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易出现误解甚至矛盾。

表1 两组对ICU 护理工作满意、投诉及表扬情况比较

例(%)组别例数

满意

投诉

表扬

对照组558452(81.00)20(3.58)21(3.76)访视组694

668(96.25)2(0.03)82(11.82)χ2

76.26919.46526.562P

<0.01

<0.01

<0.01

通过采取出科访视,护士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

谈,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患者的想法和护理工作中的不足,采纳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对ICU 护理工作实施

持续质量改进,规范护士行为,提升护理质量;同时也

使患者了解ICU 护理工作的特点,消除误会,化解矛盾。表1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访视组对ICU 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患者表扬显著提高,投诉率显著降低(均P <0.01)。同时,针对访视结果进行奖惩结合评价,营造了人人争当服务明星的氛围。

参考文献:[1] 陈永香,梁军.我国访视护理现状与调查[J ].中华医学

实践杂志,2006,5(2):22223.[2] 黄行芝,刘忠俊,万恩桂.“五心”工作法在护理管理中的

应用[J ].护理学杂志,2004,19(23):42243.

(本文编辑 宋春燕)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杜玲1,方孝梅2,王娜1

Nursing care of p 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treated by 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D u L ing ,Fang X iaomei ,W ang N a

摘要:对3例(4足)糖尿病足合并溃疡、坏疽的患者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4足在术后2~4个月溃疡愈合,痛觉、针刺觉、冷感逐渐恢复正常,踝肱指数明显改善,术后半年复查下肢血管CTA 见不同程度的新生毛细血管形成。提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积极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前、术后准确评估患足情况,积极控制血糖,正确处理创面,加强足部护理,合理的出院指导,坚持定期随访观察,可以保证移植效果。关键词:糖尿病足; 脐带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52(2010)13003803 DOI :10.3870/hlxzz.2010.13.038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1.细胞治疗中心2.门诊部

(湖北十堰,442000)

杜玲(19702),女,本科,主管护师

科研项目:湖北省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基金项目(QJ X2008238)收稿:20100323;修回:20100414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之一为下肢大、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1]。研究显示,外周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形成新生血管[2]。2008年11月我院与深圳北科细胞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展干细胞技术的临床应用,于2009年3~7月,采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3例共4足,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2例、女1例,年龄58~66岁,平均63.0岁。糖尿病病史分别为2年、9年、11年。2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并发糖尿病双侧视网膜病变;2例为单足多处溃烂并坏疽,1例双膝关节以下多处溃烂并坏疽;入院时查空腹血糖分别是13.2mmol/L 、10.4mmol/L 、11.2mmol/L 。按2005年国务院《医院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对患者的治疗及风险进行如实告知[3],患者对治疗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2 糖尿病足专科检查 患者足部溃疡或坏疽病程

2~6个月,Wagner 分级为4~5级;踝肱指数(AB I )

为0.35~0.46;痛感4分,冷感4分;3例4只患足中3足趾端针刺觉、轻触觉明显减弱,1足消失;皮温监

测示4足皮温均低于正常人4~6℃;2足未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另2足足背动脉搏动微弱;C T 血管成像(C TA )显示:1例双侧股深动脉中度狭窄,患肢腘动脉以下不规则狭窄,胫前动脉次全闭塞,远端血管显影模糊;1例双膝关节以下多处溃烂并坏疽患者C TA 显示左侧股深、股浅动脉中度狭窄,双侧胫前动脉呈虫蚀状充盈缺损,节段性狭窄,右侧胫后动脉严重狭窄,足背动脉不显影;1例患肢右侧腓动脉近、中段管腔狭窄,不全闭塞,左侧胫前动脉轻度狭窄。3例患者在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前均接受内科常规控制血糖、改善循环、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辅以常规换药和清创处理,2例还多次行外科扩创治疗,未能使局部情况改善,创口不能愈合。1.3 治疗方法1.3.1 脐带血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脐带血干细胞来自健康分娩孕妇的脐带血,由深圳市北科细胞工程研究所进行分离、提取、培养制成细胞悬液,每份干细胞含量为(4~6)×108个,4℃下冷藏不超过24h ,治疗前在37℃恒温水箱复温至37℃。1.3.2 脐带血干细胞的移植方法 首次采用静脉输注脐带血干细胞悬液1份,间隔5~7d 取膝关节以

?

83?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J ul.2010 Vol 125 No 113(General Medicine )

下患肢进行局部种植1次,干细胞量为每患肢2份。静脉输注在静脉移植治疗室进行,用0.9%氯化钠注射液建立静脉通道,将脐血干细胞混悬液1份(50 ml)缓慢静脉输入,输入完毕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局部种植在层流手术室进行,患者行硬膜外麻醉,患肢常规消毒、铺巾,将脐血干细胞悬液2份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为50ml,细胞数(1.6~2.4)×107/ml,采用眼科球后注射针头分多点注射到病变下肢,注意避开血管、神经。每点0.5ml,按3cm×3cm间距于患肢网状多点肌内注射,病变严重者足部按1cm×1cm间距注射,溃疡周围重点注射,注射完毕用碘伏消毒,无菌敷料覆盖包扎,外层应用产科常用的检查垫包扎保暖,无菌绷带包扎固定。移植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询问其有无不适,如有面色、脉搏、呼吸等异常变化时,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行相应处理。

