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记录片剪辑中艺术与技巧的关系

电视记录片剪辑中艺术与技巧的关系

电视记录片剪辑中艺术与技巧的关系
电视记录片剪辑中艺术与技巧的关系

电视记录片剪辑中艺术与技巧的关系

王华摘要一个成功的电视记录片,除了具备真实的故事还原性以外,更重

要的是故事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力和对观众心理的震撼。这就要求在电视记录片

剪辑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艺术与技巧的有效结合。关键词剪辑技巧;画面剪辑;声音剪辑;思维方式;艺术展现Abstract:A successful television documentary,in addition to areduction of the real story,the story is more important to the audience and the visual impact of the psychological shock of the audience.This requires us in atelevision documentary in the process of editing,art and skills necessary to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Key words:Editing skills;Screen clips;Sound clip;Way of thinking;Art show纪录片是是通过电视画面表现形式,用世

界语言--影像--讲述人人都看得懂的故事,世界上有955多种语言,要想了解

另一个国家的事情,就必须学习那个国家的语言。但是世界上有一种语言是通

用的,是人人都看得懂的,那就是画面语言。电视记录片就是运用画面语言表

达实际发生的故事,将故事情景再现,引发观众思考。在电视记录片剪辑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技巧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直接决定了记录片的播出效果。

电视记录片的剪辑不是简单镜头的简单叠加,不是画面的简单堆砌,不是音画

的简单合成。而是剪辑人员通过领会导演思路,为了达到或超越预期的播出效果,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法,将素材成片的过程。简单的说,剪辑=素材+工具+思维。1素材素材是指在电视记录片制作过程中所拍摄或收集的客观

材料,是电视记录片的基础,没有素材,也就不可能有成片。一般来说,素材

可分为视听素材和文字素材,而视听素材可分为画面和声音两大类。1.1画面

在电视节目中,画面是最小的组成单位,画面是表现在屏幕上的影像形式。特

别是在电视记录片中,这种影像的特征是它与所表现的实物有极大的相似性,

运用画面的这一特殊性质,可给观众营造一种良好的视觉冲击。影像作为视觉

语言的一种表意元素有着独特的意义,画面中的具体形象作为一个信息的整体,表示了一个个别的具体事物和事物的存在方式。某个人或某个物在某种特定的

情境中按着某种运动方式在活动,这种具体的形象由多种影像记号组成,传达

着一种立体的信息。由于在一个没有特定情境和上下文联系的画面中,影像可

以只是一个记号。所以它并不单纯地表示被拍摄的那个具体的实物,而可以使

该物在一个社会性语境中起特定的记号作用。作为记号的影像与影像本身是有

区别的,如屏幕上的一个人,作为记号不等于就是这个人,而由这个人的有关

特征来代表"人"的意义,这时被指示者不再是个体,而是由个体组成的"类概念"。创作者在很多时候,正是利用这种"类概念"所创造的心理意象,来进行形象性思维画面的直接形象通过巧妙结合可以产生联想性。含蓄性的意指作用,使

之产生出引伸意义和相关意义,这种意义具有抽象的理念色彩,画面的意义只

有在进入了叙事系统之中才能发挥出完整的表意作用。合理运用画面的特殊性,用利于更好的表达记录片的思想,引起观众的共鸣,达到理想的播出效果。1.2声音电视画面是视听一体的,电视记录片尤其如此,画面与附于其上的同期声、现场环境音响、音乐等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现场环境音响可以增加电视节目

的现场感、真实感和信息量;人物谈话可以省略报道中记者转述这一中间环节,把信息原原本本地传达给观众,增强可信性。没有声音的画面是安谧的,同时

也是单调的。在电视记录片中,同期声能很好的交代事件的起因和发展,突出

事件的高潮。特别是在记录"人"的电视记录片中,关键人物的现场言语信息的

作用是无法比拟的,画面再优美,摄像角度的选择再优秀,没有录下现场的同

期声,将会成为整个记录片的败笔。配音是对同期声的补充,能独立交代大环境、大背景、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发展阶段等。如在《大国崛起》中,开场就运

用配音交代片中所叙国家崛起的年代和原因,在片中也大量使用配音。电视记

录片中的音乐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和意义。几个音乐段的不同组合与不同乐器奏

出的不同效果的选用,在电视记录片中会重新创造出一个更新的意境。因此在

编辑中,注重画面剪辑节奏与声音、音乐节奏的和谐统一,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完美地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由此可见,精心的编辑、制作是能否成就"精品节目"决定性的一环。一个受欢迎的电视栏目,必须体现出深刻的思想

内涵,反映时代精神,给人以美好的视听享受,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乐曲,

精良的制作来赢得观众。在让人们接受信息,受到启示的同时,还让人领略到

精湛艺术的魅力。影视艺术是以影视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

幕与荧屏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1.3

文字素材文字素材主要是拍摄前期收集的资料和分析素材、剪辑过程中产生的

思维方法的文字资料。文字素材多不直接使用,而是解说词的源泉。文字素材

也可以起到交代大环境的作用,专题记录片中在固定的位置加以适当的文字固

定显示或重复出现,加强观众的视觉冲击力。2工具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

器具,后引申为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大部分工具都是简单机

械,大部分人类学家相信工具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重要的一步;人类发展出

与其他手指相对的拇指用以把握工具,而智力的进步能帮助人类适当运用工具。狭义的工具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所采用的器具或技术手段。在电视记录片剪

辑过程中所说的工具,就是指为了达到或超越播出效果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

括采用的软件及软件中相关功能。3剪辑思维一个电视记录片的产生,必须经

过前期的策划、资料收集、拍摄、剪辑,最后才是播出。电视编辑记录片创作

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对于电视编辑工作性质的认识应该上升到观念层面上,即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同时电视也是一门综合艺术,电视片的创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表现手段包括采访、拍摄、剪辑、特技、解说配音等涉及文学、声学、微电子学、影视、新闻学等多种学科。制作一部好的电视片除了要有好的题材和好的内容以外,电视的剪辑制作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文学报道是依靠记者的写作能力,讲究遣词造句和语法

修辞。对于电视编辑工作者来说,单一的画面就是词汇和短语,而技巧剪辑就是

语法修辞,掌握运用好技巧剪辑对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是有益处的。实践总结出:编剧是电视片的第一度创作,编导是电视片的第二度创作,编辑则是电视

片的第三度创作。由此可见,电视编辑工作在各类电视节目制作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对电视工作者来说,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是职业的追求,也是

最基本的要求。提高电视片编辑水平也就是提高对电视画面语言的创作能力。

由于电视节目种类繁多,各类节目对制作的要求不尽相同,其编辑的方式也不一样。要提高对电视电视记录片的编辑工作,必须有以下思维方式的支撑。3.1常

规思维3.1.l确定编辑方式。经验告诉我们,在正式进入后期编辑前,做好准备工作很有必要,准备得越细致,编辑时会越顺利,也可能越节省时间。在创作之初,编辑制作人员必须作好充足的准备。首先熟悉脚本,领会编导的创作意图,然后

