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八、世界多极化问题

专题八、世界多极化问题

专题八、世界多极化问题
专题八、世界多极化问题

专题八、世界多极化问题

参考论著:

周特新主编《世界多极化与大国关系》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

1、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海平等:《各国综合国力排序榜》.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3、享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

4、俞正梁等著:《大国战略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5、肖星,张林编著《世界政治多极化与地缘政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叶自成:《中国在多极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策略》,《国际观察》,1998-4

7、叶自成:关于多极化格局的几点思考,《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11

8、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J].国际政治研究,2004,(1).

9、刘海军:我国多极化思想的演变,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02

10、何方:《是多极化还是“一超多强”》,《世界知识》,1998年第17期

11、陈岳:如何认识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多极化《教学与研究》200104

12、陈德照: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几个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06

13、俞邃.世界多极化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3).

14、秋石.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J].《求是》,2004,(2).

15、房乐宪.中国关于世界多极化的战略判断:演化轨迹及其特征[J].《教学与研究》,2004,(10).

16、蒋玲媛,朱彤,.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世界多极化[J].《求是》,2006,(14).

17、聂火云,彭春燕.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评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5).

(叶自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

一、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总趋势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大致三种观点:

1、单极格局。美国

2、多极格局:美、俄、欧、中、日

3、一超多强:一超是美,多强是中、俄、日、欧。

另:从趋势看,还存在多种可能,可预见到的几种多极化趋势是:美国主导型、力量均衡-协调型、竞争混乱型。(叶自成)

中、俄、法、欧盟专家大多认为往多极化趋势发展。

多极化带来什么: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国防大学金一南认为这是多极化的本质《解放军报》02年7月2日)

二、关于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客观趋势的几种看法

1、近年国内学术界部分学者认为多极化是主观臆断,不赞成再提。特别是2003年5月,赖斯发表反对建立多极讲话后,甚至认为多极不会带来和平,只会加剧大国冲突。

这里需要区别多极世界和多极化两个概念。

关于多极化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概念。尼克松1971年讲话中指出世界有“五大力量中心”(美国、西欧、日本、苏联、中国),认为“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的前途”。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认为,法国、德国、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将是新世纪内“五个地缘战略棋手”,也即多个力量中心。哈佛大学给瑟夫.奈在《美国实力的悖论》中提出“三维结构论”:最上层军事层面,美国处于单极;第二层经济力量:是美国、欧盟、日中为主的亚洲三极结构;最下层主要从政治层面:力量分配更复杂,政治发言权。哈佛大学亨廷顿提出“单极――多极结构论。”类似一超多强。

第二、多极是否大国主宰一切。《联合国宪章》一国一票。

第三,世界格局是单极稳定还是多极稳定。

一、多极化的基本内涵

(一)、“多极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多极化”,并不是说世界上每个国家都能成为一“极”。能成为“极”

的国家一般应具备下列条件中的某些要求:一是具有较强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和科技实力;二是具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三是领导集团较为得力,战略和政策运用比较得当,能得到国内多数人民的支持;四是具有较强的国际作用力和凝聚力,能在全球事务和地区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成为一个“力量中心”,能在自己周围吸引住若干友好的支持国。各个极或中心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既展开竞争,又合作对话。当然,极或中心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地区性的。“多极化”意味着多个力量中心,是对“两极格局”和“单极化”的否定。

(二)、“多极化”的理论和实践渊源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进程并非自近日始,而有着深刻和长久的理论和实践渊源。概括起来主要是:各国特别是各大国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综合国力对比经常处于你消我长的变动之中,各大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作用力也处于有升有降的变化之中;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中的“均势论”,相互构成一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制约、合作和依存的关系与格局;更重要的是,由于各国所处地理环境、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政经模式、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世界本来的面貌就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正是这种“文明的差异”使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形成以各种文明为中心的多“极”或多个“中心”。

早在70年代初,世界多极化趋势已为某些有识之士所察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1971年预言:“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20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的经济前途,而且由于经济力量将成为其他力量的关键因素,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本世纪最后三分之一时间里在其他方面的前途。”尼克松的五大力量观是建立在其主要谋士基辛格一贯倡导的大国力量“均势论”的基础之上的。

“均势论”又称“力量均衡论”,最早由公元前5世界希腊历史学家修西狄底斯提出。到17世纪中期,随着英、法等列强争霸欧洲局势的加剧,这一理论运用到处理国际关系的活动中。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将“力量均衡”作为自己的外交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国际政治也是以“力量均衡”为主要特征,其核心是通过外交努力,纵横捭阖,使国与国之间相互制约,形成某种对

自己有利的力量均势。两极体制时期,基辛格作为“均势论”的代表人物,于70年代初期推动尼克松访华,实现与中国的和解,利用中苏分歧,增强美国与前苏联争霸的战略地位。基辛格在1994年春出版的《外交》一书中总结了他多年推行“均势论”外交的经验,对美国现政府领导人提出忠告说:“不能对美国的能量产生幻觉”,“随着21世纪的来临,约有5、6个巨大的全球力量在发挥作用,美国的优越地位将因此而下降”,美国只有继续推行均势外交,才能维持有利的局面。

(三)、“多极化”与“区域集团化”

国际关系的调整和世界格局的基本走向是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对此,在国际上正形成越来越大的共识。然而,对于未来世界多极化格局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会由几极或哪几极构成,有着各种各样的预测。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预测,21世纪全球将会出现以下“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在未来多极化世界格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将是以下五极: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和中国。法国总统希拉克近日说:“两极世界已不复存在。明天的世界将是多极世界,其中最重要的一极将是欧洲。”

我国有学者主张以大国而不以地区作为多极化中的“极”。从当今大国的综合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分析,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五个大国的走向对世界多极化新格局的形成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另:北大叶自成:关于多极化中的“极”与力量中心

人们大多认为,所谓“极”即力量中心,是一个综合国力的概念,它包括:(1)经济上在世界中占有一定比重,且具有较重大影响;(2)政治和外交上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和号召力;(3)军事上有较强实力(包括核力量)并在关键时候能使用;(4)有较大的国土面积,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一定数量的人口或科技力量;(5)有较为独特的文化感召力,国民的文化素质高。但因学者们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因此具体的“多极”不同,有下面几种说法:

(1)美日欧俄中五极论。这是相当多的人所坚持的一种观点。

(2)美日德俄中五极论。这种观点认为,极是一个国家概念,应以大国而

不以地区作为多极化中的极,因此美日俄中欧的“欧”极与其他国家不协调,应以欧洲国家中力量最大的德国替代欧洲作为一个极。不少人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任何一个欧洲大国,即使是经济金融实力最强的德国,一旦脱离一体化欧洲,就不可能形成世界力量,充其量只是地区强国,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也指出,同美俄中日比,英法德意只不过是中等强国。所以是欧盟而不是德国成为世界新格局中的五大力量之一。

