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育种实习报告 1488121

育种实习报告 1488121

育种实习报告  1488121
育种实习报告  1488121

2002-2003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2002-2003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分,共10分) 1 林木育种学 根据遗传学原理,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殖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设施保存 利用机械设备保存植物的部分组织或者器官,从而保存植物的种质资源。 3引种 将植物栽培到其分布区之外成为引种 4种源试验 将树种分布区不同中原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材料栽培在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实验 5优树 在同一林分中,相同环境条件下,在生长量、木材质量、等性状上远远超过在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树木。 6选择响应 入选亲本子代平均值与入选亲本平均值的差 7杂交 通常指不同树种、或者同一树种不同小种、品种或者类型间的交配 8 无性繁殖 切取树木的部分器官或者组织,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其再生为完整的新植株 9实生苗种子园 用实生苗做材料建立的种子园 10遗传测定 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无形繁殖后代或者有性繁殖后代进行田间对比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品质作出评价,此过程称为表现性的遗传测定。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林木育种主要包含资源的收集,优良品种的培育,遗传测定和良种繁殖等4项主要内容。 2 保存林木基因资源有设施保存,就地保存和异地保存三种方法。 3 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一是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二是经济价值符合要求。 4 影响地理变异的因素有分布区是否连续,大小,形状。 5 人工选择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方向性选择和分裂性选择。 6 家系可以分成两种:半同胞家系和全同胞家系。 7 优树的综合评选方法包括连续选择法、独立标准法和评分法。 8 用亲本和子代资料的回归系数来估算遗传力时,如果遗传力h2=b=0.4,则所用的亲本是双亲本。 9 某30年生红松人工林林分有1000株红松,平均树高为11米,从该林分中选择5株优树,平均树高14.5米,则入选率为0.005,选择差为3.5米。 10 杂交组合A×B称为单交,A×(B×C)称为三杂交。 11 嫁接形成的嫁接植株,具有根系的部分称为砧木。 12 树木枝条扦插主要有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两种类型。 13 种子园管理的主要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树体管理和去劣疏伐等内容。 14 下列交配设计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亲本。则(1)A×B,C×D,E×F称为单交;(2)A×C,A×D,B×E,B×F称为巢式交配设计; 15 试验设计的原则是重复、随机和局部控制。 三、简答下列各题(每题4分,共40分) 1林木育种的主要特点

林业类林木育种学实习报告

林业类林木育种学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了解种子园在现实林木良种化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种子园的分类方式,和园址的选择要求,还有种子园内无性系的数目、树种传份距离、无性系配置距离、无性系或家系的同步水准、去劣伐疏强度等。了解 种子园内无性系的配置的方式和施工管理方法,知道怎样提升种子园 的产量的措施。 在课堂上学习到了理论知识,育种学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它以遗传理论为指导实行林木改良和选育以及林木的良种繁育, 以提升森林生产力,我们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种子园的生产实 际情况,实行林木育种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际操作,达到理论应用于 实践,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的最终目的。 实习内容: 一、都匀市马寨种子园介绍: 贵州省都匀市马寨马尾松1.5代无性系种子园。该种子园位于北纬26。 16 ,东径107。31的贵州省南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区,年平均气温 16℃ ,最低气温一6.9 ℃≥lO ℃积温4 879.9℃ ,年平均降雨量1423 mm。年平均相对湿度79%,全年日照时数1145.5h,生长期达 300 d以上。园区为低山丘陵。海拔860~950 m,地势开阔,坡度平缓,土壤为pH值在5.03—5.2之间的原积型山地黄壤。土壤屑状至 块状结构,肥力中等。贵州省都匀市马寨马尾松1.5代无性系种子园 现有5个大区,65个无性系配置小区。I一Ⅳ大区初植株行距为4m×5 m,V大区株行距为6 m×8 m。无性系配置方式采用顺序错位设计。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通知》(林 场发〔2009〕11号)文件精神,为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林业建设对林木良种的需求,推动我国林木良种基地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国 家林业局充分调查研究、严格筛选和科学评定的基础上,贵州都匀马