1.4 结果 3例移植术中及术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静脉移植后1周3例冷感均为3分,痛感无改变;局部种植后2d内患者注射部位轻度肿胀,2d后肿胀消失;移植后2周患足足背动脉搏动较前增强,冷感、痛感2分,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减轻,皮温升高,趾端针刺觉恢复,溃疡面渗出减少,伤口血供较前丰富,周围有新鲜肉芽生长;移植后1个月患足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正常,皮温较移植前上升2~3℃,冷感、痛感0分,趾端针刺感正常,浅表溃疡均愈合,坏疽合并深部组织溃疡的伤口周围均有新鲜肉芽生长,溃疡面明显缩小,局部干燥,血供丰富。2例坏疽伤口分别在术后7周、9周痊愈;双足病变患者左足2个月痊愈,右足一伤口因创面大且深及骨膜已干燥结痂,术后4个月患者足部伤口痊愈,痛感、冷感、针刺觉、皮温正常;术后半年复查下肢血管CTA可见不同程度的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踝肱指数0.59~0.86,平均提高0.32。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患者由于病程长、并发症多,致残、致死率高,3例患者均是第1次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该治疗缺乏认识、治疗费用高、担心术后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等,导致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针对每例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做好访视工作,让患者熟悉将进行移植术的医护人员,耐心介绍脐血干细胞特性、发挥作用的机制,目前国内外临床应用情况,移植前后注意事项,移植室环境、移植方法及过程,移植治疗后患肢将会得到的改善情况,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尤其是要讲解脐血干细胞免疫原性弱、排异反应轻的特点,消除患者对移植治疗的恐惧心理[4]。针对有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请移植后疗效较好的患者与其沟通,交流移植过程中的感受及预后,使患者认识到脐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5]。

2.1.2 控制血糖 长期的高血糖是糖尿病血管和神经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积极配合医生控制血糖,并遵循有效、平稳控制血糖的原则[6]。根据病情需要,采用快速血糖仪监测患者的三餐前后血糖,并及时做好记录。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的剂量。移植前3例患者血糖稳定,空腹7.2~7.7 mmol/L,餐后2h9.5~12.2mmol/L。

2.1.3 患者准备 ①询问并记录患者病史及过敏史,积极控制局部感染,避免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其他部位损伤。评估患肢冷感、痛感、针刺觉、轻触觉、踝肱指数。②协助患者行双下肢CTA、血管多普勒检查、心电图检查。③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7项,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T细胞亚群。④训练患者适应床上大小便。⑤术前1d至术日,每天测体温4次,测血压2~3次。感染控制,体温在正常范围内3d 方可行移植治疗。2例并存高血压患者通过调整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130/85mm Hg左右。⑥局部种植术行硬膜外麻醉常规护理。

2.1.4 环境准备 静脉输注在静脉移植治疗室进行,治疗室按普通消毒处理;局部种植在层流手术间,保持室温在18~22℃,手术人员消毒,更换无菌手术衣。移植前检查干细胞包装是否完好,认真核对干细胞编码、患者姓名、住院号、诊断、移植途径。备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地塞米松10mg,备齐常规抢救药品及器械。

2.1.5 静脉输注后护理 静脉输注后5~7d才行局部种植治疗,在此期间注意有无过敏反应。尽管脐血干细胞免疫反应弱,免疫排异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是作为一种异体蛋白,移植入患者体内,仍需关注其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尤其在首次静脉输注治疗时应密切观察。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①局部种植患者按硬膜外麻醉术后常规护理,患者去枕平卧4~6h。②常规输注抗生素;保持穿刺点敷料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2.2.2 病情观察 ①生命体征的观察。每日测体温、血压4次,连续3d。3例患者年龄偏大,2例有高血压病史,在局部种植术中、术后24h内行心电监护,有高血压病史者术后血压明显高于正常,及时给予降压处理后病情稳定。②术后24h内注意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③观察患肢血液循环。术后24h内,2h观察1次足背动脉、胫前后动脉搏动情况,24h后每天观察1次至患者出院;术后按半月、1个月、3个月、6个月测踝肱指数,掌握患者血液循环恢复情况。④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无特殊改变,出凝血时间正常,3例未出现不良反应。

?

9

3

?

护理学杂志2010年7月第25卷第13期(综合版)

2.2.3 足部护理 ①一般护理。指导患者抬高患肢15°~30°,防止下肢水肿;保持双脚干净、温暖。每日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擦洗足部,修平趾甲,避免损伤皮肤。足部保暖不用热水袋或电热毯,以防烫伤。进行适量被动运动,并每日给予足部按摩15~20min ,促

进足部血液循环。②移植后的创面处理。开始5d

给予小范围的清创处理,溃疡创口用5%碘伏湿敷,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喷洒贝复剂,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敷料封闭创口,每天换药1次,以后根据创口的具体情况给予清创。坏疽创面常规局部消毒后,对局部坏死组织采用“蚕食法”,即逐渐清除坏死组织,少量多次清创,取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创面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抗生素。具体做法是:用3%过氧化氢消毒液冲洗创面,无菌剪刀剪去坏死组织,以不损伤正常组织或不出血为宜。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无菌纱布轻轻擦干创面,敏感抗生素洒于创面,凡士林纱布填塞,无菌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连续7d ,以后根据创口的具体情况给予清创换药。1例坏疽创面于局部种植后10d 肉芽组织生长迅速,高出周围皮肤,影响了伤口愈合,用无菌手术刀切除多余部分肉芽组织,再常规换药包扎处理,伤口在术后7周愈合。2.2.4 饮食护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足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科学的饮食,可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使血糖稳定,减少血管并发症,有利于伤口愈合[7]。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糖、易消化无刺激的食物。2.2.5 出院指导 3例均在脐血干细胞局部种植后3周要求出院,出院时浅表溃疡干燥结痂,足部坏疽部位肉芽组织长势良好,但尚未痊愈。出院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有关糖尿病的饮食、用药、运动、监测血糖等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教育。告知其足部护理常规知识:注意足部保暖,每天用39~40℃温水泡脚,保持足部卫生及正确选择鞋袜,修剪趾甲不要靠近皮肤,以免损伤甲沟皮肤而导致感染,保暖勿用热水袋、电热炉烤脚,以免烫伤,减少患肢下垂时间,避免患肢负重,睡觉时抬高患肢;指导进行肢体活动的方法,如每天采用自上而下足部按摩15~20min ,并每日密切观察足部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一旦发现皮肤颜色变灰白或皮肤温度降低、发凉等及时到医院就医。特别强调创口不可自行处置,溃疡未愈合的创口要保证得到正规的换药,以确保足部溃疡早日愈合。在患者伤口未完全愈合前每周电话随访,移植后半年内每月