(3)地区中心多极——极数目不定论。有些人认为,多极不能完全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理解,必须从各个大地区正在发生的经济与安全关系的地区整合中来理解这个“极”的意义,它是形成多极化格局的基本途径。还有的指出,极和力量中心可以是全球性的,也可以是地区性的。从地区中心论看,许多人又把印度、巴西、印尼、南非、埃及、阿根廷、尼日利亚和墨西哥等地区性大国也可能成为“极”的代表,或成为世界级的“极”,看作是多极格局中的组成部分。在布热津斯基眼中,乌克兰、阿塞拜疆、韩国、土耳其、伊朗也是重要的地区权力中心。

对于较多人认同的所谓五极力量中心,不少学者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多极化并不仅仅是指五极,从冷战后的变化来看,多极化不仅仅指这五种力量,还有更多的极,究竟有几个极,现在还看不清楚。因为现在这几个极中还不能完全包括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出现的情况,而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比重的持续增加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它们将成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像印度、印尼、巴西这些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大国,一旦经济腾飞,也自然会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东盟已经迅速成为东亚和亚太地区一股重要力量,到本世纪末它扩大到10国后,必将在地区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在国外还有所谓多极——无极论。如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神谷不二认为,无极,非常缺乏稳定性的时代,谁也无力控制。静岗县立大学中西辉武教授认为,在国家利益为中心之下,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秩序。

(5)美日欧三极论。有的人认为,多极就是三个经济中心,就是美国、德国、日本。这种看法在西方国家较为流行。如日本长谷川庆太郎认为,多极是美、德、日三极,其他大国应退出,欧洲英国前国防大臣希利也认为,多极就是美、

欧、日三极。

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是,是否能把所有的力量中心和地区中心都叫做“极”?

尼克松在70年代初就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的观点。他在当时就曾提出:“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级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大陆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而且由于经济力量将成为其他力量的关键因素,这五大力量将决定世界本世纪最后1/3时间的在其他方面的前途”。后来,人们公认这是关于所谓多极化思想的开端。但实际上,当时提出的五大力量中心还不是多极化中的五极,不仅是由于其中的日本、中国和西欧在当时还完全没有能力打破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控制世界的局面,而且还由于这些力量中心不具备世界格局中的一极的特征。

任何一极当然都是一个力量中心,多极起源于多种力量中心的存在,但并不是任何一个力量中心都是一个极。两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只有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力量中心,或对本国所在的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对其他至少一个地区较有影响的中心才是一极。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美国和过去的苏联具有这种影响,现在的欧洲也具备一定的全球性影响,中日甚至俄在这一方面则较弱,只是具有成为一极的潜力的力量中心,它们还处于从力量中心向极成长的道路的不同阶段上,现在还不能说它们已经是四个极。

第二,极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它独立于其他力量中心,或者对其他力量中心产生较大的影响,甚至支配其他的力量中心,但它不从属于其他力量中心,不受其他力量中心的控制和支配。也就是说,受到别的力量中心影响和支配的力量中心不具有真正一极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美国、中国和俄国,具有一极的意义,而日本和西欧还没有完全摆脱美国的影响,它们在政治、安全、军事上对美国这一极还有某种从属性,它们在与美国结成的军事安全联盟中,受到美国政策的很大影响。

第三,作为一极,应该具有较均衡的综合国力,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科技、社会发展等都有较高的水平。美国和欧洲较为全面,其他的几个力量中心都有一些不均衡。中国政治影响较大,也有核军备,经济发展较快,文化也很有特色,但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上有缺陷。日本经济力量较强,但政治、

军事力量和文化影响力较弱。俄拥有强大的核打击力量,又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较弱,作为一极也有问题。虽然不能说极与极的力量要完全相当,但至少悬殊不要太大。

所以,从这些方面讲,现在形成了多强,多个力量中心,它们具有极的一些特征,但还不是极,还没有形成多极。

二、我国多极化思想的演变

我国的多极化思想从萌芽于40年代的“中间地带”论到90年代最终成为指导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多极化思想尚处于孕育时期,“中间地带”、“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多极化思想的基本轮廓;第二阶段,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日渐明朗和“多极化”提法被普遍接受,多极化思想初步形成;第三阶段,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我国学者对多极化问题的深入研究,多极化的积极意义凸显出来,多极化思想最终发展成为指导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理论。

60年代,随着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上升和自主性的加强,以及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事务中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渐显现出来,但多极化作为一种思想的存在却远早于此。判断多极化有两条重要标准:一是力量结构的变化和力量对比差距的缩小;二是美苏对国际事务的垄断被打破。多极化思想的两个基础是:意识到其他独立力量的上升和反对美苏对国际事务的垄断。以此来考察,早在40年代,我国便出现了多极化思想的萌芽,那就是毛泽东提出的“中间地带”理论。以这为起点,我国多极化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多极化思想的孕育与萌芽阶段

1、“中间地带”:游弋于两极之间的第三种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就了两极格局的同时,也带来了被压迫民族的觉醒,毛泽东深刻地觉察到了这股包括中国在内的正在兴起的“中间力量”的重要作用。1946年8月16日,在同美国记者斯特朗的谈话中,毛泽东提出了他的“中间地带”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中间地带,这里有欧、亚、非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

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万隆会议、苏伊士运河事件,使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1956年,针对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存在着“两类矛盾和三种力量”,“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二等帝国主义英、法,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显然,“中间地带”和“三种力量”深刻地揭示了5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力量结构和力量对此的变化:民族主义国家作为独立力量的兴起,西方阵营内部力量开始分化,美国的霸权正在遭到抵制,一种多极化的思想正在中国领导人的头脑中逐渐形成。

2、“两个中间地带”:世界由“三种力量”走向多种力量

50年代末期以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美苏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受到了空前的挑战。1963年毛泽东将“中间地带”论进一步发展为“两个中间地带”:“一个是亚、非、拉,一个是欧洲。”1964年毛泽东又对“两个中间地带”作了更明确地阐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这种情况看起来比较明显”。“两个中间地带”即是两个反对美苏两个霸权的力量。但由于力量对比的差距,需要两个“中间地带”的联合来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

不难看出,“两个中间地带”已开始把西欧、日本、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几支独立的力量明确起来,“三种力量”演变为多种力量,多极化思想的轮廓已显现出来。

3、“三个世界”:使世界多极化的面目明确起来

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美国实力的衰退加速,资本主义世界开始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苏大三角关系逐步形成,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朗。毛泽东从反霸的角度出发再次升华了“中间地带”论,最终形成了“三个世界”理论。197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的划分:“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三个世界”的划分虽然受到大国结盟思想以及高估战争威胁等的局限,但反映了国际发展中日益呈现出的多层次、多中心的特征,“彻底改变了战后两极

体系的观念,使世界多极化的面貌明确起来。”

从“中间地带”演化到“三个世界”,这一思想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鲜明特点是:

第一、世界应由多种力量支配的多极化思想首先是在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头脑中孕育的,其论述也多见于领导人的谈话之中,对世界力量对比的思考与探讨主要集中在领导层。