再确定编辑方式。一个好的编辑制作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艺术修养,包括美学、摄像、音乐、灯光、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动手编辑一部片子之前,编辑人员需要反复观看拍摄素材,熟悉原始的图像和声音素材,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它至

少有三方面的作用:a、通过熟悉素材、了解素材质量,可以想象可能的编辑效果,并且根据原先构思在脑海里建立起初步的形象系统。b、原始素材常常能激

发创作灵感,有利于调整构思。因为现场的不可预测性,摄像师结构影像的能力

都会影响素材质量或表现效果,前期再周密的计划也是无法控制的。精彩的现场记录总是能带给编导者出乎意料的兴奋,而摄像师良好的功力又可能将看是一般化的场景表现得富有意蕴。因此,后期编辑需要根据现实素材调整构思,保证节

目的真实与素材的最有效利用。c、可以发现素材不足,以便能够尽快补拍或寻

找相关声像素材。编辑中要着重考虑怎样体现片中的主题思想。随着事态的进展,怎样通过编辑、在什么时间去营造一种气氛。在通常情况下,电视记录片记录的是一个故事,在剪辑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握其故事性,根据故事的一般发

展原则和方式运用合理的剪辑方式。3.1.2选择合适的剪辑方式之余,电视记

录片剪辑工作者在剪辑过程中并不是将镜头素材掐头去尾连接在一起就能剪出

一部完整的电视片。一部电视片是否连贯流畅,关键在于能否选择最佳的编辑点。不同的电视节目有不同的剪辑要求,文艺类的电视节目的剪辑点一般要求按音乐的旋律来切换,而且在音乐的强点切换比较流畅。对于专题、电视剧类的节目,

多数按人物的情绪变化来选择剪辑点。在动感比较强烈的电视片中,剪辑点一般选择动感强的点作为剪辑点,这在体育类节目中使用的比较多。对于一些叙述性、纪实性的专题片往往采用长镜头拍摄,主观镜头使用的比较多,剪辑时尽量使镜

头完整、力求真实。剪辑的基础任务之一就是要一些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通

过一定的组接技巧使之合理完善。选择合理的编辑点,更能突出电视记录片的

亮点,也就是故事中最感人的事迹,也就是电视记录片中最能引起观众感受,

使观众思考的画面。3.1.3剪辑的节奏。电视片记录片中,节奏是由于主体的

运动、镜头的长短和剪辑所形成"轻重缓急",是电视记录片事件、事情发展的速度和强度。我们把拍摄时已确定片子的节奏利用剪辑手段调整和控制好电视片

的节奏,不仅有助于推动电视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祢补

拍摄的不足。节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我们总是不断地听到创作者在谈论节奏、评论者在谈论节奏、观众在谈论节奏,节奏就像无形的弹力线,时松时紧地串连

着屏幕内容,也时松时紧地维系在观众观看的情绪上。控制好节奏张力以有效影响观众视觉以及心理感受,是电视创作中的重要问题。节奏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后期剪辑来实现的。因此,在电视记录片的剪辑过程中,研究电视语言特性,探

讨声画组接规律和技巧,是制作一档优秀电视记录片的创作需要。节奏的缓急结合画面的表现形式,也客观决定了观众观看时的情感。3.2技巧转场的思维方

法技巧转场,是指在电视记录片的剪辑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电视

记录片段落之间的转换时更突出其情节性,它强调的是心理的隔断性,目的是

使观众有较明确的段落感觉。由于电子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特技

转换的手法有数百种之多,运用空镜头转场的方式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特

别是早一些的电视剧作品中,当某一位英雄人物壮烈牺牲之后,经常接转苍松

翠柏、高山大海等空镜头,主要是为了让观众在情绪发展到高潮之后能够回味

作品的情节和意境。空镜头画面转场可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除以上常见的转场方法,技巧转场还有正负像互换、焦点虚实变化等其它一些方式。运用这些技巧的转场方式,能使画面之间有更好的衔接,使观众能跟随剪辑者或导演思路观看记录片,思考记录片中的情节和所蕴涵的主人公情感、导演意图等信息,使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3.2.1电视记录片是以叙事的方式记录事件的发展,流畅的记录片能使人的注意力从这一镜头自然地转到下一镜头,也就是说不产生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电视画面向人们传达的视觉信息,有多种构成素,如形态、色彩、影调、运动等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视觉的信息接收。它们有机地、和谐地变化,是形成视觉连续感觉的基础。这些因素的冲突对比或大幅度变化,形成的则是视觉震惊感觉。而在电视记录片中,正是这种视觉震惊感觉给观众制造悬念,让观众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3.2.2在电视记录片的剪辑中,特别是两幅主题画面的剪接过程中,要相互协调,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由于画框的存在,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画框的移动,主体可以被放置在画面任意一个部位。根据一般的构图规则,主体在画面中应处于视觉中心的位置,这样容易使人的视觉注意力集中在主体上,对于电视画面尤其如此。因为电视画面处于流动之中,不容人的注意力去寻找主体,所以它必须处于一个醒目的位置上,让人一眼看去便被主体所吸引;剪接时要注意画面中人物的视线方向要合乎一定的逻辑关系,由于画框对空间的分割作用,物体和人物在屏幕上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为了保持正常的逻辑关系,画面中视线的方向应符合人的心理感受。如表现人物朝气蓬勃的交流关系,应使两幅画面中人物的视线保持相对的方向,如表现视线的方向一致,应使画面中人物的视线向同一方向看;运动的匹配,指运动方向性的和谐关系。画面中运动的方向性,也是由于画框的存在而出现的。屏幕上主体的运动方向与实际运动并不一样。向一个方向直线运动的物体由于拍摄时摄影机放置的角度不同,在屏幕上可显出平行运动、垂直运动、对角线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态。而正是由于这些运动镜头的匹配剪接,使电视记录片的表达方式更为丰富,观众观看电视记录片的角度也立体化,在电视记录片中给观众传递的信息更为直观。4记录片剪辑中艺术表现形式艺术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形式,在电视记录片中,艺术可以是整个记录片给观众传达的直观信息,也可以是一组连贯的镜头,甚至可以是一个画面、一句配音、一句解说词、一个音效、一条看似不起眼的字幕。在电视记录片的剪辑中,艺术主要通过画面的剪辑和声音的剪辑来实现。4.1记录片画面的剪辑的艺术在电视记录片中,画面是直观展

现材料,是给观众传达信息、激发观众思维的本质。画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画面语言几乎和我们日常的口头或文字语言一样,在遵守语法逻辑的前提下,足

以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表达人的思维意念。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创作中最重

要的环节之一。每一部电视作品都是由若干个电视画面组合而成。电视节目中

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画面,通过合理组接,构成一个个完整的蒙太奇段落。对电

视创作者而言,单个画面是词汇和句子,而画面的组接技巧则是语法和修辞。

因此,电视创作者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蒙太奇意识、掌握好画面编辑要求、原则和技巧,创造出优秀的电视作品,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当今21世纪,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交流的快速发展、变革,社会变动速度加快、新事物不断

涌现,新观念层出不穷,社会信息量骤增。在各种复杂因素的作用下,世界变得更加变幻莫测;而在国内,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

