气行业未来发展分析------------------------------------------- 13第十三篇:中国页岩气设备增速加快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5第十四篇:原油价格不断下跌页岩气开发前景分析 ------------------------------------------------- 16第十五篇:中国页岩气储量超过美国开发成本却是美4倍多------------------------------------- 16第十六篇:油价下跌将冲击中美页岩气开采市场? ------------------------------------------------- 18第十七篇:2015年我国页岩气发展趋势浅析---------------------------------------------------------- 19第十八篇:2014江西省页岩气发展前景分析---------------------------------------------------------- 21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页岩气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页岩油气发展美国泪中国笑页岩气行业前景分析 近期,在“跌跌不休”的油价影响下,一度繁荣的美国页岩油气行业正面临种种挑战,几个主要的页岩区域产量出现下滑,业界认为,OPEC等国的原油成本远低于美国页岩油,2014年底OPEC进行原油价格战后,页岩油企业就不断破产,“未来页岩油企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与此同时,我国页岩气产量出现逆势大增。9月6日,中石化宣布旗下重庆涪陵页岩气田日产量突破1000万立方米,其中约580万立方米每天通过川气东送管道输往华中、华东地区;8月31日中石油集团官网披露,日前旗下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在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经国土资源部审定,中石油在四川盆地威202井区、宁201井区、YS108井区,新增含气面积207.87平方公里、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35.3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408.83亿立方米。

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综述

第13卷第2期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4月 收稿日期:2010-11-29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2008ZX05022-005) 作者简介:胡进科(1985-),男,四川合江人,西南石油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页岩气储层保护理论与技术、欠平衡钻 完井。 页岩是一种渗透率极低的沉积岩,通常被认为是油气运移的天然遮挡。在含气油页岩中,天然气产自其中,页岩既是气源岩,又是储层。天然气可以储存在页岩岩石颗粒之间的孔隙空间或裂缝中,也可以吸附在页岩中有机物的表面上。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起步较晚,尚有待进一步发展完善。美国是世界上勘探开发页岩气最成功的国家。在此我们对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进行分析,以资借鉴。 1资源量概况 从全球范围来看,页岩气拥有巨大的资源量。 据统计,全世界的页岩气资源量约为456.24× 1012m 3,相当于致密砂岩气和煤层气资源量的总 和,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资源[1]。页岩气资源量占3种非常规天然气(煤层气、致密砂岩气、页岩气)总资源量的50%左右,主要分布在北美、中亚和中国、中东和北非、拉丁美洲、前苏联等地区,与常规天然气相当。页岩气的资源潜力甚至还可能明显大于常规天然气。世界各地区非常规天然气分布和资源量情况如表1和图1所示,图1中1tcf=2.8317×1010m 3。 2 勘探开发情况 2.1 勘探 勘探方面主要采用地震勘探技术。高分辨率三 维地震技术有助于准确认识复杂构造、储层非均质 国外页岩气勘探开发综述 胡进科 李 皋1 陈文可2 姚 远3 蒋延娜4 (1.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500; 2.中石化江苏油田钻井处泥浆公司,扬州225263; 3.中石化胜利油田钻井泥浆公司,东营257064; 4.中石化西南石油局地质录井公司,绵阳621605)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勘探开发页岩气最成功的国家,主要采用水平井+水力压裂进行开发。调研表明,页岩气资源 量约占全球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一半。国外页岩气勘探主要采用三维地震和微地震技术优化设计,已形成一套资源评价系统。国外钻井选择直井和水平井两种方式。完井储层改造多采用裸眼、筛管等完井方式,配合大型水力压裂改善页岩的超低渗透率。 关键词:页岩气;钻井;完井;储层改造中图分类号:TE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80(2011)02-0072-04表1 世界各地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分布情况 m 3 地区页岩气 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合计 北 美 108.7×10 12 85.4×10 12 38.8×1012 232.9×1012拉丁美洲59.9×1012 1.1×101236.6×101297.6×1012中欧+西欧15.5×10127.7×101212.2×101235.4×1012前苏联17.7×1012112.0×101225.5×1012155.2×1012中东+非洲79.9×1012 1.1×101245.5×1012126.5×1012中亚+中国99.8×101234.4×101210.0×1012144.2×1012太平洋地区65.5×101213.3×101220.0×101298.8×1012其他亚太地区8.9×1012 1.1×101221.0×101231.0×1012全世界456.0×1012256.1×1012 209.6×1012 921.7×10 12 图1 页岩气全球资源分布情况