第二、加强“中间地带”的联合反对美苏两个霸权是贯穿于这一思想发展阶段的主特征。

第三、中国领导层对世界政治力量的分析和形势的判断始终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中国属于第三世界”标志着中国最终选择了以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的战略定位。

从“中间地带”论到“三个世界”的划分,虽未使用“多极化”的概念,但它们的形成和发展无不是基于力量结构和对比的变化以及反对美苏霸权这一多极化思想的基础,它们对世界是由多个力量中心构成的描述,说明我国多极化思想的基本轮廓已经确立。此时,“多极化”这一判断的最终形成已成为一个时间的问题。

(二)、多极化思想的初步形成阶段

1、“多极化和联合反霸交织”:“多极化”一词明确提出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形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动荡,美苏控制和影响世界事务的能力大为削弱,世界上出现了某种联合反霸的倾向。1981年1月2日,张明养(时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世界多极化和联合反霸》,指出“目前国际局势发展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就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向愈来愈明显,似乎可以说,正在形成着‘多极化’和联合反霸互相交织的新格局。”“这种‘多极化’的倾向自60年代以后,就日益明显”。这不仅是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准确概括,更具历史意义的是使“多极化”一词见诸于报端。它说明,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世界从“两极走向多极”:“多极化”的提法被普遍接受

80年代前半期,中国学者适时指出:“西欧各国联合自强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增强西欧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和集团的出现,

必然会使世界从两极化逐渐走向多极化。(章华:《世界在走向多极化》,《人民日报》,1984年10月26日。)“第三世界和第二世界国家独立于两个超级大国的倾向迅速发展,美苏影响世界事务的能力大大削弱,世界多极化倾向进一步发展,已不完全取决于美苏两霸的意志和愿望,而更多地取决于各个地区和国家内部矛盾和需要。”“世界多极化倾向的发展,将使世界出现越来越多的力量中心。除美、苏、西欧、日本、中国外,一些地区性强国的影响和作用也将日益显露出来。”(宗河:《国际形势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世界知识》,1983-11。)“第三世界应该作为多极化世界中的一极,而中国是属于第三世界的。”(黄书海:《宦乡同志畅谈我国外交成就和国际重大问题》,《世界知识》,1984-19。)这表明,这一时期“多极化”的提法不仅得到了我国众多学者的认同,标志着“多极化”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开始趋于形成。

3、“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多极化思想体系初步形成

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多极化格局的见解可谓异彩分呈:以杜小强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在政治上美、苏、第三世界的三极地位已经确立;经济上也形成了美、苏、日、欧、中等五个重要极点;军事上也出现了“多极化与两极化并存,以多极为主的局面。”因此,世界格局已经是“多极化”。(杜小强:《是两极还是多极》,《世界知识》,1987-14。)而以周纪荣等为代表的认为就“极”的标准而言,用“两极多元”来描述60年代以来的这种世界多极化趋势更为恰当。“多元化趋势对‘两极’体制的冲击将成为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周纪荣等:《对国际形势发展中几个问题的看法》,《现代国际关系》,1987-2。)也有学者指出在美苏现有均势大体上不被打破的条件下,世界将是一种“两极——多极格局”。更有人主张以科技发展与经济竞争为主要特征的世界的长期发展趋势将是无“极”世界。无论是“多极格局”,还是“两极多元”、“两极——多极”格局,还是“无极”,他们强调的一个共同点都是“多极化趋势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多极化是对美苏争霸的否定,是对两超依靠军事实力决定世界命运方针的否定,是对各国自主和平发展权利的强调;多极化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就是多样化和多元化;多极化就是多中心化。多极化趋势本身反映了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正在迅速增长;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得两霸日益受到牵制,成为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爆发的有利因素;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也使得使越来越多的国

家摆脱了两霸的控制,为一些地区性争端、双边冲突或国内动乱得到解决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总的来说,我国多极化思想的发展在整个80年代这一阶段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多极化的思想认识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这一背景下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走向世界的客观需要是推动多极化思想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二、从研究的主体来看,这一时期对多极化问题的研究是自下而上并主要是在学者中展开的,对多极化思想的发展贡献最大的也是我国的广大研究国际问题的学者,但这一研究也集中反映了中央领导层的认识,因为所有这些研究都是以党和国家的主要报刊为阵地的。

第三、在多极化问题的研究方法上已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我国学者不仅使用了历史的方法、比较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经济分析法,而且还使用了系统论等研究方法。

第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已开始广泛运用多极化思想来分析和探讨一系列的重大国际问题。“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已成为共识,但也有一些学者坚持“三个世界”的划分。

从“多极化”一词的提出到“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共识,“多极化”已具有了其特定的内涵和具体的内容,多极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在我国已初步形成。

(三)、多极化思想发展的新阶段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体制彻底崩溃,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加紧推行其全球战略,试图建立一个美国领导的以西方大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国际风云发生重大变化,中国面临战略选择。

1、“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邓小平为中国在多极世界中定位

1988年10月,邓小平就高瞻远瞩地指出,世界由两个大国主宰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世界,这里包括中国、日本、西欧和其他好多国家集团。1990年,邓小平再次指出:“我们过去对国际问题的许多提法,还是站得住的。……,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

共和国退去。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中国不要贬低自己,怎么样也算一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支正在迅速上升的力量,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如巨龙腾飞;“中国在亚洲大陆东部占据重要战略位置,中国的核大国地位,以及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身份,都使中国有充分的理由在当今世界的大国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由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积极倡导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正义要求,主张在国际社会中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强权政治和大国主义,因而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享有较高声望。“中国是多极世界中当然的一极”。(叶自成:《中国在多极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策略》,《国际观察》,1998年4期)

2、“多极化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对外战略理论基础确立

中国学者分析了多极化的积极意义:

首先,多极化有利于使世界大国力量的对比趋于相对平衡,防止可能出现的某个霸权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国,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各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有利于世界的多样化。“强调世界多极化已越来越成为抗衡美国主宰全球的有利斗争武器”。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其次,在一个由多个力量中心形成的世界体系中,存在多个对世界事务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极和地区极,有利于使各个大国共同承担对世界和平的责任,发挥各主要国家在世界事务中的应有作用;有利于各国合作解决无法独自胜任的全球性问题。多极化对各国都有利。

第三,多极化有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多极化可以使大小力量中心都发挥作用,更能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要求,因此多极化“不但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而且有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

第四,多极化趋势促使各大国继续沿着既竞争、制约,又彼此合作、协调的轨迹调整相互关系,大国之间正在竞争和协调中形成一种各方受益、互不敌对、彼此借重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

最后,“在多极格局中成为独立的、与西方国家平等的一极,既能够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又能够与西方国家在一个体系中和平相处,共同发展,这符合中国最大的国家利益。”