更是有许多新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掌握和研究。这就要求电视编辑人员除了

应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外,还要有强烈的敏感性、深刻的洞察力、新颖的思路,

有宽泛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略知一二、胸中有数。目前,人们对

蒙太奇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蒙太奇是指画面剪辑或音响组接的艺术

技巧,广义蒙太奇是指影视作品构成形式及构成方法的总体创造思维。从基本表现手段上看,视听合一无疑是电视的最基本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电视工作者

需要具备与其它传媒同仁有所区别的思维意识,即蒙太奇意识。蒙太奇意识应

当是电视编辑的职业意识,它应渗透在电视工作的各个环节,贯穿其中的每一

部电视作品产生的全过程。运用合理的画面剪辑方式,能使电视记录片的画面

记录方式更为直观,运用合理的画面剪辑思维,更能突出电视记录片的表现力。

4.2记录片声音编辑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电视记录片中,合理运用声音,让声音

和画面巧妙结合,是达到成片效果的又一关键。声音是对画面的补充,同时也

是对电视记录片整体表达效果的加强。匈牙利著名电影美学家巴拉兹一方面认为"声音不留下任何影子",即声音不能在空间里造成形状。光靠声音无法表现

空间,因而也就无法表现舞台。另一方面,他又承认:"每一个声音都具有它独特的空间色彩",亦即每一个声音,当它实际发生在某一地点时,必然便具有某种空间特质。如果我们想利用声音来再现环境,就必须注意这一非常重要的特质。他指明了声音这种既抽象又形象的两重性。声音的本质而是抽象的。从自

然界的风声、雨声、雷声、海涛声,鸡鸣、狗吠、狮吼、虎啸,到人类的语言

交流和音乐的情感沟通,可以说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管什么声音,虽

然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却是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着,不像借助光影反映出

的物体形象具有三维空间,既可视又可以触摸,因此说它是抽象的。同时,任

何声音都是有头有尾有个过程的,是属于时间的范畴。在人类的认识活动中,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感知客观环境的能力也愈来愈丰富。人们借助声音

所折射出来的空间感觉,来认知进而判断外界空间发生的事物,就是其中的表

现形式之一。比如说,一阵闪电霹雳过后,接踵而至的往往是狂风暴雨,这已

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经验和常识。久而久之,在漆黑的暗夜里,人们凭借

雷声的轻重、缓急、远近,就可以测知外部空间的形势--雨大雨小、雨急雨缓,找出应对的办法。经常乘坐火车在月台上候车的人,凭着远处传来的汽笛声或

者车轮声,就能够想见一列火车从哪个方向呼啸而至,甚至可以推断出是蒸汽

机车还是内燃机车。声音本身是抽象的,但在人们的感知实践中,声音又神奇

般地富有空间表现能力,这又使它具有了某种形象性。声音的抽象性决定了其

留给观众丰富的想象力,而声音的形象性决定了其表达方式的多元性。这就决

定了在电视记录片的剪辑中声音的特殊作用,也决定了声音剪辑中为了达到的

艺术效果和需运用的剪辑技巧。5结语电视记录片的剪辑,是对画面、声音、

转场和特效的综合运用,它所涉及的技术难度并不大,需要更多的就是剪辑时

的思维,作为电视记录片剪辑者,理清剪辑思路,有一定的剪辑技术,再加上

比较新颖或适用的创意,就能表现出电视记录片所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展现

电视记录片魅力和艺术。

特别声明:

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

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

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淮安市广播电视工作 技术会议交流材料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涟水广播电视台邵薇薇 [摘要]:后期制作是节目制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控制剪辑节奏、把握整体结构、镜头之间的组接上探讨后期剪辑的几个技巧以及后期剪辑时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其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性质。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就是剪辑人员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体现剪辑人员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容、结构的把握。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人员在动手剪辑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把握住编导的意图以及追求的效果,根据节目的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 二、控制剪辑节奏 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在前期拍摄时,摄像师应根据编导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例如轻松、欢快的节目,摄像机的运

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节目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 后期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 三、镜头之间的组接 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必须遵守一些根本的规律和法则:“遵循画面的基本组接逻辑”、“动接动"、“静接静"是画面剪接规律” “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一系列的运动中转换镜头。“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 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 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

视频制作剪辑的个经验技巧

视频制作剪辑的30个经验技巧 (上海动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技术文章) 一、闪白:在视频制作剪辑合成节目时,如果不直接使用白帧叠化,而是在原素材上调高gamma和亮度做一个简单的动画,然后再叠化,这样画面的亮部先泛出白色,然后整个画面才显白。感觉就像光学变化,不单调,而且最好保持即使在最白的时候也隐约有东西可见,也就是说不采用纯白的单色。 二、切:合成的时候以1-2帧的叠化来代替用简单的切,过渡将会平滑一些。 三、画面色彩:画面中尽量避免纯黑,纯白色,即使是黑色,采用压到非常暗的红色,蓝色等来代替,将会使整体的色彩更协调,由整体色调来决定具体的色调。如果感觉片子不够亮或不够暗,尽量尽量避免整体加亮或减暗的绝对方法处理,代之以增大亮部面积和比例之类的相对方法解决。使用曲线工具更易控制画面局部的调整。对于金属光泽的质感,主要原则是“金不怕黑”,也就是说金属质感的产生必须要有暗部,尽量使用移动的灯光营造流动的高光效果来代替反射贴图,可以使用负值的灯光来制造暗部。 四、构图:除了严肃、权威、力量等表现场景以外,尽量采用不对称构图;尽量从视频制作剪辑、衔接的角度考虑构图,不要太执着于单画面构图。以电视的长宽比、单个镜头的构图非常困难,构图的时候我们通常考虑的不仅仅是电视上展现出来的那一部分,应该全面考虑动态的、时间与空间都有变化的立体构图。 五、声音与画面:对于是环境声,不必和视频画面的制作剪辑严格对应,一般来说环境声先入后出。根据波形图和画面的剪切点错开1-2帧感觉比较好,用眼睛和耳朵去感觉,不要太执着与波型图和剪切点的一致。有的时候要考虑声音传到您的机器里面所对应的环境声比“环境场景”可能要稍有延迟,对于一些大的场景的现场收音与后期制作,我们要注意这点,毕竟光速与声音的传递速度相差很多。 六、正常的画面色彩:电视上正常的画面色彩在电脑上的表现往往是过于饱和的,电视的特性之一就是,亮度会增加,饱和度会下降,但是过于饱和的色彩容易看腻,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注意颜色层次过渡,不要仅仅把注意力放在色块上。 七、颜色的调整:首先去掉颜色,只看灰度图,调整出正确的过渡和明暗层次,避免过度调整。然后先调好色块部分颜色,也就是最有色彩对比倾向的部分。比如说远处是冷色调,近处是暖色调,也就是颜色的设计过程。控制颜色过渡,使得过渡不单调,颜色曲线工具与线性过渡相比具有更多的调节控制。颜色的调整不应明显导致画质下降,否则宁可不调或微调;画质第一是视频制作剪辑中的首要前提。 八、光效:通常过度模糊的、僵硬的光效不是很好;僵硬的、快速变化或者说始终保持变化的光效更出色。尽量自己制作最合理的光效,比如说使用PS画个几层,然后再在合成中去调整,直接使用软件插件的光效虽然简单实用,但是很多时候不适合具体的问题。不要滥用光效以及避免长时间使用光效,同时要控制光效的层次,即使是最简单的glow发光特效;建立2-3层亮度和颜色都有偏差的层上去分别调整,效果会更出色。 九、三维动画:三维动画制作要避免过度的规律和协调,安排好三维动画节奏关系,适当打破节奏,四平八稳的画面将缺少冲击力。 十、学会做假来破坏点规律性:对于变化不大的镜头,可以用mask功能来控制调整范围,这点上类似在画面上画画。有时候可能会有些小破绽,但是运动起来,或者在整片中却感觉很好,这点上需要取舍,不必只着眼于一个镜头。 十一、结合前后镜头来预览:这点在flint或者cyborg之类的软件里没问题,在有些软件里还真是挺麻烦的。总之不能单独只通过一个镜头来调节,要把握整体的感觉。