随访,加强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按术后1、3、6个月返院检查相关指标。3 小结

糖尿病足采用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和外科血流重建治疗远期疗效均不理想,最终难以避免较高平面的截肢,动物实验证实来源于骨髓和外周血的内皮祖细胞能够在血管损伤部位分化形成新生血管,进而改善肢体血供[8]。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间充质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与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相比,脐血资源丰富,间充质干细胞更原始,扩增能力更强,细胞采集简单,且容易获得、免疫原性弱、不引起社会及法律伦理问题。采用脐血干细胞移植还可避免采集骨髓和外周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本组3例患者经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足痊愈,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术后随访半年患肢感觉运动功能正常,避免了截肢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说明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1] 罗爱华,潘翠环,伍丽珊,等.综合康复治疗对糖尿病足

疗效的影响[J ].中国康复,2005,20(4):2122214.[2] 毛红,赵 ,王红祥,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

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效果:89例自身对照观察[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1):419724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

性意见[S].2006209230.[4] 杜玲,罗国君,王云甫.蛛网膜下腔注射脐血干细胞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9,24(15):28229.[5] 董淑敏.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的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8,23(20):29231.[6] 段玉琴,李嘉颖,陈邱玲.糖尿病足50例的基础治疗及

护理体会[J ].西南军医,2008,10(1):1602161.[7] 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M ].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2002:4662468.[8] Miyamoto M ,Yasutake M ,Takano H ,et al.Therapeu 2

tic angiogenesis by autologous bone marrow cell implan 2tation for ref ractory chronic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using assessment of neovascularization by 99m Tc 2tetro 2fosmin (TF )perfusion scintigraphy[J ].Cell Transplant ,2004,13(4):4292437.

(本文编辑 吴红艳)

?敬告读者?

为了实现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网络化,我刊已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故凡向本刊投稿并录用的稿件,将一律由编辑部统一纳入以上数据库,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凡不同意者,请特别声明。

《护理学杂志》编辑部

?

04?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J ul.2010 Vol 125 No 113(General Medicine )

糖尿病足的发展评估及护理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214821353.html, 糖尿病足的发展评估及护理干预 作者:范天慧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9年第07期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因,预防,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7-03--02 1 概念 糖尿病足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动脉病变和局部神经异常所致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WHO定义)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致残性和致死性很强,根据 WHO2003年的数据,全球大约有2亿糖尿病患者作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糖尿病在西方国家常与下肢截肢联系在一起发病率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对于年龄在65~74岁的患者,合并糖尿病使截肢风险增加了20倍,20%的糖尿病患者在其病程中会遭遇糖尿病足,33%的患者会因下肢缺血面临截肢。[1]本文就临床护理工作中对糖尿病足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 糖尿病足的病因 2.1.1 溃疡 糖尿病患者的很多足部并发症起自感觉性神经病变及轻度的自主与运动神经病变。其中感觉神经病变合并过高的机械应力,是引起足部溃疡和感染的主要始动因素。炎症与组织损害是一定程度的反复应力作用于一个特定的失去感觉的区域的结果。来自地面、鞋子或其他邻近足趾的压力或剪切力导致溃疡形成,由于缺乏正常的神经保护机制,溃疡常因骨突的存在而加重。[2]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造成皮肤正常排汗调节功能、皮肤温度调节功能和血运调节能力 丧失,导致局部组织柔韧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开裂。此外,正常排汗能力的丧失阻断了局部组织的再水化,造成组织进一步破坏,使得深部组织更易于细菌定植。运动神经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足内在肌的挛缩造成典型的爪状趾畸形。跖趾关节的过伸也被证明能够直接增加跖骨头下压力,使得该部位更易形成潰疡。近趾间关节屈曲造成突起的趾间关节背侧与趾尖跖侧形成溃疡的风险增加,而血管病变又使得破坏的组织难以愈合。[3] 2.1.2 感染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皮肤软组织破坏,造成外源细菌侵入。化学趋向性改变导致白细胞反应效率低下。此外,高血糖、氧分压降低和营养不良等可共同引发组织水肿、酸积聚、高渗和低效无氧代谢。此类环境适合细菌生长,并阻碍了白细胞的功能。此外,血管疾病可造成抗生素运输受限,进一步造成细菌清除效率降低,导致局部软组织感染,甚至骨髓炎的形成。[4]