正是在这对多极化积极意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又开始着重探讨多极化战略问题。他们提出:21世纪将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纪,中国要成为新格局中有影响的一“极”,制定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多极化战略已是势在必行。“多极化格局是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各大国自己的。”勿容质疑,“多极化格局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为此,中国要把推进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作为自己的跨世纪的外交战略。”中国建立多极化的短期目标,就是要防止一个国家(美国)在国际事务中说了算,避免由此对我国形成的各种重大压力;中期目标,“应当是在主要国家力量相对均衡的基础上,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新世纪人类和世界各国追求的稳定主题”;长远目标,“则是在建立起强盛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基础上,争取对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以改造,促进国际社会在更高程度上的进步”。对此,中国应采取的具体策略是:加强和巩固中国与俄罗斯和法国等主要大国在建立多极化格局方面的共识,在多极化格局中形成配合,同时要处理好多极化过程中的中美关系和大国双边关系,特别是处理好推动多极化和反美的关系;在地缘上要以东亚为重点,把东亚作为中国成为世界一极的大国出发点和基础,并在亚洲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逐步增强中国在世界事务中和在亚洲以外地区的影响,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目标已明确,策略已具备,多极化对外战略的思想理论基础已完全确立,多极化对外战略呼之欲出。

3、“多极化趋势,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多极化对外战略的初步确立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两极格局已经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新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90年代末,我国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国际战略初步确立。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各种区域性、国际性的国际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和繁荣的国际环境,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这意味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将成为我国的一个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对外战略,多极化思想从此发展成为一种指导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

理论。

三、认识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一)关于多极化的争议

1、当今世界格局能否称得上多极化

对此不同看法。1.过渡论。认为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标志着两极格局终结,但多极局面并未形成,现在正向多极化过渡。估计下世纪前10年可形成多极化局面。有人认为,“多极化”本身就意味着一个过程。2.定型论。认为世界格局不可能有真空。两极结束后,尽管美国一霸主宰,但美、日、欧鼎立局面明显,中国已崛起,俄仍不失为大国。3.一极论。认为只有美称得上“极”。也有人认为,尽管多极,但其他极只是不同的声音,充其量只不过算是“弱极”,无法与美相比,可称为“一超多强”或“一超多极”。4.双重多极论。认为世界政治和经济均存在多极化,这是世界经济政治化、世界政治经济化这一时代特征所决定的。世界经济多极化已经形成,世界政治多极化正在形成。

2、多极化的“极”

对现今格局不同的界定,往往由于对“极”的定义和“极”的标准存在不同的理解。1.“极”即“端”,最高和顶尖的意思。电体、磁体都有两个极。这种极有相互排斥和对立的意思。在国际政治中使用“极”的概念,有两个含义:第一,顶尖力量,如冷战时的美苏,各自构成了本阵营的顶尖;第二,在国际关系中代表一股独立的力量,称雄一方,但未必是顶尖的。2.“极”不同于列强,称得上极的,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第二,有明确的势力范围;第三,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第四,对国际关系具有巨大的支配力或影响力。3.“极”的标准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在国际角逐中的表现。如果具备前者而不愿介入、干预国际事务,则不能算一“极”。4.“极”的标准分为硬软两类。硬标准是指可以具体量化的东西,如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软标准是指文化力、政治决策力、国际影响力等。

有人认为在经济领域不宜使用“极”的概念,因为全球化已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也有人认为,国际政治领域也不宜使用“极”的概念,

因为“极”具有排斥和对立的意思,可用“多元”、“多中心”等概念。

3、多极化提法是否科学

有人认为多极化提法“不科学”。论点是,在天文学中,“极”的概念指“地球自转轴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电子学中用来指带正电的电极和带负电的电极,即正极、负极,或阴极、阳极。即事物只能有两极,谈不上多极化。另有认为此论不当。①物理学中也有“多极化(性)”一词,中文、英文、俄文概无例外。即使从自然科学角度讲,也存在多极化(性)的道理,更何况多极化概念用于国际政治乃是一种形象比喻。②既然声称只存在两极,那么同样一个道理,为何总是以此作为怀疑多极化的依据,却不用它来驳斥“单极世界”论调呢?③国内外学术理论界之所以接受“多极化”这个概念,由于它能够较贴切地表述世界上存在着多个实力强大的、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用来说明它们之间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结构,亦即世界格局框架。

有人说“多极(化)格局”的提法“缺乏依据”。理由是,以综合国力、对外影响力和拥有的势力范围来衡量,除美国外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如俄、欧—德、日、中)都没有“资格”被称作“极”。这里首先混淆了一个基本概念。作为共识,人们普遍认为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和进程,是世界格局过渡性的表现,或者说,目前世界格局的态势是向多极化发展,很少有人说世界格局已经定型为“多极格局”。当然,能否将世界格局过渡期也看作是一种格局形态,还是可以讨论的,因为世界格局毕竟不应存在空白。至于够得上称“极”的资格标准,争议并不大,问题在于如何理解多极化。如果可以把美国称作“极”,那么,我以为,不妨将其他实力强大的、对世界政治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称作“准极”或“次极”。多极化正是由这些“极”与“准极”或“次极”组成,对于它们各自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估计不能偏废。总的来说,自主发展、平等竞争和反对霸权主义是多极化的动力,但各“准极”或“次极”与“极”之间,并非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是对立甚至对抗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中的“极”,并不能与自然界中的“极”作简单的类比,认为各极之间必定是互相对立的关系。我们所说的多极化,并不意味着多个力量中心互相对立,更不是互相争霸,而是多个世界力量互相联系、互相协调、

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有朝一日更加强大了,也只能会在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方面起更大的作用,而绝不会去称霸。其他世界大国如果谁要妄图称霸,它也必将遭受到更大的制约和反对,是行不通的。

世界格局中的“极”,当然是指能够成为世界力量中心的实体,它们或者是世界大国,或者是地区性一体化组织。这样说,绝不等于忽视小国的存在。只是由于国家大小强弱不同,对世界的影响自然也不同。大国强国的影响也必然较强,从而形成世界性的力量中心,但在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大国在发挥它们的影响力时,绝不能忽视其他国家的利益,不能任意侵犯他国主权。在多极化格局下,小国特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应享有平等的权利,有充分的发言权,他们的权益应受到充分尊重。

4、多极化是否带来稳定

有人说多极化反而“带来不稳定”。论据是,冷战时期两极对峙,虽紧张,但稳定;一极主宰,一个声音说话,事情也好办;就怕世界成了多头,反而易乱。这是一种奇怪的两极世界稳定论、一极世界有益论和多极化混乱论。诚然,冷战后巴尔干地区的动乱是因欧洲力量对比失衡造成,但这恰恰由于缺乏制约美国霸权主义的力量和机制,说明“单极世界”十分危险,说明多极化的发展或者说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上升远远不够,说明体现多极化意义的联合国的作用还需要大大加强。在多极化条件下,多种力量相互制约,只会增强与霸权主义抗衡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才是问题的本质和主流。