林木育种学名词解释

林木育种学名词解释 1.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良种选育和繁殖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 2.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经济性状与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且性状遗 传稳定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的特异性植物群体。 3.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4.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没有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 5.育种周期:在一个育种世代中补充群体、候选群体和育种群体的交替。 6.基本群体:从中进行选择用以建立育种群体的最初的基因型。 7.育种群体:严格地讲,育种群体是指向下一代传递基因的基因型组成的群体。 8.增殖群体:对经过遗传改良的材料进行繁殖的群体。 9.生产群体:用于生产林产品的林分。 10.基因保存群体或基因资源群体:为了未来的育种而保持遗传变异的群体。 11.自然选择:通过自然界的力量对生物进行的选择。 12.稳定性选择: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选择结果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不变,变量减小或不 变。 13.定向性选择:利于性状表现型的某极端类型的选择, 结果导致群体遗传组成的定向变 化。 14.多向性选择: 对一性状的表现型作两个以上方向的选择, 属不利于中间类型的选择。 15.人工选择:是指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人为制定的选择标准,有意识地改变生物群体中特 定遗传性状表现的活动。 16.选择育种:在林木改良中,按一定的标准和目标,挑选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那部分基因 型,通过比较、鉴定和繁殖,创造出优良类型或品种的育种方法。 17.个体选择:也称混合(大群)选择,即仅根据个体本身性状的表型所做的选择。 18.家系选择:以整个家系为一个选择单位,只根据家系平均值决定个体的去留的选择方法。 19.家系内选择:在稳定的群体结构下,不考虑家系均值的大小,只根据个体表型值与家系 均值的偏差来选择。 20.综合指数法:根据改良性状的遗传力和经济重要性,将各性状分别给予适当的加权,然 后综合成一个指数,按多个性状综合选择指数值的高低进行选择。 21.优树:在相似的环境条件下,表现特别优良的林木个体。 22.候选树:用作评选优树的待选树木。 23.对照树:与优树位于同一林分,年龄、立地基本相同,作为优树评选时比较用的树木。 24.优树选择:根据选种目的在适宜的林分中按一定标准评选优树的过程。 25.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确认遗传品质卓越的优树。 26.林木遗传测定:通过对选育材料当代(无性系)以及通过各种交配设计获得的子代所进 行的田间对比试验以及对试验结果进行遗传评价的过程。它是遗传改良的核心工作。27.子代测定:主要是用于评价一母本或父本性状遗传的程度,以及一个亲本与其它亲本交 配所产生子代的遗传品质的优异程度。 28.配合力:亲本某一性状在不同交配后代中表现的相对差异。是反应杂交组合中各性状配 合能力的指标,是选择亲本的依据。 29.一般配合力(GCA):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亲本的若干交配组合子代平均值距交配 群体子代总平均值的离差。一般认为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亲本育种值的一半。

2005-2006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05-2006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解释下列名词(本大题共8小题,每题2分,共计16分) 1 易地保存:将需要的生物资源保存在原生存地点之外的做法 2 引种:将植物栽培到其分布区之外成为引种 3 种源试验:将树种分布区不同中原的种子或者其他繁殖材料栽培在一起所做的栽培对比实验 4 遗传增益:选择响应除以被选择群体的平均数 5 无性系种子园:由优良无性系建立的以生产高产优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6 家系:由一个植株通过有性繁殖方法繁殖出来的所有植株 7 精选树:通过遗传测定证明遗传品质优良的优树 8 子代测定:对选育出来的表现型通过有性繁殖成子代后,进行田间对比实验,根据子代的表现对亲本的遗传品质作出评价,此过程称为表现性的子代测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总计20分) 1 遗传测定 2 设备保存 3 不需特殊保护能正常生长发与繁殖 4 分布区内环境复杂程度,或者不连续 5 个体变异。 6 生态型变异 7 块。 8 抗性指标 9 评分法。 10异。 11狭义遗传力 12 0.8 13 3.5米 14综合双亲的优良性状 15 三杂交 16 早 17 单位面积种子产量 18 遗传测定区 19 无性系测定 20 28 三、简答下列各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题5分,总计40分) 1反复修剪法; 扦插或者嫁接法 组织培养法 2为了使引种取得成功,在引种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引种要结合种源和优树的选择 2)要选多种立地条件类型作试验 3)配合引种进行杂交 4)适当的繁殖方式 5)农业技术措施 3 种源试验的主要作用 生产上,为当地选择最适合种源造林,划分种子调拨区 理论上,研究该树种地理变异模式与规律,生态因素对变异的影响 4 优势木比树法:将候选树与其周围生长的同种同龄的3-5株优势木对比而选择优树的方法。

林木育种学实习指导书

《林木育种学》 教学实习指导书 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科研室 编写人:边黎明方扬辉 2012年4月

目录 一、实习目的 (3) 二、实习时间安排及组织形式 (3) 三、实习地点 (3) 四、实习内容 (3) 实习1 杉木种子园和基因库的调查和管理 (4) 实习2 2010年杉木基因库补充嫁接 (6) 实习3 杉木科研档案整理 (8) 实习4 2009杂交鹅掌楸子代测定林调查 (9) 实习5 1994年全国杉木无性品系区域试验林调查 (11) 五、实习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参考书籍 (13) 六、学生填写实习报告的要求 (14) 七、实习成绩评定办法 (15)

林木育种学教学实习指导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周数: 1 学分: 1 一、实习目的 《林木育种学》教学实习旨在使同学深入理解课堂教学涉及的理论知识,感性地了解和掌握林木育种中常用的一些育种方法如优树选择、地理变异与种源试验、杂交育种、子代测定、母树林疏伐改建以及无性系比较试验等所涉及的具体步骤与技术环节;使同学领会学以致用的含义;增强同学动手、独立思考、综合设计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同学对于林业生产单位状况及林业工作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 二、实习时间安排及组织形式 实习时间为一周5天。原则上每天完成一项,共完成五项内容,每天上午外业调查,下午内业整理。但也可视天气、工作量等情况作具体调整。 实习具体日期根据南京林业大学每学期的校历安排。由学院统一组织,以专业为单位集中进行。该项实习季节性较强,因此,应结合课堂教学进度及野外季节情况合理组织安排,一般以4月中下旬为佳。 三、实习地点 福建省洋口林场国家杉木良种基地 四、实习内容 《林木育种学》教学实习根据实验课已安排的内容,尽可能避免重叠;强调综合性、更切合林业生产实际需要等要求,主要安排了如下实习内容: 1.杉木种子园和基因库的调查和管理; 2.2010年杉木基因库补充嫁接; 3.杉木科研档案整理; 4.2009年杂交鹅掌楸子代测定林调查; 5.1994年全国杉木无性品系区域试验林调查。