糖尿病足护理常规

糖尿病足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常规检查:完善术前检查,了解机体的功能状态,如心血管功能的检测,肝肾功能的检测、呼吸功能 的检测、凝血功能的检测,其他常规化验如血、尿、便常规,血糖、尿糖等; 1.饮食护理:入院后请营养师护理,患者在医院的营养科订餐,一日三餐合理的完善搭配,尽量补充足 够的蛋白质及必要的热量以完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2.用胰岛素调节血糖,每日三餐前后监测末梢血糖情况。 3.足部护理:保持足部清洁,每日用温水洗脚并擦干趾缝,保持干燥,足部注意保温,不受压。 4.疼痛护理: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坏疽,长期受病痛折磨,睡眠状态紊乱,在护理时应遵医嘱适时给与 镇痛剂,以保证病人充足的睡眠。 5.术前戒烟并有效的指导患者有效卧床咳嗽、咳痰。 6.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便功能锻炼以适应术后床上生活。 7.心理准备:糖尿病患者由于足部坏疽,长期受病痛的折磨,多数患者对手术存有不同心理障碍,会产 生焦虑、恐惧、悲哀心理,这将影响患者神经内分泌的正常护理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及手术的耐受力。护理人员要适时的做好心理护理,及时把患者的检查报告告知患者,避免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对术后的注意事项要提前告知患者,并介绍手术成功的患者与之交谈。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手术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8.皮肤准备:对坏疽感染的部位要经常换药,手术区的皮肤术前三日连续备皮,将皮肤上的污垢彻底清 洁。 9.血管造影的护理:造影前一天做好碘过敏实验。术后平卧8小时,嘱病人多饮水,护理人员要注意观 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情况,皮肤色泽、温度及感觉情况。 二.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平卧位,血压平稳后可太高床头15度成斜坡位。术后一周绝对卧床,7~10日可床上活 动。 2.引流管护理:术后常规放置伤口引流管用以观察有无吻合口漏血。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 性状及引流量。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张新红张亚蕊(福海县人民 医院 836400)【摘要】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 之一,一旦发生难以治愈,是造成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带来 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加深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和正确护理,是预 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糖病尿足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 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率的有效性。 方法在内科系统组织开展糖尿病患者联谊会,进行健康教育,发 放《糖尿病知识手册》。 教会他们合理控制饮食、适度锻炼、正确应用胰岛素治疗及早进 行足部护理等等。 结果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9) 05-022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侵犯全身 各个系统的器官及组织。 目前,全球已有 1.5 亿以上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病人已超过 9 千万人,患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2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 足。 1 / 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非创伤性下肢坏疽截肢的主要原因。 所以,加深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有效预防及护理,是控制因糖尿病足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的最有效方法。 一、发生机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继发肢体血管闭塞性缺血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下肢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功能异常和关节畸形有关。 二、致病相关因素(1)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造成全身及局部防御机能减退,极易发生感染。 (2)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真菌感染。 (3)摩擦、挤压等都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4)足癣、甲癣、跖疣、鸡眼、胼胝等足部疾患引起感染。 三、不良后果足部细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这些感染很多都开始于轻微的表皮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提供了细菌感染的有利环境,而感染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当感染难以控制时,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严重后果。 四、现将预防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 年 1 月~2010 年 1 2 月,共收住糖尿病患者 660 例,并发糖尿病足的165 例(均为入院时带入)。 根据 Foster 等提出的简单易记的糖尿病足分类方法: 1 级为正常的足; 2 级为高危的足; 3 级为溃疡的足; 4 级为合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失去感觉或微循环障碍所致,常合并感染。发病率约5%~10%。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感染、坏疽,往往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因此,在整个病足的康复过程中,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本病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必须终身治疗。指导患者掌握康复的自我护理措施,自觉克服不良习惯,积极主动与医护配合,促进康复。 2 积极治疗糖尿病 护士应向患者说明饮食治疗的重要性,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并指导病人正确服用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到接近正常水平。适当应用调脂药,降低血液高脂高凝状态。 3 预防和控制感染 应尽量避免外界因素的损伤如抓伤、烫伤等,搞好皮肤及足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如果有感染应及时选择有效的抗菌治疗。

4 护理措施 4.1 心理护理由于本病病程长,难治愈、并发症多、支持率高等原因,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对疾病缺乏信心,或对疾病抱无所谓的态度而不予重视。因此,必须做到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使病人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和饮食方法,树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同时,不可忽视家属的工作,要求家属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2 饮食护理正确制订三大营养物质糖、蛋白质、脂肪在总热量中的比例,以保证总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进餐应定时、定量,三餐热量分配大致为1/5、2/5、2/5。 4.3 皮肤护理注意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湿度及有无皮损、水肿、疼痛、感觉异常等。每晚用温水泡脚,以不烫为度,因糖尿病神经病变导致末梢神经功能降低,痛、温觉减退,故保持洗脚水温度适宜尤为重要。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洗涤剂。每次浸泡时间不超过10min并避免用力搓揉,以防擦伤皮肤。 4.4 注意小腿及足部运动锻炼方法如甩腿:将一脚垫高2cm左右,手扶椅子靠背,前后甩动另一只脚,重复10次,换另一只脚,再做10次。做椅运动:双臂在胸前交叉,坐下,起立,重复10次。 4.5 患肢护理抬高患肢30°~40°,以利于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水肿。注意足跟和内外踝的保护,可用支架或海绵衬垫,避免压疮。每日进行被动锻炼,以免下肢肌肉萎缩。并进行下肢足部酒精按摩,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一、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措施 定期监测血糖: –尽量将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显著减少外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降低发生糖尿病足病的危险血糖监测频率:* –1型糖尿病患者:≥3-4次/天 –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次/天 –血糖控制良好患者:1天-2天/周 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4.4-6.1mmol/L –非空腹血糖:4.4- 8.0mmol/L 血糖监测时间点 ?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 ?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 ?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 ?睡前 ?必要时监测凌晨3点钟血糖 ?感冒等急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监测随机血糖 二、足部护理要点: 足部清洁注意事项* ?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温不可太冷或太热,先用手肘测温,不要用热水泡脚。 ?洗脚时不要用毛刷擦脚,以防皮肤破损。 ?洗净后要轻轻擦干双脚,包括脚趾缝也要擦干,不要过分用力,以防擦伤干燥的皮肤。

