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尔的物流分析

海尔的物流分析

海尔的物流分析
海尔的物流分析

海尔的物流分析

一、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在25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的卓着业绩。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海尔已经成长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五万人,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金融四大支柱产业,已发展成全球营业额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二、海尔进行物流改革前的状态

(一)海尔外租仓库较多,物流格局不清晰,中心仓库不明确,功能单一,分装、捡选、配送、信息管理等均不具备,各外租仓库分散于各处,生产节奏难于调整,不便于集中管理。

(二)海尔家电产品种类多,各产品物流运作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且库位利用率不高,供方供货周期长,验货时间也较长,从而造成库存量比较大物流成本过高。

(三)物流管理的最基本工作——容器的单元化、标准化、通用化没有完全达到。

三、海尔的自营物流

1998年,海尔在美国设厂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和美国市场联网,信息化和物流的瓶颈困惑使海尔意识到从海尔的国际化到国际化的海尔,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建立全球供应链网络,而支撑这个网络体系的正是现代物流。于是,海尔下决心建立现代物流体系,这对当时的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举。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物流觉醒第一人”。

(一)海尔对整个集团物流业务进行了重新组合

海尔物流率先提出了三个JIT的管理,即JIT采购、JIT原材料配送、JIT成品分拨物流。首先,是采购JIT。采购是物流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海尔为推进物流重组,将集团的采购活动全部集中,规模化经营,全球化采购。集团通过以ERP

为后台的B2B网上采购、网上支付、网上招标,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实现了集团内部与外部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与共同计划、共同开发,所有的供应商均在网上接收订单,并通过网上查询计划与库存,及时补货,实现JIT采购。其次,是送料JIT。企业内部的配送管理实施JIT管理,增加批次减少批量,以库存速度提升库存水平。第三,是配送JIT。通过对集团各企业内部的运输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按照物流一体化的策略构建储运事业部,统一协调及控制运输业务,整合社会仓储、运输网络资源,建立起覆盖全国的网络配送体系,为零距离销售提供物流配送的保障。这样,以海尔集团为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用户形成的供应链网络,通过实施物流管理,在缩短提前期,降低库存、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响应市场应变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海尔集团JIT的流程速度消灭了库存空间,实现了“以时间消灭空间”通过对集团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资源、原材料配送资源、成品配送资源的整合,获取了更优的外部资源。

(二)在物流运作中海尔实施了供应链管理

海尔物流创新性地提出了“一流三网”的管理模式。“一流”是指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它体现了信息化,企业内部所有的信息都必须围绕着订单流动。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提高企业的市场响应速度,快速获取订单与满足订单:“三网”

分别是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这三个网是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体现了网络化。“三网”同步运动,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有机联接为一体。海尔集团使用世界一流ERP软件供应商SAP提供的产品,完成了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统一,整个集团采购平台,实BBP管理系统,以此系统为基础,搭建一个面对供应商的ERP内部实施了.

现与供应商之间的网上采购业务管理,包括网上招标,网上采购、网上支付。降低采购成本,优化分供方,订单处理的时间由原来的5-7天缩短至目前不到1天。在企业内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搭建了海尔集团内部的信息高速公路,能将电子商务平台上获得的信息迅速转化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以信息代替库存,达到零营运资本的目的。

(三)物流产业化

所谓物流产业化,是指要物流产业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通行法则和在全社会范围内达到通变,以彻头彻尾地从质的规定性上达到提倡的目标。“产业化”即是指要使具有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集合成社会承认的规模程度,以完成从量的集合到质的激变,真正成为国民经济中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尔通过对本企业原有物流功能的破坏性重组,整合了企业原有的资源、拓展了物流规模化经营、构筑了现代的物流体系,增强了物流的核心竞争了,形成社会普遍承认的规模程度,拥有了优质的全球供应商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物流技术,使海尔物流具备了联合采购、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能力。

另外,在基础设施方面,海尔以强大的网络技术为依托,自2002年开始逐渐推广条码扫描和日F技术在物流中的使用,以解决成品物流过程中面临的准确率、实时性、高效性和问题可追溯性的要求。2003年海尔推广全程扫描后,物流业务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高。发货的准确率达到100%,提高了客户的满意率。同年底,海尔物流开始进行先进先出索统闸口的试点,并于2004年初在全国42

个配送中心进行推广,全面实行严格的先进先出管理,加快了库存的周转效率。(四)海尔发展第三方物流

海尔物流运用已有的配送网络与资源,并借助信息系统,积极拓展社会化分拨物流业务,目前已经成为日本美宝集团、AFP集团、乐百氏的物流代理,与ABB公司、雀巢公司的业务也在顺利开展。同时海尔物流充分借力,与中国邮政开展强强联合,使配送网络更加健全,为新经济时代快速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了保障,实现了零距离服务。海尔物流通过积极开展第三方配送,使物流成为新经济时代集团发展新的核心竞争力。

四、海尔物流与安泰达物流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一)公司组成对比

海尔物流是以海尔集团为主体成立的一家物流企业。其经营、决策人是从原企业的销售、仓储、运输等部门抽调的。从建立之初,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就受到一定的限制。事实证明,由于对社会化物流不了解,使海尔物流在社会化运作方面没有建树。同时由于海尔集团独家掌控海尔物流,业内企业不敢与其合作,导致海尔物流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安泰达物流的主体是三家企业,中远物流是大股东,在经营管理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拥有专业化人才,社会化物流的经验也较丰富。科龙和小天鹅的加盟,使内部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这就使安泰达物流在家电物流方面驾轻就熟。