东林林木育种学考试题02-04

2002-2003年度林木育种学试题(2003年7月17日)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1分,共10分) 1 林木育种学;2设施保存;3引种;4种源试验;5优树;6选择响应;7杂交;8 无性繁殖;9实生苗种子园;10遗传测定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 林木育种主要包含,,遗传测定和等4项主要内容。 2 保存林木基因资源有设施保存,和三种方法。 3 树木引种成功的标准一是,二是。 4 影响地理变异的因素有分布区是否连续,,。 5 人工选择类型包括稳定性选择、和。 6 家系可以分成两种:和。 7 优树的综合评选方法包括连续选择法、,。 8 用亲本和子代资料的回归系数来估算遗传力时,如果遗传力h2=b=0.4,则所用的亲本是。 9 某30年生红松人工林林分有1000株红松,平均树高为11米,从该林分中选择5株优树,平均树高14.5米,则入选率为,选择差为。 10 杂交组合A×B称为,A×(B×C)称为。 11 嫁接形成的嫁接植株,具有根系的部分称为。 12 树木枝条扦插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13 种子园管理的主要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等内容。 14 下列交配设计中每个字母代表一个亲本。则(1)A×B,C×D,E×F称为;(2)A×C,A×D,B×E,B×F称为; 15 试验设计的原则是、和。 三、简答下列各题(每题4分,共40分) 1林木育种的主要特点 2 树木遗传变异的层次 3为了使引种取得成功,在引种过程中一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 种源试验方法 5 用材树种优树选择方法 6 影响遗传增益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影响 7 插条幼化的方法 8 种子园一般划分为几个区,各起什么作用? 9 树木遗传测定的作用 10 无性系造林的注意事项 四、详细说明杂交育种的主要过程及技术(包括杂交目的、亲本选择、花粉技术、杂交技术、 杂种的测定和选择。20分) 五、计算题(共15分) 1 某树种的种源试验,参加试验的种源有5个。造林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3个区组,各种源20年生树高调查结果见下表。试对此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并用LSD法对种源进行多重比较,比较结果用字母标记法表示(10分)。 F0.05(4,8)=3.84;t0.05(8)=2.3

林木育种学实习报告

林 木 育 学 小组成员学号 刘界仁080903110027 杨鹏080903110024

实 习 报 告指导老师:赵杨 班级:林学081班 实习小组:第八组 实习地点:坪坝华山松种子园 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日张慎080903110010 张翠新080903110032

前言 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学好这门学科,首先要重视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实践部分,我们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理论知识。林木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知识都是在实践才能体会的,如果学习林木育种学缺少了实践的部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你就没学过林木育种学”。 正是因为实践对于林木育种学有太高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赵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了这次非常重要的实习。这次实习的地点选在了离学校比较近的坪坝华山松种子园,旨在让我们了解种子园的现实结构,并把课本中介绍的种子园与其对比,让理论实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习前,赵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在种子园内进行一次模拟优树选择,这使我们在了解种子园的同时,又能巩固优树选择的过程,这使得此次实习更具意义,使我们的积极性也格外的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啊!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进入主题,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这次精彩的实习内容吧……

一、实习目的: 1.对种子园有个全面、具体的了解; 2.掌握优树选择的方法; 3.熟悉嫁接技术。 二、实习地点: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华山松种子园 三、实习时间: 2010年12月2号 四、实习内容: 1.种子园的了解 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①营建种子园的意义 (1)种子的遗传品质好; 估算初级种子园种子造林,材积增益在10%-20%; (2)种子园树木结实早,能稳定地提供大量遗传和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 (3)种子园面积集中,便于经营管理,控制树冠生长,方便种子采收; (4)为育种的持续发展准备物质和技术条件。

林木育种学实习报告

林木育学实习报告 指导老师:赵杨 班级:林学081班 实习小组:第八组 实习地点:坪坝华山松种子园实习时间:2010年12月2日小组成员学号 刘界仁080903110027 杨鹏080903110024 张慎080903110010 张翠新080903110032

前言 林木育种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既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要学好这门学科,首先要重视理论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实践部分,我们只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了理论知识。林木育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许多知识都是在实践才能体会的,如果学习林木育种学缺少了实践的部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你就没学过林木育种学”。 正是因为实践对于林木育种学有太高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在赵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进行了这次非常重要的实习。这次实习的地点选在了离学校比较近的坪坝华山松种子园,旨在让我们了解种子园的现实结构,并把课本中介绍的种子园与其对比,让理论实践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习前,赵老师还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在种子园内进行一次模拟优树选择,这使我们在了解种子园的同时,又能巩固优树选择的过程,这使得此次实习更具意义,使我们的积极性也格外的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啊!话不多说,接下来就进入主题,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下这次精彩的实习内容吧……