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 设计题目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指导教师/职称助教 作者姓名 年级/专业新闻采编与制作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

目录 摘要 (3) 英文摘要 (3) 一、纪录片剪辑的探讨与分析 (4) 二、电视纪录片《站台》的故事结构分析 (4) 三、具体的制作任务和制作过程 (4) (一) 制作的主要任务 (4) (二)具体的制作过程 (4) 四、制作心得体会及经验总结 (8) 谢辞 (8)

电视纪录片《站台》的剪辑设计报告 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在剪辑的前首先考虑到是按照拍摄的素材来进行剪辑在片子的剪辑风格上把握好故事发展的节奏,因为纪录片所表现这些巡逻队员的目的是引发观众的思考。而观众的情绪是根据片子的变化而变化并根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解故事的。章丘市铁道北路有一个特殊的巡逻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二十四小时监护胶济铁路章丘段,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这只巡逻队的队长叫吕建国,吕建国曾在铁路一线工作,开过客运列车也开过货运列车。纪录片的目的是通过讲述吕队长带领队员巡逻的故事,展现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所作出的不平凡的贡献。故事主要分为吕队长带领队员巡逻、吕队长在巡逻时克服的种种困难、吕队长讲述自己与铁路的故事三个部分。 关键词:影视剪辑; 蒙太奇;剪辑风格; The television documentary " platform " clip design report abstract :The TV documentary is to real life as a creative material, based on a true story as the object, and carries on the artistic processing and display to show the true, nature, and the true causes people to think of the movie or television art form. In the clip of the first before considering security according to filming material to be edited. According to

纪录片市场分析

中国电视纪录片市场化探析 □作者:方韶毅(曾在阳光卫视工作,现为温州瞭望杂志总编助理)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探讨中国电视纪录片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出路。由于电视纪录片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受众不可能像一般新闻节目、电视剧那么广泛,所以它的市场化进程也显得步履艰难,在电视节目市场地位尴尬。但回顾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历程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也颇有检讨之处。作者认为,电视纪录片要加快市场化进程首先须营造良好畅通的制播分离的市场环境,其次纪录片生产要走产业化道路,不管从选题还是营销上都要一种新的思路,而不是过去那种个人化色彩很浓的艺术创作。纪录片首先是一种媒介,其次或者再次才是艺术创作。所以,纪录片生产要符合传媒产业的特征。中国的电视正处在一个新的整合阶段,频道专业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非常有利于电视纪录片的发展。中国电视纪录片应当有一个比美国“国家地理影片”、“探索发现频道”更广阔的市场。 主题词:纪录片市场化营销 目前,中国电视节目市场主要有电视剧、电视栏目、电视纪录片三种产品。本文探讨的是电视纪录片这种产品的市场现状和问题所在。对于电视纪录片的概念,中国电视界素来把“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片”混为一谈,存在很大争议。这当然不属于本文分析的范畴。但本文所指的电视纪录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凡符合纪录片基本特性,即以非虚构、纪录手段制作的电视片都在本文探讨之列。扩大电视纪录片的概念外延,有利于这种电视产品的市场化。 一、处境尴尬的中国电视纪录片 一年一度的北京电视周、上海电视周是中国电视节目市场最大的交易平台,从中基本可以看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为了调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市场状况,笔者参加了2002年度北京电视周和上海电视周——在北京电视周200多个展位中,纪录片参展单位仅15家左右,被淹没大量的电视剧中,冷冷清清;(1)上海电视周和北京

宣传片中绝妙的剪辑技巧

羇腿薃蒅葿肂蒃宣传片中绝妙的剪辑技巧(转载) 羁螂芇虿薀蚂芄(2011-12-12 09:27:29) 袂螅衿莂袂肆膇 分类: 标签: 螅螅肀蚀蒁羆莈宣传片中绝妙的剪辑技巧(上) 薇芀蒂袅螈薈肁宣传片已成为现今各大电影公司和众多电视台用来预告节目和吸引观众、打造品牌的主要手段,而如何能够做成功的宣传片是国内创作人都在积极探索的方向,而国外已经相对成熟的多。因此,我们《数码设计,CGWORLD》杂志与业内知名的中文媒体品牌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口口口文化传播公司合作开辟《Cesar讲解宣传片》栏目,希望借助口口口文化传播公司把大量的国内外宣传片的先进创作理念、经验、技法介绍给国内的创作人员,也希望通过这一交流的平台能使国内从业人员都来关注这一领域的探索,也望推动中文宣传片的发展。内容将涉及许多经典的宣传片、不同种类宣传片的不同运作策略、中美宣传片创作的对比、从宣传片中体现的文化差异、宣传片制作的技巧等等,可以说角度新、内容广。衷心希望各位读者从中有所收益,希望中文宣传片能够和其它片种一样,赢得世界的尊重。 葿聿肅芅蚇袃羅主持人介绍 袁膅肇袇蒀膅肄大家好,我是CesarRomero,欢迎来到我的专栏,本期我将和大家一起讨论影视宣传片的相关话题。我是美国人,学习电影研究专业和导演专业,在电影行业已工作了十多年。从剪辑师到声效师,从培训师到试镜导演,从预算庞大的制作公司到资金紧张的独立电影公