?看不到的部位用镜子帮助进行检查,或者请家人帮助。 ?如果皮肤干燥,清洗后应涂上润肤膏。 鞋子的选择* ?穿着合适的鞋子可以有效保护双脚。 ?最好在下午购买鞋子,此时脚部比早上略大,尺码的选择更为合适,如果左右脚的尺码不同,应以较大的尺码为准。 ?尽量选择柔软、厚底、系鞋带的鞋子,不要选择尖头鞋,防止脚趾受压。 ?高跟鞋会增加脚底受到的压力。 ?无论何时都不要穿凉鞋或拖鞋外出。 ?禁止赤脚走路,即使是在室内。 ?新鞋每次的穿着时间不宜过久,应慢慢延长穿着的时间。 ?每次穿鞋前都需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如硬币、钉子或砂石等。 ?鞋子如有破损,应修补后再穿着。 袜子的选择 ?穿着一双合适的袜子不但能保护双脚,还具有吸汗和避免摩擦的作用。 ?应选择柔软的棉质袜,天气寒冷时可穿着柔软的羊毛袜。 ?不宜穿着过紧的弹性过强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不可穿着有破损的袜子,因破口如套住脚趾,会影响血液循环,破损的袜子应丢弃,否则修补的缝口会增加摩擦,损伤皮肤。 ?袜子应每天更换,保持清洁。 三、足部问题护理方法 ?修剪趾甲: –要用指甲钳将趾甲小心修剪平整,不要剪得太短,不能短过脚趾尖。 –如果视力欠佳,应请家人帮助。 –如果发生趾甲陷进肉里,应请足病医生或护士处理。 ?鸡眼与胼胝: –不可自行处理鸡眼或胼胝,应请足病医生或护士处理。

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医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精】

临床医学论文-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足(足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合并神经病变使足部感染,感觉障碍,合并血管病变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在此基础上,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糖尿病足部病变、溃疡、坏疽甚至截肢[1]。如何教育糖尿病患者充分认识导致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危害性,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加强预防保护意识,重视日常足部护理对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至关重要。本文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进行综述。 1 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1.1 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代谢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时的高脂血症、高血糖症及其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可通过促进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及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同时高脂血症和神经结构蛋白的非酶糖基化还可通过破坏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促进神经病变的发展[2],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形,血糖控制不良还可影响伤口愈合,因血糖增高时,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受损,转移因子不能相应的增加以促进伤口愈合[3]。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可高出两倍,因此血糖保持正常范围,才能从根本上预防糖尿病足。

