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幕墙工程施工方案 (1)

幕墙工程施工方案 (1)

幕墙工程施工方案 (1)
幕墙工程施工方案 (1)

幕墙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采用铝合金玻璃幕墙。外立面精装修均为甲方指定分包,我方将为指定分包单位提供合同范围内的总包服务,并进行质量、进度、现场安全、文明等方面的管理。

6.9.1 总包服务

外装分包进场的材料、办公用房现场指定;

外装分包的工人居住于集中的职工生活区(主体高峰期过后有部分工人撤场,生活区用房可以满足后续各工种工人的入住);

我方在合同约定和安全文明规定许可的前提下,满足外装分包对外架提出的改动要求,使其具备施工条件;

我方还将从垂直运输,现场用电等各方面配合外装分包的施工。

6.9.2 针对二次设计进行控制

在设计上,主要考虑强度、水密性和气密性、抗震和温差变形、隔音降噪、防雷、防火隔热、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设计,保证该工程无论在使用功能上,还是在外观效果上,均让用户满意。

6.9.2.1 强度设计:要求设计必须完全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考虑幕墙自重效果、风荷载作用、地震效应、温差效应等多项荷载组合,进行横、竖框、玻璃和铝板的材料的刚度和强度验算。从整体布局到细部结构,都必须进行严谨的计算,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基础上,最科学、合理的确定不同部位的材料规格,使帷幕系统的安全性得到可靠的保障,使材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6.9.2.2 水密性、气密性设计:我们建议通过双道密封及等压原理,有效保证幕墙的水密性和气密性。第一道密封靠硅酮耐候胶来实现;

第二道密封通过胶条来实现。

6.9.2.3 抗震及温差变形设计:温差变化和地震影响,是幕墙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北京地区地震烈度为8 度,本项工程按8 度设防。

我们要求设计必须完全实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建筑幕墙设计要满足三个设防水准和两个阶段设计的抗震设防目标。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通过连接件将幕墙和建筑主体牢固地连为一体。我们建议连接件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弹性,而且还要可调节,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另外,我们建议在竖料与横料及竖框及竖框间,设置弹性的伸缩缝,满足温差作用下的材料伸缩及地震作用下平面内的位移。同时,竖料之间设有活动接头,内设铝插芯。在横框与竖框连接的角片上,开有长圆孔通槽,满足了横框的弹性伸缩。竖料之间留20mm 伸缩缝,满足抗震变位、温差变形和连接要求。

6.9.2.4 防噪音设计:在前面的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建议幕墙采用两道密封,这样既提高了密封性,同时又提高了隔音性;其次,我们建议所有硬性接触处均采用弹性连接,这样不但满足了因温差作用而产生的伸缩效应,而且又消除了伸缩噪音。

6.9.2.5 防雷设计:我们要求必须满足《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3)的要求。我们建议在幕墙设计中,通过铜扁头及不小于48mm2 铜线与主体均压环相连,每3 层设防雷带,保证建筑的安全,防止雷电损害。

6.9.2.6 防火处理设计:我们要求防火性能设计必须满足建筑总设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规定;

我们建议:在每层楼板边缘与幕墙间的缝隙都用防火岩面板填实,外加 1.5mm 厚镀锌板装饰,这样既保温,同时又防止一旦失火,火从缝隙向楼上蔓延,形成自下而上的拔火风道,造成大面积火灾;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件和预埋件外露部分均设在防火保护区内;避免采取一大块玻璃跨越上、下两个防火分区的分格,以防某层失火,玻璃很快爆裂,火势殃及邻层,造成大面积火灾。

6.9.2.7 耐腐蚀性设计:在材料选择上,我们要求所有的连接件除具有一定的强度外,所有钢制零部件均进行与其功能和位置相宜的防护处理,也要具备足够的耐气候性。如:螺钉、垫圈等附件选用不锈钢件,所用连接角码均采取表面不低于70um 的热镀锌防腐处理,所有的密封件为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不同金属材料之间加设绝缘垫片,以防止电化腐蚀。

制作、安装工艺设计:我们要求幕墙的加工设备、机具采用高精度设备,操作人员经过严格培训,经验丰富,保证幕墙构件的加工精度;

幕墙构件板块在专用加工车间进行加工,并严格制定和执行加工程序,保证幕墙构件的质量。我们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手段,分在加工现场的检测和安装现场的检测,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我们建议:所有幕墙板块部件在加工车间内完成,在现场安装,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减少现场工作量;要有严格的安装程序,以保证幕墙安装牢固可靠,外观漂亮。