司,我几乎涉足过电影行业的每个领域。作为苹果公司的认证培训师,我有丰富的电脑后期软件教学经验,还曾参与约翰.弗雷滋领导的电影《蜘蛛侠2》的特效制作——该片获得了奥斯卡大奖。2000年我首次来到中国做短途旅行,渐渐地我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国家。2004年,我离开好莱坞来到中国,在这里从事我最擅长的工作:电影和电视。 莄蚅肇节芄袆蕿引言 蒇膇螀蒄莄蝿荿每个做电影的人,都会对运转更快的电脑,配备更好的摄影机,更廉价的成本心怀感激。通常用电脑剪辑成本不菲,而且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当高。现在人们可以用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剪辑软件,甚至可能是免费的——这取决于人们的品德。在数字革命的早期,曾经有过这样的恐慌:剪辑师们担心有一天会失去工作,因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将从电视、电影而不是多年的实践中学会剪辑。在此我想请诸位放心.尽管今天比任何时期都有更多的剪辑师涌现,剪辑依然有它自身的适用规则。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剪辑非常成功的宣传片。 莆薂蚄膆罿膁薄MTV剪辑:彻头彻尾的“MTV”风格"MTV"风格”是最常被用来形容剪辑的词语之一。虽然对这一术语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实际上指的是用许多快切画面和着音乐节奏来剪辑的一种方式。通常“MTV 风格”很吸引年轻人,因为让他们看到有些东西是那么“酷”。在认识到自己频道的品牌形象后,MTV在宣传片"ALbert和Nancy”中,运用"MTV风格”。大量快切画面随着摄影机位的移动和音乐节奏一一亮相,最终Nancy的演唱打动了观众。如果用两位年轻歌手来取代

人物纪录片摄像与剪辑技巧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17385689.html, 人物纪录片摄像与剪辑技巧应用 作者:任晔 来源:《中文信息》2015年第07期 摘要:人物纪录片以纪录人物为主,是对人的生活场景和真情实感的纪录。它通过人物 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百态折射社会现实,客观展现人物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文章阐述了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创作的类型、创作结构及摄像与剪辑技巧,供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人物纪录片摄像剪辑技巧应用影像语言生活场景 中图分类号:J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315-01 目前新闻媒体中人物纪录片的制作是一项集体创作,它从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角度上来 说,是创作者利用影像符号的排序组合及互动冲突来创造带有一定浓郁风格作品的象征。一般它是由策划、拍摄、采访、撰稿、剪辑、后期制作与包装等多个创作环节构成。其中,摄像和剪辑是人物纪录片制作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它们在图像基本规律的把握、表达要素的创作及主题挖掘等驾驭得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物电视作品的优劣。 一、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 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原则首先是要忠实于现实生活的自然流程,但是,从文本意义上来讲,它是具有物质属性的话语载体及话语的组织结构,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就意味着拓展话语的空间及结构话语的技巧具有多样的可能性和能动的创造性。 其次,创作主体应当体现强化人物活动的时代背景。也就说人物纪录片要以注重记录具有时代精神和时代意义的人物或者事迹为主,充分展示他们特有时代中的风貌,抓住时代的脉搏挖掘他们身上的特性。 二、人物纪录片创作的类型 现在人物纪录片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如果按照拍摄的主题来分的话可以分为人物命运型,歌颂人物品质型等,按照拍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艺术家、普通老百姓等,按照表现方式可以分为纯客观记录型或影响加解说词等。但不管哪一种在拍摄中都要发掘他们人物生活中不平凡的生活故事为己任。 三、人物纪录片的创作结构 拍摄人物纪录片时,一般地内容本身是没有结构的,有的是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所谓的结构就是由段落结构构成的,那么这个段落结构怎样来安排,这就出现了层次安排问题。而层次安排的方法一般也很多,比如说时间顺序,认识人物的过程,时空交叉平行剪辑等。文章拿时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批判研究

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批判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一部以长城内外普通人的追踪、采访、记录为线索的纪录片给中国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不仅标志着“视觉语言”的到来,而且片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画面语言的彻底运用,给中国纪录片沿袭以久的“画面配解说”的创作形态划上了一个有力的句号。可以说,中国的老百姓,是从《望长城》开始真正认知并开始接纳纪录片的。时间转眼间过去了十几个年头,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创作和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均有相当大的提高,05年一部《故宫》赢得了观众的赞誉,在艺术创作和市场开发上都做得比较成功,给时下有些萎靡的国产纪录片带来一线生机。然而,如此凤毛麟角的作品,并不能从根本上使纪录片生产走出低谷。 纪录片被誉为人类的“生存之镜”。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上,纪录片动态影像和声色并茂的优势是文字、绘画和照相术等传统手段所难以比拟的,一部拥有真实画面语言的纪录片,对人心灵深处的震撼是超过同样分量的报告文学或其他纪实文学体裁的,“真实”是纪录片的标签,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电视纪录片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经历过“黄金岁月”,在纪录片如火如荼的80年代,《话说长江》、《话说运河》等纪录片播放时的收视率都曾达到30%与同时播出的《四世同堂》、《红楼梦》等热门电视剧不相上下,而纪录片《望长城》则创造出震惊电视界的崭新视听语言,可以说,在80年代电视纪录片不仅是电视界的宠儿,也曾是观众的宠儿,那麽,对比当今电视界日趋边缘化的电视纪录片,问题当然不是出在观众身上。再来看05年这部“叫好又叫座”的的《故宫》,典型的大题材、大手笔、内容详尽、画面恢宏大气,制作方将纪录片技术和艺术的表现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但中国只有一个故宫,我们不能期望每一部纪录片都能有这样的大手笔、大题材等着我们去诠释,电视纪录片要完成向普通人物个体的回归。明确了上述两方面内容,我们也许就看到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未来发展之路,简而言之可归纳为:以人为本、内容为王、深入生活、真实再现。 以人為本,与其他电视节目相比,电视记录片题材来源于真实的人物和事件,它的主题始终是人,是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存状态,人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积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宇宙和世界的思维。电视纪录片题材或有不同但相通的都是通过大环境下个体人物的情节变迁反映主题,达到一种蕴含着人类具有通感的生存意识和生命感悟,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同情与反感、生存与抗争、美的追求等等。拿1991年热播的《望长城》来说,作为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望长城》始终关注的是人文主题,将镜头对准普通的中国人,讲述长城上普通人的故事,给观众印象最深也是与长城有关的普通人。带着孩子逛土龙岗却不知道脚下就是长城的李秀云;民间歌手王向荣和他的母亲;统万城惟一的住户马老汉一家等等,关注的是长城脚下人们的生存状态;其后的优秀纪录片莫不如是地以个体人物的生活经历、情感波澜为线索折射大背景下的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因此,电视纪录片的中心线索是人,要以人为本。 内容为王,电视纪录片画面再唯美、特技再逼真、手法再独特,内容缺位也会导致观众缺席,所谓内容为王,首先纪录片题材应是百姓关注、贴近生活、关