1.2 足部损伤因素糖尿病足是在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部损伤引起感染、溃疡、坏疽,最后截肢[1]。临床上,许多足部切除病例的起因是一个小小的足部伤口,患者常因忽略护理和处理不当导致足部细菌感染,引发足部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1.3 保护性感觉缺失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的易感因素[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首先侵犯的多为深感觉,如震动觉、位置觉受损,进一步为浅感觉受损,如触觉、痛觉、温度觉、压力觉障碍[1]。压力觉是足部的一种保护性感觉,保护性感觉缺失对预测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有重要意义。 1.4 足底压力因素足底压力增高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高危因素,足底压力增高可用于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是足溃疡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高达70%~90%[5]。Fykberg等[6]利用Footescan系统对251例不同种族糖尿病人群的足底压力进行前瞻性的溃疡风险预测研究,发现压力增高是发生足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足底压力增高,角化细胞的活性增强,局部形成胼胝增加了压力负荷,特别容易发生溃疡。 1.5 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足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10年,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约45%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7]。人体在40岁以后,逐渐走向衰老,细胞、器官组织和整体的糖脂代谢能力以及器官组织的结构与功能、酶、激素等都呈现退行性改变,而老化的机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洪英霞等[8]对96例老年人糖尿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原因是患者对疾病一知半解及自身的生理变化引起记忆力障碍以及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另外,老年人下肢血液循环不良也是造成老年人糖尿足的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发病的三大因素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糖尿病足的危害是比较大的,由于糖尿病足并不是单一的病变,而是全身性疾病,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工作,那么糖尿病足怎么预防,下面就请济南糖尿病医院的专家们相许的给我们解释一下吧。 一、选合脚舒适鞋袜 糖尿病患者穿鞋袜宜合脚舒适,不宜过松过紧。由于重力作用,下肢静脉回流较之躯干上肢阻力大,若鞋袜过松可致局部静脉瓣负荷量增加,影响静脉回流量及速度; 但鞋袜过紧则压迫血管,致使血流阻力加大,对动静脉血流均不利,既不利于血供也不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糖尿病患者需准备鞋尖宽大、尺码大小合适、透气性好、不挤脚的鞋。穿新鞋的第一天要检查足部有没有被挤压或摩擦。袜子选择纯羊毛或棉制品较好,袜口要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这些同样是有效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方法。 以上是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加强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工作,从而远离疾病,享受美好的人生。 二、足部取暖适温是关键 防寒保暖是最常见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有效方法。临近冬天,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脚麻、脚凉。因此,很多人选择电热毯、热水袋等方法取暖。然而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性反射减弱,对热感反应迟钝,一些人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把脚烫伤了。糖尿病患者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7℃为宜。不要用刺激性药水泡脚,如果是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以避免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泡脚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才可结束;洗完脚后用吸水毛巾轻揉并彻底擦干,保持足部温暖干爽,可对足部进行按摩,但动作要轻柔,对于预防糖尿病足病十分有效。 三、饮食调理 合理分配膳食,严格控制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黏度醍各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不良因素 四、生活调理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06-03T10:31:34.1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潘荫才[导读] 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潘荫才(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广西北海 536000)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4-0209-02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寻找适合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52例糖尿病足患者及家属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溃疡面的护理等多方面的康复护理。结果治愈及好转47例,因足坏疽、骨质破坏截肢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糖尿病足健康教育康复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的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1]。本文分析了5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康复护理经过,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一2009年12月,共收治52例糖尿病足患者,男36例,女16例,年龄40-85岁。均符合WHO规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病史1-32年。 1.2 方法糖尿病足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饮食管理,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对其溃疡面给予清创,局部换药和应用抗生素、扩血管、抗凝、溶栓药物改善循环等治疗,同时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1.3 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及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治愈及好转47例,因足坏疽、骨质破坏截肢4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 2.1.1 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每周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估等形式对其宣传和教育。向患者介绍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血糖的控制方法、监测的意义、糖尿病足的危害性及预防措施等,针对其个人的情况,做到正确规范用药,定期检测血糖。 2.1.2 养成良好的日常足部护理习惯,建立健康的足部护理行为,教会患者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控制好血糖,防治周围神经病变,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关键,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 2.1.3 告诫患者不可长时间双腿交叉坐或远距离行走。由于并发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者的患肢感觉迟钝或异常,因此,尽量不用热水袋保暖,以免烫伤。寒冷时可用棉袜套肢端保暖,防止冻伤。若需要用热水袋时,一定要注意水温不超过50%,且热水袋不能直接接触皮肤。选择大小适宜的鞋子和质地柔软、通气好的棉织品或毛织品的袜子。患者要坚持每晚用温水洗脚,水温不超过37℃,洗脚时不可用力揉搓,避免擦伤皮肤。洗后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布擦干,特别保护足趾缝间的皮肤,修剪趾甲不可过短,皮肤瘙痒者不可用力抓。 2.2 心理护理 2.2.1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入院后及时正确地评估患者心理状态,针对具体状况进行个性化心理辅导。 2.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担忧和期望,耐心解释病情,并介绍成功治愈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3 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使患者安心养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2.2.4 告知患者精神因素与血糖的关系,鼓励患者精神放松。正确面对疾病,积极调整心态,促进疾病康复。 2.3 饮食护理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在护理过程中,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了解控制饮食对糖尿病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结合营养师制订的饮食方案。控制总热量,一日三餐按l/5、2/5、2/5或各1/3分配,食谱可多样化,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低盐、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禁止饱餐,绝对戒烟限酒。对于足坏疽患者可适当增加热量10%一20%,以达到热量摄入与能量消耗间的平衡[2]。 2.4 溃疡面的护理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避免患者截肢致残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要严格按无菌操作处理溃疡面。早期清创宜采用“蚕食”的方法即先处理小范围的严重创面或对较严重创面做局部处理,不宜做大面积扩创手术。待患者全身和局部微循环改善,炎症控制后再做清创处理。换药方法为先用3%双氧水清洗疮面,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深部有脓肿可放置引流条,在清洗后的疮面上涂上2%的胰岛素,再将配置好的2%胰岛素溶液20ml浸透一块无菌纱布紧贴于疮面组织上,然后在纱布上盖一层凡士林纱布,以保持药液不易于燥,外层为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护理是一项十分关键和艰巨的工作,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糖尿病足治疗的成败,要求护理人员除了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之外,还必须具有耐心、细心和恒心,这样才能做好护理工作[3]。而预防性教育是预防糖尿病足的核心,应贯穿于糖尿病诊治的整个过程[4]。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还应经常性地进行糖尿病识识宣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在日常治疗、饮食调理,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积极配合治疗。 4 结论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可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糖尿病足得以顺利治愈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95. [2]焦静,王红美,江俊霞.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泰山医学院学报[J].2009,30(1):61-62. [3]张英.57例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与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9,26(4). [4]宫超,张银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331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0,2:120..

糖尿病足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临床资料 (1) 2.1 一般资料 (1) 2.2治疗 (1) 第三章糖尿病足患者护理 (2) 3.1 足部护理 (2) 3.1.1 按摩 (2) 3.1.2 运动疗法 (2) 3.1.3中药治疗 (2) 3.1.4 观察局部皮肤 (2) 3.1.5 局部皮肤护理 (2) 3.1.6 艾灸保健 (3) 3.2 治疗方法 (3) 3.2.1 严格控制血糖 (3) 3.2.2 控制感染 (3) 3.2.3 改善血液循环 (3) 3.2.4 改善末稍神经功能障碍 (3) 3.3护理措施 (3) 第四章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 (4) 4.1 饮食指导 (4) 4.2 积极预防 (4) 4.3 强化保健 (4) 4.4 糖尿病足病分层管理 (5) 4.5 心理护理 (5) 4.6 提高专科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的重视 (5) 4.7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病危险因素筛查及其重要性 (6) 4.8 糖尿病足护理要坚持四项原则 (7) 第五章结果 (7) 第六章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1例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采用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因子等的交替换药,以及患者心理、饮食和局部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结果:1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痊愈10例,1例因感染坏疽严重截肢。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预防、足部护理、健康教育等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护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毕业论文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柳青 专业:护理学(专升本)主考学校:兰州大学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年月日 护理专业 本科论文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干预 柳青

目录 内容摘要.................................................................................................... 错误!未指定书签。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 错误!未指定书签。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错误!未指定书签。预防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严格控制血糖............................................................................................ 错误!未指定书签。坚持饮食治疗............................................................................................ 错误!未指定书签。重视足部的护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解除足部受压因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护理干预.................................................................................................. 错误!未指定书签。心理护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运动方式干预............................................................................................ 错误!未指定书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危害性的认识........................................................ 错误!未指定书签。健康教育.................................................................................................... 错误!未指定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指定书签。附录............................................................................................................ 错误!未指定书签。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糖尿病足的分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后记............................................................................................................ 错误!未指定书签。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论文