面对页岩气革命的中国脚步

面对页岩气革命的中国脚步 作者:毕夫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4年第3期 毕夫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从中国古老传说中的钻木取火,到英国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出现;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 间煤炭的大量使用,到“一战”以后石油的井喷式开发,社会经济前行的车轮总在能源形态的 更替与升级中获取源源不断的能量。特别是当被称作新近百年能源史上最伟大事件的页岩气惊 现于世,并在过去十年中以全新的力量改写美国能源行业生态,进而将美国推到世界头号天然 气生产大国的显赫位置时,作为页岩气储量老大的中国也看到了能源革命的诱人前景,并正在 以前所未有的阵容和气势向页岩气挺进。 美国坐上了快车 如果说美国人埃德温·德雷克在1859年于宾西福尼亚州的泰斯维尔小镇打出了被美国自诩为“世界第一口现代油井”而未被俄国、中国所接受的话,那么,得克萨斯人乔治·米切尔凭 借水压裂技术的突破,在1980年代初实现页岩气的正式大规模开采却是国际上不得不公认的事实。而在此之前,美国人对页岩气勘探已经持续了近200年历史,只是让乔治·米切尔所没有 想到的是,页岩气的商业价值到今天招来了全球性的关注目光,而且美国将页岩气勘探开发提 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 所谓页岩气,是指主体位于页岩层中,以吸附或者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气聚集,其化学成份以甲烷为主(占90%或者更多)。国际能源情报署(EIA)的最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技 术上可采的页岩气达185万亿立方米。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相比,页岩气不仅储量丰富, 而且供气稳定,正是如此,页岩气被认为是最后一类走上开发舞台的油气资源,而美国的页岩 气革命被称为“一百年来石油天然气工业最重大的事件”。 相比于亚洲和欧洲国家页岩气动辄藏于3000米之深的地下并且坐落于高山峡谷之中而言,美国页岩气多分布于广阔的平原地区,且蕴藏深度在2000米之内,其开采成本和作业难度要小得多。另外,美国有210条天然气管道,超过48万公里,覆盖每一个主要市场和页岩气区,从而大大减少了页岩气开发的前期投入,夯实了页岩气开发的市场基础。不仅如此,美国掌握了 从气藏分析、数据收集和地层评价、钻井、压裂到完井和生产的系统集成技术,特别是含气量 测试、水平井的钻井完井和水力压裂等开发页岩气的三大核心技术目前皆已成熟,由此显著拓 展了美国页岩气的开采面积和深度,同时加快了规模化作业的进程。 在经过了上个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的苦苦折磨之后,美国自卡特总统以来的历届政府都高度重视页岩气勘探与开采技术的研发,使得页岩气在美国全面商业化的脚步不断提速, 而且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政府建立起了一套完备的页岩气产业的政策体系。如联邦政府对参与 页岩气开采的企业给予约0.016美元/立方米的财政补贴,相应的州政府给予不超过0.05美元/立方米的财政补贴,而且没有时间下限。与此同时,政府还通过税收减免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中 小企业参与到页岩气开采的过程中来。 页岩气的喷薄而出强烈改写了美国能源市场的传统格局。10年之前,美国页岩气产量仅占 天然气总量的1%,而目前该比重已上升到37%。根据EIA的预测,到2035 年时,美国46% 的 天然气供给将来自页岩气。重要的是,页岩气的价格优势以及清洁高效的环保特征必然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形成直接冲击。因此,EIA发布的最新能源展望报告指出,目前美国能源消费