一、实习目的: 1.对种子园有个全面、具体的了解; 2.掌握优树选择的方法; 3.熟悉嫁接技术。 二、实习地点: 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华山松种子园 三、实习时间: 2010年12月2号 四、实习内容: 1.种子园的了解 种子园是用优树无性系或家系按设计要求营建,实行集约经营,以生产优良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种子为目的的特种人工林。 ①营建种子园的意义 (1)种子的遗传品质好; 估算初级种子园种子造林,材积增益在10%-20%; (2)种子园树木结实早,能稳定地提供大量遗传和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 (3)种子园面积集中,便于经营管理,控制树冠生长,方便种子采收; (4)为育种的持续发展准备物质和技术条件。 ②种子园的种类

林木育种学 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策略和多世代育种 第一节林木育种策略 林木育种策略是针对某个特定树种的育种目标,依据树种的生物学和林学特性、遗传变异特点、资源状况、已取得的育种进展,并考虑当前的社会和经济条件,可能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该树种遗传改良作出长期的总体安排。 一、育种各环节间的相互关系及与林业生产的联系 根据育种目标、树种特性、资源状况、育种进展,综合地、巧妙地运用这些环节,使林木育种工作,既能为当前生产提供经过不同程度改良的种苗,又能不断满足林木长远改良工作的需要。 二、育种的一般程序 林木育种过程实际上是使遗传基础由宽变窄,再由窄变宽的螺旋式上升发展过程。 第一步是根据育种目标从群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个体或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是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 第二步,对选择出来的个体,通过杂交,进行基因重组,是遗传基础变宽的过程。 1 / 4

选择和经过重组的繁殖材料通过遗传测定进行再选择,又是遗传基础变窄的过程。 如此反复循环,使需要的遗传基因频率不断提高,繁殖材料的遗传品质不断优化。 育种的各个阶段经过选择和遗传测定的繁殖材料,可以通过种子园或采穗圃大量繁殖,用于造林生产。 四、制定育种策略的原则 1.既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又能符合长远遗传改良的要求。 2.育种途径和方法既要符合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遗传特点,又要考虑该树种遗传改良的社会经济条件。 3.合理地运用育种的各个环节,并做好各个环节间的衔接。 4.具备灵活应变和适应的能力,要保持种内遗传多样性。 5.各项试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 第二节多世代育种 一、多世代改良程序 1.区别对待选择测定用繁殖材料和生产性种子园繁殖材料。 在测定繁殖材料中允许有亲缘关系的子代存在,但为防止生产用种子中存在亲缘关系,不允许有亲缘关系的繁殖材料进人生产性种子园。 2.广泛收集并不断增加新的育种资源, 以维持育种群体的广泛遗传基础,防止群体遗传基础变窄。 3.把选育和良种生产过程密切结合起来。 繁殖材料每经过一次选择、测定,都要及时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有所提高的种子。4.缩短育种周期,增加选育世代 二、保持基因多样性及延缓近交发展的技术 2 / 4

林木育种学大题

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容 林木良种选育:林木遗传品质的改良及其理论和方法。 林木良种繁殖:林木良种繁殖理论和方法。 品种的属性:人工选育、经济性状优良、主要性状整齐一致、性状遗传稳定、较好的适应性、特异性。 认识品种需要注意的问题: (1)品种是经济概念,是林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而不是分类单位; (2)评价品种优劣的唯一标准是现实的应用价值,而不是选育技术是否先进; (3)品种具有地域性和时效性。 林木育种的特点、趋势和任务: 1、特点:①林木生长周期长,特别是有一个比较长的幼年期,导致林木育种周期长,特别 不利于多世代育种; ②树体高大,占地多,遗传测定困难、昂贵; ③多数树种都属异花授粉,高度杂合,近交衰退严重,要避免近交;自交(近交) 难以作为育种方法; ④大多处于野生状态,研究基础薄弱;有大量的遗传变异可以利用; ⑤多年生植物,多年开花结实,可以通过子代测定进行后向选择,提高选择效率。 2、趋势:①育种目标多样化;②常规育种仍然是林木育种的主要途径; ③种子园仍然是林木良种繁育的重要途径; ④无性繁殖技术日渐成熟,无性系育种前景广阔,无性系造林更加受到重视; ⑤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3、任务:根本任务:育种资源保存和种质资源创新,良种选育和繁殖。(如;林木育种资源 的搜集、保存、研究和利用;林木种质资源的开发;林木新品种(类 型)选育;林木良种繁育等。) 变异的种类 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 不可遗传变异: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没有造成遗传物质的改变。 变异的区分 通过有严格试验设计的田间对比试验;直接检测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 林木遗传变异的层次 ①地理种源变异②同一种源不同立地间的变异③同一种源不同林分间的变异 ④同一林分不同个体间差异⑤个体的变异 ⑥非遗传基础改变引起的变异:早晚材密度变异; ⑦遗传基础改变引起的变异:体细胞变异(芽变),性细胞变异(2n配子的产生)。 林木育种的实质 ①发现(自然界已有的)、创造(自然界没有的)变异(关键); ②评价、鉴定、选择变异;③稳定、利用变异。 林木地理变异的意义(基本结论): (1)种源间的差异能够通过种子遗传给后代,因而通过选择可以利用; (2)当地种源的适应性最强,但生产率不一定最高,所以在对外地的种源未了解之前,使用当地种源最安全; (3)地理种源变异在树木变异中占的分量很大,通过种源选择就能获得较大的改良效果。(4)适应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分量最大,若要改良适应性状,最好先进行种源选择;(5)对于多数树种生长性状也表现出显著的种源差异,种源选择也能取得好效果。