5、美国与多极化

有人断言,既然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那就是一极世界。这是将两个虽有联系,但内涵大有区别的概念混为一谈。的确,美国较之其他重大力量或力量中心,其实力和影响力都要强大得多,但是将这种情形绝对化也是不妥的。第一,事实一再表明,许多重大国际事务绝对不是美国能独自说了算。第二,美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将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保持领先地位,但其他重大力量或力量中心同它的差距是在缩小,而不是扩大。例如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二战后曾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今天约占27%,预测2020年会降至10—15%。第三,如前所说,超级大国在多极化中占有特殊份额,但不等于世界就是单极的。普里马科夫说得好:“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当今世界唯一的

一极。”他还不只一次批评“有人把超级大国与一极世界两者混同”。

有人作出“新解”:美国要搞的“单极世界”也是一种多极世界。说法是,美国主张的单极世界,不只是由它这个超级大国一家建成,而是“由一超伴X 强”共同建成,说这是“美国式的多极格局”。这是将美国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可能给搅合了。美国总统言论也好,美国政府制订的“新世纪的美国安全战略”也好,都赤裸裸地宣称美国的目标就是要领导整个世界,要把21世纪变成“美国世纪”,在全世界建立“美国新秩序”。显然,美国绝无建立多极世界之意。美国联合一些伙伴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往往是在力不从心情况下采取的策略步骤,也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不是分享领导权。美国甚至还想把中国和俄罗斯纳入它所期望的轨道,这也正好说明其本质是要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如果把美国妄图建立的单极世界也解释为一种多极世界,那么:第一,这会混淆了我们主张的多极世界同它的本质区别。第二,这将忽视美国与“X强”之间的矛盾和分歧,导致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误判,例如法国为何也主张多极化?第三,按照这种说法,世界岂不永远只能是两极了,那么与“美国式的多极”相对的一面又是什么呢?因此,我们不应该得出与美国真实意图相悖的结论。

有人认为今后世界再也不会有哪一个国家能像美国这样强大,因而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不可动摇,多极化世界难以实现。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今天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的情况下,后进国家完全有可能迅速赶上先进国家。何况,今天世界的力量中心,除了大国之外,还有国家集团。而且,多极化世界的形成,并不一定要每个构成“极”的大国,力量都一样强。只要它们能发挥相当强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作用,防止任何大国搞霸权主义、在国际事务中独断专行,就可以说是多极化格局了。我们固然应充分估计美国的强大实力和今后发展的潜力,但也不能认为美国的力量不可逾越、不能制约,从而对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前景产生怀疑。

对于冷战后的国际格局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大多数学者同意“两极格局已经解体,各种力量重新分配,世界已经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新的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一表述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说明单极格局的不稳定性;从国际政治的现实出发强调了目前国际格局的过渡性和变化性,以及当前国际力量调整的不确定性;同时也有主观上制约美国单极统治世界战略的思想。但这种表述

仅仅强调了目前处于新旧格局的过渡期,而对过渡期的格局状态并未进行更多分析。这给准确定位当前格局的性质留下了空间。科索沃战争后,学术界出现一些不同声音,一部分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就是美国单极在统治世界,而多极化只是我们的主观愿望。这些不同认识恰恰是由于对国际格局定性模糊造成的。

事实上,力量对比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出现力量对比的真空和国际格局的空白。不论何时,这个世界总是有一定的力量对比关系结构,不可能没有格局。尽管国际格局的通常形态主要是单极、两极和多极,但在这三种典型格局之间还有很多过渡形态的格局。根据这一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冷战后国际力量对比结构就是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的“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即单极多元的世界格局。单极就是惟一的世界性大国,多元则是若干地区性大国。这一格局自冷战结束形成,可能要持续数十年时间,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某种程度的相对稳定性,这种单极多元格局既带有单极化的倾向,又具有多极化的趋势,具有明显的两重性

(二)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叶自成教授关于多极化的论述:

1、多极化的几个误点

在《多极化研究中的几个误点》一文中多极化研究的几个误点进行了分析。

(1)、多极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人们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同一性,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矛盾性。

同一性即两化的趋势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重合的,全球化的趋势支配、影响和决定着多极化进程的许多重要特征,它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赖以生存的环境。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极”与“极”是不同的,今天的极不同于冷战时的两极的极,也不同于20世纪初时多极的极。如果与两极格局时的极相比,那么,今天的极只是相对的,是在一个全球化时代的极,是世界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相互依存的时代的一个部分,它的独立只是相对的,而依存性是绝对的。多极首先是全球这个统一世界中的组成部分,这和两极格局时代一个极与另一个极的对立、隔绝占主导,两极形成两个分裂的世界不同,两极时代的极从意识形态上要么姓社,要么姓资。二者虽然也有缓和,也有和平共处,但到最后,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非此即彼。而今天的极在文化意识形态上则是多元化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和佛教,

相互并存,共同发展,反映这个时代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文化的多样性空前发展的特点。同时,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意识形态又有同一化发展的趋势,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也越来越多。全球化时代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世界格局面临的问题与过去完全不同,两极格局时代的主要问题是,一个超级大国试图取得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和政治的优势,控制世界政治的主导权,它的中心点是对世界霸权的争夺。在这样一个格局中,哪一个超级大国拥有军事经济优势,哪一个超级大国就能得到世界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并通过它控制的军事政治联盟把它的意志强加于国际社会,这样的格局主要建立在某一两个国家的实力基础上。

而在全球化时代,多极化格局面临的主要任务将是解决全球问题,如环境、安全、反污染、控制核武器扩散等。没有任何一个超级大国能独自解决这些问题,这决定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建立在各个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基础上,至少建立在几个主要大国的合作基础上,这样一种因素必然要求建立多极化的格局。

但是,多极化与全球化的趋势也有矛盾性,这也正是研究者们很少注意的一个问题。这种矛盾性从字面上也可以看出来,全球化在经济上的主要表现是经济一体化,它使全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空间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彼此不可分割。这种趋势引起的问题和危机,如墨西哥、东亚和俄罗斯三大金融危机表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球性的问题正在呼唤一个更有权威性的世界性的机制来控制和处理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的问题,它要求超越各国的主权和独立,更多地进行合作,全球化的进程呼唤的是世界政府而不是多极化。

但国际政治格局却呈现似乎是相反的趋势,在多极化形成进程中出现的各极或被认为将来必定成为一极的各个力量中心在许多问题上都在各行其是,因为各有不同的国家利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核不扩散:在两极对抗的年代中,已经形成的五个核国家被默认为只有它们才是合法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在冷战后的多极化进程中,这一定式似乎成了问题,那些已经成为一个或者正在准备成长为一个新的力量中心的国家提出的问题是:谁来决定核大国只能有五个?在有没有核武器被视为一个国家是否是一个超地区性的、甚至是世界性的大国的一个标志的世界中,尤其是在国家间还存在尖锐的矛盾的环境中,潜在的核国家数目似乎比冷战前更多而不是更少了。

地区强国和地区力量中心成长为一极的进程,会不会成为彼此间为竞争在多

极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展开激烈的政治经济竞争从而引起更多的地区冲突?在各国经济军事实力都以比过去快得多的速度增长的情况下,各国和各地区之间实力对比的变化也比过去更快了。这样不断产生着力量的不平衡发展,新兴的地区力量中心与过去的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矛盾就容易激化。过去的时代许多战争都是因为领土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而产生,武装冲突和战争这一古老的国家间问题会因为全球化进程而逐渐消失吗?或者相反,由于地区力量中心的成长会以新的表现形式进行新的势力范围的争夺?