页岩气革命与油气地质理论创新

页岩气革命与油气地质理论创新 传统油气地质学生储盖运聚保“六字真言”失去了认识油气赋存的指导意义,圈闭的确定和优选也不再作为勘探的必经程序从目前的勘探成果分析,每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的规模都大于常规油气,全部非常规油气资源蕴藏量,比常规油气蕴藏量至少大一个数量级。从人们对地下资源认识的发展过程看,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使人们对非常规油气的认识更加深化和系统化,推动了石油地质学基本理论的创新。 传统油气地质学理论可简单概括为“六字真言”:生储盖运聚保。 地质学家认为,有经济价值的油气主体来源于地质上富含有机质的岩层,主要是指暗色细碎屑岩,即人们俗称的“页岩”,油气地质上称烃源岩或生烃(油气)岩。生成的油气与地层水一起从源岩中排出,运移至赋存油气的储层内。这就要强调“保”字。 按此认识形成以下结论:一是生烃岩(页岩)内残存的油气因分散且难以流出而无法形成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藏;二是如果地层因致密使孔隙少而小、气(特别是油)则被迫分散难以采出,不能形成有效储层,比如致密砂岩;三是如果油气藏后期被破坏,轻质组分首先散失,剩下流动性差的重油甚至是半固态的沥青砂,常规技术难以开采。 传统石油地质学要求寻找地下富集而易采的油气聚集区,而页岩

油气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生、储、盖概念,暗色页岩既是烃源岩又是储层和盖层。过去,人们仅注重于排烃、运聚,认为没有排出而“残留”在页岩系内的油气量不大。但深入研究发现,黏土类矿物的超细微颗粒,拥有巨大的颗粒总表面积,因而具有超大的吸附能力。 从宏观上看,页岩具非渗透性。但从微观上分析,却有着大量纳米级的孔洞和裂隙,其中的流体(油气和水)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运移流动的可能。这种油气因没有富集而以低丰度形态分散于整个页岩层系内,但巨大的体积,使其拥有高丰度油气赋存总量。在传统石油地质理论中,烃源岩层系特别是单层厚度过大,不利于排烃,甚至将其归入“无效烃源岩”。而页岩油气单层厚度大,不仅保留的油气量大且容易进行水平井和压裂施工,往往是首选的勘探对象。显然,在页岩油气赋存上生、储、盖合为一体,圈闭不再是必须的条件,运、聚的地位消失了,“六字真言”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 传统油气地质学将勘探目标锁定在高丰度且可流入钻井井筒内的油气赋存上,因而不会把页岩作为找油对象,在开采上设定了物性下限,低于此限的即归为致密、超致密储层。这样一来,能列为有效储层的岩石就相当少了。非常规油气打破了储层概念,使对岩层孔、渗性的研究由肉眼、偏光显微镜的级别进到显微镜的纳米级别。于是,找油气的领域宽广了。 显然,以页岩气革命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进一步推动了传统地质理论革命性的创新。