(二)公司规模

海尔物流在全国建立了12个配送中心,1550个专卖店和9000多个网点。成品分拨物流体系、备件配送体系与返回物流体系相当完备.但是除经营自身业务外,至今只是操作一些食品行业的物流,对于其他家电企业物流基本没有涉足。安泰达物流在全国近40城市设有分公司、办事处,管理运作着全国各地55个城市,70多个中转仓/配送中心(RDC),已与科龙、小天鹅、惠而浦、夏普、伊莱克斯、海信、万和等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业务涉及从生产基地本部成品仓库管理、装卸搬运、干线运输(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全国各地中转仓/配送中心的仓库管理业务、各地配送管理的全过程。

(三)整体运作对比

以海尔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的运作实例说明其特点。某日某百货公司通过海尔网站的台商用空调的定单。海尔物流计算机系统上显示出商用空调事业55电子商务平台下达了.

部缺料的情况。采购部门向空压机供应商发布网上定单;配送部门四小时送料到工位。海尔五日内完成定单的生产,并在当天配送给用户。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海尔物流对提高内部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水平具有巨大的贡献。引以为豪的是设在青岛的自动化物流中心和采用了现代化物流模式(供应链的概念)取得的降低销售采购费用近7亿元人民币的业绩。虽然海尔物流也面对市场进行成品物流业务招标,但是其优势还是在产品下线之前的物流操作,所以海尔物流虽然挂着物流的牌子,其操作基本上是供应链模式的延伸,近期工作的重点还是在企业内部。安泰达物流从建立之初就定位在现代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它的着眼点基本上是面对社会进行物流操作,据悉安泰达物流在2002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亿元。

(四)发展前景对比

物流发展的下一个方向就是供应链的发展和整合。对于这一点,无论是海尔物流还是安泰达物流都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是海尔物流,在其成立之初就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供应链的烙印。而安泰达物流也充分地认识到,物流的发展绝不仅局限在成品物流这一范畴,还包括采购、生产、分拨、销售、回收等流通环节,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只有将公司本身融入到供应链中去,才能使合作关系更加成熟,也更加稳固。在这方面海尔物流就充分显示出其功能的作用,而安泰达物流则有些难度。但是借助科龙、小天鹅的实力,安泰达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也为时不晚。

四、海尔物流运作的问题

(一)物流没有社会化。

对于物流基础设施,海尔巨资建设了青岛立体仓库,但对于遍布全国的租赁仓库,海尔却不能投资进行货架、托盘、叉车、仓库改造。但海尔的战略目标在于成为世界知名的家电生产商,而不是物流企业。

(二)配送和车辆调度管理不尽合理。

海尔为了便于调度管理,海尔将干线运输业务交给自己的车辆或签约大型车队,对于零散车辆不予考虑,这使得运输价格居高不下。区域配送中心向销售商采取配送制,配送指令由各地工贸公司下达,使得当地配送企业将垫付资金成本追加到配送费用中。

(三)对于IT产品强为所难。

IT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品种、速度快、个性化的特点被家电的固有渠道所扭曲。另一方面,海尔电脑的原料表面上共享了平台,但由于规模没有上来,

机制又不灵活,反而造成采购成本过高。

(四)海尔物流没有和集团完全独立。

在面向社会提供物流服务的时候,海尔并没有将物流完全独立出来,因而家电制造领域的企业会考虑到商业竞争关系而不交予海尔。海尔只拿到了少数快速消费品的物流业务。

五、优化建议

(一)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海尔目前仍是一个制造企业,不能像有些国外的跨国公司那样,把生产和分销全部外包出去。但在第三方物流已成为行业趋势下,海尔物流要想继续在物流消减成本,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二)改变传统的运输和车辆调配管理制度

合理有效的使用社会零散车辆,不仅可以改善配送中心的辐射范围,缩短配送半径,还可以尽可能降低配送成本。而对于配送中心,生产商完全不必一手掌控,可以交给连锁店、批发商、代理商、专卖店、店中店,由这些人共同出资来租这个配送中心,这样既节约了生产商的费用,又提高了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三)根据产品的不同特性组织物流行为

以IT产品为例,根据产品体积小、重量轻、价值高、物流周转频率高、批量小、多速度快、个性化的特性,海尔不应放入统一的家电成品配送渠道,而是将该类产品品种、.

物流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产品的物流成本、缩短运达时间,同时也能提高用户对海尔服务的满意度。

(四)大力发展新型配送服务

发展流通加工型配送服务,通过流通加工环节进行集中下料、合理套裁,实现优材优用、小材大用,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将流通加工和物流配送相互结合,实行成品、半成品配送,进一步方便配送用户,降低配送费用,促进物流配送和流通加工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五)加强对物流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物流人才极度欠缺,海尔必须咨询国外一些专业的物流机构和物流管理方面的专家,以指导海尔物流的成功改革。海尔还需通过培训等手段,培育具有专业物流知识的人才,为海尔物流以后的发展出谋划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