在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划分势力范围,各主要地区和主要国家不是在以美国为中心的一方,就是在苏联控制之下,像中国这样独立的国家和地区是不多的。冷战后,过去受到两个超级大国压抑的地区矛盾表现出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地区强国,这些地区强国不依赖于大国,甚至与大国在本地区处于对抗状态。

(2)、关于多极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

现在人们一谈到多极化,几乎总要用一种满怀喜悦的、愉快的心情说,世界正在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或者说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对多极化总是持一种特别的肯定和积极的态度。多极化进程也在这种心态中被美化了,似乎它是一种比过去的两极世界更为合理和理想的机制,只要进入这样一个多极化世界,许多问题就会容易得到解决。其实不然。

对此应注意三点:

①多极化进程只是一个客观趋势,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人们用不着为它欢呼呐喊,也用不着害怕、恐惧。它并不比两极世界好多少,也不会比两极世界差多少,一切都取决于每个国家自身的努力,看你是不是能抓住时机来发展自己。这正如两极世界一样。两极世界听起来似乎不怎么舒服,这等于承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垄断世界事务,一切由他们说了算,似乎所有别的国家在这样一个两极世界中,都只能要么为苏联要么为美国控制。其实不然,两个超级大国正是在相互竞争中消耗了自己的实力和资源,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机会。如中国,在两极世界中发展并不差,中国利用两家的矛盾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好处,而且正是在这样一个格局中初步成长为一个新的力量中心。东亚许多国家也是在两极格局中抓住机会,使自己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所以,一个国家能否发展,并不因为某种格局就必然好或不好,关键要看自己。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教学设计

《多极化趋势加强》课堂教学设计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中、日、美、苏联国旗以及欧盟和不结盟标志图片展示导入多极化的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多极化趋势影响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是怎样的形势?请同学们看一下以下几组图片。 一张张静止的图片,背后却是一场场血腥的战争。它告诉我们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形势是怎样的? 生: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织,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极格局形成后的30年。1985年,邓小平提出了“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反映了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生:和平与发展 世界人民为了和平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1985年10月24日,40届联大提议创建国际和平年,提倡“捍卫和平,保障人类未来”,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组委会,召开了音乐会,设计了纪念币。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呼声也推动者世界新兴力量的反思和觉醒。他们也认识到要改变这种不利经济交流、合作发展的国际环境,须在国际格局上做出破旧立新。请思考:1、不利的国际环境是指什么?2、对破旧立新该怎样理解? 生:不利的环境为紧张与动荡,破旧立新为变两极格局为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吗? 生:能 请阅读材料,让事实来佐证。 除此外,还有以下的积极影响: 这种多极化趋势既然能够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那么有没有现实的可能性呢? 生:有。 请简略地介绍一下。 生:苏联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多极力量的崛起等。 (二)多极化可能性探源 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幕:多极化趋势可能性之:别了,“雅尔塔”。检测大家预习情况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过程、原因) 探究活动:苏联解体后,如何评价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及其命运,

图解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人教新课标) 第2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学者徐蓝说,欧共体实行的以一系列《洛美协定》为代表的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的政策,尽管存在缺陷,却是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探索南北合作的途径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益尝试,更是欧共体希望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以加强其欧洲特性的突出表现。这实质上反映了()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发展中国家与欧洲结盟 C.美国的影响力在减弱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D 2.1961年,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段话道出了() A.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B.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初衷 C.北约与华约建立的目的D.多极化趋势加强的事实 答案:A

3.(2011·山东高考)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A

4 . 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材料二二战结束……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其影响外溢到欧洲和日本。到20世纪50年代,在大炮和黄油需求的推动下,西方的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正是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体制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由于苏联控制了相当数量的中欧和东欧国家,法德之间发生争执的传统根源也就消失了,而且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 ——[美]戴维·卡莱欧《欧洲的未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表现及动机。(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对欧洲的影响。(6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一中“1944~1951年间”“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的信息为线索,结合战后美国“冷战”的表现及主宰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和贸易等史实分析概括答案;第二小问,可从美国霸权主义实质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从材料二中“来自美国的新的军事消费……西方的经济已经走上了一条扩展增长之路”可以归纳出美国对西欧经济援助;从“由于德国被分裂开来,并受到外族的控制,这也大大便利和鼓励了法德之间的合作”可以概括出欧洲分裂与走向联合的统一。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 必修一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内容标准】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 2.了解苏联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 3.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理想。 【考试说明】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①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②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③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点解读】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 (1)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首先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但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 ②从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制革。1990年,苏共

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③结果:加剧了政局动荡,导致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裂活动愈来愈烈。 (2)过程 ①1991年8月,“八一九”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发表,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完全解体。 (3)影响: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具体表现:特点:“一超多强”(美、欧、日、俄、中);表现:①、美国:唯一的超级大国;②、欧盟成立: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经济政治一体 化,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今25国),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启用;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③、日本: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④、俄罗斯:继承前苏联政治遗产,加强经济改革(特别是普京的务实政策);⑤、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综合国力提高。(2)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①标志:1993年,《欧洲联盟条约》得到成员国的批准并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当今国际舞台风云变幻,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和平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原有的差距还在加大,两极分化更趋严重。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一些国家继续扩大和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军备建设,严重影响了国际安全与稳定。一些国家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甚至不惜使用武力,对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出现新的起伏,因民族、领土、宗教、资源等引发的纷争和战乱不断。 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地球的面貌,特别是近几个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世界也因此联系得更加紧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资本主义以其巨大的优越性战胜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飞速提高,许多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强国之路。20世纪新兴的社会主义诞生,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在国际大舞台上活动的各种力量、各种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对峙的局面形成,世界分成两级世界,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双方势均力敌,各有胜负。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上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直到20世界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苏联在“冷战”中败下阵来,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无疑成为现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强大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实力,尚未有一个国家能与之匹敌。美国必定会引领这个世界,但它是否会永久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世界格局会一直沿着单极化方向发展吗, 其实不然,多极化才是世界发展的趋势。

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关资料的补充,理解法德关系的改善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初步掌握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家利益、大国关系等方面分析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方法。 (2)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二战后初期,美苏凭借强大的实力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不过这种格局并没有维持很长的时间,随着战后欧日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对美国的霸权提出挑战的力量越来越大。独立后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其他第三世界的国家在反殖反霸斗争中逐步走向联合,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重大冲击,世界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发展。 新课学习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设问:50年前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但是50年后的欧洲不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还可以跟美国大哥抗衡!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欧洲的联合 1、原因: 师生互动:欧洲的联合的原因是什么?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材料一如果我们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维克多·雨果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2、联合过程: 问题探究:西欧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联合的?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特点?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教案