电视节目剪辑分析

电视节目剪辑分析 四川师范大学电视站《新闻周报》2013年第13期 电视剪辑是创作新闻节目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其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性质。最早,电视新闻的编排是最重要的新闻放在第一条,然后根据新闻价值的大小依次排,《新闻联播》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一般来说,现在许多新闻栏目,以小版块来编排的比较多。我们学校的《新闻周刊》也是这样的,节目主要构成是开始的固定片头,主持人的口播,新闻提要,加上两个固定的版块:狮子山的《聚焦热点新闻》和月亮门的《创想亮点时空》,最后是主持人的口播简讯。 新闻剪辑中主要的几个要点有:镜头的选择,镜头的连接,同期声,字幕等。 一.镜头的选择: 首先是要选择镜头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要这剪辑之前认真的浏览素材,保证每个用上的素材都是优质的,不能出现文字和画面内容的严重不一致的情况。在《新闻周报》中,第一条“四川师范大学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座谈会召开”,一开始就有介绍出席活动的校领导人,在介绍人名时,每个画面都是对应的正确的领导人。但也有多个画面出现镜头摇晃,如2:13,2:52,3:19等,这些前期拍摄不当的镜头在剪辑时应该不用或者少用,在3:02时候还出现了跳帧,让画面流畅性受到了影响。 其次是镜头长短的选择。对画面信息量大的,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在7:03时,一个论坛现场观众席的画面就有12秒,这里可以稍微短一些,不过这里作为一个全景镜头画面停留的时间也可以是长一点的。在一些特写镜头中,镜头的选择时间还是很恰当的。每个镜头作2到5秒的停留。 二.镜头的连接 节目中,每个镜头之间多数用的是硬切的方法。只有在每条新闻间的切换用了其他的手法,第一条和第二条新闻中,采用的是黑场的淡入淡出。第二三条新闻间,也采用的是黑场的淡入淡出。在前面几条都是关于学术论坛的新闻中,出现了一些同机位的镜头连接。在后面的访谈节目中,出现的转场方式则是更加的丰富一些。 三.同期声 《新闻周刊》第一个栏目《聚焦热点新闻》同期声运用较少,在“四川师范大学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座谈会召开”这条新闻和后面的第三条新闻,多次出现“高林远说”和“某某领导说”,但是都没有出现相对应的同期声。只有在第二条新闻中,出现了论坛现场发言者和观众掌声的同期声。同期声可以增加听觉效果,丰富画面语言,再现真实现场。在后面的《创想亮点时空》,是一则对外国留学生的采访访谈节目,则是大量现场同期声的运用,直接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四.字幕 字幕是电视节目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对声音、图像的一个补充,它不仅明确地

纪录片拍摄手法

关于纪录片的拍摄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队生活或历史事件做长篇纪录、报道的电影或录像节目。 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里,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说的那样,在纪录片里“艺术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发现。艺术家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的、最可塑造的、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并且把自己的倾向性和思想意图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 1.形象化的政论 苏联于1928年出版的《西方的电影和我们的电影》一书中,卢那恰尔斯基回忆了列宁在1921年关于国际新闻片的口头指示。据卢氏说,列宁讲话内容是“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要有恰当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因此,列宁所说“形象化政论”仅指新闻片。后来,苏联纪录片理论家格黎格里耶夫等人把“形象化的政论”解释为列宁对纪录片的定义。此后,以讹传讹,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人们对纪录片的观念,并使纪录片选题、风格越来越刻板、僵化。 2.纪录片的体裁有几种 (1)有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展开一个广阔的面,通过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典型的连贯报道,宣传同一个中心主题或表现一种概貌。我们可以称之为“概述片”,如《大连漫游》、《西德印象》等。 (2)集中、突出地介绍一个典型单位,剖析某一个矛盾或解决、克服某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特写片”。如伊文思的《须德海》,及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放鹿》、《成渝铁路》、《深山养路工》、《向青石山要水》等,这是电视纪录片最常用的体裁。 (3)旅游片。是摄影机纪录下来的旅游见闻或地理、风光散记。它常常缺乏中心内容,更多的是即兴拍摄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场景,给观众一个概括的印象。一些优秀的风光片常常寓情于景,通过对风光、物产及人民生活的客观反映,寄托记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教育。比如伊文思的名作《早春》,我国优秀纪录片《在激流中》等。这一类影片对摄影和编辑、剪接技巧要求很高,不然会搞成枯燥无味的“大拼盘”。比较好的风光片还有南斯拉夫的《春》、《夏》,我国电视片《青岛》、《西藏见闻》、《瑶山行》也属这一类。 (4)集锦片。比如体育纪录片、舞台纪录片,以及介绍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等纪录片,其欣赏性、知识性较强,也不一定有鲜明、突出的中心内容。比如《首都节日的舞台》、《体操》、《邯郸陶瓷》等。 (5)专访片。它是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访问的摄影纪录。 3.纪录片的主线 主线就是贯穿纪录片的主要线索,它包括揭示矛盾、展示矛盾、形成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比如《清流满壮乡》、《向青石山要水》等纪录片都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围绕水利建设这个中心矛盾来展开影片的主题的。作为视觉形象的宣传教育形式,在抓住主线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安排贯穿全片的主要形象。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

影视剪辑方法的分类有两种: ①有画面附加技巧剪辑与无画面附加技巧剪辑; ②线性剪辑与非线性剪辑。 一、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特技” ?所谓画面附加技巧,也称光学技巧,即用光学印片方法在已有画面上印出(做出)的某种技巧处理,如:淡入、淡出、化出、化入、划出、划入、帘出、帘入、叠印、定格和多画面,等等。 ?相对于无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有画面附加技巧的剪辑人们称之为传统剪辑手法,简称为传统手法,日本人称为“古典法”。 ?画面附加技巧的种类 1、显(又称渐显,渐明,淡入): 影视片镜头从全黑中渐渐现出画面,好比舞台上的灯光自黑暗中渐渐明亮起来一样(即开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第一个镜头的开端,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开始。 电影中淡入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 英尺,常用尺寸为3~4 英尺。电视中 淡入的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2 秒。 2、隐(又称渐隐,渐暗,淡出): 影视片镜头中画面由明亮渐渐隐去,直至变成全黑,好比舞台上的灯光由明亮渐渐转暗(即闭幕)。 往往用在一场戏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表现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终结。 电影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1.5~4.5 英尺,常用尺寸为3~4英尺。 电视中淡出技巧制作的长度一般为2 秒。 “淡出”和“淡入”在影视片中应用率很高,一般情况下连在一起运用,犹如戏剧舞台上的幕落与幕起一样。以实现段落分割和转场的创作意图。 前一个镜头“淡出”,下一个镜头“切入”,即先慢后快,可以起到加强节奏的作用。 前一个镜头“切出”,下一个镜头“淡入”,即先快后慢,可以起到舒缓节奏的作用。 3、化(又称溶化、溶变):