6.9.3 针对幕墙制作、安装进行控制

玻璃幕墙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进行。

玻璃幕墙使用的材料和附件,都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以及执行标准的编号。

加工幕墙构件的设备、机具应能达到幕墙构件加工精度要求,并定期检查。

幕墙的构件加工环境要求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满足加工要求。

隐框幕墙结构装配组合件应在生产车间制作,不得在现场进行。

不得使用过期的硅酮结构胶和耐侯胶。

型材切割时,其横梁的允许偏差为±0.5mm,主框允许偏差为±1.0mm。斜度允许偏差为-15′。构件孔位允许偏差为±0.5mm,孔距允许偏差为±0.5mm,累计偏差不应大于±1.00mm。

构配件装配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在安装前必须对工人进行技术及质量交底,对材料、机具以及建筑主体工程进行技术复核,做到心中有数。

必须根据幕墙分格的大样图,在建筑物上放出分格线,并根据设计标高,对建筑物本身的施工主体标高进行校对。

当予埋件偏差大于45mm 时,或予埋件中漏埋时,在幕墙与主体的连结点处,补埋化学螺栓。立柱先与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拉件再与主体连接,立柱与连接件连接必须加一层绝缘层。上下立柱间用套筒连接,并有不少于20mm 的缝隙。

横梁嵌入立柱中连接,并且横立柱间加弹性橡胶垫,消除噪音增加密封性。横梁上设排水孔,排除冷凝水。

在变形缝处,幕墙实行柔性连结,让幕墙结构满足主体变形。

保温部分从内向外安装,在衬板部位,四周加弹性密封条。防火层按规范施工,用1.5mm 厚铁皮做隔层,50mm 厚防火棉与防火板密实封闭填塞。

幕墙为两道密封,一道为橡胶条,一道为密封胶密封,橡胶条压缩量达到设计要求,胶条不能出现间断要连续。密封胶密实保证幕墙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施工中必须加以保护,以免幕墙污染、碰撞、变形。

幕墙安装完后,从上到下用中性洗洁剂对幕墙进行清洗。

交工时应出具各类的试验报告及材料检测报告、实验记录、隐敝验收资料等。

6.9.4 对石材面板的验收要求

6.9.4.1 保证项目

石材的品种、防腐、规格、形状、平整度、几何尺寸、光洁度、颜色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底层安装牢固;粘贴用料、干挂配件符合设计要求,碳钢配件进行防腐处理。

6.9.4.2 基本项目

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均匀一致,无错台错位;滴水线顺直、流水坡向正确;允许偏差项目

如下表:

6.9.5 对外装分包的现场安全、文明控制

外装分包的人员按总包规定集中居住,佩带胸卡,进出登记;

外装分包的材料、设备在指定场地码放整齐,做好安全防护;

外装分包从事特殊作业的必须按要求进行,如:进行电焊之前先开动火证,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等;

外装分包的垃圾必须堆放至指定的位置;

外装分包的作业面务必天天做到工完场清。

幕墙工程施工方案

本工程采用铝合金玻璃幕墙。外立面精装修均为甲方指定分包,我方将为指定分包单位提供合同范围内的总包服务,并进行质量、进度、现场安全、文明等方面的管理。

6.9.1 总包服务

外装分包进场的材料、办公用房现场指定;

外装分包的工人居住于集中的职工生活区(主体高峰期过后有部分工人撤场,生活区用房可以满足后续各工种工人的入住);

我方在合同约定和安全文明规定许可的前提下,满足外装分包对外架提出的改动要求,使其

具备施工条件;

我方还将从垂直运输,现场用电等各方面配合外装分包的施工。

6.9.2 针对二次设计进行控制

在设计上,主要考虑强度、水密性和气密性、抗震和温差变形、隔音降噪、防雷、防火隔热、耐腐蚀性等方面的设计,保证该工程无论在使用功能上,还是在外观效果上,均让用户满意。

6.9.2.1 强度设计:要求设计必须完全依据国家现行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中的要求,考虑幕墙自重效果、风荷载作用、地震效应、温差效应等多项荷载组合,进行横、竖框、玻璃和铝板的材料的刚度和强度验算。从整体布局到细部结构,都必须进行严谨的计算,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基础上,最科学、合理的确定不同部位的材料规格,使帷幕系统的安全性得到可靠的保障,使材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6.9.2.2 水密性、气密性设计:我们建议通过双道密封及等压原理,有效保证幕墙的水密性和气密性。第一道密封靠硅酮耐候胶来实现;