[教案]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中国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例如,当代发展的趋势、世界多极化与单极化的斗争;培养自主学习,关注国际政治发展,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分析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关注祖国在世界舞台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树立全球观念,尊重世界多样性,关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观念。 教学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与作用 教学难点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合作与讲授法相结合 教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世界地图的展示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呈现了当代已经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的情况,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原有的知识,感悟、体验、探究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新特点,通过探究共享的问题,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从美苏争霸的结束和图片说明,引导学生当今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为什么会出现多极化趋势呢?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大国关系经历重大而深刻的调整。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什么表现呢?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以欧盟、美国、俄罗斯、中国、日本等为代表。 通过探究活动“欧盟用一个声音说话”,具体剖析欧盟作为当今世界重要一极的概况,让学生加深对“多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什么问题?欧盟成员国的增加为它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说明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俄罗斯、日本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扮演什么角色?加深对“多极”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虽然出现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但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因为单极与多极,争霸与反争霸将长期存在。 世界多极化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作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主要表现为: 由于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它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 面对世界多极化趋势,中国要谋求成为世界多极化中的一极,应如何应对挑战呢? 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如何应对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综合国力 2、国际竞争的实质: 当今综合国力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竞争

九年级中考历史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教案

相关资料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掌握“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比较异同认识趋势:两极格局时期的“极”与多极化趋势的“极”有哪些不同?“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美国为什么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处于优势?美国的全球战略是什么?有可能实现吗?为什么 分析特点,探究原因: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科索沃战争结局如何?造成了哪些恶劣影响?美国为什么要提出“人权高于主权”?这种观点和行动对世界已经造成哪些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唯物史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科索沃战争不仅对南联盟造成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反霸维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青少年应为维护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重点 世界形势的多极化趋势和科索沃战争的恶劣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原因、揭露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实质 4、课前预习题 1.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方向发展。 2.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各国都致力于实现长期、和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3.、、和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4.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将是、的斗争过程。(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受阻) 5.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冷战”政策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 A.“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 B.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成立 2.美苏争霸各阶段的表现有什么特点?结果怎样? A.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20世纪80年代,美国恢复强硬态度,

5.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解析版)

第15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考纲要求】 1.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和影响 2.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过程、影响;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及影响。 【基础落实】 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 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随后成立。 ③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3)作用 ①西欧加强经济合作,实力大增。 ②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战后日本的崛起 (1)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使美国在日本进行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表现: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3)影响: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独立。 ②新独立的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 ①初期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②20世纪70年代把反对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苏联解体 ①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苏联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②过程: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1991年底,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③影响: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2.“冷战”后的形势 (1)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表现 ①1999年,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 ②2001年,发生“9·11”事件,纽约世贸大楼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内容摘要: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我们党对当前世界格局演变态势的基本 评判,它既反映了当前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现状,又动态地描述了当前世界格局演变的趋势;既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又体现了我国对外战略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关键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国际政治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多极化趋势是我们党对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演变态势的基本评判,也是我国现阶段确定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之一。因此,正确地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我们把握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正确理解我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前提,也是"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对于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对当前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现状的客观评估 苏联解体标志着二战后延续了几十年的两极格局终结。自此,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重大的调整时期。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有多个主要力量在发挥重大作用。其一是美国。自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了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各方面的实力均高居各国之首,但它并没有能力独自控制世界。其二是欧盟。它是欧洲一体化的产物,虽然,相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它作为世界多极中的一极,其行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但随着其内部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人口超过美国、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与美国不相上下的政治经济实体,无疑要在当今世界发挥重要作用。其三是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总体实力下降,特别是由于经济的多年滑坡力量大大削弱,但它继承了原来苏联的主要军事和工业生产能力,其军事实力位居世界第二位且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其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四是日本。它的经济实力和军费开支均居世界第二位,尽管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地位及其对二战历史的暧昧态度影响了它政治大国作用的发挥,但它对世界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五是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六位,其整体发展水平和人均经济指标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最多、发展态势良好且具有强大发展后劲的社会主义大国,将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这些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大国或国家集团相互之间的实力对比并不平衡,其中美国的实力远远高于其他几个,但由于它们的利益不同、目标各异,在国际舞台上它们或者相互合作,或者相互竞争,从而构成一幅多极

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 一、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使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格局由美国控制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第三世界的不断崛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着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重大的挫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以来的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呈“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三、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的演变历程 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具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力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④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终结。⑤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四、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1、对世界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实质上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表明,在国际舞台上有多种力量或多个力量中心在发挥重大作用,国际事务不可能由个别国家主宰。因此,多极化实际上是对霸权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 班级:材博1405 姓名:高帅波 学号:1410277 专业:有色金属冶金 2014年10月31号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 材博1405 学号1410277 高帅波 一、绪论 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 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反映。多极化发展并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二、世界多极化的由来 1、世界多极化主要是指在国际体系中有多个战略力量中心并存的一种国际关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经过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出现了新的情况。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实力受损。苏联在与美国争霸的过程中也受到较大的牵制。与此同时,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日本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西欧尤其是法国也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其独立性的一面。这些变化对美苏垄断国际事务的局面形成了冲击。世界格局开始出现了多极化的苗头。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1998 年10月,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世界由两个大国主宰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世界,这里包括中国、日本、西欧和其他好多国家集团。 三、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从世界前进的客观趋势看, 世界必将走向多极化, 而不是单极化。 首先, 经过战后至今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化, 目前世界上除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外,已有其他一些世界力量, 如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此外, 还有一些正在崛起的大国, 如印度、巴西, 还有一些重要的地区组织, 如东盟。今后, 它们还将不断发展, 变得更为强大, 成为制约美国的重大因素。其次, 在经济全球化不

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解析版)

考点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十年真题】 1.(2019.4·浙江高考·25)有学者认为,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是一种实用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事业,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它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这个条约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C.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D.建立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某条约的达成……它寻求加速经济恢复的新路径……是把德国融入欧洲各国阵营里的第一步”,结合所学,上述内容指代欧洲一体化的开启,1951年煤钢共同体的成立,故选C项;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意在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不是欧洲一体化的第一步,排除B项;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标志着欧共体由单一经济组织变为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 2.(2019·北京高考·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可知日本作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其对外贸易受到美国的干涉和控制,故选C项;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新格局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强调日本经济发展受到美国的影响而非世界经济一体化,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排除D 项。 3.(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精品文档)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战后,世界逐渐形成了一美苏对抗为基本特征的两极政治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21世纪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级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势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应。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 一、世界格局的演变发展过程 (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1943-1945年期间战时盟国领导人在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会议上通过一系列的协定、声明、和备忘录等等一致确认对二战后世界秩序做了新的安排,即“雅尔塔体系”。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国之间力量对比和妥协的产物,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战结束后,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发生明显改变,欧洲中心地位彻底丧失,世界格局的重心不可扭转的转向了太平洋两岸,美苏两大国崛起,两国在经济政治上旗鼓相当。随着美苏共同敌人的消失,昔日的盟友由合作转向了全面对抗。 政治上:①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②1948年,柏林危机成为美苏“冷战”的第一高潮;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冷战”的第二次高潮 经济上:①实施马歇尔计划,目的: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②苏联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进