影视片在前一个镜头尾“渐隐”中,同时后一个镜头渐显入,直至上一个镜头画面完全消失,下一个镜头画面完全出现,前后两个镜头“变”的过程是经过“溶变”的状态来实现的,这种画面附加技巧称之为“化”。 它在同一场戏和同一段落中,或不同场景和不同时空中分隔时间与空间。 适用于比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化”可以分为“化出”、“化入”。 电影中所用的长度一般为2.5~6 英尺,常用3 英尺和4 英尺两个长度。 电视中所用长度一般为3~4 秒。 “化”的表现手法比较单一,常用来表现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转换,还可以作为一种情绪的渲染手段来使用。 4、划(又称划变,Mask): 影视片镜头中,前一个镜头画面渐渐划去,而在划的同时,后一个镜头画面渐渐划入,前后两个镜头“变”的过程是经过“划”的状态来实现的。 它的作用是在同一场戏和同一个段落或不同时空和不同场景中分隔时间和空间,而且还可以分别表现在同一时间、不同空间里所发生的事件。 镜头转换采用“划”的技巧,可使节奏加快,具有容上的对比、映衬、活泼、明快之感。 “划”的技巧制作,电影需要长度一般为1~2英尺,常用1.5 英尺(24 格或10 格,0.5 秒)。 电视使用长度一般为1 秒(25 帧或13~16帧)。 5、甩出,甩入: 镜头突然从表现对象上甩开(甩出),或镜头突然从别处甩到表现对象上。 它可以用来分离时间和空间。 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可以采用这种技巧来表现不同的主题动作和事件。适用于快节奏。往往用在情节进展的关键时刻,使原来紧的气氛更加强烈。 6、翻转画面: 一个镜头经过180°的翻转换为另一个镜头。在影视片中特别适用于反差性较强的剧情对比,使影片通过对比产生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7、倒正画面: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涟水广播电视台邵薇薇[摘要]:后期制作是节目制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控制剪辑节奏、把握整体结构、镜头之间的组接上探讨后期剪辑的几个技巧以及后期剪辑时应注意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创作过程,其既有艺术又有技术的工作性质。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就是剪辑人员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体现剪辑人员对编导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人员在动手剪辑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把握住编导的意图以及追求的效果,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 二、控制剪辑节奏 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在前期拍摄时,摄像师应根据编导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

度,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例如轻松、欢快的节目,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节目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 后期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张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 三、镜头之间的组接 在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必须遵守一些根本的规律和法则:“遵循画面的基本组接逻辑”、“动接动"、“静接静"“动接动"指在镜头的运动中和人物形体动作中切换镜头,如上镜头是摇摄,在未摇定时切换到另一个摇摄镜头上,而且摇的方向、速度接近,衔接起来的效果相当流畅,观众会随着镜头摇动非常自然地从一个环境或景物过渡到另一环境或景物。在推、拉、移、跟等一系列的运动中转换镜头。“静接静"指在一个动作结束后(或在静场时)切换镜头,切入的另一个镜头又是从静到动。“静接静"多半是转场时运用。静接静既是衔接和谐的需要,又可留给观众思考的余地。 通常所谓的紧凑剪辑,即同一动作内容可通过镜头的转换来省略其间不必要的过程,而仍然保持动作的连贯流畅。

晚会剪辑技巧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简而言之,就是剪辑师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剪辑师对编导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剪辑师所做的剪辑提纲是其具体的表现。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编导者的风格不同,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剪辑师在动手剪辑一部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把握住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及艺术追求,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剪辑师来说,建立剪辑风格虽然重要,但表现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要求,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 ?二、选择画面剪辑点在后期剪辑中,无论是剪动作、剪情绪、剪节奏,剪辑点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下面试例举几种选择剪辑点的处理方法,以供参考。 1.不同类型节目的剪辑综艺晚会类节目,大多数以歌舞为主,其剪辑点需按歌曲内容及音乐旋律、节奏、乐句、乐段来选择,并且在音乐节拍强点上切换镜头比较流畅。电视剧类的节目,多数按剧情的发展及人物情绪的变化来选择剪辑点。 访谈性节目,一般按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纪录片及纪实性专题片的剪辑要力求真实可信,尤其是长镜头拍摄时,剪辑要尽量保证镜头完整,避免剪得过细过碎。竞技体育类节目,由于动感较强,应选择动感强烈的地方作为切换点。 > 删除?2.镜头长度的选择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对于刻

纪录片拍摄与剪辑

下面西安专业影视制作就具体讲一讲在纪录片创作中采访的不同功能,还有采访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以及一些有用的纪录片采访方法、技巧。 1、问题的设计 纪录片采访问题,要依据不同的功能、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机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因此,事先对采访的问题进行设计和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采访的问题可以进行分类罗列,开始时对提的问题尽可能多列一些,再慢慢推敲一个个删减,最后列出必需的问题。对所有的问题可以按照大致的采访顺序进行罗列,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类别进行罗列,还可以按照大致的采访地点进行罗列。 提的问题切忌空洞、不得要领,要有针对性,有方向、有深度。有些问题是为了便于后期的剪辑明知故问的。有些问题适合正式的一对一的访谈,有些问题则适合在行动的过程中闲聊式的进行。有些问题是封闭式的,有的问题则是开放式的。这些都要依据采访问题的不同功能而定。 对于设计的问题只是一个参考,并非一成不变,在具体的操作时可以视具体情况作适度的调整。 2、提问的时机 相比较来说,采访时机的把握,纪录片要比其它的片种讲究得多。一方面因为纪录片的采访具有更多人性的关怀,更多情感的交流。另一方面则因为纪录片的拍摄周期比较长,可供采访的场景和时机比较多。 如果采访的时机把握得不好,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可能就在不经意中溜走了。反之,如果一段采访时机把握的恰当,也许原本是一个一般的话题也

能发掘出较多的意味来。 把握采访时机,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营造气氛。在一些真实的采访之前,通常会先谈一些不太重要的话题。等到采访对象轻松下来了在进入正题。当然,至于何时进入正题,自己心里有数即可,无需提醒对方。 二、学会观察、适时推进。在访谈过程中经常会引发出来的一些别的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抓住时机顺势引导,进一步追问下去。 三、把握情绪、控制节奏。整个采访过程,应该考虑被采访人的情绪,作节奏上的把握。该暂停就得暂停,该延长就的延长。如果进行过程中,出现尴尬的局面,应该找个机会圆圆场,或者可以先休息一会儿。反之,如果整个气氛不错,只要对方不提出终止,则可以适当延长原来约定的采访时间,使得采访更为充分。 四、总体布局。就纪录片创作的规律来讲,重要话题的采访应该放在整个创作过程块结束的时候进行。因为这个时候对拍摄对象已经熟悉了,可以有交流感,不至于太生硬,采访也容易深入。另外,这时对整体的结构也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把握,可以使采访更有针对性,不至于有遗漏。 五、互动。日本着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认为纪录片是由拍摄者与被拍摄者共同创造的世界。这个说法虽然并不完全正确,至少提供给我们一个启发:有时候需要与被采访人员之间建立一种互动性的关系。那样的一种状态,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真情实感。 六、尊重对方、宁可失去时机。纪录片创作应该淡化功利色彩,不要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以致不顾对被拍摄人员造成伤害。不要触及隐私,不要