第二道密封通过胶条来实现。

6.9.2.3 抗震及温差变形设计:温差变化和地震影响,是幕墙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北京地区地震烈度为8 度,本项工程按8 度设防。

我们要求设计必须完全实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建筑幕墙设计要满足三个设防水准和两个阶段设计的抗震设防目标。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通过连接件将幕墙和建筑主体牢固地连为一体。我们建议连接件不仅要具有足够的刚性和弹性,而且还要可调节,以满足施工的要求。

另外,我们建议在竖料与横料及竖框及竖框间,设置弹性的伸缩缝,满足温差作用下的材料伸缩及地震作用下平面内的位移。同时,竖料之间设有活动接头,内设铝插芯。在横框与竖框连接的角片上,开有长圆孔通槽,满足了横框的弹性伸缩。竖料之间留20mm 伸缩缝,满足抗震变位、温差变形和连接要求。

6.9.2.4 防噪音设计:在前面的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建议幕墙采用两道密封,这样既提高了密封性,同时又提高了隔音性;其次,我们建议所有硬性接触处均采用弹性连接,这样不但满足了因温差作用而产生的伸缩效应,而且又消除了伸缩噪音。

6.9.2.5 防雷设计:我们要求必须满足《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3)的要求。我们建议在幕墙设计中,通过铜扁头及不小于48mm2 铜线与主体均压环相连,每3 层设防雷带,保证建筑的安全,防止雷电损害。

6.9.2.6 防火处理设计:我们要求防火性能设计必须满足建筑总设计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的要求规定;

我们建议:在每层楼板边缘与幕墙间的缝隙都用防火岩面板填实,外加 1.5mm 厚镀锌板装饰,这样既保温,同时又防止一旦失火,火从缝隙向楼上蔓延,形成自下而上的拔火风道,造成大面积火灾;幕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件和预埋件外露部分均设在防火保护区内;避免采取一大块玻璃跨越上、下两个防火分区的分格,以防某层失火,玻璃很快爆裂,火势殃及邻层,造成大面积火灾。

6.9.2.7 耐腐蚀性设计:在材料选择上,我们要求所有的连接件除具有一定的强度外,所有钢制零部件均进行与其功能和位置相宜的防护处理,也要具备足够的耐气候性。如:螺钉、垫圈等附件选用不锈钢件,所用连接角码均采取表面不低于70um 的热镀锌防腐处理,所有的密封件为耐腐蚀的非金属材料。不同金属材料之间加设绝缘垫片,以防止电化腐蚀。

制作、安装工艺设计:我们要求幕墙的加工设备、机具采用高精度设备,操作人员经过严格培训,经验丰富,保证幕墙构件的加工精度;

幕墙构件板块在专用加工车间进行加工,并严格制定和执行加工程序,保证幕墙构件的质量。我们有相应的质量检验手段,分在加工现场的检测和安装现场的检测,坚决杜绝不合格产品。我们建议:所有幕墙板块部件在加工车间内完成,在现场安装,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减少现场工作量;要有严格的安装程序,以保证幕墙安装牢固可靠,外观漂亮。

6.9.3 针对幕墙制作、安装进行控制

玻璃幕墙加工制作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进行。

玻璃幕墙使用的材料和附件,都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说明书以及执行标准的编号。

加工幕墙构件的设备、机具应能达到幕墙构件加工精度要求,并定期检查。

幕墙的构件加工环境要求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满足加工要求。

隐框幕墙结构装配组合件应在生产车间制作,不得在现场进行。

不得使用过期的硅酮结构胶和耐侯胶。

型材切割时,其横梁的允许偏差为±0.5mm,主框允许偏差为±1.0mm。斜度允许偏差为-15′。构件孔位允许偏差为±0.5mm,孔距允许偏差为±0.5mm,累计偏差不应大于±1.00mm。

构配件装配尺寸允许偏差,符合规范要求。

在安装前必须对工人进行技术及质量交底,对材料、机具以及建筑主体工程进行技术复核,做到心中有数。

必须根据幕墙分格的大样图,在建筑物上放出分格线,并根据设计标高,对建筑物本身的施工主体标高进行校对。

当予埋件偏差大于45mm 时,或予埋件中漏埋时,在幕墙与主体的连结点处,补埋化学螺栓。立柱先与连接件进行连接,连拉件再与主体连接,立柱与连接件连接必须加一层绝缘层。上下立柱间用套筒连接,并有不少于20mm 的缝隙。