林木育种学

林木育种学 1.林木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研究林木优良品种选育与繁殖 理论及技术的科学。或是指以遗传进化理论为基础,以林木的遗传变异为对象,以提高经济及观赏性状为目标,定向改造,选育和繁殖林木良种的实践活动。 2.林木育种的实质:创造变异,选择变异,利用变异。 3.林木育种的任务:良种选育和良种繁育。 4.林木育种主要研究内容:(常规)1)育种资源的选择、收集、 研究和利用2)引种3)选种a杂交育种b良种繁育c遗传测定5.为什么当前林业生产重视林木育种工作,它的意义和作用何 在?答:首先看林木育种的特殊性:树木生长周期长,大多栽培环境为荒山荒地,仅仅依靠改善外部栽培条件是有限的,而且目前作物育种已在世界上取得了巨大的贡献,林木育种工作选取优良林木品种,林木优良品种的意义在于:1)增加产量,改善品质,减少投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A用材林育种:a针叶树种,如:火炬松,辐射松,欧洲云杉b阔叶树种,按树种新品种,如三倍体毛白杨B橡胶树种C杜仲育种a传统名贵中药材b温带胶原树种2)带动相关产业及国民经济发展,如新西兰的辐射松,三倍体毛白杨用于造纸业等3)改善生产方式:成熟期一致,集中采收,耐除草剂,抗病虫(减少损失及化学污染)株型一致4)推动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 6.林木育种的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7.林木上主要的选种方式:种源选择和幼优树选择。 8.林木育种的发展动态和展望:a林木良种占据生产核心地位b育 种目标紧密结合生产、市场及科技发展需要c重视基因资源收集、保护、评价及利用研究d重视育种应用基础及育种途径、方法研究e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共识f无性繁殖技术日渐成熟,无性系发展前景大。 9.当前林木育种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10.林木种内多层次的遗传变异表现为什么?a地理种源变异b同一 种源内林分间的变异c林分内个体间差异d个体内的变异11.林木基因资源的类别有?如何划分?a按地理来源划分:本地基 因资源和外地基因资源b按利用和改良程度分:野生基因资源和人工创育的基因资源。 12.引起基因资源流失的原因主要有:1)自然因素:如气候变迁、 火山爆发、洪水、森林灾害2)生物因素:动物、微生物以及植物间相互的影响,动物、昆虫危害,寄生性真菌、细菌致病3)人为因素:a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b品种改良或引种c商业的特殊需求。 13.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一)1)原境保存:不改变保护对象生 境的生存方式,主要有保护天然群体2)异境保存:改变保护对象生境的生存方式3)离体保存:用低温密封,超低温保存植物的种子、花粉、枝条、根、地下茎、组织和细胞(二)也可分为1)自然保存(原境保存)2)人工保存A人工种植保存

林木育种学必考

交配设计:根据遗传测定的具体要求和工作条件,对亲本交配组合或制种所作的安排。 1、交配设计的分类与评价 (1)不完全谱系设计:只知一个亲本的交配设计。通常是只知母本、不知父本。 ①自由授粉交配设计(重点):直接从选择的优树上,或从种子园的嫁接植株上采收自由授粉种子,按无性系或单株进行性状测定。 ——最简单、最容易、最便宜的获得子代群体的方法; 可用于子代测定,能估算亲本的一般配合力; 能估算加性遗传方差和遗传力,不能估算非遗传方差(父本未知)和特殊配合力; 不能用于高世代育种。 ②多系混合花粉交配设计(重点):用多个没有亲缘关系的父本花粉混合后对待测母本 进行授粉的交配设计方法。 ——可以估算加性遗传方差、遗传力、母本育种值,不能估算非加性遗传方差和特殊配合力; 可能导致育种值估计偏差;不单独用于高世代育种。 (2)完全谱系设计:子代的双亲都已知的交配设计。 ①单交:指在一个育种群体中,每一个亲本只与另一个亲本交配一次,或作母本,或作 父本,不再参与第二次交配。 ——可通过最少的交配组合产生最多数目的没有亲缘关系的子代家系,最适用于高世代育种产生育种群体; 维持较大的有效群体大小; 不能估算一般配合力,能估算特殊配合力。 ②巢式(套式)交配设计:即将亲本分为父本组和母本组,每一组父本与另一组不同母 本之间进行交配。 ——可估算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方差和遗传力。 缺点:只能估算性别组较小的亲本(一般是父本组)的一般配合力,较难用于高世代育种。 ③测交系设计(又称析因交配设计):指人为利用测交系按所有可能的组合与另一个性 别组的待测亲本交配。(测交系是指用来与待测亲本交配的少数亲本或无性系,一般作父本,亦可作母本。) ——能估算方差组分、遗传力、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缺点:得到没有亲缘关系的子代数等于测交系的数目,不利于高世代育种。 ④不连续的析因交配设计:将亲本分成几组,在每组内采用析因交配设计。 ——能增加没有亲缘关系的子代数目,但由于每一组中的个体是同不同的亲本交配,子代测定的效果不如测交系设计; 一般配合力估算有偏差。每一组中的亲本数目越多,这个问题越不严重。 ⑤双列交配设计:包括一组亲本间所有可能杂交组合的交配设计。 ——四种形式:包括正交、反交和自交;包括自交和正交(或反交);包括正交和反交,不含自交;包括正交(或反交),不包括自交。 ⑥完全双列交配设计: ——包括所有有可能的交配组合:正交、反交、自交; 有n个个体,则有n2个交配组合; 能估算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方差组分,产生最大数目的没有亲缘关系的子代; 理论上最理想,缺点是交配组合数太多,工作量太大。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和答案