《影视剪辑》复习资料

《影视剪辑》复习资料 1.点就是剪辑时由上一个镜头切换到下一个镜头的交换点。 2.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或电视艺术形式。 3.规律是指在用分切镜头拍摄同一场面的相同主体的时候,摄像机镜头的总方向必须限制在同一侧。 4.叙事剪辑是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的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剪辑手法。 5.表现剪辑是与叙事剪辑相对应的一种通过镜头对列的剪辑,所谓对列剪辑是指在镜头更换中,由于内容和形式的对列,往往能创造性地揭示出镜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6.对比剪辑是指把两种内容上、形式上产生强烈的对比甚至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以表达作者的某种寓意情绪。 7.隐喻剪辑是将两个或两组镜头并列,由关联中产生心理上的冲击,促使观众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含蓄而形象的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8.重复剪辑是指有意识地将具有一定寓意的动作、景物或形象的场面在片中再次或多次出现,通过视觉或听觉上的重现,以突出重点,创造出强调、渲染、对比等艺术效果,从而深化主题,充分表达思想意义。 9.画面剪辑点是指在剪辑中以画面内主体运动和镜头运动为依据选择正确的剪辑点。声音剪辑点是指在剪辑中以声音元素为依据确定镜头之间的剪辑点。 10.升格拍摄是指每秒拍摄的画格多于24格;降格拍摄是指每秒拍摄的画格少于24格。 11.拖声法是指上个镜头画面切出后,声音拖到下个镜头的画面上,而下个镜头的声音要与本镜头人物的口型、动作相吻合的剪辑方法;捅声法是指上个镜头的声音切出后,画面内的人物表情动作仍在继续,而将下个镜头的声音捅到上个镜头的人物表情动作中去的剪辑方法。 12.串联式时空结构是指影片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故事的叙事时空,各个叙事时空相互完整和独立,它们在叙事过程中没有互相穿插地呈现,一个叙事时空呈现完后接着另一个叙事时空的结构形式。并联式时空结构是指影片中一般只有两个或三个故事的叙事时空,而且这些故事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有时各个叙事时空中的许可场景时空交织呈现。 13.影视剪辑诞生与发展的四个时期:①“原生态”时期:不存在剪

结合作品浅谈后期剪辑技巧

结合作品浅谈后期剪辑技巧 摘要:一部成功的影片,后期剪辑占领着举足轻重的位置。通过后期的剪辑,能够赋予前期素材深刻的含义,创造新的荧屏时空,对于塑造影片的个性与特色至关 重要。因此,在进行后期剪辑时,把握剪辑的整体风格,控制剪辑的节奏, 巧妙的运用剪辑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字:后期剪辑;剪辑技巧:剪辑节奏;镜头组接 剪辑,最初的意义是指将一段胶片与另一段胶片接合在一起,从而对电影画面 进行组接,当时的剪辑目的在于能够完整的叙事。然后随着电影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今的剪辑,不仅仅指镜头的简单组接,更强调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如果说导演和编导是电视作品的创作者,那么后期剪辑则是故事的讲诉者,通过剪辑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将前期的画面和素材,进行有机的整合,构成一个个完整的蒙太奇段落,展示在观众面前,带领观众走进电影再创的荧屏时空。因此,在进行后期剪辑时候,了解影片的内容,想要表现的主题,以及运用什么样的材料是剪辑者首先要考虑的,而掌握后期剪辑的技巧对于完成一个优秀的作品至关重要。 1.把握剪辑的整体风格 剪辑风格,简而言之,就是剪辑人员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他体现了剪辑人员对编导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编导者的风格又有所不同,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1】 因此,在具体的后期剪辑过程中,一定要对整个作品的整体风格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根据整体的风格,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合理。并且能够前后呼应,避免出现牵强附会的镜头,从而破坏整个影片的整体性。就我们的小组作品《那年·那人·那景》而言,整个影片围绕着校园的点点滴滴展现的,它所表达的是对于大学生活的怀念之情。毕业在即,那年校园中的那些景致,那年校园中一起生活的朋友,你是否还能记得?面对离别,那些丝丝缕缕的牵绊是否还存在?即将走出校园,你是否存有许多遗憾等待着去实现?这些都是片中所提到的。这部影片的整体风格中充斥着满满的回忆之情,有对青春的不舍,对友人的惜别,对往事的怀念。所以,在对前期的素材进行剪辑时,我们应该选择能够与之进行呼应的内容,以保持前后风格的一致性。 在剪辑的时候,把握住整体的风格,就应该使段落之间条理清楚,内容流畅,不能颠三倒四,主次不分。每个段落内容比例分配应该得当,内容饱满,整体均匀。《那年·那人·那景》所要表现的是面对毕业,我们的不舍,以及对青春校园生活的怀念的情感。

影视剪辑实用技法

一:影像剪辑者必备 ·在有限的素材中找出最好的表情和动作的眼力、 ·剪辑素材并发现它们与下一画面连接的剪切的能力、 ·运用影像和选择音乐的能力,以及制造旋律和情节的创造力。 ·剪辑者还要赋予由连续的静止画面所组成的电影以跳动感,给影像注入生命。 剪辑者会自然而然地在众多的镜头中找出最棒的表情,找出哪一点是剪切点,这就是剪辑的旋律感。与此同时作品的全貌也会在许许多多的摄影素材中慢慢呈现出来。透过素材,看到作品应有的面貌。 二:寻找剪切点的方法 应该在哪些地方进行剪切和连接呢?寻找剪切点无疑是编辑者的重要工作之一。在这里有点需要注意,这就是画面的顶点。 所谓画面的顶点,是指画面是动作、表情的转折点,比如人物手臂完全伸展时,点头打招呼后低头动作结束时,球体上升即将下落时,收回笑容的瞬间等。 影像是一连串静止画面的连续,因为前面的胶片在人眼中会形成残留的影像,所以胶片上的画面看起来才是动态的。 因此,越是激烈的运动,在画面的顶点或者在动作开始的前一刻进行剪切,会在后面的胶片上产生强烈的残留影像的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产生旋律感的剪切点让我们以翻书的动作为例,看一下寻找剪切点的方法。 如果从动作完全停止的状态开始拍摄,忠实地将翻书的动作从一开始拍摄到结束,这样观众一看就能知道是翻书的动作。 但是,仅仅让人看明白是无法体现出影像的美妙之处的,旋律感和舒适感同样不可缺少。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把最开始的剪切点选择在翻书动作已经开始的状态。若把翻书这个动作分解成1~24个画面,那么就把最前面的3~4个片断剪切掉,作为开始的剪切点。 这种改变对于理解翻书的动作没有任何影响。相反,还能表现出动作的旋律感和舒适感。这种剪辑方法也可以运用到其他影像中去。 四:电影剪辑的正确方法不是只有一个 有一点希望大家不要误解,那就是剪切点并不是唯一的。 书页翻到中间时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翻书动作快要结束的时候也可以作为一个剪切点。根据作品的不同,前后画面的不同,剪切点可以有所变化。正确的剪辑方法不是唯一的。当然,剪辑也有其固定的形式几约定,它们可以说是剪辑的规则。了解这些规则非常重要,但由于剪辑本身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所以有时也会打破规则,进行一些新的尝试。五:剪辑的目的 从物理制约中解放,自由控制时间和空间 ·在摄影和制作中有时需要分割镜头,在后面把它们构成一个情节 ·在作品中省略故事中实际时间的流逝 ·省略故事中空间的移动 结合演出意图构成剧情,确定作品的最终面貌 ·有目的地进行镜头的连接,明确、强调想表达的内容 ·使镜头的顺序和结构更严密,突出情节性要素 六:动作剪辑中的固定规则 被拍摄物体为移动时的剪辑方法。 动作连接,是指对被拍摄物体的动作进行的剪辑。 从前,常常要因为更换胶卷而不得不中断对一个动作的拍摄,然而用不同的镜头连接起来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