横梁嵌入立柱中连接,并且横立柱间加弹性橡胶垫,消除噪音增加密封性。横梁上设排水孔,排除冷凝水。

在变形缝处,幕墙实行柔性连结,让幕墙结构满足主体变形。

保温部分从内向外安装,在衬板部位,四周加弹性密封条。防火层按规范施工,用1.5mm 厚铁皮做隔层,50mm 厚防火棉与防火板密实封闭填塞。

幕墙为两道密封,一道为橡胶条,一道为密封胶密封,橡胶条压缩量达到设计要求,胶条不能出现间断要连续。密封胶密实保证幕墙的气密性和水密性。

施工中必须加以保护,以免幕墙污染、碰撞、变形。

幕墙安装完后,从上到下用中性洗洁剂对幕墙进行清洗。

交工时应出具各类的试验报告及材料检测报告、实验记录、隐敝验收资料等。

6.9.4 对石材面板的验收要求

6.9.4.1 保证项目

石材的品种、防腐、规格、形状、平整度、几何尺寸、光洁度、颜色符合设计要求;面层与底层安装牢固;粘贴用料、干挂配件符合设计要求,碳钢配件进行防腐处理。

6.9.4.2 基本项目

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均匀一致,无错台错位;滴水线顺直、流水坡向正确;允许偏差项目如下表:

6.9.5 对外装分包的现场安全、文明控制

外装分包的人员按总包规定集中居住,佩带胸卡,进出登记;

外装分包的材料、设备在指定场地码放整齐,做好安全防护;

外装分包从事特殊作业的必须按要求进行,如:进行电焊之前先开动火证,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等;

外装分包的垃圾必须堆放至指定的位置;

外装分包的作业面务必天天做到工完场清。

施工测量工程方案

6.2.1 施工概况

本工程的地下室结构东西方向长约115m,南北方向长约44m,结构出地面后各层面积约1600m2,结构高度59.90m,±0.00 相对绝对标高为44.20m。进场前分项工程中的土方工程已经接近收尾。施工前需要对现场的定位放线控制点进行交接。

6.2.2 施工测量准备

6.2.2.1、测量仪器的使用

本工程所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本工程拟使用以下测量仪器:

6.2.2.2、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

进场后根据测绘部门提供的测量成果,引入坐标点及水准点,并进行复测,确定水准点和坐标的准确性。

6.2.3±0.000 以下建筑物的测量施工

6.2.3.1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根据施工现场复测后的水准点,选用极坐标法对楼进行定位。确定地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的位置。先在地下室垫层上引测建筑物轴线交点,然后根据地下室平面图弹出所有轴线及建筑物外边线。

将轴线控制点外移至基坑外固定的建筑物或地标上,并在基坑内设置木桩作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周复测一次,防止桩位移动,影响精度。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对地下室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上,作为首层测量施工的依据。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

6.2.3.2 高程控制

利用复测法引入高程控制点,±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44.20m。

6.2.4±0.000 以上建筑物的测量施工

6.2.4.1 平面控制

首先校测控制桩,无误后在控制桩上架经纬仪,等精密对中后,以盘左盘右取中法,把轴线控制点和圆心控制点投测到首层板面上,并进行闭合校核,闭合差符合测角中误差±20″,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 范围内校核无误后,进行细部点加密,用1mm 细墨斗线弹出墙边

线、50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验。验线完毕后,做出楼内的控制桩点,作为竖向控制的基点。控制桩点作法,是用冲击钻把桩点钻出,然后把钢筋埋入,并用钢锯条锯出十字划在钢筋上做出标记。

标准层测量工作与主体结构施工关系

楼板砼浇筑(轴线、墙、柱边线、墙、柱50 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下边线)→→墙体钢筋绑扎(窗洞口边线)→→墙、柱模板(上一层标高50 控制线,油漆标识)→→墙、柱拆模(本层标高1 米,墨斗弹于墙体上)→→顶板支模、钢筋绑扎(轴线、门洞边线用油漆标识)→→校正钢筋浇注顶板砼。

层间传递

根据首层控制桩的位置,在二层以上结构板面的此位置预留洞,利用激光铅垂仪把控制点投测到施工作业面上,

6.2.4.2.竖向控制

高层建筑的竖向控制

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外控法、内控法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竖向控制。

依据施工现场已有的经过复核后的高程控制点,对地下施工阶段的标高进行校验。地上部分的标高控制采用内控法,在首层楼板上放置标高控制点,作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设置基点采用予埋钢板