页岩气资源分布_开发现状及展望

第12卷第2期2010年4月 资源与产业 RESOU RCES &I NDU STR IES V ol 12N o 2 Apr 2010 收稿日期:2009-11-20;修订日期:2010-03-08;责任编辑:车遥。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8ZX05000-014);长江学者和团队创新发展计划(I RT 0864)。 第一作者简介:安晓璇(1984 ),女,硕士生,主要从事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研究。E m a i:l an2003xuan @yahoo co m cn 资源开发 页岩气资源分布、开发现状及展望 安晓璇1,黄文辉1,刘思宇1,江怀友2 (1 中国地质大学 海相储层演化与油气富集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2 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011) 摘 要:目前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已成为世界焦点,研究表明世界页岩气的资源量为636 283 1012m 3。美国页岩气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美国的南部、中部及东部。中国也拥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据初步评价与美国页岩气资源量大体相当,但目前我国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美国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最先进,开发最全面的国家,加拿大也有较长的页岩气开发历史。由于页岩气储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一套适合我国页岩气储层的钻井开采工艺,同时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页岩气;页岩气资源量;开发现状;展望中图分类号: P618 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464(2010)02-0103-07 THE D ISTR IBUTI ON ,DEVELOP MENT AND EXPECTATION OF SHALE GAS RES OURCES AN X iao xuan 1 ,HUANG W en hui 1 ,LI U S i yu 1 ,JI A NG H ua i you 2 (1.T he Educa tionM i n istry K ey Laboratory of M arine Reservo i r E vo l ution and H ydro carbon A ccu mu l a tion M echan is m,Ch i na Universit y of G eosciences,B eijing 100083,China ; 2.Institute of Econo m ics and T echnology,C N PC,B eijing 100011,Ch i na) A bstrac t :The exp l o ra ti on o f shale gas resources becom es a focus of t he wor l d .T he natura l g as resources a re 636 283 1012m 3i n the wo rld Sha le gas resources are r i ch i n Ame rica ,m ost of t he m are distri buted i n southe rn ,cen tral and eastern parts T here also are p l enty o f shale gas resources i n Ch i na , nea rl y the same quantity as i n Ame rica In Am erica there is t he mo st advanced exp l o ration and expl o ita ti on techno l ogy ,and it i s t he on l y country wh ich has the h i ghest explo itati on m ethod Canada has a l ong h i story o f sha l e gas exp l o ration and expl o ita ti on Ch i na is still at the beg inn i ng for the s ha l e gas explo itati on The permeability of t he shale ro cks is nor m a lly very l ow,so it is difficu lt to be explo ited T herefore ,w e need to l ea rn the advanced foreign techno l ogy to deve l op a set o f exp l o itation m et hods t o dev elop our sha le gas reservo irs ,and w e need the suppo rt fro m t he gove rn m ent ,i ncreasing env iron m ental pro tecti on wh ile deve l op m ent K ey word s :sha l e gas ;sha l e gas resources ;exp l o itation m ethod ;explorati on expectation 1 页岩气概述 页岩气是指那些聚集在暗色泥页岩或高碳泥页 岩中,以吸附或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的天然 气 [1] 。在页岩气藏中,天然气不仅存在于泥页岩, 也存在于夹层状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砂岩地层中。

美国页岩油发展现状及预期

美国页岩油发展现状及预期 摘要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气价格急剧下降,然而原油价格却居高不下,于是石油公司在不放弃页岩气的同时,将开发重点转向页岩油。美国原油进口量大幅下降,炼油业迅速复苏,给经济恢复带来动力,对世界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虽然目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造成了页岩油开发的停滞,但长远来看,页岩油开发在美国势在必行。 关键词美国页岩油影响因素发展 前言 古代人类就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到19世纪中叶,美国和俄罗斯相继钻成了第一口油井,对油气需求的快速增加,促使对油气的开发从优质油气扩展到品质较差、开采难度较大和开采成本较高的油气(童晓光等,2014)。1979年,美国地质学家Masters 提出了油气资源分布的三角图概念(Masters,1979;Holditch,2006),三角图的顶部为常规油气,开采技术难度较低和开采成本较低,油的品质好,占总油气资源量的比例较小。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难度较大,开采成本较高,油的品质较差,但占油气总资源量中的比例大(童晓光等,2014;图1),其中页岩油的勘探和开发已经越来越受世界各国的重视。 页岩油是指储存于富有机质、纳米级孔径为主页岩地层中的石油,是成熟有机质页岩石油的简称(邹才能等,2013)。页岩既是石油的烃源岩,又是石油的储集岩。页岩油以吸附态和游离态形式存在,一般油质较轻、黏度较低。主要储集于纳米级孔喉和裂缝系统中,多沿片状层理面或与其平行的微裂缝分布。富有机质页岩一般在盆地中心大面积连续聚集,整体普遍含油,资源规模大。页岩油“核心区”评价的关键包括储集空间分布、储集层脆性指数、页岩油黏度、地层能量和富有机质页岩规模等。页岩气的成功开采为页岩油开采提供了技术参考,水平井体积压裂、重复压裂等“人造渗透率”改 图1 油气资源类型分布 造技术,是实现页岩油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邹才能等,2013)。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目录 _Toc28155708 引言 (2) 1 美国页岩气藏特点分析 (2) 2 地层评价 (3) 3 岩石机械特性地质力学 (4) 4 钻完井技术 (5) 5 压裂技术 (8) 5.1 清水压裂技术 (8) 5.2 重复压裂技术 (9) 5.3 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9) 5.4 同步压裂技术 (10) 6 结论和建议 (10)