单位代码:007 分类号: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专业:护理学 姓名: 学号:1047234002 指导教师: 职称: 毕业时间:2014年6月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防治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4月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资料,对46例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采取了将已溶的坏死组织锐性剥离去除,锐性剥痂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包扎,促进痂皮自溶,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结果:46例糖尿病足44例痊愈,1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1人行局部足趾切除。结论:早期干预、对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正确的足部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达到了增进健康、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好处。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糖;防治;护理

目录 绪论 (3) 1临床资料 (4) 2.护理方法 (4) 2.1心理护理 (4) 2.2皮肤护理 (4) 2.3局部溃疡护理 (5) 2.4适当锻炼 (5) 2.5健康宣教 (5) 2.5.1严格控制血糖 (5) 2.5.2饮食护理 (6) 2.5.3足外伤的预防 (6) 3.护理效果 (6) 4.讨论 (6) 4.1教育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自我保护的关键 (6) 4.2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保证 (7) 4.3加强对足部皮肤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尤为重要 (7) 5.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绪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变,皮肤、组织极易受到外伤,而且由于供血不足,免疫力低下,伤口易感染,形成溃疡难以愈合,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非常重要。

糖尿病足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率和感染率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预防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是目前解决的重要问题。糖尿病足诊断容易,治疗困难。因此早期预防对糖尿病足部保健护理有重要意义。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尤为重要。 标签:糖尿病;糖尿病足;护理 据统计,2011年,全球糖尿病患者约3.66亿人[1]。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2]。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足部溃疡,严重者导致坏疽,持续发展易致残。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糖尿病足的综合性护理意见,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机制 ①周围血管病变:长期高浓度的葡萄糖致下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导致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变窄,导致组织营养障碍。②周围神经病变:由于感觉神经病变,患者对疼痛、位置、和温度的感觉减退或消失,足部皮肤干燥容易破损而出现足部溃疡、坏疽,若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将进行截肢术[3]。 2 危险因素 根据病变因素的来源及其可控制性,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 2.1 外部因素肥胖、血糖控制不满意、足部外伤,酗酒、吸烟等。 2.2 内部因素病程长(超过10年),导致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足趾畸形等。对外部因素可以进行控制,但是内部因素不好控制,因而外因更为重要。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的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导致截肢的主要诱因[4]。 3 影响愈合因素 影响愈糖尿病足合的因素主要包括一些参与细胞生长和分裂的细胞因子,组织愈合有多种细胞参与,如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这些组织细胞可以释放愈合所需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溃疡愈合[5,6]。 4 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4.1 积极控制血糖糖尿病足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血液灌注不足,患者足部神经病变,组织也因供血不足导致机械性损伤[7]。因此,控制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23T17:08:12.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颜英玲唐知音[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颜英玲唐知音(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545006)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结果除一例截肢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有效地护理是防止发生严重足部病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糖尿病足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6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跛行,足部疼痛,神经性水肿,皮肤溃疡,皮温减低,足背脉搏微弱。其病理变化是糖尿病病人因合并神经病变致使足部感觉障碍,或因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致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严重者在此基础上因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的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少截肢率。糖尿病足的治疗是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自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岁,符合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①应用胰岛素或适宜的降糖药,尽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②糖尿病足皮肤水泡的处理:糖尿病足的皮肤水泡易诱发感染及坏疽,要积极处理,保持水泡清洁,避免受压,微循环改善后可自行吸收。对紧张性大的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渗液③糖尿病足溃疡面的处理:入院当日使用抗生素之前,取病灶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局部坏死组织表浅分泌物少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胰岛素4u 湿敷、清洗,将坏死组织予以清除,深部脓肿在低位处切开引流。局部坏死恶臭且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2%的双氧水清洗创面,采取蚕食的办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 +胰岛素4u 清洗,用烤灯进行烘烤20分钟以减少渗出,促进创面干燥,用生肌膏祛腐生肌敷在伤口表面,每日换药1到2次。④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应用红花注射液、前列腺素E1、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应用B族维生素,弥可保等药物营养神经,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⑤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⑥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 护理 2.1健康教育精心护理足部皮肤①每天仔细检查双脚,特别是检查所有脚趾之间的部位,水肿和感染会在脚趾间的部位开始。②每晚用温水(20-40°C)洗脚,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即可,洗完脚后立刻擦干,轻轻擦干所有脚趾间的部位,另外糖尿病神经病变会造成患者下肢干燥,可以抹一些软膏或者是油类,比如鱼肝油软膏。③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趾甲剪成直线以防止趾甲两侧往内长。并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④选择一双鞋头宽大,透气性好的鞋子。不要穿过紧过小的鞋子,以免与脚部产生摩擦。袜子应选择纯棉制品,每日更换。对待鸡眼和老茧要轻柔,不要自行用刀片切刮或鸡眼膏治疗⑤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冬天睡觉可用棉织护脚套,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以免烫伤足部。对任何小的损伤都要重视,及时对症处理[2]。⑥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⑦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2心理护理糖尿病为慢性终生疾病,糖尿病足患者因经济压力和面对截肢的危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糖尿病足感染坏疽,伴有恶臭,使患者自尊心下降,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很重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就如何来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耐心解释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 讨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教育[3]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用药,定期测血糖的变化,防此或延缓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病死率,减轻经济和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定要让病人相信的是糖尿病足是可以防治的,严格控制血糖,是避免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而局部的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糖尿病足的治疗成效,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才能做好此项护理。参考文献 [1]张红妹,陈育群.糖尿病足患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2B):25—27. [2]刘志明.高锰酸钾热水足浴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0,3(1):43. [3]周佩如.58例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02,2(2):28.