(100 ㎜×100 ㎜),并在钢板上刻划“十”字作为标记。在相应的位置每层楼板上留设后浇洞口(150 ㎜×150 ㎜)。以首层轴线控制网基点作竖向投测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事先应严格校正好仪器,投测时严格定平度盘水准管;尽量以首层轴线为准作后视;取盘左、盘右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

为确保轴线传递的准确性,每层的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采用经纬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严格按《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进行,并做好记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表(见下表)

6.2.5 高程控制要点

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后,在电梯井筒内墙上弹出建0.5m 线,用红三角柱注,并以此作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

对钢尺必须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施工测量工程方案

6.2.1 施工概况

本工程的地下室结构东西方向长约115m,南北方向长约44m,结构出地面后各层面积约1600m2,结构高度59.90m,±0.00 相对绝对标高为44.20m。进场前分项工程中的土方工程已经接近收尾。施工前需要对现场的定位放线控制点进行交接。

6.2.2 施工测量准备

6.2.2.1、测量仪器的使用

本工程所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等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并确保使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本工程拟使用以下测量仪器:

6.2.2.2、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

进场后根据测绘部门提供的测量成果,引入坐标点及水准点,并进行复测,确定水准点和坐标的准确性。

6.2.3±0.000 以下建筑物的测量施工

6.2.3.1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根据施工现场复测后的水准点,选用极坐标法对楼进行定位。确定地下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点的位置。先在地下室垫层上引测建筑物轴线交点,然后根据地下室平面图弹出所有轴线及建筑物外边线。

将轴线控制点外移至基坑外固定的建筑物或地标上,并在基坑内设置木桩作为地下结构的平面控制点。

在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周复测一次,防止桩位移动,影响精度。

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对地下室使用的定位控制桩进行复测,校核无误后,将首层建筑轴线弹在地下室顶板上,作为首层测量施工的依据。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的轴线测设完后,必须进行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单,并附报验内容的测量成果表,以便能及时验证各轴线的正确性。

基础验线时,允许偏差如下表:

6.2.3.2 高程控制

利用复测法引入高程控制点,±0.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44.20m。

6.2.4±0.000 以上建筑物的测量施工

6.2.4.1 平面控制

首先校测控制桩,无误后在控制桩上架经纬仪,等精密对中后,以盘左盘右取中法,把轴线控制点和圆心控制点投测到首层板面上,并进行闭合校核,闭合差符合测角中误差±20″,边长相对中误差1/10000 范围内校核无误后,进行细部点加密,用1mm 细墨斗线弹出墙边线、50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位置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验。验线完毕后,做出楼内的控制桩点,作为竖向控制的基点。控制桩点作法,是用冲击钻把桩点钻出,然后把钢筋埋入,并用钢锯条锯出十字划在钢筋上做出标记。

标准层测量工作与主体结构施工关系

楼板砼浇筑(轴线、墙、柱边线、墙、柱50 cm 控制线、门窗洞口下边线)→→墙体钢筋绑扎(窗洞口边线)→→墙、柱模板(上一层标高50 控制线,油漆标识)→→墙、柱拆模(本层标高1 米,墨斗弹于墙体上)→→顶板支模、钢筋绑扎(轴线、门洞边线用油漆标识)→→校正钢筋浇注顶板砼。

层间传递

根据首层控制桩的位置,在二层以上结构板面的此位置预留洞,利用激光铅垂仪把控制点投测到施工作业面上,

6.2.4.2.竖向控制

高层建筑的竖向控制

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外控法、内控法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竖向控制。

依据施工现场已有的经过复核后的高程控制点,对地下施工阶段的标高进行校验。地上部分的标高控制采用内控法,在首层楼板上放置标高控制点,作为上部结构轴线传递的基准点。设置基点采用予埋钢板

(100 ㎜×100 ㎜),并在钢板上刻划“十”字作为标记。在相应的位置每层楼板上留设后浇洞口(150 ㎜×150 ㎜)。以首层轴线控制网基点作竖向投测时,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事先应严格校正好仪器,投测时严格定平度盘水准管;尽量以首层轴线为准作后视;取盘左、盘右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

为确保轴线传递的准确性,每层的轴线均从首层基点向上传递。

为满足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本工程将采用经纬仪,一测回测角,二测回测边。测量时严格按

《工程测量规范》中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进行,并做好记录。

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表(见下表)

6.2.5 高程控制要点

在每层的柱子及墙体浇筑完后,在电梯井筒内墙上弹出建0.5m 线,用红三角柱注,并以此作为上部结构高程测量的起始点。

对钢尺必须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修正,并应往返数次测量,确保标高传递的准确性。在结构层内引测标高时,要使用水准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见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