行反击,以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封锁。 军事上:①美国倡建北约组织:为了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1949年,美、英等12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实行集体防御,建立北约组织。②苏联倡建华约组织:为了对抗北约,1955年,苏、波、捷、罗等八国签订了《华沙条约》,建立华约组织。 (二)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两级格局结束,世界形势的总趋势是走向缓和,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冷战结束后,世界上的各种力量出现分化和组合。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经济问题,美国企图独霸世界;日本提出以美日欧三方为主导的国际新秩序,并积极建立政治大国;欧洲一体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这些因素都将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超多强是在苏联解体后形成的。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国家和国际联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从近期看,美国仍旧保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二、世界上多极力量的崛起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冷战期间,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1952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组建了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4月8日,六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上

第24课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教案

第24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教案 第24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教案 标要求: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了解多极化趋势和对世界的影响、欧盟的形成和扩展、日本成为经济大国的过程和原因、中国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综合探究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堂教学。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影响 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法 四、时安排:1时 五、教学准备: 教学前寻找各种视频、图片,制作多媒体,布置学生预习,探究。 五、教学过程: 前播放《精忠报国》渲染气氛 破题:(2分钟)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二战后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世界多极化即国际格局多极化,是指对国际关系有主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国际关系结构。 学生分组: 类型 组别 组长 收集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 主备人:王敏审核:高一历史教研组使用人: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原因;了解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 理解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区域集团)之间实力对比此消彼涨,因此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3.培养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的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 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5.教学方法:史料阅读、合作探究 6.课时安排: 1课时 二、学习任务(阅读教科书并结合资料链接,完成学习任务) 50年前的欧洲是一片废墟,但是50年后的欧洲不仅可以跟日本媲美,而且还可以跟美国抗衡! 任务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洲的联合的原因是什么?(课本P122,资料链接1,2) (1)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 (2)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3)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 (4)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2、西欧国家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联合的?(课本P122)欧洲一体化有什么特点? (1)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之间的矛盾化解。 (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3)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加;从单一的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从经济领域发展到政治、外交、军事领域。 3、欧共体的影响(课本P122,123,资料链接3) (1)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4)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测试题 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1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一、选择题 1.(2015河南商丘二模)下图为1965年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这 幅漫画反映了() A.法国推动欧洲各国密切联系 B.法国希望取得欧洲领导地位 C.欧共体各国联合以抗衡美苏 D.欧洲的北约盟国依附于法国 答案:B 解析:题干是关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它表现的是法国希望代表欧洲,并没有提及法国推动欧洲各国的联系,故A项错误;漫画中1965年法国在欧洲处于中心的重要地位, 体现了法国希望取得欧洲的领导地位,故B项正确;1967年欧共体成立,故C项错误;欧洲的北约盟国 在事实上依附于美国,故D项错误。 2.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 法国的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 A.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 B.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C.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 D.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导学号13300873? 答案:A 3.(2015江西南昌高三1月调研)1948年,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值的比重为5 4.6%,英、法、日、联邦德国则占19.6%,到1970年,美国比重为37.8%,其他四国则为31.5%。这种变化趋势说明的本质 问题是() A.各国工业生产总值发展不平衡 B.欧、美、日工业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发展 C.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在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答案:D 解析:A项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而且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欧、美、日工业生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发展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故B项错误;1948年美国工业总值领先,故“三足鼎立局面长期存

简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baidu

简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 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经济多极化基础上的一种客观的发展趋势。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多极化有着深刻的经济基础,不会因一事和一时的形势变化而逆转。美国经济不可能长期保持“一枝独秀”的局面。科索沃战争后,反对美国实行一极世界的呼声日趋高涨。这种趋势在21世纪初会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政策意向。它对多极世界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冷战结束后,随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出现了多极化发展趋势。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问题,冷战后时期,世界经济中有三个重要变化,它们都和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动有关系。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均和人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经济,其中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引起世界的瞩目。其次,欧洲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后,美国一反20世纪80年代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地位下降趋势,经济得到强劲发展。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看,这三种变化所起的作用是矛盾的。前两种变化有利于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在相当程度上,它们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一、世界多极化的概念 世界多极化往往是指世界政治多极化,即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国际格局,指的是世界主要国家、国家集团之问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国际结构和战略态势,它建立在利益和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是指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国际关系结构。这种格局是现实力量的配置和组合,世界政治格局是以综合国力对比为基础的。当今世界,格局更多的是大国之间现实力量的综合对比与配置组合,从而形成“极”。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 二、世界格局转换的深层次原因 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冷战时期,美苏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霸主,归根到底是因为两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其他国家与它们之间的经济实力悬殊过大。在此背景下,美苏称霸的局面得以长期维持。由于世界经济全球他的推动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各大战略力量的经济实力己逐渐趋向平衡,其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上升。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

(答案解析)10.2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第十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框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判断题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答案:F 解析:维护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2.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答案:T 3.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大国关系重新调整,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已基本形成 答案:F 解析:世界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未形成 4.世界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和平与发展基础上的,有利于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答案:F 解析:世界多极化,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5.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 答案:F 解析: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选择题 目前,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回答6-8题。 6.材料反映的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两极对峙格局已经打破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 答案:C 7.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主要是因为美国 A.具有世界领先的军事力量 B.拥有世界最强大的综合国力 C.处于多极力量的中心位置 D.长期实行霸权主义 答案:B 8.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广大发展中国家

①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②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③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 ④都是我国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④“都”表述过于绝对。有个别发展中国家有些时候可能站在我国的对立面。 面对当今急剧变化的世界格局,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在国际竞争中为自己占据有利地位。回答9-10题。 9.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 A.彻底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 B.导致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C.增加国际形势的不稳定因素 D.改变国际竞争的实质 答案:B 解析:B——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努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C——世界多极化相较于只有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而言更有利于和平与发展,因为各种力量之间可以相互制约。 10.下列有关各国调整目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 B.俄罗斯暂时退出国际政治舞台,致力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C.日本正在努力跻身政治、军事大国行列 D.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B 11.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将是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 A.国际斗争的主旋律 B.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基础 C.国际斗争的焦点 D.国际斗争的主要表现 答案:C 解析:书本P106正文第三段 12.当今世界多数国家为了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都把战略重点定位于 A.维护安全与反对恐怖主义 B.争夺资源与保护环境 C.发展经济和科技 D.制止贩毒与预防疾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