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摘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预防和治疗具有很好效果,可以明显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并提高糖尿病足治愈率,缩短疗程,降低致残率,本文主要对糖尿病足病因及诱因进行分析及对糖尿病足病变实施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总结。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干预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是引起糖尿病脚合并症的基本原因,糖尿病人的脚特别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病变,糖尿病血管和神经病变互相影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脚病,包括足趾疾病,胼胝形成,皮肤损害和脚溃疡,肌肉骨骼病变导致足变形。糖尿病人由于神经病变往往导致脚的散失或减低而易受外伤,轻微的外伤都能迅速导致溃疡、感染和坏疽,以致最终不得不截肢[1]。一般认为,80%的糖尿病足可通过教育和护理而得到预防[2]。本文对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进行综述。 1. 糖尿病足临床特点 糖尿病足可出现皮肤瘙痒,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浮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眠。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3]。2. 糖尿病危险因素 2.1 血糖控制不佳 糖尿病代谢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但糖尿病时的高脂血症、高血糖症及其所产生的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可通过促进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及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同时高脂血症和神经结构蛋白的非酶糖基化还可通过破坏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促进神经病变的发展[4],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周围神经营养障碍而变形,血糖控制不良还可影响伤口愈合,因血糖增高时,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功能受损,转移因子不能相应的增加以促进伤口愈合[5]。数据表明,膝以下胫动脉病变常见,相对发病率为90%,而非糖尿病仅为10%[6]。 2.2 足部损伤 糖尿病足是在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基础上由于足部损伤引起感染、溃疡、坏疽,最后截肢[3]。临床上,许多足部切除病例的起因是一个小小的足部伤口,患者常因忽略护理和处理不当导致足部细菌感染,引发足部病变,甚至危及生命。 2.3 保护性感觉减退 外周神经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50%以上的糖尿病人均有一定程度的神经病变。其进展是一个慢性过程,初期肢体疼痛和麻木,服药尚可以缓解。其后,疼痛逐渐加重,表现为隐痛、刺痛、烧灼痛,夜间尤重,甚至无法休息;麻木感呈手套或袜套样分布,手脚发凉发热和紧束感;同时肌力也会减弱,出现手的协调性变差,经常掉东西,走路不稳似踩棉花等症状,往往服药和理疗也没有效果。在此期间,如进行手术,神经功能还能恢复。但如发展到后期,由于合并血管病变、感染、溃疡甚至发生坏疽,此时神经已经变性坏死,无法恢复,甚至被迫截肢。因此,保护性感觉缺失对预测糖尿病足溃疡发生有重要意义[2]。 2.4 足底压力 足底压力增高是糖尿病足部溃疡的高危因素,足底压力增高可用于预测糖尿病足溃疡,是足溃

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一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分析 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病科某某某【摘要】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因糖尿病足而截肢大大影响患者自身生活质量和寿命,还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近几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足发病率也越来越高。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为:血糖控制不佳;吸烟者;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往有足部溃疡史;足畸形;脚垫;失明或者视力严重减退;合并肾脏病变;独立生活的老年人;糖尿病知识缺乏而不能进行足保护者。糖尿病足发病主要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有关。主要表现为:足部麻木变凉,出现肿胀和紫觉减退、疼痛、溃疡及坏疽,抗感染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有时甚至无法愈合而截肢,因此,糖尿病足的护理非常重要,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存质量。现以一例糖尿病足患者为例分析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4岁,北京籍居民,与201112年7月31日中午11时排黑便一次,于14时出现呕血,呈咖啡色,量约400ml,伴意识障碍。护理查体:体温35.5℃,脉搏98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00/60mmHg,消瘦,慢性肝病病容,神志昏迷,巩膜黄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重度水肿,扑翼样震

颤测试无法配合。急诊检查结果:血糖24.01mmol/L、尿素氮20.44 mmol/L、肌酐66.2 mmol/L、血钾5.42 mmol/L、血钠144.75 mmol/L、血氯117.53 mmol/L、血CO2 结合力16.27 mmol/L、血氨测定645N-ug/dl、白细胞总数11.89*10~9/L、粒细胞百分比86.3%、红细胞计数2.6*10~12/L、血红蛋白83g/L、血小板计数119*10~9/ L。尿常规:尿酮体5.0 mmol/L 、白细胞8.9HPF、细菌66.8*10~5/ml;凝血酶原时间测定13.8s;生化:ALT 18U/L 、总胆红素43.90umol/L、白蛋白24.4g/L;血气分析:PH值7.39、PCO2 15mmHg、PO2 169mmHg、K+4.2 mmol/L、Glu27.9 mmol/L。入院诊断: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糖尿病酸中毒、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处于重度昏迷,入院予以一级护理,报病危,禁食、水,住急救室,止血、降门脉压、抗感染、脱氨、控制血糖、纠正糖尿病酸中毒;8月1日患者意识由重度昏迷转为意识模糊,出现躁动,复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0.16*10~9/L、粒细胞百分比90.0%,加强抗感染力度。8月3日双足出现压力性水泡,给予抬高患肢,当日晚在患者睡眠中因摩擦水泡破溃,双足均有大量渗出,继而破溃处皮肤坏死,医生及时给予每日常规紫外线照射、清创、换药以及对症处理,最大破溃范围:右侧足跟14cm×20cm,左侧足掌5cm×5cm、足跟5cm×10cm及小指1cm×2cm。8月15日再次上消化道出血,胃镜示:二度食管静脉曲张,胃内较多暗红色血液,十二指肠球巨大溃疡,行十二指肠钛夹治疗。予积极止血、降低门脉压、抗酸、保护胃黏膜、脱氨、抗感染、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及静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