网教林木育种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遗传资源 2、育种资源 3、生物多样性 4、引种 5、驯化 6、种源 7、种源试验 8、种源选择 9、种子区 10、种子区区划 11、优树 12、杂种优势 13、无性繁殖 14、无性系选育 15、采穗圃 16、种子园 17、实生种子园 18、遗传测定 19、一般配合力 20特殊配合力 二、填空题 1、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叫学。 2、目前,改良和丰富造林树种的主要途径和研究内容有、、 。 3、在自然界,适合于环境条件的生物被保留下来,不适应的被淘汰,这就是。 4、从一个混杂的群体中,按一定标准挑选出彼此相似的优良个体,然后混合采种、混合繁殖的方法是选择。 5、按严格标准,从群体中挑选优异单株,分别采种、分别保存、分别繁殖,并进行比较鉴定而获得良种的方法是选择。 6、当性状遗传力低时,使用选择效果较好。 7、当性状遗传力较高时,可使用选择。 8、混合选择适用于性状遗传力较时。 9、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多样性。 10、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作用,使物种或种群遗传多样性减少的现象称为。 11、影响树种引种成败最重要的土壤因素是土壤的。 12、同一树种的南方种源一般较北方种源生长速度较,抗寒性较。

13、造林用种的基本原则是。 14、用材树种要求优树树冠为型。 15、对遗传基础不同的种或品种、类型进行人工交配,获得杂种,从中选择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称为 育种。 16、单杂交有个亲本参与杂交。 17、双杂交有个亲本参与杂交。 18、能在杂种后代中加强亲本一方优良性状的杂交方式是。 19、对于两性花的树种,在杂交前必须。 20、为防止非父本花粉侵入,人工杂交前应进行。 21、多倍体是指细胞内染色体组为个以上的个体。 22、对植物染色体进行人工加倍,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23、用于植物染色体加倍的化学药剂只作用于细胞。 24、林业生产上常用的无性繁殖方法有、和。 25、以优树无性繁殖材料建立的、提供优良种条的生产场地是。 26、针叶树最常用的嫁接方法是。 27、采穗圃是生产的场地。 28、种子园建园材料源于无性系或子代家系。 29、从优树上取材,通过无性繁殖建立的种子园为。 30、利用优树种子育苗建立起来的种子园为。 31、用未经子代测定的初选优树子代建立的是种子园。 32、在子代测定的基础上,用亲缘关系清楚的优良家系中的优良单株为材料建立起来的是 种子园。 33、根据子代测定结果,对初级种子园进行疏伐后形成种子园。 三、单项选择 1、林木育种的主要目标是 A生产造林用种 B培育造林苗木 C获得良种 D使用良种 2、最基本的林木育种措施是 A引种 B选择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3、优树选择利用的林木种内变异层次是 A地理种源变异 B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 C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 D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4、采种林分选择利用的林木种内变异层次是 A地理种源变异 B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 C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 D个体内不同部位变异 5、对于比较集中的濒危树种、稀有树种的遗传资源采用的保存方式应该是 A本地保存 B异地保存 C大量种植 D设备保存 6、将种子、花粉、营养器官、组培苗等置于低温、低湿环境中加以保存的方法是 A本地保存 B异地保存 C大量种植 D设备保存 7、在树种引种中,原产地与引种地应 A生态环境相同 B生态环境相似 C日照、雨量相当 D温度、土壤一致8、最迅速、最廉价获得优良品种与类型的育种措施是 A引种 B选择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林木育种学实习报告