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引言 美国页岩气资源量达16. 9 万亿m3,可开采资源量7. 47 万亿m3。至20 世纪90 年代末,美国页岩气产量一直徘徊在( 30 ~50) 亿m3 /a。2000 年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使得页岩气产量迅速增长。2005 年进入大规模勘探开发,成功开发了沃思堡等5 个盆地的页岩气田,产量以100 亿m3 /a 的速度增长。2008 年产量达到600 亿m3,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8%,相当于中国石油当年天然气总产量,目前则已占到天然气总产量的13% ~15%。截至2008 年底,美国累计生产页岩气3 316 亿m3。预计2015 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将达到2 800 亿m3。自2009 年以来,北美的页岩气开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目前美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实现了自给自足并能连续开采上百年。美国页岩气快速发展是技术进步、需求推动和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技术进步角度来看,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前期的页岩气藏分析、地层评价、岩石力学分析、后期的钻完井技术以及压裂增产技术。 1 美国页岩气藏特点分析 美国页岩气藏具有典型的衰竭特点,初始产量高,前3 年急剧下降,随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保持稳产并有所下降,生产寿命可达25 a 以上。美国页岩气资源丰富,致密页岩分布范围广,有效厚度大,有机质丰富,含气量大,裂缝系统发育,

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页岩气开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记美国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 美国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 2006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当年天然气总产量的1%,到2010年,这一数据跃升至17%,超过1000亿立方米。五年间,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近20倍。在2009年2月的美国剑桥能源周上,专家们用“页岩气革命”来形容美国在页岩气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美国页岩气开发历程 2010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的“解放您的潜力——全球非常规天然气2010年会”上,一位90岁的老人,页岩

气钻井和压裂技术的先驱——美国 Mitchell Energy & Development 公司的乔治〃米歇尔(George Mitchell)先生被美国天然气技术研究所(GTI)授予终身成就奖。米歇尔先生的成功引发了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几年时间内,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天然气第一大资源国和生产国,不但有望实现天然气的自给,还有可能成为天然气出口国,这一转变将对世界天然气的供求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乔治〃米歇尔出生在德克萨斯州的Galveston市,是一个移民到美国的希腊牧羊人的儿子。大学就读于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他在1946年创办了一家从事石油钻探和房地产业务的公司,即米歇尔能源开发公司(Mitchell Energy & Development Corp.)。虽然公司的运营状况相当不错,但作为自己的石油公司的负责人,米歇尔看到自己的油井在一段短暂的生产后便停产,感到并不满意。在20世纪80年代,他决定尝试一项重大技术挑战,即试图从Barnett部分页岩中开发出页岩气,Barnett页岩位于德克萨斯州Fort Worth 盆地深部和德克萨斯州中北部的15个县境内。 那时,人们已经知道页岩层中形成有巨量的天然气,但是这些天然气却都被束缚在岩石内,并不向钻孔处流动。同样,煤层中也蕴藏有大量的天然气,然而由于所处位臵太深而无法开采出来。这些气体像海绵一样渗透在沙石和其他半多孔岩石中。钻探人员通常称这些气体为“致密气”,要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