林木育种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 种子园是由优良遗传特性的林木组成的人工林,其目的是生产大量优质的种子。种子园在实现林木良种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学习和了解种子园的总体规划和区划、建园技术等对我们的林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进行了这次实习。 二、实习目的 了解种子园营建及管理工作之全过程,初步掌握种子园花粉管理技术。 三、实习内容 种子园概况了解,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观察。 1、种子园概况了解:参观马尾松种子园,由种子园工作人员讲解该种子园的类别,种子园的总体规划和区划,种子园建立技术,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技术等相关知识。 2、种子园无性系开花习性观察:选取一定数量的无性系及单株,进行雌雄球花的形态发育阶段观察,不同无性系的授粉期和撒粉期观察,各无性系的雌雄花分布观察,各无性系雌雄花比研究,在种子园内设定若干观测点,进行种子园花粉密度观察。 四、实习地点 贵州都匀马尾松种子园 五、实习总结 贵州都匀马尾松是一个无性系种子园,位于都匀马寨营上石榴坡。该种子园是在1996年建成的,到2000年开始结实,占地面积500亩左右。株间密度是比较合理的,为4×6米,共48个无性系。该种子园在2005~2008年的产量较高,种子总产量到达200~300公斤。从2010开始,国家每年补贴60万人民币用于种子园的建设和管理。该种子园的土壤是酸性山地黄壤的、土层较厚,比较适合马尾松的生长。 清早起来,我们就向我们的实习地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我们的目的地,贵州省都匀马尾松良种选育基地。种子园的位于远离城区的马寨营上石榴坡。我们下车后,就步行到种子园中心地区。远远看去,种子园还是比较连续的,由几块大面积的林子构成。一路上我们发现,种子园的周围几公里的距离内都没有马尾松林子,老师告诉我们,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 1.什么叫林木良种? 2.在林业生产上为什么要选用良种? 3.林木育种有哪些特点? 4.林木育种的方针是什么? 5.林木育种的任务是什么? 6.什么叫林木育种学? 7.林木育种学包括哪些? 8.什么叫遗传? 9.什么叫变异?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1.“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2.什么叫染色体? 13.什么叫染色体组? 14.什么叫遗传密码? 15.解释基因工程的概念。 16.解释中心法则的概念。 17.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 18.扼要说明基因的概念。 19.遗传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20.染色体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21.细胞分裂有哪三种方式? 22.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3.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4.DNA与RNA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25.DNA是如何复制的? 26.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 27.什么叫性状? 28.什么叫显性? 29.什么叫隐性? 30.解释性状分离。 31.什么叫纯合体? 32.什么叫杂合体? 33.什么是基因型? 34.什么是表现型? 35.什么叫细胞质遗传? 36.什么叫性别决定? 37.什么叫伴性遗传? 38.用两个不同性状的纯合体杂交,为什么F1性状表现一致,F2不一致? 39.什么是分离规律? 40.分离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有何意义? 41.什么是独立分配规律? 42.独立分配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有何意义?

43.什么是连锁遗传? 44.为什么会出现不完全连锁现象? 45.已知某一树种的果形圆对长是显性,那么表现型是圆果,如何鉴定它是纯种或杂种? 46.一种植物的花色紫对白是显性,现在一株紫花植株与另一株紫花植株杂交,出现了白花 植株,这是什么原因?它们的基因型各是什么? 47.简述核、质基因的相互作用。 48.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49.什么叫母系遗传? 50.什么是单倍体? 51.什么是多倍体? 52.染色体变异分哪两类? 53.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可分为哪两类? 54.什么叫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55.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分为哪几类? 56.染色体结构变异中重复和易位两种类型有何不同? 57.什么叫基因突变? 58.基因突变的特征是怎样的? 59.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性状表现中有哪些不同/ 60.什么是人工诱变? 61.人工诱变和育种有什么关系? 62.什么是数量性状? 63.数量性状的特征是什么? 64.多基因假说是如何解释数量性状遗传的? 65.什么是超亲遗传? 66.为什么会出现超亲遗传? 67.什么是杂种优势? 68.如何利用树木的杂种优势? 69.什么是遗传力? 70.什么是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71.林木育种上如何应用遗传力? 72.什么是孟德尔群体? 73.简述群体与个体的区别。 74.什么是基因型频率? 75.什么是基因频率? 76.遗传平衡定律的概念是什么? 77.遗传平衡定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8.遗传平衡定律对林木育种工作有何启示? 79.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遗传平衡? 80.物种的概念是什么? 81.物种是如何形成的? 82.什么叫自然选择? 83.什么叫人工选择? 84.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有何区别物种是? 85.生物进化的含义是什么?

林木育种复习资料

绪论 一、基本概念 1.林木育种学:是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2.林木遗传改良:为达到提高和改良林木产量和品质之目的,采取控制林木遗传特性的技术措施。它与林木育种学的 涵义相近。 3.林木品种:指产品的数量和品质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 育的林木群体。重点在:产品要求、栽培范围、遗传相对一致的、人工选育、群体。 3.林木良种:多指通过人工选育、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而良种应是优于当地主栽品种的、新选的品种。 二、林木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引种:种及品种层面的选择,引进外来树种与品种。 2.选种:种内变异的利用,包括种源选择和优树选择等。 3.育种:新变异的创造与利用,包括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辐射育种以及基因工程等。 4.林木繁育:主要途径有母树林、种子园和采穗圃,以及组织培养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等。 5.林木种质资源及其保护。 此外,针对特殊性状开展抗逆性育种、木材材性育种,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反映现代育种新技术。 三、林木育种的特点(注重理解) 1.多数树种达到性成熟和经济成熟需要时间长,即育种周期长,同时,树体大,占地多,试验设计难度大。 2.树木属多年生植物,持续开花结实周期长,选育材料可长期繁殖利用,因而可开展后向选择(backward selection), 提高选择效果。 3.多数树种分布地区广,变异丰富,自然界尚存在着大量未被发现和利用的优良基因型,引种、选种潜力大,见效快。 4.多数树种行异花授粉,自花授粉或近亲繁殖会引起衰退,要采用异花授粉植物的育种方式。 5.不少树种能无性繁殖,可进行无性系选育,有性与无性选育相结合,是有效的林木育种方式。 6.多数树种生活周期长,栽培环境复杂多样,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系列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题:从树木育种特点进行分析某个树种? 1、育种资源丰富。 2、育种周期长(1)早期预测根据树木幼年时期的某些标志,来判断成年时期某些性状表现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幼年――成年某些性状间的相关性来进行的(2)促进提早开花结实(3)采用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不断为生产提供改良程度逐步提高的繁殖材料。 3、木可供研究利用的时间长,可以在遗传测定后进行再选择 4、优良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方法得到保存和利用 5、多数为异花授粉树种,遗传基础广泛和稳定 6、在多数情况下,选育和繁殖遗传基础广泛的林木品种或使用混合品种是适宜的 第一章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引种驯化 1、乡土树种:当一个树种它在自然分布区内生长时称为乡土树种。 2、外来树种:当一个树种栽种到其自然分布区以外时,称该树种为栽培的外来树种。 3、引种:把一个树种从原有分布范围引入新的地区栽培称为引种。 4、驯化:外来树种通过改变其遗传性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或者将动植物从野生状态改变为家养或栽培的过程称为 驯化。 5、遗传资源,也称为基因资源: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或种内基因组、基因型变异的总和。对 于栽培植物又常称为种质资源。 6、育种资源:是遗传资源的组成部分,指在选育优良品种工作中直接利用的繁殖材料,往往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调 查、收集的资源。 7、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基因,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 境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总称。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 8、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由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及其生境的非生命因子(光、空气、水、土壤等) 所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学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态系统内生境差异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9、物种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物种的多样化程度。 10、基因库是指一个群体中所包含的基因总和。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

林木育种学复习题 1. 什么叫林木良种? 2. 在林业生产上为什么要选用良种? 3. 林木育种有哪些特点? 4. 林木育种的方针是什么? 5. 林木育种的任务是什么? 6. 什么叫林木育种学? 7. 林木育种学包括哪些? 8. 什么叫遗传? 9. 什么叫变异? 1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1. “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12. 什么叫染色体? 13. 什么叫染色体组? 14. 什么叫遗传密码? 15. 解释基因工程的概念。 16. 解释中心法则的概念。 17. 作为遗传物质应具备什么条件? 18. 扼要说明基因的概念。 19. 遗传与环境有什么关系? 20. 染色体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21. 细胞分裂有哪三种方式? 22. 有丝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3. 减数分裂在遗传学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4. DNA 与RNA 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25. DNA 是如何复制的? 26. 基因是如何控制性状的? 27. 什么叫性状? 28. 什么叫显性? 29. 什么叫隐性? 30. 解释性状分离。 31. 什么叫纯合体? 32. 什么叫杂合体? 33. 什么是基因型? 34. 什么是表现型? 35. 什么叫细胞质遗传? 36. 什么叫性别决定? 37. 什么叫伴性遗传? 38. 用两个不同性状的纯合体杂交,为什么F i性状表现一致,F2不一致? 39. 什么是分离规律? 40. 分离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有何意义? 41. 什么是独立分配规律? 42. 独立分配规律在育种实践中有何意义?

43. 什么是连锁遗传? 44. 为什么会出现不完全连锁现象? 45. 已知某一树种的果形圆对长是显性,那么表现型是圆果,如何鉴定它是纯种或杂 种? 46. 一种植物的花色紫对白是显性,现在一株紫花植株与另一株紫花植株杂交,植 出现了白花株,这是什么原因?它们的基因型各是什么? 47. 简述核、质基因的相互作用。 48.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什么? 49. 什么叫母系遗传? 50. 什么是单倍体? 51. 什么是多倍体? 52. 染色体变异分哪两类? 53. 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可分为哪两类? 54. 什么叫染色体结构的变异?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55.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分为哪几类? 56.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重复和易位两种类型有何不同? 57. 什么叫基因突变? 58. 基因突变的特征是怎样的? 59. 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在性状表现中有哪些不同/ 60. 什么是人工诱变? 61. 人工诱变和育种有什么关系? 62. 什么是数量性状? 63. 数量性状的特征是什么? 64. 多基因假说是如何解释数量性状遗传的? 65. 什么是超亲遗传? 66. 为什么会出现超亲遗传? 67. 什么是杂种优势? 68. 如何利用树木的杂种优势? 69. 什么是遗传力? 70. 什么是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 71. 林木育种上如何应用遗传力? 72. 什么是孟德尔群体? 73. 简述群体与个体的区别。 74. 什么是基因型频率? 75. 什么是基因频率? 76. 遗传平衡定律的概念是什么? 77. 遗传平衡定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8. 遗传平衡定律对林木育种工作有何启示? 79. 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遗传平衡? 80. 物种的概念是什么? 81. 物种是如何形成的? 82. 什么叫自然选择? 83. 什么叫人工选择? 84.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有何区别物种是? 85. 生物进化的含义是什么? 86. 生物进化的要素是什么? 87. 何谓林木种质资源? 88. 种质资源工作对林木育种有何意义? 89. 种质资源有哪些类别? 90. 种质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